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畗 【午集上】【田字部】 畗 【集韻】答,古作畗。
註詳竹部六畫。
又【五音集韻】古文福字。
註詳示部九畫。
留 【午集上】【田字部】 留 【正字通】俗畱字。
畚 【午集上】【田字部】 畚 【廣韻】布忖切【正韻】布袞切,□音本。
【廣韻】草器。
【左傳宣十一年】稱畚築。
【註】畚,盛土器。
以草索爲之,筥屬。
【周禮夏官挈壷氏】挈畚以令糧。
【註】畚,所以盛糧之器。
又【揚子方言】鍫也。
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臿,沅湘之閒謂之畚,趙魏之閒謂之喿,東齊謂之梩。
痥 【午集中】【疒字部】 痥 【唐韻】【集韻】□徒活切,音奪。
【說文】馬脛瘍也。
一曰將傷。
又【集韻】椿劣切,音□。
傷也。
痦 【備考】【午集】【疒字部】 痦 【龍龕】普杯切,音坯。
痨 【午集中】【疒字部】 癆 【唐韻】【集韻】□郎到切,勞去聲。
【說文】朝鮮謂藥毒曰癆。
【廣韻】癆痢惡人。
【揚子方言】凡飲藥傅藥而毒,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癆。
【註】癆痢,皆辛螫也。
又【博雅】痛也。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
又郎刀切,音勞。
義□同。
又【正字通】今人以積勞□削爲癆病。
瘓 【午集中】【疒字部】 瘓 【廣韻】吐緩切【集韻】土緩切,□音疃。
痶瘓,病貌。
【正字通】癱瘓,四體麻痺不仁,皆因風寒暑濕所緻。
痫 【午集中】【疒字部】 癇 【唐韻】戸閒切【集韻】【韻會】何閒切,□音閒。
【說文】病也。
【玉篇】小兒瘨病。
【正字通】癇有風熱,有驚邪,皆兼虛與痰。
方書:小兒有五癇,五臟,各有畜所屬。
心癇,其聲如羊。
肝癇,其聲如犬。
脾癇,其聲如牛。
肺癇,其聲如雞。
腎癇,其聲如豬。
發則卒然倒仆,口眼相引,手足搐搦,口吐涎沫,食頃乃甦。
【後漢王符傳】哺乳多則主癇病。
皧 【午集中】【白字部】 皧 【集韻】於代切,音愛。
淨也。
又白也。
癊 【午集中】【疒字部】 癊 〔古文〕□【廣韻】【集韻】□於禁切,音印。
心病。
見釋典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集韻】或作□,亦省作□。
癋 【補遺】【午集】【疒字部】 癋 【字彙補】何各切,音鶴。
心病。
癏 【午集中】【疒字部】 癏 【廣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關。
同瘝。
□ 【未集中】【網字部】 □ 【字彙補】古當切【篇韻】音剛。
網也。
盛 【午集中】【皿字部】 盛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
【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
【書泰誓】犧牲粢盛。
【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
【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
【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
【註】一器也。
【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
【註】謂今時杯杅也。
又【廣韻】受也。
【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
【註】盛之言成也。
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
又盛服,嚴飾也。
【左傳宣二年】宣子盛服將朝。
【註】盛,音成。
本或作成。
又防隄也。
【爾雅釋山】山如防者盛。
【疏】盛,讀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
【前漢郊祀志】日主祠盛山。
【註】在東萊不夜縣。
【註】盛,音成。
又國名。
【公羊傳隱五年】秋衞師入盛。
【註】盛,音成。
【左傳】作郕。
又【唐韻】丞政切【集韻】【韻會】【正韻】時正切,□成去聲。
【博雅】多也。
【廣韻】長也。
【增韻】大也。
茂也。
【易繫辭】日新之謂盛德。
【禮月令】生氣方盛,陽氣發洩。
【中庸】官盛任使。
【史記循吏傳】世俗盛美。
【呂氏春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又極也。
【莊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猶嘉也。
【張衡東京賦】盛夏後之緻美,爰敬恭於神明。
又受物曰盛。
【前漢東方朔傳】壷者,所以盛也。
【師古註】葉音去聲。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
【魏書神元帝紀】魏始祖遷於定襄之盛樂。
又姓。
【後漢西羌傳】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諱,改姓盛。
一曰周穆王時盛國之後。
【穆天子傳】姬姓也。
盛柏之子也。
天子賜之。
上姬之長,是曰盛門。
【註】盛,國名,盛姬,王同姓也。
盜 【午集中】【皿字部】 盜 〔古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
【說文】私利物也。
【易說卦】坎爲盜。
【疏】取水行潛,竊如盜賊也。
【左傳文十八年】竊賄爲盜,盜器爲姦。
【周禮秋官】司隸帥其民而搏盜賊。
【詩小雅】君子信盜,亂是用暴。
【傳】盜,逃也。
【風俗通】言其晝伏夜奔,逃避人也。
又【正字通】凡隂私自利者皆謂之盜。
【穀梁傳哀四年】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
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
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
又泉名。
【後漢郡國志】徐州有盜泉。
【說苑】水名盜泉,孔子不飲,醜其名也。
又星名。
【宋史天文志】客星東南,曰盜星。
主大盜。
又千裡馬名。
【穆天子傳】右服盜驪。
【爾雅釋畜疏】駿馬小頸,名曰盜驪。
又草名。
【爾雅釋草疏】蕧一名盜庚。
【六書正譌】卽涎字,欲也,欲皿爲盜,會意。
從。
俗從次,誤。
盝 【午集中】【皿字部】 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
【爾雅釋詁】竭也。
【揚子方言】涸也。
【玉篇】瀝也。
【廣韻】去水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帛淸其灰而盝之。
又【集韻】通作漉。
【禮月令】毋漉陂池。
【註】漉,竭也。
又【集韻】或作□。
【詩小雅】釃酒有衍。
【註】以篚□酒。
□,濾也。
又櫝匣小者曰盝。
【唐書李德裕傳】敬宗詔浙西貢脂盝妝具。
【宋史輿服志】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納於小盝。
【集韻】與簏通。
又州名。
【元史安南國傳】鎭南王趨盝州,閒道以出。
又人名。
【宋史交阯傳】交阯世子阮盝。
盞 【午集中】【皿字部】 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阻限切,音醆。
【博雅】杯也。
【揚子方言】趙魏之閒或曰盞。
【註】酒盞,最小杯也。
又葉知輦切,音展。
【歐陽修送劉原甫詩】魚枕蕉一舉,十分當覆盞。
鬚管爲物,雖微意不淺。
又【說文】本作琖。
重文作盞。
【廣韻】通作□。
【集韻】亦作□。
盟 【午集中】【皿字部】 盟 〔古文〕□【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
【釋名】明也。
告其事於神明也。
【類篇】誓約也。
又信也。
【書呂□】罔中于信,以覆詛盟。
【周禮春官盟祝】註:盟詛主於要誓。
大事曰盟,小事曰詛。
【疏】盟者,盟將來。
詛者,詛往過。
【春秋正義】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
【禮曲禮】涖牲曰盟。
【疏】割牲左耳,盛以珠盤。
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爲盟書。
書成,乃歃血讀書。
又盟府,司盟之官也。
【左傳僖五年】藏於盟府。
又【集韻】武永切,明上聲。
義同。
又【集韻】眉病切,明去聲。
【莊子齊物論】其留如詛盟。
郭象讀。
又【字彙補】謨耕切,音萌。
義同。
徐邈讀。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更切。
與孟通。
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註】盟,今盟津。
河內邑名。
【史記周本紀】武王東觀兵於盟津。
【書禹貢】作孟津。
又澤名。
【前漢地理志】道荷澤,被盟豬。
【註】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
【書禹貢】作孟豬。
又葉莫郞切,音茫。
【詩小雅】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史記序傳】殺鮮放度,周公爲盟。
大任十子,周以宗疆。
又葉莫浪切,茫去聲。
【黃庭經】十讀四拜朝太上,先謁太帝後北向。
黃庭內經玉書暢,授者曰師受者盟。
【說文】本作□,從血。
篆作□。
【字彙】俗通從皿,故附皿部。
考證:〔【周禮春官盟詛註】盟詛主於要誓。
〕謹照原文春官盟詛改春官盟祝。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類編】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所蟹切,音灑。
瑟也。
瘍 【午集中】【疒字部】 瘍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說文】頭創也。
【廣韻】傷也。
【集韻】一曰創癰。
【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生,瘍於頭。
【疏】瘍,頭創也。
【禮曲禮】身有瘍則浴。
【周禮天官瘍醫註】瘍,創也。
又【醫師】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
【註】身傷曰瘍。
又【集韻】大浪切,音宕。
畜病洩。
【類篇】或作癢。
亦作□。
瘎 【午集中】【疒字部】 瘎 【廣韻】氏任切【集韻】時任切,□音諶。
【玉篇】腹病也。
【廣韻】腹內痼病。
【揚子方言】秦晉之閒謂病曰瘎。
又【集韻】丈減切,音湛。
又時鴆切,音甚。
又【五音集韻】餘廉切,音鹽。
義□同。
【類篇】或作。
瘏 【午集中】【疒字部】 瘏 【唐韻】【集韻】【韻會】□同都切,音徒。
【說文】病也。
【詩周南】我馬瘏矣。
【傳】瘏,病也。
眷 【午集中】【目字部】 眷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卷。
【說文】顧也。
【博雅】嚮也。
又回視也。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又與睠通。
【詩小雅】睠睠懷顧。
【韓詩】作眷眷,勤厚之意也。
又【大雅】乃眷西顧。
【箋】眷,本又作睠。
又親屬也。
【五代史裴皞傳】裴氏自晉魏以來,世爲名族。
居燕省者,號東眷。
居涼者,號西眷。
居河東者,號中眷。
又或作婘。
【史記樊噲傳】誅諸呂婘屬。
又姓。
見【姓苑】。
又茂眷,代北複姓。
又壹鬥眷,代北三字姓。
【集韻】亦作□。
眸 【午集中】【目字部】 眸 【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謀。
【說文】目童子也。
【釋名】冒也。
相裹冒也。
【孟子】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
又【集韻】通作牟。
【荀子非相篇】堯舜參牟子。
【註】牟同眸。
謂二瞳相參也。
眹 【午集中】【目字部】 眹 【唐韻】直引切【集韻】【韻會】丈忍切【正韻】直忍切,□□上聲。
【說文】目精也。
俗謂目童子。
【周禮春官瞽矇註】無目眹謂之瞽。
有目眹而無見謂之矇。
【音義】眹,又作。
或作。
又【類篇】目兆也。
【佩□集】吉兇形兆,謂之兆眹,字從目。
又【正韻】卽涉切,音接。
亦目童子也。
【說文】本作□。
從目灷聲。
○按勝字賸字皆從朕,疑古以眹爲朕。
眺 【午集中】【目字部】 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糶。
【說文】目不正也。
【潘嶽射雉賦】邪眺旁剔。
【註】視瞻不正,常驚惕也。
又【玉篇】眺望也。
【類篇】遠視也。
【禮月令】可以遠眺望。
又臺名。
【三輔黃圖】影蛾池,一曰眺蟾臺。
又【集韻】【正韻】土了切【韻會】吐了切,□糶上聲。
義同。
或作覜。
眼 【午集中】【目字部】 眼 〔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
【說文】目也。
【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
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
【釋名】限也。
瞳子限限而出也。
【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
【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
【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
【南史陶弘景傳】仙書雲:眼方者壽千歲。
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
又馬有夜眼。
【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
又果名。
【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
又香名。
【洪芻香譜】白眼,香黃熟之別名。
又彪眼泉,地名。
見【北史常景傳】。
又姓。
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正韻】□魚懇切,垠上聲。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轂欲其眼也。
【註】眼出大貌。
一曰突出貌。
鄭康成讀。
又葉五建切,言去聲。
【謝靈運斤竹詩】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
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又葉伊甸切,音宴。
【蘇轍雪詩】終勝溪嶂長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
【說文】本作□。
睒 【午集中】【目字部】 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
【說文】暫視貌。
【郭璞江賦】獱獺賧瞲乎厱空。
又窺也。
【揚子太□經】瞢復睒天,不覩其軫。
【註】瞢復而窺天,天道高遠,故不見其軫界也。
又電光也。
【元包經】電炟炟,其光睒也。
【韓愈寄崔立之詩】雷電生睒睗。
又晶熒貌。
【韓愈東方半明詩】太白睒睒。
又地名。
【唐書南蠻傳】越睒之西產善馬,世稱越睒駿。
又【元史地理志】廣南西路,北勝府順州,俗名牛睒。
又國名。
【晉法顯佛國記】西北有國名拘睒彌。
又【集韻】舒贍切,閃去聲。
視速貌。
又【廣韻】【集韻】□吐濫切,塔去聲。
□視也。
又部落名。
【唐書西域傳】突羅朱闇婆部落,名伽龍睒。
【韻會】一作覢。
【集韻】通作。
或作□。
獱原刻從賔。
睓 【午集中】【目字部】 睓 【集韻】【韻會】□他典切,音腆。
慙也。
與同。
又人名。
汝睓。
見【宋史宗室表】。
睔 【午集中】【目字部】 睔 【唐韻】【集韻】□古本切,音袞。
【說文】目大也。
【南齊書張融海賦】瞯睔煥七曜之文。
又人名。
【春秋傳】有鄭伯睔。
又【廣韻】【集韻】【韻會】□古困切,袞去聲。
大目露睛也。
又【集韻】古患切,音慣。
義同。
又【廣韻】盧本切【集韻】魯本切,□論上聲。
睔目貌。
又【集韻】胡關切,音還。
大目貌。
同。
又【廣韻】胡本切【集韻】戸袞切,□音混。
義同。
或作□。
睕 【午集中】【目字部】 睕 【廣韻】於遠切【集韻】委遠切,□音婉。
【類篇】目開貌。
【玉篇】小嫵媚也。
又【廣韻】【集韻】□烏括切,剜入聲。
義同。
又【廣韻】【集韻】□烏貫切,剜去聲。
睕,大目。
又轉目也。
又【集韻】鄔管切,剜上聲。
與睕同。
又烏丸切,音剜。
睕睕,深目貌。
【晉書載記】孫珍患目,崔約戲曰:溺中則愈。
珍曰目何可溺。
約曰:卿目睕睕,正耐溺中。
睖 【午集中】【目字部】 睖 【廣韻】【集韻】□醜升切,音僜。
睖瞪,直視貌。
又【集韻】閭承切,音陵。
義同。
睗 【午集中】【目字部】 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施隻切,音釋。
【說文】目疾視也。
【廣韻】睒睗,急視也。
【左思吳都賦】忘其所睒睗。
【庾信枯樹賦】木魅睗睒。
硝 【午集下】【石字部】 硝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
硭硝,藥名。
【正字通】方書:硝有七種:樸硝,芒硝,英硝,馬牙硝,硝石,風化硝,□明粉。
本作消,俗譌爲硝。
又【集韻】七肖切,音悄。
石堅貌。
硞 【午集下】【石字部】 硞 【唐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音確。
【說文】石聲。
又【集韻】克革切,音。
【郭璞江賦】礐硞礭。
【註】皆水激石,峻險不平貌。
又【集韻】枯沃切,音酷。
碌硞,石狀。
硟 【午集下】【石字部】 硟 【廣韻】昌戰切【集韻】【韻會】尺戰切,□闡去聲。
【說文】以石扞繒也。
又【集韻】相然切,音仙。
義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廣韻】【集韻】□郞丁切,音靈。
麢,亦作□。
【爾雅釋獸】麢,大羊。
【註】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閒。
【類篇】亦作□羚。
互詳羚字註。
畛 【午集上】【田字部】 畛 〔古文〕□【唐韻】之忍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軫。
【說文】井田閒陌也。
【詩周頌】徂隰徂畛。
【傳】畛,場也。
【左傳定四年】封畛土略。
【註】畛,塗所徑也。
【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溝上有畛。
【註】十夫,二鄰之田。
溝廣深各四尺,畛容大車。
【莊子齊物論】爲是而有畛也。
【註】畛謂封域畛陌也。
又【爾雅釋言】緻也。
【禮曲禮】臨諸侯,畛于鬼神曰:天王某甫。
【註】畛,緻也。
天子巡狩至諸侯之國,必使祝史緻祭鬼神。
呂氏曰:猶畦畛之相接然,言交際也。
方氏曰:望秩之禮,必於野外祭於畛,謂之畛。
猶祭於郊,謂之郊也。
又【爾雅釋詁】告也。
又【爾雅釋言】殄也。
【註】謂殄絕。
又【揚子太□經】黃純於潛,不見其畛。
【註】畛,根也。
又水名。
【山海經】靑要之山,畛水出焉。
又【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音眞。
義同。
【張衡東京賦】殿未出乎城闕,旆已迴乎郊畛。
葉上□,轔下神。
畜 【午集上】【田字部】 畜 〔古文〕嘼【唐韻】醜六切【集韻】敕六切【正韻】昌六切,□音觸。
【說文】田畜也。
引《淮南子》註言:田之汙下黑土者,可畜牧也。
○按《淮南》無此語。
又積也。
【禮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畜菜。
【註】始爲禦冬之備。
【釋文】畜,醜六反。
又【內則】子婦無私貨,無私畜。
又止也。
【孟子】畜君何尤。
【註】畜,止也。
敕六反。
又大畜,小畜,□易卦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六切,音旭。
養也。
【易師卦】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論語】君賜生,必畜之。
【史記樂毅傳】臣恐侍禦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
又容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天下誰畜之。
【註】畜,猶容也。
許六反。
又六畜。
【左傳桓六年】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
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
【釋文】畜,許六反。
【註】六畜旣大而滋也。
【禮曲禮】問庶人之富,數畜以對。
【疏】謂雞豚之屬。
【釋文】許六反,鄭註:周禮雲始養曰畜。
○按六畜之畜,古俱許六反,今人□讀作昌六反。
又起也。
【詩小雅】拊我畜我。
【箋】畜,起也。
【釋文】喜郁反。
又順也。
【禮祭統】孝者,畜也。
順于道,不逆于倫,是之謂畜。
【註】畜謂順於德敎。
【釋文】許六反。
又孝也。
【禮孔子閒居】無服之喪,以畜萬邦。
【註】畜,孝也。
使萬邦之民競爲孝也。
又【莊子徐無鬼】許由曰: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爲天下笑。
又留也。
【禮儒行】易祿而難畜也。
【註】難畜,難以非義久留也。
又姓。
漢畜客,畜意,天水有畜氏。
又【廣韻】【集韻】【正韻】□許救切,音齅。
【左傳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爲用。
【疏】養之曰畜,用之曰牲。
【釋文】畜,許又反。
【周禮天官庖人】掌共六畜。
【註】六畜,六牲也。
【釋文】畜,許又反。
又【集韻】醜救切,惆去聲。
【周禮天官獸醫疏】在野曰獸,在家曰畜。
【前漢尹翁歸傳】掌畜官,音義。
□與獸同。
畝 【午集上】【田字部】 畝 〔古文〕□【唐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謀上聲。
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
泰孝公制,二百四十步爲畝。
宋程頤曰:古者百畝,止當今之四十畝。
今之百畝,當古之二百五十畝。
【書盤庚】惰農自安,不昬作勞,不服田畝。
【詩小雅】南東其畝。
【朱註】畝,壟也。
又丘名。
【爾雅釋地】如畝畝丘。
【註】丘有隴界,如田畝。
【釋名】畝丘,丘體滿一畝之地也。
【詩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畝丘。
【傳】畝丘,丘名。
又地名。
【左傳桓二年】晉□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
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
【註】西河界休縣南有地,名千畝。
又【韻補】葉莫補切,模上聲。
【班固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
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規矩。
又葉滿彼切,眉上聲。
【詩豳風】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屈原離騷】餘旣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說文】本作畮。
考證:〔【左傳桓二年】晉□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名之曰仇。
〕謹照原文名之改爲命之。
〔【班固西都賦】農服先疇之□畝。
〕謹照原文□改畎。
畟 【午集上】【田字部】 畟 【廣韻】初力切【集韻】【韻會】察色切,□音測。
【說文】治稼畟畟進也。
【爾雅釋訓】畟畟,耜也。
【註】言嚴利。
【詩周頌】畟畟良耜。
【傳】畟畟,猶測測也。
【釋文】嚴利也。
又【集韻】節力切,音卽。
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山皆切,音崽。
散失也。
【寅集上】【屍字部】【廣韻】【集韻】【類篇】□堂練切,音奠。
【說文】偫也。
〇按偫,治具也,儲也,與庤峙義通。
又【廣韻】,待也。
又【廣韻】【集韻】【類篇】□都挺切,音頂。
【博雅】重也。
一曰展也。
畡 【午集上】【田字部】 畡 【集韻】柯開切,音該。
同垓。
【鄭語】居九畡之田。
【註】九畡九州之極也。
畢 【午集上】【田字部】 畢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博雅】畢,竟也。
【書大誥】子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
【左傳莊二十九年】日至而畢。
【註】日南至,微陽始動,故土功畢。
又皆也。
盡也。
【詩小雅】畢來旣升。
【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寢廟畢備。
【註】畢,猶皆也。
又【郊特牲】唯爲社田,國人畢作。
【疏】畢,盡也。
又月名。
【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又星名。
【詩小雅】有捄天畢。
【朱註】天畢,畢星也。
狀如掩兔之畢。
【禮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
又小綱也。
【詩小雅】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疏】罔小而柄長謂之畢。
【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綱畢翳。
【揚雄校獵賦】荷垂天之畢。
又□也。
【爾雅釋器】□謂之畢。
【註】今□劄也。
【禮學記】今之敎者,呻其佔畢。
【疏】佔,視也。
畢,□也。
不曉經義,但謳吟長詠,以視篇□而已。
又貫牲。
體木也。
【禮雜記】畢用桑。
【註】主人舉肉時,以畢助之。
喪祭用桑,吉用棘。
畢狀如,博三寸,長八寸,柄長二尺四寸,丹漆兩頭。
【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
【註】畢狀如叉,蓋爲其似畢星,取名焉。
又【儀禮大射儀】司馬正東面,以弓爲畢。
【註】畢,所以助敎執事者。
【疏】畢是助載鼎實之物,故司馬執弓爲畢以指授。
又【揚子方言】車下鐵,□宋淮楚之閒謂之畢。
又【字彙補】畢門,路門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畢,堂牆。
【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室之牆。
【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箋】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年表】畢梁侯劉嬰。
又姓。
【左傳閔元年】畢萬爲右。
【晉語】得畢陽。
【註】畢陽,晉士。
又神名。
【博雅】木神謂之畢方。
【張衡東京賦】況鬾□與畢方。
【註】畢方,老父神,如烏兩足一翼者,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
又鳥名。
【山海經】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方。
又與彃同。
【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又與縪同。
【儀禮覲禮】冠六升外畢。
【註】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也。
【疏】外畢者,前後兩畢之末而向外攝之也。
○按旣夕畢作縪。
又與韠同。
【荀子正論篇】共艾畢。
考證:〔【禮月令】田獵置罘,羅綱畢翳。
〕謹照原文置罘改罝罘。
〔【左傳僖二十三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二十四年。
畤 【午集上】【田字部】 畤 【唐韻】周市切【集韻】渚市切【韻會】諸市切,□音止。
【說文】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也。
【史記秦本紀】祠上帝西畤。
【索隱註】襄公始列爲諸侯,自以居西畤。
西畤,縣名,故作西畤,祠白帝。
畤,止也。
言神靈之所依止也。
【前漢郊祀志】作畦。
畤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也。
又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
註名其祭處曰畤。
【括地志】秦文公夢黃蛇自天而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作畤郊祭白帝,曰鄜畤。
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靑帝,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亦祠黃帝。
又地名。
【左傳襄三十年】成愆奔平畤。
【註】平畤,周邑。
又【哀四年】國夏伐晉,取郉任欒鄗,逆畤隂人盂壷口。
【後漢光武紀】杜茂與賈覽戰於繁畤。
【註】繁畤,縣名,屬鴈門郡。
今代州縣。
又【廣韻】時止切【集韻】士止切,□音市。
又【廣韻】直裡切【集韻】【韻會】丈裡切,□音峙。
義□同。
又【集韻】時吏切,音雉。
與蒔同。
又【五音集韻】池爾切,音豸。
儲也。
考證:〔【前漢郊祀志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
又雲,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是則凡土高處皆曰畤也。
〕謹按師古註係□解畦字。
祠之至曰畤十二字係郊祀志正文非註文。
謹據前漢書原文改爲前漢郊祀志作畦。
畤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也。
又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
註名其祭處曰畤。
〔又【哀四年】夏伐晉,取郉任欒鄗,逆畤隂人盂壷口。
〕謹照原文夏上增國字。
略 【午集上】【田字部】 略 【唐韻】離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力灼切,□音掠。
【說文】經略土地。
【左傳昭七年】天子經略。
【註】經營天下,略有四海。
故曰經略。
【博雅】略,治也。
又【廣韻】謀略。
【前漢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李康運命論】張良受三略之說。
【註】上中下三計。
又【廣韻】用功少者皆曰略。
【書禹貢】嵎夷旣略。
【傳】用功少曰略。
【木華海賦】羣山旣略。
又【博雅】要也。
【莊子知北遊】將爲汝言其崖略。
【淮南子本經訓】其言略而循理。
【註】略,約要也。
又不詳也。
【禮孔子閒居】子夏曰:三無旣得,略而聞之矣。
【荀子非相篇】傳者久則論略,近則論詳。
又【公羊傳哀五年】喪曷爲以閏數,喪數略也。
【註】略,猶殺也。
以月數恩殺,故幷閏數。
又道也。
【左傳定四年】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
【註】略,道也。
又【博雅】取也。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
【註】略,取也。
【淮南子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又【揚子方言】求也。
又灋也。
又【博雅】行也。
【左傳隱五年】公曰:吾將略地焉。
【註】略,總攝巡行之名。
又【宣十一年】略基趾。
【註】趾,城足。
略,行也。
又界也。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
【註】略,界也。
又【僖十二年】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
又路也。
【書武成】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
【傳】略,路也。
又犯也。
【晉語】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蓺,略則行志。
【註】略,犯也。
則法也。
又利也。
【詩周頌】有略其耜。
【傳】略,利也。
又【正字通】書篇名。
漢劉歆總羣書爲七略,有輯略,六蓺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伎略。
又【揚雄甘泉賦】蠖略蕤綏,灕虖襂纚。
【註】蠖略蕤綏,龍行貌。
又姓。
【姓譜】三國略統,吳人。
又奪也。
與掠同。
【齊語】犧牲不略則牛羊遂。
【註】略,奪也。
【史記外戚世家】少君年四五歲,爲人所略賣。
又【龔遂傳】渤海多劫略相隨者,遂下敎令,卽時解散。
又渠略,蟲名。
【詩曹風蜉蝣之羽傳】蜉蝣,渠略也。
【釋文】略,本或作□。
考證:〔【左傳莊二十年】鄭伯享王於闕西辟樂備。
〕謹照原文二十年改二十一年。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渠之切,音其。
【類篇】綦,古作□。
註詳八畫。
○按□誤書作□者,非是。
□,古文綦,從亓。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與□同。
畦 【午集上】【田字部】 畦 【唐韻】戸圭切【集韻】【韻會】懸圭切,□音攜。
【說文】田五十畝曰畦。
【屈原離騷】畦留荑與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
【註】五十畝爲畦。
【莊子人閒世】彼旦爲無町畦,亦與之爲無町畦。
又【廣韻】菜畦。
【史記貨殖傳】千畦薑韭。
【註】徐廣曰:千畦,二十五畝。
駰案,韋昭曰:畦猶壠。
【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註】師古曰:畦區也。
又地名。
【史記封禪書】故作畦畤櫟陽,而祀白帝。
【索隱註】漢舊儀雲:祭人先於隴西西縣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上下有畤,如種韭畦,畦中各有二土封,故雲畦畤也。
又【集韻】涓畦切,音圭。
田起堳埒也。
又【集韻】勻規切,音。
又【五音集韻】息遺切,音綏。
義□同。
考證:〔【史記貨殖傳】千畦薑韭。
【註】徐廣曰,千畦,二十五畝。
駟按,韋昭曰,畦猶壠。
〕謹按駟乃駰之譌,駰裴駰也。
謹照原文駟改駰。
番 【午集上】【田字部】 番 〔古文〕□□【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
【說文】獸足謂之番,從釆,田象其掌。
或作□蹯。
又【廣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翻。
數也,遞也。
【前漢武帝紀】賢良直宿東番。
又山名。
【山海經】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
又【集韻】蒲波切【正韻】蒲禾切,□音婆。
鄱陽豫章縣。
【史記伍子胥傳】闔閭使太子夫差將兵伐楚,取番。
【註】索隱曰:蓋鄱陽也。
又番吾,趙地。
【戰國策】秦甲涉河,踰漳據番吾,則兵必戰於邯鄲之下矣。
【釋文】番,音婆。
又音蒲。
亦音盤。
【括地志】蒲吾,故東今之眞定府平山縣,卽漢番吾。
番,當音蒲。
又姓。
【史記河渠書】河東守番係。
【註】番,音婆。
又音潘。
詩小雅雲:番維司徒。
番,氏也。
【前漢高帝紀】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諸侯立以爲王項羽侵奪之地,謂之番君。
【釋文】番,音蒲何反。
【正字通】姓譜,潘姓爲周文王畢公之後,食采於潘,因氏。
讀判平聲。
番姓爲吳芮封番君,支孫因氏,讀婆。
字彙番姓亦音潘,合潘番二姓爲一音。
誤。
又【廣韻】普官切【集韻】【韻會】鋪官切,□音潘。
番禺,南海地名。
【史記貨殖傳】番禺,亦其一都會也。
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
【左思蜀都賦】蒟醬流味於番禺之鄕。
【釋文】番,音潘。
【註】西北牂牁江廣數裡,出番禺城下。
又【廣韻】薄官切【集韻】蒲官切,□音槃。
番和,縣名。
在張掖郡。
見【前漢地理志】。
又【後漢來歙傳】歙從番須回中徑至略陽。
【註】番,音盤。
番須,回中,□地名。
又【廣韻】博禾切【集韻】【韻會】逋禾切【正韻】補禾切,□音波。
【爾雅釋訓】番番,勇也。
【書秦誓】番番良士。
【傳】武勇番番之良士。
【詩大雅】申伯番番。
【傳】番番,武勇貌。
又【廣韻】【集韻】□補過切,音播。
獸足。
又【集韻】孚萬切【韻會】甫患切,□音販。
與音翻義同。
【杜甫詩】會須上番看成竹。
【獨孤及詩】舊日霜毛一番新,別時芳草兩回春。
又【集韻】普半切,音判。
縣名。
在上谷。
本亦作潘。
又【史記扁鵲倉公傳】切之得番隂脈,番隂脈入虛裏乗肺脈。
【註】番音芳遠反。
畫 【午集上】【田字部】 畫 〔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麥切,橫入聲。
卦畫也。
又分畫也。
界限也。
【左傳襄四年】芒芒禹迹,畫爲九州。
【註】畫分也。
【禮檀弓】哀公使人弔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弔焉。
【註】畫地爲宮象。
又計策也。
【鄒陽上吳王書】故願大王審畫而已。
【史記荊燕世家】齊人田生遊,乏資,以畫幹營陵侯澤。
【註】服曰:以計畫幹之也。
又截止也。
【論語】今女畫。
又丘名。
【爾雅釋地】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
【註】言爲道所規畫。
【釋名】道出其右曰畫。
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又地名。
【史記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
【註】正義曰:括地志雲:戟裡城在臨湽西北三十裡,春秋時棘邑。
又雲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爲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卦切,音話。
【爾雅釋言】畫形也。
【註】畫者爲形像。
【釋名】畫,挂也。
以五色挂物象也。
俗作□。
【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
【疏】凡祭服皆畫衣繡裳。
【儀禮鄕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
士布侯,畫以鹿豕。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畫室署長一人,四百石,黃綬。
又【韻補】葉胡對切,音惠。
【秦瑯琊刻石】方伯分職,諸治經易。
舉錯必當,莫不如畫。
易音異。
畬 【午集上】【田字部】 畬 〔古文〕□【唐韻】以諸切,音餘。
【說文】三歲治田也。
【易無妄】不耕穫,不葘畬。
【詩周頌】如何新畬。
【傳】一歲曰甾,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
【禮坊記引易不葘畬鄭註】田一歲曰葘,二歲曰畬,三歲曰新。
【詩詁】一歲爲葘,始反草也。
二歲爲畬,漸和柔也。
三歲爲新田,謂已成田而尚新也。
四歲則曰田。
若二歲曰新田,三歲則爲田矣,何名爲畬。
【正字通】據此則詩傳,爾雅,說文謂三歲爲畬。
皆不足信。
當從鄭註。
又【集韻】羊茹切,音豫。
治田也。
或書作畭。
又詩車切,音奢。
火種也。
畭 【午集上】【田字部】 畭 【集韻】同畬。
畮 【午集上】【田字部】 畮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後切,音牡。
畝本字。
【說文】六尺爲步,步百爲畮。
【周禮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
【註】不易之地,歲種之地美。
故家百畮。
【前漢食貨志】理民之道,地著爲本,故必建步立畮。
畯 【午集上】【田字部】 畯 【唐韻】子俊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峻切,□音俊。
【說文】農夫也。
一曰典田官。
【詩豳風】田畯至喜。
【傳】田畯,田大夫也。
【箋】司嗇,今之嗇夫。
【詩詁】周禮無田畯之職,蓋六遂中,鄰裡鄙酇縣遂之長。
高者爲大夫,□者爲士,通稱爲田畯,蓋農田之俊也。
一曰農神。
【周禮春官】籥章龡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
【註】鄭司農雲:古之先敎田者。
【禮郊特牲註】司嗇,後稷是也。
又【正字通】野人曰寒畯。
唐鄭光祿勳舉引寒畯士類多之。
俗讀寒酸。
異 【午集上】【田字部】 異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移去聲。
【說文】分也,從廾從□。
□予也。
【博雅】異分也。
【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又不同也。
【書旅獒】王乃昭德之,緻于異姓之邦。
【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
【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又怪也。
【釋名】異者,異於常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
【註】異猶怪也。
【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
【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註】珍異,四時食物。
【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又違也。
又姓。
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又異,翹草名。
【爾雅釋草】連異翹。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又【韻補】葉延知切,音怡。
【詩邶風】洵美且異。
葉下貽。
又葉弋質切,音逸。
【詩小雅】亦祇以異。
【朱註】逸織反。
【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葉甘美酒食。
考證:〔【周禮地官質人】賞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謹照原文賞改掌。
畱 【午集上】【田字部】 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流。
【說文】畱,止也。
【史記秦本紀】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畱。
又【越世家】莊生曰:可疾去矣,愼毋畱。
又遲也。
【易旅卦】君子以明愼用□,而不畱獄。
【史記匈奴傳】然而諸宿將常坐畱落不遇。
【註】謂遲畱零落,不遇合也。
又久也。
【禮儒行】悉數之,乃畱更僕,未可終也。
【註】畱,久也。
又徐也。
【吳語】一日惕,一日畱。
【註】惕,疾也。
畱,徐也。
又已去而止之也。
【正字通】李元紘治潤有惠政,及代去,吏民遮畱。
又【楚語】舉國畱之。
【註】畱,治也。
又伺便也。
【莊子刻意篇】執彈而畱之。
又【戰國策】使秦而欲屠趙,不顧一子以畱計。
【註】畱,不決也。
又【左思魏都賦】朝無刓印,國無費畱。
【註】兇命曰費畱。
又姓。
【詩王風】丘中有麻,彼畱子嗟。
【傳】畱,大夫氏。
子嗟,字也。
【韻會】出會稽,本衞大夫,畱封人之後,吳志有左將畱贊。
又地名。
【左傳襄元年】楚子辛救鄭,侵宋呂畱。
【註】呂畱二縣,今屬彭城郡。
又【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執孫蒯于純畱。
【註】長子,純畱二縣,屬上黨郡。
【前漢張良傳】封爲畱侯。
又【地理志】□畱。
【註】畱,鄭邑,爲□所幷,故曰□畱。
又國名。
【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畱籲。
【註】甲氏,畱籲,赤狄別種。
【山海經】畱利之國,人足反折。
又山名。
【山海經】西二百裡曰長畱之山。
又【博雅】畱,黃綵也。
又【釋名】畱幕,冀州所名,大褶下至膝者也。
畱,牢也。
幕,絡也。
言牢絡在衣表也。
又鳥名。
【正韻】栗畱,黃鳥。
又獸名。
【山海經】柢山有魚焉,其音如畱牛。
【註】莊子曰:執犁之狗,謂此牛也。
又草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雜以畱夷。
【註】顏監雲:畱夷,香草。
又果名。
【張衡南都賦】梬棗若畱。
【註】廣雅曰:若畱,石橊也。
又與流通。
【嵆康琴賦】忽飄颻以輕邁,乍畱聮而扶疏。
又【廣韻】力救切,音澑。
宿畱,停待也。
【前漢武帝紀】宿畱海上。
又【五音集韻】力久切,音柳。
昴星別名。
【史記律書】北至於畱。
畱者,言陽氣之稽畱也。
【索隱曰】畱卽卯也。
毛傳亦以畱爲卯。
【丹鉛錄】畱,音柳。
註以畱爲卯,恐非。
如其說陽氣稽卯,殆不成文。
又【韻補】葉淩如切,音閭。
【陸雲賦】遊士非乎故字,步彷徨以踟躇。
佇盤桓而不能,聊相羊以淹畱。
又葉魯刀切,音牢。
【屈原離騷】時□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畱。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
【韻會】毛氏曰:從田從丣,丣音酉,當作畱。
今經史皆作留。
傳寫譌也。
考證:〔【左傳襄元年】楚子辛救鄭,侵宋呂畱。
【註】呂畱二縣,合屬彭城郡。
〕謹據宋本嶽本合屬改今屬。
今者杜預謂晉代也。
晉書地理志彭城國漢以爲郡内有畱縣呂縣。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滅赤狄甲氏,及畱籲。
〕謹照原文左傳改春秋。
十五年改十六年。
晉侯改晉人。
畲 【午集上】【田字部】 畬 〔古文〕□【唐韻】以諸切,音餘。
【說文】三歲治田也。
【易無妄】不耕穫,不葘畬。
【詩周頌】如何新畬。
【傳】一歲曰甾,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
【禮坊記引易不葘畬鄭註】田一歲曰葘,二歲曰畬,三歲曰新。
【詩詁】一歲爲葘,始反草也。
二歲爲畬,漸和柔也。
三歲爲新田,謂已成田而尚新也。
四歲則曰田。
若二歲曰新田,三歲則爲田矣,何名爲畬。
【正字通】據此則詩傳,爾雅,說文謂三歲爲畬。
皆不足信。
當從鄭註。
又【集韻】羊茹切,音豫。
治田也。
或書作畭。
又詩車切,音奢。
火種也。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胡介切【正韻】下戒切,□音械。
狹也。
【揚雄反騷】何文肆而質。
【漢書】作亦作韰。
【左思魏都賦】韰惈,卽惈。
疇 【午集上】【田字部】 疇 〔古文〕□□【唐韻】直由切【集韻】□留切【正韻】徐留切,□音酬。
耕治之也。
又【禮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
【疏】穀田曰田,麻田曰疇。
【齊語】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
【註】麻地曰疇。
又【左傳襄三十年】取我田疇而伍之。
【註】□畔爲疇。
【史記秦始皇紀】男樂其疇,女修其業。
又【爾雅釋詁】疇,誰也。
【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傳】疇,誰也。
又【韻會】曩也。
【左傳宣二年】羊斟曰:疇昔之羊子爲政。
【註】疇昔,猶前日也。
【左思蜀都賦】嗟見偉於疇昔。
又【史記歷書】故疇人子弟分散。
【如淳註】家業世世相傳爲疇。
又類也。
【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
【傳】疇,類也。
【戰國策】今髠賢者之疇也。
【註】疇,類也。
又匹也。
【易否卦】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疏】疇謂疇匹。
【嵆康贈秀才入軍詩】咬咬黃鳥,顧疇弄音。
【註】疇,匹也。
又【五音集韻】雍也。
【淮南子俶眞訓】今夫樹木者,灌以瀿水,疇以肥壤。
【註】疇,雍也。
又等也。
【前漢宣帝紀】疇其爵邑。
【註】漢律,非始封十減二。
疇者,等也,言不復減也。
【後漢祭遵傳】疇,等也。
言功臣子孫,襲封與先人等。
又澤名。
【淮南子本經訓】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
【註】疇華,南方澤名也。
又國名。
【周語】摯疇之國也,由太任。
【註】摯,疇,二國名。
又姓。
摯疇之後。
【左傳哀十三年】疇無餘,謳陽,自南方。
【註】二子,越大夫。
又【韻補】葉□如切,音除。
【韓愈王弘中銘】方乎所部,禁絕浮屠。
風雨順易,秔稻盈疇。
【備考】【辰集】【日字部】【六書統】同春。
□ 【未集中】【耳字部】 □ 【唐韻】去奇切【集韻】丘奇切,□音崎。
側耳也。
畵 【午集上】【田字部】 畵 【正字通】俗畫字。
當 【午集上】【田字部】 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黨平聲。
【說文】田相値也。
從田,尚聲。
又【玉篇】任也。
【論語】當仁不讓於師。
【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
【註】當,猶任也。
又【廣韻】敵也。
【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
【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又直也。
【禮內則】妻不在,妾禦莫敢當夕。
又遇也。
【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
【禮曲禮】當食不歎。
又適可也。
【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
【註】當公,不左不右。
【禮學記】當其可之謂時。
【史記禮書】好惡以節,喜怒以當。
又主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慶封當國。
【註】當國,秉政。
【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
【註】當室者爲父,後承家事者爲家主。
又偶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戸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
【註】師古曰:當謂對偶也。
又抵也。
【史記屈賈傳】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又【增韻】蔽也。
【左傳昭二十年】使祝鼃寘戈於車薪以當門。
【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又斷罪曰當,言使罪法相當也。
【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
【註】當謂處其罪也。
【路溫舒緩□書】奏當之成。
又【正韻】猶合也。
理合如是也。
【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戸外南面。
【註】當事,將有事而未至。
【史記萬石君傳】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讓曰:內史貴人入閭裡,裡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
【註】固當者,反言之,以見其不當如是,責讓之甚也。
又過當。
【史記霍去病傳】斬首捕鹵過當。
【註】言不啻相等。
又勾當。
【歐陽修歸田錄】曹彬平江南,詣閣門求見。
其榜子雲: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
又【職官分紀】奏舉京朝官,知縣資序二人,充本司勾當。
又官名。
【前漢宣帝紀】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戸之羣皆列觀。
【註】左右當戸,匈奴官名。
又排當,宋宮中宴飮名。
又州名。
【韻會】本羌地,唐置當州,蓋取燒當羌以名之。
【後漢明帝紀】秋九月,燒當羌□隴西。
又縣名。
【正字通】鳳州兩當縣。
【後漢郡國志】南郡有當陽。
又【劉隆傳】遣隆屯田武當。
【註】武當,今均州縣也。
又馬當,武當,□山名。
又當康,獸名。
【山海經】欽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
【註】牙豚也。
又當魱,魚名。
【爾雅釋魚】鯦當魱。
【註】海魚也。
又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浪切,黨去聲。
事理合宜也。
【禮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
【韓詩外傳】君子行不貴苟難,惟當之爲貴。
又底也。
【韓非子外儲說】堂谿公見韓昭侯曰:人主漏洩羣臣語,譬猶玉巵之無當。
又【正字通】凡出物質錢,俗謂之當。
【後漢劉虞傳】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復抄奪之。
【註】當,音丁浪反。
考證:〔【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
〕謹照原文當字下增雍字。
〔【左傳襄二十六年】慶封當國。
〕謹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七年。
" 畷 【午集上】【田字部】 畷 【唐韻】陟劣切【集韻】株劣切【韻會】側劣切【正韻】朱劣切,□音叕。
【說文】兩陌閒道也,廣六尺。
【廣韻】田閒道。
【禮郊特牲】饗農及郵表畷禽獸。
【疏】畷者,謂井畔相連畷之所,造此郵舍,田畯處焉。
【左思吳都賦】其四野則畛畷無數。
【註】畛畷,謂地廣道多也。
舊井田閒,有畷有畛。
又【唐韻】陟衞切【集韻】【韻會】株衞切【正韻】之瑞切,□音綴。
又【集韻】稱芮切,音啜。
義□同。
畸 【午集上】【田字部】 畸 【唐韻】【韻會】□居宜切,音羈。
【說文】殘田也。
從田,奇聲。
【正字通】井田爲正,零田不可井者爲畸,地勢多邪曲,井田取正方,則田必有畸零。
畫井者,必計零以足其數。
又凡數之零餘者皆曰畸。
【莊子大宗師】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又【吳語】董褐將還,王稱左畸。
【註】左畸,軍左部稱呼也。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
異也 钶 【戌集上】【金字部】 鈳 【廣韻】烏何切【集韻】於河切,□音阿。
【玉篇】鈳,小釜也。
或作錒。
又【集韻】倚可切,音□。
義同。
畹 【午集上】【田字部】 畹 【唐韻】【正韻】於阮切【集韻】【韻會】委遠切,□音宛。
【說文】田二十畝也。
【屈原離騷】餘旣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畮。
【註】十二畮爲畹。
【左思魏都賦】右則疎圃曲池下,畹高堂。
【註】班固曰:畹。
三十畝也。
又戚畹,國戚。
【宋史李處耘傳】幸聮戚畹之貴。
又【集韻】紆願切【正韻】迂絹切,□音怨,田畝。
眀 【午集中】【目字部】 眀 【集韻】【正韻】□眉兵切,音鳴。
視瞭也。
○按《正字通》雲:《莊子外物篇》目徹爲明。
不借用眀,從日月,會明意。
目明意,目明與明暗之明義同。
田蓺衡曰:古皆從日月作明。
漢乃從目作眀。
《廣韻》禮部韻略俱不收眀字。
《正韻》沿《玉篇》《集韻》之誤,分明、眀爲二,非。
畺 【午集上】【田字部】 畺 【唐韻】【集韻】【正韻】□居良切,音□。
【說文】界也。
從畕,三,其界畫也。
【博雅】畺,竟也。
【周禮地官載師】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註】畺五百裡,王畿界也。
【周語】畺有寓望。
【註】畺,境也。
又【集韻】丘亮切,音唴。
死不朽也。
或從弓。
畻 【午集上】【田字部】 畻 【集韻】神陵切,音繩。
稻田畦也。
亦作堘塍。
畼 【午集上】【田字部】 畼 【唐韻】【集韻】□醜亮切,音悵。
【說文】不生也。
從田,昜聲。
又【博雅】畼,長也。
【說文徐註】借爲通畼之畼。
今俗別作暢,非。
又地名。
【史記秦始皇紀】將軍蒙驁攻魏氏畼有詭。
【索隱曰】音暢,魏之邑名。
又【集韻】直亮切,音仗。
田不生也。
或作□。
又仲良切,音長。
義同。
畽 【午集上】【田字部】 畽 【廣韻】【韻會】他袞切【集韻】吐袞切,□音□。
【廣韻】畽怨行無。
廉隅。
【集韻】或作。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土緩切,湍上聲。
與疃同。
【詩豳風】町畽鹿場。
【釋文】畽,本又作疃,他短反。
又作墥。
【傳】町畽,鹿迹也。
【朱註】町畽,舍旁□地也。
【通雅】毛萇因町疃鹿場,訓町疃爲鹿跡。
許愼亦雲町疃,禽獸所踐處,可謂泥矣。
又【集韻】他東切,音通。
義同。
畾 【午集上】【田字部】 畾 【唐韻】魯回切【集韻】盧回切,□音雷。
田閒也。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
義同。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許□切【集韻】呼□切,□音靴。
【廣韻】道經疏雲:吐氣聲也。
【集韻】或作吙。
□ 【午集下】【立字部】 □ 【集韻】奔模切,音逋。
物之端也。
郆 【酉集下】【邑字部】 郆 【廣韻】居質切【集韻】激質切,□音吉。
【玉篇】地名。
又郆成,山名。
畿 【午集上】【田字部】 畿 【唐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
【說文】天子千裡地,以遠近言之,則曰畿。
【詩周頌】邦畿千裡。
【傳】畿,疆也。
【周禮地官小司徒】九畿。
【疏】王畿外仍有九畿,謂侯甸男采衞要內六服,夷鎭藩外三服,四面皆有此九畿,相去各五百裡。
【正字通】古者王國千裡曰王畿。
自是以往,每五百裡爲一畿,通天下爲九畿,故因之約方千裡爲一畿。
又門內曰畿。
【詩衞風】不遠伊邇,薄送我畿。
【傳】畿,門內也。
又限也。
【增韻】門限也。
【韓愈詩】白石爲門畿。
又或作圻。
【左傳襄二十五年】天子之地一圻。
【註】封圻也。
當作畿。
考證:〔【左傳襄二十六年】天子之地一圻。
〕謹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五年。
疀 【午集上】【田字部】 疀 【唐韻】楚洽切【集韻】測洽切,□音插。
【說文】□也,古田器,揚麥杴也。
【爾雅釋器】□謂之疀。
又【集韻】便滅切,音嫳。
又千結切,音竊。
又磣歃切,音臿。
義□同。
鉧 【戌集上】【金字部】 鉧 【正字通】同。
柳宗元有永州鈷鉧潭記。
【範成大驂鸞錄】鈷鉧,熨鬥也。
潭之形似之。
疁 【午集上】【田字部】 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
【說文】燒穜也。
漢律曰:疁田茠。
艸,從田翏聲。
【正字通】謂以火燒田而種也。
又姓。
【正字通】疁子耕,宋人,號蕭閒居士,著蕭閒詞一卷。
又【集韻】許六切,音畜。
又呼酷切,音熇。
義□同。
疃 【午集上】【田字部】 疃 【唐韻】土短切【集韻】【韻會】【正韻】土緩切,□湍上聲。
【說文】禽獸所踐處。
引《詩豳風》:町疃鹿場。
○按《詩》今本作畽。
疄 【午集上】【田字部】 疄 【唐韻】【集韻】□良刃切,音吝。
【說文】轢田也。
或作躪。
又【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
田壟。
又【集韻】裡忍切,音嶙。
義同。
疅 【午集上】【田字部】 疅 【集韻】【韻會】□居良切,音姜。
界也 疆 【午集上】【田字部】 疆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良切,音薑。
【說文】本作畺,界也。
【易坤卦】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書泰誓】我武惟揚,侵于之疆。
【詩小雅】萬壽無疆。
【箋】疆,竟界也。
【左傳桓十七年】夏,及齊師戰於奚,疆事也。
【註】爭疆界也。
又【詩大雅】迺疆迺理。
【朱註】疆謂畫其大界。
【左傳宣八年】楚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
【註】正其界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掌疆。
【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
又【集韻】或作彊。
【賈誼新書】衞侯名辟彊。
辟彊,天子之事也。
諸侯弗得用,衞侯更名燬。
又或作壃。
【史記晉世家】出壃乃免。
又【正韻】蠶白也。
又【集韻】【正韻】□巨兩切,強上聲。
【周禮地官草人】疆用蕡。
【註】疆,疆堅者。
【釋文】疆,其兩反。
又【字彙補】北方謂土焦曰疆。
見轉注古音。
疇 【午集上】【田字部】 疇 〔古文〕□□【唐韻】直由切【集韻】□留切【正韻】徐留切,□音酬。
耕治之也。
又【禮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
【疏】穀田曰田,麻田曰疇。
【齊語】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
【註】麻地曰疇。
又【左傳襄三十年】取我田疇而伍之。
【註】□畔爲疇。
【史記秦始皇紀】男樂其疇,女修其業。
又【爾雅釋詁】疇,誰也。
【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傳】疇,誰也。
又【韻會】曩也。
【左傳宣二年】羊斟曰:疇昔之羊子爲政。
【註】疇昔,猶前日也。
【左思蜀都賦】嗟見偉於疇昔。
又【史記歷書】故疇人子弟分散。
【如淳註】家業世世相傳爲疇。
又類也。
【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
【傳】疇,類也。
【戰國策】今髠賢者之疇也。
【註】疇,類也。
又匹也。
【易否卦】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疏】疇謂疇匹。
【嵆康贈秀才入軍詩】咬咬黃鳥,顧疇弄音。
【註】疇,匹也。
又【五音集韻】雍也。
【淮南子俶眞訓】今夫樹木者,灌以瀿水,疇以肥壤。
【註】疇,雍也。
又等也。
【前漢宣帝紀】疇其爵邑。
【註】漢律,非始封十減二。
疇者,等也,言不復減也。
【後漢祭遵傳】疇,等也。
言功臣子孫,襲封與先人等。
又澤名。
【淮南子本經訓】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
【註】疇華,南方澤名也。
又國名。
【周語】摯疇之國也,由太任。
【註】摯,疇,二國名。
又姓。
摯疇之後。
【左傳哀十三年】疇無餘,謳陽,自南方。
【註】二子,越大夫。
又【韻補】葉□如切,音除。
【韓愈王弘中銘】方乎所部,禁絕浮屠。
風雨順易,秔稻盈疇。
皟 【午集中】【白字部】 皟 【集韻】側革切,音責。
淨也。
一曰深白也。
又【字彙補】瘠也。
【管子輕重篇】皟山諸侯之國也。
又【廣韻】楚革切【集韻】測革切,□音策。
義同。
疈 【午集上】【田字部】 疈 【廣韻】芳逼切【集韻】拍逼切【正韻】必歷切,□音壁。
磔牲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註】疈,牲胷也。
疈而磔之。
又凡劈物使分析亦曰疈。
【王維詩】簞食伊何,疈瓜抓棗。
又【集韻】芳六切,音蝮。
又博厄切,音擘。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抽知切,音癡。
繒屬。
○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息茲切,音思。
竹名。
【續竹譜】□竹,皮上有文,可爲錯子。
【異物志】新州有此種。
製成琴樣,爲礪甲之具。
用久微滑,以酸漿漬之,過宿快利如初。
亦可作箭。
【李商隱詩】□簩弩箭磨靑石。
【筍譜】□竹生海畔,竹與筍皆有毛,傷人則死。
又【廣韻】息吏切【集韻】想止切,□音枲。
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虛語切,音許。
山名。
疊 【午集上】【田字部】 疊 【字彙】同□。
疋 【午集上】【疋字部】 疋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音蔬。
【說文】足也。
弟子職,問疋何止。
又【集韻】寫與切,音胥。
又所據切,音絮。
義□同。
又【廣韻】疎舉切【集韻】爽阻切,□音所。
記也。
又【廣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音雅。
正也。
古文爲詩大雅字。
【晉書南陽王模傳】安定太守賈疋。
又【五音集韻】譬吉切,音匹。
【小爾雅】倍兩謂之疋。
二丈爲兩,倍兩四丈也。
【韻會】按古文大小雅,爾雅,字本作疋,今文皆作雅,而疋字但音匹矣。
又【集韻】足,古作疋。
註詳部首。
【子集下】【卩字部】【玉篇】子□切【集韻】【類篇】則□切,□音奏。
【說文】卩也。
【正譌】從反卩作。
卩,抑揚之形。
抑字從此。
合符有二,與者執左,取者執右。
古卩字如此。
隷作節奏字。
璖 【午集上】【玉字部】 璖 【字彙】同□。
璗 【午集上】【玉字部】 璗 【廣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正韻】徒黨切,□音蕩。
【說文】金之美者,與玉同色。
註詳竹部六畫。
又【五音集韻】古文福字。
註詳示部九畫。
留 【午集上】【田字部】 留 【正字通】俗畱字。
畚 【午集上】【田字部】 畚 【廣韻】布忖切【正韻】布袞切,□音本。
【廣韻】草器。
【左傳宣十一年】稱畚築。
【註】畚,盛土器。
以草索爲之,筥屬。
【周禮夏官挈壷氏】挈畚以令糧。
【註】畚,所以盛糧之器。
又【揚子方言】鍫也。
江淮南楚之閒謂之臿,沅湘之閒謂之畚,趙魏之閒謂之喿,東齊謂之梩。
痥 【午集中】【疒字部】 痥 【唐韻】【集韻】□徒活切,音奪。
【說文】馬脛瘍也。
一曰將傷。
又【集韻】椿劣切,音□。
傷也。
痦 【備考】【午集】【疒字部】 痦 【龍龕】普杯切,音坯。
痨 【午集中】【疒字部】 癆 【唐韻】【集韻】□郎到切,勞去聲。
【說文】朝鮮謂藥毒曰癆。
【廣韻】癆痢惡人。
【揚子方言】凡飲藥傅藥而毒,北燕朝鮮之閒謂之癆。
【註】癆痢,皆辛螫也。
又【博雅】痛也。
又【集韻】憐蕭切,音聊。
又郎刀切,音勞。
義□同。
又【正字通】今人以積勞□削爲癆病。
瘓 【午集中】【疒字部】 瘓 【廣韻】吐緩切【集韻】土緩切,□音疃。
痶瘓,病貌。
【正字通】癱瘓,四體麻痺不仁,皆因風寒暑濕所緻。
痫 【午集中】【疒字部】 癇 【唐韻】戸閒切【集韻】【韻會】何閒切,□音閒。
【說文】病也。
【玉篇】小兒瘨病。
【正字通】癇有風熱,有驚邪,皆兼虛與痰。
方書:小兒有五癇,五臟,各有畜所屬。
心癇,其聲如羊。
肝癇,其聲如犬。
脾癇,其聲如牛。
肺癇,其聲如雞。
腎癇,其聲如豬。
發則卒然倒仆,口眼相引,手足搐搦,口吐涎沫,食頃乃甦。
【後漢王符傳】哺乳多則主癇病。
皧 【午集中】【白字部】 皧 【集韻】於代切,音愛。
淨也。
又白也。
癊 【午集中】【疒字部】 癊 〔古文〕□【廣韻】【集韻】□於禁切,音印。
心病。
見釋典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集韻】或作□,亦省作□。
癋 【補遺】【午集】【疒字部】 癋 【字彙補】何各切,音鶴。
心病。
癏 【午集中】【疒字部】 癏 【廣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關。
同瘝。
□ 【未集中】【網字部】 □ 【字彙補】古當切【篇韻】音剛。
網也。
盛 【午集中】【皿字部】 盛 【唐韻】氏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
【說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
【書泰誓】犧牲粢盛。
【傳】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周禮天官】甸師掌帥其屬,耕耨王藉,以共齍盛。
【註】謂黍稷稻粱之屬,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
【左傳哀十三年】旨酒一盛。
【註】一器也。
【禮喪大記】食粥於盛不盥。
【註】謂今時杯杅也。
又【廣韻】受也。
【詩召南】于以盛之,維筐及筥。
【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白盛。
【註】盛之言成也。
以蜃灰堊牆,所以飾成宮室。
又盛服,嚴飾也。
【左傳宣二年】宣子盛服將朝。
【註】盛,音成。
本或作成。
又防隄也。
【爾雅釋山】山如防者盛。
【疏】盛,讀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
【前漢郊祀志】日主祠盛山。
【註】在東萊不夜縣。
【註】盛,音成。
又國名。
【公羊傳隱五年】秋衞師入盛。
【註】盛,音成。
【左傳】作郕。
又【唐韻】丞政切【集韻】【韻會】【正韻】時正切,□成去聲。
【博雅】多也。
【廣韻】長也。
【增韻】大也。
茂也。
【易繫辭】日新之謂盛德。
【禮月令】生氣方盛,陽氣發洩。
【中庸】官盛任使。
【史記循吏傳】世俗盛美。
【呂氏春秋】樹木盛則飛鳥歸之。
又極也。
【莊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猶嘉也。
【張衡東京賦】盛夏後之緻美,爰敬恭於神明。
又受物曰盛。
【前漢東方朔傳】壷者,所以盛也。
【師古註】葉音去聲。
又地名。
【前漢武帝紀】南巡狩至於盛唐。
【魏書神元帝紀】魏始祖遷於定襄之盛樂。
又姓。
【後漢西羌傳】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諱,改姓盛。
一曰周穆王時盛國之後。
【穆天子傳】姬姓也。
盛柏之子也。
天子賜之。
上姬之長,是曰盛門。
【註】盛,國名,盛姬,王同姓也。
盜 【午集中】【皿字部】 盜 〔古文〕□□□□【唐韻】徒到切【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音導。
【說文】私利物也。
【易說卦】坎爲盜。
【疏】取水行潛,竊如盜賊也。
【左傳文十八年】竊賄爲盜,盜器爲姦。
【周禮秋官】司隸帥其民而搏盜賊。
【詩小雅】君子信盜,亂是用暴。
【傳】盜,逃也。
【風俗通】言其晝伏夜奔,逃避人也。
又【正字通】凡隂私自利者皆謂之盜。
【穀梁傳哀四年】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
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
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
又泉名。
【後漢郡國志】徐州有盜泉。
【說苑】水名盜泉,孔子不飲,醜其名也。
又星名。
【宋史天文志】客星東南,曰盜星。
主大盜。
又千裡馬名。
【穆天子傳】右服盜驪。
【爾雅釋畜疏】駿馬小頸,名曰盜驪。
又草名。
【爾雅釋草疏】蕧一名盜庚。
【六書正譌】卽涎字,欲也,欲皿爲盜,會意。
從。
俗從次,誤。
盝 【午集中】【皿字部】 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
【爾雅釋詁】竭也。
【揚子方言】涸也。
【玉篇】瀝也。
【廣韻】去水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氏】湅帛淸其灰而盝之。
又【集韻】通作漉。
【禮月令】毋漉陂池。
【註】漉,竭也。
又【集韻】或作□。
【詩小雅】釃酒有衍。
【註】以篚□酒。
□,濾也。
又櫝匣小者曰盝。
【唐書李德裕傳】敬宗詔浙西貢脂盝妝具。
【宋史輿服志】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納於小盝。
【集韻】與簏通。
又州名。
【元史安南國傳】鎭南王趨盝州,閒道以出。
又人名。
【宋史交阯傳】交阯世子阮盝。
盞 【午集中】【皿字部】 盞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阻限切,音醆。
【博雅】杯也。
【揚子方言】趙魏之閒或曰盞。
【註】酒盞,最小杯也。
又葉知輦切,音展。
【歐陽修送劉原甫詩】魚枕蕉一舉,十分當覆盞。
鬚管爲物,雖微意不淺。
又【說文】本作琖。
重文作盞。
【廣韻】通作□。
【集韻】亦作□。
盟 【午集中】【皿字部】 盟 〔古文〕□【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明。
【釋名】明也。
告其事於神明也。
【類篇】誓約也。
又信也。
【書呂□】罔中于信,以覆詛盟。
【周禮春官盟祝】註:盟詛主於要誓。
大事曰盟,小事曰詛。
【疏】盟者,盟將來。
詛者,詛往過。
【春秋正義】凡盟禮,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背違,欲令神加殃咎,使如此牲也。
【禮曲禮】涖牲曰盟。
【疏】割牲左耳,盛以珠盤。
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爲盟書。
書成,乃歃血讀書。
又盟府,司盟之官也。
【左傳僖五年】藏於盟府。
又【集韻】武永切,明上聲。
義同。
又【集韻】眉病切,明去聲。
【莊子齊物論】其留如詛盟。
郭象讀。
又【字彙補】謨耕切,音萌。
義同。
徐邈讀。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更切。
與孟通。
地名。
【左傳隱十一年註】盟,今盟津。
河內邑名。
【史記周本紀】武王東觀兵於盟津。
【書禹貢】作孟津。
又澤名。
【前漢地理志】道荷澤,被盟豬。
【註】今南京虞城縣西北孟諸澤是也。
【書禹貢】作孟豬。
又葉莫郞切,音茫。
【詩小雅】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史記序傳】殺鮮放度,周公爲盟。
大任十子,周以宗疆。
又葉莫浪切,茫去聲。
【黃庭經】十讀四拜朝太上,先謁太帝後北向。
黃庭內經玉書暢,授者曰師受者盟。
【說文】本作□,從血。
篆作□。
【字彙】俗通從皿,故附皿部。
考證:〔【周禮春官盟詛註】盟詛主於要誓。
〕謹照原文春官盟詛改春官盟祝。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篇海類編】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所蟹切,音灑。
瑟也。
瘍 【午集中】【疒字部】 瘍 【唐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
【說文】頭創也。
【廣韻】傷也。
【集韻】一曰創癰。
【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生,瘍於頭。
【疏】瘍,頭創也。
【禮曲禮】身有瘍則浴。
【周禮天官瘍醫註】瘍,創也。
又【醫師】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
【註】身傷曰瘍。
又【集韻】大浪切,音宕。
畜病洩。
【類篇】或作癢。
亦作□。
瘎 【午集中】【疒字部】 瘎 【廣韻】氏任切【集韻】時任切,□音諶。
【玉篇】腹病也。
【廣韻】腹內痼病。
【揚子方言】秦晉之閒謂病曰瘎。
又【集韻】丈減切,音湛。
又時鴆切,音甚。
又【五音集韻】餘廉切,音鹽。
義□同。
【類篇】或作。
瘏 【午集中】【疒字部】 瘏 【唐韻】【集韻】【韻會】□同都切,音徒。
【說文】病也。
【詩周南】我馬瘏矣。
【傳】瘏,病也。
眷 【午集中】【目字部】 眷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音卷。
【說文】顧也。
【博雅】嚮也。
又回視也。
【書大禹謨】皇天眷命。
又與睠通。
【詩小雅】睠睠懷顧。
【韓詩】作眷眷,勤厚之意也。
又【大雅】乃眷西顧。
【箋】眷,本又作睠。
又親屬也。
【五代史裴皞傳】裴氏自晉魏以來,世爲名族。
居燕省者,號東眷。
居涼者,號西眷。
居河東者,號中眷。
又或作婘。
【史記樊噲傳】誅諸呂婘屬。
又姓。
見【姓苑】。
又茂眷,代北複姓。
又壹鬥眷,代北三字姓。
【集韻】亦作□。
眸 【午集中】【目字部】 眸 【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謀。
【說文】目童子也。
【釋名】冒也。
相裹冒也。
【孟子】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
又【集韻】通作牟。
【荀子非相篇】堯舜參牟子。
【註】牟同眸。
謂二瞳相參也。
眹 【午集中】【目字部】 眹 【唐韻】直引切【集韻】【韻會】丈忍切【正韻】直忍切,□□上聲。
【說文】目精也。
俗謂目童子。
【周禮春官瞽矇註】無目眹謂之瞽。
有目眹而無見謂之矇。
【音義】眹,又作。
或作。
又【類篇】目兆也。
【佩□集】吉兇形兆,謂之兆眹,字從目。
又【正韻】卽涉切,音接。
亦目童子也。
【說文】本作□。
從目灷聲。
○按勝字賸字皆從朕,疑古以眹爲朕。
眺 【午集中】【目字部】 眺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弔切,音糶。
【說文】目不正也。
【潘嶽射雉賦】邪眺旁剔。
【註】視瞻不正,常驚惕也。
又【玉篇】眺望也。
【類篇】遠視也。
【禮月令】可以遠眺望。
又臺名。
【三輔黃圖】影蛾池,一曰眺蟾臺。
又【集韻】【正韻】土了切【韻會】吐了切,□糶上聲。
義同。
或作覜。
眼 【午集中】【目字部】 眼 〔古文〕□【唐韻】五限切【集韻】【韻會】【正韻】語限切,□顏上聲。
【說文】目也。
【靈樞經大惑論】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于目,爲之精。
精之窠爲眼,骨之精爲童子,筋之精爲黑眼,氣之精爲白眼,故童子黑眼法于隂,白眼赤衇法于陽。
【釋名】限也。
瞳子限限而出也。
【易說卦】巽其於人也,爲多白眼。
【史記孔子世家】眼如望羊。
【晉書阮籍傳】籍能爲靑白眼。
【南史陶弘景傳】仙書雲:眼方者壽千歲。
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
又馬有夜眼。
【本草綱目】馬夜眼在馬足膝上,有此能夜行。
又果名。
【嵆含草木狀】南方之果,珍異者有龍眼。
又香名。
【洪芻香譜】白眼,香黃熟之別名。
又彪眼泉,地名。
見【北史常景傳】。
又姓。
見【姓苑】。
又【集韻】【韻會】【正韻】□魚懇切,垠上聲。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望其轂欲其眼也。
【註】眼出大貌。
一曰突出貌。
鄭康成讀。
又葉五建切,言去聲。
【謝靈運斤竹詩】企石挹飛泉,攀林摘葉卷。
想見山阿人,薜蘿若在眼。
又葉伊甸切,音宴。
【蘇轍雪詩】終勝溪嶂長熏眼,典衣共子成高讌。
【說文】本作□。
睒 【午集中】【目字部】 睒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失冉切,音閃。
【說文】暫視貌。
【郭璞江賦】獱獺賧瞲乎厱空。
又窺也。
【揚子太□經】瞢復睒天,不覩其軫。
【註】瞢復而窺天,天道高遠,故不見其軫界也。
又電光也。
【元包經】電炟炟,其光睒也。
【韓愈寄崔立之詩】雷電生睒睗。
又晶熒貌。
【韓愈東方半明詩】太白睒睒。
又地名。
【唐書南蠻傳】越睒之西產善馬,世稱越睒駿。
又【元史地理志】廣南西路,北勝府順州,俗名牛睒。
又國名。
【晉法顯佛國記】西北有國名拘睒彌。
又【集韻】舒贍切,閃去聲。
視速貌。
又【廣韻】【集韻】□吐濫切,塔去聲。
□視也。
又部落名。
【唐書西域傳】突羅朱闇婆部落,名伽龍睒。
【韻會】一作覢。
【集韻】通作。
或作□。
獱原刻從賔。
睓 【午集中】【目字部】 睓 【集韻】【韻會】□他典切,音腆。
慙也。
與同。
又人名。
汝睓。
見【宋史宗室表】。
睔 【午集中】【目字部】 睔 【唐韻】【集韻】□古本切,音袞。
【說文】目大也。
【南齊書張融海賦】瞯睔煥七曜之文。
又人名。
【春秋傳】有鄭伯睔。
又【廣韻】【集韻】【韻會】□古困切,袞去聲。
大目露睛也。
又【集韻】古患切,音慣。
義同。
又【廣韻】盧本切【集韻】魯本切,□論上聲。
睔目貌。
又【集韻】胡關切,音還。
大目貌。
同。
又【廣韻】胡本切【集韻】戸袞切,□音混。
義同。
或作□。
睕 【午集中】【目字部】 睕 【廣韻】於遠切【集韻】委遠切,□音婉。
【類篇】目開貌。
【玉篇】小嫵媚也。
又【廣韻】【集韻】□烏括切,剜入聲。
義同。
又【廣韻】【集韻】□烏貫切,剜去聲。
睕,大目。
又轉目也。
又【集韻】鄔管切,剜上聲。
與睕同。
又烏丸切,音剜。
睕睕,深目貌。
【晉書載記】孫珍患目,崔約戲曰:溺中則愈。
珍曰目何可溺。
約曰:卿目睕睕,正耐溺中。
睖 【午集中】【目字部】 睖 【廣韻】【集韻】□醜升切,音僜。
睖瞪,直視貌。
又【集韻】閭承切,音陵。
義同。
睗 【午集中】【目字部】 睗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施隻切,音釋。
【說文】目疾視也。
【廣韻】睒睗,急視也。
【左思吳都賦】忘其所睒睗。
【庾信枯樹賦】木魅睗睒。
硝 【午集下】【石字部】 硝 【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音宵。
硭硝,藥名。
【正字通】方書:硝有七種:樸硝,芒硝,英硝,馬牙硝,硝石,風化硝,□明粉。
本作消,俗譌爲硝。
又【集韻】七肖切,音悄。
石堅貌。
硞 【午集下】【石字部】 硞 【唐韻】苦角切【集韻】【韻會】克角切,□音確。
【說文】石聲。
又【集韻】克革切,音。
【郭璞江賦】礐硞礭。
【註】皆水激石,峻險不平貌。
又【集韻】枯沃切,音酷。
碌硞,石狀。
硟 【午集下】【石字部】 硟 【廣韻】昌戰切【集韻】【韻會】尺戰切,□闡去聲。
【說文】以石扞繒也。
又【集韻】相然切,音仙。
義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廣韻】【集韻】□郞丁切,音靈。
麢,亦作□。
【爾雅釋獸】麢,大羊。
【註】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閒。
【類篇】亦作□羚。
互詳羚字註。
畛 【午集上】【田字部】 畛 〔古文〕□【唐韻】之忍切【集韻】【韻會】【正韻】止忍切,□音軫。
【說文】井田閒陌也。
【詩周頌】徂隰徂畛。
【傳】畛,場也。
【左傳定四年】封畛土略。
【註】畛,塗所徑也。
【周禮地官遂人】十夫,有溝,溝上有畛。
【註】十夫,二鄰之田。
溝廣深各四尺,畛容大車。
【莊子齊物論】爲是而有畛也。
【註】畛謂封域畛陌也。
又【爾雅釋言】緻也。
【禮曲禮】臨諸侯,畛于鬼神曰:天王某甫。
【註】畛,緻也。
天子巡狩至諸侯之國,必使祝史緻祭鬼神。
呂氏曰:猶畦畛之相接然,言交際也。
方氏曰:望秩之禮,必於野外祭於畛,謂之畛。
猶祭於郊,謂之郊也。
又【爾雅釋詁】告也。
又【爾雅釋言】殄也。
【註】謂殄絕。
又【揚子太□經】黃純於潛,不見其畛。
【註】畛,根也。
又水名。
【山海經】靑要之山,畛水出焉。
又【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音眞。
義同。
【張衡東京賦】殿未出乎城闕,旆已迴乎郊畛。
葉上□,轔下神。
畜 【午集上】【田字部】 畜 〔古文〕嘼【唐韻】醜六切【集韻】敕六切【正韻】昌六切,□音觸。
【說文】田畜也。
引《淮南子》註言:田之汙下黑土者,可畜牧也。
○按《淮南》無此語。
又積也。
【禮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畜菜。
【註】始爲禦冬之備。
【釋文】畜,醜六反。
又【內則】子婦無私貨,無私畜。
又止也。
【孟子】畜君何尤。
【註】畜,止也。
敕六反。
又大畜,小畜,□易卦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許六切,音旭。
養也。
【易師卦】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論語】君賜生,必畜之。
【史記樂毅傳】臣恐侍禦者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
又容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天下誰畜之。
【註】畜,猶容也。
許六反。
又六畜。
【左傳桓六年】奉牲以告曰:博碩肥腯,謂民力之普存也。
謂其畜之碩大蕃滋也。
【釋文】畜,許六反。
【註】六畜旣大而滋也。
【禮曲禮】問庶人之富,數畜以對。
【疏】謂雞豚之屬。
【釋文】許六反,鄭註:周禮雲始養曰畜。
○按六畜之畜,古俱許六反,今人□讀作昌六反。
又起也。
【詩小雅】拊我畜我。
【箋】畜,起也。
【釋文】喜郁反。
又順也。
【禮祭統】孝者,畜也。
順于道,不逆于倫,是之謂畜。
【註】畜謂順於德敎。
【釋文】許六反。
又孝也。
【禮孔子閒居】無服之喪,以畜萬邦。
【註】畜,孝也。
使萬邦之民競爲孝也。
又【莊子徐無鬼】許由曰:堯畜畜然仁,吾恐其爲天下笑。
又留也。
【禮儒行】易祿而難畜也。
【註】難畜,難以非義久留也。
又姓。
漢畜客,畜意,天水有畜氏。
又【廣韻】【集韻】【正韻】□許救切,音齅。
【左傳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爲用。
【疏】養之曰畜,用之曰牲。
【釋文】畜,許又反。
【周禮天官庖人】掌共六畜。
【註】六畜,六牲也。
【釋文】畜,許又反。
又【集韻】醜救切,惆去聲。
【周禮天官獸醫疏】在野曰獸,在家曰畜。
【前漢尹翁歸傳】掌畜官,音義。
□與獸同。
畝 【午集上】【田字部】 畝 〔古文〕□【唐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謀上聲。
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
泰孝公制,二百四十步爲畝。
宋程頤曰:古者百畝,止當今之四十畝。
今之百畝,當古之二百五十畝。
【書盤庚】惰農自安,不昬作勞,不服田畝。
【詩小雅】南東其畝。
【朱註】畝,壟也。
又丘名。
【爾雅釋地】如畝畝丘。
【註】丘有隴界,如田畝。
【釋名】畝丘,丘體滿一畝之地也。
【詩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畝丘。
【傳】畝丘,丘名。
又地名。
【左傳桓二年】晉□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
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
【註】西河界休縣南有地,名千畝。
又【韻補】葉莫補切,模上聲。
【班固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
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規矩。
又葉滿彼切,眉上聲。
【詩豳風】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屈原離騷】餘旣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說文】本作畮。
考證:〔【左傳桓二年】晉□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名之曰仇。
〕謹照原文名之改爲命之。
〔【班固西都賦】農服先疇之□畝。
〕謹照原文□改畎。
畟 【午集上】【田字部】 畟 【廣韻】初力切【集韻】【韻會】察色切,□音測。
【說文】治稼畟畟進也。
【爾雅釋訓】畟畟,耜也。
【註】言嚴利。
【詩周頌】畟畟良耜。
【傳】畟畟,猶測測也。
【釋文】嚴利也。
又【集韻】節力切,音卽。
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山皆切,音崽。
散失也。
【寅集上】【屍字部】【廣韻】【集韻】【類篇】□堂練切,音奠。
【說文】偫也。
〇按偫,治具也,儲也,與庤峙義通。
又【廣韻】,待也。
又【廣韻】【集韻】【類篇】□都挺切,音頂。
【博雅】重也。
一曰展也。
畡 【午集上】【田字部】 畡 【集韻】柯開切,音該。
同垓。
【鄭語】居九畡之田。
【註】九畡九州之極也。
畢 【午集上】【田字部】 畢 【廣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博雅】畢,竟也。
【書大誥】子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
【左傳莊二十九年】日至而畢。
【註】日南至,微陽始動,故土功畢。
又皆也。
盡也。
【詩小雅】畢來旣升。
【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寢廟畢備。
【註】畢,猶皆也。
又【郊特牲】唯爲社田,國人畢作。
【疏】畢,盡也。
又月名。
【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又星名。
【詩小雅】有捄天畢。
【朱註】天畢,畢星也。
狀如掩兔之畢。
【禮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
又小綱也。
【詩小雅】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疏】罔小而柄長謂之畢。
【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綱畢翳。
【揚雄校獵賦】荷垂天之畢。
又□也。
【爾雅釋器】□謂之畢。
【註】今□劄也。
【禮學記】今之敎者,呻其佔畢。
【疏】佔,視也。
畢,□也。
不曉經義,但謳吟長詠,以視篇□而已。
又貫牲。
體木也。
【禮雜記】畢用桑。
【註】主人舉肉時,以畢助之。
喪祭用桑,吉用棘。
畢狀如,博三寸,長八寸,柄長二尺四寸,丹漆兩頭。
【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
【註】畢狀如叉,蓋爲其似畢星,取名焉。
又【儀禮大射儀】司馬正東面,以弓爲畢。
【註】畢,所以助敎執事者。
【疏】畢是助載鼎實之物,故司馬執弓爲畢以指授。
又【揚子方言】車下鐵,□宋淮楚之閒謂之畢。
又【字彙補】畢門,路門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畢,堂牆。
【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室之牆。
【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箋】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年表】畢梁侯劉嬰。
又姓。
【左傳閔元年】畢萬爲右。
【晉語】得畢陽。
【註】畢陽,晉士。
又神名。
【博雅】木神謂之畢方。
【張衡東京賦】況鬾□與畢方。
【註】畢方,老父神,如烏兩足一翼者,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
又鳥名。
【山海經】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方。
又與彃同。
【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又與縪同。
【儀禮覲禮】冠六升外畢。
【註】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也。
【疏】外畢者,前後兩畢之末而向外攝之也。
○按旣夕畢作縪。
又與韠同。
【荀子正論篇】共艾畢。
考證:〔【禮月令】田獵置罘,羅綱畢翳。
〕謹照原文置罘改罝罘。
〔【左傳僖二十三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二十四年。
畤 【午集上】【田字部】 畤 【唐韻】周市切【集韻】渚市切【韻會】諸市切,□音止。
【說文】天地五帝所基址祭地也。
【史記秦本紀】祠上帝西畤。
【索隱註】襄公始列爲諸侯,自以居西畤。
西畤,縣名,故作西畤,祠白帝。
畤,止也。
言神靈之所依止也。
【前漢郊祀志】作畦。
畤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也。
又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
註名其祭處曰畤。
【括地志】秦文公夢黃蛇自天而下屬地,其口止於鄜衍,作畤郊祭白帝,曰鄜畤。
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祭靑帝,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亦祠黃帝。
又地名。
【左傳襄三十年】成愆奔平畤。
【註】平畤,周邑。
又【哀四年】國夏伐晉,取郉任欒鄗,逆畤隂人盂壷口。
【後漢光武紀】杜茂與賈覽戰於繁畤。
【註】繁畤,縣名,屬鴈門郡。
今代州縣。
又【廣韻】時止切【集韻】士止切,□音市。
又【廣韻】直裡切【集韻】【韻會】丈裡切,□音峙。
義□同。
又【集韻】時吏切,音雉。
與蒔同。
又【五音集韻】池爾切,音豸。
儲也。
考證:〔【前漢郊祀志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
又雲,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是則凡土高處皆曰畤也。
〕謹按師古註係□解畦字。
祠之至曰畤十二字係郊祀志正文非註文。
謹據前漢書原文改爲前漢郊祀志作畦。
畤師古註如種韭畦之形於畦中,各爲一土封也。
又祠之必於高山之下畤,命曰畤。
註名其祭處曰畤。
〔又【哀四年】夏伐晉,取郉任欒鄗,逆畤隂人盂壷口。
〕謹照原文夏上增國字。
略 【午集上】【田字部】 略 【唐韻】離灼切【集韻】【韻會】【正韻】力灼切,□音掠。
【說文】經略土地。
【左傳昭七年】天子經略。
【註】經營天下,略有四海。
故曰經略。
【博雅】略,治也。
又【廣韻】謀略。
【前漢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李康運命論】張良受三略之說。
【註】上中下三計。
又【廣韻】用功少者皆曰略。
【書禹貢】嵎夷旣略。
【傳】用功少曰略。
【木華海賦】羣山旣略。
又【博雅】要也。
【莊子知北遊】將爲汝言其崖略。
【淮南子本經訓】其言略而循理。
【註】略,約要也。
又不詳也。
【禮孔子閒居】子夏曰:三無旣得,略而聞之矣。
【荀子非相篇】傳者久則論略,近則論詳。
又【公羊傳哀五年】喪曷爲以閏數,喪數略也。
【註】略,猶殺也。
以月數恩殺,故幷閏數。
又道也。
【左傳定四年】吾子欲復文武之略而不正其德,將如之何。
【註】略,道也。
又【博雅】取也。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
【註】略,取也。
【淮南子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又【揚子方言】求也。
又灋也。
又【博雅】行也。
【左傳隱五年】公曰:吾將略地焉。
【註】略,總攝巡行之名。
又【宣十一年】略基趾。
【註】趾,城足。
略,行也。
又界也。
【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享王于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牢以東。
【註】略,界也。
又【僖十二年】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
又路也。
【書武成】敢祇承上帝,以遏亂略。
【傳】略,路也。
又犯也。
【晉語】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蓺,略則行志。
【註】略,犯也。
則法也。
又利也。
【詩周頌】有略其耜。
【傳】略,利也。
又【正字通】書篇名。
漢劉歆總羣書爲七略,有輯略,六蓺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伎略。
又【揚雄甘泉賦】蠖略蕤綏,灕虖襂纚。
【註】蠖略蕤綏,龍行貌。
又姓。
【姓譜】三國略統,吳人。
又奪也。
與掠同。
【齊語】犧牲不略則牛羊遂。
【註】略,奪也。
【史記外戚世家】少君年四五歲,爲人所略賣。
又【龔遂傳】渤海多劫略相隨者,遂下敎令,卽時解散。
又渠略,蟲名。
【詩曹風蜉蝣之羽傳】蜉蝣,渠略也。
【釋文】略,本或作□。
考證:〔【左傳莊二十年】鄭伯享王於闕西辟樂備。
〕謹照原文二十年改二十一年。
□ 【未集中】【糸字部】 □ 【集韻】渠之切,音其。
【類篇】綦,古作□。
註詳八畫。
○按□誤書作□者,非是。
□,古文綦,從亓。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與□同。
畦 【午集上】【田字部】 畦 【唐韻】戸圭切【集韻】【韻會】懸圭切,□音攜。
【說文】田五十畝曰畦。
【屈原離騷】畦留荑與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
【註】五十畝爲畦。
【莊子人閒世】彼旦爲無町畦,亦與之爲無町畦。
又【廣韻】菜畦。
【史記貨殖傳】千畦薑韭。
【註】徐廣曰:千畦,二十五畝。
駰案,韋昭曰:畦猶壠。
【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註】師古曰:畦區也。
又地名。
【史記封禪書】故作畦畤櫟陽,而祀白帝。
【索隱註】漢舊儀雲:祭人先於隴西西縣人先山,山上皆有土人,上下有畤,如種韭畦,畦中各有二土封,故雲畦畤也。
又【集韻】涓畦切,音圭。
田起堳埒也。
又【集韻】勻規切,音。
又【五音集韻】息遺切,音綏。
義□同。
考證:〔【史記貨殖傳】千畦薑韭。
【註】徐廣曰,千畦,二十五畝。
駟按,韋昭曰,畦猶壠。
〕謹按駟乃駰之譌,駰裴駰也。
謹照原文駟改駰。
番 【午集上】【田字部】 番 〔古文〕□□【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
【說文】獸足謂之番,從釆,田象其掌。
或作□蹯。
又【廣韻】【集韻】【韻會】孚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翻。
數也,遞也。
【前漢武帝紀】賢良直宿東番。
又山名。
【山海經】番條之山,無草木,多沙。
又【集韻】蒲波切【正韻】蒲禾切,□音婆。
鄱陽豫章縣。
【史記伍子胥傳】闔閭使太子夫差將兵伐楚,取番。
【註】索隱曰:蓋鄱陽也。
又番吾,趙地。
【戰國策】秦甲涉河,踰漳據番吾,則兵必戰於邯鄲之下矣。
【釋文】番,音婆。
又音蒲。
亦音盤。
【括地志】蒲吾,故東今之眞定府平山縣,卽漢番吾。
番,當音蒲。
又姓。
【史記河渠書】河東守番係。
【註】番,音婆。
又音潘。
詩小雅雲:番維司徒。
番,氏也。
【前漢高帝紀】故衡山王吳芮與子二人,兄子一人,從百粵之兵,以佐諸侯誅暴秦,有大功,諸侯立以爲王項羽侵奪之地,謂之番君。
【釋文】番,音蒲何反。
【正字通】姓譜,潘姓爲周文王畢公之後,食采於潘,因氏。
讀判平聲。
番姓爲吳芮封番君,支孫因氏,讀婆。
字彙番姓亦音潘,合潘番二姓爲一音。
誤。
又【廣韻】普官切【集韻】【韻會】鋪官切,□音潘。
番禺,南海地名。
【史記貨殖傳】番禺,亦其一都會也。
珠璣,犀,瑇瑁,果布之湊。
【左思蜀都賦】蒟醬流味於番禺之鄕。
【釋文】番,音潘。
【註】西北牂牁江廣數裡,出番禺城下。
又【廣韻】薄官切【集韻】蒲官切,□音槃。
番和,縣名。
在張掖郡。
見【前漢地理志】。
又【後漢來歙傳】歙從番須回中徑至略陽。
【註】番,音盤。
番須,回中,□地名。
又【廣韻】博禾切【集韻】【韻會】逋禾切【正韻】補禾切,□音波。
【爾雅釋訓】番番,勇也。
【書秦誓】番番良士。
【傳】武勇番番之良士。
【詩大雅】申伯番番。
【傳】番番,武勇貌。
又【廣韻】【集韻】□補過切,音播。
獸足。
又【集韻】孚萬切【韻會】甫患切,□音販。
與音翻義同。
【杜甫詩】會須上番看成竹。
【獨孤及詩】舊日霜毛一番新,別時芳草兩回春。
又【集韻】普半切,音判。
縣名。
在上谷。
本亦作潘。
又【史記扁鵲倉公傳】切之得番隂脈,番隂脈入虛裏乗肺脈。
【註】番音芳遠反。
畫 【午集上】【田字部】 畫 〔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麥切,橫入聲。
卦畫也。
又分畫也。
界限也。
【左傳襄四年】芒芒禹迹,畫爲九州。
【註】畫分也。
【禮檀弓】哀公使人弔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弔焉。
【註】畫地爲宮象。
又計策也。
【鄒陽上吳王書】故願大王審畫而已。
【史記荊燕世家】齊人田生遊,乏資,以畫幹營陵侯澤。
【註】服曰:以計畫幹之也。
又截止也。
【論語】今女畫。
又丘名。
【爾雅釋地】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
【註】言爲道所規畫。
【釋名】道出其右曰畫。
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又地名。
【史記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
【註】正義曰:括地志雲:戟裡城在臨湽西北三十裡,春秋時棘邑。
又雲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爲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卦切,音話。
【爾雅釋言】畫形也。
【註】畫者爲形像。
【釋名】畫,挂也。
以五色挂物象也。
俗作□。
【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
【疏】凡祭服皆畫衣繡裳。
【儀禮鄕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
士布侯,畫以鹿豕。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畫室署長一人,四百石,黃綬。
又【韻補】葉胡對切,音惠。
【秦瑯琊刻石】方伯分職,諸治經易。
舉錯必當,莫不如畫。
易音異。
畬 【午集上】【田字部】 畬 〔古文〕□【唐韻】以諸切,音餘。
【說文】三歲治田也。
【易無妄】不耕穫,不葘畬。
【詩周頌】如何新畬。
【傳】一歲曰甾,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
【禮坊記引易不葘畬鄭註】田一歲曰葘,二歲曰畬,三歲曰新。
【詩詁】一歲爲葘,始反草也。
二歲爲畬,漸和柔也。
三歲爲新田,謂已成田而尚新也。
四歲則曰田。
若二歲曰新田,三歲則爲田矣,何名爲畬。
【正字通】據此則詩傳,爾雅,說文謂三歲爲畬。
皆不足信。
當從鄭註。
又【集韻】羊茹切,音豫。
治田也。
或書作畭。
又詩車切,音奢。
火種也。
畭 【午集上】【田字部】 畭 【集韻】同畬。
畮 【午集上】【田字部】 畮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後切,音牡。
畝本字。
【說文】六尺爲步,步百爲畮。
【周禮地官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
【註】不易之地,歲種之地美。
故家百畮。
【前漢食貨志】理民之道,地著爲本,故必建步立畮。
畯 【午集上】【田字部】 畯 【唐韻】子俊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峻切,□音俊。
【說文】農夫也。
一曰典田官。
【詩豳風】田畯至喜。
【傳】田畯,田大夫也。
【箋】司嗇,今之嗇夫。
【詩詁】周禮無田畯之職,蓋六遂中,鄰裡鄙酇縣遂之長。
高者爲大夫,□者爲士,通稱爲田畯,蓋農田之俊也。
一曰農神。
【周禮春官】籥章龡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
【註】鄭司農雲:古之先敎田者。
【禮郊特牲註】司嗇,後稷是也。
又【正字通】野人曰寒畯。
唐鄭光祿勳舉引寒畯士類多之。
俗讀寒酸。
異 【午集上】【田字部】 異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移去聲。
【說文】分也,從廾從□。
□予也。
【博雅】異分也。
【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又不同也。
【書旅獒】王乃昭德之,緻于異姓之邦。
【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
【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又怪也。
【釋名】異者,異於常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
【註】異猶怪也。
【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
【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註】珍異,四時食物。
【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又違也。
又姓。
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又異,翹草名。
【爾雅釋草】連異翹。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又【韻補】葉延知切,音怡。
【詩邶風】洵美且異。
葉下貽。
又葉弋質切,音逸。
【詩小雅】亦祇以異。
【朱註】逸織反。
【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葉甘美酒食。
考證:〔【周禮地官質人】賞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謹照原文賞改掌。
畱 【午集上】【田字部】 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流。
【說文】畱,止也。
【史記秦本紀】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誠私利祿爵且畱。
又【越世家】莊生曰:可疾去矣,愼毋畱。
又遲也。
【易旅卦】君子以明愼用□,而不畱獄。
【史記匈奴傳】然而諸宿將常坐畱落不遇。
【註】謂遲畱零落,不遇合也。
又久也。
【禮儒行】悉數之,乃畱更僕,未可終也。
【註】畱,久也。
又徐也。
【吳語】一日惕,一日畱。
【註】惕,疾也。
畱,徐也。
又已去而止之也。
【正字通】李元紘治潤有惠政,及代去,吏民遮畱。
又【楚語】舉國畱之。
【註】畱,治也。
又伺便也。
【莊子刻意篇】執彈而畱之。
又【戰國策】使秦而欲屠趙,不顧一子以畱計。
【註】畱,不決也。
又【左思魏都賦】朝無刓印,國無費畱。
【註】兇命曰費畱。
又姓。
【詩王風】丘中有麻,彼畱子嗟。
【傳】畱,大夫氏。
子嗟,字也。
【韻會】出會稽,本衞大夫,畱封人之後,吳志有左將畱贊。
又地名。
【左傳襄元年】楚子辛救鄭,侵宋呂畱。
【註】呂畱二縣,今屬彭城郡。
又【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執孫蒯于純畱。
【註】長子,純畱二縣,屬上黨郡。
【前漢張良傳】封爲畱侯。
又【地理志】□畱。
【註】畱,鄭邑,爲□所幷,故曰□畱。
又國名。
【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畱籲。
【註】甲氏,畱籲,赤狄別種。
【山海經】畱利之國,人足反折。
又山名。
【山海經】西二百裡曰長畱之山。
又【博雅】畱,黃綵也。
又【釋名】畱幕,冀州所名,大褶下至膝者也。
畱,牢也。
幕,絡也。
言牢絡在衣表也。
又鳥名。
【正韻】栗畱,黃鳥。
又獸名。
【山海經】柢山有魚焉,其音如畱牛。
【註】莊子曰:執犁之狗,謂此牛也。
又草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雜以畱夷。
【註】顏監雲:畱夷,香草。
又果名。
【張衡南都賦】梬棗若畱。
【註】廣雅曰:若畱,石橊也。
又與流通。
【嵆康琴賦】忽飄颻以輕邁,乍畱聮而扶疏。
又【廣韻】力救切,音澑。
宿畱,停待也。
【前漢武帝紀】宿畱海上。
又【五音集韻】力久切,音柳。
昴星別名。
【史記律書】北至於畱。
畱者,言陽氣之稽畱也。
【索隱曰】畱卽卯也。
毛傳亦以畱爲卯。
【丹鉛錄】畱,音柳。
註以畱爲卯,恐非。
如其說陽氣稽卯,殆不成文。
又【韻補】葉淩如切,音閭。
【陸雲賦】遊士非乎故字,步彷徨以踟躇。
佇盤桓而不能,聊相羊以淹畱。
又葉魯刀切,音牢。
【屈原離騷】時□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畱。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爲茅。
【韻會】毛氏曰:從田從丣,丣音酉,當作畱。
今經史皆作留。
傳寫譌也。
考證:〔【左傳襄元年】楚子辛救鄭,侵宋呂畱。
【註】呂畱二縣,合屬彭城郡。
〕謹據宋本嶽本合屬改今屬。
今者杜預謂晉代也。
晉書地理志彭城國漢以爲郡内有畱縣呂縣。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滅赤狄甲氏,及畱籲。
〕謹照原文左傳改春秋。
十五年改十六年。
晉侯改晉人。
畲 【午集上】【田字部】 畬 〔古文〕□【唐韻】以諸切,音餘。
【說文】三歲治田也。
【易無妄】不耕穫,不葘畬。
【詩周頌】如何新畬。
【傳】一歲曰甾,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
【禮坊記引易不葘畬鄭註】田一歲曰葘,二歲曰畬,三歲曰新。
【詩詁】一歲爲葘,始反草也。
二歲爲畬,漸和柔也。
三歲爲新田,謂已成田而尚新也。
四歲則曰田。
若二歲曰新田,三歲則爲田矣,何名爲畬。
【正字通】據此則詩傳,爾雅,說文謂三歲爲畬。
皆不足信。
當從鄭註。
又【集韻】羊茹切,音豫。
治田也。
或書作畭。
又詩車切,音奢。
火種也。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胡介切【正韻】下戒切,□音械。
狹也。
【揚雄反騷】何文肆而質。
【漢書】作亦作韰。
【左思魏都賦】韰惈,卽惈。
疇 【午集上】【田字部】 疇 〔古文〕□□【唐韻】直由切【集韻】□留切【正韻】徐留切,□音酬。
耕治之也。
又【禮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
【疏】穀田曰田,麻田曰疇。
【齊語】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
【註】麻地曰疇。
又【左傳襄三十年】取我田疇而伍之。
【註】□畔爲疇。
【史記秦始皇紀】男樂其疇,女修其業。
又【爾雅釋詁】疇,誰也。
【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傳】疇,誰也。
又【韻會】曩也。
【左傳宣二年】羊斟曰:疇昔之羊子爲政。
【註】疇昔,猶前日也。
【左思蜀都賦】嗟見偉於疇昔。
又【史記歷書】故疇人子弟分散。
【如淳註】家業世世相傳爲疇。
又類也。
【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
【傳】疇,類也。
【戰國策】今髠賢者之疇也。
【註】疇,類也。
又匹也。
【易否卦】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疏】疇謂疇匹。
【嵆康贈秀才入軍詩】咬咬黃鳥,顧疇弄音。
【註】疇,匹也。
又【五音集韻】雍也。
【淮南子俶眞訓】今夫樹木者,灌以瀿水,疇以肥壤。
【註】疇,雍也。
又等也。
【前漢宣帝紀】疇其爵邑。
【註】漢律,非始封十減二。
疇者,等也,言不復減也。
【後漢祭遵傳】疇,等也。
言功臣子孫,襲封與先人等。
又澤名。
【淮南子本經訓】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
【註】疇華,南方澤名也。
又國名。
【周語】摯疇之國也,由太任。
【註】摯,疇,二國名。
又姓。
摯疇之後。
【左傳哀十三年】疇無餘,謳陽,自南方。
【註】二子,越大夫。
又【韻補】葉□如切,音除。
【韓愈王弘中銘】方乎所部,禁絕浮屠。
風雨順易,秔稻盈疇。
【備考】【辰集】【日字部】【六書統】同春。
□ 【未集中】【耳字部】 □ 【唐韻】去奇切【集韻】丘奇切,□音崎。
側耳也。
畵 【午集上】【田字部】 畵 【正字通】俗畫字。
當 【午集上】【田字部】 當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郞切,黨平聲。
【說文】田相値也。
從田,尚聲。
又【玉篇】任也。
【論語】當仁不讓於師。
【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雍。
【註】當,猶任也。
又【廣韻】敵也。
【禮王制】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
【史記廉頗藺相如傳】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
又直也。
【禮內則】妻不在,妾禦莫敢當夕。
又遇也。
【左傳昭七年】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
【禮曲禮】當食不歎。
又適可也。
【易履卦】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左傳哀元年】逢滑當公而進。
【註】當公,不左不右。
【禮學記】當其可之謂時。
【史記禮書】好惡以節,喜怒以當。
又主也。
【左傳襄二十七年】慶封當國。
【註】當國,秉政。
【儀禮喪服】童子唯當室緦。
【註】當室者爲父,後承家事者爲家主。
又偶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及飮,卓氏弄琴文君,竊從戸窺,心說而好之,恐不得當也。
【註】師古曰:當謂對偶也。
又抵也。
【史記屈賈傳】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
又【增韻】蔽也。
【左傳昭二十年】使祝鼃寘戈於車薪以當門。
【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又斷罪曰當,言使罪法相當也。
【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奏當,一人犯蹕當罰。
【註】當謂處其罪也。
【路溫舒緩□書】奏當之成。
又【正韻】猶合也。
理合如是也。
【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當事,則戸外南面。
【註】當事,將有事而未至。
【史記萬石君傳】內史慶醉歸,入外門不下車,萬石君讓曰:內史貴人入閭裡,裡中長老皆走匿,而內史坐車中,自如固當。
【註】固當者,反言之,以見其不當如是,責讓之甚也。
又過當。
【史記霍去病傳】斬首捕鹵過當。
【註】言不啻相等。
又勾當。
【歐陽修歸田錄】曹彬平江南,詣閣門求見。
其榜子雲:奉敕江南勾當公事回。
又【職官分紀】奏舉京朝官,知縣資序二人,充本司勾當。
又官名。
【前漢宣帝紀】詔單于毋謁,其左右當戸之羣皆列觀。
【註】左右當戸,匈奴官名。
又排當,宋宮中宴飮名。
又州名。
【韻會】本羌地,唐置當州,蓋取燒當羌以名之。
【後漢明帝紀】秋九月,燒當羌□隴西。
又縣名。
【正字通】鳳州兩當縣。
【後漢郡國志】南郡有當陽。
又【劉隆傳】遣隆屯田武當。
【註】武當,今均州縣也。
又馬當,武當,□山名。
又當康,獸名。
【山海經】欽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
【註】牙豚也。
又當魱,魚名。
【爾雅釋魚】鯦當魱。
【註】海魚也。
又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浪切,黨去聲。
事理合宜也。
【禮樂記】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
【韓詩外傳】君子行不貴苟難,惟當之爲貴。
又底也。
【韓非子外儲說】堂谿公見韓昭侯曰:人主漏洩羣臣語,譬猶玉巵之無當。
又【正字通】凡出物質錢,俗謂之當。
【後漢劉虞傳】虞所賚賞,典當胡夷,瓚復抄奪之。
【註】當,音丁浪反。
考證:〔【晉語】夫幸,非福非德不當。
〕謹照原文當字下增雍字。
〔【左傳襄二十六年】慶封當國。
〕謹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七年。
" 畷 【午集上】【田字部】 畷 【唐韻】陟劣切【集韻】株劣切【韻會】側劣切【正韻】朱劣切,□音叕。
【說文】兩陌閒道也,廣六尺。
【廣韻】田閒道。
【禮郊特牲】饗農及郵表畷禽獸。
【疏】畷者,謂井畔相連畷之所,造此郵舍,田畯處焉。
【左思吳都賦】其四野則畛畷無數。
【註】畛畷,謂地廣道多也。
舊井田閒,有畷有畛。
又【唐韻】陟衞切【集韻】【韻會】株衞切【正韻】之瑞切,□音綴。
又【集韻】稱芮切,音啜。
義□同。
畸 【午集上】【田字部】 畸 【唐韻】【韻會】□居宜切,音羈。
【說文】殘田也。
從田,奇聲。
【正字通】井田爲正,零田不可井者爲畸,地勢多邪曲,井田取正方,則田必有畸零。
畫井者,必計零以足其數。
又凡數之零餘者皆曰畸。
【莊子大宗師】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
又【吳語】董褐將還,王稱左畸。
【註】左畸,軍左部稱呼也。
又【集韻】渠羈切,音奇。
異也 钶 【戌集上】【金字部】 鈳 【廣韻】烏何切【集韻】於河切,□音阿。
【玉篇】鈳,小釜也。
或作錒。
又【集韻】倚可切,音□。
義同。
畹 【午集上】【田字部】 畹 【唐韻】【正韻】於阮切【集韻】【韻會】委遠切,□音宛。
【說文】田二十畝也。
【屈原離騷】餘旣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畮。
【註】十二畮爲畹。
【左思魏都賦】右則疎圃曲池下,畹高堂。
【註】班固曰:畹。
三十畝也。
又戚畹,國戚。
【宋史李處耘傳】幸聮戚畹之貴。
又【集韻】紆願切【正韻】迂絹切,□音怨,田畝。
眀 【午集中】【目字部】 眀 【集韻】【正韻】□眉兵切,音鳴。
視瞭也。
○按《正字通》雲:《莊子外物篇》目徹爲明。
不借用眀,從日月,會明意。
目明意,目明與明暗之明義同。
田蓺衡曰:古皆從日月作明。
漢乃從目作眀。
《廣韻》禮部韻略俱不收眀字。
《正韻》沿《玉篇》《集韻》之誤,分明、眀爲二,非。
畺 【午集上】【田字部】 畺 【唐韻】【集韻】【正韻】□居良切,音□。
【說文】界也。
從畕,三,其界畫也。
【博雅】畺,竟也。
【周禮地官載師】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註】畺五百裡,王畿界也。
【周語】畺有寓望。
【註】畺,境也。
又【集韻】丘亮切,音唴。
死不朽也。
或從弓。
畻 【午集上】【田字部】 畻 【集韻】神陵切,音繩。
稻田畦也。
亦作堘塍。
畼 【午集上】【田字部】 畼 【唐韻】【集韻】□醜亮切,音悵。
【說文】不生也。
從田,昜聲。
又【博雅】畼,長也。
【說文徐註】借爲通畼之畼。
今俗別作暢,非。
又地名。
【史記秦始皇紀】將軍蒙驁攻魏氏畼有詭。
【索隱曰】音暢,魏之邑名。
又【集韻】直亮切,音仗。
田不生也。
或作□。
又仲良切,音長。
義同。
畽 【午集上】【田字部】 畽 【廣韻】【韻會】他袞切【集韻】吐袞切,□音□。
【廣韻】畽怨行無。
廉隅。
【集韻】或作。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土緩切,湍上聲。
與疃同。
【詩豳風】町畽鹿場。
【釋文】畽,本又作疃,他短反。
又作墥。
【傳】町畽,鹿迹也。
【朱註】町畽,舍旁□地也。
【通雅】毛萇因町疃鹿場,訓町疃爲鹿跡。
許愼亦雲町疃,禽獸所踐處,可謂泥矣。
又【集韻】他東切,音通。
義同。
畾 【午集上】【田字部】 畾 【唐韻】魯回切【集韻】盧回切,□音雷。
田閒也。
又【集韻】魯水切,音壘。
義同。
【醜集上】【口字部】【廣韻】許□切【集韻】呼□切,□音靴。
【廣韻】道經疏雲:吐氣聲也。
【集韻】或作吙。
□ 【午集下】【立字部】 □ 【集韻】奔模切,音逋。
物之端也。
郆 【酉集下】【邑字部】 郆 【廣韻】居質切【集韻】激質切,□音吉。
【玉篇】地名。
又郆成,山名。
畿 【午集上】【田字部】 畿 【唐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
【說文】天子千裡地,以遠近言之,則曰畿。
【詩周頌】邦畿千裡。
【傳】畿,疆也。
【周禮地官小司徒】九畿。
【疏】王畿外仍有九畿,謂侯甸男采衞要內六服,夷鎭藩外三服,四面皆有此九畿,相去各五百裡。
【正字通】古者王國千裡曰王畿。
自是以往,每五百裡爲一畿,通天下爲九畿,故因之約方千裡爲一畿。
又門內曰畿。
【詩衞風】不遠伊邇,薄送我畿。
【傳】畿,門內也。
又限也。
【增韻】門限也。
【韓愈詩】白石爲門畿。
又或作圻。
【左傳襄二十五年】天子之地一圻。
【註】封圻也。
當作畿。
考證:〔【左傳襄二十六年】天子之地一圻。
〕謹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五年。
疀 【午集上】【田字部】 疀 【唐韻】楚洽切【集韻】測洽切,□音插。
【說文】□也,古田器,揚麥杴也。
【爾雅釋器】□謂之疀。
又【集韻】便滅切,音嫳。
又千結切,音竊。
又磣歃切,音臿。
義□同。
鉧 【戌集上】【金字部】 鉧 【正字通】同。
柳宗元有永州鈷鉧潭記。
【範成大驂鸞錄】鈷鉧,熨鬥也。
潭之形似之。
疁 【午集上】【田字部】 疁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
【說文】燒穜也。
漢律曰:疁田茠。
艸,從田翏聲。
【正字通】謂以火燒田而種也。
又姓。
【正字通】疁子耕,宋人,號蕭閒居士,著蕭閒詞一卷。
又【集韻】許六切,音畜。
又呼酷切,音熇。
義□同。
疃 【午集上】【田字部】 疃 【唐韻】土短切【集韻】【韻會】【正韻】土緩切,□湍上聲。
【說文】禽獸所踐處。
引《詩豳風》:町疃鹿場。
○按《詩》今本作畽。
疄 【午集上】【田字部】 疄 【唐韻】【集韻】□良刃切,音吝。
【說文】轢田也。
或作躪。
又【廣韻】力珍切【集韻】【韻會】【正韻】離珍切,□音鄰。
田壟。
又【集韻】裡忍切,音嶙。
義同。
疅 【午集上】【田字部】 疅 【集韻】【韻會】□居良切,音姜。
界也 疆 【午集上】【田字部】 疆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良切,音薑。
【說文】本作畺,界也。
【易坤卦】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書泰誓】我武惟揚,侵于之疆。
【詩小雅】萬壽無疆。
【箋】疆,竟界也。
【左傳桓十七年】夏,及齊師戰於奚,疆事也。
【註】爭疆界也。
又【詩大雅】迺疆迺理。
【朱註】疆謂畫其大界。
【左傳宣八年】楚伐舒蓼滅之,楚子疆之。
【註】正其界也。
又官名。
【周禮夏官】掌疆。
【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
又【集韻】或作彊。
【賈誼新書】衞侯名辟彊。
辟彊,天子之事也。
諸侯弗得用,衞侯更名燬。
又或作壃。
【史記晉世家】出壃乃免。
又【正韻】蠶白也。
又【集韻】【正韻】□巨兩切,強上聲。
【周禮地官草人】疆用蕡。
【註】疆,疆堅者。
【釋文】疆,其兩反。
又【字彙補】北方謂土焦曰疆。
見轉注古音。
疇 【午集上】【田字部】 疇 〔古文〕□□【唐韻】直由切【集韻】□留切【正韻】徐留切,□音酬。
耕治之也。
又【禮月令】季夏之月,可以糞田疇。
【疏】穀田曰田,麻田曰疇。
【齊語】陸阜陵墐,井田疇均,則民不憾。
【註】麻地曰疇。
又【左傳襄三十年】取我田疇而伍之。
【註】□畔爲疇。
【史記秦始皇紀】男樂其疇,女修其業。
又【爾雅釋詁】疇,誰也。
【書堯典】帝曰:疇咨若時登庸。
【傳】疇,誰也。
又【韻會】曩也。
【左傳宣二年】羊斟曰:疇昔之羊子爲政。
【註】疇昔,猶前日也。
【左思蜀都賦】嗟見偉於疇昔。
又【史記歷書】故疇人子弟分散。
【如淳註】家業世世相傳爲疇。
又類也。
【書洪範】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
【傳】疇,類也。
【戰國策】今髠賢者之疇也。
【註】疇,類也。
又匹也。
【易否卦】九四,有命無咎,疇離祉。
【疏】疇謂疇匹。
【嵆康贈秀才入軍詩】咬咬黃鳥,顧疇弄音。
【註】疇,匹也。
又【五音集韻】雍也。
【淮南子俶眞訓】今夫樹木者,灌以瀿水,疇以肥壤。
【註】疇,雍也。
又等也。
【前漢宣帝紀】疇其爵邑。
【註】漢律,非始封十減二。
疇者,等也,言不復減也。
【後漢祭遵傳】疇,等也。
言功臣子孫,襲封與先人等。
又澤名。
【淮南子本經訓】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
【註】疇華,南方澤名也。
又國名。
【周語】摯疇之國也,由太任。
【註】摯,疇,二國名。
又姓。
摯疇之後。
【左傳哀十三年】疇無餘,謳陽,自南方。
【註】二子,越大夫。
又【韻補】葉□如切,音除。
【韓愈王弘中銘】方乎所部,禁絕浮屠。
風雨順易,秔稻盈疇。
皟 【午集中】【白字部】 皟 【集韻】側革切,音責。
淨也。
一曰深白也。
又【字彙補】瘠也。
【管子輕重篇】皟山諸侯之國也。
又【廣韻】楚革切【集韻】測革切,□音策。
義同。
疈 【午集上】【田字部】 疈 【廣韻】芳逼切【集韻】拍逼切【正韻】必歷切,□音壁。
磔牲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疈辜祭四方百物。
【註】疈,牲胷也。
疈而磔之。
又凡劈物使分析亦曰疈。
【王維詩】簞食伊何,疈瓜抓棗。
又【集韻】芳六切,音蝮。
又博厄切,音擘。
義□同。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抽知切,音癡。
繒屬。
○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上】【竹字部】 □ 【廣韻】息茲切,音思。
竹名。
【續竹譜】□竹,皮上有文,可爲錯子。
【異物志】新州有此種。
製成琴樣,爲礪甲之具。
用久微滑,以酸漿漬之,過宿快利如初。
亦可作箭。
【李商隱詩】□簩弩箭磨靑石。
【筍譜】□竹生海畔,竹與筍皆有毛,傷人則死。
又【廣韻】息吏切【集韻】想止切,□音枲。
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虛語切,音許。
山名。
疊 【午集上】【田字部】 疊 【字彙】同□。
疋 【午集上】【疋字部】 疋 【唐韻】所菹切【集韻】【韻會】山於切【正韻】山徂切,□音蔬。
【說文】足也。
弟子職,問疋何止。
又【集韻】寫與切,音胥。
又所據切,音絮。
義□同。
又【廣韻】疎舉切【集韻】爽阻切,□音所。
記也。
又【廣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音雅。
正也。
古文爲詩大雅字。
【晉書南陽王模傳】安定太守賈疋。
又【五音集韻】譬吉切,音匹。
【小爾雅】倍兩謂之疋。
二丈爲兩,倍兩四丈也。
【韻會】按古文大小雅,爾雅,字本作疋,今文皆作雅,而疋字但音匹矣。
又【集韻】足,古作疋。
註詳部首。
【子集下】【卩字部】【玉篇】子□切【集韻】【類篇】則□切,□音奏。
【說文】卩也。
【正譌】從反卩作。
卩,抑揚之形。
抑字從此。
合符有二,與者執左,取者執右。
古卩字如此。
隷作節奏字。
璖 【午集上】【玉字部】 璖 【字彙】同□。
璗 【午集上】【玉字部】 璗 【廣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正韻】徒黨切,□音蕩。
【說文】金之美者,與玉同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