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耐 【廣韻】【集韻】【韻會】□與耏同。
【說文】耏,或從寸。
【前漢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
【註】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從彡,髮膚之首也。
蘇林以爲法度字皆從寸,後改如是,音若能。
如淳曰:耐,猶任也。
任其事也。
師古曰:依應氏之說。
耐當音而,如氏之解,則音乃代反,其義亦兩通。
耐謂頰旁毛也。
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爲鬼薪,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
又【廣韻】耐,忍也。
【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
【註】忍也。
又【集韻】【正韻】□奴登切,音能。
能或作耐。
【禮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
【註】耐,古能字。
又【類篇】熊屬。
◎按宋祁漢書高帝紀註雲: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後世以三足之能爲能,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字者。
耑 【未集中】【而字部】 耑 【廣韻】【集韻】□多官切,音端。
【說文】物初生之題也。
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
【註】臣鉉等曰:中一地也。
【增韻】物之首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已下則摩其耑。
【釋文】耑,本或作端。
【集韻】端,通作耑。
又【集韻】昌緣切,音穿。
罄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釋文】耑,劉又音穿。
◎按說文耑自爲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玉篇古文端字。
註見立部九畫。
耒 【未集中】【耒字部】 耒 【廣韻】【集韻】【韻會】□盧對切,音類。
【說文】手耕曲木也。
從木推丯。
古者□作耒以振民也。
【古史考】神農作耒。
【易繫辭】揉木爲耒。
【禮月令】孟春之月,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車人爲耒庛,長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
【註】耒謂耕耒,庛謂耒下岐。
又水名。
【水經】耒水,出桂陽柳縣南山。
又【集韻】魯猥切,音磊。
又魯水切,音壘。
義□同。
又【集韻】倫追切,音纍。
果實垂貌。
一曰耕多草。
耔 【未集中】【耒字部】 耔 【廣韻】祖裡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子。
【廣韻】壅苗本也。
【詩小雅】今適南畝,或耘或耔。
【傳】耔,雝本也。
又【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茲。
【詩小雅】或耘或耔。
沈重讀。
【集韻】或作芓。
耕 【未集中】【耒字部】 耕 〔古文〕畊【唐韻】古莖切【韻會】古庚切【正韻】古衡切,□音更。
【說文】犂也。
古者井田,故從井。
【易無妄】六二不耕穫,不葘畬,則利有攸往。
【禮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
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山海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又【正字通】凡緻力不怠,謂之耕。
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
【揚子法言】耕道得道,獵德得德,是獲饗也。
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
【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千裡,獻粟盈倉。
或雲:逵非力耕,所謂舌耕也。
【任彥昇薦士表】旣筆耕爲養。
【唐書王勃傳】心織而衣,筆耕而食。
【宋史王韶傳】家酷貧,執卷不輟。
家人誚其不耕。
韶曰:我嘗目耕。
又人名。
【史記仲尼弟子傳】司馬耕,字子牛。
又鬼名。
【山海經】東南三百裡曰豐山,神耕父處之。
【張衡東京賦】囚耕父於淸冷。
【註】耕父,旱鬼。
又鳥名。
【山海經】西北一百裡,曰堇裡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鵲,靑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靑耕,可以禦疫。
又琴曲名。
【張衡思□賦】嘉曾氏之歸耕兮。
【註】琴操曰: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
耖 【未集中】【耒字部】 耖 【廣韻】初敎切【集韻】楚敎切,□音抄。
【廣韻】重耕田也。
【集韻】覆耕曰耖。
又田器也。
【農政全書】耖如耙,其齒更長,所以耖土益細。
耗 【未集中】【耒字部】 耗 【韻會】【正韻】□虛到切,好去聲。
【說文】本作秏。
稻屬。
【呂氏春秋】飯之美者,□山之禾,南海之耗。
又【博雅】耗,減也。
【正韻】虛也。
【詩大雅】耗斁下土。
【禮王制】用地大小,視年之豐耗。
【抱樸子微旨卷】夫隂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
又【增韻】敗也。
【抱樸子地眞卷】月建煞耗之神。
又惡也。
【董仲舒賢良策】察天下之息耗。
【註】息,生也。
耗,虛也。
一雲息耗,善惡也。
又【月令廣義】每年正月十六日,俗謂之耗磨日。
【張說耗日飮詩】上月今朝減,流傳耗磨辰。
但令不事事,同醉俗中人。
又姓。
出【何氏姓苑】。
又【集韻】【韻會】□莫報切,音帽。
耗亂,不明。
【荀子修身篇】多而亂曰耗。
【通鑑漢景帝後二年詔】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
又【集韻】【正韻】謨交切【韻會】謨袍切,□音毛。
【集韻】獨貌。
【增韻】無也,盡也。
【前漢高惠高後文功臣表】靡有孑遺耗矣。
【註】孟康曰:謂無有毛米在者也。
師古曰:孟解非也。
言無有獨存者,至於耗盡也。
又通作毛。
【後漢馬衍傳】飢者毛食。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耘 【未集中】【耒字部】 耘 【廣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
【說文】除田閒穢也。
本作□。
今文作耘。
【博雅】除也。
【詩小雅】今適南畝,或耘或耔。
【傳】耘,除草也。
又【集韻】或作□。
通作芸。
【孟子】不芸苗者也。
又【集韻】王問切,音運。
義同。
又【史記東越傳】不戰而耘。
【註】徐廣曰:耘,義取耘除。
或言耘音于粉反,此楚人聲重耳。
耘隕當同音,字有假借,聲有輕重耳。
又【韻補】葉曜先切,音延。
【韓愈贈謝自然詩】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
寒衣及飢食,在蠶績耕耘。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餘祿切,音育。
義闕。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武移切【集韻】綿批切,□音彌。
深也,冒也。
又【玉篇】同。
罟也,置也。
耙 【未集中】【耒字部】 耙 【篇海】必駕切,音埧。
犂屬。
【農政全書】耙制,有方耙,有八字耙。
如犂,亦用牛駕,但橫闊多齒,犂後用之。
蓋犂以起土,惟深爲功耙以破塊,惟細爲功。
耙之後又用耖用耮。
俗作。
耛 【未集中】【耒字部】 耛 【集韻】【韻會】□澄之切,治平聲。
耘耛,除草。
又【集韻】盈之切,音飴。
耒耑也。
與枱同。
耜 【未集中】【耒字部】 耜 【廣韻】詳裡切【集韻】象齒切【韻會】序姊切,□音似。
【說文】臿也。
本作,今文作耜。
【玉篇】耒端木。
【廣韻】耒耜,世本曰:倕作耜。
古史考曰:神農作耜。
【易繫辭】斵木爲耜。
【詩小雅】以我覃耜,俶載南畝。
【禮月令】季冬之月,命農計耦耕事,修耒耜。
【註】耜者,耒之金也。
廣五寸。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耜廣五寸,二耜爲耦。
【疏】耜謂耒頭金,金廣五寸。
【釋名】耜,似也,似齒之斷物也。
【說文】或作梩。
【集韻】亦或作□、□、,又作枱、□。
考證:〔【易繫辭】斷木爲耜。
〕謹照原文斷木改斵木。
耝 【未集中】【耒字部】 耝 【集韻】七慮切,音覻。
耕而土起謂之耝。
又地名。
【路史】耝,羿邑,澶之衞南縣東十五裡有故耝城。
又【集韻】牀魚切。
同鉏,起民令相佐助也。
耞 【未集中】【耒字部】 耞 【集韻】【韻會】□居牙切,音嘉。
【說文】柫也。
本作枷。
今作耞。
【廣韻】連耞,打穀具。
淮南謂之柍。
耠 【未集中】【耒字部】 耠 【廣韻】□閤切【集韻】曷閤切,□音合。
【博雅】耠,耕也。
挮 【卯集中】【手字部】 挮 【唐韻】他禮切【集韻】土禮切,□音體。
去涕淚也。
又【集韻】他計切,音替。
拭也。
耡 【未集中】【耒字部】 耡 【唐韻】牀倨切【正韻】牀祚切,□音助。
【說文】商人七十而耡。
耡,藉稅也。
【博雅】耡,稅也。
【正韻】商時之稅。
◎按今通作助。
又【周禮地官裡宰】以歲時合耦于耡,以治稼穡。
【註】杜子春雲:耡,讀爲助,謂相佐助也。
鄭康成雲:耡者,裡宰治處也。
若今街彈之室,於此合耦,使相佐助,因放而爲名。
【趙明誠金石錄】昆陽城中漢街彈□雲:周名耡,漢名街彈,今申明亭也。
又【周禮地官遂人】以興耡利甿。
【疏】耡,助也。
興起其民,以相佐助也。
又【韻會】牀魚切,音鉏。
義同。
耣 【未集中】【耒字部】 耣 【廣韻】力準切【集韻】縷尹切,□淪上聲。
【玉篇】束禾也。
又【集韻】龍春切,音倫。
耕也。
耤 【未集中】【耒字部】 耤 【唐韻】【集韻】【韻會】□秦昔切,音籍。
【說文】帝耤千畝也。
古者使民如借,故謂之耤。
又通作藉。
【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而耕耨王藉。
【前漢文帝紀】開耤田。
【註】臣瓚曰:親耕以躬親爲義,不得以假借爲稱。
藉謂蹈藉也。
又借也。
【前漢郭解傳】以驅耤友仇。
【字彙補】按耤卽古藉字,不特藉田,可相通也。
又【集韻】慈夜切,音謝。
祭耤也。
與藉同。
耦 【未集中】【耒字部】 耦 【唐韻】五口切【集韻】【韻會】【正韻】語口切,□音偶。
【說文】耒廣五寸爲伐,二伐爲耦。
【詩周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箋】耜廣五寸,二耜爲耦。
一川之閒萬夫,故有萬耦。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二耜爲耦。
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
【疏】兩人耕爲耦。
又凡二人爲耦。
【左傳襄二十九年】射者三耦。
【註】二人爲耦。
【周禮天官掌次】射則張耦次。
【註】耦。
俱升射者。
【疏】天子大射六耦,在西郊。
賔射亦六耦,在朝。
燕射三耦,在寢。
又【射人】王以六耦,諸侯以四耦,孤卿大夫以三耦。
【莊子齊物論】嗒焉,似喪其耦。
又匹也,配也。
【左傳桓六年】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宣三年】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
【註】姞姓宜爲姬配耦。
又【釋名】遇也。
【前漢高帝紀】耦語者棄市。
【註】耦,對也。
又【玉篇】不畸也。
【易繫辭】陽卦奇,隂卦耦。
【註】陽卦二隂,故奇爲之君。
隂卦二陽。
故耦爲之主。
又通也。
【淮南子要略】所以應待萬方,覽耦百變也。
【註】耦,通也。
又地名。
【列子說符篇】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
下之邯鄲,遇盜於耦沙之中。
又人名。
【左傳文十五年】宋華耦來盟,其官皆從之。
【註】耦,華督曾孫也。
又姓。
【五音集韻】漢有侍中耦嘉。
又【韻補】葉語綺切,音擬。
【詩周頌】駿發爾私,終三十裡。
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又葉五舉切,音語。
【楚辭九思】言逝邁兮北徂,叫我友兮配耦。
日隂曀兮未光,闃□窕兮靡睹。
考證:〔【詩周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箋】耜廣五寸,三耜爲耦。
〕謹照原文三耜改二耜。
耧 【未集中】【耒字部】 耬 〔古文〕□【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婁。
【玉篇】犂也。
【正字通】下種具。
一曰耬車,狀如三足犂,中置耬鬥,藏種以牛駕之,一人執耬,且行且搖,種乃隨下。
崔實雲:漢趙過敎民耕殖,其法,三犂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
日種一頃。
按此卽耬車也。
見齊民要術。
又【集韻】朗口切,婁上聲。
耕畦謂之耬。
【集韻】或作。
耨 【未集中】【耒字部】 耨 【廣韻】奴豆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豆切,□音槈。
【說文】薅器也。
本作槈,今文作耨。
【廣韻】同鎒。
纂文曰:耨如鏟,柄長三尺,刃廣二寸,以刺地除草。
【呂氏春秋】耨柄尺,其長六寸,所以閒稼。
【字詁】頭長六寸,柄長六尺,以芸田也。
又【玉篇】耘也。
【釋名】耨,以鋤耨禾也。
【易繫辭】耒耨之利,以敎天下,蓋取諸益。
【左傳僖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
【註】耨,鋤也。
【釋文】耨,乃豆切,鉏田也。
【晉語註】耨,茠也。
或作薅,拔田草也。
【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而耕耨王藉,以時入之。
【註】耨,芸芓也。
又【類篇】奴沃切,音褥,治草也。
又【字彙補】內典,阿耨多羅。
阿,此雲無也。
耨多羅,此雲上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子淺切,音翦。
竹名。
【篇海】竹高一丈,節閒三尺,可爲矢。
又【集韻】與箭同。
詳箭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海篇】□□盈切,音兵。
盛絮籠。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古文甚字。
註詳甘部四畫。
聕 【未集中】【耳字部】 聕 【玉篇】胡老切,音浩。
耳也。
一曰耳聞。
珆 【午集上】【玉字部】 珆 【集韻】盈之切,音飴。
石似玉也。
【五音集韻】同。
又【廣韻】以脂切,音姨。
義同。
又【類篇】湯來切,音胎。
龍文之圭曰瓏珆。
【玉篇】玉名。
【戌集下】【食字部】餐字之譌。
耩 【未集中】【耒字部】 耩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項切,音講。
耕也。
【玉篇】□也。
又【集韻】居侯切,音溝。
義同。
耫 【未集中】【耒字部】 耫 【廣韻】查鎋切【集韻】槎轄切,□音鐁。
農具。
又【廣韻】【集韻】□士革切,音賾。
灰中種也。
【博雅】耫,種也。
耬 【未集中】【耒字部】 耬 〔古文〕□【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婁。
【玉篇】犂也。
【正字通】下種具。
一曰耬車,狀如三足犂,中置耬鬥,藏種以牛駕之,一人執耬,且行且搖,種乃隨下。
崔實雲:漢趙過敎民耕殖,其法,三犂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
日種一頃。
按此卽耬車也。
見齊民要術。
又【集韻】朗口切,婁上聲。
耕畦謂之耬。
【集韻】或作。
耭 【未集中】【耒字部】 耭 【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耕也。
耮 【未集中】【耒字部】 耮 【集韻】郞到切,勞去聲。
摩田器。
耯 【未集中】【耒字部】 耯 【集韻】黃郭切,音雘。
刈穀也。
耰 【未集中】【耒字部】 耰 【廣韻】【集韻】於求切【正韻】於尤切,□音憂。
覆種也。
【說文徐註】摩田器,布種後以此器摩之,使土開發處復合覆種也。
【論語】耰而不輟。
【註】耰,覆種也。
【莊子則陽篇】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
【註】耰,鋤也。
【淮南子氾論訓】民勞而利薄,後世爲之耒耜耰鋤。
【註】耰,椓塊椎也。
三輔謂之儓,所以覆種也。
又【韻補】葉於救切,音又【史記龜筴傳】耕之耰之,鉏之耨之。
又葉爾皎切,音擾。
【梁武帝籍田詩】公卿秉耒耜,庶甿荷鉏耰。
一人慙百王,三推先億兆。
耱 【備考】【未集】【耒字部】 耱 【川篇】莫個切。
耳 【未集中】【耳字部】 耳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洱。
【說文】主聽也。
【易說卦】坎爲耳。
【管子水地篇】腎發爲耳。
【淮南子精神訓】肝主耳。
【白虎通】耳者,腎之□也。
又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
【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
【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
【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
【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又【韻會】助語辭。
【論語】女得人焉耳乎。
【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又【正韻】語決辭。
【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又【詩魯頌】六轡耳耳。
【傳】耳耳然至盛也。
【朱註】耳耳,柔從也。
又爵名。
【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
【註】斝耳,玉爵。
【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又姓。
【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又人名。
老子名李耳。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
【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
【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
【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又山名。
【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
【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
【荊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
【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
【註】辟耳,山名。
【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之山。
【註】□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又草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
【傳】卷耳,苓耳也。
廣雅雲:枲耳也。
【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
【博雅】□耳,馬莧也。
又獸名。
【博雅】李耳,虎也。
又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
魏時西□獻千裡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
【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
【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又蟲名。
【爾雅釋蟲】螾□入耳。
【疏】今蚰蜒,喜入耳者。
【揚子方言】蚰□,自關而東謂之螾□,或謂之入耳。
又曾孫之孫曰耳孫。
【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
【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
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又【集韻】【韻會】□如蒸切,音仍。
【前漢惠帝紀】耳孫。
【註】晉灼曰:耳孫,□孫之曾孫也。
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
與晉說相同。
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又【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
【註】耳音仍。
又【集韻】仍拯切,仍上聲。
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考證:〔【博雅】耳,馬莧也。
〕謹按原文作□耳馬莧也,謹於耳上增□字。
耴 【未集中】【耳字部】 耴 【廣韻】魚乙切【集韻】逆乙切,□音□。
【廣韻】聱耴,魚鳥狀也。
【左思吳都賦】魚鳥聱耴。
【註】倉頡篇曰:聱耴,衆聲也。
◎按字彙質涉切,非。
詳下□字註。
耵 【未集中】【耳字部】 耵 【廣韻】都挺切,音頂。
耵聹,耳垢。
又【集韻】湯丁切,音聽。
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桑谷切【集韻】蘇谷切,□音速。
□,頭動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旅。
盛飯器也。
【揚子方言】南楚謂之筲,趙魏之郊謂之□。
【集韻】通作筥。
耶 【未集中】【耳字部】 耶 【廣韻】以遮切【韻會】餘遮切【正韻】于遮切,□音邪。
【玉篇】俗邪字。
【正韻】語助。
又疑辭。
又【增韻】俗謂父曰耶。
【古木蘭詩】卷卷有耶名。
【杜甫詩】見耶背面啼。
又【荀子議兵篇】莫耶長刃利鋒。
【正字通】吳大夫莫耶作寶劒,因謂劒爲莫耶。
或曰幹將莫耶,當時鑄劒者夫婦之名,故雄劒名幹將,雌劒名莫耶。
又【史記淳于髠傳】汙耶下地。
【說苑】作汙邪。
又【正韻】徐嗟切,音邪。
【荀子成相篇】耶枉僻囬失道途。
又【韻補】葉餘嗟切,音近倭。
【韓愈施先生墓誌銘】縣曰萬年,原曰神禾。
高四尺者,先生墓耶。
耷 【未集中】【耳字部】 耷 【集韻】德盍切,音。
大耳曰耷。
聳 【未集中】【耳字部】 聳 【正韻】息勇切,聳本字。
(聳)【廣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音竦。
【揚子方言】聳,聾也。
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
【註】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又高也。
【韓愈會合聯句】劒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
又【揚子方言】聳,欲也。
荊吳之閒曰聳。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相勸曰聳。
又【揚子方言】聳,悚也。
【註】謂警聳也。
【左傳成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懼。
【楚語】昔殷武丁,能聳其德。
【註】聳,敬也。
又【集韻】雙講切,音。
義同。
耼 【未集中】【耳字部】 耼 【唐韻】他酣切【集韻】【韻會】他甘切,□音舑。
【說文】耳曼也。
【徐曰】耳無郭也。
【廣韻】耳漫無輪。
又【韻會】祝耼,老耼,人名。
【左傳隱九年】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耼逐之。
【註】祝耼,鄭大夫。
【前漢揚雄傳】棄由耼之所珍兮。
【註】師古曰:耼,老耼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管蔡郕霍,魯衞毛耼。
【周語】耼由鄭姬。
【註】耼,姬姓。
又【正韻】都甘切【正韻】都含切,□音耽。
又【集韻】乃甘切,音。
又【類篇】謨甘切,音姏。
又【正韻】那含切,音南。
義□同。
【類篇】或作□。
【正字通】今俗作聃。
耽 【未集中】【耳字部】 耽 〔古文〕□【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音酖。
【說文】耳大垂也。
【淮南子地形訓】誇父耽耳,在其北方。
【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又【玉篇】樂也。
【書無逸】惟耽樂之從。
【傳】過樂謂之耽。
【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傳】耽,樂也。
又【廣韻】虎視。
【易頤卦】虎視耽耽。
【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
【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
【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
視近而志遠。
又【張衡西京賦】大廈耽耽。
【註】耽,音丹。
耽耽,深邃之貌。
又都感切,音黕。
亦虎視。
又徒感切,音禫。
徐視也。
耾 【未集中】【耳字部】 耾 【唐韻】戸萌切【韻會】乎盲切,□音宏。
【博雅】聾也。
【玉篇】耳語也。
【韻會】一曰耳中聲。
又【韻會】大聲。
【宋玉風賦】耾耾雷聲。
【揚子法言】非雷非霆,隱隱耾耾。
【左思吳都賦】與夫唱和之隆響,動鐘鼓之鏗耾有殷。
又【集韻】呼宏切,音訇。
又【五音集韻】烏宏切,音泓。
義□同。
【集韻】或作□。
舦 【未集下】【舟字部】 舦 【集韻】他蓋切,音太。
舟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徐心切,音尋。
【類篇】竹長千尺,可爲大舟。
【僧贊寧筍譜】□竹,本根長千丈,生海畔山,其竹萌數丈猶爲筍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亡篦切,音謎。
篾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知敎切,音照。
取魚籠也。
耿 【未集中】【耳字部】 耿 〔古文〕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幸切,音□。
【說文】耳著頰也。
又【廣韻】耿介也。
【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
【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又【韻會】不安也。
【詩衞風】耿耿不寐。
【傳】耿耿,猶儆儆也。
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
【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又與炯通。
【晉語】其光耿於民矣。
【註】耿,猶炤也。
又地名。
【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
【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
【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裡,故耿國。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又姓。
漢耿弇,耿況。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
光也。
本作炅。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音扃。
明白也。
又與□通。
幽州方言也。
【蜀志□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遂隨音變之。
◎按說文耿,耳著頰也,從耳,烓省聲。
杜林說,耿,光也,從光聖省。
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
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
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
字彙正字通□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
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
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
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
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
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
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
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
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
闅□辮戚□贏之類,是內形外聲。
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
聶 【未集中】【耳字部】 聶 【廣韻】【韻會】【正韻】□尼輒切,音躡。
【說文】附耳私小語也。
【徐曰】一耳就二耳也。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乃效兒女子呫聶耳語。
又攝也。
【管子侈靡篇】十二歲而聶廣。
【註】代將亂而攝其廣。
又【莊子大宗師】瞻明聞之聶許。
【註】聶許,許與也。
攝而保之,無所施與也。
又地名。
【春秋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
【註】聶北,邢地。
【山海經】濛水出漢陽,西入江聶陽西。
【註】聶陽,水經注引此作灄陽。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聶戚。
又國名。
【山海經】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爲人兩手聶其耳。
【註】言耳長,行則以手攝持之也。
又姓。
【史記刺客傳】聶政者,軹深井裡人也。
【姓譜】楚大夫食采于聶,因以爲氏。
又人名。
【史記刺客傳】荊軻嘗遊過楡次,與蓋聶論劒。
【註】索隱曰:蓋,姓,聶,名。
又【集韻】日涉切,音讘。
亦私語也。
又【正字通】直涉切。
與同。
薄切肉也。
【禮少儀】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爲膾。
【註】聶之言牒也。
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則成膾也。
又【集韻】弋涉切,音葉。
與揲同。
揲揲,動貌。
又質涉切,音霅。
合也。
【爾雅釋木】守宮槐,葉晝聶宵炕。
【註】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爲守宮槐。
聶音輒。
又實欇切,音涉。
與欇同。
蔓木。
又尺涉切,音謵。
木葉動貌。
聃 【未集中】【耳字部】 聃 【正字通】俗耼字。
聄 【未集中】【耳字部】 聄 【集韻】【韻會】□止忍切,音軫。
【玉篇】告也。
【五音集韻】聽也。
【戌集中】【革字部】【玉篇】【集韻】□延知切,音夷。
韋也。
又他計切,音替。
馬鞁具。
【亥集上】【馬字部】【集韻】同駓。
聅 【未集中】【耳字部】 聅 【唐韻】恥列切【集韻】【韻會】敕列切,□音屮。
【說文】軍法以矢貫耳也。
從耳從矢。
司馬法曰:小罪聅,中罪刖,大罪剄。
又【廣韻】徒幹切【集韻】唐幹切【正韻】唐闌切,□音壇。
又【集韻】羊列切。
音拽。
義□同。
聆 【未集中】【耳字部】 聆 【唐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
【說文】聽也。
【倉頡篇】耳聽曰聆。
【廣韻】以耳取聲。
【前漢敘傳】妣聆呱而刻石兮。
又【博雅】聆,從也。
又【淮南子齊俗訓】所居聆聆。
【註】聆聆,意曉解也。
又借作齡。
【禮文王世子】夢帝與我九齡。
【釋文】本或作聆。
【巳集下】【犬字部】【唐韻】息茲切【集韻】新茲切,□音思。
【說文】司空也。
從,□聲。
復說獄司空。
【玉篇】辨獄官也。
察也。
【廣韻】辨獄相察。
又【玉篇】息利切【集韻】相吏切,□音笥。
義同。
【玉篇】今作伺覗。
【篇海】或作□。
聇 【未集中】【耳字部】 聇 【集韻】諸盈切,音征【博雅】聇聇,行也。
聉 【未集中】【耳字部】 聉 【唐韻】【集韻】□五滑切,瓦入聲。
【說文】無知意也。
又【廣韻】魚乙切,音屹。
義同。
又【廣韻】【集韻】□吐猥切,音腿。
聉顡,癡癲貌。
又【廣韻】丁滑切,音娺。
無所聞也。
臍 【未集下】【肉字部】 臍 【廣韻】徂奚切【集韻】【韻會】前西切,□音齊。
【說文】肶臍也。
【正字通】子初生所繫也。
斷之爲臍帶,以其當心腎之中,前直神闕,後直命門,故謂之臍也。
又劑也。
【釋名】臍,劑也,腸端之所限劑也。
又【韻會】通作齊。
【左傳莊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
【註】齊臍同。
苈 【申集上】【艸字部】 藶 【唐韻】郞擊切,音歷。
葶藶。
詳葶字註。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古文閏字。
註詳門部四畫。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巫放切,音望。
竹名。
又竹色。
聊 【未集中】【耳字部】 聊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膫。
【說文】耳鳴也。
又【韻會】語助。
【詩唐風】椒聊之實。
【傳】椒聊,椒也。
【疏】聊,語助也。
又【博雅】聊,苟且也。
【詩衞風】孌彼諸姬,聊與之謀。
【傳】聊,願也。
【箋】聊,且略之辭。
【晉書阮籍傳】聊復爾耳。
又賴也。
【前漢張耳陳餘傳】使天下父子不相聊。
【揚子方言】此其計畫,無所聊賴。
又【左思吳都賦】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
【註】聊浪,放曠貌。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
【註】聊攝,齊西界也,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
【史記韓王信盧綰傳】破豨將張春於聊城。
又姓。
【風俗通】聊倉。
爲漢侍中。
又【集韻】力求切,音騮。
木名。
引爾雅朻者聊。
◎按爾雅釋木音義,聊音寮,無騮音,未審集韻何據。
又【楚辭九歎】耳聊啾而戃慌。
【註】聊啾,耳鳴。
聊音留。
又阿蘭聊,西域國名。
【後漢西域傳】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
又與騮同。
【前漢地理志】華聊,綠耳之乗。
又【集韻】力弔切,音嫽。
木名。
【說文】本作□。
【類篇】或作□,亦作□。
聾 【未集中】【耳字部】 聾 【唐韻】盧紅切【集韻】【正韻】盧東切,□音籠。
【說文】無聞也。
【釋名】籠也。
如在蒙籠之內,不可察也。
【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爲聾。
又【宣十四年】鄭昭宋聾。
【註】聾,闇也。
【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
【疏】聾謂耳不聞聲。
又蔥聾,獸名。
【山海經】符禺之山,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鬛。
【註】蔥聾,如羊,黑首赤鬛。
又【韻補】葉盧黃切,音郞。
【易林】遠視無光,不知靑黃。
黈纊塞耳,使君闇聾。
考證:〔【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曰聾。
〕謹照原文曰聾改爲聾。
職 【未集中】【耳字部】 職 【廣韻】之弋切【集韻】【韻會】質力切,□音織。
【說文】記微也。
【徐曰】國有六職,皆主記事之微也。
【增韻】執掌也。
【爾雅釋詁】職,主也。
【博雅】職,事也。
【書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
【周禮天官大宰】九曰閒民,無常職。
【註】謂無事業者。
【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註】職,主也。
志,旗幟也。
謂掌旗幟之官也。
又【爾雅釋詁】職,常也。
又貢也。
【左傳襄二十八年】共其職貢。
【淮南子原道訓】海外賓伏,四夷納職。
【註】職,貢也。
又專也。
【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
【註】專由小人,名爲直諒。
而實善背也。
又【揚子方言】憐職,□也。
言相□憐者,吳越之閒謂之憐職。
又職職,多也。
【莊子至樂篇】萬物職職。
又姓。
【姓譜】周禮有職方氏,後因官爲氏。
【風俗通】漢山陽令職洪之後。
又【集韻】敵德切,音特。
杙也。
周官有職人。
戚兗讀。
或作樴樲。
又【集韻】逸織切,音弋。
義同。
又與幟同。
【史記叔孫通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
【註】職,音幟。
聍 【未集中】【耳字部】 聹 【廣韻】奴丁切【集韻】囊丁切,□音寧。
耵聹,耳垢也。
一曰耳聒。
又【廣韻】乃挺切,音□。
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魯猥切,音磊。
極困也。
又與儡同。
聎 【未集中】【耳字部】 聎 【廣韻】吐彫切【集韻】他彫切,□音祧。
【廣韻】耳疾。
【集韻】一曰耳鳴。
又【集韻】他刀切,音饕。
又徒刀切,音匋。
義□同。
膉 【未集下】【肉字部】 膉 【廣韻】【集韻】□伊昔切,音益。
【廣韻】肥也。
【集韻】脰肉也。
【儀禮士虞禮】取諸左膉。
【註】膉,脰肉也。
又【集韻】一曰豕伏槽。
聑 【未集中】【耳字部】 聑 【唐韻】丁協切【集韻】的協切,□音□。
【說文】安也。
【馬融長笛賦】瓠巴聑柱,磬襄弛懸。
【註】聑,安也。
又【揚子方言】揚越之郊,凡人相侮,以爲無知,謂之聑。
聑,耳目不相信也。
又【廣韻】耳垂貌。
又【集韻】陟革切,音摘。
耳豎貌。
聒 【未集中】【耳字部】 聒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活切,音括。
【說文】本作□。
讙語也。
【廣韻】聲擾也。
【書盤庚】今汝聒聒。
【傳】聒聒,無知貌。
鄭雲:難告貌。
正義曰:多言亂人之意。
【左傳襄二十六年】聒而與之語。
【註】聒,讙也。
【抱樸子廣譬卷】春蛙長譁,而醜音見患於聒耳。
又【韻補】葉紀劣切,音厥。
【郭璞江賦】陽鳥爰翔,于以□月。
千類萬聲,自相喧聒。
聯 【未集中】【耳字部】 聯 【唐韻】力延切【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連。
【說文】連也。
從耳,耳連於頰。
從絲,絲連不絕也。
【張衡思□賦】繽聯翩兮紛暗曖。
【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又官聯。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三曰官聯,以會官治。
【註】聯,讀爲連。
謂連事通職相佐助也。
又合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三曰聯兄弟。
【註】聯,猶合也。
又【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爲比,十家爲聯。
五人爲伍,十人爲聯。
四閭爲族,八閭爲聯。
又【集韻】連彥切,音□。
不絕也。
舏 【補遺】【未集】【舌字部】 舏 【字彙補】古朽切,音久。
舌取物也。
罥 【未集中】【網字部】 罥 【廣韻】姑泫切【集韻】【韻會】【正韻】古泫切,□音畎。
【玉篇】挂也,係取也。
【類篇】或作羂□。
【鮑昭蕪城賦】荒葛罥塗。
又【廣韻】古縣切【集韻】扃縣切,□音睊。
綰也。
罦 【未集中】【網字部】 罦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敷。
【爾雅釋器】罬謂之罦。
罦,覆車也。
【註】今之翻車也。
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輾轉相解。
【詩王風】雉離于罦。
【傳】覆車也。
又【廣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浮。
【集韻】或從包從不。
罧 【未集中】【網字部】 罧 【廣韻】所今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音森。
【說文】積柴水中,聚魚也。
又【廣韻】同槮。
【爾雅釋器】槮謂之涔。
【註】今之作槮者,積柴木于水中,魚得寒,入其裡藏隱,因以薄圍捕取之。
【疏】槮罧,古今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所禁切,音滲。
義同。
又【廣韻】斯甚切【集韻】斯荏切,□音沁。
義同。
又【集韻】犁針切,音林。
義同。
罨 【未集中】【網字部】 罨 【廣韻】【正韻】於檢切【集韻】【韻會】衣檢切,□音奄。
【說文】罕也。
【玉篇】以罔魚也。
【左思蜀都賦】罨翡翠。
又【廣韻】烏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遏合切,□音姶。
罔也。
又【張泌詩】罨岸春濤打船尾。
又溪名。
長興有罨畫溪。
又【廣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淹入聲。
義同。
【醜集上】【口字部】【字彙】郎計切,音麗。
叽語。
【亥集上】【馬字部】【集韻】延知切,音夷。
馬名。
【戌集中】【隹字部】【集韻】同鵨。
詳鳥部鵨字註。
罩 【未集中】【網字部】 罩 【廣韻】都敎切【集韻】【韻會】【正韻】陟敎切,□音鵫。
【說文】捕魚器也。
【爾雅釋器】篧謂之罩。
【註】捕魚籠也。
【疏】罩,以竹爲之,無竹則以荊。
【詩小雅】南有嘉魚,烝然罩罩。
【廣韻】與同。
又【集韻】竹角切,音琢。
籗亦作罩。
罩魚者也。
又【集韻】敕角切,音趠。
義同。
罪 【未集中】【網字部】 罪 〔古文〕辠□【廣韻】徂賄切【集韻】粗賄切,□音。
【說文】捕魚竹罔。
【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
【書大禹謨】罪疑惟輕。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蔔管切,音粄。
屑米餠也。
罫 【未集中】【網字部】 罫 【集韻】【韻會】□胡掛切,音畫。
□或作罫。
礙也。
通作絓。
又【集韻】古買切,音枴。
□或作罫。
博局方目。
【桓譚新論】使罫中死棊皆生。
【韋曜博弈論】所務不過方罫之閒。
罬 【未集中】【網字部】 罬 【廣韻】陟劣切【集韻】【韻會】株劣切,□音輟。
【說文】捕鳥覆車也。
或作輟。
【爾雅釋器】罿,罬也。
罬謂之罦。
【玉篇】連也。
幡車上覆罔。
又【集韻】古穴切,音玦。
義同。
罭 【未集中】【網字部】 罭 【廣韻】雨逼切【集韻】【正韻】越逼切【韻會】影逼切,□音域。
【說文新附字】魚網也。
【爾雅釋器】緵罟謂之九罭。
九罭,魚罔也。
【註】今之百囊罟。
【詩豳風】九罭之魚。
【傳】九罭,緵罟,小魚之網也。
翋 【未集中】【羽字部】 翋 【廣韻】盧合切【集韻】落合切,□音拉。
【廣雅】飛也。
【左思吳都賦】□翋□。
【類篇】或作□。
置 【未集中】【網字部】 置 〔古文〕□□□□【廣韻】陟吏切【集韻】【韻會】竹吏切【正韻】知意切,□音智。
【說文】赦也。
【註】徐鍇曰:從直,與罷同意。
置之則去之也。
又【玉篇】立也。
【廣韻】設也。
【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
【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
【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
【註】師古曰:置,立也。
又【玉篇】安置也。
又【廣雅】郵置,關驛也。
【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
【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
又【集韻】直吏切,音。
樹也。
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罯 【未集中】【網字部】 罯 【唐韻】【廣韻】烏感切【集韻】【類篇】鄔感切,□音暗。
【說文】覆也。
又【王篇】【廣韻】烏合切【集韻】【類篇】遏合切,□音姶。
罯,覆也。
罰 【未集中】【網字部】 罰 【廣韻】【集韻】【韻會】□房越切,音伐。
【說文】辠之小者。
從刀從詈。
未以刀有所賊,但持刀罵詈,則應罰。
【春秋元命包】罔言爲詈,刀詈爲罰。
罰之言罔陷於害。
【易豫卦】則□罰淸而民服。
【書呂□】五□不□,正於五罰。
【傳】出金贖罪。
【周禮地官司救】凡民之有衺惡者,三讓而罰。
【註】罰謂撻擊之也。
又【韻補】葉扶廢切【江淹齊高帝誄】綴機剟賊,輕章削罰。
矜□廣慈,合賤兼愛。
愛字音炁。
○按《說文》在刀部,今倂入。
考證:〔【周禮地官司徒】凡民之有衺惡者,三讓而罰之。
〕謹照原文司徒改司救。
三讓而罰下省之字。
罱 【未集中】【網字部】 罱 【廣韻】魯敢切,音覽。
罱網。
【玉篇】夾魚具。
署 【未集中】【網字部】 署 【廣韻】【集韻】【韻會】□常恕切,音曙。
【說文】部署,有所罔屬。
【註】徐鍇曰:署置之,言羅絡之若罘罔也。
【玉篇】置也。
【廣韻】廨署。
【魯語】署位之表也。
【史記項羽紀】部署吳中豪傑。
【楚辭遠遊】選署衆神以並轂。
【補註】署,置也。
又【玉篇】書檢也。
【五經文字】署作罒者譌。
罳 【未集中】【網字部】 罳 【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正韻】相咨切,□音思。
【說文新附字】罘罳,屏也。
【玉篇】屏樹門外也。
互詳罘字註。
又【集韻】【韻會】桑才切,□音鰓。
義同。
罴 【未集中】【網字部】 羆 〔古文〕□□□【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陂。
【爾雅釋獸】羆如熊,黃白文。
【註】似熊而長頭高腳,憨猛多力,能拔樹木。
【陸璣詩疏】羆有黃羆,有赤羆,大于熊,其脂如熊,白而麤理,不如熊白美也。
【爾雅翼】羆則熊之雌者,力尤猛。
【書禹貢】熊羆狐狸織皮。
【詩小雅】維熊維羆。
又人名。
【書舜典】讓于朱虎熊羆。
【註】四臣名。
又【韻補】葉甫委切【張衡西京賦】若驚鶴之羣羆。
葉上綺字下纚字。
考證:〔【爾雅釋畜】羆如熊,黃白文。
【註】似熊而長頭高腳,憨悍多力。
〕謹照原書釋畜改釋獸。
憨悍改憨猛。
罵 【未集中】【網字部】 罵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駕切,音禡。
【說文】詈也。
【註】徐鍇曰:謂以惡言加罔之也。
【史記留侯世家】輕士善罵。
又與傌同。
【前漢賈誼傳】同鯨,劓,髠,刖,笞,傌,棄市之法。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何覽切,音檻。
米豆也。
【午集上】【玉字部】【集韻】通都切,音。
玉名。
【午集上】【玉字部】【唐韻】盧剌切【集韻】郎達切,□音剌。
【說文】玉屬也。
【類篇】或作。
亦作瓎。
聺 【未集中】【耳字部】 聺 【五音集韻】千結切,音切。
聰也。
聻 【未集中】【耳字部】 聻 【廣韻】乃裡切,音伱。
指物貌。
又【正字通】梵書聻爲語助,音伱。
如禪錄,何故聻,雲未見桃花時聻,皆語餘聲。
又【五音集韻】子役切,音積。
人死作鬼,人見懼之。
鬼死作聻,鬼見怕之。
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祟遠離千裡。
【正字通】按聻音賤。
俗謂之辟邪符,以聻爲鬼名。
酉陽雜俎曰:時俗于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隂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瘧癘。
又張續宣室志曰:裴漸隱居伊上,有道士李君曰:當今除鬼無過漸耳。
時朝士皆書聻于門上。
又漢舊史:儺立桃人葦索滄耳虎頭等,滄耳卽聻也。
又通典:聻,司刀鬼名。
漸耳,一名滄耳。
聽 【未集中】【耳字部】 聽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定切,音侹。
【說文】聆也。
【釋名】聽,靜也。
靜,然後所聞審也。
【書太甲】聽德惟聰。
【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
【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
【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
【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疏】聽,從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
【禮王制】司寇正□明辟,以聽獄訟。
【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
【前漢□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
【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也。
【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
【註】聽,偵□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
【集韻】聆也,聽受也。
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
俗作。
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廠。
又【韻補】葉儻陽切,音堂。
【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
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聾 【未集中】【耳字部】 聾 【唐韻】盧紅切【集韻】【正韻】盧東切,□音籠。
【說文】無聞也。
【釋名】籠也。
如在蒙籠之內,不可察也。
【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爲聾。
又【宣十四年】鄭昭宋聾。
【註】聾,闇也。
【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
【疏】聾謂耳不聞聲。
又蔥聾,獸名。
【山海經】符禺之山,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鬛。
【註】蔥聾,如羊,黑首赤鬛。
又【韻補】葉盧黃切,音郞。
【易林】遠視無光,不知靑黃。
黈纊塞耳,使君闇聾。
考證:〔【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曰聾。
〕謹照原文曰聾改爲聾。
聿 【未集中】【聿字部】 聿 【唐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遹。
【說文】所以書之器也。
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又【玉篇】遂也,述也,循也。
【正韻】惟也。
【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
【傳】聿,遂也。
【釋文】聿,允橘切,述也。
【疏】正義曰:聿訓述也。
述前所以申遂,故聿爲遂也。
【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傳】聿,遂也。
【疏】從始至末之言。
【詩大雅】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傳】聿,述也。
【詩詁】助語。
【左傳註】惟也。
又自也。
【詩大雅】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箋】聿,自也。
於是與其□大姜,自來相可居者。
又【揚雄羽獵賦】及至罕車飛揚,武騎聿皇。
【註】聿皇,輕疾貌。
又【左思吳都賦】陵絕嶛嶕,聿越巉險。
【註】聿越,豹走貌。
又與曰通。
【詩豳風】曰爲改歲,入此室處。
【前漢食貨志】引《詩》作聿。
【師古註】聿,卽曰也。
亦與遹通。
【詩大雅】遹求厥寧。
【傳】遹與聿同。
發語辭。
亦與欥通。
【前漢班固敘傳】欥中和爲庶幾。
【師古註】欥聿,通由也。
◎按說文聿,所以書之器也。
欥,詮詞也。
徐註,一曰發聲。
引《詩》:欥求厥寧。
今文作聿,後世束豪爲聿。
加竹作筆,而聿字音以律切,專爲發語詞矣。
柳宗元文作聿牘,則唐人尚以此爲筆字。
肁 【未集中】【聿字部】 肁 【廣韻】治小切【集韻】直紹切,□音趙。
【玉篇】始也,謀也,開也。
又姓。
【正字通】趙有大夫肁賈。
◎按經史皆作肇。
肂 【未集中】【聿字部】 肂 【廣韻】【集韻】□息利切,音四。
埋棺坎下也。
【儀禮士喪禮】掘肂見衽。
【註】肂,埋棺之坎也。
【疏】肂訓爲陳,謂陳屍於坎,鄭卽以肂爲埋棺之坎也。
【顏延之哀冊文】戒涼在肂,杪秋卽穸。
【註】三日而肂,三月而葬。
又【集韻】羊至切,音肄。
義同。
或作殔。
考證:〔又【集韻】羊至切,言肄。
〕謹照本書之例言改音。
肄 【未集中】【聿字部】 肄 【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易。
【廣韻】習也。
【左傳文四年】臣以爲肄業及之也。
【禮檀弓】君命,大夫與士肄。
【註】肄,習也。
君有命,大夫則與士展習其事。
又勞也。
【詩衞風】有洸有潰,旣詒我肄。
【傳】肄,勞也。
又【小雅】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
又【廣韻】嫩條也。
【博雅】肄,枿也。
【詩周南】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傳】肄,餘也。
斬而復生曰肄。
【左傳襄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宗周之闕,而夏肄是屏。
【註】夏肄杞也。
肄,餘也,是斬而復生之餘也。
又水名。
【山海經】肄水,出臨晉西南,而東南注海。
【註】按卽溱水也。
或作肄水。
又與肆通。
【禮玉藻肆束及帶註】肆讀爲肄。
肄,餘也。
肅 【未集中】【聿字部】 肅 〔古文〕□□【唐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正韻】蘇谷切,□音宿。
【說文】持事振敬也。
從聿在□上,戰戰兢兢也。
【廣韻】恭也,敬也,戒也。
【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
【傳】肅,嚴也。
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
又【洪範】恭作肅。
【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
【禮玉藻】色容厲肅。
【疏】厲,嚴也。
肅,威也。
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
又縮也。
【詩豳風】九月肅霜。
【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
【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
【註】謂枝葉縮栗。
又【爾雅釋詁】進也。
【詩大雅】民有肅心,荓雲不逮。
【箋】肅,進也。
【禮曲禮】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
【註】肅,進也。
進客謂道之。
又【左傳成十六年】爲事之故,敢肅使者。
【註】肅手至地,若今撎。
【禮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
【註】肅拜,拜低頭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九曰肅□。
【註】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
又急也。
【禮禮運】□肅而俗敝,則法無常。
【疏】肅,駿急也。
【淮南子本經訓】肅而不悖。
【註】肅,急也。
雖急,不促悖。
又【爾雅釋訓】肅肅,敬也。
【又】肅肅,恭也。
又【詩周南】肅肅兔□。
【朱註】肅肅,整飭貌。
又【詩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
【箋】肅肅,嚴正之貌。
又【詩召南】肅肅宵征。
【傳】肅肅,疾貌。
又【詩唐風】肅肅鴇羽。
【傳】肅肅,鴇羽聲。
又姓。
漢鴈門太守肅祥。
又【諡法】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又國名。
【左傳昭九年】肅愼,燕亳,吾北土也。
又【書序】肅愼來賀。
【山海經】肅愼之國,在白民北。
又州名。
【韻會】古月支國地,漢置酒泉郡,後魏以酒泉爲甘州,隨分福祿縣置肅州。
又馬名。
【左傳定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
【註】肅爽,駿馬名。
又通作宿。
【儀禮特牲饋食禮】乃宿屍。
【註】宿,進也。
【禮祭統】宮宰宿夫人。
【註】宿,戒也。
又【集韻】所六切,音縮,鳥飛。
同。
又【字彙補】先妙切,音嘯。
敬也。
【釋名】簫,肅也,其音肅肅然而淸也。
又【韻補】葉音瑟。
【陸機詩】羈旅遠遊宦,託身承華側。
撫劒遵銅輦,振纓盡祇肅。
【韻會】古凡夙音,多讀如息。
尚書肅愼氏,史記作息愼。
草疏宿菜,幽州人謂之息菜。
肆 【未集中】【聿字部】 肆 〔古文〕□□【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息利切【正韻】悉漬切,□音四。
【說文】極陳也。
【爾雅釋言】肆,力也。
【疏】極力也。
【左傳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註】肆,極也。
【周語】藪澤肆旣。
【註】肆,極也。
旣,盡也。
又【玉篇】放也,恣也。
【易繫辭】其事肆而隱。
【疏】其辭放肆顯露,而所論義理深而幽隱也。
【左傳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
【註】肆,展放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
【註】肆,猶放恣也。
又遂也。
【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傳】肆,遂也。
又次也。
【詩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襄,駕也。
駕謂更其肆也。
【疏】謂止舍處也。
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
舍卽肆也。
在天爲次,在地爲辰,每辰爲肆,是歷其肆舍有七也。
又陳也,列也。
【書牧誓】昬棄厥肆祀弗答。
【傳】昏,亂也。
肆,陳也。
【詩大雅】肆筵設席。
【註】肆者,陳設之意。
又【古今註】肆,所以陳貨鬻之物也。
【周禮地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而平市。
【註】肆,謂陳物處。
【前漢□法志】開市肆以通之。
【註】師古曰:肆,列也。
又【韻會】旣□,陳屍曰肆。
【禮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
【註】肆,謂死□暴屍也。
【周禮秋官掌囚】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
又【爾雅釋詁】肆,故也。
【疏】肆之爲故,語更端辭也。
【又】肆,今也。
【註】肆旣爲故,又爲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
【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代罪。
【傳】肆,故也。
【詩大雅】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
【傳】肆,故今也。
又【博雅】伸也。
【左傳僖三十年】旣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註】肆,申也。
又【小爾雅】餘也。
又緩也。
【書舜典】眚災肆赦。
【傳】肆,緩也,過而有害,當緩赦之。
【左傳莊二十二年】肆大眚。
【疏】肆,緩也。
◎按公羊傳註:肆,跌也,過度也。
穀梁傳註:肆,失也。
三傳異義。
又【玉篇】量也。
又大也。
【書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傳】能遠拓其界壤,則于先王之道遂大。
又長也。
【詩大雅】其詩孔碩,其風肆好。
【傳】肆,長也。
又棄也。
【揚雄長楊賦】故平不肆險。
安不忘危也。
【註】服虔曰:肆,棄也。
又【小爾雅】突也。
【詩大雅】是伐是肆。
【傳】肆,疾也。
【箋】肆犯突也。
【疏】肆爲犯突,言犯師而衝突之。
【左傳文十二年】若使輕者,肆焉其可。
【註】肆,暫往而退也。
又【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鍾磬,半爲堵,全爲肆。
【註】編縣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謂之堵。
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
【左傳襄十一年】歌鍾二肆。
【註】肆,列也。
縣鍾十六爲一肆。
二肆,三十六枚。
又官名。
【周禮地官】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
又姓。
【何氏姓苑】有漁陽太守肆敏。
又祭名。
【史記周本紀】肆祀不答。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
放也。
又【韻會】羊至切。
與肄同。
【五音集韻】習也,嫩條也。
【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
【註】肆,讀爲肄。
肄,餘也。
【釋文】肆,音肄。
又音陔。
【禮禮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
【註】肆夏,當爲陔夏。
【釋文】肆,依註作陔,古來切。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解也。
【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
【註】治肉曰肆。
【疏】肆,剔也。
【釋文】肆,敕歷切。
【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註】鄭司農雲,肆,陳骨體也。
士喪禮曰:肆解去蹄。
【賈疏】羞,進也。
肆,解也。
謂於俎上進所解牲體於神座前。
【釋文】肆,他歷切。
考證:〔【易繫辭】其事肆而應。
〕謹照原文應改隱。
〔【周禮天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
〕謹照原書天官改地官。
照原文辨物下增而平市三字。
〔【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釋文】羞,進也。
〕謹按羞進也,句出賈疏非釋文,今據改爲賈疏。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力求切,音留。
竹名。
【卯集中】【手字部】【篇海】呼骨切,音忽。
高貌。
〇按音義同□。
譌文。
□ 【未集中】【網字部】 □ 【字彙篇】同罕。
亦作□。
字原作罓下幹。
肇 【未集中】【聿字部】 肇 【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音趙。
【說文】擊也。
又【廣韻】始也。
【書舜典】肇十有二州。
【傳】肇,始也。
又【仲虺之誥】肇我邦于有夏。
【傳】始我商家國于夏世。
又正也。
【齊語】竱本肇末。
【註】竱,等也。
肇,正也。
謂先等其本,以正其末也。
又敏也。
【爾雅釋言】肇,敏也。
【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
又長也。
【爾雅釋詁】肇,謀也。
【詩大雅】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傳】肇,謀也。
【釋文】韓詩雲:長也。
又山名。
【山海經】華山靑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
又與兆同。
【詩大雅】以歸肇祀。
【傳】肇,始也。
始歸郊祀也。
【箋】肇,郊之神位也。
【疏】肇,宜作兆。
春官小宗伯雲:兆五帝于四郊是也。
又【商頌】肇域彼四海。
【箋】肇,當作兆。
【疏】言正天下之經界,以四海爲兆域。
又【集韻】杜皓切,音道。
擊也。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集韻】【韻會】□莫八切,麻入聲。
傄,健貌。
肈 【未集中】【聿字部】 肈 【集韻】同肇。
又【韻會】戟屬。
肉 【未集下】【肉字部】 肉 〔古文〕宍【唐韻】如六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六切,□音衄。
【說文】胾肉,象形。
本書作□。
【易噬嗑】噬乾肉。
【禮孔子閒居】觴酒豆肉。
【左傳莊十年】肉食者鄙。
【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後生肉。
【又】心生肉。
五肉已具,而後發爲九竅。
又【正字通】禽鳥謂之飛肉。
【揚子太□經】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
又肉□。
【史記孝文帝紀】法有肉□三。
【註】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
又芝草名。
【抱樸子僊藥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
又視肉,獸名。
見【山海經郭璞註】視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土肉,生海中。
色黑,長五寸,大如小兒臂,有腹,無口耳,多足,可炙食。
【本草】李時珍曰:此蟲魚之屬,與土精名封同類。
【郭璞江賦】土肉石華。
又【本草】人頂生瘡,五色,如櫻桃,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
夏子益奇疾方,常飮牛乳,卽消。
又【釋名】肉,柔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如又切,音輮。
錢璧之體。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註】肉,邊也。
好,孔也。
【釋文】肉,如字。
又如授反。
又錘體爲肉。
【前漢律歷志】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
【註】錘之形如環,體爲肉,孔爲好。
又肥滿也。
【禮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疏】肉謂肥滿。
【又】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
【註】肥也。
【釋文】□而救反。
又【史記樂書】寬裕肉好。
【註】肉好,言音之洪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
肌肉也。
又【韻會】【正韻】□而由切,音柔。
邊也。
又【正字通】音腴。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
劉昌宗讀。
肊 【未集下】【肉字部】 肊 【唐韻】於力切,音憶。
【說文】胷骨也。
【博雅】肊,匈也。
又【廣韻】氣滿也。
【集韻】作肐。
【類篇】或作臆。
肋 【未集下】【肉字部】 肋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音勒。
【說文】脅骨也。
【廣韻】脅肋。
【正韻】脅幹。
【釋名】肋,勒也。
檢勒五臟也。
又【集韻】舉欣切,音斤。
肉之力也。
與筋同。
詳竹部筋字註。
肌 【
【說文】耏,或從寸。
【前漢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
【註】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從彡,髮膚之首也。
蘇林以爲法度字皆從寸,後改如是,音若能。
如淳曰:耐,猶任也。
任其事也。
師古曰:依應氏之說。
耐當音而,如氏之解,則音乃代反,其義亦兩通。
耐謂頰旁毛也。
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爲鬼薪,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
又【廣韻】耐,忍也。
【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
【註】忍也。
又【集韻】【正韻】□奴登切,音能。
能或作耐。
【禮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
【註】耐,古能字。
又【類篇】熊屬。
◎按宋祁漢書高帝紀註雲: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後世以三足之能爲能,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字者。
耑 【未集中】【而字部】 耑 【廣韻】【集韻】□多官切,音端。
【說文】物初生之題也。
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
【註】臣鉉等曰:中一地也。
【增韻】物之首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已下則摩其耑。
【釋文】耑,本或作端。
【集韻】端,通作耑。
又【集韻】昌緣切,音穿。
罄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釋文】耑,劉又音穿。
◎按說文耑自爲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玉篇古文端字。
註見立部九畫。
耒 【未集中】【耒字部】 耒 【廣韻】【集韻】【韻會】□盧對切,音類。
【說文】手耕曲木也。
從木推丯。
古者□作耒以振民也。
【古史考】神農作耒。
【易繫辭】揉木爲耒。
【禮月令】孟春之月,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
【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車人爲耒庛,長尺有一寸,中直者三尺有三寸,上句者二尺有二寸。
【註】耒謂耕耒,庛謂耒下岐。
又水名。
【水經】耒水,出桂陽柳縣南山。
又【集韻】魯猥切,音磊。
又魯水切,音壘。
義□同。
又【集韻】倫追切,音纍。
果實垂貌。
一曰耕多草。
耔 【未集中】【耒字部】 耔 【廣韻】祖裡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子。
【廣韻】壅苗本也。
【詩小雅】今適南畝,或耘或耔。
【傳】耔,雝本也。
又【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茲。
【詩小雅】或耘或耔。
沈重讀。
【集韻】或作芓。
耕 【未集中】【耒字部】 耕 〔古文〕畊【唐韻】古莖切【韻會】古庚切【正韻】古衡切,□音更。
【說文】犂也。
古者井田,故從井。
【易無妄】六二不耕穫,不葘畬,則利有攸往。
【禮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
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山海經】稷之孫曰叔均,是始作牛耕。
又【正字通】凡緻力不怠,謂之耕。
又假它事代食,若力田然,亦曰耕。
【揚子法言】耕道得道,獵德得德,是獲饗也。
吾不睹參辰之相比也。
【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千裡,獻粟盈倉。
或雲:逵非力耕,所謂舌耕也。
【任彥昇薦士表】旣筆耕爲養。
【唐書王勃傳】心織而衣,筆耕而食。
【宋史王韶傳】家酷貧,執卷不輟。
家人誚其不耕。
韶曰:我嘗目耕。
又人名。
【史記仲尼弟子傳】司馬耕,字子牛。
又鬼名。
【山海經】東南三百裡曰豐山,神耕父處之。
【張衡東京賦】囚耕父於淸冷。
【註】耕父,旱鬼。
又鳥名。
【山海經】西北一百裡,曰堇裡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鵲,靑身白喙,白目白尾,名曰靑耕,可以禦疫。
又琴曲名。
【張衡思□賦】嘉曾氏之歸耕兮。
【註】琴操曰:歸耕者,曾子之所作也。
耖 【未集中】【耒字部】 耖 【廣韻】初敎切【集韻】楚敎切,□音抄。
【廣韻】重耕田也。
【集韻】覆耕曰耖。
又田器也。
【農政全書】耖如耙,其齒更長,所以耖土益細。
耗 【未集中】【耒字部】 耗 【韻會】【正韻】□虛到切,好去聲。
【說文】本作秏。
稻屬。
【呂氏春秋】飯之美者,□山之禾,南海之耗。
又【博雅】耗,減也。
【正韻】虛也。
【詩大雅】耗斁下土。
【禮王制】用地大小,視年之豐耗。
【抱樸子微旨卷】夫隂陽之術,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免虛耗而已。
又【增韻】敗也。
【抱樸子地眞卷】月建煞耗之神。
又惡也。
【董仲舒賢良策】察天下之息耗。
【註】息,生也。
耗,虛也。
一雲息耗,善惡也。
又【月令廣義】每年正月十六日,俗謂之耗磨日。
【張說耗日飮詩】上月今朝減,流傳耗磨辰。
但令不事事,同醉俗中人。
又姓。
出【何氏姓苑】。
又【集韻】【韻會】□莫報切,音帽。
耗亂,不明。
【荀子修身篇】多而亂曰耗。
【通鑑漢景帝後二年詔】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
又【集韻】【正韻】謨交切【韻會】謨袍切,□音毛。
【集韻】獨貌。
【增韻】無也,盡也。
【前漢高惠高後文功臣表】靡有孑遺耗矣。
【註】孟康曰:謂無有毛米在者也。
師古曰:孟解非也。
言無有獨存者,至於耗盡也。
又通作毛。
【後漢馬衍傳】飢者毛食。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耘 【未集中】【耒字部】 耘 【廣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
【說文】除田閒穢也。
本作□。
今文作耘。
【博雅】除也。
【詩小雅】今適南畝,或耘或耔。
【傳】耘,除草也。
又【集韻】或作□。
通作芸。
【孟子】不芸苗者也。
又【集韻】王問切,音運。
義同。
又【史記東越傳】不戰而耘。
【註】徐廣曰:耘,義取耘除。
或言耘音于粉反,此楚人聲重耳。
耘隕當同音,字有假借,聲有輕重耳。
又【韻補】葉曜先切,音延。
【韓愈贈謝自然詩】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
寒衣及飢食,在蠶績耕耘。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餘祿切,音育。
義闕。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武移切【集韻】綿批切,□音彌。
深也,冒也。
又【玉篇】同。
罟也,置也。
耙 【未集中】【耒字部】 耙 【篇海】必駕切,音埧。
犂屬。
【農政全書】耙制,有方耙,有八字耙。
如犂,亦用牛駕,但橫闊多齒,犂後用之。
蓋犂以起土,惟深爲功耙以破塊,惟細爲功。
耙之後又用耖用耮。
俗作。
耛 【未集中】【耒字部】 耛 【集韻】【韻會】□澄之切,治平聲。
耘耛,除草。
又【集韻】盈之切,音飴。
耒耑也。
與枱同。
耜 【未集中】【耒字部】 耜 【廣韻】詳裡切【集韻】象齒切【韻會】序姊切,□音似。
【說文】臿也。
本作,今文作耜。
【玉篇】耒端木。
【廣韻】耒耜,世本曰:倕作耜。
古史考曰:神農作耜。
【易繫辭】斵木爲耜。
【詩小雅】以我覃耜,俶載南畝。
【禮月令】季冬之月,命農計耦耕事,修耒耜。
【註】耜者,耒之金也。
廣五寸。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耜廣五寸,二耜爲耦。
【疏】耜謂耒頭金,金廣五寸。
【釋名】耜,似也,似齒之斷物也。
【說文】或作梩。
【集韻】亦或作□、□、,又作枱、□。
考證:〔【易繫辭】斷木爲耜。
〕謹照原文斷木改斵木。
耝 【未集中】【耒字部】 耝 【集韻】七慮切,音覻。
耕而土起謂之耝。
又地名。
【路史】耝,羿邑,澶之衞南縣東十五裡有故耝城。
又【集韻】牀魚切。
同鉏,起民令相佐助也。
耞 【未集中】【耒字部】 耞 【集韻】【韻會】□居牙切,音嘉。
【說文】柫也。
本作枷。
今作耞。
【廣韻】連耞,打穀具。
淮南謂之柍。
耠 【未集中】【耒字部】 耠 【廣韻】□閤切【集韻】曷閤切,□音合。
【博雅】耠,耕也。
挮 【卯集中】【手字部】 挮 【唐韻】他禮切【集韻】土禮切,□音體。
去涕淚也。
又【集韻】他計切,音替。
拭也。
耡 【未集中】【耒字部】 耡 【唐韻】牀倨切【正韻】牀祚切,□音助。
【說文】商人七十而耡。
耡,藉稅也。
【博雅】耡,稅也。
【正韻】商時之稅。
◎按今通作助。
又【周禮地官裡宰】以歲時合耦于耡,以治稼穡。
【註】杜子春雲:耡,讀爲助,謂相佐助也。
鄭康成雲:耡者,裡宰治處也。
若今街彈之室,於此合耦,使相佐助,因放而爲名。
【趙明誠金石錄】昆陽城中漢街彈□雲:周名耡,漢名街彈,今申明亭也。
又【周禮地官遂人】以興耡利甿。
【疏】耡,助也。
興起其民,以相佐助也。
又【韻會】牀魚切,音鉏。
義同。
耣 【未集中】【耒字部】 耣 【廣韻】力準切【集韻】縷尹切,□淪上聲。
【玉篇】束禾也。
又【集韻】龍春切,音倫。
耕也。
耤 【未集中】【耒字部】 耤 【唐韻】【集韻】【韻會】□秦昔切,音籍。
【說文】帝耤千畝也。
古者使民如借,故謂之耤。
又通作藉。
【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而耕耨王藉。
【前漢文帝紀】開耤田。
【註】臣瓚曰:親耕以躬親爲義,不得以假借爲稱。
藉謂蹈藉也。
又借也。
【前漢郭解傳】以驅耤友仇。
【字彙補】按耤卽古藉字,不特藉田,可相通也。
又【集韻】慈夜切,音謝。
祭耤也。
與藉同。
耦 【未集中】【耒字部】 耦 【唐韻】五口切【集韻】【韻會】【正韻】語口切,□音偶。
【說文】耒廣五寸爲伐,二伐爲耦。
【詩周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箋】耜廣五寸,二耜爲耦。
一川之閒萬夫,故有萬耦。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二耜爲耦。
一耦之伐,廣尺,深尺,謂之□。
【疏】兩人耕爲耦。
又凡二人爲耦。
【左傳襄二十九年】射者三耦。
【註】二人爲耦。
【周禮天官掌次】射則張耦次。
【註】耦。
俱升射者。
【疏】天子大射六耦,在西郊。
賔射亦六耦,在朝。
燕射三耦,在寢。
又【射人】王以六耦,諸侯以四耦,孤卿大夫以三耦。
【莊子齊物論】嗒焉,似喪其耦。
又匹也,配也。
【左傳桓六年】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宣三年】石癸曰: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
【註】姞姓宜爲姬配耦。
又【釋名】遇也。
【前漢高帝紀】耦語者棄市。
【註】耦,對也。
又【玉篇】不畸也。
【易繫辭】陽卦奇,隂卦耦。
【註】陽卦二隂,故奇爲之君。
隂卦二陽。
故耦爲之主。
又通也。
【淮南子要略】所以應待萬方,覽耦百變也。
【註】耦,通也。
又地名。
【列子說符篇】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
下之邯鄲,遇盜於耦沙之中。
又人名。
【左傳文十五年】宋華耦來盟,其官皆從之。
【註】耦,華督曾孫也。
又姓。
【五音集韻】漢有侍中耦嘉。
又【韻補】葉語綺切,音擬。
【詩周頌】駿發爾私,終三十裡。
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又葉五舉切,音語。
【楚辭九思】言逝邁兮北徂,叫我友兮配耦。
日隂曀兮未光,闃□窕兮靡睹。
考證:〔【詩周頌】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箋】耜廣五寸,三耜爲耦。
〕謹照原文三耜改二耜。
耧 【未集中】【耒字部】 耬 〔古文〕□【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婁。
【玉篇】犂也。
【正字通】下種具。
一曰耬車,狀如三足犂,中置耬鬥,藏種以牛駕之,一人執耬,且行且搖,種乃隨下。
崔實雲:漢趙過敎民耕殖,其法,三犂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
日種一頃。
按此卽耬車也。
見齊民要術。
又【集韻】朗口切,婁上聲。
耕畦謂之耬。
【集韻】或作。
耨 【未集中】【耒字部】 耨 【廣韻】奴豆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豆切,□音槈。
【說文】薅器也。
本作槈,今文作耨。
【廣韻】同鎒。
纂文曰:耨如鏟,柄長三尺,刃廣二寸,以刺地除草。
【呂氏春秋】耨柄尺,其長六寸,所以閒稼。
【字詁】頭長六寸,柄長六尺,以芸田也。
又【玉篇】耘也。
【釋名】耨,以鋤耨禾也。
【易繫辭】耒耨之利,以敎天下,蓋取諸益。
【左傳僖三十三年】臼季使過冀,見冀缺耨。
【註】耨,鋤也。
【釋文】耨,乃豆切,鉏田也。
【晉語註】耨,茠也。
或作薅,拔田草也。
【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而耕耨王藉,以時入之。
【註】耨,芸芓也。
又【類篇】奴沃切,音褥,治草也。
又【字彙補】內典,阿耨多羅。
阿,此雲無也。
耨多羅,此雲上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子淺切,音翦。
竹名。
【篇海】竹高一丈,節閒三尺,可爲矢。
又【集韻】與箭同。
詳箭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海篇】□□盈切,音兵。
盛絮籠。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古文甚字。
註詳甘部四畫。
聕 【未集中】【耳字部】 聕 【玉篇】胡老切,音浩。
耳也。
一曰耳聞。
珆 【午集上】【玉字部】 珆 【集韻】盈之切,音飴。
石似玉也。
【五音集韻】同。
又【廣韻】以脂切,音姨。
義同。
又【類篇】湯來切,音胎。
龍文之圭曰瓏珆。
【玉篇】玉名。
【戌集下】【食字部】餐字之譌。
耩 【未集中】【耒字部】 耩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項切,音講。
耕也。
【玉篇】□也。
又【集韻】居侯切,音溝。
義同。
耫 【未集中】【耒字部】 耫 【廣韻】查鎋切【集韻】槎轄切,□音鐁。
農具。
又【廣韻】【集韻】□士革切,音賾。
灰中種也。
【博雅】耫,種也。
耬 【未集中】【耒字部】 耬 〔古文〕□【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婁。
【玉篇】犂也。
【正字通】下種具。
一曰耬車,狀如三足犂,中置耬鬥,藏種以牛駕之,一人執耬,且行且搖,種乃隨下。
崔實雲:漢趙過敎民耕殖,其法,三犂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
日種一頃。
按此卽耬車也。
見齊民要術。
又【集韻】朗口切,婁上聲。
耕畦謂之耬。
【集韻】或作。
耭 【未集中】【耒字部】 耭 【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耕也。
耮 【未集中】【耒字部】 耮 【集韻】郞到切,勞去聲。
摩田器。
耯 【未集中】【耒字部】 耯 【集韻】黃郭切,音雘。
刈穀也。
耰 【未集中】【耒字部】 耰 【廣韻】【集韻】於求切【正韻】於尤切,□音憂。
覆種也。
【說文徐註】摩田器,布種後以此器摩之,使土開發處復合覆種也。
【論語】耰而不輟。
【註】耰,覆種也。
【莊子則陽篇】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
【註】耰,鋤也。
【淮南子氾論訓】民勞而利薄,後世爲之耒耜耰鋤。
【註】耰,椓塊椎也。
三輔謂之儓,所以覆種也。
又【韻補】葉於救切,音又【史記龜筴傳】耕之耰之,鉏之耨之。
又葉爾皎切,音擾。
【梁武帝籍田詩】公卿秉耒耜,庶甿荷鉏耰。
一人慙百王,三推先億兆。
耱 【備考】【未集】【耒字部】 耱 【川篇】莫個切。
耳 【未集中】【耳字部】 耳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洱。
【說文】主聽也。
【易說卦】坎爲耳。
【管子水地篇】腎發爲耳。
【淮南子精神訓】肝主耳。
【白虎通】耳者,腎之□也。
又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
【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
【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又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
【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
【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又【韻會】助語辭。
【論語】女得人焉耳乎。
【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又【正韻】語決辭。
【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又【詩魯頌】六轡耳耳。
【傳】耳耳然至盛也。
【朱註】耳耳,柔從也。
又爵名。
【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
【註】斝耳,玉爵。
【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又姓。
【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又人名。
老子名李耳。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
【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
【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
【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又山名。
【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
【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
【荊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
【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
【註】辟耳,山名。
【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之山。
【註】□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又草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
【傳】卷耳,苓耳也。
廣雅雲:枲耳也。
【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
【博雅】□耳,馬莧也。
又獸名。
【博雅】李耳,虎也。
又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
魏時西□獻千裡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
【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
【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又蟲名。
【爾雅釋蟲】螾□入耳。
【疏】今蚰蜒,喜入耳者。
【揚子方言】蚰□,自關而東謂之螾□,或謂之入耳。
又曾孫之孫曰耳孫。
【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
【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
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又【集韻】【韻會】□如蒸切,音仍。
【前漢惠帝紀】耳孫。
【註】晉灼曰:耳孫,□孫之曾孫也。
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
與晉說相同。
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又【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
【註】耳音仍。
又【集韻】仍拯切,仍上聲。
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考證:〔【博雅】耳,馬莧也。
〕謹按原文作□耳馬莧也,謹於耳上增□字。
耴 【未集中】【耳字部】 耴 【廣韻】魚乙切【集韻】逆乙切,□音□。
【廣韻】聱耴,魚鳥狀也。
【左思吳都賦】魚鳥聱耴。
【註】倉頡篇曰:聱耴,衆聲也。
◎按字彙質涉切,非。
詳下□字註。
耵 【未集中】【耳字部】 耵 【廣韻】都挺切,音頂。
耵聹,耳垢。
又【集韻】湯丁切,音聽。
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桑谷切【集韻】蘇谷切,□音速。
□,頭動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音旅。
盛飯器也。
【揚子方言】南楚謂之筲,趙魏之郊謂之□。
【集韻】通作筥。
耶 【未集中】【耳字部】 耶 【廣韻】以遮切【韻會】餘遮切【正韻】于遮切,□音邪。
【玉篇】俗邪字。
【正韻】語助。
又疑辭。
又【增韻】俗謂父曰耶。
【古木蘭詩】卷卷有耶名。
【杜甫詩】見耶背面啼。
又【荀子議兵篇】莫耶長刃利鋒。
【正字通】吳大夫莫耶作寶劒,因謂劒爲莫耶。
或曰幹將莫耶,當時鑄劒者夫婦之名,故雄劒名幹將,雌劒名莫耶。
又【史記淳于髠傳】汙耶下地。
【說苑】作汙邪。
又【正韻】徐嗟切,音邪。
【荀子成相篇】耶枉僻囬失道途。
又【韻補】葉餘嗟切,音近倭。
【韓愈施先生墓誌銘】縣曰萬年,原曰神禾。
高四尺者,先生墓耶。
耷 【未集中】【耳字部】 耷 【集韻】德盍切,音。
大耳曰耷。
聳 【未集中】【耳字部】 聳 【正韻】息勇切,聳本字。
(聳)【廣韻】息拱切【集韻】筍勇切【韻會】荀勇切【正韻】息勇切,□音竦。
【揚子方言】聳,聾也。
生而聾,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
【註】言無所聞,常聳耳也。
又高也。
【韓愈會合聯句】劒心知未死,詩思猶孤聳。
又【揚子方言】聳,欲也。
荊吳之閒曰聳。
自關而西,秦晉之閒相勸曰聳。
又【揚子方言】聳,悚也。
【註】謂警聳也。
【左傳成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懼。
【楚語】昔殷武丁,能聳其德。
【註】聳,敬也。
又【集韻】雙講切,音。
義同。
耼 【未集中】【耳字部】 耼 【唐韻】他酣切【集韻】【韻會】他甘切,□音舑。
【說文】耳曼也。
【徐曰】耳無郭也。
【廣韻】耳漫無輪。
又【韻會】祝耼,老耼,人名。
【左傳隱九年】戎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耼逐之。
【註】祝耼,鄭大夫。
【前漢揚雄傳】棄由耼之所珍兮。
【註】師古曰:耼,老耼也。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管蔡郕霍,魯衞毛耼。
【周語】耼由鄭姬。
【註】耼,姬姓。
又【正韻】都甘切【正韻】都含切,□音耽。
又【集韻】乃甘切,音。
又【類篇】謨甘切,音姏。
又【正韻】那含切,音南。
義□同。
【類篇】或作□。
【正字通】今俗作聃。
耽 【未集中】【耳字部】 耽 〔古文〕□【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音酖。
【說文】耳大垂也。
【淮南子地形訓】誇父耽耳,在其北方。
【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又【玉篇】樂也。
【書無逸】惟耽樂之從。
【傳】過樂謂之耽。
【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傳】耽,樂也。
又【廣韻】虎視。
【易頤卦】虎視耽耽。
【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
【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
【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
視近而志遠。
又【張衡西京賦】大廈耽耽。
【註】耽,音丹。
耽耽,深邃之貌。
又都感切,音黕。
亦虎視。
又徒感切,音禫。
徐視也。
耾 【未集中】【耳字部】 耾 【唐韻】戸萌切【韻會】乎盲切,□音宏。
【博雅】聾也。
【玉篇】耳語也。
【韻會】一曰耳中聲。
又【韻會】大聲。
【宋玉風賦】耾耾雷聲。
【揚子法言】非雷非霆,隱隱耾耾。
【左思吳都賦】與夫唱和之隆響,動鐘鼓之鏗耾有殷。
又【集韻】呼宏切,音訇。
又【五音集韻】烏宏切,音泓。
義□同。
【集韻】或作□。
舦 【未集下】【舟字部】 舦 【集韻】他蓋切,音太。
舟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徐心切,音尋。
【類篇】竹長千尺,可爲大舟。
【僧贊寧筍譜】□竹,本根長千丈,生海畔山,其竹萌數丈猶爲筍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亡篦切,音謎。
篾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知敎切,音照。
取魚籠也。
耿 【未集中】【耳字部】 耿 〔古文〕熲【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幸切,音□。
【說文】耳著頰也。
又【廣韻】耿介也。
【馮衍顯志賦】獨耿介而慕古兮。
【徐敬業詩】少年負壯氣,耿介立衝冠。
又【韻會】不安也。
【詩衞風】耿耿不寐。
【傳】耿耿,猶儆儆也。
錢氏曰:耿耿,小明,心有所存,不能忘之貌。
又光也。
【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
又與炯通。
【晉語】其光耿於民矣。
【註】耿,猶炤也。
又地名。
【左傳閔元年】滅耿,滅霍,滅魏。
【註】平陽皮氏縣東南有耿鄕。
【括地志】霍晉州霍邑縣,故耿城,今名耿倉城,在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裡,故耿國。
又【山海經】耿山無草木,多水碧。
又姓。
漢耿弇,耿況。
又【集韻】俱永切,音憬。
光也。
本作炅。
又【集韻】涓熒切【韻會】古熒切,□音扃。
明白也。
又與□通。
幽州方言也。
【蜀志□雍傳註】或曰雍本姓耿,幽州人語謂耿爲□,遂隨音變之。
◎按說文耿,耳著頰也,從耳,烓省聲。
杜林說,耿,光也,從光聖省。
凡字皆左形右聲,杜說非也。
徐鍇曰:凡字多右形左聲,此說或後人所加,或傳寫之誤,語載徐本說文。
蓋許以杜說爲非,徐以許左形右聲爲誤。
字彙正字通□錄其說,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
以杜說爲優,至謂凡字皆左形右聲,與凡字多右形左聲,則許徐之說皆非也。
周禮、六書賈公彥疏辨之詳矣。
賈之言曰:書有六體,形聲實多。
若江河之類,是左形右聲。
鳩鴿之類,是右形左聲。
草藻之類,是上形下聲。
婆娑之類,是下形上聲。
圃國之類,是外形內聲。
闅□辮戚□贏之類,是內形外聲。
形聲之等有六也,附記於此。
聶 【未集中】【耳字部】 聶 【廣韻】【韻會】【正韻】□尼輒切,音躡。
【說文】附耳私小語也。
【徐曰】一耳就二耳也。
【史記魏其武安侯傳】乃效兒女子呫聶耳語。
又攝也。
【管子侈靡篇】十二歲而聶廣。
【註】代將亂而攝其廣。
又【莊子大宗師】瞻明聞之聶許。
【註】聶許,許與也。
攝而保之,無所施與也。
又地名。
【春秋僖元年】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
【註】聶北,邢地。
【山海經】濛水出漢陽,西入江聶陽西。
【註】聶陽,水經注引此作灄陽。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聶戚。
又國名。
【山海經】聶耳之國,在無腸國東,爲人兩手聶其耳。
【註】言耳長,行則以手攝持之也。
又姓。
【史記刺客傳】聶政者,軹深井裡人也。
【姓譜】楚大夫食采于聶,因以爲氏。
又人名。
【史記刺客傳】荊軻嘗遊過楡次,與蓋聶論劒。
【註】索隱曰:蓋,姓,聶,名。
又【集韻】日涉切,音讘。
亦私語也。
又【正字通】直涉切。
與同。
薄切肉也。
【禮少儀】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爲膾。
【註】聶之言牒也。
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則成膾也。
又【集韻】弋涉切,音葉。
與揲同。
揲揲,動貌。
又質涉切,音霅。
合也。
【爾雅釋木】守宮槐,葉晝聶宵炕。
【註】槐葉晝日聶合而夜炕布者,名爲守宮槐。
聶音輒。
又實欇切,音涉。
與欇同。
蔓木。
又尺涉切,音謵。
木葉動貌。
聃 【未集中】【耳字部】 聃 【正字通】俗耼字。
聄 【未集中】【耳字部】 聄 【集韻】【韻會】□止忍切,音軫。
【玉篇】告也。
【五音集韻】聽也。
【戌集中】【革字部】【玉篇】【集韻】□延知切,音夷。
韋也。
又他計切,音替。
馬鞁具。
【亥集上】【馬字部】【集韻】同駓。
聅 【未集中】【耳字部】 聅 【唐韻】恥列切【集韻】【韻會】敕列切,□音屮。
【說文】軍法以矢貫耳也。
從耳從矢。
司馬法曰:小罪聅,中罪刖,大罪剄。
又【廣韻】徒幹切【集韻】唐幹切【正韻】唐闌切,□音壇。
又【集韻】羊列切。
音拽。
義□同。
聆 【未集中】【耳字部】 聆 【唐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
【說文】聽也。
【倉頡篇】耳聽曰聆。
【廣韻】以耳取聲。
【前漢敘傳】妣聆呱而刻石兮。
又【博雅】聆,從也。
又【淮南子齊俗訓】所居聆聆。
【註】聆聆,意曉解也。
又借作齡。
【禮文王世子】夢帝與我九齡。
【釋文】本或作聆。
【巳集下】【犬字部】【唐韻】息茲切【集韻】新茲切,□音思。
【說文】司空也。
從,□聲。
復說獄司空。
【玉篇】辨獄官也。
察也。
【廣韻】辨獄相察。
又【玉篇】息利切【集韻】相吏切,□音笥。
義同。
【玉篇】今作伺覗。
【篇海】或作□。
聇 【未集中】【耳字部】 聇 【集韻】諸盈切,音征【博雅】聇聇,行也。
聉 【未集中】【耳字部】 聉 【唐韻】【集韻】□五滑切,瓦入聲。
【說文】無知意也。
又【廣韻】魚乙切,音屹。
義同。
又【廣韻】【集韻】□吐猥切,音腿。
聉顡,癡癲貌。
又【廣韻】丁滑切,音娺。
無所聞也。
臍 【未集下】【肉字部】 臍 【廣韻】徂奚切【集韻】【韻會】前西切,□音齊。
【說文】肶臍也。
【正字通】子初生所繫也。
斷之爲臍帶,以其當心腎之中,前直神闕,後直命門,故謂之臍也。
又劑也。
【釋名】臍,劑也,腸端之所限劑也。
又【韻會】通作齊。
【左傳莊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
【註】齊臍同。
苈 【申集上】【艸字部】 藶 【唐韻】郞擊切,音歷。
葶藶。
詳葶字註。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古文閏字。
註詳門部四畫。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巫放切,音望。
竹名。
又竹色。
聊 【未集中】【耳字部】 聊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膫。
【說文】耳鳴也。
又【韻會】語助。
【詩唐風】椒聊之實。
【傳】椒聊,椒也。
【疏】聊,語助也。
又【博雅】聊,苟且也。
【詩衞風】孌彼諸姬,聊與之謀。
【傳】聊,願也。
【箋】聊,且略之辭。
【晉書阮籍傳】聊復爾耳。
又賴也。
【前漢張耳陳餘傳】使天下父子不相聊。
【揚子方言】此其計畫,無所聊賴。
又【左思吳都賦】相與聊浪乎昧莫之坰。
【註】聊浪,放曠貌。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
【註】聊攝,齊西界也,平原聊城縣東北有攝城。
【史記韓王信盧綰傳】破豨將張春於聊城。
又姓。
【風俗通】聊倉。
爲漢侍中。
又【集韻】力求切,音騮。
木名。
引爾雅朻者聊。
◎按爾雅釋木音義,聊音寮,無騮音,未審集韻何據。
又【楚辭九歎】耳聊啾而戃慌。
【註】聊啾,耳鳴。
聊音留。
又阿蘭聊,西域國名。
【後漢西域傳】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
又與騮同。
【前漢地理志】華聊,綠耳之乗。
又【集韻】力弔切,音嫽。
木名。
【說文】本作□。
【類篇】或作□,亦作□。
聾 【未集中】【耳字部】 聾 【唐韻】盧紅切【集韻】【正韻】盧東切,□音籠。
【說文】無聞也。
【釋名】籠也。
如在蒙籠之內,不可察也。
【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爲聾。
又【宣十四年】鄭昭宋聾。
【註】聾,闇也。
【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
【疏】聾謂耳不聞聲。
又蔥聾,獸名。
【山海經】符禺之山,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鬛。
【註】蔥聾,如羊,黑首赤鬛。
又【韻補】葉盧黃切,音郞。
【易林】遠視無光,不知靑黃。
黈纊塞耳,使君闇聾。
考證:〔【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曰聾。
〕謹照原文曰聾改爲聾。
職 【未集中】【耳字部】 職 【廣韻】之弋切【集韻】【韻會】質力切,□音織。
【說文】記微也。
【徐曰】國有六職,皆主記事之微也。
【增韻】執掌也。
【爾雅釋詁】職,主也。
【博雅】職,事也。
【書周官】六卿分職,各率其屬,以倡九牧。
【周禮天官大宰】九曰閒民,無常職。
【註】謂無事業者。
【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註】職,主也。
志,旗幟也。
謂掌旗幟之官也。
又【爾雅釋詁】職,常也。
又貢也。
【左傳襄二十八年】共其職貢。
【淮南子原道訓】海外賓伏,四夷納職。
【註】職,貢也。
又專也。
【詩大雅】民之罔極,職涼善背。
【註】專由小人,名爲直諒。
而實善背也。
又【揚子方言】憐職,□也。
言相□憐者,吳越之閒謂之憐職。
又職職,多也。
【莊子至樂篇】萬物職職。
又姓。
【姓譜】周禮有職方氏,後因官爲氏。
【風俗通】漢山陽令職洪之後。
又【集韻】敵德切,音特。
杙也。
周官有職人。
戚兗讀。
或作樴樲。
又【集韻】逸織切,音弋。
義同。
又與幟同。
【史記叔孫通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
【註】職,音幟。
聍 【未集中】【耳字部】 聹 【廣韻】奴丁切【集韻】囊丁切,□音寧。
耵聹,耳垢也。
一曰耳聒。
又【廣韻】乃挺切,音□。
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集韻】魯猥切,音磊。
極困也。
又與儡同。
聎 【未集中】【耳字部】 聎 【廣韻】吐彫切【集韻】他彫切,□音祧。
【廣韻】耳疾。
【集韻】一曰耳鳴。
又【集韻】他刀切,音饕。
又徒刀切,音匋。
義□同。
膉 【未集下】【肉字部】 膉 【廣韻】【集韻】□伊昔切,音益。
【廣韻】肥也。
【集韻】脰肉也。
【儀禮士虞禮】取諸左膉。
【註】膉,脰肉也。
又【集韻】一曰豕伏槽。
聑 【未集中】【耳字部】 聑 【唐韻】丁協切【集韻】的協切,□音□。
【說文】安也。
【馬融長笛賦】瓠巴聑柱,磬襄弛懸。
【註】聑,安也。
又【揚子方言】揚越之郊,凡人相侮,以爲無知,謂之聑。
聑,耳目不相信也。
又【廣韻】耳垂貌。
又【集韻】陟革切,音摘。
耳豎貌。
聒 【未集中】【耳字部】 聒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活切,音括。
【說文】本作□。
讙語也。
【廣韻】聲擾也。
【書盤庚】今汝聒聒。
【傳】聒聒,無知貌。
鄭雲:難告貌。
正義曰:多言亂人之意。
【左傳襄二十六年】聒而與之語。
【註】聒,讙也。
【抱樸子廣譬卷】春蛙長譁,而醜音見患於聒耳。
又【韻補】葉紀劣切,音厥。
【郭璞江賦】陽鳥爰翔,于以□月。
千類萬聲,自相喧聒。
聯 【未集中】【耳字部】 聯 【唐韻】力延切【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連。
【說文】連也。
從耳,耳連於頰。
從絲,絲連不絕也。
【張衡思□賦】繽聯翩兮紛暗曖。
【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又官聯。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法治官府,三曰官聯,以會官治。
【註】聯,讀爲連。
謂連事通職相佐助也。
又合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本俗六安萬民,三曰聯兄弟。
【註】聯,猶合也。
又【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爲比,十家爲聯。
五人爲伍,十人爲聯。
四閭爲族,八閭爲聯。
又【集韻】連彥切,音□。
不絕也。
舏 【補遺】【未集】【舌字部】 舏 【字彙補】古朽切,音久。
舌取物也。
罥 【未集中】【網字部】 罥 【廣韻】姑泫切【集韻】【韻會】【正韻】古泫切,□音畎。
【玉篇】挂也,係取也。
【類篇】或作羂□。
【鮑昭蕪城賦】荒葛罥塗。
又【廣韻】古縣切【集韻】扃縣切,□音睊。
綰也。
罦 【未集中】【網字部】 罦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敷。
【爾雅釋器】罬謂之罦。
罦,覆車也。
【註】今之翻車也。
有兩轅,中施罥以捕鳥,輾轉相解。
【詩王風】雉離于罦。
【傳】覆車也。
又【廣韻】縛謀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浮。
【集韻】或從包從不。
罧 【未集中】【網字部】 罧 【廣韻】所今切【集韻】【韻會】【正韻】疏簪切,□音森。
【說文】積柴水中,聚魚也。
又【廣韻】同槮。
【爾雅釋器】槮謂之涔。
【註】今之作槮者,積柴木于水中,魚得寒,入其裡藏隱,因以薄圍捕取之。
【疏】槮罧,古今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所禁切,音滲。
義同。
又【廣韻】斯甚切【集韻】斯荏切,□音沁。
義同。
又【集韻】犁針切,音林。
義同。
罨 【未集中】【網字部】 罨 【廣韻】【正韻】於檢切【集韻】【韻會】衣檢切,□音奄。
【說文】罕也。
【玉篇】以罔魚也。
【左思蜀都賦】罨翡翠。
又【廣韻】烏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遏合切,□音姶。
罔也。
又【張泌詩】罨岸春濤打船尾。
又溪名。
長興有罨畫溪。
又【廣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淹入聲。
義同。
【醜集上】【口字部】【字彙】郎計切,音麗。
叽語。
【亥集上】【馬字部】【集韻】延知切,音夷。
馬名。
【戌集中】【隹字部】【集韻】同鵨。
詳鳥部鵨字註。
罩 【未集中】【網字部】 罩 【廣韻】都敎切【集韻】【韻會】【正韻】陟敎切,□音鵫。
【說文】捕魚器也。
【爾雅釋器】篧謂之罩。
【註】捕魚籠也。
【疏】罩,以竹爲之,無竹則以荊。
【詩小雅】南有嘉魚,烝然罩罩。
【廣韻】與同。
又【集韻】竹角切,音琢。
籗亦作罩。
罩魚者也。
又【集韻】敕角切,音趠。
義同。
罪 【未集中】【網字部】 罪 〔古文〕辠□【廣韻】徂賄切【集韻】粗賄切,□音。
【說文】捕魚竹罔。
【易解卦】君子以赦過宥罪。
【書大禹謨】罪疑惟輕。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蔔管切,音粄。
屑米餠也。
罫 【未集中】【網字部】 罫 【集韻】【韻會】□胡掛切,音畫。
□或作罫。
礙也。
通作絓。
又【集韻】古買切,音枴。
□或作罫。
博局方目。
【桓譚新論】使罫中死棊皆生。
【韋曜博弈論】所務不過方罫之閒。
罬 【未集中】【網字部】 罬 【廣韻】陟劣切【集韻】【韻會】株劣切,□音輟。
【說文】捕鳥覆車也。
或作輟。
【爾雅釋器】罿,罬也。
罬謂之罦。
【玉篇】連也。
幡車上覆罔。
又【集韻】古穴切,音玦。
義同。
罭 【未集中】【網字部】 罭 【廣韻】雨逼切【集韻】【正韻】越逼切【韻會】影逼切,□音域。
【說文新附字】魚網也。
【爾雅釋器】緵罟謂之九罭。
九罭,魚罔也。
【註】今之百囊罟。
【詩豳風】九罭之魚。
【傳】九罭,緵罟,小魚之網也。
翋 【未集中】【羽字部】 翋 【廣韻】盧合切【集韻】落合切,□音拉。
【廣雅】飛也。
【左思吳都賦】□翋□。
【類篇】或作□。
置 【未集中】【網字部】 置 〔古文〕□□□□【廣韻】陟吏切【集韻】【韻會】竹吏切【正韻】知意切,□音智。
【說文】赦也。
【註】徐鍇曰:從直,與罷同意。
置之則去之也。
又【玉篇】立也。
【廣韻】設也。
【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
【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
【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
【註】師古曰:置,立也。
又【玉篇】安置也。
又【廣雅】郵置,關驛也。
【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
【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
又【集韻】直吏切,音。
樹也。
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罯 【未集中】【網字部】 罯 【唐韻】【廣韻】烏感切【集韻】【類篇】鄔感切,□音暗。
【說文】覆也。
又【王篇】【廣韻】烏合切【集韻】【類篇】遏合切,□音姶。
罯,覆也。
罰 【未集中】【網字部】 罰 【廣韻】【集韻】【韻會】□房越切,音伐。
【說文】辠之小者。
從刀從詈。
未以刀有所賊,但持刀罵詈,則應罰。
【春秋元命包】罔言爲詈,刀詈爲罰。
罰之言罔陷於害。
【易豫卦】則□罰淸而民服。
【書呂□】五□不□,正於五罰。
【傳】出金贖罪。
【周禮地官司救】凡民之有衺惡者,三讓而罰。
【註】罰謂撻擊之也。
又【韻補】葉扶廢切【江淹齊高帝誄】綴機剟賊,輕章削罰。
矜□廣慈,合賤兼愛。
愛字音炁。
○按《說文》在刀部,今倂入。
考證:〔【周禮地官司徒】凡民之有衺惡者,三讓而罰之。
〕謹照原文司徒改司救。
三讓而罰下省之字。
罱 【未集中】【網字部】 罱 【廣韻】魯敢切,音覽。
罱網。
【玉篇】夾魚具。
署 【未集中】【網字部】 署 【廣韻】【集韻】【韻會】□常恕切,音曙。
【說文】部署,有所罔屬。
【註】徐鍇曰:署置之,言羅絡之若罘罔也。
【玉篇】置也。
【廣韻】廨署。
【魯語】署位之表也。
【史記項羽紀】部署吳中豪傑。
【楚辭遠遊】選署衆神以並轂。
【補註】署,置也。
又【玉篇】書檢也。
【五經文字】署作罒者譌。
罳 【未集中】【網字部】 罳 【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正韻】相咨切,□音思。
【說文新附字】罘罳,屏也。
【玉篇】屏樹門外也。
互詳罘字註。
又【集韻】【韻會】桑才切,□音鰓。
義同。
罴 【未集中】【網字部】 羆 〔古文〕□□□【廣韻】彼爲切【集韻】【韻會】班麋切【正韻】逋眉切,□音陂。
【爾雅釋獸】羆如熊,黃白文。
【註】似熊而長頭高腳,憨猛多力,能拔樹木。
【陸璣詩疏】羆有黃羆,有赤羆,大于熊,其脂如熊,白而麤理,不如熊白美也。
【爾雅翼】羆則熊之雌者,力尤猛。
【書禹貢】熊羆狐狸織皮。
【詩小雅】維熊維羆。
又人名。
【書舜典】讓于朱虎熊羆。
【註】四臣名。
又【韻補】葉甫委切【張衡西京賦】若驚鶴之羣羆。
葉上綺字下纚字。
考證:〔【爾雅釋畜】羆如熊,黃白文。
【註】似熊而長頭高腳,憨悍多力。
〕謹照原書釋畜改釋獸。
憨悍改憨猛。
罵 【未集中】【網字部】 罵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駕切,音禡。
【說文】詈也。
【註】徐鍇曰:謂以惡言加罔之也。
【史記留侯世家】輕士善罵。
又與傌同。
【前漢賈誼傳】同鯨,劓,髠,刖,笞,傌,棄市之法。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何覽切,音檻。
米豆也。
【午集上】【玉字部】【集韻】通都切,音。
玉名。
【午集上】【玉字部】【唐韻】盧剌切【集韻】郎達切,□音剌。
【說文】玉屬也。
【類篇】或作。
亦作瓎。
聺 【未集中】【耳字部】 聺 【五音集韻】千結切,音切。
聰也。
聻 【未集中】【耳字部】 聻 【廣韻】乃裡切,音伱。
指物貌。
又【正字通】梵書聻爲語助,音伱。
如禪錄,何故聻,雲未見桃花時聻,皆語餘聲。
又【五音集韻】子役切,音積。
人死作鬼,人見懼之。
鬼死作聻,鬼見怕之。
若篆書此字貼於門上,一切鬼祟遠離千裡。
【正字通】按聻音賤。
俗謂之辟邪符,以聻爲鬼名。
酉陽雜俎曰:時俗于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隂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瘧癘。
又張續宣室志曰:裴漸隱居伊上,有道士李君曰:當今除鬼無過漸耳。
時朝士皆書聻于門上。
又漢舊史:儺立桃人葦索滄耳虎頭等,滄耳卽聻也。
又通典:聻,司刀鬼名。
漸耳,一名滄耳。
聽 【未集中】【耳字部】 聽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定切,音侹。
【說文】聆也。
【釋名】聽,靜也。
靜,然後所聞審也。
【書太甲】聽德惟聰。
【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
【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
【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
【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
【疏】聽,從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
【禮王制】司寇正□明辟,以聽獄訟。
【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
【前漢□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
【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又□也。
【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
【註】聽,偵□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
【集韻】聆也,聽受也。
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
俗作。
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廠。
又【韻補】葉儻陽切,音堂。
【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
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聾 【未集中】【耳字部】 聾 【唐韻】盧紅切【集韻】【正韻】盧東切,□音籠。
【說文】無聞也。
【釋名】籠也。
如在蒙籠之內,不可察也。
【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爲聾。
又【宣十四年】鄭昭宋聾。
【註】聾,闇也。
【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
【疏】聾謂耳不聞聲。
又蔥聾,獸名。
【山海經】符禺之山,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鬛。
【註】蔥聾,如羊,黑首赤鬛。
又【韻補】葉盧黃切,音郞。
【易林】遠視無光,不知靑黃。
黈纊塞耳,使君闇聾。
考證:〔【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曰聾。
〕謹照原文曰聾改爲聾。
聿 【未集中】【聿字部】 聿 【唐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遹。
【說文】所以書之器也。
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又【玉篇】遂也,述也,循也。
【正韻】惟也。
【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
【傳】聿,遂也。
【釋文】聿,允橘切,述也。
【疏】正義曰:聿訓述也。
述前所以申遂,故聿爲遂也。
【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傳】聿,遂也。
【疏】從始至末之言。
【詩大雅】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傳】聿,述也。
【詩詁】助語。
【左傳註】惟也。
又自也。
【詩大雅】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箋】聿,自也。
於是與其□大姜,自來相可居者。
又【揚雄羽獵賦】及至罕車飛揚,武騎聿皇。
【註】聿皇,輕疾貌。
又【左思吳都賦】陵絕嶛嶕,聿越巉險。
【註】聿越,豹走貌。
又與曰通。
【詩豳風】曰爲改歲,入此室處。
【前漢食貨志】引《詩》作聿。
【師古註】聿,卽曰也。
亦與遹通。
【詩大雅】遹求厥寧。
【傳】遹與聿同。
發語辭。
亦與欥通。
【前漢班固敘傳】欥中和爲庶幾。
【師古註】欥聿,通由也。
◎按說文聿,所以書之器也。
欥,詮詞也。
徐註,一曰發聲。
引《詩》:欥求厥寧。
今文作聿,後世束豪爲聿。
加竹作筆,而聿字音以律切,專爲發語詞矣。
柳宗元文作聿牘,則唐人尚以此爲筆字。
肁 【未集中】【聿字部】 肁 【廣韻】治小切【集韻】直紹切,□音趙。
【玉篇】始也,謀也,開也。
又姓。
【正字通】趙有大夫肁賈。
◎按經史皆作肇。
肂 【未集中】【聿字部】 肂 【廣韻】【集韻】□息利切,音四。
埋棺坎下也。
【儀禮士喪禮】掘肂見衽。
【註】肂,埋棺之坎也。
【疏】肂訓爲陳,謂陳屍於坎,鄭卽以肂爲埋棺之坎也。
【顏延之哀冊文】戒涼在肂,杪秋卽穸。
【註】三日而肂,三月而葬。
又【集韻】羊至切,音肄。
義同。
或作殔。
考證:〔又【集韻】羊至切,言肄。
〕謹照本書之例言改音。
肄 【未集中】【聿字部】 肄 【廣韻】【集韻】【韻會】羊至切【正韻】以智切,□音易。
【廣韻】習也。
【左傳文四年】臣以爲肄業及之也。
【禮檀弓】君命,大夫與士肄。
【註】肄,習也。
君有命,大夫則與士展習其事。
又勞也。
【詩衞風】有洸有潰,旣詒我肄。
【傳】肄,勞也。
又【小雅】正大夫離居,莫知我肄。
又【廣韻】嫩條也。
【博雅】肄,枿也。
【詩周南】遵彼汝墳,伐其條肄。
【傳】肄,餘也。
斬而復生曰肄。
【左傳襄二十九年】晉國不恤宗周之闕,而夏肄是屏。
【註】夏肄杞也。
肄,餘也,是斬而復生之餘也。
又水名。
【山海經】肄水,出臨晉西南,而東南注海。
【註】按卽溱水也。
或作肄水。
又與肆通。
【禮玉藻肆束及帶註】肆讀爲肄。
肄,餘也。
肅 【未集中】【聿字部】 肅 〔古文〕□□【唐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正韻】蘇谷切,□音宿。
【說文】持事振敬也。
從聿在□上,戰戰兢兢也。
【廣韻】恭也,敬也,戒也。
【書太甲】社稷宗廟,罔不祗肅。
【傳】肅,嚴也。
言能嚴敬鬼神而遠之。
又【洪範】恭作肅。
【疏】貌能恭,則心肅敬也。
【禮玉藻】色容厲肅。
【疏】厲,嚴也。
肅,威也。
又【爾雅釋言】肅雝,聲也。
又縮也。
【詩豳風】九月肅霜。
【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
【禮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
【註】謂枝葉縮栗。
又【爾雅釋詁】進也。
【詩大雅】民有肅心,荓雲不逮。
【箋】肅,進也。
【禮曲禮】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
【註】肅,進也。
進客謂道之。
又【左傳成十六年】爲事之故,敢肅使者。
【註】肅手至地,若今撎。
【禮少儀】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
【註】肅拜,拜低頭也。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九曰肅□。
【註】肅拜,但俯下手,今時撎是也。
又急也。
【禮禮運】□肅而俗敝,則法無常。
【疏】肅,駿急也。
【淮南子本經訓】肅而不悖。
【註】肅,急也。
雖急,不促悖。
又【爾雅釋訓】肅肅,敬也。
【又】肅肅,恭也。
又【詩周南】肅肅兔□。
【朱註】肅肅,整飭貌。
又【詩小雅】肅肅謝功,召伯營之。
【箋】肅肅,嚴正之貌。
又【詩召南】肅肅宵征。
【傳】肅肅,疾貌。
又【詩唐風】肅肅鴇羽。
【傳】肅肅,鴇羽聲。
又姓。
漢鴈門太守肅祥。
又【諡法】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
又國名。
【左傳昭九年】肅愼,燕亳,吾北土也。
又【書序】肅愼來賀。
【山海經】肅愼之國,在白民北。
又州名。
【韻會】古月支國地,漢置酒泉郡,後魏以酒泉爲甘州,隨分福祿縣置肅州。
又馬名。
【左傳定三年】唐成公如楚,有兩肅爽馬,子常欲之。
【註】肅爽,駿馬名。
又通作宿。
【儀禮特牲饋食禮】乃宿屍。
【註】宿,進也。
【禮祭統】宮宰宿夫人。
【註】宿,戒也。
又【集韻】所六切,音縮,鳥飛。
同。
又【字彙補】先妙切,音嘯。
敬也。
【釋名】簫,肅也,其音肅肅然而淸也。
又【韻補】葉音瑟。
【陸機詩】羈旅遠遊宦,託身承華側。
撫劒遵銅輦,振纓盡祇肅。
【韻會】古凡夙音,多讀如息。
尚書肅愼氏,史記作息愼。
草疏宿菜,幽州人謂之息菜。
肆 【未集中】【聿字部】 肆 〔古文〕□□【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息利切【正韻】悉漬切,□音四。
【說文】極陳也。
【爾雅釋言】肆,力也。
【疏】極力也。
【左傳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註】肆,極也。
【周語】藪澤肆旣。
【註】肆,極也。
旣,盡也。
又【玉篇】放也,恣也。
【易繫辭】其事肆而隱。
【疏】其辭放肆顯露,而所論義理深而幽隱也。
【左傳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
【註】肆,展放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
【註】肆,猶放恣也。
又遂也。
【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傳】肆,遂也。
又次也。
【詩小雅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箋】襄,駕也。
駕謂更其肆也。
【疏】謂止舍處也。
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
舍卽肆也。
在天爲次,在地爲辰,每辰爲肆,是歷其肆舍有七也。
又陳也,列也。
【書牧誓】昬棄厥肆祀弗答。
【傳】昏,亂也。
肆,陳也。
【詩大雅】肆筵設席。
【註】肆者,陳設之意。
又【古今註】肆,所以陳貨鬻之物也。
【周禮地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而平市。
【註】肆,謂陳物處。
【前漢□法志】開市肆以通之。
【註】師古曰:肆,列也。
又【韻會】旣□,陳屍曰肆。
【禮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
【註】肆,謂死□暴屍也。
【周禮秋官掌囚】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
又【爾雅釋詁】肆,故也。
【疏】肆之爲故,語更端辭也。
【又】肆,今也。
【註】肆旣爲故,又爲今,此義相反而兼通者。
【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代罪。
【傳】肆,故也。
【詩大雅】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
【傳】肆,故今也。
又【博雅】伸也。
【左傳僖三十年】旣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註】肆,申也。
又【小爾雅】餘也。
又緩也。
【書舜典】眚災肆赦。
【傳】肆,緩也,過而有害,當緩赦之。
【左傳莊二十二年】肆大眚。
【疏】肆,緩也。
◎按公羊傳註:肆,跌也,過度也。
穀梁傳註:肆,失也。
三傳異義。
又【玉篇】量也。
又大也。
【書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傳】能遠拓其界壤,則于先王之道遂大。
又長也。
【詩大雅】其詩孔碩,其風肆好。
【傳】肆,長也。
又棄也。
【揚雄長楊賦】故平不肆險。
安不忘危也。
【註】服虔曰:肆,棄也。
又【小爾雅】突也。
【詩大雅】是伐是肆。
【傳】肆,疾也。
【箋】肆犯突也。
【疏】肆爲犯突,言犯師而衝突之。
【左傳文十二年】若使輕者,肆焉其可。
【註】肆,暫往而退也。
又【周禮春官小胥】凡縣鍾磬,半爲堵,全爲肆。
【註】編縣之,二十六枚在一虡,謂之堵。
鍾一堵,磬一堵,謂之肆。
【左傳襄十一年】歌鍾二肆。
【註】肆,列也。
縣鍾十六爲一肆。
二肆,三十六枚。
又官名。
【周禮地官】肆長各掌其肆之政令。
又姓。
【何氏姓苑】有漁陽太守肆敏。
又祭名。
【史記周本紀】肆祀不答。
又【集韻】息七切,音悉。
放也。
又【韻會】羊至切。
與肄同。
【五音集韻】習也,嫩條也。
【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
【註】肆,讀爲肄。
肄,餘也。
【釋文】肆,音肄。
又音陔。
【禮禮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
【註】肆夏,當爲陔夏。
【釋文】肆,依註作陔,古來切。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解也。
【禮郊特牲】腥肆爓腍祭。
【註】治肉曰肆。
【疏】肆,剔也。
【釋文】肆,敕歷切。
【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註】鄭司農雲,肆,陳骨體也。
士喪禮曰:肆解去蹄。
【賈疏】羞,進也。
肆,解也。
謂於俎上進所解牲體於神座前。
【釋文】肆,他歷切。
考證:〔【易繫辭】其事肆而應。
〕謹照原文應改隱。
〔【周禮天官司市】掌以陳肆辨物。
〕謹照原書天官改地官。
照原文辨物下增而平市三字。
〔【周禮地官大司徒】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釋文】羞,進也。
〕謹按羞進也,句出賈疏非釋文,今據改爲賈疏。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力求切,音留。
竹名。
【卯集中】【手字部】【篇海】呼骨切,音忽。
高貌。
〇按音義同□。
譌文。
□ 【未集中】【網字部】 □ 【字彙篇】同罕。
亦作□。
字原作罓下幹。
肇 【未集中】【聿字部】 肇 【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音趙。
【說文】擊也。
又【廣韻】始也。
【書舜典】肇十有二州。
【傳】肇,始也。
又【仲虺之誥】肇我邦于有夏。
【傳】始我商家國于夏世。
又正也。
【齊語】竱本肇末。
【註】竱,等也。
肇,正也。
謂先等其本,以正其末也。
又敏也。
【爾雅釋言】肇,敏也。
【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
又長也。
【爾雅釋詁】肇,謀也。
【詩大雅】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傳】肇,謀也。
【釋文】韓詩雲:長也。
又山名。
【山海經】華山靑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
又與兆同。
【詩大雅】以歸肇祀。
【傳】肇,始也。
始歸郊祀也。
【箋】肇,郊之神位也。
【疏】肇,宜作兆。
春官小宗伯雲:兆五帝于四郊是也。
又【商頌】肇域彼四海。
【箋】肇,當作兆。
【疏】言正天下之經界,以四海爲兆域。
又【集韻】杜皓切,音道。
擊也。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集韻】【韻會】□莫八切,麻入聲。
傄,健貌。
肈 【未集中】【聿字部】 肈 【集韻】同肇。
又【韻會】戟屬。
肉 【未集下】【肉字部】 肉 〔古文〕宍【唐韻】如六切【集韻】【韻會】【正韻】而六切,□音衄。
【說文】胾肉,象形。
本書作□。
【易噬嗑】噬乾肉。
【禮孔子閒居】觴酒豆肉。
【左傳莊十年】肉食者鄙。
【管子水地篇】五藏已具,而後生肉。
【又】心生肉。
五肉已具,而後發爲九竅。
又【正字通】禽鳥謂之飛肉。
【揚子太□經】明珠彈于飛肉,其得不復。
又肉□。
【史記孝文帝紀】法有肉□三。
【註】黥劓二,左右趾合一,凡三。
又芝草名。
【抱樸子僊藥卷】五芝者,有石芝,有木芝,有草芝,有肉芝。
又視肉,獸名。
見【山海經郭璞註】視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土肉,生海中。
色黑,長五寸,大如小兒臂,有腹,無口耳,多足,可炙食。
【本草】李時珍曰:此蟲魚之屬,與土精名封同類。
【郭璞江賦】土肉石華。
又【本草】人頂生瘡,五色,如櫻桃,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
夏子益奇疾方,常飮牛乳,卽消。
又【釋名】肉,柔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如又切,音輮。
錢璧之體。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註】肉,邊也。
好,孔也。
【釋文】肉,如字。
又如授反。
又錘體爲肉。
【前漢律歷志】圜而環之,令之肉倍好者。
【註】錘之形如環,體爲肉,孔爲好。
又肥滿也。
【禮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疏】肉謂肥滿。
【又】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
【註】肥也。
【釋文】□而救反。
又【史記樂書】寬裕肉好。
【註】肉好,言音之洪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
肌肉也。
又【韻會】【正韻】□而由切,音柔。
邊也。
又【正字通】音腴。
【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民豐肉而庳。
劉昌宗讀。
肊 【未集下】【肉字部】 肊 【唐韻】於力切,音憶。
【說文】胷骨也。
【博雅】肊,匈也。
又【廣韻】氣滿也。
【集韻】作肐。
【類篇】或作臆。
肋 【未集下】【肉字部】 肋 【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音勒。
【說文】脅骨也。
【廣韻】脅肋。
【正韻】脅幹。
【釋名】肋,勒也。
檢勒五臟也。
又【集韻】舉欣切,音斤。
肉之力也。
與筋同。
詳竹部筋字註。
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