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
【郭璞註】金之別名。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諸侯璗琫而璆珌。
【集韻】通作瑒。
璘 【午集上】【玉字部】 璘 【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
【玉篇】璘,文貌。
又【韻會】通作瞵。
【揚雄甘泉賦】壁馬犀之瞵。
【註】文貌。
【古樂府董逃行】遙望五嶽端,黃金爲闕班璘,但見芝草,葉落紛紛。
又【玉篇】玉色光彩。
【張衡西京賦】瓀珉璘彬。
【註】璘彬,玉光色雜也。
又【集韻】【韻會】裡忍切【正韻】良忍切,□音粦。
義同。
又【韻補】葉陵延切,音連。
【皇甫謐釋勸】忽金白之輝耀,忘靑紫之斑璘。
辭容服之光燦,抱敝褐之終年。
【正字通】瞵璘音同義別。
詩賦凡瞵斑瞵,皆璘字譌文。
韻會引揚雄賦通作瞵,誤。
字原從目從扁。
璙 【午集上】【玉字部】 璙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說文】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力弔切,音料。
又【廣韻】力小切【集韻】朗鳥切,□音繚。
義□同。
又與鐐同。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大夫鐐琫而璆珌。
【釋文】鐐,本又作璙。
璚 【午集上】【玉字部】 璚 【廣韻】【正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瓊。
【說文】赤玉也。
【廣韻】同瓊。
【嵆喜答嵆康詩】俯漱神泉,仰嘰璚枝。
又【字彙補】老鹿年久,角中生玉。
名曰鹿璚。
又【集韻】古穴切。
同玦,玉佩也。
璛 【午集上】【玉字部】 璛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
【玉篇】姓也。
又【集韻】琢玉工。
【類篇】亦作□。
璜 【午集上】【玉字部】 璜 【唐韻】戸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說文】半璧也。
【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雜佩,珩璜琚瑀衝牙之類。
【釋文】半璧曰璜。
佩上有衡,下有二璜,作牙形於其中,以前衝之,使關而相擊也。
璜爲佩下之飾,有穿孔罥繫之處。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璜禮北方。
【註】半璧曰璜,象冬閉藏,地上無物,唯天半見也。
【後漢輿服志】乃爲大佩,衝牙雙瑀璜,皆以白玉。
又【揚子法言】武義璜璜。
【註】猶喤喤。
又【正字通】黃石爲璜,海虞有璜涇,涇底有石而黃,以石名水,以水名地。
又【韻會】【正韻】□胡盲切,音橫。
【周志】文王夢天帝服□纕,立於令狐之津,曰:賜汝望。
望釣於河,得玉璜,刻曰:克郼者姬昌,日衣靑光。
【註】璜,音橫。
【韓愈城南聯句】鵝肪截佩。
璜作橫,音押。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韻】祥餘切,音徐。
,或作□。
詳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口已切,音起。
簟也。
璝 【午集上】【玉字部】 璝 【字彙】與瑰同。
【醜集上】【口字部】【玉篇】古文吻字。
註詳四畫。
又【集韻】呼昆切,音昏。
□,目所不見。
【揚子法言】著古昔之□,傳千裡之忞忞,莫如書。
璞 【午集上】【玉字部】 璞 【廣韻】【韻會】匹角切【正韻】匹各切,□音樸。
【玉篇】玉未治者。
【增韻】玉未琢。
【韻會】玉素也。
【老子道德經】璞散則爲器。
又姓。
【正字通】明璞俊。
又【韻補】葉普木切,音樸。
【司馬彪贈山濤詩】卞和潛幽冥,誰能證奇璞。
冀願神龍來,揚光以見燭。
【正字通】或曰璞本有樸、僕二音,非葉也。
《正韻》收璞入六藥,一屋闕璞,誤。
璟 【午集上】【玉字部】 璟 【集韻】與璄同。
璠 【午集上】【玉字部】 璠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
【說文】璵璠,魯之寶玉。
孔子曰:美哉,璵璠。
遠而望之,奐若也。
近而視之,瑟若也。
一則理勝,二則孚勝。
【左傳定五年】陽虎將以璵璠斂。
【註】璵璠,美玉。
【阮德如答嵆康詩】良玉須切磋,璵璠就其形。
又【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翻。
義同。
又【韻補】葉汾沿切,音近楩。
【潘尼贈陸機詩】今子徂東,何以贈旃。
寸晷惟寶,豈無璵璠。
又葉孚音切,音近芬。
【陸雲贈顧秀才詩】藻不彫樸,華不變淳。
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考證:〔【說文】璵璠,魯之寶玉。
孔子曰,美哉,璠璵。
〕謹照原文璠璵改璵璠。
〔【左傳定五年】陽虎將璵璠斂。
〕謹照原文將字下增以字。
璡 【午集上】【玉字部】 璡 【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音津。
【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人名。
【劉峻辯命論】近世有沛國劉瓛,瓛弟璡,□一時之秀士也。
又【廣韻】【集韻】□卽刃切,音晉。
義同。
璢 【午集上】【玉字部】 璢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畱。
璢璃,珠也。
詳璃字註。
又【廣韻】力救切,音澑。
瓦飯器也。
璣 【午集上】【玉字部】 璣 【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珠不圓者。
【書禹貢】厥篚□纁璣組。
【傳】璣,珠類,生于水。
【釋文】璣,珠不圓也。
字書雲:小珠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遣建荃葛珠璣。
【註】師古曰:璣,珠之不圓者。
又鏡名。
【說文徐註】按符瑞圖有璣鏡。
註:大珠而琕,有光曜,可爲鏡。
又器名。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註】在,察也。
璣,正天文之器,璣爲轉運,衡爲橫簫,運璣使動。
璣徑八尺,圓周二尺五寸而強。
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占星辰吉兇之象。
七政者,日月五星也。
得失由政,故稱政焉。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註】春秋運鬥極雲:鬥第三璣。
又【集韻】渠希切,音祈。
又【集韻】【韻會】其旣切【正韻】吉器切,□音禨。
又【集韻】巨至切,音□。
義□同。
璥 【午集上】【玉字部】 璥 【唐韻】居領切【集韻】舉影切,□音警。
【說文】玉名也。
又【集韻】居慶切,音敬。
義同。
璦 【午集上】【玉字部】 璦 【廣韻】烏代切【集韻】於代切,□音愛。
美玉也。
璧 【午集上】【玉字部】 璧 【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必益切【正韻】必歷切,□音辟。
【說文】瑞玉,圜器也。
【玉篇】瑞玉圜以象天也。
【白虎通】璧者,外圜象天,內方象地。
【詩衞風】如圭如璧。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註】肉,邊也。
好,孔也。
又星名。
【詩衞風定之方中疏】璧居南則在室東,故因名東璧也。
通作辟。
又【韻補】葉必洛切,音近博。
【江淹擬曹植雜詩】君王禮英賢,不吝千金璧。
從容冰井臺,淸池映華薄。
璨 【午集上】【玉字部】 璨 【唐韻】倉案切【集韻】【韻會】蒼案切【正韻】倉晏切,□音粲。
【說文】玉光也。
又【廣韻】美,玉。
又【廣韻】璀璨。
【孫綽遊天台山賦】琪樹璀璨而垂珠。
【註】璀璨,珠垂貌。
考證:〔【孫綽遊天台山賦】琪樹璨璀而垂珠。
〕謹照文選璨璀改璀璨。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倉龍切,音蓯。
日欲夜也。
〇按日部字,音義□同,重出。
《正字通》:昃字之譌。
《字彙》日欲夜,與昃義近。
今存此刪彼。
【備考】【醜集】【大字部】【篇海類編】與套同。
璩 【午集上】【玉字部】 璩 【唐韻】彊魚切【集韻】【正韻】求於切,□音渠。
【說文】環屬。
見山海經。
◎按《山海經》今本作鐻。
又姓。
【正韻】與蘧同。
又人名。
應璩,魏侍中大將軍長史。
又【廣韻】九魚切【韻會】斤於切,□音居。
義同。
【類篇】或作璖。
亦作□。
璪 【午集上】【玉字部】 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晧切,音早。
雜采絲貫玉爲冕飾。
【禮郊特牲】戴冕璪十有二旒。
又通作藻。
【說文】玉飾,如水藻之文。
引虞書曰:璪火黺米。
◎按書益稷今本作藻。
【禮禮器】天子之冕朱綠藻。
【註】藻絜而文,衆采如之,故曰藻。
又通作繅。
【儀禮聘禮】啓櫝取圭垂繅。
【註】今文繅作璪。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韻會】□怡成切。
同攍。
詳攍字註。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莫八切,音。
打也。
璫 【午集上】【玉字部】 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
【說文】華飾也。
又【廣韻】耳珠。
【集韻】充耳也。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又【前漢宦者傳】秦漢中常侍參用士人冠,皆銀璫左貂。
明帝攺金璫右貂,悉用奄人爲之。
【後漢輿服志】中常侍冠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
又璧璫。
【前漢司馬相如傳】華榱璧璫。
【師古註】璧璫以玉爲椽頭。
當卽所謂璇題,玉題者也。
一曰以玉飾瓦之當也。
【文選班固西都賦】裁金璧以飾璫。
【註】璫,椽頭飾也。
又金琅璫,鈴鐸也。
【杜甫詩】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琅璫。
【正韻】亦作鋃鐺。
又丁璫,玉佩聲。
【詩緝】玉佩鳴丁璫。
【韻會】一作丁當。
一作丁東。
又琅璫,鎖也。
詳琅字註。
又草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疏】卷耳如婦人耳中璫。
今或謂之耳璫。
璬 【午集上】【玉字部】 璬 【唐韻】古了切【集韻】【韻會】【正韻】吉了切,□音皎。
【說文】玉佩也。
璭 【午集上】【玉字部】 璭 【廣韻】【集韻】□古困切,音睔。
同琯。
治金玉使瑩也。
璮 【午集上】【玉字部】 璮 【集韻】儻旱切,音坦。
玉名。
璯 【午集上】【玉字部】 璯 【廣韻】【集韻】□苦夬切,音快。
人名。
晉有錢璯。
又【廣韻】【集韻】□黃外切,音會。
玉飾冠縫。
又【五音集韻】古外切,音儈。
義同。
環 【午集上】【玉字部】 環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
【說文】璧屬也。
【玉篇】玉環。
【爾雅釋器】肉好若一謂之環。
【註】邊孔適等。
【禮經解】行步則有環佩之聲。
【註】環取其無窮。
又【玉篇】繞也。
【正韻】回繞也。
【禮雜記】小斂環絰。
【疏】環絰是周回纏繞之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環塗七軌。
【註】故書環或作轘,環塗謂環城之道。
又【周禮春官樂師】環拜以鐘鼓爲節。
【註】環,猶旋也。
又【儀禮士喪禮】布巾環幅不鑿。
【註】環幅廣袤等也。
又【釋名】刀本曰環,形似環也。
又【詩秦風】遊環脅驅。
【傳】遊環,靷環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良鼓瑕如積環。
【疏】瑕與環皆謂漆之文理。
又姓。
【史記田敬仲世家】環淵之徒七十六人。
【註】楚人孟子傳雲:環淵著書上下篇。
【五音集韻】古有楚賢者環淵,後有環齊,撰要略一部。
又人名。
【左傳襄十四年】今餘命女環。
【註】齊靈公名。
【戰國策】楚王問於範環。
【釋文】環,史作蠉。
又官名。
【左傳文元年】且掌環列之尹。
【註】宮衞之官。
【周禮夏官】環人掌緻師,察軍慝,環四方之故。
【註】巡察內外,若環之相循不窮。
緻師,謂犯敵以誘其出。
軍慝,謂敵懷詐潛入我師也。
四方有兵戎之故,則環繞而巡之。
又器名。
【揚子方言】,宋魏□楚江淮之閒謂之繯。
或謂之環。
【註】,絲蠶簿橫也。
又水名。
【山海經】泰山環水出焉。
又州名。
【韻會】古朔方鳴沙之地,隋置環州,以大河環曲名焉。
又廣南化外,唐開生獠,置環州。
又【韻會】環玉,國名。
又環狗,海外國名。
【山海經】環狗,其爲人,獸首人身。
又通作圜。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火以圜。
【註】圜形似火,如半環然。
又通作瑗。
【前漢五行志】宮門銅瑗。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
【集韻】卻也。
【周禮夏官】環人。
劉昌宗讀。
又【韻會】繞也,周迴也。
【前漢高帝紀】守濮陽環水。
【註】環,音宦,決水以自環守爲固也。
又【項羽傳】故因環封之三縣。
【註】繞南皮三縣以封之。
環音宦。
又【韻補】葉胡涓切,音懸。
【馬融廣成頌】棲鳳鳥於高梧,宿麒麟於西園。
納僬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環。
又葉胡玩切,音換。
【班固西都賦】徇以離宮別寢,承以崇臺閒館。
煥若列宿,紫宮是環。
又葉熒絹切,音眩。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連閣承宮,馳道周環。
陽榭外望,高樓飛觀。
長途升降,軒檻曼延。
延音衍去聲。
考證:〔【禮經解】行則有環佩之聲。
〕謹照原文行字下增步字。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火似圜。
〕謹照原文似圜改以圜。
疸 【午集中】【疒字部】 疸 【唐韻】丁幹切【集韻】得案切,□音旦。
【說文】黃病也。
【內經】目黃,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
【方書】疸有五,黃胖,黃疸,酒疸,穀疸,女勞疸。
又【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
義同。
又惡創也。
亦作癉。
疹 【午集中】【疒字部】 疹 【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軫。
【說文】脣瘍也。
又【釋名】疹,診也。
有結氣可得診見也。
【玉篇】癮疹,皮外小起也。
【正字通】俗呼痘瘡曰疹。
又【集韻】醜刄切,同疢。
熱病。
【越語】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
【張衡思□賦】思百憂以自疹。
【注】疹,疾也。
又【五音集韻】奴結切,音涅。
義同。
又【集韻】頸忍切,音緊。
脣瘍也。
□ 【備考】【未集】【羽字部】 □ 【川篇】側委切。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正韻】□烏昆切,音溫。
日出而溫也。
疺 【午集中】【疒字部】 疺 【集韻】【韻會】□扶法切,音乏。
【玉篇】瘦也。
又【正字通】疲也。
【明永樂北征錄】駕發鳴轂鎭,天氣淸爽,人馬不渴。
若喧熱,人皆疺矣。
又【集韻】悲檢切,音貶。
病也。
疻 【午集中】【疒字部】 疻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
【說文】毆傷也。
【前漢薛宣傳】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與痏人之罪均,惡不直也。
【注】應劭曰:以杖手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靑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
又【廣韻】旨夷切【集韻】蒸夷切,□音脂。
又【集韻】商支切,音施。
又章移切,音支。
又【類篇】敞尒切,音侈。
義□同。
疼 【午集中】【疒字部】 疼 【廣韻】【集韻】□徒冬切,音彤。
【博雅】痛也。
又【五音集韻】徒登切,音騰。
義同。
【集韻】或作□。
疽 【午集中】【疒字部】 疽 【唐韻】七餘切【集韻】千餘切【韻會】七餘切,□音苴。
【說文】久癰也。
【醫書】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
疽者,五藏不調之所緻,陽滯於隂則生癰,隂滯於陽則生疽。
【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注】癉疽,惡創。
【疏】疽癰也。
【史記孫吳傳】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正字通】癰之深者曰疽。
疽深而惡,癰淺而大。
又【集韻】子與切【正韻】再呂切,□苴上聲。
【集韻】疽,癢病。
盵 【午集中】【目字部】 盵 【廣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氣。
姓也。
疾 【午集中】【疒字部】 疾 〔古文〕□□□□□【唐韻】秦悉切【集韻】【韻會】昨悉切,□音嫉。
【說文】病也。
一曰急也。
【徐曰】病來急,故從矢。
矢,急疾也。
【易復卦】復亨出入無疾。
【書說命】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
又【玉篇】患也。
【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
【疏】不疾者,猶言不患此病也。
又【玉篇】速也。
【廣韻】急也。
【易繫辭】帷神也,故不疾而速。
【詩大雅】昊天疾威。
【傳】疾猶急也。
【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
【疏】疾,捷速也。
【張衡南都賦】總括趣欱,箭馳風疾。
又【增韻】惡也。
【左傳昭九年】辰在子卯,謂之疾日。
【注】疾,惡也。
又【爾雅釋言】疾,齊壯也。
【疏】急速齊整,皆于事敏速強壯也。
又虐也。
【詩大雅】疾威上帝。
【朱注】疾威,猶暴虐也。
又怨也。
【管子君臣篇】有過者不宿其罰,故民不疾其威。
【注】疾,怨也。
又毒害也。
【左傳宣十五年】山藪藏疾。
【註】山之有林藪,毒害者居之。
又姓。
【姓譜】元魏疾陸眷。
又車轅前之下垂在地者曰前疾。
【周禮秋官】大行人立當前疾。
又劉疾,鳥名。
【爾雅釋鳥】鶛,劉疾。
又與嫉通。
【書君□】爾無忿疾于頑。
又【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
【傳】見人之有技藝,蔽冒疾害以惡之。
【史記孫臏傳】龐涓恐其賢於已,疾之。
又與蒺同。
【前漢揚雄傳】及至獲夷之徒蹶,松柏掌疾黎。
又【韻補】葉才詣切,音劑。
【易無妄】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喜,音戲。
【詩大雅】庶人之愚,亦職維疾。
葉下戾。
【司馬相如上林賦】潏潏淈淈,湁潗鼎沸。
馳波跳沫,汨隱漂疾。
考證:〔【爾雅釋鳥】鵲,劉疾。
〕謹照原文鵲改鶛。
疿 【午集中】【疒字部】 疿 【廣韻】方味切【集韻】方未切,□音沸。
【玉篇】熱生小瘡。
【集韻】熱瘍也。
【黃帝素問】汗出見濕,乃生痤疿。
【正字通】今俗以觸熱膚疹如沸者曰疿子。
痀 【午集中】【疒字部】 痀 【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劬。
【說文】曲□也。
【莊子達生篇】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
又【廣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
又【集韻】委羽切,迂上聲。
又郡羽切,音窶。
義□同。
痁 【午集中】【疒字部】 痁 【唐韻】失廉切【集韻】【韻會】【正韻】詩廉切,□音苫。
【說文】有熱瘧。
【玉篇】瘧疾也。
【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疥遂痁。
【顏延年陶徵士誄】年在中身,疢維痁疾。
【蘇軾詩】人閒寒熱無窮事,自笑疏疎頑不受痁。
【方書】有單瘧,有一日二日至十日瘧,二日一發瘧曰痎,多日之瘧曰痁。
又【廣韻】【集韻】□都念切,音店。
又【韻會】舒贍切,音閃。
義□同。
【唐書姚元崇傳】崇病痁移告。
【注】式贍切。
痂 【午集中】【疒字部】 痂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居牙切,□音嘉。
【說文】乾瘍也。
【徐曰】今謂瘡生肉所蛻乾為痂。
【正字通】瘡弇也。
【南史劉穆之傳】子邕為太守,嗜創痂。
痃 【午集中】【疒字部】 痃 【廣韻】胡田切【集韻】胡千切,□音賢。
【玉篇】痃,癖也。
【廣韻】癖病。
【六書故】癖積,弦急也。
【本草】□藏器曰:昔有患痃癖者,取大蒜,合皮截去兩頭,吞之,名曰內灸,果獲效。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昔各切,音索。
竹絙也。
又【類篇】色窄切。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所兩切,音□。
竹貌。
痄 【午集中】【疒字部】 痄 【集韻】鉏加切,音茶。
痄疨,病甚。
又【廣韻】【集韻】□側下切,音鮓。
瘡不合也。
【朱氏集驗方】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贊寧用赤小豆七粒為末,傅之,立愈。
又【集韻】仕下切,音柞。
義同。
病 【午集中】【疒字部】 病 【唐韻】【集韻】【正韻】□皮命切,音寎。
【說文】疾加也。
【玉篇】疾甚也。
【釋名】病,□也。
□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又【廣韻】憂也。
【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
【注】病,猶憂也。
以不得眾心為憂。
又苦也。
【書呂□】人極于病。
【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
【左傳襄二十四年】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又恨也。
【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
【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
又困也。
【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
【註】病謂罪咎之。
【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
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
又辱也。
【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註】詬病,猶恥辱也。
又短也。
【晉語】公曰:舅所病也。
【註】病,短也。
又病,坊閒曹也。
【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禦史病坊。
又【韻補】葉被旺切,音傍。
【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
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
痆 【午集中】【疒字部】 痆 【廣韻】【集韻】【韻會】□女黠切,音□。
【廣韻】瘡痛也。
【韓愈征蜀聯句】視傷悼瘢痆。
又【字彙補】婆羅痆斯,國名。
又【集韻】尼質切,音暱。
癢也。
症 【午集中】【疒字部】 癥 【廣韻】陟陵切【集韻】知陵切【正韻】諸成切,□音徵。
【玉篇】腹結病也。
【廣韻】腹病。
【史記扁鵲傳】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
【王叔和脈經】左手脈橫癥在左,右手脈橫癥在右。
【抱樸子用□卷】夫癥瘕不除,而不修越人之術者,難圖老彭之壽也。
癰 【午集中】【疒字部】 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邕。
【說文】腫也。
【廣韻】癰癤。
【釋名】癰,壅也。
氣壅否結,裹而潰也。
【正字通】惡瘡也。
有疵癰,赤施,兔齧,走緩四淫。
厲癰,脫癰諸名。
皆氣血稽留,榮衞不通之所緻也。
【後漢律曆志】驚蟄晷長八尺二寸,未當至而至,多病癰疽脛腫。
又地名。
與雍州之雍通。
【後漢獻帝紀】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
【註】謂金城,酒泉,墩煌,張掖。
又邕上聲。
【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
【釋文】癰,委勇反。
【集韻】亦作臃。
又書作□。
【韻會】或作□。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撫兩切,音髣。
如聞也。
○按《正字通》雲俗訪字。
無據,不可從。
痙 【午集中】【疒字部】 痙 【廣韻】其頸切【集韻】巨井切,□音涇。
【說文】彊急也。
【內經】諸痙項強,皆屬於濕,方書以中寒濕發熱惡寒,頸項強急,身反張如中風狀,或掣縱口張為痙。
俗作□。
痊 【午集中】【疒字部】 痊 【廣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音詮。
【玉篇】病瘳也。
【集韻】病除也。
【抱樸子用□卷】是以灸刺慘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
痋 【午集中】【疒字部】 痋 【唐韻】【集韻】□徒冬切,音彤。
【說文】動病也。
又【集韻】【類篇】□持中切,音蟲。
病也。
舧 【未集下】【舟字部】 舧 【篇海】符鹹切,音凡。
舟也。
【正字通】字形疑從凡,入四畫,非。
舤。
痌 【午集中】【疒字部】 痌 【廣韻】他紅切【集韻】他東切,□音通。
痛也。
又【集韻】徒東切,音同。
瘡潰也。
痍 【午集中】【疒字部】 痍 【唐韻】以脂切【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夷。
【說文】傷也。
【廣韻】瘡痍。
【釋名】痍,侈也。
侈開皮膚為創也。
【史記蒙恬傳】天下之心未定,傷痍者未瘳。
又【韻會】通作夷。
【左傳成十六年】命軍吏察夷傷。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魚檢切,音顩。
婦人齊整貌。
通作嬐。
一曰敏疾也。
□ 【未集中】【缶字部】 □ 【字彙補】子累切,音嘴。
瓶□也。
□ 【備考】【未集】【老字部】 □ 【篇韻】音宂。
又音洶。
痎 【午集中】【疒字部】【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皆。
【說文】二日一發瘧也。
【顏氏家訓】左傳,齊侯痎遂痁。
說文痎,二日一發之瘧,痁有熱瘧。
按齊侯之病,本是閒日一發,漸加重,故為諸侯憂。
今北方猶呼痎瘧音皆,世閒傳本多以痎為疥。
杜預無解釋,徐仙民音介。
俗儒通雲病疥,令人惡寒,變成瘧。
此臆說也。
疥癬,小疾,豈有患疥轉作瘧乎。
又【集韻】丘哀切,音開。
又柯開切,音該。
又戸代切,音瀣。
義□同。
痏 【午集中】【疒字部】 痏 【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音洧。
【說文】疻痏也。
【玉篇】瘡也。
【廣韻】瘡痏。
【前漢薛宣傳】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與痏人之罪鈞,惡不直也。
【註】應劭曰:以杖手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靑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
師古曰:痏,音鮪。
【抱樸子擢才卷】生瘡痏於玉肌。
【張衡西京賦】所惡成瘡痏。
【註】瘡痏謂瘢痕。
又【說文長箋】方言謂之翻痏,又謂之翻胃,食下咽不受也。
【正字通】按痏胃音義各別,箋以痏作胃,誤。
又【集韻】尤救切,音宥。
顫也。
又于六切,音郁。
病也。
痐 【午集中】【疒字部】 痐 【集韻】胡隈切,音回。
腹中長蟲。
痑 【午集中】【疒字部】 痑 【唐韻】丁可切,音嚲。
【說文】馬病也。
引《詩小雅》:痑痑駱馬。
○按《詩》今本作嘽。
【玉篇】力極也。
【博雅】痑痑,疲也。
又【廣韻】丁佐切【集韻】丁賀切,□音跢。
又【廣韻】【集韻】□他幹切,音□。
又【集韻】他佐切,音拕。
又湯河切,音佗。
又他案切,音炭。
義□同。
又【集韻】賞是切,弛上聲。
【前漢司馬相如傳】衍曼流爛,痑以陸離。
【註】張揖曰:痑,眾貌。
師古曰:痑,自放縱也。
音式爾反。
癢 【午集中】【疒字部】 癢 【唐韻】似陽切【集韻】徐羊切,□音詳。
【說文】瘍也。
又【集韻】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博雅】癢,病也。
【詩小雅】癙憂以癢。
【傳】癢,病也。
又【大雅】稼穡卒癢。
又與瘍同。
創也。
【周禮天官疾醫】夏時有癢疥疾。
【後漢律曆志】春分,晷長七尺二寸四分,當至不至,多病耳癢。
又【廣韻】餘兩切【集韻】以兩切【韻會】下朗切,□音養。
【玉篇】痛癢也。
【廣韻】皮癢。
【集韻】膚欲搔也。
【抱樸子塞難卷】人不能自知其體老少痛癢之何故。
又【集韻】或作癢。
通作養。
詳後癢字註。
又【集韻】弋亮切,音漾。
創也。
痓 【午集中】【疒字部】 痓 【唐韻】充自切【集韻】充至切,□音厠。
【博雅】痓,惡也。
【集韻】一曰風病。
【正字通】痓證有五,秦越人難經,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張仲景金匱:脊強者,五痓之總名,其證卒口噤,背反張而瘈瘲。
又山名。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
痔 【午集中】【疒字部】 痔 【唐韻】直裡切【集韻】【韻會】丈裡切【正韻】丈幾切,□池上聲。
【說文】後病也。
【增韻】隱瘡也。
【釋名】痔,食也。
蟲食之也。
【莊子列禦寇】痔者得車五乘。
【抱樸子暢□卷】若夫操隋珠以彈雀,秦痔以屬車。
痕 【午集中】【疒字部】 痕 【唐韻】戸恩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恩切,□音鞎。
【說文】胝瘢也。
【玉篇】瘢痕也。
【趙壹疾世刺邪賦】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索其瘢痕。
又凡物有迹者皆曰痕,如啼痕,苔痕,水痕,墨痕之類。
又【集韻】五斤切,音垠。
【博雅】腫也。
又古恨切,音艮。
腫病。
痗 【午集中】【疒字部】 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昧。
病也。
【詩衞風】使我心痗。
又【小雅】悠悠我裡,亦孔之痗。
【傳】痗,病也。
【謝惠連詩】積憤成疢痗。
又【廣韻】荒內切【集韻】呼內切,□音誨。
又【集韻】【韻會】母罪切【正韻】莫賄切,□音凂。
又【集韻】虎猥切,音悔。
義□同。
痘 【午集中】【疒字部】 痘 【字彙】大透切,音豆。
痘瘡。
【方書】胎毒也。
有終身不出者,神痘法,凡痘汁納鼻,呼吸卽出。
痙 【午集中】【疒字部】 痙 【廣韻】其頸切【集韻】巨井切,□音涇。
【說文】彊急也。
【內經】諸痙項強,皆屬於濕,方書以中寒濕發熱惡寒,頸項強急,身反張如中風狀,或掣縱口張為痙。
俗作□。
痚 【午集中】【疒字部】 痚 【集韻】【類篇】□虛交切,音囂。
痚瘶,喉病。
【正字通】一說久咳不已,連喘,腰背相引,坐寢有音者。
俗名為痚病。
痛 【午集中】【疒字部】 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貢切,音□。
【說文】病也。
【內經】有舉痛論。
又【增韻】楚也。
疼也。
【易說卦】坎為耳痛。
【後漢鄧皇後紀】後曰:非不痛也,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
又【玉篇】傷也。
【左傳成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
【前漢楚元王傳】言多痛切,發於至誠。
【史記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
又【字彙補】甚也。
【前漢食貨志】以稽市物痛騰躍。
又凡事盡力為之者,皆曰痛。
【世說新語】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又姓。
【姓譜】本盛國後,實姬姓也。
周穆王嬖寵盛姬早卒,穆王哀痛不已,遂改其族,謂之痛氏。
睰 【午集中】【目字部】 睰 【廣韻】莫八切,蠻入聲。
視睰。
綔 【未集中】【糸字部】 綔 【集韻】胡故切,音□。
【類篇】佩印系。
【後漢輿服志】諸侯王以下,以絝赤絲蕤縢綔,各如其印。
○按《類篇》在系部,今倂入。
【醜集下】【女字部】【正字通】同□。
痜 【午集中】【疒字部】 痜 【集韻】他谷切,音禿。
首瘍也。
痝 【午集中】【疒字部】 痝 【廣韻】【集韻】□莫江切,音尨。
病困。
一曰病酒。
【醜集中】【土字部】【廣韻】許羈切【集韻】虛宜切,□音羲。
毀也。
一曰巇字之譌。
又【廣韻】驅爲切,音虧。
義同。
【醜集下】【大字部】【字彙補】苦圭切,音窺。
【佩觿集】星名。
今通作奎。
與奞字不同,此從佳人之佳,宜辨。
痞 【午集中】【疒字部】 痞 【唐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音否。
【說文】痛也。
【徐曰】又病結也。
【增韻】氣隔不通。
【玉篇】腹內結病。
【廣韻】腹內結痛。
【正字通】方書,不痛者為痞滿,痛者為結胷。
胷痺,有因下而結者,從虛及陽氣下陷治之。
有不因下而痞者,從上虛及痰飲食鬱濕熱治之。
又【廣韻】方美切【集韻】補美切,□音鄙。
義同。
又【集韻】俯九切,音缶。
病也。
又【廣韻】芳杯切,音肧。
弱也。
又【集韻】晡枚切,音桮。
弦病。
痟 【午集中】【疒字部】 痟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雕切,□音宵。
【說文】酸痟,頭痛。
【周禮天官疾醫】春時有痟首疾。
【註】痟,酸,削也。
首頭痛也。
【疏】頭痛之外,別有酸削之痛也。
酸,嘶也。
【管子地員篇】五沃之土,其澤多魚,其泉白靑,其人終無痟醒。
【左思蜀都賦】芳追氣邪,味蠲癘痟。
【註】痟,頭病也。
又【玉篇】痟,渴病也。
漢司馬相如痟渴疾。
○按《漢書》本傳作消渴。
又通作消。
【後漢李通傳】素有消疾。
【註】消中之疾。
【寅集下】【弓字部】【集韻】西古作。
註詳部首。
【說文】鳥在巢上。
象形。
日在西方而鳥棲,故以爲東西之西。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下浪切【韻會】【正韻】合浪切,□音亢。
竹竿也。
或作笐,亦作桁。
【戌集上】【金字部】【五音集韻】百轄切,音捌。
金類。
痠 【午集中】【疒字部】 痠 【廣韻】素官切【集韻】蘇官切,□音酸。
痠疼。
【博雅】痠,痛也。
又石名。
【山海經】風伯之山,多痠石。
痡 【午集中】【疒字部】 痡 【唐韻】普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滂模切,□音鋪。
【說文】病也。
【書泰誓】毒痡四海。
【傳】痡,病也。
【詩周南】我僕痡矣。
又【廣韻】芳無切【集韻】奔模切,□音敷。
又【集韻】奉甫切,音父。
義□同。
又【集韻】普故切,音悑。
痞病。
痢 【午集中】【疒字部】 痢 【廣韻】【集韻】□力至切,音利。
瀉也。
【正字通】方書分血痢,氣痢,赤痢,白痢,洩痢,酒痢,虛痢,五色痢,水穀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勞痢,暴痢,久痢。
諸證皆濕熱積滯,暑毒虛滑所緻。
痣 【午集中】【疒字部】 痣 【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
【集韻】黑子也。
又通作誌。
【史記高祖紀】左股七十二黑子。
【師古註】今中國通呼黶黑子,吳楚俗謂之誌。
考證:〔吳楚俗爲黑子爲誌,通呼黶,黑子。
〕謹照師古註原文今中國通呼黶黑子,吳楚俗謂之誌。
皉 【午集中】【白字部】 皉 【集韻】此禮切,音泚。
白也。
一曰色鮮潔。
又淺氏切,音此。
與玼同。
痤 【午集中】【疒字部】 痤 【唐韻】昨禾切【集韻】徂禾切【正韻】才何切,□音矬。
【說文】小腫也。
一曰族絫。
【徐曰】今別作瘯蠡,非是。
【玉篇】癤也。
【博雅】痤,癰也。
【韓非子六反篇】彈痤者痛,飲藥者苦。
【後漢律曆志】白露晷長六尺二寸八分,當至不至,多病痤疽洩。
【山海經】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可以已痤。
【註】癰,痤也。
又人名。
【史記秦本紀】與魏晉戰少梁,虜其將公孫痤。
痬 【午集中】【疒字部】 痬 【唐韻】羊益切【集韻】夷益切,□音繹。
【說文】脈痬也。
【廣韻】病相染也。
【集韻】關中謂病相傳為痬。
又【博雅】痬,癡也。
又【集韻】施隻切,音釋。
義同。
□ 【未集中】【網字部】 □ 【集韻】莫後切,音母。
□,或從母,罔也。
瘒 【午集中】【疒字部】 瘒 【廣韻】牛昆切。
【集韻】吾昆切,□音。
癡貌。
眰 【午集中】【目字部】 眰 【集韻】徒結切,音垤。
目出貌。
一曰目不正也。
與眣同。
或作□。
又人名。
【五代史唐本紀】盧臺軍將龍眰。
又【集韻】敕栗切,音抶。
義同。
又職日切,音質。
視也。
與□同。
痭 【午集中】【疒字部】 痭 【集韻】報朋切,音崩。
【玉篇】婦人癥血不止也。
又蒲萌切,音弸。
腹滿。
又皮孕切,音憑。
腫滿貌。
痮 【午集中】【疒字部】 痮 【廣韻】醜亮切【集韻】【韻會】知亮切,□音帳。
【玉篇】痮,滿也。
亦作脹。
【集韻】腹大也。
【正字通】□胃不和,冷氣客之爲脹滿。
通用張。
痯 【午集中】【疒字部】 痯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古緩切,□音管。
【玉篇】病也。
【詩小雅】四牡痯痯。
【傳】痯痯,罷貌。
【爾雅釋訓】痯痯,病也。
【註】賢人失志,懷憂病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古玩切,音貫。
【廣韻】與□同。
痰 【午集中】【疒字部】 痰 【廣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音談。
【廣韻】胷上水病。
【類篇】病液。
【正韻】液所以養筋血,濇不行,則痰聚於鬲上,而手足弱。
舊雲病液,非也。
【正字通】痰有六:溼熱風寒食氣也。
【抱樸子至理卷】甘遂葶歷之逐痰癖。
痱 【午集中】【疒字部】 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非切,音肥。
【玉篇】風病也。
【廣韻】同□。
【集韻】一曰小腫。
【爾雅釋詁】痱,病也。
【前漢賈誼傳】非亶倒縣而已,又類辟且病痱。
【註】辟,足病。
痱,風病。
又【唐韻】蒲罪切。
【集韻】【韻會】部浼切,□音琲。
又【集韻】簿亥切,音倍。
義□同。
又【廣韻】扶沸切【集韻】【韻會】父沸切,□音□。
【廣韻】熱瘡。
又【韻會】避也。
又【集韻】妃尾切,音斐。
鬼痛病。
痲 【午集中】【疒字部】 痲 【廣韻】莫霞切【集韻】謨加切,□音麻。
【正字通】痲風,熱病。
本作麻。
【方書】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
痳 【午集中】【疒字部】 痳 【唐韻】力尋切【集韻】犂鍼切,□音林。
【說文】疝痛。
【玉篇】小便難也。
【博雅】痳,病也。
癡 【午集中】【疒字部】 癡 【廣韻】醜之切【集韻】抽知切,□音螭。
癡疵,病也。
一曰不廉。
【正字通】俗癡字。
又【集韻】超之切,音遲。
癡,不達之貌。
(癡)【唐韻】醜之切【集韻】【韻會】【正韻】超之切,□音鴟。
【說文】不慧也。
【徐曰】癡者,神思不足。
亦病也。
【前漢韋賢傳】今子獨壞容貌,蒙恥辱,爲狂癡,光曜晻而不宣。
【後漢高士傳】侯霸遣使徵嚴光,光曰:侯君房素癡,今小瘥耳。
【晉書王湛傳】湛有隱德,人皆以爲癡。
又古人借書一瓻,還書一瓻,以盛酒酬之也。
亦有作癡者。
【藝苑雌黃】李濟翁雲:借書一癡,惜書二癡,索書三癡,還書四癡。
又【顏氏家訓】人無才思,自謂淸華,江南號爲詅癡符。
痵 【午集中】【疒字部】 痵 【唐韻】【集韻】□其季切,音悸。
【說文】氣不定也。
【玉篇】心動也。
亦作悸。
【廣韻】病中恐也。
痶 【午集中】【疒字部】 痶 【廣韻】【集韻】□他典切,音腆。
痶瘓,病貌。
□ 【未集中】【網字部】 □ 【字彙補】側交切,音焦。
抄羅也。
沎 【巳集上】【水字部】 沎 【集韻】呼臥切,音貨。
水名也。
痸 【午集中】【疒字部】 痸 【玉篇】同瘛。
又【字彙補】癡病。
【山海經】鵺可以已痸。
痹 【午集中】【疒字部】 痹 【唐韻】【集韻】□必至切,音畀。
【說文】濕病也。
【正字通】內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
風氣勝者爲行痹,寒氣勝者爲痛痹,濕氣勝者爲著痹。
註:風屬隂中之陽,善行而數變,凡走注歷節之類,俗名流火是也。
隂寒之氣,乘於肌肉筋骨,則凝閉不通,故爲痛痹,卽痛風也。
著痹者,重著不移,濕從上化,故病在肌肉,不在筋骨也。
有心痹,肺痹,肝痹,腎痹,腸痹,胞痹。
凡痹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
言寒則筋攣,故急。
熱則筋弛,故縱也。
程子曰:醫書以手足痿痹爲不仁。
按病能篇雲:痹而不仁,發爲肉痿。
痿與痹分爲二,內經痹論痿論兩存,程子旣舉而兼言之,以痿痺相續而至,其爲不仁,一也。
【淮南子俶眞訓】谷氣多痹。
【抱樸子至理卷】菖蒲乾薑之止痹濕。
【嵆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危坐一時,痹不得搖。
【註】痹,濕病也。
又矢名。
【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痹矢,用諸散射。
【註】恆矢,安居之矢也。
痹矢象焉,二者可以散射也。
痹之言倫比也。
又【集韻】毗至切,音鼻。
【集韻】病也。
本作□。
考證:〔【周禮夏官司弓】恆矢痹矢,用諸散射。
〕謹照原文司弓下增矢字。
痺 【午集中】【疒字部】 痺 【廣韻】府移切,音□。
鳥名。
【爾雅釋鳥】鷯鶉,其雄鵲,牝痺。
【山海經】櫃山有鳥焉,其音如痺。
【字彙】與痿痹字不同。
痻 【午集中】【疒字部】 痻 【廣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民。
病也。
【詩大雅】多我覯痻。
又【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昏。
義同。
痼 【午集中】【疒字部】 痼 【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
【說文】本作。
久病也。
【正韻】久固之疾。
【後漢光武紀】京師醴泉湧出,飲之者痼疾皆愈。
【抱樸子微旨卷】抱痼疾而言精和鵲之伎。
又【韻會】通作固。
【禮月令】國多固疾。
亦通作錮。
【前漢賈誼傳】必爲錮疾。
皏 【午集中】【白字部】 皏 【廣韻】【集韻】□普幸切,烹上聲。
【博雅】皏,白也。
【玉篇】淺薄色也。
【黃帝素問】肺風之狀,色皏然白。
痾 【午集中】【疒字部】 痾 【廣韻】烏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於何切,□音阿。
【玉篇】同疴,病也。
【前漢五行志】及人謂之痾。
痾,病貌。
言□深也。
【後漢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謂不肅。
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痾。
【潘嶽閑居賦】常膳載加,舊痾有痊。
又【集韻】阿個切,音椏。
義同。
痿 【午集中】【疒字部】 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儒隹切,音甤。
【說文】痺疾。
【正韻】濕病。
一曰兩足不能相及。
【內經】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
當各補其營,通其兪,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
【史記韓王信傳】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
【註】不能行。
【前漢哀帝紀痿痺註】如淳曰:兩足不能過曰痿。
師古曰:痿亦痺病也。
【枚乗七發】出與入輦,命曰蹷痿之機。
又【史記五宗世家】端爲人賊戾,又隂痿。
【註】正義曰:不能禦婦人。
又【廣韻】於為切【集韻】【韻會】邕危切,□音逶。
又【廣韻】人垂切【集韻】儒垂切,□音撋。
又【廣韻】【集韻】□於僞切,委去聲。
義□同。
又【集韻】鄔賄切,音猥。
□,風病。
或作痿。
瘀 【午集中】【疒字部】 瘀 【集韻】依倨切【集韻】【韻會】【正韻】依據切,□音□。
【說文】積血也。
【楚辭九辯】形銷鑠而瘀傷。
【註】銷鑠瘀傷,身體燋枯,被病久也。
又【揚子太□經】八爲疾瘀。
【註】瘀,疾也。
又【集韻】衣虛切,音於。
義同。
瘁 【午集中】【疒字部】 瘁 【廣韻】【集韻】【韻會】□秦醉切,音萃。
【廣韻】病也。
【韻會】勞也。
【詩小雅】僕夫況瘁。
【又】匪舌是出,唯躬是瘁。
【註】瘁,病也。
又【陸機歎逝賦】悼堂構之隤瘁。
【註】瘁,猶毀也。
又【前漢□法志】是以纖微癄瘁之音作而民思憂。
瘂 【午集中】【疒字部】 瘂 【廣韻】烏下切【集韻】【正韻】倚下切,□音啞。
【玉篇】瘖瘂也。
【廣韻】同啞。
【集韻】瘖也。
又【方書】人身項後入髮際五分為瘂門。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集韻】□莫結切,音蔑。
【博雅】擊也。
一曰揳。
不方正也。
作事不方正曰揳,木不方正曰櫗楔,人不方正曰偰。
又【唐韻】莫計切【集韻】彌計切,□音謎。
拭滅也。
又裁也。
又【集韻】莫八切。
亦拭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良中切,音隆。
篁也。
甏 【午集上】【瓦字部】 甏 【字彙】蒲孟切,彭去聲,甁甕。
疤 【午集中】【疒字部】 疤 【集韻】邦加切,音巴。
筋節病。
又【正字通】瘡痕曰疤,本作瘢。
甐 【午集上】【瓦字部】 甐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吝。
【玉篇】器也。
又【正韻】動也,蔽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輪雖敝,不甐於鑿。
【註】不甐於鑿,謂不動於鑿中也。
鄭雲:甐亦敝也。
以輪厚石,雖齧之不能敝,其鑿旁使之動。
又【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
義同。
【醜集下】【女字部】【正字通】俗瞢字。
甑 【午集上】【瓦字部】 甑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孕切,增去聲。
【說文】甗也。
【廣韻】古史考曰:黃帝始作甑。
【韻會】□屬也。
甗無底曰。
【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甑實二鬴,厚半寸。
【註】量六鬥四升曰鬴。
【史記項羽紀】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
又攀倒甑,草名。
【本草綱目】生郊野,葉如薄荷,治風熱。
遇煩渴狂躁諸症,擣汁服,效。
又【集韻】慈陵切,音繒。
炊器。
考證:〔【史記項羽紀】皆乗船,破釜甑。
〕謹照原文乗船改沈船。
甒 【午集上】【瓦字部】 甒 【廣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音武。
【玉篇】盛五升小甖也。
【揚子方言】甖,周魏之閒謂之甒。
【禮禮器】君尊瓦甒。
【註】壷大一石,瓦甒五鬥。
【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醴。
【疏】甒爲酒器,中寬下直,上銳平底。
又【韻補】葉方九切,音否。
【晉書五行志童謠】渹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甒。
揚州破換敗,吳興覆瓿甊。
甊,樓上聲。
見【古音餘。
】【集韻】或作□□。
甓 【午集上】【瓦字部】 甓 【唐韻】扶歷切【集韻】【韻會】蒲歷切【正韻】毗亦切,□平入聲。
【說文】瓴甓也。
【爾雅釋宮】瓴甋謂之甓。
【博雅】甓,甎也。
【詩□風】中唐有甓。
【傳】甓,瓴甋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緻錯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註】江東呼甓爲甎。
【晉書陶侃傳】侃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
又【集韻】博厄切,音薜。
義同。
甔 【午集上】【瓦字部】 甔 【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都含切,□音耽。
【集韻】罃也。
【揚子方言】齊東北海岱之閒謂之甔。
【五音集韻】大甖可受一石。
【史記貨殖傳】醬千甔。
【註】徐廣曰:大罌缶。
○按《玉篇》《韻會》《正韻》以爲小甖,與諸解異。
又【集韻】通作儋。
【前漢蒯通傳】守儋石之祿。
【註】應劭曰:受二斛。
又【揚雄傳】家無儋石之儲。
【註】孟康曰:儋石,甖石。
甖受一石,故雲儋石。
又【韻會】通作擔。
【揚子法言】吾見擔石矣。
【後漢明帝紀】生者無擔石之儲。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濫切,音擔。
又【集韻】覩敢切,音膽。
又叉濫切,音□。
義□同。
甕 【午集上】【瓦字部】 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貢切,同甕。
【玉篇】甖也。
【韻會】沒甁也。
【易井卦】井谷射鮒,甕敝漏。
【禮檀弓】醯醢百甕。
【李斯上秦始皇書】夫擊甕扣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眞秦之聲也。
又【禮儒行】蓬戸甕牖。
【疏】甕牖者,謂牖牕圓如甕口也。
又雲:以敗甕口爲牖。
【莊子讓王篇】桑以爲樞,而甕牖二室。
【註】屈桑條爲戸樞,破甕爲牖,各一室也。
又【莊子人閒世】甕大癭說齊桓公。
【註】甕,大癭貌。
又【集韻】亦作罋。
又作□。
【前漢張騫傳】大宛國獻大鳥卵,如甕。
【註】一作□。
又【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雍。
【前漢西域傳】烏弋國有大鳥卵,如甕。
【師古註】音平聲。
又【集韻】委勇切,音壅。
又於用切,壅去聲。
義□同。
甖 【午集上】【瓦字部】 甖 【廣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正韻】於京切,□音罌。
【玉篇】□也。
【廣韻】瓦器。
【揚子方言】趙魏之郊謂之甕,或謂之甖。
【劉伶酒德頌】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
又【集韻】於正切,音纓。
義同。
【類篇】或作甇。
甗 【午集上】【瓦字部】 甗 【唐韻】魚蹇切【集韻】【韻會】【正韻】語蹇切,□音巘。
【說文】甑也。
一曰穿也。
【韻會】無底甑也。
【揚子方言】甑,自關而東謂之甗。
【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
【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甗實二鬴,厚半寸,脣寸。
【註】甗,無底甑。
【正字通】博古圖,甗之爲器,上若甑,可以炊物,下若鬲,可以飪物,蓋兼二器而有之。
或三足而圜,或四足而方,考工甗註:鄭□謂無底甑。
王安石則曰:從鬳從瓦。
鬲獻其氣,甗能受之,然後知甑無底者,所以言其上,鬲獻氣者,所以言其下也。
說文止訓爲甑,蓋舉其具。
體言之耳。
商有父己甗二,父乙甗,祖已甗,鬲甗二,饕餮甗。
周有垂花雷紋甗盤,雲饕餮甗,純素甗二。
漢有偃耳甗,皆銅爲之。
方言:梁謂甗爲鉹。
鉹字從金,旣從金,則甗未必皆如考工爲陶器也。
又【爾雅釋山】重甗隒。
【註】謂山形如累兩甗。
【疏】山基有重岸也。
又地名。
【春秋僖十八年】宋師及齊師戰于甗。
【註】甗,齊地。
又【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阤甗錡,嶊崣崛崎。
【註】甗錡,隆屈窊折貌。
【文選註】甗,甑也。
錡,敧也。
上大下小,有似敧甑也。
又【廣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音言。
又【廣韻】語戰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音彥。
又【廣韻】魚變切,音獻。
又【集韻】【韻會】□語偃切,音險。
又【集韻】牛堰切,音撚。
義□同。
甘 【午集上】【甘字部】 甘 〔古文〕□□【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感平聲。
【說文】美也。
【徐曰】物之甘美者也。
【韻會】五味之一。
【正韻】甜也。
【書洪範】稼穡作甘。
【傳】甘味生于百穀。
【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又言之悅耳。
亦曰甘。
【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又【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傳】甘,厭也。
【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
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雲:甘,厭也。
又【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
請受而甘心焉。
【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又【易臨卦】六三甘臨,無攸利。
【註】甘者,佞邪說。
媚不正之名也。
又【玉篇】樂也。
【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
【註】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又【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
【註】甘,緩意也。
又姓。
【書說命】台小子舊學于甘盤。
【註】甘盤,殷賢臣。
又甘茂甘羅,□秦人。
又【抱樸子辯問卷】子韋甘均,占□之聖也。
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又地名。
【書甘誓】大戰于甘。
【傳】甘,有扈郊地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後。
【註】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又【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
【註】甘鹿,周地。
又山名。
【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又水名。
【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
【註】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又州名。
【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又【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又木名。
【詩召南】蔽芾甘棠。
【傳】甘棠,杜也。
【疏】郭璞曰:今之杜梨。
【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
【註】甘木卽不死樹。
又【正韻】果名,俗作柑。
【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又【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又草名。
【博雅】陵澤,甘遂也。
【又】美丹,甘草也。
又【集韻】古暗切,音紺。
土之味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甘切,音酣。
【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又熟也。
【莊子徐無鬼】甘寢。
○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
不宜分列。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徒其切,音提。
竹名。
□ 【午集下】【立字部】 □ 【海篇】音須。
待也。
甚 【午集上】【甘字部】 甚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時鴆切,音任。
【說文】尤安樂也。
【廣韻】劇過也。
【韻會】尤也,深也。
【易繫辭】其道甚大,百物不廢。
【詩小雅】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淮南子修務訓】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
又【唐韻】常枕切【集韻】【韻會】食荏切【正韻】食枕切,□音忍。
義同。
【潘嶽關中詩】主憂臣勞,孰不祇懍。
愧無獻納,屍素以甚。
葉上寢稔。
甛 【午集上】【甘字部】 甛 〔古文〕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兼切,音恬。
【說文】美也。
從舌作甛。
舌知甘者。
【博雅】甛,甘也。
【張衡南都賦】酸甜滋味,百種千名。
又【蘇軾發廣州詩】三杯輭飽後,一枕黑甜餘。
【註】輭飽謂飮酒,黑甜謂臥睡也。
又水名。
【洞冥記】甜水去虞淵八十裡。
【集韻】亦書作甜。
甜 【午集上】【甘字部】 甜 【集韻】與甛同。
砐 【午集下】【石字部】 砐 【玉篇】五合切,音礏。
砐硪,山高貌。
【郭璞江賦】陽侯砐硪以岸起。
【註】砐硪,搖動貌。
甝 【午集上】【甘字部】 甝 【廣韻】【集韻】【韻會】□胡甘切,音酣。
【爾雅釋獸】甝,白虎。
甞 【午集上】【甘字部】 甞 【集韻】同嘗。
詳口部嘗字註。
生 【午集上】【生字部】 生 〔古文〕□【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甥。
【說文】進也。
【玉篇】起也。
【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
【註】生,起也。
又【玉篇】產也。
【博雅】人十月而生。
【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又出也。
【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註】生,猶動出也。
又養也。
【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
【註】生,猶養也。
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
【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
又【韻會】死之對也。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
【前漢文帝紀】世鹹嘉生而惡死。
又造也。
【公羊傳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
【註】生,猶造也。
專事之詞。
又性也。
【書君□】惟民生厚,因物有遷。
【傳】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見所習之物,有遷變之道。
又【左傳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
【疏】懷生者,謂有懷之心。
又【詩衞風】旣生旣育,比予于毒。
【箋】生,謂財業也。
【前漢高帝紀】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
【註】相猶擇也,生謂無瑕蠹也。
摶謂圜也。
又不熟也。
【史記項羽紀】與一生彘肩。
又語辭。
【李白戲杜甫詩】借問別來太瘦生。
【歐陽修詩】問向靑州作麼生。
又平生,疇昔也。
【阮藉詩】平生少年時,趙李相經過。
【杜甫詩】平生爲幽興,未惜馬蹄遙。
又【正字通】凡事所從來曰生。
宋高宗朝,孫楙入覲,嘗論公生明。
上問何以生公。
曰:廉生公。
問何以生廉。
曰:儉生廉。
上稱善。
又所生,祖父也。
【詩小雅】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疏】當早起夜臥,行之無辱汝所生之父祖也。
又友生,朋友也。
【詩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又先生,師之稱。
諸生,弟子之稱。
【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
【史記酈生傳】高祖謂酈食其,以萬戸封生。
【註】師古曰:生猶言先生。
文穎曰:諸生也。
又先生,父兄也。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又【儀禮士冠禮】遂以摯見於鄕大夫鄕先生。
【註】鄕先生,鄕中老人爲卿大夫緻仕者。
【史記五帝紀】薦紳先生難言之。
又【詩商頌】以保我後生。
【朱註】我後生,謂後嗣子孫也。
又門生。
【裴皡詩】三主禮闈年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
又蒼生,民也。
【晉書謝安傳】安石不出,其如蒼生何。
【張協雜詩】沖氣扇九垠,蒼生衍四垂。
又【前漢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
【註】師古曰:嘉生謂衆瑞。
又【楚語】滯則不震,生乃不殖。
【註】生,人物也。
又水名。
【山海經】北二百二十裡曰盂山。
生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註】卽奢延水也。
水西出奢延縣西南赤沙阜,東北流。
又姓。
【正字通】漢生臨,明生甫申。
又微生,浩生,俱複姓。
又與牲同。
【前漢昭帝紀】令破烏桓。
斬虜獲生有功。
【註】獲生口也。
又與狌同。
【汲冢周書】郭都生生。
又【廣韻】【正韻】所敬切【集韻】【韻會】所慶切,□音貹。
產也。
【字彙】俗謂雞生卵。
又【集韻】【韻會】□所景切,音眚。
育也。
【論語註】四乳生八子。
【陸德明音義】生,所幸反。
又如字。
又【正韻】息正切,音性。
【周禮地官司徒】以土會之灋,辨五土之物生。
【註】杜子春讀爲性。
又【韻補】葉師莊切,音商。
【傅毅舞賦】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
又葉桑經切,音星。
【詩小雅】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葉寧平。
【東方朔七諫】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
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又葉屍連切,音羶。
【黃庭經】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
考證:〔【韓愈進學解】諸生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
〕謹按原文無諸生弟子句。
今改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
甡 【午集上】【生字部】 甡 【唐韻】所臻切【集韻】【韻會】【正韻】疏臻切,□音莘。
【說文】衆生□立之貌。
【詩大雅】瞻彼中林,甡甡其鹿。
【傳】甡甡,衆多也。
聲類雲:聚貌。
徐曰:□生而齊盛也,若鹿角然。
產 【午集上】【生字部】 產 【唐韻】【集韻】【韻會】□所□切,音剗。
【說文】生也。
【正字通】婦生子曰產,物生亦曰產。
【禮鄕飮酒禮】產萬物者,聖也。
【註】聖之言生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天產作隂德,以中禮防之。
以地產作陽德,以和樂防
【郭璞註】金之別名。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諸侯璗琫而璆珌。
【集韻】通作瑒。
璘 【午集上】【玉字部】 璘 【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
【玉篇】璘,文貌。
又【韻會】通作瞵。
【揚雄甘泉賦】壁馬犀之瞵。
【註】文貌。
【古樂府董逃行】遙望五嶽端,黃金爲闕班璘,但見芝草,葉落紛紛。
又【玉篇】玉色光彩。
【張衡西京賦】瓀珉璘彬。
【註】璘彬,玉光色雜也。
又【集韻】【韻會】裡忍切【正韻】良忍切,□音粦。
義同。
又【韻補】葉陵延切,音連。
【皇甫謐釋勸】忽金白之輝耀,忘靑紫之斑璘。
辭容服之光燦,抱敝褐之終年。
【正字通】瞵璘音同義別。
詩賦凡瞵斑瞵,皆璘字譌文。
韻會引揚雄賦通作瞵,誤。
字原從目從扁。
璙 【午集上】【玉字部】 璙 【唐韻】洛蕭切【集韻】【韻會】憐蕭切【正韻】連條切,□音聊。
【說文】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力弔切,音料。
又【廣韻】力小切【集韻】朗鳥切,□音繚。
義□同。
又與鐐同。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大夫鐐琫而璆珌。
【釋文】鐐,本又作璙。
璚 【午集上】【玉字部】 璚 【廣韻】【正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瓊。
【說文】赤玉也。
【廣韻】同瓊。
【嵆喜答嵆康詩】俯漱神泉,仰嘰璚枝。
又【字彙補】老鹿年久,角中生玉。
名曰鹿璚。
又【集韻】古穴切。
同玦,玉佩也。
璛 【午集上】【玉字部】 璛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
【玉篇】姓也。
又【集韻】琢玉工。
【類篇】亦作□。
璜 【午集上】【玉字部】 璜 【唐韻】戸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黃。
【說文】半璧也。
【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雜佩,珩璜琚瑀衝牙之類。
【釋文】半璧曰璜。
佩上有衡,下有二璜,作牙形於其中,以前衝之,使關而相擊也。
璜爲佩下之飾,有穿孔罥繫之處。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璜禮北方。
【註】半璧曰璜,象冬閉藏,地上無物,唯天半見也。
【後漢輿服志】乃爲大佩,衝牙雙瑀璜,皆以白玉。
又【揚子法言】武義璜璜。
【註】猶喤喤。
又【正字通】黃石爲璜,海虞有璜涇,涇底有石而黃,以石名水,以水名地。
又【韻會】【正韻】□胡盲切,音橫。
【周志】文王夢天帝服□纕,立於令狐之津,曰:賜汝望。
望釣於河,得玉璜,刻曰:克郼者姬昌,日衣靑光。
【註】璜,音橫。
【韓愈城南聯句】鵝肪截佩。
璜作橫,音押。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韻】祥餘切,音徐。
,或作□。
詳字註。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口已切,音起。
簟也。
璝 【午集上】【玉字部】 璝 【字彙】與瑰同。
【醜集上】【口字部】【玉篇】古文吻字。
註詳四畫。
又【集韻】呼昆切,音昏。
□,目所不見。
【揚子法言】著古昔之□,傳千裡之忞忞,莫如書。
璞 【午集上】【玉字部】 璞 【廣韻】【韻會】匹角切【正韻】匹各切,□音樸。
【玉篇】玉未治者。
【增韻】玉未琢。
【韻會】玉素也。
【老子道德經】璞散則爲器。
又姓。
【正字通】明璞俊。
又【韻補】葉普木切,音樸。
【司馬彪贈山濤詩】卞和潛幽冥,誰能證奇璞。
冀願神龍來,揚光以見燭。
【正字通】或曰璞本有樸、僕二音,非葉也。
《正韻》收璞入六藥,一屋闕璞,誤。
璟 【午集上】【玉字部】 璟 【集韻】與璄同。
璠 【午集上】【玉字部】 璠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
【說文】璵璠,魯之寶玉。
孔子曰:美哉,璵璠。
遠而望之,奐若也。
近而視之,瑟若也。
一則理勝,二則孚勝。
【左傳定五年】陽虎將以璵璠斂。
【註】璵璠,美玉。
【阮德如答嵆康詩】良玉須切磋,璵璠就其形。
又【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翻。
義同。
又【韻補】葉汾沿切,音近楩。
【潘尼贈陸機詩】今子徂東,何以贈旃。
寸晷惟寶,豈無璵璠。
又葉孚音切,音近芬。
【陸雲贈顧秀才詩】藻不彫樸,華不變淳。
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考證:〔【說文】璵璠,魯之寶玉。
孔子曰,美哉,璠璵。
〕謹照原文璠璵改璵璠。
〔【左傳定五年】陽虎將璵璠斂。
〕謹照原文將字下增以字。
璡 【午集上】【玉字部】 璡 【唐韻】將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資辛切,□音津。
【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人名。
【劉峻辯命論】近世有沛國劉瓛,瓛弟璡,□一時之秀士也。
又【廣韻】【集韻】□卽刃切,音晉。
義同。
璢 【午集上】【玉字部】 璢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畱。
璢璃,珠也。
詳璃字註。
又【廣韻】力救切,音澑。
瓦飯器也。
璣 【午集上】【玉字部】 璣 【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珠不圓者。
【書禹貢】厥篚□纁璣組。
【傳】璣,珠類,生于水。
【釋文】璣,珠不圓也。
字書雲:小珠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遣建荃葛珠璣。
【註】師古曰:璣,珠之不圓者。
又鏡名。
【說文徐註】按符瑞圖有璣鏡。
註:大珠而琕,有光曜,可爲鏡。
又器名。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註】在,察也。
璣,正天文之器,璣爲轉運,衡爲橫簫,運璣使動。
璣徑八尺,圓周二尺五寸而強。
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占星辰吉兇之象。
七政者,日月五星也。
得失由政,故稱政焉。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註】春秋運鬥極雲:鬥第三璣。
又【集韻】渠希切,音祈。
又【集韻】【韻會】其旣切【正韻】吉器切,□音禨。
又【集韻】巨至切,音□。
義□同。
璥 【午集上】【玉字部】 璥 【唐韻】居領切【集韻】舉影切,□音警。
【說文】玉名也。
又【集韻】居慶切,音敬。
義同。
璦 【午集上】【玉字部】 璦 【廣韻】烏代切【集韻】於代切,□音愛。
美玉也。
璧 【午集上】【玉字部】 璧 【唐韻】北激切【集韻】【韻會】必益切【正韻】必歷切,□音辟。
【說文】瑞玉,圜器也。
【玉篇】瑞玉圜以象天也。
【白虎通】璧者,外圜象天,內方象地。
【詩衞風】如圭如璧。
【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
【註】肉,邊也。
好,孔也。
又星名。
【詩衞風定之方中疏】璧居南則在室東,故因名東璧也。
通作辟。
又【韻補】葉必洛切,音近博。
【江淹擬曹植雜詩】君王禮英賢,不吝千金璧。
從容冰井臺,淸池映華薄。
璨 【午集上】【玉字部】 璨 【唐韻】倉案切【集韻】【韻會】蒼案切【正韻】倉晏切,□音粲。
【說文】玉光也。
又【廣韻】美,玉。
又【廣韻】璀璨。
【孫綽遊天台山賦】琪樹璀璨而垂珠。
【註】璀璨,珠垂貌。
考證:〔【孫綽遊天台山賦】琪樹璨璀而垂珠。
〕謹照文選璨璀改璀璨。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倉龍切,音蓯。
日欲夜也。
〇按日部字,音義□同,重出。
《正字通》:昃字之譌。
《字彙》日欲夜,與昃義近。
今存此刪彼。
【備考】【醜集】【大字部】【篇海類編】與套同。
璩 【午集上】【玉字部】 璩 【唐韻】彊魚切【集韻】【正韻】求於切,□音渠。
【說文】環屬。
見山海經。
◎按《山海經》今本作鐻。
又姓。
【正韻】與蘧同。
又人名。
應璩,魏侍中大將軍長史。
又【廣韻】九魚切【韻會】斤於切,□音居。
義同。
【類篇】或作璖。
亦作□。
璪 【午集上】【玉字部】 璪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晧切,音早。
雜采絲貫玉爲冕飾。
【禮郊特牲】戴冕璪十有二旒。
又通作藻。
【說文】玉飾,如水藻之文。
引虞書曰:璪火黺米。
◎按書益稷今本作藻。
【禮禮器】天子之冕朱綠藻。
【註】藻絜而文,衆采如之,故曰藻。
又通作繅。
【儀禮聘禮】啓櫝取圭垂繅。
【註】今文繅作璪。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韻會】□怡成切。
同攍。
詳攍字註。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莫八切,音。
打也。
璫 【午集上】【玉字部】 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音當。
【說文】華飾也。
又【廣韻】耳珠。
【集韻】充耳也。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又【前漢宦者傳】秦漢中常侍參用士人冠,皆銀璫左貂。
明帝攺金璫右貂,悉用奄人爲之。
【後漢輿服志】中常侍冠加黃金璫,附蟬爲文,貂尾爲飾。
又璧璫。
【前漢司馬相如傳】華榱璧璫。
【師古註】璧璫以玉爲椽頭。
當卽所謂璇題,玉題者也。
一曰以玉飾瓦之當也。
【文選班固西都賦】裁金璧以飾璫。
【註】璫,椽頭飾也。
又金琅璫,鈴鐸也。
【杜甫詩】夜深殿突兀,風動金琅璫。
【正韻】亦作鋃鐺。
又丁璫,玉佩聲。
【詩緝】玉佩鳴丁璫。
【韻會】一作丁當。
一作丁東。
又琅璫,鎖也。
詳琅字註。
又草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疏】卷耳如婦人耳中璫。
今或謂之耳璫。
璬 【午集上】【玉字部】 璬 【唐韻】古了切【集韻】【韻會】【正韻】吉了切,□音皎。
【說文】玉佩也。
璭 【午集上】【玉字部】 璭 【廣韻】【集韻】□古困切,音睔。
同琯。
治金玉使瑩也。
璮 【午集上】【玉字部】 璮 【集韻】儻旱切,音坦。
玉名。
璯 【午集上】【玉字部】 璯 【廣韻】【集韻】□苦夬切,音快。
人名。
晉有錢璯。
又【廣韻】【集韻】□黃外切,音會。
玉飾冠縫。
又【五音集韻】古外切,音儈。
義同。
環 【午集上】【玉字部】 環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還。
【說文】璧屬也。
【玉篇】玉環。
【爾雅釋器】肉好若一謂之環。
【註】邊孔適等。
【禮經解】行步則有環佩之聲。
【註】環取其無窮。
又【玉篇】繞也。
【正韻】回繞也。
【禮雜記】小斂環絰。
【疏】環絰是周回纏繞之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環塗七軌。
【註】故書環或作轘,環塗謂環城之道。
又【周禮春官樂師】環拜以鐘鼓爲節。
【註】環,猶旋也。
又【儀禮士喪禮】布巾環幅不鑿。
【註】環幅廣袤等也。
又【釋名】刀本曰環,形似環也。
又【詩秦風】遊環脅驅。
【傳】遊環,靷環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良鼓瑕如積環。
【疏】瑕與環皆謂漆之文理。
又姓。
【史記田敬仲世家】環淵之徒七十六人。
【註】楚人孟子傳雲:環淵著書上下篇。
【五音集韻】古有楚賢者環淵,後有環齊,撰要略一部。
又人名。
【左傳襄十四年】今餘命女環。
【註】齊靈公名。
【戰國策】楚王問於範環。
【釋文】環,史作蠉。
又官名。
【左傳文元年】且掌環列之尹。
【註】宮衞之官。
【周禮夏官】環人掌緻師,察軍慝,環四方之故。
【註】巡察內外,若環之相循不窮。
緻師,謂犯敵以誘其出。
軍慝,謂敵懷詐潛入我師也。
四方有兵戎之故,則環繞而巡之。
又器名。
【揚子方言】,宋魏□楚江淮之閒謂之繯。
或謂之環。
【註】,絲蠶簿橫也。
又水名。
【山海經】泰山環水出焉。
又州名。
【韻會】古朔方鳴沙之地,隋置環州,以大河環曲名焉。
又廣南化外,唐開生獠,置環州。
又【韻會】環玉,國名。
又環狗,海外國名。
【山海經】環狗,其爲人,獸首人身。
又通作圜。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火以圜。
【註】圜形似火,如半環然。
又通作瑗。
【前漢五行志】宮門銅瑗。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
【集韻】卻也。
【周禮夏官】環人。
劉昌宗讀。
又【韻會】繞也,周迴也。
【前漢高帝紀】守濮陽環水。
【註】環,音宦,決水以自環守爲固也。
又【項羽傳】故因環封之三縣。
【註】繞南皮三縣以封之。
環音宦。
又【韻補】葉胡涓切,音懸。
【馬融廣成頌】棲鳳鳥於高梧,宿麒麟於西園。
納僬僥之珍羽,受王母之白環。
又葉胡玩切,音換。
【班固西都賦】徇以離宮別寢,承以崇臺閒館。
煥若列宿,紫宮是環。
又葉熒絹切,音眩。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連閣承宮,馳道周環。
陽榭外望,高樓飛觀。
長途升降,軒檻曼延。
延音衍去聲。
考證:〔【禮經解】行則有環佩之聲。
〕謹照原文行字下增步字。
〔【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火似圜。
〕謹照原文似圜改以圜。
疸 【午集中】【疒字部】 疸 【唐韻】丁幹切【集韻】得案切,□音旦。
【說文】黃病也。
【內經】目黃,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
【方書】疸有五,黃胖,黃疸,酒疸,穀疸,女勞疸。
又【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
義同。
又惡創也。
亦作癉。
疹 【午集中】【疒字部】 疹 【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軫。
【說文】脣瘍也。
又【釋名】疹,診也。
有結氣可得診見也。
【玉篇】癮疹,皮外小起也。
【正字通】俗呼痘瘡曰疹。
又【集韻】醜刄切,同疢。
熱病。
【越語】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
【張衡思□賦】思百憂以自疹。
【注】疹,疾也。
又【五音集韻】奴結切,音涅。
義同。
又【集韻】頸忍切,音緊。
脣瘍也。
□ 【備考】【未集】【羽字部】 □ 【川篇】側委切。
【辰集上】【日字部】【集韻】【正韻】□烏昆切,音溫。
日出而溫也。
疺 【午集中】【疒字部】 疺 【集韻】【韻會】□扶法切,音乏。
【玉篇】瘦也。
又【正字通】疲也。
【明永樂北征錄】駕發鳴轂鎭,天氣淸爽,人馬不渴。
若喧熱,人皆疺矣。
又【集韻】悲檢切,音貶。
病也。
疻 【午集中】【疒字部】 疻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
【說文】毆傷也。
【前漢薛宣傳】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與痏人之罪均,惡不直也。
【注】應劭曰:以杖手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靑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
又【廣韻】旨夷切【集韻】蒸夷切,□音脂。
又【集韻】商支切,音施。
又章移切,音支。
又【類篇】敞尒切,音侈。
義□同。
疼 【午集中】【疒字部】 疼 【廣韻】【集韻】□徒冬切,音彤。
【博雅】痛也。
又【五音集韻】徒登切,音騰。
義同。
【集韻】或作□。
疽 【午集中】【疒字部】 疽 【唐韻】七餘切【集韻】千餘切【韻會】七餘切,□音苴。
【說文】久癰也。
【醫書】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
疽者,五藏不調之所緻,陽滯於隂則生癰,隂滯於陽則生疽。
【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注】癉疽,惡創。
【疏】疽癰也。
【史記孫吳傳】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正字通】癰之深者曰疽。
疽深而惡,癰淺而大。
又【集韻】子與切【正韻】再呂切,□苴上聲。
【集韻】疽,癢病。
盵 【午集中】【目字部】 盵 【廣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氣。
姓也。
疾 【午集中】【疒字部】 疾 〔古文〕□□□□□【唐韻】秦悉切【集韻】【韻會】昨悉切,□音嫉。
【說文】病也。
一曰急也。
【徐曰】病來急,故從矢。
矢,急疾也。
【易復卦】復亨出入無疾。
【書說命】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
又【玉篇】患也。
【左傳桓六年】謂其不疾瘯蠡也。
【疏】不疾者,猶言不患此病也。
又【玉篇】速也。
【廣韻】急也。
【易繫辭】帷神也,故不疾而速。
【詩大雅】昊天疾威。
【傳】疾猶急也。
【禮月令】季冬之月,征鳥厲疾。
【疏】疾,捷速也。
【張衡南都賦】總括趣欱,箭馳風疾。
又【增韻】惡也。
【左傳昭九年】辰在子卯,謂之疾日。
【注】疾,惡也。
又【爾雅釋言】疾,齊壯也。
【疏】急速齊整,皆于事敏速強壯也。
又虐也。
【詩大雅】疾威上帝。
【朱注】疾威,猶暴虐也。
又怨也。
【管子君臣篇】有過者不宿其罰,故民不疾其威。
【注】疾,怨也。
又毒害也。
【左傳宣十五年】山藪藏疾。
【註】山之有林藪,毒害者居之。
又姓。
【姓譜】元魏疾陸眷。
又車轅前之下垂在地者曰前疾。
【周禮秋官】大行人立當前疾。
又劉疾,鳥名。
【爾雅釋鳥】鶛,劉疾。
又與嫉通。
【書君□】爾無忿疾于頑。
又【秦誓】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
【傳】見人之有技藝,蔽冒疾害以惡之。
【史記孫臏傳】龐涓恐其賢於已,疾之。
又與蒺同。
【前漢揚雄傳】及至獲夷之徒蹶,松柏掌疾黎。
又【韻補】葉才詣切,音劑。
【易無妄】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喜,音戲。
【詩大雅】庶人之愚,亦職維疾。
葉下戾。
【司馬相如上林賦】潏潏淈淈,湁潗鼎沸。
馳波跳沫,汨隱漂疾。
考證:〔【爾雅釋鳥】鵲,劉疾。
〕謹照原文鵲改鶛。
疿 【午集中】【疒字部】 疿 【廣韻】方味切【集韻】方未切,□音沸。
【玉篇】熱生小瘡。
【集韻】熱瘍也。
【黃帝素問】汗出見濕,乃生痤疿。
【正字通】今俗以觸熱膚疹如沸者曰疿子。
痀 【午集中】【疒字部】 痀 【唐韻】其俱切【集韻】權俱切,□音劬。
【說文】曲□也。
【莊子達生篇】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者。
又【廣韻】舉朱切【集韻】【韻會】恭于切,□音拘。
又【集韻】委羽切,迂上聲。
又郡羽切,音窶。
義□同。
痁 【午集中】【疒字部】 痁 【唐韻】失廉切【集韻】【韻會】【正韻】詩廉切,□音苫。
【說文】有熱瘧。
【玉篇】瘧疾也。
【左傳昭二十年】齊侯疥遂痁。
【顏延年陶徵士誄】年在中身,疢維痁疾。
【蘇軾詩】人閒寒熱無窮事,自笑疏疎頑不受痁。
【方書】有單瘧,有一日二日至十日瘧,二日一發瘧曰痎,多日之瘧曰痁。
又【廣韻】【集韻】□都念切,音店。
又【韻會】舒贍切,音閃。
義□同。
【唐書姚元崇傳】崇病痁移告。
【注】式贍切。
痂 【午集中】【疒字部】 痂 【唐韻】古牙切【集韻】【韻會】居牙切,□音嘉。
【說文】乾瘍也。
【徐曰】今謂瘡生肉所蛻乾為痂。
【正字通】瘡弇也。
【南史劉穆之傳】子邕為太守,嗜創痂。
痃 【午集中】【疒字部】 痃 【廣韻】胡田切【集韻】胡千切,□音賢。
【玉篇】痃,癖也。
【廣韻】癖病。
【六書故】癖積,弦急也。
【本草】□藏器曰:昔有患痃癖者,取大蒜,合皮截去兩頭,吞之,名曰內灸,果獲效。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昔各切,音索。
竹絙也。
又【類篇】色窄切。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所兩切,音□。
竹貌。
痄 【午集中】【疒字部】 痄 【集韻】鉏加切,音茶。
痄疨,病甚。
又【廣韻】【集韻】□側下切,音鮓。
瘡不合也。
【朱氏集驗方】宋仁宗患痄腮,道士贊寧用赤小豆七粒為末,傅之,立愈。
又【集韻】仕下切,音柞。
義同。
病 【午集中】【疒字部】 病 【唐韻】【集韻】【正韻】□皮命切,音寎。
【說文】疾加也。
【玉篇】疾甚也。
【釋名】病,□也。
□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又【廣韻】憂也。
【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
【注】病,猶憂也。
以不得眾心為憂。
又苦也。
【書呂□】人極于病。
【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
【左傳襄二十四年】範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又恨也。
【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
【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
又困也。
【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
【註】病謂罪咎之。
【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
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
又辱也。
【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註】詬病,猶恥辱也。
又短也。
【晉語】公曰:舅所病也。
【註】病,短也。
又病,坊閒曹也。
【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禦史病坊。
又【韻補】葉被旺切,音傍。
【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
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
痆 【午集中】【疒字部】 痆 【廣韻】【集韻】【韻會】□女黠切,音□。
【廣韻】瘡痛也。
【韓愈征蜀聯句】視傷悼瘢痆。
又【字彙補】婆羅痆斯,國名。
又【集韻】尼質切,音暱。
癢也。
症 【午集中】【疒字部】 癥 【廣韻】陟陵切【集韻】知陵切【正韻】諸成切,□音徵。
【玉篇】腹結病也。
【廣韻】腹病。
【史記扁鵲傳】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
【王叔和脈經】左手脈橫癥在左,右手脈橫癥在右。
【抱樸子用□卷】夫癥瘕不除,而不修越人之術者,難圖老彭之壽也。
癰 【午集中】【疒字部】 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邕。
【說文】腫也。
【廣韻】癰癤。
【釋名】癰,壅也。
氣壅否結,裹而潰也。
【正字通】惡瘡也。
有疵癰,赤施,兔齧,走緩四淫。
厲癰,脫癰諸名。
皆氣血稽留,榮衞不通之所緻也。
【後漢律曆志】驚蟄晷長八尺二寸,未當至而至,多病癰疽脛腫。
又地名。
與雍州之雍通。
【後漢獻帝紀】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
【註】謂金城,酒泉,墩煌,張掖。
又邕上聲。
【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
【釋文】癰,委勇反。
【集韻】亦作臃。
又書作□。
【韻會】或作□。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撫兩切,音髣。
如聞也。
○按《正字通》雲俗訪字。
無據,不可從。
痙 【午集中】【疒字部】 痙 【廣韻】其頸切【集韻】巨井切,□音涇。
【說文】彊急也。
【內經】諸痙項強,皆屬於濕,方書以中寒濕發熱惡寒,頸項強急,身反張如中風狀,或掣縱口張為痙。
俗作□。
痊 【午集中】【疒字部】 痊 【廣韻】此緣切【集韻】【韻會】逡緣切【正韻】且緣切,□音詮。
【玉篇】病瘳也。
【集韻】病除也。
【抱樸子用□卷】是以灸刺慘痛而不可止者,以痊病也。
痋 【午集中】【疒字部】 痋 【唐韻】【集韻】□徒冬切,音彤。
【說文】動病也。
又【集韻】【類篇】□持中切,音蟲。
病也。
舧 【未集下】【舟字部】 舧 【篇海】符鹹切,音凡。
舟也。
【正字通】字形疑從凡,入四畫,非。
舤。
痌 【午集中】【疒字部】 痌 【廣韻】他紅切【集韻】他東切,□音通。
痛也。
又【集韻】徒東切,音同。
瘡潰也。
痍 【午集中】【疒字部】 痍 【唐韻】以脂切【韻會】【正韻】延知切,□音夷。
【說文】傷也。
【廣韻】瘡痍。
【釋名】痍,侈也。
侈開皮膚為創也。
【史記蒙恬傳】天下之心未定,傷痍者未瘳。
又【韻會】通作夷。
【左傳成十六年】命軍吏察夷傷。
【醜集下】【女字部】【集韻】魚檢切,音顩。
婦人齊整貌。
通作嬐。
一曰敏疾也。
□ 【未集中】【缶字部】 □ 【字彙補】子累切,音嘴。
瓶□也。
□ 【備考】【未集】【老字部】 □ 【篇韻】音宂。
又音洶。
痎 【午集中】【疒字部】【唐韻】古諧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諧切,□音皆。
【說文】二日一發瘧也。
【顏氏家訓】左傳,齊侯痎遂痁。
說文痎,二日一發之瘧,痁有熱瘧。
按齊侯之病,本是閒日一發,漸加重,故為諸侯憂。
今北方猶呼痎瘧音皆,世閒傳本多以痎為疥。
杜預無解釋,徐仙民音介。
俗儒通雲病疥,令人惡寒,變成瘧。
此臆說也。
疥癬,小疾,豈有患疥轉作瘧乎。
又【集韻】丘哀切,音開。
又柯開切,音該。
又戸代切,音瀣。
義□同。
痏 【午集中】【疒字部】 痏 【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音洧。
【說文】疻痏也。
【玉篇】瘡也。
【廣韻】瘡痏。
【前漢薛宣傳】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與痏人之罪鈞,惡不直也。
【註】應劭曰:以杖手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靑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
師古曰:痏,音鮪。
【抱樸子擢才卷】生瘡痏於玉肌。
【張衡西京賦】所惡成瘡痏。
【註】瘡痏謂瘢痕。
又【說文長箋】方言謂之翻痏,又謂之翻胃,食下咽不受也。
【正字通】按痏胃音義各別,箋以痏作胃,誤。
又【集韻】尤救切,音宥。
顫也。
又于六切,音郁。
病也。
痐 【午集中】【疒字部】 痐 【集韻】胡隈切,音回。
腹中長蟲。
痑 【午集中】【疒字部】 痑 【唐韻】丁可切,音嚲。
【說文】馬病也。
引《詩小雅》:痑痑駱馬。
○按《詩》今本作嘽。
【玉篇】力極也。
【博雅】痑痑,疲也。
又【廣韻】丁佐切【集韻】丁賀切,□音跢。
又【廣韻】【集韻】□他幹切,音□。
又【集韻】他佐切,音拕。
又湯河切,音佗。
又他案切,音炭。
義□同。
又【集韻】賞是切,弛上聲。
【前漢司馬相如傳】衍曼流爛,痑以陸離。
【註】張揖曰:痑,眾貌。
師古曰:痑,自放縱也。
音式爾反。
癢 【午集中】【疒字部】 癢 【唐韻】似陽切【集韻】徐羊切,□音詳。
【說文】瘍也。
又【集韻】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博雅】癢,病也。
【詩小雅】癙憂以癢。
【傳】癢,病也。
又【大雅】稼穡卒癢。
又與瘍同。
創也。
【周禮天官疾醫】夏時有癢疥疾。
【後漢律曆志】春分,晷長七尺二寸四分,當至不至,多病耳癢。
又【廣韻】餘兩切【集韻】以兩切【韻會】下朗切,□音養。
【玉篇】痛癢也。
【廣韻】皮癢。
【集韻】膚欲搔也。
【抱樸子塞難卷】人不能自知其體老少痛癢之何故。
又【集韻】或作癢。
通作養。
詳後癢字註。
又【集韻】弋亮切,音漾。
創也。
痓 【午集中】【疒字部】 痓 【唐韻】充自切【集韻】充至切,□音厠。
【博雅】痓,惡也。
【集韻】一曰風病。
【正字通】痓證有五,秦越人難經,督脈為病,脊強而厥。
張仲景金匱:脊強者,五痓之總名,其證卒口噤,背反張而瘈瘲。
又山名。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去痓。
痔 【午集中】【疒字部】 痔 【唐韻】直裡切【集韻】【韻會】丈裡切【正韻】丈幾切,□池上聲。
【說文】後病也。
【增韻】隱瘡也。
【釋名】痔,食也。
蟲食之也。
【莊子列禦寇】痔者得車五乘。
【抱樸子暢□卷】若夫操隋珠以彈雀,秦痔以屬車。
痕 【午集中】【疒字部】 痕 【唐韻】戸恩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恩切,□音鞎。
【說文】胝瘢也。
【玉篇】瘢痕也。
【趙壹疾世刺邪賦】所好則鑽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索其瘢痕。
又凡物有迹者皆曰痕,如啼痕,苔痕,水痕,墨痕之類。
又【集韻】五斤切,音垠。
【博雅】腫也。
又古恨切,音艮。
腫病。
痗 【午集中】【疒字部】 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昧。
病也。
【詩衞風】使我心痗。
又【小雅】悠悠我裡,亦孔之痗。
【傳】痗,病也。
【謝惠連詩】積憤成疢痗。
又【廣韻】荒內切【集韻】呼內切,□音誨。
又【集韻】【韻會】母罪切【正韻】莫賄切,□音凂。
又【集韻】虎猥切,音悔。
義□同。
痘 【午集中】【疒字部】 痘 【字彙】大透切,音豆。
痘瘡。
【方書】胎毒也。
有終身不出者,神痘法,凡痘汁納鼻,呼吸卽出。
痙 【午集中】【疒字部】 痙 【廣韻】其頸切【集韻】巨井切,□音涇。
【說文】彊急也。
【內經】諸痙項強,皆屬於濕,方書以中寒濕發熱惡寒,頸項強急,身反張如中風狀,或掣縱口張為痙。
俗作□。
痚 【午集中】【疒字部】 痚 【集韻】【類篇】□虛交切,音囂。
痚瘶,喉病。
【正字通】一說久咳不已,連喘,腰背相引,坐寢有音者。
俗名為痚病。
痛 【午集中】【疒字部】 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貢切,音□。
【說文】病也。
【內經】有舉痛論。
又【增韻】楚也。
疼也。
【易說卦】坎為耳痛。
【後漢鄧皇後紀】後曰:非不痛也,難傷老人意,故忍之耳。
又【玉篇】傷也。
【左傳成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
【前漢楚元王傳】言多痛切,發於至誠。
【史記秦本紀】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
又【字彙補】甚也。
【前漢食貨志】以稽市物痛騰躍。
又凡事盡力為之者,皆曰痛。
【世說新語】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又姓。
【姓譜】本盛國後,實姬姓也。
周穆王嬖寵盛姬早卒,穆王哀痛不已,遂改其族,謂之痛氏。
睰 【午集中】【目字部】 睰 【廣韻】莫八切,蠻入聲。
視睰。
綔 【未集中】【糸字部】 綔 【集韻】胡故切,音□。
【類篇】佩印系。
【後漢輿服志】諸侯王以下,以絝赤絲蕤縢綔,各如其印。
○按《類篇》在系部,今倂入。
【醜集下】【女字部】【正字通】同□。
痜 【午集中】【疒字部】 痜 【集韻】他谷切,音禿。
首瘍也。
痝 【午集中】【疒字部】 痝 【廣韻】【集韻】□莫江切,音尨。
病困。
一曰病酒。
【醜集中】【土字部】【廣韻】許羈切【集韻】虛宜切,□音羲。
毀也。
一曰巇字之譌。
又【廣韻】驅爲切,音虧。
義同。
【醜集下】【大字部】【字彙補】苦圭切,音窺。
【佩觿集】星名。
今通作奎。
與奞字不同,此從佳人之佳,宜辨。
痞 【午集中】【疒字部】 痞 【唐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音否。
【說文】痛也。
【徐曰】又病結也。
【增韻】氣隔不通。
【玉篇】腹內結病。
【廣韻】腹內結痛。
【正字通】方書,不痛者為痞滿,痛者為結胷。
胷痺,有因下而結者,從虛及陽氣下陷治之。
有不因下而痞者,從上虛及痰飲食鬱濕熱治之。
又【廣韻】方美切【集韻】補美切,□音鄙。
義同。
又【集韻】俯九切,音缶。
病也。
又【廣韻】芳杯切,音肧。
弱也。
又【集韻】晡枚切,音桮。
弦病。
痟 【午集中】【疒字部】 痟 【唐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雕切,□音宵。
【說文】酸痟,頭痛。
【周禮天官疾醫】春時有痟首疾。
【註】痟,酸,削也。
首頭痛也。
【疏】頭痛之外,別有酸削之痛也。
酸,嘶也。
【管子地員篇】五沃之土,其澤多魚,其泉白靑,其人終無痟醒。
【左思蜀都賦】芳追氣邪,味蠲癘痟。
【註】痟,頭病也。
又【玉篇】痟,渴病也。
漢司馬相如痟渴疾。
○按《漢書》本傳作消渴。
又通作消。
【後漢李通傳】素有消疾。
【註】消中之疾。
【寅集下】【弓字部】【集韻】西古作。
註詳部首。
【說文】鳥在巢上。
象形。
日在西方而鳥棲,故以爲東西之西。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下浪切【韻會】【正韻】合浪切,□音亢。
竹竿也。
或作笐,亦作桁。
【戌集上】【金字部】【五音集韻】百轄切,音捌。
金類。
痠 【午集中】【疒字部】 痠 【廣韻】素官切【集韻】蘇官切,□音酸。
痠疼。
【博雅】痠,痛也。
又石名。
【山海經】風伯之山,多痠石。
痡 【午集中】【疒字部】 痡 【唐韻】普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滂模切,□音鋪。
【說文】病也。
【書泰誓】毒痡四海。
【傳】痡,病也。
【詩周南】我僕痡矣。
又【廣韻】芳無切【集韻】奔模切,□音敷。
又【集韻】奉甫切,音父。
義□同。
又【集韻】普故切,音悑。
痞病。
痢 【午集中】【疒字部】 痢 【廣韻】【集韻】□力至切,音利。
瀉也。
【正字通】方書分血痢,氣痢,赤痢,白痢,洩痢,酒痢,虛痢,五色痢,水穀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勞痢,暴痢,久痢。
諸證皆濕熱積滯,暑毒虛滑所緻。
痣 【午集中】【疒字部】 痣 【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
【集韻】黑子也。
又通作誌。
【史記高祖紀】左股七十二黑子。
【師古註】今中國通呼黶黑子,吳楚俗謂之誌。
考證:〔吳楚俗爲黑子爲誌,通呼黶,黑子。
〕謹照師古註原文今中國通呼黶黑子,吳楚俗謂之誌。
皉 【午集中】【白字部】 皉 【集韻】此禮切,音泚。
白也。
一曰色鮮潔。
又淺氏切,音此。
與玼同。
痤 【午集中】【疒字部】 痤 【唐韻】昨禾切【集韻】徂禾切【正韻】才何切,□音矬。
【說文】小腫也。
一曰族絫。
【徐曰】今別作瘯蠡,非是。
【玉篇】癤也。
【博雅】痤,癰也。
【韓非子六反篇】彈痤者痛,飲藥者苦。
【後漢律曆志】白露晷長六尺二寸八分,當至不至,多病痤疽洩。
【山海經】金星之山多天嬰,其狀如龍骨,可以已痤。
【註】癰,痤也。
又人名。
【史記秦本紀】與魏晉戰少梁,虜其將公孫痤。
痬 【午集中】【疒字部】 痬 【唐韻】羊益切【集韻】夷益切,□音繹。
【說文】脈痬也。
【廣韻】病相染也。
【集韻】關中謂病相傳為痬。
又【博雅】痬,癡也。
又【集韻】施隻切,音釋。
義同。
□ 【未集中】【網字部】 □ 【集韻】莫後切,音母。
□,或從母,罔也。
瘒 【午集中】【疒字部】 瘒 【廣韻】牛昆切。
【集韻】吾昆切,□音。
癡貌。
眰 【午集中】【目字部】 眰 【集韻】徒結切,音垤。
目出貌。
一曰目不正也。
與眣同。
或作□。
又人名。
【五代史唐本紀】盧臺軍將龍眰。
又【集韻】敕栗切,音抶。
義同。
又職日切,音質。
視也。
與□同。
痭 【午集中】【疒字部】 痭 【集韻】報朋切,音崩。
【玉篇】婦人癥血不止也。
又蒲萌切,音弸。
腹滿。
又皮孕切,音憑。
腫滿貌。
痮 【午集中】【疒字部】 痮 【廣韻】醜亮切【集韻】【韻會】知亮切,□音帳。
【玉篇】痮,滿也。
亦作脹。
【集韻】腹大也。
【正字通】□胃不和,冷氣客之爲脹滿。
通用張。
痯 【午集中】【疒字部】 痯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古緩切,□音管。
【玉篇】病也。
【詩小雅】四牡痯痯。
【傳】痯痯,罷貌。
【爾雅釋訓】痯痯,病也。
【註】賢人失志,懷憂病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古玩切,音貫。
【廣韻】與□同。
痰 【午集中】【疒字部】 痰 【廣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監切,□音談。
【廣韻】胷上水病。
【類篇】病液。
【正韻】液所以養筋血,濇不行,則痰聚於鬲上,而手足弱。
舊雲病液,非也。
【正字通】痰有六:溼熱風寒食氣也。
【抱樸子至理卷】甘遂葶歷之逐痰癖。
痱 【午集中】【疒字部】 痱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非切,音肥。
【玉篇】風病也。
【廣韻】同□。
【集韻】一曰小腫。
【爾雅釋詁】痱,病也。
【前漢賈誼傳】非亶倒縣而已,又類辟且病痱。
【註】辟,足病。
痱,風病。
又【唐韻】蒲罪切。
【集韻】【韻會】部浼切,□音琲。
又【集韻】簿亥切,音倍。
義□同。
又【廣韻】扶沸切【集韻】【韻會】父沸切,□音□。
【廣韻】熱瘡。
又【韻會】避也。
又【集韻】妃尾切,音斐。
鬼痛病。
痲 【午集中】【疒字部】 痲 【廣韻】莫霞切【集韻】謨加切,□音麻。
【正字通】痲風,熱病。
本作麻。
【方書】麻是氣虛,木是濕痰死血。
痳 【午集中】【疒字部】 痳 【唐韻】力尋切【集韻】犂鍼切,□音林。
【說文】疝痛。
【玉篇】小便難也。
【博雅】痳,病也。
癡 【午集中】【疒字部】 癡 【廣韻】醜之切【集韻】抽知切,□音螭。
癡疵,病也。
一曰不廉。
【正字通】俗癡字。
又【集韻】超之切,音遲。
癡,不達之貌。
(癡)【唐韻】醜之切【集韻】【韻會】【正韻】超之切,□音鴟。
【說文】不慧也。
【徐曰】癡者,神思不足。
亦病也。
【前漢韋賢傳】今子獨壞容貌,蒙恥辱,爲狂癡,光曜晻而不宣。
【後漢高士傳】侯霸遣使徵嚴光,光曰:侯君房素癡,今小瘥耳。
【晉書王湛傳】湛有隱德,人皆以爲癡。
又古人借書一瓻,還書一瓻,以盛酒酬之也。
亦有作癡者。
【藝苑雌黃】李濟翁雲:借書一癡,惜書二癡,索書三癡,還書四癡。
又【顏氏家訓】人無才思,自謂淸華,江南號爲詅癡符。
痵 【午集中】【疒字部】 痵 【唐韻】【集韻】□其季切,音悸。
【說文】氣不定也。
【玉篇】心動也。
亦作悸。
【廣韻】病中恐也。
痶 【午集中】【疒字部】 痶 【廣韻】【集韻】□他典切,音腆。
痶瘓,病貌。
□ 【未集中】【網字部】 □ 【字彙補】側交切,音焦。
抄羅也。
沎 【巳集上】【水字部】 沎 【集韻】呼臥切,音貨。
水名也。
痸 【午集中】【疒字部】 痸 【玉篇】同瘛。
又【字彙補】癡病。
【山海經】鵺可以已痸。
痹 【午集中】【疒字部】 痹 【唐韻】【集韻】□必至切,音畀。
【說文】濕病也。
【正字通】內經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
風氣勝者爲行痹,寒氣勝者爲痛痹,濕氣勝者爲著痹。
註:風屬隂中之陽,善行而數變,凡走注歷節之類,俗名流火是也。
隂寒之氣,乘於肌肉筋骨,則凝閉不通,故爲痛痹,卽痛風也。
著痹者,重著不移,濕從上化,故病在肌肉,不在筋骨也。
有心痹,肺痹,肝痹,腎痹,腸痹,胞痹。
凡痹之類,逢寒則急,逢熱則縱。
言寒則筋攣,故急。
熱則筋弛,故縱也。
程子曰:醫書以手足痿痹爲不仁。
按病能篇雲:痹而不仁,發爲肉痿。
痿與痹分爲二,內經痹論痿論兩存,程子旣舉而兼言之,以痿痺相續而至,其爲不仁,一也。
【淮南子俶眞訓】谷氣多痹。
【抱樸子至理卷】菖蒲乾薑之止痹濕。
【嵆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危坐一時,痹不得搖。
【註】痹,濕病也。
又矢名。
【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痹矢,用諸散射。
【註】恆矢,安居之矢也。
痹矢象焉,二者可以散射也。
痹之言倫比也。
又【集韻】毗至切,音鼻。
【集韻】病也。
本作□。
考證:〔【周禮夏官司弓】恆矢痹矢,用諸散射。
〕謹照原文司弓下增矢字。
痺 【午集中】【疒字部】 痺 【廣韻】府移切,音□。
鳥名。
【爾雅釋鳥】鷯鶉,其雄鵲,牝痺。
【山海經】櫃山有鳥焉,其音如痺。
【字彙】與痿痹字不同。
痻 【午集中】【疒字部】 痻 【廣韻】武巾切【集韻】【韻會】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民。
病也。
【詩大雅】多我覯痻。
又【集韻】【韻會】【正韻】□呼昆切,音昏。
義同。
痼 【午集中】【疒字部】 痼 【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
【說文】本作。
久病也。
【正韻】久固之疾。
【後漢光武紀】京師醴泉湧出,飲之者痼疾皆愈。
【抱樸子微旨卷】抱痼疾而言精和鵲之伎。
又【韻會】通作固。
【禮月令】國多固疾。
亦通作錮。
【前漢賈誼傳】必爲錮疾。
皏 【午集中】【白字部】 皏 【廣韻】【集韻】□普幸切,烹上聲。
【博雅】皏,白也。
【玉篇】淺薄色也。
【黃帝素問】肺風之狀,色皏然白。
痾 【午集中】【疒字部】 痾 【廣韻】烏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於何切,□音阿。
【玉篇】同疴,病也。
【前漢五行志】及人謂之痾。
痾,病貌。
言□深也。
【後漢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謂不肅。
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痾。
【潘嶽閑居賦】常膳載加,舊痾有痊。
又【集韻】阿個切,音椏。
義同。
痿 【午集中】【疒字部】 痿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儒隹切,音甤。
【說文】痺疾。
【正韻】濕病。
一曰兩足不能相及。
【內經】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
當各補其營,通其兪,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
【史記韓王信傳】僕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
【註】不能行。
【前漢哀帝紀痿痺註】如淳曰:兩足不能過曰痿。
師古曰:痿亦痺病也。
【枚乗七發】出與入輦,命曰蹷痿之機。
又【史記五宗世家】端爲人賊戾,又隂痿。
【註】正義曰:不能禦婦人。
又【廣韻】於為切【集韻】【韻會】邕危切,□音逶。
又【廣韻】人垂切【集韻】儒垂切,□音撋。
又【廣韻】【集韻】□於僞切,委去聲。
義□同。
又【集韻】鄔賄切,音猥。
□,風病。
或作痿。
瘀 【午集中】【疒字部】 瘀 【集韻】依倨切【集韻】【韻會】【正韻】依據切,□音□。
【說文】積血也。
【楚辭九辯】形銷鑠而瘀傷。
【註】銷鑠瘀傷,身體燋枯,被病久也。
又【揚子太□經】八爲疾瘀。
【註】瘀,疾也。
又【集韻】衣虛切,音於。
義同。
瘁 【午集中】【疒字部】 瘁 【廣韻】【集韻】【韻會】□秦醉切,音萃。
【廣韻】病也。
【韻會】勞也。
【詩小雅】僕夫況瘁。
【又】匪舌是出,唯躬是瘁。
【註】瘁,病也。
又【陸機歎逝賦】悼堂構之隤瘁。
【註】瘁,猶毀也。
又【前漢□法志】是以纖微癄瘁之音作而民思憂。
瘂 【午集中】【疒字部】 瘂 【廣韻】烏下切【集韻】【正韻】倚下切,□音啞。
【玉篇】瘖瘂也。
【廣韻】同啞。
【集韻】瘖也。
又【方書】人身項後入髮際五分為瘂門。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集韻】□莫結切,音蔑。
【博雅】擊也。
一曰揳。
不方正也。
作事不方正曰揳,木不方正曰櫗楔,人不方正曰偰。
又【唐韻】莫計切【集韻】彌計切,□音謎。
拭滅也。
又裁也。
又【集韻】莫八切。
亦拭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良中切,音隆。
篁也。
甏 【午集上】【瓦字部】 甏 【字彙】蒲孟切,彭去聲,甁甕。
疤 【午集中】【疒字部】 疤 【集韻】邦加切,音巴。
筋節病。
又【正字通】瘡痕曰疤,本作瘢。
甐 【午集上】【瓦字部】 甐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良刃切,音吝。
【玉篇】器也。
又【正韻】動也,蔽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輪雖敝,不甐於鑿。
【註】不甐於鑿,謂不動於鑿中也。
鄭雲:甐亦敝也。
以輪厚石,雖齧之不能敝,其鑿旁使之動。
又【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
義同。
【醜集下】【女字部】【正字通】俗瞢字。
甑 【午集上】【瓦字部】 甑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孕切,增去聲。
【說文】甗也。
【廣韻】古史考曰:黃帝始作甑。
【韻會】□屬也。
甗無底曰。
【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甑實二鬴,厚半寸。
【註】量六鬥四升曰鬴。
【史記項羽紀】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
又攀倒甑,草名。
【本草綱目】生郊野,葉如薄荷,治風熱。
遇煩渴狂躁諸症,擣汁服,效。
又【集韻】慈陵切,音繒。
炊器。
考證:〔【史記項羽紀】皆乗船,破釜甑。
〕謹照原文乗船改沈船。
甒 【午集上】【瓦字部】 甒 【廣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音武。
【玉篇】盛五升小甖也。
【揚子方言】甖,周魏之閒謂之甒。
【禮禮器】君尊瓦甒。
【註】壷大一石,瓦甒五鬥。
【儀禮士冠禮】側尊一甒醴。
【疏】甒爲酒器,中寬下直,上銳平底。
又【韻補】葉方九切,音否。
【晉書五行志童謠】渹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甒。
揚州破換敗,吳興覆瓿甊。
甊,樓上聲。
見【古音餘。
】【集韻】或作□□。
甓 【午集上】【瓦字部】 甓 【唐韻】扶歷切【集韻】【韻會】蒲歷切【正韻】毗亦切,□平入聲。
【說文】瓴甓也。
【爾雅釋宮】瓴甋謂之甓。
【博雅】甓,甎也。
【詩□風】中唐有甓。
【傳】甓,瓴甋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緻錯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註】江東呼甓爲甎。
【晉書陶侃傳】侃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于齋外,暮運于齋內。
又【集韻】博厄切,音薜。
義同。
甔 【午集上】【瓦字部】 甔 【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都含切,□音耽。
【集韻】罃也。
【揚子方言】齊東北海岱之閒謂之甔。
【五音集韻】大甖可受一石。
【史記貨殖傳】醬千甔。
【註】徐廣曰:大罌缶。
○按《玉篇》《韻會》《正韻》以爲小甖,與諸解異。
又【集韻】通作儋。
【前漢蒯通傳】守儋石之祿。
【註】應劭曰:受二斛。
又【揚雄傳】家無儋石之儲。
【註】孟康曰:儋石,甖石。
甖受一石,故雲儋石。
又【韻會】通作擔。
【揚子法言】吾見擔石矣。
【後漢明帝紀】生者無擔石之儲。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濫切,音擔。
又【集韻】覩敢切,音膽。
又叉濫切,音□。
義□同。
甕 【午集上】【瓦字部】 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貢切,同甕。
【玉篇】甖也。
【韻會】沒甁也。
【易井卦】井谷射鮒,甕敝漏。
【禮檀弓】醯醢百甕。
【李斯上秦始皇書】夫擊甕扣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眞秦之聲也。
又【禮儒行】蓬戸甕牖。
【疏】甕牖者,謂牖牕圓如甕口也。
又雲:以敗甕口爲牖。
【莊子讓王篇】桑以爲樞,而甕牖二室。
【註】屈桑條爲戸樞,破甕爲牖,各一室也。
又【莊子人閒世】甕大癭說齊桓公。
【註】甕,大癭貌。
又【集韻】亦作罋。
又作□。
【前漢張騫傳】大宛國獻大鳥卵,如甕。
【註】一作□。
又【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雍。
【前漢西域傳】烏弋國有大鳥卵,如甕。
【師古註】音平聲。
又【集韻】委勇切,音壅。
又於用切,壅去聲。
義□同。
甖 【午集上】【瓦字部】 甖 【廣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正韻】於京切,□音罌。
【玉篇】□也。
【廣韻】瓦器。
【揚子方言】趙魏之郊謂之甕,或謂之甖。
【劉伶酒德頌】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
又【集韻】於正切,音纓。
義同。
【類篇】或作甇。
甗 【午集上】【瓦字部】 甗 【唐韻】魚蹇切【集韻】【韻會】【正韻】語蹇切,□音巘。
【說文】甑也。
一曰穿也。
【韻會】無底甑也。
【揚子方言】甑,自關而東謂之甗。
【左傳成二年】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
【周禮冬官考工記陶人】甗實二鬴,厚半寸,脣寸。
【註】甗,無底甑。
【正字通】博古圖,甗之爲器,上若甑,可以炊物,下若鬲,可以飪物,蓋兼二器而有之。
或三足而圜,或四足而方,考工甗註:鄭□謂無底甑。
王安石則曰:從鬳從瓦。
鬲獻其氣,甗能受之,然後知甑無底者,所以言其上,鬲獻氣者,所以言其下也。
說文止訓爲甑,蓋舉其具。
體言之耳。
商有父己甗二,父乙甗,祖已甗,鬲甗二,饕餮甗。
周有垂花雷紋甗盤,雲饕餮甗,純素甗二。
漢有偃耳甗,皆銅爲之。
方言:梁謂甗爲鉹。
鉹字從金,旣從金,則甗未必皆如考工爲陶器也。
又【爾雅釋山】重甗隒。
【註】謂山形如累兩甗。
【疏】山基有重岸也。
又地名。
【春秋僖十八年】宋師及齊師戰于甗。
【註】甗,齊地。
又【前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阤甗錡,嶊崣崛崎。
【註】甗錡,隆屈窊折貌。
【文選註】甗,甑也。
錡,敧也。
上大下小,有似敧甑也。
又【廣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音言。
又【廣韻】語戰切【集韻】魚戰切【韻會】疑戰切,□音彥。
又【廣韻】魚變切,音獻。
又【集韻】【韻會】□語偃切,音險。
又【集韻】牛堰切,音撚。
義□同。
甘 【午集上】【甘字部】 甘 〔古文〕□□【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感平聲。
【說文】美也。
【徐曰】物之甘美者也。
【韻會】五味之一。
【正韻】甜也。
【書洪範】稼穡作甘。
【傳】甘味生于百穀。
【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又言之悅耳。
亦曰甘。
【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又【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傳】甘,厭也。
【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
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雲:甘,厭也。
又【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
請受而甘心焉。
【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又【易臨卦】六三甘臨,無攸利。
【註】甘者,佞邪說。
媚不正之名也。
又【玉篇】樂也。
【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
【註】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又【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
【註】甘,緩意也。
又姓。
【書說命】台小子舊學于甘盤。
【註】甘盤,殷賢臣。
又甘茂甘羅,□秦人。
又【抱樸子辯問卷】子韋甘均,占□之聖也。
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又地名。
【書甘誓】大戰于甘。
【傳】甘,有扈郊地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後。
【註】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又【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
【註】甘鹿,周地。
又山名。
【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又水名。
【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
【註】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又州名。
【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又【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又木名。
【詩召南】蔽芾甘棠。
【傳】甘棠,杜也。
【疏】郭璞曰:今之杜梨。
【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
【註】甘木卽不死樹。
又【正韻】果名,俗作柑。
【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又【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又草名。
【博雅】陵澤,甘遂也。
【又】美丹,甘草也。
又【集韻】古暗切,音紺。
土之味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甘切,音酣。
【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又熟也。
【莊子徐無鬼】甘寢。
○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
不宜分列。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徒其切,音提。
竹名。
□ 【午集下】【立字部】 □ 【海篇】音須。
待也。
甚 【午集上】【甘字部】 甚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時鴆切,音任。
【說文】尤安樂也。
【廣韻】劇過也。
【韻會】尤也,深也。
【易繫辭】其道甚大,百物不廢。
【詩小雅】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淮南子修務訓】由此觀之,則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
又【唐韻】常枕切【集韻】【韻會】食荏切【正韻】食枕切,□音忍。
義同。
【潘嶽關中詩】主憂臣勞,孰不祇懍。
愧無獻納,屍素以甚。
葉上寢稔。
甛 【午集上】【甘字部】 甛 〔古文〕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徒兼切,音恬。
【說文】美也。
從舌作甛。
舌知甘者。
【博雅】甛,甘也。
【張衡南都賦】酸甜滋味,百種千名。
又【蘇軾發廣州詩】三杯輭飽後,一枕黑甜餘。
【註】輭飽謂飮酒,黑甜謂臥睡也。
又水名。
【洞冥記】甜水去虞淵八十裡。
【集韻】亦書作甜。
甜 【午集上】【甘字部】 甜 【集韻】與甛同。
砐 【午集下】【石字部】 砐 【玉篇】五合切,音礏。
砐硪,山高貌。
【郭璞江賦】陽侯砐硪以岸起。
【註】砐硪,搖動貌。
甝 【午集上】【甘字部】 甝 【廣韻】【集韻】【韻會】□胡甘切,音酣。
【爾雅釋獸】甝,白虎。
甞 【午集上】【甘字部】 甞 【集韻】同嘗。
詳口部嘗字註。
生 【午集上】【生字部】 生 〔古文〕□【唐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音甥。
【說文】進也。
【玉篇】起也。
【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
【註】生,起也。
又【玉篇】產也。
【博雅】人十月而生。
【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又出也。
【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註】生,猶動出也。
又養也。
【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
【註】生,猶養也。
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
【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
又【韻會】死之對也。
【孟子】生,亦我所欲也。
【前漢文帝紀】世鹹嘉生而惡死。
又造也。
【公羊傳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
【註】生,猶造也。
專事之詞。
又性也。
【書君□】惟民生厚,因物有遷。
【傳】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見所習之物,有遷變之道。
又【左傳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
【疏】懷生者,謂有懷之心。
又【詩衞風】旣生旣育,比予于毒。
【箋】生,謂財業也。
【前漢高帝紀】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
【註】相猶擇也,生謂無瑕蠹也。
摶謂圜也。
又不熟也。
【史記項羽紀】與一生彘肩。
又語辭。
【李白戲杜甫詩】借問別來太瘦生。
【歐陽修詩】問向靑州作麼生。
又平生,疇昔也。
【阮藉詩】平生少年時,趙李相經過。
【杜甫詩】平生爲幽興,未惜馬蹄遙。
又【正字通】凡事所從來曰生。
宋高宗朝,孫楙入覲,嘗論公生明。
上問何以生公。
曰:廉生公。
問何以生廉。
曰:儉生廉。
上稱善。
又所生,祖父也。
【詩小雅】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
【疏】當早起夜臥,行之無辱汝所生之父祖也。
又友生,朋友也。
【詩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又先生,師之稱。
諸生,弟子之稱。
【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
【史記酈生傳】高祖謂酈食其,以萬戸封生。
【註】師古曰:生猶言先生。
文穎曰:諸生也。
又先生,父兄也。
【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又【儀禮士冠禮】遂以摯見於鄕大夫鄕先生。
【註】鄕先生,鄕中老人爲卿大夫緻仕者。
【史記五帝紀】薦紳先生難言之。
又【詩商頌】以保我後生。
【朱註】我後生,謂後嗣子孫也。
又門生。
【裴皡詩】三主禮闈年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
又蒼生,民也。
【晉書謝安傳】安石不出,其如蒼生何。
【張協雜詩】沖氣扇九垠,蒼生衍四垂。
又【前漢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
【註】師古曰:嘉生謂衆瑞。
又【楚語】滯則不震,生乃不殖。
【註】生,人物也。
又水名。
【山海經】北二百二十裡曰盂山。
生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
【註】卽奢延水也。
水西出奢延縣西南赤沙阜,東北流。
又姓。
【正字通】漢生臨,明生甫申。
又微生,浩生,俱複姓。
又與牲同。
【前漢昭帝紀】令破烏桓。
斬虜獲生有功。
【註】獲生口也。
又與狌同。
【汲冢周書】郭都生生。
又【廣韻】【正韻】所敬切【集韻】【韻會】所慶切,□音貹。
產也。
【字彙】俗謂雞生卵。
又【集韻】【韻會】□所景切,音眚。
育也。
【論語註】四乳生八子。
【陸德明音義】生,所幸反。
又如字。
又【正韻】息正切,音性。
【周禮地官司徒】以土會之灋,辨五土之物生。
【註】杜子春讀爲性。
又【韻補】葉師莊切,音商。
【傅毅舞賦】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
又葉桑經切,音星。
【詩小雅】雖有兄弟,不如友生。
葉寧平。
【東方朔七諫】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
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又葉屍連切,音羶。
【黃庭經】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
考證:〔【韓愈進學解】諸生弟子事先生於茲有年矣。
〕謹按原文無諸生弟子句。
今改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
甡 【午集上】【生字部】 甡 【唐韻】所臻切【集韻】【韻會】【正韻】疏臻切,□音莘。
【說文】衆生□立之貌。
【詩大雅】瞻彼中林,甡甡其鹿。
【傳】甡甡,衆多也。
聲類雲:聚貌。
徐曰:□生而齊盛也,若鹿角然。
產 【午集上】【生字部】 產 【唐韻】【集韻】【韻會】□所□切,音剗。
【說文】生也。
【正字通】婦生子曰產,物生亦曰產。
【禮鄕飮酒禮】產萬物者,聖也。
【註】聖之言生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天產作隂德,以中禮防之。
以地產作陽德,以和樂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