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史隋本紀】開皇十五年,旅王符山。
【山海經】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獸名。
【後漢班超傳】月氏貢符拔。
【註】符拔,形似麟而無角。
又竹名。
【廣東新語】雙髻峰下百十步,劉仙壇側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數尺,葉上有文如蝸涎,如古篆籀,其行或複或單,或疎或密,葉葉不同,若今巫覡所書符者。
一竹中有一葉二葉,或數十竹中無一葉,葉雖枯而文色不改。
文多白,與葉色不同。
山人謂之竹葉符,每以餉客。
又敷無切。
【史記律書】萬物剖符甲而生。
【註】符,音孚。
又葉房尤切。
【陳琳大荒賦】考律歷于鳳鳥兮,問民事于九鳩。
傷典墳之圯墜兮,關大聖之顯符。
笨 【未集上】【竹字部】 笨 【廣韻】蒲本切【集韻】部本切,□音獖。
竹裏也。
一曰麤率也。
【晉書】豫章太守史疇,以人肥大,時人目爲笨伯。
又【廣韻】布忖切【集韻】【韻會】補袞切,□音本。
義同。
笷 【備考】【未集】【竹字部】 笷 【篇海類編】音卯。
筎 【未集上】【竹字部】 筎 【玉篇】汝餘切【集韻】人餘切,□音如。
竹筎以塞舟也。
【類篇】括取竹皮爲筎。
笩 【未集上】【竹字部】 笩 【字彙】音旆。
笩笩,飛揚也。
笪 【未集上】【竹字部】 笪 【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
【博雅】擊也。
亦姓。
又【集韻】得案切,音旦。
筥也。
一曰答也。
一曰筕篖,似籧篨,直文而麤者。
江東呼爲笪,斜文爲。
又【廣韻】【集韻】【正韻】□當割切,音妲。
笞也。
一曰覆舟簟。
又【廣韻】都達切【集韻】他達切,□音闥。
【南部新書】盧文進出獵,忽天暗星見,士人謂之笪。
又地名。
【明一統志】諸曁有烏笪山。
笫 【未集上】【竹字部】 笫 【集韻】蔣兕切,音姊。
牀也。
【揚子方言】牀,陳、楚之閒謂之笫。
又【廣韻】阻史切【集韻】壯仕切,□音滓。
【說文】牀簀也。
【爾雅釋器】簀謂之笫。
【註】牀版。
【荀子註】笫,牀棧也。
【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袵席牀笫。
【左傳襄二十七年】趙孟曰:牀笫之言不踰閾。
又【集韻】爭義切,音□zhì。
牀格謂之笫。
又【集韻】阻引切,音□zhěn。
《周禮》袵席牀笫。
徐邈讀。
又側瑟切,音櫛。
義同。
第 【未集上】【竹字部】 第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弟。
次第也。
【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
【註】用士之次第。
又但也。
【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出僞遊雲夢。
【註】第,且也,但也。
又第宅。
【前漢高帝紀】爲列侯者賜大第。
【註】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位爲通侯,居列東第。
又複姓。
【後漢第五倫傳】齊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爲氏,有第五、第八等氏。
又同弟。
【說文】第本作弟,韋束之次第也。
今爲兄弟字。
又【集韻】一曰順也。
又【韻會】舊註作苐,非。
苐,草也。
考證:〔【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遊雲夢。
〕謹照原文第下增出僞二字。
笭 【未集上】【竹字部】 笭 【廣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
【說文】車笭也。
一曰籝也。
【廣韻】籠也。
【釋名】舟中牀以薦物者曰笭,言但有簀加笭牀也。
南方人謂之笭突,言濕漏之水突然從下過也。
【篇海】笭箵,小籠。
【廣韻】作笭箐。
【大唐新語】漁具曰笭箵。
又【廣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音□。
義同。
又【集韻】郞定切,音令。
笭,車中筵。
笮 【未集上】【竹字部】 笮 【廣韻】側伯切【集韻】【韻會】【正韻】側格切,□音窄。
【篇海】狹也,迫也。
出去疾也。
又屋上闆。
【說文】在瓦之下,棼之上。
【釋名】笮,迮也,編竹相連近迮也。
又矢箙。
【儀禮旣夕】甲冑幹笮。
【註】笮,矢箙也。
【釋名】弩所受之器,織竹曰笮。
又錢名。
【禮記疏】貨泉之錢。
《食貨志》雲:今世謂之笮錢也。
又姓。
【吳志】笮融者,丹陽人。
又地名。
【水經注】太湖西南兩小山,如卷笮,長老雲是笮嶺山。
又【增韻】壓也。
通作措。
【史記梁世家】李太後與爭門措指。
【註】晉灼曰:措字借以爲笮,師古曰:爲門扇所笮。
又【廣韻】在各切【集韻】【正韻】疾各切,□音昨。
筊也。
西南□尋之以渡水。
又□名。
【晉語】其次用鑽笮。
【註】黥□也。
又【集韻】實窄切,音齰。
筄也。
又【廣韻】【集韻】□側駕切,音詐。
酒□也。
同醡。
【水經注】耿吏士渴乏,笮馬糞汁飮之。
【集韻】或作□、筰。
笯 【未集上】【竹字部】 笯 【廣韻】乃都切【集韻】【韻會】【正韻】農都切,□音奴。
鳥籠也。
【楚辭九章】鳳凰在笯兮,雞騖翔舞。
又【廣韻】【集韻】女加切【韻會】奴加切【正韻】鋤加切,□音拏。
義同。
又【廣韻】乃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奴故切,□音怒。
義同。
笰 【未集上】【竹字部】 笰 【廣韻】分勿切【集韻】【正韻】敷勿切,□音拂。
【廣韻】輿後笰也。
【詩小雅】簟笰魚服。
【爾雅釋器】輿革前謂之鞎,後謂之笰。
【疏】笰,車後戶名也。
又【集韻】分物切,音弗。
箭也。
一曰筓謂之笰。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
削矢今漸細。
笱 【未集上】【竹字部】 笱 【廣韻】古厚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後切,□音苟。
【說文】曲竹捕魚笱也。
【詩邶風】毋發我笱。
【註】鄭司農雲:堰水而爲關空,以笱承其空。
【爾雅釋器】嫠婦之笱謂之罶。
【註】孫炎雲:以薄爲魚笱也。
又地名。
【廣韻】笱屚縣,在交趾。
又音鉤,見【莊子音義】。
考證:〔【詩衞風】毋發我笱。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笲 【未集上】【竹字部】 笲 【廣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正韻】符艱切,□音煩。
竹器,所以盛棗脩。
【禮昏義】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
【註】笲以葦、苦竹爲之,其形如筥,衣之以靑繒,以盛棗、栗之屬。
又【廣韻】扶晚切【集韻】父遠切【正韻】甫版切,□音軬。
義同。
又【廣韻】【集韻】皮變切【正韻】毗面切,□音卞。
義同。
【集韻】同匥。
考證:〔【禮昏禮】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
〕謹照原書昏禮改昏義。
笳 【未集上】【竹字部】 笳 【廣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嘉。
【廣韻】笳簫。
【史記樂書】胡笳似觱栗而無孔,後世鹵簿用之,伯陽避入西戎所作,卷蘆葉吹之也。
【韻會小補】大胡笳十八拍,號沈家聲。
小胡笳十九拍,號祝家聲。
又葉居何切。
【夏侯湛笳賦】南閭兮拊掌,北園兮鳴笳。
鳴笳兮協節,分唱兮相和。
【篇海】亦作。
笴 【未集上】【竹字部】 笴 【廣韻】古我切【集韻】【韻會】賈我切【正韻】嘉我切,□音哿。
箭幹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古老切,音杲。
【周禮冬官考工記】妢胡之笴。
【註】讀爲稾。
古文假借字。
又【正韻】古旱切,音稈。
義同。
又【玉篇】公但切【類篇】居案切。
義同。
又地名。
【李白詩】明月白笴陂。
笵 【未集上】【竹字部】 笵 【廣韻】防鋄切【集韻】【韻會】父鋄切【正韻】房啖切,□音範。
【說文】法也,竹□書也。
古法有竹□。
【玉篇】笵,楷式也,與範同。
【通俗文】規模曰笵,以土曰型,以金曰鎔,以竹曰笵。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戸鉤切,音侯。
和解貌。
箋 【未集上】【竹字部】 箋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湔。
【說文】表識書也。
【篇海】古者紀其事,以竹編次爲之。
【廣雅】箋,雲也。
又書也。
鄭康成衍毛氏詩,傳之未盡者曰箋。
【呂忱字林】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
【博物志】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鄭康成註《毛詩》曰箋。
或雲毛公嘗爲北海郡守,鄭是此郡人,謙敬不敢言註,但表識其不明者耳。
【玉篇】通作牋。
籠 【未集上】【竹字部】 籠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櫳。
【說文】舉土器。
一曰笭也。
【西京雜記】漢制,天子以象牙爲火籠。
又鳥檻曰籠。
【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爲之籠,則雀無所逃。
又包舉也。
【前漢食貨志】籠貨物,籠鹽鐵。
又盛矢器。
以竹爲之。
【周禮夏官】田弋充籠箙矢。
【註】籠,竹箙也。
又地名。
【史記匈奴傳】五月大會籠城。
【韻會補】廣南化外,古南越地,唐置籠州。
又【廣韻】【集韻】力鐘切【正韻】盧容切,□音龍。
竹名。
【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篾。
又□籠,竹車軬。
【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閒謂之□籠。
【史記田單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
【註】《方言》:車轊,齊謂之籠。
又草名。
【管子地員篇】有籠與斥。
又【廣韻】【正韻】力董切【集韻】【韻會】魯孔切,□音攏。
箱籠。
又竹器。
【周禮地官遂人】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籠。
又與瀧同。
【荀子議兵篇】東籠而退。
【註】與涷瀧同,沾濕貌。
粶 【未集上】【米字部】 粶 【集韻】盧谷切,音祿。
【類篇】火爆米曰粶。
亦作□。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彙補】音未詳。
【巢氏病源】代指亦名土□。
註雲:亦作竈。
笾 【未集上】【竹字部】 籩 【廣韻】布元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邊。
竹豆。
【爾雅釋器】竹豆謂之籩。
【疏】籩,以竹爲之,口有籐緣,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棗、栗、桃、梅、蔆芡、脯脩、膴鮑、糗餌之屬,祭祀、燕享所用。
【詩豳風】籩豆有踐。
【儀禮士冠禮】旨酒令芳,籩豆有楚。
【左傳昭六年】季孫宿如晉,晉侯享之,有加籩。
【註】籩豆之數多于常禮。
又官名。
【周禮天官】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
【疏】女籩,女奴之曉籩者。
笿 【未集上】【竹字部】 笿 【廣韻】盧各切【集韻】歷各切,□音洛。
【說文】桮笿也。
【急就篇註】篝,一名笿,盛杯器也。
亦以爲薰籠,楚人謂之牆居。
【玉篇】笿,籠笿也。
又【博雅】笿,束也。
筀 【未集上】【竹字部】 筀 【廣韻】古惠切【集韻】【韻會】涓惠切,□音桂。
竹名。
【山海經】龜山又東七十裡曰丙山,多筀竹。
【僧贊寧筍譜】筀竹,吳越多生。
【篇海】筀,竹名,傷人則死。
【廣東新語】筀竹,葉細節疎,宜作蔤絲。
筁 【未集上】【竹字部】 筁 【玉篇】去玉切【集韻】區玉切,□音曲。
【說文】蠶薄也。
或作。
筄 【未集上】【竹字部】 筄 【廣韻】弋照切【集韻】弋笑切,□音燿。
【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註】屋笮也。
又【集韻】餘招切,音遙。
【類篇】夷周切。
義□同。
【辰集下】【殳字部】【廣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音搉。
卵孚也。
一曰鳥卵。
【束皙近遊賦】貫鷄于歲首。
【韓愈城南聮句】鵠攢瓌橙。
【納涼聮句】盤看饋禽。
一曰物之孚甲。
或作□、□。
又【廣韻】【集韻】□空谷切,音哭。
卵已孚也。
或作□。
筅 【未集上】【竹字部】 筅 【廣韻】【集韻】□蘇典切,音銑。
筅,筅帚。
【廣韻】飯具,同箲。
【正字通】狼筅,兵器。
【戚繼光武藝篇】狼筅用大毛竹上截,連旁附枝,節節枒杈。
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利刃在頂,長一尺。
郭應響雲:臨敵,他技單薄,膽易搖奪,惟筅遮蔽全身,刀鎗叢刺不能入。
用爲行列,乃行伍籓籬也。
【卯集上】【心字部】俗慈字。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同謀。
或作呣□。
見前呣字註。
筆 【未集上】【竹字部】 筆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音必。
【釋名】筆,述也。
述事而書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
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
蒙恬造筆,卽秦筆耳。
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
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攷】虞世南雲: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
【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
【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
山東謂筆。
又作〈/尹〉。
見【漢戚伯樊毅□】。
又【嚴訢□】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筆。
筇 【未集上】【竹字部】 筇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容切,音蛩。
竹名,可爲杖。
【前漢西南□傳】張騫言在大夏見蜀布、筇竹杖。
【廣志】笻竹出南廣卭都縣。
【蜀都賦劉逵註】笻竹出興古盤江縣,中實而高節。
【戴凱之竹譜】竹之堪杖,莫尚於笻。
磥砢不凡,狀若人功。
豈必蜀壤,亦產餘邦。
一曰扶老,名實縣同。
筈 【未集上】【竹字部】 筈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活切,音括。
箭末曰筈。
筈,會也。
謂與弦相會。
【廣韻】箭筈,受弦處。
【陸機爲顧彥先贈婦詩】離合非有常,譬彼弦與筈。
又【集韻】苦活切,音闊。
義同。
又與括同。
【書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等 【未集上】【竹字部】 等 【廣韻】【正韻】多肯切【集韻】【韻會】得肯切【海篇】登上聲。
類也,比也,輩也。
【易繫辭】爻有等,故曰物。
【禮曲禮】見同等不起。
又齊也。
【左傳疏】春秋分而晝夜等,謂之日中。
又等級也。
【禮樂記】則貴賤等矣。
【周禮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
【左傳隱五年】明貴賤,辨等列。
又稱量輕重也。
【孟子】等百世之王。
【史記夏本紀】四嶽曰:等之未有賢於鯀者。
又【篇海】等□,待也。
又【說文】齊□也。
從竹從寺。
寺,官曹之等平也。
又【字彙補】發等沐樹也。
【王褒僮約】焚槎發等。
又佛書有方等經。
又【廣韻】多改切【集韻】打亥切。
齊也。
又葉補裡切。
【韓愈許國公神道□銘】養安蒲坂,萬邦作等。
與宰字葉。
宰,獎裡切。
【辰集下】【殳字部】【廣韻】市昭切【集韻】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佋。
與韶同。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
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大夏》《大濩》《大武》。
【又】奏姑洗,歌南呂,舞《大》,以祀四望。
【註】《大》舜樂也。
言其德能紹堯之道也。
又【唐韻】【集韻】□徒刀切,音陶。
鼓名。
與鞀同。
籀作。
□ 【未集中】【耳字部】 □ 【廣韻】落蕭切【集韻】憐宵切,□音聊。
【埤蒼】耳鳴也。
又【廣韻】魯刀切【集韻】郞刀切,□音勞。
義同。
筊 【未集上】【竹字部】 筊 【廣韻】胡茅切【集韻】【正韻】何交切,□音爻。
【說文】竹索也。
【史記河渠書】搴長茭,沈美玉。
【註】竹葦絙曰筊。
【廣雅】筊,繩索也。
又簫名。
【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
【註】十六管,長尺二寸。
【疏】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
筊,小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巧切,音絞。
義同。
筋 【未集上】【竹字部】 筋 〔古文〕竻【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音斤。
【說文】肉之力也。
從肉從力從竹。
竹,物之多筋者。
【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
【釋名】筋,力也。
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爲矛。
其筍未成竹時,堪爲弩絃。
又藥名。
【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渠焉切,音乾。
大腱也。
【篇海】俗作。
筌 【未集上】【竹字部】 筌 【廣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音詮。
取魚竹器。
【莊子外物篇】筌者所以得魚,得魚而忘筌。
【郭璞江賦】夾潨羅筌。
【註】捕魚器,今之鬥回也。
【韻會】或雲積柴水中,使魚依而食。
一曰魚笱。
筍 【未集上】【竹字部】 筍 〔古文〕□□【廣韻】思引切【集韻】聳尹切【正韻】聳允切,□音簨。
【說文】竹胎也。
【爾雅釋草】筍,竹萌。
【疏】竹初萌生謂之筍。
【詩大雅】其維何,維筍及蒲。
【陸璣疏】筍皆四月生,惟巴竹筍八月、九月生。
始出地,長數寸,鬻以苦酒、汁浸之,可以就酒及食。
【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歲以筍供尚食。
【本草】竹有雌雄,雌者多筍,於竹根行鞭時,掘取嫩者,謂之鞭筍。
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爲冬筍,□可鮮食,爲珍品。
南人淡乾者爲玉版筍、明筍、火筍,鹽曝者爲鹽筍,□可爲蔬食。
諸竹筍氣味甘,微寒,無毒。
又縣鐘磬之橫木曰筍,與簨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筍虡。
【註】樂器所懸橫曰筍,直曰虡。
【疏】筍讀爲竹筍之筍。
又【類篇】於倫切。
弱竹,可爲席。
【書顧命】敷重筍席。
【傳】筍,蒻竹。
徐雲:竹子竹爲席。
又【集韻】【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
竹輿也。
【公羊傳文十五年】齊人歸公孫敖之喪,脅物而歸之,筍將而來也。
【註】筍者,竹箯。
一名編輿,齊、魯以北名之曰筍。
【集韻】筍或作箰,俗作筍。
簨字原從竹從巺作。
箮 【未集上】【竹字部】 箮 【玉篇】虛袁切【集韻】許元切,□音暄。
竹花也。
筏 【未集上】【竹字部】 筏 【廣韻】【集韻】【韻會】房越切【正韻】房滑切,□音伐。
【說文】海中大船。
【海篇】編竹渡水曰筏。
【揚子方言】泭謂之□,□謂之筏。
【郭註】木曰□,竹曰筏,小筏曰泭。
又【廣韻】【集韻】□北末切,音撥。
箄也。
又【集韻】普活切,音鏺。
義同。
【集韻】本作橃。
筐 【未集上】【竹字部】 筐 【廣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曲王切,□音匡。
【說文】飯器。
【篇海】盛物竹器也。
【詩周南】不盈傾筐。
【傳】傾筐,畚屬,易盈之器也。
又【小雅】承筐是將。
【傳】筐,篚屬,所以行幣帛。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鬥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
【註】似筐,故曰戴筐。
又牀名。
【莊子齊物論】與王同筐牀,食芻豢。
【註】司馬雲:筐牀,安牀也。
崔雲:筐,方也。
一曰正牀也。
又地名。
【左傳文十一年】夏,叔仲惠伯會晉郤缺于承筐。
【集韻】作□。
築 【未集上】【竹字部】 築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竹。
【說文】築,以竹曲爲五絃之樂也。
【釋名】築,以竹鼓之築柲之也。
【風俗通】狀如瑟而大頭,安絃,以竹擊之,故名曰築。
顏師古曰:築形似瑟而小,細項。
【廣韻】築似箏而十三絃。
【史記荊軻傳】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
又【爾雅釋言】築,拾也。
【註】謂拾掇。
【疏】《金縢》雲: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
馬融雲:起其木,指其禾。
又【廣韻】直六切【集韻】佇六切,□音逐。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築陽縣。
【註】築音逐。
【水經注】沔水南過築陽縣東,築水出自房陵東,過其縣。
【集韻】或作□。
【寅集上】【子字部】【玉篇】居先切。
孤獨也。
又敬拜也。
又音瓊。
義同。
〇按敬拜無義,與《集韻》□或作,訓貪色,俱不可從。
【正字通】□惸嬛□通。
【辰集下】【毛字部】【廣韻】薄泫切【集韻】婢典切,□音辮。
【玉篇】□,毛□也。
一曰毛不理。
筒 【未集上】【竹字部】 筒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射筒,竹名。
【左思吳都賦】其竹則桂箭、射筒。
【異物志】射筒竹,細小通長,長丈餘,無節,可爲射筒,出交趾。
又【呂氏春秋】黃帝命伶倫作律次,制十二筒,以別十二律。
又【韻府】蜀郫縣大竹,截爲筒,盛酒,閉以藕絲,包以蕉葉,信宿,香達于外,曰郫筒。
【杜甫詩】酒憶郫筒不用沽。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音洞。
簫無底也。
通作洞。
【前漢元帝紀】能吹洞簫。
筓 【未集上】【竹字部】 筓 【廣韻】古奚切【韻會】【正韻】堅奚切,□音雞。
【說文】簪也。
【禮內則】十有五年而筓。
【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筓而醴之,稱字。
【釋名】筓,係也。
所以係冠使不墜也。
【儀禮疏】凡筓有二種,一是安髮之筓,男子、婦人俱有。
一是爲冠筓,皮弁爵弁筓,惟男子有而婦人無也。
又大夫、士與妻用象,天子、諸侯之後、夫人用玉爲筓。
【詩鄘風】君子偕老,副筓六珈。
【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後之首服,爲副編次,追衡筓。
又地名。
【左傳成二年】師次于靡筓之下。
【註】靡筓,山名。
【括地志】靡筓山,一名磨筓山。
在蔚州飛狐縣東北百五十裡。
【水經注】筓頭山,在潘城南。
答 【未集上】【竹字部】 答 〔古文〕畣畗【廣韻】都合切【集韻】【韻會】【正韻】得合切,□音溚。
【篇海】竹也。
又當也,報也,合也。
【禮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
上不答,不敢以諂。
【註】答之,謂應用其言也。
又【前漢貨殖傳】答布、皮革千石。
【註】答布,麤厚之布也。
答者,厚重之貌。
又水名。
【水經注】婁□之山,波水出于其隂,謂之百答水。
又答祿,複姓。
明答祿奕權,官翰林典籍,預修洪武《正韻》。
又【爾雅釋言】答,然也。
【廣韻】亦作荅。
□ 【未集中】【耳字部】 □ 【五音集韻】古博切,音郭。
耳□也。
筕 【未集上】【竹字部】 筕 【廣韻】戸庚切【集韻】何庚切,□音行。
筕篖,竹笪也。
【揚子方言】筕篖,自關而東,周洛楚魏之閒謂之倚佯。
自關而西,謂之筕篖。
【註】筕篖,似籧篨,直文而麤,江東呼爲笪。
【本草】筕簹,竹簟別名。
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杭。
義同。
【醜集下】【女字部】同。
【酈炎遺令書】加供養謝。
【王羲之書】亦作。
策 【未集上】【竹字部】 策 【廣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格切,□音□。
【儀禮註】策,□也。
【蔡邕獨斷】策者,□也。
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單執一劄,謂之爲□。
連編諸□,乃名爲策。
凡書,字有多有少,一行可盡者書之于□,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
【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
【通攷】漢制,取士作□策難問,試者投射答之,謂之射策。
若錄政化得失顯問,謂之對策。
又策書。
【釋名】策書敎令于上,所以驅策諸下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爲侯伯。
又籌也,謀也。
【史記袁盎傳】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
又蓍也。
【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
【註】策,神蓍也。
黃帝得蓍,因以推算曆數,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
又竹名。
【左思吳都賦】策簩有叢。
【吳筠竹賦】爾其衆彙非一,則有策簩筋曼。
又馬箠。
【禮曲禮】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于馬前。
【左傳文十三年】晉士會行,繞朝贈之以策。
【註】策,馬撾。
又策馬曰策。
【左傳哀十一年】淸之戰,孟之側後入以爲殿,抽矢策其馬。
又天策,星名。
【左傳僖五年】童謠雲:鶉之賁賁,天策焞焞。
【註】天策,傅說星。
又金策,錫杖也,見【詩韻輯略】。
又小也。
【揚子方言】木細謂之杪,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策。
又策策,落葉聲。
【韓愈詩】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
又警策。
【陸機文賦】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註】馬因策而行疾,喩文資片語而理明。
以一言入衆辭中,若策之警馬也。
又刺也。
【揚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
又姓。
明有策敏、策□。
又【集韻】一曰小箕。
【篇海】亦作筴、□。
俗作、筞,誤。
筗 【未集上】【竹字部】 筗 【集韻】直衆切,音仲。
【說文】中籥也。
或省作仲。
【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者謂之仲。
又【字彙補】竹名。
筘 【未集上】【竹字部】 筘 【字彙補】丘遘切,音叩。
布筘也。
《金仁山論麻冕》雲:三十升布,則爲筘一千二百目。
筚 【未集上】【竹字部】 篳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畢。
【說文】籓落也。
【禮儒行】篳門圭窬。
【註】篳門,荊竹織門也。
又柴車。
【左傳宣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啓山林。
【註】篳路,柴車。
又【集韻】必至切,音畀。
義同。
【集韻】通作蓽。
篩 【未集上】【竹字部】 篩 【廣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音師。
竹名。
【神異經】篩竹,一名太極,長百尺,圍二丈五六尺,南方以爲船。
又竹器。
有孔以下物,去麤取細。
【前漢賈山傳】篩土築阿房之宮。
【師古註】篩以竹簁爲之。
又【玉篇】所街切【篇海】山皆切,□灑平聲。
可以除麤去細。
【正韻】亦作簁、籭。
筝 【未集上】【竹字部】 箏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
【正韻】甾耕切,□音爭。
【說文】鼓絃竹身樂也。
【通典】箏,秦聲也。
【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
【風俗通】箏,蒙恬所造。
【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
【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
【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
【史記樂書】唐有軋箏。
【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
風動成音,自諧宮商。
【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
【爾雅釋草】傅,橫木。
【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筞 【未集上】【竹字部】 筞 【篇海】俗策字。
箻 【未集上】【竹字部】 箻 【集韻】劣戌切,音律。
【集韻】竹管,以射鳥。
同□。
筨 【未集上】【竹字部】 筨 【廣韻】【集韻】□胡南切,音含。
筨□,竹實中者。
【戴凱之竹譜】筨□竹,大如腳指,堅厚脩直,腹中白膜闌隔,狀如濕麪生衣。
將成竹而筍皮未落,輒有細蟲齧之。
隕籜之後,蟲齧處往往成赤文,頗似繡畫。
南康所出。
【集韻】或作、□、笒。
粙 【未集上】【米字部】 粙 【集韻】直祐切,音冑。
【類篇】稻實也。
【篇海】亦作。
通作。
筟 【未集上】【竹字部】 筟 【廣韻】【集韻】□芳無切,音敷。
【說文】筳也。
筳,織緯者。
又竹中衣。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轟。
羽聲。
筠 【未集上】【竹字部】 筠 【廣韻】爲贇切【集韻】【韻會】于倫切,□音荺。
【篇海】竹膚之堅質也。
竹無心,其堅強在膚。
【禮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註】筠,竹之靑皮也。
又【洛陽名園記】富鄭公園,景物最勝。
渡通津橋,方流亭,望紫筠堂,直北走上筠洞,自此入大竹中。
凡謂之洞者,皆斬竹丈許,引流穿之而徑其上。
橫爲洞一,曰土筠。
縱爲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
又【正韻】于分切,音雲。
義同。
筡 【未集上】【竹字部】 筡 【廣韻】【集韻】□同都切,音徒。
簢筡,竹類。
【爾雅釋草】簢筡,中。
【註】言其中空。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
義同。
又【說文】折竹笢也。
【揚子方言】折竹謂之筡。
又【廣韻】醜居切【集韻】抽居切,□音摴。
草名。
又竹蔑名。
又【集韻】商居切,音書。
筡,竹筐也。
又【集韻】醜戾切,義同。
一曰竹裹爲筡。
或作□。
筢 【未集上】【竹字部】 筢 【篇海】白巴切,音琶。
五齒筢泥,用以取草。
筣 【未集上】【竹字部】 筣 【廣韻】裡之切【集韻】良脂切,□音棃。
【類篇】笓筣,織竹爲障也。
又【廣韻】卽奚切【集韻】憐題切,□音黎。
義同。
又【集韻】陵之切,音釐。
竹名,出廣州西南。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
義同。
又【集韻】裡第切,音禮。
筣笓,織荊。
【辰集下】【毛字部】【玉篇】於景切【廣韻】於丙切,□音影。
毛布。
【備考】【醜集】【土字部】【篇海類編】同壘。
籰 【未集上】【竹字部】 籰 【廣韻】【集韻】王縛切【韻會】越縛切【正韻】烏郭切,□音貜。
絡絲具。
本作篗。
今作籰。
又作。
又【類篇】越逼切。
竹叢生。
籱 【未集上】【竹字部】 籱 【集韻】竹角切,音斲。
罩魚者也。
又【集韻】闊鑊切,音廓。
義同。
又同籗。
米 【未集上】【米字部】 米 【廣韻】【正韻】莫禮切【集韻】【韻會】母禮切,□瀰上聲。
【說文】粟實也。
象禾實之形。
【註】穬顆粒也。
十,其稃彙開而米見也。
八八,米之形。
【鄭康成詩箋】米之率,糲十,□九,□八,侍禦七。
【周禮地官】舍人掌米粟之出入。
【註】九穀六米。
【疏】九穀六米者,九穀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與小豆、小麥三者無米,故雲九穀六米。
又姓。
唐有米嘉榮。
又學名。
【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
又【本草】蛇牀,一名蛇米。
【廣東新語】薏苡,一名□米,亦曰薏珠子。
又【日本土風記】倭國十二支之巳曰米。
考證:〔【周禮地官】舍人掌粟米之出入。
〕謹照原文粟米改米粟。
籴 【未集上】【米字部】 籴 【集韻】糴字省文。
又昨合切,音雜。
不一也。
【莊子天下篇】鳩籴天下之川。
通作雜。
(糴)【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廣韻】入米也。
【左傳莊二十八年】臧孫辰告糴于齊。
【疏】買穀曰糴。
告糴者,將貨財告齊以買穀。
【孟子】無遏糴。
又檄糴,疾貌。
【潘嶽笙賦】懰檄糴以奔邀。
又【字彙補】與滌同。
【揚雄蜀都賦】糴米肥。
【註】糴米,言養之以米,所以滌其穢。
,豕也。
又【集韻】徒刀切,音鞉。
姓也。
【左傳成十年】晉侯使糴茷如楚。
又【五音集韻】直略切,音著。
義同。
【集韻】或作籴。
籸 【未集上】【米字部】 籸 【廣韻】所臻切【集韻】疏臻切【韻會】疏仁切,□音莘。
粉滓也。
一曰粥凝。
又【歲時雜記】除夕作蕡燭,以麻籸濃油如庭燎。
律有元日油籸之文,今籸盆是也。
【月令通攷】除日送舊神,焚松柴,謂之籸盆。
籹 【未集上】【米字部】 籹 【集韻】【韻會】【正韻】□忍與切,音汝。
【篇海】粔籹蜜餌,江南謂之膏糫。
亦作□。
【楚辭招魂】粔籹蜜餌,有餦餭些。
【註】以蜜和米麫煎熬作粔籹也。
又【廣韻】尼呂切。
音女。
義同。
籺 【未集上】【米字部】 籺 【廣韻】胡結切【集韻】奚結切,□音纈。
屑米細者曰籺。
又【類篇】恨竭切。
米粉。
又【類篇】下扢切。
堅麥也。
一曰俗謂粗屑爲籺。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掌氏切,音隻。
咫,或作□。
【周禮天官內宰註】天子巡狩禮所雲:制幣丈八尺,純四□與。
【疏】四□,三尺二寸。
【釋文】與音餘。
類 【未集上】【米字部】 類 【五音篇海】與類同。
詳頁部類字註。
(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戾。
【爾雅釋詁】善也。
【詩大雅】克明克類。
【箋】類,善也。
勤施無私曰類。
【又】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傳】類,善也。
又【玉篇】種類也。
【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
又【繫辭】方以類聚。
又比也。
【禮學記】知類通達。
【註】知事義之比也。
又【緇衣】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
【註】類謂比式。
【疏】言行之無恆,不可比類也。
又【左傳襄九年】晉君類能而使之。
【註】隨所能。
又肖似也。
【禮曲禮】諸侯旣塟見天子曰類見。
【註】代父受國。
類,猶象也。
執皮帛,象諸侯之禮見也。
又祭名。
【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詩大雅】是類是禡。
【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
【鄭註】類禮依郊祀而爲之者。
又【爾雅釋魚】龜左倪不類。
【疏】倪,庳也,不發聲也。
謂行時頭左邊庳下者名類。
又【山海經】亶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
自爲牝牡,食者不妒。
又【爾雅翼】載兩類曰□類、奇類,卽兩體自爲牝牡者。
□與膟同。
又國名。
【後漢西域傳】有蒲類國。
又姓。
【史記梁孝王世家】類犴反。
【正字通】宋類演,福州寧德尉。
又【集韻】盧對切,音壘。
偏也。
【左傳昭十六年】□之頗類。
又【集韻】劣戌切,音律。
似也。
【曹植七啟】麗草交植,殊品詭類。
綠葉朱榮,熙天曜日。
【說文】種類相似,唯犬爲甚。
從犬頪聲。
(類)考證:〔【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
【註】類其禮依郊祀而爲之者。
〕謹照原文註字上增鄭字。
類字下省其字。
〔【爾雅】龜左倪不類。
【疏】謂行時頭左也。
庳下者名類。
〕謹照原文左也改左邊。
籼 【未集上】【米字部】 籼 【集韻】相然切,音仙。
本作秈。
【揚子方言】江南呼稉爲秈。
或作□。
亦作。
(秈)【廣韻】【集韻】□相然切,音仙。
【揚子方言】江南呼稉爲秈。
或作。
籽 【備考】【未集】【米字部】 籽 【龍龕】音子。
箇 【未集上】【竹字部】 箇 【廣韻】古賀切【集韻】【韻會】居賀切。
【正韻】古荷切,□音吤。
數也。
又【揚子方言】箇,枚也。
【郭註】爲枚數也。
【荀子議兵篇】負矢五十箇。
【集韻】亦作個、介。
俗作個。
【子集下】【冂字部】【唐韻】【集韻】□施智切,施去聲。
【玉篇】□,面衣。
又【廣韻】【集韻】□以豉切,移去聲。
義同。
箈 【未集上】【竹字部】 箈 【集韻】澄之切,音持。
【類篇】箭萌。
一曰水中魚衣。
【周禮天官】加豆之實,箈葅、雁醢、筍葅、魚醢。
【鄭司農註】箈,水中魚衣。
【後鄭註】箈,箭萌。
箭萌者,一名篠者也。
又【集韻】【正韻】□堂來切,音臺。
義同。
又【集韻】坦亥切【正韻】蕩亥切,□音。
義同。
【集韻】本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海篇】□他東切,音通。
竹名。
【本草】竹空心直上無節,出溱州,謂之通竹。
俗作□。
俗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友,古作□。
註詳又部二畫。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乃結切,音涅。
【爾雅釋樂】管中者謂之篞。
或省作□。
互詳十畫篞字註。
箉 【未集上】【竹字部】 箉 【廣韻】求蟹切【集韻】杜買切,□音拐。
竹具。
用之魚笱,竹器也。
箋 【未集上】【竹字部】 箋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湔。
【說文】表識書也。
【篇海】古者紀其事,以竹編次爲之。
【廣雅】箋,雲也。
又書也。
鄭康成衍毛氏詩,傳之未盡者曰箋。
【呂忱字林】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
【博物志】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鄭康成註《毛詩》曰箋。
或雲毛公嘗爲北海郡守,鄭是此郡人,謙敬不敢言註,但表識其不明者耳。
【玉篇】通作牋。
箌 【未集上】【竹字部】 箌 【正字通】同。
○按刀部收□字。
字形旣同,音義無別。
因書寫之異,遂分二字。
《字彙》之誤,《正字通》從之,宜刪。
箍 【未集上】【竹字部】 箍 【廣韻】古胡切【集韻】攻乎切,□音孤。
以篾束物也。
【語錄】宋大慈寺箍桶者精《易》,程顥兄弟就質所疑,酬應如響。
問其姓,不答。
【廣東新語】下番禺諸村,皆在海島之中,大村曰大箍圍,小村曰小箍圍,言四環皆江水也。
箎 【未集上】【竹字部】 箎 【集韻】火五切,音虎。
竹名,高百丈。
箏 【未集上】【竹字部】 箏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
【正韻】甾耕切,□音爭。
【說文】鼓絃竹身樂也。
【通典】箏,秦聲也。
【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
【風俗通】箏,蒙恬所造。
【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
【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
【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
【史記樂書】唐有軋箏。
【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
風動成音,自諧宮商。
【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
【爾雅釋草】傅,橫木。
【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箐 【未集上】【竹字部】 箐 【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音精。
笭箐,小籠。
又【集韻】倉甸切,音茜。
張竹弓弩曰箐。
又【集韻】千羊切,音鏘。
竹名。
【謝靈運山居賦】竹之細者,,箐之流也。
箑 【未集上】【竹字部】 箑 【廣韻】山洽切【集韻】【韻會】色甲切【正韻】色洽切,□音霎。
【說文】扇也。
【廣韻】扇之別名。
【世本】武王始作箑。
【古今注】舜廣開視聽,求賢人自輔,作五明扇,此箑之始也。
【揚子方言】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
【潘嶽秋興賦】屛輕箑,釋纖絺。
又【廣韻】【韻會】山輒切【集韻】色輒切,□音翣。
義同。
又【集韻】疾葉切,音捷。
義同。
又脯名。
【宋書符瑞志】帝堯時,廚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搖動則風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
又【集韻】實洽切,音偞yè。
同□。
行書也。
秦使徒隷助官書草箑以爲行事,謂草行之閒取其疾速,不留意楷法也。
箒 【未集上】【竹字部】 箒 【廣韻】之九切【集韻】止酉切,□音帚。
箕箒也。
【世本】少康初作箕帚。
【集韻】少康,杜康也,葬長垣。
【後漢賈誼傳】母取箕箒,立而誶語。
又竹名。
【僧贊寧筍譜】拂雲箒,竹出廬山,莖大如指,竹杪細,葉密翠如箒,彼人采爲方物贈人,謂之拂雲箒。
考證:〔【賈誼治安策】母取箕箒,立而誶語。
〕謹照原書改後漢賈誼傳。
箔 【未集上】【竹字部】 箔 【廣韻】傍各切【韻會】白各切,□音薄。
簾也。
通作薄、簿。
箕 【未集上】【竹字部】 箕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居之切【正韻】堅溪切,□音姬。
宿名。
【詩小雅】成是南箕。
【傳】南箕,箕星也。
正義曰:箕,四星,二爲踵,二爲舌,踵在上,舌在下,踵狹而舌廣。
【韻會】箕者,萬物根基,東方之宿,考星者多驗於南方,故曰南箕。
【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鬥之閒,漢津也。
【疏】天漢在箕鬥二星之閒,箕在東方木位,鬥在北方水位。
分析水木,以箕星爲隔。
隔河須津梁以渡,故此次爲析木之津。
【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曰口舌。
【註】敖,調弄也。
箕以簸揚調弄爲象。
又受物有去來。
去來,客之象。
箕爲天口,主出氣,是箕有舌,象讒言。
【石氏星經】箕四宿,主後宮別府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爲相天子後也。
【書洪範註】好風者箕星,好雨者畢星。
【春秋緯】月麗于畢,雨滂沱。
月麗于箕,風揚沙。
【天官書】箕,燕之分野。
又【篇海】箕,簸箕,揚米去糠之具。
又【廣韻】箕,箕帚。
【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
【世本】古者少康作箕帚。
又國名。
【書洪範】王訪于箕子。
【註】箕,國名。
子爵也。
又地名。
【山海經】釐山西二百裡曰箕尾之山。
【春秋僖三十三年】晉人敗狄于箕。
【註】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
【孟子】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隂。
【疏】箕山,嵩高之北是也。
【前漢地理志】琅琊有箕縣。
【水經注】濰水出箕屋山。
又姓,晉有大夫箕鄭。
又斯螽別名。
【周禮考工記疏】幽州人謂斯螽爲舂箕。
又木名。
【鄭語】檿弧箕服。
【韋註】箕,木名。
服,矢房也。
又【張衡思□賦】屬箕伯以函風兮。
【註】箕伯,風師。
考證:〔【爾雅釋天】箕鬥之閒,漢津也。
〕謹照原文箕鬥之閒上增析木之津四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集韻】□古文典字。
註見八部六畫。
又【廣韻】大篋。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所嫁切,音嗄。
姓也。
出新鄭。
箖 【未集上】【竹字部】 箖 【廣韻】力尋切【集韻】犁鍼切,□音林。
箖箊,竹名。
【戴凱之竹譜】箖箊竹,葉薄而廣,越女試劒竹是也。
【贊寧筍譜】箖竹出襄州臥龍山諸葛亮祠中,長百丈,梢上有葉,土人作幡竿承落。
其筍堪食,甚美。
又【集韻】力錦切,音廩。
【博雅】翳也。
算 【未集上】【竹字部】 算 【廣韻】蘇管切【集韻】【韻會】【正韻】損管切,□音篹。
【海篇】酸上聲。
【廣韻】物數也。
【儀禮鄕飮酒禮】無算爵,無算樂。
【註】算,數也。
賔主燕飮,爵行無數,醉而止也。
燕樂亦無數,或閒或合,盡歡而止也。
【前漢景帝紀】後二年詔曰:今訾算十以上廼得官,廉士算不必衆,有市籍不得官,無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
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利。
【註】應劭曰:古者疾吏之貪,衣食足,知榮辱,限訾十算廼得爲吏。
十算,十萬也。
賈人有財,不得爲吏,廉士無訾又不得官,故減訾四算得官矣。
師古曰:訾與貲同。
又【集韻】緒纂切,又須兗切,音選。
義□同。
又竹器。
【史記鄭莊傳】其餽遺人不過算器食。
【註】徐廣曰:算,竹器。
又【集韻】【正韻】□蘇貫切,音蒜。
計歷數者也。
【世本】黃帝時隷首作算數。
【前漢律歷志】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
徑象乾律黃鐘之一,而長象坤呂林鐘之長。
又【藝文志】曆家有《許商算術》二十六卷,《杜忠算術》十六卷。
【後漢馬嚴傳註】《劉□九章算術》:方田第一,粟米第二,差分第三,少廣第四,商功第五,均輸第六,盈不足第七,方程第八,句股第九。
又投壷較射,數勝負之籌曰算。
【儀禮鄕射禮】一人執算以從之。
【周禮春官】《太史》:凡射事,飾中舍算。
【註】謂設算於中,以待射時而取之,中則釋之。
【禮投壷】二算爲純,一算爲奇。
【註】純,全也。
二算合爲一,全也。
一算謂不滿純者。
算之多少視坐上之人數,每人四矢,亦四算也。
又籌畫也。
【揚子法言】爲國不廸其法,望其效,譬諸算乎。
【註】欲治而不用先王之法,猶無財運算,無益于富也。
又智也。
【列子力命篇】自長非所增,自短非所損,算之所亡若何。
【註】算,猶智也。
又與筴同。
【儀禮旣夕】主人之史請讀賵執算。
【註】古文算皆爲筴。
又葉音訕。
【陸機擬良宴詩】四座鹹同志,羽觴不可算。
高談一何綺,蔚若朝霞爛。
【集韻】或作選。
箘 【未集上】【竹字部】 箘 〔古文〕箟【廣韻】渠殞切【集韻】【韻會】【正韻】巨隕切,□音窘。
【說文】簵美竹,可爲矢。
【書禹貢】惟箘簵楛。
【山海經】暴山多椶柟、荊芑、竹箭、箘。
【註】箘亦篠類,中箭。
【戴凱之竹譜】箘竹出雲夢之澤,皮特黑色。
又筍名。
【呂氏春秋】和之美者,越駱之箘。
【註】箘,竹筍也。
又箘桂。
【屈原離騷】雜申椒與箘桂。
【註】《本草》有箘桂,花白蘂黃,正圓如竹箘。
又博棊也。
【揚子方言】簙,或謂之箘。
又江名。
【書禹貢】九江孔殷。
【傳】九曰箘江。
又【廣韻】去倫切【集韻】區倫切,□音囷。
義同。
考證:〔【說文】簵美竹,可爲矢。
【書禹貢】惟箘簵楛。
〕謹按說文無簵美竹可爲矢之文。
謹照原文改箘路也,於惟箘簵楛。
下補傳美竹三字。
〔【呂氏春秋】和之美者,越簵之箘。
〕謹照原文越簵改越駱。
箙 【未集上】【竹字部】 箙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服。
盛弓矢器。
【周禮夏官】仲秋獻矢箙。
【註】箙,盛矢器也。
【又】田弋充籠箙矢。
【註】籠,竹箙也。
【後漢輿服志】耕車,置□耒耜之箙,上親耕所乗也。
通作服。
【詩小雅】象弭魚服。
【鄭語】檿弧箕服。
【註】服,矢房也。
【集韻】或作□韛□。
箚 【未集上】【竹字部】 箚 【廣韻】【韻會】【正韻】□竹洽切,音□。
以鍼刺也。
又【正字通】牋劄用以奏事,非表非狀者,謂之劄子。
絘 【未集中】【糸字部】 絘 【廣韻】【集韻】□七四切,音次。
【說文】績所緝也。
【周禮地官廛人】掌斂市絘布。
【註】絘布,列肆之稅布。
又【集韻】津私切,音咨。
疾二切,音自。
義□同。
考證:〔【周禮地官廛人】掌斂布絘布。
〕謹照原文斂布改斂市。
箛 【未集上】【竹字部】 箛 【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孤。
竹名。
【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篾、篠簳、箛箠。
【戴凱之竹譜】箛□竹生于漢陽,時獻以爲輅馬策。
又古吹器也。
【晉先蠶儀註】車駕住吹小箛,發吹大箛。
箛卽笳也。
《應劭鹵簿圖》有騎執箛,其始以笳管,後皆以銅作器,其聲如觱篥。
【通雅】唐之銅角卽其遺也。
仗有大鼓、長鳴。
長鳴,今之號通也,口圓而長如竹筩,一尺五寸。
又有小柄空管,從筩中抽出吹之。
晉有鳴葭。
葭卽笳。
又吹鞭也。
【篇海】蓋于鞭上作孔,馬上吹之。
箜 【未集上】【竹字部】 箜 【廣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空。
箜篌,樂器。
【史記武帝紀】禱祠泰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絃,及箜篌瑟,自此起。
【釋名】箜篌,師延所作。
靡靡之樂,空國之侯所存也。
【風俗通】箜篌,一曰坎侯。
或曰空侯,取其空中。
【事物紀原】箜篌,漢靈帝好之。
體曲而長,二十三絃,抱於懷中,兩手齊奏之,謂之擘。
【樂府解題】漢武滅南粵,祠太乙、後土,令樂工侯暉依琴造坎,言坎坎應節也。
坎或作贛。
侯,工人之姓。
因名坎侯,後譌爲箜篌。
又【篇海】籃也。
箝 【未集上】【竹字部】 箝 【廣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正韻】其廉切,□音鉗。
鎖項也。
【說文】籋也。
【前漢異姓諸侯王表】墮城削刃,箝語燒書。
【集韻】或作□。
箞 【未集上】【竹字部】 箞 【集韻】驅圓切,音拳。
揉竾。
又苦倦切【篇海】音勸。
義同。
【子集下】【刀字部】【集韻】刺俗作。
【史記封禪書】使博士諸生六經中作王制。
【註】作刺,謂采取之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芳逼切。
飛也。
□ 【未集中】【網字部】 □ 【集韻】置,古作□。
註見八畫。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龍龕】音班。
又音□。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集韻】□古臥切,音過。
水名。
箠 【未集上】【竹字部】 箠 【集韻】是爲切,音垂。
竹名。
【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篠簳、箛箠。
又【廣韻】竹垂切【集韻】株垂切,又中葵切,□音追。
竹節也。
又【廣韻】之累切【集韻】【韻會】主蘂切,□音捶。
擊馬策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杖馬箠,下趙數十城。
又【集韻】是棰切,音菙。
義同。
又笞□也。
【前漢□法志】景帝中六年定箠令,笞者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
當笞者笞臋,毋得更人。
畢一罪,乃更人。
自是笞者得全。
管 【未集上】【竹字部】 管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音筦。
樂器。
【書益稷篇】下管鼗鼓。
【詩商頌】嘒嘒管聲。
【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
【註】管,謂吹簜以播新宮之樂。
【周禮春官】孤竹之管,孫竹之管,隂竹之管。
【疏】管如篪,六孔。
【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
【註】管長尺,圍寸,倂漆之。
有底,如笛而小,倂兩而吹。
【前漢律歷志】竹曰管。
【說文】管,十一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
又葭管。
【玉泉記】取宜陽金門竹爲管,河內葭草爲灰,吹之以□陽氣。
又地名。
【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左傳註】滎陽京縣東北有管城。
【史記周本紀】武王封弟叔鮮于管。
【註】括地志,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
又姓。
【廣韻】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後,齊有大夫管至父。
又筆彄也。
【禮內則】右佩玦、捍、管。
【註】管,筆彄。
【梁史元帝紀】元帝筆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書之,行精粹者以銀管書之,文辭華麗者以斑竹管書之。
又總理其事曰管。
【史記李斯傳】趙高以刀筆吏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
又主當也。
【禮樂記】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
【註】猶包也。
【荀子儒效篇】聖人也者,道之管也。
【註】管,樞要也。
又管管,小見也。
【詩大雅】靡聖管管。
【傳】管管,無所依繫。
【箋】管管然以心自恣。
又【博雅】管管,浴也。
又五臟腧亦曰管。
【莊子人閒世】支離疏者,五管在上。
【註】管,腧也。
又管籥也。
【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
【註】謂籥也。
【禮月令】修鍵閉,愼管籥。
又【集韻】或從玉作琯。
古者琯以玉。
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凰來儀也。
又【韻會補】通作筦。
【前漢東方朔傳】以筦窺天。
【註】古管字。
又【類篇】沽丸切。
【集韻】古丸切,□音官。
【儀禮聘禮】管人布幕于寢門外。
【註】管,古文作官,猶館也。
謂掌次舍帷幕之官。
又葉扃縣切。
【蘇轍燕山詩】居民異風氣,自古習耕戰。
次稱望諸君,術略亞狐管。
又葉古轉切。
【郭璞鷰贊】殷王元發,聖敬日遠。
商人是頌,詠之弦管。
考證:〔【書益稷謨】下管鼗鼓。
〕謹按益稷不稱謨,謨改篇。
〔【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
【註】管,謂吹蕩以播新宮之樂。
〕謹照原文吹蕩改吹簜。
〔【周禮春官】孤竹之管,絲竹之管,隂竹之管。
【疏】管如箎,六孔。
〕謹照原文絲竹改孫竹。
箎改篪。
箢 【未集上】【竹字部】 箢 【集韻】委遠切,音宛。
竹器。
又【字彙】竹名。
箤 【未集上】【竹字部】 箤 【集韻】昨律切,音啐。
笭也。
箥 【備考】【未集】【竹字部】 箥 【篇海類編】音跛。
箦 【未集上】【竹字部】 簀 【廣韻】【韻會】【正韻】側革切【集韻】測革切,□音責。
【說文】牀棧也。
【爾雅釋器】簀謂之笫。
【註】牀版。
【禮檀弓】華而睆,大夫之簀歟。
又積聚也。
【詩衞風】綠竹如簀。
【傳】簀,積也。
言茂盛似如積聚。
又葦薄也。
【史記範睢傳】卽卷以簀,置厠中。
【索隱】簀,謂葦荻之薄。
又【集韻】側賣切【篇海】側界切,□音債。
壓酒具。
同醡。
箧 【未集上】【竹字部】 篋 【廣韻】苦協切【集韻】【韻會】詰葉切【正韻】乞協切,□音蛺。
【廣韻】箱篋。
【禮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註】鼓篋,擊鼓警衆,乃發篋出所治經書也。
【儀禮註】隋方曰篋。
【疏】隋,謂狹而長也。
【左傳昭十三年】衞人使屠伯,饋叔向羹與一篋錦。
又山名。
【水經注】高城東北五十裡有篋山。
又去急切。
【張翰豆羹賦】是刈是穫,充簞盈篋。
香鑠和調,周疾赴急。
箨 【未集上】【竹字部】 籜 【廣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託。
【類篇】竹皮也。
【謝靈運詩】初篁苞綠籜。
【註】籜,竹皮也。
又草名。
【山海經】甘棗之山,其下有草,葵本而杏葉,黃花而莢實,名曰籜。
可以已瞢。
籮 【未集上】【竹字部】 籮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
竹器。
【揚子方言】箕,陳魏宋楚之閒謂之籮。
一說江南謂筐底方上圜曰籮。
箪 【未集上】【竹字部】 簞 【廣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多艱切,□音單。
【說文】笥也。
【漢律令】簞,小筐也。
【篇海】竹葦器。
鄭康成曰:盛飯者,圓曰簞,方曰笥。
【儀禮士冠禮】櫛實于簞。
【論語】一簞食。
【註】簞,笥也。
【廣韻】簞、笥,小篋。
又竹名。
【嵆含草木狀】簞竹,葉疎而大,一節相去五六尺。
又瓢亦曰簞。
【揚子方言】瓥,陳楚宋魏之閒或謂之簞,或謂之□,或謂之瓢。
晉嵇含《南方草木狀》。
箫 【未集上】【竹字部】 簫 〔古文〕□【廣韻】蘇彫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蕭。
樂器。
【風俗通】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
十管,長二尺。
【廣雅】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
【博雅】簫,大者二十三管,無底。
小者十六管,有底。
【三禮圖】簫,大者長尺四寸,二十四彄。
頌簫,長尺二寸,十六彄。
【通卦驗】簫,夏至之樂,長尺四寸。
【註】簫管,形象鳥翼。
鳥爲火,火成數七,生數二,二七一十四,簫之長由此。
【釋名】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淸也。
【白虎通】簫者,中呂之氣。
【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傳】言簫見細樂之備。
【詩周頌】旣備乃奏,簫管備舉。
【箋】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也。
管如□。
【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琴瑟管簫。
【蔡邕月令章句】簫長則濁,短則淸。
以蠟蜜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
【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簫。
【爾雅釋言】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
【疏】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
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
筊,小也。
郭璞曰:簫,一名籟。
【莊子寓言篇】顏成子遊謂南郭子綦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
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
【註】郭象曰:籟,簫也。
【前漢元帝紀贊】鼓琴瑟,吹洞簫。
【註】如淳曰:洞簫,簫之無底者。
【段龜龍涼州記】呂纂,鹹寧二年,人發張駿冢,得玉簫。
【丹陽記】江寧縣南三十裡有慈姥山,積石臨江,上生簫管竹,圓緻異于他處,自泠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正韻】亦作箾。
又弓末謂之簫。
【禮曲禮】凡遺人弓者,右手執簫,左手承弣。
【註】簫,弭頭也。
謂之簫,簫邪也。
《正義》: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謂爲簫也。
又與篠通。
【馬融長笛賦】林簫蔓荊。
【註】簫與篠通。
又葉音脩。
【劉邵趙都賦】擊靈鼓,鳴籟簫。
乘素波,鏡淸流。
考證:〔【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管簫參差之音。
〕謹按參差之音四字月令所無,謹照月令原文改均琴瑟管簫。
箬 【未集上】【竹字部】 箬 【廣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日灼切【正韻】如灼切,□音弱。
【廣韻】竹箬也。
【說文】楚謂竹皮曰箬。
【本草】箬,草名。
一曰遼葉,生南方平澤,根莖皆似小竹,葉與籜似蘆荻。
葉面靑背淡,柔而韌,新舊相代,四時常靑。
男人取葉作笠,女人以襯鞋底。
又【集韻】女轄切。
竹病。
一曰竹皮。
【集韻】或作篛。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插。
飛貌。
箭 【未集上】【竹字部】 箭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子賤切,音餞。
【說文】矢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矢,江、淮曰□,關西曰箭。
【釋名】箭,進也。
又竹之小者曰箭。
【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
【註】箭,篠也。
【史記夏本紀】震澤緻定,竹箭旣布。
【竹譜】箭竹,高者不過一丈,節閒
【山海經】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獸名。
【後漢班超傳】月氏貢符拔。
【註】符拔,形似麟而無角。
又竹名。
【廣東新語】雙髻峰下百十步,劉仙壇側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數尺,葉上有文如蝸涎,如古篆籀,其行或複或單,或疎或密,葉葉不同,若今巫覡所書符者。
一竹中有一葉二葉,或數十竹中無一葉,葉雖枯而文色不改。
文多白,與葉色不同。
山人謂之竹葉符,每以餉客。
又敷無切。
【史記律書】萬物剖符甲而生。
【註】符,音孚。
又葉房尤切。
【陳琳大荒賦】考律歷于鳳鳥兮,問民事于九鳩。
傷典墳之圯墜兮,關大聖之顯符。
笨 【未集上】【竹字部】 笨 【廣韻】蒲本切【集韻】部本切,□音獖。
竹裏也。
一曰麤率也。
【晉書】豫章太守史疇,以人肥大,時人目爲笨伯。
又【廣韻】布忖切【集韻】【韻會】補袞切,□音本。
義同。
笷 【備考】【未集】【竹字部】 笷 【篇海類編】音卯。
筎 【未集上】【竹字部】 筎 【玉篇】汝餘切【集韻】人餘切,□音如。
竹筎以塞舟也。
【類篇】括取竹皮爲筎。
笩 【未集上】【竹字部】 笩 【字彙】音旆。
笩笩,飛揚也。
笪 【未集上】【竹字部】 笪 【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
【博雅】擊也。
亦姓。
又【集韻】得案切,音旦。
筥也。
一曰答也。
一曰筕篖,似籧篨,直文而麤者。
江東呼爲笪,斜文爲。
又【廣韻】【集韻】【正韻】□當割切,音妲。
笞也。
一曰覆舟簟。
又【廣韻】都達切【集韻】他達切,□音闥。
【南部新書】盧文進出獵,忽天暗星見,士人謂之笪。
又地名。
【明一統志】諸曁有烏笪山。
笫 【未集上】【竹字部】 笫 【集韻】蔣兕切,音姊。
牀也。
【揚子方言】牀,陳、楚之閒謂之笫。
又【廣韻】阻史切【集韻】壯仕切,□音滓。
【說文】牀簀也。
【爾雅釋器】簀謂之笫。
【註】牀版。
【荀子註】笫,牀棧也。
【周禮天官】玉府掌王之袵席牀笫。
【左傳襄二十七年】趙孟曰:牀笫之言不踰閾。
又【集韻】爭義切,音□zhì。
牀格謂之笫。
又【集韻】阻引切,音□zhěn。
《周禮》袵席牀笫。
徐邈讀。
又側瑟切,音櫛。
義同。
第 【未集上】【竹字部】 第 【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弟。
次第也。
【左傳哀十六年】子西曰:楚國第我死,令尹、司馬非勝而誰。
【註】用士之次第。
又但也。
【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出僞遊雲夢。
【註】第,且也,但也。
又第宅。
【前漢高帝紀】爲列侯者賜大第。
【註】孟康曰:有甲乙次第,故曰第也。
【司馬相如喻巴蜀檄】位爲通侯,居列東第。
又複姓。
【後漢第五倫傳】齊諸田徙園陵者多,故以次第爲氏,有第五、第八等氏。
又同弟。
【說文】第本作弟,韋束之次第也。
今爲兄弟字。
又【集韻】一曰順也。
又【韻會】舊註作苐,非。
苐,草也。
考證:〔【史記陳丞相世家】陛下第遊雲夢。
〕謹照原文第下增出僞二字。
笭 【未集上】【竹字部】 笭 【廣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
【說文】車笭也。
一曰籝也。
【廣韻】籠也。
【釋名】舟中牀以薦物者曰笭,言但有簀加笭牀也。
南方人謂之笭突,言濕漏之水突然從下過也。
【篇海】笭箵,小籠。
【廣韻】作笭箐。
【大唐新語】漁具曰笭箵。
又【廣韻】力鼎切【集韻】朗鼎切,□音□。
義同。
又【集韻】郞定切,音令。
笭,車中筵。
笮 【未集上】【竹字部】 笮 【廣韻】側伯切【集韻】【韻會】【正韻】側格切,□音窄。
【篇海】狹也,迫也。
出去疾也。
又屋上闆。
【說文】在瓦之下,棼之上。
【釋名】笮,迮也,編竹相連近迮也。
又矢箙。
【儀禮旣夕】甲冑幹笮。
【註】笮,矢箙也。
【釋名】弩所受之器,織竹曰笮。
又錢名。
【禮記疏】貨泉之錢。
《食貨志》雲:今世謂之笮錢也。
又姓。
【吳志】笮融者,丹陽人。
又地名。
【水經注】太湖西南兩小山,如卷笮,長老雲是笮嶺山。
又【增韻】壓也。
通作措。
【史記梁世家】李太後與爭門措指。
【註】晉灼曰:措字借以爲笮,師古曰:爲門扇所笮。
又【廣韻】在各切【集韻】【正韻】疾各切,□音昨。
筊也。
西南□尋之以渡水。
又□名。
【晉語】其次用鑽笮。
【註】黥□也。
又【集韻】實窄切,音齰。
筄也。
又【廣韻】【集韻】□側駕切,音詐。
酒□也。
同醡。
【水經注】耿吏士渴乏,笮馬糞汁飮之。
【集韻】或作□、筰。
笯 【未集上】【竹字部】 笯 【廣韻】乃都切【集韻】【韻會】【正韻】農都切,□音奴。
鳥籠也。
【楚辭九章】鳳凰在笯兮,雞騖翔舞。
又【廣韻】【集韻】女加切【韻會】奴加切【正韻】鋤加切,□音拏。
義同。
又【廣韻】乃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奴故切,□音怒。
義同。
笰 【未集上】【竹字部】 笰 【廣韻】分勿切【集韻】【正韻】敷勿切,□音拂。
【廣韻】輿後笰也。
【詩小雅】簟笰魚服。
【爾雅釋器】輿革前謂之鞎,後謂之笰。
【疏】笰,車後戶名也。
又【集韻】分物切,音弗。
箭也。
一曰筓謂之笰。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
削矢今漸細。
笱 【未集上】【竹字部】 笱 【廣韻】古厚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後切,□音苟。
【說文】曲竹捕魚笱也。
【詩邶風】毋發我笱。
【註】鄭司農雲:堰水而爲關空,以笱承其空。
【爾雅釋器】嫠婦之笱謂之罶。
【註】孫炎雲:以薄爲魚笱也。
又地名。
【廣韻】笱屚縣,在交趾。
又音鉤,見【莊子音義】。
考證:〔【詩衞風】毋發我笱。
〕謹照原書衞風改邶風。
笲 【未集上】【竹字部】 笲 【廣韻】附袁切【集韻】【韻會】符袁切【正韻】符艱切,□音煩。
竹器,所以盛棗脩。
【禮昏義】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
【註】笲以葦、苦竹爲之,其形如筥,衣之以靑繒,以盛棗、栗之屬。
又【廣韻】扶晚切【集韻】父遠切【正韻】甫版切,□音軬。
義同。
又【廣韻】【集韻】皮變切【正韻】毗面切,□音卞。
義同。
【集韻】同匥。
考證:〔【禮昏禮】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
〕謹照原書昏禮改昏義。
笳 【未集上】【竹字部】 笳 【廣韻】古牙切【集韻】【韻會】【正韻】居牙切,□音嘉。
【廣韻】笳簫。
【史記樂書】胡笳似觱栗而無孔,後世鹵簿用之,伯陽避入西戎所作,卷蘆葉吹之也。
【韻會小補】大胡笳十八拍,號沈家聲。
小胡笳十九拍,號祝家聲。
又葉居何切。
【夏侯湛笳賦】南閭兮拊掌,北園兮鳴笳。
鳴笳兮協節,分唱兮相和。
【篇海】亦作。
笴 【未集上】【竹字部】 笴 【廣韻】古我切【集韻】【韻會】賈我切【正韻】嘉我切,□音哿。
箭幹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古老切,音杲。
【周禮冬官考工記】妢胡之笴。
【註】讀爲稾。
古文假借字。
又【正韻】古旱切,音稈。
義同。
又【玉篇】公但切【類篇】居案切。
義同。
又地名。
【李白詩】明月白笴陂。
笵 【未集上】【竹字部】 笵 【廣韻】防鋄切【集韻】【韻會】父鋄切【正韻】房啖切,□音範。
【說文】法也,竹□書也。
古法有竹□。
【玉篇】笵,楷式也,與範同。
【通俗文】規模曰笵,以土曰型,以金曰鎔,以竹曰笵。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戸鉤切,音侯。
和解貌。
箋 【未集上】【竹字部】 箋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湔。
【說文】表識書也。
【篇海】古者紀其事,以竹編次爲之。
【廣雅】箋,雲也。
又書也。
鄭康成衍毛氏詩,傳之未盡者曰箋。
【呂忱字林】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
【博物志】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鄭康成註《毛詩》曰箋。
或雲毛公嘗爲北海郡守,鄭是此郡人,謙敬不敢言註,但表識其不明者耳。
【玉篇】通作牋。
籠 【未集上】【竹字部】 籠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櫳。
【說文】舉土器。
一曰笭也。
【西京雜記】漢制,天子以象牙爲火籠。
又鳥檻曰籠。
【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爲之籠,則雀無所逃。
又包舉也。
【前漢食貨志】籠貨物,籠鹽鐵。
又盛矢器。
以竹爲之。
【周禮夏官】田弋充籠箙矢。
【註】籠,竹箙也。
又地名。
【史記匈奴傳】五月大會籠城。
【韻會補】廣南化外,古南越地,唐置籠州。
又【廣韻】【集韻】力鐘切【正韻】盧容切,□音龍。
竹名。
【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篾。
又□籠,竹車軬。
【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閒謂之□籠。
【史記田單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
【註】《方言》:車轊,齊謂之籠。
又草名。
【管子地員篇】有籠與斥。
又【廣韻】【正韻】力董切【集韻】【韻會】魯孔切,□音攏。
箱籠。
又竹器。
【周禮地官遂人】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籠。
又與瀧同。
【荀子議兵篇】東籠而退。
【註】與涷瀧同,沾濕貌。
粶 【未集上】【米字部】 粶 【集韻】盧谷切,音祿。
【類篇】火爆米曰粶。
亦作□。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彙補】音未詳。
【巢氏病源】代指亦名土□。
註雲:亦作竈。
笾 【未集上】【竹字部】 籩 【廣韻】布元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邊。
竹豆。
【爾雅釋器】竹豆謂之籩。
【疏】籩,以竹爲之,口有籐緣,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棗、栗、桃、梅、蔆芡、脯脩、膴鮑、糗餌之屬,祭祀、燕享所用。
【詩豳風】籩豆有踐。
【儀禮士冠禮】旨酒令芳,籩豆有楚。
【左傳昭六年】季孫宿如晉,晉侯享之,有加籩。
【註】籩豆之數多于常禮。
又官名。
【周禮天官】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
【疏】女籩,女奴之曉籩者。
笿 【未集上】【竹字部】 笿 【廣韻】盧各切【集韻】歷各切,□音洛。
【說文】桮笿也。
【急就篇註】篝,一名笿,盛杯器也。
亦以爲薰籠,楚人謂之牆居。
【玉篇】笿,籠笿也。
又【博雅】笿,束也。
筀 【未集上】【竹字部】 筀 【廣韻】古惠切【集韻】【韻會】涓惠切,□音桂。
竹名。
【山海經】龜山又東七十裡曰丙山,多筀竹。
【僧贊寧筍譜】筀竹,吳越多生。
【篇海】筀,竹名,傷人則死。
【廣東新語】筀竹,葉細節疎,宜作蔤絲。
筁 【未集上】【竹字部】 筁 【玉篇】去玉切【集韻】區玉切,□音曲。
【說文】蠶薄也。
或作。
筄 【未集上】【竹字部】 筄 【廣韻】弋照切【集韻】弋笑切,□音燿。
【爾雅釋宮】屋上薄謂之筄。
【註】屋笮也。
又【集韻】餘招切,音遙。
【類篇】夷周切。
義□同。
【辰集下】【殳字部】【廣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音搉。
卵孚也。
一曰鳥卵。
【束皙近遊賦】貫鷄于歲首。
【韓愈城南聮句】鵠攢瓌橙。
【納涼聮句】盤看饋禽。
一曰物之孚甲。
或作□、□。
又【廣韻】【集韻】□空谷切,音哭。
卵已孚也。
或作□。
筅 【未集上】【竹字部】 筅 【廣韻】【集韻】□蘇典切,音銑。
筅,筅帚。
【廣韻】飯具,同箲。
【正字通】狼筅,兵器。
【戚繼光武藝篇】狼筅用大毛竹上截,連旁附枝,節節枒杈。
視之,粗可二尺,長一丈五六尺,利刃在頂,長一尺。
郭應響雲:臨敵,他技單薄,膽易搖奪,惟筅遮蔽全身,刀鎗叢刺不能入。
用爲行列,乃行伍籓籬也。
【卯集上】【心字部】俗慈字。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同謀。
或作呣□。
見前呣字註。
筆 【未集上】【竹字部】 筆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音必。
【釋名】筆,述也。
述事而書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
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
蒙恬造筆,卽秦筆耳。
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
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攷】虞世南雲: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
【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
【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
山東謂筆。
又作〈/尹〉。
見【漢戚伯樊毅□】。
又【嚴訢□】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筆。
筇 【未集上】【竹字部】 筇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渠容切,音蛩。
竹名,可爲杖。
【前漢西南□傳】張騫言在大夏見蜀布、筇竹杖。
【廣志】笻竹出南廣卭都縣。
【蜀都賦劉逵註】笻竹出興古盤江縣,中實而高節。
【戴凱之竹譜】竹之堪杖,莫尚於笻。
磥砢不凡,狀若人功。
豈必蜀壤,亦產餘邦。
一曰扶老,名實縣同。
筈 【未集上】【竹字部】 筈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活切,音括。
箭末曰筈。
筈,會也。
謂與弦相會。
【廣韻】箭筈,受弦處。
【陸機爲顧彥先贈婦詩】離合非有常,譬彼弦與筈。
又【集韻】苦活切,音闊。
義同。
又與括同。
【書太甲】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
等 【未集上】【竹字部】 等 【廣韻】【正韻】多肯切【集韻】【韻會】得肯切【海篇】登上聲。
類也,比也,輩也。
【易繫辭】爻有等,故曰物。
【禮曲禮】見同等不起。
又齊也。
【左傳疏】春秋分而晝夜等,謂之日中。
又等級也。
【禮樂記】則貴賤等矣。
【周禮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
【左傳隱五年】明貴賤,辨等列。
又稱量輕重也。
【孟子】等百世之王。
【史記夏本紀】四嶽曰:等之未有賢於鯀者。
又【篇海】等□,待也。
又【說文】齊□也。
從竹從寺。
寺,官曹之等平也。
又【字彙補】發等沐樹也。
【王褒僮約】焚槎發等。
又佛書有方等經。
又【廣韻】多改切【集韻】打亥切。
齊也。
又葉補裡切。
【韓愈許國公神道□銘】養安蒲坂,萬邦作等。
與宰字葉。
宰,獎裡切。
【辰集下】【殳字部】【廣韻】市昭切【集韻】時饒切【正韻】時昭切,□音佋。
與韶同。
【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
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鹹》《大》《大夏》《大濩》《大武》。
【又】奏姑洗,歌南呂,舞《大》,以祀四望。
【註】《大》舜樂也。
言其德能紹堯之道也。
又【唐韻】【集韻】□徒刀切,音陶。
鼓名。
與鞀同。
籀作。
□ 【未集中】【耳字部】 □ 【廣韻】落蕭切【集韻】憐宵切,□音聊。
【埤蒼】耳鳴也。
又【廣韻】魯刀切【集韻】郞刀切,□音勞。
義同。
筊 【未集上】【竹字部】 筊 【廣韻】胡茅切【集韻】【正韻】何交切,□音爻。
【說文】竹索也。
【史記河渠書】搴長茭,沈美玉。
【註】竹葦絙曰筊。
【廣雅】筊,繩索也。
又簫名。
【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
【註】十六管,長尺二寸。
【疏】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
筊,小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巧切,音絞。
義同。
筋 【未集上】【竹字部】 筋 〔古文〕竻【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音斤。
【說文】肉之力也。
從肉從力從竹。
竹,物之多筋者。
【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
【釋名】筋,力也。
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
【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又竹名。
【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爲矛。
其筍未成竹時,堪爲弩絃。
又藥名。
【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渠焉切,音乾。
大腱也。
【篇海】俗作。
筌 【未集上】【竹字部】 筌 【廣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音詮。
取魚竹器。
【莊子外物篇】筌者所以得魚,得魚而忘筌。
【郭璞江賦】夾潨羅筌。
【註】捕魚器,今之鬥回也。
【韻會】或雲積柴水中,使魚依而食。
一曰魚笱。
筍 【未集上】【竹字部】 筍 〔古文〕□□【廣韻】思引切【集韻】聳尹切【正韻】聳允切,□音簨。
【說文】竹胎也。
【爾雅釋草】筍,竹萌。
【疏】竹初萌生謂之筍。
【詩大雅】其維何,維筍及蒲。
【陸璣疏】筍皆四月生,惟巴竹筍八月、九月生。
始出地,長數寸,鬻以苦酒、汁浸之,可以就酒及食。
【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歲以筍供尚食。
【本草】竹有雌雄,雌者多筍,於竹根行鞭時,掘取嫩者,謂之鞭筍。
冬月掘大竹根下未出土者爲冬筍,□可鮮食,爲珍品。
南人淡乾者爲玉版筍、明筍、火筍,鹽曝者爲鹽筍,□可爲蔬食。
諸竹筍氣味甘,微寒,無毒。
又縣鐘磬之橫木曰筍,與簨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筍虡。
【註】樂器所懸橫曰筍,直曰虡。
【疏】筍讀爲竹筍之筍。
又【類篇】於倫切。
弱竹,可爲席。
【書顧命】敷重筍席。
【傳】筍,蒻竹。
徐雲:竹子竹爲席。
又【集韻】【韻會】【正韻】□須閏切,音峻。
竹輿也。
【公羊傳文十五年】齊人歸公孫敖之喪,脅物而歸之,筍將而來也。
【註】筍者,竹箯。
一名編輿,齊、魯以北名之曰筍。
【集韻】筍或作箰,俗作筍。
簨字原從竹從巺作。
箮 【未集上】【竹字部】 箮 【玉篇】虛袁切【集韻】許元切,□音暄。
竹花也。
筏 【未集上】【竹字部】 筏 【廣韻】【集韻】【韻會】房越切【正韻】房滑切,□音伐。
【說文】海中大船。
【海篇】編竹渡水曰筏。
【揚子方言】泭謂之□,□謂之筏。
【郭註】木曰□,竹曰筏,小筏曰泭。
又【廣韻】【集韻】□北末切,音撥。
箄也。
又【集韻】普活切,音鏺。
義同。
【集韻】本作橃。
筐 【未集上】【竹字部】 筐 【廣韻】去王切【集韻】【韻會】曲王切,□音匡。
【說文】飯器。
【篇海】盛物竹器也。
【詩周南】不盈傾筐。
【傳】傾筐,畚屬,易盈之器也。
又【小雅】承筐是將。
【傳】筐,篚屬,所以行幣帛。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鬥魁戴筐六星,曰文昌宮。
【註】似筐,故曰戴筐。
又牀名。
【莊子齊物論】與王同筐牀,食芻豢。
【註】司馬雲:筐牀,安牀也。
崔雲:筐,方也。
一曰正牀也。
又地名。
【左傳文十一年】夏,叔仲惠伯會晉郤缺于承筐。
【集韻】作□。
築 【未集上】【竹字部】 築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音竹。
【說文】築,以竹曲爲五絃之樂也。
【釋名】築,以竹鼓之築柲之也。
【風俗通】狀如瑟而大頭,安絃,以竹擊之,故名曰築。
顏師古曰:築形似瑟而小,細項。
【廣韻】築似箏而十三絃。
【史記荊軻傳】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
又【爾雅釋言】築,拾也。
【註】謂拾掇。
【疏】《金縢》雲:凡大木所偃,盡起而築之。
馬融雲:起其木,指其禾。
又【廣韻】直六切【集韻】佇六切,□音逐。
【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築陽縣。
【註】築音逐。
【水經注】沔水南過築陽縣東,築水出自房陵東,過其縣。
【集韻】或作□。
【寅集上】【子字部】【玉篇】居先切。
孤獨也。
又敬拜也。
又音瓊。
義同。
〇按敬拜無義,與《集韻》□或作,訓貪色,俱不可從。
【正字通】□惸嬛□通。
【辰集下】【毛字部】【廣韻】薄泫切【集韻】婢典切,□音辮。
【玉篇】□,毛□也。
一曰毛不理。
筒 【未集上】【竹字部】 筒 【廣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射筒,竹名。
【左思吳都賦】其竹則桂箭、射筒。
【異物志】射筒竹,細小通長,長丈餘,無節,可爲射筒,出交趾。
又【呂氏春秋】黃帝命伶倫作律次,制十二筒,以別十二律。
又【韻府】蜀郫縣大竹,截爲筒,盛酒,閉以藕絲,包以蕉葉,信宿,香達于外,曰郫筒。
【杜甫詩】酒憶郫筒不用沽。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弄切,音洞。
簫無底也。
通作洞。
【前漢元帝紀】能吹洞簫。
筓 【未集上】【竹字部】 筓 【廣韻】古奚切【韻會】【正韻】堅奚切,□音雞。
【說文】簪也。
【禮內則】十有五年而筓。
【儀禮士昏禮】女子許嫁,筓而醴之,稱字。
【釋名】筓,係也。
所以係冠使不墜也。
【儀禮疏】凡筓有二種,一是安髮之筓,男子、婦人俱有。
一是爲冠筓,皮弁爵弁筓,惟男子有而婦人無也。
又大夫、士與妻用象,天子、諸侯之後、夫人用玉爲筓。
【詩鄘風】君子偕老,副筓六珈。
【周禮天官追師】掌王後之首服,爲副編次,追衡筓。
又地名。
【左傳成二年】師次于靡筓之下。
【註】靡筓,山名。
【括地志】靡筓山,一名磨筓山。
在蔚州飛狐縣東北百五十裡。
【水經注】筓頭山,在潘城南。
答 【未集上】【竹字部】 答 〔古文〕畣畗【廣韻】都合切【集韻】【韻會】【正韻】得合切,□音溚。
【篇海】竹也。
又當也,報也,合也。
【禮儒行】上答之,不敢以疑。
上不答,不敢以諂。
【註】答之,謂應用其言也。
又【前漢貨殖傳】答布、皮革千石。
【註】答布,麤厚之布也。
答者,厚重之貌。
又水名。
【水經注】婁□之山,波水出于其隂,謂之百答水。
又答祿,複姓。
明答祿奕權,官翰林典籍,預修洪武《正韻》。
又【爾雅釋言】答,然也。
【廣韻】亦作荅。
□ 【未集中】【耳字部】 □ 【五音集韻】古博切,音郭。
耳□也。
筕 【未集上】【竹字部】 筕 【廣韻】戸庚切【集韻】何庚切,□音行。
筕篖,竹笪也。
【揚子方言】筕篖,自關而東,周洛楚魏之閒謂之倚佯。
自關而西,謂之筕篖。
【註】筕篖,似籧篨,直文而麤,江東呼爲笪。
【本草】筕簹,竹簟別名。
又【廣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音杭。
義同。
【醜集下】【女字部】同。
【酈炎遺令書】加供養謝。
【王羲之書】亦作。
策 【未集上】【竹字部】 策 【廣韻】楚革切【集韻】【韻會】測革切【正韻】恥格切,□音□。
【儀禮註】策,□也。
【蔡邕獨斷】策者,□也。
其制長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長一短,兩編下附單執一劄,謂之爲□。
連編諸□,乃名爲策。
凡書,字有多有少,一行可盡者書之于□,數行可盡者書之于方,方所不容者乃書于策。
【禮曲禮】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
【通攷】漢制,取士作□策難問,試者投射答之,謂之射策。
若錄政化得失顯問,謂之對策。
又策書。
【釋名】策書敎令于上,所以驅策諸下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內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爲侯伯。
又籌也,謀也。
【史記袁盎傳】盎雖家居,景帝時時使人問籌策。
又蓍也。
【史記封禪書】黃帝得寶鼎神策,於是迎日推策。
【註】策,神蓍也。
黃帝得蓍,因以推算曆數,逆知節氣與日辰之將來也。
又竹名。
【左思吳都賦】策簩有叢。
【吳筠竹賦】爾其衆彙非一,則有策簩筋曼。
又馬箠。
【禮曲禮】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于馬前。
【左傳文十三年】晉士會行,繞朝贈之以策。
【註】策,馬撾。
又策馬曰策。
【左傳哀十一年】淸之戰,孟之側後入以爲殿,抽矢策其馬。
又天策,星名。
【左傳僖五年】童謠雲:鶉之賁賁,天策焞焞。
【註】天策,傅說星。
又金策,錫杖也,見【詩韻輯略】。
又小也。
【揚子方言】木細謂之杪,燕之北鄙,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策。
又策策,落葉聲。
【韓愈詩】秋風一披拂,策策鳴不已。
又警策。
【陸機文賦】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註】馬因策而行疾,喩文資片語而理明。
以一言入衆辭中,若策之警馬也。
又刺也。
【揚子方言】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策。
又姓。
明有策敏、策□。
又【集韻】一曰小箕。
【篇海】亦作筴、□。
俗作、筞,誤。
筗 【未集上】【竹字部】 筗 【集韻】直衆切,音仲。
【說文】中籥也。
或省作仲。
【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者謂之仲。
又【字彙補】竹名。
筘 【未集上】【竹字部】 筘 【字彙補】丘遘切,音叩。
布筘也。
《金仁山論麻冕》雲:三十升布,則爲筘一千二百目。
筚 【未集上】【竹字部】 篳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畢。
【說文】籓落也。
【禮儒行】篳門圭窬。
【註】篳門,荊竹織門也。
又柴車。
【左傳宣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啓山林。
【註】篳路,柴車。
又【集韻】必至切,音畀。
義同。
【集韻】通作蓽。
篩 【未集上】【竹字部】 篩 【廣韻】疏夷切【集韻】【韻會】霜夷切【正韻】申之切,□音師。
竹名。
【神異經】篩竹,一名太極,長百尺,圍二丈五六尺,南方以爲船。
又竹器。
有孔以下物,去麤取細。
【前漢賈山傳】篩土築阿房之宮。
【師古註】篩以竹簁爲之。
又【玉篇】所街切【篇海】山皆切,□灑平聲。
可以除麤去細。
【正韻】亦作簁、籭。
筝 【未集上】【竹字部】 箏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
【正韻】甾耕切,□音爭。
【說文】鼓絃竹身樂也。
【通典】箏,秦聲也。
【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
【風俗通】箏,蒙恬所造。
【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
【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
【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
【史記樂書】唐有軋箏。
【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
風動成音,自諧宮商。
【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
【爾雅釋草】傅,橫木。
【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筞 【未集上】【竹字部】 筞 【篇海】俗策字。
箻 【未集上】【竹字部】 箻 【集韻】劣戌切,音律。
【集韻】竹管,以射鳥。
同□。
筨 【未集上】【竹字部】 筨 【廣韻】【集韻】□胡南切,音含。
筨□,竹實中者。
【戴凱之竹譜】筨□竹,大如腳指,堅厚脩直,腹中白膜闌隔,狀如濕麪生衣。
將成竹而筍皮未落,輒有細蟲齧之。
隕籜之後,蟲齧處往往成赤文,頗似繡畫。
南康所出。
【集韻】或作、□、笒。
粙 【未集上】【米字部】 粙 【集韻】直祐切,音冑。
【類篇】稻實也。
【篇海】亦作。
通作。
筟 【未集上】【竹字部】 筟 【廣韻】【集韻】□芳無切,音敷。
【說文】筳也。
筳,織緯者。
又竹中衣。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轟。
羽聲。
筠 【未集上】【竹字部】 筠 【廣韻】爲贇切【集韻】【韻會】于倫切,□音荺。
【篇海】竹膚之堅質也。
竹無心,其堅強在膚。
【禮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註】筠,竹之靑皮也。
又【洛陽名園記】富鄭公園,景物最勝。
渡通津橋,方流亭,望紫筠堂,直北走上筠洞,自此入大竹中。
凡謂之洞者,皆斬竹丈許,引流穿之而徑其上。
橫爲洞一,曰土筠。
縱爲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
又【正韻】于分切,音雲。
義同。
筡 【未集上】【竹字部】 筡 【廣韻】【集韻】□同都切,音徒。
簢筡,竹類。
【爾雅釋草】簢筡,中。
【註】言其中空。
又【集韻】陳如切,音除。
義同。
又【說文】折竹笢也。
【揚子方言】折竹謂之筡。
又【廣韻】醜居切【集韻】抽居切,□音摴。
草名。
又竹蔑名。
又【集韻】商居切,音書。
筡,竹筐也。
又【集韻】醜戾切,義同。
一曰竹裹爲筡。
或作□。
筢 【未集上】【竹字部】 筢 【篇海】白巴切,音琶。
五齒筢泥,用以取草。
筣 【未集上】【竹字部】 筣 【廣韻】裡之切【集韻】良脂切,□音棃。
【類篇】笓筣,織竹爲障也。
又【廣韻】卽奚切【集韻】憐題切,□音黎。
義同。
又【集韻】陵之切,音釐。
竹名,出廣州西南。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
義同。
又【集韻】裡第切,音禮。
筣笓,織荊。
【辰集下】【毛字部】【玉篇】於景切【廣韻】於丙切,□音影。
毛布。
【備考】【醜集】【土字部】【篇海類編】同壘。
籰 【未集上】【竹字部】 籰 【廣韻】【集韻】王縛切【韻會】越縛切【正韻】烏郭切,□音貜。
絡絲具。
本作篗。
今作籰。
又作。
又【類篇】越逼切。
竹叢生。
籱 【未集上】【竹字部】 籱 【集韻】竹角切,音斲。
罩魚者也。
又【集韻】闊鑊切,音廓。
義同。
又同籗。
米 【未集上】【米字部】 米 【廣韻】【正韻】莫禮切【集韻】【韻會】母禮切,□瀰上聲。
【說文】粟實也。
象禾實之形。
【註】穬顆粒也。
十,其稃彙開而米見也。
八八,米之形。
【鄭康成詩箋】米之率,糲十,□九,□八,侍禦七。
【周禮地官】舍人掌米粟之出入。
【註】九穀六米。
【疏】九穀六米者,九穀之中,黍、稷、稻、粱、苽、大豆六者皆有米,麻與小豆、小麥三者無米,故雲九穀六米。
又姓。
唐有米嘉榮。
又學名。
【禮明堂位】米廩,有虞氏之庠也。
又【本草】蛇牀,一名蛇米。
【廣東新語】薏苡,一名□米,亦曰薏珠子。
又【日本土風記】倭國十二支之巳曰米。
考證:〔【周禮地官】舍人掌粟米之出入。
〕謹照原文粟米改米粟。
籴 【未集上】【米字部】 籴 【集韻】糴字省文。
又昨合切,音雜。
不一也。
【莊子天下篇】鳩籴天下之川。
通作雜。
(糴)【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廣韻】入米也。
【左傳莊二十八年】臧孫辰告糴于齊。
【疏】買穀曰糴。
告糴者,將貨財告齊以買穀。
【孟子】無遏糴。
又檄糴,疾貌。
【潘嶽笙賦】懰檄糴以奔邀。
又【字彙補】與滌同。
【揚雄蜀都賦】糴米肥。
【註】糴米,言養之以米,所以滌其穢。
,豕也。
又【集韻】徒刀切,音鞉。
姓也。
【左傳成十年】晉侯使糴茷如楚。
又【五音集韻】直略切,音著。
義同。
【集韻】或作籴。
籸 【未集上】【米字部】 籸 【廣韻】所臻切【集韻】疏臻切【韻會】疏仁切,□音莘。
粉滓也。
一曰粥凝。
又【歲時雜記】除夕作蕡燭,以麻籸濃油如庭燎。
律有元日油籸之文,今籸盆是也。
【月令通攷】除日送舊神,焚松柴,謂之籸盆。
籹 【未集上】【米字部】 籹 【集韻】【韻會】【正韻】□忍與切,音汝。
【篇海】粔籹蜜餌,江南謂之膏糫。
亦作□。
【楚辭招魂】粔籹蜜餌,有餦餭些。
【註】以蜜和米麫煎熬作粔籹也。
又【廣韻】尼呂切。
音女。
義同。
籺 【未集上】【米字部】 籺 【廣韻】胡結切【集韻】奚結切,□音纈。
屑米細者曰籺。
又【類篇】恨竭切。
米粉。
又【類篇】下扢切。
堅麥也。
一曰俗謂粗屑爲籺。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掌氏切,音隻。
咫,或作□。
【周禮天官內宰註】天子巡狩禮所雲:制幣丈八尺,純四□與。
【疏】四□,三尺二寸。
【釋文】與音餘。
類 【未集上】【米字部】 類 【五音篇海】與類同。
詳頁部類字註。
(類)【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戾。
【爾雅釋詁】善也。
【詩大雅】克明克類。
【箋】類,善也。
勤施無私曰類。
【又】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傳】類,善也。
又【玉篇】種類也。
【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
又【繫辭】方以類聚。
又比也。
【禮學記】知類通達。
【註】知事義之比也。
又【緇衣】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
【註】類謂比式。
【疏】言行之無恆,不可比類也。
又【左傳襄九年】晉君類能而使之。
【註】隨所能。
又肖似也。
【禮曲禮】諸侯旣塟見天子曰類見。
【註】代父受國。
類,猶象也。
執皮帛,象諸侯之禮見也。
又祭名。
【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詩大雅】是類是禡。
【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
【鄭註】類禮依郊祀而爲之者。
又【爾雅釋魚】龜左倪不類。
【疏】倪,庳也,不發聲也。
謂行時頭左邊庳下者名類。
又【山海經】亶爰之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
自爲牝牡,食者不妒。
又【爾雅翼】載兩類曰□類、奇類,卽兩體自爲牝牡者。
□與膟同。
又國名。
【後漢西域傳】有蒲類國。
又姓。
【史記梁孝王世家】類犴反。
【正字通】宋類演,福州寧德尉。
又【集韻】盧對切,音壘。
偏也。
【左傳昭十六年】□之頗類。
又【集韻】劣戌切,音律。
似也。
【曹植七啟】麗草交植,殊品詭類。
綠葉朱榮,熙天曜日。
【說文】種類相似,唯犬爲甚。
從犬頪聲。
(類)考證:〔【周禮春官肆師】類造上帝。
【註】類其禮依郊祀而爲之者。
〕謹照原文註字上增鄭字。
類字下省其字。
〔【爾雅】龜左倪不類。
【疏】謂行時頭左也。
庳下者名類。
〕謹照原文左也改左邊。
籼 【未集上】【米字部】 籼 【集韻】相然切,音仙。
本作秈。
【揚子方言】江南呼稉爲秈。
或作□。
亦作。
(秈)【廣韻】【集韻】□相然切,音仙。
【揚子方言】江南呼稉爲秈。
或作。
籽 【備考】【未集】【米字部】 籽 【龍龕】音子。
箇 【未集上】【竹字部】 箇 【廣韻】古賀切【集韻】【韻會】居賀切。
【正韻】古荷切,□音吤。
數也。
又【揚子方言】箇,枚也。
【郭註】爲枚數也。
【荀子議兵篇】負矢五十箇。
【集韻】亦作個、介。
俗作個。
【子集下】【冂字部】【唐韻】【集韻】□施智切,施去聲。
【玉篇】□,面衣。
又【廣韻】【集韻】□以豉切,移去聲。
義同。
箈 【未集上】【竹字部】 箈 【集韻】澄之切,音持。
【類篇】箭萌。
一曰水中魚衣。
【周禮天官】加豆之實,箈葅、雁醢、筍葅、魚醢。
【鄭司農註】箈,水中魚衣。
【後鄭註】箈,箭萌。
箭萌者,一名篠者也。
又【集韻】【正韻】□堂來切,音臺。
義同。
又【集韻】坦亥切【正韻】蕩亥切,□音。
義同。
【集韻】本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類篇】【海篇】□他東切,音通。
竹名。
【本草】竹空心直上無節,出溱州,謂之通竹。
俗作□。
俗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友,古作□。
註詳又部二畫。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乃結切,音涅。
【爾雅釋樂】管中者謂之篞。
或省作□。
互詳十畫篞字註。
箉 【未集上】【竹字部】 箉 【廣韻】求蟹切【集韻】杜買切,□音拐。
竹具。
用之魚笱,竹器也。
箋 【未集上】【竹字部】 箋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湔。
【說文】表識書也。
【篇海】古者紀其事,以竹編次爲之。
【廣雅】箋,雲也。
又書也。
鄭康成衍毛氏詩,傳之未盡者曰箋。
【呂忱字林】鄭以毛學審備,遵暢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記識其事,故特稱爲箋。
【博物志】聖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鄭康成註《毛詩》曰箋。
或雲毛公嘗爲北海郡守,鄭是此郡人,謙敬不敢言註,但表識其不明者耳。
【玉篇】通作牋。
箌 【未集上】【竹字部】 箌 【正字通】同。
○按刀部收□字。
字形旣同,音義無別。
因書寫之異,遂分二字。
《字彙》之誤,《正字通》從之,宜刪。
箍 【未集上】【竹字部】 箍 【廣韻】古胡切【集韻】攻乎切,□音孤。
以篾束物也。
【語錄】宋大慈寺箍桶者精《易》,程顥兄弟就質所疑,酬應如響。
問其姓,不答。
【廣東新語】下番禺諸村,皆在海島之中,大村曰大箍圍,小村曰小箍圍,言四環皆江水也。
箎 【未集上】【竹字部】 箎 【集韻】火五切,音虎。
竹名,高百丈。
箏 【未集上】【竹字部】 箏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
【正韻】甾耕切,□音爭。
【說文】鼓絃竹身樂也。
【通典】箏,秦聲也。
【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
【風俗通】箏,蒙恬所造。
【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
【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
【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
【史記樂書】唐有軋箏。
【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
風動成音,自諧宮商。
【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
【爾雅釋草】傅,橫木。
【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箐 【未集上】【竹字部】 箐 【廣韻】子盈切【集韻】咨盈切,□音精。
笭箐,小籠。
又【集韻】倉甸切,音茜。
張竹弓弩曰箐。
又【集韻】千羊切,音鏘。
竹名。
【謝靈運山居賦】竹之細者,,箐之流也。
箑 【未集上】【竹字部】 箑 【廣韻】山洽切【集韻】【韻會】色甲切【正韻】色洽切,□音霎。
【說文】扇也。
【廣韻】扇之別名。
【世本】武王始作箑。
【古今注】舜廣開視聽,求賢人自輔,作五明扇,此箑之始也。
【揚子方言】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
【潘嶽秋興賦】屛輕箑,釋纖絺。
又【廣韻】【韻會】山輒切【集韻】色輒切,□音翣。
義同。
又【集韻】疾葉切,音捷。
義同。
又脯名。
【宋書符瑞志】帝堯時,廚中自生肉,其薄如箑,搖動則風生,食物寒而不臭,名曰箑脯。
又【集韻】實洽切,音偞yè。
同□。
行書也。
秦使徒隷助官書草箑以爲行事,謂草行之閒取其疾速,不留意楷法也。
箒 【未集上】【竹字部】 箒 【廣韻】之九切【集韻】止酉切,□音帚。
箕箒也。
【世本】少康初作箕帚。
【集韻】少康,杜康也,葬長垣。
【後漢賈誼傳】母取箕箒,立而誶語。
又竹名。
【僧贊寧筍譜】拂雲箒,竹出廬山,莖大如指,竹杪細,葉密翠如箒,彼人采爲方物贈人,謂之拂雲箒。
考證:〔【賈誼治安策】母取箕箒,立而誶語。
〕謹照原書改後漢賈誼傳。
箔 【未集上】【竹字部】 箔 【廣韻】傍各切【韻會】白各切,□音薄。
簾也。
通作薄、簿。
箕 【未集上】【竹字部】 箕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居之切【正韻】堅溪切,□音姬。
宿名。
【詩小雅】成是南箕。
【傳】南箕,箕星也。
正義曰:箕,四星,二爲踵,二爲舌,踵在上,舌在下,踵狹而舌廣。
【韻會】箕者,萬物根基,東方之宿,考星者多驗於南方,故曰南箕。
【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鬥之閒,漢津也。
【疏】天漢在箕鬥二星之閒,箕在東方木位,鬥在北方水位。
分析水木,以箕星爲隔。
隔河須津梁以渡,故此次爲析木之津。
【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曰口舌。
【註】敖,調弄也。
箕以簸揚調弄爲象。
又受物有去來。
去來,客之象。
箕爲天口,主出氣,是箕有舌,象讒言。
【石氏星經】箕四宿,主後宮別府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爲相天子後也。
【書洪範註】好風者箕星,好雨者畢星。
【春秋緯】月麗于畢,雨滂沱。
月麗于箕,風揚沙。
【天官書】箕,燕之分野。
又【篇海】箕,簸箕,揚米去糠之具。
又【廣韻】箕,箕帚。
【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
【世本】古者少康作箕帚。
又國名。
【書洪範】王訪于箕子。
【註】箕,國名。
子爵也。
又地名。
【山海經】釐山西二百裡曰箕尾之山。
【春秋僖三十三年】晉人敗狄于箕。
【註】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
【孟子】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隂。
【疏】箕山,嵩高之北是也。
【前漢地理志】琅琊有箕縣。
【水經注】濰水出箕屋山。
又姓,晉有大夫箕鄭。
又斯螽別名。
【周禮考工記疏】幽州人謂斯螽爲舂箕。
又木名。
【鄭語】檿弧箕服。
【韋註】箕,木名。
服,矢房也。
又【張衡思□賦】屬箕伯以函風兮。
【註】箕伯,風師。
考證:〔【爾雅釋天】箕鬥之閒,漢津也。
〕謹照原文箕鬥之閒上增析木之津四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玉篇】【集韻】□古文典字。
註見八部六畫。
又【廣韻】大篋。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所嫁切,音嗄。
姓也。
出新鄭。
箖 【未集上】【竹字部】 箖 【廣韻】力尋切【集韻】犁鍼切,□音林。
箖箊,竹名。
【戴凱之竹譜】箖箊竹,葉薄而廣,越女試劒竹是也。
【贊寧筍譜】箖竹出襄州臥龍山諸葛亮祠中,長百丈,梢上有葉,土人作幡竿承落。
其筍堪食,甚美。
又【集韻】力錦切,音廩。
【博雅】翳也。
算 【未集上】【竹字部】 算 【廣韻】蘇管切【集韻】【韻會】【正韻】損管切,□音篹。
【海篇】酸上聲。
【廣韻】物數也。
【儀禮鄕飮酒禮】無算爵,無算樂。
【註】算,數也。
賔主燕飮,爵行無數,醉而止也。
燕樂亦無數,或閒或合,盡歡而止也。
【前漢景帝紀】後二年詔曰:今訾算十以上廼得官,廉士算不必衆,有市籍不得官,無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
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利。
【註】應劭曰:古者疾吏之貪,衣食足,知榮辱,限訾十算廼得爲吏。
十算,十萬也。
賈人有財,不得爲吏,廉士無訾又不得官,故減訾四算得官矣。
師古曰:訾與貲同。
又【集韻】緒纂切,又須兗切,音選。
義□同。
又竹器。
【史記鄭莊傳】其餽遺人不過算器食。
【註】徐廣曰:算,竹器。
又【集韻】【正韻】□蘇貫切,音蒜。
計歷數者也。
【世本】黃帝時隷首作算數。
【前漢律歷志】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
徑象乾律黃鐘之一,而長象坤呂林鐘之長。
又【藝文志】曆家有《許商算術》二十六卷,《杜忠算術》十六卷。
【後漢馬嚴傳註】《劉□九章算術》:方田第一,粟米第二,差分第三,少廣第四,商功第五,均輸第六,盈不足第七,方程第八,句股第九。
又投壷較射,數勝負之籌曰算。
【儀禮鄕射禮】一人執算以從之。
【周禮春官】《太史》:凡射事,飾中舍算。
【註】謂設算於中,以待射時而取之,中則釋之。
【禮投壷】二算爲純,一算爲奇。
【註】純,全也。
二算合爲一,全也。
一算謂不滿純者。
算之多少視坐上之人數,每人四矢,亦四算也。
又籌畫也。
【揚子法言】爲國不廸其法,望其效,譬諸算乎。
【註】欲治而不用先王之法,猶無財運算,無益于富也。
又智也。
【列子力命篇】自長非所增,自短非所損,算之所亡若何。
【註】算,猶智也。
又與筴同。
【儀禮旣夕】主人之史請讀賵執算。
【註】古文算皆爲筴。
又葉音訕。
【陸機擬良宴詩】四座鹹同志,羽觴不可算。
高談一何綺,蔚若朝霞爛。
【集韻】或作選。
箘 【未集上】【竹字部】 箘 〔古文〕箟【廣韻】渠殞切【集韻】【韻會】【正韻】巨隕切,□音窘。
【說文】簵美竹,可爲矢。
【書禹貢】惟箘簵楛。
【山海經】暴山多椶柟、荊芑、竹箭、箘。
【註】箘亦篠類,中箭。
【戴凱之竹譜】箘竹出雲夢之澤,皮特黑色。
又筍名。
【呂氏春秋】和之美者,越駱之箘。
【註】箘,竹筍也。
又箘桂。
【屈原離騷】雜申椒與箘桂。
【註】《本草》有箘桂,花白蘂黃,正圓如竹箘。
又博棊也。
【揚子方言】簙,或謂之箘。
又江名。
【書禹貢】九江孔殷。
【傳】九曰箘江。
又【廣韻】去倫切【集韻】區倫切,□音囷。
義同。
考證:〔【說文】簵美竹,可爲矢。
【書禹貢】惟箘簵楛。
〕謹按說文無簵美竹可爲矢之文。
謹照原文改箘路也,於惟箘簵楛。
下補傳美竹三字。
〔【呂氏春秋】和之美者,越簵之箘。
〕謹照原文越簵改越駱。
箙 【未集上】【竹字部】 箙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服。
盛弓矢器。
【周禮夏官】仲秋獻矢箙。
【註】箙,盛矢器也。
【又】田弋充籠箙矢。
【註】籠,竹箙也。
【後漢輿服志】耕車,置□耒耜之箙,上親耕所乗也。
通作服。
【詩小雅】象弭魚服。
【鄭語】檿弧箕服。
【註】服,矢房也。
【集韻】或作□韛□。
箚 【未集上】【竹字部】 箚 【廣韻】【韻會】【正韻】□竹洽切,音□。
以鍼刺也。
又【正字通】牋劄用以奏事,非表非狀者,謂之劄子。
絘 【未集中】【糸字部】 絘 【廣韻】【集韻】□七四切,音次。
【說文】績所緝也。
【周禮地官廛人】掌斂市絘布。
【註】絘布,列肆之稅布。
又【集韻】津私切,音咨。
疾二切,音自。
義□同。
考證:〔【周禮地官廛人】掌斂布絘布。
〕謹照原文斂布改斂市。
箛 【未集上】【竹字部】 箛 【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孤。
竹名。
【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篾、篠簳、箛箠。
【戴凱之竹譜】箛□竹生于漢陽,時獻以爲輅馬策。
又古吹器也。
【晉先蠶儀註】車駕住吹小箛,發吹大箛。
箛卽笳也。
《應劭鹵簿圖》有騎執箛,其始以笳管,後皆以銅作器,其聲如觱篥。
【通雅】唐之銅角卽其遺也。
仗有大鼓、長鳴。
長鳴,今之號通也,口圓而長如竹筩,一尺五寸。
又有小柄空管,從筩中抽出吹之。
晉有鳴葭。
葭卽笳。
又吹鞭也。
【篇海】蓋于鞭上作孔,馬上吹之。
箜 【未集上】【竹字部】 箜 【廣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音空。
箜篌,樂器。
【史記武帝紀】禱祠泰一、後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絃,及箜篌瑟,自此起。
【釋名】箜篌,師延所作。
靡靡之樂,空國之侯所存也。
【風俗通】箜篌,一曰坎侯。
或曰空侯,取其空中。
【事物紀原】箜篌,漢靈帝好之。
體曲而長,二十三絃,抱於懷中,兩手齊奏之,謂之擘。
【樂府解題】漢武滅南粵,祠太乙、後土,令樂工侯暉依琴造坎,言坎坎應節也。
坎或作贛。
侯,工人之姓。
因名坎侯,後譌爲箜篌。
又【篇海】籃也。
箝 【未集上】【竹字部】 箝 【廣韻】巨淹切【集韻】【韻會】其淹切【正韻】其廉切,□音鉗。
鎖項也。
【說文】籋也。
【前漢異姓諸侯王表】墮城削刃,箝語燒書。
【集韻】或作□。
箞 【未集上】【竹字部】 箞 【集韻】驅圓切,音拳。
揉竾。
又苦倦切【篇海】音勸。
義同。
【子集下】【刀字部】【集韻】刺俗作。
【史記封禪書】使博士諸生六經中作王制。
【註】作刺,謂采取之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芳逼切。
飛也。
□ 【未集中】【網字部】 □ 【集韻】置,古作□。
註見八畫。
□ 【備考】【未集】【米字部】 □ 【龍龕】音班。
又音□。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集韻】□古臥切,音過。
水名。
箠 【未集上】【竹字部】 箠 【集韻】是爲切,音垂。
竹名。
【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篠簳、箛箠。
又【廣韻】竹垂切【集韻】株垂切,又中葵切,□音追。
竹節也。
又【廣韻】之累切【集韻】【韻會】主蘂切,□音捶。
擊馬策也。
【史記張耳陳餘傳】杖馬箠,下趙數十城。
又【集韻】是棰切,音菙。
義同。
又笞□也。
【前漢□法志】景帝中六年定箠令,笞者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
當笞者笞臋,毋得更人。
畢一罪,乃更人。
自是笞者得全。
管 【未集上】【竹字部】 管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音筦。
樂器。
【書益稷篇】下管鼗鼓。
【詩商頌】嘒嘒管聲。
【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
【註】管,謂吹簜以播新宮之樂。
【周禮春官】孤竹之管,孫竹之管,隂竹之管。
【疏】管如篪,六孔。
【爾雅釋樂】大管謂之簥,其中謂之篞,小者謂之篎。
【註】管長尺,圍寸,倂漆之。
有底,如笛而小,倂兩而吹。
【前漢律歷志】竹曰管。
【說文】管,十一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
又葭管。
【玉泉記】取宜陽金門竹爲管,河內葭草爲灰,吹之以□陽氣。
又地名。
【山海經】管涔之山,汾水出焉。
【左傳註】滎陽京縣東北有管城。
【史記周本紀】武王封弟叔鮮于管。
【註】括地志,鄭州管城縣外城,古管國城也。
又姓。
【廣韻】出平原周文王子管叔之後,齊有大夫管至父。
又筆彄也。
【禮內則】右佩玦、捍、管。
【註】管,筆彄。
【梁史元帝紀】元帝筆有三品:忠孝全者以金管書之,行精粹者以銀管書之,文辭華麗者以斑竹管書之。
又總理其事曰管。
【史記李斯傳】趙高以刀筆吏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
又主當也。
【禮樂記】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
【註】猶包也。
【荀子儒效篇】聖人也者,道之管也。
【註】管,樞要也。
又管管,小見也。
【詩大雅】靡聖管管。
【傳】管管,無所依繫。
【箋】管管然以心自恣。
又【博雅】管管,浴也。
又五臟腧亦曰管。
【莊子人閒世】支離疏者,五管在上。
【註】管,腧也。
又管籥也。
【周禮地官】司門掌授管鍵以啟閉國門。
【註】謂籥也。
【禮月令】修鍵閉,愼管籥。
又【集韻】或從玉作琯。
古者琯以玉。
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零陵文學姓奚,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凰來儀也。
又【韻會補】通作筦。
【前漢東方朔傳】以筦窺天。
【註】古管字。
又【類篇】沽丸切。
【集韻】古丸切,□音官。
【儀禮聘禮】管人布幕于寢門外。
【註】管,古文作官,猶館也。
謂掌次舍帷幕之官。
又葉扃縣切。
【蘇轍燕山詩】居民異風氣,自古習耕戰。
次稱望諸君,術略亞狐管。
又葉古轉切。
【郭璞鷰贊】殷王元發,聖敬日遠。
商人是頌,詠之弦管。
考證:〔【書益稷謨】下管鼗鼓。
〕謹按益稷不稱謨,謨改篇。
〔【儀禮大射儀】乃管新宮。
【註】管,謂吹蕩以播新宮之樂。
〕謹照原文吹蕩改吹簜。
〔【周禮春官】孤竹之管,絲竹之管,隂竹之管。
【疏】管如箎,六孔。
〕謹照原文絲竹改孫竹。
箎改篪。
箢 【未集上】【竹字部】 箢 【集韻】委遠切,音宛。
竹器。
又【字彙】竹名。
箤 【未集上】【竹字部】 箤 【集韻】昨律切,音啐。
笭也。
箥 【備考】【未集】【竹字部】 箥 【篇海類編】音跛。
箦 【未集上】【竹字部】 簀 【廣韻】【韻會】【正韻】側革切【集韻】測革切,□音責。
【說文】牀棧也。
【爾雅釋器】簀謂之笫。
【註】牀版。
【禮檀弓】華而睆,大夫之簀歟。
又積聚也。
【詩衞風】綠竹如簀。
【傳】簀,積也。
言茂盛似如積聚。
又葦薄也。
【史記範睢傳】卽卷以簀,置厠中。
【索隱】簀,謂葦荻之薄。
又【集韻】側賣切【篇海】側界切,□音債。
壓酒具。
同醡。
箧 【未集上】【竹字部】 篋 【廣韻】苦協切【集韻】【韻會】詰葉切【正韻】乞協切,□音蛺。
【廣韻】箱篋。
【禮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註】鼓篋,擊鼓警衆,乃發篋出所治經書也。
【儀禮註】隋方曰篋。
【疏】隋,謂狹而長也。
【左傳昭十三年】衞人使屠伯,饋叔向羹與一篋錦。
又山名。
【水經注】高城東北五十裡有篋山。
又去急切。
【張翰豆羹賦】是刈是穫,充簞盈篋。
香鑠和調,周疾赴急。
箨 【未集上】【竹字部】 籜 【廣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託。
【類篇】竹皮也。
【謝靈運詩】初篁苞綠籜。
【註】籜,竹皮也。
又草名。
【山海經】甘棗之山,其下有草,葵本而杏葉,黃花而莢實,名曰籜。
可以已瞢。
籮 【未集上】【竹字部】 籮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
竹器。
【揚子方言】箕,陳魏宋楚之閒謂之籮。
一說江南謂筐底方上圜曰籮。
箪 【未集上】【竹字部】 簞 【廣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多艱切,□音單。
【說文】笥也。
【漢律令】簞,小筐也。
【篇海】竹葦器。
鄭康成曰:盛飯者,圓曰簞,方曰笥。
【儀禮士冠禮】櫛實于簞。
【論語】一簞食。
【註】簞,笥也。
【廣韻】簞、笥,小篋。
又竹名。
【嵆含草木狀】簞竹,葉疎而大,一節相去五六尺。
又瓢亦曰簞。
【揚子方言】瓥,陳楚宋魏之閒或謂之簞,或謂之□,或謂之瓢。
晉嵇含《南方草木狀》。
箫 【未集上】【竹字部】 簫 〔古文〕□【廣韻】蘇彫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彫切,□音蕭。
樂器。
【風俗通】舜作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
十管,長二尺。
【廣雅】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
【博雅】簫,大者二十三管,無底。
小者十六管,有底。
【三禮圖】簫,大者長尺四寸,二十四彄。
頌簫,長尺二寸,十六彄。
【通卦驗】簫,夏至之樂,長尺四寸。
【註】簫管,形象鳥翼。
鳥爲火,火成數七,生數二,二七一十四,簫之長由此。
【釋名】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淸也。
【白虎通】簫者,中呂之氣。
【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傳】言簫見細樂之備。
【詩周頌】旣備乃奏,簫管備舉。
【箋】簫,編小竹管,如今賣餳者所吹也。
管如□。
【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琴瑟管簫。
【蔡邕月令章句】簫長則濁,短則淸。
以蠟蜜實其底而增減之,則和管而成音,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
【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簫。
【爾雅釋言】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
【疏】李巡曰:大簫,聲大者言言也。
小者聲揚而小,故言筊。
筊,小也。
郭璞曰:簫,一名籟。
【莊子寓言篇】顏成子遊謂南郭子綦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
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
【註】郭象曰:籟,簫也。
【前漢元帝紀贊】鼓琴瑟,吹洞簫。
【註】如淳曰:洞簫,簫之無底者。
【段龜龍涼州記】呂纂,鹹寧二年,人發張駿冢,得玉簫。
【丹陽記】江寧縣南三十裡有慈姥山,積石臨江,上生簫管竹,圓緻異于他處,自泠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正韻】亦作箾。
又弓末謂之簫。
【禮曲禮】凡遺人弓者,右手執簫,左手承弣。
【註】簫,弭頭也。
謂之簫,簫邪也。
《正義》:簫,弓頭,頭稍剡差邪似簫,故謂爲簫也。
又與篠通。
【馬融長笛賦】林簫蔓荊。
【註】簫與篠通。
又葉音脩。
【劉邵趙都賦】擊靈鼓,鳴籟簫。
乘素波,鏡淸流。
考證:〔【禮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管簫參差之音。
〕謹按參差之音四字月令所無,謹照月令原文改均琴瑟管簫。
箬 【未集上】【竹字部】 箬 【廣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日灼切【正韻】如灼切,□音弱。
【廣韻】竹箬也。
【說文】楚謂竹皮曰箬。
【本草】箬,草名。
一曰遼葉,生南方平澤,根莖皆似小竹,葉與籜似蘆荻。
葉面靑背淡,柔而韌,新舊相代,四時常靑。
男人取葉作笠,女人以襯鞋底。
又【集韻】女轄切。
竹病。
一曰竹皮。
【集韻】或作篛。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音插。
飛貌。
箭 【未集上】【竹字部】 箭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子賤切,音餞。
【說文】矢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東曰矢,江、淮曰□,關西曰箭。
【釋名】箭,進也。
又竹之小者曰箭。
【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
【註】箭,篠也。
【史記夏本紀】震澤緻定,竹箭旣布。
【竹譜】箭竹,高者不過一丈,節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