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三尺,堅勁,中矢。
江南諸山皆有之,會稽所生最精好。
又漏箭。
【周禮挈壷氏註】主定漏刻,先王分十二時於一晝一夜,閒以漏箭,準十二時爲百刻,分晝夜而定長短,故立此官掌之。
又博箸也。
【博雅】博箸謂之箭。
又【華山記】箭括峰上有穴,裁見天日,攀緣自穴中而上,有至絕頂者。
又赤箭,藥名。
【韓愈進學解】赤箭靑芝。
又【廣東新語】箭豬卽封豕,初本泡魚,化爲豕,毫在項脊閒,尺許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則激毫以射。
【集韻】或作翦、□。
考證:〔【揚子方言】自周而東曰矢,江淮曰簇,關西曰箭。
〕謹據原文自周而東改自關而東。
又據詩疏引方言及聚珍闆校本,簇改□。
【辰集下】【歹字部】【廣韻】【集韻】□於賜切,音縊。
物彫死也。
又腳手小病。
箯 【未集上】【竹字部】 箯 【廣韻】【集韻】□連切【正韻】□眠切,□音鞭。
竹輿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上使洩公,持節問之箯輿前。
【註】編竹木爲箯。
《郭璞三蒼》註曰:箯,轝土器。
又【廣韻】房連切,音便。
義同。
箱 【未集上】【竹字部】 箱 【廣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廂。
【說文】大車牝服也。
【篇海】車內容物處爲箱。
【詩小雅】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傳】箱,大車之箱也。
又廩也。
【詩小雅】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又竹器,箱篋也。
又與廂同。
【儀禮公食大夫禮】賔升,公揖退于箱。
又【覲禮】幾俟于東箱。
【註】東箱,東夾之前相翔待事之處。
【前漢周昌傳】上欲以戚姬子如意爲太子,昌曰:臣期期知其不可。
上欣然笑,卽罷。
呂後側耳於東箱聽。
【註】師古曰:正寢之東、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篋之形。
考證:〔【說文】大車牡服也。
〕謹照原文牡改牝。
〔【覲禮】俟于東箱。
〕謹照原文俟上增幾字。
箲 【未集上】【竹字部】 箲 【廣韻】【集韻】【韻會】□蘇典切,音銑。
箲帚,飯具。
箳 【未集上】【竹字部】 箳 【篇海】俗簈字。
箴 【未集上】【竹字部】 箴 【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音斟。
【說文】綴衣箴也。
【禮內則】紉箴請補綴。
又古者以石爲箴,所以刺病。
【前漢藝文志】用度箴石箴石湯火所施。
【註】箴,所以刺病也。
石謂砭石,卽石箴也。
【山海經】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註】可以爲砥針治癰腫者。
又規戒也。
【書盤庚】猶胥顧于箴言。
【左傳襄十四年】工誦箴諫。
【前漢揚雄傳贊】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
【註】九州之箴也。
【玉海】箴者,諫誨之辭,若箴之療疾,故名箴。
又姓。
【風俗通】衞有大夫箴莊子。
又【爾雅釋器】一羽謂之箴,十羽謂之縳。
又官名。
【左傳宣四年】子文孫箴尹克黃。
【註】箴尹,官名。
又魚名。
【山海經】栒狀之山,□水出焉,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儵,其啄如箴。
又鳥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鵁盧。
【註】張揖曰:箴疵,似魚虎而倉黑色。
又草名。
【神異經】桂林有睡草,見之則令人睡。
一名醉草,亦呼爲懶婦箴。
【韻會補】一曰竹名。
亦通作□。
【前漢司馬相如傳】箴疵鵁盧。
箴疵,鳥名。
【說文】作□鴜。
又【集韻】口減切,音槏。
古斬切,音減。
□竹名也。
又【韻會補】與鍼同。
諸韻別出箴爲箴誡字。
又通作針。
考證:〔【前漢藝文志】醫經箴石湯火所施。
〕謹按原文醫經字不與箴石相屬爲句,今照原文改用度箴石。
〔【書盤庚】猶須顧于箴言。
〕謹照原文須改胥。
〔【爾雅釋訓】一羽謂之箴,十羽謂之縛。
〕謹照原書釋訓改釋器。
照原文縛改縳。
箵 【未集上】【竹字部】 箵 【廣韻】蘇挺切【集韻】所景切【韻會】【正韻】息井切,□音省。
【廣韻】笭箵,篝籠。
又【集韻】銑挺切,音醒。
笭箵,車笭也。
又先靑切,音星。
【大唐新語】漁具總曰笭箵。
○按《元結傳》自釋語:能帶笭箵,全獨而保生。
能學聱齖,保宗而全家。
按語皆協韻,故箵音平聲,與生相協。
又《蘇舜欽松江觀漁》詩:鳴榔莫觸蛟龍睡,舉網時聞魚鼈腥。
我實宦遊無況者,擬來隨爾帶笭箵。
又陸遊、黃庭堅、秦觀、陶宗儀詩,笭箵皆作平聲,入九靑韻。
箶 【未集上】【竹字部】 箶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
【類篇】竹名。
或作□。
又【廣韻】箶簏,箭室。
箷 【未集上】【竹字部】 箷 【集韻】商支切,音施。
竹名。
又【廣韻】弋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
衣架。
【爾雅釋器】竿謂之箷。
【疏】凡以竿爲衣架者,名曰箷。
又【集韻】通作。
又【集韻】餘支切,音弛。
【揚子方言】榻前幾也。
趙魏之閒謂之箷。
箸 【未集上】【竹字部】 箸 〔古文〕□【廣韻】遲倨切【集韻】【韻會】遲據切【正韻】治據切,□音甯。
匙箸,飯具。
【禮曲禮】飯黍毋以箸。
【史記註】箸卽筯也。
又與櫡同。
【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條侯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
【註】櫡,《漢書》作箸,食所用也。
【嶺表錄】南海岸邊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傳越王棄餘算而生,若細荻,高尺餘,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勁。
南海人愛其色,以爲酒籌。
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
又【集韻】陟略切【正韻】直略切,□音著。
被服也。
一曰附也,黏也。
【戰國策】智伯曰:兵箸晉陽三年矣。
【註】箸,言附其城。
又【廣韻】【集韻】□同著。
【列子仲尼篇】形物其箸。
【註】形物,猶事理也。
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
又與甯同,門屛閒也。
【周語】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塔。
鳥羽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側格切,音笮。
迫也。
同笮,屋上闆也。
箹 【未集上】【竹字部】 箹 【廣韻】【集韻】□於敎切,音靿。
竹節也。
【竹譜】竹之節曰箹。
又【廣韻】於角切【集韻】【韻會】乙角切【正韻】乙卻切,□音約。
小籥也。
【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箺 【未集上】【竹字部】 箺 【玉篇】尺尹切【篇海】音蠢。
竹名。
箽 【未集上】【竹字部】 箽 【廣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音董。
【廣韻】竹器,一曰竹名。
又姓。
【前漢藝文志】農九家,有《箽安國》十六篇。
【註】師古曰:漢代內史,不知何帝時。
又【集韻】同□。
箾 【未集上】【竹字部】 箾 【廣韻】蘇彫切【正韻】先彫切,□音蕭。
與簫同。
象箾,樂器,舞者所執。
【左傳襄二十九年】季子觀樂,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
【註】象箾,舞所執。
【說文】虞舜樂曰《箾韶》,《尚書》作《簫韶》。
又【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
【荀子禮論篇】武、酌、桓、箾、□、象。
【註】舞曲名。
【張衡西京賦】飛□潚箾,流鏑□。
【註】箾,音朔。
潚箾,□形。
【玉篇】以竿擊人也。
又【字彙補】《左傳》《象箾》註:原音朔,與《韶箾》異音,惟司馬氏從所交切。
節 【未集上】【竹字部】 節 〔古文〕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結切,音接。
【說文】竹節也。
又操也。
【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
爲君非吾節也。
又止也,檢也,制也。
【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
【疏】節,裁節。
又【節卦】節亨。
苦節不可貞。
【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又【說卦傳】節,止也。
【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
【禮檀弓】品節斯。
【註】制斷也。
【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
【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
【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
【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
【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如形,生用各別。
大禮辯尊□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又符節,所以示信。
【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
【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
【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
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
無節者,有幾則不達。
【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
又【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
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
【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
【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
緩則一節,故趨也。
【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緻諸執事,以爲瑞節。
【註】節,信也。
【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
又時節。
【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
立秋、立冬爲閉。
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又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又地名。
【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澱,蓋節之淵。
【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又貫節,藥草名。
又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
又諡法,好廉自克曰節。
又漢宣帝改元地節。
【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又姓。
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又官名。
【眞□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又【集韻】昨結切,音截。
【詩小雅】節彼南山。
又葉子悉切。
【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
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又葉子計切。
【曹植王霸贊】壯氣淩雲,挺身奮節。
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蒙。
山名。
【正字通】山名,地名,古皆借蒙。
篁 【未集上】【竹字部】 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
竹名。
【竹譜】篁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堅,皮白如霜粉,大者宜作船,細者爲笛。
【筍譜】篁筍,八月生,皮黑紫色,其心實。
又竹田也。
【史記樂毅傳】薊丘之植,植于汶篁。
【註】徐廣曰:竹田曰篁。
【楚辭九歌】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註】篁,竹叢也。
篂 【未集上】【竹字部】 篂 【廣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音星。
【篇海】簈篂,蔽簹也,卽車轓。
亦作屛星。
《孔恂傳》:別駕舊有屏星,刺史欲去之。
恂曰:別駕可去,屏星不可去。
又【集韻】息井切,音省。
義同。
篃 【未集上】【竹字部】 篃 【集韻】旻悲切,音眉。
【類篇】竹名。
江漢閒謂之箭竿,一尺數節,葉大如扇,可以衣蓬,亦中作矢。
其筍冬生。
亦作。
又【廣韻】【韻會】明祕切【正韻】莫佩切,□音妹。
義同。
範 【未集上】【竹字部】 範 【廣韻】防鋄切【集韻】【韻會】父鋄切【正韻】房啖切,□音犯。
【廣韻】法也,式也,模也。
【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疏】範謂模範。
【書洪範疏】武王克殷,訪道于箕子,爲陳天地之大法,敘述其事,乃作《洪範》。
【爾雅釋詁】範,常也。
【疏】範者,模法之常也。
又姓。
漢有範依,宋有範昱。
篅 【未集上】【竹字部】 篅 【廣韻】【集韻】□是爲切,音垂。
【廣韻】盛穀圓囤也。
又【廣韻】市緣切【集韻】【韻會】淳沿切【正韻】重圓切,□音遄。
義同。
又【集韻】多官切,音端。
竹名。
出嶺南。
【集韻】亦作□。
篆 【未集上】【竹字部】 篆 【唐韻】【廣韻】持袞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柱兗切,□音瑑。
【集韻】篆書也。
【尚書序疏】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
及新莽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時有六書,三曰篆書,卽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
五曰繆篆,所以摹印。
【法書攷】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
或曰柱下史始變古文,或同或異,謂之篆。
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漢藝文志》《史籀》十五篇是也。
以史官製之,用之敎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
小篆者,秦相李斯所作也。
增損大篆、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天下行之。
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爲不易之法。
其銘題鐘鼎,及作符節,至今用焉。
又轂約也。
【周禮春官】孤乗夏篆。
【註】夏,赤也。
夏篆,五采畫轂約也。
又【考工記】鐘帶謂之篆。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叉宜切,音差。
【類篇】□□,燕飛不至也。
篇 【未集上】【竹字部】 篇 【廣韻】芳連切【集韻】【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音偏。
【正韻】□成章也。
【前漢武帝紀】元光元年,詔賢良鹹以書對,著之於篇。
【詩關雎疏】篇,徧也。
出情鋪事,明而徧也。
又【說文】關西謂榜曰篇,笞掠也。
又竹名。
【詩衞風】綠竹猗猗。
【傳】篇竹也。
【疏】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
又山名。
【山海經】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又姓。
【韻會】周大夫史篇之後。
又【字彙補】同翩。
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鄰。
陸氏曰:輕舉貌。
又葉批笭切。
【道藏歌】白帝行炁道當新,名書紫府得其篇,西龜定錄位眞人。
篈 【未集上】【竹字部】 篈 【集韻】方容切,音封。
竹名。
粝 【未集上】【米字部】 糲 【廣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勵。
【廣韻】麤也。
【篇海】米不精也。
【史記聶政傳】用爲夫人麤糲之費。
【太史公自序】糲粱之食。
【註】張晏曰:一斛粟舂七米爲糲。
瓚曰:五鬥粟三鬥米爲糲。
正義曰:脫粟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落蓋切,音賴。
義同。
又【廣韻】力達切【集韻】【韻會】【正韻】郞達切,□音辣。
義同。
【列子力命篇】食則粢糲。
【註】糲,令達反。
又【韻會小補】葉力糵切。
【白居易詩】檢點盤中餐,非精亦非糲。
檢點身上衣,無餘亦無闕。
【說文】本作。
或作□。
築 【未集上】【竹字部】 築 【廣韻】【集韻】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竹。
【說文】擣也。
【詩豳風】九月築場圃。
【周禮春官】展器陳告備,及果築鬻。
【註】果築鬻者,所築鬻以祼也。
又擡也。
【書金縢】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
【註】築,拾也。
【疏】禾爲大木所偃者,起其木,拾下禾,無所亡失。
又【集韻】佇六切。
杵有鐏。
又與妯同。
【揚子方言】築妯,匹也。
【註】關西兄弟婦相呼爲築娌。
篊 【未集上】【竹字部】 篊 【集韻】胡公切,音洪。
【類篇】竹引水也。
一曰竹木爲朿。
又【類篇】呼貢切。
竹器,所以熯物者。
又【正字通】取魚具。
【酉陽雜俎】晉時錢唐有人作篊,年取魚億計,號萬匠篊。
【陸龜蒙詩】到頭江畔尋漁事,織竹中流萬尺篊。
【楊愼集】篊從洪,石梁絕水曰洪,射洪、呂梁洪是也。
洪加竹爲篊,蓋以竹爲魚梁也。
篕 【未集上】【竹字部】 篕 【廣韻】胡□切【集韻】轄□切,□音盍。
篕□,籧篨也。
【揚子方言】簟謂之籧曲,或謂之籧篨,或謂之篕□。
又【集韻】居泰切,音蓋。
義同。
□字原從木從筴。
簍 【未集上】【竹字部】 簍 【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樓。
竹籠也。
【急就篇註】簍者,疏目之籠,言其孔樓樓然也。
又【集韻】朗口切【韻會】郞口切【正韻】郞鬥切,□音塿。
義同。
又【集韻】郡羽切,音窶。
□簍,規車輞則也。
又【集韻】隴主切,音縷。
義同。
又【玉篇】力甫切。
車弓籠也。
篔 【未集上】【竹字部】 篔 【廣韻】【集韻】□玉分切,音雲。
篔簹,竹名。
【異物志】篔簹,生水邊,長數丈,圍尺五六寸,一節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土人績以爲布。
【戴凱之竹譜】篔簹竹最大,大者中甑,筍亦中射筒,薄而最長,節中貯箭,因以爲名。
【柳宗元柳州山水記】篔簹,湘湖閒皆有之。
【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篔簹谷在洋州,與可甞令餘作洋州三十詠,篔簹谷其一也。
又【集韻】幹權切,音員。
義同。
于權切,音員。
篖 【未集上】【竹字部】 篖 【廣韻】【集韻】□徒郞切,音唐。
【類篇】筕篖,竹席直文而麤者。
【揚子方言】筕篖,自關而東,周洛楚魏之閒謂之倚佯,自關而西謂之筕篖,南楚之外謂之篖。
篗 【未集上】【竹字部】 篗 【廣韻】【集韻】□王縛切,音貜。
收絲器也。
【廣雅】榬謂之篗。
【揚子方言】篗,榬也。
兗豫河濟之閒謂之榬。
【郭註】所以絡絲者也。
同籰。
考證:〔【揚子方言】【註】所以終絲者也。
〕謹照原文終絲改絡絲。
篘 【未集上】【竹字部】 篘 【廣韻】楚鳩切【集韻】【韻會】初尤切【正韻】楚蒐切,□音搊。
酒籠,漉取酒也。
或作□、□。
篙 【未集上】【竹字部】 篙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
【廣韻】進船竿。
【揚子方言】所以刺船謂之篙。
又【集韻】居號切,音誥。
義同。
【集韻】或作。
篚 【未集上】【竹字部】 篚 【廣韻】【集韻】【韻會】府尾切【正韻】方尾切,□音匪。
【廣韻】竹器。
方曰筐,圓曰篚。
【孟子註疏】篚,以竹爲之,長三尺,廣一尺,深六寸,足高三寸,上有蓋也。
【書禹貢】厥篚織文。
【儀禮士冠禮】有篚。
【註】篚,竹器如笭者。
【正韻】通作匪。
【韻會】亦作棐。
【漢志】賦入貢棐。
【註】師古曰:棐與篚同。
考證:〔【儀禮士冠禮】有篚實。
〕謹照原文有篚二字爲句,實字屬下文不宜連引,今省實字。
篛 【未集上】【竹字部】 篛 【集韻】日灼切,音弱。
同箬。
或作篛。
【謝靈運山居賦】摘篛于谷。
又筍名。
【書顧命傳】筍篛,竹也。
【僧贊寧筍譜】筍,一名篛竹。
土內皮中謂之篛也。
篜 【未集上】【竹字部】 篜 【廣韻】煑仍切,音蒸。
竹也。
篝 【未集上】【竹字部】 篝 【廣韻】古侯切。
【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
【說文】笿也,可薰衣。
【揚子方言】篝,陳楚宋魏之閒謂之牆居。
【郭註】今薰籠也。
【廣雅】篝,籠也。
【史記註】篝火,以籠覆火也。
又負物籠。
【類篇】上大下小而長,謂之篝笭。
【史記滑稽傳】淳于髠曰:道傍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簍滿篝。
又【類篇】居□切【正韻】古□切,□音□。
竹器也。
【正韻】亦作□。
篞 【未集上】【竹字部】 篞 【廣韻】奴結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結切,□音涅。
【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
【集韻】或省作□。
覎 【酉集上】【見字部】 覎 【廣韻】於劒切,醃去聲。
覎口,墟名,在富春渚上。
○按《字彙補》一作□,註見《集韻》,誤。
篟 【未集上】【竹字部】 篟 【廣韻】【集韻】□倉甸切,音茜。
【玉篇】竹茂貌。
又【廣韻】靑竹。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與同。
篠 【未集上】【竹字部】 篠 【廣韻】先鳥切【集韻】【韻會】【正韻】先了切,□音□。
【廣韻】細竹也。
【戴凱之竹譜】篠出魯郡鄒山,堪爲笙。
【書禹貢】篠簜旣敷。
【傳】篠,竹箭。
【疏】篠爲小竹。
【爾雅疏】篠,一名箭。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五曰材貢。
【註】材貢,櫄榦栝柏篠簜也。
【竹譜】海島有篠,大者如筯,內實外堅,拔之不曲,枝葉稀少,狀若枯筯。
又與簫通。
【馬融長笛賦】林蕭蔓荊。
【註】簫與篠通。
【正韻】篆文作筱。
今作篠。
篡 【未集上】【竹字部】 篡 【集韻】【韻會】【正韻】□初患切。
逆而奪取曰篡。
【爾雅釋詁】篡,取也。
【註】篡者,奪取也。
【前漢衞靑傳】靑給事建章,未知名。
大長公主執囚靑,欲殺之,其友公孫敖與壯士往篡之。
【註】師古曰:逆取曰篡。
又弋取也。
【字彙補】《揚子》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
別本作篡,非。
篡原字從艹,不從。
篢 【未集上】【竹字部】 篢 【廣韻】古紅切【集韻】沽紅切,□音公。
笠名。
又【類篇】【集韻】□古禫切,音感。
箱類。
與同。
篣 【未集上】【竹字部】 篣 【廣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音旁。
【類篇】箕屬。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百葉參差,生于南垂。
傷人則死,醫莫能治。
亦曰篣竹,厥毒若斯。
又【廣韻】薄庚切【集韻】【正韻】蒲庚切,□音彭。
【博雅】籠也。
【揚子方言】籠,南楚江沔之閒謂之篣。
又笞擊也。
與榜同。
【後漢虞延傳】延爲洛陽令,隂氏有客馬成爲姦盜,延收考之,隂氏屢請,獲一書輒加篣二百。
【註】篣,捶也。
音彭。
篤 【未集上】【竹字部】 篤 【廣韻】冬毒切【集韻】【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督。
【廣韻】厚也。
【易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
【書洛誥】篤前人成烈。
【詩大雅】則篤其慶。
【爾雅釋詁】篤,固也。
【疏】物厚者牢固。
又純也。
【禮儒行】篤行而不倦。
【註】猶純也,純壹之行。
又馬病也。
【說文】馬行頓遲。
又人疾甚曰篤。
【史記範睢傳】應侯遂病稱篤。
又地名。
【水經注】平原縣有篤馬河,東北入海五百二十裡。
又葉徒對切【楊戲贊趙到】鎭南祖疆,監軍尚篤。
□豫戎任,任自封內。
【正韻】亦作竺。
篥 【未集上】【竹字部】 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質切,音栗。
【集韻】竹名。
【吳錄】日南有篥竹,勁利,削爲矛。
又觱篥。
【篇海】以竹爲管,以蘆爲首,狀類胡笳而九竅。
所法者角音而已,其聲悲篥。
一名悲篥,一名笳管。
亦作栗。
篦 【未集上】【竹字部】 篦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邊迷切,□音蓖。
釵篦。
又竹器。
又【說文】導也。
今俗謂之篦。
【廣韻】眉篦。
又【集韻】頻脂切。
同笓,取鰕具也。
篧 【未集上】【竹字部】 篧 【廣韻】【韻會】士角切【集韻】仕角切,□音浞。
【廣韻】魚罩。
【爾雅釋器】篧謂之罩。
【註】捕魚籠。
【疏】李巡雲:編細竹以爲罩,捕魚也。
孫炎雲:今楚篧也。
然則罩以竹爲之,無竹則以荊,故謂之楚篧,皆謂捕魚是也。
又【集韻】側角切,音捉。
竹角切,音斲。
義□同。
又【集韻】胡故切【字彙補】何悞切,□音□。
【詩小雅】烝然罩罩。
【註】篧也。
【集韻】同籱。
篨 【未集上】【竹字部】 篨 【集韻】【韻會】□陳如切,音除。
籧篨,竹席。
【廣韻】籧篨,蘆也。
【揚子方言】簟,或謂之籧篨。
又簟麤者謂之籧篨。
又醜疾名。
【詩邶風】籧篨不鮮。
【晉語】籧篨不能使俯。
【篇海】編籧篨爲囷,如人之擁腫而不能俯,故以名醜疾也。
考證:〔【詩衞風】籧篨不鮮。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篩 【未集上】【竹字部】 篩 【廣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音師。
竹名。
【神異經】篩竹,一名太極,長百尺,圍二丈五六尺,南方以爲船。
又竹器。
有孔以下物,去麤取細。
【前漢賈山傳】篩土築阿房之宮。
【師古註】篩以竹簁爲之。
又【玉篇】所街切【篇海】山皆切,□灑平聲。
可以除麤去細。
【正韻】亦作簁、籭。
篪 【未集上】【竹字部】 篪 【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陳知切,□音馳。
【說文】管樂也。
【詩小雅】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
【郭註】篪,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橫吹之。
小者尺二寸。
《廣雅》雲八孔。
【疏】鄭司農註《周禮》雲篪七孔,蓋不數其上出者,故七也。
【世本】蘇成公作篪。
【古史】蘇成公善吹篪。
【釋名】篪,啼也。
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春分之音也。
又【水經注】君山東北對編山,山多篪竹。
【篇海】本作□。
【禮記】作竾。
亦作筂。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類編】烏寡切,蛙上聲。
□□,肥貌。
□字原從朶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與笮同。
【巳集下】【犬字部】【廣韻】許尤切【集韻】虛尤切,□音休。
【廣韻】本作貅。
【集韻】或作。
詳豸部貅字註。
篫 【未集上】【竹字部】 篫 【集韻】張六切,音竹。
以手篫物也。
又【字彙補】□本字,擣也。
篬 【未集上】【竹字部】 篬 【集韻】千羊切,音瑲。
竹名。
或作箐。
又【集韻】千剛切,音倉。
竹色。
【禮月令】服倉玉。
王肅本作篬玉。
【子集中】【人字部】【字彙】同儁。
紅 【未集中】【糸字部】 紅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
【說文】帛赤白色。
【釋名】紅,絳也。
白色之似絳者。
【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
【疏】紅,南方閒色。
又地名。
【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
【註】紅,魯地。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
與功通。
【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
【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又與工通。
【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
【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又【集韻】古巷切,音降。
絳或作紅。
【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
【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
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
紅亦有降音。
紆 【未集中】【糸字部】 紆 【廣韻】憶俱切【集韻】【韻會】邕俱切,□音迂。
【說文】詘也。
一曰縈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中弱則紆。
【註】紆,曲也。
【史記屈原傳】寃結紆軫兮。
【註】紆,屈也。
又【博雅】紆,繩索也。
又姓。
【廣韻】後秦有肥鄕侯始平紆邈。
又【集韻】匈于切,音訏。
義同。
又【集韻】烏侯切,音謳。
【類篇】陽紆,山名也。
又【韻補】葉委羽切【馬融廣成頌】大匈哨後,縕巡歐紆。
負隅依阻,莫敢嬰禦。
紇 【未集中】【糸字部】 紇 【廣韻】【韻會】【正韻】□下沒切,音覈。
【說文】絲下也。
【九經字】《說文》作□。
隷省作紇。
又人名。
【左傳襄四年】臧紇救鄫。
【註】臧紇,武仲也。
又【襄十年】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
【註】紇,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紇也。
【史記孔子世家】伯夏生叔梁紇,紇生孔子。
又【唐書回鶻傳】回紇,其先匈奴也。
又姓。
【廣韻】複姓三氏:北齊開府紇奚永樂,又有紇幹氏、紇骨氏。
又【集韻】下扢切,音□。
義同。
又【集韻】恨竭切,音齕。
義同。
又【廣韻】胡結切【集韻】奚結切,□音纈。
大絲也。
又【集韻】蹇列切,音結。
【類篇】覲也。
又【集韻】胡骨切,音搰。
束也。
又九傑切,音扢。
急也。
紈 【未集中】【糸字部】 紈 【廣韻】【集韻】【韻會】□胡官切,音桓。
【說文】素也。
【釋名】紈,煥也。
細澤有光,煥煥然也。
【急就篇註】紈卽素之輕者。
【前漢地理志】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
【註】如淳曰:紈,白熟也。
臣瓚曰:冰紈,紈細密堅如冰者也。
【文選古詩】被服紈與素。
【李善註】範子曰:白紈素出齊。
又【玉篇】結也。
紉 【未集中】【糸字部】 紉 【廣韻】女鄰切【集韻】尼鄰切,昵平聲。
【說文】繟繩也。
【博雅】盭也。
【玉篇】繩縷也,展而續之。
【禮內則】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
【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爲佩。
【註】紉,索也。
【揚子方言】擘,楚謂之紉。
又【集韻】而鄰切。
義同。
又【集韻】居覲切,音。
合絲爲繩。
考證:〔【廣韻】女鄰切,【集韻】而鄰切,□音人。
〕謹按女鄰切係孃母,而鄰切係日母,不得□音人。
謹照集韻紉字本音改而鄰切爲尼鄰切,改□音人爲昵平聲。
〔【揚子方言】續,楚謂之紉。
〕謹照原文續改爲擘。
〔又【集韻】尼鄰切。
〕謹照集韻紉字别音,改尼鄰切爲而鄰切。
〔【集韻】居覲切,音抑。
〕謹按居覲切不得音抑,今據集韻居覲切首一字抑改。
紊 【未集中】【糸字部】 紊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文運切,□音問。
【說文】亂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又【集韻】無分切,音文。
義同。
紋 【未集中】【糸字部】 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文。
【玉篇】綾紋也。
【類篇】織紋。
【篇海】凡錦綺黼繡之文皆曰紋。
納 【未集中】【糸字部】 納 【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音衲。
【說文】絲濕納納也。
又【博雅】入也。
【釋名】納,弭也。
弭之兩緻之言也。
【書堯典】寅餞納日。
【傳】餞,送也。
日入言送。
又【舜典】納于百揆。
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又【禹貢】百裡賦納總,二百裡納銍,三百裡納稭。
又【儀禮旣夕禮】屨外納。
【註】納,收餘也。
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
【註】納女,猶緻女也。
又【禮雜記】納幣一束。
【註】納,徵也。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與內同。
【周禮春官鐘師】納夏。
【註】故書納爲內。
又【玉篇】或作衲、靹。
【篇海】補綴也。
又與軜同。
【荀子正論篇】三公奉軛持納。
紏 【未集中】【糸字部】 紏 【集韻】他口切,音tǒu。
【玉篇】告也。
亦作斢字。
【類篇】絲黃色。
字原從言從攴或為yáo字。
又俗糾字。
紐 【未集中】【糸字部】 紐 【廣韻】女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女九切,□音忸。
【說文】系也。
一曰結而可解。
【博雅】束也。
【急就篇註】紐謂結之。
【周禮夏官弁師】朱裏延紐。
【註】小鼻在武上,筓所貫也。
【儀禮旣夕禮】紐前後緇。
【註】紐,所以聯帷荒。
【禮玉藻】幷紐約用組三寸,長齊于帶。
疏組謂帶交結處。
【莊子人閒世】禹舜之所紐也。
【音義】崔雲:系而行之曰紐。
□文雲:本也。
【楚辭九歎】情素潔于紐帛。
【註】結,束也。
又姓。
【隋書孝義傳】紐回,字孝政,河東安邑人。
又【韻補】葉碾與切。
【陳琳大荒賦】建皇極以連衡兮,布辰機而結紐。
陽幹曜于乾門兮,隂氣伏于地戸。
考證:〔【禮玉藻】弟子縞帶,幷紐約用組。
【疏】紐謂帶之交結之處。
〕謹按原文以用組三寸爲句,三寸字應增今。
省去弟子縞帶四字。
改爲幷紐約用組三寸,長齊于帶。
疏組謂帶交結處。
〔【楚辭九歎】情素結于紐帛。
〕謹照原文結改潔。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同腦。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韻】音施。
鳥二羽也。
篿 【未集上】【竹字部】 篿 【廣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團。
【說文】圜竹器也。
又【廣韻】職緣切【集韻】【韻會】朱遄切【正韻】朱緣切,□音專。
楚人謂折竹蔔曰篿。
【屈原離騷】索瓊茅以筳篿。
【註】瓊茅,靈草。
筳,竹算。
楚人結草折竹蔔曰篿,蓋本竹算,用之以蔔,故因謂蔔爲篿,猶今人以籌算數畫也。
同□。
簀 【未集上】【竹字部】 簀 【廣韻】【韻會】【正韻】側革切【集韻】測革切,□音責。
【說文】牀棧也。
【爾雅釋器】簀謂之笫。
【註】牀版。
【禮檀弓】華而睆,大夫之簀歟。
又積聚也。
【詩衞風】綠竹如簀。
【傳】簀,積也。
言茂盛似如積聚。
又葦薄也。
【史記範睢傳】卽卷以簀,置厠中。
【索隱】簀,謂葦荻之薄。
又【集韻】側賣切【篇海】側界切,□音債。
壓酒具。
同醡。
簁 【未集上】【竹字部】 簁 【廣韻】所宜切【集韻】山宜切,□音澌。
下物竹器,可以除麤取細,與籭同。
又【集韻】所佳切【正韻】所皆切,□音崽。
義同。
又【正韻】申之切,音施。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所綺切【正韻】想裡切,□音屣。
義同。
【正韻】簁籮,古以爲玉柱,故字從玉作□。
今作簁。
亦作篩。
【醜集上】【囗字部】【唐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猷。
與囮同。
簂 【未集上】【竹字部】 簂 【廣韻】古對切,音憒。
筐也。
【釋名】簂,恢也,恢廓覆髮上也。
魯人曰頍。
頍,傾也,著之傾近前也。
【周禮註】若今假紒,卽假髻。
用鐵絲爲圈,外編以髮。
【後漢輿服志】太皇太後入廟服,紺上皁下,蠶靑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條,翦氂簂,簪珥,耳璫垂珠。
簪瑇瑁爲擿,長一尺,上爲鳳凰□,以翡翠爲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一橫簪之,以安簂結。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紺繒簂,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簪珥。
【後漢烏桓傳】婦人至嫁時,乃養髮,分爲髻,著句決,飾以金碧,猶中國有簂步搖。
【註】簂,吉悔反。
或爲幗,婦人首飾也。
又【類篇】一曰婦人喪冠。
又【廣韻】【集韻】□古獲切,音馘。
義同。
又【集韻】始回切,音傀。
筐也,義同。
亦作槶。
簃 【未集上】【竹字部】 簃 【廣韻】弋支切【集韻】【韻會】餘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說文】閣邊小屋。
又【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陳知切□音池。
宮室相連謂之簃。
【爾雅釋器】連謂之簃。
【註】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簃,連觀也。
【疏】簃,樓閣邊相連小屋名也。
又【集韻】丈爾切,音豸。
連閣也。
考證:〔【正韻】延知切,□音池〕謹按延知切乃移字之音非池字之音今將正韻延知切五字移於上文□音移上。
簄 【未集上】【竹字部】 簄 【廣韻】侯古切【集韻】後五切,□音戸。
海中取魚竹名曰簄。
簅 【未集上】【竹字部】 簅 【廣韻】【集韻】所□切【正韻】楚□切,□音產。
大籥,似笛,三孔而短。
【爾雅】作產。
簇 【未集上】【竹字部】 簇 【廣韻】【集韻】□千木切,音鏃。
小竹。
又千□切,音湊。
【史記律書】正月律中泰簇。
泰簇者,言萬物簇生也。
【註】簇,千豆切【白虎通】簇者,湊也,言萬物始大湊地而出之也。
又【玉篇】楚角切。
矢金也。
又【集韻】測角切,音娕。
作餠具。
簈 【未集上】【竹字部】 簈 【廣韻】府盈切【集韻】□盈切,□音幷。
簈篂,車幡。
又【廣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音瓶。
【廣韻】簈篂,別駕車名。
【類篇】簈篂,車蔽簹。
【篇海】車上竹席障塵者,前曰籓,後曰簈。
亦作屛星。
又【集韻】必郢切【韻會】【正韻】補永切,□音餠。
義同。
簉 【未集上】【竹字部】 簉 【廣韻】【集韻】【韻會】□初救切,音遚。
倅也,齊也。
【左傳昭十一年】泉丘人有女,夢以其帷幕孟氏之廟,遂奔僖子,僖子使助薳氏之簉。
【註】簉,副倅也。
薳氏之女爲僖子副妾,故納泉丘人女,令副助之。
【張衡西京賦】屬車之簉,載獫猲獢。
【註】簉,副也。
又【正字通】齊飛順疾也。
簉羽鵷鷺。
見《唐書》。
又【馬融長笛賦】聽簉弄者,遙思於古昔。
【註】簉弄,小曲也。
考證:〔【左傳昭十一年】泉丘人有女,夢以其帷幙孟氏之廟,遂奔僖子,僖子使助薳氏之簉。
〕謹照原文帷幙改帷幕。
簊 【未集上】【竹字部】 簊 【玉篇】【海篇】□居其切,音基。
竹名。
□ 【未集中】【網字部】 □ 【篇韻】同籠。
簋 【未集上】【竹字部】 簋 〔古文〕朹【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晷。
【說文】黍稷方器也。
【廣韻】簠簋,祭器,受鬥二升,內圓外方曰簋。
【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爲簋,實一觳,崇尺。
【疏】祭宗廟用木簋,今此用瓦簋,祭天地及外神,尚質,器用陶瓠之意也。
【易損卦】二簋可用享。
【註】離爲日,日體圓。
爲木,木器圓。
簋象,則簋亦以木爲之也。
【詩秦風】於我乎每食四簋。
【傳】四簋:黍稷稻粱。
【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東面坐啓簋會,各郤于其西。
【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言道其德行,曰食土簋。
【註】用土作簋。
□。
考證:〔【傳】四簋,黍稷稻梁。
〕謹照原文稻梁改稻粱。
〔【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道其德行。
〕謹照原文尚堯舜道爲句,言其德行爲句,言字不可省,謹增言字。
簌 【未集上】【竹字部】 簌 【集韻】蘇谷切,音速。
篩也。
又茂密貌。
【元稹連昌宮辭】風動落花紅簌簌。
簍 【未集上】【竹字部】 簍 【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樓。
竹籠也。
【急就篇註】簍者,疏目之籠,言其孔樓樓然也。
又【集韻】朗口切【韻會】郞口切【正韻】郞鬥切,□音塿。
義同。
又【集韻】郡羽切,音窶。
□簍,規車輞則也。
又【集韻】隴主切,音縷。
義同。
又【玉篇】力甫切。
車弓籠也。
簎 【未集上】【竹字部】 簎 【廣韻】測切【集韻】實窄切,□音齰。
取魚器也。
【周禮天官】□人,以時簎魚□龜蜃凡貍物。
【註】簎,謂以杈刺泥中,搏取之。
又【廣韻】士角切【集韻】測角切,□音娕。
義同。
又【集韻】秦昔切,音籍。
測窄切,音。
測革切,音策。
義□同。
又與藉同。
【列子仲尼篇】長幼羣聚而爲牢藉。
【註】藉本作簎,謂牲牢也,同也。
簎謂以竹木圍繞。
又刺也。
簛 【未集上】【竹字部】 簛 【集韻】山宜切,音凘。
【類篇】竹器,可以去麤取細。
同籭。
又【玉篇】所街切。
又所饑切。
義□同。
又【集韻】相支切,音斯。
竹節也。
簜 【未集上】【竹字部】 簜 【集韻】【韻會】□待朗切,音蕩。
大竹。
【書禹貢】篠簜旣敷。
【爾雅釋草註】簜,竹別名。
【疏】李巡曰:竹節相去一丈曰簜。
孫炎曰:竹闊節者曰簜。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五曰材貢。
【註】材貢,櫄□栝柏篠簜也。
又【廣韻】吐郞切【集韻】他郞切,□音湯。
水名,在鄴,今簜隂縣。
又作湯。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他骨切,音突。
竹器。
□ 【子集上】【丶字部】 □ 【玉篇】古文丹字。
註詳三畫。
□ 【備考】【子集】【蔔字部】 □ 【字彙補】苦紅切,音空。
【子集中】【人字部】【正韻】與尫同。
【荀子王霸篇】賤之如。
簝 【未集上】【竹字部】 簝 【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宗廟盛肉竹器。
【周禮地官】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與其盆簝以待事。
【註】盆以盛血,簝以受肉。
又【廣韻】魯刀切【集韻】【韻會】郞刀切,□音勞。
義同。
又魯皓切,音老。
義同。
簞 【未集上】【竹字部】 簞 【廣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多艱切,□音單。
【說文】笥也。
【漢律令】簞,小筐也。
【篇海】竹葦器。
鄭康成曰:盛飯者,圓曰簞,方曰笥。
【儀禮士冠禮】櫛實于簞。
【論語】一簞食。
【註】簞,笥也。
【廣韻】簞、笥,小篋。
又竹名。
【嵆含草木狀】簞竹,葉疎而大,一節相去五六尺。
又瓢亦曰簞。
【揚子方言】瓥,陳楚宋魏之閒或謂之簞,或謂之□,或謂之瓢。
晉嵇含《南方草木狀》。
簟 【未集上】【竹字部】 簟 【廣韻】徒玷切【集韻】【韻會】【正韻】徒點切,□音扂。
竹名。
【南越志】博羅縣東洲足簟竹銘曰:簟竹旣大,薄且空中,節長一丈,其長如松。
【贊寧筍譜】簟竹,長二丈猶爲筍,可食。
又【集韻】徒念切,音磹。
【說文】竹席也。
【釋名】簟,簟也,布之簟簟然平正也。
【揚子方言】宋謂之笙,關西謂之簟。
【詩齊風】簟茀朱鞹。
【傳】方文席也。
又【小雅】下莞上簟。
【箋】竹葦曰簟。
【禮禮器】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設。
【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
【註】桃笙,桃枝簟。
吳人謂簟爲笙。
又象牙以爲簟。
又葉徒錦切【詩小雅】下莞上簟,乃安斯寢。
【朱傳】簟,徒檢、徒錦二反。
寢,于檢、于錦二反。
簠 【未集上】【竹字部】 簠 〔古文〕□□【集韻】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
【說文】黍稷圜器也。
【廣韻】簠簋,祭器。
【詩秦風】《釋文》外方內圓曰簠,用貯稻粱,容一鬥二升。
【論語註】周曰簠簋,宗廟盛黍稷之器。
【儀禮聘禮】兩簠繼之粱在北。
又【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正韻】芳無切,□音膚。
義同。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
義同。
又【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音赴。
義同。
考證:〔【詩秦風傳】外方內圓曰簠。
〕謹按所引係釋文語,謹將傳改爲釋文。
簢 【未集上】【竹字部】 簢 【廣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隕切【正韻】弭盡切,□音愍。
竹中空,可以爲席。
【爾雅釋草】簢,筡中。
【註】言其中空,竹類。
【僧贊寧筍譜】簢筍嫩而節耎薄。
【廣韻】亦作□、□。
簣 【未集上】【竹字部】 簣 【廣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匱。
土籠也。
【書旅獒】爲山九仞,功□一簣。
【疏】簣,盛土器。
又【廣韻】【集韻】□苦怪切,音蒯。
亦籠也。
亦作。
【後漢律歷志】爲山露而不終,踰乎一。
又通作匱。
【前漢王莽傳】綱紀鹹張,成不一匱。
【註】匱者織草爲器,所以盛土。
【集韻】同籄。
考證:〔【廣韻】竹箭也。
〕謹按廣韻簣字無竹箭也之文,今省去。
别增玉篇其貴切五字於前。
〔【前漢王莽傳】【註】匱者織竹爲器。
〕謹照原文織竹改織草。
簤 【未集上】【竹字部】 簤 【集韻】徒駭切。
竹器。
又【類篇】徒蓋切。
義同。
【集韻】同。
簥 【未集上】【竹字部】 簥 【廣韻】舉喬切【集韻】居妖切,□音喬。
大管名。
【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
【註】長尺,圍寸,倂漆之,有底,賈氏以爲如篪六孔。
【疏】李巡雲:聲高大,故曰簥。
簥,高也。
又【集韻】一曰田器。
考證:〔【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
【註】賈氏以爲如箎六孔。
〕謹照原文箎改篪。
簦 【未集上】【竹字部】 簦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騰切,音登。
【說文】笠蓋也。
【史記平原君傳】虞卿躡蹻擔簦,說趙孝成王。
【註】簦,長柄笠。
【急就篇註】簦、笠,皆所以禦雨。
大而有把,手執以行,謂之簦。
小而無把,首戴以行,謂之笠。
【古逸詩越謠歌】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爲君下。
又【篇海】竹也。
簧 【未集上】【竹字部】 簧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說文】笙中簧也。
古者女媧作簧。
【釋名】簧,橫也。
於管頭橫施于中也,以竹鐵作于口,橫鼓之也。
【詩王風】君子陽陽,左執簧。
【疏】簧者,笙管之中金薄鑠也。
【禮明堂位】女媧之笙簧。
【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調竽笙竾簧。
又以言惑人謂之簧鼓。
【詩小雅】巧言如簧。
【疏】如笙中之簧,聲相應和。
【蔡邕賦】思在口而爲簧。
又步搖也。
【急就篇】冠幘籫簧結髮紐。
【師古註】簧,卽步搖也。
考證:〔【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調笙簧。
〕謹照原文笙上增竽字。
簧上增竾字。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五音篇海】音聵。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烏侯切,音謳。
吳人謂育蠶竹器曰□。
【古逸詩甘泉歌】運石甘泉口,渭水爲不流。
千人一唱,萬人相鉤。
金陵下餘石,大如□土屋。
簨 【未集上】【竹字部】 簨 【廣韻】思尹切【集韻】【韻會】聳尹切【正韻】聳允切,□音筍。
【廣韻】簨虡。
【釋名】所以懸鼓者。
橫曰簨。
簨,峻也,在上高峻也。
縱曰虡。
虡,舉也,在旁舉簨也。
簨上之版曰業,刻爲牙,捷業如鋸齒也。
【禮明堂位】夏後氏之龍簨虡。
【註】簨、虡,所以懸鐘磬。
橫曰簨,飾之以鱗屬。
植曰虡,飾之以臝屬、羽屬。
又【集韻】雛綰切,音撰。
竹器。
【禮喪大記】食于簨。
徐邈讀。
又【正韻】《考工記》作筍。
亦作栒、□。
簩 【未集上】【竹字部】 簩 【廣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音勞。
竹名。
【異物志】簩竹,有毒,□人以爲觚,刺獸,中之則死。
【贊寧筍譜】簩竹筍無肉,不可食。
又□簩,竹名。
見□字註。
又【玉篇】力到切【類篇】郞到切。
義□同。
又葉郞侯切。
【皮日休悼賈文】香依依兮杜若,韻淒淒兮篥簩。
山隱隱兮埭空,煙淡淡兮橫秋。
簪 【未集上】【竹字部】 簪 〔古文〕兂□【廣韻】側吟切【集韻】【韻會】緇岑切【正韻】緇深切,□音。
首筓也。
【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
又□也,因形名之也。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音鐕。
義同。
又疾也。
【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疏】簪,疾也。
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
【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
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
《易》朋盍簪。
王肅讀。
又徂官切。
《易》朋盍簪。
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
【集韻】或作□、篸。
考證:〔【易豫卦】【註】簪,疾也。
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求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
求改來。
簫 【未集上】【竹字部】 簫 〔古文〕□【廣韻】蘇彫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蕭。
樂器。
【風俗通】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
十管,長二尺。
【廣雅】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
【博雅】簫,大者二十三管,無底。
小者十六管,有底。
【三禮圖】簫,大者長尺四寸,二十四彄。
頌簫,長尺二寸,十六彄。
【通卦驗】簫,夏至之樂,長尺四寸。
【註】簫管,形象鳥翼。
鳥爲火,火成數七,生數二,二七一十四,簫之長由此。
【釋名】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淸也。
【白虎通】簫者,中呂之氣。
【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傳】言簫見細樂之備。
【詩周頌】旣備乃奏,簫管備舉。
【箋】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也。
管如□。
【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琴瑟管簫。
【蔡邕月令章句】簫長則濁,短則淸。
以蠟蜜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
【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簫。
【爾雅釋言】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
【疏】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
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
筊,小也。
郭璞曰:簫,一名籟。
【莊子寓言篇】顏成子遊謂南郭子綦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
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
【註】郭象曰:籟,簫也。
【前漢元帝紀贊】鼓琴瑟,吹洞簫。
【註】如淳曰:洞簫,簫之無底者。
【段龜龍涼州記】呂纂,鹹寧二年,人發張駿冢,得玉簫。
【丹陽記】江寧縣南三十裡有慈姥山,積石臨江,上生簫管竹,圓緻異于他處,自泠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正韻】亦作箾。
又弓末謂之簫。
【禮曲禮】凡遺人弓者,右手執簫,左手承弣。
【註】簫,弭頭也。
謂之簫,簫邪也。
《正義》: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謂爲簫也。
又與篠通。
【馬融長笛賦】林簫蔓荊。
【註】簫與篠通。
又葉音脩。
【劉邵趙都賦】擊靈鼓,鳴籟簫。
乘素波,鏡淸流。
考證:〔【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管簫參差之音。
〕謹按參差之音四字月令所無,謹照月令原文改均琴瑟管簫。
簬 【未集上】【竹字部】 簬 〔古文〕簵【廣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
美竹。
中作箭。
【戰國策】趙襄子居晉陽,患無矢。
張孟談曰: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請發而用之,則箘簵之勁不能過也。
【註】簬卽簵。
【韻會】或作□。
簭 【未集上】【竹字部】 簭 【字彙補】與筮同。
【周禮春官】簭人,中士二人。
【註】問蓍曰筮,其占易。
又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九簭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鹹,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參,九曰巫環,以辨吉兇。
【註】此九巫皆當爲筮之誤。
又噬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攫閷援簭之類。
【註】簭者,以口噬物而食也。
簳 【未集上】【竹字部】 簳 【廣韻】【集韻】【正韻】□古旱切,音幹。
小竹也。
【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篠簳箛箠。
【李善註】簳,小竹也。
【拾遺記】蓬萊有浮筠之簳,葉靑莖紫,子大如珠,有靑鸞集其上,風至葉條翻起,聲如鐘磬。
又【篇海】箭簳。
【列子湯問篇】燕角之弧,朔蓬之簳。
【山海經】休與之山有草焉,狀如箸,赤葉而叢生,名曰夙條,可以爲簳。
【陳琳武庫賦】矢則燋銅、毒鐵、簳鏃、鳴鍭。
又【廣東新語】薏苡,一名簳珠。
又【類篇】居案切。
箭羽。
【廣韻】同笴。
考證:〔【列子殷湯篇】燕角之弧,朔蓬之簳。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簴 【未集上】【竹字部】 簴 【集韻】【正韻】□臼許切,音巨。
簨簴也。
【周禮春官】典庸器祭祀,帥其屬而設筍簴,陳庸器。
亦作虡。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筍虡。
又臝者、羽者、鱗者,以爲筍簴。
【釋名】所以懸鼓者,橫曰簨,縱曰虡。
虡,舉也。
【廣韻】本作□。
天上神獸,鹿頭龍身。
懸鐘之木刻飾爲之,因名曰虡。
考證:〔【周禮春官】典庸及祭祀,帥其屬而設筍簴。
〕謹按典庸器係官名,典庸之下謹增器字。
省及字。
簵 【未集上】【竹字部】 簵 【廣韻】【集韻】□古文簬字。
註詳十二畫。
又【書禹貢】惟箘簵楛。
【傳】簵,美竹。
【竹譜】簵竹,出雲夢之澤,中矢用。
會稽箭類,皮特黑澀,以此爲異。
悡 【卯集上】【心字部】 悡 【正字通】同。
【寅集上】【宀字部】【廣韻】巨嬌切【集韻】渠嬌切,□音喬。
【玉篇】寄也,客也。
又【韻會】寓也,本作僑。
【集韻】別作。
【巳集中】【火字部】【廣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於開切,□音哀。
【玉篇】炫也,熱也。
【廣韻】熱甚也。
又【博雅】,爇也。
又【廣韻】許其切【集韻】虛其切,□音熙。
【廣韻】火盛也。
又【韻會】許羈切,音犧。
義同。
□ 【備考】【子集】【丿字部】 □ 【海篇】音今。
簷 【未集上】【竹字部】 簷 【廣韻】【集韻】餘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鹽。
【廣韻】屋簷。
與檐同。
【釋名】簷,檐也,接檐屋前後也。
亦作櫩。
簸 【未集上】【竹字部】 簸 【廣韻】【集韻】補火切【韻會】杜果切【正韻】烏果切,□音駊。
【說文】揚米去糠也。
【詩大雅】或簸或蹂。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補過切,音播。
義同。
簹 【未集上】【竹字部】 簹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
篔簹,竹名。
【左思吳都賦】其竹則篔簹林箊。
【異苑】建安有篔簹竹,節中有人,長尺許,頭足皆具。
又【類篇】丁浪切。
車簹。
【備考】【巳集】【火字部】【龍龕】同炒。
簺 【未集上】【竹字部】 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代切,音賽。
【說文】行棋相塞謂之簺。
【前漢吾丘壽王傳註】格五棋行簺法曰:塞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雲格五。
【註】師古曰:卽今戲之簺也。
【後漢梁冀傳註】《鮑宏簺經》。
又【韻會】通作塞,莊子博塞。
又【類篇】編竹木斷水取魚也。
簻 【未集上】【竹字部】 簻 【廣韻】陟瓜切【集韻】張瓜切,□音撾。
【說文】箠也。
【馬融長笛賦】裁以當簻,便易持。
【註】簻,策也。
麤者曰簻,細者曰枚。
又【廣韻】【集韻】□苦禾切,音科。
與薖同,草也。
又寬大貌。
一曰飢意。
簼 【未集上】【竹字部】 簼 【集韻】【正韻】□與篝同。
【史記龜筴傳】伏靈者,在兔絲之下,以夜捎兔絲去之,卽以簼燭此地。
【註】徐廣曰:簼,籠也,然火而籠罩其上也。
簽 【未集上】【竹字部】 簽 【集韻】千廉切,音籖。
【博雅】簽、籯,籠也。
又【篇海】簽書文字也。
簾 【未集上】【竹字部】 簾 【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
編竹作幃簿也。
【釋名】簾,廉也,自障蔽爲廉恥也。
【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大夫以簾,士以帷。
【前漢王貢傳序】嚴君平蔔筮于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
而授《老子》。
又【韻會】籜名。
簿 【未集上】【竹字部】 簿 【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音部。
籍也。
【孟子】先簿正祭器。
【史記張釋之傳】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
【前漢食貨志】與郡縣通姦,多張空簿。
【註】師古曰:簿,計簿也。
又笏也。
【蜀志】秦密見太守,以簿擊頰。
【註】簿,手版也。
又車駕法從次第爲鹵簿。
【史記黥布傳】布常爲軍鋒。
【註】索隱曰:《漢書》作楚軍前簿。
簿者,鹵簿。
又百官皆有鹵簿,各分差等。
【梁書王僧孺傳】道遇中丞鹵簿,驅廹溝中。
又主簿,官名。
【漢官儀】主簿,主縣之簿書。
又領也。
【荀子正名篇】五官簿之而不知。
又【集韻】伯各切,音博。
迫也。
又【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正韻】弼角切,□音薄。
蠶具。
或作□。
又同箔,簾也。
又【類篇】弼碧切。
壁柱。
籁 【未集上】【竹字部】 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
【說文】籥三孔也。
大者謂之笙,中者謂之籟,小者謂之箹。
【爾雅註】簫,一名籟。
【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
【註】籟,簫也。
又凡孔竅機括皆曰籟。
【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地籟則衆竅是已。
又葉力制切【宋玉高唐賦】緣葉紫裏,丹莖白蔕。
纖條悲鳴,聲似竽籟。
【註】蔕,丁計切。
籟,力制切。
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
〕謹照原文摐改摐。
絷 【未集中】【糸字部】 縶 【廣韻】【集韻】【韻會】□陟立切,音執。
【玉篇】縷也,相縶也,連也。
【類篇】繫也。
【詩小雅】縶之維之。
【傳】縶,絆也。
【禮月令】遊牝別羣,則縶騰駒。
又【左傳成九年】南冠而縶者,誰也。
【註】縶,拘執。
又【韻補】質涉切。
春秋,盜殺衞侯之兄縶,公羊榖梁作輒。
□ 【未集中】【老字部】 □ 【玉篇】耄,亦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同糷。
籃 【未集上】【竹字部】 籃 〔古文〕□【廣韻】魯甘切【集韻】【韻會】盧甘切【正韻】盧監切,□音藍。
大籠筐也。
【廣雅】籃,一名籚,一名簟,一名筐。
籄 【未集上】【竹字部】 籄 【集韻】求位切,音匱。
土籠也。
又苦怪切,音蒯。
義同。
□ 【備考】【未集】【羊字部】 □ 【搜眞玉鏡】音□。
□字原作大下垔。
庎 【寅集下】【廣字部】 庎 【集韻】居拜切,音介。
所以庋食器也。
【六書故】庎,庋版,令足流水以受滌濯。
今人設之於廚。
【集韻】或作楐。
籅 【未集上】【竹字部】 籅 【集韻】羊諸切,音餘。
【廣雅】籅,□也。
一名蓞,一名簞,一名簍。
【集韻】或作□。
籆 【未集上】【竹字部】 籆 【集韻】王縛切,音。
收絲具也。
【玉篇】籆
江南諸山皆有之,會稽所生最精好。
又漏箭。
【周禮挈壷氏註】主定漏刻,先王分十二時於一晝一夜,閒以漏箭,準十二時爲百刻,分晝夜而定長短,故立此官掌之。
又博箸也。
【博雅】博箸謂之箭。
又【華山記】箭括峰上有穴,裁見天日,攀緣自穴中而上,有至絕頂者。
又赤箭,藥名。
【韓愈進學解】赤箭靑芝。
又【廣東新語】箭豬卽封豕,初本泡魚,化爲豕,毫在項脊閒,尺許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則激毫以射。
【集韻】或作翦、□。
考證:〔【揚子方言】自周而東曰矢,江淮曰簇,關西曰箭。
〕謹據原文自周而東改自關而東。
又據詩疏引方言及聚珍闆校本,簇改□。
【辰集下】【歹字部】【廣韻】【集韻】□於賜切,音縊。
物彫死也。
又腳手小病。
箯 【未集上】【竹字部】 箯 【廣韻】【集韻】□連切【正韻】□眠切,□音鞭。
竹輿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上使洩公,持節問之箯輿前。
【註】編竹木爲箯。
《郭璞三蒼》註曰:箯,轝土器。
又【廣韻】房連切,音便。
義同。
箱 【未集上】【竹字部】 箱 【廣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廂。
【說文】大車牝服也。
【篇海】車內容物處爲箱。
【詩小雅】睆彼牽牛,不以服箱。
【傳】箱,大車之箱也。
又廩也。
【詩小雅】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
又竹器,箱篋也。
又與廂同。
【儀禮公食大夫禮】賔升,公揖退于箱。
又【覲禮】幾俟于東箱。
【註】東箱,東夾之前相翔待事之處。
【前漢周昌傳】上欲以戚姬子如意爲太子,昌曰:臣期期知其不可。
上欣然笑,卽罷。
呂後側耳於東箱聽。
【註】師古曰:正寢之東、西室皆曰箱,言似箱篋之形。
考證:〔【說文】大車牡服也。
〕謹照原文牡改牝。
〔【覲禮】俟于東箱。
〕謹照原文俟上增幾字。
箲 【未集上】【竹字部】 箲 【廣韻】【集韻】【韻會】□蘇典切,音銑。
箲帚,飯具。
箳 【未集上】【竹字部】 箳 【篇海】俗簈字。
箴 【未集上】【竹字部】 箴 【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音斟。
【說文】綴衣箴也。
【禮內則】紉箴請補綴。
又古者以石爲箴,所以刺病。
【前漢藝文志】用度箴石箴石湯火所施。
【註】箴,所以刺病也。
石謂砭石,卽石箴也。
【山海經】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註】可以爲砥針治癰腫者。
又規戒也。
【書盤庚】猶胥顧于箴言。
【左傳襄十四年】工誦箴諫。
【前漢揚雄傳贊】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
【註】九州之箴也。
【玉海】箴者,諫誨之辭,若箴之療疾,故名箴。
又姓。
【風俗通】衞有大夫箴莊子。
又【爾雅釋器】一羽謂之箴,十羽謂之縳。
又官名。
【左傳宣四年】子文孫箴尹克黃。
【註】箴尹,官名。
又魚名。
【山海經】栒狀之山,□水出焉,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儵,其啄如箴。
又鳥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鵁盧。
【註】張揖曰:箴疵,似魚虎而倉黑色。
又草名。
【神異經】桂林有睡草,見之則令人睡。
一名醉草,亦呼爲懶婦箴。
【韻會補】一曰竹名。
亦通作□。
【前漢司馬相如傳】箴疵鵁盧。
箴疵,鳥名。
【說文】作□鴜。
又【集韻】口減切,音槏。
古斬切,音減。
□竹名也。
又【韻會補】與鍼同。
諸韻別出箴爲箴誡字。
又通作針。
考證:〔【前漢藝文志】醫經箴石湯火所施。
〕謹按原文醫經字不與箴石相屬爲句,今照原文改用度箴石。
〔【書盤庚】猶須顧于箴言。
〕謹照原文須改胥。
〔【爾雅釋訓】一羽謂之箴,十羽謂之縛。
〕謹照原書釋訓改釋器。
照原文縛改縳。
箵 【未集上】【竹字部】 箵 【廣韻】蘇挺切【集韻】所景切【韻會】【正韻】息井切,□音省。
【廣韻】笭箵,篝籠。
又【集韻】銑挺切,音醒。
笭箵,車笭也。
又先靑切,音星。
【大唐新語】漁具總曰笭箵。
○按《元結傳》自釋語:能帶笭箵,全獨而保生。
能學聱齖,保宗而全家。
按語皆協韻,故箵音平聲,與生相協。
又《蘇舜欽松江觀漁》詩:鳴榔莫觸蛟龍睡,舉網時聞魚鼈腥。
我實宦遊無況者,擬來隨爾帶笭箵。
又陸遊、黃庭堅、秦觀、陶宗儀詩,笭箵皆作平聲,入九靑韻。
箶 【未集上】【竹字部】 箶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
【類篇】竹名。
或作□。
又【廣韻】箶簏,箭室。
箷 【未集上】【竹字部】 箷 【集韻】商支切,音施。
竹名。
又【廣韻】弋支切【集韻】常支切,□音匙。
衣架。
【爾雅釋器】竿謂之箷。
【疏】凡以竿爲衣架者,名曰箷。
又【集韻】通作。
又【集韻】餘支切,音弛。
【揚子方言】榻前幾也。
趙魏之閒謂之箷。
箸 【未集上】【竹字部】 箸 〔古文〕□【廣韻】遲倨切【集韻】【韻會】遲據切【正韻】治據切,□音甯。
匙箸,飯具。
【禮曲禮】飯黍毋以箸。
【史記註】箸卽筯也。
又與櫡同。
【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條侯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
【註】櫡,《漢書》作箸,食所用也。
【嶺表錄】南海岸邊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傳越王棄餘算而生,若細荻,高尺餘,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勁。
南海人愛其色,以爲酒籌。
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
又【集韻】陟略切【正韻】直略切,□音著。
被服也。
一曰附也,黏也。
【戰國策】智伯曰:兵箸晉陽三年矣。
【註】箸,言附其城。
又【廣韻】【集韻】□同著。
【列子仲尼篇】形物其箸。
【註】形物,猶事理也。
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
又與甯同,門屛閒也。
【周語】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塔。
鳥羽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側格切,音笮。
迫也。
同笮,屋上闆也。
箹 【未集上】【竹字部】 箹 【廣韻】【集韻】□於敎切,音靿。
竹節也。
【竹譜】竹之節曰箹。
又【廣韻】於角切【集韻】【韻會】乙角切【正韻】乙卻切,□音約。
小籥也。
【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箺 【未集上】【竹字部】 箺 【玉篇】尺尹切【篇海】音蠢。
竹名。
箽 【未集上】【竹字部】 箽 【廣韻】多動切【集韻】覩動切,□音董。
【廣韻】竹器,一曰竹名。
又姓。
【前漢藝文志】農九家,有《箽安國》十六篇。
【註】師古曰:漢代內史,不知何帝時。
又【集韻】同□。
箾 【未集上】【竹字部】 箾 【廣韻】蘇彫切【正韻】先彫切,□音蕭。
與簫同。
象箾,樂器,舞者所執。
【左傳襄二十九年】季子觀樂,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憾。
【註】象箾,舞所執。
【說文】虞舜樂曰《箾韶》,《尚書》作《簫韶》。
又【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音朔。
【荀子禮論篇】武、酌、桓、箾、□、象。
【註】舞曲名。
【張衡西京賦】飛□潚箾,流鏑□。
【註】箾,音朔。
潚箾,□形。
【玉篇】以竿擊人也。
又【字彙補】《左傳》《象箾》註:原音朔,與《韶箾》異音,惟司馬氏從所交切。
節 【未集上】【竹字部】 節 〔古文〕卩【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結切,音接。
【說文】竹節也。
又操也。
【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
爲君非吾節也。
又止也,檢也,制也。
【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
【疏】節,裁節。
又【節卦】節亨。
苦節不可貞。
【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又【說卦傳】節,止也。
【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
【禮檀弓】品節斯。
【註】制斷也。
【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
【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
【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
【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
【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如形,生用各別。
大禮辯尊□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又符節,所以示信。
【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
【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
【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
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
無節者,有幾則不達。
【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
又【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
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
【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
【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
緩則一節,故趨也。
【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緻諸執事,以爲瑞節。
【註】節,信也。
【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
又時節。
【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
立秋、立冬爲閉。
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又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又地名。
【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澱,蓋節之淵。
【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又貫節,藥草名。
又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
又諡法,好廉自克曰節。
又漢宣帝改元地節。
【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又姓。
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又官名。
【眞□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又【集韻】昨結切,音截。
【詩小雅】節彼南山。
又葉子悉切。
【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
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又葉子計切。
【曹植王霸贊】壯氣淩雲,挺身奮節。
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蒙。
山名。
【正字通】山名,地名,古皆借蒙。
篁 【未集上】【竹字部】 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
竹名。
【竹譜】篁竹堅而促節,體圓而質堅,皮白如霜粉,大者宜作船,細者爲笛。
【筍譜】篁筍,八月生,皮黑紫色,其心實。
又竹田也。
【史記樂毅傳】薊丘之植,植于汶篁。
【註】徐廣曰:竹田曰篁。
【楚辭九歌】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註】篁,竹叢也。
篂 【未集上】【竹字部】 篂 【廣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音星。
【篇海】簈篂,蔽簹也,卽車轓。
亦作屛星。
《孔恂傳》:別駕舊有屏星,刺史欲去之。
恂曰:別駕可去,屏星不可去。
又【集韻】息井切,音省。
義同。
篃 【未集上】【竹字部】 篃 【集韻】旻悲切,音眉。
【類篇】竹名。
江漢閒謂之箭竿,一尺數節,葉大如扇,可以衣蓬,亦中作矢。
其筍冬生。
亦作。
又【廣韻】【韻會】明祕切【正韻】莫佩切,□音妹。
義同。
範 【未集上】【竹字部】 範 【廣韻】防鋄切【集韻】【韻會】父鋄切【正韻】房啖切,□音犯。
【廣韻】法也,式也,模也。
【易繫辭】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
【疏】範謂模範。
【書洪範疏】武王克殷,訪道于箕子,爲陳天地之大法,敘述其事,乃作《洪範》。
【爾雅釋詁】範,常也。
【疏】範者,模法之常也。
又姓。
漢有範依,宋有範昱。
篅 【未集上】【竹字部】 篅 【廣韻】【集韻】□是爲切,音垂。
【廣韻】盛穀圓囤也。
又【廣韻】市緣切【集韻】【韻會】淳沿切【正韻】重圓切,□音遄。
義同。
又【集韻】多官切,音端。
竹名。
出嶺南。
【集韻】亦作□。
篆 【未集上】【竹字部】 篆 【唐韻】【廣韻】持袞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柱兗切,□音瑑。
【集韻】篆書也。
【尚書序疏】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
及新莽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時有六書,三曰篆書,卽小篆,下杜人程邈所作。
五曰繆篆,所以摹印。
【法書攷】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
或曰柱下史始變古文,或同或異,謂之篆。
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漢藝文志》《史籀》十五篇是也。
以史官製之,用之敎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
小篆者,秦相李斯所作也。
增損大篆、籀文,謂之小篆,亦曰秦篆,天下行之。
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爲不易之法。
其銘題鐘鼎,及作符節,至今用焉。
又轂約也。
【周禮春官】孤乗夏篆。
【註】夏,赤也。
夏篆,五采畫轂約也。
又【考工記】鐘帶謂之篆。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叉宜切,音差。
【類篇】□□,燕飛不至也。
篇 【未集上】【竹字部】 篇 【廣韻】芳連切【集韻】【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音偏。
【正韻】□成章也。
【前漢武帝紀】元光元年,詔賢良鹹以書對,著之於篇。
【詩關雎疏】篇,徧也。
出情鋪事,明而徧也。
又【說文】關西謂榜曰篇,笞掠也。
又竹名。
【詩衞風】綠竹猗猗。
【傳】篇竹也。
【疏】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
又山名。
【山海經】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又姓。
【韻會】周大夫史篇之後。
又【字彙補】同翩。
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鄰。
陸氏曰:輕舉貌。
又葉批笭切。
【道藏歌】白帝行炁道當新,名書紫府得其篇,西龜定錄位眞人。
篈 【未集上】【竹字部】 篈 【集韻】方容切,音封。
竹名。
粝 【未集上】【米字部】 糲 【廣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勵。
【廣韻】麤也。
【篇海】米不精也。
【史記聶政傳】用爲夫人麤糲之費。
【太史公自序】糲粱之食。
【註】張晏曰:一斛粟舂七米爲糲。
瓚曰:五鬥粟三鬥米爲糲。
正義曰:脫粟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落蓋切,音賴。
義同。
又【廣韻】力達切【集韻】【韻會】【正韻】郞達切,□音辣。
義同。
【列子力命篇】食則粢糲。
【註】糲,令達反。
又【韻會小補】葉力糵切。
【白居易詩】檢點盤中餐,非精亦非糲。
檢點身上衣,無餘亦無闕。
【說文】本作。
或作□。
築 【未集上】【竹字部】 築 【廣韻】【集韻】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竹。
【說文】擣也。
【詩豳風】九月築場圃。
【周禮春官】展器陳告備,及果築鬻。
【註】果築鬻者,所築鬻以祼也。
又擡也。
【書金縢】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
【註】築,拾也。
【疏】禾爲大木所偃者,起其木,拾下禾,無所亡失。
又【集韻】佇六切。
杵有鐏。
又與妯同。
【揚子方言】築妯,匹也。
【註】關西兄弟婦相呼爲築娌。
篊 【未集上】【竹字部】 篊 【集韻】胡公切,音洪。
【類篇】竹引水也。
一曰竹木爲朿。
又【類篇】呼貢切。
竹器,所以熯物者。
又【正字通】取魚具。
【酉陽雜俎】晉時錢唐有人作篊,年取魚億計,號萬匠篊。
【陸龜蒙詩】到頭江畔尋漁事,織竹中流萬尺篊。
【楊愼集】篊從洪,石梁絕水曰洪,射洪、呂梁洪是也。
洪加竹爲篊,蓋以竹爲魚梁也。
篕 【未集上】【竹字部】 篕 【廣韻】胡□切【集韻】轄□切,□音盍。
篕□,籧篨也。
【揚子方言】簟謂之籧曲,或謂之籧篨,或謂之篕□。
又【集韻】居泰切,音蓋。
義同。
□字原從木從筴。
簍 【未集上】【竹字部】 簍 【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樓。
竹籠也。
【急就篇註】簍者,疏目之籠,言其孔樓樓然也。
又【集韻】朗口切【韻會】郞口切【正韻】郞鬥切,□音塿。
義同。
又【集韻】郡羽切,音窶。
□簍,規車輞則也。
又【集韻】隴主切,音縷。
義同。
又【玉篇】力甫切。
車弓籠也。
篔 【未集上】【竹字部】 篔 【廣韻】【集韻】□玉分切,音雲。
篔簹,竹名。
【異物志】篔簹,生水邊,長數丈,圍尺五六寸,一節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土人績以爲布。
【戴凱之竹譜】篔簹竹最大,大者中甑,筍亦中射筒,薄而最長,節中貯箭,因以爲名。
【柳宗元柳州山水記】篔簹,湘湖閒皆有之。
【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篔簹谷在洋州,與可甞令餘作洋州三十詠,篔簹谷其一也。
又【集韻】幹權切,音員。
義同。
于權切,音員。
篖 【未集上】【竹字部】 篖 【廣韻】【集韻】□徒郞切,音唐。
【類篇】筕篖,竹席直文而麤者。
【揚子方言】筕篖,自關而東,周洛楚魏之閒謂之倚佯,自關而西謂之筕篖,南楚之外謂之篖。
篗 【未集上】【竹字部】 篗 【廣韻】【集韻】□王縛切,音貜。
收絲器也。
【廣雅】榬謂之篗。
【揚子方言】篗,榬也。
兗豫河濟之閒謂之榬。
【郭註】所以絡絲者也。
同籰。
考證:〔【揚子方言】【註】所以終絲者也。
〕謹照原文終絲改絡絲。
篘 【未集上】【竹字部】 篘 【廣韻】楚鳩切【集韻】【韻會】初尤切【正韻】楚蒐切,□音搊。
酒籠,漉取酒也。
或作□、□。
篙 【未集上】【竹字部】 篙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
【廣韻】進船竿。
【揚子方言】所以刺船謂之篙。
又【集韻】居號切,音誥。
義同。
【集韻】或作。
篚 【未集上】【竹字部】 篚 【廣韻】【集韻】【韻會】府尾切【正韻】方尾切,□音匪。
【廣韻】竹器。
方曰筐,圓曰篚。
【孟子註疏】篚,以竹爲之,長三尺,廣一尺,深六寸,足高三寸,上有蓋也。
【書禹貢】厥篚織文。
【儀禮士冠禮】有篚。
【註】篚,竹器如笭者。
【正韻】通作匪。
【韻會】亦作棐。
【漢志】賦入貢棐。
【註】師古曰:棐與篚同。
考證:〔【儀禮士冠禮】有篚實。
〕謹照原文有篚二字爲句,實字屬下文不宜連引,今省實字。
篛 【未集上】【竹字部】 篛 【集韻】日灼切,音弱。
同箬。
或作篛。
【謝靈運山居賦】摘篛于谷。
又筍名。
【書顧命傳】筍篛,竹也。
【僧贊寧筍譜】筍,一名篛竹。
土內皮中謂之篛也。
篜 【未集上】【竹字部】 篜 【廣韻】煑仍切,音蒸。
竹也。
篝 【未集上】【竹字部】 篝 【廣韻】古侯切。
【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音鉤。
【說文】笿也,可薰衣。
【揚子方言】篝,陳楚宋魏之閒謂之牆居。
【郭註】今薰籠也。
【廣雅】篝,籠也。
【史記註】篝火,以籠覆火也。
又負物籠。
【類篇】上大下小而長,謂之篝笭。
【史記滑稽傳】淳于髠曰:道傍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簍滿篝。
又【類篇】居□切【正韻】古□切,□音□。
竹器也。
【正韻】亦作□。
篞 【未集上】【竹字部】 篞 【廣韻】奴結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結切,□音涅。
【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
【集韻】或省作□。
覎 【酉集上】【見字部】 覎 【廣韻】於劒切,醃去聲。
覎口,墟名,在富春渚上。
○按《字彙補》一作□,註見《集韻》,誤。
篟 【未集上】【竹字部】 篟 【廣韻】【集韻】□倉甸切,音茜。
【玉篇】竹茂貌。
又【廣韻】靑竹。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與同。
篠 【未集上】【竹字部】 篠 【廣韻】先鳥切【集韻】【韻會】【正韻】先了切,□音□。
【廣韻】細竹也。
【戴凱之竹譜】篠出魯郡鄒山,堪爲笙。
【書禹貢】篠簜旣敷。
【傳】篠,竹箭。
【疏】篠爲小竹。
【爾雅疏】篠,一名箭。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五曰材貢。
【註】材貢,櫄榦栝柏篠簜也。
【竹譜】海島有篠,大者如筯,內實外堅,拔之不曲,枝葉稀少,狀若枯筯。
又與簫通。
【馬融長笛賦】林蕭蔓荊。
【註】簫與篠通。
【正韻】篆文作筱。
今作篠。
篡 【未集上】【竹字部】 篡 【集韻】【韻會】【正韻】□初患切。
逆而奪取曰篡。
【爾雅釋詁】篡,取也。
【註】篡者,奪取也。
【前漢衞靑傳】靑給事建章,未知名。
大長公主執囚靑,欲殺之,其友公孫敖與壯士往篡之。
【註】師古曰:逆取曰篡。
又弋取也。
【字彙補】《揚子》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
別本作篡,非。
篡原字從艹,不從。
篢 【未集上】【竹字部】 篢 【廣韻】古紅切【集韻】沽紅切,□音公。
笠名。
又【類篇】【集韻】□古禫切,音感。
箱類。
與同。
篣 【未集上】【竹字部】 篣 【廣韻】步光切【集韻】蒲光切,□音旁。
【類篇】箕屬。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百葉參差,生于南垂。
傷人則死,醫莫能治。
亦曰篣竹,厥毒若斯。
又【廣韻】薄庚切【集韻】【正韻】蒲庚切,□音彭。
【博雅】籠也。
【揚子方言】籠,南楚江沔之閒謂之篣。
又笞擊也。
與榜同。
【後漢虞延傳】延爲洛陽令,隂氏有客馬成爲姦盜,延收考之,隂氏屢請,獲一書輒加篣二百。
【註】篣,捶也。
音彭。
篤 【未集上】【竹字部】 篤 【廣韻】冬毒切【集韻】【韻會】【正韻】都毒切,□音督。
【廣韻】厚也。
【易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
【書洛誥】篤前人成烈。
【詩大雅】則篤其慶。
【爾雅釋詁】篤,固也。
【疏】物厚者牢固。
又純也。
【禮儒行】篤行而不倦。
【註】猶純也,純壹之行。
又馬病也。
【說文】馬行頓遲。
又人疾甚曰篤。
【史記範睢傳】應侯遂病稱篤。
又地名。
【水經注】平原縣有篤馬河,東北入海五百二十裡。
又葉徒對切【楊戲贊趙到】鎭南祖疆,監軍尚篤。
□豫戎任,任自封內。
【正韻】亦作竺。
篥 【未集上】【竹字部】 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質切,音栗。
【集韻】竹名。
【吳錄】日南有篥竹,勁利,削爲矛。
又觱篥。
【篇海】以竹爲管,以蘆爲首,狀類胡笳而九竅。
所法者角音而已,其聲悲篥。
一名悲篥,一名笳管。
亦作栗。
篦 【未集上】【竹字部】 篦 【廣韻】邊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邊迷切,□音蓖。
釵篦。
又竹器。
又【說文】導也。
今俗謂之篦。
【廣韻】眉篦。
又【集韻】頻脂切。
同笓,取鰕具也。
篧 【未集上】【竹字部】 篧 【廣韻】【韻會】士角切【集韻】仕角切,□音浞。
【廣韻】魚罩。
【爾雅釋器】篧謂之罩。
【註】捕魚籠。
【疏】李巡雲:編細竹以爲罩,捕魚也。
孫炎雲:今楚篧也。
然則罩以竹爲之,無竹則以荊,故謂之楚篧,皆謂捕魚是也。
又【集韻】側角切,音捉。
竹角切,音斲。
義□同。
又【集韻】胡故切【字彙補】何悞切,□音□。
【詩小雅】烝然罩罩。
【註】篧也。
【集韻】同籱。
篨 【未集上】【竹字部】 篨 【集韻】【韻會】□陳如切,音除。
籧篨,竹席。
【廣韻】籧篨,蘆也。
【揚子方言】簟,或謂之籧篨。
又簟麤者謂之籧篨。
又醜疾名。
【詩邶風】籧篨不鮮。
【晉語】籧篨不能使俯。
【篇海】編籧篨爲囷,如人之擁腫而不能俯,故以名醜疾也。
考證:〔【詩衞風】籧篨不鮮。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篩 【未集上】【竹字部】 篩 【廣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音師。
竹名。
【神異經】篩竹,一名太極,長百尺,圍二丈五六尺,南方以爲船。
又竹器。
有孔以下物,去麤取細。
【前漢賈山傳】篩土築阿房之宮。
【師古註】篩以竹簁爲之。
又【玉篇】所街切【篇海】山皆切,□灑平聲。
可以除麤去細。
【正韻】亦作簁、籭。
篪 【未集上】【竹字部】 篪 【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陳知切,□音馳。
【說文】管樂也。
【詩小雅】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爾雅釋樂】大篪謂之沂。
【郭註】篪,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橫吹之。
小者尺二寸。
《廣雅》雲八孔。
【疏】鄭司農註《周禮》雲篪七孔,蓋不數其上出者,故七也。
【世本】蘇成公作篪。
【古史】蘇成公善吹篪。
【釋名】篪,啼也。
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春分之音也。
又【水經注】君山東北對編山,山多篪竹。
【篇海】本作□。
【禮記】作竾。
亦作筂。
□ 【未集下】【肉字部】 □ 【篇海類編】烏寡切,蛙上聲。
□□,肥貌。
□字原從朶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與笮同。
【巳集下】【犬字部】【廣韻】許尤切【集韻】虛尤切,□音休。
【廣韻】本作貅。
【集韻】或作。
詳豸部貅字註。
篫 【未集上】【竹字部】 篫 【集韻】張六切,音竹。
以手篫物也。
又【字彙補】□本字,擣也。
篬 【未集上】【竹字部】 篬 【集韻】千羊切,音瑲。
竹名。
或作箐。
又【集韻】千剛切,音倉。
竹色。
【禮月令】服倉玉。
王肅本作篬玉。
【子集中】【人字部】【字彙】同儁。
紅 【未集中】【糸字部】 紅 【廣韻】戸公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公切,□音洪。
【說文】帛赤白色。
【釋名】紅,絳也。
白色之似絳者。
【論語】紅紫不以爲褻服。
【疏】紅,南方閒色。
又地名。
【左傳昭八年】大蒐于紅。
【註】紅,魯地。
又草名。
【爾雅釋草】紅,蘢古。
【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又【集韻】沽紅切【正韻】古紅切,□音公。
與功通。
【史記文帝紀】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
【註】服虔曰:當言大功、小功。
又與工通。
【前漢酈食其傳】紅女下機。
【註】師古曰:紅,讀曰工。
又【集韻】古巷切,音降。
絳或作紅。
【前漢外戚恩澤侯表】孝平二十二人,有紅侯。
【註】師古曰:疑紅字當爲絳。
劉攽曰:今有紅縣,音降。
紅亦有降音。
紆 【未集中】【糸字部】 紆 【廣韻】憶俱切【集韻】【韻會】邕俱切,□音迂。
【說文】詘也。
一曰縈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中弱則紆。
【註】紆,曲也。
【史記屈原傳】寃結紆軫兮。
【註】紆,屈也。
又【博雅】紆,繩索也。
又姓。
【廣韻】後秦有肥鄕侯始平紆邈。
又【集韻】匈于切,音訏。
義同。
又【集韻】烏侯切,音謳。
【類篇】陽紆,山名也。
又【韻補】葉委羽切【馬融廣成頌】大匈哨後,縕巡歐紆。
負隅依阻,莫敢嬰禦。
紇 【未集中】【糸字部】 紇 【廣韻】【韻會】【正韻】□下沒切,音覈。
【說文】絲下也。
【九經字】《說文》作□。
隷省作紇。
又人名。
【左傳襄四年】臧紇救鄫。
【註】臧紇,武仲也。
又【襄十年】郰人紇抉之,以出門者。
【註】紇,郰邑大夫仲尼父叔梁紇也。
【史記孔子世家】伯夏生叔梁紇,紇生孔子。
又【唐書回鶻傳】回紇,其先匈奴也。
又姓。
【廣韻】複姓三氏:北齊開府紇奚永樂,又有紇幹氏、紇骨氏。
又【集韻】下扢切,音□。
義同。
又【集韻】恨竭切,音齕。
義同。
又【廣韻】胡結切【集韻】奚結切,□音纈。
大絲也。
又【集韻】蹇列切,音結。
【類篇】覲也。
又【集韻】胡骨切,音搰。
束也。
又九傑切,音扢。
急也。
紈 【未集中】【糸字部】 紈 【廣韻】【集韻】【韻會】□胡官切,音桓。
【說文】素也。
【釋名】紈,煥也。
細澤有光,煥煥然也。
【急就篇註】紈卽素之輕者。
【前漢地理志】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
【註】如淳曰:紈,白熟也。
臣瓚曰:冰紈,紈細密堅如冰者也。
【文選古詩】被服紈與素。
【李善註】範子曰:白紈素出齊。
又【玉篇】結也。
紉 【未集中】【糸字部】 紉 【廣韻】女鄰切【集韻】尼鄰切,昵平聲。
【說文】繟繩也。
【博雅】盭也。
【玉篇】繩縷也,展而續之。
【禮內則】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
【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爲佩。
【註】紉,索也。
【揚子方言】擘,楚謂之紉。
又【集韻】而鄰切。
義同。
又【集韻】居覲切,音。
合絲爲繩。
考證:〔【廣韻】女鄰切,【集韻】而鄰切,□音人。
〕謹按女鄰切係孃母,而鄰切係日母,不得□音人。
謹照集韻紉字本音改而鄰切爲尼鄰切,改□音人爲昵平聲。
〔【揚子方言】續,楚謂之紉。
〕謹照原文續改爲擘。
〔又【集韻】尼鄰切。
〕謹照集韻紉字别音,改尼鄰切爲而鄰切。
〔【集韻】居覲切,音抑。
〕謹按居覲切不得音抑,今據集韻居覲切首一字抑改。
紊 【未集中】【糸字部】 紊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文運切,□音問。
【說文】亂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又【集韻】無分切,音文。
義同。
紋 【未集中】【糸字部】 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文。
【玉篇】綾紋也。
【類篇】織紋。
【篇海】凡錦綺黼繡之文皆曰紋。
納 【未集中】【糸字部】 納 【廣韻】奴答切【集韻】諾答切,□音衲。
【說文】絲濕納納也。
又【博雅】入也。
【釋名】納,弭也。
弭之兩緻之言也。
【書堯典】寅餞納日。
【傳】餞,送也。
日入言送。
又【舜典】納于百揆。
又夙夜出納,朕命惟允。
又【禹貢】百裡賦納總,二百裡納銍,三百裡納稭。
又【儀禮旣夕禮】屨外納。
【註】納,收餘也。
又【禮曲禮】納女于天子。
【註】納女,猶緻女也。
又【禮雜記】納幣一束。
【註】納,徵也。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與內同。
【周禮春官鐘師】納夏。
【註】故書納爲內。
又【玉篇】或作衲、靹。
【篇海】補綴也。
又與軜同。
【荀子正論篇】三公奉軛持納。
紏 【未集中】【糸字部】 紏 【集韻】他口切,音tǒu。
【玉篇】告也。
亦作斢字。
【類篇】絲黃色。
字原從言從攴或為yáo字。
又俗糾字。
紐 【未集中】【糸字部】 紐 【廣韻】女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女九切,□音忸。
【說文】系也。
一曰結而可解。
【博雅】束也。
【急就篇註】紐謂結之。
【周禮夏官弁師】朱裏延紐。
【註】小鼻在武上,筓所貫也。
【儀禮旣夕禮】紐前後緇。
【註】紐,所以聯帷荒。
【禮玉藻】幷紐約用組三寸,長齊于帶。
疏組謂帶交結處。
【莊子人閒世】禹舜之所紐也。
【音義】崔雲:系而行之曰紐。
□文雲:本也。
【楚辭九歎】情素潔于紐帛。
【註】結,束也。
又姓。
【隋書孝義傳】紐回,字孝政,河東安邑人。
又【韻補】葉碾與切。
【陳琳大荒賦】建皇極以連衡兮,布辰機而結紐。
陽幹曜于乾門兮,隂氣伏于地戸。
考證:〔【禮玉藻】弟子縞帶,幷紐約用組。
【疏】紐謂帶之交結之處。
〕謹按原文以用組三寸爲句,三寸字應增今。
省去弟子縞帶四字。
改爲幷紐約用組三寸,長齊于帶。
疏組謂帶交結處。
〔【楚辭九歎】情素結于紐帛。
〕謹照原文結改潔。
□ 【備考】【未集】【肉字部】 □ 【字彙補】同腦。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韻】音施。
鳥二羽也。
篿 【未集上】【竹字部】 篿 【廣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團。
【說文】圜竹器也。
又【廣韻】職緣切【集韻】【韻會】朱遄切【正韻】朱緣切,□音專。
楚人謂折竹蔔曰篿。
【屈原離騷】索瓊茅以筳篿。
【註】瓊茅,靈草。
筳,竹算。
楚人結草折竹蔔曰篿,蓋本竹算,用之以蔔,故因謂蔔爲篿,猶今人以籌算數畫也。
同□。
簀 【未集上】【竹字部】 簀 【廣韻】【韻會】【正韻】側革切【集韻】測革切,□音責。
【說文】牀棧也。
【爾雅釋器】簀謂之笫。
【註】牀版。
【禮檀弓】華而睆,大夫之簀歟。
又積聚也。
【詩衞風】綠竹如簀。
【傳】簀,積也。
言茂盛似如積聚。
又葦薄也。
【史記範睢傳】卽卷以簀,置厠中。
【索隱】簀,謂葦荻之薄。
又【集韻】側賣切【篇海】側界切,□音債。
壓酒具。
同醡。
簁 【未集上】【竹字部】 簁 【廣韻】所宜切【集韻】山宜切,□音澌。
下物竹器,可以除麤取細,與籭同。
又【集韻】所佳切【正韻】所皆切,□音崽。
義同。
又【正韻】申之切,音施。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所綺切【正韻】想裡切,□音屣。
義同。
【正韻】簁籮,古以爲玉柱,故字從玉作□。
今作簁。
亦作篩。
【醜集上】【囗字部】【唐韻】以周切【集韻】夷周切,□音猷。
與囮同。
簂 【未集上】【竹字部】 簂 【廣韻】古對切,音憒。
筐也。
【釋名】簂,恢也,恢廓覆髮上也。
魯人曰頍。
頍,傾也,著之傾近前也。
【周禮註】若今假紒,卽假髻。
用鐵絲爲圈,外編以髮。
【後漢輿服志】太皇太後入廟服,紺上皁下,蠶靑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條,翦氂簂,簪珥,耳璫垂珠。
簪瑇瑁爲擿,長一尺,上爲鳳凰□,以翡翠爲毛羽,下有白珠,垂黃金鑷,左右一橫簪之,以安簂結。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紺繒簂,黃金龍,首銜白珠,魚須擿,長一尺,簪珥。
【後漢烏桓傳】婦人至嫁時,乃養髮,分爲髻,著句決,飾以金碧,猶中國有簂步搖。
【註】簂,吉悔反。
或爲幗,婦人首飾也。
又【類篇】一曰婦人喪冠。
又【廣韻】【集韻】□古獲切,音馘。
義同。
又【集韻】始回切,音傀。
筐也,義同。
亦作槶。
簃 【未集上】【竹字部】 簃 【廣韻】弋支切【集韻】【韻會】餘支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說文】閣邊小屋。
又【廣韻】直離切【集韻】【韻會】陳知切□音池。
宮室相連謂之簃。
【爾雅釋器】連謂之簃。
【註】堂樓閣邊小屋,今呼之簃,連觀也。
【疏】簃,樓閣邊相連小屋名也。
又【集韻】丈爾切,音豸。
連閣也。
考證:〔【正韻】延知切,□音池〕謹按延知切乃移字之音非池字之音今將正韻延知切五字移於上文□音移上。
簄 【未集上】【竹字部】 簄 【廣韻】侯古切【集韻】後五切,□音戸。
海中取魚竹名曰簄。
簅 【未集上】【竹字部】 簅 【廣韻】【集韻】所□切【正韻】楚□切,□音產。
大籥,似笛,三孔而短。
【爾雅】作產。
簇 【未集上】【竹字部】 簇 【廣韻】【集韻】□千木切,音鏃。
小竹。
又千□切,音湊。
【史記律書】正月律中泰簇。
泰簇者,言萬物簇生也。
【註】簇,千豆切【白虎通】簇者,湊也,言萬物始大湊地而出之也。
又【玉篇】楚角切。
矢金也。
又【集韻】測角切,音娕。
作餠具。
簈 【未集上】【竹字部】 簈 【廣韻】府盈切【集韻】□盈切,□音幷。
簈篂,車幡。
又【廣韻】薄經切【集韻】旁經切,□音瓶。
【廣韻】簈篂,別駕車名。
【類篇】簈篂,車蔽簹。
【篇海】車上竹席障塵者,前曰籓,後曰簈。
亦作屛星。
又【集韻】必郢切【韻會】【正韻】補永切,□音餠。
義同。
簉 【未集上】【竹字部】 簉 【廣韻】【集韻】【韻會】□初救切,音遚。
倅也,齊也。
【左傳昭十一年】泉丘人有女,夢以其帷幕孟氏之廟,遂奔僖子,僖子使助薳氏之簉。
【註】簉,副倅也。
薳氏之女爲僖子副妾,故納泉丘人女,令副助之。
【張衡西京賦】屬車之簉,載獫猲獢。
【註】簉,副也。
又【正字通】齊飛順疾也。
簉羽鵷鷺。
見《唐書》。
又【馬融長笛賦】聽簉弄者,遙思於古昔。
【註】簉弄,小曲也。
考證:〔【左傳昭十一年】泉丘人有女,夢以其帷幙孟氏之廟,遂奔僖子,僖子使助薳氏之簉。
〕謹照原文帷幙改帷幕。
簊 【未集上】【竹字部】 簊 【玉篇】【海篇】□居其切,音基。
竹名。
□ 【未集中】【網字部】 □ 【篇韻】同籠。
簋 【未集上】【竹字部】 簋 〔古文〕朹【廣韻】居洧切【集韻】【韻會】矩鮪切【正韻】古委切,□音晷。
【說文】黍稷方器也。
【廣韻】簠簋,祭器,受鬥二升,內圓外方曰簋。
【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爲簋,實一觳,崇尺。
【疏】祭宗廟用木簋,今此用瓦簋,祭天地及外神,尚質,器用陶瓠之意也。
【易損卦】二簋可用享。
【註】離爲日,日體圓。
爲木,木器圓。
簋象,則簋亦以木爲之也。
【詩秦風】於我乎每食四簋。
【傳】四簋:黍稷稻粱。
【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儀禮公食大夫禮】宰夫東面坐啓簋會,各郤于其西。
【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言道其德行,曰食土簋。
【註】用土作簋。
□。
考證:〔【傳】四簋,黍稷稻梁。
〕謹照原文稻梁改稻粱。
〔【史記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堯舜,道其德行。
〕謹照原文尚堯舜道爲句,言其德行爲句,言字不可省,謹增言字。
簌 【未集上】【竹字部】 簌 【集韻】蘇谷切,音速。
篩也。
又茂密貌。
【元稹連昌宮辭】風動落花紅簌簌。
簍 【未集上】【竹字部】 簍 【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樓。
竹籠也。
【急就篇註】簍者,疏目之籠,言其孔樓樓然也。
又【集韻】朗口切【韻會】郞口切【正韻】郞鬥切,□音塿。
義同。
又【集韻】郡羽切,音窶。
□簍,規車輞則也。
又【集韻】隴主切,音縷。
義同。
又【玉篇】力甫切。
車弓籠也。
簎 【未集上】【竹字部】 簎 【廣韻】測切【集韻】實窄切,□音齰。
取魚器也。
【周禮天官】□人,以時簎魚□龜蜃凡貍物。
【註】簎,謂以杈刺泥中,搏取之。
又【廣韻】士角切【集韻】測角切,□音娕。
義同。
又【集韻】秦昔切,音籍。
測窄切,音。
測革切,音策。
義□同。
又與藉同。
【列子仲尼篇】長幼羣聚而爲牢藉。
【註】藉本作簎,謂牲牢也,同也。
簎謂以竹木圍繞。
又刺也。
簛 【未集上】【竹字部】 簛 【集韻】山宜切,音凘。
【類篇】竹器,可以去麤取細。
同籭。
又【玉篇】所街切。
又所饑切。
義□同。
又【集韻】相支切,音斯。
竹節也。
簜 【未集上】【竹字部】 簜 【集韻】【韻會】□待朗切,音蕩。
大竹。
【書禹貢】篠簜旣敷。
【爾雅釋草註】簜,竹別名。
【疏】李巡曰:竹節相去一丈曰簜。
孫炎曰:竹闊節者曰簜。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緻邦國之用,五曰材貢。
【註】材貢,櫄□栝柏篠簜也。
又【廣韻】吐郞切【集韻】他郞切,□音湯。
水名,在鄴,今簜隂縣。
又作湯。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他骨切,音突。
竹器。
□ 【子集上】【丶字部】 □ 【玉篇】古文丹字。
註詳三畫。
□ 【備考】【子集】【蔔字部】 □ 【字彙補】苦紅切,音空。
【子集中】【人字部】【正韻】與尫同。
【荀子王霸篇】賤之如。
簝 【未集上】【竹字部】 簝 【廣韻】落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宗廟盛肉竹器。
【周禮地官】凡祭祀,共其牛牲之互,與其盆簝以待事。
【註】盆以盛血,簝以受肉。
又【廣韻】魯刀切【集韻】【韻會】郞刀切,□音勞。
義同。
又魯皓切,音老。
義同。
簞 【未集上】【竹字部】 簞 【廣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多艱切,□音單。
【說文】笥也。
【漢律令】簞,小筐也。
【篇海】竹葦器。
鄭康成曰:盛飯者,圓曰簞,方曰笥。
【儀禮士冠禮】櫛實于簞。
【論語】一簞食。
【註】簞,笥也。
【廣韻】簞、笥,小篋。
又竹名。
【嵆含草木狀】簞竹,葉疎而大,一節相去五六尺。
又瓢亦曰簞。
【揚子方言】瓥,陳楚宋魏之閒或謂之簞,或謂之□,或謂之瓢。
晉嵇含《南方草木狀》。
簟 【未集上】【竹字部】 簟 【廣韻】徒玷切【集韻】【韻會】【正韻】徒點切,□音扂。
竹名。
【南越志】博羅縣東洲足簟竹銘曰:簟竹旣大,薄且空中,節長一丈,其長如松。
【贊寧筍譜】簟竹,長二丈猶爲筍,可食。
又【集韻】徒念切,音磹。
【說文】竹席也。
【釋名】簟,簟也,布之簟簟然平正也。
【揚子方言】宋謂之笙,關西謂之簟。
【詩齊風】簟茀朱鞹。
【傳】方文席也。
又【小雅】下莞上簟。
【箋】竹葦曰簟。
【禮禮器】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設。
【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
【註】桃笙,桃枝簟。
吳人謂簟爲笙。
又象牙以爲簟。
又葉徒錦切【詩小雅】下莞上簟,乃安斯寢。
【朱傳】簟,徒檢、徒錦二反。
寢,于檢、于錦二反。
簠 【未集上】【竹字部】 簠 〔古文〕□□【集韻】匪父切【正韻】斐古切,□音甫。
【說文】黍稷圜器也。
【廣韻】簠簋,祭器。
【詩秦風】《釋文》外方內圓曰簠,用貯稻粱,容一鬥二升。
【論語註】周曰簠簋,宗廟盛黍稷之器。
【儀禮聘禮】兩簠繼之粱在北。
又【廣韻】甫無切【集韻】風無切【正韻】芳無切,□音膚。
義同。
又【集韻】蓬逋切,音蒲。
義同。
又【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音赴。
義同。
考證:〔【詩秦風傳】外方內圓曰簠。
〕謹按所引係釋文語,謹將傳改爲釋文。
簢 【未集上】【竹字部】 簢 【廣韻】眉殞切【集韻】【韻會】美隕切【正韻】弭盡切,□音愍。
竹中空,可以爲席。
【爾雅釋草】簢,筡中。
【註】言其中空,竹類。
【僧贊寧筍譜】簢筍嫩而節耎薄。
【廣韻】亦作□、□。
簣 【未集上】【竹字部】 簣 【廣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音匱。
土籠也。
【書旅獒】爲山九仞,功□一簣。
【疏】簣,盛土器。
又【廣韻】【集韻】□苦怪切,音蒯。
亦籠也。
亦作。
【後漢律歷志】爲山露而不終,踰乎一。
又通作匱。
【前漢王莽傳】綱紀鹹張,成不一匱。
【註】匱者織草爲器,所以盛土。
【集韻】同籄。
考證:〔【廣韻】竹箭也。
〕謹按廣韻簣字無竹箭也之文,今省去。
别增玉篇其貴切五字於前。
〔【前漢王莽傳】【註】匱者織竹爲器。
〕謹照原文織竹改織草。
簤 【未集上】【竹字部】 簤 【集韻】徒駭切。
竹器。
又【類篇】徒蓋切。
義同。
【集韻】同。
簥 【未集上】【竹字部】 簥 【廣韻】舉喬切【集韻】居妖切,□音喬。
大管名。
【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
【註】長尺,圍寸,倂漆之,有底,賈氏以爲如篪六孔。
【疏】李巡雲:聲高大,故曰簥。
簥,高也。
又【集韻】一曰田器。
考證:〔【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
【註】賈氏以爲如箎六孔。
〕謹照原文箎改篪。
簦 【未集上】【竹字部】 簦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騰切,音登。
【說文】笠蓋也。
【史記平原君傳】虞卿躡蹻擔簦,說趙孝成王。
【註】簦,長柄笠。
【急就篇註】簦、笠,皆所以禦雨。
大而有把,手執以行,謂之簦。
小而無把,首戴以行,謂之笠。
【古逸詩越謠歌】君擔簦,我跨馬,他日相逢爲君下。
又【篇海】竹也。
簧 【未集上】【竹字部】 簧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說文】笙中簧也。
古者女媧作簧。
【釋名】簧,橫也。
於管頭橫施于中也,以竹鐵作于口,橫鼓之也。
【詩王風】君子陽陽,左執簧。
【疏】簧者,笙管之中金薄鑠也。
【禮明堂位】女媧之笙簧。
【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調竽笙竾簧。
又以言惑人謂之簧鼓。
【詩小雅】巧言如簧。
【疏】如笙中之簧,聲相應和。
【蔡邕賦】思在口而爲簧。
又步搖也。
【急就篇】冠幘籫簧結髮紐。
【師古註】簧,卽步搖也。
考證:〔【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調笙簧。
〕謹照原文笙上增竽字。
簧上增竾字。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五音篇海】音聵。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烏侯切,音謳。
吳人謂育蠶竹器曰□。
【古逸詩甘泉歌】運石甘泉口,渭水爲不流。
千人一唱,萬人相鉤。
金陵下餘石,大如□土屋。
簨 【未集上】【竹字部】 簨 【廣韻】思尹切【集韻】【韻會】聳尹切【正韻】聳允切,□音筍。
【廣韻】簨虡。
【釋名】所以懸鼓者。
橫曰簨。
簨,峻也,在上高峻也。
縱曰虡。
虡,舉也,在旁舉簨也。
簨上之版曰業,刻爲牙,捷業如鋸齒也。
【禮明堂位】夏後氏之龍簨虡。
【註】簨、虡,所以懸鐘磬。
橫曰簨,飾之以鱗屬。
植曰虡,飾之以臝屬、羽屬。
又【集韻】雛綰切,音撰。
竹器。
【禮喪大記】食于簨。
徐邈讀。
又【正韻】《考工記》作筍。
亦作栒、□。
簩 【未集上】【竹字部】 簩 【廣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音勞。
竹名。
【異物志】簩竹,有毒,□人以爲觚,刺獸,中之則死。
【贊寧筍譜】簩竹筍無肉,不可食。
又□簩,竹名。
見□字註。
又【玉篇】力到切【類篇】郞到切。
義□同。
又葉郞侯切。
【皮日休悼賈文】香依依兮杜若,韻淒淒兮篥簩。
山隱隱兮埭空,煙淡淡兮橫秋。
簪 【未集上】【竹字部】 簪 〔古文〕兂□【廣韻】側吟切【集韻】【韻會】緇岑切【正韻】緇深切,□音。
首筓也。
【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
又□也,因形名之也。
又【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音鐕。
義同。
又疾也。
【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疏】簪,疾也。
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
【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
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又【集韻】子感切,音昝。
《易》朋盍簪。
王肅讀。
又徂官切。
《易》朋盍簪。
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
【集韻】或作□、篸。
考證:〔【易豫卦】【註】簪,疾也。
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求也。
〕謹照原文註改疏。
求改來。
簫 【未集上】【竹字部】 簫 〔古文〕□【廣韻】蘇彫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蕭。
樂器。
【風俗通】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
十管,長二尺。
【廣雅】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
【博雅】簫,大者二十三管,無底。
小者十六管,有底。
【三禮圖】簫,大者長尺四寸,二十四彄。
頌簫,長尺二寸,十六彄。
【通卦驗】簫,夏至之樂,長尺四寸。
【註】簫管,形象鳥翼。
鳥爲火,火成數七,生數二,二七一十四,簫之長由此。
【釋名】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淸也。
【白虎通】簫者,中呂之氣。
【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傳】言簫見細樂之備。
【詩周頌】旣備乃奏,簫管備舉。
【箋】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也。
管如□。
【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琴瑟管簫。
【蔡邕月令章句】簫長則濁,短則淸。
以蠟蜜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
【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簫。
【爾雅釋言】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
【疏】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
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
筊,小也。
郭璞曰:簫,一名籟。
【莊子寓言篇】顏成子遊謂南郭子綦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
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
【註】郭象曰:籟,簫也。
【前漢元帝紀贊】鼓琴瑟,吹洞簫。
【註】如淳曰:洞簫,簫之無底者。
【段龜龍涼州記】呂纂,鹹寧二年,人發張駿冢,得玉簫。
【丹陽記】江寧縣南三十裡有慈姥山,積石臨江,上生簫管竹,圓緻異于他處,自泠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正韻】亦作箾。
又弓末謂之簫。
【禮曲禮】凡遺人弓者,右手執簫,左手承弣。
【註】簫,弭頭也。
謂之簫,簫邪也。
《正義》: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謂爲簫也。
又與篠通。
【馬融長笛賦】林簫蔓荊。
【註】簫與篠通。
又葉音脩。
【劉邵趙都賦】擊靈鼓,鳴籟簫。
乘素波,鏡淸流。
考證:〔【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管簫參差之音。
〕謹按參差之音四字月令所無,謹照月令原文改均琴瑟管簫。
簬 【未集上】【竹字部】 簬 〔古文〕簵【廣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
美竹。
中作箭。
【戰國策】趙襄子居晉陽,患無矢。
張孟談曰:公宮之垣,皆以荻蒿苫楚廧之,請發而用之,則箘簵之勁不能過也。
【註】簬卽簵。
【韻會】或作□。
簭 【未集上】【竹字部】 簭 【字彙補】與筮同。
【周禮春官】簭人,中士二人。
【註】問蓍曰筮,其占易。
又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九簭之名:一曰巫更,二曰巫鹹,三曰巫式,四曰巫目,五曰巫易,六曰巫比,七曰巫祠,八曰巫參,九曰巫環,以辨吉兇。
【註】此九巫皆當爲筮之誤。
又噬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攫閷援簭之類。
【註】簭者,以口噬物而食也。
簳 【未集上】【竹字部】 簳 【廣韻】【集韻】【正韻】□古旱切,音幹。
小竹也。
【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篠簳箛箠。
【李善註】簳,小竹也。
【拾遺記】蓬萊有浮筠之簳,葉靑莖紫,子大如珠,有靑鸞集其上,風至葉條翻起,聲如鐘磬。
又【篇海】箭簳。
【列子湯問篇】燕角之弧,朔蓬之簳。
【山海經】休與之山有草焉,狀如箸,赤葉而叢生,名曰夙條,可以爲簳。
【陳琳武庫賦】矢則燋銅、毒鐵、簳鏃、鳴鍭。
又【廣東新語】薏苡,一名簳珠。
又【類篇】居案切。
箭羽。
【廣韻】同笴。
考證:〔【列子殷湯篇】燕角之弧,朔蓬之簳。
〕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簴 【未集上】【竹字部】 簴 【集韻】【正韻】□臼許切,音巨。
簨簴也。
【周禮春官】典庸器祭祀,帥其屬而設筍簴,陳庸器。
亦作虡。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筍虡。
又臝者、羽者、鱗者,以爲筍簴。
【釋名】所以懸鼓者,橫曰簨,縱曰虡。
虡,舉也。
【廣韻】本作□。
天上神獸,鹿頭龍身。
懸鐘之木刻飾爲之,因名曰虡。
考證:〔【周禮春官】典庸及祭祀,帥其屬而設筍簴。
〕謹按典庸器係官名,典庸之下謹增器字。
省及字。
簵 【未集上】【竹字部】 簵 【廣韻】【集韻】□古文簬字。
註詳十二畫。
又【書禹貢】惟箘簵楛。
【傳】簵,美竹。
【竹譜】簵竹,出雲夢之澤,中矢用。
會稽箭類,皮特黑澀,以此爲異。
悡 【卯集上】【心字部】 悡 【正字通】同。
【寅集上】【宀字部】【廣韻】巨嬌切【集韻】渠嬌切,□音喬。
【玉篇】寄也,客也。
又【韻會】寓也,本作僑。
【集韻】別作。
【巳集中】【火字部】【廣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於開切,□音哀。
【玉篇】炫也,熱也。
【廣韻】熱甚也。
又【博雅】,爇也。
又【廣韻】許其切【集韻】虛其切,□音熙。
【廣韻】火盛也。
又【韻會】許羈切,音犧。
義同。
□ 【備考】【子集】【丿字部】 □ 【海篇】音今。
簷 【未集上】【竹字部】 簷 【廣韻】【集韻】餘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鹽。
【廣韻】屋簷。
與檐同。
【釋名】簷,檐也,接檐屋前後也。
亦作櫩。
簸 【未集上】【竹字部】 簸 【廣韻】【集韻】補火切【韻會】杜果切【正韻】烏果切,□音駊。
【說文】揚米去糠也。
【詩大雅】或簸或蹂。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補過切,音播。
義同。
簹 【未集上】【竹字部】 簹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
篔簹,竹名。
【左思吳都賦】其竹則篔簹林箊。
【異苑】建安有篔簹竹,節中有人,長尺許,頭足皆具。
又【類篇】丁浪切。
車簹。
【備考】【巳集】【火字部】【龍龕】同炒。
簺 【未集上】【竹字部】 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先代切,音賽。
【說文】行棋相塞謂之簺。
【前漢吾丘壽王傳註】格五棋行簺法曰:塞白乘五,至五格不得行,故雲格五。
【註】師古曰:卽今戲之簺也。
【後漢梁冀傳註】《鮑宏簺經》。
又【韻會】通作塞,莊子博塞。
又【類篇】編竹木斷水取魚也。
簻 【未集上】【竹字部】 簻 【廣韻】陟瓜切【集韻】張瓜切,□音撾。
【說文】箠也。
【馬融長笛賦】裁以當簻,便易持。
【註】簻,策也。
麤者曰簻,細者曰枚。
又【廣韻】【集韻】□苦禾切,音科。
與薖同,草也。
又寬大貌。
一曰飢意。
簼 【未集上】【竹字部】 簼 【集韻】【正韻】□與篝同。
【史記龜筴傳】伏靈者,在兔絲之下,以夜捎兔絲去之,卽以簼燭此地。
【註】徐廣曰:簼,籠也,然火而籠罩其上也。
簽 【未集上】【竹字部】 簽 【集韻】千廉切,音籖。
【博雅】簽、籯,籠也。
又【篇海】簽書文字也。
簾 【未集上】【竹字部】 簾 【廣韻】【正韻】力鹽切【集韻】【韻會】離鹽切,□音廉。
編竹作幃簿也。
【釋名】簾,廉也,自障蔽爲廉恥也。
【禮緯】天子外屛,諸侯內屛,大夫以簾,士以帷。
【前漢王貢傳序】嚴君平蔔筮于成都市,裁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
而授《老子》。
又【韻會】籜名。
簿 【未集上】【竹字部】 簿 【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音部。
籍也。
【孟子】先簿正祭器。
【史記張釋之傳】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
【前漢食貨志】與郡縣通姦,多張空簿。
【註】師古曰:簿,計簿也。
又笏也。
【蜀志】秦密見太守,以簿擊頰。
【註】簿,手版也。
又車駕法從次第爲鹵簿。
【史記黥布傳】布常爲軍鋒。
【註】索隱曰:《漢書》作楚軍前簿。
簿者,鹵簿。
又百官皆有鹵簿,各分差等。
【梁書王僧孺傳】道遇中丞鹵簿,驅廹溝中。
又主簿,官名。
【漢官儀】主簿,主縣之簿書。
又領也。
【荀子正名篇】五官簿之而不知。
又【集韻】伯各切,音博。
迫也。
又【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正韻】弼角切,□音薄。
蠶具。
或作□。
又同箔,簾也。
又【類篇】弼碧切。
壁柱。
籁 【未集上】【竹字部】 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
【說文】籥三孔也。
大者謂之笙,中者謂之籟,小者謂之箹。
【爾雅註】簫,一名籟。
【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
【註】籟,簫也。
又凡孔竅機括皆曰籟。
【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地籟則衆竅是已。
又葉力制切【宋玉高唐賦】緣葉紫裏,丹莖白蔕。
纖條悲鳴,聲似竽籟。
【註】蔕,丁計切。
籟,力制切。
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
〕謹照原文摐改摐。
絷 【未集中】【糸字部】 縶 【廣韻】【集韻】【韻會】□陟立切,音執。
【玉篇】縷也,相縶也,連也。
【類篇】繫也。
【詩小雅】縶之維之。
【傳】縶,絆也。
【禮月令】遊牝別羣,則縶騰駒。
又【左傳成九年】南冠而縶者,誰也。
【註】縶,拘執。
又【韻補】質涉切。
春秋,盜殺衞侯之兄縶,公羊榖梁作輒。
□ 【未集中】【老字部】 □ 【玉篇】耄,亦作□。
□ 【未集上】【米字部】 □ 【集韻】同糷。
籃 【未集上】【竹字部】 籃 〔古文〕□【廣韻】魯甘切【集韻】【韻會】盧甘切【正韻】盧監切,□音藍。
大籠筐也。
【廣雅】籃,一名籚,一名簟,一名筐。
籄 【未集上】【竹字部】 籄 【集韻】求位切,音匱。
土籠也。
又苦怪切,音蒯。
義同。
□ 【備考】【未集】【羊字部】 □ 【搜眞玉鏡】音□。
□字原作大下垔。
庎 【寅集下】【廣字部】 庎 【集韻】居拜切,音介。
所以庋食器也。
【六書故】庎,庋版,令足流水以受滌濯。
今人設之於廚。
【集韻】或作楐。
籅 【未集上】【竹字部】 籅 【集韻】羊諸切,音餘。
【廣雅】籅,□也。
一名蓞,一名簞,一名簍。
【集韻】或作□。
籆 【未集上】【竹字部】 籆 【集韻】王縛切,音。
收絲具也。
【玉篇】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