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榬也,所以絡絲也。
籇 【未集上】【竹字部】 籇 【篇海】胡刀切,音豪。
船竿。
籈 【未集上】【竹字部】 籈 【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音甄。
割木長尺,以鼓敔,所以止樂也。
【爾雅釋樂】所以鼓敔,謂之籈。
又【廣韻】居延切【集韻】稽延切。
【廣韻】竹器。
【集韻】籈謂之□。
又【廣韻】章憐切。
義同。
□字原誤從揭作。
籉 【未集上】【竹字部】 籉 【廣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
笠子,可禦雨。
【謝朓呈沈尚書詩】籉笠聚東葘。
【註】籉,所以禦雨。
古通臺。
【詩小雅】臺笠緇撮。
籊 【未集上】【竹字部】 籊 【廣韻】【集韻】□他歷切,音惕。
竹長殺貌。
【詩衞風】籊籊竹竿,以釣于淇。
【傳】籊籊,長而殺也。
又【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
義同。
籋 【未集上】【竹字部】 籋 【集韻】同□。
又【廣韻】【正韻】□尼輒切,音聶。
鉗也。
又【廣韻】奴協切【集韻】諾葉切,□音撚。
小箱也。
又同躡。
【前漢禮樂志天馬歌】籋浮雲,晻上馳。
【註】言天馬上籋浮雲也。
又【集韻】緜批切。
苧竹。
考證:〔【前漢禮樂志天馬歌】籋浮雲,晻上池。
〕謹照原文池改馳。
籌 【未集上】【竹字部】 籌 【廣韻】直由切【集韻】【韻會】陳留切【正韻】除留切,□音儔。
籌算也。
【儀禮鄕射禮】箭籌八十。
【註】籌,算也。
又壷矢。
【禮投壷】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註】籌,矢也。
又籌策。
【史記高祖紀】運籌帷幄之中。
又【集韻】徒刀切,音陶。
【揚子方言】戴也。
又葉音除。
【蔡洪圍棊賦】攄妙思,奮元籌。
飾服色,玩騂駒。
籍 【未集上】【竹字部】 籍 【廣韻】【集韻】【韻會】秦昔切【正韻】前歷切,□音踖。
【玉篇】書籍。
【尚書序疏】籍者,借也。
借此□書以記錄政事,故曰籍。
【左傳昭十五年】王謂籍談曰:昔而高祖,司晉之典籍。
又戸籍。
【史記蕭何世家】高祖入關,何獨先走丞相府,收圖籍,以是具知天下戸口阨塞。
又尺籍,所以書軍令。
又門籍。
置牒于門,以案出入。
【前漢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門中者,得爲父母兄弟通籍。
【註】籍者,爲尺二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挂之宮中,案省相應,乃得入也。
又租籍。
【管子國蓄篇】租籍者,所以彊求也。
【註】在工商曰租籍。
又籍田。
【禮祭義】天子爲籍千畝,諸侯爲籍百畝。
【詩疏】籍之言借也。
借民力治之,故謂之籍田。
【五經要義】天子籍田以供上帝之粢盛,所以先百姓而緻孝享也。
籍,蹈也。
言親自蹈履于田而耕之也。
又籍籍,語聲也。
【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籍籍。
又狼籍。
【史記蒙恬傳】此四君者皆爲大失,以是籍于諸侯。
【註】言惡聲狼籍,布于諸國。
又姓。
晉籍談,漢籍福。
又【正韻】詞夜切,音謝。
【前漢義縱傳】治敢往少溫籍。
【註】言無所含容也。
又地名。
【史記秦本紀】靈公十年城籍姑。
【括地志】籍姑,在同州韓城縣北三十五裡。
又葉檣龠切【左思詠史詩】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
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廖廓。
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
考證:〔【管子國蓄篇】租籍者,所以疆求也。
〕謹照原文疆求改彊求。
籐 【未集上】【竹字部】 籐 【集韻】徒登切,音騰。
竹器。
又【篇海】簬器。
又蔓生似竹。
或作籘。
籑 【戌集下】【食字部】 籑 【正字通】同,譌省。
籒 【未集上】【竹字部】 籒 【廣韻】【韻會】【正韻】直又切【集韻】直祐切,□音胄。
史籒,周宣王太史名,造大篆。
【法書攷】籒文者,史籒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後人以名稱書,謂之籒文。
《七略》曰:卽周時史官敎學童書也,與孔壁古文異體,卽奇字也。
其跡則《石鼓文》存焉。
【學古編】李斯旣作小篆,遂以籒文爲大篆。
又【說文】讀書也。
籓 【未集上】【竹字部】 籓 【廣韻】甫煩切【集韻】方煩切,□音樊。
大箕。
【廣雅】籓、籮,箕也。
一曰蔽也。
又【集韻】逋潘切,音般。
【說文】箕屬,所以推棄之器也。
籔 【未集上】【竹字部】 籔 【廣韻】所矩切【集韻】【韻會】□主切【正韻】所武切,□音數。
【類篇】十六鬥曰籔。
【儀禮聘禮】門外米三十車,車秉有五籔。
【疏】十鬥曰斛,十六鬥曰籔,十籔曰秉。
又窶籔,竹器。
【前漢東方朔傳註】窶籔,以盆盛物戴于頭者,則以窶籔薦之,狀如環。
又【楊惲傳】不容穴,銜窶籔也。
又【廣韻】取句切。
義同。
又【廣韻】所角切。
窶籔,四足幾也。
又【廣韻】【韻會】【正韻】□蘇後切,音叟。
炊也。
一曰漉米竹器。
籕 【未集上】【竹字部】 籕 【山海經】神英招,其音如。
【郭璞註】或作籕。
所未詳也。
【字彙補】與籀字不同,籀從手。
籗 【未集上】【竹字部】 籗 【廣韻】苦郭切,音廓。
【爾雅註】捕魚籠。
【篇海】罩魚者也。
【左思吳都賦】罩兩魪。
【註】罩,籗也。
又【廣韻】仕角切【正韻】食角切,□音浞。
【集韻】竹角切,音斲。
義□同。
【集韻】同籱。
籘 【未集上】【竹字部】 籘 【篇海】徒登切,音滕。
與籐同。
籶 【備考】【未集】【米字部】 籶 【字彙補】籸字之譌。
紌 【未集中】【糸字部】 紌 【字彙】渠尤切,音求。
【揚雄蜀都賦】爾乃其人,自造奇錦。
紌繏□,縿緣盧中。
籙 【未集上】【竹字部】 籙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正韻】盧谷切,□音祿。
籍也。
又圖籙。
【張衡東京賦】高祖膺籙受圖,順天行誅。
又【集韻】簏也。
籚 【未集上】【竹字部】 籚 【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
【廣韻】籚西竹,出會稽。
【戴凱之竹譜】有竹象籚,因以爲名。
東甌諸郡,緣海所生。
肌理勻淨,筠色潤貞。
凡今之篪,匪茲不鳴。
又【類篇】筐也。
大曰籚,小曰籃。
【儀禮士昏禮註】笲竹器而衣者,其形蓋如今之筥□籚矣。
又通作廬。
【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廬。
【註】矛戟柄也。
又【韻會】同櫨。
柱上拊也。
【晉語】侏儒扶籚。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千安切,音餐。
竹籖也。
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與篪同。
考證:〔【字彙補】與箎同。
〕謹照原文箎改篪。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側六切,音□。
縬,或作□。
縐文也。
籛 【未集上】【竹字部】 籛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箋。
【廣韻】姓也。
【論語疏】老彭姓籛,名鏗。
在商爲守藏吏,在周爲柱下史。
【神仙傳】彭祖姓籛,名鏗,帝顓頊之元孫。
善養性,能調鼎,進雉羹于堯,堯封之于彭城,歷夏、殷、周,年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
又【集韻】子幹切。
義同。
又【廣韻】楚人革馬簻鞍韉。
又【廣韻】卽淺切【集韻】【韻會】子淺切,□音翦。
竹名。
籜 【未集上】【竹字部】 籜 【廣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託。
【類篇】竹皮也。
【謝靈運詩】初篁苞綠籜。
【註】籜,竹皮也。
又草名。
【山海經】甘棗之山,其下有草,葵本而杏葉,黃花而莢實,名曰籜。
可以已瞢。
籝 【未集上】【竹字部】 籝 【廣韻】以成切【集韻】怡成切,□音盈。
籠也。
【廣雅】籝,籠也。
【玉篇】箸筩謂之籝。
又【廣韻】亦作嬴。
【集韻】或作□。
籞 【未集上】【竹字部】 籞 【廣韻】魚巨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音禦。
禁苑也。
【前漢宣帝紀】地節三年,詔池籞未禦幸者,假與貧民。
【註】蘇林曰:折竹以繩緜連禁籞,使人不得往來,律名爲籞。
又【廣韻】池水中編竹籬養魚。
又【韻會】池籞,水邊作小屋落鄣魚鳥。
籞者,禁苑之遮衞也。
籟 【未集上】【竹字部】 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
【說文】籥三孔也。
大者謂之笙,中者謂之籟,小者謂之箹。
【爾雅註】簫,一名籟。
【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
【註】籟,簫也。
又凡孔竅機括皆曰籟。
【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地籟則衆竅是已。
又葉力制切【宋玉高唐賦】緣葉紫裏,丹莖白蔕。
纖條悲鳴,聲似竽籟。
【註】蔕,丁計切。
籟,力制切。
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
〕謹照原文摐改摐。
籠 【未集上】【竹字部】 籠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櫳。
【說文】舉土器。
一曰笭也。
【西京雜記】漢制,天子以象牙爲火籠。
又鳥檻曰籠。
【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爲之籠,則雀無所逃。
又包舉也。
【前漢食貨志】籠貨物,籠鹽鐵。
又盛矢器。
以竹爲之。
【周禮夏官】田弋充籠箙矢。
【註】籠,竹箙也。
又地名。
【史記匈奴傳】五月大會籠城。
【韻會補】廣南化外,古南越地,唐置籠州。
又【廣韻】【集韻】力鐘切【正韻】盧容切,□音龍。
竹名。
【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篾。
又□籠,竹車軬。
【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閒謂之□籠。
【史記田單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
【註】《方言》:車轊,齊謂之籠。
又草名。
【管子地員篇】有籠與斥。
又【廣韻】【正韻】力董切【集韻】【韻會】魯孔切,□音攏。
箱籠。
又竹器。
【周禮地官遂人】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籠。
又與瀧同。
【荀子議兵篇】東籠而退。
【註】與涷瀧同,沾濕貌。
籢 【未集上】【竹字部】 籢 【廣韻】力鹽切【集韻】離鹽切,□音廉。
鏡籢也。
【列女傳】置鏡籢中。
【急就篇註】籢,盛鏡之器,若今鏡匣也。
又【廣韻】與匳同。
盛香器。
籣 【未集上】【竹字部】 籣 【廣韻】洛幹切【集韻】【韻會】郞幹切,□音闌。
所以盛弩矢,人所負也。
【前漢韓延壽傳】延壽爲東郡,令騎士兵車四面營陣,被甲鞮鞪居馬上,抱弩負籣。
【註】籣,盛弩矢者也。
其形如木桶。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屋籣縣。
籤 【未集上】【竹字部】 籤 【廣韻】七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千廉切,□音簽。
【說文】驗也。
一曰銳也,貫也。
【玉篇】竹籤,用以蔔者。
又典籤,官名。
【北史蕭泰傳】泰子寶未弱冠,名重一時。
隋文帝輔政,引爲丞相府典籤。
又【正韻】幖也。
籥 【未集上】【竹字部】 籥 【唐韻】【廣韻】以灼切【集韻】【類篇】【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藥。
【廣韻】樂器,似笛。
【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約。
【註】籥,如笛,三孔而短小。
【廣雅】籥,七孔。
【詩衞風】左手執籥。
【傳】籥,六孔。
【周禮春官】籥師掌敎國子舞羽龡籥。
【註】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謂籥舞也。
【禮文王世子】秋冬學羽籥。
【疏】籥,笛也。
籥聲出于中冬,則萬物藏于中雲。
又【明堂位】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
【釋名】籥,躍也。
氣躍出也。
又【說文】書僮竹笘也。
又與鑰同。
【書金縢】啓籥見書。
【疏】籥,開藏之管。
【禮月令】孟冬愼管籥。
又星名。
【星經】天籥七星,在鬥杓第二星,主關籥開閉。
【周天大象賦】天籥司其啓閉。
籦 【未集上】【竹字部】 籦 【廣韻】職容切【集韻】諸容切,□音鍾。
籦籠,竹名。
可爲笛。
【馬融長笛賦】惟籦籠之奇生兮,于終南之隂崖。
【註】奇生,謂生質之奇也。
又【廣韻】竹器。
籧 【未集上】【竹字部】 籧 【廣韻】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音渠。
【說文】籧篨,麤竹席也。
【揚子方言】簟,麤者謂之籧篨,或謂之籧筁。
又醜疾名。
【晉語】籧篨不可使俯。
蓋編席爲囷,如人之擁腫而不能俯,故以名之。
又【正韻】居許切,音舉。
【禮月令】季春之月,具曲植籧筐。
【註】亦作筥,養蠶器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戰國策】其自羃繫也完矣。
【註】羃,元作□。
粇 【未集上】【米字部】 粇 【集韻】同糠。
籩 【未集上】【竹字部】 籩 【廣韻】布元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邊。
竹豆。
【爾雅釋器】竹豆謂之籩。
【疏】籩,以竹爲之,口有籐緣,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棗、栗、桃、梅、蔆芡、脯脩、膴鮑、糗餌之屬,祭祀、燕享所用。
【詩豳風】籩豆有踐。
【儀禮士冠禮】旨酒令芳,籩豆有楚。
【左傳昭六年】季孫宿如晉,晉侯享之,有加籩。
【註】籩豆之數多于常禮。
又官名。
【周禮天官】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
【疏】女籩,女奴之曉籩者。
籫 【未集上】【竹字部】 籫 【廣韻】作管功。
【集韻】祖管切,□音纂。
竹器。
【廣雅】籫,箸筩也。
【急就篇註】籫,盛匕箸之籠。
一名。
筩原作下桶。
籬 【未集上】【竹字部】 籬 【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音離。
籓籬也。
【釋名】籬,離也。
以柴竹作之。
疏離,離也。
【晉書庾袞傳】與弟子樹籬,跪而授條,曰:幽顯易操,非君子意。
又笊籬,竹杓。
又葉良何切。
【楚辭招魂】軒輬旣低,步騎羅些。
蘭薄戸樹,瓊木籬些。
【正韻】亦作蘺、。
籭 【未集上】【竹字部】 籭 【廣韻】【集韻】【韻會】□山宜切,音凘。
竹器。
可以取麤去細。
又【集韻】【正韻】□霜夷切,音師。
義同。
又【集韻】所綺切,音躧。
與簁同。
又【廣韻】山佳切【集韻】所佳切,□音崽。
【廣韻】竹名。
【集韻】□具。
或作簛簁篩。
籮 【未集上】【竹字部】 籮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
竹器。
【揚子方言】箕,陳魏宋楚之閒謂之籮。
一說江南謂筐底方上圜曰籮。
絗 【未集中】【糸字部】 絗 【集韻】胡骨切,音搰。
【類篇】縷縈也。
籯 【未集上】【竹字部】 籯 【篇海】餘輕切,音盈。
箱屬。
【揚子方言】陳宋楚魏之閒謂筲爲籯。
【前漢韋賢傳】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
【註】如淳曰:籯,竹器,受三四鬥,今陳留俗有此器。
綂 【未集中】【糸字部】 綂 【正字通】俗統字。
綃 【未集中】【糸字部】 綃 【廣韻】相邀切【集韻】思邀切,□音宵。
【說文】生絲也。
【玉篇】素也,緯也。
【急就篇註】綃,生白繒,似縑而疏者。
一名鮮支。
【禮玉藻】□綃衣以爲裼。
【註】綃,綺屬也。
【左思吳都賦】泉室潛織而卷綃。
【註】鮫人從水中出,曾寄食人家,積日賣綃。
綃者,竹孚兪也。
亦作宵。
【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在其右。
【註】宵,讀如詩素衣朱綃之綃。
◎按《詩唐風》素衣朱繡,箋雲:繡當爲綃。
《韻補》雲:當讀如肖。
又【集韻】所交切,音梢。
【後漢向栩傳】著絳綃頭。
【釋名】綃頭,綃鈔也。
鈔髮使上也。
又【木華海賦】維長綃。
【註】綃,今之帆維也。
以長木爲之,所以挂帆。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陟交切,音嘲。
大笙,十九簧。
【集韻】莊交切【韻會】【正韻】陟交切,□音巢。
大笙。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
【類篇】巢或從竹。
又【集韻】鳥穴中也。
□原字從臼作。
綄 【未集中】【糸字部】 綄 【廣韻】【集韻】【韻會】□胡官切,音桓。
【玉篇】□風五兩也。
又【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音緩。
【博雅】纏也。
又【集韻】烏患切。
綰或作綄。
綅 【未集中】【糸字部】 綅 【廣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音侵。
【說文】作□,絳綫。
【詩魯頌】貝胄朱綅。
【傳】以朱綅綴之。
【疏】謂以朱綫連綴甲也。
又【廣韻】子心切【集韻】咨林切,□音祲。
義同。
又【廣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音暹。
白經黑緯。
同□。
綆 【未集中】【糸字部】 綆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杏切,音梗。
【說文】汲井綆也。
【揚子方言】繘,自關而東,周洛韓魏之間謂之綆。
【莊子至樂篇】綆短不可汲深。
【玉篇】亦作。
又【集韻】必郢切,音餠。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
【註】綆,讀爲餠,輪箄也。
又【集韻】補滿切,音。
義同。
粈 【未集上】【米字部】 粈 【集韻】女九切,音紐。
【說文】雜飯也。
又【廣韻】人九切【集韻】忍九切,□蹂上聲。
又【集韻】女救切,狃去聲。
義□同。
粉 【未集上】【米字部】 粉 【廣韻】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分上聲。
【篇海】米粉。
【釋名】分也。
硏米使分散也。
【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
【註】豆屑也。
又【說文】傅面者也。
【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
又染之爲紅粉,後乃燒鉛爲粉。
【博物志】燒鉛成胡粉。
【釋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
又【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
又煆石爲白灰,塗牆壁曰粉。
【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牆白粉闈。
【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
又【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溲也。
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緣枝吐出成粉。
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爲粉。
粉通稱,非獨米也。
又竹名。
【閩部疏】粉竹舂絲,爲佳紙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苧。
又地名。
【水經】堵水出自上粉縣。
【注】孟達爲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
取此水漬粉,皓耀鮮潔,縣水皆取名焉。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
傳也。
飾也。
【字彙補】粉,白飾也,從上聲。
所以傳物曰粉,從去聲。
《字彙》皆作府刎切,非。
粒 【未集上】【米字部】 粒 〔古文〕□【廣韻】【集韻】【正韻】□力入切,音立。
米粒也。
【小爾雅】生曰穀謂之粒。
【孟子】樂歲粒米狼戾。
【註】粒米,粟米之粒也。
【拾遺記】員嶠之山名環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
又【說文】糂也。
【書益稷】烝民乃粒。
【傳】米食曰粒。
【疏】今人謂飯爲米糂,遺餘之飯,謂之一粒兩粒,是米食曰粒,用米爲食之名也。
【禮王制】有不粒食者矣。
又通作立。
【詩周頌】立我烝民。
【註】立、粒通。
粓 【未集上】【米字部】 粓 【集韻】沽三切,音甘。
米汁也。
又【說文】周謂潘曰泔。
或作粓。
粔 【未集上】【米字部】 粔 【廣韻】其呂切【集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粔籹,膏糫也。
【齊民要術】粔籹名環餅,象環釧形。
《廣雅》謂之粰□,今通名饊子。
【楚辭招魂】粔籹蜜餌,有餦餭些。
【註】吳謂之膏環,亦曰寒具。
【杜甫詩】粔籹作人情。
【劉禹錫寒具詩】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熬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粕 【未集上】【米字部】 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各切,音膊。
【說文】糟粕,酒滓也。
【釋名】酒滓曰糟,浮米曰粕。
或作魄。
【莊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
【註】魄本作粕,已漉麄糟也。
又【集韻】匹陌切,音拍。
義同。
粖 【未集上】【米字部】 粖 【廣韻】【五音集韻】□莫撥切,音末。
【博雅】饘也。
又【集韻】莫結切,音蔑。
糜粥也。
粗 【未集上】【米字部】 粗 【廣韻】千胡切【集韻】聰徂切【正韻】倉胡切,□音麤。
【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
【禮月令】其器高以粗。
又【樂記】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莊子秋水篇】物之粗也。
又【廣韻】徂古切【韻會】坐五切,□音伹。
義同。
【集韻】或作觕。
通作麤。
俗作□。
□字原從米從鹿。
考證:〔【禮樂記】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迄及切,音吸。
與潝同。
水疾聲。
【司馬相如上林賦】汨漂疾。
【文選】作汨。
又【集韻】域及切,音熠。
義同。
粜 【未集上】【米字部】 粜 【廣韻】與糶同。
(糶)【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眺。
【說文】出穀也。
【史記貨殖傳】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
【註】索隱曰:言米賤則農人病也。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
姓也。
晉有糶裁。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方六切,音福。
竹實。
【竹譜】竹生花實,其年便楛死。
□,竹實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正字通】古筮字。
註詳七畫。
粞 【未集上】【米字部】 粞 【廣韻】先稽切【集韻】先齊切,□音西。
【類篇】米碎曰粞。
又【廣韻】蘇來切【集韻】桑才切,□音。
又思計切,音細。
義□同。
絽 【未集中】【糸字部】 絽 【集韻】兩舉切,音呂。
【博雅】絣也。
【玉篇】絽,紩衣也。
粟 【未集上】【米字部】 粟 〔古文〕□□□□【廣韻】相玉切【集韻】【韻會】須玉切【正韻】蘇玉切,□音涑。
【說文】嘉穀實也。
【韻會小補】粟爲陸種之首,米之有甲者。
【書禹貢】四百裡粟。
【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
【註】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也。
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
閒粟,閒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
【爾雅釋草註】秫謂黏粟,與穀相似,米黏。
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粗大。
又地名。
【穀梁傳文十年】及蘇子盟于女粟。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屬縣粟邑。
【註】莽曰粟城。
【水經注】睢水,又東逕粟縣。
又水名。
【水經注】居庸縣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
又官名。
【史記孝景紀】更命治粟內史爲大農。
又國名。
【北史魏明帝紀】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又姓。
袁紹魏郡太守粟舉。
又沙謂之粟。
【山海經】櫃山有英水,中多丹粟。
【註】細丹沙如粟也。
又【廣東新語】連山有八排猺,自稱猺丁,曰八百粟。
又葉思積切。
【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廩粟。
子不知耕,婦不知織。
本作□。
粠 【未集上】【米字部】 粠 【集韻】胡公切,音紅。
與同。
粡 【未集上】【米字部】 粡 【集韻】徒東切,音同。
粽也。
又【篇海】粗米。
粢 【未集上】【米字部】 粢 【廣韻】卽夷切【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音咨。
【類篇】稷也。
【爾雅釋草疏】粢者,稷也。
【禮曲禮】稷曰明粢。
【左傳桓六年】潔粢豐盛。
【註】黍稷曰粢。
又通作齊。
【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註】今文曰明粢。
又通作齍。
【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齍之名物。
【註】齍讀爲粢。
六粢謂六穀:黍稷稻粱麥苽。
又【集韻】才資切,音茨。
【說文】稻餠,與餈同。
【列子力命篇】食則粢糲。
【註】粢,稻餠也。
味類籺米,不碎。
【揚子方言】餌謂之餻,或謂之粢。
又【集韻】才詣切,音劑。
酒也。
【禮禮運】粢醍在堂。
通作齊。
【說文】本作□,或作秶。
今文從米作粢。
考證:〔【說文】本作齋。
〕謹按說文□從齊從禾,今改□。
粣 【未集上】【米字部】 粣 【集韻】色責切,音。
糝也。
又粽也。
【南史虞悰傳】作扁米粣。
又【齊書宣孝後傳】薦茗□炙魚。
又測革切,音策。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荒故切,音謼。
籠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音竹。
擣也。
凡土功曰□。
【詩豳風】九月□場圃。
【大雅】□之登登。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氏爲削。
【註】削,今之書刀。
又居室亦曰□,言先□垣也。
【杜甫詩】畏人成小□。
又鳥鼓翼也。
【韓愈城南聯句詩】逗翳翅相築,擺幽尾交搒。
又推□,旁推覺之也。
【三國志顏斐傳】帝召市吏于斐前,杖一百,時典農私推□斐謝。
【註】從旁推□令覺也。
又【集韻】佇六切,音逐。
杵有鐏。
又葉職救切【潘嶽西征賦】考土中于斯邑,成建都而營□。
旣定鼎于郟鄏,遂鑽龜而啓繇。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無斧切【集韻】罔甫切,□音武。
與潕同。
水出南陽。
粵 【未集上】【米字部】 粵 【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
【爾雅釋詁】粵,曰也。
【註】語辭發端。
【說文】審愼之詞。
【徐曰】凡言粵者,皆在事端句首,未便言之,駐其言以審思之。
書召誥,粵三日丁巳是也。
心中暗數其日數,然後言之,其聲氣舒虧,故從虧會意。
又【爾雅釋詁】於也。
【註】語之韻絕歎辭也。
又與曰通。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又與越通。
【書召誥】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
又地名。
【前漢高帝紀】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
又【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
又厚也。
【管子五行篇】天爲粵宛,草木養長。
【註】天爲厚順,不逆時氣也。
《說文》粵,從虧從宷。
粥 【未集上】【米字部】 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六切,音祝。
糜也。
【釋名】粥濯于糜,粥粥然也。
【禮月令】仲秋行糜粥飮食。
【風土記】天正日南,黃鐘踐長,是日始牙動,爲饘粥以養幼。
【南越志】盧陵城中有井,半靑半黃,黃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又豆粥。
【後漢馮異傳】光武至饒陽蕪蔞亭,異上豆粥。
【晉書石崇傳】崇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又茗粥。
【茶錄】吳人采茶煑之,名茗粥。
又楡粥。
【唐書陽城傳】隱中條山,歲饑,屑楡爲粥。
又天有粥。
【天文集要】玉井主粥。
又涼州以粥爲羅闍。
【異物志】高昌僻土,有異于華,寒服冷水,暑啜羅闍。
又【說文】本作鬻。
今俗作粥。
【前漢文帝紀】吏廩當受鬻者,或以陳粟。
【註】鬻與粥同。
師古曰:黃帝始烹穀爲粥,周謂之饘,宋、衞謂之餰。
又姓。
鬻熊,周文王時人,省作粥。
楚有粥權,卽熊後。
又粥粥,□謙貌。
【禮儒行】粥粥若無能也。
【疏】粥粥,柔弱專愚之貌。
【註】亦作羊六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六切,音育。
【前漢禮樂志】粥粥音送。
【註】粥粥,敬懼貌。
師古曰:粥,弋六反。
又北狄名。
【史記五帝紀】黃帝北遂葷粥。
【註】粥,音育。
又賣也。
【禮王制】田裡不粥。
【荀子儒效篇】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
又【韻會小補】靡爲切。
也。
通作靡。
又葉職律切,音□。
【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迹。
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粥。
粦 【未集上】【米字部】 粦 注解:【廣韻】力刃切【韻會】良忍切,□音吝。
【說文】鬼火也。
兵死及馬牛之血爲粦。
【博物志】戰鬭死亡之處有人馬血,積年爲粦,著地入草木,如霜露不可見。
有觸者,著人體便有光,拂拭卽散無數。
又【韻會】或作燐。
【淮南子□論訓】久血爲燐。
又【陳思王螢火論】或謂之燐。
【詩豳風熠燿宵行傳】燐也。
燐,螢火也。
【陸佃雲】燐火之微名,故此兩者通謂之燐。
【集韻】或作。
又【韻會小補】離眞切,音鄰。
又裡忍切,音嶙。
義□同。
【說文】本作。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山隹切【集韻】所隹切,□音崽。
漉米也。
粧 【未集上】【米字部】 粧 【字彙補】側羊切,音莊。
粉飾。
糞 【未集上】【米字部】 糞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問切,音奮。
穢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榮季曰:是糞土也。
【史記貨殖傳】貴出如糞土。
又治也,培也。
【禮月令】可以糞田疇。
【疏】壅苗之根也。
【荀子緻仕篇】樹落糞本。
又掃除也。
【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
【左傳昭三年】張趯使謂太叔曰:糞除先人之敝廬。
【荀子經國篇】堂上不糞,則郊草不瞻曠芸。
【註】糞,除也。
又非問切,音分。
掃棄之也。
【韓愈文】糞除天下山川。
【集韻】又作□□□坋□□□。
【韻會】本作糞,隷作糞。
或作□。
亦作拚,又作□。
【玉篇】作□。
【海篇】作□。
【字彙補】作□。
□字原作米下黑,或□字。
絊 【未集中】【糸字部】 絊 【篇韻】音最。
鮮潔也。
糧 【未集上】【米字部】 糧 【廣韻】【集韻】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
同糧。
【張衡思□賦】屑瑤蕋以爲糧。
(糧)【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
【說文】穀食。
【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
【註】行道曰糧,謂糒也。
止居曰食,謂米也。
【左傳僖四年】申侯曰:共其資糧屝屨。
【疏】糧謂米粟,行道之食。
【詩大雅】乃裹餱糧。
【莊子逍遙遊】適百裡者,宿舂糧。
適千裡者,三月聚糧。
又藥名。
【神異經】禹餘糧,世傳禹治水,棄其所餘糧于江中,生爲藥草也。
亦作糧。
粯 【未集上】【米字部】 粯 【廣韻】侯襇切,音莧。
粉頭粯子。
又【類篇】米屑也。
粰 【未集上】【米字部】 粰 【廣韻】房鳩切【集韻】【韻會】房尤切,□音浮。
【博雅】粰□,饊也。
【晉書會稽王道子傳】士卒以給粰橡。
又【篇海】一曰鬻也。
【博雅】粰,饘也。
又【集韻】芳無切,音敷。
穀皮也。
一曰秠,一粰二米。
或作□。
【晉書桓階傳】階爲趙郡太守時,俸盡食醬粰。
上聞之,戲曰:卿家醬頗得不減耶。
粱 【未集上】【米字部】 粱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梁。
【說文】米名也。
【篇海】似粟而大,有黃靑白三種,又有赤黑色者。
【韻會小補】粱,粟類,米之善者,五穀之長,今人多種粟而少種粱,以其損地力而收穫少也。
【爾雅釋草註】虋,赤粱粟。
芑,白粱粟。
【周禮天官】犬宜粱。
【疏】犬味酸而溫,粱米味甘而微寒,氣味相成,故雲犬宜粱。
【廣志】有具粱、解粱,有遼東赤粱。
【本草】白粱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有襄陽竹根者最佳。
黃粱出靑、冀。
【杜甫贈衞八處士詩】夜雨翦春韭,新炊閒黃粱。
【註】《本草》香美逾諸粱,俗呼竹根黃。
又莠類曰粱。
【爾雅釋草】稂,童粱。
【註】莠類。
【疏】稂,一名童粱。
【集韻】或作梁。
考證:〔【說文】稻穀名。
〕謹照原文改米名也。
〔【杜詩】新炊聞黃粱。
〕謹照原文聞改閒。
粲 【未集上】【米字部】 粲 【廣韻】【集韻】【韻會】蒼案切【正韻】蒼晏切,□音燦。
【說文】稻重二,爲粟二十鬥,爲米十鬥,曰毇。
爲米六鬥大半鬥曰粲。
【篇海】精鑿食也。
又餐也。
【詩鄭風】還予授子之粲兮。
【傳】粲,餐也。
今河北人呼食爲粲,謂餐食也。
又【廣韻】優也,察也,明也。
【詩唐風】角枕粲兮。
【小雅】粲粲衣服。
【爾雅釋訓】宴宴粲粲,尼居息也。
【註】盛飾晏安,近處優閒。
【前漢宣帝紀】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註】粲,明也。
又衆意。
【詩鄭風】三英粲兮。
【箋】衆意。
【註】采諫反。
【朱註】又光明也。
又三女爲粲。
【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周語】密康公遊于涇,有三女奔之。
其母曰:必緻之王,女三爲粲。
粲,美物也。
又笑貌。
【穀粱傳昭四年】軍人皆粲然而笑。
【註】粲然,盛笑貌。
又漢□有白粲。
【前漢孝惠紀】當爲城旦舂者,皆耐爲鬼薪白粲。
【註】白粲,坐擇米使正白爲白粲,三歲□也。
又精潔貌。
【荀子榮辱篇】粲然有秉芻豢稻粱而至者。
【註】粲,精潔貌。
又姓。
隴西族,出【姓苑】。
又葉倉甸切,音茜。
【陸雲贈張府君詩】被繡晝行,昔人攸羨。
階雲飛藻,孰與同粲。
又【廣韻】與同。
【海篇】別作□。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胡孔切,音澒。
□□,耳中鳴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胡黤切【集韻】戸黤切,□音檻。
饘也。
本作糮。
粳 【未集上】【米字部】 粳 【集韻】居行切,音庚。
【玉篇】稻不黏者。
【爾雅釋草疏】秔糯甚相類,黏不黏爲異。
【周禮天官食醬註】稌稉也。
【梁庾肩吾集】有《謝賚粳米啓》。
【韻會補】粳,俗秔字。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音曳。
溶,水貌。
【宋玉高唐賦】洪波淫淫之溶。
粷 【未集上】【米字部】 粷 【玉篇】居六切,音菊。
粷粉也。
粸 【未集上】【米字部】 粸 【集韻】渠之切,音其。
餠屬。
亦作□。
粹 【未集上】【米字部】 粹 【廣韻】【集韻】【韻會】□雖遂切,音隧。
【說文】不雜也。
【易乾卦】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疏】純粹,不雜也。
又純也。
【前漢賈誼傳】所託財器職業,粹于羣下。
【註】粹,純也。
又同也。
【屈原離騷】昔三後之純粹兮。
【註】齊同曰粹。
又專一也。
【荀子非相篇】粹而能容雜。
【註】粹,專一也。
又全也。
【荀子王霸篇】粹而王,駁而霸。
【註】粹,全也。
又【集韻】【韻會】□同碎。
【荀子儒效篇】力少而任重,舍粹折無適也。
【註】粹與碎同。
考證:〔【前漢賈誼傳】所托財器職業,粹于羣下。
〕謹照原文托改託。
粺 【未集上】【米字部】 粺 【廣韻】【集韻】【韻會】旁卦切【正韻】薄邁切,□音稗。
精米也。
【詩大雅】彼疏斯粺。
【正義】米之率,糲十,粺九,□八,侍禦七。
《九章》粟米法:粟率五十,糲米三十,粺二十七,□二十四,禦二十一。
言粟五升爲糲米三升,以下則米漸細,故數益少。
四種之米,皆以三約之得此數也。
又【集韻】步化切,音鮊。
毇也。
【集韻】或作□。
粻 【未集上】【米字部】 粻 【廣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音張。
【說文】食米也。
【詩大雅】以峙其粻。
【禮王制】五十異粻。
【爾雅釋言】粻,糧也。
【註】今江東通言粻。
又【博雅】餳也。
又【集韻】仲良切,音長。
又除庚切,音棖。
又知亮切,音帳。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旬爲切,音隨。
籠也。
□ 【備考】【醜集】【囗字部】 □ 【字彙補】同囦。
粼 【未集上】【米字部】 粼 【海篇】離珍切,音璘。
水在石閒粼粼也。
【詩唐風】揚之水,白石粼粼。
【傳】粼粼,淸激貌。
亦作磷。
又【韻會補】良忍切,音嶙。
隱粼川□。
【篇海】同□。
粽 【未集上】【米字部】 粽 【廣韻】【集韻】【正韻】□作弄切,宗去聲。
角黍也。
同糉。
又草名。
【廣東新語】五月朔至五日,以粽心草繫黍,卷以柊葉,以象隂陽包裹,浴女蘭湯,飮菖蒲雄黃醴,以辟不祥。
紋 【未集中】【糸字部】 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文。
【玉篇】綾紋也。
【類篇】織紋。
【篇海】凡錦綺黼繡之文皆曰紋。
精 【未集上】【米字部】 精 【廣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晶。
【說文】擇也。
【廣韻】熟也,細也,專一也。
【書大禹謨】惟精惟一。
【易繫辭】精義入神以緻用也。
又密也。
【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
【註】精,猶精密也。
侵,責之不服,推兵入竟,伐,擊之益深,用意稍精密。
又靈也,眞氣也。
【易繫辭】精氣爲物。
【疏】隂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爲萬物也。
【左傳昭七年】子產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又【莊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隂精。
又【襄二十八年春無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歲星,火精曰熒惑,土精曰鎭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
【老子道德經】其中有精,其精甚眞。
【莊子德充符】勞乎子之精。
又【廣韻】正也,善也,好也。
【禮經解】潔靜精微易敎也。
又明也。
【前漢京房傳】隂霧不精。
【註】精,謂日光淸明也。
又鑿也。
【論語】食不厭精。
【屈原離騷】精瓊爢以爲粻。
【註】精,鑿也。
又【韻會小補】巧也。
又【增韻】凡物之純至者皆曰精。
又古者以玉爲精。
【楚語】一純二精。
又地精,黃精,草名。
【博雅】地精,人葠也。
黃精,一名仙人餘糧。
又精衞,鳥名。
【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名精衞。
又□米曰精。
【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
【註】□米曰精。
又精絕,國名。
【水經注】南河又東經精絕國。
【前漢西域傳】精絕國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餘裡。
又精廬,精舍。
【前漢儒林傳論】精廬暫建。
【註】精廬,講讀之舍。
【後漢李充傳】充立精舍講授。
又【廣東新語】猺之渠帥,號曰精夫。
又【韻會】同睛。
又鳥名。
與鶄通。
【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
【註】交精,似鳧而腳高,有毛冠,辟火災。
又與菁同。
【爾雅釋草茢薽註】一名天蔓精。
又葉咨良切,音將。
【左思吳都賦】婺女寄其曜,翼軫寓其精。
【註】精,咨良切,葉上疆。
又【廣韻】子姓切【集韻】子正切,□音婧。
強也。
粿 【未集上】【米字部】 粿 【廣韻】【集韻】□古火切,音果。
淨米也。
又米食也。
【博雅】粿,糏也。
又【集韻】戸瓦切,跨上聲。
【說文】穀之善者。
一曰無皮穀。
糁 【未集上】【米字部】 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
【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
一曰粒也。
【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
【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
【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釋名】糝,□也,相黏□也。
又【篇海】雜也。
【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
糝侯者,糝雜也。
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又【類篇】蘇含切,音三。
【正韻】桑錦切,音沁。
義□同。
糂 【未集上】【米字部】 糂 〔古文〕糝【廣韻】【集韻】□桑感切,音。
【說文】以米和羹也。
一曰粒也。
【荀子宥坐篇】藜羹不糂。
又【篇海】糂,雜也。
又糂,滓也。
糃 【未集上】【米字部】 糃 【集韻】徒郞切,音糖。
精米。
糄 【未集上】【米字部】 糄 【集韻】□眠切,音邊。
米也。
又【廣韻】方典切【集韻】補典切,□音匾。
燒稻取米曰糄。
糅 【未集上】【米字部】 糅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女救切,音猱。
【博雅】猱,雜也。
或作粈。
【儀禮鄕射禮】白羽與赤羽猱。
【戰國策】下宮糅羅紈。
【史記屈原傳】同糅玉石兮,一槩而相量。
又【集韻】【韻會】【正韻】□忍九切,蹂上聲。
義同。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
食也。
糆 【未集上】【米字部】 糆 【海篇】音面。
屑米。
【正字通】俗麫字。
糇 【未集上】【米字部】 糇 【廣韻】戸鉤切【集韻】胡溝切,□音侯。
【廣韻】糇糧也。
【博雅】糇,糒也。
【詩大雅】廼裹糇糧。
【註】餱或作糇。
□ 【未集中】【羽字部】 □ 【廣韻】古文翼字。
註見十二畫。
【巳集下】【牛字部】【集韻】苦禾切,音科。
本作犐。
【廣雅】□,牛屬。
又【類篇】居尤切,音鳩。
大牡謂之。
○按《集韻》》書作,從丩爲正。
□或作郭犐。
糈 【未集上】【米字部】 糈 【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音胥。
糧也。
又祭神米。
【山海經】糈用稌米。
【註】糈,祀神之米。
【屈原離騷】懷椒糈而要之。
【註】糈,精米,所以享神也。
俗作□。
又【廣韻】私呂切【集韻】寫與切,□胥上聲。
義同。
又【廣韻】疏舉切【集韻】【韻會】□阻切,□音所。
饊也。
又【集韻】山於切,音疏。
義同。
涋 【巳集上】【水字部】 涋 【篇海】他骨切,音禿。
滑涋也。
糉 【未集上】【米字部】 糉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作弄切,宗去聲。
蘆葉裹米角黍也。
【風土記】以菰裹黏米。
【續齊諧記】屈原五日投汨羅,楚人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漢建武中,區曲白日見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聞君當見祭,可以楝葉塞筒上,以綵絲纏之,二物蛟龍所憚也。
今人作粽,幷戴楝葉五色絲,皆汨羅遺俗。
【集韻】或作粽。
糊 【未集上】【米字部】 糊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
【說文】黏也。
又【篇海】煑米及麫爲粥。
【宋正考父鼎銘】饘于是,粥于是,以糊餘口。
又模糊,漫貌。
【杜甫詩】駞背錦模糊。
又【字彙補】許骨切,音忽。
【金壷字考】糊塗,音忽突。
【說文】本作□。
或作。
【集韻】或作□。
亦作□、□。
又作、□。
糋 【未集上】【米字部】 糋 【集韻】子賤切,音箭。
煎餌。
糐 【未集上】【米字部】 糐 【集韻】芳無切,音敷。
粉餌。
絤 【未集中】【糸字部】 絤 【集韻】線,亦作絤。
【周禮冬官考工記】察其線。
【註】線讀爲絤,謂縫革之縷。
糏 【未集上】【米字部】 糏 【廣韻】【集韻】□先結切,音屑。
米麥破也,舂餘也。
又【集韻】蘇骨切,音窣。
米粉。
糑 【未集上】【米字部】 糑 【集韻】昵格切,音搦。
粉餌。
又乃歷切,音惄。
粉餌熟曰搦。
糒 【未集上】【米字部】 糒 【廣韻】【集韻】【韻會】□平祕切,音贔。
乾飯也。
【書費誓疏】糗糒是行軍之糧。
【史記大宛傳】載糒給貳師。
【後漢明帝紀】杅水脯糒。
又【四民月令】四月,可以作棗糒以待賔客。
又【正韻】毗意切,音避。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步拜切【正韻】薄邁切,□音憊。
義同。
糓 【未集上】【米字部】 糓 【唐韻】【集韻】【韻會】□古祿切,音谷。
百糓之總名。
實也,善也,續也,生也。
又祿也。
一曰水名。
【廣韻】俗穀字。
糔 【未集上】【米字部】 糔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有切,修上聲。
汁也。
一曰溲也。
或作滫。
【禮內則】爲稻粉,糔溲之以爲酏。
又【集韻】思留切,音修。
【說文】久泔也。
又蘇老切,音嫂。
息救切,音秀。
義□同。
《說文》滫,久泔也。
糕 【未集上】【米字部】 糕 【集韻】居勞切,音羔。
與餻同。
糜也。
【野客叢書】劉夢得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思六經中無此字,遂止。
故宋景文《九日》詩曰:劉郞不肯題糕字,虛負人生一世豪。
【周禮天官籩人疏】羞邊之實,糗餌粉餈。
註餅之曰餈。
疏今之餈糕,六經中未嘗無糕。
【松漠紀聞】金國重陽有寶階糕。
考證:〔【野客叢書】【周禮天官籩人疏】羞邊之實,糗餌粉餈。
【鄭箋】今之餈糕,六經中未嘗無糕也。
〕謹照原文改:周禮籩人疏羞邊之實,糗餌粉餈。
註餅之曰餈。
疏今之餈糕,六經中未嘗無糕。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同腆。
【午集上】【瓦字部】【集韻】【韻會】□居郞切,音岡。
【玉篇】甖也。
【集韻】大甕爲。
【博雅】,甁也。
【揚子方言】甖,靈桂之郊謂之。
又【集韻】舉朗切,音。
甖屬。
【集韻】或作□罁。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胡計切,音系。
或作□。
帶也。
糖 【未集上】【米字部】 糖 【廣韻】【集韻】□徒郞切,音唐。
【說文】飴也。
【揚子方言】餳謂之糖。
又沙糖。
【易林】南箕無舌飯多沙糖。
又糖霜。
【王灼糖霜譜】唐大曆閒,有僧號鄒和尙者,不知從來。
跨白驢,登繖山,結茅以居。
須鹽米薪菜之屬,卽書付紙,繫錢,遣驢負至市,人知爲鄒也,取平直挂物於鞍,縱驢歸。
一日驢犯山下黃氏蔗田,黃請償于鄒。
鄒曰:汝未知窨蔗爲糖霜,利當十倍。
試之,果信。
鄒末年走通泉縣靈鷲山龕中,其徒追躡及之,但見一文殊石像。
衆始知大士化身,而白驢者師子也。
【篇海】亦作糛、餹。
【六書音義】糛、□同。
糗 【未集上】【米字部】 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去九切,音□。
【說文】熬米麥也。
又乾飯屑也。
又糧也。
【博雅】糗,糒也。
【書費誓】峙乃糗糧。
【疏】糗,擣熬穀也。
謂熬米麥使熟,又擣之以爲粉。
【禮內則】糗餌。
【註】擣熬穀以爲糗餌。
【周禮天官】羞籩之實,糗餌粉餈。
【註】糗,熬大豆與米也。
【左傳哀十一年】□轅頗出奔鄭,其族轅咺進稻醴、梁糗、腵脯焉。
【註】糗,乾飯。
【釋名】糗,齲也。
飯而磨之使齲碎也。
又姓。
【風俗通】漢有糗宗,爲嬴長。
又【玉篇】尺沼切。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丘救切,音□。
義同。
【六書音義】與□同。
考證:〔【周禮天官】羞邊之實,糗餌粉餈。
〕謹照原文邊改籩。
糙 【未集上】【米字部】 糙 【廣韻】【集韻】【正韻】□七到切,音慥。
粗米未舂。
或作,亦作□。
糚 【未集上】【米字部】 糚 【廣韻】側霜切【集韻】側羊切,□音莊。
粉飾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靚糚刻飾。
【註】靚糚,粉白黛黑也。
【後漢梁冀傳】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爲妖態,作愁眉、嗁糚、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
又【集韻】側亮切,音壯。
義同。
【篇海】亦作、粧。
糛 【未集上】【米字部】 糛 【集韻】與糖同。
糜 【未集上】【米字部】 糜 【廣韻】靡爲切【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靡。
【說文】黃帝初敎作糜。
【釋名】糜,煑米使糜爛也。
【博雅】糜,糏也,饘也。
【禮月令】行糜粥飲食。
【史記封禪書】施糜之屬。
【註】施糜粥之神。
【風土記】俗尙以赤豆爲糜,所以象色也。
又爛也。
【孟子】糜爛其民。
【前漢賈山傳】無不糜滅。
又與靡通。
【禮少儀】國家靡敝。
【疏】靡爲糜,謂財物糜散凋敝。
古字通用。
又與眉同。
【前漢王莽傳】赤糜聞之,不敢入界。
【註】糜,眉也。
古字通用。
【集韻】或作□、□。
考證:〔【禮月令】行糜粥飯食。
〕謹照原文飯食改飲食。
糝 【未集上】【米字部】 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
【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
一曰粒也。
【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
【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
【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釋名】糝,□也,相黏□也。
又【篇海】雜也。
【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
糝侯者,糝雜也。
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又【類篇】蘇含切,音三。
【正韻】桑錦切,音沁。
義□同。
糞 【未集上】【米字部】 糞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問切,音奮。
穢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榮季曰:是糞土也。
【史記貨殖傳】貴出如糞土。
又治也,培也。
【禮月令】可以糞田疇。
【疏】壅苗之根也。
【荀子緻仕篇】樹落糞本。
又掃除也。
【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
【左傳昭三年】張趯使謂太叔曰:糞除先人之敝廬。
【荀子經國篇】堂上不糞,則郊草不瞻曠芸。
【註】糞,除也。
又非問切,音分。
掃棄之也。
【韓愈文】糞除天下山川。
【集韻】又作□□□坋□□□。
【韻會】本作糞,隷作糞。
或作□。
亦作拚,又作□。
【玉篇】作□。
【海篇】作□。
【字彙補】作□。
□字原作米下黑,或□字。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布梗切【集韻】百猛切,□祊上聲。
詐僞也。
糟 【未集上】【米字部】 糟 【廣韻】作曹切【集韻】【韻會】臧曹切【正韻】則刀切,□音遭。
【說文】酒滓也。
【篇海】酒母。
【周禮天官酒正】共後之緻飮于賔客之禮,醫酏糟。
【註】糟,醫、酏不泲者。
泲曰淸,不泲曰糟。
【楚辭漁父】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史記貨殖傳】原憲不厭糟糠。
又【集韻】或作□。
【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
【註】醴,淸□。
亦作醩。
【前漢食貨志】醩胾灰炭。
又姓。
【字彙】明嘉靖舉人糟士奇,鳳翔人。
又【韻會補】祖到切,遭去聲。
【禮內則】淸糟。
【註】糟,醇也。
沮到反。
【集韻】或作□。
籀文作□。
□字原作曲下酉。
糠 【未集上】【米字部】 糠 【廣韻】苦岡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岡切,□音康。
【玉篇】穀皮也。
【前漢食貨志】貧者食糟糠。
又【韻會小補】或省作康。
【爾雅釋器】康謂之蠱。
【疏】康,米皮,一名蠱。
《左傳昭元年》穀之飛亦爲蠱是也。
又粃糠,煩碎也。
【莊子逍遙遊】塵垢粃糠。
【註】粃糠猶煩碎。
又山名。
【交州記】合浦海口有糠頭山,相傳越王舂米于此,積糠而成。
又星名。
【石氏星經】箕前亦名糠。
星明,大歲豐,小微,天下饑荒無米。
【玉篇】本作穅。
【集韻】或作粇。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去阮切,音犬。
粉也。
糡 【未集上】【米字部】 糡 【碎金】其亮切,強去聲。
漿糡也。
糣 【未集上】【米字部】 糣 同糂。
【說文】糂籀文從。
朁。
糤 【未集上】【米字部】 糤 【廣韻】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繖。
熬稻粻也。
與饊同。
糥 【未集上】【米字部】 糥 【字彙】俗糯字。
糦 【未集上】【米字部】 糦 【廣韻】【集韻】【正韻】□昌志切,音熾。
【說文】酒食也。
【廣韻】大祭,亦稷也。
【詩小雅】吉蠲爲糦。
【註】糦,酒食也。
又【商頌】大糦是承。
【箋】糦,黍稷。
【疏】謂奉承助祭之粢盛,惟黍稷耳。
糦從米,故知是黍稷。
又熟食。
【揚子方言】糦,熟也。
自河以北,趙魏之閒,火熟曰爛,氣熟曰糦。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
義同。
【韻會小補】通作饎、□。
糧 【未集上】【米字部】 糧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
【說文】穀食。
【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
【註】行道曰糧,謂糒也。
止居曰食,謂米也。
【左傳僖四年】申侯曰:共其資糧屝屨。
【疏】糧謂米粟,行道之食。
【詩大雅】乃裹餱糧。
【莊子逍遙遊】適百裡者,宿舂糧。
適千裡者,三月聚糧。
又藥名。
【神異經】禹餘糧,世傳禹治水,棄其所餘糧于江中,生爲藥草也。
亦作糧。
糨 【未集上】【米字部】 糨 【篇海】其亮切,強去聲。
與糡同。
玐 【午集上】【玉字部】 玐 【廣韻】博拔切【集韻】布拔切,□音八。
玉聲。
【五音集韻】玉名。
糩 【未集上】【米字部】 糩 【集韻】苦會切,音翽。
【說文】穅也。
同□。
糪 【未集上】【米字部】 糪 【廣韻】【集韻】□博厄切,音檗。
【說文】炊米者謂之糪。
又【廣韻】普麥切【集韻】匹麥切,□音□。
【爾雅釋器】米者謂之糪。
【註】飯中有腥。
【疏】飯中有腥米者謂之糪。
李廵曰:米飯半腥半熟名糪,卽《論語》雲失飪不食。
又【集韻】【韻會】□普八切,音汃。
餠半熟也。
糫 【未集上】【米字部】 糫 【廣韻】戸關切【集韻】胡關切,□音環。
餌也。
粔籹,吳人謂之膏糫。
糮 【未集上】【米字部】 糮 【集韻】□本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音叢。
籠□,取魚竹器。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讟,古作。
註詳言部二十二畫。
糯 【未集上】【米字部】 糯 【集韻】奴臥切,音懦。
稻名。
【說文】沛國謂稻曰稬。
或作糯。
【增韻】糯,稻之黏者,可以爲酒。
又【集韻】【韻會】□奴亂切,音渜。
義同。
【六書音義】亦作稬。
糰 【未集上】【米字部】 糰 【集韻】徒官切,音團。
粉餌。
【武林舊事】元夕前食所尙,宜利少,澄沙糰子。
糱 【未集上】【米字部】 糱 【廣韻】魚列切,音孼。
麯糱。
又牙米。
餘詳糵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落猥切【集韻】魯猥切,□音磊。
與灅同。
水名,在右北平。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渨灅,水波湧起貌。
【郭璞江賦】渨灅濆瀑。
糲 【未集上】【米字部】 糲 【廣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勵。
【廣韻】麤也。
【篇海】米不精也。
【史記聶政傳】用爲夫人麤糲之費。
【太史公自序】糲粱之食。
【註】張晏曰:一斛粟舂七米爲糲。
瓚曰:五鬥粟三鬥米爲糲。
正義曰:脫粟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落蓋切,音賴。
義同。
又【廣韻】力達切【集韻】【韻會】【正韻】郞達切,□音辣。
義同。
【列子力命篇】食則粢糲。
【註】糲,令達反。
又【韻會小補】葉力糵切。
【白居易詩】檢點盤中餐,非精亦非糲。
檢點身上衣,無餘亦無闕。
【說文】本作。
或作□。
糴 【未集上】【米字部】 糴 【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廣韻】入米也。
【左傳莊二十八年】臧孫辰告糴于齊。
【疏】買穀曰糴。
告糴者,將貨財告齊以買穀。
【孟子】無遏糴。
又檄糴,疾貌。
【潘嶽笙賦】懰檄糴以奔邀。
又【字彙補】與滌同。
【揚雄蜀都賦】糴米肥。
【註】糴米,言養之以米,所以滌其穢。
,豕也。
又【集韻】徒刀切,音鞉。
姓也。
【左傳成十年】晉侯使糴茷如楚。
又【五音集韻】直略切,音著。
義同。
【集韻】或作籴。
糵 【未集上】【米字部】 糵 【集韻】【正韻】□魚列切,音臬。
【玉篇】麯也。
【書說命】爾惟麯糵。
【禮禮運】禮之于人,猶酒之有糵也。
又與孽同。
【司馬遷報任安書】隨而媒孽其短。
【師古註】孽如麴糵之糵。
糶 【未集上】【米字部】 糶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眺。
【說文】出穀也。
【史記貨殖傳】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
【註】索隱曰:言米賤則農人病也。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
姓也。
晉有糶裁。
糷 【未集上】【米字部】 糷 【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正韻】郞患切,□音爛。
□糜相箸也。
【爾雅釋言】搏者謂之糷。
【註】飯相著。
【疏】糷,飯淖糜相著也。
又【集韻】魯旱切,音嬾。
又郞幹切,音闌。
義□同。
或省作□、□。
弆 【寅集下】【廾字部】 弆 【廣韻】居許切【集韻】苟許切,□音舉。
【廣韻】藏也。
又【集韻】通作去。
【前漢□遵傳】遵性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去以爲榮。
【註】去,藏也。
又【廣韻】羌舉切,去上聲。
義同。
【巳集中】【火字部】【集韻】紕招切,音漂。
【玉篇】本作爂。
詳爂字註。
又【集韻】【正韻】□卑遙切,音標。
詳熛字註。
又【類篇】毗召切,音票。
勁直貌。
【五音集韻】作票。
〇按玉篇作票多一畫。
集韻,類篇,平聲二音俱作,少一畫。
惟類篇去聲一音作票。
蓋票與當爲筆畫之譌,雖有三音,其實一字也。
票字從西二火。
糸 【未集中】【糸字部】 糸 〔古文〕□【廣韻】莫狄切,音覓。
【說文】細絲也。
【徐鍇曰】一蠶所吐爲忽,十忽爲絲。
糸,五忽也。
又【博雅】微也。
【玉篇】幺也。
又【集韻】新茲切。
絲或省作糸。
糺 【未集中】【糸字部】 糺 【廣韻】居
籇 【未集上】【竹字部】 籇 【篇海】胡刀切,音豪。
船竿。
籈 【未集上】【竹字部】 籈 【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音甄。
割木長尺,以鼓敔,所以止樂也。
【爾雅釋樂】所以鼓敔,謂之籈。
又【廣韻】居延切【集韻】稽延切。
【廣韻】竹器。
【集韻】籈謂之□。
又【廣韻】章憐切。
義同。
□字原誤從揭作。
籉 【未集上】【竹字部】 籉 【廣韻】徒哀切【集韻】【韻會】【正韻】堂來切,□音臺。
笠子,可禦雨。
【謝朓呈沈尚書詩】籉笠聚東葘。
【註】籉,所以禦雨。
古通臺。
【詩小雅】臺笠緇撮。
籊 【未集上】【竹字部】 籊 【廣韻】【集韻】□他歷切,音惕。
竹長殺貌。
【詩衞風】籊籊竹竿,以釣于淇。
【傳】籊籊,長而殺也。
又【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
義同。
籋 【未集上】【竹字部】 籋 【集韻】同□。
又【廣韻】【正韻】□尼輒切,音聶。
鉗也。
又【廣韻】奴協切【集韻】諾葉切,□音撚。
小箱也。
又同躡。
【前漢禮樂志天馬歌】籋浮雲,晻上馳。
【註】言天馬上籋浮雲也。
又【集韻】緜批切。
苧竹。
考證:〔【前漢禮樂志天馬歌】籋浮雲,晻上池。
〕謹照原文池改馳。
籌 【未集上】【竹字部】 籌 【廣韻】直由切【集韻】【韻會】陳留切【正韻】除留切,□音儔。
籌算也。
【儀禮鄕射禮】箭籌八十。
【註】籌,算也。
又壷矢。
【禮投壷】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
【註】籌,矢也。
又籌策。
【史記高祖紀】運籌帷幄之中。
又【集韻】徒刀切,音陶。
【揚子方言】戴也。
又葉音除。
【蔡洪圍棊賦】攄妙思,奮元籌。
飾服色,玩騂駒。
籍 【未集上】【竹字部】 籍 【廣韻】【集韻】【韻會】秦昔切【正韻】前歷切,□音踖。
【玉篇】書籍。
【尚書序疏】籍者,借也。
借此□書以記錄政事,故曰籍。
【左傳昭十五年】王謂籍談曰:昔而高祖,司晉之典籍。
又戸籍。
【史記蕭何世家】高祖入關,何獨先走丞相府,收圖籍,以是具知天下戸口阨塞。
又尺籍,所以書軍令。
又門籍。
置牒于門,以案出入。
【前漢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門中者,得爲父母兄弟通籍。
【註】籍者,爲尺二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挂之宮中,案省相應,乃得入也。
又租籍。
【管子國蓄篇】租籍者,所以彊求也。
【註】在工商曰租籍。
又籍田。
【禮祭義】天子爲籍千畝,諸侯爲籍百畝。
【詩疏】籍之言借也。
借民力治之,故謂之籍田。
【五經要義】天子籍田以供上帝之粢盛,所以先百姓而緻孝享也。
籍,蹈也。
言親自蹈履于田而耕之也。
又籍籍,語聲也。
【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籍籍。
又狼籍。
【史記蒙恬傳】此四君者皆爲大失,以是籍于諸侯。
【註】言惡聲狼籍,布于諸國。
又姓。
晉籍談,漢籍福。
又【正韻】詞夜切,音謝。
【前漢義縱傳】治敢往少溫籍。
【註】言無所含容也。
又地名。
【史記秦本紀】靈公十年城籍姑。
【括地志】籍姑,在同州韓城縣北三十五裡。
又葉檣龠切【左思詠史詩】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
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廖廓。
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
考證:〔【管子國蓄篇】租籍者,所以疆求也。
〕謹照原文疆求改彊求。
籐 【未集上】【竹字部】 籐 【集韻】徒登切,音騰。
竹器。
又【篇海】簬器。
又蔓生似竹。
或作籘。
籑 【戌集下】【食字部】 籑 【正字通】同,譌省。
籒 【未集上】【竹字部】 籒 【廣韻】【韻會】【正韻】直又切【集韻】直祐切,□音胄。
史籒,周宣王太史名,造大篆。
【法書攷】籒文者,史籒所作也,與古文大篆小異,後人以名稱書,謂之籒文。
《七略》曰:卽周時史官敎學童書也,與孔壁古文異體,卽奇字也。
其跡則《石鼓文》存焉。
【學古編】李斯旣作小篆,遂以籒文爲大篆。
又【說文】讀書也。
籓 【未集上】【竹字部】 籓 【廣韻】甫煩切【集韻】方煩切,□音樊。
大箕。
【廣雅】籓、籮,箕也。
一曰蔽也。
又【集韻】逋潘切,音般。
【說文】箕屬,所以推棄之器也。
籔 【未集上】【竹字部】 籔 【廣韻】所矩切【集韻】【韻會】□主切【正韻】所武切,□音數。
【類篇】十六鬥曰籔。
【儀禮聘禮】門外米三十車,車秉有五籔。
【疏】十鬥曰斛,十六鬥曰籔,十籔曰秉。
又窶籔,竹器。
【前漢東方朔傳註】窶籔,以盆盛物戴于頭者,則以窶籔薦之,狀如環。
又【楊惲傳】不容穴,銜窶籔也。
又【廣韻】取句切。
義同。
又【廣韻】所角切。
窶籔,四足幾也。
又【廣韻】【韻會】【正韻】□蘇後切,音叟。
炊也。
一曰漉米竹器。
籕 【未集上】【竹字部】 籕 【山海經】神英招,其音如。
【郭璞註】或作籕。
所未詳也。
【字彙補】與籀字不同,籀從手。
籗 【未集上】【竹字部】 籗 【廣韻】苦郭切,音廓。
【爾雅註】捕魚籠。
【篇海】罩魚者也。
【左思吳都賦】罩兩魪。
【註】罩,籗也。
又【廣韻】仕角切【正韻】食角切,□音浞。
【集韻】竹角切,音斲。
義□同。
【集韻】同籱。
籘 【未集上】【竹字部】 籘 【篇海】徒登切,音滕。
與籐同。
籶 【備考】【未集】【米字部】 籶 【字彙補】籸字之譌。
紌 【未集中】【糸字部】 紌 【字彙】渠尤切,音求。
【揚雄蜀都賦】爾乃其人,自造奇錦。
紌繏□,縿緣盧中。
籙 【未集上】【竹字部】 籙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正韻】盧谷切,□音祿。
籍也。
又圖籙。
【張衡東京賦】高祖膺籙受圖,順天行誅。
又【集韻】簏也。
籚 【未集上】【竹字部】 籚 【廣韻】落胡切【集韻】【韻會】【正韻】龍都切,□音盧。
【廣韻】籚西竹,出會稽。
【戴凱之竹譜】有竹象籚,因以爲名。
東甌諸郡,緣海所生。
肌理勻淨,筠色潤貞。
凡今之篪,匪茲不鳴。
又【類篇】筐也。
大曰籚,小曰籃。
【儀禮士昏禮註】笲竹器而衣者,其形蓋如今之筥□籚矣。
又通作廬。
【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廬。
【註】矛戟柄也。
又【韻會】同櫨。
柱上拊也。
【晉語】侏儒扶籚。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千安切,音餐。
竹籖也。
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與篪同。
考證:〔【字彙補】與箎同。
〕謹照原文箎改篪。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側六切,音□。
縬,或作□。
縐文也。
籛 【未集上】【竹字部】 籛 【廣韻】【正韻】則前切【集韻】【韻會】將先切,□音箋。
【廣韻】姓也。
【論語疏】老彭姓籛,名鏗。
在商爲守藏吏,在周爲柱下史。
【神仙傳】彭祖姓籛,名鏗,帝顓頊之元孫。
善養性,能調鼎,進雉羹于堯,堯封之于彭城,歷夏、殷、周,年七百六十七歲而不衰。
又【集韻】子幹切。
義同。
又【廣韻】楚人革馬簻鞍韉。
又【廣韻】卽淺切【集韻】【韻會】子淺切,□音翦。
竹名。
籜 【未集上】【竹字部】 籜 【廣韻】【正韻】他各切【集韻】【韻會】闥各切,□音託。
【類篇】竹皮也。
【謝靈運詩】初篁苞綠籜。
【註】籜,竹皮也。
又草名。
【山海經】甘棗之山,其下有草,葵本而杏葉,黃花而莢實,名曰籜。
可以已瞢。
籝 【未集上】【竹字部】 籝 【廣韻】以成切【集韻】怡成切,□音盈。
籠也。
【廣雅】籝,籠也。
【玉篇】箸筩謂之籝。
又【廣韻】亦作嬴。
【集韻】或作□。
籞 【未集上】【竹字部】 籞 【廣韻】魚巨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音禦。
禁苑也。
【前漢宣帝紀】地節三年,詔池籞未禦幸者,假與貧民。
【註】蘇林曰:折竹以繩緜連禁籞,使人不得往來,律名爲籞。
又【廣韻】池水中編竹籬養魚。
又【韻會】池籞,水邊作小屋落鄣魚鳥。
籞者,禁苑之遮衞也。
籟 【未集上】【竹字部】 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落蓋切,音賴。
【說文】籥三孔也。
大者謂之笙,中者謂之籟,小者謂之箹。
【爾雅註】簫,一名籟。
【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
【註】籟,簫也。
又凡孔竅機括皆曰籟。
【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地籟則衆竅是已。
又葉力制切【宋玉高唐賦】緣葉紫裏,丹莖白蔕。
纖條悲鳴,聲似竽籟。
【註】蔕,丁計切。
籟,力制切。
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摐金鼓,吹鳴籟。
〕謹照原文摐改摐。
籠 【未集上】【竹字部】 籠 【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櫳。
【說文】舉土器。
一曰笭也。
【西京雜記】漢制,天子以象牙爲火籠。
又鳥檻曰籠。
【莊子庚桑楚】以天下爲之籠,則雀無所逃。
又包舉也。
【前漢食貨志】籠貨物,籠鹽鐵。
又盛矢器。
以竹爲之。
【周禮夏官】田弋充籠箙矢。
【註】籠,竹箙也。
又地名。
【史記匈奴傳】五月大會籠城。
【韻會補】廣南化外,古南越地,唐置籠州。
又【廣韻】【集韻】力鐘切【正韻】盧容切,□音龍。
竹名。
【張衡南都賦】其竹則籦籠篾。
又□籠,竹車軬。
【揚子方言】車枸簍,宋、魏閒謂之□籠。
【史記田單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
【註】《方言》:車轊,齊謂之籠。
又草名。
【管子地員篇】有籠與斥。
又【廣韻】【正韻】力董切【集韻】【韻會】魯孔切,□音攏。
箱籠。
又竹器。
【周禮地官遂人】道野役及窆,抱磨,共丘籠。
又與瀧同。
【荀子議兵篇】東籠而退。
【註】與涷瀧同,沾濕貌。
籢 【未集上】【竹字部】 籢 【廣韻】力鹽切【集韻】離鹽切,□音廉。
鏡籢也。
【列女傳】置鏡籢中。
【急就篇註】籢,盛鏡之器,若今鏡匣也。
又【廣韻】與匳同。
盛香器。
籣 【未集上】【竹字部】 籣 【廣韻】洛幹切【集韻】【韻會】郞幹切,□音闌。
所以盛弩矢,人所負也。
【前漢韓延壽傳】延壽爲東郡,令騎士兵車四面營陣,被甲鞮鞪居馬上,抱弩負籣。
【註】籣,盛弩矢者也。
其形如木桶。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屋籣縣。
籤 【未集上】【竹字部】 籤 【廣韻】七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千廉切,□音簽。
【說文】驗也。
一曰銳也,貫也。
【玉篇】竹籤,用以蔔者。
又典籤,官名。
【北史蕭泰傳】泰子寶未弱冠,名重一時。
隋文帝輔政,引爲丞相府典籤。
又【正韻】幖也。
籥 【未集上】【竹字部】 籥 【唐韻】【廣韻】以灼切【集韻】【類篇】【正韻】弋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藥。
【廣韻】樂器,似笛。
【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約。
【註】籥,如笛,三孔而短小。
【廣雅】籥,七孔。
【詩衞風】左手執籥。
【傳】籥,六孔。
【周禮春官】籥師掌敎國子舞羽龡籥。
【註】文舞有持羽吹籥者,所謂籥舞也。
【禮文王世子】秋冬學羽籥。
【疏】籥,笛也。
籥聲出于中冬,則萬物藏于中雲。
又【明堂位】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
【釋名】籥,躍也。
氣躍出也。
又【說文】書僮竹笘也。
又與鑰同。
【書金縢】啓籥見書。
【疏】籥,開藏之管。
【禮月令】孟冬愼管籥。
又星名。
【星經】天籥七星,在鬥杓第二星,主關籥開閉。
【周天大象賦】天籥司其啓閉。
籦 【未集上】【竹字部】 籦 【廣韻】職容切【集韻】諸容切,□音鍾。
籦籠,竹名。
可爲笛。
【馬融長笛賦】惟籦籠之奇生兮,于終南之隂崖。
【註】奇生,謂生質之奇也。
又【廣韻】竹器。
籧 【未集上】【竹字部】 籧 【廣韻】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求於切,□音渠。
【說文】籧篨,麤竹席也。
【揚子方言】簟,麤者謂之籧篨,或謂之籧筁。
又醜疾名。
【晉語】籧篨不可使俯。
蓋編席爲囷,如人之擁腫而不能俯,故以名之。
又【正韻】居許切,音舉。
【禮月令】季春之月,具曲植籧筐。
【註】亦作筥,養蠶器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戰國策】其自羃繫也完矣。
【註】羃,元作□。
粇 【未集上】【米字部】 粇 【集韻】同糠。
籩 【未集上】【竹字部】 籩 【廣韻】布元切【集韻】【韻會】【正韻】□眠切,□音邊。
竹豆。
【爾雅釋器】竹豆謂之籩。
【疏】籩,以竹爲之,口有籐緣,形制如豆,亦受四升,盛棗、栗、桃、梅、蔆芡、脯脩、膴鮑、糗餌之屬,祭祀、燕享所用。
【詩豳風】籩豆有踐。
【儀禮士冠禮】旨酒令芳,籩豆有楚。
【左傳昭六年】季孫宿如晉,晉侯享之,有加籩。
【註】籩豆之數多于常禮。
又官名。
【周禮天官】籩人奄一人,女籩十人。
【疏】女籩,女奴之曉籩者。
籫 【未集上】【竹字部】 籫 【廣韻】作管功。
【集韻】祖管切,□音纂。
竹器。
【廣雅】籫,箸筩也。
【急就篇註】籫,盛匕箸之籠。
一名。
筩原作下桶。
籬 【未集上】【竹字部】 籬 【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正韻】鄰溪切,□音離。
籓籬也。
【釋名】籬,離也。
以柴竹作之。
疏離,離也。
【晉書庾袞傳】與弟子樹籬,跪而授條,曰:幽顯易操,非君子意。
又笊籬,竹杓。
又葉良何切。
【楚辭招魂】軒輬旣低,步騎羅些。
蘭薄戸樹,瓊木籬些。
【正韻】亦作蘺、。
籭 【未集上】【竹字部】 籭 【廣韻】【集韻】【韻會】□山宜切,音凘。
竹器。
可以取麤去細。
又【集韻】【正韻】□霜夷切,音師。
義同。
又【集韻】所綺切,音躧。
與簁同。
又【廣韻】山佳切【集韻】所佳切,□音崽。
【廣韻】竹名。
【集韻】□具。
或作簛簁篩。
籮 【未集上】【竹字部】 籮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郞何切,□音羅。
竹器。
【揚子方言】箕,陳魏宋楚之閒謂之籮。
一說江南謂筐底方上圜曰籮。
絗 【未集中】【糸字部】 絗 【集韻】胡骨切,音搰。
【類篇】縷縈也。
籯 【未集上】【竹字部】 籯 【篇海】餘輕切,音盈。
箱屬。
【揚子方言】陳宋楚魏之閒謂筲爲籯。
【前漢韋賢傳】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
【註】如淳曰:籯,竹器,受三四鬥,今陳留俗有此器。
綂 【未集中】【糸字部】 綂 【正字通】俗統字。
綃 【未集中】【糸字部】 綃 【廣韻】相邀切【集韻】思邀切,□音宵。
【說文】生絲也。
【玉篇】素也,緯也。
【急就篇註】綃,生白繒,似縑而疏者。
一名鮮支。
【禮玉藻】□綃衣以爲裼。
【註】綃,綺屬也。
【左思吳都賦】泉室潛織而卷綃。
【註】鮫人從水中出,曾寄食人家,積日賣綃。
綃者,竹孚兪也。
亦作宵。
【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在其右。
【註】宵,讀如詩素衣朱綃之綃。
◎按《詩唐風》素衣朱繡,箋雲:繡當爲綃。
《韻補》雲:當讀如肖。
又【集韻】所交切,音梢。
【後漢向栩傳】著絳綃頭。
【釋名】綃頭,綃鈔也。
鈔髮使上也。
又【木華海賦】維長綃。
【註】綃,今之帆維也。
以長木爲之,所以挂帆。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陟交切,音嘲。
大笙,十九簧。
【集韻】莊交切【韻會】【正韻】陟交切,□音巢。
大笙。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
【類篇】巢或從竹。
又【集韻】鳥穴中也。
□原字從臼作。
綄 【未集中】【糸字部】 綄 【廣韻】【集韻】【韻會】□胡官切,音桓。
【玉篇】□風五兩也。
又【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音緩。
【博雅】纏也。
又【集韻】烏患切。
綰或作綄。
綅 【未集中】【糸字部】 綅 【廣韻】【正韻】七林切【集韻】【韻會】千尋切,□音侵。
【說文】作□,絳綫。
【詩魯頌】貝胄朱綅。
【傳】以朱綅綴之。
【疏】謂以朱綫連綴甲也。
又【廣韻】子心切【集韻】咨林切,□音祲。
義同。
又【廣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音暹。
白經黑緯。
同□。
綆 【未集中】【糸字部】 綆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杏切,音梗。
【說文】汲井綆也。
【揚子方言】繘,自關而東,周洛韓魏之間謂之綆。
【莊子至樂篇】綆短不可汲深。
【玉篇】亦作。
又【集韻】必郢切,音餠。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眡其綆,欲其蚤之正也。
【註】綆,讀爲餠,輪箄也。
又【集韻】補滿切,音。
義同。
粈 【未集上】【米字部】 粈 【集韻】女九切,音紐。
【說文】雜飯也。
又【廣韻】人九切【集韻】忍九切,□蹂上聲。
又【集韻】女救切,狃去聲。
義□同。
粉 【未集上】【米字部】 粉 【廣韻】方吻切【集韻】【韻會】【正韻】府吻切,□分上聲。
【篇海】米粉。
【釋名】分也。
硏米使分散也。
【周禮天官】修籩之實,糗餌粉餈。
【註】豆屑也。
又【說文】傅面者也。
【韻會】古傅面亦用米粉。
又染之爲紅粉,後乃燒鉛爲粉。
【博物志】燒鉛成胡粉。
【釋名】胡粉,胡餬也,脂和以塗面也。
又【正韻】設采潤色謂之粉澤。
又煆石爲白灰,塗牆壁曰粉。
【白居易詩】文昌新入有光輝,紫界金牆白粉闈。
【註】尙書省皆以粉圖壁,畫古賢列士,曰畫省,亦曰粉省。
又【事文類聚】海粉母如墨魚形,大三四寸,冬畜家中,春種海濵田內,色綠如荷包,海粉卽所溲也。
或曰插竹枝田中,母緣枝吐出成粉。
又【正字通】凡物磑之如屑者,皆爲粉。
粉通稱,非獨米也。
又竹名。
【閩部疏】粉竹舂絲,爲佳紙料者,美于江南之白苧。
又地名。
【水經】堵水出自上粉縣。
【注】孟達爲太守,治房陵,故縣有粉水,縣居其上,故曰上粉。
取此水漬粉,皓耀鮮潔,縣水皆取名焉。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
傳也。
飾也。
【字彙補】粉,白飾也,從上聲。
所以傳物曰粉,從去聲。
《字彙》皆作府刎切,非。
粒 【未集上】【米字部】 粒 〔古文〕□【廣韻】【集韻】【正韻】□力入切,音立。
米粒也。
【小爾雅】生曰穀謂之粒。
【孟子】樂歲粒米狼戾。
【註】粒米,粟米之粒也。
【拾遺記】員嶠之山名環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
又【說文】糂也。
【書益稷】烝民乃粒。
【傳】米食曰粒。
【疏】今人謂飯爲米糂,遺餘之飯,謂之一粒兩粒,是米食曰粒,用米爲食之名也。
【禮王制】有不粒食者矣。
又通作立。
【詩周頌】立我烝民。
【註】立、粒通。
粓 【未集上】【米字部】 粓 【集韻】沽三切,音甘。
米汁也。
又【說文】周謂潘曰泔。
或作粓。
粔 【未集上】【米字部】 粔 【廣韻】其呂切【集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粔籹,膏糫也。
【齊民要術】粔籹名環餅,象環釧形。
《廣雅》謂之粰□,今通名饊子。
【楚辭招魂】粔籹蜜餌,有餦餭些。
【註】吳謂之膏環,亦曰寒具。
【杜甫詩】粔籹作人情。
【劉禹錫寒具詩】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熬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粕 【未集上】【米字部】 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匹各切,音膊。
【說文】糟粕,酒滓也。
【釋名】酒滓曰糟,浮米曰粕。
或作魄。
【莊子天道篇】古人之糟魄。
【註】魄本作粕,已漉麄糟也。
又【集韻】匹陌切,音拍。
義同。
粖 【未集上】【米字部】 粖 【廣韻】【五音集韻】□莫撥切,音末。
【博雅】饘也。
又【集韻】莫結切,音蔑。
糜粥也。
粗 【未集上】【米字部】 粗 【廣韻】千胡切【集韻】聰徂切【正韻】倉胡切,□音麤。
【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
【禮月令】其器高以粗。
又【樂記】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莊子秋水篇】物之粗也。
又【廣韻】徂古切【韻會】坐五切,□音伹。
義同。
【集韻】或作觕。
通作麤。
俗作□。
□字原從米從鹿。
考證:〔【禮樂記】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巳集上】【水字部】【集韻】迄及切,音吸。
與潝同。
水疾聲。
【司馬相如上林賦】汨漂疾。
【文選】作汨。
又【集韻】域及切,音熠。
義同。
粜 【未集上】【米字部】 粜 【廣韻】與糶同。
(糶)【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眺。
【說文】出穀也。
【史記貨殖傳】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
【註】索隱曰:言米賤則農人病也。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
姓也。
晉有糶裁。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方六切,音福。
竹實。
【竹譜】竹生花實,其年便楛死。
□,竹實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正字通】古筮字。
註詳七畫。
粞 【未集上】【米字部】 粞 【廣韻】先稽切【集韻】先齊切,□音西。
【類篇】米碎曰粞。
又【廣韻】蘇來切【集韻】桑才切,□音。
又思計切,音細。
義□同。
絽 【未集中】【糸字部】 絽 【集韻】兩舉切,音呂。
【博雅】絣也。
【玉篇】絽,紩衣也。
粟 【未集上】【米字部】 粟 〔古文〕□□□□【廣韻】相玉切【集韻】【韻會】須玉切【正韻】蘇玉切,□音涑。
【說文】嘉穀實也。
【韻會小補】粟爲陸種之首,米之有甲者。
【書禹貢】四百裡粟。
【周禮地官】旅師掌聚野之耡粟、屋粟、閒粟。
【註】耡粟,民相助作,一井之中所出,九夫之稅粟也。
屋粟,民有田不耕,所罰三夫之稅粟。
閒粟,閒民無職事者所出,一夫之征粟。
【爾雅釋草註】秫謂黏粟,與穀相似,米黏。
北人用之釀酒,其莖稈似禾而粗大。
又地名。
【穀梁傳文十年】及蘇子盟于女粟。
【前漢地理志】左馮翊屬縣粟邑。
【註】莽曰粟城。
【水經注】睢水,又東逕粟縣。
又水名。
【水經注】居庸縣故城,魏上谷郡治,有粟水在焉。
又官名。
【史記孝景紀】更命治粟內史爲大農。
又國名。
【北史魏明帝紀】大延元年八月,粟特國遣使朝貢。
又姓。
袁紹魏郡太守粟舉。
又沙謂之粟。
【山海經】櫃山有英水,中多丹粟。
【註】細丹沙如粟也。
又【廣東新語】連山有八排猺,自稱猺丁,曰八百粟。
又葉思積切。
【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廩粟。
子不知耕,婦不知織。
本作□。
粠 【未集上】【米字部】 粠 【集韻】胡公切,音紅。
與同。
粡 【未集上】【米字部】 粡 【集韻】徒東切,音同。
粽也。
又【篇海】粗米。
粢 【未集上】【米字部】 粢 【廣韻】卽夷切【韻會】將支切【正韻】津私切,□音咨。
【類篇】稷也。
【爾雅釋草疏】粢者,稷也。
【禮曲禮】稷曰明粢。
【左傳桓六年】潔粢豐盛。
【註】黍稷曰粢。
又通作齊。
【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
【註】今文曰明粢。
又通作齍。
【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六齍之名物。
【註】齍讀爲粢。
六粢謂六穀:黍稷稻粱麥苽。
又【集韻】才資切,音茨。
【說文】稻餠,與餈同。
【列子力命篇】食則粢糲。
【註】粢,稻餠也。
味類籺米,不碎。
【揚子方言】餌謂之餻,或謂之粢。
又【集韻】才詣切,音劑。
酒也。
【禮禮運】粢醍在堂。
通作齊。
【說文】本作□,或作秶。
今文從米作粢。
考證:〔【說文】本作齋。
〕謹按說文□從齊從禾,今改□。
粣 【未集上】【米字部】 粣 【集韻】色責切,音。
糝也。
又粽也。
【南史虞悰傳】作扁米粣。
又【齊書宣孝後傳】薦茗□炙魚。
又測革切,音策。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荒故切,音謼。
籠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音竹。
擣也。
凡土功曰□。
【詩豳風】九月□場圃。
【大雅】□之登登。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氏爲削。
【註】削,今之書刀。
又居室亦曰□,言先□垣也。
【杜甫詩】畏人成小□。
又鳥鼓翼也。
【韓愈城南聯句詩】逗翳翅相築,擺幽尾交搒。
又推□,旁推覺之也。
【三國志顏斐傳】帝召市吏于斐前,杖一百,時典農私推□斐謝。
【註】從旁推□令覺也。
又【集韻】佇六切,音逐。
杵有鐏。
又葉職救切【潘嶽西征賦】考土中于斯邑,成建都而營□。
旣定鼎于郟鄏,遂鑽龜而啓繇。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無斧切【集韻】罔甫切,□音武。
與潕同。
水出南陽。
粵 【未集上】【米字部】 粵 【廣韻】【集韻】【韻會】□王伐切,音越。
【爾雅釋詁】粵,曰也。
【註】語辭發端。
【說文】審愼之詞。
【徐曰】凡言粵者,皆在事端句首,未便言之,駐其言以審思之。
書召誥,粵三日丁巳是也。
心中暗數其日數,然後言之,其聲氣舒虧,故從虧會意。
又【爾雅釋詁】於也。
【註】語之韻絕歎辭也。
又與曰通。
【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又與越通。
【書召誥】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來。
又地名。
【前漢高帝紀】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
又【地理志】粵地,牽牛婺女之分野。
又厚也。
【管子五行篇】天爲粵宛,草木養長。
【註】天爲厚順,不逆時氣也。
《說文》粵,從虧從宷。
粥 【未集上】【米字部】 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之六切,音祝。
糜也。
【釋名】粥濯于糜,粥粥然也。
【禮月令】仲秋行糜粥飮食。
【風土記】天正日南,黃鐘踐長,是日始牙動,爲饘粥以養幼。
【南越志】盧陵城中有井,半靑半黃,黃者甜滑,宜作粥,色如金,似灰汁,甚芬馨。
又豆粥。
【後漢馮異傳】光武至饒陽蕪蔞亭,異上豆粥。
【晉書石崇傳】崇爲客作豆粥,咄嗟便辦。
又茗粥。
【茶錄】吳人采茶煑之,名茗粥。
又楡粥。
【唐書陽城傳】隱中條山,歲饑,屑楡爲粥。
又天有粥。
【天文集要】玉井主粥。
又涼州以粥爲羅闍。
【異物志】高昌僻土,有異于華,寒服冷水,暑啜羅闍。
又【說文】本作鬻。
今俗作粥。
【前漢文帝紀】吏廩當受鬻者,或以陳粟。
【註】鬻與粥同。
師古曰:黃帝始烹穀爲粥,周謂之饘,宋、衞謂之餰。
又姓。
鬻熊,周文王時人,省作粥。
楚有粥權,卽熊後。
又粥粥,□謙貌。
【禮儒行】粥粥若無能也。
【疏】粥粥,柔弱專愚之貌。
【註】亦作羊六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六切,音育。
【前漢禮樂志】粥粥音送。
【註】粥粥,敬懼貌。
師古曰:粥,弋六反。
又北狄名。
【史記五帝紀】黃帝北遂葷粥。
【註】粥,音育。
又賣也。
【禮王制】田裡不粥。
【荀子儒效篇】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
又【韻會小補】靡爲切。
也。
通作靡。
又葉職律切,音□。
【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迹。
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粥。
粦 【未集上】【米字部】 粦 注解:【廣韻】力刃切【韻會】良忍切,□音吝。
【說文】鬼火也。
兵死及馬牛之血爲粦。
【博物志】戰鬭死亡之處有人馬血,積年爲粦,著地入草木,如霜露不可見。
有觸者,著人體便有光,拂拭卽散無數。
又【韻會】或作燐。
【淮南子□論訓】久血爲燐。
又【陳思王螢火論】或謂之燐。
【詩豳風熠燿宵行傳】燐也。
燐,螢火也。
【陸佃雲】燐火之微名,故此兩者通謂之燐。
【集韻】或作。
又【韻會小補】離眞切,音鄰。
又裡忍切,音嶙。
義□同。
【說文】本作。
【巳集上】【水字部】【玉篇】山隹切【集韻】所隹切,□音崽。
漉米也。
粧 【未集上】【米字部】 粧 【字彙補】側羊切,音莊。
粉飾。
糞 【未集上】【米字部】 糞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問切,音奮。
穢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榮季曰:是糞土也。
【史記貨殖傳】貴出如糞土。
又治也,培也。
【禮月令】可以糞田疇。
【疏】壅苗之根也。
【荀子緻仕篇】樹落糞本。
又掃除也。
【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
【左傳昭三年】張趯使謂太叔曰:糞除先人之敝廬。
【荀子經國篇】堂上不糞,則郊草不瞻曠芸。
【註】糞,除也。
又非問切,音分。
掃棄之也。
【韓愈文】糞除天下山川。
【集韻】又作□□□坋□□□。
【韻會】本作糞,隷作糞。
或作□。
亦作拚,又作□。
【玉篇】作□。
【海篇】作□。
【字彙補】作□。
□字原作米下黑,或□字。
絊 【未集中】【糸字部】 絊 【篇韻】音最。
鮮潔也。
糧 【未集上】【米字部】 糧 【廣韻】【集韻】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
同糧。
【張衡思□賦】屑瑤蕋以爲糧。
(糧)【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
【說文】穀食。
【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
【註】行道曰糧,謂糒也。
止居曰食,謂米也。
【左傳僖四年】申侯曰:共其資糧屝屨。
【疏】糧謂米粟,行道之食。
【詩大雅】乃裹餱糧。
【莊子逍遙遊】適百裡者,宿舂糧。
適千裡者,三月聚糧。
又藥名。
【神異經】禹餘糧,世傳禹治水,棄其所餘糧于江中,生爲藥草也。
亦作糧。
粯 【未集上】【米字部】 粯 【廣韻】侯襇切,音莧。
粉頭粯子。
又【類篇】米屑也。
粰 【未集上】【米字部】 粰 【廣韻】房鳩切【集韻】【韻會】房尤切,□音浮。
【博雅】粰□,饊也。
【晉書會稽王道子傳】士卒以給粰橡。
又【篇海】一曰鬻也。
【博雅】粰,饘也。
又【集韻】芳無切,音敷。
穀皮也。
一曰秠,一粰二米。
或作□。
【晉書桓階傳】階爲趙郡太守時,俸盡食醬粰。
上聞之,戲曰:卿家醬頗得不減耶。
粱 【未集上】【米字部】 粱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梁。
【說文】米名也。
【篇海】似粟而大,有黃靑白三種,又有赤黑色者。
【韻會小補】粱,粟類,米之善者,五穀之長,今人多種粟而少種粱,以其損地力而收穫少也。
【爾雅釋草註】虋,赤粱粟。
芑,白粱粟。
【周禮天官】犬宜粱。
【疏】犬味酸而溫,粱米味甘而微寒,氣味相成,故雲犬宜粱。
【廣志】有具粱、解粱,有遼東赤粱。
【本草】白粱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有襄陽竹根者最佳。
黃粱出靑、冀。
【杜甫贈衞八處士詩】夜雨翦春韭,新炊閒黃粱。
【註】《本草》香美逾諸粱,俗呼竹根黃。
又莠類曰粱。
【爾雅釋草】稂,童粱。
【註】莠類。
【疏】稂,一名童粱。
【集韻】或作梁。
考證:〔【說文】稻穀名。
〕謹照原文改米名也。
〔【杜詩】新炊聞黃粱。
〕謹照原文聞改閒。
粲 【未集上】【米字部】 粲 【廣韻】【集韻】【韻會】蒼案切【正韻】蒼晏切,□音燦。
【說文】稻重二,爲粟二十鬥,爲米十鬥,曰毇。
爲米六鬥大半鬥曰粲。
【篇海】精鑿食也。
又餐也。
【詩鄭風】還予授子之粲兮。
【傳】粲,餐也。
今河北人呼食爲粲,謂餐食也。
又【廣韻】優也,察也,明也。
【詩唐風】角枕粲兮。
【小雅】粲粲衣服。
【爾雅釋訓】宴宴粲粲,尼居息也。
【註】盛飾晏安,近處優閒。
【前漢宣帝紀】骨肉之親,粲而不殊。
【註】粲,明也。
又衆意。
【詩鄭風】三英粲兮。
【箋】衆意。
【註】采諫反。
【朱註】又光明也。
又三女爲粲。
【詩唐風】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周語】密康公遊于涇,有三女奔之。
其母曰:必緻之王,女三爲粲。
粲,美物也。
又笑貌。
【穀粱傳昭四年】軍人皆粲然而笑。
【註】粲然,盛笑貌。
又漢□有白粲。
【前漢孝惠紀】當爲城旦舂者,皆耐爲鬼薪白粲。
【註】白粲,坐擇米使正白爲白粲,三歲□也。
又精潔貌。
【荀子榮辱篇】粲然有秉芻豢稻粱而至者。
【註】粲,精潔貌。
又姓。
隴西族,出【姓苑】。
又葉倉甸切,音茜。
【陸雲贈張府君詩】被繡晝行,昔人攸羨。
階雲飛藻,孰與同粲。
又【廣韻】與同。
【海篇】別作□。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胡孔切,音澒。
□□,耳中鳴也。
□ 【未集上】【米字部】 □ 【廣韻】胡黤切【集韻】戸黤切,□音檻。
饘也。
本作糮。
粳 【未集上】【米字部】 粳 【集韻】居行切,音庚。
【玉篇】稻不黏者。
【爾雅釋草疏】秔糯甚相類,黏不黏爲異。
【周禮天官食醬註】稌稉也。
【梁庾肩吾集】有《謝賚粳米啓》。
【韻會補】粳,俗秔字。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餘制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制切,□音曳。
溶,水貌。
【宋玉高唐賦】洪波淫淫之溶。
粷 【未集上】【米字部】 粷 【玉篇】居六切,音菊。
粷粉也。
粸 【未集上】【米字部】 粸 【集韻】渠之切,音其。
餠屬。
亦作□。
粹 【未集上】【米字部】 粹 【廣韻】【集韻】【韻會】□雖遂切,音隧。
【說文】不雜也。
【易乾卦】剛健中正,純粹精也。
【疏】純粹,不雜也。
又純也。
【前漢賈誼傳】所託財器職業,粹于羣下。
【註】粹,純也。
又同也。
【屈原離騷】昔三後之純粹兮。
【註】齊同曰粹。
又專一也。
【荀子非相篇】粹而能容雜。
【註】粹,專一也。
又全也。
【荀子王霸篇】粹而王,駁而霸。
【註】粹,全也。
又【集韻】【韻會】□同碎。
【荀子儒效篇】力少而任重,舍粹折無適也。
【註】粹與碎同。
考證:〔【前漢賈誼傳】所托財器職業,粹于羣下。
〕謹照原文托改託。
粺 【未集上】【米字部】 粺 【廣韻】【集韻】【韻會】旁卦切【正韻】薄邁切,□音稗。
精米也。
【詩大雅】彼疏斯粺。
【正義】米之率,糲十,粺九,□八,侍禦七。
《九章》粟米法:粟率五十,糲米三十,粺二十七,□二十四,禦二十一。
言粟五升爲糲米三升,以下則米漸細,故數益少。
四種之米,皆以三約之得此數也。
又【集韻】步化切,音鮊。
毇也。
【集韻】或作□。
粻 【未集上】【米字部】 粻 【廣韻】陟良切【集韻】【韻會】中良切,□音張。
【說文】食米也。
【詩大雅】以峙其粻。
【禮王制】五十異粻。
【爾雅釋言】粻,糧也。
【註】今江東通言粻。
又【博雅】餳也。
又【集韻】仲良切,音長。
又除庚切,音棖。
又知亮切,音帳。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集韻】□旬爲切,音隨。
籠也。
□ 【備考】【醜集】【囗字部】 □ 【字彙補】同囦。
粼 【未集上】【米字部】 粼 【海篇】離珍切,音璘。
水在石閒粼粼也。
【詩唐風】揚之水,白石粼粼。
【傳】粼粼,淸激貌。
亦作磷。
又【韻會補】良忍切,音嶙。
隱粼川□。
【篇海】同□。
粽 【未集上】【米字部】 粽 【廣韻】【集韻】【正韻】□作弄切,宗去聲。
角黍也。
同糉。
又草名。
【廣東新語】五月朔至五日,以粽心草繫黍,卷以柊葉,以象隂陽包裹,浴女蘭湯,飮菖蒲雄黃醴,以辟不祥。
紋 【未集中】【糸字部】 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無分切,音文。
【玉篇】綾紋也。
【類篇】織紋。
【篇海】凡錦綺黼繡之文皆曰紋。
精 【未集上】【米字部】 精 【廣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晶。
【說文】擇也。
【廣韻】熟也,細也,專一也。
【書大禹謨】惟精惟一。
【易繫辭】精義入神以緻用也。
又密也。
【公羊傳莊十年】觕者曰侵,精者曰伐。
【註】精,猶精密也。
侵,責之不服,推兵入竟,伐,擊之益深,用意稍精密。
又靈也,眞氣也。
【易繫辭】精氣爲物。
【疏】隂陽精靈之氣,氤氳積聚而爲萬物也。
【左傳昭七年】子產曰: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又【莊二十五年日有食之疏】日者陽精,月者隂精。
又【襄二十八年春無水疏】五星者五行之精:木精曰歲星,火精曰熒惑,土精曰鎭星,金精曰太白,水精曰辰星。
【老子道德經】其中有精,其精甚眞。
【莊子德充符】勞乎子之精。
又【廣韻】正也,善也,好也。
【禮經解】潔靜精微易敎也。
又明也。
【前漢京房傳】隂霧不精。
【註】精,謂日光淸明也。
又鑿也。
【論語】食不厭精。
【屈原離騷】精瓊爢以爲粻。
【註】精,鑿也。
又【韻會小補】巧也。
又【增韻】凡物之純至者皆曰精。
又古者以玉爲精。
【楚語】一純二精。
又地精,黃精,草名。
【博雅】地精,人葠也。
黃精,一名仙人餘糧。
又精衞,鳥名。
【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名精衞。
又□米曰精。
【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
【註】□米曰精。
又精絕,國名。
【水經注】南河又東經精絕國。
【前漢西域傳】精絕國城去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餘裡。
又精廬,精舍。
【前漢儒林傳論】精廬暫建。
【註】精廬,講讀之舍。
【後漢李充傳】充立精舍講授。
又【廣東新語】猺之渠帥,號曰精夫。
又【韻會】同睛。
又鳥名。
與鶄通。
【司馬相如上林賦】交精旋目。
【註】交精,似鳧而腳高,有毛冠,辟火災。
又與菁同。
【爾雅釋草茢薽註】一名天蔓精。
又葉咨良切,音將。
【左思吳都賦】婺女寄其曜,翼軫寓其精。
【註】精,咨良切,葉上疆。
又【廣韻】子姓切【集韻】子正切,□音婧。
強也。
粿 【未集上】【米字部】 粿 【廣韻】【集韻】□古火切,音果。
淨米也。
又米食也。
【博雅】粿,糏也。
又【集韻】戸瓦切,跨上聲。
【說文】穀之善者。
一曰無皮穀。
糁 【未集上】【米字部】 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
【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
一曰粒也。
【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
【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
【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釋名】糝,□也,相黏□也。
又【篇海】雜也。
【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
糝侯者,糝雜也。
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又【類篇】蘇含切,音三。
【正韻】桑錦切,音沁。
義□同。
糂 【未集上】【米字部】 糂 〔古文〕糝【廣韻】【集韻】□桑感切,音。
【說文】以米和羹也。
一曰粒也。
【荀子宥坐篇】藜羹不糂。
又【篇海】糂,雜也。
又糂,滓也。
糃 【未集上】【米字部】 糃 【集韻】徒郞切,音糖。
精米。
糄 【未集上】【米字部】 糄 【集韻】□眠切,音邊。
米也。
又【廣韻】方典切【集韻】補典切,□音匾。
燒稻取米曰糄。
糅 【未集上】【米字部】 糅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女救切,音猱。
【博雅】猱,雜也。
或作粈。
【儀禮鄕射禮】白羽與赤羽猱。
【戰國策】下宮糅羅紈。
【史記屈原傳】同糅玉石兮,一槩而相量。
又【集韻】【韻會】【正韻】□忍九切,蹂上聲。
義同。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
食也。
糆 【未集上】【米字部】 糆 【海篇】音面。
屑米。
【正字通】俗麫字。
糇 【未集上】【米字部】 糇 【廣韻】戸鉤切【集韻】胡溝切,□音侯。
【廣韻】糇糧也。
【博雅】糇,糒也。
【詩大雅】廼裹糇糧。
【註】餱或作糇。
□ 【未集中】【羽字部】 □ 【廣韻】古文翼字。
註見十二畫。
【巳集下】【牛字部】【集韻】苦禾切,音科。
本作犐。
【廣雅】□,牛屬。
又【類篇】居尤切,音鳩。
大牡謂之。
○按《集韻》》書作,從丩爲正。
□或作郭犐。
糈 【未集上】【米字部】 糈 【集韻】【韻會】【正韻】□新於切,音胥。
糧也。
又祭神米。
【山海經】糈用稌米。
【註】糈,祀神之米。
【屈原離騷】懷椒糈而要之。
【註】糈,精米,所以享神也。
俗作□。
又【廣韻】私呂切【集韻】寫與切,□胥上聲。
義同。
又【廣韻】疏舉切【集韻】【韻會】□阻切,□音所。
饊也。
又【集韻】山於切,音疏。
義同。
涋 【巳集上】【水字部】 涋 【篇海】他骨切,音禿。
滑涋也。
糉 【未集上】【米字部】 糉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作弄切,宗去聲。
蘆葉裹米角黍也。
【風土記】以菰裹黏米。
【續齊諧記】屈原五日投汨羅,楚人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漢建武中,區曲白日見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聞君當見祭,可以楝葉塞筒上,以綵絲纏之,二物蛟龍所憚也。
今人作粽,幷戴楝葉五色絲,皆汨羅遺俗。
【集韻】或作粽。
糊 【未集上】【米字部】 糊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
【說文】黏也。
又【篇海】煑米及麫爲粥。
【宋正考父鼎銘】饘于是,粥于是,以糊餘口。
又模糊,漫貌。
【杜甫詩】駞背錦模糊。
又【字彙補】許骨切,音忽。
【金壷字考】糊塗,音忽突。
【說文】本作□。
或作。
【集韻】或作□。
亦作□、□。
又作、□。
糋 【未集上】【米字部】 糋 【集韻】子賤切,音箭。
煎餌。
糐 【未集上】【米字部】 糐 【集韻】芳無切,音敷。
粉餌。
絤 【未集中】【糸字部】 絤 【集韻】線,亦作絤。
【周禮冬官考工記】察其線。
【註】線讀爲絤,謂縫革之縷。
糏 【未集上】【米字部】 糏 【廣韻】【集韻】□先結切,音屑。
米麥破也,舂餘也。
又【集韻】蘇骨切,音窣。
米粉。
糑 【未集上】【米字部】 糑 【集韻】昵格切,音搦。
粉餌。
又乃歷切,音惄。
粉餌熟曰搦。
糒 【未集上】【米字部】 糒 【廣韻】【集韻】【韻會】□平祕切,音贔。
乾飯也。
【書費誓疏】糗糒是行軍之糧。
【史記大宛傳】載糒給貳師。
【後漢明帝紀】杅水脯糒。
又【四民月令】四月,可以作棗糒以待賔客。
又【正韻】毗意切,音避。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步拜切【正韻】薄邁切,□音憊。
義同。
糓 【未集上】【米字部】 糓 【唐韻】【集韻】【韻會】□古祿切,音谷。
百糓之總名。
實也,善也,續也,生也。
又祿也。
一曰水名。
【廣韻】俗穀字。
糔 【未集上】【米字部】 糔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有切,修上聲。
汁也。
一曰溲也。
或作滫。
【禮內則】爲稻粉,糔溲之以爲酏。
又【集韻】思留切,音修。
【說文】久泔也。
又蘇老切,音嫂。
息救切,音秀。
義□同。
《說文》滫,久泔也。
糕 【未集上】【米字部】 糕 【集韻】居勞切,音羔。
與餻同。
糜也。
【野客叢書】劉夢得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思六經中無此字,遂止。
故宋景文《九日》詩曰:劉郞不肯題糕字,虛負人生一世豪。
【周禮天官籩人疏】羞邊之實,糗餌粉餈。
註餅之曰餈。
疏今之餈糕,六經中未嘗無糕。
【松漠紀聞】金國重陽有寶階糕。
考證:〔【野客叢書】【周禮天官籩人疏】羞邊之實,糗餌粉餈。
【鄭箋】今之餈糕,六經中未嘗無糕也。
〕謹照原文改:周禮籩人疏羞邊之實,糗餌粉餈。
註餅之曰餈。
疏今之餈糕,六經中未嘗無糕。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同腆。
【午集上】【瓦字部】【集韻】【韻會】□居郞切,音岡。
【玉篇】甖也。
【集韻】大甕爲。
【博雅】,甁也。
【揚子方言】甖,靈桂之郊謂之。
又【集韻】舉朗切,音。
甖屬。
【集韻】或作□罁。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胡計切,音系。
或作□。
帶也。
糖 【未集上】【米字部】 糖 【廣韻】【集韻】□徒郞切,音唐。
【說文】飴也。
【揚子方言】餳謂之糖。
又沙糖。
【易林】南箕無舌飯多沙糖。
又糖霜。
【王灼糖霜譜】唐大曆閒,有僧號鄒和尙者,不知從來。
跨白驢,登繖山,結茅以居。
須鹽米薪菜之屬,卽書付紙,繫錢,遣驢負至市,人知爲鄒也,取平直挂物於鞍,縱驢歸。
一日驢犯山下黃氏蔗田,黃請償于鄒。
鄒曰:汝未知窨蔗爲糖霜,利當十倍。
試之,果信。
鄒末年走通泉縣靈鷲山龕中,其徒追躡及之,但見一文殊石像。
衆始知大士化身,而白驢者師子也。
【篇海】亦作糛、餹。
【六書音義】糛、□同。
糗 【未集上】【米字部】 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去九切,音□。
【說文】熬米麥也。
又乾飯屑也。
又糧也。
【博雅】糗,糒也。
【書費誓】峙乃糗糧。
【疏】糗,擣熬穀也。
謂熬米麥使熟,又擣之以爲粉。
【禮內則】糗餌。
【註】擣熬穀以爲糗餌。
【周禮天官】羞籩之實,糗餌粉餈。
【註】糗,熬大豆與米也。
【左傳哀十一年】□轅頗出奔鄭,其族轅咺進稻醴、梁糗、腵脯焉。
【註】糗,乾飯。
【釋名】糗,齲也。
飯而磨之使齲碎也。
又姓。
【風俗通】漢有糗宗,爲嬴長。
又【玉篇】尺沼切。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丘救切,音□。
義同。
【六書音義】與□同。
考證:〔【周禮天官】羞邊之實,糗餌粉餈。
〕謹照原文邊改籩。
糙 【未集上】【米字部】 糙 【廣韻】【集韻】【正韻】□七到切,音慥。
粗米未舂。
或作,亦作□。
糚 【未集上】【米字部】 糚 【廣韻】側霜切【集韻】側羊切,□音莊。
粉飾也。
【司馬相如上林賦】靚糚刻飾。
【註】靚糚,粉白黛黑也。
【後漢梁冀傳】冀妻孫壽,色美而善爲妖態,作愁眉、嗁糚、墮馬髻、折腰步、齲齒笑。
又【集韻】側亮切,音壯。
義同。
【篇海】亦作、粧。
糛 【未集上】【米字部】 糛 【集韻】與糖同。
糜 【未集上】【米字部】 糜 【廣韻】靡爲切【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音靡。
【說文】黃帝初敎作糜。
【釋名】糜,煑米使糜爛也。
【博雅】糜,糏也,饘也。
【禮月令】行糜粥飲食。
【史記封禪書】施糜之屬。
【註】施糜粥之神。
【風土記】俗尙以赤豆爲糜,所以象色也。
又爛也。
【孟子】糜爛其民。
【前漢賈山傳】無不糜滅。
又與靡通。
【禮少儀】國家靡敝。
【疏】靡爲糜,謂財物糜散凋敝。
古字通用。
又與眉同。
【前漢王莽傳】赤糜聞之,不敢入界。
【註】糜,眉也。
古字通用。
【集韻】或作□、□。
考證:〔【禮月令】行糜粥飯食。
〕謹照原文飯食改飲食。
糝 【未集上】【米字部】 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桑感切,音□。
【說文】古文糂作糝,以米和羹也。
一曰粒也。
【周禮天官】羞豆之實,酏食糝食。
【註】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以爲餌,煎之。
【莊子山木篇】孔子窮于陳、蔡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
【釋名】糝,□也,相黏□也。
又【篇海】雜也。
【周禮天官疏】列國之諸侯大射,大侯九十弓,糝侯七十弓,豻侯五十弓。
糝侯者,糝雜也。
豹鵠而麋飾下天子大夫。
又【類篇】蘇含切,音三。
【正韻】桑錦切,音沁。
義□同。
糞 【未集上】【米字部】 糞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方問切,音奮。
穢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榮季曰:是糞土也。
【史記貨殖傳】貴出如糞土。
又治也,培也。
【禮月令】可以糞田疇。
【疏】壅苗之根也。
【荀子緻仕篇】樹落糞本。
又掃除也。
【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于箕上。
【左傳昭三年】張趯使謂太叔曰:糞除先人之敝廬。
【荀子經國篇】堂上不糞,則郊草不瞻曠芸。
【註】糞,除也。
又非問切,音分。
掃棄之也。
【韓愈文】糞除天下山川。
【集韻】又作□□□坋□□□。
【韻會】本作糞,隷作糞。
或作□。
亦作拚,又作□。
【玉篇】作□。
【海篇】作□。
【字彙補】作□。
□字原作米下黑,或□字。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布梗切【集韻】百猛切,□祊上聲。
詐僞也。
糟 【未集上】【米字部】 糟 【廣韻】作曹切【集韻】【韻會】臧曹切【正韻】則刀切,□音遭。
【說文】酒滓也。
【篇海】酒母。
【周禮天官酒正】共後之緻飮于賔客之禮,醫酏糟。
【註】糟,醫、酏不泲者。
泲曰淸,不泲曰糟。
【楚辭漁父】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
【史記貨殖傳】原憲不厭糟糠。
又【集韻】或作□。
【周禮天官酒正】辨四飮之物。
【註】醴,淸□。
亦作醩。
【前漢食貨志】醩胾灰炭。
又姓。
【字彙】明嘉靖舉人糟士奇,鳳翔人。
又【韻會補】祖到切,遭去聲。
【禮內則】淸糟。
【註】糟,醇也。
沮到反。
【集韻】或作□。
籀文作□。
□字原作曲下酉。
糠 【未集上】【米字部】 糠 【廣韻】苦岡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岡切,□音康。
【玉篇】穀皮也。
【前漢食貨志】貧者食糟糠。
又【韻會小補】或省作康。
【爾雅釋器】康謂之蠱。
【疏】康,米皮,一名蠱。
《左傳昭元年》穀之飛亦爲蠱是也。
又粃糠,煩碎也。
【莊子逍遙遊】塵垢粃糠。
【註】粃糠猶煩碎。
又山名。
【交州記】合浦海口有糠頭山,相傳越王舂米于此,積糠而成。
又星名。
【石氏星經】箕前亦名糠。
星明,大歲豐,小微,天下饑荒無米。
【玉篇】本作穅。
【集韻】或作粇。
□ 【未集上】【米字部】 □ 【字彙補】去阮切,音犬。
粉也。
糡 【未集上】【米字部】 糡 【碎金】其亮切,強去聲。
漿糡也。
糣 【未集上】【米字部】 糣 同糂。
【說文】糂籀文從。
朁。
糤 【未集上】【米字部】 糤 【廣韻】蘇旱切【集韻】顙旱切,□音繖。
熬稻粻也。
與饊同。
糥 【未集上】【米字部】 糥 【字彙】俗糯字。
糦 【未集上】【米字部】 糦 【廣韻】【集韻】【正韻】□昌志切,音熾。
【說文】酒食也。
【廣韻】大祭,亦稷也。
【詩小雅】吉蠲爲糦。
【註】糦,酒食也。
又【商頌】大糦是承。
【箋】糦,黍稷。
【疏】謂奉承助祭之粢盛,惟黍稷耳。
糦從米,故知是黍稷。
又熟食。
【揚子方言】糦,熟也。
自河以北,趙魏之閒,火熟曰爛,氣熟曰糦。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
義同。
【韻會小補】通作饎、□。
糧 【未集上】【米字部】 糧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
【說文】穀食。
【周禮地官廩人】凡邦有會同師役之事,則治其糧與其食。
【註】行道曰糧,謂糒也。
止居曰食,謂米也。
【左傳僖四年】申侯曰:共其資糧屝屨。
【疏】糧謂米粟,行道之食。
【詩大雅】乃裹餱糧。
【莊子逍遙遊】適百裡者,宿舂糧。
適千裡者,三月聚糧。
又藥名。
【神異經】禹餘糧,世傳禹治水,棄其所餘糧于江中,生爲藥草也。
亦作糧。
糨 【未集上】【米字部】 糨 【篇海】其亮切,強去聲。
與糡同。
玐 【午集上】【玉字部】 玐 【廣韻】博拔切【集韻】布拔切,□音八。
玉聲。
【五音集韻】玉名。
糩 【未集上】【米字部】 糩 【集韻】苦會切,音翽。
【說文】穅也。
同□。
糪 【未集上】【米字部】 糪 【廣韻】【集韻】□博厄切,音檗。
【說文】炊米者謂之糪。
又【廣韻】普麥切【集韻】匹麥切,□音□。
【爾雅釋器】米者謂之糪。
【註】飯中有腥。
【疏】飯中有腥米者謂之糪。
李廵曰:米飯半腥半熟名糪,卽《論語》雲失飪不食。
又【集韻】【韻會】□普八切,音汃。
餠半熟也。
糫 【未集上】【米字部】 糫 【廣韻】戸關切【集韻】胡關切,□音環。
餌也。
粔籹,吳人謂之膏糫。
糮 【未集上】【米字部】 糮 【集韻】□本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正韻】徂紅切【集韻】【韻會】徂聰切,□音叢。
籠□,取魚竹器。
【午集中】【疒字部】【集韻】讟,古作。
註詳言部二十二畫。
糯 【未集上】【米字部】 糯 【集韻】奴臥切,音懦。
稻名。
【說文】沛國謂稻曰稬。
或作糯。
【增韻】糯,稻之黏者,可以爲酒。
又【集韻】【韻會】□奴亂切,音渜。
義同。
【六書音義】亦作稬。
糰 【未集上】【米字部】 糰 【集韻】徒官切,音團。
粉餌。
【武林舊事】元夕前食所尙,宜利少,澄沙糰子。
糱 【未集上】【米字部】 糱 【廣韻】魚列切,音孼。
麯糱。
又牙米。
餘詳糵字註。
【巳集上】【水字部】【廣韻】落猥切【集韻】魯猥切,□音磊。
與灅同。
水名,在右北平。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渨灅,水波湧起貌。
【郭璞江賦】渨灅濆瀑。
糲 【未集上】【米字部】 糲 【廣韻】【集韻】【韻會】□力制切,音勵。
【廣韻】麤也。
【篇海】米不精也。
【史記聶政傳】用爲夫人麤糲之費。
【太史公自序】糲粱之食。
【註】張晏曰:一斛粟舂七米爲糲。
瓚曰:五鬥粟三鬥米爲糲。
正義曰:脫粟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落蓋切,音賴。
義同。
又【廣韻】力達切【集韻】【韻會】【正韻】郞達切,□音辣。
義同。
【列子力命篇】食則粢糲。
【註】糲,令達反。
又【韻會小補】葉力糵切。
【白居易詩】檢點盤中餐,非精亦非糲。
檢點身上衣,無餘亦無闕。
【說文】本作。
或作□。
糴 【未集上】【米字部】 糴 【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
【廣韻】入米也。
【左傳莊二十八年】臧孫辰告糴于齊。
【疏】買穀曰糴。
告糴者,將貨財告齊以買穀。
【孟子】無遏糴。
又檄糴,疾貌。
【潘嶽笙賦】懰檄糴以奔邀。
又【字彙補】與滌同。
【揚雄蜀都賦】糴米肥。
【註】糴米,言養之以米,所以滌其穢。
,豕也。
又【集韻】徒刀切,音鞉。
姓也。
【左傳成十年】晉侯使糴茷如楚。
又【五音集韻】直略切,音著。
義同。
【集韻】或作籴。
糵 【未集上】【米字部】 糵 【集韻】【正韻】□魚列切,音臬。
【玉篇】麯也。
【書說命】爾惟麯糵。
【禮禮運】禮之于人,猶酒之有糵也。
又與孽同。
【司馬遷報任安書】隨而媒孽其短。
【師古註】孽如麴糵之糵。
糶 【未集上】【米字部】 糶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眺。
【說文】出穀也。
【史記貨殖傳】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
【註】索隱曰:言米賤則農人病也。
又【集韻】徒弔切,音調。
姓也。
晉有糶裁。
糷 【未集上】【米字部】 糷 【廣韻】【集韻】【韻會】郞旰切【正韻】郞患切,□音爛。
□糜相箸也。
【爾雅釋言】搏者謂之糷。
【註】飯相著。
【疏】糷,飯淖糜相著也。
又【集韻】魯旱切,音嬾。
又郞幹切,音闌。
義□同。
或省作□、□。
弆 【寅集下】【廾字部】 弆 【廣韻】居許切【集韻】苟許切,□音舉。
【廣韻】藏也。
又【集韻】通作去。
【前漢□遵傳】遵性善書,與人尺牘,皆藏去以爲榮。
【註】去,藏也。
又【廣韻】羌舉切,去上聲。
義同。
【巳集中】【火字部】【集韻】紕招切,音漂。
【玉篇】本作爂。
詳爂字註。
又【集韻】【正韻】□卑遙切,音標。
詳熛字註。
又【類篇】毗召切,音票。
勁直貌。
【五音集韻】作票。
〇按玉篇作票多一畫。
集韻,類篇,平聲二音俱作,少一畫。
惟類篇去聲一音作票。
蓋票與當爲筆畫之譌,雖有三音,其實一字也。
票字從西二火。
糸 【未集中】【糸字部】 糸 〔古文〕□【廣韻】莫狄切,音覓。
【說文】細絲也。
【徐鍇曰】一蠶所吐爲忽,十忽爲絲。
糸,五忽也。
又【博雅】微也。
【玉篇】幺也。
又【集韻】新茲切。
絲或省作糸。
糺 【未集中】【糸字部】 糺 【廣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