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篇註】綈,今謂之平紬。
【史記範睢傳】取一綈袍以賜之。
【註】索隱曰:今之絁也。
正義曰:今之麄袍。
【前漢文帝紀】身衣弋綈。
綉 【未集中】【糸字部】 綉 【集韻】他□切,音透。
吳俗謂綿一片爲綉。
○按《正字通》引《泝原》繡俗作綉,非。
綊 【未集中】【糸字部】 綊 【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協。
【說文】綊。
【玉篇】綖也。
綋 【未集中】【糸字部】 綋 【篇海】紘譌作綋。
綌 【未集中】【糸字部】 綌 【廣韻】綺戟切【集韻】【韻會】【正韻】乞逆切,□音□。
【說文】麤葛。
或從巾作□。
【詩周南】爲絺爲綌。
【傳】精曰絺,麤曰綌。
【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巾以綌。
綍 【未集中】【糸字部】 綍 【廣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弗。
【玉篇】同紼。
【周禮地官遂人】及葬,帥而屬六綍。
【註】綍,舉棺索也。
【禮雜記】使一介老某相執綍。
【又】諸侯執綍五百人。
【註】綍、引同耳。
廟中曰綍,在途曰引。
又【禮緇衣】王言如綸,其出如綍。
【疏】漸大出如綍,綍又大於綸。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
大索也。
綎 【未集中】【糸字部】 綎 【廣韻】他丁切,音汀。
【說文】糸綬也。
【廣韻】絲綬帶綎。
又【廣韻】特丁切【集韻】唐丁切,□音庭。
義同。
【玉篇】亦作□。
綏 【未集中】【糸字部】 綏 〔古文〕夊【廣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正韻】蘇回切,□音雖。
【說文】車中把也。
【註】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
【儀禮士冠禮】壻禦婦車授綏。
【註】綏,所以引車者。
【禮曲禮】僕人之禮,必授人綏。
又【書禹貢】五百裡綏服。
【傳】綏,安也。
安服王者之政敎。
【詩周南】福履綏之。
【傳】安也。
又【左傳文十二年】乃皆出戰交綏。
【註】古名退軍爲綏。
【疏】《司馬法》將軍死綏。
舊說綏,卻也。
又【荀子儒效篇】綏綏兮其有文章。
【註】安泰之貌。
或爲葳蕤之貌。
又州名。
【廣韻】春秋時白翟所居,秦幷天下爲上郡,後魏廢郡置州,取綏德縣爲名。
又【集韻】雙隹切,音榱。
毿,毛長貌。
一曰狐貌。
,或作綏。
【詩衞風】有狐綏綏。
【傳】匹行貌。
又【集韻】儒佳切,音蕤。
緌,或作綏。
【詩大雅】淑旂綏章。
【傳】大綏也。
【疏】綏者,卽交龍旂竿所建。
【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
【註】綏當爲緌。
緌,有虞氏之旌旗也。
又【明堂位】夏後氏之綏。
【註】綏,讀爲冠蕤之蕤。
又【集韻】思累切,音瀡。
隋,或作墮。
亦作綏。
屍所祭肝脊黍稷之屬。
【儀禮士虞禮】不綏祭。
【註】事屍之禮,始於綏祭。
綏,當爲墮。
又【集韻】呼恚切,音毀。
義同。
又【集韻】吐火切,音妥。
【禮曲禮】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
【註】綏,讀曰妥。
妥之謂下於心。
【又】國君綏視。
【註】視國君彌高。
妥視,謂視止於袷。
又【集韻】通回切,音推。
妥,或作綏,安坐也。
考證:〔【說文】車中把也。
【註】徐鍇曰,禮升車以正立執綏。
〕謹照原註以正立改必正立。
〔【儀禮士冠禮】壻禦婦授綏。
〕謹照原文婦字下增車字。
〔【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左車。
〕謹照原文左車改佐車。
綑 【未集中】【糸字部】 綑 【集韻】苦本切,音捆。
【玉篇】同裍。
【類篇】織也。
綕 【未集中】【糸字部】 綕 【集韻】職吏切,音志。
【玉篇】綕,古文織字。
註見十二畫。
經 【未集中】【糸字部】 經 〔古文〕□坕【唐韻】【廣韻】古靈切【集韻】【韻會】【正韻】堅靈切,□音涇。
【說文】織也。
【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
【易屯卦】君子以經綸。
【疏】經,謂經緯。
又【易頤卦】拂經於丘。
【註】經猶義也。
又【書酒誥】經德秉哲。
【傳】能常德持智。
【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
【註】經者,道之常。
又【詩大雅】經之營之。
【傳】經,度之也。
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
【註】經,謂爲之裡。
【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
【註】經,法也。
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又【禮月令】毋失經紀。
【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又【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
【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又【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
【晉語】雉經於新城廟。
【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又【廣韻】古定切,音徑。
經緯也。
又織也。
又【離騷王逸註】經,徑也。
【釋名】經,徑也。
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又【韻補】葉居良切。
【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
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
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
情音翔。
【五經文字】作□者,訛。
羿 【未集中】【羽字部】 羿 【廣韻】五計切【集韻】研計切,□音詣。
【說文】作羿。
羽之羿風亦古諸侯也。
一曰射師。
【五經文字】羿,隸省作羿。
【書五子之歌】有窮後羿。
◎按正字通此字下尚有□字,已入弓部,重出。
今刪。
綖 【未集中】【糸字部】 綖 【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
【玉篇】冕前後垂覆也。
【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註】綖,冠上覆。
【疏】冕以木爲幹,以□布衣其上謂綖。
又通作延。
【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
【註】延,冕上覆也。
【釋文】《字林》作綖。
又【集韻】【韻會】□以淺切,音演。
義同。
又【集韻】延面切,音衍。
義同。
又【集韻】私箭切,音線。
綫或從延。
【巳集下】【牛字部】【廣韻】作孔切。
俗揔字。
【左思吳都賦】有流而爲長。
〇按緫或作揔,因譌作。
俗用已久,故廣韻存之。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尼立切【集韻】昵立切,□音孴。
潗,水文貌。
一曰沸聲。
【木華海賦】濘潗。
考證:〔【木華海賦】澒濘潗。
〕謹照原文澒濘改濘。
綘 【未集中】【糸字部】 綘 【集韻】縫,或省作綘。
詳縫字註。
綜 【未集中】【糸字部】 綜 【廣韻】【集韻】【韻會】□子宋切,琮去聲。
【說文】織縷也。
【玉篇】持絲交。
【列女傳】推而往,引而來者,綜也。
又【易繫辭】錯綜其數。
【疏】綜謂總聚。
【史記周本紀】綜其實不然。
【前漢宣帝紀贊】綜核名實。
綝 【未集中】【糸字部】 綝 【廣韻】醜林切【集韻】癡林切【正韻】醜森切,□音琛。
【說文】止也。
【玉篇】善也。
又【集韻】疏簪切,音森。
【類篇】襂,或作綝。
襂纚,衣裳毛羽垂貌。
【楚辭九懷】舒佩兮綝纚。
綞 【未集中】【糸字部】 綞 【廣韻】丁果切【集韻】都果切,□音朶。
綞子綾,出字林。
綟 【未集中】【糸字部】 綟 【廣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
【說文】帛戾草染色也。
【急就篇註】綟,蒼艾色。
東海有草,其名曰,以染此色,因名綟雲。
【東觀漢紀】建武元年,復設諸侯王,金璽綟綬。
又【釋名】綠綟,紫綟,綵也。
又【廣韻】練結切【集韻】力結切,□音捩。
麻綟也。
綠 【未集中】【糸字部】 綠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
【說文】帛靑黃色也。
【釋名】綠,瀏也。
荊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
【詩邶風】綠兮衣兮。
【博】綠,閒色。
又【詩衞風】綠竹猗猗。
【傳】綠,王芻也。
【釋文】爾雅作菉。
綡 【未集中】【糸字部】 綡 【廣韻】【集韻】□呂張切,音良。
【玉篇】冠纚也。
綢 【未集中】【糸字部】 綢 【廣韻】直由切【集韻】陳留切,□音儔。
【說文】繆也。
【詩唐風】綢繆束薪。
【傳】綢繆,猶纏緜也。
又【詩小雅】綢直如髮。
【傳】密直如髮也。
【疏】綢者,綢緻之言,故爲密也。
又【楚辭九歌】薛荔柏兮蕙綢。
【註】綢,縛束也。
又【廣韻】土刀切【集韻】他刀切,□音韜。
【禮檀弓】綢練設旐。
【註】以練綢旗之杠。
【爾雅釋天】素錦綢杠。
【註】以白地錦韜旗之竿。
【前漢司馬相如傳】靡屈虹而爲綢。
【註】綢,韜也。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
蜩或從糸。
蜩蟉,龍首動貌。
綣 【未集中】【糸字部】 綣 【廣韻】去阮切【集韻】【韻會】苦遠切,□音捲。
【說文新附字】繾綣也。
【廣韻】繾綣志盟。
【類篇】繾綣,厚意。
【詩大雅】以謹繾綣。
【傳】繾綣,反覆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繾綣從公。
【註】繾綣,不離散。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有鍪而綣領,以王天下者矣。
【註】綣領,皮衣屈而紩之。
又【廣韻】去願切【集韻】區願切,□音券。
義同。
又【韻補】葉苦殞切。
【釋名】囷綣也。
藏物繾綣,束縛之也。
殞字原從歺,不從歹。
考證:〔【淮南子汜論訓】古若有鍪而綣領,以王天下者矣。
〕謹照原文古若改古者。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之若切,音灼。
□米具也。
□ 【未集中】【網字部】 □ 【廣韻】古厚切【集韻】舉厚切,□音苟。
同笱。
曲竹捕魚笱也。
綤 【未集中】【糸字部】 綤 【說文】古文紹從邵作綤。
註見五畫。
綥 【未集中】【糸字部】 綥 【廣韻】【集韻】□渠之切,音其。
【說文】帛蒼艾色。
一曰不借。
○按舊本譌書作綥,今正。
《集韻》綥或從其作綦。
綥原字從畁,不從畀。
綦 【未集中】【糸字部】 綦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同綥。
【說文】綥,或從其作綦。
【博雅】綦,綺綵也。
【書顧命】四人綦弁。
【傳】綦文鹿子皮弁。
【疏】鄭康成雲:靑黑曰綦。
王肅雲:綦,赤黑色。
又【詩鄭風】縞衣綦巾。
【傳】綦巾,蒼艾色女服也。
○按《說文》引《詩》作綥巾,雲:未嫁女所服。
又【儀禮士喪禮】綦繫于踵。
【註】綦,屨繫也。
所以拘止屨也。
又【荀子王霸篇】綦大而王,綦小而亡。
又目欲綦色,耳欲綦聲。
【註】綦,極也。
綦或爲其,傳寫誤耳。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雲:義興人。
又【集韻】渠記切,音忌。
義同。
綥原字從畁作,不從畀。
綧 【未集中】【糸字部】 綧 【集韻】主尹切,音準。
布帛幅廣也。
或作綧敦,通作純。
又【玉篇】之閏切。
亂也。
又【字彙補】與準同。
管子:丈尺一綧制,謂丈尺各有準限也。
綨 【未集中】【糸字部】 綨 【玉篇】同綦。
【類篇】綦,或書作綨。
【巳集下】【牛字部】【廣韻】【集韻】□徒和切,音堶。
【廣韻】牛無角也。
【玉篇】或作□。
【集韻】或作□。
又【廣韻】【類篇】□苦禾切,音科。
義同。
【廣韻】同犐。
【集韻】本作犐。
或作□。
詳後犐字註。
又【集韻】唐何切,音駝。
義同。
【集韻】或作□。
綪 【未集中】【糸字部】 綪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甸切,音蒨。
【說文】綪,赤繒也。
以茜染,故謂之綪。
【廣韻】靑赤色。
【左傳定四年】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
【註】綪茷,大赤,取染草名也。
又【集韻】倉經切,音靑。
淺碧色。
又【廣韻】側莖切【集韻】甾莖切,□音爭。
或作綪。
【儀禮士喪禮】陳襲事於房中,西領南上不綪。
【註】綪讀爲,屈也。
江沔之閒謂縈收繩索爲。
【禮玉藻】齊則綪結佩而爵韠。
【註】綪,屈也,結又屈之。
【史記楚世家】綪繳蘭臺。
【註】縈也。
考證:〔【儀禮】陳襲事於房中,而領南上不綪。
〕謹照原文而領改西領。
綫 【未集中】【糸字部】 綫 〔古文〕線【廣韻】【集韻】□私箭切,音線。
【說文】縷也。
【玉篇】可以縫衣也。
【廣韻】細絲。
【前漢高惠高後文功臣表】不絕如綫。
【註】晉灼曰:今線縷字。
又【集韻】相然切,音僊。
義同。
亦作絤□。
綬 【未集中】【糸字部】 綬 【廣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受。
【說文】綬韍,維也。
【玉篇】綬,組也,綸紱也。
【急就篇註】綬,受也,所以承受印環也。
亦謂之璲。
【後漢輿服志】韍佩旣廢,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
【漢官儀】綬,長一尺二寸,法十二月,廣三尺,法天地人也。
又【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
【註】綬,組綬,所以繫帷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承呪切,音授。
義同。
維 【未集中】【糸字部】 維 【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惟。
【說文】車蓋維也。
又【博雅】係也。
【詩小雅】縶之維之。
【傳】維,繫也。
【公羊傳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馬維婁。
【註】繫馬曰維,繫牛曰婁。
又【詩小雅】四方是維。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維邦國。
【註】維,猶連結也。
又【儀禮太射禮】中離維綱。
【註】侯有上下綱,其邪制射舌之角爲維。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屠維。
又【前漢賈誼傳】是猶度江河亡維楫。
【註】維,所以繫船。
又【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又【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鬥。
又【楚辭天問】幹維焉繫。
【註】維,綱也。
又【爾雅釋詁】伊維侯也。
【註】發語辭。
【韻會】案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又訓獨,尚書助辭皆用惟字,詩助辭多用維字,左傳助辭用唯字,論語助辭用惟字。
新安朱氏曰:惟從心,思也。
維糸,繫也。
唯從口,專辭也,應辭也。
然皆語辭,古書皆通用之。
又地名。
【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
【註】應劭曰:故萊夷維邑。
又姓。
【姓氏急就篇】漢維汜,妖巫,卷縣人。
又於恭切,音雍。
【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盧維。
【釋文】盧音雷。
維,於恭反。
考證:〔【楚辭天問】幹維焉繫。
【註】維,網也。
〕謹照原文網也改綱也。
〔【爾雅釋詁】維,伊維也。
〕謹照原文改伊維侯也。
綮 【未集中】【糸字部】 綮 【廣韻】康裡切【集韻】【韻會】遣裡切【正韻】祛禮切,□音啓。
【說文】繒也。
一曰徽幟信也,有齒。
【玉篇】戟衣也。
【廣韻】戟支。
又【集韻】詰定切,音罄。
肯綮,肋肉結處也。
【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
壹計切,音翳。
義□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篇海】布火切,音跛。
碎米。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集韻】□勇主切,音庾。
元色竹。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匹各切,音粕。
竹名。
【贊寧筍譜】□竹出溫處,如苦竹,長節而薄,可作屋椽。
其筍春生,可食。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集韻】□苦骨切,音窟。
□,不穩也。
【類篇】□,不滑利也。
亦作。
字原從攴作。
綰 【未集中】【糸字部】 綰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版切,音捾。
【說文】惡也,絳也,又絹也。
【玉篇】貫也,羂也。
【廣韻】繫也。
【史記貨殖傳】東綰穢貉,朝鮮,眞番之利。
【註】綰者,統其要津。
又【廣韻】烏患切,音畹。
鉤繫也。
亦作綄。
綱 【未集中】【糸字部】 綱 〔古文〕□【廣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音岡。
【說文】維紘繩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詩大雅】綱紀四方。
【傳】張之爲綱。
【疏】綱者,網之大繩。
又【儀禮鄕射禮】乃張侯下綱。
【註】綱,持舌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絹寸焉。
【註】綱,所以繫侯於植者也。
又【禮緯含文嘉】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寸焉。
〕謹照原文寸改絹寸。
網 【未集中】【糸字部】 網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文紡切,□音罔。
【說文】本作網。
或作□,隷省作。
今文從糸作綱。
【易繫辭】作結繩而爲罟,以佃以漁。
【朱子本義】,與綱同。
【書盤庚】若綱在綱。
【詩邶風】魚綱之設。
又【楚辭招魂】綱戸朱綴。
【註】綱戸,綺文縷也。
綳 【未集中】【糸字部】 綳 【集韻】繃,或作綳。
詳繃字註。
綴 【未集中】【糸字部】 綴 【廣韻】陟衞切【集韻】【韻會】株衞切,□音錣。
【博雅】連也。
【玉篇】緝也。
【書立政】綴衣。
【傳】掌衣服。
【疏】衣服必連綴著之,知綴衣是掌衣服者。
【禮內則】紉箴請補綴。
又【書顧命】底席綴純。
【傳】綴,雜彩有文之具。
又【詩商頌】爲下國綴旒。
【傳】綴,猶結也。
【禮檀弓】殷主綴重焉。
【註】殷人作主,而聯其重縣諸廟也。
又【禮樂記】行其綴兆。
【註】綴,表也,所以表行列也。
又【前漢高帝紀】綴之以祀。
【註】綴言不絕也。
又【荀子非十二子篇】綴綴然。
【註】不乖離之貌。
又竹劣切,音掇。
【儀禮士喪禮】綴足用燕幾。
【註】綴猶拘也。
又【禮樂記】禮者,所以綴淫也。
【註】綴,猶止也。
又【廣韻】陟劣切【集韻】枺劣切,□音輟。
義同。
又【集韻】都外切,音祋。
綴兆。
鄭康成讀。
綵 【未集中】【糸字部】 綵 【廣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正韻】此宰切,□音采。
【玉篇】五綵備。
【廣韻】綾綵。
【集韻】繒也。
【後漢梁冀傳】賞賜金錢,奴婢,綵帛,車馬,衣服,甲第,比霍光。
【宋書朱百年傳】有時出山,爲妻買繒綵二五尺。
又【韻補】葉此禮切。
【陳琳瑪瑙勒賦】督以鉤繩,規模度擬。
雕琢其章,爰發絢綵。
綶 【未集中】【糸字部】 綶 【篇海】古我切,音果。
纏束也。
綷 【未集中】【糸字部】 綷 【廣韻】子對切【集韻】祖對切,□音晬。
會五綵也。
亦作蜶。
【史記司馬相如傳】綷雲蓋而樹華旗。
【註】綷,蓋有五綵也。
【漢書註】師古曰:綷,合也。
又【集韻】穌回切,音□。
取內切,音倅。
義□同。
又【集韻】七醉切,音翠。
【韻會】取猥切,音漼。
【類篇】綷,紈素聲。
又【集韻】卽聿切,音卒。
【玉篇】周也。
【巳集中】【火字部】【廣韻】房久切【集韻】扶缶切,□音婦。
【玉篇】熾也。
【集韻】熾盛也。
綸 【未集中】【糸字部】 綸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龍春切,□音倫。
【說文】靑絲綬也。
【後漢輿服志】百石靑紺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
又【廣韻】絲綸。
【釋名】綸,倫也,作之有倫理也。
【易屯卦】君子以經綸。
【疏】綸謂綱也,以織綜經緯。
【禮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疏】綸麤於絲。
【後漢章帝紀】吹綸絮。
【註】綸似絮而細。
又【易繫辭】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釋文】京房雲:綸,知也。
王肅雲:綸,纏裹也。
荀雲:綸,迹也。
又【詩小雅】之子于釣,言綸之繩。
【傳】綸,釣繳也。
又【莊子齊物篇】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
【音義】綸,琴瑟絃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
東海有之。
【博物志】綸似宛轉繩。
又姓。
【魏志】孫文懿臣綸直。
又地名。
【左傳哀元年】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
【註】綸,虞邑。
又【集韻】盧昆切,音論。
義同。
又【廣韻】古頑切【集韻】姑頑切,□音鰥。
靑絲綬。
【北堂書鈔】晉紀雲: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白綸巾與卓,卓不取。
又謝萬著白綸巾。
【正字通】綸巾,巾名。
世傳孔明軍中嘗服之。
俗作□。
又【韻補】葉閭員切。
【道藏元始歌】黃庭戊巳無流源,徹通五藏十二綸。
綹 【未集中】【糸字部】 綹 【集韻】力九切,音柳。
【說文】緯十縷爲綹。
【類篇】一曰絲十爲綸,綸倍爲綹。
【沈佺期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綺 【未集中】【糸字部】 綺 【廣韻】墟彼切【集韻】去倚切,□音觭。
【說文】文繒也。
【釋名】綺,敧也。
其文敧邪,不順經緯之縱橫也。
【前漢高帝紀】賈人無得衣錦繡綺縠紵罽。
【註】師古曰:綺,文繒,卽今之細綾也。
又【正韻】墟裡切,音□。
義同。
又姓。
【史記留侯世家】綺裡季。
又【集韻】語綺切,音螘。
人名。
莊子有士成綺。
綻 【未集中】【糸字部】 綻 【廣韻】丈莧切【集韻】直莧切【正韻】丈襇切,□音袒。
衣縫。
【禮內則】衣裳綻裂。
【註】綻,猶解也。
又【集韻】堂練切,音電。
義同。
亦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翦,古作□。
註詳九畫。
【子集下】【冫字部】【字彙補】克生切,音鐺。
冷貌。
綼 【未集中】【糸字部】 綼 【集韻】必歷切,音壁。
【玉篇】裳在幅也。
【儀禮旣夕】縓綼緆。
【註】飾裳在幅曰綼,在下曰緆。
又【廣韻】作綼,紷絮也。
又【廣韻】毗必切,音邲。
義同。
又【集韻】賓彌切,音□。
頻彌切,音陴。
義□同。
綽 【未集中】【糸字部】 綽 〔古文〕繛【廣韻】昌約切【集韻】【韻會】【正韻】尺約切,□音婥。
【說文】繛或省作綽。
緩也。
【書無逸】不寬綽厥心。
【傳】不寬緩其心。
【詩衞風】寬兮綽兮。
【箋】綽兮,謂仁於施舍。
又【小雅】綽綽有裕。
【傳】綽綽,寬也。
又【楚辭大招】滂心綽態。
【註】綽,猶多也。
亦作淖。
【莊子逍遙遊】淖約若處子。
【荀子宥坐篇】淖約微逹佀察。
又□。
綾 【未集中】【糸字部】 綾 【廣韻】力膺切【集韻】閭承切,□音陵。
【說文】東齊謂布帛之細者曰綾。
【釋文】綾,淩也,其文望之如冰淩之理也。
【玉篇】文繒也。
【廣韻】綾紈。
又【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崱繒綾而龍鱗。
【註】繒綾,不平貌。
綿 【未集中】【糸字部】 綿 【玉篇】【廣韻】【集韻】□同緜。
緀 【未集中】【糸字部】 緀 【廣韻】七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千西切,□音妻。
【說文】帛文貌。
詩曰:緀兮斐兮,成是貝錦。
○按《詩》今本作萋。
《廣韻》緀斐,文章相錯貌。
又【廣韻】千禮切【集韻】此禮切,□音泚。
義同。
緁 【未集中】【糸字部】 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接切,音妾。
【說文】緶衣也。
或從習作。
【玉篇】縫也。
亦作緝。
【廣韻】連緁。
【前漢賈誼傳】白縠之表,薄紈之裏,緁以偏諸。
【註】師古曰:緁,謂以偏諸緶著之也。
又【前漢揚雄傳】鴻絧緁獵。
【註】緁獵,相差次也。
又【集韻】七入切,音葺。
疾葉切,音捷。
義□同。
考證:〔【前漢賈誼傳】白縠之衣,薄紈之裏,緁以偏諸。
〕謹照原文衣改表。
緂 【未集中】【糸字部】 緂 【廣韻】他酣切,音聃。
【說文】白鮮衣貌。
謂衣采色鮮也。
【淮南子汜論訓】緂麻索縷。
又【廣韻】處占切,音幨。
義同。
又【集韻】充含切。
又充甘切。
義同。
又【廣韻】吐敢切,音菼。
靑黃色。
【類篇】帛騅色。
緃 【未集中】【糸字部】 緃 【集韻】將容切,音蹤。
【說文】屬。
【類篇】一曰車馬飾。
又【集韻】足用切,音縱。
義同。
緄 【未集中】【糸字部】 緄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
【說文】繡帶也。
【詩秦風】竹閉緄縢。
【傳】緄,繩也。
【後漢南匈奴傳】童子佩刀緄帶各一。
【註】緄,織成帶也。
又【集韻】胡昆切,音魂。
縫也。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
混夷或作緄。
【史記匈奴傳】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
【註】字當爲混。
又【集韻】公渾切,音昆。
義同。
柌 【辰集中】【木字部】 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詳茲切,音詞。
【玉篇】鐮柄也。
又【類篇】詳茲切。
同枱。
【集韻】亦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離鹽切,音廉。
【類篇】縿也。
緅 【未集中】【糸字部】 緅 【廣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音鄒。
【說文新附字】帛靑赤色也。
【博雅】蒼靑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五入爲緅。
【註】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爲緅。
今禮俗文作爵,言如爵頭色也。
【論語】君子不以紺緅飾。
【何晏註】緅者,三年練以緅飾衣。
【疏】緅,淺絳色。
【淮南子俶眞訓】以涅染緅,則黑于涅。
又【廣韻】子侯切【集韻】將侯切,□音陬。
義同。
又【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
義同。
又【集韻】遵須切。
義同。
緆 【未集中】【糸字部】 緆 【廣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錫。
【說文】細布也。
【玉篇】治麻布也。
亦作裼。
【儀禮旣夕】縓綼緆。
【註】飾裳在幅曰綼,在下曰緆。
又與錫通。
【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有豐,幂用綌若錫。
【註】今文錫爲緆。
【司馬相如子虛賦】被阿緆。
【註】張揖曰:細布也。
緆與錫古字通。
又【集韻】以豉切,音易。
袘或作緆,裳下緣也。
考證:〔【儀禮旣夕】縓綼緆。
【註】飾裳在幅曰綼,在下曰裼。
〕謹照原註裼改緆。
緇 【未集中】【糸字部】 緇 【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音菑。
【說文】帛黑色。
【博雅】緇謂之皁。
【釋名】緇,滓也。
泥緇黑色者曰滓,此色然也。
【詩鄭風】緇衣之宜兮。
【傳】緇,黑色。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七入爲緇。
【註】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又【正韻】旨而切,音枝。
義同。
又【集韻】側幾切,音□。
【韻會】壯仕切,音滓。
【前漢班固敘傳】涅而不緇。
【註】師古曰:合韻音上聲。
又【集韻】側吏切,音胾義同。
緈 【未集中】【糸字部】 緈 【廣韻】胡頂切【集韻】下頂切,□音婞【玉篇】同□。
直也。
緉 【未集中】【糸字部】 緉 【廣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裡養切,□音兩。
【說文】履兩枚也。
一曰絞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
義同。
緊 【未集中】【糸字部】 緊 【廣韻】【韻會】【正韻】□居忍切,音謹。
【說文】纏絲急也。
【博雅】糾也。
【玉篇】紉也。
【唐書百官志】議定天下州府爲兩輔、六雄、十望、十緊,及上中下之差。
又【集韻】頸忍切,音胗。
義同。
○按《說文》在臤部,今倂入。
緋 【未集中】【糸字部】 緋 【廣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正韻】芳微切,□音非。
【說文新附字】帛赤色。
【類篇】絳色。
又赤練。
【唐書車服志】袴褶之制,五品以上緋。
緌 【未集中】【糸字部】 緌 【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音蕤。
【說文】系冠纓也。
【詩齊風】冠緌雙止。
【傳】冠緌,服之尊者。
【儀禮士冠禮】其緌也。
【註】緌,纓飾。
又【禮檀弓】範則冠而蟬有緌。
【註】蟬,蜩也。
緌爲蜩喙,長在腹下。
又【周禮天官夏采註】緌,以旄牛尾爲之,綴于橦上,所謂注旄于幹首者。
【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
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集韻】緌,或作綏。
詳綏字註。
緍 【未集中】【糸字部】 緍 【廣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音瑉。
【正韻】彌鄰切,音民。
【類篇】緍,或作瑉。
○按《說文》緡從昬,昬從民。
經典以唐諱,改昬作昏,緡亦作緍。
作緡爲正。
詳緡字註。
緎 【未集中】【糸字部】 緎 【廣韻】雨逼切【集韻】【正韻】越逼切【韻會】影逼切,□音域。
【玉篇】縫也。
或作□□。
【詩召南】素絲五緎。
【傳】緎,縫也。
【爾雅釋訓】緎,羔裘之縫。
【註】孫炎雲:緎之爲界域,然則縫合羔羊皮爲裘,縫卽裘之界域,因名裘縫爲緎。
又【廣韻】況逼切【集韻】忽域切,□音洫。
義同。
又【集韻】乙六切,音彧。
○按《說文》作□,在黑部。
総 【未集中】【糸字部】 総 【字彙補】同總。
又倉紅切,音蔥。
色靑黃也。
又紬絹也。
□ 【備考】【子集】【亅字部】 □ 【字彙補】同□。
【巳集中】【火字部】【玉篇】署與切,音墅。
義闕。
【五音集韻】明也。
【巳集中】【火字部】【篇海】他念切,音。
又胡甘。
義同。
緖 【未集中】【糸字部】 緖 【廣韻】徐呂切【集韻】【韻會】象呂切,□音敘。
【說文】絲耑也。
又【爾雅釋詁】緖,事也。
【疏】事業也。
【廣韻】基緖。
【書五子之歌】荒墜厥緖。
【詩魯頌】纘太王之緖。
【周禮天官宮正】稽其功緖。
【註】緖其志業。
又【史記張丞相傳】張蒼爲計相,時緖正律曆。
【註】緖,尋也。
又【莊子讓王篇】其緖餘以爲國家。
【音義】緖者,殘也,謂殘餘也。
【楚辭九章】欸秋冬之緖風。
【註】緖,餘也。
又【集韻】詩車切,音奢。
緖餘殘也。
徐邈說。
考證:〔【書五子之歌】則有荒墜厥緖。
〕謹按原文則有二字屬上,王府爲句不得連引,今省。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始野切,音舍。
□,不絜也。
吳俗語。
緗 【未集中】【糸字部】 緗 【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
【說文新附字】帛淺黃色也。
【釋名】緗,桑也。
如桑葉初生之色也。
【後漢輿服志】賈人緗縹而已。
又【集韻】師莊切,音霜。
義同。
緘 【未集中】【糸字部】 緘 【廣韻】古鹹切【集韻】【韻會】居鹹切,□音監。
【說文】束篋也。
【廣韻】緘封。
【家語】孔子觀周廟,有金人,三緘其口。
【莊子齊物論】其厭也如緘。
又【集韻】公陷切,減去聲。
棺旁所以繫縴者。
又與鹹通。
【禮喪大記】大夫士以鹹。
【註】鹹讀爲緘也。
【釋名】棺束曰緘。
緘,函也,古者棺不釘也。
緙 【未集中】【糸字部】 緙 【廣韻】楷革切【集韻】克革切,□音愅。
【玉篇】紩也,織緯也。
線 【未集中】【糸字部】 線 【廣韻】【集韻】【韻會】□私箭切,音綫。
【正韻】先見切,音霰。
【說文】綫,古文作線。
【周禮天官】縫人掌王宮縫線之事。
【註】線,縷也。
又【冬官考工記鞄人】察其線,欲其藏也。
【註】謂縫車之縷。
【集韻】亦作絤□。
緛 【未集中】【糸字部】 緛 【廣韻】而兗切【集韻】乳兗切,□音軟。
【說文】衣縬也。
【博雅】縮也。
【玉篇】減維衣也。
又【集韻】儒轉切,音瑌。
織也。
緜 【未集中】【糸字部】 緜 【廣韻】武延切【集韻】【韻會】彌延切,□音棉。
【正韻】莫堅切,音眠。
【玉篇】新絮也。
今作綿。
【廣韻】精曰緜,麤曰絮。
【釋名】緜猶湎,湎柔而無文也。
【書禹貢】厥篚纖纊。
傳纊,新緜。
【前漢王褒傳】難與道純緜之麗密。
【註】緜纊之密。
又【說文】緜聯,微也。
【博雅】連也,小也。
緜緜長也。
【詩王風】緜緜葛藟。
【註】長不絕之貌。
又【大雅】緜緜瓜瓞。
【疏】微細之辭。
又緜緜,詳密也。
【詩周頌】緜緜其麃。
又緜蠻,鳥聲。
【詩小雅】緜蠻黃鳥。
又緜猶彌漫也。
【穀梁傳文十四年】緜地千裡。
又纏緜,猶綢繆也。
【淮南子主術訓】纏緜經宂。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緜竹。
【註】緜水所出。
又姓。
【孟子】緜駒處於高唐。
【廣韻】晉張方以緜思爲腹心。
又【集韻】莫列切,音滅。
弱也。
又【韻補】葉彌鄰切。
【魏文帝思親賦】痛弱條之眇眛兮,悲瓜瓞之緜緜。
蒙屯險而自育兮,常含瘁而履辛。
○按《說文》在系部,今倂入。
考證:〔【書禹貢厥貢纖纊傳】纊,新緜。
〕謹照原文厥貢改厥篚。
緝 【未集中】【糸字部】 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入切,音葺。
【說文】績也。
【釋名】緝下橫縫,緝其下也。
【儀禮喪服】斬者何,不緝也。
又【玉篇】續也。
【詩大雅】授幾有緝禦。
【箋】緝,猶續也。
又緝熙,光也。
【詩大雅】於緝熙敬止。
又【集韻】卽入切,音。
緝緝,口舌聲。
【詩小雅】緝緝翩翩。
緞 【未集中】【糸字部】 緞 【廣韻】胡加切【集韻】乎加切,□音遐。
【玉篇】履跟。
亦作□□。
【急就篇】履舄鞜裒緞紃。
【註】履跟之帖也。
又【廣韻】徒管切【集韻】杜管切,□音斷。
義同。
又【集韻】徒玩切,音段。
義同。
○按今以爲紬緞字,非是。
【子集下】【刀字部】【集韻】攀糜切,音披。
刀析也,剝也。
又蒲糜切,音皮。
義同。
又披義切,披去聲。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力質切,音栗。
【博雅】蒸□,綵也。
【類篇】黃色繒。
緟 【未集中】【糸字部】 緟 【廣韻】直容切【集韻】傳容切,□音重【說文】增益也。
【玉篇】疊也,複也。
或作褈。
今作重。
又【集韻】一曰厚也。
或作□。
又【廣韻】柱用切【集韻】儲用切,□重去聲。
繒縷也。
締 【未集中】【糸字部】 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特計切,音弟。
【說文】結不解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合從締交。
【註】締,結也。
又【小爾雅】締,閉也。
又杜奚切,音題。
【楚辭九章】氣繚轉而自締。
又【集韻】丁計切,音帝。
徒二切,音地。
丈尒切,音豸。
義□同。
緡 【未集中】【糸字部】 緡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音珉。
【正韻】彌鄰切,音民。
【說文】釣魚□也。
【詩召南】其釣維何,維絲伊緡。
【爾雅釋詁】緡,綸也。
【註】繩也。
江東謂之緡。
又【說文】吳人解衣相被謂之緡。
【詩大雅】言緡之絲。
【註】緡,被也。
又錢貫也。
【前漢武帝紀】初筭緡錢。
【註】緡,絲也,以貫錢也。
又邑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緡。
【註】緡,宋邑。
高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緡城。
又【集韻】呼昆切,音昏。
義同。
又【集韻】彌延切,音棉。
通作緜。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
【莊子則陽篇】雖使丘陵草木之緡。
【音義】緡,盛也。
又【莊子在宥篇】當我緡乎。
【音義】緡,泯合也。
又【集韻】美隕切。
愍或作緡。
痛也。
緢 【未集中】【糸字部】 緢 【廣韻】【集韻】□莫飽切,音卯。
【說文】旄絲也。
周書曰:惟緢有稽。
◎按書呂□作貌。
薛季宣書古文訓作緢。
又【廣韻】莫敎切【集韻】眉敎切,□音貌。
義同。
又【集韻】彌遙切,音。
義同。
又【廣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音苗。
【類篇】絲旋曰緢。
又【集韻】謨交切,音茅。
義同。
緣 【未集中】【糸字部】 緣 【廣韻】以絹切【集韻】【韻會】餘絹切,□音願。
【說文】衣純也。
【禮深衣】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
【註】緣,緆也。
【前漢公孫弘傳】緣飾以儒術。
【註】譬之於衣加純緣者。
又【廣韻】與專切【集韻】餘專切,□音沿。
【玉篇】因也。
又循也。
【孟子】猶緣木而求魚也。
又順也。
【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
又夤緣,連絡也。
【韓愈古意】靑壁無路難夤緣。
又【廣韻】吐亂切。
與褖同。
【周禮天官內司服】緣衣。
【註】此緣衣者,實作褖衣也。
褖衣禦于王之服,亦以燕居。
又【韻補】葉餘倫切,陸機思歸賦,以緣字葉雲。
緤 【未集中】【糸字部】 緤 【廣韻】【集韻】□私列切,音薛。
【正韻】先結切,音屑。
【說文】紲,或從枼。
【禮少儀】犬則執緤。
【註】所以繫制之者。
【前漢賈誼傳】若夫束縛之,係緤之。
【註】緤,謂以長繩係之也。
【屈原離騷】登閬風而緤馬。
【註】緤,繫也。
緥 【未集中】【糸字部】 緥 【廣韻】博抱切【集韻】【韻會】補抱切【正韻】博浩切,□音保。
【說文】小兒衣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作褓,非是。
【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緥。
【註】孟康曰:緥,小兒被也。
【後漢申屠剛傳】始免襁緥。
【註】緥,被也。
緦 【未集中】【糸字部】 緦 〔古文〕□□【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音思。
【正韻】相咨切,音私。
【說文】十五升布也。
一曰兩麻一絲布。
【釋名】緦,絲也。
績麻緦如絲也。
【玉篇】三月服也。
【儀禮喪服】傳曰:緦者,十五升,抽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緦。
【註】謂之緦者,治其縷細如絲也。
【禮大傳】四世而緦,服之窮也。
【子集下】【冫字部】【玉篇】胡括切,音活。
【字彙】冰也。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龍龕】與料同。
緧 【未集中】【糸字部】 緧 【廣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秋。
【說文】馬紂也。
【玉篇】牛馬緧。
亦作鞧。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不援其邸,必緧其牛後。
又【集韻】字秋切,音酋。
義同。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不緩其邸,必緧其牛後。
〕謹照原文不緩改不援。
緩 【未集中】【糸字部】 緩 〔古文〕□【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音浣。
【說文】□,或省作緩。
綽也。
【玉篇】遲緩也。
【廣韻】舒也。
【釋名】緩,浣也,斷也。
持之不急則動搖,浣斷自放縱也。
【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
【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
【孟子】民事不可緩也。
【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
【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
【註】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
苦緩切,音款。
義□同。
緪 【未集中】【糸字部】 緪 【廣韻】古恆切【集韻】【韻會】居曾切,□音□。
【說文】大索也。
一曰急也。
【玉篇】駃疾也。
或作□。
【廣韻】急張。
亦作絚。
詳絚字註。
又【廣韻】古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鄧切,□音□。
義同。
緫 【未集中】【糸字部】 緫 【集韻】麤叢切,音怱。
繱或作緫。
帛靑色。
一曰輕絹。
【博雅】靑也。
【周禮春官巾車】重翟錫朱緫。
【註】緫,靑黑色,以繒爲之。
又【集韻】祖叢切,音。
【正韻】祖冬切,音宗。
【類篇】絲數。
詩曰:素絲五緫。
又【集韻】作弄切,音糉。
或作緫。
○按五經文字雲:緫從怱作總者訛。
今緫與總混,當正之。
考證:〔【博雅】靑蒼色。
〕謹照原文靑蒼色改靑也。
【巳集中】【父字部】【五音集韻】徒紅切,音同。
父也。
【正字通】從父從同。
謂親之如父,與淮南假母義同。
非生母故謂之假,非生父故謂之同。
【子集下】【冫字部】【集韻】力竹切,音六。
凝雨也。
緬 【未集中】【糸字部】 緬 【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音湎。
【正韻】美辨切,音免。
【說文】微絲也。
又【集韻】亡善切。
【穀梁傳莊三年】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
【註】緬,藐遠也。
【楚語】緬然引領南望。
【賈逵註】緬,思貌也。
又【玉篇】輕也。
同□。
緭 【未集中】【糸字部】 緭 【廣韻】【集韻】□于貴切,音胃。
【說文】繒也。
【博雅】絛也。
【玉篇】緒也。
緯 【未集中】【糸字部】 緯 【廣韻】【集韻】【韻會】于貴切【正韻】于位切,□音胃。
【說文】織橫絲也。
【釋名】緯,圍也。
反覆圍繞,以爲經也。
【左傳昭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
【註】織者常苦緯少。
【莊子列禦□】江上有家貧緯蕭而食者。
【音義】緯,織也。
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日月星辰註】星謂五緯。
【疏】五緯,卽五星。
言緯者,二十八宿隨天左轉爲經,五星右旋爲緯。
又圖緯。
【司馬貞三皇本紀】圖緯所載。
又【集韻】羽鬼切,音偉。
【博雅】束也。
【夏小正】農緯厥耒。
又【韻補】葉呼韋切。
【劉向九歎】慶忌囚于阱室兮,陳不占戰而赴圍。
破伯牙之號鐘兮,挾人箏而彈緯。
庯 【寅集下】【廣字部】 庯 【廣韻】博孤切【集韻】奔模切,□音逋。
又【集韻】庯庩,屋不平也。
罜 【未集中】【網字部】 罜 【廣韻】之戍切【集韻】朱戍切,□音註。
【說文】罜,魚罟也。
【魯語】於是乎禁罝。
【註】罝當爲罜。
【張衡西京賦】設罜。
【註】小網也。
又【廣韻】【集韻】□徒谷切,音獨。
義同。
或作□。
又【集韻】腫庾切,音主。
義同。
罝 【未集中】【網字部】 罝 【廣韻】子邪切【集韻】【韻會】【正韻】咨邪切,□音嗟。
【說文】兔罔也。
【爾雅釋器】兔罟謂之罝。
【註】罝猶遮也。
【詩周南】肅肅兔罝。
【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網畢翳。
【註】獸罟曰罝。
又【集韻】子餘切,音苴。
義同。
罞 【未集中】【網字部】 罞 【廣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音蒙。
【爾雅釋器】麋罟謂之罞。
【註】冒其頭也。
又【廣韻】莫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謨交切,□音茅。
義同。
又【集韻】莫候切,音茂。
義同。
罟 【未集中】【網字部】 罟 〔古文〕□【廣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音古。
【說文】罔也。
【玉篇】魚罔也。
【易繫辭】結繩而爲罔罟。
【釋文】取魚曰罟。
【詩小雅】畏此罪罟。
【傳】罟,網也。
【周禮天官獸人】掌罟田獸。
罠 【未集中】【網字部】 罠 【廣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珉。
【說文】釣也。
【博雅】兔彘網。
【左思吳都賦】罠蹏連網。
【註】罠,麋網。
又【韻補】葉彌延切,音緜。
【張載七命】布飛羉,張修罠。
陵黃岑,掛靑巒。
【集韻】或作。
翹 【未集中】【羽字部】 翹 【廣韻】渠遙切【集韻】【韻會】【正韻】祁堯切,□音。
【說文】尾長毛也。
又【廣雅】舉也。
又翹翹,衆也。
【類篇】翹翹,高貌。
【詩周南】翹翹錯薪。
又【詩豳風】予室翹翹。
【註】危也。
又【禮儒行】粗而翹之。
【註】微翹發其意。
【疏】翹,起發也。
又【左傳莊二十二年】翹翹車乗。
【註】遠貌。
又【後漢輿服志】鸞旗者,編羽旄列繫幢旁,民或謂之雞翹。
又【爾雅釋草】連,異翹。
【疏】連,一名異翹。
又【廣韻】懸也。
【類篇】企也。
又【廣韻】巨要切【集韻】祁要切。
尾起也。
翺 【未集中】【羽字部】 翺 【廣韻】五勞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音遨。
【說文】翺,翔也。
【釋名】翺,敖也,言敖遊也。
【詩齊風】齊子翺翔。
【傳】猶彷徉也。
又【玉篇】布翅飛也。
互詳翔字註。
【幹祿字書】俗作□。
翻 【未集中】【羽字部】 翻 【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番。
【說文新附字】飛也。
【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
又【增韻】反覆也。
通作幡。
又通作反。
又【韻補】葉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
載頡載頏,命侶鳴羣。
又【韻補】葉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葉。
【集韻】或作飜。
亦作拚。
翼 【未集中】【羽字部】 翼 〔古文〕□【廣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音弋。
【說文】作□。
翄也。
篆文從羽。
【廣韻】羽翼。
【易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
又【書臯陶謨】庶明勵翼。
【傳】翼戴上命。
【疏】言如鳥之羽翼,而戴奉之。
鄭雲:以衆賢明,作輔翼之臣。
又【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傳】汝翼成我。
【疏】汝當翼贊我也。
又【書武成】越翼曰。
【傳】翼,明也。
又【詩小雅】四牡翼翼。
【傳】閑也。
又【詩小雅】有嚴有翼。
【傳】翼,敬也。
又【詩小雅】四騏翼翼。
【傳】壯健貌。
又【詩小雅】我稷翼翼。
【箋】蕃廡貌。
又【詩小雅】疆埸翼翼。
【傳】讓畔也。
【箋】閒暇之意。
又【詩大雅】小心翼翼。
【傳】恭也。
又星名。
【禮月令】昬翼中。
又國名。
【左傳隱五年】伐翼。
【註】晉舊都,在平陽絳邑縣東。
又姓。
【前漢藝文志】孝經有翼氏說一篇。
【姓氏急就篇】晉翼侯之後,漢有諫議大夫翼奉。
又【廣雅】飛也,美也,和也,盛也,元氣也。
【玉篇】翹也,助也。
考證:〔【詩小雅】我黍翼翼〕謹照原文我黍改我稷。
【亥集上】【馬字部】【廣韻】彼側切【集韻】筆力切,□音逼。
【玉篇】駝。
【備考】【亥集】【魚字部】【龍龕】音仙。
又音蘇。
【戌集下】【頁字部】【廣韻】【集韻】□毗至切,音鼻。
【廣韻】首也。
又【集韻】犬初生子,一曰首子。
與□同。
【字彙補】譌作□。
膔 【未集下】【肉字部】 膔 【集韻】盧谷切,音祿。
腹鳴也。
聗 【未集中】【耳字部】 聗 【集韻】力協切,音。
耳垂也。
【釋名】幘蹟也。
或曰聗聗,折其後也。
胢 【未集下】【肉字部】 胢 【正字通】同。
耹 【未集中】【耳字部】 耹 【唐韻】巨今切【集韻】渠金切,□音琴。
【說文】周語曰:回祿信於耹遂。
註:回祿,火神。
再宿爲信。
耹遂,地名。
又【廣韻】音也。
又【集韻】其淹切,音箝。
義同。
恥 【未集中】【耳字部】 恥 【正字通】俗恥字。
(恥)【唐韻】敕裡切【集韻】醜裡切,□褫上聲【說文】辱也。
從心耳聲。
【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
【註】恥辱之也。
【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況國乎。
【註】言不可辱也。
又【廣韻】慙也。
【孟子】人不可以無恥。
【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從心耳會意。
取聞過自愧之義。
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
俗譌作恥。
聖 【未集中】【耳字部】 聖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正切,聲去聲。
【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
【書洪範】睿作聖。
【傳】於事無不通之謂聖。
【禮禮運三代之英疏】萬人曰傑,倍傑曰聖。
【孟子】大而化之之謂聖。
【風俗通】聖者,聲也。
聞聲知情,故曰聖也。
又【諡法】稱善賦□曰聖,敬賓厚禮曰聖。
又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聖木。
【註】食之令人智聖也。
又水名。
【水經注】聖水,出上谷東,過長鄕縣北,又東過安次縣,而東入于海。
又姓。
又【韻補】葉裳聲切,音成。
【常璩華陽國志贊】仲元抑抑,邦家儀型。
子雲□達,煥乎弘聖。
聘 【未集中】【耳字部】 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正切,音娉。
【說文】訪也。
【徐曰】聘,訪問之以耳也。
【廣韻】問也。
【禮曲禮】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
【公羊傳隱十一年】大夫來曰聘。
【穀梁傳隱九年】聘,問也。
【周禮秋官】時聘,以結諸侯之好。
【儀禮聘禮】大問曰聘,小聘曰問。
又昏禮娶問亦曰聘。
【禮內則】聘則爲妻。
又【正字通】以幣帛召隱逸賢者,升進之,曰徵聘。
應召登仕者稱聘君。
又【五音集韻】匹名切,娉平聲。
訪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都果切,音朶。
筨□,竹名。
【吳筠竹賦】筨□綷文而繡攄。
【酉陽雜俎】筨□如繡畫,百葉爲一枝。
【永嘉記】筨□竹,筍六月生,迄九月,味與箭竹筍相似。
又【集韻】杜果切,音嫷。
杜罪切,音隊。
杜臥切,音惰。
義□同。
【廣韻】同□。
罣 【未集中】【網字部】 罣 【廣韻】【集韻】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
絓或作罣。
掛也。
【玉篇】礙也。
又【廣韻】古惠切【集韻】涓惠切,□音桂。
義同。
又【集韻】胡卦切【韻會】胡界切,□音畫。
義同。
罤 【午集中】【目字部】 罤 【玉篇】同□。
省文。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題。
【玉篇】兔網。
肞 【未集下】【肉字部】 肞 【篇海類編】音義。
腶肞,脯也。
腸 【未集下】【肉字部】 腸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
【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
【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鬥,水七升半。
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鬥四升,水六升三合。
【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
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
【詩大雅】自有肺腸。
【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又【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又【博雅】詳也。
又羊腸,太行山坂名。
【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
【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
【註】太行山坂通名。
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又無腸,國名。
【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又馬腸,獸名。
【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
【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又魚腸,劒名。
見【三國蜀志】。
又草名。
【博雅】鹿腸,□蔘也。
【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
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又黃腸,槨名。
【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
【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
又【禮儀志】治黃腸題湊,便房如禮。
股 【未集下】【肉字部】 股 【唐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音古。
【說文】髀也。
【韻會】脛本曰股,輔下體者。
【易說卦】巽爲股。
【疏】股隨於足,則巽順之謂,故爲股也。
【詩小雅】赤芾在股。
【傳】脛本曰股。
【前漢高五王傳】因退立,股戰而栗。
【註】股,腳也。
戰者,懼之甚也。
又【釋名】股,固也,爲強固也。
又車上近轂者亦名股。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參分其股圍。
【註】股,謂近轂者也。
方言,股以喻其豐。
又磬上亦有股。
【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其博爲一,股爲二,鼓爲三。
【註】股,磬之上大者也。
又國名。
【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
【集韻】或作□。
亦作骰。
肢 【未集下】【肉字部】 肢 【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
【廣韻】□躰。
【集韻】體四胑也。
或作□□,通作支。
【管子君臣篇】四肢不通,六道不達。
又腰肢。
【庾肩吾詩】非關能結束,本自細腰肢。
又【五音集韻】矢利切,屍去聲。
佒也。
肣 【未集下】【肉字部】 肣 【廣韻】胡男切,音含。
【玉篇】舌也。
【廣韻】排囊柄也。
又同函。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
牛腹也。
又【集韻】【韻會】□渠金切,音琴。
【集韻】斂也。
灼龜首仰足肣。
【史記龜筴傳】肣開。
【註】音琴。
肣謂兆足斂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肥牛脯。
或從含。
肥 【未集下】【肉字部】 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非切,音腓。
【說文】多肉也。
從肉從卪,會意。
【徐曰】肉不可過多,故從卪寓戒。
【禮禮運】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
又【博雅】肥,盛也。
又【廣韻】肥腯。
【蔡邕獨斷】凡祭宗廟禮,牲之別名,豚曰腯肥。
【詩小雅】旣有肥牡,以速諸舅。
【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
又田有肥瘠。
【書禹貢厥田惟中中傳】田之高下肥瘠。
九州之中爲第五。
又馬亦稱肥。
【前漢食貨志】冠蓋相望,乗堅策肥。
又饒裕也。
【易遯卦】上九肥遯。
【疏】肥,饒裕也。
又幡名。
【吳語】建肥胡。
【註】肥胡,幡名。
又鳥名。
【山海經】英山有鳥焉,其名曰肥遺。
又蛇名。
【山海經】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
【註】肥,□,皆毒蟲也。
又水之初出同流者名肥。
【爾雅釋水】歸異出同流,肥。
【疏】謂小水支分歸入大海則異,其泉源初出,則同流者名肥。
又水名。
【詩衞風】我思肥泉。
【疏】肥泉,是衞水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合肥。
【註】屬九江郡。
應劭曰: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
又縣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肥如侯蔡寅。
【註】肥如,縣名,屬遼西。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二年】秋八月壬午滅肥。
【註】肥,白狄也。
又姓。
【史記趙世家】先問先王貴臣肥義。
又人名。
季康子名肥。
見【左傳哀三年】。
又【集韻】補美切,音秕。
薄也。
【列子黃帝篇】口所偏肥,晉國黜之。
【註】薄也。
又水名。
肥者,通作淝。
【詩衞風】我思肥泉。
【釋文】肥,或作淝。
【戌集中】【雨字部】【玉篇】於今切,音隂。
沉雲貌。
【正字通】□字之譌。
翲 【未集中】【羽字部】 翲 【廣韻】撫招切【集韻】【韻會】【正韻】紕招切,□音漂。
高飛也。
【類篇】翲翲,飛也。
又【廣韻】【集韻】□匹妙切,音剽。
義同。
胺 【未集下】【肉字部】 胺 【廣韻】烏葛切【集韻】阿葛切,□音遏。
肉敗臭。
【博雅】胺,敗也。
胻 【未集下】【肉字部】 胻 【唐韻】戸更切【集韻】何庚切,□音行。
【說文】脛耑也。
從肉,行,意兼聲。
【廣韻】牛勢胻也。
【五音集韻】肚也。
又【廣韻】呼郞切【集韻】寒剛切,□音炕。
【博雅】胻,脛也。
【史記龜筴傳】壯士斬其胻。
【註】腳脛也。
又【集韻】下梗切,音杏。
又下孟切,行去聲。
義□同。
胼 【未集下】【肉字部】 胼 【集韻】蒲眠切,音蹁。
胼胝,皮堅。
【玉篇】皮厚也。
手足胼胝。
【集韻】或作跰。
通作骿。
能 【未集下】【肉字部】 能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
【說文】熊屬,足似鹿。
能獸堅中,故稱。
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
【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又【廣韻】善也。
【增韻】勝任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又【正字通】順習也。
【詩大雅】柔遠能邇。
又【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
三足龞。
【爾雅釋魚】龞三足,能。
【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又與台通。
三能,星名。
【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
【註】作三台。
又【正字通】乃帶切,音柰。
姓也。
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又與耐通。
【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
【註】能,讀曰耐。
又【韻補】葉音尼。
【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葉下佩,佩音皮。
又葉音寧。
【詩小雅】各奏爾能。
葉上湛,湛音沈。
又葉音袽。
【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
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寅集中】【山字部】【字彙補】蒲沒切,音勃。
山也。
脝 【未集下】【肉字部】 脝 【廣韻】許庚切【集韻】【韻會】虛庚切,□音亨。
【廣韻】膨脝,脹也。
【集韻】膨脝,腹滿貌。
【韓愈城南聯句】苦聞腹膨脝。
又【韻會】通作亨。
【韓愈石鼎聯句】豕腹漲彭亨。
脞 【未集下】【肉字部】 脞 【廣韻】倉果切【集韻】【韻會】取果切【正韻】徂果切,□坐上聲。
【玉篇】叢脞,細碎無大略。
【集韻】小也。
一曰切肉爲脞。
【書臯陶謨】叢脞。
【傳】叢脞,細碎無大略。
又【廣韻】醋加切【集韻】醋伽切,□音。
脆也。
又【集韻】徂禾切,音矬。
又村戈切,音遳。
又損果切,音□。
義□同。
苭 【申集上】【艸字部】 苭 【唐韻】烏皎切,音杳。
【玉篇】草長貌。
脟 【未集下】【肉字部】 脟 【唐韻】力輟切【集韻】龍輟切,□音劣。
【說文】脅肉也。
一曰脟,腸閒肥也。
一曰膫也。
又【廣韻】力兗切【集韻】力轉切【正韻】盧轉切,□音臠。
臞也。
一曰切肉臠也。
【廣韻】割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脟割輪焠。
【註】脟與臠同。
言臠割其肉。
【楚辭九歎】龍邛脟圈,繚戾宛轉,阻相薄兮。
【註】脟音臠。
又【集韻】盧活切,音捋。
義同。
又【正韻】披交切,音胞。
腹中水府。
脠
【史記範睢傳】取一綈袍以賜之。
【註】索隱曰:今之絁也。
正義曰:今之麄袍。
【前漢文帝紀】身衣弋綈。
綉 【未集中】【糸字部】 綉 【集韻】他□切,音透。
吳俗謂綿一片爲綉。
○按《正字通》引《泝原》繡俗作綉,非。
綊 【未集中】【糸字部】 綊 【廣韻】胡頰切【集韻】【韻會】檄頰切,□音協。
【說文】綊。
【玉篇】綖也。
綋 【未集中】【糸字部】 綋 【篇海】紘譌作綋。
綌 【未集中】【糸字部】 綌 【廣韻】綺戟切【集韻】【韻會】【正韻】乞逆切,□音□。
【說文】麤葛。
或從巾作□。
【詩周南】爲絺爲綌。
【傳】精曰絺,麤曰綌。
【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巾以綌。
綍 【未集中】【糸字部】 綍 【廣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弗。
【玉篇】同紼。
【周禮地官遂人】及葬,帥而屬六綍。
【註】綍,舉棺索也。
【禮雜記】使一介老某相執綍。
【又】諸侯執綍五百人。
【註】綍、引同耳。
廟中曰綍,在途曰引。
又【禮緇衣】王言如綸,其出如綍。
【疏】漸大出如綍,綍又大於綸。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
大索也。
綎 【未集中】【糸字部】 綎 【廣韻】他丁切,音汀。
【說文】糸綬也。
【廣韻】絲綬帶綎。
又【廣韻】特丁切【集韻】唐丁切,□音庭。
義同。
【玉篇】亦作□。
綏 【未集中】【糸字部】 綏 〔古文〕夊【廣韻】息遺切【集韻】【韻會】宣隹切【正韻】蘇回切,□音雖。
【說文】車中把也。
【註】徐鍇曰:禮升車必正立執綏,所以安也。
【儀禮士冠禮】壻禦婦車授綏。
【註】綏,所以引車者。
【禮曲禮】僕人之禮,必授人綏。
又【書禹貢】五百裡綏服。
【傳】綏,安也。
安服王者之政敎。
【詩周南】福履綏之。
【傳】安也。
又【左傳文十二年】乃皆出戰交綏。
【註】古名退軍爲綏。
【疏】《司馬法》將軍死綏。
舊說綏,卻也。
又【荀子儒效篇】綏綏兮其有文章。
【註】安泰之貌。
或爲葳蕤之貌。
又州名。
【廣韻】春秋時白翟所居,秦幷天下爲上郡,後魏廢郡置州,取綏德縣爲名。
又【集韻】雙隹切,音榱。
毿,毛長貌。
一曰狐貌。
,或作綏。
【詩衞風】有狐綏綏。
【傳】匹行貌。
又【集韻】儒佳切,音蕤。
緌,或作綏。
【詩大雅】淑旂綏章。
【傳】大綏也。
【疏】綏者,卽交龍旂竿所建。
【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
【註】綏當爲緌。
緌,有虞氏之旌旗也。
又【明堂位】夏後氏之綏。
【註】綏,讀爲冠蕤之蕤。
又【集韻】思累切,音瀡。
隋,或作墮。
亦作綏。
屍所祭肝脊黍稷之屬。
【儀禮士虞禮】不綏祭。
【註】事屍之禮,始於綏祭。
綏,當爲墮。
又【集韻】呼恚切,音毀。
義同。
又【集韻】吐火切,音妥。
【禮曲禮】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
【註】綏,讀曰妥。
妥之謂下於心。
【又】國君綏視。
【註】視國君彌高。
妥視,謂視止於袷。
又【集韻】通回切,音推。
妥,或作綏,安坐也。
考證:〔【說文】車中把也。
【註】徐鍇曰,禮升車以正立執綏。
〕謹照原註以正立改必正立。
〔【儀禮士冠禮】壻禦婦授綏。
〕謹照原文婦字下增車字。
〔【禮王制】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左車。
〕謹照原文左車改佐車。
綑 【未集中】【糸字部】 綑 【集韻】苦本切,音捆。
【玉篇】同裍。
【類篇】織也。
綕 【未集中】【糸字部】 綕 【集韻】職吏切,音志。
【玉篇】綕,古文織字。
註見十二畫。
經 【未集中】【糸字部】 經 〔古文〕□坕【唐韻】【廣韻】古靈切【集韻】【韻會】【正韻】堅靈切,□音涇。
【說文】織也。
【玉篇】經緯,以成繒帛也。
【易屯卦】君子以經綸。
【疏】經,謂經緯。
又【易頤卦】拂經於丘。
【註】經猶義也。
又【書酒誥】經德秉哲。
【傳】能常德持智。
【左傳昭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
【註】經者,道之常。
又【詩大雅】經之營之。
【傳】經,度之也。
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
【註】經,謂爲之裡。
【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
【註】經,法也。
王謂之禮經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
又【禮月令】毋失經紀。
【註】謂天文進退度數。
又【禮經解疏】經解者,以其記六藝政敎之得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爲夫婦外內,以經二物。
【註】夫治外,婦治內,各治其物。
又【論語】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何晏註】經,經死於溝瀆之中。
【晉語】雉經於新城廟。
【釋名】屈頸閉氣曰雉經,如雉之爲也。
又【廣韻】古定切,音徑。
經緯也。
又織也。
又【離騷王逸註】經,徑也。
【釋名】經,徑也。
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又【韻補】葉居良切。
【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閉門讀書史,淸風窗戸涼。
日念子來遊,子豈知我情。
別離未爲久,辛苦多所經。
情音翔。
【五經文字】作□者,訛。
羿 【未集中】【羽字部】 羿 【廣韻】五計切【集韻】研計切,□音詣。
【說文】作羿。
羽之羿風亦古諸侯也。
一曰射師。
【五經文字】羿,隸省作羿。
【書五子之歌】有窮後羿。
◎按正字通此字下尚有□字,已入弓部,重出。
今刪。
綖 【未集中】【糸字部】 綖 【廣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延。
【玉篇】冕前後垂覆也。
【左傳桓二年】衡紞紘綖。
【註】綖,冠上覆。
【疏】冕以木爲幹,以□布衣其上謂綖。
又通作延。
【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
【註】延,冕上覆也。
【釋文】《字林》作綖。
又【集韻】【韻會】□以淺切,音演。
義同。
又【集韻】延面切,音衍。
義同。
又【集韻】私箭切,音線。
綫或從延。
【巳集下】【牛字部】【廣韻】作孔切。
俗揔字。
【左思吳都賦】有流而爲長。
〇按緫或作揔,因譌作。
俗用已久,故廣韻存之。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尼立切【集韻】昵立切,□音孴。
潗,水文貌。
一曰沸聲。
【木華海賦】濘潗。
考證:〔【木華海賦】澒濘潗。
〕謹照原文澒濘改濘。
綘 【未集中】【糸字部】 綘 【集韻】縫,或省作綘。
詳縫字註。
綜 【未集中】【糸字部】 綜 【廣韻】【集韻】【韻會】□子宋切,琮去聲。
【說文】織縷也。
【玉篇】持絲交。
【列女傳】推而往,引而來者,綜也。
又【易繫辭】錯綜其數。
【疏】綜謂總聚。
【史記周本紀】綜其實不然。
【前漢宣帝紀贊】綜核名實。
綝 【未集中】【糸字部】 綝 【廣韻】醜林切【集韻】癡林切【正韻】醜森切,□音琛。
【說文】止也。
【玉篇】善也。
又【集韻】疏簪切,音森。
【類篇】襂,或作綝。
襂纚,衣裳毛羽垂貌。
【楚辭九懷】舒佩兮綝纚。
綞 【未集中】【糸字部】 綞 【廣韻】丁果切【集韻】都果切,□音朶。
綞子綾,出字林。
綟 【未集中】【糸字部】 綟 【廣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
【說文】帛戾草染色也。
【急就篇註】綟,蒼艾色。
東海有草,其名曰,以染此色,因名綟雲。
【東觀漢紀】建武元年,復設諸侯王,金璽綟綬。
又【釋名】綠綟,紫綟,綵也。
又【廣韻】練結切【集韻】力結切,□音捩。
麻綟也。
綠 【未集中】【糸字部】 綠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音錄。
【說文】帛靑黃色也。
【釋名】綠,瀏也。
荊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
【詩邶風】綠兮衣兮。
【博】綠,閒色。
又【詩衞風】綠竹猗猗。
【傳】綠,王芻也。
【釋文】爾雅作菉。
綡 【未集中】【糸字部】 綡 【廣韻】【集韻】□呂張切,音良。
【玉篇】冠纚也。
綢 【未集中】【糸字部】 綢 【廣韻】直由切【集韻】陳留切,□音儔。
【說文】繆也。
【詩唐風】綢繆束薪。
【傳】綢繆,猶纏緜也。
又【詩小雅】綢直如髮。
【傳】密直如髮也。
【疏】綢者,綢緻之言,故爲密也。
又【楚辭九歌】薛荔柏兮蕙綢。
【註】綢,縛束也。
又【廣韻】土刀切【集韻】他刀切,□音韜。
【禮檀弓】綢練設旐。
【註】以練綢旗之杠。
【爾雅釋天】素錦綢杠。
【註】以白地錦韜旗之竿。
【前漢司馬相如傳】靡屈虹而爲綢。
【註】綢,韜也。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
蜩或從糸。
蜩蟉,龍首動貌。
綣 【未集中】【糸字部】 綣 【廣韻】去阮切【集韻】【韻會】苦遠切,□音捲。
【說文新附字】繾綣也。
【廣韻】繾綣志盟。
【類篇】繾綣,厚意。
【詩大雅】以謹繾綣。
【傳】繾綣,反覆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繾綣從公。
【註】繾綣,不離散。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有鍪而綣領,以王天下者矣。
【註】綣領,皮衣屈而紩之。
又【廣韻】去願切【集韻】區願切,□音券。
義同。
又【韻補】葉苦殞切。
【釋名】囷綣也。
藏物繾綣,束縛之也。
殞字原從歺,不從歹。
考證:〔【淮南子汜論訓】古若有鍪而綣領,以王天下者矣。
〕謹照原文古若改古者。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之若切,音灼。
□米具也。
□ 【未集中】【網字部】 □ 【廣韻】古厚切【集韻】舉厚切,□音苟。
同笱。
曲竹捕魚笱也。
綤 【未集中】【糸字部】 綤 【說文】古文紹從邵作綤。
註見五畫。
綥 【未集中】【糸字部】 綥 【廣韻】【集韻】□渠之切,音其。
【說文】帛蒼艾色。
一曰不借。
○按舊本譌書作綥,今正。
《集韻》綥或從其作綦。
綥原字從畁,不從畀。
綦 【未集中】【糸字部】 綦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同綥。
【說文】綥,或從其作綦。
【博雅】綦,綺綵也。
【書顧命】四人綦弁。
【傳】綦文鹿子皮弁。
【疏】鄭康成雲:靑黑曰綦。
王肅雲:綦,赤黑色。
又【詩鄭風】縞衣綦巾。
【傳】綦巾,蒼艾色女服也。
○按《說文》引《詩》作綥巾,雲:未嫁女所服。
又【儀禮士喪禮】綦繫于踵。
【註】綦,屨繫也。
所以拘止屨也。
又【荀子王霸篇】綦大而王,綦小而亡。
又目欲綦色,耳欲綦聲。
【註】綦,極也。
綦或爲其,傳寫誤耳。
又姓。
【廣韻】何氏姓苑雲:義興人。
又【集韻】渠記切,音忌。
義同。
綥原字從畁作,不從畀。
綧 【未集中】【糸字部】 綧 【集韻】主尹切,音準。
布帛幅廣也。
或作綧敦,通作純。
又【玉篇】之閏切。
亂也。
又【字彙補】與準同。
管子:丈尺一綧制,謂丈尺各有準限也。
綨 【未集中】【糸字部】 綨 【玉篇】同綦。
【類篇】綦,或書作綨。
【巳集下】【牛字部】【廣韻】【集韻】□徒和切,音堶。
【廣韻】牛無角也。
【玉篇】或作□。
【集韻】或作□。
又【廣韻】【類篇】□苦禾切,音科。
義同。
【廣韻】同犐。
【集韻】本作犐。
或作□。
詳後犐字註。
又【集韻】唐何切,音駝。
義同。
【集韻】或作□。
綪 【未集中】【糸字部】 綪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倉甸切,音蒨。
【說文】綪,赤繒也。
以茜染,故謂之綪。
【廣韻】靑赤色。
【左傳定四年】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
【註】綪茷,大赤,取染草名也。
又【集韻】倉經切,音靑。
淺碧色。
又【廣韻】側莖切【集韻】甾莖切,□音爭。
或作綪。
【儀禮士喪禮】陳襲事於房中,西領南上不綪。
【註】綪讀爲,屈也。
江沔之閒謂縈收繩索爲。
【禮玉藻】齊則綪結佩而爵韠。
【註】綪,屈也,結又屈之。
【史記楚世家】綪繳蘭臺。
【註】縈也。
考證:〔【儀禮】陳襲事於房中,而領南上不綪。
〕謹照原文而領改西領。
綫 【未集中】【糸字部】 綫 〔古文〕線【廣韻】【集韻】□私箭切,音線。
【說文】縷也。
【玉篇】可以縫衣也。
【廣韻】細絲。
【前漢高惠高後文功臣表】不絕如綫。
【註】晉灼曰:今線縷字。
又【集韻】相然切,音僊。
義同。
亦作絤□。
綬 【未集中】【糸字部】 綬 【廣韻】殖酉切【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音受。
【說文】綬韍,維也。
【玉篇】綬,組也,綸紱也。
【急就篇註】綬,受也,所以承受印環也。
亦謂之璲。
【後漢輿服志】韍佩旣廢,秦乃以采組,連結於璲,光明章表,轉相結受,故謂之綬。
【漢官儀】綬,長一尺二寸,法十二月,廣三尺,法天地人也。
又【周禮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綬之事。
【註】綬,組綬,所以繫帷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承呪切,音授。
義同。
維 【未集中】【糸字部】 維 【廣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音惟。
【說文】車蓋維也。
又【博雅】係也。
【詩小雅】縶之維之。
【傳】維,繫也。
【公羊傳昭二十四年】且夫牛馬維婁。
【註】繫馬曰維,繫牛曰婁。
又【詩小雅】四方是維。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維邦國。
【註】維,猶連結也。
又【儀禮太射禮】中離維綱。
【註】侯有上下綱,其邪制射舌之角爲維。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屠維。
又【前漢賈誼傳】是猶度江河亡維楫。
【註】維,所以繫船。
又【管子牧民篇】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又【淮南子天文訓】帝張四維,運之以鬥。
又【楚辭天問】幹維焉繫。
【註】維,綱也。
又【爾雅釋詁】伊維侯也。
【註】發語辭。
【韻會】案六經惟維唯三字皆通作語辭,又訓獨,尚書助辭皆用惟字,詩助辭多用維字,左傳助辭用唯字,論語助辭用惟字。
新安朱氏曰:惟從心,思也。
維糸,繫也。
唯從口,專辭也,應辭也。
然皆語辭,古書皆通用之。
又地名。
【史記管晏列傳】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
【註】應劭曰:故萊夷維邑。
又姓。
【姓氏急就篇】漢維汜,妖巫,卷縣人。
又於恭切,音雍。
【周禮夏官職方氏】其浸盧維。
【釋文】盧音雷。
維,於恭反。
考證:〔【楚辭天問】幹維焉繫。
【註】維,網也。
〕謹照原文網也改綱也。
〔【爾雅釋詁】維,伊維也。
〕謹照原文改伊維侯也。
綮 【未集中】【糸字部】 綮 【廣韻】康裡切【集韻】【韻會】遣裡切【正韻】祛禮切,□音啓。
【說文】繒也。
一曰徽幟信也,有齒。
【玉篇】戟衣也。
【廣韻】戟支。
又【集韻】詰定切,音罄。
肯綮,肋肉結處也。
【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
壹計切,音翳。
義□同。
□ 【未集上】【米字部】 □ 【篇海】布火切,音跛。
碎米。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集韻】□勇主切,音庾。
元色竹。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匹各切,音粕。
竹名。
【贊寧筍譜】□竹出溫處,如苦竹,長節而薄,可作屋椽。
其筍春生,可食。
【卯集下】【攴字部】【廣韻】【集韻】□苦骨切,音窟。
□,不穩也。
【類篇】□,不滑利也。
亦作。
字原從攴作。
綰 【未集中】【糸字部】 綰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版切,音捾。
【說文】惡也,絳也,又絹也。
【玉篇】貫也,羂也。
【廣韻】繫也。
【史記貨殖傳】東綰穢貉,朝鮮,眞番之利。
【註】綰者,統其要津。
又【廣韻】烏患切,音畹。
鉤繫也。
亦作綄。
綱 【未集中】【糸字部】 綱 〔古文〕□【廣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音岡。
【說文】維紘繩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詩大雅】綱紀四方。
【傳】張之爲綱。
【疏】綱者,網之大繩。
又【儀禮鄕射禮】乃張侯下綱。
【註】綱,持舌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絹寸焉。
【註】綱,所以繫侯於植者也。
又【禮緯含文嘉】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寸焉。
〕謹照原文寸改絹寸。
網 【未集中】【糸字部】 網 【廣韻】文兩切【集韻】【韻會】【正韻】文紡切,□音罔。
【說文】本作網。
或作□,隷省作。
今文從糸作綱。
【易繫辭】作結繩而爲罟,以佃以漁。
【朱子本義】,與綱同。
【書盤庚】若綱在綱。
【詩邶風】魚綱之設。
又【楚辭招魂】綱戸朱綴。
【註】綱戸,綺文縷也。
綳 【未集中】【糸字部】 綳 【集韻】繃,或作綳。
詳繃字註。
綴 【未集中】【糸字部】 綴 【廣韻】陟衞切【集韻】【韻會】株衞切,□音錣。
【博雅】連也。
【玉篇】緝也。
【書立政】綴衣。
【傳】掌衣服。
【疏】衣服必連綴著之,知綴衣是掌衣服者。
【禮內則】紉箴請補綴。
又【書顧命】底席綴純。
【傳】綴,雜彩有文之具。
又【詩商頌】爲下國綴旒。
【傳】綴,猶結也。
【禮檀弓】殷主綴重焉。
【註】殷人作主,而聯其重縣諸廟也。
又【禮樂記】行其綴兆。
【註】綴,表也,所以表行列也。
又【前漢高帝紀】綴之以祀。
【註】綴言不絕也。
又【荀子非十二子篇】綴綴然。
【註】不乖離之貌。
又竹劣切,音掇。
【儀禮士喪禮】綴足用燕幾。
【註】綴猶拘也。
又【禮樂記】禮者,所以綴淫也。
【註】綴,猶止也。
又【廣韻】陟劣切【集韻】枺劣切,□音輟。
義同。
又【集韻】都外切,音祋。
綴兆。
鄭康成讀。
綵 【未集中】【糸字部】 綵 【廣韻】倉宰切【集韻】【韻會】【正韻】此宰切,□音采。
【玉篇】五綵備。
【廣韻】綾綵。
【集韻】繒也。
【後漢梁冀傳】賞賜金錢,奴婢,綵帛,車馬,衣服,甲第,比霍光。
【宋書朱百年傳】有時出山,爲妻買繒綵二五尺。
又【韻補】葉此禮切。
【陳琳瑪瑙勒賦】督以鉤繩,規模度擬。
雕琢其章,爰發絢綵。
綶 【未集中】【糸字部】 綶 【篇海】古我切,音果。
纏束也。
綷 【未集中】【糸字部】 綷 【廣韻】子對切【集韻】祖對切,□音晬。
會五綵也。
亦作蜶。
【史記司馬相如傳】綷雲蓋而樹華旗。
【註】綷,蓋有五綵也。
【漢書註】師古曰:綷,合也。
又【集韻】穌回切,音□。
取內切,音倅。
義□同。
又【集韻】七醉切,音翠。
【韻會】取猥切,音漼。
【類篇】綷,紈素聲。
又【集韻】卽聿切,音卒。
【玉篇】周也。
【巳集中】【火字部】【廣韻】房久切【集韻】扶缶切,□音婦。
【玉篇】熾也。
【集韻】熾盛也。
綸 【未集中】【糸字部】 綸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龍春切,□音倫。
【說文】靑絲綬也。
【後漢輿服志】百石靑紺綸,一采宛轉繆織,長丈二尺。
又【廣韻】絲綸。
【釋名】綸,倫也,作之有倫理也。
【易屯卦】君子以經綸。
【疏】綸謂綱也,以織綜經緯。
【禮緇衣】王言如絲,其出如綸。
【疏】綸麤於絲。
【後漢章帝紀】吹綸絮。
【註】綸似絮而細。
又【易繫辭】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釋文】京房雲:綸,知也。
王肅雲:綸,纏裹也。
荀雲:綸,迹也。
又【詩小雅】之子于釣,言綸之繩。
【傳】綸,釣繳也。
又【莊子齊物篇】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
【音義】綸,琴瑟絃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綸似綸,組似組。
東海有之。
【博物志】綸似宛轉繩。
又姓。
【魏志】孫文懿臣綸直。
又地名。
【左傳哀元年】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
【註】綸,虞邑。
又【集韻】盧昆切,音論。
義同。
又【廣韻】古頑切【集韻】姑頑切,□音鰥。
靑絲綬。
【北堂書鈔】晉紀雲:王敦欲伐甘卓,遣使送白綸巾與卓,卓不取。
又謝萬著白綸巾。
【正字通】綸巾,巾名。
世傳孔明軍中嘗服之。
俗作□。
又【韻補】葉閭員切。
【道藏元始歌】黃庭戊巳無流源,徹通五藏十二綸。
綹 【未集中】【糸字部】 綹 【集韻】力九切,音柳。
【說文】緯十縷爲綹。
【類篇】一曰絲十爲綸,綸倍爲綹。
【沈佺期七夕曝衣篇】上有仙人長命綹,中看玉女迎歡繡。
綺 【未集中】【糸字部】 綺 【廣韻】墟彼切【集韻】去倚切,□音觭。
【說文】文繒也。
【釋名】綺,敧也。
其文敧邪,不順經緯之縱橫也。
【前漢高帝紀】賈人無得衣錦繡綺縠紵罽。
【註】師古曰:綺,文繒,卽今之細綾也。
又【正韻】墟裡切,音□。
義同。
又姓。
【史記留侯世家】綺裡季。
又【集韻】語綺切,音螘。
人名。
莊子有士成綺。
綻 【未集中】【糸字部】 綻 【廣韻】丈莧切【集韻】直莧切【正韻】丈襇切,□音袒。
衣縫。
【禮內則】衣裳綻裂。
【註】綻,猶解也。
又【集韻】堂練切,音電。
義同。
亦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翦,古作□。
註詳九畫。
【子集下】【冫字部】【字彙補】克生切,音鐺。
冷貌。
綼 【未集中】【糸字部】 綼 【集韻】必歷切,音壁。
【玉篇】裳在幅也。
【儀禮旣夕】縓綼緆。
【註】飾裳在幅曰綼,在下曰緆。
又【廣韻】作綼,紷絮也。
又【廣韻】毗必切,音邲。
義同。
又【集韻】賓彌切,音□。
頻彌切,音陴。
義□同。
綽 【未集中】【糸字部】 綽 〔古文〕繛【廣韻】昌約切【集韻】【韻會】【正韻】尺約切,□音婥。
【說文】繛或省作綽。
緩也。
【書無逸】不寬綽厥心。
【傳】不寬緩其心。
【詩衞風】寬兮綽兮。
【箋】綽兮,謂仁於施舍。
又【小雅】綽綽有裕。
【傳】綽綽,寬也。
又【楚辭大招】滂心綽態。
【註】綽,猶多也。
亦作淖。
【莊子逍遙遊】淖約若處子。
【荀子宥坐篇】淖約微逹佀察。
又□。
綾 【未集中】【糸字部】 綾 【廣韻】力膺切【集韻】閭承切,□音陵。
【說文】東齊謂布帛之細者曰綾。
【釋文】綾,淩也,其文望之如冰淩之理也。
【玉篇】文繒也。
【廣韻】綾紈。
又【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崱繒綾而龍鱗。
【註】繒綾,不平貌。
綿 【未集中】【糸字部】 綿 【玉篇】【廣韻】【集韻】□同緜。
緀 【未集中】【糸字部】 緀 【廣韻】七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千西切,□音妻。
【說文】帛文貌。
詩曰:緀兮斐兮,成是貝錦。
○按《詩》今本作萋。
《廣韻》緀斐,文章相錯貌。
又【廣韻】千禮切【集韻】此禮切,□音泚。
義同。
緁 【未集中】【糸字部】 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接切,音妾。
【說文】緶衣也。
或從習作。
【玉篇】縫也。
亦作緝。
【廣韻】連緁。
【前漢賈誼傳】白縠之表,薄紈之裏,緁以偏諸。
【註】師古曰:緁,謂以偏諸緶著之也。
又【前漢揚雄傳】鴻絧緁獵。
【註】緁獵,相差次也。
又【集韻】七入切,音葺。
疾葉切,音捷。
義□同。
考證:〔【前漢賈誼傳】白縠之衣,薄紈之裏,緁以偏諸。
〕謹照原文衣改表。
緂 【未集中】【糸字部】 緂 【廣韻】他酣切,音聃。
【說文】白鮮衣貌。
謂衣采色鮮也。
【淮南子汜論訓】緂麻索縷。
又【廣韻】處占切,音幨。
義同。
又【集韻】充含切。
又充甘切。
義同。
又【廣韻】吐敢切,音菼。
靑黃色。
【類篇】帛騅色。
緃 【未集中】【糸字部】 緃 【集韻】將容切,音蹤。
【說文】屬。
【類篇】一曰車馬飾。
又【集韻】足用切,音縱。
義同。
緄 【未集中】【糸字部】 緄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本切,音袞。
【說文】繡帶也。
【詩秦風】竹閉緄縢。
【傳】緄,繩也。
【後漢南匈奴傳】童子佩刀緄帶各一。
【註】緄,織成帶也。
又【集韻】胡昆切,音魂。
縫也。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
混夷或作緄。
【史記匈奴傳】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
【註】字當爲混。
又【集韻】公渾切,音昆。
義同。
柌 【辰集中】【木字部】 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詳茲切,音詞。
【玉篇】鐮柄也。
又【類篇】詳茲切。
同枱。
【集韻】亦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離鹽切,音廉。
【類篇】縿也。
緅 【未集中】【糸字部】 緅 【廣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甾尤切,□音鄒。
【說文新附字】帛靑赤色也。
【博雅】蒼靑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五入爲緅。
【註】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則爲緅。
今禮俗文作爵,言如爵頭色也。
【論語】君子不以紺緅飾。
【何晏註】緅者,三年練以緅飾衣。
【疏】緅,淺絳色。
【淮南子俶眞訓】以涅染緅,則黑于涅。
又【廣韻】子侯切【集韻】將侯切,□音陬。
義同。
又【廣韻】子句切【集韻】遵遇切。
義同。
又【集韻】遵須切。
義同。
緆 【未集中】【糸字部】 緆 【廣韻】先擊切【集韻】【韻會】先的切,□音錫。
【說文】細布也。
【玉篇】治麻布也。
亦作裼。
【儀禮旣夕】縓綼緆。
【註】飾裳在幅曰綼,在下曰緆。
又與錫通。
【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有豐,幂用綌若錫。
【註】今文錫爲緆。
【司馬相如子虛賦】被阿緆。
【註】張揖曰:細布也。
緆與錫古字通。
又【集韻】以豉切,音易。
袘或作緆,裳下緣也。
考證:〔【儀禮旣夕】縓綼緆。
【註】飾裳在幅曰綼,在下曰裼。
〕謹照原註裼改緆。
緇 【未集中】【糸字部】 緇 【廣韻】側持切【集韻】莊持切,□音菑。
【說文】帛黑色。
【博雅】緇謂之皁。
【釋名】緇,滓也。
泥緇黑色者曰滓,此色然也。
【詩鄭風】緇衣之宜兮。
【傳】緇,黑色。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七入爲緇。
【註】緅又復再染以黑,乃成緇矣。
又【正韻】旨而切,音枝。
義同。
又【集韻】側幾切,音□。
【韻會】壯仕切,音滓。
【前漢班固敘傳】涅而不緇。
【註】師古曰:合韻音上聲。
又【集韻】側吏切,音胾義同。
緈 【未集中】【糸字部】 緈 【廣韻】胡頂切【集韻】下頂切,□音婞【玉篇】同□。
直也。
緉 【未集中】【糸字部】 緉 【廣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裡養切,□音兩。
【說文】履兩枚也。
一曰絞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音亮。
義同。
緊 【未集中】【糸字部】 緊 【廣韻】【韻會】【正韻】□居忍切,音謹。
【說文】纏絲急也。
【博雅】糾也。
【玉篇】紉也。
【唐書百官志】議定天下州府爲兩輔、六雄、十望、十緊,及上中下之差。
又【集韻】頸忍切,音胗。
義同。
○按《說文》在臤部,今倂入。
緋 【未集中】【糸字部】 緋 【廣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正韻】芳微切,□音非。
【說文新附字】帛赤色。
【類篇】絳色。
又赤練。
【唐書車服志】袴褶之制,五品以上緋。
緌 【未集中】【糸字部】 緌 【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音蕤。
【說文】系冠纓也。
【詩齊風】冠緌雙止。
【傳】冠緌,服之尊者。
【儀禮士冠禮】其緌也。
【註】緌,纓飾。
又【禮檀弓】範則冠而蟬有緌。
【註】蟬,蜩也。
緌爲蜩喙,長在腹下。
又【周禮天官夏采註】緌,以旄牛尾爲之,綴于橦上,所謂注旄于幹首者。
【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
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集韻】緌,或作綏。
詳綏字註。
緍 【未集中】【糸字部】 緍 【廣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音瑉。
【正韻】彌鄰切,音民。
【類篇】緍,或作瑉。
○按《說文》緡從昬,昬從民。
經典以唐諱,改昬作昏,緡亦作緍。
作緡爲正。
詳緡字註。
緎 【未集中】【糸字部】 緎 【廣韻】雨逼切【集韻】【正韻】越逼切【韻會】影逼切,□音域。
【玉篇】縫也。
或作□□。
【詩召南】素絲五緎。
【傳】緎,縫也。
【爾雅釋訓】緎,羔裘之縫。
【註】孫炎雲:緎之爲界域,然則縫合羔羊皮爲裘,縫卽裘之界域,因名裘縫爲緎。
又【廣韻】況逼切【集韻】忽域切,□音洫。
義同。
又【集韻】乙六切,音彧。
○按《說文》作□,在黑部。
総 【未集中】【糸字部】 総 【字彙補】同總。
又倉紅切,音蔥。
色靑黃也。
又紬絹也。
□ 【備考】【子集】【亅字部】 □ 【字彙補】同□。
【巳集中】【火字部】【玉篇】署與切,音墅。
義闕。
【五音集韻】明也。
【巳集中】【火字部】【篇海】他念切,音。
又胡甘。
義同。
緖 【未集中】【糸字部】 緖 【廣韻】徐呂切【集韻】【韻會】象呂切,□音敘。
【說文】絲耑也。
又【爾雅釋詁】緖,事也。
【疏】事業也。
【廣韻】基緖。
【書五子之歌】荒墜厥緖。
【詩魯頌】纘太王之緖。
【周禮天官宮正】稽其功緖。
【註】緖其志業。
又【史記張丞相傳】張蒼爲計相,時緖正律曆。
【註】緖,尋也。
又【莊子讓王篇】其緖餘以爲國家。
【音義】緖者,殘也,謂殘餘也。
【楚辭九章】欸秋冬之緖風。
【註】緖,餘也。
又【集韻】詩車切,音奢。
緖餘殘也。
徐邈說。
考證:〔【書五子之歌】則有荒墜厥緖。
〕謹按原文則有二字屬上,王府爲句不得連引,今省。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始野切,音舍。
□,不絜也。
吳俗語。
緗 【未集中】【糸字部】 緗 【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
【說文新附字】帛淺黃色也。
【釋名】緗,桑也。
如桑葉初生之色也。
【後漢輿服志】賈人緗縹而已。
又【集韻】師莊切,音霜。
義同。
緘 【未集中】【糸字部】 緘 【廣韻】古鹹切【集韻】【韻會】居鹹切,□音監。
【說文】束篋也。
【廣韻】緘封。
【家語】孔子觀周廟,有金人,三緘其口。
【莊子齊物論】其厭也如緘。
又【集韻】公陷切,減去聲。
棺旁所以繫縴者。
又與鹹通。
【禮喪大記】大夫士以鹹。
【註】鹹讀爲緘也。
【釋名】棺束曰緘。
緘,函也,古者棺不釘也。
緙 【未集中】【糸字部】 緙 【廣韻】楷革切【集韻】克革切,□音愅。
【玉篇】紩也,織緯也。
線 【未集中】【糸字部】 線 【廣韻】【集韻】【韻會】□私箭切,音綫。
【正韻】先見切,音霰。
【說文】綫,古文作線。
【周禮天官】縫人掌王宮縫線之事。
【註】線,縷也。
又【冬官考工記鞄人】察其線,欲其藏也。
【註】謂縫車之縷。
【集韻】亦作絤□。
緛 【未集中】【糸字部】 緛 【廣韻】而兗切【集韻】乳兗切,□音軟。
【說文】衣縬也。
【博雅】縮也。
【玉篇】減維衣也。
又【集韻】儒轉切,音瑌。
織也。
緜 【未集中】【糸字部】 緜 【廣韻】武延切【集韻】【韻會】彌延切,□音棉。
【正韻】莫堅切,音眠。
【玉篇】新絮也。
今作綿。
【廣韻】精曰緜,麤曰絮。
【釋名】緜猶湎,湎柔而無文也。
【書禹貢】厥篚纖纊。
傳纊,新緜。
【前漢王褒傳】難與道純緜之麗密。
【註】緜纊之密。
又【說文】緜聯,微也。
【博雅】連也,小也。
緜緜長也。
【詩王風】緜緜葛藟。
【註】長不絕之貌。
又【大雅】緜緜瓜瓞。
【疏】微細之辭。
又緜緜,詳密也。
【詩周頌】緜緜其麃。
又緜蠻,鳥聲。
【詩小雅】緜蠻黃鳥。
又緜猶彌漫也。
【穀梁傳文十四年】緜地千裡。
又纏緜,猶綢繆也。
【淮南子主術訓】纏緜經宂。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緜竹。
【註】緜水所出。
又姓。
【孟子】緜駒處於高唐。
【廣韻】晉張方以緜思爲腹心。
又【集韻】莫列切,音滅。
弱也。
又【韻補】葉彌鄰切。
【魏文帝思親賦】痛弱條之眇眛兮,悲瓜瓞之緜緜。
蒙屯險而自育兮,常含瘁而履辛。
○按《說文》在系部,今倂入。
考證:〔【書禹貢厥貢纖纊傳】纊,新緜。
〕謹照原文厥貢改厥篚。
緝 【未集中】【糸字部】 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七入切,音葺。
【說文】績也。
【釋名】緝下橫縫,緝其下也。
【儀禮喪服】斬者何,不緝也。
又【玉篇】續也。
【詩大雅】授幾有緝禦。
【箋】緝,猶續也。
又緝熙,光也。
【詩大雅】於緝熙敬止。
又【集韻】卽入切,音。
緝緝,口舌聲。
【詩小雅】緝緝翩翩。
緞 【未集中】【糸字部】 緞 【廣韻】胡加切【集韻】乎加切,□音遐。
【玉篇】履跟。
亦作□□。
【急就篇】履舄鞜裒緞紃。
【註】履跟之帖也。
又【廣韻】徒管切【集韻】杜管切,□音斷。
義同。
又【集韻】徒玩切,音段。
義同。
○按今以爲紬緞字,非是。
【子集下】【刀字部】【集韻】攀糜切,音披。
刀析也,剝也。
又蒲糜切,音皮。
義同。
又披義切,披去聲。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廣韻】【集韻】□力質切,音栗。
【博雅】蒸□,綵也。
【類篇】黃色繒。
緟 【未集中】【糸字部】 緟 【廣韻】直容切【集韻】傳容切,□音重【說文】增益也。
【玉篇】疊也,複也。
或作褈。
今作重。
又【集韻】一曰厚也。
或作□。
又【廣韻】柱用切【集韻】儲用切,□重去聲。
繒縷也。
締 【未集中】【糸字部】 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特計切,音弟。
【說文】結不解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合從締交。
【註】締,結也。
又【小爾雅】締,閉也。
又杜奚切,音題。
【楚辭九章】氣繚轉而自締。
又【集韻】丁計切,音帝。
徒二切,音地。
丈尒切,音豸。
義□同。
緡 【未集中】【糸字部】 緡 【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音珉。
【正韻】彌鄰切,音民。
【說文】釣魚□也。
【詩召南】其釣維何,維絲伊緡。
【爾雅釋詁】緡,綸也。
【註】繩也。
江東謂之緡。
又【說文】吳人解衣相被謂之緡。
【詩大雅】言緡之絲。
【註】緡,被也。
又錢貫也。
【前漢武帝紀】初筭緡錢。
【註】緡,絲也,以貫錢也。
又邑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緡。
【註】緡,宋邑。
高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緡城。
又【集韻】呼昆切,音昏。
義同。
又【集韻】彌延切,音棉。
通作緜。
又【集韻】弭盡切,音泯。
【莊子則陽篇】雖使丘陵草木之緡。
【音義】緡,盛也。
又【莊子在宥篇】當我緡乎。
【音義】緡,泯合也。
又【集韻】美隕切。
愍或作緡。
痛也。
緢 【未集中】【糸字部】 緢 【廣韻】【集韻】□莫飽切,音卯。
【說文】旄絲也。
周書曰:惟緢有稽。
◎按書呂□作貌。
薛季宣書古文訓作緢。
又【廣韻】莫敎切【集韻】眉敎切,□音貌。
義同。
又【集韻】彌遙切,音。
義同。
又【廣韻】武儦切【集韻】【韻會】【正韻】眉鑣切,□音苗。
【類篇】絲旋曰緢。
又【集韻】謨交切,音茅。
義同。
緣 【未集中】【糸字部】 緣 【廣韻】以絹切【集韻】【韻會】餘絹切,□音願。
【說文】衣純也。
【禮深衣】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
【註】緣,緆也。
【前漢公孫弘傳】緣飾以儒術。
【註】譬之於衣加純緣者。
又【廣韻】與專切【集韻】餘專切,□音沿。
【玉篇】因也。
又循也。
【孟子】猶緣木而求魚也。
又順也。
【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
又夤緣,連絡也。
【韓愈古意】靑壁無路難夤緣。
又【廣韻】吐亂切。
與褖同。
【周禮天官內司服】緣衣。
【註】此緣衣者,實作褖衣也。
褖衣禦于王之服,亦以燕居。
又【韻補】葉餘倫切,陸機思歸賦,以緣字葉雲。
緤 【未集中】【糸字部】 緤 【廣韻】【集韻】□私列切,音薛。
【正韻】先結切,音屑。
【說文】紲,或從枼。
【禮少儀】犬則執緤。
【註】所以繫制之者。
【前漢賈誼傳】若夫束縛之,係緤之。
【註】緤,謂以長繩係之也。
【屈原離騷】登閬風而緤馬。
【註】緤,繫也。
緥 【未集中】【糸字部】 緥 【廣韻】博抱切【集韻】【韻會】補抱切【正韻】博浩切,□音保。
【說文】小兒衣也。
【註】臣鉉等曰:今俗作褓,非是。
【前漢宣帝紀】曾孫雖在襁緥。
【註】孟康曰:緥,小兒被也。
【後漢申屠剛傳】始免襁緥。
【註】緥,被也。
緦 【未集中】【糸字部】 緦 〔古文〕□□【廣韻】息茲切【集韻】【韻會】新茲切,□音思。
【正韻】相咨切,音私。
【說文】十五升布也。
一曰兩麻一絲布。
【釋名】緦,絲也。
績麻緦如絲也。
【玉篇】三月服也。
【儀禮喪服】傳曰:緦者,十五升,抽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緦。
【註】謂之緦者,治其縷細如絲也。
【禮大傳】四世而緦,服之窮也。
【子集下】【冫字部】【玉篇】胡括切,音活。
【字彙】冰也。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龍龕】與料同。
緧 【未集中】【糸字部】 緧 【廣韻】七由切【集韻】【韻會】雌由切【正韻】此由切,□音秋。
【說文】馬紂也。
【玉篇】牛馬緧。
亦作鞧。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不援其邸,必緧其牛後。
又【集韻】字秋切,音酋。
義同。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不緩其邸,必緧其牛後。
〕謹照原文不緩改不援。
緩 【未集中】【糸字部】 緩 〔古文〕□【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音浣。
【說文】□,或省作緩。
綽也。
【玉篇】遲緩也。
【廣韻】舒也。
【釋名】緩,浣也,斷也。
持之不急則動搖,浣斷自放縱也。
【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
【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
【孟子】民事不可緩也。
【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
【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
【註】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
苦緩切,音款。
義□同。
緪 【未集中】【糸字部】 緪 【廣韻】古恆切【集韻】【韻會】居曾切,□音□。
【說文】大索也。
一曰急也。
【玉篇】駃疾也。
或作□。
【廣韻】急張。
亦作絚。
詳絚字註。
又【廣韻】古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鄧切,□音□。
義同。
緫 【未集中】【糸字部】 緫 【集韻】麤叢切,音怱。
繱或作緫。
帛靑色。
一曰輕絹。
【博雅】靑也。
【周禮春官巾車】重翟錫朱緫。
【註】緫,靑黑色,以繒爲之。
又【集韻】祖叢切,音。
【正韻】祖冬切,音宗。
【類篇】絲數。
詩曰:素絲五緫。
又【集韻】作弄切,音糉。
或作緫。
○按五經文字雲:緫從怱作總者訛。
今緫與總混,當正之。
考證:〔【博雅】靑蒼色。
〕謹照原文靑蒼色改靑也。
【巳集中】【父字部】【五音集韻】徒紅切,音同。
父也。
【正字通】從父從同。
謂親之如父,與淮南假母義同。
非生母故謂之假,非生父故謂之同。
【子集下】【冫字部】【集韻】力竹切,音六。
凝雨也。
緬 【未集中】【糸字部】 緬 【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音湎。
【正韻】美辨切,音免。
【說文】微絲也。
又【集韻】亡善切。
【穀梁傳莊三年】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
【註】緬,藐遠也。
【楚語】緬然引領南望。
【賈逵註】緬,思貌也。
又【玉篇】輕也。
同□。
緭 【未集中】【糸字部】 緭 【廣韻】【集韻】□于貴切,音胃。
【說文】繒也。
【博雅】絛也。
【玉篇】緒也。
緯 【未集中】【糸字部】 緯 【廣韻】【集韻】【韻會】于貴切【正韻】于位切,□音胃。
【說文】織橫絲也。
【釋名】緯,圍也。
反覆圍繞,以爲經也。
【左傳昭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
【註】織者常苦緯少。
【莊子列禦□】江上有家貧緯蕭而食者。
【音義】緯,織也。
又【周禮天官冢宰體國經野疏】南北之道謂之經,東西之道謂之緯。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日月星辰註】星謂五緯。
【疏】五緯,卽五星。
言緯者,二十八宿隨天左轉爲經,五星右旋爲緯。
又圖緯。
【司馬貞三皇本紀】圖緯所載。
又【集韻】羽鬼切,音偉。
【博雅】束也。
【夏小正】農緯厥耒。
又【韻補】葉呼韋切。
【劉向九歎】慶忌囚于阱室兮,陳不占戰而赴圍。
破伯牙之號鐘兮,挾人箏而彈緯。
庯 【寅集下】【廣字部】 庯 【廣韻】博孤切【集韻】奔模切,□音逋。
又【集韻】庯庩,屋不平也。
罜 【未集中】【網字部】 罜 【廣韻】之戍切【集韻】朱戍切,□音註。
【說文】罜,魚罟也。
【魯語】於是乎禁罝。
【註】罝當爲罜。
【張衡西京賦】設罜。
【註】小網也。
又【廣韻】【集韻】□徒谷切,音獨。
義同。
或作□。
又【集韻】腫庾切,音主。
義同。
罝 【未集中】【網字部】 罝 【廣韻】子邪切【集韻】【韻會】【正韻】咨邪切,□音嗟。
【說文】兔罔也。
【爾雅釋器】兔罟謂之罝。
【註】罝猶遮也。
【詩周南】肅肅兔罝。
【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網畢翳。
【註】獸罟曰罝。
又【集韻】子餘切,音苴。
義同。
罞 【未集中】【網字部】 罞 【廣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音蒙。
【爾雅釋器】麋罟謂之罞。
【註】冒其頭也。
又【廣韻】莫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謨交切,□音茅。
義同。
又【集韻】莫候切,音茂。
義同。
罟 【未集中】【網字部】 罟 〔古文〕□【廣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音古。
【說文】罔也。
【玉篇】魚罔也。
【易繫辭】結繩而爲罔罟。
【釋文】取魚曰罟。
【詩小雅】畏此罪罟。
【傳】罟,網也。
【周禮天官獸人】掌罟田獸。
罠 【未集中】【網字部】 罠 【廣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珉。
【說文】釣也。
【博雅】兔彘網。
【左思吳都賦】罠蹏連網。
【註】罠,麋網。
又【韻補】葉彌延切,音緜。
【張載七命】布飛羉,張修罠。
陵黃岑,掛靑巒。
【集韻】或作。
翹 【未集中】【羽字部】 翹 【廣韻】渠遙切【集韻】【韻會】【正韻】祁堯切,□音。
【說文】尾長毛也。
又【廣雅】舉也。
又翹翹,衆也。
【類篇】翹翹,高貌。
【詩周南】翹翹錯薪。
又【詩豳風】予室翹翹。
【註】危也。
又【禮儒行】粗而翹之。
【註】微翹發其意。
【疏】翹,起發也。
又【左傳莊二十二年】翹翹車乗。
【註】遠貌。
又【後漢輿服志】鸞旗者,編羽旄列繫幢旁,民或謂之雞翹。
又【爾雅釋草】連,異翹。
【疏】連,一名異翹。
又【廣韻】懸也。
【類篇】企也。
又【廣韻】巨要切【集韻】祁要切。
尾起也。
翺 【未集中】【羽字部】 翺 【廣韻】五勞切【集韻】【韻會】【正韻】牛刀切,□音遨。
【說文】翺,翔也。
【釋名】翺,敖也,言敖遊也。
【詩齊風】齊子翺翔。
【傳】猶彷徉也。
又【玉篇】布翅飛也。
互詳翔字註。
【幹祿字書】俗作□。
翻 【未集中】【羽字部】 翻 【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番。
【說文新附字】飛也。
【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
又【增韻】反覆也。
通作幡。
又通作反。
又【韻補】葉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
載頡載頏,命侶鳴羣。
又【韻補】葉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葉。
【集韻】或作飜。
亦作拚。
翼 【未集中】【羽字部】 翼 〔古文〕□【廣韻】與職切【集韻】【韻會】逸職切,□音弋。
【說文】作□。
翄也。
篆文從羽。
【廣韻】羽翼。
【易明夷】明夷于飛,垂其翼。
又【書臯陶謨】庶明勵翼。
【傳】翼戴上命。
【疏】言如鳥之羽翼,而戴奉之。
鄭雲:以衆賢明,作輔翼之臣。
又【書益稷】予欲左右有民汝翼。
【傳】汝翼成我。
【疏】汝當翼贊我也。
又【書武成】越翼曰。
【傳】翼,明也。
又【詩小雅】四牡翼翼。
【傳】閑也。
又【詩小雅】有嚴有翼。
【傳】翼,敬也。
又【詩小雅】四騏翼翼。
【傳】壯健貌。
又【詩小雅】我稷翼翼。
【箋】蕃廡貌。
又【詩小雅】疆埸翼翼。
【傳】讓畔也。
【箋】閒暇之意。
又【詩大雅】小心翼翼。
【傳】恭也。
又星名。
【禮月令】昬翼中。
又國名。
【左傳隱五年】伐翼。
【註】晉舊都,在平陽絳邑縣東。
又姓。
【前漢藝文志】孝經有翼氏說一篇。
【姓氏急就篇】晉翼侯之後,漢有諫議大夫翼奉。
又【廣雅】飛也,美也,和也,盛也,元氣也。
【玉篇】翹也,助也。
考證:〔【詩小雅】我黍翼翼〕謹照原文我黍改我稷。
【亥集上】【馬字部】【廣韻】彼側切【集韻】筆力切,□音逼。
【玉篇】駝。
【備考】【亥集】【魚字部】【龍龕】音仙。
又音蘇。
【戌集下】【頁字部】【廣韻】【集韻】□毗至切,音鼻。
【廣韻】首也。
又【集韻】犬初生子,一曰首子。
與□同。
【字彙補】譌作□。
膔 【未集下】【肉字部】 膔 【集韻】盧谷切,音祿。
腹鳴也。
聗 【未集中】【耳字部】 聗 【集韻】力協切,音。
耳垂也。
【釋名】幘蹟也。
或曰聗聗,折其後也。
胢 【未集下】【肉字部】 胢 【正字通】同。
耹 【未集中】【耳字部】 耹 【唐韻】巨今切【集韻】渠金切,□音琴。
【說文】周語曰:回祿信於耹遂。
註:回祿,火神。
再宿爲信。
耹遂,地名。
又【廣韻】音也。
又【集韻】其淹切,音箝。
義同。
恥 【未集中】【耳字部】 恥 【正字通】俗恥字。
(恥)【唐韻】敕裡切【集韻】醜裡切,□褫上聲【說文】辱也。
從心耳聲。
【周禮地官司救】恥諸嘉石。
【註】恥辱之也。
【左傳昭五年】恥匹夫不可以無備,況國乎。
【註】言不可辱也。
又【廣韻】慙也。
【孟子】人不可以無恥。
【註】人不可以無所羞恥也。
或作誀。
【六書總要】從心耳會意。
取聞過自愧之義。
凡人心慙,則耳熱面赤,是其驗也。
俗譌作恥。
聖 【未集中】【耳字部】 聖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式正切,聲去聲。
【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
【書洪範】睿作聖。
【傳】於事無不通之謂聖。
【禮禮運三代之英疏】萬人曰傑,倍傑曰聖。
【孟子】大而化之之謂聖。
【風俗通】聖者,聲也。
聞聲知情,故曰聖也。
又【諡法】稱善賦□曰聖,敬賓厚禮曰聖。
又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聖木。
【註】食之令人智聖也。
又水名。
【水經注】聖水,出上谷東,過長鄕縣北,又東過安次縣,而東入于海。
又姓。
又【韻補】葉裳聲切,音成。
【常璩華陽國志贊】仲元抑抑,邦家儀型。
子雲□達,煥乎弘聖。
聘 【未集中】【耳字部】 聘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匹正切,音娉。
【說文】訪也。
【徐曰】聘,訪問之以耳也。
【廣韻】問也。
【禮曲禮】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
【公羊傳隱十一年】大夫來曰聘。
【穀梁傳隱九年】聘,問也。
【周禮秋官】時聘,以結諸侯之好。
【儀禮聘禮】大問曰聘,小聘曰問。
又昏禮娶問亦曰聘。
【禮內則】聘則爲妻。
又【正字通】以幣帛召隱逸賢者,升進之,曰徵聘。
應召登仕者稱聘君。
又【五音集韻】匹名切,娉平聲。
訪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都果切,音朶。
筨□,竹名。
【吳筠竹賦】筨□綷文而繡攄。
【酉陽雜俎】筨□如繡畫,百葉爲一枝。
【永嘉記】筨□竹,筍六月生,迄九月,味與箭竹筍相似。
又【集韻】杜果切,音嫷。
杜罪切,音隊。
杜臥切,音惰。
義□同。
【廣韻】同□。
罣 【未集中】【網字部】 罣 【廣韻】【集韻】古賣切【正韻】古畫切,□音卦。
絓或作罣。
掛也。
【玉篇】礙也。
又【廣韻】古惠切【集韻】涓惠切,□音桂。
義同。
又【集韻】胡卦切【韻會】胡界切,□音畫。
義同。
罤 【午集中】【目字部】 罤 【玉篇】同□。
省文。
【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題。
【玉篇】兔網。
肞 【未集下】【肉字部】 肞 【篇海類編】音義。
腶肞,脯也。
腸 【未集下】【肉字部】 腸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
【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
【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鬥,水七升半。
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鬥四升,水六升三合。
【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
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
【詩大雅】自有肺腸。
【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又【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又【博雅】詳也。
又羊腸,太行山坂名。
【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
【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
【註】太行山坂通名。
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又無腸,國名。
【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又馬腸,獸名。
【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
【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又魚腸,劒名。
見【三國蜀志】。
又草名。
【博雅】鹿腸,□蔘也。
【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
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又黃腸,槨名。
【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
【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
又【禮儀志】治黃腸題湊,便房如禮。
股 【未集下】【肉字部】 股 【唐韻】公戸切【韻會】果五切,□音古。
【說文】髀也。
【韻會】脛本曰股,輔下體者。
【易說卦】巽爲股。
【疏】股隨於足,則巽順之謂,故爲股也。
【詩小雅】赤芾在股。
【傳】脛本曰股。
【前漢高五王傳】因退立,股戰而栗。
【註】股,腳也。
戰者,懼之甚也。
又【釋名】股,固也,爲強固也。
又車上近轂者亦名股。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參分其股圍。
【註】股,謂近轂者也。
方言,股以喻其豐。
又磬上亦有股。
【周禮冬官考工記】磬氏爲磬,其博爲一,股爲二,鼓爲三。
【註】股,磬之上大者也。
又國名。
【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
【集韻】或作□。
亦作骰。
肢 【未集下】【肉字部】 肢 【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
【廣韻】□躰。
【集韻】體四胑也。
或作□□,通作支。
【管子君臣篇】四肢不通,六道不達。
又腰肢。
【庾肩吾詩】非關能結束,本自細腰肢。
又【五音集韻】矢利切,屍去聲。
佒也。
肣 【未集下】【肉字部】 肣 【廣韻】胡男切,音含。
【玉篇】舌也。
【廣韻】排囊柄也。
又同函。
又【集韻】戸感切,音頷。
牛腹也。
又【集韻】【韻會】□渠金切,音琴。
【集韻】斂也。
灼龜首仰足肣。
【史記龜筴傳】肣開。
【註】音琴。
肣謂兆足斂也。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肥牛脯。
或從含。
肥 【未集下】【肉字部】 肥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非切,音腓。
【說文】多肉也。
從肉從卪,會意。
【徐曰】肉不可過多,故從卪寓戒。
【禮禮運】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
又【博雅】肥,盛也。
又【廣韻】肥腯。
【蔡邕獨斷】凡祭宗廟禮,牲之別名,豚曰腯肥。
【詩小雅】旣有肥牡,以速諸舅。
【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
又田有肥瘠。
【書禹貢厥田惟中中傳】田之高下肥瘠。
九州之中爲第五。
又馬亦稱肥。
【前漢食貨志】冠蓋相望,乗堅策肥。
又饒裕也。
【易遯卦】上九肥遯。
【疏】肥,饒裕也。
又幡名。
【吳語】建肥胡。
【註】肥胡,幡名。
又鳥名。
【山海經】英山有鳥焉,其名曰肥遺。
又蛇名。
【山海經】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
【註】肥,□,皆毒蟲也。
又水之初出同流者名肥。
【爾雅釋水】歸異出同流,肥。
【疏】謂小水支分歸入大海則異,其泉源初出,則同流者名肥。
又水名。
【詩衞風】我思肥泉。
【疏】肥泉,是衞水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合肥。
【註】屬九江郡。
應劭曰: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
又縣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肥如侯蔡寅。
【註】肥如,縣名,屬遼西。
又國名。
【左傳昭十二年】秋八月壬午滅肥。
【註】肥,白狄也。
又姓。
【史記趙世家】先問先王貴臣肥義。
又人名。
季康子名肥。
見【左傳哀三年】。
又【集韻】補美切,音秕。
薄也。
【列子黃帝篇】口所偏肥,晉國黜之。
【註】薄也。
又水名。
肥者,通作淝。
【詩衞風】我思肥泉。
【釋文】肥,或作淝。
【戌集中】【雨字部】【玉篇】於今切,音隂。
沉雲貌。
【正字通】□字之譌。
翲 【未集中】【羽字部】 翲 【廣韻】撫招切【集韻】【韻會】【正韻】紕招切,□音漂。
高飛也。
【類篇】翲翲,飛也。
又【廣韻】【集韻】□匹妙切,音剽。
義同。
胺 【未集下】【肉字部】 胺 【廣韻】烏葛切【集韻】阿葛切,□音遏。
肉敗臭。
【博雅】胺,敗也。
胻 【未集下】【肉字部】 胻 【唐韻】戸更切【集韻】何庚切,□音行。
【說文】脛耑也。
從肉,行,意兼聲。
【廣韻】牛勢胻也。
【五音集韻】肚也。
又【廣韻】呼郞切【集韻】寒剛切,□音炕。
【博雅】胻,脛也。
【史記龜筴傳】壯士斬其胻。
【註】腳脛也。
又【集韻】下梗切,音杏。
又下孟切,行去聲。
義□同。
胼 【未集下】【肉字部】 胼 【集韻】蒲眠切,音蹁。
胼胝,皮堅。
【玉篇】皮厚也。
手足胼胝。
【集韻】或作跰。
通作骿。
能 【未集下】【肉字部】 能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
【說文】熊屬,足似鹿。
能獸堅中,故稱。
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
【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又【廣韻】善也。
【增韻】勝任也。
【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又【正字通】順習也。
【詩大雅】柔遠能邇。
又【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
三足龞。
【爾雅釋魚】龞三足,能。
【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又與台通。
三能,星名。
【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
【註】作三台。
又【正字通】乃帶切,音柰。
姓也。
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又與耐通。
【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
【註】能,讀曰耐。
又【韻補】葉音尼。
【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葉下佩,佩音皮。
又葉音寧。
【詩小雅】各奏爾能。
葉上湛,湛音沈。
又葉音袽。
【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
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寅集中】【山字部】【字彙補】蒲沒切,音勃。
山也。
脝 【未集下】【肉字部】 脝 【廣韻】許庚切【集韻】【韻會】虛庚切,□音亨。
【廣韻】膨脝,脹也。
【集韻】膨脝,腹滿貌。
【韓愈城南聯句】苦聞腹膨脝。
又【韻會】通作亨。
【韓愈石鼎聯句】豕腹漲彭亨。
脞 【未集下】【肉字部】 脞 【廣韻】倉果切【集韻】【韻會】取果切【正韻】徂果切,□坐上聲。
【玉篇】叢脞,細碎無大略。
【集韻】小也。
一曰切肉爲脞。
【書臯陶謨】叢脞。
【傳】叢脞,細碎無大略。
又【廣韻】醋加切【集韻】醋伽切,□音。
脆也。
又【集韻】徂禾切,音矬。
又村戈切,音遳。
又損果切,音□。
義□同。
苭 【申集上】【艸字部】 苭 【唐韻】烏皎切,音杳。
【玉篇】草長貌。
脟 【未集下】【肉字部】 脟 【唐韻】力輟切【集韻】龍輟切,□音劣。
【說文】脅肉也。
一曰脟,腸閒肥也。
一曰膫也。
又【廣韻】力兗切【集韻】力轉切【正韻】盧轉切,□音臠。
臞也。
一曰切肉臠也。
【廣韻】割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脟割輪焠。
【註】脟與臠同。
言臠割其肉。
【楚辭九歎】龍邛脟圈,繚戾宛轉,阻相薄兮。
【註】脟音臠。
又【集韻】盧活切,音捋。
義同。
又【正韻】披交切,音胞。
腹中水府。
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