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文獻卷之二

關燈
長洲陸壽名芝庭 韓讷牧公 輯 男德元益孫 門人徐長春千若 參 錢穀部二 徭役部 ◆錢穀部二 咨移 告谕 申詳 條議 啟劄 禀揭 徵輸管見附(韓讷) ○咨移 移會廣撫改折文(請改折一則 蔡魁吾) 移總河漕催儹回空(儹回空一則 浙江廵撫秦瑞寰) 行省直廵撫較勘法馬鬥斛咨(較斛馬一則 戶部) 行直省廵撫丈量不均從公改正造冊咨(嚴清丈一則 戶部) ·移會廣撫改折文(請改折一則 蔡魁吾) 蔡魁吾 貴院功施百粵。

    澤被二南。

    本部院幸托鄰封。

    加額何極。

    頃兩接部咨。

    江省運米百粵。

    前後共十萬石。

    莫非 王事。

    豈憚勤勞。

    然其中有極苦極艱之情。

    不得不為貴院陳者。

    江民落落孑遺。

    想久在鑒憐中。

    自無容煩凟。

     部文以贛之南北。

    責本部院與虔部院分任。

    自贛而北水運。

    則有十八險灘。

    其深者。

    淵潛怪石。

    其淺者。

    沙淤渚底。

    牽挽之舟。

    十多九損。

    自贛而南陸運。

    則有庾嶺插天。

    鳥道絕徑。

    一夫負米。

    不過二三鬥。

    計十萬之糧應用人、定湏三四十萬衆、非曠日持久、不能得達、猶憶往年運粵饷二萬石、江民已自死亡枕籍、至今言之色怖、茲米又數倍于前、民間一聞是言、保此□集之□鴻、能不鳥驚獸散也乎。

    即欲盡驅之于運、能保無胔榛骨莽也乎本部院自接部咨以來分派督催米數亦易辦。

    惟一計及運米之人不禁形神交□、口哆而不能□矣近聞粵中米價亦平。

    此時方值西成。

    意採買正自可充。

    本部院欲差輕齎米價。

    曲求改折。

    就近給買在粵中止在得米、固不必論其為粵為江也惟貴院慈祥天植。

    澤遍九垓。

    本院部是以大□疾呼。

    為江省數十萬之衆。

    請命于仁人長者之前。

    伏乞大賜主持。

    将所撥之米。

    翕從改折。

    已緻啟于 兩藩。

    仍 希婉為周。

    務祈必允。

    早賜批示。

    本部院即動現在藩帑。

    星夜齎觧。

    赴粵購給。

    在粵饷無虧于毫末。

    而為時複速。

    其在江省。

    則受福直與天地同高深矣。

    今歲江省米價。

    不過一兩。

    本部院會議司道。

    統□贈耗腳價。

    寬計以每石二兩。

    貴院相晤時。

    若觇其已允。

    便托至幸。

    若 兩藩仍有難色。

    或中量加。

    罔不惟命。

    總恃曲為玉成。

    則施惠于江民。

    即施惠于本部院與虔部院矣。

     ·移總河漕催儹回空(儹回空一則 浙江廵撫秦瑞寰) 浙江廵撫秦瑞寰【諱世祯】 為運期已廹。

    有米無船。

    懇祈催督回空。

    以便交兌事。

    照得漕白二糧。

    一年一運。

    船必春運秋回。

    方無愆期。

    茲浙省漕白糧米。

    完數及額。

    有司引領望兌。

    而漕■〈舟皮〉片帆不至。

    夫以零星易完之米。

    待曠日持久之船。

    此□糧道暨監兌推官。

    所以蹙額相告。

    有雲冬兌逾期。

    勢必遅悞者。

    有雲徵收日久。

    臨兌恐借口點變者此則憂心如焚、彼則逍遙河上、悞天庾之正供、誰任其咎及今春融氷泮。

    順□而南。

    猶未甚遅。

    萬一嗜利忌公或攬載經商而故多停泊或起發私貨。

    而到處迳遍。

    将運事之悞。

    更甚于上年矣除經繕疏具題請饬外。

    相應移會雲雲。

     ·行省直廵撫較勘法馬鬥斛咨(較斛馬一則 戶部) 戶部 戶部為較勘法馬鬥斛以公收納。

    以一法守事。

    浙江清吏司案呈。

    切惟倉庫錢糧。

    貴出納之有則。

    有司較量。

    湏上下以相符。

    照今内外衙門司倉庫者。

    往往法馬、有輕重之殊。

    鬥斛有有大小之異。

    以緻收有增益。

    放有剋減。

    乘楓侵盜。

    民不勝欺。

    間有虛尚廉潔者。

    偶有剩馀。

    報羨馀以沽義名。

    以緻後官。

    不務公平。

    務積累以希上考原其所自、未必出于輸納之神、洞察真情、□竟平于支收之度、先該本部酌議。

    較鑄法馬。

    勘量鉄斛。

    通行各處。

    遵照去後。

    讵意情移故習。

    弊仍忨愒。

    近有如德州倉之犯。

    已經參奏外。

    監臨之弊。

    恐非一處為然。

    合就通行申饬等因。

    案呈到部。

    拟合就行。

    為此移咨貴院。

    通行司府州縣等衙門。

    凡司倉庫之責者。

    恪遵國家定制。

    照依本部新須法馬鬥斛從公較量。

    各俾上下相同。

    出入惟一毋得仍前輕重、私開侵盜之門納觧低昂、複起不均之歎違者聽撫按查參重處庶幾出納平。

    而無假公濟私之弊。

    上下一。

    而斯成公平正大之治矣湏至咨者。

     ·行直省廵撫丈量不均從公改正造冊咨(嚴清丈一則 戶部) 戶部 為清丈田土。

    以革夙弊。

    以甦民困事。

    浙江清吏司案呈。

    切惟田土不均、則額派因而互異、奸弊不革、則民困何以得甦照得民間田土。

    多有土?冊塌而缺額。

    或有添漲而增多。

    是以消長不一以緻賦役不均。

    且有民間推收不明。

    奸胥飛灑。

    隐縮等弊。

    種種不一。

    已經本部題奉欽依。

    移咨各省直。

    備行府州縣。

    轉委廉幹官員。

    督同裡逓書筭人等。

    逐一從公挨坵履畝。

    插号丈量。

    造冊送部。

    通行去後。

    苐恐承委官員。

    中間守法奉公。

    親詣丈量者固有。

    而信憑吏書。

    苟圖塞責者不無。

    或不遵舊制、而短縮弓口、或受财賣法、而任意減增、富者得肆欺隐之弊貧者益受額外之缺、有丈量之名、無丈量之寔、若不再行清查改正、何以厘弊安民等因。

    案呈到部。

    拟合就行。

    為此移咨貴院。

    煩為轉行所屬。

    備出告示。

    分發各鄉市鎮。

    人煙辏集去處張挂。

    曉谕軍民人等知悉。

    如有裡書作弊。

    果委短縮弓口。

    隐漏坵号。

    緻有不均者。

    許被害之家。

    首告該管衙門掌印官。

    即便親詣從。

    公複又明白。

    速行改正。

    以甦民□。

    敢有富戶欺隐。

    及遺漏未經起科者亦許自首改正入冊當差唯免□罪毋淂一染混乂。

    以滋煩□。

    違者定行依律究問。

    決不輕貸。

    事完。

    将覆過數目。

    查過緣由造冊咨部。

    希勿遅帶。

     ○告谕 徵收早完國課(本色條鞭二則 劉勿所) 立限櫃收坐号單式 勸谕徵輸示(署府司理 阙名) 儹運糧儲示(米色漕兌計二則 江南廵撫黃又生) 催儹漕舡示(黃又生) 曉饬丈量示(以下清丈三則 河南察荒禦史李琳枝) 定明弓尺示(李琳枝) 嚴禁科派示(李琳枝) 勸農示(勸農二則 吳江縣尹劉勿所) 勸墾示(李琳枝) ·徵收早完國課(本色條鞭二則 劉勿所) 劉勿所【諱時俊】 示為立法徵□。

    早完國課。

    永杜影射侵那。

    以安民生事。

    照得徵收一事。

    功令森嚴。

    本縣洞悉民隐。

    曉谕再三。

    極盡徵法。

    乃爾民不體本縣素心。

    并未依限完納。

    抗玩之極。

    莫此為甚。

    為民上者。

    安得不勞心焦思。

    多方處置乎。

    除己往不究外。

    今更立坐号單簿。

    置各櫃右。

    使櫃收逐戶。

    細心清查。

    填注比限。

    一人一單。

    俱照易知定式。

    每季止填給納票三張票盡糧完、勢難遷就如春季照限完者。

    即尋某人春字号下注完。

    方許給新式納票。

    一付裡長上号比較。

    一付納戶收執一存票底該房。

    其舊票概不許填用。

    如有不依限完者。

    即少絲毫。

    亦不得給票。

    此法一行。

    則包收之弊絕并零星搪比之窦亦塞矣。

    民知趨向。

    何難徵輸恐後耶。

    今特出示曉谕。

    各宜遵守限數。

    逐日流水上單。

    以俟比期查筭不得冗集一日、混滋煩雜如納戶仍肆奸頑不足數者。

    即照單拿究。

    罰不踰時。

    如裡長包收那移。

    不照名足數者。

    另置八十斤枷枷号。

    仍行申究。

    如櫃收填數不清。

    朦胧結票者。

    即押賠補。

    如欠戶推躲抗延。

    不遵交納者。

    定屬奸盜無賴之徒。

    即查彼處約族保甲長因何容隐。

    一體連坐。

    併申究追賠以為頑民之戒法。

    在必行。

    決不輕縱。

    爾等其各思自便。

    毋贻後悔。

    湏至示者。

     ·立限櫃收坐号單式 為立法徵收。

    坐号單照證事。

    案查每年清繇。

    各填甲縂。

    僅供蠹裡料歛之資。

    絕無幹于徵收實效。

    今倣易知單式。

    戶給一紙。

    以升合丁糧。

    照數完納。

    但易知無冊底。

    終不能脫胥役包收等弊。

    更立坐櫃單。

    貯鸠賦所。

    每戶截分四季。

    單丁亦有的名。

    俾頑戶知儆。

    小民有據。

    除正月及停忙外。

    每月一票。

    付櫃收照數填給票盡糧完無容推玩此亦可免追呼之擾者。

    凡我衆庶。

    各宜樂輸。

    湏至票者。

    【某】鄉【某】都【某】啚【某】甲納戶【某】共則銀若幹 折色 石 鬥 升 合 勺該銀若幹 丁 該銀若幹 徭裡 該銀若幹 兵饷照米派 該銀若幹 春季該銀若幹 一票春字 千 百 十 号 兩 錢 分 厘 【某】年【某】月【某】日交【夏秋冬三李各該銀若幹皆倣此式】 年 月 日戶【吏某書某】筭派書冊書【某】 縣【押】 見年裡長 騐明字無洗補 ·勸谕徵輸示(署府司理 阙名) (署府司理)阙名 興化府、為慰安軍兵。

    勸谕徵輸事。

    照得本府坐臨海濱。

    積勢單弱。

    倚藉衛遊營寨。

    星羅碁布。

    以資杆禦。

    從來遠矣。

    顧非軍兵不衛。

    軍民非饷弗飽。

    爾□枕山襟海。

    田疇不闢。

    故徵輸之額有數。

    派支之額甚窄。

    徵久一分。

    即支缺一分。

    再不容少有寬假者。

    爾民及軍兵輩。

    亦谙筭熟計。

    豈作欺語。

    自近來逋負成風。

    日甚一日或慣包既任民怨又遭兵□縣官之難如此攬、或倚門第、或賂吏書、縮數壓卯、相沿習不可破、弊不可問、一令催科、奸民辄起操長短而中之、而為狡弁積隊、巧肆□支吞衆肥私。

    交通積蠹是弊在入孔不勝塞、弊在出卮不朦漏、何怪當事束手、而以有限之财、供無限之千瘡萬孔哉本館代庖方新。

    查明歲前軍士月支。

    需二萬金乃可。

    交盤府庫。

    僅一千四十兩而止。

    心膽交戰。

    食不下咽。

    随查積逋之數。

    遠不必述。

    即近自某年至今歲止。

    莆田的欠軍兵二萬九千五十兩零。

    仙遊欠四百五十兩。

    外邑協濟欠四千四百五十兩。

    即日痛詳時弊。

    披瀝苦情。

    院司道無不□目而憂興郡者飛徼替催。

    勒限血比、豈不恤民窮而苦縣令哉、呼□之急、計無複之、且惟正之供、在我民宜早計者耳我民查有包攬。

    如工諸弊。

    及催徵法未盡善。

    胥徒作慝。

    耗蠹未清。

    不妨明訴父母之前豈為我子而不相體恤、降心以相從乎苟其上無失政而下有頑逋。

    非惟自及于罪。

    且延久未見完報併衙門各屬官吏。

    猶鼠同眠。

    不行比併。

    将有徵作無徵。

    以不免為蠲免。

    或通□攬戶而侵欺。

    或□移借貸而花費。

    出納有違。

    緻悞邊饷。

    所摅各該違限官吏等。

    拟合通行提問。

    為此合給榜文。

    刊行所屬著落當該官吏。

    常川□挂曉谕。

    速将各年拖欠糧戶。

    拘提官嚴追杖併限在一月内。

    納獲完足。

    通関繳報。

    仍卻今後該徵糧銀。

    務要依期運納。

    不許因循舊弊。

    以贻後悔。

     ·儹運糧儲示(米色漕兌計二則 江南廵撫黃又生) 江南廵撫黃又生【諱希憲】 為儹運糧儲事。

    炤得京庾告匮。

    仰給漕糈甚殷。

    茲當起運之期。

    政率土急公之會。

    乃今歲荒歉大。

    顆粒如珠。

    為數十年所未有今小民既罄倉箱之蓄、複竭鬻賣之赀、有司費幾許鞭笞、紳矜費幾許心力、始得克完正供、尚可客種種蠹弊、層層剝□乎以民害言之。

    有縣胥勒索陋規。

    如本戶該兌米百石。

    竟不給全票。

    故分為四五票者。

    有積猾倉歇。

    通同糧房縣總巧立名色。

    詐騙銀錢者。

    有管糧衙官。

    每扇每啚。

    需索書儀禮物。

    及下倉折飯錢者。

    以軍害言之。

    有結黨咆哮。

    藐玩法紀。

    不遵運官約束者。

    有串通奸戶。

    私自折乾。

    緻米□不到船者。

    有淋尖踢斛。

    攘□争耗。

    令官民不敢嚮迩者。

    有設局詐财。

    零星分兌緻交兌守候無期者。

    諸如此類。

    不可枚舉。

    除另行訪挐正法外。

    合行出示申禁。

    為此示仰有司軍衛官吏糧長人等知悉。

    一一遵行、各州縣印官、必先設法調□□□□理、預立軍民兩便之良規、各管糧官、宜痛革陋規、毋身為谿壑、各衙役倉歇、宜恪遵法紀、毋自罹重刑、各糧長将圓淨好米、察炤往例、兩平盡數交納、毋插和糠穀、毋臨兌挂欠、緻悞軍儲、各官旗湏遵炤遭規、随到随兌、兌完即開幫、毋糾衆違令、毋私換斛鬥、毋過勒贈耗、緻幹明禁本院職司總理。

    軍民一視。

    并無偏枯。

    庶幾功令克遵。

    漕儲有濟。

    如申饬之後。

    敢有故犯前弊者。

    一體重治。

    決不姑饒。

     ·催儹漕舡示(黃又生) 黃又生 炤得本院近接聖谕。

    著撫按官。

    嚴□各幫漕船。

    星夜飛運。

    如違即将官旗以軍法從事。

    近訪有等奸宄官旗。

    逗遛楓橋等處。

    故意延捱。

    明係借機騷擾。

    坐悞漕糈。

    莫此為甚。

    合發令箭。

    耑官察拿。

    為此示仰本官。

    前往楓橋。

    及浒墅関。

    直至京口等處。

    沿河鳴鑼。

    傳各幫官旗。

    限即日盡數開行過江。

    仍取各運官遵依報察。

    如敢有故違。

    停泊河幹。

    不即儹行者。

    本官立刻鎖拿頭船官旗。

    解院究處。

    決不姑饒。

    特示。

     ·曉饬丈量示(以下清丈三則 河南察荒禦史李琳枝) 河南察荒禦史李琳枝【諱森先】 為曉饬事。

    照得清丈之法。

    嚴饬再三此番與民更始、萬非套應故事其丈量弓尺。

    悉照該州縣舊行規則有司不得意為盈縮爾士民人等各宜安心靜聽印官履畝徹底清丈務求荒熟明确不許分毫欺隐不得憑空坐派一如魚鱗圖式造冊甚勿惶惑驚疑、妄揣額外求加如借口懸坐名色。

    巧行隐匿。

    或結黨把持。

    阻撓丈法。

    此等奸弊。

    本院訪出。

    立寘重典。

    萬不少貸當此清丈力行之始。

    凡告欺隐者、本院一槩不準如造冊報院之後。

    倘有指名揭首者。

    審實。

    除将地畝入官。

    依新例重究外。

    清丈印官。

    一併參處。

    各慎厥始。

    勿贻後悔。

     ·定明弓尺示(李琳枝) 李琳枝 為定明弓尺。

    以肅清丈事。

    照得清丈地畝。

    必需弓尺為憑。

    前經戶部 題明。

    奉有俞旨。

    各省舊用弓尺不等。

    悉照該省各屬舊行規則。

    有司不得意為盈縮。

    本院見經□敕。

    飛饬各州縣。

    察照舊用弓尺丈量外。

    合再曉谕。

    為此示仰官民。

    等如悉其丈量弓尺。

    爾等紳衿耆老公同印官察考舊用規則、不許□□盈縮除一面履畝清丈。

    仍将所用弓口繳院。

    以憑存察覆核、起為清丈第一要務爾等毋得扶同濫增。

    有虧成憲。

    違者立置大法。

    不貸 ·嚴禁科派示(李琳枝) 李琳枝 為嚴禁科派需索以甦民困事、照得兩河瘡痍未起。

    年來民困堪矜。

    今本院奉命清察。

    該屬攢造魚鱗圖冊。

    紙張人工。

    不無費用。

    見奉有動支額費。

    不許私加科派之敕。

    本院已經通行州縣。

    併嚴禁一切衙役裡書弓手人等。

    不許指稱清丈名色。

    科派裡中。

    需索鄉愚。

    倘有故違抗犯。

    不論受賍多寡。

    定行立□處死除各嚴拟飛饬外。

    合行曉谕為此示仰士民人等知悉俱各安心靜聽該管州縣。

    逐一清丈。

    倘有前項科索等弊。

    許爾被害民戶。

    指名揭告。

    盡法懲治。

    斷不姑貸。

    爾等人民。

    更不許希圖隐漏。

    行賄打點。

    犯者一併重懲。

    慎之慎之。

     ·勸農示(勸農二則 吳江縣尹劉勿所) 吳江縣尹劉勿所【諱時俊】 為勸農事。

    嘗謂居官以安民為本。

    安民以足食為先農不失時、則民食以足、而治興改舉矣。

    切照本縣人民。

    即今東作方興之時。

    西成可望之始。

    誠恐爾等小民。

    不以農務為重卻惟怠惰自安。

    男懶于耕。

    而失倉箱之望。

    女懶于織。

    終無卒歲之衣。

    廪無馀粟。

    機無馀布。

    以緻飢寒切身。

    稅糧違限。

    本職叨膺是邑。

    豈容坐視理宜勸懲為此合行出示前去。

    仰各都啚裡老人等。

    至相勸□本地人民。

    務要盡力畎畝。

    依時耕耘。

    中間如有丁多田少者。

    許于空□地内。

    開墾耕種以盡地利。

    或有缺少牛具種子者。

    互相□給以□風俗旱則灌□澇則隄防、務要禾麻□麥、不缺其種、黍稷稻□。

    并獲其成民有足食之喜。

    歲無飢寒之憂。

    出作入息。

    共成□哺鼓腹之風。

    仰事俯育。

    共享雍熙太和之樂矣。

    自示之後。

    敢有仍前懶惰。

    不務農業者。

    許裡老人等。

    指名呈來。

    以憑懲治。

    如有裡老不行勸懲。

    民有失業者。

    一體治罪不貸。

     ·勸墾示(李琳枝) 李琳枝【諱森先】 為及時勸墾。

    以裕 國計以利民生事。

    照得本院奉命清丈。

    凜遵清察□熟。

    整釐積弊之旨。

    自□受事以來。

    經臨各屬。

    目覩土地□熟相半。

    未見力行開墾。

    揆厥所由。

    小民或慮見在奉行清丈恐新墾與自首無别、一例當年起科、更有原係荒地一經開墾成熟勢豪藉口原業争奪、有司狥情斷回、因循觀望、以緻□田終無開墾之期額課無從□辦病 國病民。

    莫此為甚。

    合行曉饬。

    為此示仰軍民人等知悉。

    乘此東作方興之際。

    毋論有主無主荒地。

    極力開墾。

    報明該管州縣。

    察騐明白。

    給發印照。

    逐一造冊報院。

    本院仍給與由單。

    即為題眀。

    照例三年後起科。

    準其永遠為業。

    本院已經嚴饬州縣不得以開墾為自首、不得以新田還舊主、緻令捐墾小民空費資本、爾等百姓。

    甚勿兩相疑畏。

    坐失厚利。

    有負本院勸墾至意也。

    速速醒遵。

    萬勿套視。

     ○申詳 清核觧支詳(以下折色條鞭共五則 饒州節推王鉄山) 立法徵收詳文 設立催徵簡明簿詳(井陉兵憲蔡雲怡) 通行滾單詳(嘉興邑令潘湛明) 白糧官觧覆詳(本色漕白計四則 蘇松兵憲程峋) 覆嘉定縣複徵本色詳(蘇松兵憲詹時雨) 申請題蠲皖屬糧米(安慶郡守邊與?土) 詳福府車運(文太青) 申革委官詳(山稅一則 台州司理蔣楚珍) ·清核觧支詳(以下折色條鞭共五則 饒州節推王鉄山) 饒州節推王鉄山【諱永吉】 二作乃經時石晝。

    不知先生下筆時、嘔去心血哉鬥。

    有錢糧之責者。

    皆當熟讀沉思。

    慎勿病其繁冗。

    為設法清查錢糧。

    以除奸弊。

    以足京邊事。

    炤得徵收錢糧。

    止有此數。

    支多則觧少。

    存留多。

    則起□少。

    此盈彼縮。

    理至明也。

    但各縣管庫人役。

    併糧房吏書。

    利于開支。

    不利于起觧誠以觧則無可扣除、支則□于勒索耳、故京邊正項。

    聞有數年缺額者矣未聞支放銀兩、數年懸欠者、豈惟不欠、且有春季遂支冬季、今年預借明年者矣、縂之扣除未清、每□于轉石嘗例入手、遂逝同流水、雖不盡然或亦不甚相遠也、坐使正賦難完。

    考成不足。

    軍國苦于持籌。

    而飽奸胥之腹。

    官長困于參罰。

    而潤積蠹之囊。

    此固積弊相仍。

    毋亦立法有未善耳。

    合無請乞憲台。

    詳批示下。

    行令果職吊取賦役全書。

    併近年加徵文卷。

    除存留錢糧。

    聽該縣酌量支給外。

    其正項京邊若幹。

    遼饷若幹。

    雜饷若幹。

    通計考成銀共該若幹。

    造冊存據月月查考分别緩急先後欵目、置立循環二簿。

    己行起觧者。

    填明簿内。

    循去環來。

    逐一磨算。

    如本季額觧短少。

    即吊該縣日收流水簿結算。

    徵過若幹。

    倘係觧少支多。

    經承吏書。

    輕則徑行懲治。

    重則申觧憲嚴。

    而本官之賢不肖。

    亦畧可槩見矣。

    至于錢糧批廻。

    别藏奸弊。

    多有銀已傾銷觧出。

    經承串同銀匠侵分。

    不即起觧。

    直待後批出庫。

    方掣前批。

    月月那移。

    暗虧正額。

    即或事發追究空費敲樸。

    侵盜院行官觧之法則此事可省矣難。

    似宜刊刻月單。

    分發各縣。

    令縣官秘藏。

    每年拾貳紙。

    每月三十日。

    如某日觧某項銀若幹。

    某日觧某項銀若幹。

    本官親筆寔填于下。

    後結一縂。

    共給批幾張。

    共觧銀若幹兩。

    佥差某人起觧。

    一月盡。

    出差人申繳一□。

    卑職炤數稽查。

    另填一單。

    差人詳報布政司。

    逐一查勘。

    如有不合。

    即便駁查。

    庶幾有批即觧。

    有觧即完。

    縱有役鬼之奸。

    難避□□之炤矣。

     ·立法徵收詳文 此千載不朽之文。

    亦徵收不朽之法也不謂簿書中。

    乃有此等文字。

    為民窮巳極。

    賦額宜清。

    欲查完欠之根。

    當立徵收之法事。

    照淂饒屬地土硗瘠田簿民貧。

    近山者。

    強半荒岡。

    不生草木。

    濱湖者。

    一□駭浪。

    盡付波濤。

    皮骨空存。

    呼号無路。

    民困極矣。

    吸髓剜肉。

    既巳輸之公家。

    便宜支觧兌盈。

    考成不缺。

    乃京邊失額。

    徒費催提。

    欵欵那移。

    項項雜亂。

    無官不降罰。

    無歲不查參官民交病、而利獨歸于中飽、此無他。

    徵收無法。

    源本不清。

    故流弊至此耳。

    查淂府屬七縣。

    催科撫字。

    誠不乏人。

    而襲舛乘訛。

    法未畫一。

    本年應徵賦役。

    額編舊欵。

    以及節次奉文新加數目。

    一切觧支疑項。

    不行核算明白。

    刊刻成單。

    預先申報。

    然後開徵。

    歲額不清。

    憑何覺察。

    即有全書赤曆。

    然皆加減不全。

    渾淪模稜。

    毫無頭緒。

    其弊一也。

    田畝高下。

    新奮加除查核清楚。

    曉谕百姓。

    各依則例。

    炤數秤輸。

    小民既知規條。

    猾吏始難摻縱。

    乃朦胧徵比。

    裡書懸派。

    保歇科收。

    卿愚何知。

    一任刀索巳泒複加既完仍欠、驿騷不巳、其弊二也。

    縣官徵比錢糧。

    淂其要領。

    便有根據。

    倘歲額不知。

    完欠莫辯。

    每逢比較。

    止憑書吏粘貼浮簽受賄作奸。

    增額縮額。

    多寡任其颠倒。

    日久增改文書。

    洗補冊籍。

    詭下詐上。

    以萬為千。

    即欲查算。

    從何處查起。

    終歲紛纭。

    竟堕雲霧。

    其弊三也。

    一縣有一縣之縂數。

    一裡有一裡之縂數。

    一甲有一甲之撒數。

    一戶有一戶之撒數。

    縂撒對同。

    裡長排年花戶完欠。

    一見了然。

    若散漫含糊。

    有縂無撒。

    有撒無縂。

    裡長執票而納戶不知。

    納戶投櫃而裡長不知。

    保歇侵牧。

    飛灑詭寄。

    其弊四也。

    花戶應納銀兩。

    不能一限全完。

    勢必零星上納。

    倘有印發号紙。

    給為執炤。

    查對何難。

    乃花戶盡交裡長。

    裡長又交保歇。

    私立收約。

    片紙隻字。

    瑣碎難憑。

    真僞莫辯。

    保歇侵用。

    仍累裡長。

    裡長兜收。

    複累花戶。

    混雜紏纏。

    愚民受害。

    其弊五也。

    卑職遵炤成憲。

    附以管窺。

    合為五則。

    一曰繇票。

    一曰易知單。

    一曰寔徵比較簿。

    一曰裡甲縂撒單。

    一曰收銀合同票。

    地畝人丁起科。

    各有定額。

    本折加派增減。

    豈無明文。

    責令逐項磨筭。

    先以賦役全書為主。

    上田上地。

    額徵若幹。

    中田中地。

    額徵若幹。

    下田下地。

    額徵若幹。

    山塘人丁。

    額徵若幹。

    通計徵銀若幹。

    後将近年奉文。

    新加遼饷若幹。

    若幹。

    新加雜饷若幹若幹。

    或某項某項裁革停止。

    免徵銀若幹。

    縂以加減除算。

    田地山塘。

    每則每畝。

    該納銀若幹。

    納漕糧若幹。

    人丁照此推算。

    共計一縣一年。

    淨該徵銀幾萬幾千幾百幾十兩。

    淨該徵米幾萬幾千幾百幾十石。

    至于起運存留觧給各項。

    一炤額數□條欵。

    逐一□具于後。

    務期收支對同。

    絲毫不亂。

    申呈院司道府。

    印钤存據。

    頒發徵收。

    若有混派私徵者。

    原單具存。

    不難查對是謂繇票此票欵多字密。

    難于印發且愚民不知算法、未能一見即明、但将由票内算清加減的數。

    摘出數□法絕妙條。

    某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