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自記
關燈
小
中
大
欲意,蓮花不着水,清淨超于彼。
秋鳥弄春聲,音調未嘗有異;今人具古貌,氣色便爾不同。
鬥草春風,才子愁銷書帶翠;采菱秋水,佳人疑動鏡花香。
文何為聲色俱清?曰:松風水月,未足其清華。
何為神情俱徹?曰: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潤。
邺侯滿架,也須董子下帷;子雲草《玄》,何如曼倩長牍。
張曲江詞雲:靈芝無根,醴泉無源。
丈夫克自崛起,豈皆由鳳雛龍孫? 當厄之與,易于見德;反時之澤,謂之乘機。
庚子山曰:“舟楫無岸,海苦為之反風;荠麥将枯,山靈為之出雨。
”語極豁達。
三家村裡,任教牛鬥蟻鳴;一笑風前,不管水流花謝。
峻嶺連山,嘉樹蔽日,散衿閑往,萬翠浮衣帶間,頓令山陰dao上減觀,天台路中失緻。
逸字是山林關目,用于情趣,則清遠多緻,用于事務,則散漫無功。
顔之推《免學》一篇,危語動人,錄置案頭,當令神骨竦惕,無時敢離書卷。
賞識既主、缪,不知天下有真龍;學力一差,徒與世人譏畫虎。
要之體認得力,自然下手有方。
文章之妙,語快令人舞,語悲令人泣,語幽令人冷,語憐令人惜,語險令人危,語慎令人密,語怒令人按劍,語激令人投筆,語高令人入雲,語低令人下石。
是謂駭目洞心,不在修辭琢句。
故曰鼓天下之動者在乎神。
雲衲高僧,泛水登山,或可借以點綴。
如必蓮座說法,則詩酒之間,自有禅趣,不敢學苦行頭陀,以作死灰槁木。
為園栽植之繁,非徒侈觀,實備供具:如花可聚褥,葉可學書,竹可挂衣,茅可為藉,效用自真,頗領佳趣。
至于裁菱荷以為衣,将薜荔以成服,紉蘭為佩,拾箨為冠,檢竹刻詩,倚杉完局,松花當飯,桃實充漿,猶見逸士之取裁,更得草木之知己。
則何益矣,茗戰有如酒兵;試妄言之,談空不若說鬼。
鏡花水月,若使慧眼看透;劍光筆彩,肯教壯志消磨。
溪上清流梳石發,無妝亦整雲鬓;階前細雨洗苔衣,不舞常明翠袖。
烈士須一劍,則芙蓉赤精,不惜千金購之。
士人唯此雨管,映日幹雲之氣,那得不重值相索。
天下諸伴易結,獨有野性寡諧。
李青蓮雲:“忽憶範野人”,杜工部雲:“聞君多道骨”。
觀此則知塵外之交,自昔不易。
叫月子規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
凄慘沉酣不動情,各極花月之緻。
摭拾芳華,要有真際,引發隽永,貴于當行。
不則烹土為羹,蒸沙為飯,何堪飲食。
遨遊仙子,寒雲幾片束行裝;高卧幽人,明月半床供枕簟。
海市蜃樓,可觀總屬烏有。
因知天下飽眼之物,色色空華。
小窗偃卧,月影到床,或逗留于梧桐,或搖亂于楊柳,翠華撲被,俗骨俱仙。
自從竹裡流來,如自蒼雲吐出,清送素娥之環佩,逸移幽士之羽裳。
相思足慰于故人,清嘯自纡于長夜。
秋時賓王師及社中兄弟來霞漪閣,欲信宿焉。
同看落日,遠江千艘如矢,帆影若流。
賓王曰:“樯标遠漢,昔時魯氏之戈。
”餘随應曰:“帆影寒沙,此夜姜家之被。
”衆鼓掌稱歎。
蓋即景得情,非捷于才也。
清于骨,令見者形穢,如側珠玉;清于态,令見者色沮,如坐針芒。
習俗以假遇假,真心相索,則面目辄移;語言以訛傳訛,實論相參,則是非争起。
今之人品文章,俱操偏鋒,王者之師總難取勝。
故予欲得奇兵以卧鼓,不事刁鬥以鎮營。
豆花棚下嗅雨,清矣茗香;蘆荻岸中禦風,泠然挾纩。
落落者難合,一合便不可分;欣欣者易親,乍親忽然成怨。
故君子之處世也,甯風霜自挾,無甯魚鳥親人。
語曰:“文生于情。
”宋廣平鐵石心腸,梅花一賦,從何得來?因知情之語,别有一副肝膽。
委形無寄,但教鹿豕為群;壯志有懷,莫遣草木同朽。
春歸何處?街頭愁殺賣花;客落他鄉,河畔生憎折柳。
雅俗共傾,莫如音樂。
琵琶歎于遠道,箜篌引于渡河,羌笛弄于梅花,鵝笙鳴于彩鳳,不動催花之羯鼓,則開指雲之素琴,不調哀響之銀筝,則禦繁絲之寶瑟,磬以雲韶制曲,箫以天籁著聞,無不入耳會心,因激生感。
今也馮驩之铗,彈老無魚;荊轲之築,擊來有淚。
豈獨聲韻之變,抑也聽者易情。
中流多載酒,曾無問字之松;绮席漫張燈,誰是窺書之火? 清齋幽閉,時時暮雨掩梨花;冷句忽來,字字秋風吹木葉。
“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二句楚襄王公案;左手持螯,右手持酒,一幅畢吏部畫圖。
良緣易合,紅葉亦可為媒;知己難投,白璧未能獲主。
夢如蕉鹿,不拟薪者之藏;癖似蠹魚,專食神仙之字。
清同王晉卿之碧香,十斛酴醾輸味;奢比何穎考之蒸餅,一時藜藿增悲。
可與人言無二三,魚自知水寒水暖;不得意事常八九,春不管花落花開。
有詠“官清馬骨高”而憐之者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餘曰:“人甘如此,物何以堪?” 天不愛寶,萬象昭回,地不愛寶,萬物绮錯。
錦字奇文,何獨為人所秘? 高鴻振遠音,天際真人之想;潛虬媚幽姿,竹林賢者之風。
王公插棘編籬,入幕之賓肆虐;大人投珠抵辟,窺室之鬼遁形。
王百谷雲:“書生命薄還同妾,宰相憐才不為官。
”何仙郎雲:“憔悴似憐春恨妾,凄涼還泣夜啼烏。
”予曰:“命薄千金空買賦,才高隻眼冷窺人。
”意偶相合,而生緻各從所安。
沾泥帶水之累,病根在一戀字;随方逐圓之妙。
便宜在一耐字。
事到全美處,怨我者不能開指摘之端;行到至污處,愛我者不能施愛護之法。
四海和平之福,隻在随緣;一生牽惹之勞,止因好事。
議論先輩,畢竟沒學問之人;獎借後生,定然關世道之寄。
塵中物色,要加于人所至忽之輩,而鑒賞始玄;物外交遊,當勘于心情易動之時,而根器始定。
博帶褎衣,固吾儒風度,然或長袖曳地,得毋近于舞衫,大幅迎風,衆方認為羽裳。
故裁置合式,大體所關,服奇志氵?,昔人所戒。
文人才子之口,實我微詞;聽言參論之問,當解大意。
不為塵情所蔽,才稱水鏡之才;倘以氣焰相高,終倚冰山之勢。
古人敦舊好,遺簪遺履之事,悠然可思;今日重新歡,指天指日之盟。
泛焉如戲。
豈特愧夫乘車戴笠,亦且見笑于白犬丹雞。
杜子美《八哀》,皮日休《七愛》,一樣憐才之心;柳子厚《八愚》,東萊公《六悔》總屬自憐之念。
揮麈雄談,必須言下即了,不則為啽呓,為葛藤,口舌徒多,何能傾聽。
昔人謂二陸之談,若春日之判薄冰,秋風之掃枯葉。
良有以也。
甑中生塵釜生魚,千載之下,不悲其窮而揚其清。
故知淡泊之鄉,芳塵所托;醜窮之士,後之聲名。
可知也。
市駿高台,黃金不懸天上,但非千裡龍骧,未許忽騰聲價。
奈何欲策驽骀而僥倖空群之顧乎! 貧富之交可以情諒,鮑子所以讓金;貴賤之間,易以勢移,管甯所以割席。
物色有先機,曾教染衣之柳汁;文章有定數,豫傳照鏡之芙蓉。
铄金之口,策善火攻,不知入火不焦者,有火浣之布,潰川之手,勢慣波及,不知入水不濡者,有利水之犀。
買賦之金,多不為貪;連城之璧,售不為炫。
蓋千金可買一字,而一字關人榮辱,即千金不能酬;十五城可換一璧,而一璧系國重輕,即十五城不能抵。
得不償失者,彈雀之隋珠;物重于人者,換馬之愛妾。
是皆颠倒于一念,遂難語以情之正也。
衆醉獨醒,固足自高,而十錦一褐,必為衆厲。
不觀之飲狂泉者乎?舉國之人皆狂,國王縱穿井以飲,不能無恙也。
噫,吾深為振俗超類者危也。
客問:殘春何如初秋?餘曰:春殘秾華方謝,初秋凄其乍來,情景俱有淡緻。
第秋來轉寂轉清,春後忽生繁熱,境自異也。
安得四時皆秋,答我蕭疏之懷,澹彼繁華之興。
名世之語,政不在多;驚人之句,流聲甚遠。
譬如“楓落吳江冷”千秋之賞,不過五字。
作者何不鍊侈口無盡之平常,而鐘一二有限之奇論?猶之大海起一朝之蜃氣,平山削十丈之芙蓉,山水之靈,便足駭目。
矯言移去阿堵,有錢之念未融;婉稱非複阿蒙,無人之目易轉。
經雲:有能贊歎《法華》者,舌根生青蓮花香。
觀此奇報,齒牙餘慧,當自不惜。
取才者,但知望氣,未經相骨,故其人多失之浮。
《屍子》曰:“虎豹之駒,雖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氣。
”誤人法眼,此言作俑。
唐伯虎雲:“滿腹有文難罵鬼,措身無地反憂天。
”英雄無已之懷,言言硬咽。
昔謂悲歌可以當泣,此則讀之堪泣不堪歌耳。
實境閱曆,斯耳目之界真;世味備嘗,斯口腹之嗜淡。
向長安而空笑,過屠門而思嚼,實境真味,将何着落。
和冷香韻: 幽人到處煙霞冷,仙子來時雲雨香。
霜封夜瓦鴛鴦冷,花拂春簾翡翠香。
妝臨水境花俱冷,曲奏霓裳月亦香。
雪罥層巒山骨冷,花随飛浪水痕香。
若問玄之又玄,不免夢中說夢;最是解所不解,有如杯後添杯。
論名節,則緩急之事小;較生死,則名節之論微。
但知為餓夫以采南山之薇,不必為枯魚以需西江之水。
儒有一畝之宮,自不妨草茅
秋鳥弄春聲,音調未嘗有異;今人具古貌,氣色便爾不同。
鬥草春風,才子愁銷書帶翠;采菱秋水,佳人疑動鏡花香。
文何為聲色俱清?曰:松風水月,未足其清華。
何為神情俱徹?曰: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潤。
邺侯滿架,也須董子下帷;子雲草《玄》,何如曼倩長牍。
張曲江詞雲:靈芝無根,醴泉無源。
丈夫克自崛起,豈皆由鳳雛龍孫? 當厄之與,易于見德;反時之澤,謂之乘機。
庚子山曰:“舟楫無岸,海苦為之反風;荠麥将枯,山靈為之出雨。
”語極豁達。
三家村裡,任教牛鬥蟻鳴;一笑風前,不管水流花謝。
峻嶺連山,嘉樹蔽日,散衿閑往,萬翠浮衣帶間,頓令山陰dao上減觀,天台路中失緻。
逸字是山林關目,用于情趣,則清遠多緻,用于事務,則散漫無功。
顔之推《免學》一篇,危語動人,錄置案頭,當令神骨竦惕,無時敢離書卷。
賞識既主、缪,不知天下有真龍;學力一差,徒與世人譏畫虎。
要之體認得力,自然下手有方。
文章之妙,語快令人舞,語悲令人泣,語幽令人冷,語憐令人惜,語險令人危,語慎令人密,語怒令人按劍,語激令人投筆,語高令人入雲,語低令人下石。
是謂駭目洞心,不在修辭琢句。
故曰鼓天下之動者在乎神。
雲衲高僧,泛水登山,或可借以點綴。
如必蓮座說法,則詩酒之間,自有禅趣,不敢學苦行頭陀,以作死灰槁木。
為園栽植之繁,非徒侈觀,實備供具:如花可聚褥,葉可學書,竹可挂衣,茅可為藉,效用自真,頗領佳趣。
至于裁菱荷以為衣,将薜荔以成服,紉蘭為佩,拾箨為冠,檢竹刻詩,倚杉完局,松花當飯,桃實充漿,猶見逸士之取裁,更得草木之知己。
則何益矣,茗戰有如酒兵;試妄言之,談空不若說鬼。
鏡花水月,若使慧眼看透;劍光筆彩,肯教壯志消磨。
溪上清流梳石發,無妝亦整雲鬓;階前細雨洗苔衣,不舞常明翠袖。
烈士須一劍,則芙蓉赤精,不惜千金購之。
士人唯此雨管,映日幹雲之氣,那得不重值相索。
天下諸伴易結,獨有野性寡諧。
李青蓮雲:“忽憶範野人”,杜工部雲:“聞君多道骨”。
觀此則知塵外之交,自昔不易。
叫月子規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
凄慘沉酣不動情,各極花月之緻。
摭拾芳華,要有真際,引發隽永,貴于當行。
不則烹土為羹,蒸沙為飯,何堪飲食。
遨遊仙子,寒雲幾片束行裝;高卧幽人,明月半床供枕簟。
海市蜃樓,可觀總屬烏有。
因知天下飽眼之物,色色空華。
小窗偃卧,月影到床,或逗留于梧桐,或搖亂于楊柳,翠華撲被,俗骨俱仙。
自從竹裡流來,如自蒼雲吐出,清送素娥之環佩,逸移幽士之羽裳。
相思足慰于故人,清嘯自纡于長夜。
秋時賓王師及社中兄弟來霞漪閣,欲信宿焉。
同看落日,遠江千艘如矢,帆影若流。
賓王曰:“樯标遠漢,昔時魯氏之戈。
”餘随應曰:“帆影寒沙,此夜姜家之被。
”衆鼓掌稱歎。
蓋即景得情,非捷于才也。
清于骨,令見者形穢,如側珠玉;清于态,令見者色沮,如坐針芒。
習俗以假遇假,真心相索,則面目辄移;語言以訛傳訛,實論相參,則是非争起。
今之人品文章,俱操偏鋒,王者之師總難取勝。
故予欲得奇兵以卧鼓,不事刁鬥以鎮營。
豆花棚下嗅雨,清矣茗香;蘆荻岸中禦風,泠然挾纩。
落落者難合,一合便不可分;欣欣者易親,乍親忽然成怨。
故君子之處世也,甯風霜自挾,無甯魚鳥親人。
語曰:“文生于情。
”宋廣平鐵石心腸,梅花一賦,從何得來?因知情之語,别有一副肝膽。
委形無寄,但教鹿豕為群;壯志有懷,莫遣草木同朽。
春歸何處?街頭愁殺賣花;客落他鄉,河畔生憎折柳。
雅俗共傾,莫如音樂。
琵琶歎于遠道,箜篌引于渡河,羌笛弄于梅花,鵝笙鳴于彩鳳,不動催花之羯鼓,則開指雲之素琴,不調哀響之銀筝,則禦繁絲之寶瑟,磬以雲韶制曲,箫以天籁著聞,無不入耳會心,因激生感。
今也馮驩之铗,彈老無魚;荊轲之築,擊來有淚。
豈獨聲韻之變,抑也聽者易情。
中流多載酒,曾無問字之松;绮席漫張燈,誰是窺書之火? 清齋幽閉,時時暮雨掩梨花;冷句忽來,字字秋風吹木葉。
“朝為行雲,暮為行雨”,二句楚襄王公案;左手持螯,右手持酒,一幅畢吏部畫圖。
良緣易合,紅葉亦可為媒;知己難投,白璧未能獲主。
夢如蕉鹿,不拟薪者之藏;癖似蠹魚,專食神仙之字。
清同王晉卿之碧香,十斛酴醾輸味;奢比何穎考之蒸餅,一時藜藿增悲。
可與人言無二三,魚自知水寒水暖;不得意事常八九,春不管花落花開。
有詠“官清馬骨高”而憐之者曰:“物猶如此,人何以堪?”餘曰:“人甘如此,物何以堪?” 天不愛寶,萬象昭回,地不愛寶,萬物绮錯。
錦字奇文,何獨為人所秘? 高鴻振遠音,天際真人之想;潛虬媚幽姿,竹林賢者之風。
王公插棘編籬,入幕之賓肆虐;大人投珠抵辟,窺室之鬼遁形。
王百谷雲:“書生命薄還同妾,宰相憐才不為官。
”何仙郎雲:“憔悴似憐春恨妾,凄涼還泣夜啼烏。
”予曰:“命薄千金空買賦,才高隻眼冷窺人。
”意偶相合,而生緻各從所安。
沾泥帶水之累,病根在一戀字;随方逐圓之妙。
便宜在一耐字。
事到全美處,怨我者不能開指摘之端;行到至污處,愛我者不能施愛護之法。
四海和平之福,隻在随緣;一生牽惹之勞,止因好事。
議論先輩,畢竟沒學問之人;獎借後生,定然關世道之寄。
塵中物色,要加于人所至忽之輩,而鑒賞始玄;物外交遊,當勘于心情易動之時,而根器始定。
博帶褎衣,固吾儒風度,然或長袖曳地,得毋近于舞衫,大幅迎風,衆方認為羽裳。
故裁置合式,大體所關,服奇志氵?,昔人所戒。
文人才子之口,實我微詞;聽言參論之問,當解大意。
不為塵情所蔽,才稱水鏡之才;倘以氣焰相高,終倚冰山之勢。
古人敦舊好,遺簪遺履之事,悠然可思;今日重新歡,指天指日之盟。
泛焉如戲。
豈特愧夫乘車戴笠,亦且見笑于白犬丹雞。
杜子美《八哀》,皮日休《七愛》,一樣憐才之心;柳子厚《八愚》,東萊公《六悔》總屬自憐之念。
揮麈雄談,必須言下即了,不則為啽呓,為葛藤,口舌徒多,何能傾聽。
昔人謂二陸之談,若春日之判薄冰,秋風之掃枯葉。
良有以也。
甑中生塵釜生魚,千載之下,不悲其窮而揚其清。
故知淡泊之鄉,芳塵所托;醜窮之士,後之聲名。
可知也。
市駿高台,黃金不懸天上,但非千裡龍骧,未許忽騰聲價。
奈何欲策驽骀而僥倖空群之顧乎! 貧富之交可以情諒,鮑子所以讓金;貴賤之間,易以勢移,管甯所以割席。
物色有先機,曾教染衣之柳汁;文章有定數,豫傳照鏡之芙蓉。
铄金之口,策善火攻,不知入火不焦者,有火浣之布,潰川之手,勢慣波及,不知入水不濡者,有利水之犀。
買賦之金,多不為貪;連城之璧,售不為炫。
蓋千金可買一字,而一字關人榮辱,即千金不能酬;十五城可換一璧,而一璧系國重輕,即十五城不能抵。
得不償失者,彈雀之隋珠;物重于人者,換馬之愛妾。
是皆颠倒于一念,遂難語以情之正也。
衆醉獨醒,固足自高,而十錦一褐,必為衆厲。
不觀之飲狂泉者乎?舉國之人皆狂,國王縱穿井以飲,不能無恙也。
噫,吾深為振俗超類者危也。
客問:殘春何如初秋?餘曰:春殘秾華方謝,初秋凄其乍來,情景俱有淡緻。
第秋來轉寂轉清,春後忽生繁熱,境自異也。
安得四時皆秋,答我蕭疏之懷,澹彼繁華之興。
名世之語,政不在多;驚人之句,流聲甚遠。
譬如“楓落吳江冷”千秋之賞,不過五字。
作者何不鍊侈口無盡之平常,而鐘一二有限之奇論?猶之大海起一朝之蜃氣,平山削十丈之芙蓉,山水之靈,便足駭目。
矯言移去阿堵,有錢之念未融;婉稱非複阿蒙,無人之目易轉。
經雲:有能贊歎《法華》者,舌根生青蓮花香。
觀此奇報,齒牙餘慧,當自不惜。
取才者,但知望氣,未經相骨,故其人多失之浮。
《屍子》曰:“虎豹之駒,雖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氣。
”誤人法眼,此言作俑。
唐伯虎雲:“滿腹有文難罵鬼,措身無地反憂天。
”英雄無已之懷,言言硬咽。
昔謂悲歌可以當泣,此則讀之堪泣不堪歌耳。
實境閱曆,斯耳目之界真;世味備嘗,斯口腹之嗜淡。
向長安而空笑,過屠門而思嚼,實境真味,将何着落。
和冷香韻: 幽人到處煙霞冷,仙子來時雲雨香。
霜封夜瓦鴛鴦冷,花拂春簾翡翠香。
妝臨水境花俱冷,曲奏霓裳月亦香。
雪罥層巒山骨冷,花随飛浪水痕香。
若問玄之又玄,不免夢中說夢;最是解所不解,有如杯後添杯。
論名節,則緩急之事小;較生死,則名節之論微。
但知為餓夫以采南山之薇,不必為枯魚以需西江之水。
儒有一畝之宮,自不妨草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