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 禮政五約章
關燈
小
中
大
之球人球人亦不能藉以為國以無用之物而增受害之約得不償失力持正論球案所以延閣也此一役也為謀主者薩摩人耳國人惎薩摩之日強不以為然者亦半視複遣官遣兵勞費不支而又迫于清議或亦少有悔心乘其悔而圖之事尚大有可為也高麗曆遵聖教恪守藩封而北迫于俄南迫于倭式微之歎幾不能免于杌陧而堪虞何必堅确以自守若與西洋諸國立約通商俄倭雖欲思逞西人恐其妨于商務必從而助之我又從而接之彼此互救易與圖存以此制彼意在斯乎總之藩服之地與内地同以後與各國更換和約宜将恤藩一則刊入約例與之休息又複勤修邊備不遺餘力凡遇交涉之事悉以和平中正之心行其忠信笃敬之道未事無虛憍臨事無牽延有事無畏葸無事無荒怠事之應理者始終如一以行之事之不可允者百折不回以絕之據公法合約為辦論本人情物理為周旋即或自作不靖則曲在彼而兵威不揚我有備而同心敵忾又何畏彼之堅甲利兵也哉
論中國在公法以外之害
薛福成
泰西有萬國公法一書所以齊大小強弱不齊之國而使有可守之準繩各國所以能息兵革者此書不為無功然所以用公法之柄仍隐隐以強弱為衡頗有名實之不同強盛之國事事欲轶乎公法而人勉以公法繩之雖稍自克以俯循乎公法其取盈于公法之外者已不少矣衰弱之國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雖能自奮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損于公法之外者已無窮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損益大有不同者其實也雖然各國之大小強弱萬有不齊究賴此公法以齊之則可以弭有形之釁雖至弱之小國亦得藉公法以自存惟亞西亞東方諸國風氣不同政事不同言語文字不同初與公法有格格不相入之勢而此書亦若未挈東方諸國在内三十年來日本暹羅盡力經營以求附乎泰西之公法日本至改正朔易服色以媚西人而西人亦遂引之入公法矣中國與西人立約之初不知萬國公法為何書有時西人援公法以相诘責秉鈞者嘗應之曰我中國不願入爾之公法中西之俗豈能強同爾述公法我實不知自是以後西人謂中國為公法外之國公法内應享之權利阙然無與如各國商埠獨不許中國設領事官而彼之領事在中國者統轄商民權與守土官相埒洋人殺害華民無一按律治罪者近者美國驅禁華民幾不齒中國于友邦此皆與公法大相剌謬者也公法外所受之害中國無不受之蓋西人明知我不能舉公法以與之争即與之争諸國皆漠視之不肯發一公論也則其悍然冒不韪以陵我者雖違理傷誼有所不矣餘嘗謂中國如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元太祖之聲威則雖黜公法以拒西人其何向而不濟若勢有不逮曷若以公法為依歸尚不受無窮之害秉鈞者初不料其一言之失流弊至于此極也近年以來使臣出駐各國往往援據公法為辯論之資雖有效有不效西人之舊習已稍改矣往歲餘殚盡心力與英廷議定設立香港領事官此可為風示他國張本即可為隐抽昔日受虧條約張本無如當事諸公有一二人挾私懷忌出死力以阻之餘獨不解其是何肺肝中國辦事之難一至于此可勝歎哉可勝歎哉
立約通商忽禁人民往來理與公法相背否
朱澄
竊維天下有不依公法之國天下無不明公義之國天下無不依公法而不明公義之國天下豈反有服公法而不明公義之國故各國交際往來之道微特公法所載明者可執公法論之即公法所未載明者亦無不可以公法質之虎苛雲人生在世有理有情事之合者當為事之背者則不當為之也霍畢寺雲人人往來之道則為性法各國交際之事則為公法既不往來則安所謂交際既人民不相往來則更何所謂往來美人惠頓雲人之為人必有情理倘用心思則事之當為與否自必明矣各國立約通商本為彼此人民來往營生起見凡立有和約之國其國人民來往均應聽其自便若議欲禁止有約之國人民來往不惟揆諸通商之本旨有所不合即質之公法要議亦甚相左按公法書名不一有德人布倫之公法千章美人吳爾玺之公法便覽美人惠頓之萬國公法書雖不同要皆為交際而設而有約之國無不相往來之意已默寓其中發民以甘服公議常例三大端為公法之要旨賓克舍又以理例為公法之二源理乃諸國情理所當行者例乃各國交際往來所慣行者今觀各國各洲人民互相往來凡所立和約如同治十三年中國與秘魯國和約所載第六光緒三年與日本國和約第三光緒七年中國與巴西國和約第四第五光緒八年美國與日本國和約第五第六又美國與高麗和約第七皆以人民彼此往來視如常例亦可謂慣行之事矣又稱諸國交際之事揆之于情度之于理深察公義之大道乃得公法之淵源既彼此立約通商彼可以往即此可以來彼國人民既向此國經商或教習工作則此國人民即可往彼國營生豈非情理之事乎至就默許而論公法條例有雲外人往來或住居或入籍均得享其住居入籍之利若非許人來往如何有住居入籍之事又論兵船倘無特禁則友國兵船可随意出入海口又稱互相立約之國準船進口不得旋許旋禁兵船為保護本國人民起見船為通商利益起見二事皆人民來往之關系所以言明不得擅禁者正惟有時可禁其不言不得禁阻者正因無可禁之端蓋通商即人民之事若禁來往則通商之事即成虛語其理可不煩言而自明是公法雖未載明不得拒絕有約之國人民來往等語其不得拒絕之意既經立約通商即系默許無疑又稱自主之國無論本國之民及外國之民凡在疆内者皆可管轄其管轄他國人民之權即默許外國人民居住之明證又凡一國自主自立者皆有權準外人入籍為本國之民同一外人既有準入籍者自無不準來往者又法國舊例視他國待法民如何即照其所行而行今則概準外人構買産業植物動物并準其繼業故吳氏更謂人民有遷徙外邦之權利是無論彼國之待我人民如何概得享居住之利矣而謂我人民住居通商之國反可禁其人民來往乎又法國律法若外人蒙國君特準來住者即與本國同享權利其外惟不得同享權利而已可知來往視為常例不必俟特準而始行又稱相戰時非有特示準行即不許兩國之人民交易往來夫既相戰而始禁往來則和好時萬無或禁之理矣又公使有代君行事代國行事之分今之常任而非特使者皆為保護本民起見若不相往來則公使亦屬虛設矣就公義而論公師馬的遜有雲盟約之與法何如必視所論之事而定或重申以固公法或改公法之常經意見相同從權而别創一法于立約之國或辨明公法未明之處則不但為法于立約之國且可令公法因之愈固又稱公法所有改革之大端多出于盟約是凡前約載明之事若欲更改無論可行不可行必須兩國重議改約不能驟易所定之議若條約既載明此國工人前往彼國或在各處居住實于彼國之利益有所妨礙或有礙于國内及國内一切地方安堵準彼國或為或定人數年數之限則宜執守前法斷不能禁止前往若此國本不願[立](力)工人前往之約系屬自主之權非他國所得幹與内務此公法之定例也
若彼國為保護國内利益起見求允所請願盡友誼之誠受優待客國之利益而後此國準工人前往者則工人來往均應聽其自便不得立例限制凡議院立例有幹此國工人來往自便之權利者均不得準行行之顯背和約更試比例言之公法又稱若未知照他國嚴行其主權者即為失信于他國可知國法準行之事又須商議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