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瓠子,隄名。
【前漢武帝紀】夏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決河。
【註】服曰:瓠子,隄名也。
在東郡白馬。
蘇林曰:在鄄城以南,濮陽以北。
又【集韻】亦姓。
【列子湯問篇】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又【集韻】攻乎切,音孤。
瓠讘,漢侯國名,在河東。
【正字通】按漢地理志有瓡讘,無瓠讘。
又【集韻】黃郭切,音雘。
【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
【註】瓠落,猶廓落。
梁□文帝讀。
考證:〔【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瓡 【午集上】【瓜字部】 瓡 【集韻】質入切,音執。
縣名。
在北海。
【前漢地理志】瓡縣。
【註】師古曰:瓡,卽執字。
又【前漢王子侯表】瓡節侯息。
【註】師古曰:瓡,卽瓠字也。
又【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瓡讘侯扜者。
【註】徐廣曰:瓡,音胡。
索隱曰:縣名。
按表在河東,志亦同。
卽狐字。
○按三說不同,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瓢 【午集上】【瓜字部】 瓢 〔古文〕□【廣韻】符霄切【集韻】【韻會】毗霄切【正韻】毗招切,□音飄。
【玉篇】瓠瓜也。
【廣韻】瓠也。
【正字通】匏瓢,剖開可爲酒尊,爲要舟浮水。
【周禮春官鬯人】禜門用瓢齎。
【註】瓢,謂瓢蠡也。
【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
【前漢東方朔傳】以瓢測海。
【揚子方言】蠡或謂之瓢。
【古今注】瓢亦瓠也。
瓠其總,瓢其別也。
瓣 【午集上】【瓜字部】 瓣 【唐韻】蒲莧切【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音辦。
【說文】瓜中實。
【徐曰】瓜也。
一名瓠犀也。
【廣韻】瓜瓠瓣也。
【增韻】瓜之觚□也。
【爾雅釋草】瓠棲瓣。
【註】瓠中瓣也。
【疏】瓣,瓠中瓣也。
一名瓠棲,人之齒美者似之。
【謝惠連祭古冢文】及梅李核瓜瓣。
又果瓣。
【仙傳拾遺】羅公遠取柑嗅之,後明皇取食,千餘枚皆缺一瓣。
又【集韻】【韻會】薄閑切【正韻】蒲閑切,□辦平聲。
又【集韻】匹見切,音片。
義□同。
瓤 【午集上】【瓜字部】 瓤 【廣韻】汝陽切【集韻】如陽切,□音穰。
【廣韻】瓜實。
【集韻】瓤,瓜中。
【正字通】按瓤爲瓜中實,與犀相包連,白虛如絮,有汁。
本草謂之瓜練,字彙訓瓜中犀,非。
又【廣韻】女良切,音孃。
又【集韻】奴當切,音囊。
義□同。
瓥 【午集上】【瓜字部】 瓥 【字彙補】與同。
此字諸本不同,展轉淆誤。
字彙作,奇字韻韻會補作〈下〉,劉子政集作瓥,王逸楚辭章句作瓥。
任臣按:字書蟸爲蠡字之省。
又篇海有□二字,同義。
是瓥爲之省文也。
瓥字從斤作,不從瓜。
瓦 【午集上】【瓦字部】 瓦 【唐韻】【集韻】【正韻】□五寡切,音邷。
【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
【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
【史記龜箂傳】桀爲瓦室。
【註】世本曰:昆吾作陶。
張華博物記亦雲:桀作瓦,蓋是昆吾爲桀作也。
【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
【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
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爲瓦,漆其外。
又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爲瓦。
又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
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
視之,瓦皆堅木也。
又王縉傳:五臺山祠鑄銅爲瓦,金塗之。
又【詩小雅】載弄之瓦。
【傳】瓦,紡塼也。
又【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
【註】大音泰。
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
【註】瓦,楯脊。
又瓦合。
【禮儒行】毀方而瓦合。
【註】呂氏曰:陶者爲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又瓦解。
【史記匈奴傳】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
又人名。
【左傳昭二十三年】楚囊瓦爲令尹。
【註】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
【註】瓦屋,周地。
又【定八年】公會晉師于瓦。
【註】瓦衞地。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瓦亭。
又【廣韻】五化切【集韻】吾化切,□音迓。
【廣韻】泥瓦屋。
【集韻】施瓦於屋也。
又【集韻】【韻會】□五委切,音頠。
屋甃也。
【莊子騈拇篇】騈於辯者,纍瓦結竄句。
【註】瓦,五委反。
當作丸。
又【韻補】葉阮古切,音五。
【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
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韻】陁沒切,音突。
【博雅】□,耕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芳好切。
義闕。
【篇海】傍保切,拋上聲。
飛也。
瓨 【午集上】【瓦字部】 瓨 【唐韻】【集韻】□古雙切,音江。
【說文】似罌,長頸,受十升。
【前漢貨殖傳】醯醬千瓨。
【註】師古曰:瓨,長頸甖也。
受十升。
又【集韻】乎攻切,音。
義同。
又胡江切,音夅。
與缸同。
又寒剛切,音斻。
【博雅】甁也。
又胡公切,音洪。
陶器。
瓭 【午集上】【瓦字部】 瓭 【廣韻】【集韻】□都感切,音黕。
【博雅】瓭,甁也。
又【集韻】一曰瓦屬。
又【集韻】持林切,音沈。
【揚子方言】甖,靈桂之郊謂之。
其小者謂之瓭。
【釋文】都感反,亦音沈。
又都含切,音耽。
大甖。
可受一石。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韻會】□女夷切,音尼。
【說文】丘,山名。
反頂受水丘。
從山尼聲。
言頂當高反下,故曰反頂。
引顏氏禱於丘生孔子,頭象丘山,四方高,中央窊下。
又【集韻】或從丘作屔。
通作尼。
【正字通】屔□俗書。
正韻三齊尼部削之。
昁 【辰集上】【日字部】 昁 【集韻】博蓋切,音貝。
□或從日。
不明也。
畐 【午集上】【田字部】 畐 【廣韻】【集韻】□房六切,音伏。
【說文】滿也。
從高省,象高厚之形。
又【集韻】芳六切,音蝮。
又【廣韻】芳逼切【集韻】拍逼切,□音堛。
義□同。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
與幅同。
布帛廣也。
瓪 【午集上】【瓦字部】 瓪 【唐韻】布綰切【集韻】補綰切,□音版。
【說文】敗也。
又【集韻】一曰牝瓦。
又【廣韻】博管切【集韻】補滿切,□音粄。
又【集韻】甫遠切,音反。
義□同。
瓫 【午集上】【瓦字部】 瓫 【集韻】步奔切,與盆同。
盎也。
又與湓同。
水溢也。
【前漢溝洫志】河水湓溢。
【晉書食貨志】水澇瓫溢。
【卯集中】【戈字部】【玉篇】古文襲字。
輕師掩其不備也。
餘詳衣部十六畫。
迓 【酉集下】【辵字部】 迓 【廣韻】【韻會】【正韻】五駕切【集韻】魚駕切,□音訝。
【說文】相迎也。
【書盤庚】予迓續乃命于天。
又【洛誥】旁作穆穆迓衡。
【註】言迎治平也。
又通作訝。
【周禮秋官訝士註】訝,迎也,士官之掌迎四方賔客者。
又通作禦。
【詩召南】百兩禦之。
又【小雅】以禦田祖。
又通作衙。
【周禮夏官田僕設驅逆之車註】驅禽使前趨獲,逆衙還之,使不出圍。
衙本作禦,五嫁反。
考證:〔又通作衙。
【周禮夏官田僕設驅逐之車註】驅禽使前趨獲,逆衙還之,使不得出圍。
〕謹照原文驅逐改驅逆。
不得出圍改不出圍。
瓬 【午集上】【瓦字部】 瓬 【唐韻】分兩切【集韻】【韻會】甫兩切【正韻】妃兩切,□音倣。
【說文】周家摶埴之工也。
【徐註】摶,團也。
埴,黏土也。
引周禮冬官考工記,瓬人爲簋豆。
○按《周禮》今本作旊。
又【字彙補】人名。
宋王安石姪瓬字元鈞,旋字元龍,皆以不附安石而貶。
甕 【午集上】【瓦字部】 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貢切,翁去聲。
【說文】罌也。
【博雅】甕,甁也。
【揚子方言】趙魏之郊謂之甕。
【抱樸子喩蔽卷】四瀆之濁,不方甕水之淸。
巨象之瘦,不同羔羊之肥。
【集韻】或作甕。
(甕)【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貢切,同甕。
【玉篇】甖也。
【韻會】沒甁也。
【易井卦】井谷射鮒,甕敝漏。
【禮檀弓】醯醢百甕。
【李斯上秦始皇書】夫擊甕扣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眞秦之聲也。
又【禮儒行】蓬戸甕牖。
【疏】甕牖者,謂牖牕圓如甕口也。
又雲:以敗甕口爲牖。
【莊子讓王篇】桑以爲樞,而甕牖二室。
【註】屈桑條爲戸樞,破甕爲牖,各一室也。
又【莊子人閒世】甕大癭說齊桓公。
【註】甕,大癭貌。
又【集韻】亦作罋。
又作□。
【前漢張騫傳】大宛國獻大鳥卵,如甕。
【註】一作□。
又【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雍。
【前漢西域傳】烏弋國有大鳥卵,如甕。
【師古註】音平聲。
又【集韻】委勇切,音壅。
又於用切,壅去聲。
義□同。
瓯 【午集上】【瓦字部】 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
【說文】小盆也。
【廣韻】瓦器【正韻】今俗謂盌深者爲甌。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
【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其小者謂之升甌。
又金甌。
【唐書崔琳傳】初,明皇每命相,皆先書其名。
一日書琳等名案上,會太子入,覆以金甌,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卽中且賜酒。
太子曰:非崔琳盧從願乎。
帝曰:然。
又【韻會】西甌,地名。
駱越別種。
又東甌,閩中地。
【史記趙世家】夫翦髮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
【註】索隱曰:劉氏雲:今珠崖儋耳謂之甌人,是有甌越。
正義曰:屬南越,故言甌越。
輿地志雲:交址,周時爲駱越,秦時曰西甌。
文身斷髮避龍,則西甌駱又在番吾之西南。
又【東越傳】乃立搖爲東海王,都東甌。
【註】索隱曰:姚氏雲:甌,水名。
永嘉記:水出寧城十餘裡,去郡城五裡入江。
昔有東甌王都城,有亭,積石爲道,今猶在也。
【山海經】甌居海中。
【註】今臨海永寧縣卽東甌,在岐海中也。
又【史記滑稽傳】甌窶滿篝。
【註】正義曰:甌窶,謂高地狹小之區,得滿篝籠也。
又【史記匈奴傳】中有棄地,莫居千餘裡,各居其邊爲甌脫。
【註】韋昭曰:畍上屯守處。
索隱曰:服虔雲:作土室以伺漢人。
又纂文曰:甌脫,土穴也。
又姓。
甌冶子,吳人,善鑄劒。
又【集韻】於口切,音毆。
西甌,駱越別種。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居許切,音舉。
養蠶竹器。
【揚子方言】□江、沔之閒謂之籅,趙、代之閒謂之。
小者南楚謂之簍,秦、晉謂之箄。
考證:〔【揚子方言】江沔之閒謂之籅,趙岱之閒謂之。
小者楚謂之簍,秦晉謂之箄□。
〕謹照原文江沔之閒上增□字。
籅改籅。
岱改代。
楚字上增南字。
又按原文秦晉謂之箄爲句,□其通語也爲句,□字不連箄字讀,謹省□字。
瓴 【午集上】【瓦字部】 瓴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陵。
【說文】甕似甁也。
【廣韻】瓴甋,似甖有耳。
【淮南子修務訓】夫救火者,汲水而趍之。
或以甕瓴,或以盆盂。
又【六書故】瓴,牝瓦仰蓋者。
仰瓦受覆瓦之流,所謂瓦溝。
【爾雅釋宮】瓴甋謂之甓。
【前漢高帝紀】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緻錯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瓵 【午集上】【瓦字部】 瓵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
【註】瓿甊,小甖,長沙謂之瓵。
瓶 【午集上】【瓦字部】 瓶 【正字通】俗甁字。
瓷 【午集上】【瓦字部】 瓷 【唐韻】疾資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資切,□音慈。
【說文】瓦器也。
【類篇】陶器堅緻者。
【潘嶽笙賦】傾縹瓷以酌醽醁。
【集韻】或作□。
俗作甆□。
瓹 【午集上】【瓦字部】 瓹 【廣韻】古縣切【集韻】扃縣切,□音睊。
【玉篇】甕底孔下取酒也。
【廣韻】盆底孔。
【集韻】盎下竅。
又【集韻】圭懸切,音涓。
陶器。
瓺 【午集上】【瓦字部】 瓺 【廣韻】直良切【集韻】仲良切,□音長。
【博雅】瓺,甁也。
【揚子方言】罃,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瓺。
又【集韻】直亮切,音仗。
又醜亮切,音悵。
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芳六切,音蝮。
山覆也。
一曰山名。
瓻 【午集上】【瓦字部】 瓻 【唐韻】醜脂切【集韻】【韻會】抽遲切【正韻】抽知切,□音絺。
【說文】酒器。
【集韻】畜瓻,甁也。
一曰盛酒器。
古以借書。
【韻會】大者一石,小者五鬥。
【聞見錄】俗語借書與人爲一癡,還書爲一癡,嘗疑借書還書,理也,何癡之雲。
後見王樂道與錢□四書,雲:出師頌最絕妙,古語借書一瓻,還書一瓻,乃知今人訛以瓻爲癡也。
又【韻會】通作鴟。
【黃庭堅詩】時送一鴟開鎖眉。
又【集韻】醜亦切,音彳。
義同。
或作□。
瓽 【午集上】【瓦字部】 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浪切,音譡。
【說文】大盆也。
【五音集韻】大甕。
又【集韻】井以甎爲甃者。
【揚雄酒箴】一旦叀礙,爲瓽所轠。
【註】叀,縣也。
瓽,井以甎爲甃也。
轠,擊也。
言甁忽縣礙不得下,而爲井瓽所擊,則破碎也。
又姓。
【姓譜】後秦姚弋仲將瓽耐虎。
唐有瓽金毗。
金有瓽懷英,善篆書,自書其姓,誤作。
又【集韻】底朗切,音黨。
【博雅】瓽也。
又通作黨。
【吳越春秋】甘密百黨。
【註】當作瓽。
瓾 【午集上】【瓦字部】 瓾 【字彙】母耿切,音猛。
甑帶也。
又【淮南子說山訓】敝箄甑瓾在□茵之上,雖貪者不搏。
【註】瓾讀鼃黽之黽。
疪 【午集中】【疒字部】 疪 【集韻】必至切,音閉。
腳冷濕病。
又人名。
【前漢衞霍傳】雁疪為輝渠侯。
【注】雁,音鷹。
疪,音庇廕之庇。
又與庇同。
【後漢淸河王傳】魂靈有所依疪。
又【類篇】毗至切,音備。
義同。
【類篇】或作痹。
廕原字從隂,不從陰。
瓿 【午集上】【瓦字部】 瓿 【唐韻】蒲口切【集韻】薄口切【正韻】普厚切,□音部。
【說文】甂也。
【廣韻】瓿甊,瓦甖。
【五音集韻】瓿甊,小甖。
【正韻】甒也。
甒卽罌也。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
【註】瓿甊,小甖。
【博雅】瓿,缶也。
又甁也。
【揚子方言】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其中者謂之瓿甊。
【戰國策】夫鼎者非效壷醯醬瓿耳。
【註】瓿甂也。
【前漢揚雄傳】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
【註】師古曰:瓿,小甖也。
又銅瓿,以盛醯醢臡醬。
【博古圖】周方斜瓿,肩作電形,類古文□字,環腹象雷文,如盤絲髮,微起乳形。
中作黃目狀。
又魚瓿,肩腹閒飾以魚形。
又蟠虬瓿二,饕餮瓿四,皆周制。
又【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音扶。
又【集韻】蒲侯切,音捊。
又【正韻】薄胡切,音蒲。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祖似切,音子。
笙也。
甀 【午集上】【瓦字部】 甀 【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
小口罌也。
【淮南子氾論訓】抱甀而汲。
【註】今兗州曰小武爲甀,幽州曰瓦。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晉之舊都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
甖,其通語也。
【博雅】甀甁也。
又地名。
【史記黥布傳】遂西與上兵遇蘄,西會甀。
【註】正義曰:甀,音遂瑞反。
蘄,沛郡蘄城。
又【集韻】是爲切,音垂。
義同。
【列子湯問篇】當國之中有山,山名壷領,狀若甔甀。
【釋文】甀,音垂。
又【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音錘。
又【集韻】【韻會】傳追切【正韻】直追切,□音椎。
義□同。
考證:〔【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文改湯問篇。
甁 【午集上】【瓦字部】 甁 【廣韻】薄經切【集韻】【韻會】旁經切,□音萍。
與缾同。
【玉篇】汲器也。
【揚子方言】缶謂之瓿。
其小者謂之甁。
【易井卦】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甁。
【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毀其甁。
【儀禮士喪禮】新盆槃甁,廢敦重鬲。
【註】甁以汲水也。
又炊器。
【禮禮器】夫奧者,老婦之祭也。
盛於盆,尊於甁。
【註】盆甁炊器也。
又地名。
【後漢郡國志】河南郡有甁丘聚。
又姓。
【風俗通】漢有太子少傅甁守。
【後趙錄】有北海甁子然。
考證:〔【左傳襄十六年】衞孫蒯田于曹隧。
〕謹照原文十六年改十七年。
甂 【午集上】【瓦字部】 甂 【廣韻】布懸切【集韻】□眠切,□音邊。
【玉篇】小盆,大口而□下。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盆盎小者曰甂。
【淮南子說林訓】狗彘不擇甂甌而食。
【抱樸子嘉遁卷】拊甂瓴於洪鐘之側。
【東方朔七諫】甂甌登于明堂,周鼎潛于深淵。
又【唐韻】芳蓮切【集韻】紕延切,□音篇。
義同。
甃 【午集上】【瓦字部】 甃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側救切,音縐。
【說文】井甓也。
【易井卦】六四井甃旡咎。
【註】結砌也。
馬雲:爲瓦裏下達上。
【疏】甃,亦治也。
以塼壘井,修井之壞,謂之甃。
【莊子秋水篇】缺甃之崖。
又【李賀詩】光明藹不發,腰龜徒甃銀。
【註】唐官制,四品以下龜袋飾銀。
甃,猶飾也。
甄 【午集上】【瓦字部】 甄 【唐韻】居延切【集韻】【韻會】稽延切,□音籈。
【說文】陶也。
【前漢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爲。
【註】師古曰:甄,作瓦之人也。
【後漢班固傳】孕虞育夏,甄殷陶周。
又化也。
【左思魏都賦】□化所甄,國風所稟。
【註】甄,成也。
言宮殿之制不侈泰,國俗奉爲程式也。
【何晏景福殿賦】甄陶國風。
【註】李□曰:埏埴爲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
又【博雅】甄,地也。
又【廣韻】察也。
【抱樸子正郭卷】甄無名之士於草萊。
又【廣韻】一曰免也。
又【增韻】表也。
【潘嶽西征賦】甄大義以明責。
【註】宋均曰:甄,表也。
又【增韻】明也。
【後漢光武紀】靈貺自甄。
【註】甄明也。
【謝瞻張子房詩】聖心豈徒甄,惟德在無忘。
又【集韻】亦姓。
【□留風俗傳】舜陶河濱,後爲氏。
【前漢趙充國辛慶忌傳】用甄豐甄邯,以自助。
又地名。
【張悛爲吳令謝詢求爲諸孫置守冢人表】破董卓於陽人,濟神器於甄井。
【釋文】甄,音堅。
【註】吳書曰:初堅入洛軍城南,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氣,堅命人浚探,得漢傳國璽。
又陣名。
【左傳文十年宋公道楚予田孟諸註】將獵,張兩甄,故置二左司馬。
兩甄,猶兩翼也。
【世說新語】桓元好獵,雙甄所指,不避林壑。
【晉書周魴傳】擊賊杜曾于楊口,令李桓督左甄,梁裴遂,壽楊之戰,爲四甄待之。
又甄甄,鳥飛貌。
【楚辭九思】鹿蹊兮□□,貒貉兮蟫蟫,鸇鷂兮軒軒,鶉兮甄甄。
又諡法。
【汲冢周書】醜心動懼曰甄。
又【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音眞。
義同。
【韻會】毛氏曰:甄陶字,眞僊二韻通押。
【莊季裕雞肋篇】甄徹字見獨登進士時,林攄爲樞密,當唱名讀堅音,上以爲眞音,攄辯不遜,坐貶。
吳志,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令人入井,探得傳國璽,以甄與己名音葉,爲受命之符,則三國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
孫權卽位,尊堅爲帝,江左諸儒爲吳諱,故攺音眞。
【孫奕示兒編】甄有二音,學者皆押甄字在先韻,獨眞韻反未嘗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過。
文選張華女史箴雲:散氣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包羲,肇經天人,則已押人眞韻矣。
○按女史箴在三國以後,孫氏未詳考,前此甄無眞音也。
又【博雅】堗下謂之甄。
【釋文】甄,隻賔反。
又【博雅】甄,甎也。
【釋文】音眞。
又【集韻】諸延切,音饘。
察也,勉也。
又【廣韻】苦掾切,音券。
視也。
又【集韻】規掾切,音絹。
同鄄。
衞地。
今齊隂鄄城或作甄。
【史記齊太公世家】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
【杜預曰】甄,衞地。
今東郡甄城也。
又【田敬仲完世家】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
【註】正義曰:甄,音絹。
卽濮州甄城縣北。
又【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音震。
【集韻】鐘病聲。
【周禮春官典同】薄聲甄。
【註】甄讀爲甄燿之甄。
甄,猶掉也。
【釋文】音震。
又【字彙】古奚切,音稽。
【春秋命曆敘】神農甄四海,白阜脈山川。
白阜,人名。
佛經甄明之甄。
亦音稽。
考證:〔吳志,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
〕謹照吳志孫堅傳註原文甄宮改甄官。
〔文選張華女箴雲,散氣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句義,肇經天人。
按女箴在三國以後。
〕謹按原文作女史箴,此註兩引女箴中□增入史字。
在帝句義照原文改在帝句義。
甇 【午集上】【瓦字部】 甇 【集韻】於莖切,音鶯。
同罌。
【玉篇】長頸甁也。
甈 【午集上】【瓦字部】 甈 【廣韻】【集韻】【韻會】去例切【正韻】去計切,□音憩。
【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
【註】康,空也。
康瓠,瓦爲之。
又【博雅】甈,□也。
【釋文】甈,去滯反。
【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
【釋文】甈,罽反。
又【韻會】燥也,破裂也。
【博雅】甈裂也。
【揚子法言】甄陶天下者在和。
剛則甈,柔則坯。
【註】甈,破瓦。
又破罌也。
坯土疎不黏,治天下亦猶是也。
又【唐韻】魚例切【集韻】【韻會】牛例切【正韻】倪制切,□音詣。
義同。
【說文】康瓠,破甖。
又【集韻】九芮切,音劂。
又魚列切,音孽。
義□同。
又丘傑切,音朅。
□也。
【集韻】或作□□。
甉 【午集上】【瓦字部】 甉 【廣韻】戸監切【集韻】乎監切,□音銜。
【玉篇】瓦屋也。
【集韻】瓦施屋也。
又【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
又【集韻】莊陷切,音蘸。
又叉鑑切,音懺。
義□同。
甊 【午集上】【瓦字部】 甊 【廣韻】【正韻】郞鬥切【集韻】【韻會】朗口切,□音塿。
【玉篇】瓿甊。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註】瓿甊,小甖。
【博雅】甊,甁也。
甋 【午集上】【瓦字部】 甋 【廣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音的。
【玉篇】瓴甋。
【爾雅釋宮】瓴甋謂之甓。
【詩□風中唐有甓傳】甓,瓴甋也。
【張協雜詩】瓴甋誇璵璠,魚目笑明月。
甌 【午集上】【瓦字部】 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
【說文】小盆也。
【廣韻】瓦器【正韻】今俗謂盌深者爲甌。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
【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其小者謂之升甌。
又金甌。
【唐書崔琳傳】初,明皇每命相,皆先書其名。
一日書琳等名案上,會太子入,覆以金甌,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卽中且賜酒。
太子曰:非崔琳盧從願乎。
帝曰:然。
又【韻會】西甌,地名。
駱越別種。
又東甌,閩中地。
【史記趙世家】夫翦髮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
【註】索隱曰:劉氏雲:今珠崖儋耳謂之甌人,是有甌越。
正義曰:屬南越,故言甌越。
輿地志雲:交址,周時爲駱越,秦時曰西甌。
文身斷髮避龍,則西甌駱又在番吾之西南。
又【東越傳】乃立搖爲東海王,都東甌。
【註】索隱曰:姚氏雲:甌,水名。
永嘉記:水出寧城十餘裡,去郡城五裡入江。
昔有東甌王都城,有亭,積石爲道,今猶在也。
【山海經】甌居海中。
【註】今臨海永寧縣卽東甌,在岐海中也。
又【史記滑稽傳】甌窶滿篝。
【註】正義曰:甌窶,謂高地狹小之區,得滿篝籠也。
又【史記匈奴傳】中有棄地,莫居千餘裡,各居其邊爲甌脫。
【註】韋昭曰:畍上屯守處。
索隱曰:服虔雲:作土室以伺漢人。
又纂文曰:甌脫,土穴也。
又姓。
甌冶子,吳人,善鑄劒。
又【集韻】於口切,音毆。
西甌,駱越別種。
甍 【午集上】【瓦字部】 甍 【唐韻】莫耕切【集韻】謨耕切【正韻】眉庚切,□音萌。
【說文】屋棟也。
從瓦,夢省聲。
【徐鍇曰】所以承瓦,故從瓦。
【左傳襄二十八年】猶援廟桷動於甍。
【註】甍,屋棟。
【晉語】譬之如室,旣鎭其甍矣。
註:棟也。
【張衡西京賦】鳳騫翥於甍標。
【註】甍,棟也。
標末也。
又【釋名】屋脊曰甍。
甍,蒙也。
在上覆蒙屋也。
又【集韻】母亙切,音懜。
棟也。
又【集韻】忙成切,音明。
義同。
【類篇】或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陳知切,音馳。
□□,燕飛貌。
通作池。
又【玉篇】同,飛貌。
甎 【午集上】【瓦字部】 甎 【廣韻】職緣切【集韻】【韻會】朱遄切,□音專。
【玉篇】甎。
【廣韻】甎瓦。
古史考曰:烏曹作甎。
【集韻】燒墼也。
【韻會】甓也。
【詩小雅載弄之瓦註】瓦,紡甎也。
又【韻會】或作□。
【前漢尹賞傳註】令辟□也。
又【集韻】淳沿切,音遄。
義同。
【類篇】或作。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力九切,音柳。
捫也。
琠 【午集上】【玉字部】 琠 【唐韻】【集韻】□多殄切,音典。
【說文】玉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腆。
義同。
又【集韻】他甸切,音。
與瑱同。
以玉充耳也。
【集韻】或作瑱。
亦作□。
琡 【午集上】【玉字部】 琡 【唐韻】【韻會】□昌六切,音俶。
【說文】玉名。
【爾雅釋器】璋大八寸謂之琡。
【註】璋,半圭也。
又【廣韻】【集韻】□之六切,音粥。
又【集韻】【韻會】□神六切,音孰。
義□同。
瑈 【午集上】【玉字部】 瑈 【廣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音柔。
【廣韻】玉名也。
□ 【未集中】【耳字部】 □ 【廣韻】蘇協切【集韻】悉協切,□音燮。
使也。
又【集韻】日涉切,音聶。
又陟涉切,音輒。
又乳勇切,音宂。
義□同。
瑡 【午集上】【玉字部】 瑡 【集韻】霜夷切,音師。
玉名。
琢 【午集上】【玉字部】 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斲。
【說文】治玉也。
【爾雅釋器】雕謂之琢。
【註】治玉名。
【詩衞風】如琢如磨。
【史記禮書】爲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
又【詩周頌】敦琢其旅。
【註】敦琢,選擇也。
旅,卿大夫從行者。
又與瑑同。
【禮郊特牲】大圭不琢,美其質也。
【註】琢當爲瑑。
又【韻補】葉都木切,音篤。
【韓子主道篇】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將自雕琢。
【正字通】琢字,撮脣讀之與欲葉,不必攺音篤也。
琣 【午集上】【玉字部】 琣 【集韻】補孔切。
同琫。
佩刀下飾。
又【集韻】普罪切,音俖。
人名。
唐有滕王循琣。
琤 【午集上】【玉字部】 琤 【唐韻】楚耕切【集韻】【韻會】初耕切【正韻】抽庚切,□音錚。
【說文】玉聲。
又【正字通】凡物戛擊有聲皆曰琤。
【孟郊詩】前溪忽調瑟,隔林寒琮琤。
【韓愈詩】竹影金鎖碎,泉聲玉琮琤。
俗作琤非。
又【集韻】鋤耕切,音崝。
亦玉聲。
琥 【午集上】【玉字部】 琥 【唐韻】呼古切【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
【說文】發兵瑞玉,爲虎文。
【長箋】漢銅虎符,全體中分,作漢篆,又古玉虎符,扁體不全,形不體,亦無字,故曰龍文。
與瓏同義。
當卽虎字加玉,轉註以別于銅符也。
又玉器。
【左傳昭三十二年】賜子家子雙琥。
【註】琥,玉器。
【禮禮器】琥,璜爵。
【周禮春官】以白琥禮西方。
【註】爲虎形,虎猛,象秋嚴。
又【韻會】琥珀,松脂入地所化。
【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疏】異類相感者,若琥珀拾芥,皆冥理自然,不知其所以然也。
【前漢西域傳】作虎魄。
詳前珀字註。
考證:〔【周禮春官】以白琥禮西方。
【註】爲虎形,虎猛,象秋聲。
〕謹照原文聲改嚴。
袐 【申集下】【衣字部】 袐 【篇海】壁吉切,音必。
刺也。
從衣不從示。
□ 【午集下】【立字部】 □ 【海篇】與□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類編】同。
詳字註。
□ 【午集下】【穴字部】 □ 【廣韻】陟格切【集韻】陟革切,□音摘。
【玉篇】兔窟也。
又【集韻】治革切,音蹢。
義同。
琦 【午集上】【玉字部】 琦 【廣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奇。
【玉篇】□蒼雲:琦瑋也。
【宋玉對楚王問】夫聖人瑰意琦行。
又【廣韻】玉名。
【前漢西域傳】綺繡雜繒琦珍,凡數千萬。
【後漢仲長統傳】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
【抱樸子博喩卷】溝澮之中,無霄朗之琦。
又【韻會】玩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好治怪說,玩琦辨,甚察而不惠。
又【韻會】大貌。
琧 【午集上】【玉字部】 琧 【字彙】烏各切,音惡。
白玉。
琨 【午集上】【玉字部】 琨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
【說文】石之美者。
【廣韻】琨,玉名。
【韻會】一曰石似珠。
【正韻】瑤琨,美玉。
【書禹貢】瑤琨篠簜。
【傳】瑤琨,皆美玉。
【疏】王肅雲:瑤琨,美石次玉者。
【釋文】琨,馬本作瑻。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琳瑉琨珸。
【漢書音義】琨珸,山名,出善金。
又【韻補】葉居勻切,音均。
【蘇軾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于瑤琨。
耿月魄以終夜,湛天容之方春。
琩 【午集上】【玉字部】 琩 【廣韻】尺良切【集韻】蚩良切,□音昌。
【玉篇】琩玩,蠻夷充耳。
【廣韻】耳璫。
琪 【午集上】【玉字部】 琪 【廣韻】【集韻】渠之切【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其。
【廣韻】玉也。
【集韻】玉屬。
【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
【註】玉屬。
又玗琪,樹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玗琪樹。
【集韻】或作璂。
琫 【午集上】【玉字部】 琫 【唐韻】【正韻】邊孔切【集韻】【韻會】補孔切,□音玤。
【說文】佩刀上飾。
天子以玉,諸侯以金,從玉,奉,意兼聲。
【徐曰】刀削上飾也。
琫之言捧也,若捧持之也。
上謂首也。
【釋名】刀室口之飾曰琫。
琫,捧也,捧束口也。
【詩小雅】鞞琫有珌。
【傳】鞞,容刀鞞也。
琫上飾,珌下飾。
又【大雅】鞞琫容刀。
【傳】上曰琫,下曰鞞。
【疏】古之言鞞,猶今之言鞘也。
禮內則註遰刀鞞,琫上飾,珌下飾。
毛傳言下曰鞞者,又因琫爲在上之飾,下則指鞞之體言也。
【韻會】按說文詩傳皆言鞞,刀鞞也,琫上飾,珌下飾。
爾雅刀室謂之鞞鞛。
鞛與琫同。
故亦言鞛上飾,鞞下飾。
如公劉詩毛傳是也。
左傳,藻率鞞鞛。
杜註:鞞,刀削上飾。
鞛下飾。
蓋誤以鞞鞛爲上下飾也。
諸韻今皆註爲刀下飾,蓋承用杜註,而未詳說文詩傳之義也。
考證:〔【說文】佩刀下飾。
〕謹照原文下改上。
琬 【午集上】【玉字部】 琬 【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音宛。
【說文】圭有琬者。
【徐曰】琬謂宛然窊也,琬之言婉也,窊然象柔婉也。
【廣韻】圭也。
【周禮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結好。
【註】琬圭無鋒芒。
又【冬官玉人】琬圭九寸。
【註】琬,猶圓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鼂采琬琰。
【註】琬琰,美玉名。
又人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垂綏琬琰。
【註】郭璞曰:汲冢周書,桀伐岷山,得女二人,曰琬曰琰。
桀愛二女,斲其名于苕華之上,苕是琬,華是琰也。
又【廣韻】烏貫切,音惋。
義同。
琮 【午集上】【玉字部】 琮 【唐韻】藏宗切【韻會】組宗切,□音賨。
【說文】瑞玉大八寸,似車釭。
【徐曰】謂其狀外八角而中圓也。
【玉篇】琮玉八角,象地。
【周禮春官】以黃琮禮地。
【註】琮之言宗,八方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
中虛圓,以應無窮,象地之德,故以祭地。
【冬官考工記】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天子。
【又】璧琮八寸,以頫聘。
駔琮五寸,宗後以爲權。
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謂內鎭,宗後守之。
駔宗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爲權。
瑑琮八寸,諸侯以享夫人。
【註】員曰璧,方曰琮。
聘禮享君以璧,享夫人以琮。
衆來曰頫,特來曰聘。
駔讀爲組,謂以組繫琮爲稱錘權重也。
大琮如王之鎭圭,射謂其外之鉏牙也。
頫,音眺。
射,音石。
瑑,音篆。
又姓。
【姓譜】宋進士琮師古,開封人。
又人名。
【繆襲平南荊曲】劉琮據襄陽,劉備屯樊城。
又【五音集韻】戎稅也。
又【集韻】子宋切,綜去聲。
半璧也。
考證:〔【周禮春官】黃琮禮地。
〕謹照原文黃琮上增以字。
琯 【午集上】【玉字部】 琯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音。
【說文】本作管。
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
或從玉。
古者琯以玉。
【玉篇】舜以天德嗣堯,西王母來獻其白琯。
【集韻】前零陵文學姓奚,於冷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皇來儀也。
又【廣韻】【集韻】□古困切,音睔。
【廣韻】治金出光也。
【集韻】治金玉使瑩曰琯。
又【集韻】古丸切,音官。
石似玉。
又【五音集韻】古患切,音慣。
貫玉飾也。
琰 【午集上】【玉字部】 琰 【唐韻】【韻會】□以冉切,音。
【說文】璧上起美色也。
從玉,炎,意兼聲。
【廣韻】玉名。
【韻會】琰之言炎也。
光炎起也。
又圭之銳上者。
【周禮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註】琰圭有鋒芒,爲誅討之象。
諸侯有不善,使者征之,執以爲瑞節也。
又【冬官考工記】琰圭九寸。
【註】凡圭琰上寸半,琰圭琰半以上又半爲瑑飾。
又人名。
詳前琬字註。
蛼 【申集中】【蟲字部】 蛼 【集韻】昌遮切,音車。
【篇海】蛼螯,蟲名。
如蜆而大。
詳螯字註。
琱 【午集上】【玉字部】 琱 【唐韻】都寮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貂。
【說文】治玉也。
一曰石似玉。
【廣韻】琱琢。
【前漢郊祀志】□黻琱戈。
【師古註】琱戈,刻鏤之戈也。
【張衡南都賦】圓方琢琱。
【抱樸子名實卷】駑蹇矯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
又畫也。
【前漢貢禹傳】牆塗而不琱。
【師古註】琱與彫同。
畫也。
又通作雕。
【爾雅釋器】玉謂之雕,雕謂之琢。
【禮王制】雕題交趾。
又通作彫。
【孟子】使玉人彫琢之。
【後漢杜林傳】斲彫爲樸。
又通作錭。
【荀子富國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又或作敦。
【詩周頌】敦琢其旅。
【註】敦,與琱同。
又【集韻】或作,詳字註。
考證:〔【荀子禮論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謹按所引錭刻黼黻二句在富國篇不在禮論篇,謹照改富國篇。
琲 【午集上】【玉字部】 琲 【唐韻】普乃切,音痱。
【說文】珠五百枚也。
【左思吳都賦】珠琲闌幹。
【註】琲,貫也。
珠十貫爲一琲。
張有曰:草木華未旉,琲磊如珠。
又【廣韻】【集韻】蒲昧切【韻會】蒲妹切【正韻】步昧切,□音佩。
又【廣韻】蒲罪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凂切,□音蓓。
義□同。
【考證】【醜集中】【土字部】〔【正字通】與□斟鄩□同。
古國名。
〕謹按鄩乃鄩之譌。
集韻鄩乃古國名是也。
鄩音尋與不同字,不得雲與鄩同。
謹省鄩字。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披巴切,音葩。
飛貌。
琳 【午集上】【玉字部】 琳 〔古文〕玪【唐韻】力尋切【集韻】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林。
【說文】美玉也。
【廣韻】玉名。
【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
【傳】球,琳,皆玉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琳珉昆吾。
【師古註】琳,玉也。
又人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蓼侯孔臧子琳位至諸吏。
又國名。
【洞冥記】琴國去長安九千裡,生玉葉李,色如碧玉。
阰 【戌集中】【阜字部】 阰 【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音琵。
【廣韻】山在楚南。
【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
【謝朓春思詩】阰山起朝日。
【集韻】或作□。
又【玉篇】婢吏切,音比。
又【集韻】頻彌切,音□。
義□同。
粋 【未集上】【米字部】 粋 【篇海】音碎。
純也,精微也。
由 【午集上】【田字部】 由 【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猷。
【廣韻】從也。
【韻會】因也。
【爾雅釋詁】自也。
【註】猶從也。
【論語】觀其所由。
【註】經也,言所經從。
【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
【註】由,自也。
【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
【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又【博雅】由,行也。
【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禮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疏】由,行也。
又於也。
【詩大雅】無易由言。
【箋】由,於也。
又【博雅】由,用也。
【書盤庚】沖人非廢厥謀,弔由靈。
【註】弔,至,由,用,靈,善也。
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
【詩小雅】君子無易由言。
【箋】由,用也。
【左傳襄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
【註】由,用也。
又【博雅】式也。
又【揚子方言】胥由,正輔也。
燕之北鄙曰由。
【註】胥,相也。
由,正皆謂輔持也。
又【揚子方言】由迪,正也。
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又所由,州郡官也。
【唐書崔成傳】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又【孟子】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註】由由,自得之貌。
【管子小問篇】至其成也,由由茲免。
【註】由由,悗懌實貌。
茲免,謂益有謹厲。
又由庚,由儀,□笙詩也。
見【束晳補亡詩】。
又國名。
【戰國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
【註】厹由,國名。
【釋文】漢志由作猶。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吳郡由拳。
【搜神記】秦始皇東巡,望氣者雲: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
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又姓。
【史記秦本紀】戎王使由餘於秦。
又由吾,複姓。
又由胡,草名。
【爾雅釋草】繁,由胡。
又夷由,鳥名。
【爾雅釋鳥】鼯夷由。
又雔由,蟲名。
【爾雅釋蟲】雔由樗繭。
【註】食樗葉。
又與猶通。
尚可之辭。
【孟子】王由足用爲善。
又通作繇。
【董仲舒賢良策】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
【註】與由同。
又許由。
【前漢古今人表】作許繇。
又通作。
【前漢宣帝紀】上亦無知。
又【楊愼丹鉛錄】由與農通。
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
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雲:堯使後稷爲大由。
註大由,大農也。
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又借作。
【類篇】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
【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蘖。
【註】古作,顚仆也。
木生條也。
○按《說文》註:古文省弓,則係正字,由乃古省。
據《尚書註》則屬古文,似誤。
又【韻補】葉延知切,音夷。
【馮衍顯志賦】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
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又葉羊諸切,音餘。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又【正字通】音妖。
冶由,女子笑貌。
考證:〔【禮祭統】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謹照原書祭統改經解。
〔【孟子】由由焉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謹照原文由由焉改由由然。
甲 【午集上】【田字部】 甲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狎切【正韻】古洽切,□音夾。
草木初生之莩子也。
【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疏】百果草木皆莩甲開坼,莫不解散也。
【後漢章帝紀】方春生養,萬物孚甲。
【註】葉裏白皮也。
又十幹之首。
【爾雅釋天】歲在甲曰閼逢,月在甲曰畢。
【易蠱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疏】甲者,造作新令之日。
【書益稷】娶于塗山,辛壬癸甲。
【禮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又凡物首出羣類曰甲。
【戰國策】臣萬乗之魏,而甲秦楚。
【釋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
【張衡西京賦】北闕甲第。
【註】第,館也。
甲,言第一也。
【蘇軾表忠觀□】吳越地方千裡,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又始也。
【書多方】因甲于內亂。
【註】甲,始也。
又科甲。
【正字通】漢有甲乙丙科,平帝時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順帝陽嘉元年,增甲乙科員。
又【爾雅釋言】甲,狎也。
【註】謂習狎。
【詩衞風】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毛傳】甲,狎也。
【朱註】甲,長也。
言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
又兵甲。
【易說卦】離爲甲冑。
【疏】爲甲冑,取其剛在外也。
【左傳襄三年】組甲三百。
【註】組甲,漆甲成組文。
【禮王制】命大司徒敎士以車甲。
【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爲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
又【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
【正字通】衣亦曰甲,元世祖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雨襻,名比甲,以便弓馬。
又爪甲。
【管子四時篇】隂生金與甲。
【註】隂氣凝結堅實,故生金爲爪甲也。
又甲帳,殿也。
又甲庫。
【正字通】唐制,甲庫,藏奏鈔之地也。
程大昌曰:唐中書門下吏部,各有甲曆,凡三庫以若幹人爲一甲,在選部則名團甲。
貞元四年,吏部奏三庫敕甲,又經失墜,乃至制敕旨甲皆被攺毀。
據此則甲非甲乙之甲。
龎元英文昌雜錄謂甲庫如令甲令丙,誤也。
宋時有敕甲旨甲之稱,猶今言底言案也。
遼史有架閣庫管句,元有左右部架閣庫,卽唐之甲庫也。
又【淮南子覽冥訓】質壯輕足者爲甲卒。
【註】甲鋩也。
又令甲,法令首章也。
亦曰甲令。
【戰國策】臣敬循衣服以待令甲。
【史記惠景閒侯年表】長沙王者至令甲,稱其忠焉。
【註】瓚曰:漢以芮忠故特王之。
以非制,故特著令。
漢時決事,集爲令甲三百餘篇。
如淳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
師古曰:若今第一,第二篇。
【後漢皇後紀】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
又官名。
【周禮夏官】司甲。
【疏】司甲,兵戈盾官之長者。
又保甲。
【正字通】編籍民戸,彼此詰察,防容隱姦宄也。
又宋元豐,以諸路義勇攺爲保甲。
紹興閒詔淮漢閒,取主戸之雙丁,十戸爲甲,五甲爲團,團有長。
乾道閒,漕臣馮忠嘉言敎閱保甲,皆義勇民兵也。
又國名。
【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籲。
【註】甲氏留籲,赤狄別種。
【傳昭十六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註】甲父,古國名。
高平昌邑縣東南有甲父亭。
又姓。
【莊子庚桑楚】昭景也,甲氏也。
【釋文】一說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
昭景甲,三姓雖異,論本則同也。
又赤甲,山名。
【杜甫詩】蔔居赤甲遷居新。
【註】白鹽,赤甲,皆峽口大山。
赤甲山高,不生草木,上皆赤色,望之如人袒胛,在夔州。
又蟲介曰甲。
又鳥名。
【博雅】定甲鴠也。
又【韻補】葉訖立切,音急。
【揚雄長楊賦】今樂遠出以露威靈,數動搖以疲車甲。
葉上德。
又葉吉協切,音頰。
【楚辭九歌】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考證:〔【書多方】甲于內亂。
〕謹照原文甲字上增因字。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滅赤狄甲氏及留籲。
又【昭十五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謹照原書左傳改春秋。
昭字上又字改爲傳字。
兩十五年俱照原文改爲十六年。
晉侯改晉人。
〔【莊子庚桑楚】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
【註】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
〕謹照原文甲氏也下連著封也爲句,言昭景以戴而著甲氏以封而著也。
今按義謹省著戴也三字。
註改爲釋文一說。
申 【午集上】【田字部】 申 〔古文〕□□【唐韻】【集韻】失人切【韻會】【正韻】升人切,□音身。
十二支之一。
【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
【釋名】申,身也。
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
【史記律書】七月也。
律中夷則,其於十二子爲申。
申者,言隂用事,申賊萬物。
又重也。
【易□卦】重□以申命。
【書堯典】申命義叔。
【傳】申,重也。
【後漢朱暉傳】願將軍少察愚言,申納諸儒。
又緻也。
【禮郊特牲】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又舒也。
【武王弓銘】屈申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
【班彪北征賦】行止屈申,與時息兮。
又欠伸也。
【莊子刻意篇】熊經鳥申。
又【博雅】申申,容也。
【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
【朱註】申申,其容舒也。
又姓。
【史記三皇本紀】神農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其後有州甫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
又申屠,複姓。
又國名。
【詩王風】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
【傳】申,姜姓之國。
【左傳隱元年】鄭武公娶於申。
【註】申國,今南陽宛縣。
又州名。
【韻會】春秋時屬楚,秦南陽郡,後魏爲郢州,周爲申州。
又山名。
【山海經】申山,其上多穀柞,其下多杻橿。
又北二十裡曰上申之山。
又池名。
【左傳文十八年】夏五月公遊于申池。
【註】齊南城西門名申門,左右有池。
又矢名。
【晉語】乾時之役,申孫之矢集於桓鉤。
【註】申孫,矢名。
又草名。
【淮南子人閒訓】申□,杜茞,美人之所懷服也。
【註】申□,杜茞,皆香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思晉切,音信,伸也。
又【集韻】試刃切,音眒。
引也。
甴 【備考】【午集】【田字部】 甴 【篇海類編】士甲切,音紮。
電 【戌集中】【雨字部】 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殿。
【說文】隂陽激燿。
從雨從申。
【埤雅】電與雷同氣。
雷從回,電從申,隂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洩而爲電。
或曰雷出天氣,電出地氣,故電從坤省。
說卦:離爲電。
電,火屬也。
蓋隂陽暴格,分爭激射,有火生焉,其光爲電,其聲爲雷。
今鐵石相擊則生火,燒石投井則起雷。
又況天地大爐之所薄動,眞火之所激射乎。
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驚人,號令啓發而已。
電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
【釋名】電,殄也。
乍見則殄滅也。
【易噬嗑】雷電合而章。
【註】雷電□合,不亂乃章。
又【豐卦】雷電皆至。
【疏】雷者,天之威動。
電者,天之光耀。
雷電俱至,則威明備足以爲豐也。
【詩小雅】□震電。
【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始電。
【疏】電是陽光,陽微則光不見,此月陽氣漸盛,以擊於隂,其光乃見,故雲始電。
【春秋隱九年】大雨震電。
【疏】河圖雲:隂激陽爲電,電是雷光。
【穀梁傳】震,雷也。
電,霆也。
【淮南子原道訓】電以爲鞭策。
甶 【午集上】【田字部】 甶 【唐韻】分勿切【集韻】敷勿切,□音拂。
【說文】鬼頭也。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
義同。
男 【午集上】【田字部】 男 【集韻】【韻會】【正韻】□那含切,音南。
【說文】丈夫也。
從田從力,言用力於田也。
【白虎通】男,任也。
任,功業也。
【易繫辭】乾道成男。
又爵名。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又姓。
【史記夏本紀】其後有男氏。
又【韻補】葉尼心切,音寧。
【詩大雅】太娰嗣徽音,則百斯男。
畫 【午集上】【田字部】 畫 【字彙】胡卦切,與畫同。
繪也。
(畫)〔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麥切,橫入聲。
卦畫也。
又分畫也。
界限也。
【左傳襄四年】芒芒禹迹,畫爲九州。
【註】畫分也。
【禮檀弓】哀公使人弔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弔焉。
【註】畫地爲宮象。
又計策也。
【鄒陽上吳王書】故願大王審畫而已。
【史記荊燕世家】齊人田生遊,乏資,以畫幹營陵侯澤。
【註】服曰:以計畫幹之也。
又截止也。
【論語】今女畫。
又丘名。
【爾雅釋地】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
【註】言爲道所規畫。
【釋名】道出其右曰畫。
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又地名。
【史記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
【註】正義曰:括地志雲:戟裡城在臨湽西北三十裡,春秋時棘邑。
又雲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爲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卦切,音話。
【爾雅釋言】畫形也。
【註】畫者爲形像。
【釋名】畫,挂也。
以五色挂物象也。
俗作□。
【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
【疏】凡祭服皆畫衣繡裳。
【儀禮鄕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
士布侯,畫以鹿豕。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畫室署長一人,四百石,黃綬。
又【韻補】葉胡對切,音惠。
【秦瑯琊刻石】方伯分職,諸治經易。
舉錯必當,莫不如畫。
易音異。
甽 【午集上】【田字部】 甽 【玉篇】古文畎字。
【前漢食貨志】後稷始甽田,以二耜爲耦,廣尺深尺曰甽。
【後漢章帝紀】毎尋前世舉人貢土,或起甽畝。
又【類篇】松倫切,音旬。
山下受霤處。
【釋名】山下根之受霤處曰甽。
甽,吮也,吮得山之肥潤也。
【呂氏春秋】丁田棄甽。
又【集韻】朱閏切,音稕。
溝也。
考證:〔【玉篇】古文□字。
〕謹照原文□改畎。
甾 【午集上】【田字部】 甾 【集韻】同葘。
又與淄同。
【前漢地理志】惟甾其道。
又與□同。
【周禮天官染人註】翟類有六,曰翬,曰搖,曰□,曰甾,曰希,曰蹲。
【玉篇】側飢切,與葘同。
眃 【午集中】【目字部】 眃 【集韻】王分切,音雲。
眩眃,視不明貌。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
眩眃,疾視貌。
【後漢張衡思□賦】儵眩眃兮反常閭。
【註】眩,眃音縣混。
甿 【午集上】【田字部】 甿 【唐韻】武庚切【集韻】謨耕切【正韻】眉庚切,□音甍。
【說文】田,民也。
【周禮地官遂人】以下劑緻甿,以田裡安甿。
【註】變民言甿,異外內也。
甿,猶懵懵無知貌也。
【管子揆度篇】桓公憂北郭民之貧,召管子而問曰:北郭者,盡屨縷之甿也。
又【五韻集韻】武登切,音瞢。
義同。
又【集韻】莫郞切,音茫。
曠野,或書作□。
又母亙切,音懜。
【博雅】癡也。
一曰田民。
畀 【午集上】【田字部】 畀 〔古文〕畁【集韻】必至切【正韻】浦至切,□音比。
【爾雅釋詁】畀,賜也。
【書洪範】不畀洪範九疇。
【傳】畀,與也。
【詩衞風】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傳】畀,予也。
又人名。
楚昭王妹季芉,字畀我。
見【左傳定四年】。
【正韻】從田從丌,或從廾,誤。
畂 【午集上】【田字部】 畂 【玉篇】古文字。
註詳土部七畫。
暢 【辰集上】【日字部】 暢 【廣韻】【集韻】□醜亮切,音唱。
通暢。
又達也。
【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疏】有美在中,必通暢於外。
【尙書序】約文申義,敷暢厥旨。
又【禮月令】命之曰暢月。
【註】暢,充也。
又【類篇】長也。
又琴曲。
【風俗通】命其曲曰暢。
暢者,言其道之美暢。
又姓。
【陳留風俗傳】暢氏出齊。
唐有暢當。
【集韻】通作鬯。
畇 【午集上】【田字部】 畇 【廣韻】羊倫切【集韻】【韻會】兪倫切【正韻】于分切,□音勻。
【爾雅釋訓】畇畇,田也。
【註】言墾辟也。
【詩小雅】畇畇原隰。
【註】墾辟貌。
又【廣韻】相倫切【集韻】須倫切,□音荀。
又【廣韻】詳遵切。
【集韻】相倫切,□音旬。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規倫切,音均。
【六書故】原田一往平均也。
又【集韻】戸犬切,音甽。
義同。
又【廣韻】徒年切【集韻】亭年切,□音田。
地名。
在絳。
又【集韻】堂練切,音甸。
義同。
□ 【備考】【未集】【竹字部】 □ 【搜眞玉鏡】音忌。
□ 【午集下】【立字部】 □ 【玉篇】房六切【海篇】音伏。
邪也。
畈 【午集上】【田字部】 畈 【廣韻】【集韻】【韻會】方願切【正韻】方諫切,□音販。
【廣韻】田畈。
【集韻】田也。
【韻會】平疇也。
畊 【午集上】【田字部】 畊 【玉篇】古文耕字。
【晏子春秋諫上】今齊國丈夫畊,女子織。
又【楊愼丹鉛錄】畊上聲,唐六典論府兵之制雲:居無事時畊於耕。
以此證之,畊耕音義有別。
畋 【午集上】【田字部】 畋 【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
【說文】平田也。
【書多方】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
【疏】治田謂之畋。
今人以營田求食謂之畋食。
又【廣韻】取禽獸也。
【書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
【張衡西京賦】盤于遊畋,其樂隻且。
或作甸。
亦作□□。
通作田佃。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
義同。
□字原從攵作。
界 【午集上】【田字部】 界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
【說文】境也。
【爾雅釋詁】界,垂也。
【孟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又【增韻】分畫也,限也。
【後漢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爲界。
【註】界,猶限也。
又【增韻】離閒也。
【揚雄解嘲】範睢界涇陽。
【註】界者,界其兄弟使疏也。
又地名。
【後漢獻帝紀】袁紹及公孫瓚戰於界橋。
【註】今貝州宗城縣東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則界橋在此也。
又與也。
【後漢桓譚傳】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告者。
【註】界,與也。
音必二反。
又【韻補】葉居吏切,音記。
【陶潛感士不遇賦】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
悲董相之淵緻,屢乗危而幸濟。
【集韻】本作畍。
或作堺□。
考證:〔【孟子】固國不以封疆之界。
〕謹照原文固國改域民。
艃 【未集下】【舟字部】 艃 【廣韻】裡之切【集韻】陵之切,□音釐。
□艃,船名。
又【五音集韻】力紙切,音邐。
義同。
畍 【午集上】【田字部】 畍 【玉篇】同界。
畎 【午集上】【田字部】 畎 〔古文〕甽【唐韻】姑泫切【集韻】【韻會】【正韻】古泫切,□音狷。
【說文】本作□,水小流也。
【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傳】一畝之閒,廣尺深尺曰畎。
又疏通流注皆曰畎。
【乾坤鑿度】聖人畎流大道,萬彙滋溢。
又山谷通水處。
【書禹貢】羽畎夏翟。
【註】羽山之谷。
又【集韻】畎迥切,音熲。
義同。
書岱畎絲枲。
劉昌宗讀。
又苦泫切,音犬。
【字彙補】西方地名。
【史記匈奴傳】周西伯昌伐畎夷氏。
【集韻】亦作□。
畏 【午集上】【田字部】 畏 〔古文〕□□【唐韻】於胃切【集韻】紆胃切,□音尉。
惡也。
【廣韻】畏懼。
【增韻】忌也。
又心服也。
怯也。
【易震卦】雖兇無咎,畏鄰戒也。
【書呂□】永畏惟罰。
【傳】當長畏懼,惟爲天所罰。
又【集韻】於非切,音威。
【書臯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傳】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
【釋文】畏如字。
徐音威。
○按《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
《禮表記》引書:德威惟威。
註:讀作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
杜子春雲畏當作威。
威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
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
【釋文】畏,烏回反。
又【集韻】鄔賄切,音猥。
同嵔。
嵔壘,山名。
或省。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
【註】畏作威。
〕謹照原文註畏作威改:杜子春雲畏當作威。
畔 【午集上】【田字部】 畔 【廣韻】【集韻】【正韻】□薄半切,音叛。
【說文】田界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
【史記周本紀】耕者皆讓畔。
又【博雅】畔,離也。
【書胤征】畔官離次。
又倍也。
【禮王制】革制度衣服者爲畔,畔者君討。
【前漢高帝紀】漢王幷關中而齊梁畔之。
又【詩大雅】無然畔援。
【箋】畔援,猶跋扈也。
【釋文】韓詩雲:畔援,武強也。
又【韻補】葉皮變切,音卞。
【杜篤論都賦】昔在彊秦,爰初開畔。
霸自岐雍,國富人衍。
衍,音宴。
又【轉注古音】畔,讀作盤。
【漢□】引易屯卦畔桓居貞。
畕 【午集上】【田字部】 畕 【唐韻】【集韻】□居良切,音薑。
【說文】比田也。
從二田。
【前漢武帝紀】夏四月,還祠泰山,至瓠子臨決河。
【註】服曰:瓠子,隄名也。
在東郡白馬。
蘇林曰:在鄄城以南,濮陽以北。
又【集韻】亦姓。
【列子湯問篇】瓠巴鼓琴而鳥舞魚躍。
又【集韻】攻乎切,音孤。
瓠讘,漢侯國名,在河東。
【正字通】按漢地理志有瓡讘,無瓠讘。
又【集韻】黃郭切,音雘。
【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
【註】瓠落,猶廓落。
梁□文帝讀。
考證:〔【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書改湯問篇。
瓡 【午集上】【瓜字部】 瓡 【集韻】質入切,音執。
縣名。
在北海。
【前漢地理志】瓡縣。
【註】師古曰:瓡,卽執字。
又【前漢王子侯表】瓡節侯息。
【註】師古曰:瓡,卽瓠字也。
又【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瓡讘侯扜者。
【註】徐廣曰:瓡,音胡。
索隱曰:縣名。
按表在河東,志亦同。
卽狐字。
○按三說不同,未知孰是,存以備考。
瓢 【午集上】【瓜字部】 瓢 〔古文〕□【廣韻】符霄切【集韻】【韻會】毗霄切【正韻】毗招切,□音飄。
【玉篇】瓠瓜也。
【廣韻】瓠也。
【正字通】匏瓢,剖開可爲酒尊,爲要舟浮水。
【周禮春官鬯人】禜門用瓢齎。
【註】瓢,謂瓢蠡也。
【莊子逍遙遊】剖之以爲瓢,則瓠落無所容。
【前漢東方朔傳】以瓢測海。
【揚子方言】蠡或謂之瓢。
【古今注】瓢亦瓠也。
瓠其總,瓢其別也。
瓣 【午集上】【瓜字部】 瓣 【唐韻】蒲莧切【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音辦。
【說文】瓜中實。
【徐曰】瓜也。
一名瓠犀也。
【廣韻】瓜瓠瓣也。
【增韻】瓜之觚□也。
【爾雅釋草】瓠棲瓣。
【註】瓠中瓣也。
【疏】瓣,瓠中瓣也。
一名瓠棲,人之齒美者似之。
【謝惠連祭古冢文】及梅李核瓜瓣。
又果瓣。
【仙傳拾遺】羅公遠取柑嗅之,後明皇取食,千餘枚皆缺一瓣。
又【集韻】【韻會】薄閑切【正韻】蒲閑切,□辦平聲。
又【集韻】匹見切,音片。
義□同。
瓤 【午集上】【瓜字部】 瓤 【廣韻】汝陽切【集韻】如陽切,□音穰。
【廣韻】瓜實。
【集韻】瓤,瓜中。
【正字通】按瓤爲瓜中實,與犀相包連,白虛如絮,有汁。
本草謂之瓜練,字彙訓瓜中犀,非。
又【廣韻】女良切,音孃。
又【集韻】奴當切,音囊。
義□同。
瓥 【午集上】【瓜字部】 瓥 【字彙補】與同。
此字諸本不同,展轉淆誤。
字彙作,奇字韻韻會補作〈下〉,劉子政集作瓥,王逸楚辭章句作瓥。
任臣按:字書蟸爲蠡字之省。
又篇海有□二字,同義。
是瓥爲之省文也。
瓥字從斤作,不從瓜。
瓦 【午集上】【瓦字部】 瓦 【唐韻】【集韻】【正韻】□五寡切,音邷。
【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
【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
【史記龜箂傳】桀爲瓦室。
【註】世本曰:昆吾作陶。
張華博物記亦雲:桀作瓦,蓋是昆吾爲桀作也。
【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
【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
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爲瓦,漆其外。
又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爲瓦。
又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
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
視之,瓦皆堅木也。
又王縉傳:五臺山祠鑄銅爲瓦,金塗之。
又【詩小雅】載弄之瓦。
【傳】瓦,紡塼也。
又【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
【註】大音泰。
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
【註】瓦,楯脊。
又瓦合。
【禮儒行】毀方而瓦合。
【註】呂氏曰:陶者爲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又瓦解。
【史記匈奴傳】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
又人名。
【左傳昭二十三年】楚囊瓦爲令尹。
【註】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又地名。
【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于瓦屋。
【註】瓦屋,周地。
又【定八年】公會晉師于瓦。
【註】瓦衞地。
【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瓦亭。
又【廣韻】五化切【集韻】吾化切,□音迓。
【廣韻】泥瓦屋。
【集韻】施瓦於屋也。
又【集韻】【韻會】□五委切,音頠。
屋甃也。
【莊子騈拇篇】騈於辯者,纍瓦結竄句。
【註】瓦,五委反。
當作丸。
又【韻補】葉阮古切,音五。
【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
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 【未集中】【耒字部】 □ 【集韻】陁沒切,音突。
【博雅】□,耕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芳好切。
義闕。
【篇海】傍保切,拋上聲。
飛也。
瓨 【午集上】【瓦字部】 瓨 【唐韻】【集韻】□古雙切,音江。
【說文】似罌,長頸,受十升。
【前漢貨殖傳】醯醬千瓨。
【註】師古曰:瓨,長頸甖也。
受十升。
又【集韻】乎攻切,音。
義同。
又胡江切,音夅。
與缸同。
又寒剛切,音斻。
【博雅】甁也。
又胡公切,音洪。
陶器。
瓭 【午集上】【瓦字部】 瓭 【廣韻】【集韻】□都感切,音黕。
【博雅】瓭,甁也。
又【集韻】一曰瓦屬。
又【集韻】持林切,音沈。
【揚子方言】甖,靈桂之郊謂之。
其小者謂之瓭。
【釋文】都感反,亦音沈。
又都含切,音耽。
大甖。
可受一石。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韻會】□女夷切,音尼。
【說文】丘,山名。
反頂受水丘。
從山尼聲。
言頂當高反下,故曰反頂。
引顏氏禱於丘生孔子,頭象丘山,四方高,中央窊下。
又【集韻】或從丘作屔。
通作尼。
【正字通】屔□俗書。
正韻三齊尼部削之。
昁 【辰集上】【日字部】 昁 【集韻】博蓋切,音貝。
□或從日。
不明也。
畐 【午集上】【田字部】 畐 【廣韻】【集韻】□房六切,音伏。
【說文】滿也。
從高省,象高厚之形。
又【集韻】芳六切,音蝮。
又【廣韻】芳逼切【集韻】拍逼切,□音堛。
義□同。
又【集韻】方六切,音福。
與幅同。
布帛廣也。
瓪 【午集上】【瓦字部】 瓪 【唐韻】布綰切【集韻】補綰切,□音版。
【說文】敗也。
又【集韻】一曰牝瓦。
又【廣韻】博管切【集韻】補滿切,□音粄。
又【集韻】甫遠切,音反。
義□同。
瓫 【午集上】【瓦字部】 瓫 【集韻】步奔切,與盆同。
盎也。
又與湓同。
水溢也。
【前漢溝洫志】河水湓溢。
【晉書食貨志】水澇瓫溢。
【卯集中】【戈字部】【玉篇】古文襲字。
輕師掩其不備也。
餘詳衣部十六畫。
迓 【酉集下】【辵字部】 迓 【廣韻】【韻會】【正韻】五駕切【集韻】魚駕切,□音訝。
【說文】相迎也。
【書盤庚】予迓續乃命于天。
又【洛誥】旁作穆穆迓衡。
【註】言迎治平也。
又通作訝。
【周禮秋官訝士註】訝,迎也,士官之掌迎四方賔客者。
又通作禦。
【詩召南】百兩禦之。
又【小雅】以禦田祖。
又通作衙。
【周禮夏官田僕設驅逆之車註】驅禽使前趨獲,逆衙還之,使不出圍。
衙本作禦,五嫁反。
考證:〔又通作衙。
【周禮夏官田僕設驅逐之車註】驅禽使前趨獲,逆衙還之,使不得出圍。
〕謹照原文驅逐改驅逆。
不得出圍改不出圍。
瓬 【午集上】【瓦字部】 瓬 【唐韻】分兩切【集韻】【韻會】甫兩切【正韻】妃兩切,□音倣。
【說文】周家摶埴之工也。
【徐註】摶,團也。
埴,黏土也。
引周禮冬官考工記,瓬人爲簋豆。
○按《周禮》今本作旊。
又【字彙補】人名。
宋王安石姪瓬字元鈞,旋字元龍,皆以不附安石而貶。
甕 【午集上】【瓦字部】 甕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貢切,翁去聲。
【說文】罌也。
【博雅】甕,甁也。
【揚子方言】趙魏之郊謂之甕。
【抱樸子喩蔽卷】四瀆之濁,不方甕水之淸。
巨象之瘦,不同羔羊之肥。
【集韻】或作甕。
(甕)【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烏貢切,同甕。
【玉篇】甖也。
【韻會】沒甁也。
【易井卦】井谷射鮒,甕敝漏。
【禮檀弓】醯醢百甕。
【李斯上秦始皇書】夫擊甕扣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眞秦之聲也。
又【禮儒行】蓬戸甕牖。
【疏】甕牖者,謂牖牕圓如甕口也。
又雲:以敗甕口爲牖。
【莊子讓王篇】桑以爲樞,而甕牖二室。
【註】屈桑條爲戸樞,破甕爲牖,各一室也。
又【莊子人閒世】甕大癭說齊桓公。
【註】甕,大癭貌。
又【集韻】亦作罋。
又作□。
【前漢張騫傳】大宛國獻大鳥卵,如甕。
【註】一作□。
又【集韻】【韻會】【正韻】□於容切,音雍。
【前漢西域傳】烏弋國有大鳥卵,如甕。
【師古註】音平聲。
又【集韻】委勇切,音壅。
又於用切,壅去聲。
義□同。
瓯 【午集上】【瓦字部】 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
【說文】小盆也。
【廣韻】瓦器【正韻】今俗謂盌深者爲甌。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
【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其小者謂之升甌。
又金甌。
【唐書崔琳傳】初,明皇每命相,皆先書其名。
一日書琳等名案上,會太子入,覆以金甌,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卽中且賜酒。
太子曰:非崔琳盧從願乎。
帝曰:然。
又【韻會】西甌,地名。
駱越別種。
又東甌,閩中地。
【史記趙世家】夫翦髮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
【註】索隱曰:劉氏雲:今珠崖儋耳謂之甌人,是有甌越。
正義曰:屬南越,故言甌越。
輿地志雲:交址,周時爲駱越,秦時曰西甌。
文身斷髮避龍,則西甌駱又在番吾之西南。
又【東越傳】乃立搖爲東海王,都東甌。
【註】索隱曰:姚氏雲:甌,水名。
永嘉記:水出寧城十餘裡,去郡城五裡入江。
昔有東甌王都城,有亭,積石爲道,今猶在也。
【山海經】甌居海中。
【註】今臨海永寧縣卽東甌,在岐海中也。
又【史記滑稽傳】甌窶滿篝。
【註】正義曰:甌窶,謂高地狹小之區,得滿篝籠也。
又【史記匈奴傳】中有棄地,莫居千餘裡,各居其邊爲甌脫。
【註】韋昭曰:畍上屯守處。
索隱曰:服虔雲:作土室以伺漢人。
又纂文曰:甌脫,土穴也。
又姓。
甌冶子,吳人,善鑄劒。
又【集韻】於口切,音毆。
西甌,駱越別種。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居許切,音舉。
養蠶竹器。
【揚子方言】□江、沔之閒謂之籅,趙、代之閒謂之。
小者南楚謂之簍,秦、晉謂之箄。
考證:〔【揚子方言】江沔之閒謂之籅,趙岱之閒謂之。
小者楚謂之簍,秦晉謂之箄□。
〕謹照原文江沔之閒上增□字。
籅改籅。
岱改代。
楚字上增南字。
又按原文秦晉謂之箄爲句,□其通語也爲句,□字不連箄字讀,謹省□字。
瓴 【午集上】【瓦字部】 瓴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陵。
【說文】甕似甁也。
【廣韻】瓴甋,似甖有耳。
【淮南子修務訓】夫救火者,汲水而趍之。
或以甕瓴,或以盆盂。
又【六書故】瓴,牝瓦仰蓋者。
仰瓦受覆瓦之流,所謂瓦溝。
【爾雅釋宮】瓴甋謂之甓。
【前漢高帝紀】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司馬相如長門賦】緻錯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瓵 【午集上】【瓦字部】 瓵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移。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
【註】瓿甊,小甖,長沙謂之瓵。
瓶 【午集上】【瓦字部】 瓶 【正字通】俗甁字。
瓷 【午集上】【瓦字部】 瓷 【唐韻】疾資切【集韻】【韻會】【正韻】才資切,□音慈。
【說文】瓦器也。
【類篇】陶器堅緻者。
【潘嶽笙賦】傾縹瓷以酌醽醁。
【集韻】或作□。
俗作甆□。
瓹 【午集上】【瓦字部】 瓹 【廣韻】古縣切【集韻】扃縣切,□音睊。
【玉篇】甕底孔下取酒也。
【廣韻】盆底孔。
【集韻】盎下竅。
又【集韻】圭懸切,音涓。
陶器。
瓺 【午集上】【瓦字部】 瓺 【廣韻】直良切【集韻】仲良切,□音長。
【博雅】瓺,甁也。
【揚子方言】罃,燕之東北,朝鮮洌水之閒,謂之瓺。
又【集韻】直亮切,音仗。
又醜亮切,音悵。
義□同。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芳六切,音蝮。
山覆也。
一曰山名。
瓻 【午集上】【瓦字部】 瓻 【唐韻】醜脂切【集韻】【韻會】抽遲切【正韻】抽知切,□音絺。
【說文】酒器。
【集韻】畜瓻,甁也。
一曰盛酒器。
古以借書。
【韻會】大者一石,小者五鬥。
【聞見錄】俗語借書與人爲一癡,還書爲一癡,嘗疑借書還書,理也,何癡之雲。
後見王樂道與錢□四書,雲:出師頌最絕妙,古語借書一瓻,還書一瓻,乃知今人訛以瓻爲癡也。
又【韻會】通作鴟。
【黃庭堅詩】時送一鴟開鎖眉。
又【集韻】醜亦切,音彳。
義同。
或作□。
瓽 【午集上】【瓦字部】 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浪切,音譡。
【說文】大盆也。
【五音集韻】大甕。
又【集韻】井以甎爲甃者。
【揚雄酒箴】一旦叀礙,爲瓽所轠。
【註】叀,縣也。
瓽,井以甎爲甃也。
轠,擊也。
言甁忽縣礙不得下,而爲井瓽所擊,則破碎也。
又姓。
【姓譜】後秦姚弋仲將瓽耐虎。
唐有瓽金毗。
金有瓽懷英,善篆書,自書其姓,誤作。
又【集韻】底朗切,音黨。
【博雅】瓽也。
又通作黨。
【吳越春秋】甘密百黨。
【註】當作瓽。
瓾 【午集上】【瓦字部】 瓾 【字彙】母耿切,音猛。
甑帶也。
又【淮南子說山訓】敝箄甑瓾在□茵之上,雖貪者不搏。
【註】瓾讀鼃黽之黽。
疪 【午集中】【疒字部】 疪 【集韻】必至切,音閉。
腳冷濕病。
又人名。
【前漢衞霍傳】雁疪為輝渠侯。
【注】雁,音鷹。
疪,音庇廕之庇。
又與庇同。
【後漢淸河王傳】魂靈有所依疪。
又【類篇】毗至切,音備。
義同。
【類篇】或作痹。
廕原字從隂,不從陰。
瓿 【午集上】【瓦字部】 瓿 【唐韻】蒲口切【集韻】薄口切【正韻】普厚切,□音部。
【說文】甂也。
【廣韻】瓿甊,瓦甖。
【五音集韻】瓿甊,小甖。
【正韻】甒也。
甒卽罌也。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
【註】瓿甊,小甖。
【博雅】瓿,缶也。
又甁也。
【揚子方言】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其中者謂之瓿甊。
【戰國策】夫鼎者非效壷醯醬瓿耳。
【註】瓿甂也。
【前漢揚雄傳】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
【註】師古曰:瓿,小甖也。
又銅瓿,以盛醯醢臡醬。
【博古圖】周方斜瓿,肩作電形,類古文□字,環腹象雷文,如盤絲髮,微起乳形。
中作黃目狀。
又魚瓿,肩腹閒飾以魚形。
又蟠虬瓿二,饕餮瓿四,皆周制。
又【廣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音扶。
又【集韻】蒲侯切,音捊。
又【正韻】薄胡切,音蒲。
義□同。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祖似切,音子。
笙也。
甀 【午集上】【瓦字部】 甀 【廣韻】【集韻】【韻會】馳僞切【正韻】直類切,□音縋。
小口罌也。
【淮南子氾論訓】抱甀而汲。
【註】今兗州曰小武爲甀,幽州曰瓦。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晉之舊都河汾之閒,其大者謂之甀。
甖,其通語也。
【博雅】甀甁也。
又地名。
【史記黥布傳】遂西與上兵遇蘄,西會甀。
【註】正義曰:甀,音遂瑞反。
蘄,沛郡蘄城。
又【集韻】是爲切,音垂。
義同。
【列子湯問篇】當國之中有山,山名壷領,狀若甔甀。
【釋文】甀,音垂。
又【廣韻】直垂切【集韻】重垂切,□音錘。
又【集韻】【韻會】傳追切【正韻】直追切,□音椎。
義□同。
考證:〔【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文改湯問篇。
甁 【午集上】【瓦字部】 甁 【廣韻】薄經切【集韻】【韻會】旁經切,□音萍。
與缾同。
【玉篇】汲器也。
【揚子方言】缶謂之瓿。
其小者謂之甁。
【易井卦】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甁。
【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毀其甁。
【儀禮士喪禮】新盆槃甁,廢敦重鬲。
【註】甁以汲水也。
又炊器。
【禮禮器】夫奧者,老婦之祭也。
盛於盆,尊於甁。
【註】盆甁炊器也。
又地名。
【後漢郡國志】河南郡有甁丘聚。
又姓。
【風俗通】漢有太子少傅甁守。
【後趙錄】有北海甁子然。
考證:〔【左傳襄十六年】衞孫蒯田于曹隧。
〕謹照原文十六年改十七年。
甂 【午集上】【瓦字部】 甂 【廣韻】布懸切【集韻】□眠切,□音邊。
【玉篇】小盆,大口而□下。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盆盎小者曰甂。
【淮南子說林訓】狗彘不擇甂甌而食。
【抱樸子嘉遁卷】拊甂瓴於洪鐘之側。
【東方朔七諫】甂甌登于明堂,周鼎潛于深淵。
又【唐韻】芳蓮切【集韻】紕延切,□音篇。
義同。
甃 【午集上】【瓦字部】 甃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側救切,音縐。
【說文】井甓也。
【易井卦】六四井甃旡咎。
【註】結砌也。
馬雲:爲瓦裏下達上。
【疏】甃,亦治也。
以塼壘井,修井之壞,謂之甃。
【莊子秋水篇】缺甃之崖。
又【李賀詩】光明藹不發,腰龜徒甃銀。
【註】唐官制,四品以下龜袋飾銀。
甃,猶飾也。
甄 【午集上】【瓦字部】 甄 【唐韻】居延切【集韻】【韻會】稽延切,□音籈。
【說文】陶也。
【前漢董仲舒傳】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惟甄者之所爲。
【註】師古曰:甄,作瓦之人也。
【後漢班固傳】孕虞育夏,甄殷陶周。
又化也。
【左思魏都賦】□化所甄,國風所稟。
【註】甄,成也。
言宮殿之制不侈泰,國俗奉爲程式也。
【何晏景福殿賦】甄陶國風。
【註】李□曰:埏埴爲器曰甄陶,王者亦甄陶其民也。
又【博雅】甄,地也。
又【廣韻】察也。
【抱樸子正郭卷】甄無名之士於草萊。
又【廣韻】一曰免也。
又【增韻】表也。
【潘嶽西征賦】甄大義以明責。
【註】宋均曰:甄,表也。
又【增韻】明也。
【後漢光武紀】靈貺自甄。
【註】甄明也。
【謝瞻張子房詩】聖心豈徒甄,惟德在無忘。
又【集韻】亦姓。
【□留風俗傳】舜陶河濱,後爲氏。
【前漢趙充國辛慶忌傳】用甄豐甄邯,以自助。
又地名。
【張悛爲吳令謝詢求爲諸孫置守冢人表】破董卓於陽人,濟神器於甄井。
【釋文】甄,音堅。
【註】吳書曰:初堅入洛軍城南,甄官井上每旦有五色氣,堅命人浚探,得漢傳國璽。
又陣名。
【左傳文十年宋公道楚予田孟諸註】將獵,張兩甄,故置二左司馬。
兩甄,猶兩翼也。
【世說新語】桓元好獵,雙甄所指,不避林壑。
【晉書周魴傳】擊賊杜曾于楊口,令李桓督左甄,梁裴遂,壽楊之戰,爲四甄待之。
又甄甄,鳥飛貌。
【楚辭九思】鹿蹊兮□□,貒貉兮蟫蟫,鸇鷂兮軒軒,鶉兮甄甄。
又諡法。
【汲冢周書】醜心動懼曰甄。
又【廣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切,□音眞。
義同。
【韻會】毛氏曰:甄陶字,眞僊二韻通押。
【莊季裕雞肋篇】甄徹字見獨登進士時,林攄爲樞密,當唱名讀堅音,上以爲眞音,攄辯不遜,坐貶。
吳志,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令人入井,探得傳國璽,以甄與己名音葉,爲受命之符,則三國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
孫權卽位,尊堅爲帝,江左諸儒爲吳諱,故攺音眞。
【孫奕示兒編】甄有二音,學者皆押甄字在先韻,獨眞韻反未嘗押,此皆相承之久,信耳不信目之過。
文選張華女史箴雲:散氣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包羲,肇經天人,則已押人眞韻矣。
○按女史箴在三國以後,孫氏未詳考,前此甄無眞音也。
又【博雅】堗下謂之甄。
【釋文】甄,隻賔反。
又【博雅】甄,甎也。
【釋文】音眞。
又【集韻】諸延切,音饘。
察也,勉也。
又【廣韻】苦掾切,音券。
視也。
又【集韻】規掾切,音絹。
同鄄。
衞地。
今齊隂鄄城或作甄。
【史記齊太公世家】七年,諸侯會桓公於甄。
【杜預曰】甄,衞地。
今東郡甄城也。
又【田敬仲完世家】昔日趙攻甄,子弗能救。
【註】正義曰:甄,音絹。
卽濮州甄城縣北。
又【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音震。
【集韻】鐘病聲。
【周禮春官典同】薄聲甄。
【註】甄讀爲甄燿之甄。
甄,猶掉也。
【釋文】音震。
又【字彙】古奚切,音稽。
【春秋命曆敘】神農甄四海,白阜脈山川。
白阜,人名。
佛經甄明之甄。
亦音稽。
考證:〔吳志,孫堅入洛,屯軍城南,甄宮井上,旦有五色氣。
〕謹照吳志孫堅傳註原文甄宮改甄官。
〔文選張華女箴雲,散氣流形,旣陶旣甄,在帝句義,肇經天人。
按女箴在三國以後。
〕謹按原文作女史箴,此註兩引女箴中□增入史字。
在帝句義照原文改在帝句義。
甇 【午集上】【瓦字部】 甇 【集韻】於莖切,音鶯。
同罌。
【玉篇】長頸甁也。
甈 【午集上】【瓦字部】 甈 【廣韻】【集韻】【韻會】去例切【正韻】去計切,□音憩。
【爾雅釋器】康瓠謂之甈。
【註】康,空也。
康瓠,瓦爲之。
又【博雅】甈,□也。
【釋文】甈,去滯反。
【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
【釋文】甈,罽反。
又【韻會】燥也,破裂也。
【博雅】甈裂也。
【揚子法言】甄陶天下者在和。
剛則甈,柔則坯。
【註】甈,破瓦。
又破罌也。
坯土疎不黏,治天下亦猶是也。
又【唐韻】魚例切【集韻】【韻會】牛例切【正韻】倪制切,□音詣。
義同。
【說文】康瓠,破甖。
又【集韻】九芮切,音劂。
又魚列切,音孽。
義□同。
又丘傑切,音朅。
□也。
【集韻】或作□□。
甉 【午集上】【瓦字部】 甉 【廣韻】戸監切【集韻】乎監切,□音銜。
【玉篇】瓦屋也。
【集韻】瓦施屋也。
又【廣韻】【集韻】□下斬切,音豏。
又【集韻】莊陷切,音蘸。
又叉鑑切,音懺。
義□同。
甊 【午集上】【瓦字部】 甊 【廣韻】【正韻】郞鬥切【集韻】【韻會】朗口切,□音塿。
【玉篇】瓿甊。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註】瓿甊,小甖。
【博雅】甊,甁也。
甋 【午集上】【瓦字部】 甋 【廣韻】都歷切【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音的。
【玉篇】瓴甋。
【爾雅釋宮】瓴甋謂之甓。
【詩□風中唐有甓傳】甓,瓴甋也。
【張協雜詩】瓴甋誇璵璠,魚目笑明月。
甌 【午集上】【瓦字部】 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侯切,音謳。
【說文】小盆也。
【廣韻】瓦器【正韻】今俗謂盌深者爲甌。
【爾雅釋器】甌瓿謂之瓵。
【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其小者謂之升甌。
又金甌。
【唐書崔琳傳】初,明皇每命相,皆先書其名。
一日書琳等名案上,會太子入,覆以金甌,曰:此宰相名,若自意之,卽中且賜酒。
太子曰:非崔琳盧從願乎。
帝曰:然。
又【韻會】西甌,地名。
駱越別種。
又東甌,閩中地。
【史記趙世家】夫翦髮文身,錯臂左衽,甌越之民也。
【註】索隱曰:劉氏雲:今珠崖儋耳謂之甌人,是有甌越。
正義曰:屬南越,故言甌越。
輿地志雲:交址,周時爲駱越,秦時曰西甌。
文身斷髮避龍,則西甌駱又在番吾之西南。
又【東越傳】乃立搖爲東海王,都東甌。
【註】索隱曰:姚氏雲:甌,水名。
永嘉記:水出寧城十餘裡,去郡城五裡入江。
昔有東甌王都城,有亭,積石爲道,今猶在也。
【山海經】甌居海中。
【註】今臨海永寧縣卽東甌,在岐海中也。
又【史記滑稽傳】甌窶滿篝。
【註】正義曰:甌窶,謂高地狹小之區,得滿篝籠也。
又【史記匈奴傳】中有棄地,莫居千餘裡,各居其邊爲甌脫。
【註】韋昭曰:畍上屯守處。
索隱曰:服虔雲:作土室以伺漢人。
又纂文曰:甌脫,土穴也。
又姓。
甌冶子,吳人,善鑄劒。
又【集韻】於口切,音毆。
西甌,駱越別種。
甍 【午集上】【瓦字部】 甍 【唐韻】莫耕切【集韻】謨耕切【正韻】眉庚切,□音萌。
【說文】屋棟也。
從瓦,夢省聲。
【徐鍇曰】所以承瓦,故從瓦。
【左傳襄二十八年】猶援廟桷動於甍。
【註】甍,屋棟。
【晉語】譬之如室,旣鎭其甍矣。
註:棟也。
【張衡西京賦】鳳騫翥於甍標。
【註】甍,棟也。
標末也。
又【釋名】屋脊曰甍。
甍,蒙也。
在上覆蒙屋也。
又【集韻】母亙切,音懜。
棟也。
又【集韻】忙成切,音明。
義同。
【類篇】或作□。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陳知切,音馳。
□□,燕飛貌。
通作池。
又【玉篇】同,飛貌。
甎 【午集上】【瓦字部】 甎 【廣韻】職緣切【集韻】【韻會】朱遄切,□音專。
【玉篇】甎。
【廣韻】甎瓦。
古史考曰:烏曹作甎。
【集韻】燒墼也。
【韻會】甓也。
【詩小雅載弄之瓦註】瓦,紡甎也。
又【韻會】或作□。
【前漢尹賞傳註】令辟□也。
又【集韻】淳沿切,音遄。
義同。
【類篇】或作。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力九切,音柳。
捫也。
琠 【午集上】【玉字部】 琠 【唐韻】【集韻】□多殄切,音典。
【說文】玉名。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腆。
義同。
又【集韻】他甸切,音。
與瑱同。
以玉充耳也。
【集韻】或作瑱。
亦作□。
琡 【午集上】【玉字部】 琡 【唐韻】【韻會】□昌六切,音俶。
【說文】玉名。
【爾雅釋器】璋大八寸謂之琡。
【註】璋,半圭也。
又【廣韻】【集韻】□之六切,音粥。
又【集韻】【韻會】□神六切,音孰。
義□同。
瑈 【午集上】【玉字部】 瑈 【廣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音柔。
【廣韻】玉名也。
□ 【未集中】【耳字部】 □ 【廣韻】蘇協切【集韻】悉協切,□音燮。
使也。
又【集韻】日涉切,音聶。
又陟涉切,音輒。
又乳勇切,音宂。
義□同。
瑡 【午集上】【玉字部】 瑡 【集韻】霜夷切,音師。
玉名。
琢 【午集上】【玉字部】 琢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竹角切,音斲。
【說文】治玉也。
【爾雅釋器】雕謂之琢。
【註】治玉名。
【詩衞風】如琢如磨。
【史記禮書】爲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
又【詩周頌】敦琢其旅。
【註】敦琢,選擇也。
旅,卿大夫從行者。
又與瑑同。
【禮郊特牲】大圭不琢,美其質也。
【註】琢當爲瑑。
又【韻補】葉都木切,音篤。
【韓子主道篇】君無見其所欲,君見其所欲,臣將自雕琢。
【正字通】琢字,撮脣讀之與欲葉,不必攺音篤也。
琣 【午集上】【玉字部】 琣 【集韻】補孔切。
同琫。
佩刀下飾。
又【集韻】普罪切,音俖。
人名。
唐有滕王循琣。
琤 【午集上】【玉字部】 琤 【唐韻】楚耕切【集韻】【韻會】初耕切【正韻】抽庚切,□音錚。
【說文】玉聲。
又【正字通】凡物戛擊有聲皆曰琤。
【孟郊詩】前溪忽調瑟,隔林寒琮琤。
【韓愈詩】竹影金鎖碎,泉聲玉琮琤。
俗作琤非。
又【集韻】鋤耕切,音崝。
亦玉聲。
琥 【午集上】【玉字部】 琥 【唐韻】呼古切【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
【說文】發兵瑞玉,爲虎文。
【長箋】漢銅虎符,全體中分,作漢篆,又古玉虎符,扁體不全,形不體,亦無字,故曰龍文。
與瓏同義。
當卽虎字加玉,轉註以別于銅符也。
又玉器。
【左傳昭三十二年】賜子家子雙琥。
【註】琥,玉器。
【禮禮器】琥,璜爵。
【周禮春官】以白琥禮西方。
【註】爲虎形,虎猛,象秋嚴。
又【韻會】琥珀,松脂入地所化。
【易乾卦則各從其類也疏】異類相感者,若琥珀拾芥,皆冥理自然,不知其所以然也。
【前漢西域傳】作虎魄。
詳前珀字註。
考證:〔【周禮春官】以白琥禮西方。
【註】爲虎形,虎猛,象秋聲。
〕謹照原文聲改嚴。
袐 【申集下】【衣字部】 袐 【篇海】壁吉切,音必。
刺也。
從衣不從示。
□ 【午集下】【立字部】 □ 【海篇】與□同。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類編】同。
詳字註。
□ 【午集下】【穴字部】 □ 【廣韻】陟格切【集韻】陟革切,□音摘。
【玉篇】兔窟也。
又【集韻】治革切,音蹢。
義同。
琦 【午集上】【玉字部】 琦 【廣韻】【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奇。
【玉篇】□蒼雲:琦瑋也。
【宋玉對楚王問】夫聖人瑰意琦行。
又【廣韻】玉名。
【前漢西域傳】綺繡雜繒琦珍,凡數千萬。
【後漢仲長統傳】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
【抱樸子博喩卷】溝澮之中,無霄朗之琦。
又【韻會】玩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好治怪說,玩琦辨,甚察而不惠。
又【韻會】大貌。
琧 【午集上】【玉字部】 琧 【字彙】烏各切,音惡。
白玉。
琨 【午集上】【玉字部】 琨 【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音昆。
【說文】石之美者。
【廣韻】琨,玉名。
【韻會】一曰石似珠。
【正韻】瑤琨,美玉。
【書禹貢】瑤琨篠簜。
【傳】瑤琨,皆美玉。
【疏】王肅雲:瑤琨,美石次玉者。
【釋文】琨,馬本作瑻。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琳瑉琨珸。
【漢書音義】琨珸,山名,出善金。
又【韻補】葉居勻切,音均。
【蘇軾李氏潛珍閣銘】眩古潭之百尺,涵萬象于瑤琨。
耿月魄以終夜,湛天容之方春。
琩 【午集上】【玉字部】 琩 【廣韻】尺良切【集韻】蚩良切,□音昌。
【玉篇】琩玩,蠻夷充耳。
【廣韻】耳璫。
琪 【午集上】【玉字部】 琪 【廣韻】【集韻】渠之切【韻會】渠羈切【正韻】渠宜切,□音其。
【廣韻】玉也。
【集韻】玉屬。
【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
【註】玉屬。
又玗琪,樹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玗琪樹。
【集韻】或作璂。
琫 【午集上】【玉字部】 琫 【唐韻】【正韻】邊孔切【集韻】【韻會】補孔切,□音玤。
【說文】佩刀上飾。
天子以玉,諸侯以金,從玉,奉,意兼聲。
【徐曰】刀削上飾也。
琫之言捧也,若捧持之也。
上謂首也。
【釋名】刀室口之飾曰琫。
琫,捧也,捧束口也。
【詩小雅】鞞琫有珌。
【傳】鞞,容刀鞞也。
琫上飾,珌下飾。
又【大雅】鞞琫容刀。
【傳】上曰琫,下曰鞞。
【疏】古之言鞞,猶今之言鞘也。
禮內則註遰刀鞞,琫上飾,珌下飾。
毛傳言下曰鞞者,又因琫爲在上之飾,下則指鞞之體言也。
【韻會】按說文詩傳皆言鞞,刀鞞也,琫上飾,珌下飾。
爾雅刀室謂之鞞鞛。
鞛與琫同。
故亦言鞛上飾,鞞下飾。
如公劉詩毛傳是也。
左傳,藻率鞞鞛。
杜註:鞞,刀削上飾。
鞛下飾。
蓋誤以鞞鞛爲上下飾也。
諸韻今皆註爲刀下飾,蓋承用杜註,而未詳說文詩傳之義也。
考證:〔【說文】佩刀下飾。
〕謹照原文下改上。
琬 【午集上】【玉字部】 琬 【唐韻】【正韻】於阮切【韻會】委遠切,□音宛。
【說文】圭有琬者。
【徐曰】琬謂宛然窊也,琬之言婉也,窊然象柔婉也。
【廣韻】圭也。
【周禮春官典瑞】琬圭以治德,以結好。
【註】琬圭無鋒芒。
又【冬官玉人】琬圭九寸。
【註】琬,猶圓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鼂采琬琰。
【註】琬琰,美玉名。
又人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垂綏琬琰。
【註】郭璞曰:汲冢周書,桀伐岷山,得女二人,曰琬曰琰。
桀愛二女,斲其名于苕華之上,苕是琬,華是琰也。
又【廣韻】烏貫切,音惋。
義同。
琮 【午集上】【玉字部】 琮 【唐韻】藏宗切【韻會】組宗切,□音賨。
【說文】瑞玉大八寸,似車釭。
【徐曰】謂其狀外八角而中圓也。
【玉篇】琮玉八角,象地。
【周禮春官】以黃琮禮地。
【註】琮之言宗,八方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
中虛圓,以應無窮,象地之德,故以祭地。
【冬官考工記】璧琮九寸,諸侯以享天子。
【又】璧琮八寸,以頫聘。
駔琮五寸,宗後以爲權。
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是謂內鎭,宗後守之。
駔宗七寸,鼻寸有半寸,天子以爲權。
瑑琮八寸,諸侯以享夫人。
【註】員曰璧,方曰琮。
聘禮享君以璧,享夫人以琮。
衆來曰頫,特來曰聘。
駔讀爲組,謂以組繫琮爲稱錘權重也。
大琮如王之鎭圭,射謂其外之鉏牙也。
頫,音眺。
射,音石。
瑑,音篆。
又姓。
【姓譜】宋進士琮師古,開封人。
又人名。
【繆襲平南荊曲】劉琮據襄陽,劉備屯樊城。
又【五音集韻】戎稅也。
又【集韻】子宋切,綜去聲。
半璧也。
考證:〔【周禮春官】黃琮禮地。
〕謹照原文黃琮上增以字。
琯 【午集上】【玉字部】 琯 【廣韻】古滿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緩切,□音。
【說文】本作管。
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牙,故謂之管。
或從玉。
古者琯以玉。
【玉篇】舜以天德嗣堯,西王母來獻其白琯。
【集韻】前零陵文學姓奚,於冷道舜祠下得笙玉琯,夫以玉作音,故神人以和,鳳皇來儀也。
又【廣韻】【集韻】□古困切,音睔。
【廣韻】治金出光也。
【集韻】治金玉使瑩曰琯。
又【集韻】古丸切,音官。
石似玉。
又【五音集韻】古患切,音慣。
貫玉飾也。
琰 【午集上】【玉字部】 琰 【唐韻】【韻會】□以冉切,音。
【說文】璧上起美色也。
從玉,炎,意兼聲。
【廣韻】玉名。
【韻會】琰之言炎也。
光炎起也。
又圭之銳上者。
【周禮春官典瑞】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註】琰圭有鋒芒,爲誅討之象。
諸侯有不善,使者征之,執以爲瑞節也。
又【冬官考工記】琰圭九寸。
【註】凡圭琰上寸半,琰圭琰半以上又半爲瑑飾。
又人名。
詳前琬字註。
蛼 【申集中】【蟲字部】 蛼 【集韻】昌遮切,音車。
【篇海】蛼螯,蟲名。
如蜆而大。
詳螯字註。
琱 【午集上】【玉字部】 琱 【唐韻】都寮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聊切,□音貂。
【說文】治玉也。
一曰石似玉。
【廣韻】琱琢。
【前漢郊祀志】□黻琱戈。
【師古註】琱戈,刻鏤之戈也。
【張衡南都賦】圓方琢琱。
【抱樸子名實卷】駑蹇矯首於琱輦,駥驥委牧乎林坰。
又畫也。
【前漢貢禹傳】牆塗而不琱。
【師古註】琱與彫同。
畫也。
又通作雕。
【爾雅釋器】玉謂之雕,雕謂之琢。
【禮王制】雕題交趾。
又通作彫。
【孟子】使玉人彫琢之。
【後漢杜林傳】斲彫爲樸。
又通作錭。
【荀子富國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又或作敦。
【詩周頌】敦琢其旅。
【註】敦,與琱同。
又【集韻】或作,詳字註。
考證:〔【荀子禮論篇】錭刻黼黻文章,以塞其目。
〕謹按所引錭刻黼黻二句在富國篇不在禮論篇,謹照改富國篇。
琲 【午集上】【玉字部】 琲 【唐韻】普乃切,音痱。
【說文】珠五百枚也。
【左思吳都賦】珠琲闌幹。
【註】琲,貫也。
珠十貫爲一琲。
張有曰:草木華未旉,琲磊如珠。
又【廣韻】【集韻】蒲昧切【韻會】蒲妹切【正韻】步昧切,□音佩。
又【廣韻】蒲罪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凂切,□音蓓。
義□同。
【考證】【醜集中】【土字部】〔【正字通】與□斟鄩□同。
古國名。
〕謹按鄩乃鄩之譌。
集韻鄩乃古國名是也。
鄩音尋與不同字,不得雲與鄩同。
謹省鄩字。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披巴切,音葩。
飛貌。
琳 【午集上】【玉字部】 琳 〔古文〕玪【唐韻】力尋切【集韻】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林。
【說文】美玉也。
【廣韻】玉名。
【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
【傳】球,琳,皆玉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琳珉昆吾。
【師古註】琳,玉也。
又人名。
【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蓼侯孔臧子琳位至諸吏。
又國名。
【洞冥記】琴國去長安九千裡,生玉葉李,色如碧玉。
阰 【戌集中】【阜字部】 阰 【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音琵。
【廣韻】山在楚南。
【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
【謝朓春思詩】阰山起朝日。
【集韻】或作□。
又【玉篇】婢吏切,音比。
又【集韻】頻彌切,音□。
義□同。
粋 【未集上】【米字部】 粋 【篇海】音碎。
純也,精微也。
由 【午集上】【田字部】 由 【廣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正韻】于求切,□音猷。
【廣韻】從也。
【韻會】因也。
【爾雅釋詁】自也。
【註】猶從也。
【論語】觀其所由。
【註】經也,言所經從。
【禮內則】由衣服飮食,由執事。
【註】由,自也。
【儀禮士相見禮】願見無由達。
【註】言久無因緣,以自達也。
又【博雅】由,行也。
【書微子之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
【禮經解】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疏】由,行也。
又於也。
【詩大雅】無易由言。
【箋】由,於也。
又【博雅】由,用也。
【書盤庚】沖人非廢厥謀,弔由靈。
【註】弔,至,由,用,靈,善也。
言我非廢衆謀,乃至用爾衆謀之善者,指臣民以爲當遷者言也。
【詩小雅】君子無易由言。
【箋】由,用也。
【左傳襄三十年】以晉國之多虞,不能由吾子。
【註】由,用也。
又【博雅】式也。
又【揚子方言】胥由,正輔也。
燕之北鄙曰由。
【註】胥,相也。
由,正皆謂輔持也。
又【揚子方言】由迪,正也。
東齊靑徐之閒相正謂之由迪。
又所由,州郡官也。
【唐書崔成傳】舉觴罰裴度曰:丞相不宜與所由呫囁耳語,度笑受之。
又【孟子】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註】由由,自得之貌。
【管子小問篇】至其成也,由由茲免。
【註】由由,悗懌實貌。
茲免,謂益有謹厲。
又由庚,由儀,□笙詩也。
見【束晳補亡詩】。
又國名。
【戰國策】昔智伯欲伐厹由,遺之大鐘。
【註】厹由,國名。
【釋文】漢志由作猶。
又縣名。
【後漢郡國志】吳郡由拳。
【搜神記】秦始皇東巡,望氣者雲:五百年後,江東有天子氣。
始皇至,令囚徒十萬人掘汙其地,表以惡名,曰由拳縣。
又姓。
【史記秦本紀】戎王使由餘於秦。
又由吾,複姓。
又由胡,草名。
【爾雅釋草】繁,由胡。
又夷由,鳥名。
【爾雅釋鳥】鼯夷由。
又雔由,蟲名。
【爾雅釋蟲】雔由樗繭。
【註】食樗葉。
又與猶通。
尚可之辭。
【孟子】王由足用爲善。
又通作繇。
【董仲舒賢良策】道者所繇,適於治之路。
【註】與由同。
又許由。
【前漢古今人表】作許繇。
又通作。
【前漢宣帝紀】上亦無知。
又【楊愼丹鉛錄】由與農通。
韓詩外傳,東西耕曰橫,南北耕曰由。
呂氏春秋,管子曆紀皆雲:堯使後稷爲大由。
註大由,大農也。
錢譜,神農幣文,農作由。
又借作。
【類篇】按說文徐曰:說文無由字,惟字註:木生條也,古文省弓,而後人因省之,通用爲因由等字。
【書盤庚】若顚木之有由蘖。
【註】古作,顚仆也。
木生條也。
○按《說文》註:古文省弓,則係正字,由乃古省。
據《尚書註》則屬古文,似誤。
又【韻補】葉延知切,音夷。
【馮衍顯志賦】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
病歿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又葉羊諸切,音餘。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
又【正字通】音妖。
冶由,女子笑貌。
考證:〔【禮祭統】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
〕謹照原書祭統改經解。
〔【孟子】由由焉與之偕,而不自失焉。
〕謹照原文由由焉改由由然。
甲 【午集上】【田字部】 甲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古狎切【正韻】古洽切,□音夾。
草木初生之莩子也。
【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疏】百果草木皆莩甲開坼,莫不解散也。
【後漢章帝紀】方春生養,萬物孚甲。
【註】葉裏白皮也。
又十幹之首。
【爾雅釋天】歲在甲曰閼逢,月在甲曰畢。
【易蠱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疏】甲者,造作新令之日。
【書益稷】娶于塗山,辛壬癸甲。
【禮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又凡物首出羣類曰甲。
【戰國策】臣萬乗之魏,而甲秦楚。
【釋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
【張衡西京賦】北闕甲第。
【註】第,館也。
甲,言第一也。
【蘇軾表忠觀□】吳越地方千裡,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又始也。
【書多方】因甲于內亂。
【註】甲,始也。
又科甲。
【正字通】漢有甲乙丙科,平帝時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順帝陽嘉元年,增甲乙科員。
又【爾雅釋言】甲,狎也。
【註】謂習狎。
【詩衞風】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毛傳】甲,狎也。
【朱註】甲,長也。
言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
又兵甲。
【易說卦】離爲甲冑。
【疏】爲甲冑,取其剛在外也。
【左傳襄三年】組甲三百。
【註】組甲,漆甲成組文。
【禮王制】命大司徒敎士以車甲。
【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爲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
又【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
【正字通】衣亦曰甲,元世祖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雨襻,名比甲,以便弓馬。
又爪甲。
【管子四時篇】隂生金與甲。
【註】隂氣凝結堅實,故生金爲爪甲也。
又甲帳,殿也。
又甲庫。
【正字通】唐制,甲庫,藏奏鈔之地也。
程大昌曰:唐中書門下吏部,各有甲曆,凡三庫以若幹人爲一甲,在選部則名團甲。
貞元四年,吏部奏三庫敕甲,又經失墜,乃至制敕旨甲皆被攺毀。
據此則甲非甲乙之甲。
龎元英文昌雜錄謂甲庫如令甲令丙,誤也。
宋時有敕甲旨甲之稱,猶今言底言案也。
遼史有架閣庫管句,元有左右部架閣庫,卽唐之甲庫也。
又【淮南子覽冥訓】質壯輕足者爲甲卒。
【註】甲鋩也。
又令甲,法令首章也。
亦曰甲令。
【戰國策】臣敬循衣服以待令甲。
【史記惠景閒侯年表】長沙王者至令甲,稱其忠焉。
【註】瓚曰:漢以芮忠故特王之。
以非制,故特著令。
漢時決事,集爲令甲三百餘篇。
如淳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
師古曰:若今第一,第二篇。
【後漢皇後紀】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
又官名。
【周禮夏官】司甲。
【疏】司甲,兵戈盾官之長者。
又保甲。
【正字通】編籍民戸,彼此詰察,防容隱姦宄也。
又宋元豐,以諸路義勇攺爲保甲。
紹興閒詔淮漢閒,取主戸之雙丁,十戸爲甲,五甲爲團,團有長。
乾道閒,漕臣馮忠嘉言敎閱保甲,皆義勇民兵也。
又國名。
【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籲。
【註】甲氏留籲,赤狄別種。
【傳昭十六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註】甲父,古國名。
高平昌邑縣東南有甲父亭。
又姓。
【莊子庚桑楚】昭景也,甲氏也。
【釋文】一說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
昭景甲,三姓雖異,論本則同也。
又赤甲,山名。
【杜甫詩】蔔居赤甲遷居新。
【註】白鹽,赤甲,皆峽口大山。
赤甲山高,不生草木,上皆赤色,望之如人袒胛,在夔州。
又蟲介曰甲。
又鳥名。
【博雅】定甲鴠也。
又【韻補】葉訖立切,音急。
【揚雄長楊賦】今樂遠出以露威靈,數動搖以疲車甲。
葉上德。
又葉吉協切,音頰。
【楚辭九歌】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考證:〔【書多方】甲于內亂。
〕謹照原文甲字上增因字。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滅赤狄甲氏及留籲。
又【昭十五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
〕謹照原書左傳改春秋。
昭字上又字改爲傳字。
兩十五年俱照原文改爲十六年。
晉侯改晉人。
〔【莊子庚桑楚】昭景也,著戴也,甲氏也。
【註】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
〕謹照原文甲氏也下連著封也爲句,言昭景以戴而著甲氏以封而著也。
今按義謹省著戴也三字。
註改爲釋文一說。
申 【午集上】【田字部】 申 〔古文〕□□【唐韻】【集韻】失人切【韻會】【正韻】升人切,□音身。
十二支之一。
【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
【釋名】申,身也。
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
【史記律書】七月也。
律中夷則,其於十二子爲申。
申者,言隂用事,申賊萬物。
又重也。
【易□卦】重□以申命。
【書堯典】申命義叔。
【傳】申,重也。
【後漢朱暉傳】願將軍少察愚言,申納諸儒。
又緻也。
【禮郊特牲】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又舒也。
【武王弓銘】屈申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
【班彪北征賦】行止屈申,與時息兮。
又欠伸也。
【莊子刻意篇】熊經鳥申。
又【博雅】申申,容也。
【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
【朱註】申申,其容舒也。
又姓。
【史記三皇本紀】神農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其後有州甫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
又申屠,複姓。
又國名。
【詩王風】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
【傳】申,姜姓之國。
【左傳隱元年】鄭武公娶於申。
【註】申國,今南陽宛縣。
又州名。
【韻會】春秋時屬楚,秦南陽郡,後魏爲郢州,周爲申州。
又山名。
【山海經】申山,其上多穀柞,其下多杻橿。
又北二十裡曰上申之山。
又池名。
【左傳文十八年】夏五月公遊于申池。
【註】齊南城西門名申門,左右有池。
又矢名。
【晉語】乾時之役,申孫之矢集於桓鉤。
【註】申孫,矢名。
又草名。
【淮南子人閒訓】申□,杜茞,美人之所懷服也。
【註】申□,杜茞,皆香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思晉切,音信,伸也。
又【集韻】試刃切,音眒。
引也。
甴 【備考】【午集】【田字部】 甴 【篇海類編】士甲切,音紮。
電 【戌集中】【雨字部】 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堂練切【正韻】蕩練切,□音殿。
【說文】隂陽激燿。
從雨從申。
【埤雅】電與雷同氣。
雷從回,電從申,隂陽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洩而爲電。
或曰雷出天氣,電出地氣,故電從坤省。
說卦:離爲電。
電,火屬也。
蓋隂陽暴格,分爭激射,有火生焉,其光爲電,其聲爲雷。
今鐵石相擊則生火,燒石投井則起雷。
又況天地大爐之所薄動,眞火之所激射乎。
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驚人,號令啓發而已。
電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
【釋名】電,殄也。
乍見則殄滅也。
【易噬嗑】雷電合而章。
【註】雷電□合,不亂乃章。
又【豐卦】雷電皆至。
【疏】雷者,天之威動。
電者,天之光耀。
雷電俱至,則威明備足以爲豐也。
【詩小雅】□震電。
【禮月令】仲春,雷乃發聲,始電。
【疏】電是陽光,陽微則光不見,此月陽氣漸盛,以擊於隂,其光乃見,故雲始電。
【春秋隱九年】大雨震電。
【疏】河圖雲:隂激陽爲電,電是雷光。
【穀梁傳】震,雷也。
電,霆也。
【淮南子原道訓】電以爲鞭策。
甶 【午集上】【田字部】 甶 【唐韻】分勿切【集韻】敷勿切,□音拂。
【說文】鬼頭也。
又【集韻】方未切,音沸。
義同。
男 【午集上】【田字部】 男 【集韻】【韻會】【正韻】□那含切,音南。
【說文】丈夫也。
從田從力,言用力於田也。
【白虎通】男,任也。
任,功業也。
【易繫辭】乾道成男。
又爵名。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又姓。
【史記夏本紀】其後有男氏。
又【韻補】葉尼心切,音寧。
【詩大雅】太娰嗣徽音,則百斯男。
畫 【午集上】【田字部】 畫 【字彙】胡卦切,與畫同。
繪也。
(畫)〔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麥切,橫入聲。
卦畫也。
又分畫也。
界限也。
【左傳襄四年】芒芒禹迹,畫爲九州。
【註】畫分也。
【禮檀弓】哀公使人弔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弔焉。
【註】畫地爲宮象。
又計策也。
【鄒陽上吳王書】故願大王審畫而已。
【史記荊燕世家】齊人田生遊,乏資,以畫幹營陵侯澤。
【註】服曰:以計畫幹之也。
又截止也。
【論語】今女畫。
又丘名。
【爾雅釋地】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
【註】言爲道所規畫。
【釋名】道出其右曰畫。
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又地名。
【史記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
【註】正義曰:括地志雲:戟裡城在臨湽西北三十裡,春秋時棘邑。
又雲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爲名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卦切,音話。
【爾雅釋言】畫形也。
【註】畫者爲形像。
【釋名】畫,挂也。
以五色挂物象也。
俗作□。
【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
【疏】凡祭服皆畫衣繡裳。
【儀禮鄕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
士布侯,畫以鹿豕。
又官名。
【後漢百官志】畫室署長一人,四百石,黃綬。
又【韻補】葉胡對切,音惠。
【秦瑯琊刻石】方伯分職,諸治經易。
舉錯必當,莫不如畫。
易音異。
甽 【午集上】【田字部】 甽 【玉篇】古文畎字。
【前漢食貨志】後稷始甽田,以二耜爲耦,廣尺深尺曰甽。
【後漢章帝紀】毎尋前世舉人貢土,或起甽畝。
又【類篇】松倫切,音旬。
山下受霤處。
【釋名】山下根之受霤處曰甽。
甽,吮也,吮得山之肥潤也。
【呂氏春秋】丁田棄甽。
又【集韻】朱閏切,音稕。
溝也。
考證:〔【玉篇】古文□字。
〕謹照原文□改畎。
甾 【午集上】【田字部】 甾 【集韻】同葘。
又與淄同。
【前漢地理志】惟甾其道。
又與□同。
【周禮天官染人註】翟類有六,曰翬,曰搖,曰□,曰甾,曰希,曰蹲。
【玉篇】側飢切,與葘同。
眃 【午集中】【目字部】 眃 【集韻】王分切,音雲。
眩眃,視不明貌。
又【集韻】戸袞切,音混。
眩眃,疾視貌。
【後漢張衡思□賦】儵眩眃兮反常閭。
【註】眩,眃音縣混。
甿 【午集上】【田字部】 甿 【唐韻】武庚切【集韻】謨耕切【正韻】眉庚切,□音甍。
【說文】田,民也。
【周禮地官遂人】以下劑緻甿,以田裡安甿。
【註】變民言甿,異外內也。
甿,猶懵懵無知貌也。
【管子揆度篇】桓公憂北郭民之貧,召管子而問曰:北郭者,盡屨縷之甿也。
又【五韻集韻】武登切,音瞢。
義同。
又【集韻】莫郞切,音茫。
曠野,或書作□。
又母亙切,音懜。
【博雅】癡也。
一曰田民。
畀 【午集上】【田字部】 畀 〔古文〕畁【集韻】必至切【正韻】浦至切,□音比。
【爾雅釋詁】畀,賜也。
【書洪範】不畀洪範九疇。
【傳】畀,與也。
【詩衞風】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傳】畀,予也。
又人名。
楚昭王妹季芉,字畀我。
見【左傳定四年】。
【正韻】從田從丌,或從廾,誤。
畂 【午集上】【田字部】 畂 【玉篇】古文字。
註詳土部七畫。
暢 【辰集上】【日字部】 暢 【廣韻】【集韻】□醜亮切,音唱。
通暢。
又達也。
【易坤卦】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
【疏】有美在中,必通暢於外。
【尙書序】約文申義,敷暢厥旨。
又【禮月令】命之曰暢月。
【註】暢,充也。
又【類篇】長也。
又琴曲。
【風俗通】命其曲曰暢。
暢者,言其道之美暢。
又姓。
【陳留風俗傳】暢氏出齊。
唐有暢當。
【集韻】通作鬯。
畇 【午集上】【田字部】 畇 【廣韻】羊倫切【集韻】【韻會】兪倫切【正韻】于分切,□音勻。
【爾雅釋訓】畇畇,田也。
【註】言墾辟也。
【詩小雅】畇畇原隰。
【註】墾辟貌。
又【廣韻】相倫切【集韻】須倫切,□音荀。
又【廣韻】詳遵切。
【集韻】相倫切,□音旬。
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規倫切,音均。
【六書故】原田一往平均也。
又【集韻】戸犬切,音甽。
義同。
又【廣韻】徒年切【集韻】亭年切,□音田。
地名。
在絳。
又【集韻】堂練切,音甸。
義同。
□ 【備考】【未集】【竹字部】 □ 【搜眞玉鏡】音忌。
□ 【午集下】【立字部】 □ 【玉篇】房六切【海篇】音伏。
邪也。
畈 【午集上】【田字部】 畈 【廣韻】【集韻】【韻會】方願切【正韻】方諫切,□音販。
【廣韻】田畈。
【集韻】田也。
【韻會】平疇也。
畊 【午集上】【田字部】 畊 【玉篇】古文耕字。
【晏子春秋諫上】今齊國丈夫畊,女子織。
又【楊愼丹鉛錄】畊上聲,唐六典論府兵之制雲:居無事時畊於耕。
以此證之,畊耕音義有別。
畋 【午集上】【田字部】 畋 【廣韻】徒年切【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音田。
【說文】平田也。
【書多方】今爾尚宅爾宅,畋爾田。
【疏】治田謂之畋。
今人以營田求食謂之畋食。
又【廣韻】取禽獸也。
【書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
【張衡西京賦】盤于遊畋,其樂隻且。
或作甸。
亦作□□。
通作田佃。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音電。
義同。
□字原從攵作。
界 【午集上】【田字部】 界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音戒。
【說文】境也。
【爾雅釋詁】界,垂也。
【孟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又【增韻】分畫也,限也。
【後漢馬融傳】奢儉之中,以禮爲界。
【註】界,猶限也。
又【增韻】離閒也。
【揚雄解嘲】範睢界涇陽。
【註】界者,界其兄弟使疏也。
又地名。
【後漢獻帝紀】袁紹及公孫瓚戰於界橋。
【註】今貝州宗城縣東有古界城,近枯漳水,則界橋在此也。
又與也。
【後漢桓譚傳】非身力所得,皆以臧界告者。
【註】界,與也。
音必二反。
又【韻補】葉居吏切,音記。
【陶潛感士不遇賦】悼賈傅之秀朗,紆遠轡於促界。
悲董相之淵緻,屢乗危而幸濟。
【集韻】本作畍。
或作堺□。
考證:〔【孟子】固國不以封疆之界。
〕謹照原文固國改域民。
艃 【未集下】【舟字部】 艃 【廣韻】裡之切【集韻】陵之切,□音釐。
□艃,船名。
又【五音集韻】力紙切,音邐。
義同。
畍 【午集上】【田字部】 畍 【玉篇】同界。
畎 【午集上】【田字部】 畎 〔古文〕甽【唐韻】姑泫切【集韻】【韻會】【正韻】古泫切,□音狷。
【說文】本作□,水小流也。
【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
【傳】一畝之閒,廣尺深尺曰畎。
又疏通流注皆曰畎。
【乾坤鑿度】聖人畎流大道,萬彙滋溢。
又山谷通水處。
【書禹貢】羽畎夏翟。
【註】羽山之谷。
又【集韻】畎迥切,音熲。
義同。
書岱畎絲枲。
劉昌宗讀。
又苦泫切,音犬。
【字彙補】西方地名。
【史記匈奴傳】周西伯昌伐畎夷氏。
【集韻】亦作□。
畏 【午集上】【田字部】 畏 〔古文〕□□【唐韻】於胃切【集韻】紆胃切,□音尉。
惡也。
【廣韻】畏懼。
【增韻】忌也。
又心服也。
怯也。
【易震卦】雖兇無咎,畏鄰戒也。
【書呂□】永畏惟罰。
【傳】當長畏懼,惟爲天所罰。
又【集韻】於非切,音威。
【書臯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威。
【傳】天明可畏,亦用民成其威。
【釋文】畏如字。
徐音威。
○按《古文尚書》威畏同,天威棐忱,今文作畏。
《禮表記》引書:德威惟威。
註:讀作畏。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
杜子春雲畏當作威。
威謂弓淵,角之中央與淵相當。
鄭謂畏讀如秦師入隈之隈。
【釋文】畏,烏回反。
又【集韻】鄔賄切,音猥。
同嵔。
嵔壘,山名。
或省。
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中,恆當弓之畏,畏也者必橈。
【註】畏作威。
〕謹照原文註畏作威改:杜子春雲畏當作威。
畔 【午集上】【田字部】 畔 【廣韻】【集韻】【正韻】□薄半切,音叛。
【說文】田界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
【史記周本紀】耕者皆讓畔。
又【博雅】畔,離也。
【書胤征】畔官離次。
又倍也。
【禮王制】革制度衣服者爲畔,畔者君討。
【前漢高帝紀】漢王幷關中而齊梁畔之。
又【詩大雅】無然畔援。
【箋】畔援,猶跋扈也。
【釋文】韓詩雲:畔援,武強也。
又【韻補】葉皮變切,音卞。
【杜篤論都賦】昔在彊秦,爰初開畔。
霸自岐雍,國富人衍。
衍,音宴。
又【轉注古音】畔,讀作盤。
【漢□】引易屯卦畔桓居貞。
畕 【午集上】【田字部】 畕 【唐韻】【集韻】□居良切,音薑。
【說文】比田也。
從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