第9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又【諡法】溫良好善曰良。
又姓。
鄭大夫良霄,漢長秋良賀。
又王良,星名。
又大良造,秦官名。
又地名。
【左傳昭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
【註】下邳有良城縣。
又山名。
【山海經】良餘之山,其上多穀柞,無石。
又草名。
【博雅】黃良,大黃也。
又彊良,獸名。
見【山海經】。
又吉良,良馬名。
見【唐書兵志】。
又【古今注】螢火,一名丹良。
又【韻會】裡養切,音兩。
【周禮夏官方相氏】以戈擊四隅,毆方良。
【註】方良,罔兩也。
【釋文】方言:罔良,音兩。
又【正字通】音亮。
【古詩】良無盤石固。
【李白宴桃李園序】良有以也。
考證:〔【莊子危言篇】往視其良。
〕謹照原書危言篇改列禦寇。
往視改嘗視。
艱 【未集下】【艮字部】 艱 〔古文〕□囏【唐韻】古閑切【集韻】【韻會】居閑切【正韻】居顏切,□音閒。
【說文】土難治也。
【爾雅釋詁】阻艱,難也。
【書大禹謨】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
又【周官】惟克果斷,乃罔後艱。
又【釋名】艱,根也,如物根也。
又險也。
【詩小雅】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朱註】艱,險也。
又【王儉褚淵□文】以居母艱去官,雖事緣義感,而情均天屬。
又【韻補】葉居眞切,音巾。
【崔駰大理箴】昔在仲尼,哀矜我人。
子罕禮□,衞人釋艱。
又葉經先切,音堅。
【班彪北征賦】嗟西伯於羑裡兮,傷明夷之逢艱。
演九六之變化兮,永幽隘以以歷年。
艹 【申集上】【艸字部】 艸 【唐韻】采老切【正韻】采早切,□音草。
百卉也。
【儀禮士相見禮】在野則曰艸茅之臣。
【說文】從二屮。
凡艸之屬皆從艸。
【廣韻】艸,篆文。
隷變作艹。
【集韻】直列切,音徹。
草初生貌。
荜 【申集上】【艸字部】 蓽 〔古文〕□【集韻】璧吉切,音必。
豆也。
又蓽菎,草名。
羊蹄也。
又蓽茇,藥名。
【酉陽雜俎】出摩伽,苗長三四尺,莖細如箸,葉似蕺葉,子如桑椹。
又荊也。
【廣韻】同篳。
【禮儒行】蓽門圭窬。
又【唐韻】博計切,音閉。
義同。
艱 【未集下】【艮字部】 艱 〔古文〕□囏【唐韻】古閑切【集韻】【韻會】居閑切【正韻】居顏切,□音閒。
【說文】土難治也。
【爾雅釋詁】阻艱,難也。
【書大禹謨】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
又【周官】惟克果斷,乃罔後艱。
又【釋名】艱,根也,如物根也。
又險也。
【詩小雅】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朱註】艱,險也。
又【王儉褚淵□文】以居母艱去官,雖事緣義感,而情均天屬。
又【韻補】葉居眞切,音巾。
【崔駰大理箴】昔在仲尼,哀矜我人。
子罕禮□,衞人釋艱。
又葉經先切,音堅。
【班彪北征賦】嗟西伯於羑裡兮,傷明夷之逢艱。
演九六之變化兮,永幽隘以以歷年。
色 【未集下】【色字部】 色 〔古文〕□【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嗇。
【說文】顏氣也。
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
【禮玉藻】色容莊。
【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
【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
【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
【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慾。
【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
【傳】色,女色。
【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又物景亦曰色。
【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潘嶽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
豈曰無過,功亦不測。
【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
【註】驚貌。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
【傳】色,溫潤也。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
【註】色,作色也。
又祕色。
【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
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雲祕色。
又【博雅】色,縫也。
□ 【備考】【未集】【竹字部】 □ 【五音篇海】音色。
又音殺。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於容切,音邕。
女貌。
艴 【未集下】【色字部】 艴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勃。
【說文】引論語,色艴如也。
【徐曰】盛氣色也。
◎按今本作勃。
【呂氏春秋】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
又【集韻】敷勿切,音弗。
色怒也。
【孟子】曾西艴然不悅。
又【集韻】【韻會】□滂佩切,音配。
將曙之色也。
艵 【未集下】【色字部】 艵 【唐韻】普丁切,音砰。
【說文】色。
【楚辭九章】玉色艵以晚顏兮。
又【集韻】普迥切,音頩。
義同。
艶 【未集下】【色字部】 艶 【玉篇】俗豔字。
艷 【未集下】【色字部】 艷 【類篇】與豔同。
詳豆部豔字註。
艸 【申集上】【艸字部】 艸 【唐韻】采老切【正韻】采早切,□音草。
百卉也。
【儀禮士相見禮】在野則曰艸茅之臣。
【說文】從二屮。
凡艸之屬皆從艸。
【廣韻】艸,篆文。
隷變作艹。
【集韻】直列切,音徹。
草初生貌。
艻 【申集上】【艸字部】 艻 【唐韻】盧則切【韻會】【正韻】歷德切,□音勒。
蘿艻,香菜。
亦雲胡荽屬。
又藥名。
【本草】牛脂艻。
【註】應驗良方,治七孔出血。
又與扐通。
【揚子太□經】幷餘于艻,一艻之後,而數其餘。
又音棘。
木名。
【通鑑】唐大中中,王式爲安南都護。
至交趾,樹艻木爲柵,可支數十年。
【胡三省註】其字從艸從力,讀與棘同,羊矢棗也。
此木可以支久。
艼 【申集上】【艸字部】 艼 【集韻】湯丁切,音汀。
艸名。
【說文】艼熒,葋也。
又【廣韻】他頂切【韻會】都挺切【正韻】都頂切,□音酊。
茗艼。
詳茗字註。
艽 【申集上】【艸字部】 艽 【唐韻】【集韻】【韻會】□巨鳩切,音求。
【說文】遠荒也。
【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獸蓐也。
【淮南子修務訓】野彘有艽莦槎櫛,窟虛連比以象宮室。
又【廣韻】【正韻】□居肴切,音交。
秦艽,藥名。
【本草】出秦中,以根作羅紋交糾者佳,故名。
又居尤切,音鳩。
字或從丩。
詳見□字註。
菧 【申集上】【艸字部】 菧 【集韻】典禮切,音邸。
【爾雅釋草】菧苨。
【疏】根、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味甜。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
茋蒻,小蘋也。
【廣韻】作茋。
考證:〔【爾雅釋草】菧苨。
【註】根莖都似人參。
〕謹照原文註改疏。
【戌集中】【雨字部】【廣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荻。
【廣韻】□,雨也。
【玉篇】作。
又【集韻】徒沃切,音毒。
雨貌。
【戌集中】【雨字部】【集韻】親盈切,音淸。
【玉篇】女神。
【集韻】,女神名。
莖 【申集上】【艸字部】 莖 【唐韻】戸耕切【集韻】【韻會】何耕切【正韻】何庚切,□音牼。
【說文】草木榦也。
【字林】枝柱也。
【類篇】草曰莖,竹曰箇,木曰枚。
【楚辭九歌】秋蘭兮靑靑,綠葉兮紫莖。
【繁露竹林篇】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
【論衡】朱草之莖如鍼。
又特也。
【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
又【周禮冬官桃氏】以其臘廣爲之莖,圍長倍之。
【註】莖謂劒夾,人所握鐔以上也。
又樂名。
【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者莖,著萬物也。
【左思魏都賦】冒六英五莖。
又山名。
【韓詩外傳】秦穆公將田而喪其馬,求三日而得之於莖山之陽。
又【廣韻】烏莖切【直音】於京切,□音鶯。
草名。
【爾雅釋草】姚莖,凃薺。
【六書正譌】別作,非。
考證:〔【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莖者著萬物也〕謹照原文莖者改者莖。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丘六切,音曲。
酒母也。
○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七作切,音錯。
綜□,絲貌。
莘 【申集上】【艸字部】 莘 【集韻】斯人切,音辛。
細莘,藥草。
【正字通】莘草,生山澤,如蒲黃,葉如芥。
又【廣韻】所臻切【正韻】疏臻切,□音駪。
【韻會】虢地名。
【詩大雅】纘女維莘。
【傳】太姒國也。
【郡國志】郃陽南有古莘國,散宜生爲文王求有莘氏女以獻紂,卽此地也。
又【水經注】漯水又北絕莘道之西,有莘亭。
又莘莘,衆多也。
【班固東都賦】俎豆莘莘。
【王褒靑髥奴文】莘莘翼翼。
又長貌。
【詩小雅】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又姓。
【潛夫論】祝融之孫分爲八姓:己禿彭姜妘曹斯莘。
【通志氏族略】宋朝有莘融。
又【集韻】或作□、□。
莙 【申集上】【艸字部】 莙 【唐韻】渠殞切【集韻】巨殞切,□音窘。
【說文】牛藻也。
【爾雅釋草】莙,牛藻。
【註】江東呼馬藻,藻之葉大者也。
【顏氏家訓】卽陸璣所謂聚藻,葉如蓬者也。
今水中有此物,一節長數寸,細茸如絲,圍繞可愛,長者二三十節。
又【廣韻】居筠切【集韻】俱倫切,□音麕。
義同。
莚 【申集上】【艸字部】 莚 【唐韻】以然切【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
草名。
又【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正韻】以扇切,□音衍。
蔓莚,不斷也。
【左思蜀都賦】風連莚蔓於蘭臯。
莛 【申集上】【艸字部】 莛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唐丁切,□音廷。
【說文】莖也。
【前漢東方朔傳】以莛撞鐘。
【註】謂槀莛也。
【玉篇】言其聲不可發也。
【韓愈詩】有如寸莛撞巨鐘。
又【莊子齊物論】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爲一。
【司馬註】莛,屋梁也。
又【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待頂切,□音挺。
義同。
莜 【申集上】【艸字部】 莜 【唐韻】【集韻】【正韻】□徒弔切,音掉。
【玉篇】莜,草田器也。
【說文】今從條。
又【集韻】他凋切,音挑。
又田聊切,音迢。
義□同。
又音釣。
【本草】薤,江南呼爲莜子。
莝 【申集上】【艸字部】 莝 【唐韻】麁臥切【韻會】千臥切【正韻】寸臥切,□音剉。
【說文】斬芻也。
【詩小雅】摧之秣之。
【箋】摧,今莝字也。
【急就篇】莝,細斫槀也。
【史記範睢傳】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荳其前。
【前漢尹翁歸傳】豪強有論罪,輸掌畜官,使斫莝。
【柳宗元文】合莝脃以爲強。
【備考】【戌集】【長字部】【龍龕】同髻。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弋涉切,音葉。
餠屬。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蘇貫切,音算。
器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何葛切,音曷。
白米。
【戌集中】【隹字部】【字彙補】靑軌切,崔上聲。
細□也。
○按卽□字之譌。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醜豔切【集韻】敕豔切,□諂去聲。
【玉篇】視也。
【類篇】窺也。
與覘同。
又【集韻】【韻會】□癡廉切,諂平聲。
亦同覘。
【類篇】闚也。
【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
又【集韻】之廉切,音詹。
目垂也。
又【廣韻】【集韻】□丁兼切,店平聲。
【類篇】竊視也。
又【廣韻】目垂貌。
又【廣韻】丁念切【集韻】都念切,□音店。
義同。
又【靑箱雜記】□者,淫亂也。
又【集韻】吐濫切,塔去聲。
□視也。
莮 【申集上】【艸字部】 莮 【集韻】那含切,音男。
草名。
【玉篇】萓莮也。
本作宜男。
蒀 【申集上】【艸字部】 蒀 〔古文〕馧【唐韻】於雲切,音氳。
【玉篇】葐蒕,盛貌。
【左思蜀都賦】鬱葐蒕以翠微。
【集韻】同□。
葐□,香也。
莧 【申集上】【艸字部】 莧 【唐韻】【集韻】□侯襉切,藖去聲。
【說文】莧,菜也。
【博雅】莧,莔也。
【管子地員篇】□下于莧,莧下于蒲。
【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韻會】【正韻】□形甸切,音現。
【易夬卦】莧陸夬夬。
【註】莧陸,草之柔脃者。
馬、鄭、王皆雲莧陸,一名商陸。
又【集韻】戸版切,音浣。
與莞同,莞爾,笑貌。
◎按《集韻》又胡官切,音桓。
山羊細角也。
莨 【申集上】【艸字部】 莨 【唐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音郞。
【說文】草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濕則生藏莨、蒹葭。
【郭註】藏莨,草名。
中牛馬芻。
又去聲。
莨菪。
【本草】一名天仙子,一名行唐。
其子服之令人狂浪放蕩,故名。
【史記倉公傳】領以莨菪。
葇 【申集上】【艸字部】 葇 【集韻】而由切,音柔。
【直音】香葇菜。
【博雅】穰葇,蘇也。
【揚子方言】蘇之小者謂之葇。
又【本草】石香葇,生蜀郡陵、榮、資、□州及南中諸處。
又【廣韻】忍九切,音蹂。
葇菜不切也。
【篇海】通薷。
莩 【申集上】【艸字部】 莩 【唐韻】芳無切,音孚。
【前漢中山靖王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
【註】葭,蘆也。
莩者,其□中白皮至薄者也。
又【爾雅釋草】莩,麻母。
【註】苴麻盛子者。
【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
【註】澡者,治去莩垢,不絕其本也。
又【唐韻古音】縛謀反。
【集韻】房尤切,□音浮。
草名。
又【廣韻】平表切。
與殍通。
【孟子】野有餓莩。
【疏】郊野之閒有餓而死者。
又通摽。
【王應麟詩攷】莩有梅。
莩,零落也。
【前漢食貨志】作□。
詳□字註。
莪 【申集上】【艸字部】 莪 【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哦。
【玉篇】蘿莪,蒿屬。
【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傳】蘿蒿也。
【疏】陸璣雲:生澤田漸洳之處,葉似邪蒿而細,科生三月,中莖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頗似蔞蒿。
又【小雅】蓼蓼者莪,非莪伊蒿。
【爾雅翼】莪卽古之蘩。
始生爲莪,長大爲蒿。
莫 【申集上】【艸字部】 莫 〔古文〕□□【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音寞。
【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
【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又定也。
【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又謀也。
【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又【博雅】強也。
【論語】文莫吾猶人也。
【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強爲文莫。
【揚子方言】侔莫,強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
【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
【註】莫,勉之也。
又削也。
【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又【博雅】莫莫,茂也。
【詩周南】維葉莫莫。
【註】莫莫,茂密之貌。
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
【註】莫,大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
漢有富人莫氏,見《遊俠傳》。
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又【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又與瘼通。
【詩小雅】莫此下民。
又與幕通。
【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又【說文】莫故切。
同暮。
【易夬卦】莫夜有戎。
又菜也。
【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註】音暮。
【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
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
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又通膜。
【禮內則】去其皽。
【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又【韻會】莫白切,音陌。
靜也。
【詩小雅】君婦莫莫。
【註】言淸靜而敬至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又【唐韻古音】平聲,音謨。
《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
【直音】作□。
莬 【申集上】【艸字部】 莬 【唐韻】亡運切,音問。
【玉篇】草木新生者。
又【篇海】音免。
亦作葂。
□ 【午集下】【禾字部】 □ 【廣韻】胡結切【集韻】奚結切,□音頁。
麥全曰□。
□ 【備考】【午集】【禾字部】 □ 【餘文】扶鬼切。
稻紫莖不黏。
又扶畏切。
義同。
◎按《集韻》本作□。
fèi。
萊 【申集上】【艸字部】 萊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音來。
【說文】蔓華也。
【玉篇】藜草也。
【詩小雅】北山有萊。
【疏】萊,草名。
其葉可食。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
【註】萊,休不耕者。
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註】萊,除其草萊也。
【詩小雅】田卒汙萊。
【註】萊,草穢。
又地名。
【書禹貢】萊夷作牧。
【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
【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又山名。
【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
【孟子】苦伊尹、萊朱。
【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
【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又【韻補】音黎。
【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
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
義同。
【爾雅】作釐。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士格切,音□。
白米也。
【午集中】【矛字部】【集韻】詰歷切,音喫。
矛也。
又呼狊切,音殈。
義同。
【廣韻】作□。
【類篇】與□同。
【集韻】或作□□。
蓮 【申集上】【艸字部】 蓮 〔古文〕苓【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連。
【爾雅疏】北人以蓮爲荷。
又【說文】芙蕖之實也。
【爾雅釋草】荷,芙蕖。
其實蓮。
【註】蓮謂房也。
又【集韻】連彥切,連去聲。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蓮勺。
【後漢鄭興傳註】蓮勺,故城在今同州下邳縣東北。
又【字彙補】所夾切。
草名。
【廣雅】鳶尾、烏蓮,射幹也。
【戌集下】【頁字部】【廣韻】【集韻】□醜刮切,音□。
【玉篇】強貌。
【廣韻】頢,強可貌。
又【集韻】刮,小頭也。
一曰面短貌。
莳 【申集上】【艸字部】 蒔 【集韻】【韻會】【正韻】□時吏切,音侍。
【博雅】立也。
【揚子方言】更也。
【註】爲更種也。
【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
蒔蘿子。
【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
義同。
莶 【申集上】【艸字部】 薟 【唐韻】良冉切,音斂。
【說文】白薟也,或從斂,見蘞字註。
又【類篇】離鹽切,音廉。
義同。
又【集韻】虛嚴切,音杴。
豨薟,藥草。
又【類篇】魚杴切,音嚴。
【字林】水中野韭。
又火占切,音。
辛味。
又苦紺切。
同餡。
味過甘也。
【午集中】【目字部】【唐韻】【集韻】□古穴切,音玦。
【說文】涓目也。
【廣韻】目患也。
又【集韻】呼決切,音血。
驚視也。
又顧盼不定貌。
【王延壽王孫賦】眎□睫以睳。
【集韻】與瞲□同。
【泝原】通作□。
【說文】本作,從目夬聲。
【徐鉉曰】當從決省。
字從目從叏。
獲 【巳集下】【犬字部】 獲 【唐韻】胡伯切【集韻】【韻會】胡陌切,□音韄。
【說文】獵所獲也。
【周禮夏官射人】三獲。
【釋文】劉音胡伯反。
又【集韻】獸名。
又【集韻】亦姓。
又【廣韻】胡麥切,音畫。
得也。
【書太甲】弗慮胡獲。
【詩小雅】笑語卒獲。
【傳】獲,得時也。
又【爾雅釋詁】馘,穧,獲也。
【註】獲賊耳爲馘,獲禾爲穧。
【詩秦風】舍拔則獲。
又【小雅】執訊獲醜。
又【廣韻】臧獲。
《方言》雲:荊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又門名。
【左傳昭二十年】公孟有事于蓋獲之門外。
【註】蓋獲,衞郭門。
又回獲,縣名。
屬北地郡。
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亦姓。
宋大夫尹獲之後。
又【集韻】黃郭切,音鑊。
隕獲,困迫失志貌。
【禮儒行】不隕獲于貧賤,通作穫。
又【集韻】【類篇】□忽郭切,音霍。
恢廓貌。
又【集韻】胡故切,音護。
【禮曲禮】毋固獲。
又【集韻】胡化切,音話。
爭取也。
【周禮春官司常】凡射,共其獲旌。
【註】獲旌,獲者所持旌。
【釋文】李音胡霸反。
莸 【申集上】【艸字部】 蕕 【唐韻】以周切,音猶。
【說文】水邊草也。
卽《爾雅》□,蔓于。
又臭草。
【本草註】其氣□臭,故謂之蕕。
蕕者,□也,朽木臭也。
【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
又地名。
【晉書慕容載記】劉寧屯據蕕城,降於苻氏。
又【類篇】以九切,音酉。
義同。
【集韻】同□。
莺 【亥集中】【鳥字部】 鶯 【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幺莖切,□音罌。
【說文】鶯,鳥也。
卽黃鸝。
一名倉庚,一名商倉,一名鵹黃,一名鸝鶹,一名鸝鶬,一名楚雀,一名黃袍,一名搏黍,一名黃鳥,一名金衣公子。
魏文帝王粲□有鶯賦。
又鳥羽文。
【詩小雅】交交桑扈,有鶯其羽。
【毛傳】鶯然有文章也。
俗作鸎,非。
□ 【未集上】【竹字部】 □ 【說文長箋】古文蠡字。
註詳蟲部十五畫。
莽 【申集上】【艸字部】 莽 【玉篇】【唐韻】【廣韻】莫朗切【集韻】【類篇】模朗切,□音蟒。
【說文】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爲莽。
又【揚子方言】草,南楚之閒謂之莽。
【孟子】在野曰草莽之臣。
【趙岐註】莽亦草也。
【屈原離騷】夕攬洲之宿莽。
【註】草冬生不死者。
又【周禮秋官剪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
【山海經】朝歌之山有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又【拾遺記】有草名莽煌,炙人衣則焦,刈之爲席,方冬彌溫,以枝相摩則火出。
又【爾雅釋草】莽,數節。
【疏】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
又【小爾雅】大也。
又草深貌。
【楚辭天問】草木莽莽。
又【莊子則陽篇】君爲政焉勿鹵莽。
【註】猶粗率也。
又莽蒼,見蒼字註。
又國名。
【列子周穆王篇】西極之南隅,名古莽之國。
又姓。
【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孟康曰:本姓馬,明德皇後惡其先人有反者,易姓莽。
又【廣韻】莫厚切,音某。
義同。
又【唐韻古音】莫補切,音媽。
【楚辭九章】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
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又【集韻】謨郞切,音茫。
莽蒼,亦讀平聲。
俗作莾、莽。
考證:〔【屈原離騷】夕攬中州之宿莽。
〕謹照原文省中字。
州改洲。
〔【後漢莽何羅傳註】〕謹按後漢無莽何羅傳,謹照原書改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
莿 【申集上】【艸字部】 莿 【唐韻】七賜切,音刺。
【說文】策也。
【玉篇】芒也,草木針也。
【字彙補】與譏刺字義同。
【鶡冠子世兵篇】非過材之莿也。
【正字通】與茦同。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兩舉切,音呂。
醜貌。
菀 【申集上】【艸字部】 菀 【唐韻】於阮切,音婉。
【說文】茈菀,出漢中房陵。
【本草】紫菀,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
許愼作茈菀。
又【博雅】女腸,女菀也。
又茂盛貌。
【詩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箋】菀然茂特之苗。
【又】有菀者柳。
【傳】菀,茂木也。
又【前漢百官表】邊郡六牧師菀令。
又【水經注】菀川,水出勇士縣之子城。
又通苑。
詳苑字註。
又【廣韻】紆勿切,音鬱。
義同。
又【集韻】與蘊同。
菁 【申集上】【艸字部】 菁 【唐韻】子盈切【集韻】【類篇】咨盈切,□音精。
【說文】韭華也。
【張衡南都賦】秋韭冬菁。
【註】廣雅曰:韭,其華謂之菁。
又菁茅。
【書禹貢】包匭菁茅。
【管子輕重丁】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
又蔓菁。
【周禮天官】醢人菁菹。
【註】菁,蔓菁也。
又蕪菁,【後漢桓帝紀】種蕪菁以助人食。
又菁,華英也。
【張衡西京賦】麗服颺菁。
又【集韻】倉經切,音靑。
菁菁,花盛貌。
【詩唐風】有杕之杜,其葉菁菁。
又地名。
【謝靈運山居賦】三菁五奧。
【自註】三菁,在太平之北。
考證:〔【管子菁茅謀】〕謹照原書篇名改管子輕重丁。
〔【詩唐風】有杕之左,其葉菁菁。
〕謹照原文左改杜。
菂 【申集上】【艸字部】 菂 【韻會】丁歷切,音鏑。
【爾雅釋草】菂薂。
【郭註】卽蓮實。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綠房紫菂。
又【類篇】胡了切,音皛。
義同。
【廣韻】作芍。
菄 【申集上】【艸字部】 菄 【集韻】都籠切,音東。
菄風,草名。
嶺南平澤有之。
【廣韻】本作東,俗加艸。
《吳都賦》艸則東風扶留。
又【廣州記】有菄風菜。
又【類篇】多貢切,音凍。
義同。
菅 【申集上】【艸字部】 菅 〔古文〕□【唐韻】古顏切【集韻】居顏切,□音姦。
【玉篇】茅屬也。
【詩小雅】白華菅兮。
【疏】已漚爲菅。
【左傳昭二十年】無棄菅蒯。
【註】菅似茅,滑澤無毛,筋宜爲索,漚與曝尤善。
又【左傳昭二十七年】或取一編菅。
【杜註】苫也。
【山海經】白菅爲席。
又【管子牧民篇】野蕪曠,則民乃菅。
【註】菅當爲姦。
又姓。
【正字通】漢有菅禹,唐有菅崇嗣。
又古頑切,音關。
【春秋隱十年】公敗宋師于菅。
【註】菅,宋地。
又【韻補】圭□切,音涓。
【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菅。
葉下晤言韻。
考證:〔【管子牧民論】野蕪曠,則民乃菅。
【註】謂莩色也。
〕謹照原書牧民論改牧民篇。
註中謂莩色也照原文改菅當爲姦。
菆 【申集上】【艸字部】 菆 【唐韻】側鳩切,音鄒。
【玉篇】草也。
【韻會】草叢生也。
又【說文】麻蒸也。
【潘嶽西征賦】感市閭之菆井。
【註】菆井,卽渭城東賣麻蒸之市。
又好箭也。
【左傳宣十二年】左射以菆。
【註】菆,矢之善者。
【儀禮旣夕】禦以蒲菆。
【註】蒲,楊柳,可以爲箭。
又【博雅】蓐謂之菆。
又【集韻】餘也。
又【廣韻】芻注切,音。
鳥巢也。
【酉陽雜俎】鷹巢一名菆。
鷹呼菆子者,雛鷹也。
又【韻會】徂丸切,音攢。
積木以□也。
【禮檀弓】菆塗龍輴。
【疏】菆,叢也,謂以木叢棺而四面塗之,故雲菆塗也。
又【集韻】徂聰切。
與樷同。
【太□經】鳥托巢于菆,人寄命于公。
菇 【申集上】【艸字部】 菇 【玉篇】故吳切,音姑。
【博雅】藈菇,王瓜也。
菉 【申集上】【艸字部】 菉 【唐韻】力玉切【正韻】盧谷切,□音錄。
【爾雅釋草】菉,王芻。
【註】菉,蓐也。
今呼鴟腳莎。
【疏】卽鹿蓐也。
【屈原離騷】薋菉葹以盈室兮。
【謝朓詩】霜剪江南菉。
又通錄。
【汲冢周書】堂下之東面,郭叔掌爲天子菉幣焉。
【註】菉,錄諸侯之幣也。
通作綠。
【詩小雅】終朝采綠。
【疏】綠同菉。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粗本切,存上聲。
禾穳也。
與□同。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子錯切,音作。
安貌。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集韻】□竹例切,音蛭。
【玉篇】半頭瘡也。
又【玉篇】赤白痢也。
又【韻會】【正韻】□直例切,音滯。
又【集韻】丁計切,音帝。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當蓋切,音帶。
【正字通】赤,白,婦人下部病。
菊 【申集上】【艸字部】 菊 【唐韻】【韻會】□居六切,音掬。
古作蘜、鞠。
【爾雅】蘜,治蘠也。
【郭註】今之秋華菊。
【禮月令】鞠有黃華。
【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
又水名。
【水經注】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礀山芳菊谿。
又【韻補】訣力切。
【賈島詩】九日不出門,十日見黃菊。
灼灼耀繁英,美人無消息。
【集韻】亦作蓻。
考證:〔【唐韻】【韻會】□居六切,音掬。
古作蘜。
【說文】蘜,治牆也。
【郭註】今之秋華菊。
【禮月令】蘜有黃華。
〕謹按郭註係爾雅之註,今改說文爲爾雅。
□照原文牆字改蘠字。
月令蘜字改鞠字。
古作蘜之下增鞠字。
菋 【申集上】【艸字部】 菋 【唐韻】無沸切。
音味。
【說文】荎藸也。
【爾雅釋草】菋,荎藸。
【註】五味也。
又【集韻】暮拜切,音韎。
義同。
亦作苿。
考證:〔【說文】荎蕏也。
【爾雅釋草】菋,荎蕏。
〕謹照原文兩蕏字□改藸。
菌 【申集上】【艸字部】 菌 【唐韻】渠隕切,音窘。
【說文】地蕈也。
【爾雅釋草】中馗,菌。
【疏】此菌大小異名也,大者名中馗,小者名菌。
【博物志】菌,食之有味,而常毒殺人。
又朝菌,槿也。
【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
又山名。
【山海經】南海之內有菌山。
又菌蠢,芝貌。
【張衡南都賦】芝房菌蠢生其隈。
又【集韻】區倫切,音皸。
菌桂出交趾,員如竹。
【屈原離騷】雜申椒與菌桂兮。
又【博雅】菌,薰也。
其葉謂之蕙。
【素問】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
又【馬融長笛賦】瞋菌碨柍。
【註】皆衆聲鬱積競出之貌。
又【篇海】音郡。
【淮南子地形訓】海人生若菌,若菌生聖人。
□ 【未集上】【米字部】 □ 【篇海】直呂切。
音甯。
盛米也。
葔 【申集上】【艸字部】 葔 【唐韻】戸鉤切,音侯。
【集韻】草名。
【爾雅釋草】薃葔,莎。
◎按《爾雅》本作侯。
菎 【申集上】【艸字部】 菎 【唐韻】古渾切,音昆。
香草也。
【楚辭招魂】菎蔽象棋。
【註】菎玉或言菎蕗,今之箭囊也。
【東方朔七諫】菎蕗雜乎叢蒸。
又【集韻】古本切,音袞。
草名。
【博雅】菎,□也。
【說文】作□。
【類篇】一作□。
葄 【申集上】【艸字部】 葄 【集韻】存故切【正韻】靖故切,□音祚。
水芋也。
又【韻會】藉也。
【唐書李揆傳】葄枕圖史。
又叢租切。
與蒩通。
【類篇】蒩菰,草名。
蒩或作葄。
【集韻】或作□。
菏 【申集上】【艸字部】 菏 【唐韻】胡歌切,音何。
【玉篇】菏,菔草。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
【韻會】賈我切,音舸。
□澤名。
詳水部渮字註。
又同荷。
詳荷字註。
【寅集上】【宀字部】【唐韻】於計切【集韻】壹計切,□音翳。
【說文】靜也。
【倉頡篇】安也。
又【廣韻】烏結切【集韻】【類篇】詰結切,□音洩。
義同。
【備考】【午集】【白字部】【字彙補】與兜同。
【神異經】驩民,鳥足,杖翼而行。
疑字有誤。
□ 【午集下】【穴字部】 □ 【篇海】式林切,音深。
竈□也。
菐 【申集上】【艸字部】 菐 【正字通】丵字之譌。
丵字原作業下羊。
菑 【申集上】【艸字部】 菑 〔古文〕□□□【唐韻】側持切,音緇。
【說文】不耕田也。
【徐曰】從艸從□從田。
□,川壅也,田不耕則艸壅塞之。
【爾雅釋地】田一歲曰葘。
【註】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爲葘。
【詩小雅】于此葘畝。
【疏】葘者,災也,始災殺其草木也。
【易無妄】不葘畬。
【疏】不敢首發新田,惟治其葘熟之地。
又水名。
【山海經】常蒸之山,葘水出焉。
又地名。
【史記孝景帝紀註】葘川縣,故劇城。
又姓。
【通志氏族略】孔融集有葘莊,靑州人。
又【正韻】將來切,同災。
【詩大雅】無葘無害。
又【韻會】側吏切,音厠。
木立死曰葘。
【詩大雅】其葘其翳。
又【周禮冬官輪人註】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
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
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
聲如胾。
博立梟棊亦爲菑。
【前漢武帝紀瓠子歌】隤林竹兮揵石葘。
【師古註】石葘,謂□石立之也。
又資四切,音恣。
剖也,裂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居幹之道,葘栗不迤。
又與椔通。
【荀子非相篇】身如斷葘。
菑、緇、椔諸字從□作。
考證:〔【周禮冬官輪人註】葘謂輻入轂中者。
【鄭註】謂建輻也。
又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博立梟棊於中央亦爲葘。
〕謹照原文自註菑至於中央四十字,改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
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
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
聲如胾。
博立梟棊亦爲菑。
菓 【申集上】【艸字部】 菓 【唐韻】古火切,音裹。
木實。
本作果,《漢書》作菓。
【史記叔孫通傳】古者有春嘗菓,方今櫻桃熟可獻。
菔 【申集上】【艸字部】 菔 【唐韻】蒲北切,音匐。
蘆菔也。
魯人名菈□,秦人名蘿蔔。
【後漢劉盆子傳】時掖庭中,宮女猶有數百千人,自更始敗後幽閉殿內,掘庭中蘆菔根,捕池魚而食之。
又與萉通。
【爾雅釋草】葖,蘆萉。
【本草綱目】蔖萉。
【註】萉與菔同。
又【廣韻】房六切,音服。
【韻會】蘆菔一名來服,言來麰之所服也。
字亦與服通。
【詩小雅】象弭魚服。
【箋】服當作菔。
【周禮素服註】服當作菔,刀劒衣也。
考證:〔【爾雅釋草】突蘆萉。
【本草綱目】突萉。
〕謹照原文上突字改葖。
下突字改蔖。
菕 【申集上】【艸字部】 菕 【唐韻】盧昆切,音論。
【玉篇】木名。
【管子地員篇】其木宜蚖菕與杜松。
又【集韻】菕虂,香草。
菖 【申集上】【艸字部】 菖 【唐韻】尺良切,音昌。
【本草】菖蒲,蒲類之昌盛者。
【呂氏春秋】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
菖者,百草之先,于是生者也。
【南方草木狀】番禺中生菖蒲,一寸九節。
【劉勰新論】菖蒲,去蚤、蝨而來蚰蜒。
又【集韻】通昌。
【左傳僖三十年】享有昌歜。
考證:〔【呂氏春秋】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
〕謹照原文于是始耕改生者也。
【子集下】【刀字部】【集韻】丁聊切,音貂。
琢文也。
【玉篇】琢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同。
菗 【申集上】【艸字部】 菗 【唐韻】直由切【集韻】陳留切,□音儔。
【玉篇】荼菜。
【博雅】菗蒢,地楡也。
【類篇】或作□。
苐 【申集上】【艸字部】 苐 【集韻】【正韻】□與□同。
又複姓。
【通志氏族略】不苐氏,子姓也。
【正字通】《篇海》俗誤作次第之第,非。
《韻會》第,但也。
亦作弟。
《字彙》作苐,非。
苑 【申集上】【艸字部】 苑 【唐韻】【正韻】於阮切【集韻】【韻會】委遠切,□音婉。
【說文】所以養禽獸也。
【周禮地官囿人疏】古謂之囿,漢謂之苑。
【前漢高帝紀】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
【註】養禽獸曰苑。
【白虎通】苑囿所以在東方,謂養萬物。
東方,物所生也。
又縣名。
【史記高祖功臣侯年表】高苑侯丙倩。
【索隱註】縣屬千乗。
又善苑,國名。
見【洞冥記】。
又【莊子天地篇】諄芒將東之大壑,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濵。
【註】苑風,扶搖大風也。
又書名,如《文苑》《類苑》》《藝苑》《說苑》之類。
又宮室名。
如內苑、禁苑、西苑、南苑之類。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句曲九星,二曰天苑。
又藥名。
蕀苑,遠志也。
見【博雅】。
又【集韻】【韻會】□紆願切,音怨。
【周禮地官】禁山之爲苑。
劉昌宗讀去聲。
【左思吳都賦】遭藪爲圃,値林爲苑。
異荂蓲蘛,夏曄冬蒨。
又【類篇】于袁切,音鴛。
人姓。
【左傳】苑何忌,齊大夫。
【魏志】渤海苑康。
又音鬱。
【詩小雅】我心苑結。
【箋】苑,猶屈也,積也。
【釋文】音鬱。
又【正韻】委粉切,讀如蘊。
義同。
又苑、菀互通。
【前漢百官表】牧師菀令。
【晉語】人皆集于苑。
又【韻補】葉音氳。
【詩秦風】蒙伐有苑。
【註】苑,文貌,讀平聲,葉上羣韻。
考證:〔【詩小雅】我心苑結。
【傳】苑,猶屈也,積也。
【箋註】讀鬱。
〕謹照原文傳改箋。
箋註讀鬱改釋文音鬱。
苒 【申集上】【艸字部】 苒 【唐韻】【集韻】【類篇】□而琰切,音冉。
草盛貌。
又荏苒,猶展轉也。
見荏字註。
□ 【備考】【午集】【禾字部】 □ 【龍龕】同□。
苓 【申集上】【艸字部】 苓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卷耳也。
【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
【註】卷耳形似耳,叢生如盤。
【陸璣疏】可煑爲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
幽州謂之爵耳。
【博雅】苓耳,枲耳也。
又【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
【傳】苓,大苦也。
又茯苓,藥名。
【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魏志】潁川郤儉,能辟穀餌茯苓。
又豬苓。
【本草註】其塊黑,似豬矢,故名。
【韓愈進學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以狶苓也。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又通零。
【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又【集韻】靈年切,音蓮。
草名。
【枚乗七發】蔓草芳苓。
【註】古蓮字。
【韻會】亦作蘦。
又作。
苔 【申集上】【艸字部】 苔 【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
蘚也。
【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
【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
【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苕 【申集上】【艸字部】 苕 【唐韻】徒聊切【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
【詩陳風】邛有旨苕。
【疏】苕苕,饒也。
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靑,其莖綠色,可生食,如小豆藿。
又【詩小雅】《苕之華》芸其黃矣。
【註】陵苕,一名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皁,煑以沐髮卽黑。
又【爾雅釋草】連,異翹。
【註】一名連苕。
又水名。
【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
又苕苕,高貌。
【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
【張衡西京賦】壯亭亭以苕苕。
又《詩苕之華》,徐邈讀作時饒切,同軺。
【子集下】【刀字部】【唐韻】郞擊切【集韻】狼狄切,□音歷。
【玉篇】劙開也。
又【集韻】朗可切,羅上聲。
【說文】柯擊也。
苖 【申集上】【艸字部】 苖 【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翟。
【爾雅釋草】苖,蓚。
【類篇】羊蹄草也。
又【玉篇】醜六切,音蓄。
【廣韻】他歷切,音惕。
義□同。
《爾雅釋草》苖,蓨。
考證:〔【爾雅釋草】苖修。
〕謹照原文苖修改苖蓚。
苗 【申集上】【艸字部】 苗 〔古文〕□【唐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音描。
【說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
凡草初生亦曰苗。
【詩王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魏風】碩碩,無食我苗。
【註】嘉穀也。
又【爾雅釋天】夏獵曰苗。
【註】爲苗除害也。
【詩小雅】之子于苗,□徒囂囂。
又【書舜典】□三苗于三危。
【史記夏本紀註】《神異經》: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爲人饕餮,淫□無理,名曰苗民。
又【博雅】衆也。
【後漢鄧皇後紀】損膳解驂,以贍黎苗。
又胤也。
【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
【後漢□恂傳】功臣苗緒。
又地名。
【左傳襄二十六年】晉人與之苗。
【註】苗,晉地。
又山名。
【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鋌。
【註】苗山,利金所出也。
又姓。
【晉語】苗棼皇,晉大夫。
又【韻補】眉彪切,音繆。
【韓愈楚國夫人墓銘】高陵相漢,義以家酬。
遷于南陽,始自郞苗。
苘 【申集上】【艸字部】 苘 【唐韻】口迥切,音褧。
【玉篇】與檾同。
【類篇】枲屬。
【正字通】俗作。
苛 【申集上】【艸字部】 苛 【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
【說文】小草也。
又【廣韻】政煩也。
【禮檀弓】苛政猛于虎。
【前漢高帝紀】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師古註】苛,細也。
又【禮內則】問衣燠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
【爾雅釋言】苛,妎也。
【註】煩苛者,多疾妎。
又【周禮春官世婦】大喪,比外內命婦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罰之。
【註】苛,譴也。
又【晉語】朝夕苛我邊鄙。
【註】苛,擾也。
又【素問】苛疾不生。
【註】苛,重也。
又【揚子方言】苛,怒也。
又姓。
【正字通】漢苛異。
又上聲。
【類篇】下可切,音荷。
急也。
又【集韻】虎何切【羣經音辨】呼多切,□音呵。
苛察也。
【鄭康成說禮】司關掌苛察姦人。
【前漢王莽傳】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苛之。
又【集韻】黑嗟切。
義同。
苝 【申集上】【艸字部】 苝 【唐韻】【玉篇】□蒲昧切,音佩。
【集韻】山也。
字原從叡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篘。
濾取粉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郞丁切,音零。
草莖疎也。
同□。
□ 【午集下】【立字部】 □ 【字彙補】常注切,音豎。
立也。
苞 【申集上】【艸字部】 苞 【唐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音包。
【說文】草也,南陽以爲麤履。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
【註】苞,藨也。
【漢書註】卽今所用作席者。
又本也。
【易否卦】繫于苞桑。
【疏】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
【詩商頌】苞有三蘖。
又草木叢生也。
【爾雅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槇。
又通包。
【儀禮旣夕】苞二。
【註】所以裹羊豕之肉。
【子貢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又【韻補】逋侯切,音近褒。
【詩大雅】如山之苞。
葉下流韻。
【揚子太□經】蒼水維流,厥美可以達于瓜苞。
又上聲。
【詩大雅】實方實苞。
葉下好韻。
又【集韻】蒲交切。
同匏。
瓠也。
又被表切,音殍。
與藨同。
◎按《郭忠恕佩觿集》草名之苞,不當通厥包之包。
苞,平表反。
包,班交反。
截然爲二。
然經典俱通用,今仍舊。
考證:〔子夏【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謹按詩傳是子貢作,今據改子貢。
茋 【申集上】【艸字部】 茋 【唐韻】同□,與芪別。
詳菧字註。
苟 【申集上】【艸字部】 茍 〔古文〕□【唐韻】【廣韻】古厚切【集韻】【類篇】【正韻】舉後切,□音垢。
【說文】草也。
又誠也。
【魯語】夫苟中心圖民,知雖不及,必將至焉。
又且也。
【晏子雜上篇】行廉不爲苟得,道義不爲苟合。
又但也。
【揚子法言】非苟知之。
又【韓詩外傳】指緣謬辭謂之苟。
又磯名。
【水經注】苟磯,亦曰南陽磯。
又姓。
【廣韻】漢有苟參。
【急就篇】苟貞夫。
【註】苟,草名也。
所居饒之,因以爲氏。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
苟吻,草名。
又【類篇】果羽切。
【唐韻古音】讀矩。
【蔡邕述行賦】登高斯賦,義有取兮。
則善戒惡,豈雲苟兮。
翩翩獨征,無疇與兮。
(茍)【廣韻】紀力切【篇海】訖逆切,□音殛。
急也。
通亟。
與苟異。
【午集中】【皿字部】【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甯。
【說文】器也。
【集韻】亦作□。
苠 【申集上】【艸字部】 苠 【集韻】眉貧切,音旻。
竹膚。
又【類篇】衆多貌。
【揚子太□經】天穹窿而周乎下,地旁薄而向乎上,人苠苠而處乎中。
亦作□。
【急就篇】牡蒙,一名黃□。
苡 【申集上】【艸字部】 苡 【唐韻】羊己切【韻會】【正韻】養裡切,□音以。
【玉篇】芣苡,草名。
又【廣韻】薏苡,蓮實。
【本草】薏苡仁,開紅白花,結實靑白色,形似珠而稍長。
一名回回米,又呼西番蜀林,俗名草珠鬼。
【吳越春秋】有莘氏之女,得薏苡而吞之,生禹。
【後漢馬援傳】南方薏苡實大,援軍還,載之一車,有譖之者以爲所載皆明珠。
又【集韻】象齒切,音似。
義同。
又【類篇】烏禾切。
婆苡、室韋,皆北狄別種名。
【戌集上】【金字部】【集韻】同釚。
苢 【申集上】【艸字部】 苢 苡本字。
苣 【申集上】【艸字部】 苣 【唐韻】其呂切【集韻】【正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束葦燒也。
今俗別作炬,非是。
【後漢皇甫規傳】束苣乗城。
又【唐書車服志】凡天子之車五路,金鳳翅,畫苣文鳥獸。
又【玉篇】苣藤,胡麻也。
【曹唐遊仙詩】喫盡溪頭苣蕂花。
又【本草】萵苣,見萵字註。
又白苣,似萵苣,葉有白毛,氣味苦寒。
又苦菜,一名苦苣。
【韻會】野生曰褊苣。
【杜甫詩】苦苣刺如針。
【註】卽野苣也。
苤 【申集上】【艸字部】 苤 【集韻】攀悲切,音丕。
草木花盛貌。
《正字通》同芣,非。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縱古作□。
註詳十一畫。
【玉篇】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七小切,音悄。
粉也。
若 【申集上】【艸字部】 若 〔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
【說文】若,擇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
【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又順也。
【書堯典】欽若昊天。
【傳】敬順也。
【詩小雅】曾孫是若。
又汝也。
【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
【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餘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又如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
又乃也。
【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又語辭。
【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
【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
【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又若若,垂貌。
【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又【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
【註】若,海神。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醜曰赤奮若。
又若木。
【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
【楚辭天問】若華何光。
【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又水名。
【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又姓。
【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又【廣韻】人者切,音惹。
乾草也。
又般若,梵語謂智慧也。
【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又【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
【柳宗元文】蘭若眞公。
【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又人賒切,音婼。
蜀地名。
【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
【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強弱相虜。
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
《史記項羽本紀》雲:吾翁卽若翁,《漢書》雲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苦 【申集上】【艸字部】 苦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
【說文】大苦,苓也。
【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傳】苦,苦菜也。
陸璣雲: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
【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
【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又味也。
【書洪範】炎上作苦。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集韻】勤也。
【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
【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
又【類篇】急也。
又【博雅】悵也。
又【揚子方言】快也。
楚曰苦,秦曰了。
【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又去聲。
【正韻】苦故切,音庫。
困也。
【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又姓。
大夫苦成,見《國語》。
又【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
惡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
【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
【齊語】辨其功苦。
【註】功,牢也。
苦,脃也。
【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
【註】苦,麤也。
又音怙。
地名。
【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裡人也。
◎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
《直音》作苦。
苦字從艸作。
苧 【申集上】【艸字部】 苧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佇。
草名。
可爲繩。
【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
【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
【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
又苧蘿,山名。
【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
義同。
又通作紵。
【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
【註】苧同。
亦作芧。
考證:〔【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蘋莞。
〕謹照原文蘋莞改薠莞。
苫 【申集上】【艸字部】 苫 【唐韻】失廉切【集韻】【韻會】【正韻】詩廉切,□音痁。
【玉篇】以草覆屋。
【爾雅釋器】白蓋謂之苫。
【註】白茅苫,今江東呼爲蓋。
【通鑑】被苫而耕。
【胡三省註】被苫於身,以蔽雨也。
又兇服者,以爲覆席。
【禮檀弓】寢苫枕幹。
【儀禮喪服傳】居倚廬,寢苫。
【註】寢苫者,哀親之在草。
又姓。
【通志氏族略】魯大夫苫夷之後也。
又廉苫。
【晉書索靖傳草書狀】窈窕廉苫,隨體散布。
又去聲,舒贍切,音閃。
義同。
又【類篇】他兼切,音□。
靑苫,藥草。
【直音】作苫。
苫字從艸作。
苬 【申集上】【艸字部】 苬 【唐韻】似由切,音囚。
【爾雅釋草】苬芝。
【郭註】一年三花,爲瑞草也。
又【類篇】夷周切,音由。
義同。
苯 【申集上】【艸字部】 苯 【唐韻】布忖切,音畚。
【玉篇】苯,草叢生也。
【晉書衞恆傳】禾卉苯以垂穎。
詳字註。
英 【申集上】【艸字部】 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驚切,音瑛。
【爾雅釋木】華而不實者謂之英。
【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
【註】英,猶華也。
又木名。
【爾雅釋木】權,黃英。
又葉亦謂之英。
【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
【西溪叢語】《宋書符瑞志》沈約雲:英,葉也。
《離騷》餐落英,言食秋菊之葉也。
據《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採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之葉也。
又【禮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
【註】倍□曰俊,千人曰英。
【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
又【博雅】美也。
【晉書荀闓傳】京師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
又【爾雅釋山】再成,英。
【疏】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又瓊英,美石似玉者。
【詩齊風】尚之以瓊英乎而。
【水經注】《孫盛魏春秋》曰:文帝愈增崇宮殿,取白石英及紫石英。
又英英,雲貌。
【詩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又【詩小雅】二矛重英。
【註】以羽飾矛。
【魯頌】朱英綠縢。
【疏】蓋絲纒而朱染之。
又樂名。
【前漢禮樂志】帝嚳作《五英》。
英,華茂也。
又國名。
【史記陳杞世家】臯陶之後,或封英、六。
【楚世家註】英國在淮南,蓋蓼國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英氏,以國爲氏,漢有九江王英布。
又於切,音閼。
【班固西京賦】翡翠、火齊。
流耀含英。
縣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唐韻古音】于良切,讀央。
【屈原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毛詩本音】舜英、重英、瓊英、美如英,俱葉韻讀央。
【管子地員篇】五色雜英,各有異章。
【集韻】英,稻初生未移者,亦讀央。
又於慶切,音映。
飾也。
苲 【申集上】【艸字部】 苲 【集韻】側下切,音鮓。
土苴也。
又疾各切,音昨。
地名。
【晉書地理志】定苲縣,屬越巂郡。
又山名。
【後漢郡國志】湞陽有苲領山。
茰 【申集上】【艸字部】 茰 【唐韻】羊朱切【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說文】茱萸也。
【集韻】椒子聚生成房貌。
【禮內則】三牲用藙。
【註】藙,煎茱萸也。
【風土記】九月九日,折茱萸房揷頭,可辟惡氣。
又地名。
【水經注】邵陵水東北出益縣,其閒逕流三峽,名爲茱萸江。
又【唐書王維傳】輞川別墅有茱萸沜。
又【集韻】雙雛切,音毹。
義同。
又同□,薜萸,草名。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馳僞切,音縋。
【埤蒼】病也。
【玉篇】與膇同。
【集韻】足腫也。
又吐猥切,音骽。
重,踵疾。
又徒回切,音頹。
隂病。
蔝 【申集上】【艸字部】 蔝 【唐韻】莫禮切【集韻】母禮切,□音米。
【爾雅釋草】蔝,蔜。
【玉篇】蔝子,菜也。
茉 【申集上】【艸字部】 茉 【正字通】彌葛切,音末。
茉莉,花名。
【陸賈南行記】南越五穀無味,百花不香,獨茉莉不隨水土而變。
【本草】《嵆含草木狀》作末利,《洛陽名園記》作抹厲,佛經作抹利,《王龜齡集》作沒利,《洪邁集》作末麗,蓋末利本外國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已。
【楊愼丹鉛錄】《晉書》都人簪柰花,卽今茉莉,佛書茉莉花,言奈花也。
【鄭松牕詩話】廣州九裡曰花田,盡栽茉莉及素馨。
苳 【申集上】【艸字部】 苳 【唐韻】都宗切,音冬。
【說文】草也。
【類篇】苣苳,冬生。
【酉集下】【酉字部】【集韻】呼含切,音。
【玉篇】酒色也。
【集韻】面赭色。
【戌集上】【金字部】【五音集韻】苦哀切,音開。
器名。
苴 【申集上】【艸字部】 苴 【集韻】千餘切,音蛆。
【玉篇】麻也。
【詩豳風】九月叔苴。
【傳】苴,麻子也。
【莊子讓王篇】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
【註】苴,有子麻也。
又【禮喪服小記】苴,杖竹也。
【註】苴者,黯也,心如斬斫,貌若蒼苴,所以縗裳、絰杖,俱備苴色。
【儀禮喪服傳】斬衰裳,苴絰、杖、絞帶。
【疏】以一苴目此三事,謂苴麻爲首絰、要絰,又以苴竹爲杖,苴麻爲絞帶。
又【廣韻】子餘切,音沮。
履中草。
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
【註】苴,藉也。
【管子霸言篇】上夾而下苴。
【註】苴,包裹也。
又木名。
【山海經】服山,其木多苴。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苴。
【註】巴苴,草名。
又地名。
【史記索隱註】狄苴,在渤海。
又姓。
【前漢貨殖傳】有平陵苴氏。
又鋤加切,音槎。
水中浮草也。
【詩大雅】如彼棲苴。
【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爲水漂皆稱苴也。
【楚辭悲回風】草苴比而不芳。
【註】枯曰苴。
又【正韻】宗蘇切,音租。
茅藉祭也。
【前漢郊祀志】掃地而祠,席用苴稭。
【註】讀如租。
又【類篇】徐嗟切,音斜。
苴咩城,在雲南。
又【集韻】側下切,音鮓。
【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
【註】土苴,和糞草。
【韓愈文】補苴罅漏。
又【正韻】將豫切,音怚。
【前漢終軍傳】苴白茅于江、淮。
【註】苴,于豫切。
又讀作巴。
【史記張儀傳】苴蜀相攻擊。
【索隱註】苴,音巴。
又讀苞。
【後漢徐廣傳註】譙周曰:益州天苴,讀爲苞黎之苞。
又【五音集韻】子與切,音咀。
【羣經音辨】亦音咀。
又【正韻】才野切,音灺。
幔也。
又伺也。
考證:〔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簟笥問人者。
〕謹照原文簟笥改簞笥。
〔【前漢終軍傳】苴白毛于江淮。
〕謹照原文白毛改白茅。
苵 【申集上】【艸字部】 苵 【唐韻】【韻會】□徒結切,音疊。
【爾雅釋草】蕛苵。
【疏】蕛,一名荎。
亦作苵。
又【集韻】作□。
苶 【申集上】【艸字部】 苶 【唐韻】奴結切【正韻】乃結切,□音涅。
【韻會】疲貌。
一曰忘也。
【莊子齊物論】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
【唐書白敏中傳】是時居易足病發,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
苷 【申集上】【艸字部】 苷 【集韻】【韻會】□沽三切,音甘。
【說文】甘草也。
【本草】一名靈通,一名國老。
此草最爲衆藥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猶如香中有沉香也。
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果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王十朋詩】閒庭勝蒔苷。
【正字通】草味甘,故名甘草。
俗加艸,與通草作蓪、牛膝作同。
蘋 【申集上】【艸字部】 蘋 【唐韻】符眞切【正韻】毘賔切,□音頻。
【說文】本作□。
大萍也。
【爾雅釋草】萍蓱,其大者蘋。
【本草集解】四葉合成一葉,如田字者,蘋也。
【詩召南】于以采蘋。
【傳】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
【箋】蘋之言賔也。
【釋文】韓詩雲:沈者曰蘋。
【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崑崙之蘋。
【爾雅翼】蘋似槐葉,而連生淺水中,五月有華白色,故謂之白蘋。
【楚辭九章】登白蘋兮騁望。
考證:〔【詩召南】于以采蘋。
【疏】韓詩雲,沈者曰蘋。
〕謹照原書疏
又姓。
鄭大夫良霄,漢長秋良賀。
又王良,星名。
又大良造,秦官名。
又地名。
【左傳昭十三年】秋,晉侯會吳子于良。
【註】下邳有良城縣。
又山名。
【山海經】良餘之山,其上多穀柞,無石。
又草名。
【博雅】黃良,大黃也。
又彊良,獸名。
見【山海經】。
又吉良,良馬名。
見【唐書兵志】。
又【古今注】螢火,一名丹良。
又【韻會】裡養切,音兩。
【周禮夏官方相氏】以戈擊四隅,毆方良。
【註】方良,罔兩也。
【釋文】方言:罔良,音兩。
又【正字通】音亮。
【古詩】良無盤石固。
【李白宴桃李園序】良有以也。
考證:〔【莊子危言篇】往視其良。
〕謹照原書危言篇改列禦寇。
往視改嘗視。
艱 【未集下】【艮字部】 艱 〔古文〕□囏【唐韻】古閑切【集韻】【韻會】居閑切【正韻】居顏切,□音閒。
【說文】土難治也。
【爾雅釋詁】阻艱,難也。
【書大禹謨】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
又【周官】惟克果斷,乃罔後艱。
又【釋名】艱,根也,如物根也。
又險也。
【詩小雅】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朱註】艱,險也。
又【王儉褚淵□文】以居母艱去官,雖事緣義感,而情均天屬。
又【韻補】葉居眞切,音巾。
【崔駰大理箴】昔在仲尼,哀矜我人。
子罕禮□,衞人釋艱。
又葉經先切,音堅。
【班彪北征賦】嗟西伯於羑裡兮,傷明夷之逢艱。
演九六之變化兮,永幽隘以以歷年。
艹 【申集上】【艸字部】 艸 【唐韻】采老切【正韻】采早切,□音草。
百卉也。
【儀禮士相見禮】在野則曰艸茅之臣。
【說文】從二屮。
凡艸之屬皆從艸。
【廣韻】艸,篆文。
隷變作艹。
【集韻】直列切,音徹。
草初生貌。
荜 【申集上】【艸字部】 蓽 〔古文〕□【集韻】璧吉切,音必。
豆也。
又蓽菎,草名。
羊蹄也。
又蓽茇,藥名。
【酉陽雜俎】出摩伽,苗長三四尺,莖細如箸,葉似蕺葉,子如桑椹。
又荊也。
【廣韻】同篳。
【禮儒行】蓽門圭窬。
又【唐韻】博計切,音閉。
義同。
艱 【未集下】【艮字部】 艱 〔古文〕□囏【唐韻】古閑切【集韻】【韻會】居閑切【正韻】居顏切,□音閒。
【說文】土難治也。
【爾雅釋詁】阻艱,難也。
【書大禹謨】後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
又【周官】惟克果斷,乃罔後艱。
又【釋名】艱,根也,如物根也。
又險也。
【詩小雅】彼何人斯,其心孔艱。
【朱註】艱,險也。
又【王儉褚淵□文】以居母艱去官,雖事緣義感,而情均天屬。
又【韻補】葉居眞切,音巾。
【崔駰大理箴】昔在仲尼,哀矜我人。
子罕禮□,衞人釋艱。
又葉經先切,音堅。
【班彪北征賦】嗟西伯於羑裡兮,傷明夷之逢艱。
演九六之變化兮,永幽隘以以歷年。
色 【未集下】【色字部】 色 〔古文〕□【廣韻】所力切【集韻】【韻會】殺測切,□音嗇。
【說文】顏氣也。
人之憂喜,皆著於顏,故謂色爲顏氣。
【禮玉藻】色容莊。
【汲冢周書】喜色油然以出,怒色厲然以侮,欲色嫗然以愉,懼色薄然以下,憂悲之色瞿然以靜。
【後漢嚴光傳】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
【註】以形貌求之也。
又采色。
【書臯陶謨】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註】五色,靑黃赤白黑也。
【左傳桓二年】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又色慾。
【書五子之歌】內作色荒。
【傳】色,女色。
【禮坊記】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爲民紀。
又物景亦曰色。
【莊子盜跖篇】車馬有行色。
【潘嶽關中詩】重圍克解,危城載色。
豈曰無過,功亦不測。
【註】載色,猶言有生氣起色也。
又【公羊傳哀六年】色然而駭。
【註】驚貌。
又【詩魯頌】載色載笑。
【傳】色,溫潤也。
又【戰國策】怒於室者色於市。
【註】色,作色也。
又祕色。
【高齋漫錄】世言祕色,磁器。
錢氏有國時,越州燒進爲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雲祕色。
又【博雅】色,縫也。
□ 【備考】【未集】【竹字部】 □ 【五音篇海】音色。
又音殺。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於容切,音邕。
女貌。
艴 【未集下】【色字部】 艴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音勃。
【說文】引論語,色艴如也。
【徐曰】盛氣色也。
◎按今本作勃。
【呂氏春秋】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
又【集韻】敷勿切,音弗。
色怒也。
【孟子】曾西艴然不悅。
又【集韻】【韻會】□滂佩切,音配。
將曙之色也。
艵 【未集下】【色字部】 艵 【唐韻】普丁切,音砰。
【說文】色。
【楚辭九章】玉色艵以晚顏兮。
又【集韻】普迥切,音頩。
義同。
艶 【未集下】【色字部】 艶 【玉篇】俗豔字。
艷 【未集下】【色字部】 艷 【類篇】與豔同。
詳豆部豔字註。
艸 【申集上】【艸字部】 艸 【唐韻】采老切【正韻】采早切,□音草。
百卉也。
【儀禮士相見禮】在野則曰艸茅之臣。
【說文】從二屮。
凡艸之屬皆從艸。
【廣韻】艸,篆文。
隷變作艹。
【集韻】直列切,音徹。
草初生貌。
艻 【申集上】【艸字部】 艻 【唐韻】盧則切【韻會】【正韻】歷德切,□音勒。
蘿艻,香菜。
亦雲胡荽屬。
又藥名。
【本草】牛脂艻。
【註】應驗良方,治七孔出血。
又與扐通。
【揚子太□經】幷餘于艻,一艻之後,而數其餘。
又音棘。
木名。
【通鑑】唐大中中,王式爲安南都護。
至交趾,樹艻木爲柵,可支數十年。
【胡三省註】其字從艸從力,讀與棘同,羊矢棗也。
此木可以支久。
艼 【申集上】【艸字部】 艼 【集韻】湯丁切,音汀。
艸名。
【說文】艼熒,葋也。
又【廣韻】他頂切【韻會】都挺切【正韻】都頂切,□音酊。
茗艼。
詳茗字註。
艽 【申集上】【艸字部】 艽 【唐韻】【集韻】【韻會】□巨鳩切,音求。
【說文】遠荒也。
【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獸蓐也。
【淮南子修務訓】野彘有艽莦槎櫛,窟虛連比以象宮室。
又【廣韻】【正韻】□居肴切,音交。
秦艽,藥名。
【本草】出秦中,以根作羅紋交糾者佳,故名。
又居尤切,音鳩。
字或從丩。
詳見□字註。
菧 【申集上】【艸字部】 菧 【集韻】典禮切,音邸。
【爾雅釋草】菧苨。
【疏】根、莖都似人參而葉小異,根味甜。
又【集韻】軫視切,音旨。
茋蒻,小蘋也。
【廣韻】作茋。
考證:〔【爾雅釋草】菧苨。
【註】根莖都似人參。
〕謹照原文註改疏。
【戌集中】【雨字部】【廣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荻。
【廣韻】□,雨也。
【玉篇】作。
又【集韻】徒沃切,音毒。
雨貌。
【戌集中】【雨字部】【集韻】親盈切,音淸。
【玉篇】女神。
【集韻】,女神名。
莖 【申集上】【艸字部】 莖 【唐韻】戸耕切【集韻】【韻會】何耕切【正韻】何庚切,□音牼。
【說文】草木榦也。
【字林】枝柱也。
【類篇】草曰莖,竹曰箇,木曰枚。
【楚辭九歌】秋蘭兮靑靑,綠葉兮紫莖。
【繁露竹林篇】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
【論衡】朱草之莖如鍼。
又特也。
【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
又【周禮冬官桃氏】以其臘廣爲之莖,圍長倍之。
【註】莖謂劒夾,人所握鐔以上也。
又樂名。
【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者莖,著萬物也。
【左思魏都賦】冒六英五莖。
又山名。
【韓詩外傳】秦穆公將田而喪其馬,求三日而得之於莖山之陽。
又【廣韻】烏莖切【直音】於京切,□音鶯。
草名。
【爾雅釋草】姚莖,凃薺。
【六書正譌】別作,非。
考證:〔【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莖者著萬物也〕謹照原文莖者改者莖。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丘六切,音曲。
酒母也。
○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韻】七作切,音錯。
綜□,絲貌。
莘 【申集上】【艸字部】 莘 【集韻】斯人切,音辛。
細莘,藥草。
【正字通】莘草,生山澤,如蒲黃,葉如芥。
又【廣韻】所臻切【正韻】疏臻切,□音駪。
【韻會】虢地名。
【詩大雅】纘女維莘。
【傳】太姒國也。
【郡國志】郃陽南有古莘國,散宜生爲文王求有莘氏女以獻紂,卽此地也。
又【水經注】漯水又北絕莘道之西,有莘亭。
又莘莘,衆多也。
【班固東都賦】俎豆莘莘。
【王褒靑髥奴文】莘莘翼翼。
又長貌。
【詩小雅】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又姓。
【潛夫論】祝融之孫分爲八姓:己禿彭姜妘曹斯莘。
【通志氏族略】宋朝有莘融。
又【集韻】或作□、□。
莙 【申集上】【艸字部】 莙 【唐韻】渠殞切【集韻】巨殞切,□音窘。
【說文】牛藻也。
【爾雅釋草】莙,牛藻。
【註】江東呼馬藻,藻之葉大者也。
【顏氏家訓】卽陸璣所謂聚藻,葉如蓬者也。
今水中有此物,一節長數寸,細茸如絲,圍繞可愛,長者二三十節。
又【廣韻】居筠切【集韻】俱倫切,□音麕。
義同。
莚 【申集上】【艸字部】 莚 【唐韻】以然切【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
草名。
又【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正韻】以扇切,□音衍。
蔓莚,不斷也。
【左思蜀都賦】風連莚蔓於蘭臯。
莛 【申集上】【艸字部】 莛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唐丁切,□音廷。
【說文】莖也。
【前漢東方朔傳】以莛撞鐘。
【註】謂槀莛也。
【玉篇】言其聲不可發也。
【韓愈詩】有如寸莛撞巨鐘。
又【莊子齊物論】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爲一。
【司馬註】莛,屋梁也。
又【唐韻】【正韻】徒鼎切【集韻】待頂切,□音挺。
義同。
莜 【申集上】【艸字部】 莜 【唐韻】【集韻】【正韻】□徒弔切,音掉。
【玉篇】莜,草田器也。
【說文】今從條。
又【集韻】他凋切,音挑。
又田聊切,音迢。
義□同。
又音釣。
【本草】薤,江南呼爲莜子。
莝 【申集上】【艸字部】 莝 【唐韻】麁臥切【韻會】千臥切【正韻】寸臥切,□音剉。
【說文】斬芻也。
【詩小雅】摧之秣之。
【箋】摧,今莝字也。
【急就篇】莝,細斫槀也。
【史記範睢傳】坐須賈於堂下,置莝荳其前。
【前漢尹翁歸傳】豪強有論罪,輸掌畜官,使斫莝。
【柳宗元文】合莝脃以爲強。
【備考】【戌集】【長字部】【龍龕】同髻。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弋涉切,音葉。
餠屬。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蘇貫切,音算。
器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何葛切,音曷。
白米。
【戌集中】【隹字部】【字彙補】靑軌切,崔上聲。
細□也。
○按卽□字之譌。
【午集中】【目字部】【廣韻】醜豔切【集韻】敕豔切,□諂去聲。
【玉篇】視也。
【類篇】窺也。
與覘同。
又【集韻】【韻會】□癡廉切,諂平聲。
亦同覘。
【類篇】闚也。
【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
又【集韻】之廉切,音詹。
目垂也。
又【廣韻】【集韻】□丁兼切,店平聲。
【類篇】竊視也。
又【廣韻】目垂貌。
又【廣韻】丁念切【集韻】都念切,□音店。
義同。
又【靑箱雜記】□者,淫亂也。
又【集韻】吐濫切,塔去聲。
□視也。
莮 【申集上】【艸字部】 莮 【集韻】那含切,音男。
草名。
【玉篇】萓莮也。
本作宜男。
蒀 【申集上】【艸字部】 蒀 〔古文〕馧【唐韻】於雲切,音氳。
【玉篇】葐蒕,盛貌。
【左思蜀都賦】鬱葐蒕以翠微。
【集韻】同□。
葐□,香也。
莧 【申集上】【艸字部】 莧 【唐韻】【集韻】□侯襉切,藖去聲。
【說文】莧,菜也。
【博雅】莧,莔也。
【管子地員篇】□下于莧,莧下于蒲。
【爾雅釋草】蕢,赤莧。
【註】今莧菜之有赤莖者。
又【韻會】【正韻】□形甸切,音現。
【易夬卦】莧陸夬夬。
【註】莧陸,草之柔脃者。
馬、鄭、王皆雲莧陸,一名商陸。
又【集韻】戸版切,音浣。
與莞同,莞爾,笑貌。
◎按《集韻》又胡官切,音桓。
山羊細角也。
莨 【申集上】【艸字部】 莨 【唐韻】魯當切【集韻】盧當切,□音郞。
【說文】草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濕則生藏莨、蒹葭。
【郭註】藏莨,草名。
中牛馬芻。
又去聲。
莨菪。
【本草】一名天仙子,一名行唐。
其子服之令人狂浪放蕩,故名。
【史記倉公傳】領以莨菪。
葇 【申集上】【艸字部】 葇 【集韻】而由切,音柔。
【直音】香葇菜。
【博雅】穰葇,蘇也。
【揚子方言】蘇之小者謂之葇。
又【本草】石香葇,生蜀郡陵、榮、資、□州及南中諸處。
又【廣韻】忍九切,音蹂。
葇菜不切也。
【篇海】通薷。
莩 【申集上】【艸字部】 莩 【唐韻】芳無切,音孚。
【前漢中山靖王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
【註】葭,蘆也。
莩者,其□中白皮至薄者也。
又【爾雅釋草】莩,麻母。
【註】苴麻盛子者。
【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
【註】澡者,治去莩垢,不絕其本也。
又【唐韻古音】縛謀反。
【集韻】房尤切,□音浮。
草名。
又【廣韻】平表切。
與殍通。
【孟子】野有餓莩。
【疏】郊野之閒有餓而死者。
又通摽。
【王應麟詩攷】莩有梅。
莩,零落也。
【前漢食貨志】作□。
詳□字註。
莪 【申集上】【艸字部】 莪 【唐韻】五何切【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音哦。
【玉篇】蘿莪,蒿屬。
【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傳】蘿蒿也。
【疏】陸璣雲:生澤田漸洳之處,葉似邪蒿而細,科生三月,中莖可生食,又可蒸,香美,味頗似蔞蒿。
又【小雅】蓼蓼者莪,非莪伊蒿。
【爾雅翼】莪卽古之蘩。
始生爲莪,長大爲蒿。
莫 【申集上】【艸字部】 莫 〔古文〕□□【唐韻】慕各切【集韻】【正韻】末各切,□音寞。
【韻會】無也,勿也,不可也。
【易繫辭】莫之與,則傷之者至矣。
又定也。
【詩大雅】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又謀也。
【詩小雅】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又【博雅】強也。
【論語】文莫吾猶人也。
【晉書欒肇論語駁曰】燕齊謂勉強爲文莫。
【揚子方言】侔莫,強也,凡勞而相勉謂之侔莫。
【淮南子謬稱訓】猶未之莫與。
【註】莫,勉之也。
又削也。
【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鐵。
又【博雅】莫莫,茂也。
【詩周南】維葉莫莫。
【註】莫莫,茂密之貌。
又【莊子逍遙遊】廣莫之野。
【註】莫,大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卽幕氏省文。
漢有富人莫氏,見《遊俠傳》。
唐有比部員外郎莫藏用。
又【史記夏本紀註】五湖之一有莫湖。
又與瘼通。
【詩小雅】莫此下民。
又與幕通。
【史記李廣傳】莫府省約文書籍事。
又【說文】莫故切。
同暮。
【易夬卦】莫夜有戎。
又菜也。
【詩魏風】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註】音暮。
【陸璣疏】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今人繅以取繭緒。
其味酢而滑,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
五方通謂之酸迷,冀州人謂之乾絳,河、汾之閒謂之莫。
又通膜。
【禮內則】去其皽。
【註】皽謂皮肉之上魄莫也。
又【韻會】莫白切,音陌。
靜也。
【詩小雅】君婦莫莫。
【註】言淸靜而敬至也。
【左傳昭二十八年】德正應和曰莫。
又【唐韻古音】平聲,音謨。
《漢書》註引《詩》聖人莫之作謨。
【直音】作□。
莬 【申集上】【艸字部】 莬 【唐韻】亡運切,音問。
【玉篇】草木新生者。
又【篇海】音免。
亦作葂。
□ 【午集下】【禾字部】 □ 【廣韻】胡結切【集韻】奚結切,□音頁。
麥全曰□。
□ 【備考】【午集】【禾字部】 □ 【餘文】扶鬼切。
稻紫莖不黏。
又扶畏切。
義同。
◎按《集韻》本作□。
fèi。
萊 【申集上】【艸字部】 萊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音來。
【說文】蔓華也。
【玉篇】藜草也。
【詩小雅】北山有萊。
【疏】萊,草名。
其葉可食。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
【註】萊,休不耕者。
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註】萊,除其草萊也。
【詩小雅】田卒汙萊。
【註】萊,草穢。
又地名。
【書禹貢】萊夷作牧。
【齊語】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
【註】東萊,齊東萊夷也。
又山名。
【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
【孟子】苦伊尹、萊朱。
【趙岐註】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
【左傳文二年】萊駒爲右。
又【韻補】音黎。
【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託蓬萊。
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
義同。
【爾雅】作釐。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士格切,音□。
白米也。
【午集中】【矛字部】【集韻】詰歷切,音喫。
矛也。
又呼狊切,音殈。
義同。
【廣韻】作□。
【類篇】與□同。
【集韻】或作□□。
蓮 【申集上】【艸字部】 蓮 〔古文〕苓【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連。
【爾雅疏】北人以蓮爲荷。
又【說文】芙蕖之實也。
【爾雅釋草】荷,芙蕖。
其實蓮。
【註】蓮謂房也。
又【集韻】連彥切,連去聲。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蓮勺。
【後漢鄭興傳註】蓮勺,故城在今同州下邳縣東北。
又【字彙補】所夾切。
草名。
【廣雅】鳶尾、烏蓮,射幹也。
【戌集下】【頁字部】【廣韻】【集韻】□醜刮切,音□。
【玉篇】強貌。
【廣韻】頢,強可貌。
又【集韻】刮,小頭也。
一曰面短貌。
莳 【申集上】【艸字部】 蒔 【集韻】【韻會】【正韻】□時吏切,音侍。
【博雅】立也。
【揚子方言】更也。
【註】爲更種也。
【晉書姚萇載紀】萇命其將于一柵孔中蒔樹一根,以旌戰功。
或作□、□。
又【廣韻】市之切,音時。
蒔蘿子。
【本草】蒔蘿生佛誓國,一名慈謀敕,一名小茴香,實如馬芹。
又音示。
義同。
莶 【申集上】【艸字部】 薟 【唐韻】良冉切,音斂。
【說文】白薟也,或從斂,見蘞字註。
又【類篇】離鹽切,音廉。
義同。
又【集韻】虛嚴切,音杴。
豨薟,藥草。
又【類篇】魚杴切,音嚴。
【字林】水中野韭。
又火占切,音。
辛味。
又苦紺切。
同餡。
味過甘也。
【午集中】【目字部】【唐韻】【集韻】□古穴切,音玦。
【說文】涓目也。
【廣韻】目患也。
又【集韻】呼決切,音血。
驚視也。
又顧盼不定貌。
【王延壽王孫賦】眎□睫以睳。
【集韻】與瞲□同。
【泝原】通作□。
【說文】本作,從目夬聲。
【徐鉉曰】當從決省。
字從目從叏。
獲 【巳集下】【犬字部】 獲 【唐韻】胡伯切【集韻】【韻會】胡陌切,□音韄。
【說文】獵所獲也。
【周禮夏官射人】三獲。
【釋文】劉音胡伯反。
又【集韻】獸名。
又【集韻】亦姓。
又【廣韻】胡麥切,音畫。
得也。
【書太甲】弗慮胡獲。
【詩小雅】笑語卒獲。
【傳】獲,得時也。
又【爾雅釋詁】馘,穧,獲也。
【註】獲賊耳爲馘,獲禾爲穧。
【詩秦風】舍拔則獲。
又【小雅】執訊獲醜。
又【廣韻】臧獲。
《方言》雲:荊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又門名。
【左傳昭二十年】公孟有事于蓋獲之門外。
【註】蓋獲,衞郭門。
又回獲,縣名。
屬北地郡。
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亦姓。
宋大夫尹獲之後。
又【集韻】黃郭切,音鑊。
隕獲,困迫失志貌。
【禮儒行】不隕獲于貧賤,通作穫。
又【集韻】【類篇】□忽郭切,音霍。
恢廓貌。
又【集韻】胡故切,音護。
【禮曲禮】毋固獲。
又【集韻】胡化切,音話。
爭取也。
【周禮春官司常】凡射,共其獲旌。
【註】獲旌,獲者所持旌。
【釋文】李音胡霸反。
莸 【申集上】【艸字部】 蕕 【唐韻】以周切,音猶。
【說文】水邊草也。
卽《爾雅》□,蔓于。
又臭草。
【本草註】其氣□臭,故謂之蕕。
蕕者,□也,朽木臭也。
【左傳僖四年】一薰一蕕。
又地名。
【晉書慕容載記】劉寧屯據蕕城,降於苻氏。
又【類篇】以九切,音酉。
義同。
【集韻】同□。
莺 【亥集中】【鳥字部】 鶯 【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幺莖切,□音罌。
【說文】鶯,鳥也。
卽黃鸝。
一名倉庚,一名商倉,一名鵹黃,一名鸝鶹,一名鸝鶬,一名楚雀,一名黃袍,一名搏黍,一名黃鳥,一名金衣公子。
魏文帝王粲□有鶯賦。
又鳥羽文。
【詩小雅】交交桑扈,有鶯其羽。
【毛傳】鶯然有文章也。
俗作鸎,非。
□ 【未集上】【竹字部】 □ 【說文長箋】古文蠡字。
註詳蟲部十五畫。
莽 【申集上】【艸字部】 莽 【玉篇】【唐韻】【廣韻】莫朗切【集韻】【類篇】模朗切,□音蟒。
【說文】南昌謂犬善逐兔草中爲莽。
又【揚子方言】草,南楚之閒謂之莽。
【孟子】在野曰草莽之臣。
【趙岐註】莽亦草也。
【屈原離騷】夕攬洲之宿莽。
【註】草冬生不死者。
又【周禮秋官剪氏】掌除蠹物,以莽草薰之。
【山海經】朝歌之山有草,名曰莽草,可以毒魚。
又【拾遺記】有草名莽煌,炙人衣則焦,刈之爲席,方冬彌溫,以枝相摩則火出。
又【爾雅釋草】莽,數節。
【疏】凡竹節閒促數者名莽。
又【小爾雅】大也。
又草深貌。
【楚辭天問】草木莽莽。
又【莊子則陽篇】君爲政焉勿鹵莽。
【註】猶粗率也。
又莽蒼,見蒼字註。
又國名。
【列子周穆王篇】西極之南隅,名古莽之國。
又姓。
【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孟康曰:本姓馬,明德皇後惡其先人有反者,易姓莽。
又【廣韻】莫厚切,音某。
義同。
又【唐韻古音】莫補切,音媽。
【楚辭九章】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
傷懷永哀兮,汨徂南土。
又【集韻】謨郞切,音茫。
莽蒼,亦讀平聲。
俗作莾、莽。
考證:〔【屈原離騷】夕攬中州之宿莽。
〕謹照原文省中字。
州改洲。
〔【後漢莽何羅傳註】〕謹按後漢無莽何羅傳,謹照原書改前漢書武帝紀莽何羅註。
莿 【申集上】【艸字部】 莿 【唐韻】七賜切,音刺。
【說文】策也。
【玉篇】芒也,草木針也。
【字彙補】與譏刺字義同。
【鶡冠子世兵篇】非過材之莿也。
【正字通】與茦同。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兩舉切,音呂。
醜貌。
菀 【申集上】【艸字部】 菀 【唐韻】於阮切,音婉。
【說文】茈菀,出漢中房陵。
【本草】紫菀,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
許愼作茈菀。
又【博雅】女腸,女菀也。
又茂盛貌。
【詩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
【箋】菀然茂特之苗。
【又】有菀者柳。
【傳】菀,茂木也。
又【前漢百官表】邊郡六牧師菀令。
又【水經注】菀川,水出勇士縣之子城。
又通苑。
詳苑字註。
又【廣韻】紆勿切,音鬱。
義同。
又【集韻】與蘊同。
菁 【申集上】【艸字部】 菁 【唐韻】子盈切【集韻】【類篇】咨盈切,□音精。
【說文】韭華也。
【張衡南都賦】秋韭冬菁。
【註】廣雅曰:韭,其華謂之菁。
又菁茅。
【書禹貢】包匭菁茅。
【管子輕重丁】江、淮之閒,有一茅而三脊,母至其本,名之曰菁茅。
又蔓菁。
【周禮天官】醢人菁菹。
【註】菁,蔓菁也。
又蕪菁,【後漢桓帝紀】種蕪菁以助人食。
又菁,華英也。
【張衡西京賦】麗服颺菁。
又【集韻】倉經切,音靑。
菁菁,花盛貌。
【詩唐風】有杕之杜,其葉菁菁。
又地名。
【謝靈運山居賦】三菁五奧。
【自註】三菁,在太平之北。
考證:〔【管子菁茅謀】〕謹照原書篇名改管子輕重丁。
〔【詩唐風】有杕之左,其葉菁菁。
〕謹照原文左改杜。
菂 【申集上】【艸字部】 菂 【韻會】丁歷切,音鏑。
【爾雅釋草】菂薂。
【郭註】卽蓮實。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綠房紫菂。
又【類篇】胡了切,音皛。
義同。
【廣韻】作芍。
菄 【申集上】【艸字部】 菄 【集韻】都籠切,音東。
菄風,草名。
嶺南平澤有之。
【廣韻】本作東,俗加艸。
《吳都賦》艸則東風扶留。
又【廣州記】有菄風菜。
又【類篇】多貢切,音凍。
義同。
菅 【申集上】【艸字部】 菅 〔古文〕□【唐韻】古顏切【集韻】居顏切,□音姦。
【玉篇】茅屬也。
【詩小雅】白華菅兮。
【疏】已漚爲菅。
【左傳昭二十年】無棄菅蒯。
【註】菅似茅,滑澤無毛,筋宜爲索,漚與曝尤善。
又【左傳昭二十七年】或取一編菅。
【杜註】苫也。
【山海經】白菅爲席。
又【管子牧民篇】野蕪曠,則民乃菅。
【註】菅當爲姦。
又姓。
【正字通】漢有菅禹,唐有菅崇嗣。
又古頑切,音關。
【春秋隱十年】公敗宋師于菅。
【註】菅,宋地。
又【韻補】圭□切,音涓。
【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菅。
葉下晤言韻。
考證:〔【管子牧民論】野蕪曠,則民乃菅。
【註】謂莩色也。
〕謹照原書牧民論改牧民篇。
註中謂莩色也照原文改菅當爲姦。
菆 【申集上】【艸字部】 菆 【唐韻】側鳩切,音鄒。
【玉篇】草也。
【韻會】草叢生也。
又【說文】麻蒸也。
【潘嶽西征賦】感市閭之菆井。
【註】菆井,卽渭城東賣麻蒸之市。
又好箭也。
【左傳宣十二年】左射以菆。
【註】菆,矢之善者。
【儀禮旣夕】禦以蒲菆。
【註】蒲,楊柳,可以爲箭。
又【博雅】蓐謂之菆。
又【集韻】餘也。
又【廣韻】芻注切,音。
鳥巢也。
【酉陽雜俎】鷹巢一名菆。
鷹呼菆子者,雛鷹也。
又【韻會】徂丸切,音攢。
積木以□也。
【禮檀弓】菆塗龍輴。
【疏】菆,叢也,謂以木叢棺而四面塗之,故雲菆塗也。
又【集韻】徂聰切。
與樷同。
【太□經】鳥托巢于菆,人寄命于公。
菇 【申集上】【艸字部】 菇 【玉篇】故吳切,音姑。
【博雅】藈菇,王瓜也。
菉 【申集上】【艸字部】 菉 【唐韻】力玉切【正韻】盧谷切,□音錄。
【爾雅釋草】菉,王芻。
【註】菉,蓐也。
今呼鴟腳莎。
【疏】卽鹿蓐也。
【屈原離騷】薋菉葹以盈室兮。
【謝朓詩】霜剪江南菉。
又通錄。
【汲冢周書】堂下之東面,郭叔掌爲天子菉幣焉。
【註】菉,錄諸侯之幣也。
通作綠。
【詩小雅】終朝采綠。
【疏】綠同菉。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粗本切,存上聲。
禾穳也。
與□同。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子錯切,音作。
安貌。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集韻】□竹例切,音蛭。
【玉篇】半頭瘡也。
又【玉篇】赤白痢也。
又【韻會】【正韻】□直例切,音滯。
又【集韻】丁計切,音帝。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當蓋切,音帶。
【正字通】赤,白,婦人下部病。
菊 【申集上】【艸字部】 菊 【唐韻】【韻會】□居六切,音掬。
古作蘜、鞠。
【爾雅】蘜,治蘠也。
【郭註】今之秋華菊。
【禮月令】鞠有黃華。
【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
又水名。
【水經注】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礀山芳菊谿。
又【韻補】訣力切。
【賈島詩】九日不出門,十日見黃菊。
灼灼耀繁英,美人無消息。
【集韻】亦作蓻。
考證:〔【唐韻】【韻會】□居六切,音掬。
古作蘜。
【說文】蘜,治牆也。
【郭註】今之秋華菊。
【禮月令】蘜有黃華。
〕謹按郭註係爾雅之註,今改說文爲爾雅。
□照原文牆字改蘠字。
月令蘜字改鞠字。
古作蘜之下增鞠字。
菋 【申集上】【艸字部】 菋 【唐韻】無沸切。
音味。
【說文】荎藸也。
【爾雅釋草】菋,荎藸。
【註】五味也。
又【集韻】暮拜切,音韎。
義同。
亦作苿。
考證:〔【說文】荎蕏也。
【爾雅釋草】菋,荎蕏。
〕謹照原文兩蕏字□改藸。
菌 【申集上】【艸字部】 菌 【唐韻】渠隕切,音窘。
【說文】地蕈也。
【爾雅釋草】中馗,菌。
【疏】此菌大小異名也,大者名中馗,小者名菌。
【博物志】菌,食之有味,而常毒殺人。
又朝菌,槿也。
【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
又山名。
【山海經】南海之內有菌山。
又菌蠢,芝貌。
【張衡南都賦】芝房菌蠢生其隈。
又【集韻】區倫切,音皸。
菌桂出交趾,員如竹。
【屈原離騷】雜申椒與菌桂兮。
又【博雅】菌,薰也。
其葉謂之蕙。
【素問】肝氣虛,則夢見菌香生草。
又【馬融長笛賦】瞋菌碨柍。
【註】皆衆聲鬱積競出之貌。
又【篇海】音郡。
【淮南子地形訓】海人生若菌,若菌生聖人。
□ 【未集上】【米字部】 □ 【篇海】直呂切。
音甯。
盛米也。
葔 【申集上】【艸字部】 葔 【唐韻】戸鉤切,音侯。
【集韻】草名。
【爾雅釋草】薃葔,莎。
◎按《爾雅》本作侯。
菎 【申集上】【艸字部】 菎 【唐韻】古渾切,音昆。
香草也。
【楚辭招魂】菎蔽象棋。
【註】菎玉或言菎蕗,今之箭囊也。
【東方朔七諫】菎蕗雜乎叢蒸。
又【集韻】古本切,音袞。
草名。
【博雅】菎,□也。
【說文】作□。
【類篇】一作□。
葄 【申集上】【艸字部】 葄 【集韻】存故切【正韻】靖故切,□音祚。
水芋也。
又【韻會】藉也。
【唐書李揆傳】葄枕圖史。
又叢租切。
與蒩通。
【類篇】蒩菰,草名。
蒩或作葄。
【集韻】或作□。
菏 【申集上】【艸字部】 菏 【唐韻】胡歌切,音何。
【玉篇】菏,菔草。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
【韻會】賈我切,音舸。
□澤名。
詳水部渮字註。
又同荷。
詳荷字註。
【寅集上】【宀字部】【唐韻】於計切【集韻】壹計切,□音翳。
【說文】靜也。
【倉頡篇】安也。
又【廣韻】烏結切【集韻】【類篇】詰結切,□音洩。
義同。
【備考】【午集】【白字部】【字彙補】與兜同。
【神異經】驩民,鳥足,杖翼而行。
疑字有誤。
□ 【午集下】【穴字部】 □ 【篇海】式林切,音深。
竈□也。
菐 【申集上】【艸字部】 菐 【正字通】丵字之譌。
丵字原作業下羊。
菑 【申集上】【艸字部】 菑 〔古文〕□□□【唐韻】側持切,音緇。
【說文】不耕田也。
【徐曰】從艸從□從田。
□,川壅也,田不耕則艸壅塞之。
【爾雅釋地】田一歲曰葘。
【註】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爲葘。
【詩小雅】于此葘畝。
【疏】葘者,災也,始災殺其草木也。
【易無妄】不葘畬。
【疏】不敢首發新田,惟治其葘熟之地。
又水名。
【山海經】常蒸之山,葘水出焉。
又地名。
【史記孝景帝紀註】葘川縣,故劇城。
又姓。
【通志氏族略】孔融集有葘莊,靑州人。
又【正韻】將來切,同災。
【詩大雅】無葘無害。
又【韻會】側吏切,音厠。
木立死曰葘。
【詩大雅】其葘其翳。
又【周禮冬官輪人註】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
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
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
聲如胾。
博立梟棊亦爲菑。
【前漢武帝紀瓠子歌】隤林竹兮揵石葘。
【師古註】石葘,謂□石立之也。
又資四切,音恣。
剖也,裂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居幹之道,葘栗不迤。
又與椔通。
【荀子非相篇】身如斷葘。
菑、緇、椔諸字從□作。
考證:〔【周禮冬官輪人註】葘謂輻入轂中者。
【鄭註】謂建輻也。
又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
【周禮冬官考工記註】博立梟棊於中央亦爲葘。
〕謹照原文自註菑至於中央四十字,改察其菑蚤不齵則輪,雖敝不匡。
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
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
聲如胾。
博立梟棊亦爲菑。
菓 【申集上】【艸字部】 菓 【唐韻】古火切,音裹。
木實。
本作果,《漢書》作菓。
【史記叔孫通傳】古者有春嘗菓,方今櫻桃熟可獻。
菔 【申集上】【艸字部】 菔 【唐韻】蒲北切,音匐。
蘆菔也。
魯人名菈□,秦人名蘿蔔。
【後漢劉盆子傳】時掖庭中,宮女猶有數百千人,自更始敗後幽閉殿內,掘庭中蘆菔根,捕池魚而食之。
又與萉通。
【爾雅釋草】葖,蘆萉。
【本草綱目】蔖萉。
【註】萉與菔同。
又【廣韻】房六切,音服。
【韻會】蘆菔一名來服,言來麰之所服也。
字亦與服通。
【詩小雅】象弭魚服。
【箋】服當作菔。
【周禮素服註】服當作菔,刀劒衣也。
考證:〔【爾雅釋草】突蘆萉。
【本草綱目】突萉。
〕謹照原文上突字改葖。
下突字改蔖。
菕 【申集上】【艸字部】 菕 【唐韻】盧昆切,音論。
【玉篇】木名。
【管子地員篇】其木宜蚖菕與杜松。
又【集韻】菕虂,香草。
菖 【申集上】【艸字部】 菖 【唐韻】尺良切,音昌。
【本草】菖蒲,蒲類之昌盛者。
【呂氏春秋】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
菖者,百草之先,于是生者也。
【南方草木狀】番禺中生菖蒲,一寸九節。
【劉勰新論】菖蒲,去蚤、蝨而來蚰蜒。
又【集韻】通昌。
【左傳僖三十年】享有昌歜。
考證:〔【呂氏春秋】冬至後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于是始耕。
〕謹照原文于是始耕改生者也。
【子集下】【刀字部】【集韻】丁聊切,音貂。
琢文也。
【玉篇】琢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同。
菗 【申集上】【艸字部】 菗 【唐韻】直由切【集韻】陳留切,□音儔。
【玉篇】荼菜。
【博雅】菗蒢,地楡也。
【類篇】或作□。
苐 【申集上】【艸字部】 苐 【集韻】【正韻】□與□同。
又複姓。
【通志氏族略】不苐氏,子姓也。
【正字通】《篇海》俗誤作次第之第,非。
《韻會》第,但也。
亦作弟。
《字彙》作苐,非。
苑 【申集上】【艸字部】 苑 【唐韻】【正韻】於阮切【集韻】【韻會】委遠切,□音婉。
【說文】所以養禽獸也。
【周禮地官囿人疏】古謂之囿,漢謂之苑。
【前漢高帝紀】故秦苑囿園池,令民得田之。
【註】養禽獸曰苑。
【白虎通】苑囿所以在東方,謂養萬物。
東方,物所生也。
又縣名。
【史記高祖功臣侯年表】高苑侯丙倩。
【索隱註】縣屬千乗。
又善苑,國名。
見【洞冥記】。
又【莊子天地篇】諄芒將東之大壑,適遇苑風於東海之濵。
【註】苑風,扶搖大風也。
又書名,如《文苑》《類苑》》《藝苑》《說苑》之類。
又宮室名。
如內苑、禁苑、西苑、南苑之類。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句曲九星,二曰天苑。
又藥名。
蕀苑,遠志也。
見【博雅】。
又【集韻】【韻會】□紆願切,音怨。
【周禮地官】禁山之爲苑。
劉昌宗讀去聲。
【左思吳都賦】遭藪爲圃,値林爲苑。
異荂蓲蘛,夏曄冬蒨。
又【類篇】于袁切,音鴛。
人姓。
【左傳】苑何忌,齊大夫。
【魏志】渤海苑康。
又音鬱。
【詩小雅】我心苑結。
【箋】苑,猶屈也,積也。
【釋文】音鬱。
又【正韻】委粉切,讀如蘊。
義同。
又苑、菀互通。
【前漢百官表】牧師菀令。
【晉語】人皆集于苑。
又【韻補】葉音氳。
【詩秦風】蒙伐有苑。
【註】苑,文貌,讀平聲,葉上羣韻。
考證:〔【詩小雅】我心苑結。
【傳】苑,猶屈也,積也。
【箋註】讀鬱。
〕謹照原文傳改箋。
箋註讀鬱改釋文音鬱。
苒 【申集上】【艸字部】 苒 【唐韻】【集韻】【類篇】□而琰切,音冉。
草盛貌。
又荏苒,猶展轉也。
見荏字註。
□ 【備考】【午集】【禾字部】 □ 【龍龕】同□。
苓 【申集上】【艸字部】 苓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
【說文】卷耳也。
【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
【註】卷耳形似耳,叢生如盤。
【陸璣疏】可煑爲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
幽州謂之爵耳。
【博雅】苓耳,枲耳也。
又【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
【傳】苓,大苦也。
又茯苓,藥名。
【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魏志】潁川郤儉,能辟穀餌茯苓。
又豬苓。
【本草註】其塊黑,似豬矢,故名。
【韓愈進學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以狶苓也。
又地名。
【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又通零。
【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又【集韻】靈年切,音蓮。
草名。
【枚乗七發】蔓草芳苓。
【註】古蓮字。
【韻會】亦作蘦。
又作。
苔 【申集上】【艸字部】 苔 【唐韻】徒哀切【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
蘚也。
【淮南子註】靑苔,水垢也。
【陸龜蒙苔賦】高有瓦苔,□有澤葵,散岩竇者曰石髮,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水曰陟釐。
【述異記】苔,又名重錢,呼爲宣蘚,南人呼爲姤草。
【集韻】亦作菭。
苕 【申集上】【艸字部】 苕 【唐韻】徒聊切【集韻】【正韻】田聊切,□音迢。
【詩陳風】邛有旨苕。
【疏】苕苕,饒也。
幽州人謂之翹,夏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靑,其莖綠色,可生食,如小豆藿。
又【詩小雅】《苕之華》芸其黃矣。
【註】陵苕,一名尾,生下濕水中,七八月中花紫,似今紫草花,可染皁,煑以沐髮卽黑。
又【爾雅釋草】連,異翹。
【註】一名連苕。
又水名。
【山海經】龍首之山,苕水出焉。
又苕苕,高貌。
【水經注】虎牢臨河,苕苕孤上。
【張衡西京賦】壯亭亭以苕苕。
又《詩苕之華》,徐邈讀作時饒切,同軺。
【子集下】【刀字部】【唐韻】郞擊切【集韻】狼狄切,□音歷。
【玉篇】劙開也。
又【集韻】朗可切,羅上聲。
【說文】柯擊也。
苖 【申集上】【艸字部】 苖 【唐韻】徒歷切【集韻】亭歷切,□音翟。
【爾雅釋草】苖,蓚。
【類篇】羊蹄草也。
又【玉篇】醜六切,音蓄。
【廣韻】他歷切,音惕。
義□同。
《爾雅釋草》苖,蓨。
考證:〔【爾雅釋草】苖修。
〕謹照原文苖修改苖蓚。
苗 【申集上】【艸字部】 苗 〔古文〕□【唐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音描。
【說文】草生于田者,榖曰苗。
凡草初生亦曰苗。
【詩王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魏風】碩碩,無食我苗。
【註】嘉穀也。
又【爾雅釋天】夏獵曰苗。
【註】爲苗除害也。
【詩小雅】之子于苗,□徒囂囂。
又【書舜典】□三苗于三危。
【史記夏本紀註】《神異經》:西荒中有人焉,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爲人饕餮,淫□無理,名曰苗民。
又【博雅】衆也。
【後漢鄧皇後紀】損膳解驂,以贍黎苗。
又胤也。
【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
【後漢□恂傳】功臣苗緒。
又地名。
【左傳襄二十六年】晉人與之苗。
【註】苗,晉地。
又山名。
【淮南子修務訓】苗山之鋌。
【註】苗山,利金所出也。
又姓。
【晉語】苗棼皇,晉大夫。
又【韻補】眉彪切,音繆。
【韓愈楚國夫人墓銘】高陵相漢,義以家酬。
遷于南陽,始自郞苗。
苘 【申集上】【艸字部】 苘 【唐韻】口迥切,音褧。
【玉篇】與檾同。
【類篇】枲屬。
【正字通】俗作。
苛 【申集上】【艸字部】 苛 【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音何。
【說文】小草也。
又【廣韻】政煩也。
【禮檀弓】苛政猛于虎。
【前漢高帝紀】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師古註】苛,細也。
又【禮內則】問衣燠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
【爾雅釋言】苛,妎也。
【註】煩苛者,多疾妎。
又【周禮春官世婦】大喪,比外內命婦之朝,莫哭不敬者,而苛罰之。
【註】苛,譴也。
又【晉語】朝夕苛我邊鄙。
【註】苛,擾也。
又【素問】苛疾不生。
【註】苛,重也。
又【揚子方言】苛,怒也。
又姓。
【正字通】漢苛異。
又上聲。
【類篇】下可切,音荷。
急也。
又【集韻】虎何切【羣經音辨】呼多切,□音呵。
苛察也。
【鄭康成說禮】司關掌苛察姦人。
【前漢王莽傳】大司空士夜過奉常亭,亭長苛之。
又【集韻】黑嗟切。
義同。
苝 【申集上】【艸字部】 苝 【唐韻】【玉篇】□蒲昧切,音佩。
【集韻】山也。
字原從叡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楚鳩切【集韻】初尤切,□音篘。
濾取粉也。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郞丁切,音零。
草莖疎也。
同□。
□ 【午集下】【立字部】 □ 【字彙補】常注切,音豎。
立也。
苞 【申集上】【艸字部】 苞 【唐韻】布交切【集韻】【韻會】班交切,□音包。
【說文】草也,南陽以爲麤履。
【司馬相如子虛賦】其高燥,則生葴菥苞荔。
【註】苞,藨也。
【漢書註】卽今所用作席者。
又本也。
【易否卦】繫于苞桑。
【疏】凡物繫於桑之苞本,則牢固也。
【詩商頌】苞有三蘖。
又草木叢生也。
【爾雅疏】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槇。
又通包。
【儀禮旣夕】苞二。
【註】所以裹羊豕之肉。
【子貢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又【韻補】逋侯切,音近褒。
【詩大雅】如山之苞。
葉下流韻。
【揚子太□經】蒼水維流,厥美可以達于瓜苞。
又上聲。
【詩大雅】實方實苞。
葉下好韻。
又【集韻】蒲交切。
同匏。
瓠也。
又被表切,音殍。
與藨同。
◎按《郭忠恕佩觿集》草名之苞,不當通厥包之包。
苞,平表反。
包,班交反。
截然爲二。
然經典俱通用,今仍舊。
考證:〔子夏【詩傳】朋友相贈賦木瓜,子曰,見苞苴之禮焉。
〕謹按詩傳是子貢作,今據改子貢。
茋 【申集上】【艸字部】 茋 【唐韻】同□,與芪別。
詳菧字註。
苟 【申集上】【艸字部】 茍 〔古文〕□【唐韻】【廣韻】古厚切【集韻】【類篇】【正韻】舉後切,□音垢。
【說文】草也。
又誠也。
【魯語】夫苟中心圖民,知雖不及,必將至焉。
又且也。
【晏子雜上篇】行廉不爲苟得,道義不爲苟合。
又但也。
【揚子法言】非苟知之。
又【韓詩外傳】指緣謬辭謂之苟。
又磯名。
【水經注】苟磯,亦曰南陽磯。
又姓。
【廣韻】漢有苟參。
【急就篇】苟貞夫。
【註】苟,草名也。
所居饒之,因以爲氏。
又【集韻】居侯切,音鉤。
苟吻,草名。
又【類篇】果羽切。
【唐韻古音】讀矩。
【蔡邕述行賦】登高斯賦,義有取兮。
則善戒惡,豈雲苟兮。
翩翩獨征,無疇與兮。
(茍)【廣韻】紀力切【篇海】訖逆切,□音殛。
急也。
通亟。
與苟異。
【午集中】【皿字部】【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甯。
【說文】器也。
【集韻】亦作□。
苠 【申集上】【艸字部】 苠 【集韻】眉貧切,音旻。
竹膚。
又【類篇】衆多貌。
【揚子太□經】天穹窿而周乎下,地旁薄而向乎上,人苠苠而處乎中。
亦作□。
【急就篇】牡蒙,一名黃□。
苡 【申集上】【艸字部】 苡 【唐韻】羊己切【韻會】【正韻】養裡切,□音以。
【玉篇】芣苡,草名。
又【廣韻】薏苡,蓮實。
【本草】薏苡仁,開紅白花,結實靑白色,形似珠而稍長。
一名回回米,又呼西番蜀林,俗名草珠鬼。
【吳越春秋】有莘氏之女,得薏苡而吞之,生禹。
【後漢馬援傳】南方薏苡實大,援軍還,載之一車,有譖之者以爲所載皆明珠。
又【集韻】象齒切,音似。
義同。
又【類篇】烏禾切。
婆苡、室韋,皆北狄別種名。
【戌集上】【金字部】【集韻】同釚。
苢 【申集上】【艸字部】 苢 苡本字。
苣 【申集上】【艸字部】 苣 【唐韻】其呂切【集韻】【正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束葦燒也。
今俗別作炬,非是。
【後漢皇甫規傳】束苣乗城。
又【唐書車服志】凡天子之車五路,金鳳翅,畫苣文鳥獸。
又【玉篇】苣藤,胡麻也。
【曹唐遊仙詩】喫盡溪頭苣蕂花。
又【本草】萵苣,見萵字註。
又白苣,似萵苣,葉有白毛,氣味苦寒。
又苦菜,一名苦苣。
【韻會】野生曰褊苣。
【杜甫詩】苦苣刺如針。
【註】卽野苣也。
苤 【申集上】【艸字部】 苤 【集韻】攀悲切,音丕。
草木花盛貌。
《正字通》同芣,非。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縱古作□。
註詳十一畫。
【玉篇】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七小切,音悄。
粉也。
若 【申集上】【艸字部】 若 〔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
【說文】若,擇菜也。
又【玉篇】杜若,香草。
【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
【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又順也。
【書堯典】欽若昊天。
【傳】敬順也。
【詩小雅】曾孫是若。
又汝也。
【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
【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餘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又如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
又乃也。
【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又語辭。
【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
【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又【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
【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又若若,垂貌。
【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又【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
【註】若,海神。
又歲名。
【爾雅釋天】太歲在醜曰赤奮若。
又若木。
【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
【楚辭天問】若華何光。
【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又水名。
【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又姓。
【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又【廣韻】人者切,音惹。
乾草也。
又般若,梵語謂智慧也。
【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又【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
【柳宗元文】蘭若眞公。
【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又人賒切,音婼。
蜀地名。
【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
【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強弱相虜。
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
《史記項羽本紀》雲:吾翁卽若翁,《漢書》雲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苦 【申集上】【艸字部】 苦 【唐韻】康土切【集韻】【韻會】孔五切,□音。
【說文】大苦,苓也。
【詩唐風】采苦采苦,首陽之下。
【傳】苦,苦菜也。
陸璣雲:生田及山澤中,得霜甜脃而美。
【謝靈運山居賦】二箭殊葉,四苦齊味。
【自註】四苦:靑苦、白苦、紫苦、黃苦。
又味也。
【書洪範】炎上作苦。
【詩邶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集韻】勤也。
【孟子】必先苦其心志。
又患也。
【前漢賈誼傳】非徒病腫,又苦□盭。
又【類篇】急也。
又【博雅】悵也。
又【揚子方言】快也。
楚曰苦,秦曰了。
【郭璞曰】苦而爲快,猶以臭爲香,治爲亂,反覆用之也。
又去聲。
【正韻】苦故切,音庫。
困也。
【西溪叢語】今人不善乗船謂之苦船,北人謂之苦車。
又姓。
大夫苦成,見《國語》。
又【通志氏族略】漢有會稽太守苦灼。
又果五切,音古。
惡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辨其苦良。
【註】謂分別縑白之麤細。
【齊語】辨其功苦。
【註】功,牢也。
苦,脃也。
【史記五帝紀】河濵器皆不苦窳。
【註】苦,麤也。
又音怙。
地名。
【史記老莊列傳】老子者,楚苦縣厲鄕曲仁裡人也。
◎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盬,義同。
《直音》作苦。
苦字從艸作。
苧 【申集上】【艸字部】 苧 【唐韻】直呂切【集韻】丈呂切,□音佇。
草名。
可爲繩。
【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薠莞。
【王褒僮約】多取蒲苧,益作繩索。
【本草】取苧根和米粉爲餠禦饑,味甘美。
又苧蘿,山名。
【吳越春秋】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
義同。
又通作紵。
【詩陳風】東門之池,可以漚紵。
【註】苧同。
亦作芧。
考證:〔【張衡南都賦】其草則藨苧蘋莞。
〕謹照原文蘋莞改薠莞。
苫 【申集上】【艸字部】 苫 【唐韻】失廉切【集韻】【韻會】【正韻】詩廉切,□音痁。
【玉篇】以草覆屋。
【爾雅釋器】白蓋謂之苫。
【註】白茅苫,今江東呼爲蓋。
【通鑑】被苫而耕。
【胡三省註】被苫於身,以蔽雨也。
又兇服者,以爲覆席。
【禮檀弓】寢苫枕幹。
【儀禮喪服傳】居倚廬,寢苫。
【註】寢苫者,哀親之在草。
又姓。
【通志氏族略】魯大夫苫夷之後也。
又廉苫。
【晉書索靖傳草書狀】窈窕廉苫,隨體散布。
又去聲,舒贍切,音閃。
義同。
又【類篇】他兼切,音□。
靑苫,藥草。
【直音】作苫。
苫字從艸作。
苬 【申集上】【艸字部】 苬 【唐韻】似由切,音囚。
【爾雅釋草】苬芝。
【郭註】一年三花,爲瑞草也。
又【類篇】夷周切,音由。
義同。
苯 【申集上】【艸字部】 苯 【唐韻】布忖切,音畚。
【玉篇】苯,草叢生也。
【晉書衞恆傳】禾卉苯以垂穎。
詳字註。
英 【申集上】【艸字部】 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驚切,音瑛。
【爾雅釋木】華而不實者謂之英。
【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
【註】英,猶華也。
又木名。
【爾雅釋木】權,黃英。
又葉亦謂之英。
【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
【西溪叢語】《宋書符瑞志》沈約雲:英,葉也。
《離騷》餐落英,言食秋菊之葉也。
據《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採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之葉也。
又【禮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
【註】倍□曰俊,千人曰英。
【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
又【博雅】美也。
【晉書荀闓傳】京師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
又【爾雅釋山】再成,英。
【疏】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又瓊英,美石似玉者。
【詩齊風】尚之以瓊英乎而。
【水經注】《孫盛魏春秋》曰:文帝愈增崇宮殿,取白石英及紫石英。
又英英,雲貌。
【詩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又【詩小雅】二矛重英。
【註】以羽飾矛。
【魯頌】朱英綠縢。
【疏】蓋絲纒而朱染之。
又樂名。
【前漢禮樂志】帝嚳作《五英》。
英,華茂也。
又國名。
【史記陳杞世家】臯陶之後,或封英、六。
【楚世家註】英國在淮南,蓋蓼國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英氏,以國爲氏,漢有九江王英布。
又於切,音閼。
【班固西京賦】翡翠、火齊。
流耀含英。
縣黎、垂棘,夜光在焉。
又【唐韻古音】于良切,讀央。
【屈原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
【毛詩本音】舜英、重英、瓊英、美如英,俱葉韻讀央。
【管子地員篇】五色雜英,各有異章。
【集韻】英,稻初生未移者,亦讀央。
又於慶切,音映。
飾也。
苲 【申集上】【艸字部】 苲 【集韻】側下切,音鮓。
土苴也。
又疾各切,音昨。
地名。
【晉書地理志】定苲縣,屬越巂郡。
又山名。
【後漢郡國志】湞陽有苲領山。
茰 【申集上】【艸字部】 茰 【唐韻】羊朱切【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說文】茱萸也。
【集韻】椒子聚生成房貌。
【禮內則】三牲用藙。
【註】藙,煎茱萸也。
【風土記】九月九日,折茱萸房揷頭,可辟惡氣。
又地名。
【水經注】邵陵水東北出益縣,其閒逕流三峽,名爲茱萸江。
又【唐書王維傳】輞川別墅有茱萸沜。
又【集韻】雙雛切,音毹。
義同。
又同□,薜萸,草名。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馳僞切,音縋。
【埤蒼】病也。
【玉篇】與膇同。
【集韻】足腫也。
又吐猥切,音骽。
重,踵疾。
又徒回切,音頹。
隂病。
蔝 【申集上】【艸字部】 蔝 【唐韻】莫禮切【集韻】母禮切,□音米。
【爾雅釋草】蔝,蔜。
【玉篇】蔝子,菜也。
茉 【申集上】【艸字部】 茉 【正字通】彌葛切,音末。
茉莉,花名。
【陸賈南行記】南越五穀無味,百花不香,獨茉莉不隨水土而變。
【本草】《嵆含草木狀》作末利,《洛陽名園記》作抹厲,佛經作抹利,《王龜齡集》作沒利,《洪邁集》作末麗,蓋末利本外國語,無正字,隨人會意而已。
【楊愼丹鉛錄】《晉書》都人簪柰花,卽今茉莉,佛書茉莉花,言奈花也。
【鄭松牕詩話】廣州九裡曰花田,盡栽茉莉及素馨。
苳 【申集上】【艸字部】 苳 【唐韻】都宗切,音冬。
【說文】草也。
【類篇】苣苳,冬生。
【酉集下】【酉字部】【集韻】呼含切,音。
【玉篇】酒色也。
【集韻】面赭色。
【戌集上】【金字部】【五音集韻】苦哀切,音開。
器名。
苴 【申集上】【艸字部】 苴 【集韻】千餘切,音蛆。
【玉篇】麻也。
【詩豳風】九月叔苴。
【傳】苴,麻子也。
【莊子讓王篇】顏闔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飯牛。
【註】苴,有子麻也。
又【禮喪服小記】苴,杖竹也。
【註】苴者,黯也,心如斬斫,貌若蒼苴,所以縗裳、絰杖,俱備苴色。
【儀禮喪服傳】斬衰裳,苴絰、杖、絞帶。
【疏】以一苴目此三事,謂苴麻爲首絰、要絰,又以苴竹爲杖,苴麻爲絞帶。
又【廣韻】子餘切,音沮。
履中草。
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
【註】苴,藉也。
【管子霸言篇】上夾而下苴。
【註】苴,包裹也。
又木名。
【山海經】服山,其木多苴。
又【司馬相如子虛賦】諸柘巴苴。
【註】巴苴,草名。
又地名。
【史記索隱註】狄苴,在渤海。
又姓。
【前漢貨殖傳】有平陵苴氏。
又鋤加切,音槎。
水中浮草也。
【詩大雅】如彼棲苴。
【疏】苴是草木之枯槁者,故在樹未落及已落爲水漂皆稱苴也。
【楚辭悲回風】草苴比而不芳。
【註】枯曰苴。
又【正韻】宗蘇切,音租。
茅藉祭也。
【前漢郊祀志】掃地而祠,席用苴稭。
【註】讀如租。
又【類篇】徐嗟切,音斜。
苴咩城,在雲南。
又【集韻】側下切,音鮓。
【莊子讓王篇】其土苴以治天下。
【註】土苴,和糞草。
【韓愈文】補苴罅漏。
又【正韻】將豫切,音怚。
【前漢終軍傳】苴白茅于江、淮。
【註】苴,于豫切。
又讀作巴。
【史記張儀傳】苴蜀相攻擊。
【索隱註】苴,音巴。
又讀苞。
【後漢徐廣傳註】譙周曰:益州天苴,讀爲苞黎之苞。
又【五音集韻】子與切,音咀。
【羣經音辨】亦音咀。
又【正韻】才野切,音灺。
幔也。
又伺也。
考證:〔又【禮曲禮】凡以弓劍苞苴簟笥問人者。
〕謹照原文簟笥改簞笥。
〔【前漢終軍傳】苴白毛于江淮。
〕謹照原文白毛改白茅。
苵 【申集上】【艸字部】 苵 【唐韻】【韻會】□徒結切,音疊。
【爾雅釋草】蕛苵。
【疏】蕛,一名荎。
亦作苵。
又【集韻】作□。
苶 【申集上】【艸字部】 苶 【唐韻】奴結切【正韻】乃結切,□音涅。
【韻會】疲貌。
一曰忘也。
【莊子齊物論】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
【唐書白敏中傳】是時居易足病發,宰相李德裕言其衰苶,不任事。
苷 【申集上】【艸字部】 苷 【集韻】【韻會】□沽三切,音甘。
【說文】甘草也。
【本草】一名靈通,一名國老。
此草最爲衆藥之主,經方少有不用者,猶如香中有沉香也。
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調和果藥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王十朋詩】閒庭勝蒔苷。
【正字通】草味甘,故名甘草。
俗加艸,與通草作蓪、牛膝作同。
蘋 【申集上】【艸字部】 蘋 【唐韻】符眞切【正韻】毘賔切,□音頻。
【說文】本作□。
大萍也。
【爾雅釋草】萍蓱,其大者蘋。
【本草集解】四葉合成一葉,如田字者,蘋也。
【詩召南】于以采蘋。
【傳】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
【箋】蘋之言賔也。
【釋文】韓詩雲:沈者曰蘋。
【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崑崙之蘋。
【爾雅翼】蘋似槐葉,而連生淺水中,五月有華白色,故謂之白蘋。
【楚辭九章】登白蘋兮騁望。
考證:〔【詩召南】于以采蘋。
【疏】韓詩雲,沈者曰蘋。
〕謹照原書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