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令促急風疾暴也。
【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又人名。
【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
【註】幾瑟,韓愛子。
【釋文】幾瑟,史記作蟣虱。
又與索通。
【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又【集韻】疏吏切,音駛。
樂器。
又【韻補】葉式吏切,音試。
【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
嚴霜初降,涼風蕭瑟。
瑠 【午集上】【玉字部】 瑠 【字彙】俗璢字。
瑢 【午集上】【玉字部】 瑢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
【廣韻】瑽瑢,佩玉行也。
【集韻】佩音。
【正韻】佩玉行聲。
瑣 【午集上】【玉字部】 瑣 【唐韻】蘇果切【集韻】【韻會】損果切,□音□。
【說文】玉聲。
又【正韻】玉屑。
又【韻會】細也,小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註】爲奸細之行曰瑣。
【前漢司馬相如傳】豈特委瑣握□,拘文牽俗。
【仲長統述志詩】古來繚繞,委曲如瑣。
又【詩衞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傳】瑣尾,少好之貌。
又【韻會】瑣瑣,繁碎猥屑貌。
【爾雅釋言】瑣瑣,小也。
【註】才器細陋。
【易旅卦】旅瑣瑣。
【疏】瑣瑣,細小□賤之貌。
【詩小雅】瑣瑣姻婭,則無膴仕。
【傳】瑣瑣,小貌。
又【博雅】瑣,連也。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一年】諸侯之師次于瑣。
【註】縣西有瑣侯亭。
又【韻會】靑瑣,門名。
漢制給事黃門之職,日暮入,對靑瑣門拜,名曰夕郎。
【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註】瑣,門鏤也。
文如連瑣,楚王之省閣也。
一雲靈神之所在也。
瑣門有靑瑣也。
【前漢元後傳】僭上赤墀靑瑣。
【註】以靑畫戸邊鏤中,天子制也。
如淳曰:門楣格再重,如人衣領,再重裹者靑,名曰靑瑣,天子門制也。
師古曰:靑瑣者,刻爲連鎖文,而以靑塗之也。
又【韻會】凡物刻鏤罥結交加爲連瑣文者,皆曰瑣。
非特門鏤也。
【左思吳都賦】畢瑣結。
又邊瑣。
【前漢丙吉傳】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
【註】瑣,錄也。
【蘇軾詩】論兵臨老付邊瑣。
又地名。
【春秋成十二年】公會晉侯衞侯于瑣澤。
又姓。
【正字通】宋政和進士瑣政。
又人名。
【禮檀弓】縣子瑣曰。
【註】瑣,縣子名。
又【韻會】或作璅。
【晉書習鑿齒傳】璅璅當流離。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米緩切。
卽□字省文。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箕。
可以取蟣也。
同。
○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女除切,音袽。
機□也。
瑤 【午集上】【玉字部】 瑤 【唐韻】餘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玉之美者。
【書禹貢】瑤琨篠簜。
【傳】瑤琨皆美玉。
【疏】王肅雲:瑤琨,美石次玉者。
【詩衞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前漢禮樂志】徧觀此眺瑤堂。
【註】瑤,石而似玉者也。
又【詩大雅】惟玉及瑤。
【箋】玉瑤,容刀之佩。
又山名。
【山海經】有瑤碧之山。
又池名。
【列子周穆王篇】遂賔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
又星名。
【楚辭九歎】騰羣鶴于瑤光。
【註】瑤光,北鬥杓星也。
又人名。
【左傳哀二十三年】晉荀瑤伐齊。
【註】荀瑤,荀躒之孫。
【晉語】知宣子將以瑤爲後。
【註】瑤,知伯也。
瑦 【午集上】【玉字部】 瑦 【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於五切,□音隖。
【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義同。
瑧 【午集上】【玉字部】 瑧 【字彙】資辛切,音津。
玉名。
盤 【午集中】【皿字部】 盤 〔古文〕鎜【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畔平聲。
【說文】承槃也。
【正字通】盛物器。
或木,或錫銅爲之。
【左傳僖二十三年】乃饋盤飱置壁焉。
【史記滑稽傳】杯盤狼籍。
【呂氏春秋】功名著于盤盂。
又浴器亦曰盤。
【禮喪大記】沐以瓦盤。
【大學】湯之盤銘。
【註】沐浴之盤也。
又國名。
【南史梁武帝紀】盤盤國遣使朝貢。
又首出禦世曰盤古氏。
【任昉述異記】盤古氏,夫婦隂陽之始也,天地萬物之祖也。
今南海中盤古國人,皆以盤古爲姓。
又犬名。
【幹寶搜神記】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盤瓠。
又姓。
明隆慶中有盤銘。
又【博雅】盤桓,不進也。
【後漢張楷傳】前此徵命,盤桓未至。
又與般通。
【爾雅釋詁】樂也。
【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
【孟子】般樂怠傲。
又與蟠通。
【集韻】曲也。
【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
【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又盤庚,殷王名。
【前漢古今人表】作般庚。
又鉤盤,九河之一。
【爾雅釋水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又門名。
【陸廣微吳地志】盤門,古作蟠門。
嘗刻木作蟠龍,以此鎭越。
又通作磐。
【前漢文帝紀】盤石之宗。
【成公綏嘯賦】坐盤石。
【註】盤,大石也。
又與螌通。
【春秋隱元年疏】郭璞雲:蜚卽負盤,臭蟲。
【集韻】作負螌。
又葉蒲延切,便平聲。
【古詩】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
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聮。
又葉似宣切,音旋。
【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註】西荊卽楚舞也。
折盤,舞貌。
又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
亦作旋。
【張□過黃牛峽詩】盤渦逆入嵌空地,斷壁高分繚繞雲。
【袁桷詩】敎民風揜草,化俗水旋渦。
又葉符兵切,音平。
【崔瑗竇大將軍鼎銘】禹鏤其鼎,湯刻其盤。
紀功申戒,貽則後人。
【韻補】庚通眞。
【說文】本作槃。
【廣韻】俗作柈。
瑨 【午集上】【玉字部】 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
【廣韻】美石,次玉。
【韻會】石之似玉者。
【集韻】或作璡。
□。
瑩 【午集上】【玉字部】 瑩 【廣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于營切,□音榮。
【廣韻】玉色。
又【集韻】石似玉。
【詩衞風】充耳琇瑩。
【傳】琇瑩,美石也。
【詩齊風】尚之以瓊瑩乎而。
【傳】瓊瑩,石似玉。
【韻會】詩詁曰淇奧詩:充耳琇瑩。
註:毛雲:琇瑩,美石也。
詩:尚之以瓊華,尚之以瓊英,尚之以瓊瑩。
註:毛雲:瓊英,石似玉。
鄭雲:石似瓊,似瑩。
今詳琇瑩與琇實同文,瓊瑩與瓊英瓊華同文,則瑩非玉石矣。
毛說非也。
況瓊旣爲玉之美,瑩又爲次玉之石,則一瑱乃似二物,鄭說非也。
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榮有英,有華有實,猶草木也。
瑩卽榮也,謂玉之始生,如草木之榮也。
英謂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華。
謂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華。
實謂玉之旣成,如草木之實,皆可用之玉也。
又明也。
【揚子太□經】一生一死,性命瑩矣。
【註】瑩,明也。
又六瑩,樂名。
【列子周穆王篇】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
又人名。
【前漢功臣表】祝茲侯呂瑩。
【註】師古曰:瑩,音榮。
又烏暝反。
又凋也。
【楚辭九思】堇荼茂兮扶疎,蘅芷彫兮瑩嫇。
又【集韻】【韻會】□維傾切,音營。
玉似石。
又【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瀅。
玉色光潔也。
【逸論語】如玉之瑩。
又【正字通】鏡瑩。
【晉書樂廣傳】此人水鏡,見之瑩然。
【隋書高熲傳】獨孤公猶鏡也。
每被磨瑩,皎然益明。
又心精明亦曰瑩。
【江淹雜體詩】開袠瑩所疑。
【韓愈寄孟□詩】抱照瑩疑怪。
又【集韻】【韻會】【正韻】□烏迥切,音濙。
【集韻】聽瑩,惑也。
【正韻】引莊子,是黃帝之所聽瑩,謂聞之而惑也。
◎按《莊子齊物論》本作熒。
瑪 【午集上】【玉字部】 瑪 【集韻】母下切,音馬。
瑪瑙,石之次玉者。
詳前瑙字註。
亦作碼。
甠 【午集上】【生字部】 甠 【字彙】同夝。
詳夕部夝字註。
【寅集中】【山字部】【字彙】巨希切,音祈。
山傍石。
斊 【卯集下】【文字部】 斊 【篇海】音齊。
等也,中也,疾也。
【正字通】齊省作斉。
斊卽斉之譌也。
瑫 【午集上】【玉字部】 瑫 【廣韻】土刀切【集韻】他刀切,□音饕。
【廣韻】玉名。
【集韻】美玉也。
又【集韻】一曰玉飾劒。
瑬 【午集上】【玉字部】 瑬 【唐韻】【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
【說文】□玉也。
冕飾。
【集韻】通作旒。
又旗之下垂者。
【宋書禮志】鸞輅駕四馬,旂九瑬。
又【玉篇】美金也。
亦作璆。
瑭 【午集上】【玉字部】 瑭 【廣韻】【集韻】【韻會】□徒郎切,音唐。
【玉篇】玉也。
【博雅】玉名。
瑯 【午集上】【玉字部】 瑯 【廣韻】俗琅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類編】武粉切,音吻。
截□,竹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唐何切,音駝。
飛貌。
瑰 【午集上】【玉字部】 瑰 【唐韻】公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姑回切,□音傀。
【說文】玫瑰也。
一曰圓好珠也。
【博雅】玫瑰,珠名。
【左傳成十七年】聲伯夢涉洹,或與已瓊瑰食之。
【註】瓊瑰,珠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其石則赤玉玫瑰。
【註】晉灼曰:玫瑰,火齊珠也。
師古曰:火齊珠,今南方之出火珠。
又瓊瑰,石次玉。
【詩秦風】瓊瑰玉佩。
【傳】瓊瑰,石而次玉。
又【郭璞江賦】珕珋璿瑰。
【註】瑰,古回反。
山海經曰:西王母之山,爰有璿瑰,亦玉名也。
又【博雅】瑰瑋,琦玩也。
【後漢班固傳】因瑰材而究奇。
【註】□蒼曰:瑰瑋珍奇也。
又【宋玉對楚王問】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
又樹名。
【抱樸子對俗卷】昆侖有珠玉,沙棠,琅玕,碧瑰之樹。
又【唐韻】戸恢切【集韻】胡隈切【韻會】胡隗切【正韻】胡傀切,□音回。
義同。
又【正字通】音貴。
玫瑰,花名。
【集韻】或作瓌璝。
疨 【午集中】【疒字部】 疨 【廣韻】許加切【集韻】虛加切,□音鰕。
喉病。
又【集韻】午加切,音牙。
痄疨,病甚也。
又語下切,音訝。
義同。
瑱 【午集上】【玉字部】 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甸切,音。
【說文】以玉充耳也。
【詩鄘風】玉之瑱也。
【傳】瑱,塞耳也。
【衞風】充耳琇瑩。
【傳】充耳謂之瑱。
天子玉瑱,諸侯以石。
【禮檀弓】練角瑱。
【註】小祥後以角爲之。
又【廣韻】玉名。
【江淹雜體詩】巡華過盈瑱。
【註】盈瑱,盈尺之玉也。
又【郭璞江賦】金精玉英,瑱其裏。
【註】瑱,他見反。
瑱,謂文采相雜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刃切【正韻】之刃切,□音鎭。
充耳玉也。
【釋名】瑱,鎭也。
懸珠當耳旁,不使妄聽,自鎭重也。
又玉名。
【周禮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
【釋文】瑱,宜作鎭音。
【楚辭九歌】瑤席兮玉瑱。
【註】瑱,音鎮。
又人名。
【正韻】唐將來瑱。
又【集韻】他典切,音腆。
玉也。
又堂練切,音電。
玉名。
又【正韻】之人切,音眞。
同鎭。
又玉充耳。
又音田。
【後漢班固傳】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飾璫。
【註】廣雅曰:瑱,音田。
礩也。
又【□琳神女賦】紆□靈之鬢髢兮,珥明月之雙瑱。
結金鑠之婀娜兮,飛羽□之翩翩。
【韻補】葉亭年切,音田。
【說文】或作□。
【集韻】亦作琠□。
考證:〔【後漢班固傳】雕玉瑱以所楹,裁金璧以飾璫。
〕謹照原文所改居。
" 瑲 【午集上】【玉字部】 瑲 【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音鏘。
【說文】玉聲也。
【集韻】一曰樂聲。
【詩小雅】八鸞瑲瑲。
【傳】瑲瑲,聲也。
【釋文】瑲,亦作鎗。
【又】朱芾斯皇,有瑲蔥珩。
【傳】瑲珩,聲也。
【釋文】瑲,本又作創。
亦作鎗。
又【集韻】楚耕切,音鎗。
聲也。
又【類篇】千剛切,音蒼。
玉色。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與同。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古孔切,聲同礦。
剜土也。
亦作□。
【中原雅音】□,穴也。
瑳 【午集上】【玉字部】 瑳 【唐韻】七何切【集韻】【韻會】倉何切,□音磋。
【說文】玉色鮮白也。
又與磋同。
【詩大雅顒顒卬卬傳】王者有賢臣,與之以禮義相切磋。
【釋文】磋或作瑳。
又【廣韻】【正韻】千可切【集韻】【韻會】此我切,□音硰。
【玉篇】玉色鮮白也。
又【正字通】凡物鮮盛亦曰瑳。
【詩鄘風】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朱註】蹉,上聲。
鮮盛貌。
又【正韻】笑貌。
【詩衞風】巧笑之瑳。
【傳】瑳,巧笑貌。
【釋文】瑳,七可反。
◎按《韻會》引《詩》雲:瑳有平上二音。
瑴 【午集上】【玉字部】 瑴 【廣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廣韻】同珏。
【正韻】二玉相合。
【左傳僖三十年】公爲之請,納玉於王與晉侯,皆十瑴。
【註】雙玉曰瑴。
又【廣韻】【韻會】□古祿切,音穀。
義同。
又【廣韻】玉名。
同。
瑵 【午集上】【玉字部】 瑵 【唐韻】【集韻】□側絞切,音爪。
【說文】車蓋玉瑵。
【前漢王莽傳】金瑵羽葆。
【師古註】瑵,讀曰爪。
謂蓋弓頭爲爪形。
【張衡東京賦】葩瑵曲莖。
【註】瑵,音爪。
葩瑵,悉以金作華形,莖皆曲也。
又【廣韻】玉名。
【集韻】或作釽。
瑤 【午集上】【玉字部】 瑤 【唐韻】餘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玉之美者。
【書禹貢】瑤琨篠簜。
【傳】瑤琨皆美玉。
【疏】王肅雲:瑤琨,美石次玉者。
【詩衞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前漢禮樂志】徧觀此眺瑤堂。
【註】瑤,石而似玉者也。
又【詩大雅】惟玉及瑤。
【箋】玉瑤,容刀之佩。
又山名。
【山海經】有瑤碧之山。
又池名。
【列子周穆王篇】遂賔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
又星名。
【楚辭九歎】騰羣鶴于瑤光。
【註】瑤光,北鬥杓星也。
又人名。
【左傳哀二十三年】晉荀瑤伐齊。
【註】荀瑤,荀躒之孫。
【晉語】知宣子將以瑤爲後。
【註】瑤,知伯也。
瑹 【午集上】【玉字部】 瑹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音書。
【玉篇】廣雅雲:瑹班,□笏也。
或作荼。
【禮玉藻】諸侯荼,前絀後直。
【註】絀謂圓殺其首,不爲椎頭。
諸侯惟天子詘焉,所詘在前也。
又【玉篇】美玉。
又【集韻】通都切,音。
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篇海】火犬切,鋗上聲。
捵也。
【正字通】六書無扷,宜刪。
瑺 【午集上】【玉字部】 瑺 【集韻】辰羊切,音常。
玉名。
瑻 【午集上】【玉字部】 瑻 【廣韻】古渾切【集韻】公渾切,□音昆。
【說文】石之美者。
【書禹貢瑤琨篠簜釋文】琨,音昆。
美石也。
本作瑻。
韋昭音貫。
【前漢地理志】引書亦作瑤瑻。
【註】師古曰:瑻,音昆。
美玉名也。
瑼 【午集上】【玉字部】 瑼 【集韻】朱遄切,音專。
玉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同繹。
瑽 【午集上】【玉字部】 瑽 【集韻】七恭切,音樅。
【玉篇】瑽瑢,佩玉行貌。
【集韻】佩玉聲。
瑾 【午集上】【玉字部】 瑾 【唐韻】居隱切【集韻】【韻會】幾隱切,□音謹。
【說文】瑾瑜,美玉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山海經】鍾山之陽,瑾瑜之玉爲良。
堅栗精密,潤澤而有光。
又【廣韻】渠遴切【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義同。
又【類篇】巨靳切,音僅。
赤玉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彙補】與□同。
【古音騈字】逯□。
亦作□。
□ 【午集下】【禾字部】 □ 【正字通】音義闕。
□子,果名。
詳草部莫字註。
瑿 【午集上】【玉字部】 瑿 【集韻】煙奚切,音鷖。
美石,黑色。
【正韻】黑玉。
舊註美石黑色,誤。
【本草】琥珀千年者爲瑿,狀似□玉,黑如純漆,大如車輪。
永昌有黑玉鏡,卽瑿也。
考證:〔【集韻】煙奚切,音兮。
〕謹按兮字屬匣母,煙字屬影母,煙奚切不得音兮,今據集韻兮改鷖。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同。
【寅集中】【巾字部】【唐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
【說文】蒲席□也。
【玉篇】以席載穀。
一曰車藉。
璀 【午集上】【玉字部】 璀 【唐韻】七罪切【集韻】【韻會】【正韻】取猥切,□音漼。
【說文】璀璨,玉光也。
【孫綽遊天台山賦】琪樹璀璨而垂珠。
【註】璀璨,珠垂貌。
又【抱樸子知止卷】戈甲璀錯。
又【廣韻】玉名。
璁 【午集上】【玉字部】 璁 【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悤。
【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
美石。
璂 【午集上】【玉字部】 璂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
【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璂。
【註】鄭康成曰:讀如綦。
綦,結也。
皮弁之縫中,每貫結五采玉十二以爲飾。
詩曰會弁如星是也。
璃 【午集上】【玉字部】 璃 【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離。
【玉篇】瑠璃也。
【博雅】琉璃,珠也。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牕下。
又或作流離。
【前漢西域傳師古註】大秦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十種流離,此自然之物。
今所用,皆銷冶石汁,加以衆藥,灌而爲之。
始於元魏,月氏人商販至京,採礦鑄之。
又簟色。
【韓愈鄭羣贈簟詩】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瑠璃。
體堅色淨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
【蘇軾寄簟與蒲傳正詩】愧此八尺黃瑠璃。
【註】瑠璃,象簟色,假借語也。
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明行圓滿。
又【韻會】玻璃,亦西國寶。
此雲水玉千年冰化,亦書作頗黎。
殑原字從歺,不從歹。
璄 【午集上】【玉字部】 璄 【廣韻】於丙切【集韻】於境切,□音影。
【玉篇】玉光彩。
【廣韻】同璟。
璅 【午集上】【玉字部】 璅 【唐韻】【集韻】【韻會】□子晧切,音早。
【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集韻】損果切【正韻】蘇果切,□音□。
玉聲也。
與瑣同。
又門鏤也。
【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璅兮。
【註】靈璅,謂楚宮,不敢斥言君,猶後代稱陛下之意。
又小也。
【張衡東京賦】旣璅璅焉。
【註】璅璅,小也。
又猥屑意。
【晉書習鑿齒傳】璅璅常流離。
【正字通】瑣本字。
璆 【午集上】【玉字部】 璆 【廣韻】巨鳩切【集韻】渠尤切,□音求。
與球同。
玉磬也。
【晉語】籧篨蒙璆。
【註】蒙,戴也。
璆,玉磬也。
【前漢禮樂志】璆磬金鼓。
【師古註】璆,美玉名。
以爲磬也。
又玉聲。
【史記孔子世家】環珮玉聲璆然。
又【集韻】一曰美玉。
【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
【傳】璆,玉名。
【釋文】璆音虯。
又居虯反,又閭幼反。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諸侯璗琫而璆珌。
【釋文】璆,玉也。
【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註】璆,琳琅,皆美玉也。
又【廣韻】【集韻】□渠幽切,音虯。
又【集韻】居尤切,音鳩。
又居虬切,音樛。
又夷周切,音由。
又張流切,音周。
又力救切,音溜。
義□同。
考證:〔【前漢□法志】璆磬金鼓。
〕謹按□法志無此文,所引見禮樂志,謹改爲禮樂志。
璇 【午集上】【玉字部】 璇 【廣韻】似宣切【集韻】旬宣切,□音旋。
【廣韻】同琁。
【山海經】王母之山,有璇瑰瑤碧。
【註】璇瑰,亦玉名。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註】春秋運鬥極雲:鬥第二璇。
又【揚子方言】簙謂之蔽。
或謂之□璇。
【註】竹器所以整頓簿者。
又人名。
【後漢楊璇傳】楊璇字機平。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杜本切,音盾。
篅也,同□。
璈 【午集上】【玉字部】 璈 【集韻】【韻會】□牛刀切,音敖。
樂器。
【漢武帝內傳】王母命侍女彈八琅之璈,吹雲和之曲。
【吳均詩】鳳舞龍璈奏。
璉 【午集上】【玉字部】 璉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輦。
【說文】本作槤,瑚槤也。
從木,連聲。
或作璉。
【禮明堂位】夏之四璉,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論語】瑚璉也。
【註】宗廟中黍稷器。
又【集韻】陵延切。
與連同。
詳辵部連字註。
皌 【午集中】【白字部】 皌 【五音集韻】莫撥切,音末。
見□字註。
璊 【午集上】【玉字部】 璊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音門。
【說文】玉色也。
禾之赤苗謂之虋,言璊,玉色如之。
【詩王風】毳衣如璊。
【傳】璊,赬也。
又【集韻】模元切,音樠。
義同。
【類篇】或作玧。
亦作。
璋 【午集上】【玉字部】 璋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
【說文】剡上爲圭,半圭爲璋。
禮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
【徐曰】剡削之也。
【詩小雅】載弄之璋。
【傳】半圭曰璋。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禮南方。
玉人之事,大璋中璋九寸。
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牙璋中璋七寸。
射二寸,厚寸。
【又】璋邸射。
【註】射,剡出者,邸射,剡而出也。
又祭祀之禮,王祼以圭瓚,諸臣助之亞祼以璋瓚,左右奉之。
【詩大雅】濟濟辟王,左右奉璋。
璌 【午集上】【玉字部】 璌 【集韻】夷眞切,音寅。
場也。
瓳 【午集上】【瓦字部】 瓳 【廣韻】戸吳切【集韻】洪孤切,□音胡。
【廣韻】瓳。
【博雅】瓳,甎也。
锕 【戌集上】【金字部】 錒 【集韻】於河切,音阿。
本作鈳。
鈳,釜屬。
璎 【午集上】【玉字部】 瓔 【廣韻】於盈切【集韻】【韻會】伊盈切,□音嬰。
【玉篇】□蒼雲:瓔珢,石似玉也。
又【廣韻】瓔珞,頸飾。
又【集韻】於莖切【正韻】於京切,□音罌。
義同。
璏 【午集上】【玉字部】 璏 【唐韻】【集韻】□直例切,音滯。
【說文】劒鼻玉飾也。
【前漢王莽傳】碎玉劒璏。
又【廣韻】【集韻】【韻會】□于歲切,音衞。
義同。
又通作衞。
【前漢匈奴傳賜單于玉具劒註】標首鐔衞用玉。
師古曰:劒口旁橫出曰鐔,鼻曰衞,與璏同。
又通作瑑。
【前漢王莽傳】美玉可滅瘢,欲獻其瑑。
【註】瑑作璏。
本音篆,雕刻也。
古字通用。
【正字通】按莽傳,進玉瑑于孔休。
服虔曰:瑑,音衞。
蘇林曰:劒鼻。
皆未詳。
璏,譌作瑑。
師古曰:瑑字本作璏,從玉彘聲。
後轉寫者譌,瑑自雕瑑字。
師古說是。
又【集韻】王伐切,音越。
義同。
【類篇】亦作。
璐 【午集上】【玉字部】 璐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
【說文】玉名也。
【玉篇】美玉也。
【楚辭九章】被明月兮珮寶璐。
【註】寶璐,美玉也。
【謝惠連雪賦】逵似連璐。
璑 【午集上】【玉字部】 璑 【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微夫切,□音無。
【說文】三采玉也。
【徐曰】三采,朱蒼白也。
【博雅】玉名。
【周禮夏官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瑉玉三采註】瑉作璑。
璑,惡玉名。
【疏】以其三采,又非璠璵,故曰惡玉名。
璒 【午集上】【玉字部】 璒 【唐韻】【集韻】□都騰切,音登。
【說文】石之似玉者。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咨盈切,音精。
旌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力竹切,音六。
竹名。
璓 【午集上】【玉字部】 璓 【唐韻】【集韻】□息救切,音秀。
【說文】石之次玉者。
又【集韻】以九切,音酉。
玉名。
【集韻】或省作琇。
璔 【午集上】【玉字部】 璔 【集韻】咨騰切,音曾。
玉貌。
璕 【午集上】【玉字部】 璕 【字彙】徐心切,音尋。
美石,次玉。
硖 【午集下】【石字部】 硤 【廣韻】侯夾切【集韻】【韻會】轄夾切【正韻】胡夾切,□音洽。
【水經注】淮水又北徑山硤中,謂之硤石。
【廣韻】硤石縣,亦州名。
秦將白起攻楚,燒夷陵,卽其地,後周以居三峽之口,因爲峽州。
率 【午集上】【玄字部】 率 〔古文〕卛【廣韻】所律切【集韻】【韻會】【正韻】朔律切,□音蟀。
【說文】捕鳥畢也。
象絲罔,上下其竿柄也。
又【玉篇】遵也。
【廣韻】循也。
【書太甲】率乃祖攸行。
【詩大雅】率西水滸。
【註】循也。
又【廣韻】領也,將也。
【左傳宣十二年】率師以來,惟敵是求。
又【襄十年】牽率老夫,以至於此。
又【廣韻】用也,行也。
又【集韻】從也,自也。
又【增韻】皆也,大略也。
【前漢宣帝紀】率常在下杜。
【註】總計之說也。
下杜,地名。
【梁書王僧儒傳】齊學士刻燭爲詩,四韻則刻一寸。
以此爲率。
又【增韻】募也。
又率先也。
【晉書顧榮傳】榮身當士卒,爲衆率先。
又【通韻】表的也。
【後漢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
方伯,一方表率也。
又【正字通】差等也。
【前漢李廣傳】諸將率爲侯者,而廣軍無功。
【註】率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也。
又高率。
【世說新語】晉劉驎之好遊山澤,高率善史傳。
又率略。
【盧氏雜記】宋五坦率。
【聞見錄】司馬溫公與洛中諸公作眞率會。
又輕率。
【論語】子路率爾而對。
【註】輕遽貌。
又【前漢東方朔傳】率然高舉,遠集吳地。
【註】率然,猶颯然。
又【孫子九地篇】善用兵者,辟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姓。
【正字通】明有率慶。
又兜率天。
【太平廣記】心在兜率天彌勒宮中聽法。
又【唐韻】【集韻】【正韻】□所類切,音帥。
【廣韻】鳥網也。
又【正韻】同帥。
【詩邶風旄丘序】方伯連率之職。
【註】率,所類反。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渠率。
【註】與帥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
【集韻】計數之名。
【周禮天官大宰賦貢以馭其用註】賦口率出泉也。
【疏】釆地之民,口率出泉爲賦。
【釋文】率,徐劉音類,戚音律。
一音所律反。
又【正韻】總率也。
【易王弼略例】率相比而無應。
率,音類,又如字。
又【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音律。
約數也。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詹事屬官,有太子率更。
【師古註】掌知刻漏,故曰率更。
又【算經少廣章】宋祖沖之有密率乗除法。
又彀率,彎弓之限也。
【孟子】羿不爲拙射,變其彀率。
又與繂同。
緶緝也。
【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
【註】率,繂也。
言帶用單帛密緝,兩邊不見用箴之功也。
【釋文】率,音律。
又【左傳桓二年】藻率鞸鞛。
【註】藻率,用韋爲之,所以藉玉也。
率,音律。
又【五音集韻】所滑切,音刷。
量名。
與鋝同。
【史記周本紀】其罰百率。
【註】率,卽鍰也。
音刷。
孔安國曰:六兩曰鍰。
率,舊本亦作選。
玈 【午集上】【玄字部】 玈 【唐韻】落乎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音盧。
【說文】黑色也。
【廣韻】黑弓。
【左傳僖二十八年】王賜晉侯玈弓,矢千。
玉 【午集上】【玉字部】 玉 〔古文〕□【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音獄。
【說文】石之美者。
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
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
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
不撓而折,勇之方也。
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
【易鼎卦】鼎玉鉉。
【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又【說卦】乾爲玉爲金。
【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
【詩大雅】金玉其相。
【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
溫潤而澤,仁也。
縝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劌,義也。
垂之如隊,禮也。
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達,信也。
氣如白虹,天也。
精神見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達,德也。
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
【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玉,水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
【註】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
【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
【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
【書洪範】惟辟玉食。
【釋文】漢書雲:玉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玉燭。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
【註】凡六邑。
又河名。
【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
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裡,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
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
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又關名。
【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
【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
【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
【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
【註】五釆玉樹。
又草名。
【爾雅釋草】蒙,玉女。
【註】女蘿別名。
又【正字通】寒玉,竹別名。
亦曰綠玉。
又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
【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
【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
【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
又蚌名。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
【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
【註】公玉,姓。
帶,名。
【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又愛也,成也。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
【註】玉,寶愛之意。
【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又【廣韻】息逐切。
【集韻】息六切,□音肅。
【廣韻】朽玉。
又琢玉工。
【集韻】或作□璛。
又姓。
【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
【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況爲大司徒。
【註】玉,音肅,京兆人。
又【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
西戎國名。
亦姓。
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
篆玉工也。
又【韻補】葉音域。
【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
【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
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又葉音龠。
【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
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又葉音迂。
【洞□頌】韞產寶玉,葉含耀明珠。
【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
【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
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
【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
【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
三者,天,地,人也。
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
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
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考證:〔【爾雅釋天】時和謂之玉燭。
〕謹照原文時字上增四字。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錫。
〕謹照原文錫改鍚。
〔又蟲名。
【爾雅釋蟲】玉蛈蜴。
【註】卽螲蟷,似鼄,在穴中,有蓋。
今河北人呼蛈蜴。
〕謹按爾雅原文作王蛈蜴,誤引入玉字下。
謹將又蟲名三字省去。
以爾雅釋蟲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條王字註又蟲名下。
王 【午集上】【玉字部】 王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
【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
【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
【易坤卦】或從王事。
又【隨卦】王用享于西山。
【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詩小雅】宜君宜王。
【註】君,諸侯也。
王,天子也。
◎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又諸侯世見曰王。
【詩商頌】莫敢不來王。
【箋】世見曰王。
又凡尊稱亦曰王。
【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又法王,象王,皆佛號。
【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
【岑參詩】況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
【註】法王,佛尊號也。
又姓。
又【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又王屋,山名。
【書禹貢】至于王屋。
【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又弓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又王連,遠志也。
見【博雅】夫王,芏草也。
見【爾雅釋草疏】。
又王鴡,鳥名。
【爾雅釋鳥】鴡鳩,王鴡。
【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又王鮪,魚名。
【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
【註】王鮪,鮪之大者。
又蛇名。
【爾雅釋魚】蟒,王蛇。
【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蟲名。
【爾雅釋蟲】王蛈蜴。
註:卽螲蟷,似鼄,在穴中,有蓋。
今河北人呼蛈蜴。
《博雅》虎,王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
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詩大雅】王此大邦。
【箋】王,君也。
【釋文】王,于況反。
【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
【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又【廣韻】盛也。
【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
【註】謂心神長王。
【釋文】王,于況反。
又音往。
【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
【傳】王,往也。
【朱註】音往。
〇按王本古文玉字。
註詳部首。
考證:〔【爾雅釋親】父之母曰王母。
〕謹照原文改父之妣爲王母。
〔【周禮冬官考工記】王弓。
【註】往體寡來體多曰王。
〕謹照原文改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又蟲名。
【爾雅釋蟲】虎,王蝟也。
〕謹於又蟲名爾雅釋蟲下增王蛈蜴。
註:卽螲蟷,似鼄,在穴中,有蓋。
今河北人呼蛈蜴。
二十二字。
又按虎王蝟也非爾雅文,查係博雅,謹照原書增博雅二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徨去聲。
霸王。
〕謹按王于放切,徨胡光切,王非徨之去聲,今將徨去聲霸王五字改爲音旺霸王也。
玎 【午集上】【玉字部】 玎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經切,音丁。
【說文】玉聲也。
又【說文】齊太公子伋諡曰玎公。
【韻會】諡法,述義不勉曰玎。
又【廣韻】【集韻】中莖切【正韻】甾耕切,□音朾。
【廣韻】玎玲,玉聲。
玑 【午集上】【玉字部】 璣 【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珠不圓者。
【書禹貢】厥篚□纁璣組。
【傳】璣,珠類,生于水。
【釋文】璣,珠不圓也。
字書雲:小珠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遣建荃葛珠璣。
【註】師古曰:璣,珠之不圓者。
又鏡名。
【說文徐註】按符瑞圖有璣鏡。
註:大珠而琕,有光曜,可爲鏡。
又器名。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註】在,察也。
璣,正天文之器,璣爲轉運,衡爲橫簫,運璣使動。
璣徑八尺,圓周二尺五寸而強。
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占星辰吉兇之象。
七政者,日月五星也。
得失由政,故稱政焉。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註】春秋運鬥極雲:鬥第三璣。
又【集韻】渠希切,音祈。
又【集韻】【韻會】其旣切【正韻】吉器切,□音禨。
又【集韻】巨至切,音□。
義□同。
玒 【午集上】【玉字部】 玒 【唐韻】戸工切【集韻】胡公切,□音洪。
【說文】玉名也。
【集韻】或作珙。
又【廣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江。
又【廣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
義□同。
又人名。
【朝鮮紀事】朝鮮王子義昌君玒。
玓 【午集上】【玉字部】 玓 【唐韻】都歷切【集韻】丁歷切,□音的。
【說文】玓瓅,明珠色。
【史記司馬相如傳】玓瓅江靡。
【註】應劭曰:言明月之珠,其光耀照於江邊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古各切,音恪。
【篇海】籠也,桮也。
玔 【午集上】【玉字部】 玔 【集韻】樞絹切,音釧。
【玉篇】玉玔也。
【集韻】玉環也。
玕 【午集上】【玉字部】 玕 〔古文〕□【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幹。
【說文】琅玕也。
【廣韻】美石,次玉。
【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
【爾雅釋地】西北之美者,有崑崙虛之璆琳琅玕焉。
【註】琅玕,狀如珠也。
又樹名。
【韻會】崑崙山有琅玕樹。
【本草綱目】流離之類有五色,火劑瑞也。
以靑者入藥。
又【韻補】葉經天切,音堅。
【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環葉音懸。
玖 【午集上】【玉字部】 玖 【唐韻】舉友切【韻會】已有切,□音九。
【說文】石之次玉黑色者。
【詩衞風】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傳】瓊玖,玉名。
【釋文】玖,音久。
書雲:玉黑色。
又【五音集韻】居祐切,音救。
義同。
玝 【午集上】【玉字部】 玝 【集韻】阮古切,音五。
人名。
後蜀有李玝。
玗 【午集上】【玉字部】 玗 【唐韻】羽俱切【集韻】【正韻】雲俱切,□音于。
【說文】本作,石之似玉者。
【玉篇】玉屬。
爾雅雲: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
【列子問湯篇】珠玗之樹皆叢生。
又洞名。
【正韻】元結自釋雲:逃入猗玗洞,始稱猗玗子。
又玗琪,樹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玗琪樹。
【註】玗琪,赤玉屬也。
考證:〔【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書改問湯篇。
【卯集上】【心字部】【篇海】稱人切,音嗔。
恚也。
又【字彙補】古文愼字。
註詳上。
玜 【午集上】【玉字部】 玜 【集韻】古雙切,音江。
玉名。
與玒同。
又【五音集韻】古紅切,音公。
義同。
玟 【午集上】【玉字部】 玟 【集韻】眉貧切【正韻】彌鄰切。
□與珉同。
瓀玟,石次玉。
【禮玉藻】士佩瓀玟而縕組綬。
【孔融詩】玟璇隱曜,美玉韜光。
又【集韻】無分切,音文。
玉文。
或從彣。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同咅。
璱 【午集上】【玉字部】 璱 【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音瑟。
【說文】玉英華相,帶如瑟弦。
詩曰:璱彼玉瓚。
◎按《詩大雅》今本作瑟。
又【玉篇】淸淨鮮潔也。
【廣韻】玉鮮潔貌。
又【韻會】一曰璱璱,碧珠也。
通作瑟瑟。
【類篇】亦作。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集韻】□普活切,音潑。
【說文】也。
一曰擊也。
【淮南子說林訓】遊者以足蹶,以手。
又【集韻】蒲撥切,音跋。
推也。
一曰□,自任無憚也。
又捍,地名。
【唐書西域傳】東南千餘裡有捍者,山四環之,地膏腴。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力幺切【集韻】憐蕭切,□音聊。
【玉篇】山名。
又【集韻】嶆,山險也。
【張協七命】嶰谷嶆張其前。
【註】山深空貌。
又【玉篇】洛包切【集韻】郞刀切,□音勞。
義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古文飛字。
註詳部首。
釟 【戌集上】【金字部】 釟 【廣韻】博拔切【集韻】布拔切,□音八。
【玉篇】治金也。
璲 【午集上】【玉字部】 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遂。
【玉篇】玉璲,以玉爲佩也。
【廣韻】玉也。
【爾雅釋器】璲,瑞也。
【疏】璲者,瑞玉名也。
【詩小雅】鞙鞙佩璲。
【傳】璲,瑞也。
【後漢輿服志】於是解去紱佩,留其係璲。
又【韻會】通作遂。
【詩衞風】容兮遂兮。
【傳】佩玉遂遂然。
【箋】瑞也。
璳 【補遺】【午集】【玉字部】 璳 【篇海類編】音田。
玉光。
璵 【午集上】【玉字部】 璵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餘。
【說文】璵,璠也。
詳前璠字註。
璶 【午集上】【玉字部】 璶 【唐韻】【集韻】□徐刃切,音賮。
【說文】石之似玉者。
璷 【午集上】【玉字部】 璷 【廣韻】力居切【集韻】淩如切,□音臚。
玉名。
又【集韻】芳無切,音敷。
瑻璷,美玉也。
或作琈。
璸 【午集上】【玉字部】 璸 【集韻】蒲眠切,音蹁。
珠名。
又悲巾切,音份。
玉文理貌。
又【五音集韻】文采狀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璸斒文鱗。
【類篇】或作玭。
亦作玢。
璹 【午集上】【玉字部】 璹 〔古文〕□【廣韻】殖酉切【集韻】是酉切,□音受。
玉名。
又【集韻】大到切,音導。
義同。
又【廣韻】殊六切【集韻】神六切,□音孰。
玉器也。
璺 【午集上】【玉字部】 璺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
【集韻】玉破也。
【正韻】璺罅。
【揚子方言】秦晉器破而未離謂之璺。
【廣韻】裂也。
【書洪範用靜吉用作兇疏】灼龜爲兆,其璺拆形狀有五種。
又【集韻】許愼切,音釁。
義同。
璻 【午集上】【玉字部】 璻 【集韻】祖誄切,音濢。
玉色。
璼 【午集上】【玉字部】 璼 【集韻】盧甘切,音藍。
玉名。
璽 【午集上】【玉字部】 璽 【廣韻】斯氏切【韻會】想氏切,□音徙。
【說文】王者印也。
本作壐。
【玉篇】天子諸侯印也。
【釋名】璽,徙也。
封物使可轉徙,而不可發也。
【韻會】信也。
古者尊□共之,秦漢以來唯至尊以爲稱。
【左傳襄二十九年】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
【疏】此諸侯大夫印稱璽也。
【周禮地官司市】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
【註】璽節印章,如今鬥檢封矣。
【蔡邕獨斷】皇帝六璽。
【後漢輿服志】璽皆玉螭虎紐。
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
外有大藍田玉璽。
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正字通】又舊制,乗輿六璽,唐攺爲寶,唐末亡失,周廣順中,詔作二寶,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皇帝神寶。
初太宗刻受命元璽,以白玉爲螭首。
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
武後攺諸璽皆爲寶,中宗卽位復爲璽。
開元六年,復爲寶。
初攺璽書爲寶書,再攺傳國寶爲承天大寶。
又姓。
【姓譜】明有璽書。
又人名。
【山海經】稷之弟曰台璽,生叔均。
又國名。
【山海經】璽在崑崙墟東南,在流沙中。
【字彙補】抱樸子有璽產國。
原字從奐作。
考證:〔【周禮地官司市】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
【註】璽節印章,如今鬥撿封矣。
〕謹照原文撿改檢。
璾 【午集上】【玉字部】 璾 【集韻】在禮切,音薺。
玉病謂之璾。
又津私切,音咨。
黍稷在器,以祀者。
與齍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兩耳切,音裡。
地名。
璿 【午集上】【玉字部】 璿 〔古文〕□□【唐韻】似沿切【集韻】【韻會】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旋。
【說文】美玉也。
【廣韻】玉名。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傳】璿,美玉。
【穆天子傳】天子之寶璿珠。
【註】玉類。
【山海經】西王母之山,爰有璿瑰。
【郭璞江賦】珕珋璿瑰。
又【集韻】□桂切,音。
又兪芮切,音叡。
義□同。
【集韻】籀作□叡。
或作琁璇。
【子集中】【人字部】【玉篇】力卻切,音略。
神名。
瓀 【午集上】【玉字部】 瓀 【集韻】【韻會】□而宣切,音□。
【集韻】珉也。
【韻會】石似玉。
【禮玉藻】士佩瓀玟而縕組綬。
【釋文】瓀,徐又作礝。
【山海經】扶豬之山。
虢水出焉。
其中多瓀石。
又【集韻】【正韻】□乳兗切,音輭。
義同。
【張衡西京賦】瓀珉璘彬。
【註】瓀,而兗反。
【類篇】亦作瑌。
瓁 【午集上】【玉字部】 瓁 【廣韻】【集韻】□五郭切,音搉。
【廣韻】樸瓁也。
【集韻】玉璞。
又水名。
【管子輕重篇】決瓁洛之水,通之杭莊之閒。
瓂 【午集上】【玉字部】 瓂 【集韻】居太切,音蓋。
人名。
晉有建平夷王向瓂。
瓃 【午集上】【玉字部】 瓃 【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盧回切,□音雷。
【說文】玉器也。
【集韻】或作□。
又【廣韻】力追切【集韻】倫追切,□音。
義同。
【集韻】或作□。
又【廣韻】力遂切【集韻】力僞切,□音累。
義同。
瓄 【午集上】【玉字部】 瓄 【廣韻】【集韻】【韻會】□徒谷切,音獨。
【玉篇】崑山出瓄玉也。
【廣韻】圭名。
又【集韻】玉器。
瓅 【午集上】【玉字部】 瓅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正韻】郞狄切,□音歷。
【說文】玓瓅。
【增韻】明珠。
【史記司馬相如傳上林賦】玓瓅江靡。
【註】言明月之珠,其光耀乃照于江邊也。
瓆 【午集上】【玉字部】 瓆 【集韻】【韻會】□□日切,音質。
人名。
後漢有劉瓆。
瓇 【午集上】【玉字部】 瓇 【五音集韻】耳由切,音柔。
玉名也。
見聲類。
瓈 【午集上】【玉字部】 瓈 【廣韻】郞奚切【集韻】【韻會】憐題切【正韻】類溪切,□音黎。
【廣韻】玻瓈,寶名。
【集韻】玉名。
【韻會】寶玉名。
本草作頗黎,雲西國寶。
詳前玻字註。
瓉 【午集上】【玉字部】 瓉 【正字通】俗瓚字。
畆 【午集上】【田字部】 畆 【玉篇】與畮同。
瓊 【午集上】【玉字部】 瓊 【廣韻】【正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煢。
【說文】赤玉也。
【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傳】瓊,玉之美者。
【韻會】錢氏曰:詩言玉以瓊者多矣。
瓊華,瓊英,瓊瑩,瓊瑤,瓊琚,瓊玖,皆謂玉色之美爲瓊,非玉之名也。
許叔重雲:瓊,赤玉也。
然木瓜所謂瓊玖,玖乃黑玉。
亦非赤也。
又【玉篇】積石爲樹,名曰瓊枝,其高一百二十仞,大三十圍,以琅玕爲之寶。
【前漢司馬相如傳】咀噍芝英兮嘰瓊華。
【張揖註】瓊樹生崑崙西流沙濵,大三百圍,高萬仞,華蘂也,食之長生。
又人名。
【古今注】魏文帝宮人絕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側。
又州名。
漢朱厓郡。
唐析置瓊州。
又【集韻】旬宣切,音旋。
同琁。
又【韻補】葉渠陽切,音強。
【楚辭招魂】砥室翠翹,挂曲瓊些。
翡翠珠被,爛齊光些。
瓏 【午集上】【玉字部】 瓏 【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龍。
【說文】禱旱玉,龍文,從玉從龍。
會意,龍亦聲。
又【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
【玉篇】玲瓏,玉聲。
【前漢揚雄傳】前殿崔巍兮,和氏瓏玲。
【註】孟康曰:以和氏璧爲梁璧帶,其聲瓏玲也。
晉灼曰:以黃金爲璧帶,合藍田璧。
瓏玲,明見貌也。
【揚子太□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
【註】瓏玲,金玉聲。
又【增韻】明貌。
【左思吳都賦】珊瑚幽茂而玲瓏。
【抱樸子地眞卷】朱草蒙瓏,白玉嵯峨。
又【韻會】一曰風聲。
【集韻】亦作□。
瓐 【午集上】【玉字部】 瓐 【集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音盧。
【韻會】碧玉也。
【博雅】碧瓐,玉名。
瓒 【午集上】【玉字部】 瓚 【唐韻】徂贊切【集韻】【正韻】才贊切【韻會】在但切,□音。
【說文】三玉二石也。
禮天子用全,純玉也。
上公用駹,四玉一石。
侯用瓚,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
【徐曰】瓚,亦圭也。
圭狀,剡上邪銳之。
于其首爲勺形,謂之瓚。
于其柄爲注水道,所以灌。
瓚之言贊,進也,以進于神也。
【集韻】一曰祼器。
【韻會】宗廟祼器,形如槃。
【詩大雅】瑟彼玉瓚。
【傳】玉瓚,圭瓚也。
【疏】正義曰:瓚者,器名。
以圭爲柄,圭以玉爲之,指其體謂之玉瓚,據成器謂之圭瓚。
漢禮,瓚槃大五升,口徑八寸,下有槃口,徑一尺,則瓚如勺,有槃以承之也。
天子之瓚,其柄之圭長尺有二寸,其賜諸侯,蓋九寸以下。
【又】釐爾圭瓚。
【傳】九命錫圭瓚。
【前漢揚雄傳】□瓚觩。
【註】服曰:以□玉飾之,故曰□瓚。
張晏曰:瓚受五升,口徑八寸,以圭爲柄,用灌鬯。
觩,其貌也。
又【廣韻】藏旱切【集韻】在坦切【韻會】才旱切,□音趲。
義同。
叉人名。
【正韻】漢書註:臣瓚不言姓。
按水經注引薛瓚註漢書,是姓薛也。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
圭也。
一曰雜名。
瓓 【午集上】【玉字部】 瓓 【集韻】【韻會】郞旰切【正韻】郞患切,□音爛。
【集韻】玉采。
◎按《正字通》入十六畫,非。
今攺正。
軟 【酉集下】【車字部】 軟 俗輭字。
詳後輭字註。
瓔 【午集上】【玉字部】 瓔 【廣韻】於盈切【集韻】【韻會】伊盈切,□音嬰。
【玉篇】□蒼雲:瓔珢,石似玉也。
又【廣韻】瓔珞,頸飾。
又【集韻】於莖切【正韻】於京切,□音罌。
義同。
瓕 【午集上】【玉字部】 瓕 【廣韻】武移切【集韻】民□切,□音彌。
玉名。
又【集韻】息淺切,音獮。
義同。
又想氏切,音徙。
弛弓也。
【類篇】或作□。
瓖 【午集上】【玉字部】 瓖 【廣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
【玉篇】馬上飾。
【廣韻】馬帶飾。
【韻會】馬帶玦。
【晉語】亡人之所懷挾嬰瓖,以望君之塵垢者。
【註】瓖,馬帶。
【班固東都賦】鉤膺玉瓖。
【馬融廣成頌】金鋑玉瓖。
又【正字通】婦女釵釧加飾,俗謂之瓖嵌。
或金或玉不同,其爲瓖一也。
瓗 【午集上】【玉字部】 瓗 【集韻】葵營切【正韻】渠營切,□同瓊。
赤玉也。
又【集韻】懸圭切,音攜。
義同。
又【廣韻】以睡切【集韻】弋睡切,□音纗。
【廣韻】玉名。
又【集韻】□桂切,音。
又津垂切,音厜。
義□同。
瓘 【午集上】【玉字部】 瓘 【唐韻】工玩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貫。
【說文】玉名也。
【左傳昭十七年】鄭裨竈曰:若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
【註】瓘,珪也。
又人名。
【左傳哀十一年】□瓘□莊涉泗。
【註】二□,齊大夫。
考證:〔【左傳昭十七年】鄭禆竈曰。
〕謹照原文禆改裨。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其據切,音簴。
竹也。
瓙 【午集上】【玉字部】 瓙 【玉篇】徒到切,音導。
玉也。
瓚 【午集上】【玉字部】 瓚 【唐韻】徂贊切【集韻】【正韻】才贊切【韻會】在但切,□音。
【說文】三玉二石也。
禮天子用全,純玉也。
上公用駹,四玉一石。
侯用瓚,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
【徐曰】瓚,亦圭也。
圭狀,剡上邪銳之。
于其首爲勺形,謂之瓚。
于其柄爲注水道,所以灌。
瓚之言贊,進也,以進于神也。
【集韻】一曰祼器。
【韻會】宗廟祼器,形如槃。
【詩大雅】瑟彼玉瓚。
【傳】玉瓚,圭瓚也。
【疏】正義曰:瓚者,器名。
以圭爲柄,圭以玉爲之,指其體謂之玉瓚,據成器謂之圭瓚。
漢禮,瓚槃大五升,口徑八寸,下有槃口,徑一尺,則瓚如勺,有槃以承之也。
天子之瓚,其柄之圭長尺有二寸,其賜諸侯,蓋九寸以下。
【又】釐爾圭瓚。
【傳】九命錫圭瓚。
【前漢揚雄傳】□瓚觩。
【註】服曰:以□玉飾之,故曰□瓚。
張晏曰:瓚受五升,口徑八寸,以圭爲柄,用灌鬯。
觩,其貌也。
又【廣韻】藏旱切【集韻】在坦切【韻會】才旱切,□音趲。
義同。
叉人名。
【正韻】漢書註:臣瓚不言姓。
按水經注引薛瓚註漢書,是姓薛也。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
圭也。
一曰雜名。
瓛 【午集上】【玉字部】 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官切,音桓。
【說文】桓圭,公所執。
從玉獻,會意。
【集韻】通作桓。
又人名。
【劉峻辨命論】近世有沛國劉瓛,瓛弟璡,□一時之秀士也。
又【正韻】字書又音钀,馬鑣也。
又【集韻】許建切,音獻。
桓圭也。
瓜 【午集上】【瓜字部】 瓜 【唐韻】【正韻】古華切【集韻】【韻會】姑華切,□音騧。
【說文】也。
象形。
【詩豳風】七月食瓜。
【禮曲禮】爲天子削瓜者副之。
又【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
【註】王瓜,萆挈也。
【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齊民要術】二月辰日宜種瓜。
【廣雅】龍蹄獸掌,羊骹兔頭,桂支蜜筩,□蛌貍頭,皆瓜屬也。
又木瓜。
【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傳】木瓜。
楙木也。
可食之木。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凡取幹之道七,柘爲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爲下。
又天瓜,栝樓別名。
見【本草綱目】。
又昆侖瓜,茄子別名。
見【酉陽雜俎】。
又匏瓜,星名。
【史記天官書】匏瓜有靑黑星守之,魚鹽貴。
【註】匏瓜,一名天雞。
在河鼓東。
匏瓜明,則歲大熟也。
又守瓜,蟲名。
【爾雅釋蟲】蠸輿父,守瓜。
【註】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
故曰守瓜也。
又地名。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伯以瓜衍之縣。
又【襄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
【註】瓜州,地在今燉煌。
【正字通】今鎭江有瓜州,異地同名。
又國名。
【正字通】柯枝國別種曰木瓜。
穴居,男女裸體,紉結草木葉蔽前後。
見星槎勝覽。
又瓜田,複姓。
【前漢王莽傳】有瓜田儀。
又【韻補】葉攻乎切,音孤。
【左傳哀十七年】衞侯夢于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被髮北面而譟,曰:登此昆吾之墟,緜緜生之瓜。
餘爲渾良夫,叫天無辜。
又葉古禾切,音戈。
【道藏歌】仙童掇朱實,神女獻玉瓜。
浴身丹液池,濯髮甘泉波。
【集韻】俗作苽,非。
考證:〔【廣雅】龍蹄獸掌,羊駁兔頭,桂髓蜜筩,小靑大班,皆瓜名也。
〕謹照原文駁改骹。
髓改支。
小靑大班改□蛌貍頭。
瓜名改瓜屬。
瓞 【午集上】【瓜字部】 瓞 【唐韻】【集韻】【韻會】□徒結切,音絰。
【說文】也。
【詩大雅】緜緜瓜瓞。
【傳】瓞瓝也。
【疏】瓜之族類有二種,大者瓜,小者瓞。
瓜蔓近本之瓜,必小于先歲之大瓜,以其小如瓞,故謂之瓞。
瓞是瓝之別名。
【潘嶽在懷縣作詩】瓜瓞蔓長苞。
【集韻】或作□。
亦作□□。
瓟 【午集上】【瓜字部】 瓟 【廣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雹。
與瓝同。
【楚辭九懷】援瓟瓜兮接糧。
又醬名。
【宋孝武帝四時詩】瓟醬調秋菜,白醝解冬寒。
又【廣韻】薄交切【集韻】【韻會】蒲交切,□音袍。
【廣韻】瓟瓠可爲飮器。
【類篇】匏也。
從包,取其可包藏物也。
瓠 【午集上】【瓜字部】 瓠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
【廣韻】瓠□,瓢也。
【詩小雅】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正字通】瓜類分甘苦二種,甘者大,苦者小。
陶弘景曰:瓠或有苦者,味如膽,不可食,非別生一種也。
又陸佃□雅,長而瘦上曰匏,短頸大腹曰瓠。
瓠性甘。
匏性苦。
故詩曰匏有苦葉。
左傳叔向曰: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
後人皆合匏瓠爲一。
據此說,說文瓠,匏也。
陸璣詩疏:匏,瓠也。
□非。
【正韻】亦作葫。
又【爾雅釋宮】康瓠謂之甈。
【註】瓠壷也。
【疏】說文雲:破罌也。
【前漢賈誼傳】斡棄周鼎兮而寶康瓠。
又【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
義同。
【禮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
【釋文】瓠,戸故反。
【莊子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
【註】瓠,徐音護。
【正字通】瓠有平去二音。
孫愐唐韻,一音壷,一音護,義同。
非康瓠必讀若湖,瓜瓠必讀若互。
字彙音湖,器也,音互,匏也。
非。
又【集韻
【楚辭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又人名。
【戰國策】公叔之攻楚也,以幾瑟之存焉。
【註】幾瑟,韓愛子。
【釋文】幾瑟,史記作蟣虱。
又與索通。
【梁武帝詩】瑟居超七淨。
又【集韻】疏吏切,音駛。
樂器。
又【韻補】葉式吏切,音試。
【禰衡鸚鵡賦】少昊司晨,蓐收整轡。
嚴霜初降,涼風蕭瑟。
瑠 【午集上】【玉字部】 瑠 【字彙】俗璢字。
瑢 【午集上】【玉字部】 瑢 【廣韻】【集韻】【韻會】□餘封切,音容。
【廣韻】瑽瑢,佩玉行也。
【集韻】佩音。
【正韻】佩玉行聲。
瑣 【午集上】【玉字部】 瑣 【唐韻】蘇果切【集韻】【韻會】損果切,□音□。
【說文】玉聲。
又【正韻】玉屑。
又【韻會】細也,小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註】爲奸細之行曰瑣。
【前漢司馬相如傳】豈特委瑣握□,拘文牽俗。
【仲長統述志詩】古來繚繞,委曲如瑣。
又【詩衞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傳】瑣尾,少好之貌。
又【韻會】瑣瑣,繁碎猥屑貌。
【爾雅釋言】瑣瑣,小也。
【註】才器細陋。
【易旅卦】旅瑣瑣。
【疏】瑣瑣,細小□賤之貌。
【詩小雅】瑣瑣姻婭,則無膴仕。
【傳】瑣瑣,小貌。
又【博雅】瑣,連也。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一年】諸侯之師次于瑣。
【註】縣西有瑣侯亭。
又【韻會】靑瑣,門名。
漢制給事黃門之職,日暮入,對靑瑣門拜,名曰夕郎。
【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註】瑣,門鏤也。
文如連瑣,楚王之省閣也。
一雲靈神之所在也。
瑣門有靑瑣也。
【前漢元後傳】僭上赤墀靑瑣。
【註】以靑畫戸邊鏤中,天子制也。
如淳曰:門楣格再重,如人衣領,再重裹者靑,名曰靑瑣,天子門制也。
師古曰:靑瑣者,刻爲連鎖文,而以靑塗之也。
又【韻會】凡物刻鏤罥結交加爲連瑣文者,皆曰瑣。
非特門鏤也。
【左思吳都賦】畢瑣結。
又邊瑣。
【前漢丙吉傳】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
【註】瑣,錄也。
【蘇軾詩】論兵臨老付邊瑣。
又地名。
【春秋成十二年】公會晉侯衞侯于瑣澤。
又姓。
【正字通】宋政和進士瑣政。
又人名。
【禮檀弓】縣子瑣曰。
【註】瑣,縣子名。
又【韻會】或作璅。
【晉書習鑿齒傳】璅璅當流離。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米緩切。
卽□字省文。
□ 【未集上】【竹字部】 □ 【海篇】音箕。
可以取蟣也。
同。
○按卽字之譌。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女除切,音袽。
機□也。
瑤 【午集上】【玉字部】 瑤 【唐韻】餘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玉之美者。
【書禹貢】瑤琨篠簜。
【傳】瑤琨皆美玉。
【疏】王肅雲:瑤琨,美石次玉者。
【詩衞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前漢禮樂志】徧觀此眺瑤堂。
【註】瑤,石而似玉者也。
又【詩大雅】惟玉及瑤。
【箋】玉瑤,容刀之佩。
又山名。
【山海經】有瑤碧之山。
又池名。
【列子周穆王篇】遂賔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
又星名。
【楚辭九歎】騰羣鶴于瑤光。
【註】瑤光,北鬥杓星也。
又人名。
【左傳哀二十三年】晉荀瑤伐齊。
【註】荀瑤,荀躒之孫。
【晉語】知宣子將以瑤爲後。
【註】瑤,知伯也。
瑦 【午集上】【玉字部】 瑦 【唐韻】【正韻】安古切【集韻】於五切,□音隖。
【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廣韻】哀都切【集韻】汪胡切,□音烏。
義同。
瑧 【午集上】【玉字部】 瑧 【字彙】資辛切,音津。
玉名。
盤 【午集中】【皿字部】 盤 〔古文〕鎜【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畔平聲。
【說文】承槃也。
【正字通】盛物器。
或木,或錫銅爲之。
【左傳僖二十三年】乃饋盤飱置壁焉。
【史記滑稽傳】杯盤狼籍。
【呂氏春秋】功名著于盤盂。
又浴器亦曰盤。
【禮喪大記】沐以瓦盤。
【大學】湯之盤銘。
【註】沐浴之盤也。
又國名。
【南史梁武帝紀】盤盤國遣使朝貢。
又首出禦世曰盤古氏。
【任昉述異記】盤古氏,夫婦隂陽之始也,天地萬物之祖也。
今南海中盤古國人,皆以盤古爲姓。
又犬名。
【幹寶搜神記】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盤瓠。
又姓。
明隆慶中有盤銘。
又【博雅】盤桓,不進也。
【後漢張楷傳】前此徵命,盤桓未至。
又與般通。
【爾雅釋詁】樂也。
【書五子之歌】乃盤遊無度。
【孟子】般樂怠傲。
又與蟠通。
【集韻】曲也。
【史記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山則盤紆岪鬱。
【諸葛亮贊】初九龍盤。
又盤庚,殷王名。
【前漢古今人表】作般庚。
又鉤盤,九河之一。
【爾雅釋水註】水曲如鉤,流盤桓也。
又門名。
【陸廣微吳地志】盤門,古作蟠門。
嘗刻木作蟠龍,以此鎭越。
又通作磐。
【前漢文帝紀】盤石之宗。
【成公綏嘯賦】坐盤石。
【註】盤,大石也。
又與螌通。
【春秋隱元年疏】郭璞雲:蜚卽負盤,臭蟲。
【集韻】作負螌。
又葉蒲延切,便平聲。
【古詩】上枝似松柏,下根據銅盤。
雕文各異類,離婁自相聮。
又葉似宣切,音旋。
【張衡南都賦】翹遙遷延,□蹁躚,結九秋之增傷,怨西荊之折盤。
【註】西荊卽楚舞也。
折盤,舞貌。
又蜀江三峽中水波圓折不定者,名曰盤。
亦作旋。
【張□過黃牛峽詩】盤渦逆入嵌空地,斷壁高分繚繞雲。
【袁桷詩】敎民風揜草,化俗水旋渦。
又葉符兵切,音平。
【崔瑗竇大將軍鼎銘】禹鏤其鼎,湯刻其盤。
紀功申戒,貽則後人。
【韻補】庚通眞。
【說文】本作槃。
【廣韻】俗作柈。
瑨 【午集上】【玉字部】 瑨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
【廣韻】美石,次玉。
【韻會】石之似玉者。
【集韻】或作璡。
□。
瑩 【午集上】【玉字部】 瑩 【廣韻】永兵切【集韻】【正韻】于平切【韻會】于營切,□音榮。
【廣韻】玉色。
又【集韻】石似玉。
【詩衞風】充耳琇瑩。
【傳】琇瑩,美石也。
【詩齊風】尚之以瓊瑩乎而。
【傳】瓊瑩,石似玉。
【韻會】詩詁曰淇奧詩:充耳琇瑩。
註:毛雲:琇瑩,美石也。
詩:尚之以瓊華,尚之以瓊英,尚之以瓊瑩。
註:毛雲:瓊英,石似玉。
鄭雲:石似瓊,似瑩。
今詳琇瑩與琇實同文,瓊瑩與瓊英瓊華同文,則瑩非玉石矣。
毛說非也。
況瓊旣爲玉之美,瑩又爲次玉之石,則一瑱乃似二物,鄭說非也。
凡玉之生,以及其成,有榮有英,有華有實,猶草木也。
瑩卽榮也,謂玉之始生,如草木之榮也。
英謂一玉之中最美者,如草木之英華。
謂玉之方成,如草木之英華。
實謂玉之旣成,如草木之實,皆可用之玉也。
又明也。
【揚子太□經】一生一死,性命瑩矣。
【註】瑩,明也。
又六瑩,樂名。
【列子周穆王篇】奏承雲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
又人名。
【前漢功臣表】祝茲侯呂瑩。
【註】師古曰:瑩,音榮。
又烏暝反。
又凋也。
【楚辭九思】堇荼茂兮扶疎,蘅芷彫兮瑩嫇。
又【集韻】【韻會】□維傾切,音營。
玉似石。
又【唐韻】烏定切【集韻】【韻會】【正韻】縈定切,□音瀅。
玉色光潔也。
【逸論語】如玉之瑩。
又【正字通】鏡瑩。
【晉書樂廣傳】此人水鏡,見之瑩然。
【隋書高熲傳】獨孤公猶鏡也。
每被磨瑩,皎然益明。
又心精明亦曰瑩。
【江淹雜體詩】開袠瑩所疑。
【韓愈寄孟□詩】抱照瑩疑怪。
又【集韻】【韻會】【正韻】□烏迥切,音濙。
【集韻】聽瑩,惑也。
【正韻】引莊子,是黃帝之所聽瑩,謂聞之而惑也。
◎按《莊子齊物論》本作熒。
瑪 【午集上】【玉字部】 瑪 【集韻】母下切,音馬。
瑪瑙,石之次玉者。
詳前瑙字註。
亦作碼。
甠 【午集上】【生字部】 甠 【字彙】同夝。
詳夕部夝字註。
【寅集中】【山字部】【字彙】巨希切,音祈。
山傍石。
斊 【卯集下】【文字部】 斊 【篇海】音齊。
等也,中也,疾也。
【正字通】齊省作斉。
斊卽斉之譌也。
瑫 【午集上】【玉字部】 瑫 【廣韻】土刀切【集韻】他刀切,□音饕。
【廣韻】玉名。
【集韻】美玉也。
又【集韻】一曰玉飾劒。
瑬 【午集上】【玉字部】 瑬 【唐韻】【集韻】【正韻】□力求切,音留。
【說文】□玉也。
冕飾。
【集韻】通作旒。
又旗之下垂者。
【宋書禮志】鸞輅駕四馬,旂九瑬。
又【玉篇】美金也。
亦作璆。
瑭 【午集上】【玉字部】 瑭 【廣韻】【集韻】【韻會】□徒郎切,音唐。
【玉篇】玉也。
【博雅】玉名。
瑯 【午集上】【玉字部】 瑯 【廣韻】俗琅字。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類編】武粉切,音吻。
截□,竹也。
□ 【未集中】【羽字部】 □ 【篇海】唐何切,音駝。
飛貌。
瑰 【午集上】【玉字部】 瑰 【唐韻】公回切【集韻】【韻會】【正韻】姑回切,□音傀。
【說文】玫瑰也。
一曰圓好珠也。
【博雅】玫瑰,珠名。
【左傳成十七年】聲伯夢涉洹,或與已瓊瑰食之。
【註】瓊瑰,珠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其石則赤玉玫瑰。
【註】晉灼曰:玫瑰,火齊珠也。
師古曰:火齊珠,今南方之出火珠。
又瓊瑰,石次玉。
【詩秦風】瓊瑰玉佩。
【傳】瓊瑰,石而次玉。
又【郭璞江賦】珕珋璿瑰。
【註】瑰,古回反。
山海經曰:西王母之山,爰有璿瑰,亦玉名也。
又【博雅】瑰瑋,琦玩也。
【後漢班固傳】因瑰材而究奇。
【註】□蒼曰:瑰瑋珍奇也。
又【宋玉對楚王問】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
又樹名。
【抱樸子對俗卷】昆侖有珠玉,沙棠,琅玕,碧瑰之樹。
又【唐韻】戸恢切【集韻】胡隈切【韻會】胡隗切【正韻】胡傀切,□音回。
義同。
又【正字通】音貴。
玫瑰,花名。
【集韻】或作瓌璝。
疨 【午集中】【疒字部】 疨 【廣韻】許加切【集韻】虛加切,□音鰕。
喉病。
又【集韻】午加切,音牙。
痄疨,病甚也。
又語下切,音訝。
義同。
瑱 【午集上】【玉字部】 瑱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甸切,音。
【說文】以玉充耳也。
【詩鄘風】玉之瑱也。
【傳】瑱,塞耳也。
【衞風】充耳琇瑩。
【傳】充耳謂之瑱。
天子玉瑱,諸侯以石。
【禮檀弓】練角瑱。
【註】小祥後以角爲之。
又【廣韻】玉名。
【江淹雜體詩】巡華過盈瑱。
【註】盈瑱,盈尺之玉也。
又【郭璞江賦】金精玉英,瑱其裏。
【註】瑱,他見反。
瑱,謂文采相雜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陟刃切【正韻】之刃切,□音鎭。
充耳玉也。
【釋名】瑱,鎭也。
懸珠當耳旁,不使妄聽,自鎭重也。
又玉名。
【周禮秋官小行人】王用瑱圭。
【釋文】瑱,宜作鎭音。
【楚辭九歌】瑤席兮玉瑱。
【註】瑱,音鎮。
又人名。
【正韻】唐將來瑱。
又【集韻】他典切,音腆。
玉也。
又堂練切,音電。
玉名。
又【正韻】之人切,音眞。
同鎭。
又玉充耳。
又音田。
【後漢班固傳】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飾璫。
【註】廣雅曰:瑱,音田。
礩也。
又【□琳神女賦】紆□靈之鬢髢兮,珥明月之雙瑱。
結金鑠之婀娜兮,飛羽□之翩翩。
【韻補】葉亭年切,音田。
【說文】或作□。
【集韻】亦作琠□。
考證:〔【後漢班固傳】雕玉瑱以所楹,裁金璧以飾璫。
〕謹照原文所改居。
" 瑲 【午集上】【玉字部】 瑲 【唐韻】七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千羊切,□音鏘。
【說文】玉聲也。
【集韻】一曰樂聲。
【詩小雅】八鸞瑲瑲。
【傳】瑲瑲,聲也。
【釋文】瑲,亦作鎗。
【又】朱芾斯皇,有瑲蔥珩。
【傳】瑲珩,聲也。
【釋文】瑲,本又作創。
亦作鎗。
又【集韻】楚耕切,音鎗。
聲也。
又【類篇】千剛切,音蒼。
玉色。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與同。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古孔切,聲同礦。
剜土也。
亦作□。
【中原雅音】□,穴也。
瑳 【午集上】【玉字部】 瑳 【唐韻】七何切【集韻】【韻會】倉何切,□音磋。
【說文】玉色鮮白也。
又與磋同。
【詩大雅顒顒卬卬傳】王者有賢臣,與之以禮義相切磋。
【釋文】磋或作瑳。
又【廣韻】【正韻】千可切【集韻】【韻會】此我切,□音硰。
【玉篇】玉色鮮白也。
又【正字通】凡物鮮盛亦曰瑳。
【詩鄘風】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朱註】蹉,上聲。
鮮盛貌。
又【正韻】笑貌。
【詩衞風】巧笑之瑳。
【傳】瑳,巧笑貌。
【釋文】瑳,七可反。
◎按《韻會》引《詩》雲:瑳有平上二音。
瑴 【午集上】【玉字部】 瑴 【廣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廣韻】同珏。
【正韻】二玉相合。
【左傳僖三十年】公爲之請,納玉於王與晉侯,皆十瑴。
【註】雙玉曰瑴。
又【廣韻】【韻會】□古祿切,音穀。
義同。
又【廣韻】玉名。
同。
瑵 【午集上】【玉字部】 瑵 【唐韻】【集韻】□側絞切,音爪。
【說文】車蓋玉瑵。
【前漢王莽傳】金瑵羽葆。
【師古註】瑵,讀曰爪。
謂蓋弓頭爲爪形。
【張衡東京賦】葩瑵曲莖。
【註】瑵,音爪。
葩瑵,悉以金作華形,莖皆曲也。
又【廣韻】玉名。
【集韻】或作釽。
瑤 【午集上】【玉字部】 瑤 【唐韻】餘招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玉之美者。
【書禹貢】瑤琨篠簜。
【傳】瑤琨皆美玉。
【疏】王肅雲:瑤琨,美石次玉者。
【詩衞風】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前漢禮樂志】徧觀此眺瑤堂。
【註】瑤,石而似玉者也。
又【詩大雅】惟玉及瑤。
【箋】玉瑤,容刀之佩。
又山名。
【山海經】有瑤碧之山。
又池名。
【列子周穆王篇】遂賔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
又星名。
【楚辭九歎】騰羣鶴于瑤光。
【註】瑤光,北鬥杓星也。
又人名。
【左傳哀二十三年】晉荀瑤伐齊。
【註】荀瑤,荀躒之孫。
【晉語】知宣子將以瑤爲後。
【註】瑤,知伯也。
瑹 【午集上】【玉字部】 瑹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音書。
【玉篇】廣雅雲:瑹班,□笏也。
或作荼。
【禮玉藻】諸侯荼,前絀後直。
【註】絀謂圓殺其首,不爲椎頭。
諸侯惟天子詘焉,所詘在前也。
又【玉篇】美玉。
又【集韻】通都切,音。
義同。
【卯集中】【手字部】【篇海】火犬切,鋗上聲。
捵也。
【正字通】六書無扷,宜刪。
瑺 【午集上】【玉字部】 瑺 【集韻】辰羊切,音常。
玉名。
瑻 【午集上】【玉字部】 瑻 【廣韻】古渾切【集韻】公渾切,□音昆。
【說文】石之美者。
【書禹貢瑤琨篠簜釋文】琨,音昆。
美石也。
本作瑻。
韋昭音貫。
【前漢地理志】引書亦作瑤瑻。
【註】師古曰:瑻,音昆。
美玉名也。
瑼 【午集上】【玉字部】 瑼 【集韻】朱遄切,音專。
玉名。
□ 【未集中】【糸字部】 □ 【篇海】同繹。
瑽 【午集上】【玉字部】 瑽 【集韻】七恭切,音樅。
【玉篇】瑽瑢,佩玉行貌。
【集韻】佩玉聲。
瑾 【午集上】【玉字部】 瑾 【唐韻】居隱切【集韻】【韻會】幾隱切,□音謹。
【說文】瑾瑜,美玉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山海經】鍾山之陽,瑾瑜之玉爲良。
堅栗精密,潤澤而有光。
又【廣韻】渠遴切【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
義同。
又【類篇】巨靳切,音僅。
赤玉也。
□ 【午集下】【穴字部】 □ 【字彙補】與□同。
【古音騈字】逯□。
亦作□。
□ 【午集下】【禾字部】 □ 【正字通】音義闕。
□子,果名。
詳草部莫字註。
瑿 【午集上】【玉字部】 瑿 【集韻】煙奚切,音鷖。
美石,黑色。
【正韻】黑玉。
舊註美石黑色,誤。
【本草】琥珀千年者爲瑿,狀似□玉,黑如純漆,大如車輪。
永昌有黑玉鏡,卽瑿也。
考證:〔【集韻】煙奚切,音兮。
〕謹按兮字屬匣母,煙字屬影母,煙奚切不得音兮,今據集韻兮改鷖。
【寅集中】【山字部】【集韻】同。
【寅集中】【巾字部】【唐韻】古沓切【集韻】葛合切,□音閤。
【說文】蒲席□也。
【玉篇】以席載穀。
一曰車藉。
璀 【午集上】【玉字部】 璀 【唐韻】七罪切【集韻】【韻會】【正韻】取猥切,□音漼。
【說文】璀璨,玉光也。
【孫綽遊天台山賦】琪樹璀璨而垂珠。
【註】璀璨,珠垂貌。
又【抱樸子知止卷】戈甲璀錯。
又【廣韻】玉名。
璁 【午集上】【玉字部】 璁 【唐韻】【正韻】倉紅切【集韻】麤叢切,□音悤。
【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
美石。
璂 【午集上】【玉字部】 璂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其。
【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玉璂。
【註】鄭康成曰:讀如綦。
綦,結也。
皮弁之縫中,每貫結五采玉十二以爲飾。
詩曰會弁如星是也。
璃 【午集上】【玉字部】 璃 【廣韻】呂支切【集韻】【韻會】鄰知切,□音離。
【玉篇】瑠璃也。
【博雅】琉璃,珠也。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牕下。
又或作流離。
【前漢西域傳師古註】大秦出赤白黑黃靑綠縹紺十種流離,此自然之物。
今所用,皆銷冶石汁,加以衆藥,灌而爲之。
始於元魏,月氏人商販至京,採礦鑄之。
又簟色。
【韓愈鄭羣贈簟詩】攜來當晝不得臥,一府傳看黃瑠璃。
體堅色淨又藏節,盡眼凝滑無瑕疵。
【蘇軾寄簟與蒲傳正詩】愧此八尺黃瑠璃。
【註】瑠璃,象簟色,假借語也。
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經】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明行圓滿。
又【韻會】玻璃,亦西國寶。
此雲水玉千年冰化,亦書作頗黎。
殑原字從歺,不從歹。
璄 【午集上】【玉字部】 璄 【廣韻】於丙切【集韻】於境切,□音影。
【玉篇】玉光彩。
【廣韻】同璟。
璅 【午集上】【玉字部】 璅 【唐韻】【集韻】【韻會】□子晧切,音早。
【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集韻】損果切【正韻】蘇果切,□音□。
玉聲也。
與瑣同。
又門鏤也。
【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璅兮。
【註】靈璅,謂楚宮,不敢斥言君,猶後代稱陛下之意。
又小也。
【張衡東京賦】旣璅璅焉。
【註】璅璅,小也。
又猥屑意。
【晉書習鑿齒傳】璅璅常流離。
【正字通】瑣本字。
璆 【午集上】【玉字部】 璆 【廣韻】巨鳩切【集韻】渠尤切,□音求。
與球同。
玉磬也。
【晉語】籧篨蒙璆。
【註】蒙,戴也。
璆,玉磬也。
【前漢禮樂志】璆磬金鼓。
【師古註】璆,美玉名。
以爲磬也。
又玉聲。
【史記孔子世家】環珮玉聲璆然。
又【集韻】一曰美玉。
【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
【傳】璆,玉名。
【釋文】璆音虯。
又居虯反,又閭幼反。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諸侯璗琫而璆珌。
【釋文】璆,玉也。
【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註】璆,琳琅,皆美玉也。
又【廣韻】【集韻】□渠幽切,音虯。
又【集韻】居尤切,音鳩。
又居虬切,音樛。
又夷周切,音由。
又張流切,音周。
又力救切,音溜。
義□同。
考證:〔【前漢□法志】璆磬金鼓。
〕謹按□法志無此文,所引見禮樂志,謹改爲禮樂志。
璇 【午集上】【玉字部】 璇 【廣韻】似宣切【集韻】旬宣切,□音旋。
【廣韻】同琁。
【山海經】王母之山,有璇瑰瑤碧。
【註】璇瑰,亦玉名。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註】春秋運鬥極雲:鬥第二璇。
又【揚子方言】簙謂之蔽。
或謂之□璇。
【註】竹器所以整頓簿者。
又人名。
【後漢楊璇傳】楊璇字機平。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杜本切,音盾。
篅也,同□。
璈 【午集上】【玉字部】 璈 【集韻】【韻會】□牛刀切,音敖。
樂器。
【漢武帝內傳】王母命侍女彈八琅之璈,吹雲和之曲。
【吳均詩】鳳舞龍璈奏。
璉 【午集上】【玉字部】 璉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輦。
【說文】本作槤,瑚槤也。
從木,連聲。
或作璉。
【禮明堂位】夏之四璉,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論語】瑚璉也。
【註】宗廟中黍稷器。
又【集韻】陵延切。
與連同。
詳辵部連字註。
皌 【午集中】【白字部】 皌 【五音集韻】莫撥切,音末。
見□字註。
璊 【午集上】【玉字部】 璊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音門。
【說文】玉色也。
禾之赤苗謂之虋,言璊,玉色如之。
【詩王風】毳衣如璊。
【傳】璊,赬也。
又【集韻】模元切,音樠。
義同。
【類篇】或作玧。
亦作。
璋 【午集上】【玉字部】 璋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
【說文】剡上爲圭,半圭爲璋。
禮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
【徐曰】剡削之也。
【詩小雅】載弄之璋。
【傳】半圭曰璋。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赤璋禮南方。
玉人之事,大璋中璋九寸。
邊璋七寸,射四寸,厚寸,牙璋中璋七寸。
射二寸,厚寸。
【又】璋邸射。
【註】射,剡出者,邸射,剡而出也。
又祭祀之禮,王祼以圭瓚,諸臣助之亞祼以璋瓚,左右奉之。
【詩大雅】濟濟辟王,左右奉璋。
璌 【午集上】【玉字部】 璌 【集韻】夷眞切,音寅。
場也。
瓳 【午集上】【瓦字部】 瓳 【廣韻】戸吳切【集韻】洪孤切,□音胡。
【廣韻】瓳。
【博雅】瓳,甎也。
锕 【戌集上】【金字部】 錒 【集韻】於河切,音阿。
本作鈳。
鈳,釜屬。
璎 【午集上】【玉字部】 瓔 【廣韻】於盈切【集韻】【韻會】伊盈切,□音嬰。
【玉篇】□蒼雲:瓔珢,石似玉也。
又【廣韻】瓔珞,頸飾。
又【集韻】於莖切【正韻】於京切,□音罌。
義同。
璏 【午集上】【玉字部】 璏 【唐韻】【集韻】□直例切,音滯。
【說文】劒鼻玉飾也。
【前漢王莽傳】碎玉劒璏。
又【廣韻】【集韻】【韻會】□于歲切,音衞。
義同。
又通作衞。
【前漢匈奴傳賜單于玉具劒註】標首鐔衞用玉。
師古曰:劒口旁橫出曰鐔,鼻曰衞,與璏同。
又通作瑑。
【前漢王莽傳】美玉可滅瘢,欲獻其瑑。
【註】瑑作璏。
本音篆,雕刻也。
古字通用。
【正字通】按莽傳,進玉瑑于孔休。
服虔曰:瑑,音衞。
蘇林曰:劒鼻。
皆未詳。
璏,譌作瑑。
師古曰:瑑字本作璏,從玉彘聲。
後轉寫者譌,瑑自雕瑑字。
師古說是。
又【集韻】王伐切,音越。
義同。
【類篇】亦作。
璐 【午集上】【玉字部】 璐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
【說文】玉名也。
【玉篇】美玉也。
【楚辭九章】被明月兮珮寶璐。
【註】寶璐,美玉也。
【謝惠連雪賦】逵似連璐。
璑 【午集上】【玉字部】 璑 【唐韻】武扶切【集韻】【韻會】微夫切,□音無。
【說文】三采玉也。
【徐曰】三采,朱蒼白也。
【博雅】玉名。
【周禮夏官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瑉玉三采註】瑉作璑。
璑,惡玉名。
【疏】以其三采,又非璠璵,故曰惡玉名。
璒 【午集上】【玉字部】 璒 【唐韻】【集韻】□都騰切,音登。
【說文】石之似玉者。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咨盈切,音精。
旌或作□。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力竹切,音六。
竹名。
璓 【午集上】【玉字部】 璓 【唐韻】【集韻】□息救切,音秀。
【說文】石之次玉者。
又【集韻】以九切,音酉。
玉名。
【集韻】或省作琇。
璔 【午集上】【玉字部】 璔 【集韻】咨騰切,音曾。
玉貌。
璕 【午集上】【玉字部】 璕 【字彙】徐心切,音尋。
美石,次玉。
硖 【午集下】【石字部】 硤 【廣韻】侯夾切【集韻】【韻會】轄夾切【正韻】胡夾切,□音洽。
【水經注】淮水又北徑山硤中,謂之硤石。
【廣韻】硤石縣,亦州名。
秦將白起攻楚,燒夷陵,卽其地,後周以居三峽之口,因爲峽州。
率 【午集上】【玄字部】 率 〔古文〕卛【廣韻】所律切【集韻】【韻會】【正韻】朔律切,□音蟀。
【說文】捕鳥畢也。
象絲罔,上下其竿柄也。
又【玉篇】遵也。
【廣韻】循也。
【書太甲】率乃祖攸行。
【詩大雅】率西水滸。
【註】循也。
又【廣韻】領也,將也。
【左傳宣十二年】率師以來,惟敵是求。
又【襄十年】牽率老夫,以至於此。
又【廣韻】用也,行也。
又【集韻】從也,自也。
又【增韻】皆也,大略也。
【前漢宣帝紀】率常在下杜。
【註】總計之說也。
下杜,地名。
【梁書王僧儒傳】齊學士刻燭爲詩,四韻則刻一寸。
以此爲率。
又【增韻】募也。
又率先也。
【晉書顧榮傳】榮身當士卒,爲衆率先。
又【通韻】表的也。
【後漢何武傳】刺史古之方伯。
方伯,一方表率也。
又【正字通】差等也。
【前漢李廣傳】諸將率爲侯者,而廣軍無功。
【註】率謂軍功封賞之科,著在法令者也。
又高率。
【世說新語】晉劉驎之好遊山澤,高率善史傳。
又率略。
【盧氏雜記】宋五坦率。
【聞見錄】司馬溫公與洛中諸公作眞率會。
又輕率。
【論語】子路率爾而對。
【註】輕遽貌。
又【前漢東方朔傳】率然高舉,遠集吳地。
【註】率然,猶颯然。
又【孫子九地篇】善用兵者,辟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又姓。
【正字通】明有率慶。
又兜率天。
【太平廣記】心在兜率天彌勒宮中聽法。
又【唐韻】【集韻】【正韻】□所類切,音帥。
【廣韻】鳥網也。
又【正韻】同帥。
【詩邶風旄丘序】方伯連率之職。
【註】率,所類反。
【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渠率。
【註】與帥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力遂切,音類。
【集韻】計數之名。
【周禮天官大宰賦貢以馭其用註】賦口率出泉也。
【疏】釆地之民,口率出泉爲賦。
【釋文】率,徐劉音類,戚音律。
一音所律反。
又【正韻】總率也。
【易王弼略例】率相比而無應。
率,音類,又如字。
又【集韻】【韻會】【正韻】□劣戌切,音律。
約數也。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詹事屬官,有太子率更。
【師古註】掌知刻漏,故曰率更。
又【算經少廣章】宋祖沖之有密率乗除法。
又彀率,彎弓之限也。
【孟子】羿不爲拙射,變其彀率。
又與繂同。
緶緝也。
【禮玉藻】凡帶有率無箴功。
【註】率,繂也。
言帶用單帛密緝,兩邊不見用箴之功也。
【釋文】率,音律。
又【左傳桓二年】藻率鞸鞛。
【註】藻率,用韋爲之,所以藉玉也。
率,音律。
又【五音集韻】所滑切,音刷。
量名。
與鋝同。
【史記周本紀】其罰百率。
【註】率,卽鍰也。
音刷。
孔安國曰:六兩曰鍰。
率,舊本亦作選。
玈 【午集上】【玄字部】 玈 【唐韻】落乎切【集韻】【正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音盧。
【說文】黑色也。
【廣韻】黑弓。
【左傳僖二十八年】王賜晉侯玈弓,矢千。
玉 【午集上】【玉字部】 玉 〔古文〕□【唐韻】【正韻】魚欲切【集韻】【韻會】虞欲切,□音獄。
【說文】石之美者。
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
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
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
不撓而折,勇之方也。
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
【易鼎卦】鼎玉鉉。
【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又【說卦】乾爲玉爲金。
【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
【詩大雅】金玉其相。
【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
溫潤而澤,仁也。
縝密以栗,知也。
廉而不劌,義也。
垂之如隊,禮也。
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
孚尹旁達,信也。
氣如白虹,天也。
精神見于山川,地也。
圭璋特達,德也。
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
【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又水玉,水精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
【註】水玉,水精也。
又美貌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
【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
【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又珍食曰玉食。
【書洪範】惟辟玉食。
【釋文】漢書雲:玉食,珍食也。
又時和曰玉燭。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
【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又地名。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
【註】凡六邑。
又河名。
【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
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裡,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
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
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又關名。
【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
【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又星名。
【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
【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又木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
【註】五釆玉樹。
又草名。
【爾雅釋草】蒙,玉女。
【註】女蘿別名。
又【正字通】寒玉,竹別名。
亦曰綠玉。
又鳥名。
【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
【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又觀名。
【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
【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
又蚌名。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又姓。
【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
【註】公玉,姓。
帶,名。
【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又愛也,成也。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
【註】玉,寶愛之意。
【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又【廣韻】息逐切。
【集韻】息六切,□音肅。
【廣韻】朽玉。
又琢玉工。
【集韻】或作□璛。
又姓。
【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
【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況爲大司徒。
【註】玉,音肅,京兆人。
又【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
西戎國名。
亦姓。
又【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
篆玉工也。
又【韻補】葉音域。
【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
【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
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又葉音龠。
【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
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又葉音迂。
【洞□頌】韞產寶玉,葉含耀明珠。
【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
【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
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
【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
【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
三者,天,地,人也。
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
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
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考證:〔【爾雅釋天】時和謂之玉燭。
〕謹照原文時字上增四字。
〔【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錫。
〕謹照原文錫改鍚。
〔又蟲名。
【爾雅釋蟲】玉蛈蜴。
【註】卽螲蟷,似鼄,在穴中,有蓋。
今河北人呼蛈蜴。
〕謹按爾雅原文作王蛈蜴,誤引入玉字下。
謹將又蟲名三字省去。
以爾雅釋蟲至呼蛈蜴二十六字移入下條王字註又蟲名下。
王 【午集上】【玉字部】 王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
【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
【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
【易坤卦】或從王事。
又【隨卦】王用享于西山。
【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詩小雅】宜君宜王。
【註】君,諸侯也。
王,天子也。
◎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又諸侯世見曰王。
【詩商頌】莫敢不來王。
【箋】世見曰王。
又凡尊稱亦曰王。
【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又法王,象王,皆佛號。
【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
【岑參詩】況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
【註】法王,佛尊號也。
又姓。
又【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又王屋,山名。
【書禹貢】至于王屋。
【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又弓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又王連,遠志也。
見【博雅】夫王,芏草也。
見【爾雅釋草疏】。
又王鴡,鳥名。
【爾雅釋鳥】鴡鳩,王鴡。
【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又王鮪,魚名。
【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
【註】王鮪,鮪之大者。
又蛇名。
【爾雅釋魚】蟒,王蛇。
【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蟲名。
【爾雅釋蟲】王蛈蜴。
註:卽螲蟷,似鼄,在穴中,有蓋。
今河北人呼蛈蜴。
《博雅》虎,王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
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詩大雅】王此大邦。
【箋】王,君也。
【釋文】王,于況反。
【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
【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又【廣韻】盛也。
【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
【註】謂心神長王。
【釋文】王,于況反。
又音往。
【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
【傳】王,往也。
【朱註】音往。
〇按王本古文玉字。
註詳部首。
考證:〔【爾雅釋親】父之母曰王母。
〕謹照原文改父之妣爲王母。
〔【周禮冬官考工記】王弓。
【註】往體寡來體多曰王。
〕謹照原文改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又蟲名。
【爾雅釋蟲】虎,王蝟也。
〕謹於又蟲名爾雅釋蟲下增王蛈蜴。
註:卽螲蟷,似鼄,在穴中,有蓋。
今河北人呼蛈蜴。
二十二字。
又按虎王蝟也非爾雅文,查係博雅,謹照原書增博雅二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徨去聲。
霸王。
〕謹按王于放切,徨胡光切,王非徨之去聲,今將徨去聲霸王五字改爲音旺霸王也。
玎 【午集上】【玉字部】 玎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經切,音丁。
【說文】玉聲也。
又【說文】齊太公子伋諡曰玎公。
【韻會】諡法,述義不勉曰玎。
又【廣韻】【集韻】中莖切【正韻】甾耕切,□音朾。
【廣韻】玎玲,玉聲。
玑 【午集上】【玉字部】 璣 【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
【說文】珠不圓者。
【書禹貢】厥篚□纁璣組。
【傳】璣,珠類,生于水。
【釋文】璣,珠不圓也。
字書雲:小珠也。
【前漢景十三王傳】遣建荃葛珠璣。
【註】師古曰:璣,珠之不圓者。
又鏡名。
【說文徐註】按符瑞圖有璣鏡。
註:大珠而琕,有光曜,可爲鏡。
又器名。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註】在,察也。
璣,正天文之器,璣爲轉運,衡爲橫簫,運璣使動。
璣徑八尺,圓周二尺五寸而強。
衡長八尺,孔徑一寸,下端望之,以占星辰吉兇之象。
七政者,日月五星也。
得失由政,故稱政焉。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北鬥七星註】春秋運鬥極雲:鬥第三璣。
又【集韻】渠希切,音祈。
又【集韻】【韻會】其旣切【正韻】吉器切,□音禨。
又【集韻】巨至切,音□。
義□同。
玒 【午集上】【玉字部】 玒 【唐韻】戸工切【集韻】胡公切,□音洪。
【說文】玉名也。
【集韻】或作珙。
又【廣韻】【集韻】【韻會】□古雙切,音江。
又【廣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公。
義□同。
又人名。
【朝鮮紀事】朝鮮王子義昌君玒。
玓 【午集上】【玉字部】 玓 【唐韻】都歷切【集韻】丁歷切,□音的。
【說文】玓瓅,明珠色。
【史記司馬相如傳】玓瓅江靡。
【註】應劭曰:言明月之珠,其光耀照於江邊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集韻】古各切,音恪。
【篇海】籠也,桮也。
玔 【午集上】【玉字部】 玔 【集韻】樞絹切,音釧。
【玉篇】玉玔也。
【集韻】玉環也。
玕 【午集上】【玉字部】 玕 〔古文〕□【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寒切,□音幹。
【說文】琅玕也。
【廣韻】美石,次玉。
【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
【爾雅釋地】西北之美者,有崑崙虛之璆琳琅玕焉。
【註】琅玕,狀如珠也。
又樹名。
【韻會】崑崙山有琅玕樹。
【本草綱目】流離之類有五色,火劑瑞也。
以靑者入藥。
又【韻補】葉經天切,音堅。
【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環葉音懸。
玖 【午集上】【玉字部】 玖 【唐韻】舉友切【韻會】已有切,□音九。
【說文】石之次玉黑色者。
【詩衞風】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傳】瓊玖,玉名。
【釋文】玖,音久。
書雲:玉黑色。
又【五音集韻】居祐切,音救。
義同。
玝 【午集上】【玉字部】 玝 【集韻】阮古切,音五。
人名。
後蜀有李玝。
玗 【午集上】【玉字部】 玗 【唐韻】羽俱切【集韻】【正韻】雲俱切,□音于。
【說文】本作,石之似玉者。
【玉篇】玉屬。
爾雅雲: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
【列子問湯篇】珠玗之樹皆叢生。
又洞名。
【正韻】元結自釋雲:逃入猗玗洞,始稱猗玗子。
又玗琪,樹名。
【山海經】開明北有玗琪樹。
【註】玗琪,赤玉屬也。
考證:〔【列子殷湯篇】〕謹照原書改問湯篇。
【卯集上】【心字部】【篇海】稱人切,音嗔。
恚也。
又【字彙補】古文愼字。
註詳上。
玜 【午集上】【玉字部】 玜 【集韻】古雙切,音江。
玉名。
與玒同。
又【五音集韻】古紅切,音公。
義同。
玟 【午集上】【玉字部】 玟 【集韻】眉貧切【正韻】彌鄰切。
□與珉同。
瓀玟,石次玉。
【禮玉藻】士佩瓀玟而縕組綬。
【孔融詩】玟璇隱曜,美玉韜光。
又【集韻】無分切,音文。
玉文。
或從彣。
【醜集上】【口字部】【集韻】同咅。
璱 【午集上】【玉字部】 璱 【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音瑟。
【說文】玉英華相,帶如瑟弦。
詩曰:璱彼玉瓚。
◎按《詩大雅》今本作瑟。
又【玉篇】淸淨鮮潔也。
【廣韻】玉鮮潔貌。
又【韻會】一曰璱璱,碧珠也。
通作瑟瑟。
【類篇】亦作。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集韻】□普活切,音潑。
【說文】也。
一曰擊也。
【淮南子說林訓】遊者以足蹶,以手。
又【集韻】蒲撥切,音跋。
推也。
一曰□,自任無憚也。
又捍,地名。
【唐書西域傳】東南千餘裡有捍者,山四環之,地膏腴。
【寅集中】【山字部】【玉篇】力幺切【集韻】憐蕭切,□音聊。
【玉篇】山名。
又【集韻】嶆,山險也。
【張協七命】嶰谷嶆張其前。
【註】山深空貌。
又【玉篇】洛包切【集韻】郞刀切,□音勞。
義同。
□ 【未集中】【羽字部】 □ 【玉篇】古文飛字。
註詳部首。
釟 【戌集上】【金字部】 釟 【廣韻】博拔切【集韻】布拔切,□音八。
【玉篇】治金也。
璲 【午集上】【玉字部】 璲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遂。
【玉篇】玉璲,以玉爲佩也。
【廣韻】玉也。
【爾雅釋器】璲,瑞也。
【疏】璲者,瑞玉名也。
【詩小雅】鞙鞙佩璲。
【傳】璲,瑞也。
【後漢輿服志】於是解去紱佩,留其係璲。
又【韻會】通作遂。
【詩衞風】容兮遂兮。
【傳】佩玉遂遂然。
【箋】瑞也。
璳 【補遺】【午集】【玉字部】 璳 【篇海類編】音田。
玉光。
璵 【午集上】【玉字部】 璵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餘。
【說文】璵,璠也。
詳前璠字註。
璶 【午集上】【玉字部】 璶 【唐韻】【集韻】□徐刃切,音賮。
【說文】石之似玉者。
璷 【午集上】【玉字部】 璷 【廣韻】力居切【集韻】淩如切,□音臚。
玉名。
又【集韻】芳無切,音敷。
瑻璷,美玉也。
或作琈。
璸 【午集上】【玉字部】 璸 【集韻】蒲眠切,音蹁。
珠名。
又悲巾切,音份。
玉文理貌。
又【五音集韻】文采狀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璸斒文鱗。
【類篇】或作玭。
亦作玢。
璹 【午集上】【玉字部】 璹 〔古文〕□【廣韻】殖酉切【集韻】是酉切,□音受。
玉名。
又【集韻】大到切,音導。
義同。
又【廣韻】殊六切【集韻】神六切,□音孰。
玉器也。
璺 【午集上】【玉字部】 璺 【廣韻】亡運切【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
【集韻】玉破也。
【正韻】璺罅。
【揚子方言】秦晉器破而未離謂之璺。
【廣韻】裂也。
【書洪範用靜吉用作兇疏】灼龜爲兆,其璺拆形狀有五種。
又【集韻】許愼切,音釁。
義同。
璻 【午集上】【玉字部】 璻 【集韻】祖誄切,音濢。
玉色。
璼 【午集上】【玉字部】 璼 【集韻】盧甘切,音藍。
玉名。
璽 【午集上】【玉字部】 璽 【廣韻】斯氏切【韻會】想氏切,□音徙。
【說文】王者印也。
本作壐。
【玉篇】天子諸侯印也。
【釋名】璽,徙也。
封物使可轉徙,而不可發也。
【韻會】信也。
古者尊□共之,秦漢以來唯至尊以爲稱。
【左傳襄二十九年】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
【疏】此諸侯大夫印稱璽也。
【周禮地官司市】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
【註】璽節印章,如今鬥檢封矣。
【蔡邕獨斷】皇帝六璽。
【後漢輿服志】璽皆玉螭虎紐。
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
外有大藍田玉璽。
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
【正字通】又舊制,乗輿六璽,唐攺爲寶,唐末亡失,周廣順中,詔作二寶,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皇帝神寶。
初太宗刻受命元璽,以白玉爲螭首。
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
武後攺諸璽皆爲寶,中宗卽位復爲璽。
開元六年,復爲寶。
初攺璽書爲寶書,再攺傳國寶爲承天大寶。
又姓。
【姓譜】明有璽書。
又人名。
【山海經】稷之弟曰台璽,生叔均。
又國名。
【山海經】璽在崑崙墟東南,在流沙中。
【字彙補】抱樸子有璽產國。
原字從奐作。
考證:〔【周禮地官司市】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
【註】璽節印章,如今鬥撿封矣。
〕謹照原文撿改檢。
璾 【午集上】【玉字部】 璾 【集韻】在禮切,音薺。
玉病謂之璾。
又津私切,音咨。
黍稷在器,以祀者。
與齍同。
□ 【未集中】【耳字部】 □ 【集韻】兩耳切,音裡。
地名。
璿 【午集上】【玉字部】 璿 〔古文〕□□【唐韻】似沿切【集韻】【韻會】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旋。
【說文】美玉也。
【廣韻】玉名。
【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傳】璿,美玉。
【穆天子傳】天子之寶璿珠。
【註】玉類。
【山海經】西王母之山,爰有璿瑰。
【郭璞江賦】珕珋璿瑰。
又【集韻】□桂切,音。
又兪芮切,音叡。
義□同。
【集韻】籀作□叡。
或作琁璇。
【子集中】【人字部】【玉篇】力卻切,音略。
神名。
瓀 【午集上】【玉字部】 瓀 【集韻】【韻會】□而宣切,音□。
【集韻】珉也。
【韻會】石似玉。
【禮玉藻】士佩瓀玟而縕組綬。
【釋文】瓀,徐又作礝。
【山海經】扶豬之山。
虢水出焉。
其中多瓀石。
又【集韻】【正韻】□乳兗切,音輭。
義同。
【張衡西京賦】瓀珉璘彬。
【註】瓀,而兗反。
【類篇】亦作瑌。
瓁 【午集上】【玉字部】 瓁 【廣韻】【集韻】□五郭切,音搉。
【廣韻】樸瓁也。
【集韻】玉璞。
又水名。
【管子輕重篇】決瓁洛之水,通之杭莊之閒。
瓂 【午集上】【玉字部】 瓂 【集韻】居太切,音蓋。
人名。
晉有建平夷王向瓂。
瓃 【午集上】【玉字部】 瓃 【唐韻】魯回切【集韻】【韻會】盧回切,□音雷。
【說文】玉器也。
【集韻】或作□。
又【廣韻】力追切【集韻】倫追切,□音。
義同。
【集韻】或作□。
又【廣韻】力遂切【集韻】力僞切,□音累。
義同。
瓄 【午集上】【玉字部】 瓄 【廣韻】【集韻】【韻會】□徒谷切,音獨。
【玉篇】崑山出瓄玉也。
【廣韻】圭名。
又【集韻】玉器。
瓅 【午集上】【玉字部】 瓅 【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狼狄切【正韻】郞狄切,□音歷。
【說文】玓瓅。
【增韻】明珠。
【史記司馬相如傳上林賦】玓瓅江靡。
【註】言明月之珠,其光耀乃照于江邊也。
瓆 【午集上】【玉字部】 瓆 【集韻】【韻會】□□日切,音質。
人名。
後漢有劉瓆。
瓇 【午集上】【玉字部】 瓇 【五音集韻】耳由切,音柔。
玉名也。
見聲類。
瓈 【午集上】【玉字部】 瓈 【廣韻】郞奚切【集韻】【韻會】憐題切【正韻】類溪切,□音黎。
【廣韻】玻瓈,寶名。
【集韻】玉名。
【韻會】寶玉名。
本草作頗黎,雲西國寶。
詳前玻字註。
瓉 【午集上】【玉字部】 瓉 【正字通】俗瓚字。
畆 【午集上】【田字部】 畆 【玉篇】與畮同。
瓊 【午集上】【玉字部】 瓊 【廣韻】【正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煢。
【說文】赤玉也。
【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傳】瓊,玉之美者。
【韻會】錢氏曰:詩言玉以瓊者多矣。
瓊華,瓊英,瓊瑩,瓊瑤,瓊琚,瓊玖,皆謂玉色之美爲瓊,非玉之名也。
許叔重雲:瓊,赤玉也。
然木瓜所謂瓊玖,玖乃黑玉。
亦非赤也。
又【玉篇】積石爲樹,名曰瓊枝,其高一百二十仞,大三十圍,以琅玕爲之寶。
【前漢司馬相如傳】咀噍芝英兮嘰瓊華。
【張揖註】瓊樹生崑崙西流沙濵,大三百圍,高萬仞,華蘂也,食之長生。
又人名。
【古今注】魏文帝宮人絕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側。
又州名。
漢朱厓郡。
唐析置瓊州。
又【集韻】旬宣切,音旋。
同琁。
又【韻補】葉渠陽切,音強。
【楚辭招魂】砥室翠翹,挂曲瓊些。
翡翠珠被,爛齊光些。
瓏 【午集上】【玉字部】 瓏 【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龍。
【說文】禱旱玉,龍文,從玉從龍。
會意,龍亦聲。
又【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
【玉篇】玲瓏,玉聲。
【前漢揚雄傳】前殿崔巍兮,和氏瓏玲。
【註】孟康曰:以和氏璧爲梁璧帶,其聲瓏玲也。
晉灼曰:以黃金爲璧帶,合藍田璧。
瓏玲,明見貌也。
【揚子太□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
【註】瓏玲,金玉聲。
又【增韻】明貌。
【左思吳都賦】珊瑚幽茂而玲瓏。
【抱樸子地眞卷】朱草蒙瓏,白玉嵯峨。
又【韻會】一曰風聲。
【集韻】亦作□。
瓐 【午集上】【玉字部】 瓐 【集韻】龍都切【韻會】籠都切,□音盧。
【韻會】碧玉也。
【博雅】碧瓐,玉名。
瓒 【午集上】【玉字部】 瓚 【唐韻】徂贊切【集韻】【正韻】才贊切【韻會】在但切,□音。
【說文】三玉二石也。
禮天子用全,純玉也。
上公用駹,四玉一石。
侯用瓚,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
【徐曰】瓚,亦圭也。
圭狀,剡上邪銳之。
于其首爲勺形,謂之瓚。
于其柄爲注水道,所以灌。
瓚之言贊,進也,以進于神也。
【集韻】一曰祼器。
【韻會】宗廟祼器,形如槃。
【詩大雅】瑟彼玉瓚。
【傳】玉瓚,圭瓚也。
【疏】正義曰:瓚者,器名。
以圭爲柄,圭以玉爲之,指其體謂之玉瓚,據成器謂之圭瓚。
漢禮,瓚槃大五升,口徑八寸,下有槃口,徑一尺,則瓚如勺,有槃以承之也。
天子之瓚,其柄之圭長尺有二寸,其賜諸侯,蓋九寸以下。
【又】釐爾圭瓚。
【傳】九命錫圭瓚。
【前漢揚雄傳】□瓚觩。
【註】服曰:以□玉飾之,故曰□瓚。
張晏曰:瓚受五升,口徑八寸,以圭爲柄,用灌鬯。
觩,其貌也。
又【廣韻】藏旱切【集韻】在坦切【韻會】才旱切,□音趲。
義同。
叉人名。
【正韻】漢書註:臣瓚不言姓。
按水經注引薛瓚註漢書,是姓薛也。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
圭也。
一曰雜名。
瓓 【午集上】【玉字部】 瓓 【集韻】【韻會】郞旰切【正韻】郞患切,□音爛。
【集韻】玉采。
◎按《正字通》入十六畫,非。
今攺正。
軟 【酉集下】【車字部】 軟 俗輭字。
詳後輭字註。
瓔 【午集上】【玉字部】 瓔 【廣韻】於盈切【集韻】【韻會】伊盈切,□音嬰。
【玉篇】□蒼雲:瓔珢,石似玉也。
又【廣韻】瓔珞,頸飾。
又【集韻】於莖切【正韻】於京切,□音罌。
義同。
瓕 【午集上】【玉字部】 瓕 【廣韻】武移切【集韻】民□切,□音彌。
玉名。
又【集韻】息淺切,音獮。
義同。
又想氏切,音徙。
弛弓也。
【類篇】或作□。
瓖 【午集上】【玉字部】 瓖 【廣韻】【正韻】息良切【集韻】【韻會】思將切,□音襄。
【玉篇】馬上飾。
【廣韻】馬帶飾。
【韻會】馬帶玦。
【晉語】亡人之所懷挾嬰瓖,以望君之塵垢者。
【註】瓖,馬帶。
【班固東都賦】鉤膺玉瓖。
【馬融廣成頌】金鋑玉瓖。
又【正字通】婦女釵釧加飾,俗謂之瓖嵌。
或金或玉不同,其爲瓖一也。
瓗 【午集上】【玉字部】 瓗 【集韻】葵營切【正韻】渠營切,□同瓊。
赤玉也。
又【集韻】懸圭切,音攜。
義同。
又【廣韻】以睡切【集韻】弋睡切,□音纗。
【廣韻】玉名。
又【集韻】□桂切,音。
又津垂切,音厜。
義□同。
瓘 【午集上】【玉字部】 瓘 【唐韻】工玩切【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貫。
【說文】玉名也。
【左傳昭十七年】鄭裨竈曰:若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
【註】瓘,珪也。
又人名。
【左傳哀十一年】□瓘□莊涉泗。
【註】二□,齊大夫。
考證:〔【左傳昭十七年】鄭禆竈曰。
〕謹照原文禆改裨。
□ 【未集上】【竹字部】 □ 【字彙補】其據切,音簴。
竹也。
瓙 【午集上】【玉字部】 瓙 【玉篇】徒到切,音導。
玉也。
瓚 【午集上】【玉字部】 瓚 【唐韻】徂贊切【集韻】【正韻】才贊切【韻會】在但切,□音。
【說文】三玉二石也。
禮天子用全,純玉也。
上公用駹,四玉一石。
侯用瓚,伯用埒,玉石半相埒也。
【徐曰】瓚,亦圭也。
圭狀,剡上邪銳之。
于其首爲勺形,謂之瓚。
于其柄爲注水道,所以灌。
瓚之言贊,進也,以進于神也。
【集韻】一曰祼器。
【韻會】宗廟祼器,形如槃。
【詩大雅】瑟彼玉瓚。
【傳】玉瓚,圭瓚也。
【疏】正義曰:瓚者,器名。
以圭爲柄,圭以玉爲之,指其體謂之玉瓚,據成器謂之圭瓚。
漢禮,瓚槃大五升,口徑八寸,下有槃口,徑一尺,則瓚如勺,有槃以承之也。
天子之瓚,其柄之圭長尺有二寸,其賜諸侯,蓋九寸以下。
【又】釐爾圭瓚。
【傳】九命錫圭瓚。
【前漢揚雄傳】□瓚觩。
【註】服曰:以□玉飾之,故曰□瓚。
張晏曰:瓚受五升,口徑八寸,以圭爲柄,用灌鬯。
觩,其貌也。
又【廣韻】藏旱切【集韻】在坦切【韻會】才旱切,□音趲。
義同。
叉人名。
【正韻】漢書註:臣瓚不言姓。
按水經注引薛瓚註漢書,是姓薛也。
又【集韻】則旰切,音贊。
圭也。
一曰雜名。
瓛 【午集上】【玉字部】 瓛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官切,音桓。
【說文】桓圭,公所執。
從玉獻,會意。
【集韻】通作桓。
又人名。
【劉峻辨命論】近世有沛國劉瓛,瓛弟璡,□一時之秀士也。
又【正韻】字書又音钀,馬鑣也。
又【集韻】許建切,音獻。
桓圭也。
瓜 【午集上】【瓜字部】 瓜 【唐韻】【正韻】古華切【集韻】【韻會】姑華切,□音騧。
【說文】也。
象形。
【詩豳風】七月食瓜。
【禮曲禮】爲天子削瓜者副之。
又【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
【註】王瓜,萆挈也。
【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齊民要術】二月辰日宜種瓜。
【廣雅】龍蹄獸掌,羊骹兔頭,桂支蜜筩,□蛌貍頭,皆瓜屬也。
又木瓜。
【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傳】木瓜。
楙木也。
可食之木。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凡取幹之道七,柘爲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爲下。
又天瓜,栝樓別名。
見【本草綱目】。
又昆侖瓜,茄子別名。
見【酉陽雜俎】。
又匏瓜,星名。
【史記天官書】匏瓜有靑黑星守之,魚鹽貴。
【註】匏瓜,一名天雞。
在河鼓東。
匏瓜明,則歲大熟也。
又守瓜,蟲名。
【爾雅釋蟲】蠸輿父,守瓜。
【註】今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
故曰守瓜也。
又地名。
【左傳宣十五年】晉侯賞桓子狄臣千室,亦賞士伯以瓜衍之縣。
又【襄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離于瓜州。
【註】瓜州,地在今燉煌。
【正字通】今鎭江有瓜州,異地同名。
又國名。
【正字通】柯枝國別種曰木瓜。
穴居,男女裸體,紉結草木葉蔽前後。
見星槎勝覽。
又瓜田,複姓。
【前漢王莽傳】有瓜田儀。
又【韻補】葉攻乎切,音孤。
【左傳哀十七年】衞侯夢于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被髮北面而譟,曰:登此昆吾之墟,緜緜生之瓜。
餘爲渾良夫,叫天無辜。
又葉古禾切,音戈。
【道藏歌】仙童掇朱實,神女獻玉瓜。
浴身丹液池,濯髮甘泉波。
【集韻】俗作苽,非。
考證:〔【廣雅】龍蹄獸掌,羊駁兔頭,桂髓蜜筩,小靑大班,皆瓜名也。
〕謹照原文駁改骹。
髓改支。
小靑大班改□蛌貍頭。
瓜名改瓜屬。
瓞 【午集上】【瓜字部】 瓞 【唐韻】【集韻】【韻會】□徒結切,音絰。
【說文】也。
【詩大雅】緜緜瓜瓞。
【傳】瓞瓝也。
【疏】瓜之族類有二種,大者瓜,小者瓞。
瓜蔓近本之瓜,必小于先歲之大瓜,以其小如瓞,故謂之瓞。
瓞是瓝之別名。
【潘嶽在懷縣作詩】瓜瓞蔓長苞。
【集韻】或作□。
亦作□□。
瓟 【午集上】【瓜字部】 瓟 【廣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音雹。
與瓝同。
【楚辭九懷】援瓟瓜兮接糧。
又醬名。
【宋孝武帝四時詩】瓟醬調秋菜,白醝解冬寒。
又【廣韻】薄交切【集韻】【韻會】蒲交切,□音袍。
【廣韻】瓟瓠可爲飮器。
【類篇】匏也。
從包,取其可包藏物也。
瓠 【午集上】【瓜字部】 瓠 【廣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
【廣韻】瓠□,瓢也。
【詩小雅】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前漢食貨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
【正字通】瓜類分甘苦二種,甘者大,苦者小。
陶弘景曰:瓠或有苦者,味如膽,不可食,非別生一種也。
又陸佃□雅,長而瘦上曰匏,短頸大腹曰瓠。
瓠性甘。
匏性苦。
故詩曰匏有苦葉。
左傳叔向曰: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
後人皆合匏瓠爲一。
據此說,說文瓠,匏也。
陸璣詩疏:匏,瓠也。
□非。
【正韻】亦作葫。
又【爾雅釋宮】康瓠謂之甈。
【註】瓠壷也。
【疏】說文雲:破罌也。
【前漢賈誼傳】斡棄周鼎兮而寶康瓠。
又【廣韻】胡誤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故切,□音護。
義同。
【禮月令】仲冬之月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
【釋文】瓠,戸故反。
【莊子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
【註】瓠,徐音護。
【正字通】瓠有平去二音。
孫愐唐韻,一音壷,一音護,義同。
非康瓠必讀若湖,瓜瓠必讀若互。
字彙音湖,器也,音互,匏也。
非。
又【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