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謝琨便足。
未幾,袁崧欲以女妻琨。
珣曰:卿莫近禁臠。
又魚腹亦爲臠。
【儀禮有司徹皆加膴祭于上註】膴,刳魚時割其腹,以爲大臠也。
又【廣韻】【韻會】□落官切,音鑾。
臠臠,瘠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作甸切,音薦。
楚謂筏上居曰□。
臡 【未集下】【肉字部】 臡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泥。
【玉篇】麋臡,肝髓醢也。
又有骨醢也。
【廣韻】雜骨醬也。
【韻會】作醢及臡者,必先煿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麴及鹽酒,置甀中,百日則熟。
【釋名】臡,胒也,骨肉相摶,胒無汁也。
【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酖醢,昌本麋臡。
【註】臡,亦醢也。
或曰醬也。
有骨爲臡,無骨爲醢。
【禮郊特牲恆豆之菹水草之和氣也註】天子朝事之豆,有昌本麋臡。
又【廣韻】人兮切【集韻】人移切,□音腝。
又【廣韻】諾何切,音那。
又【五音集韻】汝來切,音荋。
義□同。
臢 【補遺】【未集】【肉字部】 臢 【字彙補】茲三切,音簪。
【元人塡詞】腌□。
臣 【未集下】【臣字部】 臣 〔古文〕□【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音辰。
事人之稱。
【說文】臣,牽也,事君也。
象屈服之形。
【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
【廣韻】伏也。
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
【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又【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
【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
晉灼曰:主,擊也。
臣,服也。
言其擊服。
惶恐之辭。
【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
又姓。
【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
又【韻補】葉音禪。
【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緣。
常融無地官,皆是聖皇臣。
臤 【未集下】【臣字部】 臤 【集韻】賢,古作臤。
註詳貝部八畫。
又【廣韻】苦閑切【集韻】丘閑切,□音慳。
堅也。
又【集韻】丘耕切,音鏗。
又輕煙切,音牽。
又丘寒切,音看。
義□同。
臥 【未集下】【臣字部】 臥 【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
【說文】休也。
從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
【長箋】因休義借寐也。
【廣韻】寢也。
【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
【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又【韻會】寢室曰臥。
【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
又息也。
【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
【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臦 【未集下】【臣字部】 臦 【唐韻】居況切【集韻】古況切,□音誑。
【說文】乖也。
從二臣相違。
【集韻】背也。
又【集韻】嫗往切,音枉。
又求枉切,音俇。
義□同。
又俱永切,音憬。
人名。
周有伯臦。
通作囧。
互見後臩字註。
臧 【未集下】【臣字部】 臧 【唐韻】則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茲卽切,□音贓。
【爾雅釋詁】臧,善也。
【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詩衞風】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傳】臧,善也。
又【廣韻】厚也。
又【揚子方言】荊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又姓。
【姓苑】出東筦魯孝公子臧僖伯之後。
又與贜通。
吏受賕也。
【前漢尹賞傳】貪污坐臧。
又【集韻】昨郞切。
與藏同。
【管子侈靡篇】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
【前漢食貨志】輕微易臧。
又【韻會】【正韻】□才浪切。
與庫藏之藏同。
【前漢食貨志】出禦府之臧以贍之。
又與臟同。
【前漢王吉傳】吸新吐故,以練五臧。
又【藝文志】有客疾五臧狂顚病方。
又臧善之臧,亦葉音臟。
【詩小雅】未見君子,憂心柄柄。
旣見君子,庶幾有臧。
怲音謗。
臨 【未集下】【臣字部】 臨 〔古文〕□【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沉切,□音林。
【爾雅釋詁】臨,視也。
【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又【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箋】臨,視也。
【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
【疏】以尊適□曰臨。
【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
【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又【博雅】臨,大也。
又【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
【註】臨,猶制也。
又易卦名。
又車名。
【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傳】臨,臨車也。
【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
【釋名】臨,如字。
韓詩作隆。
又地名。
【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
【註】臨,晉邑。
又丘名。
【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又姓。
【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
【孔融傳】有臨孝存。
又門名。
【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
【註】彎崎,臨硎,閽闥名。
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又【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林去聲。
【增韻】喪哭。
【顏師古曰】衆哭曰臨。
【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
鄭人蔔行成,不吉。
蔔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
【註】臨,哭也。
【釋文】臨,力鴆切。
又【韻補】葉盧東切,音隆。
【詩大雅】後稷不克,上帝不臨。
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
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又葉力陽切,音良。
【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
祠祭大澤,倏忽南臨。
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考證:〔【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
〔【司馬相如長門賦】君不肯兮幸臨。
〕謹照原文兮改乎。
【戌集中】【阜字部】【廣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音業。
【玉篇】險也,危也。
【廣韻】危貌。
【玉篇】今作業。
【篇海】別作□。
又【集韻】北及切,音皀。
厓險危貌。
臩 【未集下】【臣字部】 臩 【廣韻】【集韻】□俱往切,音逛。
驚走也。
又往來貌。
又【廣韻】【集韻】□俱永切,音烱。
【周書】伯臩,周穆王臣。
今作囧。
自 【未集下】【自字部】 自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緻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強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
註詳部首。
◎按說文作鼻本字。
臬 【未集下】【自字部】 臬 【廣韻】五結切【集韻】【正韻】魚列切【韻會】倪結切,□音孽。
【說文】射的。
從木,自聲。
【徐曰】射之高下準的。
又【廣韻】門橜也。
【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地者謂之臬。
【註】卽門橜也。
【韻會】或作槷。
亦作闑。
又【博雅】臬,灋也。
【書康誥】王曰:外事汝陳時臬。
【傳】臬,法也。
又【多方】爾罔不克臬。
【傳】汝無不能用法,欲其皆用法。
又【小爾雅】臬,極也。
又【集韻】九芮切,音劂。
射的也。
又【韻補】葉牛例切,音刈。
【張衡東京賦】桃弧棘矢,所發無臬。
飛礫雨散,剛彈必斃。
【註】臬,射墩的也。
【釋文】牛例切。
臭 【未集下】【自字部】 臭 【廣韻】【集韻】【韻會】□尺救切,抽去聲。
【說文】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
故從犬。
【徐鍇曰】以鼻知臭,故從自。
【廣韻】凡氣之總名。
【易說卦】巽爲臭。
【疏】爲臭,取其風所發也。
【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禮月令】其臭羶。
【疏】通於鼻者謂之臭。
又香也。
【易繫辭】其臭如蘭。
【詩大雅】胡臭亶時。
【禮內則】衿纓佩容臭。
【註】容臭,香物也。
【疏】庾氏曰:以臭物可以修飾形容,故謂之容臭。
又惡氣。
與香臭別。
【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
【莊子知北遊】是其所美者爲神奇,所惡者爲臭腐。
【正韻】對香而言,則爲惡氣,海濵逐臭之夫之類是也。
又【左傳襄八年】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註】言同類。
又敗也。
【書盤庚】若乗舟,汝弗濟,臭厥載。
【傳】如舟在水,中流不渡,臭敗其所載物。
又【揚子太□經】赤臭播關。
【註】赤臭,惡人也。
又【韻會】【正韻】□許救切,音齅。
與齅嗅□通。
【荀子榮辱篇】臭之而無嗛于鼻。
【又】三臭之不食。
【註】謂歆其氣也。
又【韻補】葉初尤切,音篘。
【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葉下孚。
孚音浮。
又葉醜鳩切,音抽。
【左傳僖四年】蔔□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考證:〔【禮內則】纓衿佩容臭。
〕謹照原文纓衿改衿纓。
〔【左傳僖五年】蔔□曰,一薰一蕕,十年猶尚有臭。
〕謹照原文五年改四年。
猶尚改尚猶。
苁 【申集上】【艸字部】 苁 【玉篇】與從同。
註詳彳部八畫。
(蓯)【唐韻】作孔切【集韻】祖動切,□音總。
菶蓯,草貌。
又【韻會】草名。
【爾雅釋草】須葑蓯。
又【廣韻】草貌。
又【集韻】七恭切,音鏦。
【類篇】肉蓯蓉,藥名。
又荀勇切,音竦。
□蓯,相入貌。
【史記司馬相如傳】騷擾□蓯。
臮 【未集下】【自字部】 臮 【玉篇】古文暨字。
【說文】衆辭與也。
引虞書舜典,臮咎繇。
【韻會】《今文尚書》作暨。
及也。
【史記夏本記】□珠臮魚。
【註】古暨字也。
芁 【申集上】【艸字部】 芁 【玉篇】同□。
臯 【未集下】【自字部】 臯 【字彙】俗臯字。
詳白部臯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損管切,音選。
籩屬。
一曰竹木素器。
同篹。
【寅集上】【宀字部】【集韻】思積切,音昔。
夜也。
【正字通】按夕通作昔,今從昔,加宀,無義。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海篇】音季。
臰 【未集下】【自字部】 臰 【玉篇】俗臭字。
臱 【未集下】【自字部】 臱 【玉篇】眉然切,音眠。
不見也。
臲 【未集下】【自字部】 臲 【廣韻】五結切【正韻】魚列切,□音齧。
【廣韻】臲卼,不安。
【易困卦】上六,困于葛藟于臲硊。
【疏】臲卼,動搖不安之貌。
【書秦誓】作杌隉。
【韓愈贈劉思服詩】作兀臲。
一本作□□。
亦作兀臬。
隉字原從木作。
至 【未集下】【至字部】 至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摯。
【說文】飛鳥從高下至地也。
從一,一猶地也。
象形。
不上去而至下來也。
【玉篇】來也。
【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
【註】至,來也。
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
【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
【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極也。
【易坤卦】至哉坤元。
【註】至謂至極也。
又【繫辭】易其至矣乎。
【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
【註】至極之人。
又善也。
【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
【註】至,猶善也。
又大也。
又【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註】冬至,隂之復也。
夏至,陽之復也。
【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
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
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
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
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
至取來至之義。
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
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
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不知乃短至也。
據此說,短至宜爲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隂之義也。
又至掌,蟲名。
【爾雅釋蟲】蛭蝚至掌。
【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又【集韻】【韻會】□徒結切,音咥。
單至,輕發貌。
【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又【韻補】葉職日切,音窒。
【詩豳風】鸛鳴于垤,婦歎于室。
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又葉章移切,音支。
【梁武帝擬古詩】日期久不歸,鄕國曠音輝。
音輝空結遲,半寢覺如至。
葉上期絲。
葿 【申集上】【艸字部】 葿 【唐韻】武悲切,音眉。
葿,草也。
【博雅】葿,黃岑也。
【集韻】或作□。
考證:〔【博雅】葿,王岑也。
〕謹照原文王岑改黃岑。
【亥集上】【馬字部】【五音集韻】苻炎切,音凡。
【玉篇】馬行貌。
【說文】本作颿。
【備考】【戌集】【革字部】【篇海類編】同。
臶 【未集下】【至字部】 臶 【集韻】【韻會】才甸切【正韻】在甸切,□音薦。
【廣韻】再至也。
【韻會】重也。
又通作洊。
【易坎卦】水洊至。
又【震卦】洊雷震。
亦通作薦。
【左傳僖十三年】晉薦饑。
【爾雅釋天】仍饑爲薦。
亦通作薦。
【詩大雅】天方薦瘥,饑饉薦臻。
【註】薦薦義同。
又【廣韻】【韻會】□徂悶切,音鐏。
古人名。
魏時張臶。
臷 【未集下】【至字部】 臷 【集韻】徒結切【正韻】杜結切,□田入聲。
與耊通。
【增韻】年之至也。
【前漢孔光傳】犬馬齒臷。
又與疊通。
【詩邶風】日居月諸,胡疊而微。
【韓詩】作臷。
又【集韻】直質切,音秩。
國名。
【山海經】三苗在赤水東,臷國在其東。
一曰臷國在三毛東。
【又】有臷民之國。
【註】郭曰:爲人黃色。
又【集韻】他計切,音替。
義同。
又與替同。
【周成雜字】苓臷,與零替同。
又與鐵同。
【前漢地理志】及車轔,四臷,小戎之篇。
臸 【未集下】【至字部】 臸 【唐韻】【集韻】□人質切,音日。
【說文】到也。
又【廣韻】止而切,音之。
又【集韻】竹力切,音陟。
義□同。
又【廣韻】如一也。
又【春秋元命包】醜臸臸,言讕讕。
【註】臸,音臻。
至也。
又【正字通】趙古則曰:臸,卽刃切,音進。
前往也。
茇 【申集上】【艸字部】 茇 【唐韻】【集韻】□蒲撥切,音跋。
【說文】草根也,春草根枯,引之而發土爲撥,故謂之茇。
又茇葀,草名。
【揚雄甘泉賦】攢幷閭與茇葀兮。
又草舍也。
【詩召南】召伯所茇。
【周禮夏官】中夏敎茇舍。
【註】茇,草止之也,軍有草止之法。
又【玉篇】補末切,音撥。
蓽茇,藥名。
【南方草木狀】蒟醬生於蕃國者,大而紫,謂之蓽茇。
又【本草】藁本一名藁茇。
又與跋通。
【綱目】茇涉至此,勞苦甚矣。
又【集韻】博蓋切,音沛。
【爾雅釋草】苕,黃華蔈,白華茇。
又【韻會】分勿切,通紼。
竹□絙也。
【正韻】又音廢。
義同。
茈 【申集上】【艸字部】 茈 【唐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紫。
【說文】茈,草也。
【爾雅釋草】藐,茈草。
【山海經】勞山多茈草。
【註】一名茈,中染紫也。
又茈藄。
【後漢馬融廣成頌】茈藄芸蒩。
【註】似蕨,可食。
又茈薑。
【司馬相如上林賦】茈薑蘘荷。
【註】茈薑,茈上齊也,薑之息生者,連其株本則紫色也。
又茈魚。
【山海經】東始之山,泚水出焉,其中多茈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蘼蕪。
又茈蠃。
【山海經】激水東南流注娶檀之水,其中多茈蠃。
又【廣韻】蒺移切,音疵。
【爾雅釋草】芍,鳧茈。
【後漢劉元傳】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羣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
【本草】一名烏芙,俗名勃薺。
又【韻會】茈菰,似鳧茈而白。
【本草】亦謂剪刀草,一莖收十二實,歲閏則十三。
又鉏佳切,音柴。
茈胡,藥名。
【急就篇註】茈胡,一名地薰,一名山菜,通作柴。
【杜甫詩】書信有柴胡。
又【集韻】音此。
【司馬相如上林賦】柴池茈虒。
【註】茈音此,虒音豸,不齊也。
考證:〔【急就篇註】茈胡,一名地董。
〕謹照原文地董改地薰。
茌 【申集上】【艸字部】 茌 【集韻】俗茬字,地名。
【後漢郡國志】濟北國茌平。
【水經注】應劭曰:茌,山名也,縣在山之平陸,故曰茌平也。
本作茬。
【寅集上】【尢字部】【廣韻】【集韻】□烏感切,庵上聲。
跛,蹇也。
又【廣韻】烏含切,音庵。
義同。
茍 【申集上】【艸字部】 茍 【廣韻】紀力切【篇海】訖逆切,□音殛。
急也。
通亟。
與苟異。
莖 【申集上】【艸字部】 莖 【唐韻】戸耕切【集韻】【韻會】何耕切【正韻】何庚切,□音牼。
【說文】草木榦也。
【字林】枝柱也。
【類篇】草曰莖,竹曰箇,木曰枚。
【楚辭九歌】秋蘭兮靑靑,綠葉兮紫莖。
【繁露竹林篇】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
【論衡】朱草之莖如鍼。
又特也。
【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
又【周禮冬官桃氏】以其臘廣爲之莖,圍長倍之。
【註】莖謂劒夾,人所握鐔以上也。
又樂名。
【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者莖,著萬物也。
【左思魏都賦】冒六英五莖。
又山名。
【韓詩外傳】秦穆公將田而喪其馬,求三日而得之於莖山之陽。
又【廣韻】烏莖切【直音】於京切,□音鶯。
草名。
【爾雅釋草】姚莖,凃薺。
【六書正譌】別作,非。
考證:〔【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莖者著萬物也〕謹照原文莖者改者莖。
【午集中】【白字部】【集韻】乃定切,音甯。
【類篇】告也。
○按《類篇》從白,與曰部□字音別義同。
《玉篇》《廣韻》從曰。
□,囊丁切,《玉篇》告也。
荭 【申集上】【艸字部】 葒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
【爾雅釋草】葒,蘢古。
【本草】葒草,水葒也,與葓同。
茏 【申集上】【艸字部】 蘢 【唐韻】盧紅切【韻會】盧東切,□音朧。
【玉篇】草名。
【說文】天蘥也。
【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卽今之水葒草。
【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淺,有蘢與斥。
【註】蘢、斥□古草名。
又【爾雅釋草】紅龍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蒙蘢。
【爾雅註】彌離猶蒙蘢耳。
【前漢鼂錯傳】草木蒙蘢。
【師古註】蒙蘢,覆蔽之貌也。
又【爾雅釋草】拔,蘢葛。
【註】蘢葛,江東呼爲龍尾,亦謂之虎葛。
又地名。
【史記韓長孺傳】衞靑破蘢城。
又【集韻】魯孔切,籠上聲。
【淮南子俶眞訓】□紛蘢蓯。
【註】蘢蓯,聚會也。
【司馬相如大人賦】攢羅列聚,叢以蘢茸兮。
【註】蘢茸,聚貌。
【戌集下】【食字部】【集韻】居侯切,音鉤。
【玉篇】牛飽也。
茑 【申集上】【艸字部】 蔦 【唐韻】都了切,音鳥。
寄生也。
【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又【正韻】泥了切,音裊。
【集韻】多嘯切,音釣。
義□同。
【說文】或從木作樢。
茔 【醜集中】【土字部】 塋 【廣韻】餘傾切【集韻】【韻會】維傾切【正韻】于平切,□音營。
【說文】墓也。
【博雅】塋域,葬地也。
菍 【申集上】【艸字部】 菍 【唐韻】奴結切,音涅。
草也。
又【集韻】忍甚切,音稔。
木名。
蒣 【申集上】【艸字部】 蒣 【集韻】祥餘切,音徐。
【篇海】草名。
【直音】同藷。
茕 【巳集中】【火字部】 煢 〔古文〕【唐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瓊。
【說文】回疾也。
從卂,營省聲。
又【玉篇】單也,無兄弟也,無所依也。
或作惸嬛。
【廣韻】獨也同焭。
又【玉篇】憂思也。
【左傳哀十六年】煢煢餘在疚。
亦作。
【孟子】詩雲:哿矣富人,哀此獨。
◎按詩小雅今本作惸。
茖 【申集上】【艸字部】 茖 【唐韻】古伯切,音格。
【爾雅釋草】茖,山蔥。
【註】茖蔥,細□大葉。
【疏】蔥生山中者名茖。
【本草註】茖蔥,野蔥也。
佛家以茖蔥爲五葷之一。
【後漢馬融傳】格韭菹于。
【註】格與茖,古字通。
又【集韻】剛鶴切,音各。
草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落簫切【集韻】憐簫切,□音聊。
竹名。
【竹譜】□□二族,亦甚相似。
把髮苦竹,促節薄齒。
束物體柔,殆同麻枲。
又□竹,筍無味,江漢閒謂之苦□。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韻會】□旋芮切,音槥。
【說文】掃竹也。
與彗同。
又【類篇】兪芮切。
又以醉切。
又蘇有切。
又雖遂切。
又徐醉切。
義□同。
□ 【備考】【醜集】【口字部】 □ 【字彙補】古屯切,音君。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集韻】□側救切,音縐。
【博雅】,縮也。
又【集韻】卽就切,音僦。
義同。
茗 【申集上】【艸字部】 茗 【唐韻】【正韻】□莫迥切,音酩。
【玉篇】茶芽也。
【爾雅註】荼晚取者爲茗,一名荈。
詳荈字註。
【洛陽伽藍記】楊元愼含水噀□慶之曰:菰□爲飯,茗飮作漿。
【杜甫詩】茗飮蔗漿攜所有。
又花名。
【述異記】巴東有眞香茗,其花色白,如薔薇。
又【南方草木狀】耶悉茗,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
又茗邈,高貌。
【張載七命】搖刖峻挺,茗邈苕嶢。
又山名。
【水經注】沅水,又東入溪水,南出茗山。
又通酩。
【韓愈詩】茗艼馬上知爲誰。
考證:〔【韻會】茶晚取者。
【爾雅釋草】茗荈〕謹按爾雅經文無茗荈之文,謹改爲爾雅註荼晚取者爲茗,一名荈。
茙 【申集上】【艸字部】 茙 【唐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音戎。
茙葵也。
【述異記】茙葵,本胡中葵,似葵而大者。
又茙菽。
【列子力命篇】進其茙菽,有稻粱之味。
又【韻會】茙茙,厚貌。
又姓。
【通志氏族略】河南官氏志,茙眷氏攺爲茙氏。
又通穠。
【詩召南】何彼穠矣。
《韓詩》作茙。
茛 【申集上】【艸字部】 茛 【唐韻】古恨切,音艮。
【博雅】鉤吻也。
【本草】毛茛。
【註】茛乃草烏頭之苗,此草形狀及毒皆似之,故名。
又【集韻】居萬切,音建。
水草。
蟹有毒,食水茛所爲。
茜 【申集上】【艸字部】 茜 【唐韻】【韻會】【正韻】□倉甸切,音倩。
【說文】茅蒐也。
【本草】一名地血,一名風車草,一名過山龍,今染絳茜草也。
【史記貨殖傳】千畝卮茜。
【註】其花染繒,赤黃也。
【述異記】洛陽有支茜園。
【漢官儀】染園出芝,供染禦服。
通作蒨。
【集韻】或作□芉。
茝 【申集上】【艸字部】 茝 【集韻】【韻會】□醜止切,音齒。
【玉篇】香草。
【說文】囂也。
齊謂之茝,楚謂之離。
【爾雅疏】茝,芎藭苗也。
一名蘪蕪。
【禮內則】佩帨、茝蘭。
【史記禮書】側載臭茝,所以養鼻也。
【博雅】山茝,蔚香、藁本也。
又【韻會】通芷。
茝陽,地名。
詳芷字註。
又【廣韻】昌紿切。
義同。
茞 【申集上】【艸字部】 茞 【唐韻】植鄰切【集韻】丞眞切,□音臣。
【說文】草名。
又之人切,音眞。
義同。
【午集中】【白字部】【廣韻】他朗切【集韻】坦朗切,□音儻。
【玉篇】明也。
【集韻】白色。
與□同。
或作曭。
【酉集下】【酉字部】【廣韻】【集韻】□房越切,音伐。
【廣韻】酒一也。
【類篇】俗謂釀酒一成曰。
茠 【申集上】【艸字部】 茠 【唐韻】同薅。
【說文】薅,或從茠。
【詩周頌】以薅荼蓼。
【疏】薅,或作茠。
【漢制攷】疁田茠草。
【唐書陸龜蒙傳】身操畚□,茠刺無休時。
【註】茠刺,除草也。
又【集韻】虛尤切。
與庥通。
【玉篇】也。
【淮南子精神訓】得茠越下,則脫然喜矣。
又山名。
【水經注】〈山兆〉浦逕縣下西流至於浦陽茠山。
又【集韻】許□切。
與豆蔲之蔲同。
茢 【申集上】【艸字部】 茢 【唐韻】【正韻】良薛切【韻會】力薛切,□音列。
【說文】芀也。
【禮檀弓】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惡之也。
【註】茢,萑苕,可掃不祥。
【左傳襄二十九年】乃使巫以桃茢先祓□。
又紫茢,染草。
【周禮地官掌染草註】茅蒐、蘆、豕首、紫茢之屬。
又【爾雅釋草】茢,勃茢。
【註】一名石芸。
【本草】一名螫茢。
【唐韻古音】讀去聲,音例。
【張衡東京賦】爾乃卒歲大儺,敺除羣癘。
方相秉鉞,巫覡操茢。
【說文】作□,義同。
又□。
考證:〔【周禮地官學染草註】茅蒐索蘆豕首紫茢之屬。
〕謹照原文索改。
茤 【申集上】【艸字部】 茤 【集韻】當何切,音多。
南夷名。
【後漢哀牢夷傳】南下江漢,擊附塞夷鹿茤。
【華陽國志】世祖遣兵,乗箄船,南攻鹿茤。
又同芰。
【說文杜林說】芰,古從多。
註詳四畫。
茥 【申集上】【艸字部】 茥 【唐韻】古攜切,音圭。
【爾雅釋草】茥,蒛葐。
【註】覆盆也,實似莓而小,可食。
又【說文】苦圭切,音暌。
義同。
又【集韻】同蓕。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狼狄切,音曆。
竹火約刀爲□。
茦 【申集上】【艸字部】 茦 【玉篇】楚革切,音冊。
【說文】莿也。
【爾雅釋草】茦,刺。
【註】草刺針也,關西謂之刺,燕北、朝鮮之閒曰茦。
又【集韻】七賜切。
同莿,草芒。
繭 【申集上】【艸字部】 繭 【集韻】同□。
【玉篇】繭,草衰也。
(繭)〔古文〕絸【廣韻】古典切【集韻】【韻會】【正韻】吉典切,□音趼。
【說文】蠶衣也。
【禮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于君,遂獻繭于夫人。
又【釋名】煑繭曰幕。
貧者著衣,可以幕絡絮也。
或謂之牽離,煑熟爛,牽引使離散如綿然也。
【禮玉藻】纊爲繭,縕爲袍。
又繭繭,聲氣微也。
【禮玉藻】言容繭繭。
【疏】猶綿綿,聲氣微細繭繭然。
又【戰國策】足重繭而不休息。
【註】足傷皮皺,如蠶繭也。
【類篇】或作□。
俗作蠒,非是。
(繭)考證:〔【釋名】繭曰幕也。
〕謹照太平禦覽引釋名原文改爲煑繭曰幕,或謂牽離。
謹照釋名原文謂下增之字。
【午集中】【白字部】【集韻】薄陌切,音帛。
白色。
與白同。
又【廣韻】匹白切【集韻】匹陌切,□音拍。
又【廣韻】古了切【集韻】吉了切,□音皎。
義□同。
茨 【申集上】【艸字部】 茨 【唐韻】疾資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資切,□音薋。
【說文】以茅蓋屋。
【釋名】茨,次也,次草爲之也。
【書梓材】惟其塗塈茨。
【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剪闔。
【莊子讓王篇】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
又【詩鄘風】牆有茨。
【註】蒺藜也。
【爾雅釋草】茨,蒺藜。
【註】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
又【酉陽雜俎】沙州,飼馬以茨、萁。
又【博雅】積也,聚也。
【詩小雅】曾孫之稼,如茨如梁。
又山名。
【莊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于具茨之山。
又姓。
【後漢衞颯傳】南陽茨充代颯爲桂陽太守。
茩 【申集上】【艸字部】 茩 【唐韻】古厚切,音苟。
薢茩,藥名。
茪 【申集上】【艸字部】 茪 【唐韻】古黃切,音光。
【集韻】草也。
又【爾雅釋草】薢茩,芵茪。
【疏】決明,一名芵茪。
茫 【申集上】【艸字部】 茫 【玉篇】【唐韻】【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音忙。
【類篇】滄茫,水貌。
【韻會】茫茫,廣大貌。
又州名。
唐置郞茫州,在廣西化外。
又【唐書南蠻傳】茫蠻,本關南種。
茫,其君號也。
又【正韻】母黨切,音莽。
【野客叢書】《漢揚雄校獵賦》鴻蒙沆茫。
【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
【又】野道何茫蒼。
【註】□讀上聲。
又通慌。
【韓愈詩】茫惚使人愁。
【註】古慌通茫,許往切。
亦作芒、汒,義同。
茬 【申集上】【艸字部】 茬 【韻會】仕之切,音馳。
【說文】草貌。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東郡茬平。
【應劭註】在茬之平地者也。
又【廣韻】側持切,音湽。
義同。
又姓。
見【集韻】。
又鋤加切,音槎。
斫木。
【魯語】山不茬蘖。
字從艸。
◎按茬字,《後漢書》《水經注》皆從仕,宋祁曰:當作荏,今茌茬荏□存。
茬字從艸作。
茭 【申集上】【艸字部】 茭 〔古文〕□【唐韻】古肴切【正韻】居肴切,□音交。
【說文】乾芻也。
【書費誓】峙乃芻茭。
【註】積芻茭供軍牛馬。
【韻會】草名。
苽,刈取以用曰芻,乾之曰茭,故曰峙乃芻茭。
【史記河渠書】盡河壖棄地,民茭牧其中。
又【爾雅釋草】茭,牛蘄。
【疏】茭似芹菜,可食。
【本草註】生水澤中。
苗似鬼針,花靑白色,子黃黑色,似防風子。
又【前漢溝洫志】搴長茭兮湛美玉。
【註】竹葦絙謂之茭也,所以引置土石也。
又【集韻】下巧切,同,芰根也。
【爾雅釋草】荺、茭。
【註】今江東呼藕經緒如指,空中可啖者爲茇茭,卽此類。
又口敎切,音敲。
【揚子方言】茭媞,欺謾之詞。
又【集韻】吉歷切。
【周禮冬官弓人註】茭,讀爲激發之激,謂弓檠也。
考證:〔【後漢溝洫志】搴長茭兮湛美玉。
〕謹照原書後漢改前漢。
茮 【申集上】【艸字部】 茮 【唐韻】卽消切,音焦。
【說文】莍也,似茱萸。
註詳椒字。
又【集韻】乃了切。
苭茮,草長貌,亦作□。
【午集中】【目字部】【唐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音句。
【說文】左右視也。
【元包經】大有鎣于頁。
傳曰:目之覽也。
【註】,目。
頁,首也。
又彥,人名。
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舉朱切【集韻】恭于切,□句平聲。
義同。
【玉篇】與瞿同。
【集韻】或作奭眗。
【六書故】通作□。
茯 【申集上】【艸字部】 茯 【唐韻】房六切,音伏。
茯苓。
【博物志】松柏脂入地千年化爲茯苓,茯苓化爲琥珀。
今泰山出茯苓而無琥珀,益州永昌出琥珀而無茯苓。
【本草】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氣味抑鬱未絕,精英未淪,其精氣盛者,發洩於外,結爲茯苓,故不抱根,離其本體,有零之義也。
精氣不盛,止爲附結本根,旣不離本,故曰茯神。
茱 【申集上】【艸字部】 茱 【唐韻】市朱切【集韻】慵朱切,□音殊。
茱萸,藥名。
茲 【申集上】【艸字部】 茲 〔古文〕□茊【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孜。
【說文】草木多益也。
又【爾雅釋詁】此也。
【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又蓐席也。
【爾雅釋器】蓐謂之茲。
【公羊傳桓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卽罪爾。
【註】諸侯有疾稱負茲。
又【史記周本紀】康叔封布茲。
【徐廣曰】茲,藉草之名。
又【通志氏族略】宋茲成,墊江人。
又通滋。
【前漢五行志】賦歛茲重。
【揚子太□經】天不之茲。
又【荀子正論篇】琅玕龍茲。
【註】與髭同。
又【篇海】音慈。
龜茲,國名。
茳 【申集上】【艸字部】 茳 【唐韻】古雙切,音江。
【玉篇】茳蘺,香艸。
荾 【申集上】【艸字部】 荾 【唐韻】息遺切,音綏。
華中齊也。
【前漢外戚傳】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章。
又與荽同,見荽字註,一作葰。
【玉篇】又作。
茴 【申集上】【艸字部】 茴 【唐韻】戸恢切,音回。
【玉篇】茴香,草名。
【嵆康茴香賦】仰眺崇岡,俯察幽坂,乃見茴香生蒙、楚之間。
【本草】馬蘄,一名野茴香。
蒔蘿,一名小茴香。
又【韻會】藥草,防風葉也。
茵 【申集上】【艸字部】 茵 【唐韻】於眞切,音因。
【說文】車重席。
【詩秦風】文茵暢轂。
【註】文茵,虎皮也。
【前漢丙吉傳】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
【註】茵,蓐也。
又【班固西都賦】乗茵步輦。
【漢儀註】皇後、婕妤乗輦,餘者以茵,四人對舉四角,輿而行也。
又【本草】茵蔯,蒿。
【註】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因陳。
【杜甫詩】茵蔯春藕香。
又茵芋,藥名。
茵蓐。
或作鞇。
【集韻】亦作箇,通作絪、裀。
茶 【申集上】【艸字部】 茶 【集韻】直加切【正韻】鋤加切,□垞平聲。
【廣韻】俗□字。
春藏葉,可以爲飮。
【韻會】茗也。
本作荼,或作□,今作茶。
【陸羽茶經】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博物志】飮眞茶令人少眠。
又【本草】山茶。
【註】其葉類茗,故得茶名。
又茶陵,地名。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
【正字通】引《魏了翁集》曰:茶之始,其字爲荼,如《春秋》齊荼、《漢志》荼陵之類。
陸、顏諸人,雖已轉入茶音,未嘗輒攺字文。
惟陸羽、盧仝以後,則遂易荼爲茶。
其字從艸從人從木。
○按《漢書年表》荼陵。
師古註:荼音塗。
《地理志》茶陵從人從木。
師古註:弋奢反,又音丈加反。
則漢時已有荼、茶兩字,非至陸羽後始易荼爲茶也。
茷 【申集上】【艸字部】 茷 【唐韻】符廢切【集韻】【韻會】房廢切,□音吠。
草葉多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使茅茷代之。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斫榛莽,焚茅茷。
又博蓋切,音貝。
義同。
又房越切,音伐。
義同。
又蒲蓋切,音斾。
【詩魯頌】其旂茷茷。
【傳】茷茷,言有法度也。
又【左傳定四年】綪茷、旌。
【疏】茷,卽斾也。
綪茷之下更言者,茷是旗尾,是旗身。
又【類篇】北末切。
同茇,草根也。
春草根枯,引而發之。
茸 【申集上】【艸字部】 茸 【唐韻】而容切【集韻】而融切【韻會】如容切,□音戎。
【說文】草茸茸貌。
【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
【謝靈運詩】新蒲含紫茸。
又【史記晉世家】狐裘蒙茸。
【註】蒙茸,以言亂貌。
【左傳】作尨茸。
又木名。
【管子地員篇】其杞其茸。
又鹿茸,藥名。
【本草】四月、五月解角時取,隂乾,使時燥。
又【飛燕外傳】賜紫茸雲氣帳。
【杜牧詩】醉脫紫茸裘。
又五茸,地名。
【陸龜蒙詩】五茸春草雉媒驕。
【自註】五茸,吳王獵所。
又【集韻】乳勇切,音宂。
草生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叢以蘢茸。
【師古註】聚貌。
又【前漢司馬遷傳】僕又茸以蠶室,重爲天下觀笑。
【師古註】茸,推也。
又闒茸,不肖也。
【鹽鐵論】賢知之士,闒茸之所惡也。
考證:〔【□天子傳】賜紫茸雲氣帳。
〕謹按□天子傳無此文,謹照原書改飛燕外傳。
茹 【申集上】【艸字部】 茹 【唐韻】人諸切,音如。
【集韻】【韻會】□忍與切,音汝。
【正韻】而遇切,音孺。
【易泰卦】拔茅連茹。
【王註】根相牽引貌。
【程傳】根之相連者。
又受也。
【詩大雅】柔亦不茹。
又食也。
【禮禮運】茹毛飮血。
【孟子】飯糗茹草。
【莊子人閒世】不飮酒不茹葷者數月矣。
又食菜曰茹。
【前漢董仲舒傳】公儀子相魯,食于舍而茹葵。
【主莽傳】不茹園葵。
又啜也。
【爾雅釋詁】啜,茹也。
又貪也,恣也。
【揚子方言】吳、越之閒凡貪飮食者謂之茹。
【郭註】今俗呼能粗食者爲茹。
又【說文】茹,飯牛也。
【廣韻】飯馬也。
又度也。
【詩邶風】不可以茹。
【小雅】玁狁匪茹。
【周頌】來咨來茹。
又柔也。
【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
【註】茹,柔堧也。
又臭敗也。
【呂氏春秋】以茹魚驅蠅,蠅愈至而不能禁。
又【左思魏都賦】神蘂形茹。
【註】物自死曰茹。
又菜茹。
【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
【晉書地理志】環廬種桑、柘、菜茹。
又草名。
【詩鄭風】茹藘在阪。
【傳】茅蒐也。
【爾雅釋草】茹,藘。
【註】今蒨草也。
又水名。
【水經注】澧水,又東茹水注之。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上谷郡茹縣。
又陂名。
【魏志劉馥傳】馥爲揚州刺史,治芍陂及茹陂,以漑稻田。
又姓。
【晉書五行志】茹千秋爲驃騎咨議。
【通志氏族略茹氏註】蠕蠕入中國爲茹氏。
◎按茹字有平、上、去三聲,皆于字義無係,如《易》之連茹,王肅音如。
《易韻》讀孺,《詩》之匪茹、來茹,箋音汝,徐音如。
《前漢董仲舒傳》茹字音汝,《王莽傳》茹字又音如。
唯茹藘茹字,《詩》箋及《爾雅》疏皆音如。
茹毛、茹草、茹葷,茹字皆音人庶切,餘音或平或仄,不可泥也。
《正字通》以連茹、不茹、茹毛義列于如音,以來茹、形茹等茹列于孺音,非是。
考證:〔【揚子方言】【郭註】凡俗呼能粗食者爲茹。
〕謹照原文凡改今。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山責切【集韻】色責切,□音栜。
瘮,寒病。
【集韻】或作瘷。
又【集韻】蘇骨切,音速。
義同。
又【集韻】七賜切,音刺。
風,膚疾。
又【玉篇】古文瘠字。
註詳十畫。
【補遺】【酉集】【邑字部】【龍龕】音恭。
亭名。
又邑名。
備考:【海篇】音經。
【午集中】【目字部】【字彙補】莫豆切,音茂。
【靑箱雜記】睮者,嫉妒人也。
茺 【申集上】【艸字部】 茺 【唐韻】昌終切【集韻】【韻會】昌嵩切,□音充。
【玉篇】茺蔚,卽今益母草也。
【本草】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
茻 【申集上】【艸字部】 茻 【集韻】文紡切,音惘。
【說文】衆草也,從四屮,凡茻之屬皆從茻,讀與岡同。
自爲部。
【正字通】入艸部。
【六書正譌】衆草也,象形。
別作□,訓逐兔艸中也,非艸、茻之義。
又【廣韻】模朗切,音莽。
義同。
又【通志六書略】茻,蕨類,繁薈而叢生。
又滿補切,音姆。
莫後切,音晦。
義□同。
【玉篇】作□。
□,古文友字。
茼 【申集上】【艸字部】 茼 【篇海】徒紅切,音同。
【正字通】引《函史物性志》雲:茼蒿,香,可茹。
茽 【申集上】【艸字部】 茽 【類篇】直衆切,音仲。
草卉叢生也。
茿 【申集上】【艸字部】 茿 【唐韻】【韻會】□張六切,音築。
【玉篇】篇茿也。
【爾雅】作蓄。
【郭註】似小藜,赤莖有節,好生道旁,可食。
殺蟲。
荀 【申集上】【艸字部】 荀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恂。
【說文】草也。
【山海經】靑要之山有草焉,黃華赤實,名曰荀草。
【郭璞圖詠】荀草赤實,厥狀如葌。
又國名。
【左傳桓九年】荀侯賈伯伐曲沃。
【水經注】汾水又西逕荀城東,古荀國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荀氏有二,本侯國也。
晉荀林父以邑爲氏。
荁 【申集上】【艸字部】 荁 【玉篇】【唐韻】□胡官切,音桓。
菫類。
【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瀡以滑之。
【註】冬用菫,夏用荁。
【廣雅】夏荁秋菫滑如粉。
【後漢馬融傳】芝荋,菫、荁。
今通用堇字。
考證:〔【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瀡,以滑之。
〕謹照原文兔改免。
荂 【申集上】【艸字部】 荂 【唐韻】芳無切,音敷。
【韻會】榮也,華也。
【爾雅釋草】華,荂。
【揚子方言】華、荂,盛也。
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
【左思吳都賦】異荂蓲蘛。
又人名。
【晉書劉琨傳】趙王倫子荂。
又【集韻】【正韻】□枯瓜切,音誇。
義同。
又況于切,音籲。
【爾雅釋草】芺、薊,其實荂。
【註】芺與薊頭,皆有蓊臺名荂,荂卽其實也。
又況華切,音花。
【莊子天地篇】大聲不入于裡耳,《折揚》《皇荂》,則嗑然而笑。
【註】《折揚》《皇荂》,皆古歌曲也。
荃 【申集上】【艸字部】 荃 【廣韻】此緣切【韻會】逡緣切,□音詮。
【說文】芥脃也,亦香草也。
【屈原離騷】荃不察餘之中情。
【拾遺記】荃蕪香,出波弋國,浸地則土石皆香,以燻枯骨則肌肉皆生。
又【正韻】蘇昆切,音孫。
義同。
又通絟。
【前漢江都王傳】繇王閩侯遺建荃葛。
【註】細布也。
又通筌。
【莊子外物篇】得魚而忘荃。
【註】積柴水中,使魚依而食焉。
考證:〔【說文】芥□也。
〕謹照原文□改脃。
荄 【申集上】【艸字部】 荄 【唐韻】古哀切【韻會】柯開切,□音該。
【說文】草根也。
【爾雅釋草】荄,根。
【揚子方言】荄,根也,東齊曰杜,或曰茇。
【前漢禮樂志】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註】草根曰荄。
又【集韻】【正韻】□居諧切,音皆。
義同。
又與核通。
【前漢五行志】孕毓根核。
【師古註】核亦荄字也。
考證:〔【爾雅釋草】萰菟荄。
〕謹按菟荄乃草名非草根,上文引說文荄草根也,則此當引爾雅荄根。
謹將萰菟荄改荄根。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與孂同。
【午集中】【皮字部】【字彙補】與欹同。
一作騎。
荅 【申集上】【艸字部】 荅 【唐韻】【廣韻】都合切【韻會】【正韻】得合切,□音答。
【說文】小尗也。
【晉書律歷志】《九章商功法》程菽、荅、麻、麥,一斛積二千四百三十寸。
又當也。
【書洛誥】奉荅天命。
【註】又當奉當天命。
又【前漢鼂錯傳】布渠荅。
【註】渠荅,鐵蒺藜也。
又【韻會】引《史記》荅布千疋註:疉布也。
又拉荅。
【晉書王忱傳】拉荅者有沈重之譽,嗛閃者得淸剿之聲。
又【本草】鮓荅。
【李時珍曰】鮓荅,生走獸及牛馬諸畜肝膽,有肉囊裹之,多至升許,色白,狀如雞子,非骨非石,打破層疉。
又【韻會】與答通。
又與合通。
【史記貨殖傳】麴蘖、鹽豉、千荅。
【註】或作合,器名,有瓵。
又葉韻音的。
【易林】隂陽隔塞,許嫁不荅。
旄丘新臺,悔往歎息。
又葉韻音篤。
【易林】黃鳥采,旣嫁不荅。
念我父兄,思復舊谷。
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
莟 【申集上】【艸字部】 莟 【唐韻】胡紺切,音憾。
苗含心欲秀也。
【韻會】花蘂也。
又胡感切,音頷。
花開也。
通作,俗作□。
【醜集上】【口字部】【篇海】音夜。
見龍龕手鏡。
【埤雅】凡鳥朝鳴曰嘲,夜鳴曰。
【禽經】林鳥以朝嘲,水鳥以夜。
【亥集上】【馬字部】【玉篇】同驈。
莁 【申集上】【艸字部】 莁 【唐韻】武夫切【集韻】微夫切,□音巫。
【爾雅釋草】莁荑,蔱蘠。
【註】草名。
【玉篇】一名白蕢。
荊 【申集上】【艸字部】 荊 〔古文〕□【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音京。
【說文】楚木也。
【山海經】虖勺之山,其下多荊杞。
【本草】牡荊。
【註】古者□杖以荊,故字從□,其生成叢而疎爽,故又謂之楚。
荊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
又州名。
【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
又山名。
【後漢郡國志】南郡臨沮侯有荊山。
【註】卞和抱璞之處。
又姓。
【通志氏族略】燕有荊軻,望出廣陵。
又【韻補】居良切,音姜。
【列女傳】屬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禍,州犁奔荊。
補遺:【正韻】同荊。
荊字從幵。
荇 【申集上】【艸字部】 荇 【唐韻】【正韻】何梗切【韻會】下梗切,□音杏。
【說文】莕,或從行。
【陸佃曰】荇之言行也。
【詩周南】參差荇菜。
【傳】接餘也。
【疏】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餘。
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與水深淺等。
大如釵股,上靑下白。
鬻其白根,以苦酒浸之,肥美可案酒。
【韻會】池州人稱荇爲莕公鬚,蓋細莖亂生,有若鬚然。
【洞冥記】靈池有連錢荇,荇如錢文。
又姓。
【正字通】漢荇不意、荇吾。
或作。
荈 【申集上】【艸字部】 荈 【集韻】【韻會】□尺兗切,音舛。
茶葉老者。
【類篇】茶晚取者名荈。
【吳志韋曜傳】密賜曜茶荈以當酒。
考證:〔【類篇】茶晚取者多荈。
〕謹照原文多荈改名荈。
草 【申集上】【艸字部】 草 〔古文〕屮【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音懆。
【說文】作艸,百卉也。
經典相承作草。
【書禹貢】厥草惟繇。
【詩小雅】在彼豐草。
【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
【註】草艾,謂艾取草也。
【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
【註】草,粗也。
又【篇海】苟□曰草草。
【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
【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其禮也。
【疏】草次,猶造次也。
又【詩小雅】勞人草草。
【傳】草草,勞心也。
又【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
【註】謂爲文之草藳。
【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
【後漢□寵傳】蕭何草律。
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又姓。
【正字通】草中。
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
【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又此苟切,湊上聲。
【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
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又【說文】自保切,音皁。
草鬥,櫟實也,一曰橡鬥子。
【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
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
今俗書或從白從十,或從白從七,皆無意義。
考證:〔【說文】自保切,音皁。
鬥櫟實也,橡鬥子。
〕謹照原文皁下增草字。
橡鬥上增一曰二字。
〔【徐鉉曰】實可染白爲黑。
〕謹照原文白改帛。
荊 【補遺】【申集】【艸字部】 荊 【正韻】同荊。
荊字從幵。
荋 【申集上】【艸字部】 荋 【玉篇】【直音】□讓之切,音而。
草多貌。
又草名。
【馬融廣成頌】芝荋菫荁。
又亭名。
【說文】沛城有楊荋亭。
又【集韻】汝來切,音腝。
義同。
荶 【申集上】【艸字部】 荶 〔古文〕【玉篇】【廣韻】牛金切【集韻】【類篇】魚音切,□音吟。
【類篇】菜名。
【齊民要術】荶,似蒜,生水中。
莴 【申集上】【艸字部】 萵 【集韻】烏禾切,音倭。
【類篇】萵苣,菜名。
【杜甫種萵苣詩序】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
又【續博物志】萵菜,出萵國,有毒,百蟲不敢近。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士戀切【集韻】雛戀切【正韻】除戀切,□音僎。
與饌同。
【說文】具食也。
【前漢杜鄴傳】陳平共一飯之□,而將相加驩。
又【集韻】株戀切,音囀。
又逵眷切,音券。
又上聲,雛綰切,音篹。
義□同。
又【正韻】同篹。
又與撰同。
□ 【備考】【子集】【一字部】 □ 【字彙補】音思。
艑 【未集下】【舟字部】 艑 【廣韻】薄泫切【集韻】【韻會】婢典切,□音辮。
【廣韻】吳船。
【集韻】艑艖,舟名。
【廣雅】吳曰艑。
【通雅】淺船也。
【正字通】形扁,故呼爲扁子。
其在灘河中,則曰扁灘。
【唐書劉崇龜傳】乗艑亡去。
又【荊州記】湘洲七郡,大艑皆受萬斛,非艑皆淺船也。
【臧質石城樂】大艑載三千,漸水丈五餘。
又【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音篇。
義同。
艒 【未集下】【舟字部】 艒 【集韻】莫六切,音目。
【博雅】艒,舟也。
【揚子方言】小舸謂之艖,艖謂之艒。
又莫蔔切,音木。
又密北切,音墨。
又【五音集韻】莫報切,音冒。
義□同。
艓 【未集下】【舟字部】 艓 【集韻】達協切,音牒。
舟名。
【戴暠釣竿篇】翠羽飾長綸,蕖花裝小艓。
【杜甫詩】冨豪有錢駕大舸,貧窮耴給行艓子。
艕 【未集下】【舟字部】 艕 【集韻】補曠切,音謗。
□兩船。
又【五音集韻】艕人,習水者。
通作榜。
又【集韻】北孟切,音搒。
船也。
艖 【未集下】【舟字部】 艖 【廣韻】初牙切【集韻】【韻會】初加切,□音叉。
同。
小舟也。
【揚子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小舸謂之艖。
【註】今江東呼艖,小底者也。
又【廣韻】酢何切【集韻】才何切,□音醝。
又【集韻】初佳切,音釵。
又側下切,音□。
義□同。
考證:謹按艖字右旁作差則十一畫,作差則十畫,此入十畫當作差,謹改艖。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魚剛切,音卬。
舉目視也。
艗 【未集下】【舟字部】 艗 【廣韻】五歷切【集韻】【韻會】倪歷切,□音鷁。
【廣韻】艗舟,舟頭爲鷁首。
【揚子方言】船首謂之閤閭,或謂之艗艏。
【註】鷁,鳥名也。
今江東貴人船前作靑雀,是其象也。
鷁,音亦。
【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文鷁,揚旌栧。
【正字通】晉王濬造大舟,畫鷁鳥怪獸於船首以懼江神。
本作鷁,後人因名舟爲艗。
又【集韻】宜戟切,音逆。
義同。
艘 【未集下】【舟字部】 艘 【廣韻】蘇刀切【集韻】【正韻】先彫切,□音蕭。
船總名。
【王粲從軍詩】連舫踰萬艘。
【左思蜀都賦】渾萬艘而旣同。
【抱樸子朂學卷】欲淩洪波而遐濟,必因艘楫之器。
又【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騷。
又【正韻】疏鳩切,音搜。
義□同。
艚 【未集下】【舟字部】 艚 【廣韻】昨勞切【集韻】【韻會】【正韻】財勞切,□音曹。
【玉篇】小船也。
艛 【未集下】【舟字部】 艛 【廣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
□艛,船名。
【正字通】艛,本作樓。
漢書武帝時南越叛,修昆明池,治樓船高十餘丈。
艜 【未集下】【舟字部】 艜 【廣韻】【集韻】□當蓋切,音帶。
【廣韻】艇船。
【揚子方言】艇長而薄者謂之艜。
艞 【未集下】【舟字部】 艞 【廣韻】弋照切【集韻】弋笑切,□音耀。
江中大船。
又【正字通】舟泊岸,置長闆船首,與岸接,以通往來。
俗呼艞闆。
讀若跳。
【戌集中】【阜字部】〔古文〕□【廣韻】芳逼切【集韻】拍逼切,□音堛。
【玉篇】地裂也。
或作□。
又【集韻】【類篇】□古穴切,音玦。
陵阜也。
又【集韻】呼決切,音血。
義同。
艟 【未集下】【舟字部】 艟 【集韻】【韻會】徒東切【正韻】徒紅切,□音同。
【玉篇】艨艟,戰船。
【釋名】狹而長曰艨艟,以衝突敵船。
又【廣韻】尺容切【集韻】昌容切,□音充。
又【韻會】昌用切,音踵。
義□同。
又【廣韻】【集韻】□丈降切,音撞。
短船。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初芮切,音□。
舂也。
又【篇海】蚩瑞切,音。
重擣也。
與□通。
艡 【未集下】【舟字部】 艡 【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
【集韻】□艡,舟也。
又【集韻】他浪切,音儻。
義同。
艢 【未集下】【舟字部】 艢 【集韻】慈良切,音牆。
【埤蒼】颿柱也。
與檣同。
芲 【申集上】【艸字部】 芲 【篇海】俗花字。
艣 【未集下】【舟字部】 艣 【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
【廣韻】所以進船。
【集韻】通作樐櫓。
艤 【未集下】【舟字部】 艤 【廣韻】【集韻】【韻會】□語綺切,音蟻。
與檥同。
整舟向岸。
【左思蜀都賦】試水客艤輕舟。
【梁□文帝詩】征艫艤湯塹,歸騎息金隍。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五閑切【集韻】牛閑切,□音詽。
【玉篇】書作。
犬相也。
【集韻】與□□通。
又【玉篇】爭訟之辭也。
【集韻】本作齗。
艥 【未集下】【舟字部】 艥 【集韻】卽涉切,音接。
舟櫂也。
或作檝楫。
【戌集下】【風字部】【廣韻】匹尤切【集韻】披尤切,□音柸。
【玉篇】□,風吹貌。
【戌集中】【革字部】【玉篇】古文羇字。
也,絡頭也。
註詳網部十七畫。
【集韻】馬絆也。
本作□。
又作□、羈。
【後漢馬援傳】臣謹依儀氏中。
【註】,居奇反。
艦 【未集下】【舟字部】 艦 【廣韻】胡黤切【集韻】【韻會】戸黤切,□音檻。
【玉篇】版屋舟。
【廣韻】禦敵船。
【釋名】上下重牀曰艦,四方施闆以禦矢石,其內如牢檻也。
【陸機辨亡論】前驅不過百艦。
【梁□文帝詩】偃月交吳艦。
艧 【未集下】【舟字部】 艧 【廣韻】烏郭切,音鸌。
【博雅】艧,舟也。
【江淹遷陽亭】方水埋金艧,圓岸伏丹瓊。
艨 【未集下】【舟字部】 艨 【廣韻】【正韻】莫紅切【韻會】謨蓬切,□音蒙。
【廣韻】艨艟,戰船。
【釋名】狹而長曰艨艟,以衝突敵船也。
又【集韻】【韻會】□蒙弄切,音□。
又【集韻】忙用切。
義□同。
【集韻】通作蒙。
艩 【未集下】【舟字部】 艩 【篇海】前西切,音齊。
艣艩,用以承艣者。
艪 【未集下】【舟字部】 艪 【正字通】同艣。
□ 【未集上】【竹字部】 □ 【正韻】朱緣切,音專。
今辟□也。
艫 【未集下】【舟字部】 艫 【唐韻】洛乎切【集韻】【韻會】龍都切,□音盧。
【說文】舳艫也。
一曰船頭。
【正韻】船頭刺擢處。
一說船尾。
【玉篇】在船後。
【小爾雅】船頭謂之舳,尾謂之艫。
【宋孝武帝詩】舳艫引江飛。
【謝朓詩】榜人理行艫。
又【集韻】舟名。
【唐書楊元琰傳】與張柬之共乗艫江中。
又【集韻】淩如切,音臚。
船尾。
艬 【未集下】【舟字部】 艬 【廣韻】【集韻】□鋤銜切,音巉。
【玉篇】大船也。
【廣韻】合木船。
又【廣韻】士懺切,音鑱。
義同。
苩 【申集上】【艸字部】 苩 【集韻】同葩。
又薄陌切,音白。
【韻會】姓也,百濟有苩氏。
艭 【未集下】【舟字部】 艭 【廣韻】所江切【集韻】疎江切,□音雙。
舽艭,船名。
艮 【未集下】【艮字部】 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恨切,根去聲。
【說文】艮,很也。
從匕目。
匕目,猶目相匕不相下。
匕目爲□,很戾不進之意。
又卦名。
止也,限也。
【易艮卦】彖曰:艮,止也。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又堅也。
【揚子方言】艮磑,堅也。
【註】艮,磑,皆石名。
又難也。
【揚子太□經】象艮有守。
【註】艮,難也。
又姓。
漢有艮當,注樂經。
又【集韻】胡恩切,音痕。
與拫同。
拫攎,引也。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人餘切,音如。
病也。
又如倨切,音洳。
□,不達也。
良 【未集下】【艮字部】 良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梁。
【說文】善也。
【廣韻】賢也。
【釋名】良,量也。
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又【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註】元,大。
良,善也。
又【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朱註】良,易直也。
又【爾雅釋詁】良,首也。
又【博雅】良,長也。
又【正韻】器工曰良。
【禮月令】陶器必良。
【周禮天官王府】掌凡良貨賄之藏。
又【內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又【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
【註】作之有功有沽。
【疏】精作爲功則曰良。
麤作爲沽,則曰散也。
又【博雅】良,牢,□也。
又深也。
【後漢祭遵傳】良夜乃罷。
【註】良,猶深也。
又良人,夫也。
【儀禮士昏禮】禦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
【註】婦人稱夫曰良。
【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又夫稱婦亦曰良人。
【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毛傳】良人,美室也。
◎按朱註雲:良人,夫稱也。
與毛傳異。
又良久,頗久也。
【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
【正韻】或以爲良久,少久也。
一曰良,略也。
聲輕,故轉略爲良。
又病愈曰良愈。
又能也。
【左傳昭十八年】弗良及也。
【疏】正義曰:良是語詞。
服虔雲:弗良及者,不能及也。
良,能也。
又【左傳莊十六年】良月。
【註】十月也。
又【禮少儀】僕者右帶劒,負良綏,申之面。
【註】良綏,君綏也。
又【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
【註】墓也。
未幾,袁崧欲以女妻琨。
珣曰:卿莫近禁臠。
又魚腹亦爲臠。
【儀禮有司徹皆加膴祭于上註】膴,刳魚時割其腹,以爲大臠也。
又【廣韻】【韻會】□落官切,音鑾。
臠臠,瘠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作甸切,音薦。
楚謂筏上居曰□。
臡 【未集下】【肉字部】 臡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泥。
【玉篇】麋臡,肝髓醢也。
又有骨醢也。
【廣韻】雜骨醬也。
【韻會】作醢及臡者,必先煿乾其肉,乃後莝之,雜以粱麴及鹽酒,置甀中,百日則熟。
【釋名】臡,胒也,骨肉相摶,胒無汁也。
【周禮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實韭菹酖醢,昌本麋臡。
【註】臡,亦醢也。
或曰醬也。
有骨爲臡,無骨爲醢。
【禮郊特牲恆豆之菹水草之和氣也註】天子朝事之豆,有昌本麋臡。
又【廣韻】人兮切【集韻】人移切,□音腝。
又【廣韻】諾何切,音那。
又【五音集韻】汝來切,音荋。
義□同。
臢 【補遺】【未集】【肉字部】 臢 【字彙補】茲三切,音簪。
【元人塡詞】腌□。
臣 【未集下】【臣字部】 臣 〔古文〕□【唐韻】植鄰切【集韻】【韻會】丞眞切,□音辰。
事人之稱。
【說文】臣,牽也,事君也。
象屈服之形。
【白虎通】臣者,纏也,勵志自堅固也。
【廣韻】伏也。
仕於公曰臣,任於家曰僕。
【易序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
【詩小雅】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又【前漢王陵傳】陳平謝曰:主臣。
【註】文穎曰:惶恐之辭,猶今言死罪。
晉灼曰:主,擊也。
臣,服也。
言其擊服。
惶恐之辭。
【通雅】發語敬謝之辭,猶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
又姓。
【奇姓通】唐臣悅,著平陳紀。
又【韻補】葉音禪。
【道藏歌】躋景西那東,肆覲善因緣。
常融無地官,皆是聖皇臣。
臤 【未集下】【臣字部】 臤 【集韻】賢,古作臤。
註詳貝部八畫。
又【廣韻】苦閑切【集韻】丘閑切,□音慳。
堅也。
又【集韻】丘耕切,音鏗。
又輕煙切,音牽。
又丘寒切,音看。
義□同。
臥 【未集下】【臣字部】 臥 【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
【說文】休也。
從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
【長箋】因休義借寐也。
【廣韻】寢也。
【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
【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又【韻會】寢室曰臥。
【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
又息也。
【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
【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臦 【未集下】【臣字部】 臦 【唐韻】居況切【集韻】古況切,□音誑。
【說文】乖也。
從二臣相違。
【集韻】背也。
又【集韻】嫗往切,音枉。
又求枉切,音俇。
義□同。
又俱永切,音憬。
人名。
周有伯臦。
通作囧。
互見後臩字註。
臧 【未集下】【臣字部】 臧 【唐韻】則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茲卽切,□音贓。
【爾雅釋詁】臧,善也。
【易師卦】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兇。
【詩衞風】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傳】臧,善也。
又【廣韻】厚也。
又【揚子方言】荊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又姓。
【姓苑】出東筦魯孝公子臧僖伯之後。
又與贜通。
吏受賕也。
【前漢尹賞傳】貪污坐臧。
又【集韻】昨郞切。
與藏同。
【管子侈靡篇】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
【前漢食貨志】輕微易臧。
又【韻會】【正韻】□才浪切。
與庫藏之藏同。
【前漢食貨志】出禦府之臧以贍之。
又與臟同。
【前漢王吉傳】吸新吐故,以練五臧。
又【藝文志】有客疾五臧狂顚病方。
又臧善之臧,亦葉音臟。
【詩小雅】未見君子,憂心柄柄。
旣見君子,庶幾有臧。
怲音謗。
臨 【未集下】【臣字部】 臨 〔古文〕□【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沉切,□音林。
【爾雅釋詁】臨,視也。
【詩衞風】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又【大雅】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箋】臨,視也。
【禮曲禮】臨諸侯,畛於鬼神。
【疏】以尊適□曰臨。
【穀梁傳哀七年】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
【註】徐乾曰:臨者,撫有之也。
又【博雅】臨,大也。
又【戰國策】縣隂以甘之,循有燕以臨之。
【註】臨,猶制也。
又易卦名。
又車名。
【詩大雅】以爾鉤援,與爾臨衝,以伐崇墉。
【傳】臨,臨車也。
【疏】臨者,在上臨下之名。
【釋名】臨,如字。
韓詩作隆。
又地名。
【左傳哀四年】荀寅奔鮮虞,趙稷奔臨。
【註】臨,晉邑。
又丘名。
【爾雅釋丘】右高名臨丘。
又姓。
【後趙錄】秦州刺史臨深。
【孔融傳】有臨孝存。
又門名。
【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崎,右號臨硎。
【註】彎崎,臨硎,閽闥名。
吳後主起昭明宮,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彎崎宮東門,臨硎宮西門。
又【韻會】力鴆切【正韻】力禁切,□林去聲。
【增韻】喪哭。
【顏師古曰】衆哭曰臨。
【左傳宣十二年】楚子圍鄭,旬有七日。
鄭人蔔行成,不吉。
蔔臨于大官,且巷出車,吉。
【註】臨,哭也。
【釋文】臨,力鴆切。
又【韻補】葉盧東切,音隆。
【詩大雅】後稷不克,上帝不臨。
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司馬相如長門賦】奉虛言而望誠兮,期城南之離宮。
修薄具而自設兮,君不肯乎幸臨。
又葉力陽切,音良。
【秦始皇祠洛水歌】洛陽之水,其色蒼蒼。
祠祭大澤,倏忽南臨。
洛濱醊禱,色連三光。
考證:〔【禮檀弓】臨諸侯,畛於鬼神。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
〔【司馬相如長門賦】君不肯兮幸臨。
〕謹照原文兮改乎。
【戌集中】【阜字部】【廣韻】魚怯切【集韻】逆怯切,□音業。
【玉篇】險也,危也。
【廣韻】危貌。
【玉篇】今作業。
【篇海】別作□。
又【集韻】北及切,音皀。
厓險危貌。
臩 【未集下】【臣字部】 臩 【廣韻】【集韻】□俱往切,音逛。
驚走也。
又往來貌。
又【廣韻】【集韻】□俱永切,音烱。
【周書】伯臩,周穆王臣。
今作囧。
自 【未集下】【自字部】 自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二切,音字。
【玉篇】由也。
【集韻】從也。
【易需卦】自我緻寇,敬愼不敗也。
【疏】自,由也。
【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于亳。
【詩召南】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傳】自,從也。
又【玉篇】率也。
又【廣韻】用也。
【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
【傳】自,用也。
【詩周頌】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傳】自彼成康,用彼成安之道也。
【古義】自彼者,近數昔日之辭。
又自然,無勉強也。
【世說新語】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漸近自然。
又【集韻】己也。
【正韻】躬親也。
【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又【五音集韻】古文鼻字。
註詳部首。
◎按說文作鼻本字。
臬 【未集下】【自字部】 臬 【廣韻】五結切【集韻】【正韻】魚列切【韻會】倪結切,□音孽。
【說文】射的。
從木,自聲。
【徐曰】射之高下準的。
又【廣韻】門橜也。
【爾雅釋宮】樴謂之杙,在地者謂之臬。
【註】卽門橜也。
【韻會】或作槷。
亦作闑。
又【博雅】臬,灋也。
【書康誥】王曰:外事汝陳時臬。
【傳】臬,法也。
又【多方】爾罔不克臬。
【傳】汝無不能用法,欲其皆用法。
又【小爾雅】臬,極也。
又【集韻】九芮切,音劂。
射的也。
又【韻補】葉牛例切,音刈。
【張衡東京賦】桃弧棘矢,所發無臬。
飛礫雨散,剛彈必斃。
【註】臬,射墩的也。
【釋文】牛例切。
臭 【未集下】【自字部】 臭 【廣韻】【集韻】【韻會】□尺救切,抽去聲。
【說文】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
故從犬。
【徐鍇曰】以鼻知臭,故從自。
【廣韻】凡氣之總名。
【易說卦】巽爲臭。
【疏】爲臭,取其風所發也。
【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禮月令】其臭羶。
【疏】通於鼻者謂之臭。
又香也。
【易繫辭】其臭如蘭。
【詩大雅】胡臭亶時。
【禮內則】衿纓佩容臭。
【註】容臭,香物也。
【疏】庾氏曰:以臭物可以修飾形容,故謂之容臭。
又惡氣。
與香臭別。
【書盤庚】無起穢以自臭。
【莊子知北遊】是其所美者爲神奇,所惡者爲臭腐。
【正韻】對香而言,則爲惡氣,海濵逐臭之夫之類是也。
又【左傳襄八年】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
【註】言同類。
又敗也。
【書盤庚】若乗舟,汝弗濟,臭厥載。
【傳】如舟在水,中流不渡,臭敗其所載物。
又【揚子太□經】赤臭播關。
【註】赤臭,惡人也。
又【韻會】【正韻】□許救切,音齅。
與齅嗅□通。
【荀子榮辱篇】臭之而無嗛于鼻。
【又】三臭之不食。
【註】謂歆其氣也。
又【韻補】葉初尤切,音篘。
【詩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葉下孚。
孚音浮。
又葉醜鳩切,音抽。
【左傳僖四年】蔔□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考證:〔【禮內則】纓衿佩容臭。
〕謹照原文纓衿改衿纓。
〔【左傳僖五年】蔔□曰,一薰一蕕,十年猶尚有臭。
〕謹照原文五年改四年。
猶尚改尚猶。
苁 【申集上】【艸字部】 苁 【玉篇】與從同。
註詳彳部八畫。
(蓯)【唐韻】作孔切【集韻】祖動切,□音總。
菶蓯,草貌。
又【韻會】草名。
【爾雅釋草】須葑蓯。
又【廣韻】草貌。
又【集韻】七恭切,音鏦。
【類篇】肉蓯蓉,藥名。
又荀勇切,音竦。
□蓯,相入貌。
【史記司馬相如傳】騷擾□蓯。
臮 【未集下】【自字部】 臮 【玉篇】古文暨字。
【說文】衆辭與也。
引虞書舜典,臮咎繇。
【韻會】《今文尚書》作暨。
及也。
【史記夏本記】□珠臮魚。
【註】古暨字也。
芁 【申集上】【艸字部】 芁 【玉篇】同□。
臯 【未集下】【自字部】 臯 【字彙】俗臯字。
詳白部臯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損管切,音選。
籩屬。
一曰竹木素器。
同篹。
【寅集上】【宀字部】【集韻】思積切,音昔。
夜也。
【正字通】按夕通作昔,今從昔,加宀,無義。
□ 【備考】【未集】【糸字部】 □ 【海篇】音季。
臰 【未集下】【自字部】 臰 【玉篇】俗臭字。
臱 【未集下】【自字部】 臱 【玉篇】眉然切,音眠。
不見也。
臲 【未集下】【自字部】 臲 【廣韻】五結切【正韻】魚列切,□音齧。
【廣韻】臲卼,不安。
【易困卦】上六,困于葛藟于臲硊。
【疏】臲卼,動搖不安之貌。
【書秦誓】作杌隉。
【韓愈贈劉思服詩】作兀臲。
一本作□□。
亦作兀臬。
隉字原從木作。
至 【未集下】【至字部】 至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音摯。
【說文】飛鳥從高下至地也。
從一,一猶地也。
象形。
不上去而至下來也。
【玉篇】來也。
【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
【註】至,來也。
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
【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
【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極也。
【易坤卦】至哉坤元。
【註】至謂至極也。
又【繫辭】易其至矣乎。
【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
【註】至極之人。
又善也。
【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
【註】至,猶善也。
又大也。
又【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註】冬至,隂之復也。
夏至,陽之復也。
【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
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
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
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
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
至取來至之義。
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
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
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不知乃短至也。
據此說,短至宜爲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隂之義也。
又至掌,蟲名。
【爾雅釋蟲】蛭蝚至掌。
【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又【集韻】【韻會】□徒結切,音咥。
單至,輕發貌。
【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又【韻補】葉職日切,音窒。
【詩豳風】鸛鳴于垤,婦歎于室。
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又葉章移切,音支。
【梁武帝擬古詩】日期久不歸,鄕國曠音輝。
音輝空結遲,半寢覺如至。
葉上期絲。
葿 【申集上】【艸字部】 葿 【唐韻】武悲切,音眉。
葿,草也。
【博雅】葿,黃岑也。
【集韻】或作□。
考證:〔【博雅】葿,王岑也。
〕謹照原文王岑改黃岑。
【亥集上】【馬字部】【五音集韻】苻炎切,音凡。
【玉篇】馬行貌。
【說文】本作颿。
【備考】【戌集】【革字部】【篇海類編】同。
臶 【未集下】【至字部】 臶 【集韻】【韻會】才甸切【正韻】在甸切,□音薦。
【廣韻】再至也。
【韻會】重也。
又通作洊。
【易坎卦】水洊至。
又【震卦】洊雷震。
亦通作薦。
【左傳僖十三年】晉薦饑。
【爾雅釋天】仍饑爲薦。
亦通作薦。
【詩大雅】天方薦瘥,饑饉薦臻。
【註】薦薦義同。
又【廣韻】【韻會】□徂悶切,音鐏。
古人名。
魏時張臶。
臷 【未集下】【至字部】 臷 【集韻】徒結切【正韻】杜結切,□田入聲。
與耊通。
【增韻】年之至也。
【前漢孔光傳】犬馬齒臷。
又與疊通。
【詩邶風】日居月諸,胡疊而微。
【韓詩】作臷。
又【集韻】直質切,音秩。
國名。
【山海經】三苗在赤水東,臷國在其東。
一曰臷國在三毛東。
【又】有臷民之國。
【註】郭曰:爲人黃色。
又【集韻】他計切,音替。
義同。
又與替同。
【周成雜字】苓臷,與零替同。
又與鐵同。
【前漢地理志】及車轔,四臷,小戎之篇。
臸 【未集下】【至字部】 臸 【唐韻】【集韻】□人質切,音日。
【說文】到也。
又【廣韻】止而切,音之。
又【集韻】竹力切,音陟。
義□同。
又【廣韻】如一也。
又【春秋元命包】醜臸臸,言讕讕。
【註】臸,音臻。
至也。
又【正字通】趙古則曰:臸,卽刃切,音進。
前往也。
茇 【申集上】【艸字部】 茇 【唐韻】【集韻】□蒲撥切,音跋。
【說文】草根也,春草根枯,引之而發土爲撥,故謂之茇。
又茇葀,草名。
【揚雄甘泉賦】攢幷閭與茇葀兮。
又草舍也。
【詩召南】召伯所茇。
【周禮夏官】中夏敎茇舍。
【註】茇,草止之也,軍有草止之法。
又【玉篇】補末切,音撥。
蓽茇,藥名。
【南方草木狀】蒟醬生於蕃國者,大而紫,謂之蓽茇。
又【本草】藁本一名藁茇。
又與跋通。
【綱目】茇涉至此,勞苦甚矣。
又【集韻】博蓋切,音沛。
【爾雅釋草】苕,黃華蔈,白華茇。
又【韻會】分勿切,通紼。
竹□絙也。
【正韻】又音廢。
義同。
茈 【申集上】【艸字部】 茈 【唐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紫。
【說文】茈,草也。
【爾雅釋草】藐,茈草。
【山海經】勞山多茈草。
【註】一名茈,中染紫也。
又茈藄。
【後漢馬融廣成頌】茈藄芸蒩。
【註】似蕨,可食。
又茈薑。
【司馬相如上林賦】茈薑蘘荷。
【註】茈薑,茈上齊也,薑之息生者,連其株本則紫色也。
又茈魚。
【山海經】東始之山,泚水出焉,其中多茈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蘼蕪。
又茈蠃。
【山海經】激水東南流注娶檀之水,其中多茈蠃。
又【廣韻】蒺移切,音疵。
【爾雅釋草】芍,鳧茈。
【後漢劉元傳】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羣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
【本草】一名烏芙,俗名勃薺。
又【韻會】茈菰,似鳧茈而白。
【本草】亦謂剪刀草,一莖收十二實,歲閏則十三。
又鉏佳切,音柴。
茈胡,藥名。
【急就篇註】茈胡,一名地薰,一名山菜,通作柴。
【杜甫詩】書信有柴胡。
又【集韻】音此。
【司馬相如上林賦】柴池茈虒。
【註】茈音此,虒音豸,不齊也。
考證:〔【急就篇註】茈胡,一名地董。
〕謹照原文地董改地薰。
茌 【申集上】【艸字部】 茌 【集韻】俗茬字,地名。
【後漢郡國志】濟北國茌平。
【水經注】應劭曰:茌,山名也,縣在山之平陸,故曰茌平也。
本作茬。
【寅集上】【尢字部】【廣韻】【集韻】□烏感切,庵上聲。
跛,蹇也。
又【廣韻】烏含切,音庵。
義同。
茍 【申集上】【艸字部】 茍 【廣韻】紀力切【篇海】訖逆切,□音殛。
急也。
通亟。
與苟異。
莖 【申集上】【艸字部】 莖 【唐韻】戸耕切【集韻】【韻會】何耕切【正韻】何庚切,□音牼。
【說文】草木榦也。
【字林】枝柱也。
【類篇】草曰莖,竹曰箇,木曰枚。
【楚辭九歌】秋蘭兮靑靑,綠葉兮紫莖。
【繁露竹林篇】凡《春秋》之記災異也,雖畝有數莖,猶謂之無麥苗也。
【論衡】朱草之莖如鍼。
又特也。
【張衡西京賦】徑百常而莖擢。
又【周禮冬官桃氏】以其臘廣爲之莖,圍長倍之。
【註】莖謂劒夾,人所握鐔以上也。
又樂名。
【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者莖,著萬物也。
【左思魏都賦】冒六英五莖。
又山名。
【韓詩外傳】秦穆公將田而喪其馬,求三日而得之於莖山之陽。
又【廣韻】烏莖切【直音】於京切,□音鶯。
草名。
【爾雅釋草】姚莖,凃薺。
【六書正譌】別作,非。
考證:〔【白虎通】顓頊樂曰六莖莖者著萬物也〕謹照原文莖者改者莖。
【午集中】【白字部】【集韻】乃定切,音甯。
【類篇】告也。
○按《類篇》從白,與曰部□字音別義同。
《玉篇》《廣韻》從曰。
□,囊丁切,《玉篇》告也。
荭 【申集上】【艸字部】 葒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
【爾雅釋草】葒,蘢古。
【本草】葒草,水葒也,與葓同。
茏 【申集上】【艸字部】 蘢 【唐韻】盧紅切【韻會】盧東切,□音朧。
【玉篇】草名。
【說文】天蘥也。
【陸璣草木疏】一名馬蓼,卽今之水葒草。
【管子地員篇】其山之淺,有蘢與斥。
【註】蘢、斥□古草名。
又【爾雅釋草】紅龍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蒙蘢。
【爾雅註】彌離猶蒙蘢耳。
【前漢鼂錯傳】草木蒙蘢。
【師古註】蒙蘢,覆蔽之貌也。
又【爾雅釋草】拔,蘢葛。
【註】蘢葛,江東呼爲龍尾,亦謂之虎葛。
又地名。
【史記韓長孺傳】衞靑破蘢城。
又【集韻】魯孔切,籠上聲。
【淮南子俶眞訓】□紛蘢蓯。
【註】蘢蓯,聚會也。
【司馬相如大人賦】攢羅列聚,叢以蘢茸兮。
【註】蘢茸,聚貌。
【戌集下】【食字部】【集韻】居侯切,音鉤。
【玉篇】牛飽也。
茑 【申集上】【艸字部】 蔦 【唐韻】都了切,音鳥。
寄生也。
【詩小雅】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又【正韻】泥了切,音裊。
【集韻】多嘯切,音釣。
義□同。
【說文】或從木作樢。
茔 【醜集中】【土字部】 塋 【廣韻】餘傾切【集韻】【韻會】維傾切【正韻】于平切,□音營。
【說文】墓也。
【博雅】塋域,葬地也。
菍 【申集上】【艸字部】 菍 【唐韻】奴結切,音涅。
草也。
又【集韻】忍甚切,音稔。
木名。
蒣 【申集上】【艸字部】 蒣 【集韻】祥餘切,音徐。
【篇海】草名。
【直音】同藷。
茕 【巳集中】【火字部】 煢 〔古文〕【唐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瓊。
【說文】回疾也。
從卂,營省聲。
又【玉篇】單也,無兄弟也,無所依也。
或作惸嬛。
【廣韻】獨也同焭。
又【玉篇】憂思也。
【左傳哀十六年】煢煢餘在疚。
亦作。
【孟子】詩雲:哿矣富人,哀此獨。
◎按詩小雅今本作惸。
茖 【申集上】【艸字部】 茖 【唐韻】古伯切,音格。
【爾雅釋草】茖,山蔥。
【註】茖蔥,細□大葉。
【疏】蔥生山中者名茖。
【本草註】茖蔥,野蔥也。
佛家以茖蔥爲五葷之一。
【後漢馬融傳】格韭菹于。
【註】格與茖,古字通。
又【集韻】剛鶴切,音各。
草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落簫切【集韻】憐簫切,□音聊。
竹名。
【竹譜】□□二族,亦甚相似。
把髮苦竹,促節薄齒。
束物體柔,殆同麻枲。
又□竹,筍無味,江漢閒謂之苦□。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韻會】□旋芮切,音槥。
【說文】掃竹也。
與彗同。
又【類篇】兪芮切。
又以醉切。
又蘇有切。
又雖遂切。
又徐醉切。
義□同。
□ 【備考】【醜集】【口字部】 □ 【字彙補】古屯切,音君。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集韻】□側救切,音縐。
【博雅】,縮也。
又【集韻】卽就切,音僦。
義同。
茗 【申集上】【艸字部】 茗 【唐韻】【正韻】□莫迥切,音酩。
【玉篇】茶芽也。
【爾雅註】荼晚取者爲茗,一名荈。
詳荈字註。
【洛陽伽藍記】楊元愼含水噀□慶之曰:菰□爲飯,茗飮作漿。
【杜甫詩】茗飮蔗漿攜所有。
又花名。
【述異記】巴東有眞香茗,其花色白,如薔薇。
又【南方草木狀】耶悉茗,南人憐其芳香,競植之。
又茗邈,高貌。
【張載七命】搖刖峻挺,茗邈苕嶢。
又山名。
【水經注】沅水,又東入溪水,南出茗山。
又通酩。
【韓愈詩】茗艼馬上知爲誰。
考證:〔【韻會】茶晚取者。
【爾雅釋草】茗荈〕謹按爾雅經文無茗荈之文,謹改爲爾雅註荼晚取者爲茗,一名荈。
茙 【申集上】【艸字部】 茙 【唐韻】如融切【集韻】而融切,□音戎。
茙葵也。
【述異記】茙葵,本胡中葵,似葵而大者。
又茙菽。
【列子力命篇】進其茙菽,有稻粱之味。
又【韻會】茙茙,厚貌。
又姓。
【通志氏族略】河南官氏志,茙眷氏攺爲茙氏。
又通穠。
【詩召南】何彼穠矣。
《韓詩》作茙。
茛 【申集上】【艸字部】 茛 【唐韻】古恨切,音艮。
【博雅】鉤吻也。
【本草】毛茛。
【註】茛乃草烏頭之苗,此草形狀及毒皆似之,故名。
又【集韻】居萬切,音建。
水草。
蟹有毒,食水茛所爲。
茜 【申集上】【艸字部】 茜 【唐韻】【韻會】【正韻】□倉甸切,音倩。
【說文】茅蒐也。
【本草】一名地血,一名風車草,一名過山龍,今染絳茜草也。
【史記貨殖傳】千畝卮茜。
【註】其花染繒,赤黃也。
【述異記】洛陽有支茜園。
【漢官儀】染園出芝,供染禦服。
通作蒨。
【集韻】或作□芉。
茝 【申集上】【艸字部】 茝 【集韻】【韻會】□醜止切,音齒。
【玉篇】香草。
【說文】囂也。
齊謂之茝,楚謂之離。
【爾雅疏】茝,芎藭苗也。
一名蘪蕪。
【禮內則】佩帨、茝蘭。
【史記禮書】側載臭茝,所以養鼻也。
【博雅】山茝,蔚香、藁本也。
又【韻會】通芷。
茝陽,地名。
詳芷字註。
又【廣韻】昌紿切。
義同。
茞 【申集上】【艸字部】 茞 【唐韻】植鄰切【集韻】丞眞切,□音臣。
【說文】草名。
又之人切,音眞。
義同。
【午集中】【白字部】【廣韻】他朗切【集韻】坦朗切,□音儻。
【玉篇】明也。
【集韻】白色。
與□同。
或作曭。
【酉集下】【酉字部】【廣韻】【集韻】□房越切,音伐。
【廣韻】酒一也。
【類篇】俗謂釀酒一成曰。
茠 【申集上】【艸字部】 茠 【唐韻】同薅。
【說文】薅,或從茠。
【詩周頌】以薅荼蓼。
【疏】薅,或作茠。
【漢制攷】疁田茠草。
【唐書陸龜蒙傳】身操畚□,茠刺無休時。
【註】茠刺,除草也。
又【集韻】虛尤切。
與庥通。
【玉篇】也。
【淮南子精神訓】得茠越下,則脫然喜矣。
又山名。
【水經注】〈山兆〉浦逕縣下西流至於浦陽茠山。
又【集韻】許□切。
與豆蔲之蔲同。
茢 【申集上】【艸字部】 茢 【唐韻】【正韻】良薛切【韻會】力薛切,□音列。
【說文】芀也。
【禮檀弓】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惡之也。
【註】茢,萑苕,可掃不祥。
【左傳襄二十九年】乃使巫以桃茢先祓□。
又紫茢,染草。
【周禮地官掌染草註】茅蒐、蘆、豕首、紫茢之屬。
又【爾雅釋草】茢,勃茢。
【註】一名石芸。
【本草】一名螫茢。
【唐韻古音】讀去聲,音例。
【張衡東京賦】爾乃卒歲大儺,敺除羣癘。
方相秉鉞,巫覡操茢。
【說文】作□,義同。
又□。
考證:〔【周禮地官學染草註】茅蒐索蘆豕首紫茢之屬。
〕謹照原文索改。
茤 【申集上】【艸字部】 茤 【集韻】當何切,音多。
南夷名。
【後漢哀牢夷傳】南下江漢,擊附塞夷鹿茤。
【華陽國志】世祖遣兵,乗箄船,南攻鹿茤。
又同芰。
【說文杜林說】芰,古從多。
註詳四畫。
茥 【申集上】【艸字部】 茥 【唐韻】古攜切,音圭。
【爾雅釋草】茥,蒛葐。
【註】覆盆也,實似莓而小,可食。
又【說文】苦圭切,音暌。
義同。
又【集韻】同蓕。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狼狄切,音曆。
竹火約刀爲□。
茦 【申集上】【艸字部】 茦 【玉篇】楚革切,音冊。
【說文】莿也。
【爾雅釋草】茦,刺。
【註】草刺針也,關西謂之刺,燕北、朝鮮之閒曰茦。
又【集韻】七賜切。
同莿,草芒。
繭 【申集上】【艸字部】 繭 【集韻】同□。
【玉篇】繭,草衰也。
(繭)〔古文〕絸【廣韻】古典切【集韻】【韻會】【正韻】吉典切,□音趼。
【說文】蠶衣也。
【禮祭義】世婦卒蠶,奉繭以示于君,遂獻繭于夫人。
又【釋名】煑繭曰幕。
貧者著衣,可以幕絡絮也。
或謂之牽離,煑熟爛,牽引使離散如綿然也。
【禮玉藻】纊爲繭,縕爲袍。
又繭繭,聲氣微也。
【禮玉藻】言容繭繭。
【疏】猶綿綿,聲氣微細繭繭然。
又【戰國策】足重繭而不休息。
【註】足傷皮皺,如蠶繭也。
【類篇】或作□。
俗作蠒,非是。
(繭)考證:〔【釋名】繭曰幕也。
〕謹照太平禦覽引釋名原文改爲煑繭曰幕,或謂牽離。
謹照釋名原文謂下增之字。
【午集中】【白字部】【集韻】薄陌切,音帛。
白色。
與白同。
又【廣韻】匹白切【集韻】匹陌切,□音拍。
又【廣韻】古了切【集韻】吉了切,□音皎。
義□同。
茨 【申集上】【艸字部】 茨 【唐韻】疾資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資切,□音薋。
【說文】以茅蓋屋。
【釋名】茨,次也,次草爲之也。
【書梓材】惟其塗塈茨。
【周禮夏官圉師】茨牆則剪闔。
【莊子讓王篇】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
又【詩鄘風】牆有茨。
【註】蒺藜也。
【爾雅釋草】茨,蒺藜。
【註】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
又【酉陽雜俎】沙州,飼馬以茨、萁。
又【博雅】積也,聚也。
【詩小雅】曾孫之稼,如茨如梁。
又山名。
【莊子徐無鬼】黃帝將見大隗于具茨之山。
又姓。
【後漢衞颯傳】南陽茨充代颯爲桂陽太守。
茩 【申集上】【艸字部】 茩 【唐韻】古厚切,音苟。
薢茩,藥名。
茪 【申集上】【艸字部】 茪 【唐韻】古黃切,音光。
【集韻】草也。
又【爾雅釋草】薢茩,芵茪。
【疏】決明,一名芵茪。
茫 【申集上】【艸字部】 茫 【玉篇】【唐韻】【廣韻】莫郞切【集韻】謨郞切,□音忙。
【類篇】滄茫,水貌。
【韻會】茫茫,廣大貌。
又州名。
唐置郞茫州,在廣西化外。
又【唐書南蠻傳】茫蠻,本關南種。
茫,其君號也。
又【正韻】母黨切,音莽。
【野客叢書】《漢揚雄校獵賦》鴻蒙沆茫。
【白居易詩】寒銷春蒼茫。
【又】野道何茫蒼。
【註】□讀上聲。
又通慌。
【韓愈詩】茫惚使人愁。
【註】古慌通茫,許往切。
亦作芒、汒,義同。
茬 【申集上】【艸字部】 茬 【韻會】仕之切,音馳。
【說文】草貌。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東郡茬平。
【應劭註】在茬之平地者也。
又【廣韻】側持切,音湽。
義同。
又姓。
見【集韻】。
又鋤加切,音槎。
斫木。
【魯語】山不茬蘖。
字從艸。
◎按茬字,《後漢書》《水經注》皆從仕,宋祁曰:當作荏,今茌茬荏□存。
茬字從艸作。
茭 【申集上】【艸字部】 茭 〔古文〕□【唐韻】古肴切【正韻】居肴切,□音交。
【說文】乾芻也。
【書費誓】峙乃芻茭。
【註】積芻茭供軍牛馬。
【韻會】草名。
苽,刈取以用曰芻,乾之曰茭,故曰峙乃芻茭。
【史記河渠書】盡河壖棄地,民茭牧其中。
又【爾雅釋草】茭,牛蘄。
【疏】茭似芹菜,可食。
【本草註】生水澤中。
苗似鬼針,花靑白色,子黃黑色,似防風子。
又【前漢溝洫志】搴長茭兮湛美玉。
【註】竹葦絙謂之茭也,所以引置土石也。
又【集韻】下巧切,同,芰根也。
【爾雅釋草】荺、茭。
【註】今江東呼藕經緒如指,空中可啖者爲茇茭,卽此類。
又口敎切,音敲。
【揚子方言】茭媞,欺謾之詞。
又【集韻】吉歷切。
【周禮冬官弓人註】茭,讀爲激發之激,謂弓檠也。
考證:〔【後漢溝洫志】搴長茭兮湛美玉。
〕謹照原書後漢改前漢。
茮 【申集上】【艸字部】 茮 【唐韻】卽消切,音焦。
【說文】莍也,似茱萸。
註詳椒字。
又【集韻】乃了切。
苭茮,草長貌,亦作□。
【午集中】【目字部】【唐韻】九遇切【集韻】俱遇切,□音句。
【說文】左右視也。
【元包經】大有鎣于頁。
傳曰:目之覽也。
【註】,目。
頁,首也。
又彥,人名。
見【宋史宗室表】。
又【廣韻】舉朱切【集韻】恭于切,□句平聲。
義同。
【玉篇】與瞿同。
【集韻】或作奭眗。
【六書故】通作□。
茯 【申集上】【艸字部】 茯 【唐韻】房六切,音伏。
茯苓。
【博物志】松柏脂入地千年化爲茯苓,茯苓化爲琥珀。
今泰山出茯苓而無琥珀,益州永昌出琥珀而無茯苓。
【本草】多年樵斫之松,根之氣味抑鬱未絕,精英未淪,其精氣盛者,發洩於外,結爲茯苓,故不抱根,離其本體,有零之義也。
精氣不盛,止爲附結本根,旣不離本,故曰茯神。
茱 【申集上】【艸字部】 茱 【唐韻】市朱切【集韻】慵朱切,□音殊。
茱萸,藥名。
茲 【申集上】【艸字部】 茲 〔古文〕□茊【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音孜。
【說文】草木多益也。
又【爾雅釋詁】此也。
【書大禹謨】念茲在茲。
又蓐席也。
【爾雅釋器】蓐謂之茲。
【公羊傳桓十六年】屬負茲舍不卽罪爾。
【註】諸侯有疾稱負茲。
又【史記周本紀】康叔封布茲。
【徐廣曰】茲,藉草之名。
又【通志氏族略】宋茲成,墊江人。
又通滋。
【前漢五行志】賦歛茲重。
【揚子太□經】天不之茲。
又【荀子正論篇】琅玕龍茲。
【註】與髭同。
又【篇海】音慈。
龜茲,國名。
茳 【申集上】【艸字部】 茳 【唐韻】古雙切,音江。
【玉篇】茳蘺,香艸。
荾 【申集上】【艸字部】 荾 【唐韻】息遺切,音綏。
華中齊也。
【前漢外戚傳】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章。
又與荽同,見荽字註,一作葰。
【玉篇】又作。
茴 【申集上】【艸字部】 茴 【唐韻】戸恢切,音回。
【玉篇】茴香,草名。
【嵆康茴香賦】仰眺崇岡,俯察幽坂,乃見茴香生蒙、楚之間。
【本草】馬蘄,一名野茴香。
蒔蘿,一名小茴香。
又【韻會】藥草,防風葉也。
茵 【申集上】【艸字部】 茵 【唐韻】於眞切,音因。
【說文】車重席。
【詩秦風】文茵暢轂。
【註】文茵,虎皮也。
【前漢丙吉傳】此不過汙丞相車茵耳。
【註】茵,蓐也。
又【班固西都賦】乗茵步輦。
【漢儀註】皇後、婕妤乗輦,餘者以茵,四人對舉四角,輿而行也。
又【本草】茵蔯,蒿。
【註】經冬不死,更因舊苗而生,故名因陳。
【杜甫詩】茵蔯春藕香。
又茵芋,藥名。
茵蓐。
或作鞇。
【集韻】亦作箇,通作絪、裀。
茶 【申集上】【艸字部】 茶 【集韻】直加切【正韻】鋤加切,□垞平聲。
【廣韻】俗□字。
春藏葉,可以爲飮。
【韻會】茗也。
本作荼,或作□,今作茶。
【陸羽茶經】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博物志】飮眞茶令人少眠。
又【本草】山茶。
【註】其葉類茗,故得茶名。
又茶陵,地名。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
【正字通】引《魏了翁集》曰:茶之始,其字爲荼,如《春秋》齊荼、《漢志》荼陵之類。
陸、顏諸人,雖已轉入茶音,未嘗輒攺字文。
惟陸羽、盧仝以後,則遂易荼爲茶。
其字從艸從人從木。
○按《漢書年表》荼陵。
師古註:荼音塗。
《地理志》茶陵從人從木。
師古註:弋奢反,又音丈加反。
則漢時已有荼、茶兩字,非至陸羽後始易荼爲茶也。
茷 【申集上】【艸字部】 茷 【唐韻】符廢切【集韻】【韻會】房廢切,□音吠。
草葉多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使茅茷代之。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斫榛莽,焚茅茷。
又博蓋切,音貝。
義同。
又房越切,音伐。
義同。
又蒲蓋切,音斾。
【詩魯頌】其旂茷茷。
【傳】茷茷,言有法度也。
又【左傳定四年】綪茷、旌。
【疏】茷,卽斾也。
綪茷之下更言者,茷是旗尾,是旗身。
又【類篇】北末切。
同茇,草根也。
春草根枯,引而發之。
茸 【申集上】【艸字部】 茸 【唐韻】而容切【集韻】而融切【韻會】如容切,□音戎。
【說文】草茸茸貌。
【張衡南都賦】阿那蓊茸。
【謝靈運詩】新蒲含紫茸。
又【史記晉世家】狐裘蒙茸。
【註】蒙茸,以言亂貌。
【左傳】作尨茸。
又木名。
【管子地員篇】其杞其茸。
又鹿茸,藥名。
【本草】四月、五月解角時取,隂乾,使時燥。
又【飛燕外傳】賜紫茸雲氣帳。
【杜牧詩】醉脫紫茸裘。
又五茸,地名。
【陸龜蒙詩】五茸春草雉媒驕。
【自註】五茸,吳王獵所。
又【集韻】乳勇切,音宂。
草生貌。
【前漢司馬相如傳】叢以蘢茸。
【師古註】聚貌。
又【前漢司馬遷傳】僕又茸以蠶室,重爲天下觀笑。
【師古註】茸,推也。
又闒茸,不肖也。
【鹽鐵論】賢知之士,闒茸之所惡也。
考證:〔【□天子傳】賜紫茸雲氣帳。
〕謹按□天子傳無此文,謹照原書改飛燕外傳。
茹 【申集上】【艸字部】 茹 【唐韻】人諸切,音如。
【集韻】【韻會】□忍與切,音汝。
【正韻】而遇切,音孺。
【易泰卦】拔茅連茹。
【王註】根相牽引貌。
【程傳】根之相連者。
又受也。
【詩大雅】柔亦不茹。
又食也。
【禮禮運】茹毛飮血。
【孟子】飯糗茹草。
【莊子人閒世】不飮酒不茹葷者數月矣。
又食菜曰茹。
【前漢董仲舒傳】公儀子相魯,食于舍而茹葵。
【主莽傳】不茹園葵。
又啜也。
【爾雅釋詁】啜,茹也。
又貪也,恣也。
【揚子方言】吳、越之閒凡貪飮食者謂之茹。
【郭註】今俗呼能粗食者爲茹。
又【說文】茹,飯牛也。
【廣韻】飯馬也。
又度也。
【詩邶風】不可以茹。
【小雅】玁狁匪茹。
【周頌】來咨來茹。
又柔也。
【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
【註】茹,柔堧也。
又臭敗也。
【呂氏春秋】以茹魚驅蠅,蠅愈至而不能禁。
又【左思魏都賦】神蘂形茹。
【註】物自死曰茹。
又菜茹。
【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
【晉書地理志】環廬種桑、柘、菜茹。
又草名。
【詩鄭風】茹藘在阪。
【傳】茅蒐也。
【爾雅釋草】茹,藘。
【註】今蒨草也。
又水名。
【水經注】澧水,又東茹水注之。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上谷郡茹縣。
又陂名。
【魏志劉馥傳】馥爲揚州刺史,治芍陂及茹陂,以漑稻田。
又姓。
【晉書五行志】茹千秋爲驃騎咨議。
【通志氏族略茹氏註】蠕蠕入中國爲茹氏。
◎按茹字有平、上、去三聲,皆于字義無係,如《易》之連茹,王肅音如。
《易韻》讀孺,《詩》之匪茹、來茹,箋音汝,徐音如。
《前漢董仲舒傳》茹字音汝,《王莽傳》茹字又音如。
唯茹藘茹字,《詩》箋及《爾雅》疏皆音如。
茹毛、茹草、茹葷,茹字皆音人庶切,餘音或平或仄,不可泥也。
《正字通》以連茹、不茹、茹毛義列于如音,以來茹、形茹等茹列于孺音,非是。
考證:〔【揚子方言】【郭註】凡俗呼能粗食者爲茹。
〕謹照原文凡改今。
【午集中】【疒字部】【廣韻】山責切【集韻】色責切,□音栜。
瘮,寒病。
【集韻】或作瘷。
又【集韻】蘇骨切,音速。
義同。
又【集韻】七賜切,音刺。
風,膚疾。
又【玉篇】古文瘠字。
註詳十畫。
【補遺】【酉集】【邑字部】【龍龕】音恭。
亭名。
又邑名。
備考:【海篇】音經。
【午集中】【目字部】【字彙補】莫豆切,音茂。
【靑箱雜記】睮者,嫉妒人也。
茺 【申集上】【艸字部】 茺 【唐韻】昌終切【集韻】【韻會】昌嵩切,□音充。
【玉篇】茺蔚,卽今益母草也。
【本草】此草及子皆充盛密蔚,故名。
茻 【申集上】【艸字部】 茻 【集韻】文紡切,音惘。
【說文】衆草也,從四屮,凡茻之屬皆從茻,讀與岡同。
自爲部。
【正字通】入艸部。
【六書正譌】衆草也,象形。
別作□,訓逐兔艸中也,非艸、茻之義。
又【廣韻】模朗切,音莽。
義同。
又【通志六書略】茻,蕨類,繁薈而叢生。
又滿補切,音姆。
莫後切,音晦。
義□同。
【玉篇】作□。
□,古文友字。
茼 【申集上】【艸字部】 茼 【篇海】徒紅切,音同。
【正字通】引《函史物性志》雲:茼蒿,香,可茹。
茽 【申集上】【艸字部】 茽 【類篇】直衆切,音仲。
草卉叢生也。
茿 【申集上】【艸字部】 茿 【唐韻】【韻會】□張六切,音築。
【玉篇】篇茿也。
【爾雅】作蓄。
【郭註】似小藜,赤莖有節,好生道旁,可食。
殺蟲。
荀 【申集上】【艸字部】 荀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恂。
【說文】草也。
【山海經】靑要之山有草焉,黃華赤實,名曰荀草。
【郭璞圖詠】荀草赤實,厥狀如葌。
又國名。
【左傳桓九年】荀侯賈伯伐曲沃。
【水經注】汾水又西逕荀城東,古荀國也。
又姓。
【通志氏族略】荀氏有二,本侯國也。
晉荀林父以邑爲氏。
荁 【申集上】【艸字部】 荁 【玉篇】【唐韻】□胡官切,音桓。
菫類。
【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瀡以滑之。
【註】冬用菫,夏用荁。
【廣雅】夏荁秋菫滑如粉。
【後漢馬融傳】芝荋,菫、荁。
今通用堇字。
考證:〔【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瀡,以滑之。
〕謹照原文兔改免。
荂 【申集上】【艸字部】 荂 【唐韻】芳無切,音敷。
【韻會】榮也,華也。
【爾雅釋草】華,荂。
【揚子方言】華、荂,盛也。
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
【左思吳都賦】異荂蓲蘛。
又人名。
【晉書劉琨傳】趙王倫子荂。
又【集韻】【正韻】□枯瓜切,音誇。
義同。
又況于切,音籲。
【爾雅釋草】芺、薊,其實荂。
【註】芺與薊頭,皆有蓊臺名荂,荂卽其實也。
又況華切,音花。
【莊子天地篇】大聲不入于裡耳,《折揚》《皇荂》,則嗑然而笑。
【註】《折揚》《皇荂》,皆古歌曲也。
荃 【申集上】【艸字部】 荃 【廣韻】此緣切【韻會】逡緣切,□音詮。
【說文】芥脃也,亦香草也。
【屈原離騷】荃不察餘之中情。
【拾遺記】荃蕪香,出波弋國,浸地則土石皆香,以燻枯骨則肌肉皆生。
又【正韻】蘇昆切,音孫。
義同。
又通絟。
【前漢江都王傳】繇王閩侯遺建荃葛。
【註】細布也。
又通筌。
【莊子外物篇】得魚而忘荃。
【註】積柴水中,使魚依而食焉。
考證:〔【說文】芥□也。
〕謹照原文□改脃。
荄 【申集上】【艸字部】 荄 【唐韻】古哀切【韻會】柯開切,□音該。
【說文】草根也。
【爾雅釋草】荄,根。
【揚子方言】荄,根也,東齊曰杜,或曰茇。
【前漢禮樂志】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註】草根曰荄。
又【集韻】【正韻】□居諧切,音皆。
義同。
又與核通。
【前漢五行志】孕毓根核。
【師古註】核亦荄字也。
考證:〔【爾雅釋草】萰菟荄。
〕謹按菟荄乃草名非草根,上文引說文荄草根也,則此當引爾雅荄根。
謹將萰菟荄改荄根。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與孂同。
【午集中】【皮字部】【字彙補】與欹同。
一作騎。
荅 【申集上】【艸字部】 荅 【唐韻】【廣韻】都合切【韻會】【正韻】得合切,□音答。
【說文】小尗也。
【晉書律歷志】《九章商功法》程菽、荅、麻、麥,一斛積二千四百三十寸。
又當也。
【書洛誥】奉荅天命。
【註】又當奉當天命。
又【前漢鼂錯傳】布渠荅。
【註】渠荅,鐵蒺藜也。
又【韻會】引《史記》荅布千疋註:疉布也。
又拉荅。
【晉書王忱傳】拉荅者有沈重之譽,嗛閃者得淸剿之聲。
又【本草】鮓荅。
【李時珍曰】鮓荅,生走獸及牛馬諸畜肝膽,有肉囊裹之,多至升許,色白,狀如雞子,非骨非石,打破層疉。
又【韻會】與答通。
又與合通。
【史記貨殖傳】麴蘖、鹽豉、千荅。
【註】或作合,器名,有瓵。
又葉韻音的。
【易林】隂陽隔塞,許嫁不荅。
旄丘新臺,悔往歎息。
又葉韻音篤。
【易林】黃鳥采,旣嫁不荅。
念我父兄,思復舊谷。
又《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
莟 【申集上】【艸字部】 莟 【唐韻】胡紺切,音憾。
苗含心欲秀也。
【韻會】花蘂也。
又胡感切,音頷。
花開也。
通作,俗作□。
【醜集上】【口字部】【篇海】音夜。
見龍龕手鏡。
【埤雅】凡鳥朝鳴曰嘲,夜鳴曰。
【禽經】林鳥以朝嘲,水鳥以夜。
【亥集上】【馬字部】【玉篇】同驈。
莁 【申集上】【艸字部】 莁 【唐韻】武夫切【集韻】微夫切,□音巫。
【爾雅釋草】莁荑,蔱蘠。
【註】草名。
【玉篇】一名白蕢。
荊 【申集上】【艸字部】 荊 〔古文〕□【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音京。
【說文】楚木也。
【山海經】虖勺之山,其下多荊杞。
【本草】牡荊。
【註】古者□杖以荊,故字從□,其生成叢而疎爽,故又謂之楚。
荊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
又州名。
【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
又山名。
【後漢郡國志】南郡臨沮侯有荊山。
【註】卞和抱璞之處。
又姓。
【通志氏族略】燕有荊軻,望出廣陵。
又【韻補】居良切,音姜。
【列女傳】屬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禍,州犁奔荊。
補遺:【正韻】同荊。
荊字從幵。
荇 【申集上】【艸字部】 荇 【唐韻】【正韻】何梗切【韻會】下梗切,□音杏。
【說文】莕,或從行。
【陸佃曰】荇之言行也。
【詩周南】參差荇菜。
【傳】接餘也。
【疏】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餘。
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與水深淺等。
大如釵股,上靑下白。
鬻其白根,以苦酒浸之,肥美可案酒。
【韻會】池州人稱荇爲莕公鬚,蓋細莖亂生,有若鬚然。
【洞冥記】靈池有連錢荇,荇如錢文。
又姓。
【正字通】漢荇不意、荇吾。
或作。
荈 【申集上】【艸字部】 荈 【集韻】【韻會】□尺兗切,音舛。
茶葉老者。
【類篇】茶晚取者名荈。
【吳志韋曜傳】密賜曜茶荈以當酒。
考證:〔【類篇】茶晚取者多荈。
〕謹照原文多荈改名荈。
草 【申集上】【艸字部】 草 〔古文〕屮【唐韻】采老切【集韻】在早切【韻會】【正韻】采早切,□音懆。
【說文】作艸,百卉也。
經典相承作草。
【書禹貢】厥草惟繇。
【詩小雅】在彼豐草。
【禮祭統】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
【註】草艾,謂艾取草也。
【論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
【大戴禮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
又【史記陳丞相世家】惡草具進。
【註】草,粗也。
又【篇海】苟□曰草草。
【春秋隱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淸。
【註】遇者草次之期,二國各□其禮也。
【疏】草次,猶造次也。
又【詩小雅】勞人草草。
【傳】草草,勞心也。
又【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言天造萬物于草創之始。
又【前漢淮南王傳】常召司馬相如等視草廼遣。
【註】謂爲文之草藳。
【百官志註】一曹有六人,主作文書起草。
【後漢□寵傳】蕭何草律。
又【魏志衞覬傳】覬好古文,隷、草無所不善。
又姓。
【正字通】草中。
又【韻補】脞五切,徂上聲。
【徐幹齊都賦】焚梗林,燎圃草。
又此苟切,湊上聲。
【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嬙之素肘。
形便纖以嬋娟兮,若流風之靡草。
又【說文】自保切,音皁。
草鬥,櫟實也,一曰橡鬥子。
【徐鉉曰】今俗以此爲艸木之艸,別作皁字,爲黑色之皁。
案櫟實可染白爲黑,故曰草,通用。
今俗書或從白從十,或從白從七,皆無意義。
考證:〔【說文】自保切,音皁。
鬥櫟實也,橡鬥子。
〕謹照原文皁下增草字。
橡鬥上增一曰二字。
〔【徐鉉曰】實可染白爲黑。
〕謹照原文白改帛。
荊 【補遺】【申集】【艸字部】 荊 【正韻】同荊。
荊字從幵。
荋 【申集上】【艸字部】 荋 【玉篇】【直音】□讓之切,音而。
草多貌。
又草名。
【馬融廣成頌】芝荋菫荁。
又亭名。
【說文】沛城有楊荋亭。
又【集韻】汝來切,音腝。
義同。
荶 【申集上】【艸字部】 荶 〔古文〕【玉篇】【廣韻】牛金切【集韻】【類篇】魚音切,□音吟。
【類篇】菜名。
【齊民要術】荶,似蒜,生水中。
莴 【申集上】【艸字部】 萵 【集韻】烏禾切,音倭。
【類篇】萵苣,菜名。
【杜甫種萵苣詩序】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
又【續博物志】萵菜,出萵國,有毒,百蟲不敢近。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士戀切【集韻】雛戀切【正韻】除戀切,□音僎。
與饌同。
【說文】具食也。
【前漢杜鄴傳】陳平共一飯之□,而將相加驩。
又【集韻】株戀切,音囀。
又逵眷切,音券。
又上聲,雛綰切,音篹。
義□同。
又【正韻】同篹。
又與撰同。
□ 【備考】【子集】【一字部】 □ 【字彙補】音思。
艑 【未集下】【舟字部】 艑 【廣韻】薄泫切【集韻】【韻會】婢典切,□音辮。
【廣韻】吳船。
【集韻】艑艖,舟名。
【廣雅】吳曰艑。
【通雅】淺船也。
【正字通】形扁,故呼爲扁子。
其在灘河中,則曰扁灘。
【唐書劉崇龜傳】乗艑亡去。
又【荊州記】湘洲七郡,大艑皆受萬斛,非艑皆淺船也。
【臧質石城樂】大艑載三千,漸水丈五餘。
又【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音篇。
義同。
艒 【未集下】【舟字部】 艒 【集韻】莫六切,音目。
【博雅】艒,舟也。
【揚子方言】小舸謂之艖,艖謂之艒。
又莫蔔切,音木。
又密北切,音墨。
又【五音集韻】莫報切,音冒。
義□同。
艓 【未集下】【舟字部】 艓 【集韻】達協切,音牒。
舟名。
【戴暠釣竿篇】翠羽飾長綸,蕖花裝小艓。
【杜甫詩】冨豪有錢駕大舸,貧窮耴給行艓子。
艕 【未集下】【舟字部】 艕 【集韻】補曠切,音謗。
□兩船。
又【五音集韻】艕人,習水者。
通作榜。
又【集韻】北孟切,音搒。
船也。
艖 【未集下】【舟字部】 艖 【廣韻】初牙切【集韻】【韻會】初加切,□音叉。
同。
小舟也。
【揚子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小舸謂之艖。
【註】今江東呼艖,小底者也。
又【廣韻】酢何切【集韻】才何切,□音醝。
又【集韻】初佳切,音釵。
又側下切,音□。
義□同。
考證:謹按艖字右旁作差則十一畫,作差則十畫,此入十畫當作差,謹改艖。
【午集中】【目字部】【集韻】魚剛切,音卬。
舉目視也。
艗 【未集下】【舟字部】 艗 【廣韻】五歷切【集韻】【韻會】倪歷切,□音鷁。
【廣韻】艗舟,舟頭爲鷁首。
【揚子方言】船首謂之閤閭,或謂之艗艏。
【註】鷁,鳥名也。
今江東貴人船前作靑雀,是其象也。
鷁,音亦。
【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文鷁,揚旌栧。
【正字通】晉王濬造大舟,畫鷁鳥怪獸於船首以懼江神。
本作鷁,後人因名舟爲艗。
又【集韻】宜戟切,音逆。
義同。
艘 【未集下】【舟字部】 艘 【廣韻】蘇刀切【集韻】【正韻】先彫切,□音蕭。
船總名。
【王粲從軍詩】連舫踰萬艘。
【左思蜀都賦】渾萬艘而旣同。
【抱樸子朂學卷】欲淩洪波而遐濟,必因艘楫之器。
又【集韻】蘇遭切【韻會】【正韻】蘇曹切,□音騷。
又【正韻】疏鳩切,音搜。
義□同。
艚 【未集下】【舟字部】 艚 【廣韻】昨勞切【集韻】【韻會】【正韻】財勞切,□音曹。
【玉篇】小船也。
艛 【未集下】【舟字部】 艛 【廣韻】落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音樓。
□艛,船名。
【正字通】艛,本作樓。
漢書武帝時南越叛,修昆明池,治樓船高十餘丈。
艜 【未集下】【舟字部】 艜 【廣韻】【集韻】□當蓋切,音帶。
【廣韻】艇船。
【揚子方言】艇長而薄者謂之艜。
艞 【未集下】【舟字部】 艞 【廣韻】弋照切【集韻】弋笑切,□音耀。
江中大船。
又【正字通】舟泊岸,置長闆船首,與岸接,以通往來。
俗呼艞闆。
讀若跳。
【戌集中】【阜字部】〔古文〕□【廣韻】芳逼切【集韻】拍逼切,□音堛。
【玉篇】地裂也。
或作□。
又【集韻】【類篇】□古穴切,音玦。
陵阜也。
又【集韻】呼決切,音血。
義同。
艟 【未集下】【舟字部】 艟 【集韻】【韻會】徒東切【正韻】徒紅切,□音同。
【玉篇】艨艟,戰船。
【釋名】狹而長曰艨艟,以衝突敵船。
又【廣韻】尺容切【集韻】昌容切,□音充。
又【韻會】昌用切,音踵。
義□同。
又【廣韻】【集韻】□丈降切,音撞。
短船。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初芮切,音□。
舂也。
又【篇海】蚩瑞切,音。
重擣也。
與□通。
艡 【未集下】【舟字部】 艡 【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
【集韻】□艡,舟也。
又【集韻】他浪切,音儻。
義同。
艢 【未集下】【舟字部】 艢 【集韻】慈良切,音牆。
【埤蒼】颿柱也。
與檣同。
芲 【申集上】【艸字部】 芲 【篇海】俗花字。
艣 【未集下】【舟字部】 艣 【廣韻】郞古切【集韻】【韻會】籠五切,□音魯。
【廣韻】所以進船。
【集韻】通作樐櫓。
艤 【未集下】【舟字部】 艤 【廣韻】【集韻】【韻會】□語綺切,音蟻。
與檥同。
整舟向岸。
【左思蜀都賦】試水客艤輕舟。
【梁□文帝詩】征艫艤湯塹,歸騎息金隍。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五閑切【集韻】牛閑切,□音詽。
【玉篇】書作。
犬相也。
【集韻】與□□通。
又【玉篇】爭訟之辭也。
【集韻】本作齗。
艥 【未集下】【舟字部】 艥 【集韻】卽涉切,音接。
舟櫂也。
或作檝楫。
【戌集下】【風字部】【廣韻】匹尤切【集韻】披尤切,□音柸。
【玉篇】□,風吹貌。
【戌集中】【革字部】【玉篇】古文羇字。
也,絡頭也。
註詳網部十七畫。
【集韻】馬絆也。
本作□。
又作□、羈。
【後漢馬援傳】臣謹依儀氏中。
【註】,居奇反。
艦 【未集下】【舟字部】 艦 【廣韻】胡黤切【集韻】【韻會】戸黤切,□音檻。
【玉篇】版屋舟。
【廣韻】禦敵船。
【釋名】上下重牀曰艦,四方施闆以禦矢石,其內如牢檻也。
【陸機辨亡論】前驅不過百艦。
【梁□文帝詩】偃月交吳艦。
艧 【未集下】【舟字部】 艧 【廣韻】烏郭切,音鸌。
【博雅】艧,舟也。
【江淹遷陽亭】方水埋金艧,圓岸伏丹瓊。
艨 【未集下】【舟字部】 艨 【廣韻】【正韻】莫紅切【韻會】謨蓬切,□音蒙。
【廣韻】艨艟,戰船。
【釋名】狹而長曰艨艟,以衝突敵船也。
又【集韻】【韻會】□蒙弄切,音□。
又【集韻】忙用切。
義□同。
【集韻】通作蒙。
艩 【未集下】【舟字部】 艩 【篇海】前西切,音齊。
艣艩,用以承艣者。
艪 【未集下】【舟字部】 艪 【正字通】同艣。
□ 【未集上】【竹字部】 □ 【正韻】朱緣切,音專。
今辟□也。
艫 【未集下】【舟字部】 艫 【唐韻】洛乎切【集韻】【韻會】龍都切,□音盧。
【說文】舳艫也。
一曰船頭。
【正韻】船頭刺擢處。
一說船尾。
【玉篇】在船後。
【小爾雅】船頭謂之舳,尾謂之艫。
【宋孝武帝詩】舳艫引江飛。
【謝朓詩】榜人理行艫。
又【集韻】舟名。
【唐書楊元琰傳】與張柬之共乗艫江中。
又【集韻】淩如切,音臚。
船尾。
艬 【未集下】【舟字部】 艬 【廣韻】【集韻】□鋤銜切,音巉。
【玉篇】大船也。
【廣韻】合木船。
又【廣韻】士懺切,音鑱。
義同。
苩 【申集上】【艸字部】 苩 【集韻】同葩。
又薄陌切,音白。
【韻會】姓也,百濟有苩氏。
艭 【未集下】【舟字部】 艭 【廣韻】所江切【集韻】疎江切,□音雙。
舽艭,船名。
艮 【未集下】【艮字部】 艮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恨切,根去聲。
【說文】艮,很也。
從匕目。
匕目,猶目相匕不相下。
匕目爲□,很戾不進之意。
又卦名。
止也,限也。
【易艮卦】彖曰:艮,止也。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又堅也。
【揚子方言】艮磑,堅也。
【註】艮,磑,皆石名。
又難也。
【揚子太□經】象艮有守。
【註】艮,難也。
又姓。
漢有艮當,注樂經。
又【集韻】胡恩切,音痕。
與拫同。
拫攎,引也。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人餘切,音如。
病也。
又如倨切,音洳。
□,不達也。
良 【未集下】【艮字部】 良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梁。
【說文】善也。
【廣韻】賢也。
【釋名】良,量也。
量力而動,不敢越限也。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
又【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
【註】元,大。
良,善也。
又【論語】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朱註】良,易直也。
又【爾雅釋詁】良,首也。
又【博雅】良,長也。
又【正韻】器工曰良。
【禮月令】陶器必良。
【周禮天官王府】掌凡良貨賄之藏。
又【內府】掌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又【春官巾車】凡良車散車不在等者,其用無常。
【註】作之有功有沽。
【疏】精作爲功則曰良。
麤作爲沽,則曰散也。
又【博雅】良,牢,□也。
又深也。
【後漢祭遵傳】良夜乃罷。
【註】良,猶深也。
又良人,夫也。
【儀禮士昏禮】禦衽于奧,媵衽良席在東。
【註】婦人稱夫曰良。
【孟子】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又夫稱婦亦曰良人。
【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毛傳】良人,美室也。
◎按朱註雲:良人,夫稱也。
與毛傳異。
又良久,頗久也。
【列子仲尼篇】公子牟默然良久,告退。
【正韻】或以爲良久,少久也。
一曰良,略也。
聲輕,故轉略爲良。
又病愈曰良愈。
又能也。
【左傳昭十八年】弗良及也。
【疏】正義曰:良是語詞。
服虔雲:弗良及者,不能及也。
良,能也。
又【左傳莊十六年】良月。
【註】十月也。
又【禮少儀】僕者右帶劒,負良綏,申之面。
【註】良綏,君綏也。
又【莊子危言篇】嘗視其良。
【註】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