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樹飛沙,而苑中繁花不動。
元微乃悟諸女曰姓楊姓李及顏色衣服之異,皆眾花之精也。
緋衣名阿措,卽安石榴也。
封十八姨乃風神也。
後數夜,楊氏輩復至媿慰,各裹桃李花數鬥,勸崔生服之,可延年卻老,願長如此住,講衛某等,亦可至長生。
至元和初,元微猶在,可稱年三十許人。
按《集異記》,「阿措」作「醋醋」。
李白遊金陵,見宗僧中孚,示以茶數十斤,狀如手掌,號僊人掌茶。
王維,以黃瓷鬥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
孟浩然,性愛梅,嘗乘驢踏雪尋之。
唐許慎選,與親友結宴于於花圃中,未嘗張帷幄設坐具,隻使童僕聚落花鋪坐下,曰:我自有花茵,何銷坐具。
秦系,會稽人,天寶末,避亂剡溪,客泉州。
南安有大松百餘章,系結廬其上,穴石為硯,註《老子》,彌年不出。
鄭虔為廣文博士,學書病無紙,知慈恩寺有柿葉數間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紅葉學書,歲久殆遍。
張博為蘇州刺史,植木蘭于堂前,嘗花盛時宴客,命卽席賦之。
陸龜蒙後至,張連酌浮之徑醉,強索筆題兩句:「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
」頹然醉倒,客欲續之,皆莫詳其意。
旣而龜蒙稍醒,續曰:「幾度木蘭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遂為此題絕唱。
陸龜蒙性嗜茶,置園顧渚山下,歲收租茶,自判品第。
梁緒,梨花時,折花簪之,壓損帽簷,至頭不能舉。
李約性嗜茶,客至不限甌數,竟日爇火執器不倦。
長安士女,春時鬭花,以奇花多者為勝,皆以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備春時之鬭。
按此條出《開元天寶遺事》,坊本以士女為王士安誤。
長安士女,春遊野步,遇名花,則藉草而坐,乃以紅裙遞相插挂,以為宴幄。
曲江,貴家遊賞,則剪百花妝成獅子相饋遺,獅子有小連環,欲送則以蜀錦流蘇牽之。
唱曰:「春光且莫去,留與醉人看。
」 史論在齊州時,出獵至一縣界,憩蘭若中,覺桃香異常,訪其僧,僧不及隱,言近有人施二桃,因從經案下取出獻論,大如飯盌,時飢,盡之,核大如雞卵。
論因詰其所自,僧笑,向實謬言之,此桃去此十餘裡,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
論曰今去騎從,與和尚偕往。
僧不得已,導論北去荒榛中,經五裡許,抵一水,僧曰:恐中丞不能渡此。
論志決往,依僧解衣戴之而浮登岸,又經西北,涉二小水,上山越澗,數裡至一處,布泉怪石,非人境也。
有桃數百株,幹掃地,高二三尺,其香破鼻,論與僧各食一蔕,腹果然矣。
論解衣將盡力苞之,僧曰此或靈境,不可多取。
貧道嘗聽長老說,昔日有人,亦嘗至此,懷五六枚,迷不得出。
論亦疑僧非常,取兩箇而返。
僧切戒論不得言,論至州,使招僧,僧已逝矣。
霍定與友人遊曲江,以千金求人,竊貴侯亭榭中蘭花,插帽,兼自持往羅綺叢中賣之,士女爭買,拋擲金錢。
每宴客,各以錐刺藕孔,中者罰巨觥,不中者得美饌。
唐僧、劉彥範,各精戒律,所交皆知名士,所居有小圃,嘗雲:茶為鹿所損。
眾勸以短垣隔之,諸名士悉為運石。
馬自然,方春見一家好菘菜,求之不得,乃取紙筆畫一白鷺,以水噴之,飛入菜畦中啄菜,其主趣起,又飛下再三。
自然又畫一猧子,走趂捉白鷺,共踐其菜,碎盡不已。
俄而主人覺之,哀求不已,自然乃呼鷺及犬,皆飛走投入懷中,視菜悉無所損。
馬自然,常在常州刺史馬植坐下,以瓷器盛土種瓜,須臾引蔓生花,結實取食,香美異于常瓜。
崔護,舉進士不第,清明獨遊都城南,得村居花木叢萃,叩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問之,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
女子啟關以盂水至,獨倚小桃柯佇立,而屬意殊厚。
崔辭,起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後絕不復至。
及來歲清明,徑往尋之,門庭如故,而戶扃矣。
因題詩于其左扉雲: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數日復往,聞其中哭聲,問之老父雲:君非崔護耶?我女自去年,恍惚如有所失,及見左扉字,遂病而死。
崔請入哭之,尚儼然在牀,崔舉其首,枕其股,曰:崔在斯,護在斯。
須臾開目,半日復活,老父大喜,以女歸之。
宋宇種蔬三十品,時雨之後,按行園圃,曰:天茁此徒,助予鼎俎,家復何患? 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聞有彈指聲,固言問之,應曰:吾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無疑,果得藍袍,當以棗糕祠我。
固言許之,未幾狀元及第。
常伯熊善茶,李季卿宣慰江南至臨淮,乃召伯熊,伯熊著黃帔衫,烏紗幘,手執茶器,口通茶名,區分指點,左右刮目。
茶熟,李為啜兩杯。
旣到江外,復召陸羽。
羽衣野服,隨茶具而入,如伯熊故事。
茶畢,季卿命取錢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鴻漸夙遊江介,通狎勝流,遂收茶錢茶具,雀躍而出,旁若無人。
按,鴻漸茶術最著,好事者,陶為茶神,沽茗不利,輒灌注之,所著有《茶經》三卷。
李衛公守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纔長數尺,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房壽,六月召客,搗蓮花,製碧芳酒。
元微乃悟諸女曰姓楊姓李及顏色衣服之異,皆眾花之精也。
緋衣名阿措,卽安石榴也。
封十八姨乃風神也。
後數夜,楊氏輩復至媿慰,各裹桃李花數鬥,勸崔生服之,可延年卻老,願長如此住,講衛某等,亦可至長生。
至元和初,元微猶在,可稱年三十許人。
按《集異記》,「阿措」作「醋醋」。
李白遊金陵,見宗僧中孚,示以茶數十斤,狀如手掌,號僊人掌茶。
王維,以黃瓷鬥貯蘭蕙,養以綺石,累年彌盛。
孟浩然,性愛梅,嘗乘驢踏雪尋之。
唐許慎選,與親友結宴于於花圃中,未嘗張帷幄設坐具,隻使童僕聚落花鋪坐下,曰:我自有花茵,何銷坐具。
秦系,會稽人,天寶末,避亂剡溪,客泉州。
南安有大松百餘章,系結廬其上,穴石為硯,註《老子》,彌年不出。
鄭虔為廣文博士,學書病無紙,知慈恩寺有柿葉數間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紅葉學書,歲久殆遍。
張博為蘇州刺史,植木蘭于堂前,嘗花盛時宴客,命卽席賦之。
陸龜蒙後至,張連酌浮之徑醉,強索筆題兩句:「洞庭波浪渺無津,日日征帆送遠人。
」頹然醉倒,客欲續之,皆莫詳其意。
旣而龜蒙稍醒,續曰:「幾度木蘭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遂為此題絕唱。
陸龜蒙性嗜茶,置園顧渚山下,歲收租茶,自判品第。
梁緒,梨花時,折花簪之,壓損帽簷,至頭不能舉。
李約性嗜茶,客至不限甌數,竟日爇火執器不倦。
長安士女,春時鬭花,以奇花多者為勝,皆以千金市名花,植于庭苑中,以備春時之鬭。
按此條出《開元天寶遺事》,坊本以士女為王士安誤。
長安士女,春遊野步,遇名花,則藉草而坐,乃以紅裙遞相插挂,以為宴幄。
曲江,貴家遊賞,則剪百花妝成獅子相饋遺,獅子有小連環,欲送則以蜀錦流蘇牽之。
唱曰:「春光且莫去,留與醉人看。
」 史論在齊州時,出獵至一縣界,憩蘭若中,覺桃香異常,訪其僧,僧不及隱,言近有人施二桃,因從經案下取出獻論,大如飯盌,時飢,盡之,核大如雞卵。
論因詰其所自,僧笑,向實謬言之,此桃去此十餘裡,道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
論曰今去騎從,與和尚偕往。
僧不得已,導論北去荒榛中,經五裡許,抵一水,僧曰:恐中丞不能渡此。
論志決往,依僧解衣戴之而浮登岸,又經西北,涉二小水,上山越澗,數裡至一處,布泉怪石,非人境也。
有桃數百株,幹掃地,高二三尺,其香破鼻,論與僧各食一蔕,腹果然矣。
論解衣將盡力苞之,僧曰此或靈境,不可多取。
貧道嘗聽長老說,昔日有人,亦嘗至此,懷五六枚,迷不得出。
論亦疑僧非常,取兩箇而返。
僧切戒論不得言,論至州,使招僧,僧已逝矣。
霍定與友人遊曲江,以千金求人,竊貴侯亭榭中蘭花,插帽,兼自持往羅綺叢中賣之,士女爭買,拋擲金錢。
每宴客,各以錐刺藕孔,中者罰巨觥,不中者得美饌。
唐僧、劉彥範,各精戒律,所交皆知名士,所居有小圃,嘗雲:茶為鹿所損。
眾勸以短垣隔之,諸名士悉為運石。
馬自然,方春見一家好菘菜,求之不得,乃取紙筆畫一白鷺,以水噴之,飛入菜畦中啄菜,其主趣起,又飛下再三。
自然又畫一猧子,走趂捉白鷺,共踐其菜,碎盡不已。
俄而主人覺之,哀求不已,自然乃呼鷺及犬,皆飛走投入懷中,視菜悉無所損。
馬自然,常在常州刺史馬植坐下,以瓷器盛土種瓜,須臾引蔓生花,結實取食,香美異于常瓜。
崔護,舉進士不第,清明獨遊都城南,得村居花木叢萃,叩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問之,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
女子啟關以盂水至,獨倚小桃柯佇立,而屬意殊厚。
崔辭,起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後絕不復至。
及來歲清明,徑往尋之,門庭如故,而戶扃矣。
因題詩于其左扉雲: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數日復往,聞其中哭聲,問之老父雲:君非崔護耶?我女自去年,恍惚如有所失,及見左扉字,遂病而死。
崔請入哭之,尚儼然在牀,崔舉其首,枕其股,曰:崔在斯,護在斯。
須臾開目,半日復活,老父大喜,以女歸之。
宋宇種蔬三十品,時雨之後,按行園圃,曰:天茁此徒,助予鼎俎,家復何患? 李固言未第前,行古柳下,聞有彈指聲,固言問之,應曰:吾柳神九烈君,已用柳汁染子衣矣,科第無疑,果得藍袍,當以棗糕祠我。
固言許之,未幾狀元及第。
常伯熊善茶,李季卿宣慰江南至臨淮,乃召伯熊,伯熊著黃帔衫,烏紗幘,手執茶器,口通茶名,區分指點,左右刮目。
茶熟,李為啜兩杯。
旣到江外,復召陸羽。
羽衣野服,隨茶具而入,如伯熊故事。
茶畢,季卿命取錢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鴻漸夙遊江介,通狎勝流,遂收茶錢茶具,雀躍而出,旁若無人。
按,鴻漸茶術最著,好事者,陶為茶神,沽茗不利,輒灌注之,所著有《茶經》三卷。
李衛公守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纔長數尺,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房壽,六月召客,搗蓮花,製碧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