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

關燈
唐 蕭瑀、陳叔達於龍昌寺看李花,相與嘆李有九標,曰:香、雅、細、淡、潔、密、宜月夜、宜綠鬢、泛酒無異色。

     唐大帝盛夏須雪及枇杷、龍眼,明崇儼坐頃閒往陰山取雪,嶺南取果子,竝到,食之無別。

     武後天授二年臘日,將遊上苑,乃遺使宣詔曰:「明朝遊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淩晨,名花瑞草布苑而開,若有神助。

     武則天花朝日遊園,令宮女採百花,和米搗碎蒸糕,以賜從臣。

     唐元宗上元夕,於長春殿張臨光宴,撒閩江錦荔枝千萬顆,令宮人爭拾,多者,賞以紅圈帔、綠暈衫。

     明皇遊別殿,柳杏將吐,嘆曰:「對此景物,不可不與判斷。

    」命高力士取羯鼓,臨軒縱擊,奏一曲,名春光好,回頭柳杏皆發。

    笑曰:「此一事,不喚我作天公可乎?」 明皇與貴妃宴千葉桃花下,帝曰:「不特萱草忘憂,此花亦能銷恨。

    」又嘗親折一枝,插貴妃冠上,曰:「此箇花,尤助嬌態也。

    」 明皇春宴,宮中妃嬪各插豔花,帝親捉粉蝶放之,隨蝶所止者,幸之。

     明皇與貴妃幸華清宮,宿酒初醒,憑妃肩看牡丹,折一枝與妃,遞嗅其豔,曰:「此花香豔,尤能醒酒。

    」 按,明皇時,有獻牡丹者,名「楊家紅」,時貴妃勻面口脂在手,印于花上。

    來歲花開,瓣上有指印紅痕,帝名為「一撚紅」。

     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妃宴賞焉,左右皆嘆羨。

    久之帝指貴妃,示于左右曰:「爭如我解花語。

    」 唐元宗,以芙蓉花汁調香粉作禦墨,曰龍香劑。

     元宗嘗種乳柑于蓬萊宮,至秋結實,有一合歡者,上與妃子互相持玩,曰:「此果似知人意。

    」 汝陽王璡,嘗戴砑綃帽打曲,上自摘紅槿花一朶,置于帽上笡處,二物皆極滑,久之方安,遂奏舞山香一曲,而花不墜。

    上大喜,賜金器一廚。

     按《羯鼓錄》雲「笪」字當作「簷」。

     唐元宗賜虢國夫人紅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也,七寶所造。

    夫人每夜採花一?,覆裙襦其上,朝詰朝服以見帝,帝謂之肉身水仙。

     按此條出《明皇襍錄》,《緝柳編》分後半條為袁寶兒事,未知何據? 梅妃善屬文,自比謝女,淡妝雅服,而姿態明秀,筆不可描畫。

    性喜梅,所居闌檻悉植數株,上榜曰梅亭,梅開賦賞,至夜分尚顧戀花下不能去。

     甯王至春時,于後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繫于花稍之上,每有鳥鵲翔集,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

     楊國忠子弟,春時移名花植木檻中,下設輪腳,挽以彩絙,所至自隨,號移春檻。

     洛人宋單父,善吟詩,亦能種藝術,凡牡丹變易千種,上皇召至驪山,種花萬本,色樣不同,賜金千餘兩,內人呼為花師。

     按,「花師」一作「花神」。

     楊州太守圃中,有杏花數十畷,每至爛開張大宴,一株命一娼倚其傍,立館曰爭春。

    開元中,宴罷夜闌,人或雲:花有嘆聲。

     懷素,貧無紙學書,常于故裡種芭蕉萬餘,以供揮灑,名曰綠天,作種紙庵。

     天寶中,沙門曇霄遊諸嶽,至葡萄谷,見枯蔓持歸,植之遂活。

    房實磊落,紫瑩如墜,人號草龍珠帳。

     天寶中,處士崔元微,洛東有宅,眈道,餌朮及茯苓,三十載。

    因藥盡,領童僕輩入嵩山採芝,三年方回,宅中無人,蒿萊滿院。

    時春季夜闃,風清月朗,不睡,獨處一院,家人無故輒不到,三更後有一青衣雲:君在院中也。

    今欲與一兩女伴過至上東門表姨處,暫借此歇可乎?元微許之。

    須臾乃有十餘人,青衣引入,有綠裳者前曰:某姓楊氏。

    指一人曰李氏,又一人曰陶氏,又指一緋衣小女曰姓石,名阿措,各有侍女輩,元微相見畢,乃命坐于月下,問出行之由,對曰:欲到封十八姨數日,雲欲來相看不得,今夕眾往看之。

    坐未定,門外報封家姨來也,坐皆驚喜出迎。

    楊氏曰:主人甚賢,隻此從容不惡,諸處未必勝于此也。

    元微又出見,封氏言詞冷冷,有林下風氣,遂揖入坐,色皆殊絕,滿座芳芬,馥馥襲人,命酒各歌以送之,元微誌其一二焉。

    有紅裳人與白衣送酒歌曰:皎潔玉顏勝白雪,況有青年對芳月?沈吟不敢怨春風,自嘆容華暗消歇。

    又白衣人送酒歌曰:絳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臙脂一朶輕。

    自恨紅顏留不住,莫怨春風道薄情。

    至十八姨持杯,性頗輕佻,翻酒汚阿措衣,阿措作色曰:諸人卽奉求,餘不奉畏也。

    拂衣而起。

    十八姨曰:小女子弄酒。

    皆起至門外,別十八姨南去,諸人西入苑中而別,元微亦不至異。

    明夜又來雲:欲往十八姨處。

    阿措怒曰:何用更去封嫗舍,有事隻求處士,不知可乎?諸女皆曰可。

    阿措來言曰:諸女伴皆住苑中,每歲多被惡風所撓,常求十八姨相庇。

    昨阿措不能依回,應難取力,處士倘不阻見庇,亦有微報耳。

    元微曰:某有何力?得及諸女。

    阿措曰:但求處士,每歲歲日,與作一朱幡,上圖日月五星之文,於苑東立之,則難免矣。

    今歲已過,但請至此月二十一日平旦,微有東風,卽立之,庶可免也。

    元微許之,乃齊聲謝曰:不敢忘德。

    各拜而去。

    元微于月中隨而送之,逾苑牆乃入苑中,各失所在,乃依其言,至此日立幡,是日東風振地自落,南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