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關燈
小
中
大
集韻】桑葛切,音□。
珊瑚之珊亦讀入聲。
又【韻補】葉相然切,音仙。
【宋玉神女賦】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放縱而綽寬。
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
考證:〔漢趙陀謂之火樹是也。
〕謹照本草原文趙陀改趙佗。
珌 【午集上】【玉字部】 珌 〔古文〕【唐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說文】佩刀下飾。
天子以玉。
【詩小雅】鞞琫有珌。
【傳】珌下飾。
【前漢王莽傳】瑒琫瑒珌。
【註】佩刀之飾,上曰琫,下曰珌。
又人名。
【後漢獻帝紀】督軍校尉周珌。
又【集韻】必結切,音。
義同。
珍 【午集上】【玉字部】 珍 〔古文〕錱【唐韻】陟鄰切【集韻】知鄰切,□音眞。
【說文】寶也。
【玉篇】貴也,美也,重也。
【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盧諶詩】不待卞和顯,自爲命世珍。
又瑞也。
【詩周頌將受厥明傳】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謂爲珍瑞,天下所休慶也。
又【爾雅釋詁】珍,獻也。
又奇也。
【書旅獒】珍禽奇獸,不育于國。
【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食必坐二子於其側而食之,有珍怪之食。
【註】珍怪,猶奇異也。
又【正字通】食之美者亦曰珍。
【禮王制】八十常珍。
【註】常食皆珍味也。
【又】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
【註】九十者,專指有爵者,言天子就而問,珍味從之以往,緻尊養之義也。
又【周禮天官膳夫】珍用八物。
【註】謂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也。
【陸佃雲】珍用八物,牛羊麋鹿麕豕狗狼。
又坤珍,洛書也。
【後漢班固傳】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
又【正字通】州名。
漢牂牁郡,唐置珍州。
又【字彙補】讀作鎭。
【周禮春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兇荒。
【註】杜子春雲:珍,當作鎭。
又【韻補】葉張連切,音邅。
【□琳馬瑙勒賦】遭時顯價冠世珍兮,君子窮達亦時然兮。
【玉篇】俗作珎。
【五音集韻】俗作□。
考證:〔【後漢班固傳】聖主乃握乾符,闡坤珍。
〕謹照原文聖主改聖皇。
珎 【午集上】【玉字部】 珎 【玉篇】俗珍字。
珏 【午集上】【玉字部】 玨 【唐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說文】二玉相合爲一玨。
【徐鍇曰】雙玉曰玨。
【集韻】或作瑴。
又【類篇】古祿切,音穀。
義同。
珑 【午集上】【玉字部】 瓏 【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龍。
【說文】禱旱玉,龍文,從玉從龍。
會意,龍亦聲。
又【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
【玉篇】玲瓏,玉聲。
【前漢揚雄傳】前殿崔巍兮,和氏瓏玲。
【註】孟康曰:以和氏璧爲梁璧帶,其聲瓏玲也。
晉灼曰:以黃金爲璧帶,合藍田璧。
瓏玲,明見貌也。
【揚子太□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
【註】瓏玲,金玉聲。
又【增韻】明貌。
【左思吳都賦】珊瑚幽茂而玲瓏。
【抱樸子地眞卷】朱草蒙瓏,白玉嵯峨。
又【韻會】一曰風聲。
【集韻】亦作□。
珓 【午集上】【玉字部】 珓 【廣韻】古孝切,音敎。
杯珓,古者以玉爲之。
【類篇】巫以占吉兇者。
【演繁露】杯珓,用兩蚌,或用竹根。
又或作敎。
【荊楚歲時記】秋社擬敎於神。
【註】敎,言敎,令也。
又或作筊。
【石林燕語】高辛廟有竹桮筊,以一俯一仰爲聖筊。
珕 【午集上】【玉字部】 珕 【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
【說文】蜃屬。
【韻會】蓋今牡蠣之屬。
【郭璞江賦】珕珋璿瑰。
【註】珕,音麗。
蜃屬。
又【玉篇】佩刀飾。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士珕琫而珕珌。
又【廣韻】力智切,音詈。
義同。
【集韻】或作蛠。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莫報切,音冒。
擇也。
通作芼。
□ 【午集下】【立字部】 □ 【玉篇】魚遠切,音阮。
倚也。
【五音集韻】書作□。
珖 【午集上】【玉字部】 珖 【集韻】【韻會】□姑黃切,音光。
【玉篇】琯也。
【集韻】玉名。
又人名。
【後漢馮魴傳】孫珖官至城門校尉。
珗 【午集上】【玉字部】 珗 【集韻】蕭前切,音先。
石次玉也。
珘 【午集上】【玉字部】 珘 【集韻】之由切,音周。
【玉篇】玉也。
荴 【申集上】【艸字部】 荴 【篇海】芳無切,音敷。
【前漢外戚傳】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音。
【韋昭註】荴,荷葉未落時也。
镹 【戌集上】【長字部】 镹 【集韻】已有切,音久。
長也。
蚅 【申集中】【蟲字部】 蚅 【唐韻】於革切,音厄。
【爾雅釋蟲】蚅,烏蠋。
詳蠋字註。
珟 【午集上】【玉字部】 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
【廣韻】朽玉也。
又姓。
又【集韻】琢玉工。
【正字通】按諸家以王字點在中畫者,朽玉也,姓也,音粟。
本註音義與前王註同。
攺作珟,非。
考姓譜有夙姓,無珟姓,諸家皆誤也。
珙 【午集上】【玉字部】 珙 【唐韻】拘竦切【集韻】【韻會】古勇切,□音拱。
【說文】玉名也。
【玉篇】大璧也。
【集韻】或作。
通作拱。
【老子道德經】雖有拱璧。
又【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音恭。
義同。
【左傳襄三十一年】竊其珙璧。
徐邈讀。
又【集韻】【韻會】□胡公切,音洪。
玉也。
同玒。
又【韻會】人名。
唐有王珙。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韻】寵戀切,音猭。
羊長尾。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或作□。
詳□字註。
珢 【午集上】【玉字部】 珢 【唐韻】語巾切【集韻】【正韻】魚巾切【韻會】疑巾切,□音銀。
【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集韻】古痕切,音根。
【五音集韻】古恨切,音艮。
義□同。
又【正韻】苦恨切,音硍。
玉有起跡曰珢。
珣 【午集上】【玉字部】 珣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荀。
【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玕琪焉。
【註】珣玕琪,玉屬。
【說文】玉名。
【徐曰】醫無閭,幽州之鎭,在遼東。
又【玉篇】一曰器名。
【說文徐註】玉器。
又【集韻】須閏切,音□。
玉名。
珥 【午集上】【玉字部】 珥 【唐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音餌。
【說文】瑱也。
【徐曰】瑱之狀,首直而末銳,以塞耳。
【玉篇】珠在耳。
【韻會】一名耳璫。
【史記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
【前漢東方朔傳】迺下殿去簪珥。
【註】珥,音餌。
珠玉飾耳者也。
又【博雅】劒珥謂之鐔。
【楚辭九歌】撫長劎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註】珥,音餌。
又同咡。
【淮南子覽訓蠶咡絲而商弦絕註】咡,或作珥,弄絲于口也。
又插也。
【左思詩】七葉珥漢貂。
【通典】漢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又日旁氣也。
【前漢天文志】抱珥□蜺。
【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
珥形點黑也。
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對爲珥。
又【周禮地官山虞】緻禽而珥焉。
【註】珥者,取禽左耳以效功也。
又與衈同。
【周禮春官肆師】以歲時序其祭祀,及其祈珥。
【註】珥當爲餌。
鄭曰:珥,當爲衈。
祈衈者,釁禮之事。
又【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耳。
義同。
又【集韻】如蒸切,音仍。
割牲以釁也。
引周禮,珥于社稷。
○按《夏官小子》掌珥于社稷。
《鄭註》珥當爲衈。
今從玉。
珦 【午集上】【玉字部】 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向。
【說文】玉名。
又【廣韻】【集韻】【正韻】□式亮切,音餉。
義同。
【集韻】或作□。
珧 【午集上】【玉字部】 珧 【唐韻】餘昭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蜃甲也。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
【註】珧,玉珧,卽小蚌。
山海經曰:激汝之水,其中多蜃珧。
【郭璞江賦】玉珧海月。
【註】珧,音姚。
亦蚌屬。
【正字通】江珧形似蚌,殻中肉柱長寸許,似搔頭尖,謂之江珧柱。
甲可飾物。
【本草】一名玉珧,一名海月,又名馬頰,馬甲。
廣州謂之角帶子。
又古者天子以爲刀飾。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天子玉琫而珧珌。
又弓名。
【爾雅釋器】以蜃者謂之珧。
【註】用金蚌玉飾弓兩頭,因取其類以爲名。
珧,小蚌。
【楚辭天問】馮珧利決,封狶是射。
【註】馮,挾也。
珧,弓名也。
又玉名。
【抱樸子窮達卷】珧華黎綠,連城之寶也。
珩 【午集上】【玉字部】 珩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行。
【說文】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
【正韻】佩上珩下璜。
【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雜佩,珩璜琚瑀衝牙之類。
【釋文】珩佩,上玉也。
又通作衡。
【禮玉藻】一命縕韍幽衡。
【註】衡佩,玉之衡也。
又【張衡東京賦】珩紞紘綎。
【註】音行。
杜預曰:珩維持冠者。
又人名。
【陸機辨亡論】奉使則趙咨沈珩。
又【韻補】葉寒剛切,音杭。
【張衡思□賦】辮貞亮以爲鞶兮,雜技藝以爲珩。
昭綵藻與琱琢兮,璜深遠而彌長。
珪 【午集上】【玉字部】 珪 【玉篇】古文圭字。
註詳土部三畫。
珫 【午集上】【玉字部】 珫 【廣韻】昌終切【集韻】【韻會】昌嵩切【正韻】昌中切,□音充。
【廣韻】珫耳,玉名也。
通作充。
【詩衞風】充耳琇瑩。
珯 【備考】【午集】【玉字部】 珯 【字彙補】音未詳。
出《釋藏鍾字函》。
珬 【午集上】【玉字部】 珬 【廣韻】辛律切【集韻】【韻會】【正韻】雪律切,□音卹。
【廣韻】珂屬。
【集韻】珂謂之珬。
【左思吳都賦】緻遠流離與珂珬。
【註】劉達曰:老雕入海所化。
【類篇】或作。
班 【午集上】【玉字部】 班 〔古文〕□【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音頒。
【書堯典】班瑞于羣後。
又【爾雅釋言】班,賦也。
【註】謂布與。
【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彜。
【傳】賦宗廟彜器酒罇賜諸侯。
【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荊相與食。
【註】班,布也。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
又【博雅】班,秩序也。
【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
【註】班,位也。
又【集韻】次也。
【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爲其班。
【註】班,次也。
又【集韻】別也。
【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
【註】班,別也。
夜遁馬不相見,故作離別聲也。
又徧也。
【晉語】車班外內,順以訓之。
【註】班,徧也。
又【揚子方言】班,徹列也。
北燕曰班,東齊曰徹。
【易屯卦】乗馬班如。
【疏】六四應初,故乗馬也。
慮二妨已路,故初時班如旋也。
【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又雜色也。
【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
【註】雜色曰班。
又班班,車聲。
【後漢五行志】車班班入河閒。
又姓。
【風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班氏。
【註】屬代郡。
又班茅,蟲名。
【古今注】藥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又【集韻】或作辨。
【前漢王莽傳】辨社諸侯。
又【韻會】通作般。
【左傳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宮。
【釋文】班,本亦作般。
【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
【註】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驅也。
般,讀與班同,布也。
裔裔,飛流之貌。
又【韻補】葉□連切,音鞭。
【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
【廣韻】俗作□。
【正韻】亦作頒朌。
考證:〔又姓。
【風俗通】楚令尹闕班之後。
〕謹照廣韻所引風俗通,闕班改鬪班。
珮 【午集上】【玉字部】 珮 【集韻】蒲昧切【韻會】蒲妹切【正韻】步昧切,□音佩。
【玉篇】玉珮也。
本作佩。
或從玉。
【廣韻】玉之帶也。
三禮圖,凡玉佩上有雙衡,衡長五寸,博一寸,下有雙璜,璜徑三寸,衝牙□珠,以納其閒,上下爲衡,半璧爲璜,璜中橫以衝牙,以蒼珠爲瑀。
互詳人部佩字註。
珲 【午集上】【玉字部】 琿 〔古文〕□【廣韻】戸昆切【集韻】胡昆切,□音。
【廣韻】玉名。
【集韻】美玉。
□ 【午集下】【立字部】 □ 【廣韻】同站。
□ 【補遺】【未集】【羊字部】 □ 【字彙補】音未詳。
人名。
【冊府元龜】周懿王名囏。
【注】一作□。
珵 【午集上】【玉字部】 珵 【廣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音呈。
【玉篇】美玉也。
埋六寸,光自輝。
【廣韻】玉名。
【集韻】佩玉也。
珩謂之珵。
一曰玉大六寸。
【相玉書】大六寸,光自照。
【屈原離騷】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
【註】珵,美玉也。
音呈。
一曰佩珩也。
又【集韻】他頂切。
與珽同。
大圭長二尺。
【禮玉藻】天子搢珽。
【釋文】珽,他頂反。
本又作珵。
珶 【午集上】【玉字部】 珶 【集韻】田黎切,音題。
與瑅同。
瑅瑭,玉名。
又【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
佩玉。
【曹植洛神賦】抗瓊珶以和予兮。
珷 【午集上】【玉字部】 珷 【集韻】罔甫切,音武。
【玉篇】石似玉也。
與珷同。
珹 【午集上】【玉字部】 珹 【廣韻】是征切【集韻】時征切,□音成。
【玉篇】玉名。
又【廣韻】珠類。
【集韻】美珠也。
珺 【午集上】【玉字部】 珺 【字彙】音郡。
美玉也。
珻 【午集上】【玉字部】 珻 【集韻】謨杯切,音枚。
玉名。
珼 【午集上】【玉字部】 珼 【集韻】博蓋切,音貝。
貝飾。
珽 【午集上】【玉字部】 珽 【唐韻】他鼎切。
【韻會】他頂切【正韻】徒鼎切,□音挺。
【廣韻】玉名。
【博雅】珽,笏也。
【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
【註】珽,玉笏也。
【禮玉藻】天子搢珽,方正於天下也。
【註】笏也。
珽之言挺然無所屈也。
謂之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
終葵首者,於杼上又廣其首,方如椎頭,是謂無所屈,後則恆直。
相玉書曰:珽玉六寸,明自照。
又人名。
唐有姚珽。
又【集韻】湯丁切,音聽。
大圭,長尺二寸。
【集韻】或作珵。
毛氏曰:俗作〈王任〉,誤。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相居切【集韻】新於切,□音胥。
智也。
又【廣韻】息呂切【集韻】寫與切,□音醑。
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於靳切,音懚。
依人也。
又【廣韻】【集韻】□烏本切,音穩。
義同。
現 【午集上】【玉字部】 現 【集韻】【正韻】□形甸切,音見。
【集韻】玉光。
又【正韻】顯也,露也。
【抱樸子至理卷】或形現往來。
又【集韻】胡典切,音蜆。
石之次玉者。
珿 【午集上】【玉字部】 珿 【集韻】初六切,音□。
【玉篇】等也,齊也。
又【五音集韻】測角切,音娖。
義同。
□ 【未集中】【缶字部】 □ 缺本字。
□ 【未集中】【而字部】 □ 【篇韻】音玨。
邑也。
琀 【午集上】【玉字部】 琀 【唐韻】【韻會】【正韻】□胡紺切,音憾。
【說文】賵賻琀襚,皆贈喪之物。
珠玉曰琀。
又或作含。
【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
【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又通作唅。
【晉書皇甫謐傳】□唅之物。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義同。
考證:〔【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
【註】含玉柱左右顄,及在口中者。
〕謹照原文顄改顚。
按顚與□同。
琁 【午集上】【玉字部】 琁 【廣韻】似宣切【集韻】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旋。
與璿同。
【說文】美玉也。
【後漢安帝紀】據琁璣玉衡,以齊七政。
【荀卿子賦篇】琁玉瑤珠不知佩也。
又【集韻】葵營切,音瓊。
赤玉也。
考證:〔【荀子成相篇】琁玉瑤珠不知佩也。
〕謹按所引出賦篇不出成相篇,謹改爲荀卿子賦篇。
琂 【午集上】【玉字部】 琂 【唐韻】語軒切【集韻】魚軒切,□音言。
【說文】石之似玉者。
球 【午集上】【玉字部】 球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
【說文】玉磬也。
【書益稷】夔曰:戛擊鳴球。
【傳】球,玉磬也。
又【廣韻】美玉也。
【書顧命】天球河圖在東序。
【詩商頌】受小球大球。
【傳】球,玉也。
又琉球,國名。
詳後琉字註。
又【集韻】渠幽切,音虯。
美玉名。
【集韻】或作璆。
琄 【午集上】【玉字部】 琄 【廣韻】乎畎切【集韻】【韻會】【正韻】戸犬切,□音泫。
【廣韻】玉貌。
【集韻】佩玉貌。
【爾雅釋訓】琄琄,刺素食也。
○按《詩小雅》鞙鞙佩璲,不以其長。
註:刺無才而屍位佩玉也。
本從革作鞙。
又【集韻】戸茗切,音迥。
義同。
【爾雅釋訓註】郭璞讀。
又【集韻】姑泫切,音畎。
玉貌。
琅 【午集上】【玉字部】 琅 〔古文〕□□【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郎。
【說文】琅玕,似珠者。
【玉篇】琅玕,石似玉。
【廣韻】琅玕,玉名。
【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
【傳】琅玕,石而似珠。
【山海經】崐崘山有琅玕樹。
【本草】寇宗奭曰:西域記雲天竺出琅玕。
蘇恭雲: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
李時珍曰:山海經雲開明山北有珠樹。
淮南子雲: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卽琅玕。
在山爲琅玕,在水爲珊瑚。
又琅琊,郡名。
今沂州俗作瑯。
【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琅琊之東。
【註】今琅琊在海邊,有山嶕嶢特起,狀如高臺。
【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始皇立層臺於山上,謂之琅琊臺。
又姓。
【五音集韻】齊有大夫琅過。
又倉琅,宮門縮首銅鐶。
【前漢趙後傳】木門倉琅根。
又琅當,長鏁也。
【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
或作琅璫。
又琳琅,玉聲。
【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又【周禮夏官司馬振鐸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
【疏】鼓鼙與鐸,聲之有異也。
又【字彙補】力宕切,音浪。
【管子宙合篇】以琅蕩淩轢人。
(瑯)【廣韻】俗琅字。
理 【午集上】【玉字部】 理 【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裡。
【說文】治玉也。
【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從玉。
【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
【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
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
【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
【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
又【玉篇】正也。
【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
【註】理,正也。
又【玉篇】道也。
【廣韻】義理。
【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
【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
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
【皇極經世】天下之數出於理,違理則入於術,世人以數而入於術,故失於理也。
又性也。
【禮樂記】天理滅矣。
【註】理,猶性也。
又條理也。
【易繫辭】俯以察於地理。
【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
又【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
【禮中庸】文理密察。
【朱註】理,條理也。
又【禮樂記】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
【註】理,容貌之進止也。
又【玉篇】文也。
【前漢周勃傳】縱理入口。
【唐書太宗紀】本心不正,則脈理皆斜。
又【增韻】膚肉之閒爲湊理,以其有脈理也。
【禮內則】薄切之,必絕其理。
【杜甫詩】肌理細膩骨肉勻。
又分也。
【禮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
【註】理,分也。
【釋文】分,扶問反。
又賴也。
【孟子】大不理於口。
又【廣韻】料理。
【晉書桓沖傳】沖謂徽之曰:□在府日久,當相料理。
又【韻會】治獄官曰理。
【禮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
【註】理,治獄官也。
【史記循吏傳】李離者,晉文公之理也。
又媒也。
【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
【註】使古賢蹇修而爲媒理也。
五臣雲:令蹇脩爲媒,以通辭理。
又姓。
【五音集韻】臯陶爲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
又紙名。
【博物志】南海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
又【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國名。
自唐始通中國,歷蒙趙楊段四姓,俱僭稱帝。
至元始臣服中國,稱總管,及明而亡,改爲大理府,屬雲南。
又與李通。
【左傳昭十三年】行理之命。
【註】使人也。
【周語】行理以節逆之。
賈逵註小行人也。
孔晁註亦作李。
【前漢天文志】騎官左角曰理。
【史記天官書】作李。
考證:〔【周語】行理以節逆之。
【周禮地官小行人孔晁註】亦作李。
〕謹按周禮小行人註無孔晁作李之文,孔晁乃註國語者,小行人三字亦賈逵國語註文。
今照僖三十年左傳疏所引周語註,改爲賈逵註小行人也。
孔晁註亦作李。
琇 【午集上】【玉字部】 琇 【廣韻】【集韻】【韻會】□息救切,音秀。
【說文】石之似玉者。
【廣韻】玉名。
【博雅】琇,美也。
【詩衞風】充耳琇瑩。
【傳】琇瑩,美石也。
又【廣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雲九切,□音酉。
義同。
【類篇】或作璓。
琉 【午集上】【玉字部】 琉 【集韻】力求切,音留。
與瑠同。
瑠璃,珠也。
【古詩】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牕下。
又國名。
【正字通】國有大琉球,小琉球,在泉州之東,王姓歡斯,所居多聚髑髏。
其人黥手去髭,毛衣羽冠,無禮節,有壽安鎭國山,永樂初禦製□文賜之。
琊 【午集上】【玉字部】 琊 【字彙】餘遮切,音耶。
琅琊,卽琅邪,地名。
【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
又【韻補】葉詳餘切,音徐。
【揚雄徐州牧箴】降周任姜,鎭於琅琊。
姜氏絕苗,田氏攸都。
琌 【午集上】【玉字部】 琌 【字彙補】疑卽陵字。
【穆天子傳】勒七萃之士,于羽琌之上。
琍 【備考】【午集】【玉字部】 琍 【篇海類編】音梨。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匹九切,音紑。
小怒也。
本作□。
或作。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通作□。
詳字註。
□ 【未集中】【羊字部】 □ 【字彙補】□字之譌。
汿 【巳集上】【水字部】 汿 【集韻】象呂切,音敘。
溝也。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集韻】□先結切,音屑。
挺出物也。
一曰揲也。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蒲光切,音旁。
惶,恐貌。
琏 【午集上】【玉字部】 璉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輦。
【說文】本作槤,瑚槤也。
從木,連聲。
或作璉。
【禮明堂位】夏之四璉,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論語】瑚璉也。
【註】宗廟中黍稷器。
又【集韻】陵延切。
與連同。
詳辵部連字註。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胡決切,音穴。
揘,擊也。
又【唐韻】于筆切【集韻】越筆切,□音。
義同。
又【博雅】投也。
又【集韻】王勿切。
與□同。
詳□字註。
琗 【午集上】【玉字部】 琗 【集韻】色櫛切,音瑟。
同璱。
又取內切,音倅。
珠玉光。
【郭璞江賦】瑤珠怪石琗其表。
【註】琗,音子會反。
瑱琗,謂文采相雜也。
又思晉切,音信。
義同。
琘 【午集上】【玉字部】 琘 【正字通】珉玟□同。
【博雅】石之次玉者。
又【郭璞江賦】水碧潛琘。
【註】潛琘,水玉也。
琜 【午集上】【玉字部】 琜 【唐韻】落哀切【集韻】郎才切,□音來。
【說文】本作□,□瓄玉也。
【玉篇】玉屬也。
【博雅】玉名。
考證:〔【說文】本作□,瓄玉也。
〕謹照原文於□字下增□字。
瑣 【午集上】【玉字部】 瑣 【唐韻】蘇果切【集韻】【韻會】損果切,□音□。
【說文】玉聲。
又【正韻】玉屑。
又【韻會】細也,小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註】爲奸細之行曰瑣。
【前漢司馬相如傳】豈特委瑣握□,拘文牽俗。
【仲長統述志詩】古來繚繞,委曲如瑣。
又【詩衞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傳】瑣尾,少好之貌。
又【韻會】瑣瑣,繁碎猥屑貌。
【爾雅釋言】瑣瑣,小也。
【註】才器細陋。
【易旅卦】旅瑣瑣。
【疏】瑣瑣,細小□賤之貌。
【詩小雅】瑣瑣姻婭,則無膴仕。
【傳】瑣瑣,小貌。
又【博雅】瑣,連也。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一年】諸侯之師次于瑣。
【註】縣西有瑣侯亭。
又【韻會】靑瑣,門名。
漢制給事黃門之職,日暮入,對靑瑣門拜,名曰夕郎。
【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註】瑣,門鏤也。
文如連瑣,楚王之省閣也。
一雲靈神之所在也。
瑣門有靑瑣也。
【前漢元後傳】僭上赤墀靑瑣。
【註】以靑畫戸邊鏤中,天子制也。
如淳曰:門楣格再重,如人衣領,再重裹者靑,名曰靑瑣,天子門制也。
師古曰:靑瑣者,刻爲連鎖文,而以靑塗之也。
又【韻會】凡物刻鏤罥結交加爲連瑣文者,皆曰瑣。
非特門鏤也。
【左思吳都賦】畢瑣結。
又邊瑣。
【前漢丙吉傳】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
【註】瑣,錄也。
【蘇軾詩】論兵臨老付邊瑣。
又地名。
【春秋成十二年】公會晉侯衞侯于瑣澤。
又姓。
【正字通】宋政和進士瑣政。
又人名。
【禮檀弓】縣子瑣曰。
【註】瑣,縣子名。
又【韻會】或作璅。
【晉書習鑿齒傳】璅璅當流離。
琔 【午集上】【玉字部】 琔 【集韻】堂練切,音電。
玉色。
或從殿。
琕 【午集上】【玉字部】 琕 【廣韻】部田切【集韻】蒲眠切,□音蹁。
【集韻】珠名。
同玭。
【五音集韻】班珠,與□同。
又與鞞同。
刀室也。
【詩小雅】鞞琫有珌。
【釋文】鞞或作琕。
補頂反。
刀室也。
【釋名】刀下末之飾曰琕。
琕,卑也,在下之言也。
琖 【午集上】【玉字部】 琖 【唐韻】【韻會】□阻限切,音醆。
【說文】玉爵也。
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
【廣韻】玉琖,小杯。
【禮明堂位】爵用玉琖仍雕。
【釋文】夏爵名,用玉飾之。
【說文】或作盞。
【玉篇】亦作□。
【集韻】亦作湔□。
瑮 【午集上】【玉字部】 瑮 【廣韻】【集韻】□力質切,音栗。
【說文】本作□。
玉英華羅列秩秩也。
【逸論語】玉粲之璱兮,其□猛也。
琚 【午集上】【玉字部】 琚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
【說文】瓊琚。
【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傳】琚,佩玉名。
佩有琚瑀,所以納閒。
【疏】謂納衆玉與珩上下之閒。
朱氏曰:佩有珩者,佩之上橫者也。
下垂三道,貫以□珠。
璜如半璧,繫於兩旁之下端。
琚如圭而正方,在珩璜之中,瑀如大珠,在中央之中,別以珠貫,下繫於璜,而交貫於瑀,復上繫於珩之兩端。
衝牙如牙,兩端皆銳,橫繫於瑀下,與璜齊,行則衝璜出聲也。
又錢氏曰:佩玉之雙璜,上繫於珩。
又有組以左右交牽之,使得因衡之抑揚,以自相衝擊,而於二組相交之處,以物居其閒,交納而拘捍之,故謂之琚。
或以大珠,或雜用瑀石。
詩言琚用瓊,則佩之美者也。
又【集韻】求於切,音渠。
義同。
【詩衞風瓊琚註】徐邈讀。
【類篇】亦作□。
考證:〔別以珠貫,下繫於橫,而交貫於瑀。
〕謹按詩疏文義橫改璜。
琛 【午集上】【玉字部】 琛 【集韻】【韻會】癡林切【正韻】尹森切,□音棽。
【爾雅釋言】琛,寶也。
【疏】美寶曰琛。
【詩魯頌】來獻其琛。
【木華海賦】天琛水怪。
【註】天琛,自然之寶。
又【集韻】式針切,音深。
義同。
又【韻補】葉陟綸切,音屯。
【李尤函谷關賦】上羅三關,下列九門,會萬國之玉帛,徠百蠻之獻琛。
【集韻】亦作賝。
琝 【午集上】【玉字部】 琝 【正字通】俗玟字。
琞 【午集上】【玉字部】 琞 【五韻篇海】古文聖字。
【正字通】同望。
姓也。
宋有琞儼,明有琞本,琞增。
字彙同聖,非。
琟 【午集上】【玉字部】 琟 【唐韻】以追切【集韻】夷隹切,□音惟。
【說文】石似玉者。
讀若維。
又【集韻】虞欲切,音玉。
與鳿同。
鸀鳿,鳥名。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聳尹切,音筍。
愞,劣弱貌。
又【玉篇】息孌切。
悅也。
獵 【巳集下】【犬字部】 獵 【廣韻】【集韻】□秦昔切,音藉。
【玉篇】獸名。
或作獡。
獸似熊。
又【集韻】祥亦切,音席。
【山海經】先民之山,有黑蟲,如熊狀,名曰獵獵。
【註】郭璞曰:或作獡,音夕。
又【集韻】思積切,音昔。
義同。
又【集韻】【韻會】七約切【正韻】七雀切,□音鵲。
【彙雅】宋良犬。
一名獵獵。
【集韻】本作。
或作獡。
詳字註。
(獵)【唐韻】良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涉切,□音鬣。
【說文】放獵,逐禽也。
【廣韻】取獸也。
白虎通曰:四時之田,總名爲獵,爲田除害也。
屍子曰:虙羲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敎人以獵也。
【爾雅釋言】獵,虐也。
【疏】獵謂從禽也。
必暴害於物,故雲。
【爾雅釋天】春獵爲蒐,夏獵爲苗,秋獵爲獮,冬獵爲狩。
【詩魏風】不狩不獵。
【禮王制】豺祭獸,然後田獵。
【蔡邕月令章句】獵者,捷取之名。
【正字通】獵以供俎豆,習兵戎,皆國家重事也。
又震也。
【吳語】今大夫國子,興其衆庶,以犯獵吳國之師徒。
【註】獵,震也。
又【揚雄校獵賦】鴻絧緁獵。
【註】師古曰:緁獵,相差次也。
又龜名。
【爾雅釋魚】龜後弇諸獵。
【疏】謂甲後弇覆者名獵。
【周禮春官龜人】南龜曰獵屬。
又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洛出獵山。
又車名。
【前漢宣帝紀】太僕以軨獵車奉迎曾孫。
【註】文穎曰:軨獵,小車。
(獵)考證:〔【前漢宣帝紀】太僕以軨獵車奉迎龜孫。
〕謹照原文龜孫改曾孫。
猏 【巳集下】【犬字部】 猏 【廣韻】古賢切【集韻】經天切,□音肩。
【廣韻】俗豣字。
同□。
詳豕部豣字註。
【呂氏春秋】懼虎而刺猏。
猐 【巳集下】【犬字部】 猐 【廣韻】去羊切【集韻】墟羊切,□音蜣。
【廣韻】本作羌。
猑 【巳集下】【犬字部】 猑 【廣韻】古渾切【集韻】公渾切,□音昆。
【廣韻】獸名。
又【集韻】大犬也。
又【馬融廣成頌】絹猑蹏。
【註】猑蹏,野馬也。
◎按爾雅釋畜作騉蹄。
琙 【午集上】【玉字部】 琙 【廣韻】雨逼切【集韻】越逼切,□音域。
人名。
【東觀漢記】□菟太守公孫琙。
猒 【巳集下】【犬字部】 猒 【唐韻】【集韻】於鹽切【廣韻】一鹽切【韻會】幺鹽切,□音懕。
【說文】飽也。
從甘從肰。
【玉篇】足也。
【說文】或作□。
【玉篇】亦作□。
【廣韻】亦作饜。
又【廣韻】【集韻】【正韻】□於豔切,音嬮。
義同。
【廣韻】亦作饜。
【集韻】亦作厭懕。
又【玉篇】於甲切,音押。
【集韻】益涉切,音魘。
義□同。
【集韻】本作厭。
或作壓。
猓 【巳集下】【犬字部】 猓 【廣韻】【集韻】□古火切,音果。
【玉篇】猓□,獸也。
【集韻】似猴。
通作果。
考證:〔【廣韻】【集韻】□五火切,音果。
〕謹照原文五火切改古火切。
□ 【未集中】【羊字部】 □ 【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樓。
【山海經】崑崙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其銳難當,觸物則斃,食人,其名曰土□。
□ 【未集中】【網字部】 □ □字之譌。
猔 【巳集下】【犬字部】 猔 【玉篇】子宋切,音綜。
犬生一子。
◎按廣韻集韻有無猔。
音義□同。
猖 【巳集下】【犬字部】 猖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昌。
【玉篇】狂駭也。
【廣韻】猖狂。
【莊子山木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後漢李通傳】猖狂無妄之福。
又或作昌。
【屈原離騷】何桀紂之猖披。
【註】一作昌被。
猗 【巳集下】【犬字部】 猗 【唐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
【說文】犗犬也。
從犬,奇聲。
又【玉篇】歎辭也。
【詩周頌】猗與漆沮。
【箋】猗與,歎美之言也。
又【商頌】猗與那與。
【晉語】猗兮違兮。
【呂氏春秋】塗山女歌曰:侯人兮猗。
實始作爲南音。
又【廣韻】長也,倚也。
【詩小雅】有實其猗。
【傳】猗,長也。
【箋】猗,倚也。
又【詩衞風】綠竹猗猗。
【傳】猗猗,美盛貌。
【班固西都賦】曄曄猗猗。
又【玉篇】猗氏,縣名。
【史記貨殖傳】猗頓用盬鹽起。
【註】以興富於猗氏。
故曰猗頓。
又與漪通。
【詩魏風】河水淸且漣猗。
【釋文】本亦作漪。
又與兮通。
【書秦誓】斷斷猗無他伎。
【疏】猗者,足句之辭,不爲義也。
【禮大學】引此作斷斷兮。
猗是兮之類。
又與欹通。
【詩齊風】猗嗟昌兮。
【傳】猗嗟,歎辭。
【釋文】或作欹。
又與依同。
【前漢孔光傳】猗違者連歲。
又【廣韻】於綺切【集韻】【韻會】【正韻】隱綺切,□音倚。
【廣韻】猗狔,猶窈窕也。
【集韻】猗狔,弱貌。
又【詩衞風】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釋文】猗,於綺反。
依也。
又【詩豳風】猗彼女桑。
【傳】角而束之曰猗。
【釋文】於綺反。
徐音於宜反。
又【詩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畞丘。
【傳】猗,加也。
又【集韻】倚可切【正韻】烏可切,□音妸。
【集韻】桑貌。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傳】猗儺。
柔順也。
【釋文】猗,於可反。
【集韻】或作阿。
又【集韻】於義切,音輢。
相附著也。
【詩小雅】兩驂不猗。
【疏】不相依倚。
【釋文】猗,於害反。
又於綺反。
又【韻會】於記切,音意。
義同。
又葉於何反,音窩。
【詩衞風】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猙 【巳集下】【犬字部】 猙 【廣韻】側莖切【集韻】甾莖切,□音爭。
【廣韻】獸名。
似豹,一角五尾。
【山海經】章峨之山有獸焉,狀如赤豹,五尾一角,音如擊石,其名如猙。
【註】一曰似狐有翼。
黃氏續騷經曰:梟授翼於獰猙。
又【集韻】中莖切,音玎。
猙獰,犬毛。
又【廣韻】【集韻】□疾郢切,音靜。
【廣韻】獸似狐,有翼。
【集韻】飛狐也。
【山海經如猙註】郭璞曰:本音靜。
猚 【巳集下】【犬字部】 猚 【唐韻】五佳切,音涯。
【說文】鳥也。
從隹犬聲。
又水名。
【說文】睢陽有猚水。
又【集韻】魚其切,音疑。
鳥名。
又【廣韻】力軌切【集韻】魯水切,□音壘。
【玉篇】似獼猴。
【廣韻】本作蜼。
【集韻】或作蜼。
又【集韻】餘救切,音袖。
義同。
本作蜼。
或作□。
蜼字從蟲從自。
琴 【午集上】【玉字部】 琴 〔古文〕□□□珡□【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音靲。
【說文】本作珡,禁也。
象形。
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
周加二絃。
【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
【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
【琴論】伏羲氏削桐爲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
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
廣六寸,象六合。
前廣後狹,象尊□也。
上圓下方,法天地也。
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
【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
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
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
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
臨嶽琴首,絚絃者也。
嶽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
城路,嶽山下路也。
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
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
【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貢梓。
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
帝俊琴曰電母。
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
伊陟琴曰國阿。
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
是祝琴曰太古。
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
崔駰琴曰臥冰。
戴逵琴曰黑鵠。
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
兄勃琴曰應谷。
柳文暢琴曰春風。
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又地名。
【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
【註】琴如,地名。
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
【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
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
見【左傳昭二十年】。
又人名。
【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
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又蟲名。
【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
【註】郭曰:亦蛇類也。
又琴城,冢名。
【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
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又簷前鐵馬曰風琴。
【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
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考證:〔【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瑤山。
〕謹照原文瑤山改榣山。
琵 【午集上】【玉字部】 琵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毗。
【說文】琵琶,樂器。
馬上弦索。
從珡,比,意兼聲。
【廣韻】推手爲琵,引手爲琶,取其鼓時,以爲之名。
【集韻】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
或從手。
【風俗通】長尺五寸,象三才五行。
四絃象四時。
唐書自下逆鼓曰琵,自上順鼓曰琶。
近代樂家所作,不知所起,傅□琵琶序雲:漢送烏孫公主,念其道遠,思慕故國,使知音者於馬上作之。
【古今樂錄】琵琶出於絃鞉,杜摯以爲興之秦末,蓋古長城役,百姓絃鞉而鼓之。
又魚名。
【左思吳都賦】鮫鯔琵琶。
【註】會稽琵琶魚無鱗,形似琵琶。
又【容齋隨筆】白樂天以琵字作入聲讀。
如雲:四絃不似琵琶聲,亂瀉眞珠細撼鈴。
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皆入聲也。
琶 【午集上】【玉字部】 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巴切,音爬。
琵琶。
註詳上。
又【韻補】葉蒲波切,音婆。
【白居易小庭有月詩】菱角執笙簧,谷兒挾琵琶。
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
畣 【午集上】【田字部】 畣 【集韻】答,古作畣。
註詳竹部六畫。
虿 【申集中】【蟲字部】 蠆 【唐韻】醜犗切【集韻】【韻會】醜邁切,□音慸。
【玉篇】螫蟲。
【詩小雅】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箋】蠆尾末揵然,似婦人髮末曲上卷然。
【孝經緯】蜂蠆垂芒,爲其毒在後。
【左傳僖二十二年】蠭蠆有毒。
【註】《通俗文》雲:蠆,長尾謂之蠍。
【魏志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佗令溫湯漬其中。
又人名。
【左傳襄九年】公孫蠆、公孫舍之及其大夫門子,皆從鄭伯。
又與蔕通。
【張衡西京賦】睚眦蠆芥。
【註】蠆芥,刺鯁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撻。
義同。
或作。
琸 【午集上】【玉字部】 琸 【字彙補】竹角切,音卓。
人名。
【宋史崔與之傳】有都統劉琸。
瓊 【午集上】【玉字部】 瓊 【廣韻】【正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煢。
【說文】赤玉也。
【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傳】瓊,玉之美者。
【韻會】錢氏曰:詩言玉以瓊者多矣。
瓊華,瓊英,瓊瑩,瓊瑤,瓊琚,瓊玖,皆謂玉色之美爲瓊,非玉之名也。
許叔重雲:瓊,赤玉也。
然木瓜所謂瓊玖,玖乃黑玉。
亦非赤也。
又【玉篇】積石爲樹,名曰瓊枝,其高一百二十仞,大三十圍,以琅玕爲之寶。
【前漢司馬相如傳】咀噍芝英兮嘰瓊華。
【張揖註】瓊樹生崑崙西流沙濵,大三百圍,高萬仞,華蘂也,食之長生。
又人名。
【古今注】魏文帝宮人絕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側。
又州名。
漢朱厓郡。
唐析置瓊州。
又【集韻】旬宣切,音旋。
同琁。
又【韻補】葉渠陽切,音強。
【楚辭招魂】砥室翠翹,挂曲瓊些。
翡翠珠被,爛齊光些。
琾 【午集上】【玉字部】 琾 【集韻】居拜切,音戒。
與玠同。
大圭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居六切,音菊。
竹根。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渠穴也。
琿 【午集上】【玉字部】 琿 〔古文〕□【廣韻】戸昆切【集韻】胡昆切,□音。
【廣韻】玉名。
【集韻】美玉。
瑀 【午集上】【玉字部】 瑀 "【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
【說文】石之似玉者。
【徐曰】按詩傳:佩玉,琚瑀,以納其閒。
【後漢輿服志】乃爲大佩衝牙雙瑀璜,皆以白玉。
【註】詩雲:雜佩以贈之。
毛萇曰:珩璜琚瑀,衝牙之類。
月令章句曰:佩上有雙衡,下有雙璜,琚瑀以雜之,衝牙□珠,以納其閒。
纂要曰:琚瑀,所以納閒,在玉之閒,今白珠也。
考證:〔月令章句曰,佩上有雙衝。
〕謹照原文衝改衡。
" 瑁 【午集上】【玉字部】 瑁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音□。
【說文】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冒之。
似犂冠。
【徐曰】冒,上有物冒之也。
犂冠,卽犂鑱也。
今字書作犂錧,音義同。
【正字通】禮,諸侯卽位,天子賜以命圭,圭上邪銳,瑁方四寸。
其下亦邪刻之,闊狹長短如圭頭。
諸侯執圭來朝,天子以瑁之刻處,冒彼圭頭,以齊瑞信,猶今之合符然。
又通作冒。
【周禮冬官考工記】天子執冒四寸。
【註】名玉曰冒,言德能覆蓋天下也。
四寸者,以尊接□,小爲貴也。
又【廣韻】【集韻】□莫代切,音。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
瑇瑁,龜屬。
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
【異物志】生南海,大者如籧篨,背上有鱗,鱗大如扇,有文章,將作器,則煮其鱗,如柔皮。
應劭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
【史記司馬相如傳】瑇瑁鱉黿。
【註】似觜觿,甲有文,出南海,可以飾器物。
【漢鐃歌】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又【廣韻】莫沃切【集韻】謨沃切,□音媢。
義同。
【韻會】或作蝐。
亦作冒。
瑂 【午集上】【玉字部】 瑂 【唐韻】武悲切【集韻】旻悲切,□音眉。
【說文】石之似玉者。
瑃 【午集上】【玉字部】 瑃 【廣韻】醜倫切【集韻】敕倫切,□音椿。
【廣韻】玉名。
瑉 【午集上】【玉字部】 瑉 【集韻】眉貧切。
與珉同。
石之美者。
【周禮夏官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瑉玉三采。
【史記司馬相如傳】琳瑉琨珸。
又【五音集韻】府巾切,音彬。
石次玉者。
史記琳瑉琨珸。
劉伯莊讀。
瑄 【午集上】【玉字部】 瑄 "【唐韻】須緣切【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音宣。
【說文】璧六寸也。
【前漢郊祀志】有司奉瑄玉。
【孟康註】璧大六寸謂之瑄。
又【集韻】通作宣。
【爾雅釋器】璧大六寸謂之宣。
【註】漢書所雲瑄玉是也。
考證:〔【說文】通作宣。
〕謹按說文無此語,查係集韻宣字註。
謹將說文改爲集韻。
" 瑆 【午集上】【玉字部】 瑆 【集韻】桑經切,音星。
玉光。
瑇 【午集上】【玉字部】 瑇 【廣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
【廣韻】瑇瑁。
【正字通】瑇瑁生南海,介屬,狀似龜黿,殼稍長,背有甲十二片,黑白班文,邊缺如鋸齒,無足,有四鬣,前長後短,煮其甲,柔如皮,因以作器。
顧玠海槎錄雲:老者甲厚色明,小者甲薄色暗。
世言鞭血成班,謬也。
取時必倒懸其身,用熱醋潑之,甲逐片墜下。
陸佃曰:瑇瑁不再交,望卵影抱,謂之護卵。
應劭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
一說瑇瑁六葉,厚而黃。
其僞者則以石灰鉛粉鹻水點牛角爲之。
又瑁遺精,蛟魚吞食吐出,年深結塊者爲撒八兒,價如金。
見劉郁西域記。
互詳瑁字註。
又【廣韻】【集韻】徒沃切【正韻】徒谷切,□音毒。
義同。
【正字通】瑇,俗作玳。
文選從蟲作蝳蝐。
歐陽詢飛白書及字詁崔希裕略古,皆從甲作□□。
王莽傳省作毒冒。
瑊 【午集上】【玉字部】 瑊 【廣韻】職深切【集韻】【正韻】諸深切,□音斟。
【廣雅】瑊,石次玉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瑊玏□厲。
【註】瑊玏,次玉者。
【山海經】葛山其下多瑊石。
【註】勁石似玉也。
又【廣韻】古鹹切【集韻】【韻會】居鹹切【正韻】古銜切,□音緘。
或作玪。
又【集韻】胡讒切,音鹹。
義□同。
瑋 【午集上】【玉字部】 瑋 "【廣韻】于鬼切【集韻】【韻會】羽鬼切,□音韙。
【廣韻】玉名。
又【博雅】瑋,重也。
【又】瑰瑋,琦玩也。
又人名。
【前漢王子侯表】就鄕節侯瑋。
又【集韻】紆胃切,音尉。
瑰瑋,亦讀上聲。
又【韻補】葉于貴切,音位。
【張華鷦鷯賦】提挈萬裡,飄颻逼畏。
體大妨物,形瓌足瑋。
考證:〔【張華鷦鷯賦】提絜萬裡,飄颻逼畏。
〕謹照原文絜改挈。
" 瑌 【午集上】【玉字部】 瑌 【廣韻】而兗切【集韻】乳兗切,□音耎。
石次玉者。
【山海經】狀之山,其上多瑌石。
【郭註】白者如冰,半有赤色者。
【史記司馬相如傳】瑌石武夫。
【註】石似玉。
【漢書音義】瑌石出鴈門。
又【廣韻】而緣切【集韻】而宣切,□音□。
義同。
又【廣韻】瑌,珉也,玉佩也。
【詩鄭風】靑靑子佩。
【傳】士佩瓀珉而靑組綬。
【釋文】瓀,本又作瑌。
又【五音集韻】奴亂切,音偄。
水濵地。
一曰城下田。
瑍 【午集上】【玉字部】 瑍 【字彙】呼玩切,音喚。
玉有文采。
通作煥。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秋,古作□。
註詳四畫。
瑎 【午集上】【玉字部】 瑎 【唐韻】戸皆切【集韻】雄皆切,□音諧。
【說文】黑石似玉者。
又【集韻】居諧切,音皆。
義同。
□ 【備考】【午集】【穴字部】 □ 【龍龕】徒沒切。
瑏 【午集上】【玉字部】 瑏 【集韻】昌緣切,音穿。
玉也。
瑐 【午集上】【玉字部】 瑐 【集韻】子淺切,音翦。
玉名。
瑑 【午集上】【玉字部】 瑑 【唐韻】直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傳。
【說文】圭璧上起兆瑑也。
【徐曰】瑑,謂起爲攏,若篆文之形。
【周禮春官典瑞】瑑圭璋璧琮。
【註】瑑有圻鄂瑑起。
【前漢董仲舒傳】良玉不瑑。
【註】謂瑑琢刻爲文也。
又【廣韻】持兗切【集韻】【韻會】【正韻】柱兗切,□音篆。
又【集韻】柱允切,音蜳。
又□尼切,音墀。
義□同。
瑒 【午集上】【玉字部】 瑒 "【唐韻】【集韻】【韻會】醜亮切【正韻】尺亮切,□音悵。
【說文】圭尺二寸有瓚,以祠宗廟者。
【徐曰】瓚亦杓也。
又通作鬯。
【周語】奉玉鬯往獻。
【註】鬯酒之圭,長尺二寸,有瓚,所以灌地降神之器。
又【廣韻】徒杏切【集韻】丈梗切【韻會】杖梃切【正韻】杖梗切,□音挺。
義同。
又【集韻】待朗切【正韻】徒黨切,□音蕩。
【前漢王莽傳】瑒琫瑒珌。
【註】瑒,音蕩。
玉名也。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音陽。
義同。
又人名。
【曹丕典論論文】汝南應瑒德璉。
又唐有申屠瑒。
考證:〔【周語】玉鬯往獻。
〕謹照原文玉字上增奉字。
" 瑓 【午集上】【玉字部】 瑓 【集韻】郎甸切,音練。
玉名。
瑥 【午集上】【玉字部】 瑥 【集韻】【韻會】□烏昆切,音溫。
人名。
【晉載記】乞伏乾使冠軍翟瑥伐禿吐渾。
祑 【午集下】【示字部】 祑 【集韻】【正韻】□直質切,音姪。
祭有次也。
又【韻會】秩或作祑。
詳禾部秩字註。
瑔 【午集上】【玉字部】 瑔 【玉篇】絕緣切,音全。
玉名。
又【字彙】貝名。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稕古作□。
註詳八畫。
瑕 【午集上】【玉字部】 瑕 【唐韻】乎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遐。
【說文】玉小赤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
【註】赤瑕,赤玉也。
又玉玷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禮聘義】瑕不揜瑜。
【註】瑕,玉之病也。
又過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
【註】烈,光,假,大,瑕,過也。
【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
【註】不以汝爲罪釁也。
又【博雅】瑕,裂也。
又遠也。
【詩衞風】不瑕有害。
【傳】瑕,遠也。
【箋】瑕,猶過也。
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乗瑕則神。
【註】瑕,謂虛脆也。
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
【註】相閒曰瑕。
又【字彙補】嚴利之狀。
【周禮冬官考工記】深瑕而澤。
又國名。
【左傳成六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
【註】郇瑕,古國名。
又地名。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
【註】瑕,隨地。
【春秋哀六年】城邾瑕。
【大全】邾瑕如魯濟之類,魯有負瑕,故稱邾以別之。
【禮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
又滋陽,古瑕縣,宋大觀四年,因犯宣聖諱,以西北有嵫山,攺爲嵫陽。
又姓。
【左傳】周大夫瑕禽。
又複姓。
【史記項羽紀】瑕丘。
申陽。
【註】文穎曰:姓瑕丘。
臣瓚曰:瑕丘,縣名。
【五音集韻】漢複姓有瑕呂氏。
又獸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格瑕蛤。
【前漢書音義】瑕蛤,獸名。
又與遐通。
【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註瑕之言胡也。
又與霞同。
【前漢揚雄傳】翕靑雲之流瑕。
【文選】作霞。
又【五音集韻】古牙切,音嘉。
垂瑕,地名。
又古下切,音檟。
已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
鄭康成讀。
又【字彙補】呼加切。
與蝦同。
【張衡南都賦】駿瑕委蛇。
【註】瑕,蝦通。
又【韻補】葉音舒。
【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黃金有疵,白玉有瑕。
事有所疾,亦有所徐。
又葉音何。
【陸機文賦】混姸媸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
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考證:〔又與遐通。
【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瑕之爲言何也。
〕謹照原文改註瑕之言胡也。
瑖 【午集上】【玉字部】 瑖 【集韻】都玩切,音鍛。
石之似玉者。
瑗 【午集上】【玉字部】 瑗 "【唐韻】王眷切【集韻】【韻會】新眷切,□音援。
【說文】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
【爾雅釋器】好倍肉謂之瑗,肉倍好謂之璧,肉好若一謂之環。
【註】好倍肉,孔大于邊也。
又【玉篇】玉名。
又【正韻】人名。
□湲字伯玉。
又【集韻】【韻會】□于願切,音遠。
義同。
又【集韻】紆願切,音怨。
玉名。
又胡關切,音還。
與環同。
引說文,璧也。
或從爰。
考證:〔【說文】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璧瑗相引。
〕謹照原文省璧瑗二字。
" □ 【備考】【未集】【羊字部】 □ 【海篇】音癢。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龍龕】同聘。
瑙 【午集上】【玉字部】 瑙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乃老切,音腦。
【博雅】瑪瑙,石次玉也。
【廣韻】寶石。
【增韻】文石。
【韻會】此寶色如馬腦,因以爲名。
【曹昭格物論】出北地南番西番,非石非玉,堅而且脆,其中有人物鳥獸形者貴。
【顧薦負暄錄】瑪瑙,品類甚多,有名柏枝者,花如柏枝。
有名夾胎者,正規則白,側視若凝血,一物二色。
有名截子者,黑白相閒。
有名合子者,漆黑中有一白線閒之。
有名錦紅者,色如錦。
有名纏絲者,紅白如絲,皆貴品。
有名漿水者,淡水花。
有名醬斑者,紫紅,皆價低。
試瑪瑙法,以砑木不熱者爲眞。
梵言摩羅迦隸,此言瑪瑙。
又【韻補】葉乃後切,音轂。
【王粲馬瑙勒賦】總衆材而課美,信莫臧於馬瑙,被文采之華飾,雜朱綠於蒼阜。
【類篇】亦作□。
【正韻】亦作碯。
瑚 【午集上】【玉字部】 瑚 【唐韻】戸吳切【集韻】洪孤切,□音胡。
【說文】珊瑚。
詳前珊字註。
又瑚璉,宗廟盛黍稷器。
【禮明堂位】夏後氏之四璉,殷之六瑚。
瑛 【午集上】【玉字部】 瑛 【唐韻】【正韻】於京切【集韻】【韻會】於驚切,□音英。
【說文】玉光也。
【符瑞圖】玉瑛仁寶,不斲自成,光若白華。
漢文帝時,渭陽玉瑛見。
一雲五常脩則玉瑛見。
今白石紫石瑛,皆石之有光者。
【玉篇】美石似玉,水精謂之玉瑛也。
【古豔歌】姮娥垂明璫,織女奉瑛琚。
又【韻補】葉於良切,音央。
【易林】茹芝餌黃,飲食玉瑛。
與神流邁,長無憂兇。
兇葉香。
痽 【午集中】【疒字部】 痽 【字彙】丁回切。
音堆。
病名。
瑜 【午集上】【玉字部】 瑜 【唐韻】羊朱切【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說文】瑾瑜,美玉也。
【徐曰】瑜亦玉之光采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禮玉藻】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
又【聘義】瑕不掩瑜。
【註】瑜,其中閒美者。
又【前漢禮樂志】象載瑜白集西。
【師古註】象載,象輿也。
山出象輿,瑞應車也。
瑜,美貌,言此瑞車瑜然色白而出西方也。
又人名。
【曹植靈芝篇】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娛親。
瑝 【午集上】【玉字部】 瑝 【唐韻】乎光切【集韻】【正韻】胡光切,□音黃。
【說文】玉聲也。
又【廣韻】戸盲切【集韻】【韻會】胡盲切,□音橫。
義同。
瑞 【午集上】【玉字部】 瑞 【唐韻】是僞切【集韻】【韻會】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倕。
【說文】以玉爲信也。
【玉篇】信節也。
諸侯之珪也。
【書舜典】輯五瑞。
【釋文】信也。
【周禮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
【註】玉,公侯伯子男所執圭璧。
又【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
【註】人執以見曰瑞。
瑞,符信也。
又【韻會】祥瑞也。
天以人君有德符,將錫之以歷年,錫之以五福,先出此,以與之爲信也。
【春秋左傳杜序】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也。
【唐書百官志】禮部郎中員外郎掌圖書祥瑞,景星慶雲爲大瑞,其名物六十四。
白猿赤兔爲上瑞,其名物二十八。
蒼鳥赤雁爲中瑞,其名物三十有二。
嘉禾芝草木連理爲下瑞,其名物十二。
又州名。
本唐筠州,以土產篁竹名。
宋改瑞州。
又姓。
考證:〔【周禮春官】玉作六瑞,以等邦國。
〕謹照原文玉字上增以字。
□ 【備考】【辰集】【日字部】 □ 【韻經】音穜。
□ 【備考】【午集】【禾字部】 □ 【川篇】音穗。
瑟 【午集上】【玉字部】 瑟 〔古文〕□□□【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音璱。
【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
【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珡,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絃。
今文作瑟。
【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絃之瑟,後瞽瞍判五絃瑟爲十五絃,復增以八爲二十三。
又【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絃盡用。
【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
【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
【書益稷】搏拊琴瑟。
【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集韻】衆多貌。
【詩大雅】瑟彼作棫。
【傳】瑟,衆貌。
又【集韻】矜莊貌。
【詩衞風】瑟兮僩兮。
【傳】瑟,矜莊貌。
【朱註】瑟,嚴密之貌。
又【詩大雅】瑟彼玉瓚。
【箋】瑟,潔鮮貌。
【朱註】瑟,縝密之貌。
又【正字通】瑟瑟,珠類。
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
通雅曰:或以爲寶石,緯略以爲珠。
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爲之。
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
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又瑟瑟,風聲。
【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思念公子徒以憂。
又蕭瑟,隂
珊瑚之珊亦讀入聲。
又【韻補】葉相然切,音仙。
【宋玉神女賦】宜高殿以廣意兮,翼放縱而綽寬。
動霧縠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
考證:〔漢趙陀謂之火樹是也。
〕謹照本草原文趙陀改趙佗。
珌 【午集上】【玉字部】 珌 〔古文〕【唐韻】□吉切【集韻】【韻會】【正韻】壁吉切,□音必。
【說文】佩刀下飾。
天子以玉。
【詩小雅】鞞琫有珌。
【傳】珌下飾。
【前漢王莽傳】瑒琫瑒珌。
【註】佩刀之飾,上曰琫,下曰珌。
又人名。
【後漢獻帝紀】督軍校尉周珌。
又【集韻】必結切,音。
義同。
珍 【午集上】【玉字部】 珍 〔古文〕錱【唐韻】陟鄰切【集韻】知鄰切,□音眞。
【說文】寶也。
【玉篇】貴也,美也,重也。
【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盧諶詩】不待卞和顯,自爲命世珍。
又瑞也。
【詩周頌將受厥明傳】我周家大受其光明,謂爲珍瑞,天下所休慶也。
又【爾雅釋詁】珍,獻也。
又奇也。
【書旅獒】珍禽奇獸,不育于國。
【公羊傳昭三十一年】食必坐二子於其側而食之,有珍怪之食。
【註】珍怪,猶奇異也。
又【正字通】食之美者亦曰珍。
【禮王制】八十常珍。
【註】常食皆珍味也。
【又】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
【註】九十者,專指有爵者,言天子就而問,珍味從之以往,緻尊養之義也。
又【周禮天官膳夫】珍用八物。
【註】謂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也。
【陸佃雲】珍用八物,牛羊麋鹿麕豕狗狼。
又坤珍,洛書也。
【後漢班固傳】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
又【正字通】州名。
漢牂牁郡,唐置珍州。
又【字彙補】讀作鎭。
【周禮春官典瑞】珍圭以徵守,以恤兇荒。
【註】杜子春雲:珍,當作鎭。
又【韻補】葉張連切,音邅。
【□琳馬瑙勒賦】遭時顯價冠世珍兮,君子窮達亦時然兮。
【玉篇】俗作珎。
【五音集韻】俗作□。
考證:〔【後漢班固傳】聖主乃握乾符,闡坤珍。
〕謹照原文聖主改聖皇。
珎 【午集上】【玉字部】 珎 【玉篇】俗珍字。
珏 【午集上】【玉字部】 玨 【唐韻】古嶽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嶽切,□音覺。
【說文】二玉相合爲一玨。
【徐鍇曰】雙玉曰玨。
【集韻】或作瑴。
又【類篇】古祿切,音穀。
義同。
珑 【午集上】【玉字部】 瓏 【唐韻】【集韻】力鍾切【韻會】【正韻】盧容切,□音龍。
【說文】禱旱玉,龍文,從玉從龍。
會意,龍亦聲。
又【廣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音籠。
【玉篇】玲瓏,玉聲。
【前漢揚雄傳】前殿崔巍兮,和氏瓏玲。
【註】孟康曰:以和氏璧爲梁璧帶,其聲瓏玲也。
晉灼曰:以黃金爲璧帶,合藍田璧。
瓏玲,明見貌也。
【揚子太□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
【註】瓏玲,金玉聲。
又【增韻】明貌。
【左思吳都賦】珊瑚幽茂而玲瓏。
【抱樸子地眞卷】朱草蒙瓏,白玉嵯峨。
又【韻會】一曰風聲。
【集韻】亦作□。
珓 【午集上】【玉字部】 珓 【廣韻】古孝切,音敎。
杯珓,古者以玉爲之。
【類篇】巫以占吉兇者。
【演繁露】杯珓,用兩蚌,或用竹根。
又或作敎。
【荊楚歲時記】秋社擬敎於神。
【註】敎,言敎,令也。
又或作筊。
【石林燕語】高辛廟有竹桮筊,以一俯一仰爲聖筊。
珕 【午集上】【玉字部】 珕 【唐韻】【集韻】【韻會】郞計切【正韻】力霽切,□音麗。
【說文】蜃屬。
【韻會】蓋今牡蠣之屬。
【郭璞江賦】珕珋璿瑰。
【註】珕,音麗。
蜃屬。
又【玉篇】佩刀飾。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士珕琫而珕珌。
又【廣韻】力智切,音詈。
義同。
【集韻】或作蛠。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莫報切,音冒。
擇也。
通作芼。
□ 【午集下】【立字部】 □ 【玉篇】魚遠切,音阮。
倚也。
【五音集韻】書作□。
珖 【午集上】【玉字部】 珖 【集韻】【韻會】□姑黃切,音光。
【玉篇】琯也。
【集韻】玉名。
又人名。
【後漢馮魴傳】孫珖官至城門校尉。
珗 【午集上】【玉字部】 珗 【集韻】蕭前切,音先。
石次玉也。
珘 【午集上】【玉字部】 珘 【集韻】之由切,音周。
【玉篇】玉也。
荴 【申集上】【艸字部】 荴 【篇海】芳無切,音敷。
【前漢外戚傳】函荾荴以俟風兮,芳雜襲以彌音。
【韋昭註】荴,荷葉未落時也。
镹 【戌集上】【長字部】 镹 【集韻】已有切,音久。
長也。
蚅 【申集中】【蟲字部】 蚅 【唐韻】於革切,音厄。
【爾雅釋蟲】蚅,烏蠋。
詳蠋字註。
珟 【午集上】【玉字部】 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
【廣韻】朽玉也。
又姓。
又【集韻】琢玉工。
【正字通】按諸家以王字點在中畫者,朽玉也,姓也,音粟。
本註音義與前王註同。
攺作珟,非。
考姓譜有夙姓,無珟姓,諸家皆誤也。
珙 【午集上】【玉字部】 珙 【唐韻】拘竦切【集韻】【韻會】古勇切,□音拱。
【說文】玉名也。
【玉篇】大璧也。
【集韻】或作。
通作拱。
【老子道德經】雖有拱璧。
又【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音恭。
義同。
【左傳襄三十一年】竊其珙璧。
徐邈讀。
又【集韻】【韻會】□胡公切,音洪。
玉也。
同玒。
又【韻會】人名。
唐有王珙。
□ 【未集中】【羊字部】 □ 【集韻】寵戀切,音猭。
羊長尾。
□ 【未集中】【羽字部】 □ 【集韻】□,或作□。
詳□字註。
珢 【午集上】【玉字部】 珢 【唐韻】語巾切【集韻】【正韻】魚巾切【韻會】疑巾切,□音銀。
【說文】石之似玉者。
又【集韻】古痕切,音根。
【五音集韻】古恨切,音艮。
義□同。
又【正韻】苦恨切,音硍。
玉有起跡曰珢。
珣 【午集上】【玉字部】 珣 【唐韻】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須倫切,□音荀。
【爾雅釋地】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玕琪焉。
【註】珣玕琪,玉屬。
【說文】玉名。
【徐曰】醫無閭,幽州之鎭,在遼東。
又【玉篇】一曰器名。
【說文徐註】玉器。
又【集韻】須閏切,音□。
玉名。
珥 【午集上】【玉字部】 珥 【唐韻】【集韻】【韻會】仍吏切【正韻】而至切,□音餌。
【說文】瑱也。
【徐曰】瑱之狀,首直而末銳,以塞耳。
【玉篇】珠在耳。
【韻會】一名耳璫。
【史記外戚世家】夫人脫簪珥叩頭。
【前漢東方朔傳】迺下殿去簪珥。
【註】珥,音餌。
珠玉飾耳者也。
又【博雅】劒珥謂之鐔。
【楚辭九歌】撫長劎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註】珥,音餌。
又同咡。
【淮南子覽訓蠶咡絲而商弦絕註】咡,或作珥,弄絲于口也。
又插也。
【左思詩】七葉珥漢貂。
【通典】漢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又日旁氣也。
【前漢天文志】抱珥□蜺。
【註】孟康曰:皆日旁氣也。
珥形點黑也。
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對爲珥。
又【周禮地官山虞】緻禽而珥焉。
【註】珥者,取禽左耳以效功也。
又與衈同。
【周禮春官肆師】以歲時序其祭祀,及其祈珥。
【註】珥當爲餌。
鄭曰:珥,當爲衈。
祈衈者,釁禮之事。
又【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耳。
義同。
又【集韻】如蒸切,音仍。
割牲以釁也。
引周禮,珥于社稷。
○按《夏官小子》掌珥于社稷。
《鄭註》珥當爲衈。
今從玉。
珦 【午集上】【玉字部】 珦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向。
【說文】玉名。
又【廣韻】【集韻】【正韻】□式亮切,音餉。
義同。
【集韻】或作□。
珧 【午集上】【玉字部】 珧 【唐韻】餘昭切【集韻】【韻會】【正韻】餘招切,□音遙。
【說文】蜃甲也。
【爾雅釋魚】蜃小者珧。
【註】珧,玉珧,卽小蚌。
山海經曰:激汝之水,其中多蜃珧。
【郭璞江賦】玉珧海月。
【註】珧,音姚。
亦蚌屬。
【正字通】江珧形似蚌,殻中肉柱長寸許,似搔頭尖,謂之江珧柱。
甲可飾物。
【本草】一名玉珧,一名海月,又名馬頰,馬甲。
廣州謂之角帶子。
又古者天子以爲刀飾。
【詩小雅鞞琫有珌傳】天子玉琫而珧珌。
又弓名。
【爾雅釋器】以蜃者謂之珧。
【註】用金蚌玉飾弓兩頭,因取其類以爲名。
珧,小蚌。
【楚辭天問】馮珧利決,封狶是射。
【註】馮,挾也。
珧,弓名也。
又玉名。
【抱樸子窮達卷】珧華黎綠,連城之寶也。
珩 【午集上】【玉字部】 珩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行。
【說文】佩上玉也,所以節行止也。
【正韻】佩上珩下璜。
【詩鄭風雜佩以贈之傳】雜佩,珩璜琚瑀衝牙之類。
【釋文】珩佩,上玉也。
又通作衡。
【禮玉藻】一命縕韍幽衡。
【註】衡佩,玉之衡也。
又【張衡東京賦】珩紞紘綎。
【註】音行。
杜預曰:珩維持冠者。
又人名。
【陸機辨亡論】奉使則趙咨沈珩。
又【韻補】葉寒剛切,音杭。
【張衡思□賦】辮貞亮以爲鞶兮,雜技藝以爲珩。
昭綵藻與琱琢兮,璜深遠而彌長。
珪 【午集上】【玉字部】 珪 【玉篇】古文圭字。
註詳土部三畫。
珫 【午集上】【玉字部】 珫 【廣韻】昌終切【集韻】【韻會】昌嵩切【正韻】昌中切,□音充。
【廣韻】珫耳,玉名也。
通作充。
【詩衞風】充耳琇瑩。
珯 【備考】【午集】【玉字部】 珯 【字彙補】音未詳。
出《釋藏鍾字函》。
珬 【午集上】【玉字部】 珬 【廣韻】辛律切【集韻】【韻會】【正韻】雪律切,□音卹。
【廣韻】珂屬。
【集韻】珂謂之珬。
【左思吳都賦】緻遠流離與珂珬。
【註】劉達曰:老雕入海所化。
【類篇】或作。
班 【午集上】【玉字部】 班 〔古文〕□【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音頒。
【書堯典】班瑞于羣後。
又【爾雅釋言】班,賦也。
【註】謂布與。
【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彜。
【傳】賦宗廟彜器酒罇賜諸侯。
【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荊相與食。
【註】班,布也。
【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
又【博雅】班,秩序也。
【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
【註】班,位也。
又【集韻】次也。
【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爲其班。
【註】班,次也。
又【集韻】別也。
【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
【註】班,別也。
夜遁馬不相見,故作離別聲也。
又徧也。
【晉語】車班外內,順以訓之。
【註】班,徧也。
又【揚子方言】班,徹列也。
北燕曰班,東齊曰徹。
【易屯卦】乗馬班如。
【疏】六四應初,故乗馬也。
慮二妨已路,故初時班如旋也。
【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又雜色也。
【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
【註】雜色曰班。
又班班,車聲。
【後漢五行志】車班班入河閒。
又姓。
【風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班氏。
【註】屬代郡。
又班茅,蟲名。
【古今注】藥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又【集韻】或作辨。
【前漢王莽傳】辨社諸侯。
又【韻會】通作般。
【左傳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宮。
【釋文】班,本亦作般。
【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
【註】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驅也。
般,讀與班同,布也。
裔裔,飛流之貌。
又【韻補】葉□連切,音鞭。
【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
【廣韻】俗作□。
【正韻】亦作頒朌。
考證:〔又姓。
【風俗通】楚令尹闕班之後。
〕謹照廣韻所引風俗通,闕班改鬪班。
珮 【午集上】【玉字部】 珮 【集韻】蒲昧切【韻會】蒲妹切【正韻】步昧切,□音佩。
【玉篇】玉珮也。
本作佩。
或從玉。
【廣韻】玉之帶也。
三禮圖,凡玉佩上有雙衡,衡長五寸,博一寸,下有雙璜,璜徑三寸,衝牙□珠,以納其閒,上下爲衡,半璧爲璜,璜中橫以衝牙,以蒼珠爲瑀。
互詳人部佩字註。
珲 【午集上】【玉字部】 琿 〔古文〕□【廣韻】戸昆切【集韻】胡昆切,□音。
【廣韻】玉名。
【集韻】美玉。
□ 【午集下】【立字部】 □ 【廣韻】同站。
□ 【補遺】【未集】【羊字部】 □ 【字彙補】音未詳。
人名。
【冊府元龜】周懿王名囏。
【注】一作□。
珵 【午集上】【玉字部】 珵 【廣韻】直貞切【集韻】【韻會】馳貞切,□音呈。
【玉篇】美玉也。
埋六寸,光自輝。
【廣韻】玉名。
【集韻】佩玉也。
珩謂之珵。
一曰玉大六寸。
【相玉書】大六寸,光自照。
【屈原離騷】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
【註】珵,美玉也。
音呈。
一曰佩珩也。
又【集韻】他頂切。
與珽同。
大圭長二尺。
【禮玉藻】天子搢珽。
【釋文】珽,他頂反。
本又作珵。
珶 【午集上】【玉字部】 珶 【集韻】田黎切,音題。
與瑅同。
瑅瑭,玉名。
又【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
佩玉。
【曹植洛神賦】抗瓊珶以和予兮。
珷 【午集上】【玉字部】 珷 【集韻】罔甫切,音武。
【玉篇】石似玉也。
與珷同。
珹 【午集上】【玉字部】 珹 【廣韻】是征切【集韻】時征切,□音成。
【玉篇】玉名。
又【廣韻】珠類。
【集韻】美珠也。
珺 【午集上】【玉字部】 珺 【字彙】音郡。
美玉也。
珻 【午集上】【玉字部】 珻 【集韻】謨杯切,音枚。
玉名。
珼 【午集上】【玉字部】 珼 【集韻】博蓋切,音貝。
貝飾。
珽 【午集上】【玉字部】 珽 【唐韻】他鼎切。
【韻會】他頂切【正韻】徒鼎切,□音挺。
【廣韻】玉名。
【博雅】珽,笏也。
【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
【註】珽,玉笏也。
【禮玉藻】天子搢珽,方正於天下也。
【註】笏也。
珽之言挺然無所屈也。
謂之大圭,長三尺,杼上終葵首。
終葵首者,於杼上又廣其首,方如椎頭,是謂無所屈,後則恆直。
相玉書曰:珽玉六寸,明自照。
又人名。
唐有姚珽。
又【集韻】湯丁切,音聽。
大圭,長尺二寸。
【集韻】或作珵。
毛氏曰:俗作〈王任〉,誤。
【卯集上】【心字部】【廣韻】相居切【集韻】新於切,□音胥。
智也。
又【廣韻】息呂切【集韻】寫與切,□音醑。
義同。
【子集中】【人字部】【廣韻】【集韻】【韻會】□於靳切,音懚。
依人也。
又【廣韻】【集韻】□烏本切,音穩。
義同。
現 【午集上】【玉字部】 現 【集韻】【正韻】□形甸切,音見。
【集韻】玉光。
又【正韻】顯也,露也。
【抱樸子至理卷】或形現往來。
又【集韻】胡典切,音蜆。
石之次玉者。
珿 【午集上】【玉字部】 珿 【集韻】初六切,音□。
【玉篇】等也,齊也。
又【五音集韻】測角切,音娖。
義同。
□ 【未集中】【缶字部】 □ 缺本字。
□ 【未集中】【而字部】 □ 【篇韻】音玨。
邑也。
琀 【午集上】【玉字部】 琀 【唐韻】【韻會】【正韻】□胡紺切,音憾。
【說文】賵賻琀襚,皆贈喪之物。
珠玉曰琀。
又或作含。
【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
【註】含玉柱左右顚,及在口中者。
又通作唅。
【晉書皇甫謐傳】□唅之物。
又【集韻】胡南切,音含。
義同。
考證:〔【周禮春官典瑞】共含玉。
【註】含玉柱左右顄,及在口中者。
〕謹照原文顄改顚。
按顚與□同。
琁 【午集上】【玉字部】 琁 【廣韻】似宣切【集韻】旬宣切【正韻】旬緣切,□音旋。
與璿同。
【說文】美玉也。
【後漢安帝紀】據琁璣玉衡,以齊七政。
【荀卿子賦篇】琁玉瑤珠不知佩也。
又【集韻】葵營切,音瓊。
赤玉也。
考證:〔【荀子成相篇】琁玉瑤珠不知佩也。
〕謹按所引出賦篇不出成相篇,謹改爲荀卿子賦篇。
琂 【午集上】【玉字部】 琂 【唐韻】語軒切【集韻】魚軒切,□音言。
【說文】石之似玉者。
球 【午集上】【玉字部】 球 【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音求。
【說文】玉磬也。
【書益稷】夔曰:戛擊鳴球。
【傳】球,玉磬也。
又【廣韻】美玉也。
【書顧命】天球河圖在東序。
【詩商頌】受小球大球。
【傳】球,玉也。
又琉球,國名。
詳後琉字註。
又【集韻】渠幽切,音虯。
美玉名。
【集韻】或作璆。
琄 【午集上】【玉字部】 琄 【廣韻】乎畎切【集韻】【韻會】【正韻】戸犬切,□音泫。
【廣韻】玉貌。
【集韻】佩玉貌。
【爾雅釋訓】琄琄,刺素食也。
○按《詩小雅》鞙鞙佩璲,不以其長。
註:刺無才而屍位佩玉也。
本從革作鞙。
又【集韻】戸茗切,音迥。
義同。
【爾雅釋訓註】郭璞讀。
又【集韻】姑泫切,音畎。
玉貌。
琅 【午集上】【玉字部】 琅 〔古文〕□□【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音郎。
【說文】琅玕,似珠者。
【玉篇】琅玕,石似玉。
【廣韻】琅玕,玉名。
【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
【傳】琅玕,石而似珠。
【山海經】崐崘山有琅玕樹。
【本草】寇宗奭曰:西域記雲天竺出琅玕。
蘇恭雲: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
李時珍曰:山海經雲開明山北有珠樹。
淮南子雲: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卽琅玕。
在山爲琅玕,在水爲珊瑚。
又琅琊,郡名。
今沂州俗作瑯。
【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琅琊之東。
【註】今琅琊在海邊,有山嶕嶢特起,狀如高臺。
【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始皇立層臺於山上,謂之琅琊臺。
又姓。
【五音集韻】齊有大夫琅過。
又倉琅,宮門縮首銅鐶。
【前漢趙後傳】木門倉琅根。
又琅當,長鏁也。
【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
或作琅璫。
又琳琅,玉聲。
【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又【周禮夏官司馬振鐸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
【疏】鼓鼙與鐸,聲之有異也。
又【字彙補】力宕切,音浪。
【管子宙合篇】以琅蕩淩轢人。
(瑯)【廣韻】俗琅字。
理 【午集上】【玉字部】 理 【唐韻】良止切【集韻】【韻會】兩耳切【正韻】良以切,□音裡。
【說文】治玉也。
【徐曰】物之脈理,惟玉最密,故從玉。
【淮南子覽冥訓】夏桀之時,金積折廉,璧襲無理。
【註】用之煩數,皆鈍而無文。
又【說文徐註】治玉治民皆曰理。
【書周官】論道經邦,燮理隂陽。
【前漢循吏傳】政平訟理。
又【玉篇】正也。
【左傳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
【註】理,正也。
又【玉篇】道也。
【廣韻】義理。
【易繫辭】易□而天下之理得矣。
【史記平原君傳】謂公孫龍曰:公無復與孔子高辨事也。
其人理勝於辭,公辭勝於理,辭勝於理,終必受詘。
【皇極經世】天下之數出於理,違理則入於術,世人以數而入於術,故失於理也。
又性也。
【禮樂記】天理滅矣。
【註】理,猶性也。
又條理也。
【易繫辭】俯以察於地理。
【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條理,故稱理也。
又【說卦】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
【禮中庸】文理密察。
【朱註】理,條理也。
又【禮樂記】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
【註】理,容貌之進止也。
又【玉篇】文也。
【前漢周勃傳】縱理入口。
【唐書太宗紀】本心不正,則脈理皆斜。
又【增韻】膚肉之閒爲湊理,以其有脈理也。
【禮內則】薄切之,必絕其理。
【杜甫詩】肌理細膩骨肉勻。
又分也。
【禮樂記】樂者,通倫理者也。
【註】理,分也。
【釋文】分,扶問反。
又賴也。
【孟子】大不理於口。
又【廣韻】料理。
【晉書桓沖傳】沖謂徽之曰:□在府日久,當相料理。
又【韻會】治獄官曰理。
【禮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傷,察創視折。
【註】理,治獄官也。
【史記循吏傳】李離者,晉文公之理也。
又媒也。
【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
【註】使古賢蹇修而爲媒理也。
五臣雲:令蹇脩爲媒,以通辭理。
又姓。
【五音集韻】臯陶爲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
又紙名。
【博物志】南海以海苔爲紙,其理倒側,故名側理。
又【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國名。
自唐始通中國,歷蒙趙楊段四姓,俱僭稱帝。
至元始臣服中國,稱總管,及明而亡,改爲大理府,屬雲南。
又與李通。
【左傳昭十三年】行理之命。
【註】使人也。
【周語】行理以節逆之。
賈逵註小行人也。
孔晁註亦作李。
【前漢天文志】騎官左角曰理。
【史記天官書】作李。
考證:〔【周語】行理以節逆之。
【周禮地官小行人孔晁註】亦作李。
〕謹按周禮小行人註無孔晁作李之文,孔晁乃註國語者,小行人三字亦賈逵國語註文。
今照僖三十年左傳疏所引周語註,改爲賈逵註小行人也。
孔晁註亦作李。
琇 【午集上】【玉字部】 琇 【廣韻】【集韻】【韻會】□息救切,音秀。
【說文】石之似玉者。
【廣韻】玉名。
【博雅】琇,美也。
【詩衞風】充耳琇瑩。
【傳】琇瑩,美石也。
又【廣韻】與久切【集韻】【韻會】以九切【正韻】雲九切,□音酉。
義同。
【類篇】或作璓。
琉 【午集上】【玉字部】 琉 【集韻】力求切,音留。
與瑠同。
瑠璃,珠也。
【古詩】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牕下。
又國名。
【正字通】國有大琉球,小琉球,在泉州之東,王姓歡斯,所居多聚髑髏。
其人黥手去髭,毛衣羽冠,無禮節,有壽安鎭國山,永樂初禦製□文賜之。
琊 【午集上】【玉字部】 琊 【字彙】餘遮切,音耶。
琅琊,卽琅邪,地名。
【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
又【韻補】葉詳餘切,音徐。
【揚雄徐州牧箴】降周任姜,鎭於琅琊。
姜氏絕苗,田氏攸都。
琌 【午集上】【玉字部】 琌 【字彙補】疑卽陵字。
【穆天子傳】勒七萃之士,于羽琌之上。
琍 【備考】【午集】【玉字部】 琍 【篇海類編】音梨。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匹九切,音紑。
小怒也。
本作□。
或作。
□ 【未集中】【羊字部】 □ 【篇海】,通作□。
詳字註。
□ 【未集中】【羊字部】 □ 【字彙補】□字之譌。
汿 【巳集上】【水字部】 汿 【集韻】象呂切,音敘。
溝也。
【卯集中】【手字部】【唐韻】【集韻】□先結切,音屑。
挺出物也。
一曰揲也。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蒲光切,音旁。
惶,恐貌。
琏 【午集上】【玉字部】 璉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輦。
【說文】本作槤,瑚槤也。
從木,連聲。
或作璉。
【禮明堂位】夏之四璉,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論語】瑚璉也。
【註】宗廟中黍稷器。
又【集韻】陵延切。
與連同。
詳辵部連字註。
【卯集中】【手字部】【集韻】胡決切,音穴。
揘,擊也。
又【唐韻】于筆切【集韻】越筆切,□音。
義同。
又【博雅】投也。
又【集韻】王勿切。
與□同。
詳□字註。
琗 【午集上】【玉字部】 琗 【集韻】色櫛切,音瑟。
同璱。
又取內切,音倅。
珠玉光。
【郭璞江賦】瑤珠怪石琗其表。
【註】琗,音子會反。
瑱琗,謂文采相雜也。
又思晉切,音信。
義同。
琘 【午集上】【玉字部】 琘 【正字通】珉玟□同。
【博雅】石之次玉者。
又【郭璞江賦】水碧潛琘。
【註】潛琘,水玉也。
琜 【午集上】【玉字部】 琜 【唐韻】落哀切【集韻】郎才切,□音來。
【說文】本作□,□瓄玉也。
【玉篇】玉屬也。
【博雅】玉名。
考證:〔【說文】本作□,瓄玉也。
〕謹照原文於□字下增□字。
瑣 【午集上】【玉字部】 瑣 【唐韻】蘇果切【集韻】【韻會】損果切,□音□。
【說文】玉聲。
又【正韻】玉屑。
又【韻會】細也,小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註】爲奸細之行曰瑣。
【前漢司馬相如傳】豈特委瑣握□,拘文牽俗。
【仲長統述志詩】古來繚繞,委曲如瑣。
又【詩衞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傳】瑣尾,少好之貌。
又【韻會】瑣瑣,繁碎猥屑貌。
【爾雅釋言】瑣瑣,小也。
【註】才器細陋。
【易旅卦】旅瑣瑣。
【疏】瑣瑣,細小□賤之貌。
【詩小雅】瑣瑣姻婭,則無膴仕。
【傳】瑣瑣,小貌。
又【博雅】瑣,連也。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一年】諸侯之師次于瑣。
【註】縣西有瑣侯亭。
又【韻會】靑瑣,門名。
漢制給事黃門之職,日暮入,對靑瑣門拜,名曰夕郎。
【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註】瑣,門鏤也。
文如連瑣,楚王之省閣也。
一雲靈神之所在也。
瑣門有靑瑣也。
【前漢元後傳】僭上赤墀靑瑣。
【註】以靑畫戸邊鏤中,天子制也。
如淳曰:門楣格再重,如人衣領,再重裹者靑,名曰靑瑣,天子門制也。
師古曰:靑瑣者,刻爲連鎖文,而以靑塗之也。
又【韻會】凡物刻鏤罥結交加爲連瑣文者,皆曰瑣。
非特門鏤也。
【左思吳都賦】畢瑣結。
又邊瑣。
【前漢丙吉傳】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
【註】瑣,錄也。
【蘇軾詩】論兵臨老付邊瑣。
又地名。
【春秋成十二年】公會晉侯衞侯于瑣澤。
又姓。
【正字通】宋政和進士瑣政。
又人名。
【禮檀弓】縣子瑣曰。
【註】瑣,縣子名。
又【韻會】或作璅。
【晉書習鑿齒傳】璅璅當流離。
琔 【午集上】【玉字部】 琔 【集韻】堂練切,音電。
玉色。
或從殿。
琕 【午集上】【玉字部】 琕 【廣韻】部田切【集韻】蒲眠切,□音蹁。
【集韻】珠名。
同玭。
【五音集韻】班珠,與□同。
又與鞞同。
刀室也。
【詩小雅】鞞琫有珌。
【釋文】鞞或作琕。
補頂反。
刀室也。
【釋名】刀下末之飾曰琕。
琕,卑也,在下之言也。
琖 【午集上】【玉字部】 琖 【唐韻】【韻會】□阻限切,音醆。
【說文】玉爵也。
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
【廣韻】玉琖,小杯。
【禮明堂位】爵用玉琖仍雕。
【釋文】夏爵名,用玉飾之。
【說文】或作盞。
【玉篇】亦作□。
【集韻】亦作湔□。
瑮 【午集上】【玉字部】 瑮 【廣韻】【集韻】□力質切,音栗。
【說文】本作□。
玉英華羅列秩秩也。
【逸論語】玉粲之璱兮,其□猛也。
琚 【午集上】【玉字部】 琚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
【說文】瓊琚。
【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傳】琚,佩玉名。
佩有琚瑀,所以納閒。
【疏】謂納衆玉與珩上下之閒。
朱氏曰:佩有珩者,佩之上橫者也。
下垂三道,貫以□珠。
璜如半璧,繫於兩旁之下端。
琚如圭而正方,在珩璜之中,瑀如大珠,在中央之中,別以珠貫,下繫於璜,而交貫於瑀,復上繫於珩之兩端。
衝牙如牙,兩端皆銳,橫繫於瑀下,與璜齊,行則衝璜出聲也。
又錢氏曰:佩玉之雙璜,上繫於珩。
又有組以左右交牽之,使得因衡之抑揚,以自相衝擊,而於二組相交之處,以物居其閒,交納而拘捍之,故謂之琚。
或以大珠,或雜用瑀石。
詩言琚用瓊,則佩之美者也。
又【集韻】求於切,音渠。
義同。
【詩衞風瓊琚註】徐邈讀。
【類篇】亦作□。
考證:〔別以珠貫,下繫於橫,而交貫於瑀。
〕謹按詩疏文義橫改璜。
琛 【午集上】【玉字部】 琛 【集韻】【韻會】癡林切【正韻】尹森切,□音棽。
【爾雅釋言】琛,寶也。
【疏】美寶曰琛。
【詩魯頌】來獻其琛。
【木華海賦】天琛水怪。
【註】天琛,自然之寶。
又【集韻】式針切,音深。
義同。
又【韻補】葉陟綸切,音屯。
【李尤函谷關賦】上羅三關,下列九門,會萬國之玉帛,徠百蠻之獻琛。
【集韻】亦作賝。
琝 【午集上】【玉字部】 琝 【正字通】俗玟字。
琞 【午集上】【玉字部】 琞 【五韻篇海】古文聖字。
【正字通】同望。
姓也。
宋有琞儼,明有琞本,琞增。
字彙同聖,非。
琟 【午集上】【玉字部】 琟 【唐韻】以追切【集韻】夷隹切,□音惟。
【說文】石似玉者。
讀若維。
又【集韻】虞欲切,音玉。
與鳿同。
鸀鳿,鳥名。
【卯集上】【心字部】【集韻】聳尹切,音筍。
愞,劣弱貌。
又【玉篇】息孌切。
悅也。
獵 【巳集下】【犬字部】 獵 【廣韻】【集韻】□秦昔切,音藉。
【玉篇】獸名。
或作獡。
獸似熊。
又【集韻】祥亦切,音席。
【山海經】先民之山,有黑蟲,如熊狀,名曰獵獵。
【註】郭璞曰:或作獡,音夕。
又【集韻】思積切,音昔。
義同。
又【集韻】【韻會】七約切【正韻】七雀切,□音鵲。
【彙雅】宋良犬。
一名獵獵。
【集韻】本作。
或作獡。
詳字註。
(獵)【唐韻】良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涉切,□音鬣。
【說文】放獵,逐禽也。
【廣韻】取獸也。
白虎通曰:四時之田,總名爲獵,爲田除害也。
屍子曰:虙羲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敎人以獵也。
【爾雅釋言】獵,虐也。
【疏】獵謂從禽也。
必暴害於物,故雲。
【爾雅釋天】春獵爲蒐,夏獵爲苗,秋獵爲獮,冬獵爲狩。
【詩魏風】不狩不獵。
【禮王制】豺祭獸,然後田獵。
【蔡邕月令章句】獵者,捷取之名。
【正字通】獵以供俎豆,習兵戎,皆國家重事也。
又震也。
【吳語】今大夫國子,興其衆庶,以犯獵吳國之師徒。
【註】獵,震也。
又【揚雄校獵賦】鴻絧緁獵。
【註】師古曰:緁獵,相差次也。
又龜名。
【爾雅釋魚】龜後弇諸獵。
【疏】謂甲後弇覆者名獵。
【周禮春官龜人】南龜曰獵屬。
又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洛出獵山。
又車名。
【前漢宣帝紀】太僕以軨獵車奉迎曾孫。
【註】文穎曰:軨獵,小車。
(獵)考證:〔【前漢宣帝紀】太僕以軨獵車奉迎龜孫。
〕謹照原文龜孫改曾孫。
猏 【巳集下】【犬字部】 猏 【廣韻】古賢切【集韻】經天切,□音肩。
【廣韻】俗豣字。
同□。
詳豕部豣字註。
【呂氏春秋】懼虎而刺猏。
猐 【巳集下】【犬字部】 猐 【廣韻】去羊切【集韻】墟羊切,□音蜣。
【廣韻】本作羌。
猑 【巳集下】【犬字部】 猑 【廣韻】古渾切【集韻】公渾切,□音昆。
【廣韻】獸名。
又【集韻】大犬也。
又【馬融廣成頌】絹猑蹏。
【註】猑蹏,野馬也。
◎按爾雅釋畜作騉蹄。
琙 【午集上】【玉字部】 琙 【廣韻】雨逼切【集韻】越逼切,□音域。
人名。
【東觀漢記】□菟太守公孫琙。
猒 【巳集下】【犬字部】 猒 【唐韻】【集韻】於鹽切【廣韻】一鹽切【韻會】幺鹽切,□音懕。
【說文】飽也。
從甘從肰。
【玉篇】足也。
【說文】或作□。
【玉篇】亦作□。
【廣韻】亦作饜。
又【廣韻】【集韻】【正韻】□於豔切,音嬮。
義同。
【廣韻】亦作饜。
【集韻】亦作厭懕。
又【玉篇】於甲切,音押。
【集韻】益涉切,音魘。
義□同。
【集韻】本作厭。
或作壓。
猓 【巳集下】【犬字部】 猓 【廣韻】【集韻】□古火切,音果。
【玉篇】猓□,獸也。
【集韻】似猴。
通作果。
考證:〔【廣韻】【集韻】□五火切,音果。
〕謹照原文五火切改古火切。
□ 【未集中】【羊字部】 □ 【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樓。
【山海經】崑崙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其銳難當,觸物則斃,食人,其名曰土□。
□ 【未集中】【網字部】 □ □字之譌。
猔 【巳集下】【犬字部】 猔 【玉篇】子宋切,音綜。
犬生一子。
◎按廣韻集韻有無猔。
音義□同。
猖 【巳集下】【犬字部】 猖 【廣韻】尺良切【集韻】【韻會】蚩良切【正韻】齒良切,□音昌。
【玉篇】狂駭也。
【廣韻】猖狂。
【莊子山木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後漢李通傳】猖狂無妄之福。
又或作昌。
【屈原離騷】何桀紂之猖披。
【註】一作昌被。
猗 【巳集下】【犬字部】 猗 【唐韻】於離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宜切,□音漪。
【說文】犗犬也。
從犬,奇聲。
又【玉篇】歎辭也。
【詩周頌】猗與漆沮。
【箋】猗與,歎美之言也。
又【商頌】猗與那與。
【晉語】猗兮違兮。
【呂氏春秋】塗山女歌曰:侯人兮猗。
實始作爲南音。
又【廣韻】長也,倚也。
【詩小雅】有實其猗。
【傳】猗,長也。
【箋】猗,倚也。
又【詩衞風】綠竹猗猗。
【傳】猗猗,美盛貌。
【班固西都賦】曄曄猗猗。
又【玉篇】猗氏,縣名。
【史記貨殖傳】猗頓用盬鹽起。
【註】以興富於猗氏。
故曰猗頓。
又與漪通。
【詩魏風】河水淸且漣猗。
【釋文】本亦作漪。
又與兮通。
【書秦誓】斷斷猗無他伎。
【疏】猗者,足句之辭,不爲義也。
【禮大學】引此作斷斷兮。
猗是兮之類。
又與欹通。
【詩齊風】猗嗟昌兮。
【傳】猗嗟,歎辭。
【釋文】或作欹。
又與依同。
【前漢孔光傳】猗違者連歲。
又【廣韻】於綺切【集韻】【韻會】【正韻】隱綺切,□音倚。
【廣韻】猗狔,猶窈窕也。
【集韻】猗狔,弱貌。
又【詩衞風】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釋文】猗,於綺反。
依也。
又【詩豳風】猗彼女桑。
【傳】角而束之曰猗。
【釋文】於綺反。
徐音於宜反。
又【詩小雅】楊園之道,猗于畞丘。
【傳】猗,加也。
又【集韻】倚可切【正韻】烏可切,□音妸。
【集韻】桑貌。
【詩檜風】隰有萇楚,猗儺其枝。
【傳】猗儺。
柔順也。
【釋文】猗,於可反。
【集韻】或作阿。
又【集韻】於義切,音輢。
相附著也。
【詩小雅】兩驂不猗。
【疏】不相依倚。
【釋文】猗,於害反。
又於綺反。
又【韻會】於記切,音意。
義同。
又葉於何反,音窩。
【詩衞風】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猙 【巳集下】【犬字部】 猙 【廣韻】側莖切【集韻】甾莖切,□音爭。
【廣韻】獸名。
似豹,一角五尾。
【山海經】章峨之山有獸焉,狀如赤豹,五尾一角,音如擊石,其名如猙。
【註】一曰似狐有翼。
黃氏續騷經曰:梟授翼於獰猙。
又【集韻】中莖切,音玎。
猙獰,犬毛。
又【廣韻】【集韻】□疾郢切,音靜。
【廣韻】獸似狐,有翼。
【集韻】飛狐也。
【山海經如猙註】郭璞曰:本音靜。
猚 【巳集下】【犬字部】 猚 【唐韻】五佳切,音涯。
【說文】鳥也。
從隹犬聲。
又水名。
【說文】睢陽有猚水。
又【集韻】魚其切,音疑。
鳥名。
又【廣韻】力軌切【集韻】魯水切,□音壘。
【玉篇】似獼猴。
【廣韻】本作蜼。
【集韻】或作蜼。
又【集韻】餘救切,音袖。
義同。
本作蜼。
或作□。
蜼字從蟲從自。
琴 【午集上】【玉字部】 琴 〔古文〕□□□珡□【唐韻】巨今切【集韻】【韻會】【正韻】渠金切,□音靲。
【說文】本作珡,禁也。
象形。
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絃。
周加二絃。
【徐曰】君子所以自禁制也。
【白虎通】琴以禁制淫邪,正人心也。
【琴論】伏羲氏削桐爲琴,面圓法天,底方象地,龍池八寸通八風,鳳池四寸合四氣。
琴長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
廣六寸,象六合。
前廣後狹,象尊□也。
上圓下方,法天地也。
五絃象五行,大絃爲君,小絃爲臣,文武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
【三禮圖】琴第一絃爲宮,次商角羽徵,次少宮,次少商。
琴有絃有徽,有首有尾,有脣有足,有腹有背,有腰有肩有越。
脣名龍唇,足名鳳足,背名仙人,腰名美女。
越長者龍池,短者鳳沼。
臨嶽琴首,絚絃者也。
嶽山琴尾高起,絚絃者也。
城路,嶽山下路也。
鴈足支肩下,繫絃者也。
軫支足下,轉扭調絃者也。
【正字通】琴名奇雅者,如伏羲,嬰貢梓。
帝命下相柏皇爲琴,曰丹維,曰祖牀。
帝俊琴曰電母。
俊之子晏龍琴曰菌首,曰白民。
伊陟琴曰國阿。
周宣王琴曰嚮風,銘曰情有耳,伏寇在。
是祝琴曰太古。
楚玉子無虧撫琴爲洞庭木秋之歌琴曰靑翻。
崔駰琴曰臥冰。
戴逵琴曰黑鵠。
逵之子仲若琴曰躍魴。
兄勃琴曰應谷。
柳文暢琴曰春風。
此數名可與號鍾,露越,綠綺,焦尾同備藻繪也。
又地名。
【公羊傳定八年】甲起於琴如。
【註】琴如,地名。
又【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冬夏播琴。
【註】郭曰:播琴猶播殖,方俗言耳。
又姓。
琴張,孔子弟子,字子開。
見【左傳昭二十年】。
又人名。
【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榣山。
其上有人,號曰太子長琴。
又蟲名。
【山海經】肅愼氏之國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
【註】郭曰:亦蛇類也。
又琴城,冢名。
【水經注】楚人謂冢爲琴,六安縣都陂中有大冢。
民曰公琴,世傳卽臯陶之冢。
又簷前鐵馬曰風琴。
【王半山詩】風鐵相敲固可鳴,朔兵行夜響行營。
如何淸世容高枕,翻作幽窻枕上聲。
考證:〔【山海經】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有芒山,有桂山,有瑤山。
〕謹照原文瑤山改榣山。
琵 【午集上】【玉字部】 琵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音毗。
【說文】琵琶,樂器。
馬上弦索。
從珡,比,意兼聲。
【廣韻】推手爲琵,引手爲琶,取其鼓時,以爲之名。
【集韻】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
或從手。
【風俗通】長尺五寸,象三才五行。
四絃象四時。
唐書自下逆鼓曰琵,自上順鼓曰琶。
近代樂家所作,不知所起,傅□琵琶序雲:漢送烏孫公主,念其道遠,思慕故國,使知音者於馬上作之。
【古今樂錄】琵琶出於絃鞉,杜摯以爲興之秦末,蓋古長城役,百姓絃鞉而鼓之。
又魚名。
【左思吳都賦】鮫鯔琵琶。
【註】會稽琵琶魚無鱗,形似琵琶。
又【容齋隨筆】白樂天以琵字作入聲讀。
如雲:四絃不似琵琶聲,亂瀉眞珠細撼鈴。
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皆入聲也。
琶 【午集上】【玉字部】 琶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蒲巴切,音爬。
琵琶。
註詳上。
又【韻補】葉蒲波切,音婆。
【白居易小庭有月詩】菱角執笙簧,谷兒挾琵琶。
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
畣 【午集上】【田字部】 畣 【集韻】答,古作畣。
註詳竹部六畫。
虿 【申集中】【蟲字部】 蠆 【唐韻】醜犗切【集韻】【韻會】醜邁切,□音慸。
【玉篇】螫蟲。
【詩小雅】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箋】蠆尾末揵然,似婦人髮末曲上卷然。
【孝經緯】蜂蠆垂芒,爲其毒在後。
【左傳僖二十二年】蠭蠆有毒。
【註】《通俗文》雲:蠆,長尾謂之蠍。
【魏志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佗令溫湯漬其中。
又人名。
【左傳襄九年】公孫蠆、公孫舍之及其大夫門子,皆從鄭伯。
又與蔕通。
【張衡西京賦】睚眦蠆芥。
【註】蠆芥,刺鯁也。
又【集韻】他達切,音撻。
義同。
或作。
琸 【午集上】【玉字部】 琸 【字彙補】竹角切,音卓。
人名。
【宋史崔與之傳】有都統劉琸。
瓊 【午集上】【玉字部】 瓊 【廣韻】【正韻】渠營切【集韻】葵營切,□音煢。
【說文】赤玉也。
【詩衞風】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傳】瓊,玉之美者。
【韻會】錢氏曰:詩言玉以瓊者多矣。
瓊華,瓊英,瓊瑩,瓊瑤,瓊琚,瓊玖,皆謂玉色之美爲瓊,非玉之名也。
許叔重雲:瓊,赤玉也。
然木瓜所謂瓊玖,玖乃黑玉。
亦非赤也。
又【玉篇】積石爲樹,名曰瓊枝,其高一百二十仞,大三十圍,以琅玕爲之寶。
【前漢司馬相如傳】咀噍芝英兮嘰瓊華。
【張揖註】瓊樹生崑崙西流沙濵,大三百圍,高萬仞,華蘂也,食之長生。
又人名。
【古今注】魏文帝宮人絕愛者,有莫瓊樹,薛夜來,田尚衣,段巧笑,四人日夕在側。
又州名。
漢朱厓郡。
唐析置瓊州。
又【集韻】旬宣切,音旋。
同琁。
又【韻補】葉渠陽切,音強。
【楚辭招魂】砥室翠翹,挂曲瓊些。
翡翠珠被,爛齊光些。
琾 【午集上】【玉字部】 琾 【集韻】居拜切,音戒。
與玠同。
大圭也。
□ 【未集上】【竹字部】 □ 【篇海】居六切,音菊。
竹根。
□ 【午集下】【穴字部】 □ 【海篇】音渠穴也。
琿 【午集上】【玉字部】 琿 〔古文〕□【廣韻】戸昆切【集韻】胡昆切,□音。
【廣韻】玉名。
【集韻】美玉。
瑀 【午集上】【玉字部】 瑀 "【唐韻】【集韻】【韻會】□王矩切,音羽。
【說文】石之似玉者。
【徐曰】按詩傳:佩玉,琚瑀,以納其閒。
【後漢輿服志】乃爲大佩衝牙雙瑀璜,皆以白玉。
【註】詩雲:雜佩以贈之。
毛萇曰:珩璜琚瑀,衝牙之類。
月令章句曰:佩上有雙衡,下有雙璜,琚瑀以雜之,衝牙□珠,以納其閒。
纂要曰:琚瑀,所以納閒,在玉之閒,今白珠也。
考證:〔月令章句曰,佩上有雙衝。
〕謹照原文衝改衡。
" 瑁 【午集上】【玉字部】 瑁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音□。
【說文】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冒之。
似犂冠。
【徐曰】冒,上有物冒之也。
犂冠,卽犂鑱也。
今字書作犂錧,音義同。
【正字通】禮,諸侯卽位,天子賜以命圭,圭上邪銳,瑁方四寸。
其下亦邪刻之,闊狹長短如圭頭。
諸侯執圭來朝,天子以瑁之刻處,冒彼圭頭,以齊瑞信,猶今之合符然。
又通作冒。
【周禮冬官考工記】天子執冒四寸。
【註】名玉曰冒,言德能覆蓋天下也。
四寸者,以尊接□,小爲貴也。
又【廣韻】【集韻】□莫代切,音。
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
瑇瑁,龜屬。
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
【異物志】生南海,大者如籧篨,背上有鱗,鱗大如扇,有文章,將作器,則煮其鱗,如柔皮。
應劭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
【史記司馬相如傳】瑇瑁鱉黿。
【註】似觜觿,甲有文,出南海,可以飾器物。
【漢鐃歌】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又【廣韻】莫沃切【集韻】謨沃切,□音媢。
義同。
【韻會】或作蝐。
亦作冒。
瑂 【午集上】【玉字部】 瑂 【唐韻】武悲切【集韻】旻悲切,□音眉。
【說文】石之似玉者。
瑃 【午集上】【玉字部】 瑃 【廣韻】醜倫切【集韻】敕倫切,□音椿。
【廣韻】玉名。
瑉 【午集上】【玉字部】 瑉 【集韻】眉貧切。
與珉同。
石之美者。
【周禮夏官弁師】諸侯之繅斿九就,瑉玉三采。
【史記司馬相如傳】琳瑉琨珸。
又【五音集韻】府巾切,音彬。
石次玉者。
史記琳瑉琨珸。
劉伯莊讀。
瑄 【午集上】【玉字部】 瑄 "【唐韻】須緣切【集韻】【韻會】荀緣切【正韻】息緣切,□音宣。
【說文】璧六寸也。
【前漢郊祀志】有司奉瑄玉。
【孟康註】璧大六寸謂之瑄。
又【集韻】通作宣。
【爾雅釋器】璧大六寸謂之宣。
【註】漢書所雲瑄玉是也。
考證:〔【說文】通作宣。
〕謹按說文無此語,查係集韻宣字註。
謹將說文改爲集韻。
" 瑆 【午集上】【玉字部】 瑆 【集韻】桑經切,音星。
玉光。
瑇 【午集上】【玉字部】 瑇 【廣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
【廣韻】瑇瑁。
【正字通】瑇瑁生南海,介屬,狀似龜黿,殼稍長,背有甲十二片,黑白班文,邊缺如鋸齒,無足,有四鬣,前長後短,煮其甲,柔如皮,因以作器。
顧玠海槎錄雲:老者甲厚色明,小者甲薄色暗。
世言鞭血成班,謬也。
取時必倒懸其身,用熱醋潑之,甲逐片墜下。
陸佃曰:瑇瑁不再交,望卵影抱,謂之護卵。
應劭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
一說瑇瑁六葉,厚而黃。
其僞者則以石灰鉛粉鹻水點牛角爲之。
又瑁遺精,蛟魚吞食吐出,年深結塊者爲撒八兒,價如金。
見劉郁西域記。
互詳瑁字註。
又【廣韻】【集韻】徒沃切【正韻】徒谷切,□音毒。
義同。
【正字通】瑇,俗作玳。
文選從蟲作蝳蝐。
歐陽詢飛白書及字詁崔希裕略古,皆從甲作□□。
王莽傳省作毒冒。
瑊 【午集上】【玉字部】 瑊 【廣韻】職深切【集韻】【正韻】諸深切,□音斟。
【廣雅】瑊,石次玉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瑊玏□厲。
【註】瑊玏,次玉者。
【山海經】葛山其下多瑊石。
【註】勁石似玉也。
又【廣韻】古鹹切【集韻】【韻會】居鹹切【正韻】古銜切,□音緘。
或作玪。
又【集韻】胡讒切,音鹹。
義□同。
瑋 【午集上】【玉字部】 瑋 "【廣韻】于鬼切【集韻】【韻會】羽鬼切,□音韙。
【廣韻】玉名。
又【博雅】瑋,重也。
【又】瑰瑋,琦玩也。
又人名。
【前漢王子侯表】就鄕節侯瑋。
又【集韻】紆胃切,音尉。
瑰瑋,亦讀上聲。
又【韻補】葉于貴切,音位。
【張華鷦鷯賦】提挈萬裡,飄颻逼畏。
體大妨物,形瓌足瑋。
考證:〔【張華鷦鷯賦】提絜萬裡,飄颻逼畏。
〕謹照原文絜改挈。
" 瑌 【午集上】【玉字部】 瑌 【廣韻】而兗切【集韻】乳兗切,□音耎。
石次玉者。
【山海經】狀之山,其上多瑌石。
【郭註】白者如冰,半有赤色者。
【史記司馬相如傳】瑌石武夫。
【註】石似玉。
【漢書音義】瑌石出鴈門。
又【廣韻】而緣切【集韻】而宣切,□音□。
義同。
又【廣韻】瑌,珉也,玉佩也。
【詩鄭風】靑靑子佩。
【傳】士佩瓀珉而靑組綬。
【釋文】瓀,本又作瑌。
又【五音集韻】奴亂切,音偄。
水濵地。
一曰城下田。
瑍 【午集上】【玉字部】 瑍 【字彙】呼玩切,音喚。
玉有文采。
通作煥。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秋,古作□。
註詳四畫。
瑎 【午集上】【玉字部】 瑎 【唐韻】戸皆切【集韻】雄皆切,□音諧。
【說文】黑石似玉者。
又【集韻】居諧切,音皆。
義同。
□ 【備考】【午集】【穴字部】 □ 【龍龕】徒沒切。
瑏 【午集上】【玉字部】 瑏 【集韻】昌緣切,音穿。
玉也。
瑐 【午集上】【玉字部】 瑐 【集韻】子淺切,音翦。
玉名。
瑑 【午集上】【玉字部】 瑑 【唐韻】直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柱戀切,□音傳。
【說文】圭璧上起兆瑑也。
【徐曰】瑑,謂起爲攏,若篆文之形。
【周禮春官典瑞】瑑圭璋璧琮。
【註】瑑有圻鄂瑑起。
【前漢董仲舒傳】良玉不瑑。
【註】謂瑑琢刻爲文也。
又【廣韻】持兗切【集韻】【韻會】【正韻】柱兗切,□音篆。
又【集韻】柱允切,音蜳。
又□尼切,音墀。
義□同。
瑒 【午集上】【玉字部】 瑒 "【唐韻】【集韻】【韻會】醜亮切【正韻】尺亮切,□音悵。
【說文】圭尺二寸有瓚,以祠宗廟者。
【徐曰】瓚亦杓也。
又通作鬯。
【周語】奉玉鬯往獻。
【註】鬯酒之圭,長尺二寸,有瓚,所以灌地降神之器。
又【廣韻】徒杏切【集韻】丈梗切【韻會】杖梃切【正韻】杖梗切,□音挺。
義同。
又【集韻】待朗切【正韻】徒黨切,□音蕩。
【前漢王莽傳】瑒琫瑒珌。
【註】瑒,音蕩。
玉名也。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餘章切,□音陽。
義同。
又人名。
【曹丕典論論文】汝南應瑒德璉。
又唐有申屠瑒。
考證:〔【周語】玉鬯往獻。
〕謹照原文玉字上增奉字。
" 瑓 【午集上】【玉字部】 瑓 【集韻】郎甸切,音練。
玉名。
瑥 【午集上】【玉字部】 瑥 【集韻】【韻會】□烏昆切,音溫。
人名。
【晉載記】乞伏乾使冠軍翟瑥伐禿吐渾。
祑 【午集下】【示字部】 祑 【集韻】【正韻】□直質切,音姪。
祭有次也。
又【韻會】秩或作祑。
詳禾部秩字註。
瑔 【午集上】【玉字部】 瑔 【玉篇】絕緣切,音全。
玉名。
又【字彙】貝名。
□ 【午集下】【禾字部】 □ 【集韻】稕古作□。
註詳八畫。
瑕 【午集上】【玉字部】 瑕 【唐韻】乎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遐。
【說文】玉小赤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赤瑕駁犖。
【註】赤瑕,赤玉也。
又玉玷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禮聘義】瑕不揜瑜。
【註】瑕,玉之病也。
又過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
【註】烈,光,假,大,瑕,過也。
【左傳僖七年】予取予求,不汝疵瑕也。
【註】不以汝爲罪釁也。
又【博雅】瑕,裂也。
又遠也。
【詩衞風】不瑕有害。
【傳】瑕,遠也。
【箋】瑕,猶過也。
又【管子制分篇】故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乗瑕則神。
【註】瑕,謂虛脆也。
又【管子法法篇】令入而不至謂之瑕。
【註】相閒曰瑕。
又【字彙補】嚴利之狀。
【周禮冬官考工記】深瑕而澤。
又國名。
【左傳成六年】晉人謀去故絳,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
【註】郇瑕,古國名。
又地名。
【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
【註】瑕,隨地。
【春秋哀六年】城邾瑕。
【大全】邾瑕如魯濟之類,魯有負瑕,故稱邾以別之。
【禮檀弓】公叔文子升于瑕丘。
又滋陽,古瑕縣,宋大觀四年,因犯宣聖諱,以西北有嵫山,攺爲嵫陽。
又姓。
【左傳】周大夫瑕禽。
又複姓。
【史記項羽紀】瑕丘。
申陽。
【註】文穎曰:姓瑕丘。
臣瓚曰:瑕丘,縣名。
【五音集韻】漢複姓有瑕呂氏。
又獸名。
【史記司馬相如傳】格瑕蛤。
【前漢書音義】瑕蛤,獸名。
又與遐通。
【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註瑕之言胡也。
又與霞同。
【前漢揚雄傳】翕靑雲之流瑕。
【文選】作霞。
又【五音集韻】古牙切,音嘉。
垂瑕,地名。
又古下切,音檟。
已也。
【詩大雅】烈假不瑕。
鄭康成讀。
又【字彙補】呼加切。
與蝦同。
【張衡南都賦】駿瑕委蛇。
【註】瑕,蝦通。
又【韻補】葉音舒。
【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黃金有疵,白玉有瑕。
事有所疾,亦有所徐。
又葉音何。
【陸機文賦】混姸媸而成體,累良質而爲瑕。
象下管之偏疾,故雖應而不和。
考證:〔又與遐通。
【禮表記】引詩小雅瑕不謂矣,瑕之爲言何也。
〕謹照原文改註瑕之言胡也。
瑖 【午集上】【玉字部】 瑖 【集韻】都玩切,音鍛。
石之似玉者。
瑗 【午集上】【玉字部】 瑗 "【唐韻】王眷切【集韻】【韻會】新眷切,□音援。
【說文】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
【爾雅釋器】好倍肉謂之瑗,肉倍好謂之璧,肉好若一謂之環。
【註】好倍肉,孔大于邊也。
又【玉篇】玉名。
又【正韻】人名。
□湲字伯玉。
又【集韻】【韻會】□于願切,音遠。
義同。
又【集韻】紆願切,音怨。
玉名。
又胡關切,音還。
與環同。
引說文,璧也。
或從爰。
考證:〔【說文】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璧瑗相引。
〕謹照原文省璧瑗二字。
" □ 【備考】【未集】【羊字部】 □ 【海篇】音癢。
□ 【備考】【未集】【耳字部】 □ 【龍龕】同聘。
瑙 【午集上】【玉字部】 瑙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乃老切,音腦。
【博雅】瑪瑙,石次玉也。
【廣韻】寶石。
【增韻】文石。
【韻會】此寶色如馬腦,因以爲名。
【曹昭格物論】出北地南番西番,非石非玉,堅而且脆,其中有人物鳥獸形者貴。
【顧薦負暄錄】瑪瑙,品類甚多,有名柏枝者,花如柏枝。
有名夾胎者,正規則白,側視若凝血,一物二色。
有名截子者,黑白相閒。
有名合子者,漆黑中有一白線閒之。
有名錦紅者,色如錦。
有名纏絲者,紅白如絲,皆貴品。
有名漿水者,淡水花。
有名醬斑者,紫紅,皆價低。
試瑪瑙法,以砑木不熱者爲眞。
梵言摩羅迦隸,此言瑪瑙。
又【韻補】葉乃後切,音轂。
【王粲馬瑙勒賦】總衆材而課美,信莫臧於馬瑙,被文采之華飾,雜朱綠於蒼阜。
【類篇】亦作□。
【正韻】亦作碯。
瑚 【午集上】【玉字部】 瑚 【唐韻】戸吳切【集韻】洪孤切,□音胡。
【說文】珊瑚。
詳前珊字註。
又瑚璉,宗廟盛黍稷器。
【禮明堂位】夏後氏之四璉,殷之六瑚。
瑛 【午集上】【玉字部】 瑛 【唐韻】【正韻】於京切【集韻】【韻會】於驚切,□音英。
【說文】玉光也。
【符瑞圖】玉瑛仁寶,不斲自成,光若白華。
漢文帝時,渭陽玉瑛見。
一雲五常脩則玉瑛見。
今白石紫石瑛,皆石之有光者。
【玉篇】美石似玉,水精謂之玉瑛也。
【古豔歌】姮娥垂明璫,織女奉瑛琚。
又【韻補】葉於良切,音央。
【易林】茹芝餌黃,飲食玉瑛。
與神流邁,長無憂兇。
兇葉香。
痽 【午集中】【疒字部】 痽 【字彙】丁回切。
音堆。
病名。
瑜 【午集上】【玉字部】 瑜 【唐韻】羊朱切【韻會】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
【說文】瑾瑜,美玉也。
【徐曰】瑜亦玉之光采也。
【左傳宣十五年】瑾瑜匿瑕。
【禮玉藻】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
又【聘義】瑕不掩瑜。
【註】瑜,其中閒美者。
又【前漢禮樂志】象載瑜白集西。
【師古註】象載,象輿也。
山出象輿,瑞應車也。
瑜,美貌,言此瑞車瑜然色白而出西方也。
又人名。
【曹植靈芝篇】伯瑜年七十,綵衣以娛親。
瑝 【午集上】【玉字部】 瑝 【唐韻】乎光切【集韻】【正韻】胡光切,□音黃。
【說文】玉聲也。
又【廣韻】戸盲切【集韻】【韻會】胡盲切,□音橫。
義同。
瑞 【午集上】【玉字部】 瑞 【唐韻】是僞切【集韻】【韻會】樹僞切【正韻】殊僞切,□音倕。
【說文】以玉爲信也。
【玉篇】信節也。
諸侯之珪也。
【書舜典】輯五瑞。
【釋文】信也。
【周禮春官】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
【註】玉,公侯伯子男所執圭璧。
又【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
【註】人執以見曰瑞。
瑞,符信也。
又【韻會】祥瑞也。
天以人君有德符,將錫之以歷年,錫之以五福,先出此,以與之爲信也。
【春秋左傳杜序】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也。
【唐書百官志】禮部郎中員外郎掌圖書祥瑞,景星慶雲爲大瑞,其名物六十四。
白猿赤兔爲上瑞,其名物二十八。
蒼鳥赤雁爲中瑞,其名物三十有二。
嘉禾芝草木連理爲下瑞,其名物十二。
又州名。
本唐筠州,以土產篁竹名。
宋改瑞州。
又姓。
考證:〔【周禮春官】玉作六瑞,以等邦國。
〕謹照原文玉字上增以字。
□ 【備考】【辰集】【日字部】 □ 【韻經】音穜。
□ 【備考】【午集】【禾字部】 □ 【川篇】音穗。
瑟 【午集上】【玉字部】 瑟 〔古文〕□□□【唐韻】所櫛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櫛切,□音璱。
【說文】庖犧氏所作弦樂也。
【徐曰】黃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珡,黃帝悲,乃分之爲二十五絃。
今文作瑟。
【樂書】朱襄氏使士達制五絃之瑟,後瞽瞍判五絃瑟爲十五絃,復增以八爲二十三。
又【禮圖】雅瑟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三絃,其常用者十九絃,頌瑟七尺二寸,廣同,二十五絃盡用。
【爾雅釋樂】大瑟謂之灑。
【註】長八尺一寸,廣一尺八寸,二十七絃。
【書益稷】搏拊琴瑟。
【詩周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集韻】衆多貌。
【詩大雅】瑟彼作棫。
【傳】瑟,衆貌。
又【集韻】矜莊貌。
【詩衞風】瑟兮僩兮。
【傳】瑟,矜莊貌。
【朱註】瑟,嚴密之貌。
又【詩大雅】瑟彼玉瓚。
【箋】瑟,潔鮮貌。
【朱註】瑟,縝密之貌。
又【正字通】瑟瑟,珠類。
元仁宗時,啟金州獻瑟瑟洞,請采之,不從。
通雅曰:或以爲寶石,緯略以爲珠。
程泰之則曰:世所傳瑟,瑟皆燒石爲之。
然瑟瑟有三種,寶石如珠,眞者透碧。
番燒者員而明,中國之水料燒珠,亦借名瑟瑟。
又瑟瑟,風聲。
【古樂府陌上桑】風瑟瑟,木□□,思念公子徒以憂。
又蕭瑟,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