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字部】 脘 【唐韻】古卵切【集韻】古緩切,□音管。
【說文】胃府也。
讀若患。
【集韻】卽胃脯。
【博雅】脘,脯也。
【正字通】胃之受水穀者曰脘,臍上五寸爲上脘,臍上四寸卽胃之幕爲中脘,臍上二寸當胃下口爲下脘。
又【集韻】戸版切,音睅。
肉也。
又胡官切,音桓。
骨脂也。
又胡玩切,音換。
義同。
脙 【未集下】【肉字部】 脙 【唐韻】巨鳩切,音裘。
【說文】齊人謂□脙也。
讀作休。
【爾雅釋言】脙,瘠也。
【註】齊人謂瘠爲脙。
又【廣韻】許尤切【集韻】虛尤切,□音休。
【集韻】腹脊閒謂之脙。
本作。
腳 【未集下】【肉字部】 腳 【廣韻】居勺切【集韻】訖約切,□音蹻。
【說文】脛也。
【釋名】腳,卻也。
以其坐時卻在後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釋文】尰,腳脛也。
【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
一曰長腳。
(腳)【唐韻】居勺切【集韻】【韻會】訖約切,□音蹻。
【說文】脛也。
或作腳。
【釋名】卻也。
以其坐時卻在後也。
【荀子正論篇】詈侮捽搏,捶笞臏腳。
又以足蹂物曰腳。
【司馬相如子虛賦】射麋腳麟。
【註】郭璞曰:腳掎足。
【文選李善註】腳,謂持其麟也。
脛 【未集下】【肉字部】 脛 【唐韻】胡定切【集韻】【韻會】【正韻】形定切,□音鋞。
【說文】胻也。
【廣韻】腳脛。
【釋名】脛,莖也。
直而長,似物莖也。
【詩小雅赤芾在股傳】脛本曰股。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脛大於股,不折必披。
【前漢趙充國傳】聞苦腳脛寒洩。
【註】脛,膝以下骨也。
又脛脛,直貌。
【前漢楊惲傳】脛脛者,未必全也。
【註】脛脛,直貌。
又【正字通】鳥獸膝骨亦曰脛。
【莊子駢母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
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儀禮鄕飮酒禮賔俎脊脅肩肺註】凡牲前脛骨三,肩臂臑也。
又【廣韻】胡頂切【集韻】【韻會】【正韻】下頂切,□音悻。
又【集韻】戸孟切,橫去聲。
義□同。
【集韻】或作踁。
脜 【未集下】【肉字部】 脜 【廣韻】耳由切【集韻】而由切,□音柔。
【說文】面和也。
或從頁。
脢 【未集下】【肉字部】 脢 【唐韻】莫杯切【集韻】【正韻】謨杯切【韻會】謀桮切,□音枚。
【說文】背肉也。
【玉篇】脢者,心之上,口之下。
【廣韻】脊側之肉也。
【正字通】脢卽膂也。
心繫於膂,以奠神明,宰庶務。
【易鹹卦】九五鹹其脢。
【註】脢者,心之上,口之下。
【疏】子夏易傳曰:在脊曰脢。
馬雲:脢,背也。
鄭雲:脢,脊肉也。
王雲:脢,在背而夾脊。
諸說不同,大體皆在心上。
【博雅】胛謂之脢。
又【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
又【集韻】莫代切【正韻】莫賄切,□音。
又【類篇】茫歸切【五音集韻】無非切,□音微。
義□同。
又【五音集韻】呼恢切,音灰。
【易鹹卦】鹹其脢。
王肅讀。
脣 【未集下】【肉字部】 脣 〔古文〕【唐韻】食倫切【韻會】船倫切【正韻】殊倫切,□音漘。
【說文】口耑也。
【玉篇】口脣也。
【釋名】脣,緣也,口之緣也。
【春秋元命包】脣者,齒之垣。
【穀梁傳僖三年】語曰:脣亡則齒寒。
又牛脣,草名。
【爾雅釋草】蕒,牛脣。
【註】水蕮也。
又【類篇】彌盡切,音泯。
合無波際貌。
【集韻】或作脗。
【韻會】亦書作脤。
脗原字從豕,不從勿作。
脤 【未集下】【肉字部】 脤 【廣韻】時忍切【集韻】【韻會】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腎。
【說文】社肉。
本作祳。
盛以蜃,故謂之祳,天子所以親遺同姓。
【玉篇】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皆社稷宗廟之肉也。
【博雅】肉也。
【左傳閔二年】梁餘子養曰:帥師者受命于廟,受脤于社。
【註】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
【前漢五行志】成肅公受脤于社不敬。
【註】服虔曰:脤,祭社之肉也。
盛以蜃器,故謂之脤。
師古曰:□,大蛤也。
又生肉曰脤。
【穀梁傳定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
生曰脤,熟曰膰。
又狸脤,地名。
見【春秋成十七年】。
又無脤,人名。
【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
【註】無脤,名也。
【集韻】或作□。
脥 【未集下】【肉字部】 脥 【廣韻】【廣韻】□謙琰切,音惔。
腹下也。
又【集韻】詰葉切,音愜。
義同。
又迄業切,音脅。
腋下也。
又【玉篇】居協切【五音集韻】古協切,□音頰。
【玉篇】俗頰字。
【五音集韻】頰面也。
脧 【未集下】【肉字部】 脧 【唐韻】子回切【集韻】祖回切,□音嗺。
【說文】赤子隂也。
又【廣韻】口嗺頹。
又【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音宣。
【集韻】縮也。
【韻會】俗語謂縮朒爲朘縮。
【正韻】減也。
【前漢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
【註】謂轉褰踧也。
又【廣韻】子泉切【集韻】【韻會】遵全切,□音鐫。
又【五音集韻】子戈切,音侳。
又【集韻】祖誄切,音濢。
又津垂切,音厜。
義□同。
脧與□、同。
辰集有從月的朘字,音juān。
脩 【未集下】【肉字部】 脩 【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音羞。
【說文】脯也。
【正字通】肉條,割而乾之也。
【釋名】縮也。
臘脯乾燥而縮。
【周禮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
【註】脩,脯也。
又【內饔】凡掌共羞脩□膴胖骨鱐,以待共膳。
【註】脩,鍛脯也。
【左傳莊二十四年】女贄不過榛栗棗脩。
【註】脩,脯也。
【釋文】鍛脯加薑桂曰脩。
又治也,習也。
【書說命】爾交脩子。
【疏】令其交更脩治己也。
【詩大雅】脩爾車馬。
【禮禮運】講信脩睦。
又【韻會】長也。
【詩小雅】四牡脩廣。
【傳】脩,長也。
又【大雅】孔脩且張。
【屈原離騷】路曼曼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註】長也。
又掃除也。
【周禮天官】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
【註】脩,掃除糞酒。
【禮祭義】宮室旣脩。
【註】脩,設,謂除及黝堊。
又備也。
【周語】脩其簠簋。
【註】備也。
又久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目不荼,則及其大脩也,筋代之受病。
【註】脩,猶久也。
又儆也。
【魯語】吾冀而朝夕脩我。
【註】儆也。
又乾也。
【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脩矣。
【傳】脩,且乾也。
又【爾雅釋樂】徒鼓鍾謂之脩。
又草名。
【山海經】賈超之山,其中多龍脩。
【註】郭曰:龍須也。
似莞而細,生山石穴中。
又魚名。
【山海經】橐山,橐水出焉,其中多脩辟之魚。
又姓。
【韻會】漢有屯騎校尉脩炳。
又人名。
【屈原離騷】吾令蹇脩以爲理。
【註】蹇脩,伏羲氏之臣也。
又【正韻】雲九切,音有。
【周禮春官鬯人】廟用脩。
【註】脩,器名,漆尊也。
鄭康成曰:脩讀爲卣。
又【集韻】他彫切,音祧。
縣名,在信都。
周亞夫封邑。
【前漢恩澤侯表序】孝景將侯王氏,脩侯犯色。
【註】脩,讀曰條。
又【類篇】思邀切,音宵。
脩脩,羽敝也。
【正字通】說文脩,脯也。
修,飾也。
分爲二。
今脩修通。
考證:〔又敬也。
【魯語】吾冀而朝夕脩我。
【註】敬也。
〕謹照原文兩敬字□改儆。
脪 【未集下】【肉字部】 脪 【集韻】香靳切,音憖。
【說文】創肉反出也。
一曰脪,熱氣著膚中。
【玉篇】腫起也。
又【廣韻】【集韻】□興忍切。
又【集韻】許謹切,音。
義□同。
又【廣韻】醜飢切【集韻】抽遲切,□音絺。
【廣韻】□脪,牛馬子腸。
【集韻】□脪,畜水腸。
【集韻】或作□□□□。
袣 【申集下】【衣字部】 袣 【唐韻】餘制切【集韻】以制切,□音曳。
長被也。
又衣長貌也。
又【集韻】羊至切,音肄。
袖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曳獨繭之褕袣。
亦作□。
脫 【未集下】【肉字部】 脫 【唐韻】【韻會】【正韻】□徒活切,音奪。
【說文】消肉臞也。
【玉篇】肉去骨【韻會】一曰壤斷。
【增韻】物自解也。
【博雅】脫,離也。
【爾雅釋器】肉曰脫之。
【註】剝其皮也。
【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
又【韻會】免也。
【前漢高五王傳】自以爲不得脫長安。
【註】脫,免也。
又略也。
【史記禮書】凡禮始乎脫。
【註】脫,猶疏略也。
【後漢向栩傳】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
【註】脫易□素。
又【博雅】脫,遺也。
【禮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註】遺,猶脫也。
又過去也。
【莊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爲脫焉。
【註】脫,過去也。
又除也。
【公羊傳昭十九年】復加一飯,則脫然愈。
【註】脫然,疾除貌。
又【韻會】誤也。
又或然之辭。
又草名。
【爾雅釋草】倚商,活脫。
【山海經】升山,其草多寇脫。
【註】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又鳥名。
【博雅】籠脫,鷂也。
又山名。
【山海經】東七十裡,曰脫扈之山。
又龍脫,地名。
【史記樊酈傳】戰龍脫。
【註】在易州。
又【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音捝。
義同。
又【集韻】欲雪切,音悅。
蟲新出,皮悅好貌。
司馬彪說。
【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
化而爲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脫。
【註】脫,新出皮也。
又【集韻】吐外切。
與娧同。
娧娧,舒遲貌。
一曰喜也。
【詩召南】舒而脫脫兮。
【禮儒行麤而翹之又不急爲也註】又必舒而脫脫焉。
【釋文】脫,吐外反。
又【淮南子精神訓】脫然而喜矣。
【註】脫,舒也。
又【韻補】葉音退。
【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
屣萬乗其如脫。
【註】脫,葉徒對反。
又葉音託。
【蘇軾範景仁銘】君實旣來,遁歸於洛。
縶而維之,莫之勝脫。
【戌集中】【音字部】【篇海】音依。
痛聲。
【備考】【戌集】【雨字部】【龍龕】與虐同。
脬 【未集下】【肉字部】 脬 【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披交切,□音拋。
【說文】膀光也。
【徐曰】按白虎通:膀光,肺之府。
【廣韻】腹中水府。
【博雅】膀光謂之脬。
【史記倉公傳】風癉客脬。
【註】膀胱也。
又【釋名】赴也。
夏月赴疾作之,久則奧也。
又【集韻】通作胞。
【史記倉公傳客脬註】正義曰:脬,亦作胞。
脭 【未集下】【肉字部】 脭 【集韻】馳貞切,音呈。
肉之精者。
【枚乗七發】飮食則溫淳甘膬,脭醲肥厚。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瀉。
笘也。
脯 【未集下】【肉字部】 脯 【唐韻】方武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
【說文】肉乾也。
【玉篇】脯,臘也。
【廣韻】乾脯。
【前漢東方朔傳】乾肉爲脯。
【禮內則】牛脩,鹿脯,田豕脯,麋脯,麕脯。
【韻會】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椒曰鍛脩。
【釋名】脯,搏也。
乾燥相搏著也。
【禮曲禮】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
【詩大雅】爾殽伊脯。
【前漢貨殖傳】濁氏以胃脯而連騎。
【註】今大官常以十月作沸湯,燖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
與酺通。
大飮酒也。
又【集韻】蒲故切,音步。
爲人物災害之神。
一曰會聚飮食也。
本亦作酺。
腪 【未集下】【肉字部】 腪 【集韻】王問切,音運。
膜也。
又委隕切,音惲。
腪,肥也。
芠 【申集上】【艸字部】 芠 【玉篇】【集韻】□無分切,音文。
芠草。
又【淮南子精神訓】古未有天地之時,惟象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
脰 【未集下】【肉字部】 脰 【唐韻】徒□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
【說文】項也。
【玉篇】頸也。
【博雅】脰,項也。
【左傳襄十八年】兩矢夾脰。
【註】脰,頸也。
【史記田單傳】自奮絕脰而死。
【註】脰,頸。
齊語也。
又脰鳴。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以脰鳴者。
【註】脰鳴,鼃黽屬。
又鳥名。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
【疏】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
燕烏,白脰烏也。
又【博雅】脰,錯也。
【又】饌也。
又【韻補】葉音覩。
【柳宗元牛賦】牟肰而鳴,黃鍾滿脰。
抵觸隆曦,日耕百畝。
畝音姥。
又葉音渡。
【揚雄羽獵賦】角搶題注,竦讋怖。
魂亡魄失,觸輻關脰。
脫 【未集下】【肉字部】 脫 【唐韻】【韻會】【正韻】□徒活切,音奪。
【說文】消肉臞也。
【玉篇】肉去骨【韻會】一曰壤斷。
【增韻】物自解也。
【博雅】脫,離也。
【爾雅釋器】肉曰脫之。
【註】剝其皮也。
【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
又【韻會】免也。
【前漢高五王傳】自以爲不得脫長安。
【註】脫,免也。
又略也。
【史記禮書】凡禮始乎脫。
【註】脫,猶疏略也。
【後漢向栩傳】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
【註】脫易□素。
又【博雅】脫,遺也。
【禮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註】遺,猶脫也。
又過去也。
【莊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爲脫焉。
【註】脫,過去也。
又除也。
【公羊傳昭十九年】復加一飯,則脫然愈。
【註】脫然,疾除貌。
又【韻會】誤也。
又或然之辭。
又草名。
【爾雅釋草】倚商,活脫。
【山海經】升山,其草多寇脫。
【註】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又鳥名。
【博雅】籠脫,鷂也。
又山名。
【山海經】東七十裡,曰脫扈之山。
又龍脫,地名。
【史記樊酈傳】戰龍脫。
【註】在易州。
又【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音捝。
義同。
又【集韻】欲雪切,音悅。
蟲新出,皮悅好貌。
司馬彪說。
【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
化而爲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脫。
【註】脫,新出皮也。
又【集韻】吐外切。
與娧同。
娧娧,舒遲貌。
一曰喜也。
【詩召南】舒而脫脫兮。
【禮儒行麤而翹之又不急爲也註】又必舒而脫脫焉。
【釋文】脫,吐外反。
又【淮南子精神訓】脫然而喜矣。
【註】脫,舒也。
又【韻補】葉音退。
【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
屣萬乗其如脫。
【註】脫,葉徒對反。
又葉音託。
【蘇軾範景仁銘】君實旣來,遁歸於洛。
縶而維之,莫之勝脫。
脶 【未集下】【肉字部】 腡 【廣韻】落戈切【集韻】盧戈切,□音騾。
【玉篇】手理也。
【廣韻】手指文也。
又【集韻】公蛙切,音媧。
又姑華切,音瓜。
義□同。
臉 【未集下】【肉字部】 臉 【集韻】【韻會】□居奄切,音檢。
【集韻】頰也。
【韻會】目下頰上也。
又【廣韻】七廉切【集韻】千廉切,□音韱。
【廣韻】□也。
【齊民要術】羹臛法,有臉羹。
又【博雅】臉,□也。
【釋文】臉,七潛切。
又【廣韻】力減切【集韻】兩減切,□音溓。
義同。
脹 【未集下】【肉字部】 脹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
腹滿也。
【玉篇】左氏傳,將食,脹,如廁。
脹,痛也。
◎按左傳成十年,作張如厠,註,中亮反。
【通雅】臚脹,謂腹鼓脹也。
【急就章】寒氣洩注腹臚脹。
又【集韻】仲良切,音長。
大小腸也。
【玉篇】字書亦作痮。
脺 【未集下】【肉字部】 脺 【集韻】促絕切,音膬。
耎易破也。
本作脃又此芮切,音毳。
又蒼沒切,音猝。
義□同。
又雖遂切,音邃。
顏面澤也。
一曰腦也。
脻 【未集下】【肉字部】 脻 【集韻】卽涉切,音接。
髃也。
又【玉篇】慈葉切。
義闕。
苜 【申集上】【艸字部】 苜 【唐韻】【集韻】莫六切【正韻】莫蔔切,□音牧。
【本草】苜蓿,一名牧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牛馬也。
【史記大宛列傳】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肥饒地。
【西京雜記】苜蓿,一名懷風,時人謂之光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
【述異記】張騫苜蓿,今在洛中。
【韓愈詩】萄苜從大漠。
【漢書】作目宿。
又【博雅】水苜,□也。
脼 【辰集上】【月字部】 脼 【玉篇】古文朗字。
註詳七畫。
【唐韻】良獎切【集韻】裡養切,□音兩。
【說文】膎肉也。
【玉篇】膎脼。
【正字通】膎亦脯也。
脼,當是夾脊肉。
【博雅】脼,肉也。
一曰多味。
【戌集中】【阜字部】【廣韻】況羽切【集韻】火羽切,□音詡。
【玉篇】鄕名。
【廣韻】在安邑。
又【集韻】《博雅》離也。
又【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
【廣韻】地名。
在河東。
又【集韻】匈于切,音訏。
鄕名。
【戌集上】【金字部】【字彙補】古文初字。
註詳刀部五畫。
【午集上】【甘字部】【集韻】枯甘切,音堪。
甒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縛謀切【集韻】房尤切,□音浮。
【廣韻】竹有文者。
又【集韻】方鳩切,音紑。
披尤切,音壞。
義□同。
脽 【未集下】【肉字部】 脽 【唐韻】示隹切【集韻】【韻會】【正韻】視隹切,□音誰。
【說文】□也。
【正韻】髖也。
【正字通】尻骨也。
【博雅】臀謂之脽。
【前漢東方朔傳】連脽尻。
【註】臀也。
又【韻會】一曰地名,祠後土處。
【史記孝武紀】始立後土祠汾隂脽上。
【註】脽者,河東岸特堆堀,長四五裡,廣一裡餘,高十餘丈。
汾隂地堆之上,後土祠在西,脽在巨靈坐處,西流與河合,以特堆象此爲名。
師古曰:以形高起,如人尻脽也。
一說地本名鄈,音葵,彼鄕人呼如誰,轉爲脽耳,故漢舊儀雲:葵上。
又【集韻】川佳切,音推。
又【五音集韻】職流切,音周。
義□同。
脾 【未集下】【肉字部】 脾 【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陴。
【說文】土藏也。
【徐曰】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
【白虎通】脾之爲言裨也。
【韻會】文子曰:脾爲風。
【淮南子精神訓】脾爲雷。
【釋名】脾,裨也。
在胃下。
脾助胃氣,主化穀也。
【禮月令】孟春之月,祭先脾。
又可爲殽。
【詩大雅】嘉殽脾臄。
【禮內則】兔爲宛脾。
【註】宛脾,聶而切之。
又【鴇奧鹿胃註】鴇奧,脾肶也。
【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蠃醢,脾析麤醢,蜃蚳醢,豚拍魚醢。
【註】脾析,牛百葉也。
又【博雅】止也。
【揚子方言】鋪脾,止也。
【註】義有不同,故異訓之。
又【博雅】□也。
又邑名。
【左傳定五年】子西爲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洩。
【註】脾洩,楚邑也。
又【集韻】蒲街切,音牌。
牛百葉。
【周禮天官醢人脾析釋文】徐讀蒲佳反。
又【集韻】匹計切,音膍。
盛肥也。
又【五音集韻】□履切,音匕。
股也。
脿 【未集下】【肉字部】 脿 【篇海】同臕。
又地名。
今雲南有祿脿巡檢司。
腁 【未集下】【肉字部】 腁 【廣韻】部田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眠切,□音緶。
【廣韻】腁胝,皮上堅也。
【荀子子道篇】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腁胝以養其親。
又固也。
【揚子太□經】隂形腁冒。
【註】固也。
又【集韻】薄鑑切,音湴。
膚肉疎貌。
【集韻】或作跰。
通作騈。
腃 【未集下】【肉字部】 腃 【廣韻】【集韻】□丘媿切,音喟。
筋節急也。
又【集韻】逵員切,音權。
吻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註】吻,口腃也。
【釋文】腃音權。
又【集韻】驅圓切,音卷。
身曲貌。
腄 【未集下】【肉字部】 腄 【唐韻】竹垂切【集韻】【韻會】株垂切,□音箠。
【說文】瘢胝也。
一曰馬及鳥脛上結骨。
李舟說。
又【集韻】【韻會】□是爲切,音垂,臀也。
又縣名。
【史記秦始皇紀】過黃腄。
【註】東萊有黃縣,腄縣。
十三州志,牟平縣,古腄縣也。
又【主父偃傳】起於東腄琅邪負海之郡。
又【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
縣名。
在東萊。
又【集韻】視隹切,音誰。
又傳追切,音椎。
又樹僞切,音瑞。
又【廣韻】羽求切【集韻】于求切,□音尤。
義□同。
又【集韻】崇懷切,音□。
本作。
膗,形惡。
腖 【未集下】【肉字部】 腖 【玉篇】都弄切,音凍。
肉腖也。
腆 【未集下】【肉字部】 腆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
【說文】設膳腆腆多也。
【玉篇】厚也。
【書酒誥】厥父母慶,自洗腆緻用酒。
【註】洗以緻其潔,腆以緻其厚。
又【廣韻】善也。
【禮郊特牲】幣必誠,辭無不腆。
【註】腆猶善也。
又【廣韻】至也。
【書大誥】殷小腆,誕敢紀其敘。
【釋文】至也。
又【廣韻】忘也。
【揚子方言】聲腆,忘也。
又【博雅】腆,久也。
又殄亦作腆。
【詩衞風籧篨不殄箋】殄當作腆。
腆,善也。
正義雲:腆殄,古今字異。
腇 【未集下】【肉字部】 腇 【集韻】【韻會】【正韻】□弩罪切,音娞。
萎腇,耎弱貌。
【後漢馬援傳】萎腇咋舌叉手從族。
【註】萎腇,耎弱也。
又【正韻】與餒同。
亦作脮。
腈 【未集下】【肉字部】 腈 【集韻】咨盈切,音精。
肉之粹者。
【玉篇】腈肉。
腉 【未集下】【肉字部】 腉 【集韻】居佳切,音。
楚人謂乳爲腉。
臘 【未集下】【肉字部】 臘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
【說文】乾肉也。
從殘肉,日以晞之。
【周禮天官】臘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臘。
【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
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
臘,小物全乾者。
【易噬嗑】六三噬臘肉。
【疏】臘,是堅剛之肉也。
又久也。
【禮郊特牲猶明淸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註】爲其味厚臘毒也。
【釋文】臘,音昔。
隱義雲:臘,久也。
久酒有毒。
【前漢五行志】味厚者臘毒。
【註】臘,久也。
味厚者爲毒久也。
又極也。
【鄭語】毒之酋臘者,其殺也滋速。
【註】臘,極也。
又亟也。
【周語】厚味實臘毒。
【註】臘,亟也。
又措也。
【釋名】齊人雲搏臘,搏臘猶把作,麤貌也。
荊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
麤,措也,言所以安措之也。
又官名。
【周禮天官獸人】凡獸入于臘人。
又體皴也。
【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
【註】治體皴。
臘音昔。
(臘)【廣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合切【正韻】落合切,□音蠟。
【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也。
【禮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
【註】此周禮所謂蠟祭也。
【前漢武帝紀】祠門戸比臘。
【註】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
又【陳勝傳】臘月,勝之汝隂。
【註】張晏曰:秦之臘月,夏之九月。
臣瓚曰:建醜之月也。
又【正字通】風俗通:蔡邕獨斷,皆言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蠟,漢曰臘。
一說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漢始也。
又鄭□月令註:臘卽周禮所謂蠟。
不知臘祭先祖,蠟祭百神,二祭各別,鄭合爲一,非。
又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
俗謂臘之明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俗也。
又道書言,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爲天臘,五月五日爲地臘,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以十月十二日爲民歲臘,十二月正臘日爲王侯臘。
又【博雅】臘,索也。
又刃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臘廣二寸有半寸。
【註】臘,謂兩刃。
【疏】兩刃者,兩面各有刃也。
又【正字通】眞臘,南蠻國名。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
義同。
豔 【未集下】【色字部】 艷 【類篇】與豔同。
詳豆部豔字註。
【午集中】【疒字部】【唐韻】俗莊字。
【酉集下】【酉字部】【正字通】同□。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廣韻】【集韻】□餘封切,音容。
山名,在建州。
【備考】【戌集】【金字部】【龍龕】同鈍。
腋 【未集下】【肉字部】 腋 【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
【廣韻】肘腋,胳也,在肘後。
【增韻】左右脅之閒曰腋。
【博雅】胳謂之腋。
【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盧湛答魏子悌詩】珍裘非一腋。
【註】埤蒼曰:腋在肘後。
又【釋名】繹也。
言可張翕尋繹也。
又【集韻】之石切,音隻。
又【韻會】伊昔切,音益。
義□同。
【寅集中】【巾字部】【玉篇】於劫切【類篇】乙業切,□音腌。
【玉篇】幧頭也。
【釋名】綃頭,齊人謂之。
言斂髮使從上也。
【揚子方言】幧頭,趙魏之閒或謂之。
又【集韻】烏含切,音諳。
橐也。
【廣雅】篼囊也。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
【廣韻】鳥鳴。
又【集韻】市之切,音時。
鳴也。
又【集韻】【類篇】□田黎切,音題。
與嗁同。
【顏氏家訓】子生咳。
腌 【未集下】【肉字部】 腌 【唐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韻會】乙業切,□音浥。
【說文】漬肉也。
【玉篇】倉頡篇雲:酢淹肉也。
【廣韻】鹽漬魚也。
【集韻】或作□。
又【廣韻】於輒切【集韻】憶笈切,□音□。
又【廣韻】【集韻】□於嚴切,音醃。
又【集韻】衣廉切,音淹。
義□同。
腍 【未集下】【肉字部】 腍 【廣韻】如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飪。
【廣韻】味好。
【集韻】飫也。
又【增韻】熟也。
【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
【註】腍,熟也。
又【五音集韻】式任切,音沈。
義同。
又【集韻】徒念切,音磹。
【博雅】美也。
腎 【未集下】【肉字部】 腎 【唐韻】時忍切【集韻】【韻會】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祳。
【說文】水藏也。
【徐曰】按腎主智藏精,皆水之爲也。
【廣韻】五藏之一也。
【正字通】腎當胃下兩旁,與臍平直,筋外有脂裹,表白裏黑。
【素問】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又】藏各有一,腎獨兩,何也。
腎兩者,非皆腎也。
其左者爲腎,右者爲命門。
【禮月令】孟冬之月,祭先腎。
【註】隂位在下,腎亦在下。
【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淮南子精神訓】腎爲雨。
又引也。
【釋名】腎,引也。
腎屬水,主引水氣,灌注諸脈也。
又【博雅】堅也。
腏 【未集下】【肉字部】 腏 【唐韻】陟劣切,音輟。
【說文】挑取骨閒肉也。
【廣韻】骨閒髓也。
又【廣韻】丁活切,音掇。
又【集韻】旋芮切,音彗。
義□同。
又【廣韻】陟衞切【集韻】株衞切,□音綴。
祭酹也。
本作餟。
亦柞醊。
腐 【未集下】【肉字部】 腐 【唐韻】扶雨切【集韻】【韻會】奉甫切【正韻】扶古切,□音輔。
【說文】爛也。
【廣韻】朽也,敗也。
【禮月令】季夏之月,腐草爲螢。
【詩小雅無浸穫薪箋】浸之則將濕腐,不中用也。
又腐懦。
【前漢英布傳】上置酒,對衆折隨何,曰腐儒。
【註】師古曰:腐者,敗爛,言無所堪任。
又宮□曰腐。
【前漢景帝紀】死罪欲腐者,許之。
【註】宮□,其創腐臭,故曰腐也。
如淳曰:如腐木,不生實。
又音補。
蟲名。
【莊子至樂篇】瞀芮生乎腐蠸。
【註】腐音補。
蠸,音權。
蟲名。
爾雅雲:一名守爪,一名忿鼠。
腑 【未集下】【肉字部】 腑 【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
【玉篇】臟腑。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諸侯子弟若肺腑。
【抱樸子至理卷】破積聚於腑臓。
又【玉篇】本作府。
【金匱論】言人身之藏府中隂陽,則藏者爲隂,府者爲陽。
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爲隂。
膽,胃,大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爲陽。
【註】五藏屬裏,藏精氣不瀉,故爲隂。
六府屬表,傳化物而不藏,故爲陽。
又【集韻】【韻會】□符遇切,音附。
義同。
腒 【未集下】【肉字部】 腒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斤於切,□音居。
【說文】北方謂鳥脂曰腒。
又【玉篇】乾雉也。
【禮內則】夏宜腒鱐膳膏臊。
【註】腒,乾雉也。
【釋文】雉脂。
【周禮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
【註】腒乾雉【儀禮士相見禮】夏用腒。
【註】夏用腒,備腐臭也。
【正字通】戴侗謂,夏暑不可奏新殺,故行腒鱐爲常。
腒,鳥獸乾臘也。
鄭司農緣士相見禮,故專以爲雉,其實夏用腒,乃束脩之類。
按戴說近理。
又【博雅】久也。
【又】央也。
又【集韻】【正韻】□求於切,音渠。
又【集韻】居禦切,音據。
義□同。
【集韻】或作臄。
腓 【未集下】【肉字部】 腓 【唐韻】符飛切【韻會】符非切,□音肥。
【說文】脛腨也。
【廣韻】腳腨腸也。
【博雅】腓,也。
【正字通】脛後肉,腓腸也。
【易鹹卦】六二鹹其腓。
【疏】腓,足之腓腸也。
【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
【管子侈靡篇】故卿而不理,靜也。
其獄一踦腓,一踦屨。
【註】諸侯犯罪者,令著一隻屨以恥之。
又病也。
【詩小雅】百卉具腓。
【傳】腓,病也。
又變也。
【詩小雅具腓釋文】腓,變也。
又避也。
【詩小雅】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傳】腓,避也。
又【大雅】牛羊腓字之。
【釋文】避也。
又【廣韻】扶涕切【集韻】父沸切,□音屝。
義同。
考證:〔【管子侈靡篇】其獄一踦腓,一踦屢。
【註】諸侯犯罪者,令著一隻屢以恥之。
〕謹照原文兩屢字□改屨。
腵 【未集下】【肉字部】 腵 【玉篇】古鵶切【集韻】居牙切,□音嘉。
腸病也。
【正字通】癥病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昨結切,音截。
竹劑也。
【字彙補】籖字之譌。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房越切,音伐。
本作瞂。
或作□,盾也。
【戰國策】革抉芮。
【註】,卽詩所謂蒙伐。
【史記蘇秦傳註】索隱曰:與瞂同,謂楯也。
【詩秦風】蒙伐有苑。
【註】伐或作□,中幹也。
○按伐瞂□四字皆通,《字彙》作,今從《集韻》攺正。
字從口從叐。
腔 【未集下】【肉字部】 腔 【唐韻】苦江切【集韻】【韻會】枯江切,□音啌。
【說文】內空也。
【集韻】骨體曰腔。
又馬膁也。
【齊民要術】相馬法,腸欲充,腔欲小。
又【正字通】俗謂歌曲調曰腔。
今俗從音作〈音空〉。
又【集韻】苦貢切,空去聲。
羊臘。
【五音集韻】羊肋。
【集韻】或作□。
【六書正譌】俗作羫,非。
腕 【未集下】【肉字部】 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貫切,音惋。
【說文】本作掔。
手掔也。
【揚雄曰】掔,握也。
【玉篇】手腕也。
【釋名】腕,宛也。
言可宛屈也。
【戰國策】天下之遊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
【嵆康琴賦】發和顏,攘皓腕。
又與捥同。
《史記刺客傳》偏袒搤捥而進。
索隱捥,古腕字。
考證:〔又與肘同。
【禮三年問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註】肘或爲腕。
〕謹按袂之長短二句係深衣篇文,肘或爲腕乃言兩本之輁,非謂腕與肘同也。
肘爲臂節腕爲手後節,音義均不同。
謹將又與肘同改爲又與捥同。
禮三年問以下十八字改爲:史記刺客傳偏袒搤捥而進。
索隱捥,古腕字。
【備考】【寅集】【山字部】【篇海類編】同。
【備考】【午集】【田字部】【龍龕】同星。
腗 【備考】【未集】【肉字部】 腗 【字彙補】同脾。
腛 【未集下】【肉字部】 腛 【廣韻】於角切【集韻】【韻會】乙角切,□音渥。
【廣韻】厚脂。
【韻會】脂豐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則堅。
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
【註】腛,讀如沾渥之渥。
謂厚脂之韋革柔耎也。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
義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腛脂釋文】於角反。
劉音屋。
腜 【未集下】【肉字部】 腜 【唐韻】莫杯切【集韻】謨杯切,□音梅。
【說文】婦始孕,腜兆也。
【博雅】腜,胎也。
又【博雅】腜腜,肥也。
又美也。
【左思魏都賦】腜腜坰野。
【註】腜腜,美也。
【午集上】【玉字部】【正字通】俗瓗字。
聙 【未集中】【耳字部】 聙 【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音精。
【廣韻】聰聽。
【集韻】善聽也。
聚 【未集中】【耳字部】 聚 【唐韻】【正韻】慈庾切【集韻】【韻會】在庾切,□徐上聲。
【說文】會也。
【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
【禮檀弓】聚國族於斯。
【前漢高帝紀】五星聚于東井。
【管子君臣篇】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
【註】聚謂所同歸湊也。
又【玉篇】斂也。
【禮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
【周禮地官稍人】凡其餘聚以待頒賜。
【疏】聚是縣四百裡,都五百裡中畜聚之物。
又居也,邑落也。
【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
【註】聚謂村落也。
又【秦本紀】幷諸小鄕聚,集爲大縣。
【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
【前漢平帝紀】鄕曰庠,聚曰序。
【註】張晏曰:聚,邑落名也。
師古曰:聚,小于鄕。
又積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命有司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又【管子正篇】會民所聚曰道。
【註】聚謂衆所宜。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六材旣聚,巧者和之。
【註】聚,具也。
又【左傳莊二十五年】城聚。
【註】晉邑。
又【唐韻】才句切【集韻】從遇切【正韻】族遇切,□音□。
義同。
又音娵。
【史記歷書】月名畢聚。
日得甲子。
索隱讀。
又與驟同。
【周禮天官獸醫註】趨聚之節。
【釋文】聚,本一作驟。
又【韻補】葉組救切,音僦。
【班固西都賦】毛羣内闐,飛羽上覆。
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
考證:〔【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司徒循行積聚。
〕謹照原文司徒改有司。
〔【班固西都賦】毛羣肉闐,飛羽上覆。
〕謹照原文肉闐改内闐。
聛 【未集中】【耳字部】 聛 【篇海】音俾。
側耳也。
荕 【申集上】【艸字部】 荕 【篇海】音斤。
骨也。
聝 【未集中】【耳字部】 聝 【唐韻】【集韻】□古獲切,音幗。
軍戰斷耳也。
【左傳成三年】以爲俘聝。
通作馘。
【字林】截耳則作耳傍,獻首則作首傍。
聞 【未集中】【耳字部】 聞 〔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
【說文】知聞也。
【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
【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
【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雲。
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
【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又姓。
【正字通】宋鹹平進士聞見。
明尚書聞淵。
又聞人,複姓。
【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
【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又獸名。
【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
【韻會】聲所至也。
【詩小雅】聲聞于天。
【書呂□】□發聞惟腥。
【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又【廣韻】名達。
【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
【詩大雅】令聞令望。
【朱註】令聞,善譽也。
又通作問。
【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又【韻補】葉無沿切,音近眠。
【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
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鹹之所聞。
還音旋。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翼諸切。
竹名。
【正字通】《揚子方言》:筐,江、沔之閒謂之籅。
俗作□。
或曰箯名筍輿。
俗加竹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去宮切【集韻】丘恭切【韻會】丘弓切【正韻】丘中切,□音跫。
□籠也。
【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陳楚之閒或謂之□籠。
又【廣韻】去龍切【集韻】渠容切,□音蛩。
義同。
聠 【未集中】【耳字部】 聠 【玉篇】匹名切,音俜。
耳閉也。
【五音集韻】普丁切,聘平聲。
耳閉也。
聡 【未集中】【耳字部】 聡 【五音集韻】倉紅切。
與聰同。
詳聰字註。
肹 【未集下】【肉字部】 肹 【正韻】同肸。
聤 【未集中】【耳字部】 聤 【廣韻】特丁切【集韻】唐丁切,□音庭。
【廣韻】耳出惡水。
【集韻】耳病。
【本草】小兒聤耳,燕脂浸汁滴耳中,或夜明沙麝香爲細末,拭淨耳孔,用末傅之,效。
聥 【未集中】【耳字部】 聥 【廣韻】俱雨切【集韻】果羽切,□音矩。
【博雅】驚也。
一曰張耳有所聞。
又【廣韻】【集韻】□王矩切,音羽。
又【集韻】王遇切,音芋。
又【五音集韻】匈于切,音訏。
義□同。
聦 【未集中】【耳字部】 聦 【正字通】俗聰字。
(聰)【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驄。
【說文】察也。
【廣韻】聞也,明也,通也,聽也。
【書洪範】聰作謀。
【史記商君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
【管子宙合篇】耳司聽,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
【註】耳之所聞,旣順且審,故謂之聰。
又【韻補】葉千剛切,音倉。
【陳琳柳賦】穆穆天子,亶聽聰兮。
德音允塞,民所望兮。
宜爾嘉樹,配甘棠兮。
望平聲。
聧 【未集中】【耳字部】 聧 【廣韻】苦圭切【集韻】【韻會】傾圭切【正韻】枯回切,□音暌。
【說文】耳不相聽也。
【揚子方言】聾之甚者,秦晉之閒謂之聧。
又【集韻】一曰私籲也。
聩 【未集中】【耳字部】 聵 【唐韻】【集韻】五怪切【韻會】魚怪切,□音□。
【說文】聾也。
【晉語】聾聵,不可使□。
【註】生而聾曰聵。
【類篇】或作□。
亦作□。
聰 【未集中】【耳字部】 聰 【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驄。
【說文】察也。
【廣韻】聞也,明也,通也,聽也。
【書洪範】聰作謀。
【史記商君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
【管子宙合篇】耳司聽,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
【註】耳之所聞,旣順且審,故謂之聰。
又【韻補】葉千剛切,音倉。
【陳琳柳賦】穆穆天子,亶聽聰兮。
德音允塞,民所望兮。
宜爾嘉樹,配甘棠兮。
望平聲。
聬 【未集中】【耳字部】 聬 【五音集韻】烏孔切,音蓊。
聬聬,耳聲。
聭 【未集中】【耳字部】 聭 【玉篇】俱位切。
【說文】與媿同。
慙也。
聯 【未集中】【耳字部】 聯 【唐韻】力延切【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連。
【說文】連也。
從耳,耳連於頰。
從絲,絲連不絕也。
【張衡思□賦】繽聯翩兮紛暗曖。
【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又官聯。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三曰官聯,以會官治。
【註】聯,讀爲連。
謂連事通職相佐助也。
又合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三曰聯兄弟。
【註】聯,猶合也。
又【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爲比,十家爲聯。
五人爲伍,十人爲聯。
四閭爲族,八閭爲聯。
又【集韻】連彥切,音□。
不絕也。
【備考】【午集】【禾字部】【搜眞玉鏡】音仙。
@疑秈字之譌。
聰 【未集中】【耳字部】 聰 【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驄。
【說文】察也。
【廣韻】聞也,明也,通也,聽也。
【書洪範】聰作謀。
【史記商君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
【管子宙合篇】耳司聽,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
【註】耳之所聞,旣順且審,故謂之聰。
又【韻補】葉千剛切,音倉。
【陳琳柳賦】穆穆天子,亶聽聰兮。
德音允塞,民所望兮。
宜爾嘉樹,配甘棠兮。
望平聲。
腅 【未集下】【肉字部】 腅 【廣韻】【集韻】□徒濫切,音憺。
肉也。
【博雅】肌膚者,腅也。
【玉篇】肴也。
又【博雅】相飮也。
又【五音集韻】徒紺切,音醰。
相飯也。
聱 【未集中】【耳字部】 聱 【唐韻】五交切【韻會】牛交切,□音謷。
【說文】不聽也。
【廣雅】不入人語也。
【埤蒼】聱牙,爲其不相聽也。
【唐書元結傳】能學聱牙,保宗而全家,自號聱叟。
又辭不平易。
【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詰曲聱牙。
又聱耴,衆聲也。
【左思吳都賦】魚鳥聱耴。
【釋文】聱,魚曹切。
【註】倉頡篇曰:聱耴,衆聲也。
又【廣韻】五勞切【集韻】【正韻】牛刀切,□音敖。
亦不聽也。
又【集韻】魚到切,音傲。
聱耴,魚鳥狀。
聲 【未集中】【耳字部】 聲 〔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
【說文】音也。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
【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
【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
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
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
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
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
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
【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
【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
【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
【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
【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
【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
【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
【註】生于外家。
【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葉屍羊切,音商。
【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
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醜集上】【口字部】【說文】本字。
【戌集中】【韭字部】【廣韻】才盍切,音□。
惡也。
又姓也。
出【纂文】。
今北海有之。
○按集韻、類篇俱作。
詳非部字註。
聳 【未集中】【耳字部】 聳 【廣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音竦。
【揚子方言】聳,聾也。
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
【註】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又高也。
【韓愈會合聯句】劒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
又【揚子方言】聳,欲也。
荊吳之閒曰聳。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相勸曰聳。
又【揚子方言】聳,悚也。
【註】謂警聳也。
【左傳成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懼。
【楚語】昔殷武丁,能聳其德。
【註】聳,敬也。
又【集韻】雙講切,音。
義同。
聵 【未集中】【耳字部】 聵 【唐韻】【集韻】五怪切【韻會】魚怪切,□音□。
【說文】聾也。
【晉語】聾聵,不可使□。
【註】生而聾曰聵。
【類篇】或作□。
亦作□。
聶 【未集中】【耳字部】 聶 【廣韻】【韻會】【正韻】□尼輒切,音躡。
【說文】附耳私小語也。
【徐曰】一耳就二耳也。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乃效兒女子呫聶耳語。
又攝也。
【管子侈靡篇】十二歲而聶廣。
【註】代將亂而攝其廣。
又【莊子大宗師】瞻明聞之聶許。
【註】聶許,許與也。
攝而保之,無所施與也。
又地名。
【春秋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
【註】聶北,邢地。
【山海經】濛水出漢陽,西入江聶陽西。
【註】聶陽,水經注引此作灄陽。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聶戚。
又國名。
【山海經】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爲人兩手聶其耳。
【註】言耳長,行則以手攝持之也。
又姓。
【史記刺客傳】聶政者,軹深井裡人也。
【姓譜】楚大夫食采于聶,因以爲氏。
又人名。
【史記刺客傳】荊軻嘗遊過楡次,與蓋聶論劒。
【註】索隱曰:蓋,姓,聶,名。
又【集韻】日涉切,音讘。
亦私語也。
又【正字通】直涉切。
與同。
薄切肉也。
【禮少儀】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爲膾。
【註】聶之言牒也。
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則成膾也。
又【集韻】弋涉切,音葉。
與揲同。
揲揲,動貌。
又質涉切,音霅。
合也。
【爾雅釋木】守宮槐,葉晝聶宵炕。
【註】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爲守宮槐。
聶音輒。
又實欇切,音涉。
與欇同。
蔓木。
又尺涉切,音謵。
木葉動貌。
職 【未集中】【耳字部】 職 【廣韻】之弋切【集韻】【韻會】質力切,□音織。
【說文】記微也。
【徐曰】國有六職,皆主記事之微也。
【增韻】執掌也。
【爾雅釋詁】職,主也。
【博雅】職,事也。
【書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
【周禮天官大宰】九曰閒民,無常職。
【註】謂無事業者。
【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註】職,主也。
志,旗幟也。
謂掌旗幟之官也。
又【爾雅釋詁】職,常也。
又貢也。
【左傳襄二十八年】共其職貢。
【淮南子原道訓】海外賓伏,四夷納職。
【註】職,貢也。
又專也。
【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
【註】專由小人,名爲直諒。
而實善背也。
又【揚子方言】憐職,□也。
言相□憐者,吳越之閒謂之憐職。
又職職,多也。
【莊子至樂篇】萬物職職。
又姓。
【姓譜】周禮有職方氏,後因官爲氏。
【風俗通】漢山陽令職洪之後。
又【集韻】敵德切,音特。
杙也。
周官有職人。
戚兗讀。
或作樴樲。
又【集韻】逸織切,音弋。
義同。
又與幟同。
【史記叔孫通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
【註】職,音幟。
聸 【未集中】【耳字部】 聸 【唐韻】【集韻】□都甘切,音儋。
【說文】□耳也。
南方有聸耳國。
今作儋耳。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以制切,音曳。
揲蓍占也。
又【集韻】食列切,音舌。
同揲。
數蓍。
又【篇海】時制切,音誓。
卽古文筮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莫故切,音暮。
竹筥。
【戌集中】【阜字部】【集韻】宣隹切,音雖。
【玉篇】地名。
聹 【未集中】【耳字部】 聹 【廣韻】奴丁切【集韻】囊丁切,□音寧。
耵聹,耳垢也。
一曰耳聒。
又【廣韻】乃挺切,音□。
義同。
腿 【未集下】【肉字部】 腿 【廣韻】【集韻】【韻會】□吐猥切,退上聲。
【玉篇】腿脛也。
【正字通】脛股後肉也。
俗謂股大腿,腓小腿。
【集韻】本作骽。
膀 【未集下】【肉字部】 膀 【唐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音旁。
【說文】脅也。
或從骨作髈。
【博雅】膀脅也。
又【博雅】膀胱謂之脬。
詳胱字註。
又【集韻】鋪郞切,音滂。
脹也。
膁 【未集下】【肉字部】 膁 【廣韻】苦簟切,音嗛。
腰左右虛肉處。
又【集韻】丘鹹切,音鵮。
牛馬肋後胯前。
【正字通】凡畜腰後窊處曰膁窩。
又【集韻】乎韽切,音陷。
餅中肉。
與同。
又牛廉切,音□。
美也。
又【五音集韻】胡忝切,音鼸。
大味。
膂 【未集下】【肉字部】 膂 【廣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呂。
【說文】脊骨也。
象形。
【博雅】膂,肉也。
【書君牙】作股肱心膂。
又【玉篇】古與呂同。
膃 【未集下】【肉字部】 膃 【廣韻】【集韻】□烏沒切,音□。
【廣韻】膃肭,肥耎。
【集韻】膃,脖病也。
□原字從殳。
膄 【未集下】【肉字部】 膄 【集韻】所救切,音嗽。
臞也。
【五音集韻】損也。
【詩檜風】棘人欒欒兮。
【箋】欒欒然膄瘠也。
本亦作瘦。
膅 【未集下】【肉字部】 膅 【集韻】徒郞切,音唐。
肥也。
【午集上】【田字部】【字彙補】古文允字。
註詳兒部二畫。
膆 【未集下】【肉字部】 膆 【廣韻】桑故切【集韻】蘇故切,□音素。
【玉篇】肥也。
又與嗉同。
【潘嶽射雉賦】裂膆破觜。
【註】音素。
喉受食處也。
考證:〔【潘嶽射雉賦】裂膆破胔。
〕謹照原文胔改觜。
膇 【未集下】【肉字部】 膇 【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墜。
【集韻】足腫也。
【正韻】下腫。
【左傳成六年】獻子曰:民愁則墊隘,於是乎有沈溺重膇之疾。
【註】重膇,足腫。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思感切,音糂。
羹糝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力兾切,音利。
觔竹也。
膈 【未集下】【肉字部】 膈 【廣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音隔。
【玉篇】胷隔。
【集韻】肓也。
【正韻】胷膈,心脾之閒。
【釋名】膈,塞也,管上下,使氣與穀不相亂也。
又縣鍾格也。
【史記禮書】縣一鍾尚拊膈。
【註】索隱曰:膈,縣鍾磬格也。
不擊鍾而拊膈,蓋不取其聲,從質也。
【荀子禮論篇】縣一鍾,尚拊之膈,朱絃而通越也。
又【正韻】通作鬲。
平原有鬲縣,故晉人以惡酒爲平原督郵,以其隻在鬲上也。
膊 【未集下】【肉字部】 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各切,音粕。
【說文】薄脯膊之屋上。
從肉尃聲。
【釋名】膊,迫也。
薄肉,迫著物使燥也。
【博雅】膊,脯也。
【周禮天官醢人豚拍魚醢註】拍爲膊,謂脅也。
又肩膊也。
【儀禮鄕飮酒禮介俎脊脅胳肺註】後脛骨二,膊胳也。
又【少牢饋食禮】不升肩臂,臑膊骼。
又【韻會】磔也。
【左傳成二年】殺而膊諸城上。
【註】膊,磔也。
【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註】膊,謂去衣磔之。
又厚切肉爲厚膊。
【淮南子繆稱訓】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
【註】厚膊,厚切肉也。
又【韻會】擊聲。
【古兩頭纖纖詩】腷腷膊膊雞初鳴,磊磊落落向曙星。
【韓愈闘雞聯句】腷膊戰聲喧。
又【集韻】【正韻】□伯各切,音博。
義同。
又【集韻】龍輟切,音劣。
界也。
【揚子太□經】福則有膊。
【註】陸績讀。
又鋪枚切,音胚。
又芳無切,音敷。
義□同。
又殊倫切,音純。
股骨也。
【儀禮少牢饋食禮膊骼釋文】膊,劉音純。
【正韻】亦作拍。
膋 【未集下】【肉字部】 膋 【廣韻】洛蕭切【集韻】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說文】膫,或從肉,勞省聲。
【廣韻】腸閒脂也。
【詩小雅】取其血膋。
【箋】膋,脂膏也。
【禮郊特牲】取膟膋燔爎升首,報陽也。
【註】膟膋,腸閒脂也。
【前漢郊祀歌】焫膋蕭,延四方。
【註】師古曰:膋,來彫反,腸閒脂也。
以蕭焫脂合馨香也。
膌 【未集下】【肉字部】 膌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資昔切,音積。
【說文】瘦也。
從肉,脊,意兼聲。
今通作瘠。
【玉篇】臞也。
【管子問篇】時□稽帥馬牛之肥膌。
又【廣韻】【集韻】□秦昔切,音籍。
【廣韻】膌腹。
【五音集韻】死骨也。
【類篇】亦作脨。
膍 【未集下】【肉字部】 膍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毗。
【說文】牛百葉也。
一曰鳥膍胵。
【韻會】百葉,牛肚也。
膍胵,鳥之腸胃也。
胵音鴟。
一曰五藏總名。
【博雅】百葉謂之膍。
【正字通】李時珍曰:膍,言其有比列也。
牛羊食百草,與他獸異,故其胃有脾,有蜂窠,亦與他獸異也。
又【正韻】厚也。
又【廣韻】部迷切【集韻】駢迷切【韻會】邊迷切,□音鼙。
【廣韻】膍臍,人臍也。
【急就篇】脾腎五藏膍臍乳。
又【正韻】通作脾。
引周禮醢人脾析□醢註:脾析,牛百葉也。
是膍與脾通用。
【廣韻】亦作肶。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乃了切【等韻】音裊。
岰,山貌。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力居切【集韻】淩如切,□音盧。
山名。
膎 【未集下】【肉字部】 膎 【唐韻】戸皆切【集韻】戸佳切【韻會】戸加切【正韻】雄皆切,□音鮭。
【說文】脯也。
【徐曰】古謂脯之屬爲膎,因通謂儲蓄食味爲膎。
【廣韻】肉食肴也。
【集韻】一曰吳人謂腌魚爲膎脼。
【韻會】南史,孔靖飮宋高祖,酒無膎,取伏雞卵爲肴。
王儉雲:庾郞食膎,有二十七種。
又凡熟食皆曰膎。
【揚子太□經】多田不婁,費我膎功。
【註】熟食曰膎。
又肌膚亦曰膎。
【博雅】肌膚者,膎也。
又【韻會】通作鮭。
【世說新語】庾杲食膎。
作食鮭。
【杜甫詩】自愧無鮭菜。
膏 【未集下】【肉字部】 膏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
【說文】肥也。
【韻會】凝者曰脂,澤者曰膏。
一曰戴角者脂,無角者膏。
【元命包】膏者,神之液也。
【易鼎卦】雉膏不食。
【晉語】不能爲膏,而祗離咎也。
【註】膏,肥也。
【又】夫膏□之性,難正也。
【註】膏,肉之肥者。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
【註】狶膏,豬脂也。
又【博雅】人一月而膏。
【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
【註】心下爲膏。
又【正韻】澤也。
【博雅】膏,滑澤也。
【易屯卦】屯其膏。
【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又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
【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又甘也。
【禮禮運】天降膏露。
【註】膏,猶甘也。
又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
【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緻且白如膏。
又五穀之滑者皆曰膏。
【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
【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又【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
潤也。
【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
【釋文】膏,古報反。
【禮內則】脂膏以膏之。
【釋文】膏之,古報反。
◎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考證:〔【詩衞風】豈無膏沐,誰的爲容。
〕謹照原文誰的改誰適。
膑 【未集下】【肉字部】 臏 【廣韻】毗忍切【集韻】【韻會】婢忍切,□音牝。
【說文】膝耑也。
【增韻】膝蓋骨。
【潘嶽西征賦】徂潛鉛而脫臏。
【註】膝蓋也。
又【玉篇】臏骨也。
【史記秦本紀】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註】正義曰:臏,脛骨也。
又【集韻】一曰刖也。
【周禮秋官司□刖罪五百註】刖,斷足也。
周改臏作刖,殺死□也。
【禮文王世子其□罪則纖剸亦告於甸人註】宮割臏墨劓刖,皆以刀鋸割刺人體也。
又人名。
【史記孫武傳】孫臏,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又【集韻】毗賓切,音頻。
又遍忍切,音。
義□同。
膓 【未集下】【肉字部】 膓 【正字通】俗腸字。
膕 【未集下】【肉字部】 膕 【廣韻】【集韻】【韻會】古獲切【正韻】古伯切,□音聝。
【廣韻】曲腳中也。
【集韻】膕朏,曲腳也。
【正字通】膝後曲節中也。
【博雅】膕,腳也。
【荀子富國篇】是猶使處女嬰寶珠,珮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雖爲之逢蒙視,詘要撓膕,君盧屋妾,由將不足以免之。
又【集韻】骨或切,音國。
義同。
又忽麥切,音。
□足也。
【集韻】或作□。
膖 【未集下】【肉字部】 膖 【集韻】披江切,音□。
膖肛,腫也。
又【五音集韻】醜隴切,音寵。
義同。
【集韻】或作□肨。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龍龕】音値。
□ 【未集中】【網字部】 □ 【篇海】戸圭切,惠平聲。
姓也。
梁公子□闖。
膗 【未集下】【肉字部】 膗 【廣韻】仕懷切【集韻】崇懷切,□音腄。
【集韻】膗,形惡。
或作腄。
膘 【未集下】【肉字部】 膘 【廣韻】敷沼切【集韻】【韻會】匹沼切【正韻】普沼切,□音縹。
【說文】牛脅後髀,前合革肉也。
【徐曰】按詩傳:下殺射中膘。
今謂馬肥爲膘肥也,言最薄處合革肉,言皮肉相合也。
【廣韻】脅前。
【正韻】牛脅後髀之前連膚肉。
又【集韻】婢小切,音摽。
義同。
又【廣韻】【集韻】□子小切,音劋。
【集韻】脅骨。
本作。
又【集韻】紕招切,音漂。
本作□。
□□,腫欲潰。
字原誤從月(肉)作。
膙 【未集下】【肉字部】 膙 【廣韻】居兩切【集韻】舉兩切,□音繈。
【廣韻】筋頭。
【集韻】筋強也。
茣 【申集上】【艸字部】 茣 【玉篇】五姑切,音吳。
草名。
【直音】同。
【直音】俗茣字。
苚 【申集上】【艸字部】 苚 【集韻】餘頌切,音用。
【直音】草名。
膚 【未集下】【肉字部】 膚
【說文】胃府也。
讀若患。
【集韻】卽胃脯。
【博雅】脘,脯也。
【正字通】胃之受水穀者曰脘,臍上五寸爲上脘,臍上四寸卽胃之幕爲中脘,臍上二寸當胃下口爲下脘。
又【集韻】戸版切,音睅。
肉也。
又胡官切,音桓。
骨脂也。
又胡玩切,音換。
義同。
脙 【未集下】【肉字部】 脙 【唐韻】巨鳩切,音裘。
【說文】齊人謂□脙也。
讀作休。
【爾雅釋言】脙,瘠也。
【註】齊人謂瘠爲脙。
又【廣韻】許尤切【集韻】虛尤切,□音休。
【集韻】腹脊閒謂之脙。
本作。
腳 【未集下】【肉字部】 腳 【廣韻】居勺切【集韻】訖約切,□音蹻。
【說文】脛也。
【釋名】腳,卻也。
以其坐時卻在後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釋文】尰,腳脛也。
【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
一曰長腳。
(腳)【唐韻】居勺切【集韻】【韻會】訖約切,□音蹻。
【說文】脛也。
或作腳。
【釋名】卻也。
以其坐時卻在後也。
【荀子正論篇】詈侮捽搏,捶笞臏腳。
又以足蹂物曰腳。
【司馬相如子虛賦】射麋腳麟。
【註】郭璞曰:腳掎足。
【文選李善註】腳,謂持其麟也。
脛 【未集下】【肉字部】 脛 【唐韻】胡定切【集韻】【韻會】【正韻】形定切,□音鋞。
【說文】胻也。
【廣韻】腳脛。
【釋名】脛,莖也。
直而長,似物莖也。
【詩小雅赤芾在股傳】脛本曰股。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脛大於股,不折必披。
【前漢趙充國傳】聞苦腳脛寒洩。
【註】脛,膝以下骨也。
又脛脛,直貌。
【前漢楊惲傳】脛脛者,未必全也。
【註】脛脛,直貌。
又【正字通】鳥獸膝骨亦曰脛。
【莊子駢母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
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儀禮鄕飮酒禮賔俎脊脅肩肺註】凡牲前脛骨三,肩臂臑也。
又【廣韻】胡頂切【集韻】【韻會】【正韻】下頂切,□音悻。
又【集韻】戸孟切,橫去聲。
義□同。
【集韻】或作踁。
脜 【未集下】【肉字部】 脜 【廣韻】耳由切【集韻】而由切,□音柔。
【說文】面和也。
或從頁。
脢 【未集下】【肉字部】 脢 【唐韻】莫杯切【集韻】【正韻】謨杯切【韻會】謀桮切,□音枚。
【說文】背肉也。
【玉篇】脢者,心之上,口之下。
【廣韻】脊側之肉也。
【正字通】脢卽膂也。
心繫於膂,以奠神明,宰庶務。
【易鹹卦】九五鹹其脢。
【註】脢者,心之上,口之下。
【疏】子夏易傳曰:在脊曰脢。
馬雲:脢,背也。
鄭雲:脢,脊肉也。
王雲:脢,在背而夾脊。
諸說不同,大體皆在心上。
【博雅】胛謂之脢。
又【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
又【集韻】莫代切【正韻】莫賄切,□音。
又【類篇】茫歸切【五音集韻】無非切,□音微。
義□同。
又【五音集韻】呼恢切,音灰。
【易鹹卦】鹹其脢。
王肅讀。
脣 【未集下】【肉字部】 脣 〔古文〕【唐韻】食倫切【韻會】船倫切【正韻】殊倫切,□音漘。
【說文】口耑也。
【玉篇】口脣也。
【釋名】脣,緣也,口之緣也。
【春秋元命包】脣者,齒之垣。
【穀梁傳僖三年】語曰:脣亡則齒寒。
又牛脣,草名。
【爾雅釋草】蕒,牛脣。
【註】水蕮也。
又【類篇】彌盡切,音泯。
合無波際貌。
【集韻】或作脗。
【韻會】亦書作脤。
脗原字從豕,不從勿作。
脤 【未集下】【肉字部】 脤 【廣韻】時忍切【集韻】【韻會】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腎。
【說文】社肉。
本作祳。
盛以蜃,故謂之祳,天子所以親遺同姓。
【玉篇】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皆社稷宗廟之肉也。
【博雅】肉也。
【左傳閔二年】梁餘子養曰:帥師者受命于廟,受脤于社。
【註】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
【前漢五行志】成肅公受脤于社不敬。
【註】服虔曰:脤,祭社之肉也。
盛以蜃器,故謂之脤。
師古曰:□,大蛤也。
又生肉曰脤。
【穀梁傳定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
生曰脤,熟曰膰。
又狸脤,地名。
見【春秋成十七年】。
又無脤,人名。
【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
【註】無脤,名也。
【集韻】或作□。
脥 【未集下】【肉字部】 脥 【廣韻】【廣韻】□謙琰切,音惔。
腹下也。
又【集韻】詰葉切,音愜。
義同。
又迄業切,音脅。
腋下也。
又【玉篇】居協切【五音集韻】古協切,□音頰。
【玉篇】俗頰字。
【五音集韻】頰面也。
脧 【未集下】【肉字部】 脧 【唐韻】子回切【集韻】祖回切,□音嗺。
【說文】赤子隂也。
又【廣韻】口嗺頹。
又【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音宣。
【集韻】縮也。
【韻會】俗語謂縮朒爲朘縮。
【正韻】減也。
【前漢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
【註】謂轉褰踧也。
又【廣韻】子泉切【集韻】【韻會】遵全切,□音鐫。
又【五音集韻】子戈切,音侳。
又【集韻】祖誄切,音濢。
又津垂切,音厜。
義□同。
脧與□、同。
辰集有從月的朘字,音juān。
脩 【未集下】【肉字部】 脩 【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音羞。
【說文】脯也。
【正字通】肉條,割而乾之也。
【釋名】縮也。
臘脯乾燥而縮。
【周禮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
【註】脩,脯也。
又【內饔】凡掌共羞脩□膴胖骨鱐,以待共膳。
【註】脩,鍛脯也。
【左傳莊二十四年】女贄不過榛栗棗脩。
【註】脩,脯也。
【釋文】鍛脯加薑桂曰脩。
又治也,習也。
【書說命】爾交脩子。
【疏】令其交更脩治己也。
【詩大雅】脩爾車馬。
【禮禮運】講信脩睦。
又【韻會】長也。
【詩小雅】四牡脩廣。
【傳】脩,長也。
又【大雅】孔脩且張。
【屈原離騷】路曼曼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註】長也。
又掃除也。
【周禮天官】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脩。
【註】脩,掃除糞酒。
【禮祭義】宮室旣脩。
【註】脩,設,謂除及黝堊。
又備也。
【周語】脩其簠簋。
【註】備也。
又久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目不荼,則及其大脩也,筋代之受病。
【註】脩,猶久也。
又儆也。
【魯語】吾冀而朝夕脩我。
【註】儆也。
又乾也。
【詩王風】中谷有蓷,暵其脩矣。
【傳】脩,且乾也。
又【爾雅釋樂】徒鼓鍾謂之脩。
又草名。
【山海經】賈超之山,其中多龍脩。
【註】郭曰:龍須也。
似莞而細,生山石穴中。
又魚名。
【山海經】橐山,橐水出焉,其中多脩辟之魚。
又姓。
【韻會】漢有屯騎校尉脩炳。
又人名。
【屈原離騷】吾令蹇脩以爲理。
【註】蹇脩,伏羲氏之臣也。
又【正韻】雲九切,音有。
【周禮春官鬯人】廟用脩。
【註】脩,器名,漆尊也。
鄭康成曰:脩讀爲卣。
又【集韻】他彫切,音祧。
縣名,在信都。
周亞夫封邑。
【前漢恩澤侯表序】孝景將侯王氏,脩侯犯色。
【註】脩,讀曰條。
又【類篇】思邀切,音宵。
脩脩,羽敝也。
【正字通】說文脩,脯也。
修,飾也。
分爲二。
今脩修通。
考證:〔又敬也。
【魯語】吾冀而朝夕脩我。
【註】敬也。
〕謹照原文兩敬字□改儆。
脪 【未集下】【肉字部】 脪 【集韻】香靳切,音憖。
【說文】創肉反出也。
一曰脪,熱氣著膚中。
【玉篇】腫起也。
又【廣韻】【集韻】□興忍切。
又【集韻】許謹切,音。
義□同。
又【廣韻】醜飢切【集韻】抽遲切,□音絺。
【廣韻】□脪,牛馬子腸。
【集韻】□脪,畜水腸。
【集韻】或作□□□□。
袣 【申集下】【衣字部】 袣 【唐韻】餘制切【集韻】以制切,□音曳。
長被也。
又衣長貌也。
又【集韻】羊至切,音肄。
袖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曳獨繭之褕袣。
亦作□。
脫 【未集下】【肉字部】 脫 【唐韻】【韻會】【正韻】□徒活切,音奪。
【說文】消肉臞也。
【玉篇】肉去骨【韻會】一曰壤斷。
【增韻】物自解也。
【博雅】脫,離也。
【爾雅釋器】肉曰脫之。
【註】剝其皮也。
【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
又【韻會】免也。
【前漢高五王傳】自以爲不得脫長安。
【註】脫,免也。
又略也。
【史記禮書】凡禮始乎脫。
【註】脫,猶疏略也。
【後漢向栩傳】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
【註】脫易□素。
又【博雅】脫,遺也。
【禮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註】遺,猶脫也。
又過去也。
【莊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爲脫焉。
【註】脫,過去也。
又除也。
【公羊傳昭十九年】復加一飯,則脫然愈。
【註】脫然,疾除貌。
又【韻會】誤也。
又或然之辭。
又草名。
【爾雅釋草】倚商,活脫。
【山海經】升山,其草多寇脫。
【註】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又鳥名。
【博雅】籠脫,鷂也。
又山名。
【山海經】東七十裡,曰脫扈之山。
又龍脫,地名。
【史記樊酈傳】戰龍脫。
【註】在易州。
又【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音捝。
義同。
又【集韻】欲雪切,音悅。
蟲新出,皮悅好貌。
司馬彪說。
【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
化而爲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脫。
【註】脫,新出皮也。
又【集韻】吐外切。
與娧同。
娧娧,舒遲貌。
一曰喜也。
【詩召南】舒而脫脫兮。
【禮儒行麤而翹之又不急爲也註】又必舒而脫脫焉。
【釋文】脫,吐外反。
又【淮南子精神訓】脫然而喜矣。
【註】脫,舒也。
又【韻補】葉音退。
【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
屣萬乗其如脫。
【註】脫,葉徒對反。
又葉音託。
【蘇軾範景仁銘】君實旣來,遁歸於洛。
縶而維之,莫之勝脫。
【戌集中】【音字部】【篇海】音依。
痛聲。
【備考】【戌集】【雨字部】【龍龕】與虐同。
脬 【未集下】【肉字部】 脬 【唐韻】匹交切【集韻】【韻會】披交切,□音拋。
【說文】膀光也。
【徐曰】按白虎通:膀光,肺之府。
【廣韻】腹中水府。
【博雅】膀光謂之脬。
【史記倉公傳】風癉客脬。
【註】膀胱也。
又【釋名】赴也。
夏月赴疾作之,久則奧也。
又【集韻】通作胞。
【史記倉公傳客脬註】正義曰:脬,亦作胞。
脭 【未集下】【肉字部】 脭 【集韻】馳貞切,音呈。
肉之精者。
【枚乗七發】飮食則溫淳甘膬,脭醲肥厚。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瀉。
笘也。
脯 【未集下】【肉字部】 脯 【唐韻】方武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
【說文】肉乾也。
【玉篇】脯,臘也。
【廣韻】乾脯。
【前漢東方朔傳】乾肉爲脯。
【禮內則】牛脩,鹿脯,田豕脯,麋脯,麕脯。
【韻會】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椒曰鍛脩。
【釋名】脯,搏也。
乾燥相搏著也。
【禮曲禮】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
【詩大雅】爾殽伊脯。
【前漢貨殖傳】濁氏以胃脯而連騎。
【註】今大官常以十月作沸湯,燖羊胃,以末椒薑扮之,暴使燥,是也。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
與酺通。
大飮酒也。
又【集韻】蒲故切,音步。
爲人物災害之神。
一曰會聚飮食也。
本亦作酺。
腪 【未集下】【肉字部】 腪 【集韻】王問切,音運。
膜也。
又委隕切,音惲。
腪,肥也。
芠 【申集上】【艸字部】 芠 【玉篇】【集韻】□無分切,音文。
芠草。
又【淮南子精神訓】古未有天地之時,惟象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
脰 【未集下】【肉字部】 脰 【唐韻】徒□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音豆。
【說文】項也。
【玉篇】頸也。
【博雅】脰,項也。
【左傳襄十八年】兩矢夾脰。
【註】脰,頸也。
【史記田單傳】自奮絕脰而死。
【註】脰,頸。
齊語也。
又脰鳴。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以脰鳴者。
【註】脰鳴,鼃黽屬。
又鳥名。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
【疏】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
燕烏,白脰烏也。
又【博雅】脰,錯也。
【又】饌也。
又【韻補】葉音覩。
【柳宗元牛賦】牟肰而鳴,黃鍾滿脰。
抵觸隆曦,日耕百畝。
畝音姥。
又葉音渡。
【揚雄羽獵賦】角搶題注,竦讋怖。
魂亡魄失,觸輻關脰。
脫 【未集下】【肉字部】 脫 【唐韻】【韻會】【正韻】□徒活切,音奪。
【說文】消肉臞也。
【玉篇】肉去骨【韻會】一曰壤斷。
【增韻】物自解也。
【博雅】脫,離也。
【爾雅釋器】肉曰脫之。
【註】剝其皮也。
【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
又【韻會】免也。
【前漢高五王傳】自以爲不得脫長安。
【註】脫,免也。
又略也。
【史記禮書】凡禮始乎脫。
【註】脫,猶疏略也。
【後漢向栩傳】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
【註】脫易□素。
又【博雅】脫,遺也。
【禮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註】遺,猶脫也。
又過去也。
【莊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爲脫焉。
【註】脫,過去也。
又除也。
【公羊傳昭十九年】復加一飯,則脫然愈。
【註】脫然,疾除貌。
又【韻會】誤也。
又或然之辭。
又草名。
【爾雅釋草】倚商,活脫。
【山海經】升山,其草多寇脫。
【註】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又鳥名。
【博雅】籠脫,鷂也。
又山名。
【山海經】東七十裡,曰脫扈之山。
又龍脫,地名。
【史記樊酈傳】戰龍脫。
【註】在易州。
又【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音捝。
義同。
又【集韻】欲雪切,音悅。
蟲新出,皮悅好貌。
司馬彪說。
【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
化而爲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脫。
【註】脫,新出皮也。
又【集韻】吐外切。
與娧同。
娧娧,舒遲貌。
一曰喜也。
【詩召南】舒而脫脫兮。
【禮儒行麤而翹之又不急爲也註】又必舒而脫脫焉。
【釋文】脫,吐外反。
又【淮南子精神訓】脫然而喜矣。
【註】脫,舒也。
又【韻補】葉音退。
【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
屣萬乗其如脫。
【註】脫,葉徒對反。
又葉音託。
【蘇軾範景仁銘】君實旣來,遁歸於洛。
縶而維之,莫之勝脫。
脶 【未集下】【肉字部】 腡 【廣韻】落戈切【集韻】盧戈切,□音騾。
【玉篇】手理也。
【廣韻】手指文也。
又【集韻】公蛙切,音媧。
又姑華切,音瓜。
義□同。
臉 【未集下】【肉字部】 臉 【集韻】【韻會】□居奄切,音檢。
【集韻】頰也。
【韻會】目下頰上也。
又【廣韻】七廉切【集韻】千廉切,□音韱。
【廣韻】□也。
【齊民要術】羹臛法,有臉羹。
又【博雅】臉,□也。
【釋文】臉,七潛切。
又【廣韻】力減切【集韻】兩減切,□音溓。
義同。
脹 【未集下】【肉字部】 脹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知亮切,音帳。
腹滿也。
【玉篇】左氏傳,將食,脹,如廁。
脹,痛也。
◎按左傳成十年,作張如厠,註,中亮反。
【通雅】臚脹,謂腹鼓脹也。
【急就章】寒氣洩注腹臚脹。
又【集韻】仲良切,音長。
大小腸也。
【玉篇】字書亦作痮。
脺 【未集下】【肉字部】 脺 【集韻】促絕切,音膬。
耎易破也。
本作脃又此芮切,音毳。
又蒼沒切,音猝。
義□同。
又雖遂切,音邃。
顏面澤也。
一曰腦也。
脻 【未集下】【肉字部】 脻 【集韻】卽涉切,音接。
髃也。
又【玉篇】慈葉切。
義闕。
苜 【申集上】【艸字部】 苜 【唐韻】【集韻】莫六切【正韻】莫蔔切,□音牧。
【本草】苜蓿,一名牧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牛馬也。
【史記大宛列傳】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肥饒地。
【西京雜記】苜蓿,一名懷風,時人謂之光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
【述異記】張騫苜蓿,今在洛中。
【韓愈詩】萄苜從大漠。
【漢書】作目宿。
又【博雅】水苜,□也。
脼 【辰集上】【月字部】 脼 【玉篇】古文朗字。
註詳七畫。
【唐韻】良獎切【集韻】裡養切,□音兩。
【說文】膎肉也。
【玉篇】膎脼。
【正字通】膎亦脯也。
脼,當是夾脊肉。
【博雅】脼,肉也。
一曰多味。
【戌集中】【阜字部】【廣韻】況羽切【集韻】火羽切,□音詡。
【玉篇】鄕名。
【廣韻】在安邑。
又【集韻】《博雅》離也。
又【廣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衢。
【廣韻】地名。
在河東。
又【集韻】匈于切,音訏。
鄕名。
【戌集上】【金字部】【字彙補】古文初字。
註詳刀部五畫。
【午集上】【甘字部】【集韻】枯甘切,音堪。
甒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縛謀切【集韻】房尤切,□音浮。
【廣韻】竹有文者。
又【集韻】方鳩切,音紑。
披尤切,音壞。
義□同。
脽 【未集下】【肉字部】 脽 【唐韻】示隹切【集韻】【韻會】【正韻】視隹切,□音誰。
【說文】□也。
【正韻】髖也。
【正字通】尻骨也。
【博雅】臀謂之脽。
【前漢東方朔傳】連脽尻。
【註】臀也。
又【韻會】一曰地名,祠後土處。
【史記孝武紀】始立後土祠汾隂脽上。
【註】脽者,河東岸特堆堀,長四五裡,廣一裡餘,高十餘丈。
汾隂地堆之上,後土祠在西,脽在巨靈坐處,西流與河合,以特堆象此爲名。
師古曰:以形高起,如人尻脽也。
一說地本名鄈,音葵,彼鄕人呼如誰,轉爲脽耳,故漢舊儀雲:葵上。
又【集韻】川佳切,音推。
又【五音集韻】職流切,音周。
義□同。
脾 【未集下】【肉字部】 脾 【唐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陴。
【說文】土藏也。
【徐曰】脾主信藏志,信生於土。
【白虎通】脾之爲言裨也。
【韻會】文子曰:脾爲風。
【淮南子精神訓】脾爲雷。
【釋名】脾,裨也。
在胃下。
脾助胃氣,主化穀也。
【禮月令】孟春之月,祭先脾。
又可爲殽。
【詩大雅】嘉殽脾臄。
【禮內則】兔爲宛脾。
【註】宛脾,聶而切之。
又【鴇奧鹿胃註】鴇奧,脾肶也。
【周禮天官醢人】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蠃醢,脾析麤醢,蜃蚳醢,豚拍魚醢。
【註】脾析,牛百葉也。
又【博雅】止也。
【揚子方言】鋪脾,止也。
【註】義有不同,故異訓之。
又【博雅】□也。
又邑名。
【左傳定五年】子西爲王輿服,以保路國于脾洩。
【註】脾洩,楚邑也。
又【集韻】蒲街切,音牌。
牛百葉。
【周禮天官醢人脾析釋文】徐讀蒲佳反。
又【集韻】匹計切,音膍。
盛肥也。
又【五音集韻】□履切,音匕。
股也。
脿 【未集下】【肉字部】 脿 【篇海】同臕。
又地名。
今雲南有祿脿巡檢司。
腁 【未集下】【肉字部】 腁 【廣韻】部田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眠切,□音緶。
【廣韻】腁胝,皮上堅也。
【荀子子道篇】孔子曰:有人於此,夙興夜寐,耕耘樹藝,手足腁胝以養其親。
又固也。
【揚子太□經】隂形腁冒。
【註】固也。
又【集韻】薄鑑切,音湴。
膚肉疎貌。
【集韻】或作跰。
通作騈。
腃 【未集下】【肉字部】 腃 【廣韻】【集韻】□丘媿切,音喟。
筋節急也。
又【集韻】逵員切,音權。
吻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註】吻,口腃也。
【釋文】腃音權。
又【集韻】驅圓切,音卷。
身曲貌。
腄 【未集下】【肉字部】 腄 【唐韻】竹垂切【集韻】【韻會】株垂切,□音箠。
【說文】瘢胝也。
一曰馬及鳥脛上結骨。
李舟說。
又【集韻】【韻會】□是爲切,音垂,臀也。
又縣名。
【史記秦始皇紀】過黃腄。
【註】東萊有黃縣,腄縣。
十三州志,牟平縣,古腄縣也。
又【主父偃傳】起於東腄琅邪負海之郡。
又【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
縣名。
在東萊。
又【集韻】視隹切,音誰。
又傳追切,音椎。
又樹僞切,音瑞。
又【廣韻】羽求切【集韻】于求切,□音尤。
義□同。
又【集韻】崇懷切,音□。
本作。
膗,形惡。
腖 【未集下】【肉字部】 腖 【玉篇】都弄切,音凍。
肉腖也。
腆 【未集下】【肉字部】 腆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
【說文】設膳腆腆多也。
【玉篇】厚也。
【書酒誥】厥父母慶,自洗腆緻用酒。
【註】洗以緻其潔,腆以緻其厚。
又【廣韻】善也。
【禮郊特牲】幣必誠,辭無不腆。
【註】腆猶善也。
又【廣韻】至也。
【書大誥】殷小腆,誕敢紀其敘。
【釋文】至也。
又【廣韻】忘也。
【揚子方言】聲腆,忘也。
又【博雅】腆,久也。
又殄亦作腆。
【詩衞風籧篨不殄箋】殄當作腆。
腆,善也。
正義雲:腆殄,古今字異。
腇 【未集下】【肉字部】 腇 【集韻】【韻會】【正韻】□弩罪切,音娞。
萎腇,耎弱貌。
【後漢馬援傳】萎腇咋舌叉手從族。
【註】萎腇,耎弱也。
又【正韻】與餒同。
亦作脮。
腈 【未集下】【肉字部】 腈 【集韻】咨盈切,音精。
肉之粹者。
【玉篇】腈肉。
腉 【未集下】【肉字部】 腉 【集韻】居佳切,音。
楚人謂乳爲腉。
臘 【未集下】【肉字部】 臘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
【說文】乾肉也。
從殘肉,日以晞之。
【周禮天官】臘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臘。
【註】大物解肆乾之,謂之乾肉。
薄析曰脯,捶之而施薑桂曰鍛脩。
臘,小物全乾者。
【易噬嗑】六三噬臘肉。
【疏】臘,是堅剛之肉也。
又久也。
【禮郊特牲猶明淸與醆酒於舊澤之酒也註】爲其味厚臘毒也。
【釋文】臘,音昔。
隱義雲:臘,久也。
久酒有毒。
【前漢五行志】味厚者臘毒。
【註】臘,久也。
味厚者爲毒久也。
又極也。
【鄭語】毒之酋臘者,其殺也滋速。
【註】臘,極也。
又亟也。
【周語】厚味實臘毒。
【註】臘,亟也。
又措也。
【釋名】齊人雲搏臘,搏臘猶把作,麤貌也。
荊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
麤,措也,言所以安措之也。
又官名。
【周禮天官獸人】凡獸入于臘人。
又體皴也。
【山海經】錢來之山,有獸焉,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臘。
【註】治體皴。
臘音昔。
(臘)【廣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合切【正韻】落合切,□音蠟。
【說文】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也。
【禮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
【註】此周禮所謂蠟祭也。
【前漢武帝紀】祠門戸比臘。
【註】臘者,冬至後臘祭百神也。
又【陳勝傳】臘月,勝之汝隂。
【註】張晏曰:秦之臘月,夏之九月。
臣瓚曰:建醜之月也。
又【正字通】風俗通:蔡邕獨斷,皆言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蠟,漢曰臘。
一說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漢始也。
又鄭□月令註:臘卽周禮所謂蠟。
不知臘祭先祖,蠟祭百神,二祭各別,鄭合爲一,非。
又晉博士張亮議曰:臘者,接也,祭宜在新故交接也。
俗謂臘之明日爲初歲,秦漢以來有賀,此皆古之遺俗也。
又道書言,道家有五臘,正月一日爲天臘,五月五日爲地臘,七月七日爲道德臘,又以十月十二日爲民歲臘,十二月正臘日爲王侯臘。
又【博雅】臘,索也。
又刃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爲劒,臘廣二寸有半寸。
【註】臘,謂兩刃。
【疏】兩刃者,兩面各有刃也。
又【正字通】眞臘,南蠻國名。
又【集韻】力涉切,音巤。
義同。
豔 【未集下】【色字部】 艷 【類篇】與豔同。
詳豆部豔字註。
【午集中】【疒字部】【唐韻】俗莊字。
【酉集下】【酉字部】【正字通】同□。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廣韻】【集韻】□餘封切,音容。
山名,在建州。
【備考】【戌集】【金字部】【龍龕】同鈍。
腋 【未集下】【肉字部】 腋 【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
【廣韻】肘腋,胳也,在肘後。
【增韻】左右脅之閒曰腋。
【博雅】胳謂之腋。
【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盧湛答魏子悌詩】珍裘非一腋。
【註】埤蒼曰:腋在肘後。
又【釋名】繹也。
言可張翕尋繹也。
又【集韻】之石切,音隻。
又【韻會】伊昔切,音益。
義□同。
【寅集中】【巾字部】【玉篇】於劫切【類篇】乙業切,□音腌。
【玉篇】幧頭也。
【釋名】綃頭,齊人謂之。
言斂髮使從上也。
【揚子方言】幧頭,趙魏之閒或謂之。
又【集韻】烏含切,音諳。
橐也。
【廣雅】篼囊也。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是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
【廣韻】鳥鳴。
又【集韻】市之切,音時。
鳴也。
又【集韻】【類篇】□田黎切,音題。
與嗁同。
【顏氏家訓】子生咳。
腌 【未集下】【肉字部】 腌 【唐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韻會】乙業切,□音浥。
【說文】漬肉也。
【玉篇】倉頡篇雲:酢淹肉也。
【廣韻】鹽漬魚也。
【集韻】或作□。
又【廣韻】於輒切【集韻】憶笈切,□音□。
又【廣韻】【集韻】□於嚴切,音醃。
又【集韻】衣廉切,音淹。
義□同。
腍 【未集下】【肉字部】 腍 【廣韻】如葚切【集韻】【韻會】【正韻】忍甚切,□音飪。
【廣韻】味好。
【集韻】飫也。
又【增韻】熟也。
【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
【註】腍,熟也。
又【五音集韻】式任切,音沈。
義同。
又【集韻】徒念切,音磹。
【博雅】美也。
腎 【未集下】【肉字部】 腎 【唐韻】時忍切【集韻】【韻會】是忍切【正韻】時軫切,□音祳。
【說文】水藏也。
【徐曰】按腎主智藏精,皆水之爲也。
【廣韻】五藏之一也。
【正字通】腎當胃下兩旁,與臍平直,筋外有脂裹,表白裏黑。
【素問】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又】藏各有一,腎獨兩,何也。
腎兩者,非皆腎也。
其左者爲腎,右者爲命門。
【禮月令】孟冬之月,祭先腎。
【註】隂位在下,腎亦在下。
【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淮南子精神訓】腎爲雨。
又引也。
【釋名】腎,引也。
腎屬水,主引水氣,灌注諸脈也。
又【博雅】堅也。
腏 【未集下】【肉字部】 腏 【唐韻】陟劣切,音輟。
【說文】挑取骨閒肉也。
【廣韻】骨閒髓也。
又【廣韻】丁活切,音掇。
又【集韻】旋芮切,音彗。
義□同。
又【廣韻】陟衞切【集韻】株衞切,□音綴。
祭酹也。
本作餟。
亦柞醊。
腐 【未集下】【肉字部】 腐 【唐韻】扶雨切【集韻】【韻會】奉甫切【正韻】扶古切,□音輔。
【說文】爛也。
【廣韻】朽也,敗也。
【禮月令】季夏之月,腐草爲螢。
【詩小雅無浸穫薪箋】浸之則將濕腐,不中用也。
又腐懦。
【前漢英布傳】上置酒,對衆折隨何,曰腐儒。
【註】師古曰:腐者,敗爛,言無所堪任。
又宮□曰腐。
【前漢景帝紀】死罪欲腐者,許之。
【註】宮□,其創腐臭,故曰腐也。
如淳曰:如腐木,不生實。
又音補。
蟲名。
【莊子至樂篇】瞀芮生乎腐蠸。
【註】腐音補。
蠸,音權。
蟲名。
爾雅雲:一名守爪,一名忿鼠。
腑 【未集下】【肉字部】 腑 【廣韻】方矩切【集韻】【韻會】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
【玉篇】臟腑。
【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諸侯子弟若肺腑。
【抱樸子至理卷】破積聚於腑臓。
又【玉篇】本作府。
【金匱論】言人身之藏府中隂陽,則藏者爲隂,府者爲陽。
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爲隂。
膽,胃,大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爲陽。
【註】五藏屬裏,藏精氣不瀉,故爲隂。
六府屬表,傳化物而不藏,故爲陽。
又【集韻】【韻會】□符遇切,音附。
義同。
腒 【未集下】【肉字部】 腒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斤於切,□音居。
【說文】北方謂鳥脂曰腒。
又【玉篇】乾雉也。
【禮內則】夏宜腒鱐膳膏臊。
【註】腒,乾雉也。
【釋文】雉脂。
【周禮天官庖人】夏行腒鱐膳膏臊。
【註】腒乾雉【儀禮士相見禮】夏用腒。
【註】夏用腒,備腐臭也。
【正字通】戴侗謂,夏暑不可奏新殺,故行腒鱐爲常。
腒,鳥獸乾臘也。
鄭司農緣士相見禮,故專以爲雉,其實夏用腒,乃束脩之類。
按戴說近理。
又【博雅】久也。
【又】央也。
又【集韻】【正韻】□求於切,音渠。
又【集韻】居禦切,音據。
義□同。
【集韻】或作臄。
腓 【未集下】【肉字部】 腓 【唐韻】符飛切【韻會】符非切,□音肥。
【說文】脛腨也。
【廣韻】腳腨腸也。
【博雅】腓,也。
【正字通】脛後肉,腓腸也。
【易鹹卦】六二鹹其腓。
【疏】腓,足之腓腸也。
【莊子天下篇】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
【管子侈靡篇】故卿而不理,靜也。
其獄一踦腓,一踦屨。
【註】諸侯犯罪者,令著一隻屨以恥之。
又病也。
【詩小雅】百卉具腓。
【傳】腓,病也。
又變也。
【詩小雅具腓釋文】腓,變也。
又避也。
【詩小雅】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傳】腓,避也。
又【大雅】牛羊腓字之。
【釋文】避也。
又【廣韻】扶涕切【集韻】父沸切,□音屝。
義同。
考證:〔【管子侈靡篇】其獄一踦腓,一踦屢。
【註】諸侯犯罪者,令著一隻屢以恥之。
〕謹照原文兩屢字□改屨。
腵 【未集下】【肉字部】 腵 【玉篇】古鵶切【集韻】居牙切,□音嘉。
腸病也。
【正字通】癥病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昨結切,音截。
竹劑也。
【字彙補】籖字之譌。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房越切,音伐。
本作瞂。
或作□,盾也。
【戰國策】革抉芮。
【註】,卽詩所謂蒙伐。
【史記蘇秦傳註】索隱曰:與瞂同,謂楯也。
【詩秦風】蒙伐有苑。
【註】伐或作□,中幹也。
○按伐瞂□四字皆通,《字彙》作,今從《集韻》攺正。
字從口從叐。
腔 【未集下】【肉字部】 腔 【唐韻】苦江切【集韻】【韻會】枯江切,□音啌。
【說文】內空也。
【集韻】骨體曰腔。
又馬膁也。
【齊民要術】相馬法,腸欲充,腔欲小。
又【正字通】俗謂歌曲調曰腔。
今俗從音作〈音空〉。
又【集韻】苦貢切,空去聲。
羊臘。
【五音集韻】羊肋。
【集韻】或作□。
【六書正譌】俗作羫,非。
腕 【未集下】【肉字部】 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貫切,音惋。
【說文】本作掔。
手掔也。
【揚雄曰】掔,握也。
【玉篇】手腕也。
【釋名】腕,宛也。
言可宛屈也。
【戰國策】天下之遊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齒。
【嵆康琴賦】發和顏,攘皓腕。
又與捥同。
《史記刺客傳》偏袒搤捥而進。
索隱捥,古腕字。
考證:〔又與肘同。
【禮三年問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註】肘或爲腕。
〕謹按袂之長短二句係深衣篇文,肘或爲腕乃言兩本之輁,非謂腕與肘同也。
肘爲臂節腕爲手後節,音義均不同。
謹將又與肘同改爲又與捥同。
禮三年問以下十八字改爲:史記刺客傳偏袒搤捥而進。
索隱捥,古腕字。
【備考】【寅集】【山字部】【篇海類編】同。
【備考】【午集】【田字部】【龍龕】同星。
腗 【備考】【未集】【肉字部】 腗 【字彙補】同脾。
腛 【未集下】【肉字部】 腛 【廣韻】於角切【集韻】【韻會】乙角切,□音渥。
【廣韻】厚脂。
【韻會】脂豐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則堅。
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則需。
【註】腛,讀如沾渥之渥。
謂厚脂之韋革柔耎也。
又【集韻】烏谷切,音屋。
義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腛脂釋文】於角反。
劉音屋。
腜 【未集下】【肉字部】 腜 【唐韻】莫杯切【集韻】謨杯切,□音梅。
【說文】婦始孕,腜兆也。
【博雅】腜,胎也。
又【博雅】腜腜,肥也。
又美也。
【左思魏都賦】腜腜坰野。
【註】腜腜,美也。
【午集上】【玉字部】【正字通】俗瓗字。
聙 【未集中】【耳字部】 聙 【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音精。
【廣韻】聰聽。
【集韻】善聽也。
聚 【未集中】【耳字部】 聚 【唐韻】【正韻】慈庾切【集韻】【韻會】在庾切,□徐上聲。
【說文】會也。
【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
【禮檀弓】聚國族於斯。
【前漢高帝紀】五星聚于東井。
【管子君臣篇】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
【註】聚謂所同歸湊也。
又【玉篇】斂也。
【禮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
【周禮地官稍人】凡其餘聚以待頒賜。
【疏】聚是縣四百裡,都五百裡中畜聚之物。
又居也,邑落也。
【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
【註】聚謂村落也。
又【秦本紀】幷諸小鄕聚,集爲大縣。
【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
【前漢平帝紀】鄕曰庠,聚曰序。
【註】張晏曰:聚,邑落名也。
師古曰:聚,小于鄕。
又積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命有司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又【管子正篇】會民所聚曰道。
【註】聚謂衆所宜。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六材旣聚,巧者和之。
【註】聚,具也。
又【左傳莊二十五年】城聚。
【註】晉邑。
又【唐韻】才句切【集韻】從遇切【正韻】族遇切,□音□。
義同。
又音娵。
【史記歷書】月名畢聚。
日得甲子。
索隱讀。
又與驟同。
【周禮天官獸醫註】趨聚之節。
【釋文】聚,本一作驟。
又【韻補】葉組救切,音僦。
【班固西都賦】毛羣内闐,飛羽上覆。
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
考證:〔【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司徒循行積聚。
〕謹照原文司徒改有司。
〔【班固西都賦】毛羣肉闐,飛羽上覆。
〕謹照原文肉闐改内闐。
聛 【未集中】【耳字部】 聛 【篇海】音俾。
側耳也。
荕 【申集上】【艸字部】 荕 【篇海】音斤。
骨也。
聝 【未集中】【耳字部】 聝 【唐韻】【集韻】□古獲切,音幗。
軍戰斷耳也。
【左傳成三年】以爲俘聝。
通作馘。
【字林】截耳則作耳傍,獻首則作首傍。
聞 【未集中】【耳字部】 聞 〔古文〕□□□□【唐韻】【集韻】□無分切,音文。
【說文】知聞也。
【書堯典】帝曰:兪,予聞如何。
【禮少儀】聞始見君子者。
【疏】謂作記之人,不敢自專制其儀,而傳聞舊說,故雲。
又【禮玉藻】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
【前漢武帝紀】舉吏民能假貸貧民者以聞。
又姓。
【正字通】宋鹹平進士聞見。
明尚書聞淵。
又聞人,複姓。
【後漢靈帝紀】太僕沛國聞人襲爲太尉。
【註】姓聞人,名襲,風俗通曰:少正卯,魯之聞人,其後氏焉。
又獸名。
【山海經】杳山有獸焉,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名曰聞□,見則天下大風。
又【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
【韻會】聲所至也。
【詩小雅】聲聞于天。
【書呂□】□發聞惟腥。
【釋文】聞,音問,又如字。
又【廣韻】名達。
【書微子之命】爾惟踐修厥猷,舊有令聞。
【詩大雅】令聞令望。
【朱註】令聞,善譽也。
又通作問。
【前漢匡衡傳】淑問揚乎疆外。
又【韻補】葉無沿切,音近眠。
【楚辭九章】孤臣唫而抆淚兮,放子出而不還。
孰能思而不隱兮,昭彭鹹之所聞。
還音旋。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翼諸切。
竹名。
【正字通】《揚子方言》:筐,江、沔之閒謂之籅。
俗作□。
或曰箯名筍輿。
俗加竹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去宮切【集韻】丘恭切【韻會】丘弓切【正韻】丘中切,□音跫。
□籠也。
【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陳楚之閒或謂之□籠。
又【廣韻】去龍切【集韻】渠容切,□音蛩。
義同。
聠 【未集中】【耳字部】 聠 【玉篇】匹名切,音俜。
耳閉也。
【五音集韻】普丁切,聘平聲。
耳閉也。
聡 【未集中】【耳字部】 聡 【五音集韻】倉紅切。
與聰同。
詳聰字註。
肹 【未集下】【肉字部】 肹 【正韻】同肸。
聤 【未集中】【耳字部】 聤 【廣韻】特丁切【集韻】唐丁切,□音庭。
【廣韻】耳出惡水。
【集韻】耳病。
【本草】小兒聤耳,燕脂浸汁滴耳中,或夜明沙麝香爲細末,拭淨耳孔,用末傅之,效。
聥 【未集中】【耳字部】 聥 【廣韻】俱雨切【集韻】果羽切,□音矩。
【博雅】驚也。
一曰張耳有所聞。
又【廣韻】【集韻】□王矩切,音羽。
又【集韻】王遇切,音芋。
又【五音集韻】匈于切,音訏。
義□同。
聦 【未集中】【耳字部】 聦 【正字通】俗聰字。
(聰)【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驄。
【說文】察也。
【廣韻】聞也,明也,通也,聽也。
【書洪範】聰作謀。
【史記商君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
【管子宙合篇】耳司聽,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
【註】耳之所聞,旣順且審,故謂之聰。
又【韻補】葉千剛切,音倉。
【陳琳柳賦】穆穆天子,亶聽聰兮。
德音允塞,民所望兮。
宜爾嘉樹,配甘棠兮。
望平聲。
聧 【未集中】【耳字部】 聧 【廣韻】苦圭切【集韻】【韻會】傾圭切【正韻】枯回切,□音暌。
【說文】耳不相聽也。
【揚子方言】聾之甚者,秦晉之閒謂之聧。
又【集韻】一曰私籲也。
聩 【未集中】【耳字部】 聵 【唐韻】【集韻】五怪切【韻會】魚怪切,□音□。
【說文】聾也。
【晉語】聾聵,不可使□。
【註】生而聾曰聵。
【類篇】或作□。
亦作□。
聰 【未集中】【耳字部】 聰 【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驄。
【說文】察也。
【廣韻】聞也,明也,通也,聽也。
【書洪範】聰作謀。
【史記商君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
【管子宙合篇】耳司聽,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
【註】耳之所聞,旣順且審,故謂之聰。
又【韻補】葉千剛切,音倉。
【陳琳柳賦】穆穆天子,亶聽聰兮。
德音允塞,民所望兮。
宜爾嘉樹,配甘棠兮。
望平聲。
聬 【未集中】【耳字部】 聬 【五音集韻】烏孔切,音蓊。
聬聬,耳聲。
聭 【未集中】【耳字部】 聭 【玉篇】俱位切。
【說文】與媿同。
慙也。
聯 【未集中】【耳字部】 聯 【唐韻】力延切【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連。
【說文】連也。
從耳,耳連於頰。
從絲,絲連不絕也。
【張衡思□賦】繽聯翩兮紛暗曖。
【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又官聯。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三曰官聯,以會官治。
【註】聯,讀爲連。
謂連事通職相佐助也。
又合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三曰聯兄弟。
【註】聯,猶合也。
又【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爲比,十家爲聯。
五人爲伍,十人爲聯。
四閭爲族,八閭爲聯。
又【集韻】連彥切,音□。
不絕也。
【備考】【午集】【禾字部】【搜眞玉鏡】音仙。
@疑秈字之譌。
聰 【未集中】【耳字部】 聰 【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驄。
【說文】察也。
【廣韻】聞也,明也,通也,聽也。
【書洪範】聰作謀。
【史記商君傳】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
【管子宙合篇】耳司聽,聽必順聞,聞審謂之聰。
【註】耳之所聞,旣順且審,故謂之聰。
又【韻補】葉千剛切,音倉。
【陳琳柳賦】穆穆天子,亶聽聰兮。
德音允塞,民所望兮。
宜爾嘉樹,配甘棠兮。
望平聲。
腅 【未集下】【肉字部】 腅 【廣韻】【集韻】□徒濫切,音憺。
肉也。
【博雅】肌膚者,腅也。
【玉篇】肴也。
又【博雅】相飮也。
又【五音集韻】徒紺切,音醰。
相飯也。
聱 【未集中】【耳字部】 聱 【唐韻】五交切【韻會】牛交切,□音謷。
【說文】不聽也。
【廣雅】不入人語也。
【埤蒼】聱牙,爲其不相聽也。
【唐書元結傳】能學聱牙,保宗而全家,自號聱叟。
又辭不平易。
【韓愈進學解】周誥殷盤,詰曲聱牙。
又聱耴,衆聲也。
【左思吳都賦】魚鳥聱耴。
【釋文】聱,魚曹切。
【註】倉頡篇曰:聱耴,衆聲也。
又【廣韻】五勞切【集韻】【正韻】牛刀切,□音敖。
亦不聽也。
又【集韻】魚到切,音傲。
聱耴,魚鳥狀。
聲 【未集中】【耳字部】 聲 〔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
【說文】音也。
【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
【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
【註】聲謂樂也。
又凡響曰聲。
【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
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
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
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
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
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
【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又聲敎。
【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
【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
【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又聲譽。
【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註】聲聞,名譽也。
又宣也。
【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
【註】聲,宣也。
又【諡法】不生其國曰聲。
【註】生于外家。
【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
【註】聲,諡也。
又姓。
又【韻補】葉屍羊切,音商。
【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
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醜集上】【口字部】【說文】本字。
【戌集中】【韭字部】【廣韻】才盍切,音□。
惡也。
又姓也。
出【纂文】。
今北海有之。
○按集韻、類篇俱作。
詳非部字註。
聳 【未集中】【耳字部】 聳 【廣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音竦。
【揚子方言】聳,聾也。
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
【註】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又高也。
【韓愈會合聯句】劒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
又【揚子方言】聳,欲也。
荊吳之閒曰聳。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相勸曰聳。
又【揚子方言】聳,悚也。
【註】謂警聳也。
【左傳成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懼。
【楚語】昔殷武丁,能聳其德。
【註】聳,敬也。
又【集韻】雙講切,音。
義同。
聵 【未集中】【耳字部】 聵 【唐韻】【集韻】五怪切【韻會】魚怪切,□音□。
【說文】聾也。
【晉語】聾聵,不可使□。
【註】生而聾曰聵。
【類篇】或作□。
亦作□。
聶 【未集中】【耳字部】 聶 【廣韻】【韻會】【正韻】□尼輒切,音躡。
【說文】附耳私小語也。
【徐曰】一耳就二耳也。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乃效兒女子呫聶耳語。
又攝也。
【管子侈靡篇】十二歲而聶廣。
【註】代將亂而攝其廣。
又【莊子大宗師】瞻明聞之聶許。
【註】聶許,許與也。
攝而保之,無所施與也。
又地名。
【春秋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
【註】聶北,邢地。
【山海經】濛水出漢陽,西入江聶陽西。
【註】聶陽,水經注引此作灄陽。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聶戚。
又國名。
【山海經】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爲人兩手聶其耳。
【註】言耳長,行則以手攝持之也。
又姓。
【史記刺客傳】聶政者,軹深井裡人也。
【姓譜】楚大夫食采于聶,因以爲氏。
又人名。
【史記刺客傳】荊軻嘗遊過楡次,與蓋聶論劒。
【註】索隱曰:蓋,姓,聶,名。
又【集韻】日涉切,音讘。
亦私語也。
又【正字通】直涉切。
與同。
薄切肉也。
【禮少儀】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爲膾。
【註】聶之言牒也。
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則成膾也。
又【集韻】弋涉切,音葉。
與揲同。
揲揲,動貌。
又質涉切,音霅。
合也。
【爾雅釋木】守宮槐,葉晝聶宵炕。
【註】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爲守宮槐。
聶音輒。
又實欇切,音涉。
與欇同。
蔓木。
又尺涉切,音謵。
木葉動貌。
職 【未集中】【耳字部】 職 【廣韻】之弋切【集韻】【韻會】質力切,□音織。
【說文】記微也。
【徐曰】國有六職,皆主記事之微也。
【增韻】執掌也。
【爾雅釋詁】職,主也。
【博雅】職,事也。
【書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
【周禮天官大宰】九曰閒民,無常職。
【註】謂無事業者。
【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註】職,主也。
志,旗幟也。
謂掌旗幟之官也。
又【爾雅釋詁】職,常也。
又貢也。
【左傳襄二十八年】共其職貢。
【淮南子原道訓】海外賓伏,四夷納職。
【註】職,貢也。
又專也。
【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
【註】專由小人,名爲直諒。
而實善背也。
又【揚子方言】憐職,□也。
言相□憐者,吳越之閒謂之憐職。
又職職,多也。
【莊子至樂篇】萬物職職。
又姓。
【姓譜】周禮有職方氏,後因官爲氏。
【風俗通】漢山陽令職洪之後。
又【集韻】敵德切,音特。
杙也。
周官有職人。
戚兗讀。
或作樴樲。
又【集韻】逸織切,音弋。
義同。
又與幟同。
【史記叔孫通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
【註】職,音幟。
聸 【未集中】【耳字部】 聸 【唐韻】【集韻】□都甘切,音儋。
【說文】□耳也。
南方有聸耳國。
今作儋耳。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以制切,音曳。
揲蓍占也。
又【集韻】食列切,音舌。
同揲。
數蓍。
又【篇海】時制切,音誓。
卽古文筮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莫故切,音暮。
竹筥。
【戌集中】【阜字部】【集韻】宣隹切,音雖。
【玉篇】地名。
聹 【未集中】【耳字部】 聹 【廣韻】奴丁切【集韻】囊丁切,□音寧。
耵聹,耳垢也。
一曰耳聒。
又【廣韻】乃挺切,音□。
義同。
腿 【未集下】【肉字部】 腿 【廣韻】【集韻】【韻會】□吐猥切,退上聲。
【玉篇】腿脛也。
【正字通】脛股後肉也。
俗謂股大腿,腓小腿。
【集韻】本作骽。
膀 【未集下】【肉字部】 膀 【唐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音旁。
【說文】脅也。
或從骨作髈。
【博雅】膀脅也。
又【博雅】膀胱謂之脬。
詳胱字註。
又【集韻】鋪郞切,音滂。
脹也。
膁 【未集下】【肉字部】 膁 【廣韻】苦簟切,音嗛。
腰左右虛肉處。
又【集韻】丘鹹切,音鵮。
牛馬肋後胯前。
【正字通】凡畜腰後窊處曰膁窩。
又【集韻】乎韽切,音陷。
餅中肉。
與同。
又牛廉切,音□。
美也。
又【五音集韻】胡忝切,音鼸。
大味。
膂 【未集下】【肉字部】 膂 【廣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呂。
【說文】脊骨也。
象形。
【博雅】膂,肉也。
【書君牙】作股肱心膂。
又【玉篇】古與呂同。
膃 【未集下】【肉字部】 膃 【廣韻】【集韻】□烏沒切,音□。
【廣韻】膃肭,肥耎。
【集韻】膃,脖病也。
□原字從殳。
膄 【未集下】【肉字部】 膄 【集韻】所救切,音嗽。
臞也。
【五音集韻】損也。
【詩檜風】棘人欒欒兮。
【箋】欒欒然膄瘠也。
本亦作瘦。
膅 【未集下】【肉字部】 膅 【集韻】徒郞切,音唐。
肥也。
【午集上】【田字部】【字彙補】古文允字。
註詳兒部二畫。
膆 【未集下】【肉字部】 膆 【廣韻】桑故切【集韻】蘇故切,□音素。
【玉篇】肥也。
又與嗉同。
【潘嶽射雉賦】裂膆破觜。
【註】音素。
喉受食處也。
考證:〔【潘嶽射雉賦】裂膆破胔。
〕謹照原文胔改觜。
膇 【未集下】【肉字部】 膇 【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墜。
【集韻】足腫也。
【正韻】下腫。
【左傳成六年】獻子曰:民愁則墊隘,於是乎有沈溺重膇之疾。
【註】重膇,足腫。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思感切,音糂。
羹糝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力兾切,音利。
觔竹也。
膈 【未集下】【肉字部】 膈 【廣韻】古核切【集韻】【韻會】各核切,□音隔。
【玉篇】胷隔。
【集韻】肓也。
【正韻】胷膈,心脾之閒。
【釋名】膈,塞也,管上下,使氣與穀不相亂也。
又縣鍾格也。
【史記禮書】縣一鍾尚拊膈。
【註】索隱曰:膈,縣鍾磬格也。
不擊鍾而拊膈,蓋不取其聲,從質也。
【荀子禮論篇】縣一鍾,尚拊之膈,朱絃而通越也。
又【正韻】通作鬲。
平原有鬲縣,故晉人以惡酒爲平原督郵,以其隻在鬲上也。
膊 【未集下】【肉字部】 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各切,音粕。
【說文】薄脯膊之屋上。
從肉尃聲。
【釋名】膊,迫也。
薄肉,迫著物使燥也。
【博雅】膊,脯也。
【周禮天官醢人豚拍魚醢註】拍爲膊,謂脅也。
又肩膊也。
【儀禮鄕飮酒禮介俎脊脅胳肺註】後脛骨二,膊胳也。
又【少牢饋食禮】不升肩臂,臑膊骼。
又【韻會】磔也。
【左傳成二年】殺而膊諸城上。
【註】膊,磔也。
【周禮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註】膊,謂去衣磔之。
又厚切肉爲厚膊。
【淮南子繆稱訓】故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
【註】厚膊,厚切肉也。
又【韻會】擊聲。
【古兩頭纖纖詩】腷腷膊膊雞初鳴,磊磊落落向曙星。
【韓愈闘雞聯句】腷膊戰聲喧。
又【集韻】【正韻】□伯各切,音博。
義同。
又【集韻】龍輟切,音劣。
界也。
【揚子太□經】福則有膊。
【註】陸績讀。
又鋪枚切,音胚。
又芳無切,音敷。
義□同。
又殊倫切,音純。
股骨也。
【儀禮少牢饋食禮膊骼釋文】膊,劉音純。
【正韻】亦作拍。
膋 【未集下】【肉字部】 膋 【廣韻】洛蕭切【集韻】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說文】膫,或從肉,勞省聲。
【廣韻】腸閒脂也。
【詩小雅】取其血膋。
【箋】膋,脂膏也。
【禮郊特牲】取膟膋燔爎升首,報陽也。
【註】膟膋,腸閒脂也。
【前漢郊祀歌】焫膋蕭,延四方。
【註】師古曰:膋,來彫反,腸閒脂也。
以蕭焫脂合馨香也。
膌 【未集下】【肉字部】 膌 【唐韻】【廣韻】【集韻】【類篇】□資昔切,音積。
【說文】瘦也。
從肉,脊,意兼聲。
今通作瘠。
【玉篇】臞也。
【管子問篇】時□稽帥馬牛之肥膌。
又【廣韻】【集韻】□秦昔切,音籍。
【廣韻】膌腹。
【五音集韻】死骨也。
【類篇】亦作脨。
膍 【未集下】【肉字部】 膍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毗。
【說文】牛百葉也。
一曰鳥膍胵。
【韻會】百葉,牛肚也。
膍胵,鳥之腸胃也。
胵音鴟。
一曰五藏總名。
【博雅】百葉謂之膍。
【正字通】李時珍曰:膍,言其有比列也。
牛羊食百草,與他獸異,故其胃有脾,有蜂窠,亦與他獸異也。
又【正韻】厚也。
又【廣韻】部迷切【集韻】駢迷切【韻會】邊迷切,□音鼙。
【廣韻】膍臍,人臍也。
【急就篇】脾腎五藏膍臍乳。
又【正韻】通作脾。
引周禮醢人脾析□醢註:脾析,牛百葉也。
是膍與脾通用。
【廣韻】亦作肶。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乃了切【等韻】音裊。
岰,山貌。
【寅集中】【山字部】【廣韻】力居切【集韻】淩如切,□音盧。
山名。
膎 【未集下】【肉字部】 膎 【唐韻】戸皆切【集韻】戸佳切【韻會】戸加切【正韻】雄皆切,□音鮭。
【說文】脯也。
【徐曰】古謂脯之屬爲膎,因通謂儲蓄食味爲膎。
【廣韻】肉食肴也。
【集韻】一曰吳人謂腌魚爲膎脼。
【韻會】南史,孔靖飮宋高祖,酒無膎,取伏雞卵爲肴。
王儉雲:庾郞食膎,有二十七種。
又凡熟食皆曰膎。
【揚子太□經】多田不婁,費我膎功。
【註】熟食曰膎。
又肌膚亦曰膎。
【博雅】肌膚者,膎也。
又【韻會】通作鮭。
【世說新語】庾杲食膎。
作食鮭。
【杜甫詩】自愧無鮭菜。
膏 【未集下】【肉字部】 膏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
【說文】肥也。
【韻會】凝者曰脂,澤者曰膏。
一曰戴角者脂,無角者膏。
【元命包】膏者,神之液也。
【易鼎卦】雉膏不食。
【晉語】不能爲膏,而祗離咎也。
【註】膏,肥也。
【又】夫膏□之性,難正也。
【註】膏,肉之肥者。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
【註】狶膏,豬脂也。
又【博雅】人一月而膏。
【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
【註】心下爲膏。
又【正韻】澤也。
【博雅】膏,滑澤也。
【易屯卦】屯其膏。
【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又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
【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又甘也。
【禮禮運】天降膏露。
【註】膏,猶甘也。
又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
【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緻且白如膏。
又五穀之滑者皆曰膏。
【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
【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又【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
潤也。
【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
【釋文】膏,古報反。
【禮內則】脂膏以膏之。
【釋文】膏之,古報反。
◎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考證:〔【詩衞風】豈無膏沐,誰的爲容。
〕謹照原文誰的改誰適。
膑 【未集下】【肉字部】 臏 【廣韻】毗忍切【集韻】【韻會】婢忍切,□音牝。
【說文】膝耑也。
【增韻】膝蓋骨。
【潘嶽西征賦】徂潛鉛而脫臏。
【註】膝蓋也。
又【玉篇】臏骨也。
【史記秦本紀】王與孟說舉鼎,絕臏。
【註】正義曰:臏,脛骨也。
又【集韻】一曰刖也。
【周禮秋官司□刖罪五百註】刖,斷足也。
周改臏作刖,殺死□也。
【禮文王世子其□罪則纖剸亦告於甸人註】宮割臏墨劓刖,皆以刀鋸割刺人體也。
又人名。
【史記孫武傳】孫臏,孫武之後世子孫也。
又【集韻】毗賓切,音頻。
又遍忍切,音。
義□同。
膓 【未集下】【肉字部】 膓 【正字通】俗腸字。
膕 【未集下】【肉字部】 膕 【廣韻】【集韻】【韻會】古獲切【正韻】古伯切,□音聝。
【廣韻】曲腳中也。
【集韻】膕朏,曲腳也。
【正字通】膝後曲節中也。
【博雅】膕,腳也。
【荀子富國篇】是猶使處女嬰寶珠,珮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雖爲之逢蒙視,詘要撓膕,君盧屋妾,由將不足以免之。
又【集韻】骨或切,音國。
義同。
又忽麥切,音。
□足也。
【集韻】或作□。
膖 【未集下】【肉字部】 膖 【集韻】披江切,音□。
膖肛,腫也。
又【五音集韻】醜隴切,音寵。
義同。
【集韻】或作□肨。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龍龕】音値。
□ 【未集中】【網字部】 □ 【篇海】戸圭切,惠平聲。
姓也。
梁公子□闖。
膗 【未集下】【肉字部】 膗 【廣韻】仕懷切【集韻】崇懷切,□音腄。
【集韻】膗,形惡。
或作腄。
膘 【未集下】【肉字部】 膘 【廣韻】敷沼切【集韻】【韻會】匹沼切【正韻】普沼切,□音縹。
【說文】牛脅後髀,前合革肉也。
【徐曰】按詩傳:下殺射中膘。
今謂馬肥爲膘肥也,言最薄處合革肉,言皮肉相合也。
【廣韻】脅前。
【正韻】牛脅後髀之前連膚肉。
又【集韻】婢小切,音摽。
義同。
又【廣韻】【集韻】□子小切,音劋。
【集韻】脅骨。
本作。
又【集韻】紕招切,音漂。
本作□。
□□,腫欲潰。
字原誤從月(肉)作。
膙 【未集下】【肉字部】 膙 【廣韻】居兩切【集韻】舉兩切,□音繈。
【廣韻】筋頭。
【集韻】筋強也。
茣 【申集上】【艸字部】 茣 【玉篇】五姑切,音吳。
草名。
【直音】同。
【直音】俗茣字。
苚 【申集上】【艸字部】 苚 【集韻】餘頌切,音用。
【直音】草名。
膚 【未集下】【肉字部】 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