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 書類
關燈
小
中
大
解《禹貢》。
浙江自杭言之曰錢唐,自越言之曰浦陽,一江而二名也。
唐以後吳越為财賦薮,而松江入海之口,亦漸淤塞。
宋範仲淹郏直單锷諸人言吳中水利,皆謂宜開松江俾歸于海,則震澤底定。
蓋松江等三江為震澤之利害,即為吳中水利主要領;而禹時則吳下土曠人稀,震澤入海處,必皆深闊,未嘗以此為重,不可執後世事以解經。
此論誠當。
其主鄭說之三江,則不若郭義為長也。
因讀《禹貢》,論之如此。
鹹豐庚申(一八六○)三月初七日 ◎禹貢錐指(清胡渭) 閱胡礎明氏《禹貢錐指》。
是書精博固可取,而武斷者亦多。
如以梁州之黑水謂與雍州之黑水異,禹于梁州黑水,無所緻力,故惟導雍州之黑水。
至于三危,則《禹貢》九州分界水名先已相溷。
以吐蕃之河源出星宿海,謂與西域之河源出蔥嶺及于阗者各别,是則河有三源,愈為紛歧。
既據《漢志》自西域鹽澤伏流為說,而又牽引唐劉元鼎元潘昂宵之言,故為此調人之舌。
又謂漢武名于阗河源所出之山曰昆侖,即古昆侖國地,亦不知其所據。
以《舜典》五十載陟方乃死,謂當讀五十載為句,陟者崩也,方乃死者,所以解陟之為死也,則文理幾至不通。
此フ明自為文則可,虞夏史官所不受也。
其他可議處尚多。
又矜己自誇,勁涉措大口吻,亦非著書之體。
其前冠以吉水李尚書振裕一序,文甚蕪雜。
而フ明白撰略例,謂李公稱其書兼得虞夏傳心之要,尤是腐儒妄言。
所謂太極圈兒大、先生帽子高也。
フ明與閻百詩顧景範諸君,皆久居徐健庵尚書幕,同佐修《一統志》,故于地理皆為名家,而識隘語俚,亦略相似。
予嘗謂當時有三大書:顧氏棟高之《春秋大事表》閻氏之《尚書古文疏證》胡氏之《錐指》,皆獨出千古,有功經學,門徑亦略同,而皆無經師家法,有學究習氣。
江氏藩輯《國朝經師經義》,皆棄而不錄。
全氏祖望力诋《錐指》,謂其葛藤反過于程大昌,皆非平情之論。
同治戊辰(一八六八)十二月十八日 ◎禹貢集釋(清丁晏) 閥丁儉卿《禹貢集釋》共三卷,其書采取衆說,而附以己意者又低一格書之。
大惜主馬班桑郦許鄭,而正胡氏《錐指》之失,務明古學,簡鼓可傳。
光緒丁醜(一八七七)二月二十九日 夜閱丁儉卿氏《禹貢集釋》,凡三卷,節取自馬鄭《注僞孔傳》以至國朝諸儒之說,而後低一格為之疏通,或加辨正,務取簡明切要,便于循省,初學所宜首從事者也。
末附《禹貢蔡傳正誤》一篇,又胡氏《錐指正誤》一篇,大惜以胡氏之言三江九江皆為非是。
謂胡氏于三江引鄭《注》左合漢為北江,會彭蠡為南江,岷江居其中為中江,本于徐堅《初學記》;以《書疏》引鄭雲三江分于彭蠡為三孔東入海證之,則《初學記》所引實非鄭《注》(初學記本作鄭玄孔安國注,語不可解。
)三江自當以《漢志》所言為确。
胡氏于九江主宋人胡旦謂在洞庭之說,東陵亦取宋人說以為巴陵,據《史記》、《河渠書》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則九江在尋陽無疑。
《班志》廬江郡尋陽,《禹貢》九江在南,皆東合為大江。
應劭注雲,江自尋陽分為九派;《水經》、《淮水》注,秦立九江郡,治壽春縣,兼得廬江豫庫之地,故以九江名郡,則宋人謂在洞庭者,白為肥說。
慈銘案,三江之說,紛如聚訟,鄭注是非,不能辄決,九江之辨,自為高也。
光緒己卯(一八七九)十一月二十三日 雲土夢作,古本作雲夢土作父,沈括言宋太宗得古本始改之。
近儒王西莊以雲土夢為是,謂雲夢二澤名,雲在江北,地尤卑,故始見土;夢在江南,地稍高,己可耕治。
《僞孔傳》連言雲夢之澤,蓋始誤夢字于土上。
(今注疏本作雲土夢,又是後人所改。
)段茂堂則謂作雲夢土者古文,作雲土夢者今文,《史記》、《漢志》皆用今文,本皆作雲土夢,(據索隐本作雲土夢。
)今作雲夢土者,後人誤改之。
又謂雲土即雲杜,古土杜字通用。
漢有雲杜縣,雲土與夢為二澤名。
王段皆經學大師,而此事則同為意必之談。
王又誤以宋太宗為唐太宗,謂所得必馬鄭古本;段以《史漢》作雲夢土,皆後人妄改;尤為武斷。
丁氏分析言之,以雲夢為一澤,或連言雲夢,或單言雲,或單言夢,實一而已,且謂唐以前無作雲土夢者。
慈銘案,其說甚碥。
若如王說,謂雲始見土,夢已作,全襲蔡《傳》,正丁氏之所謂支離。
若如段說,謂伏生以雲土連言為澤名,亦甚不辭。
丁氏謂自沈括羅泌等瓶江南為夢江北為雲之說,于古無徵,是也。
十一月二十四日 閱《禹貢集釋》。
解經有不可一例求者,揚州之厥包橘柚錫貢,此當從《孔傳》謂錫命乃貢,以橘柚難緻,不可常也。
鄭君注以錫為金錫之錫,自不必從,豫州之錫貢磬錯,錫貢二宇,當連上厥篚纖績讀之,與厥包橘柚錫貢句一例。
以纖纩是細巧之物,故亦不為常貢,其下磬錯二字自為句,上文厥貢二字直貫此句言之。
顔師古《漢書注》及林之奇《尚書全解》,謂磬錯亦待錫命而貢者非也。
治玉石之錯,并非珍異,何緻慎重乎?至荊州之九江納錫大龜,馬注納入也,《史記》作入賜,錫賜義同音轉,古皆通用,命龜國之重寶,世不易得,故别異之。
言若天者然,不敢同之于貢,此屬辭之體也。
蘇子瞻《書傳》謂若以下錫上者,則不辭矣。
丁氏于三者概指為錫命而後貢,亦欠分明。
十一月二十五日 夜閱丁儉卿《禹貢集釋》及《錐指正誤》。
其《集釋》太略,然甚便于初學,駁《錐指》之詞太峻,學者不可因此輕視胡氏也。
光緒癸未(一八八三)三月十三日
浙江自杭言之曰錢唐,自越言之曰浦陽,一江而二名也。
唐以後吳越為财賦薮,而松江入海之口,亦漸淤塞。
宋範仲淹郏直單锷諸人言吳中水利,皆謂宜開松江俾歸于海,則震澤底定。
蓋松江等三江為震澤之利害,即為吳中水利主要領;而禹時則吳下土曠人稀,震澤入海處,必皆深闊,未嘗以此為重,不可執後世事以解經。
此論誠當。
其主鄭說之三江,則不若郭義為長也。
因讀《禹貢》,論之如此。
鹹豐庚申(一八六○)三月初七日 ◎禹貢錐指(清胡渭) 閱胡礎明氏《禹貢錐指》。
是書精博固可取,而武斷者亦多。
如以梁州之黑水謂與雍州之黑水異,禹于梁州黑水,無所緻力,故惟導雍州之黑水。
至于三危,則《禹貢》九州分界水名先已相溷。
以吐蕃之河源出星宿海,謂與西域之河源出蔥嶺及于阗者各别,是則河有三源,愈為紛歧。
既據《漢志》自西域鹽澤伏流為說,而又牽引唐劉元鼎元潘昂宵之言,故為此調人之舌。
又謂漢武名于阗河源所出之山曰昆侖,即古昆侖國地,亦不知其所據。
以《舜典》五十載陟方乃死,謂當讀五十載為句,陟者崩也,方乃死者,所以解陟之為死也,則文理幾至不通。
此フ明自為文則可,虞夏史官所不受也。
其他可議處尚多。
又矜己自誇,勁涉措大口吻,亦非著書之體。
其前冠以吉水李尚書振裕一序,文甚蕪雜。
而フ明白撰略例,謂李公稱其書兼得虞夏傳心之要,尤是腐儒妄言。
所謂太極圈兒大、先生帽子高也。
フ明與閻百詩顧景範諸君,皆久居徐健庵尚書幕,同佐修《一統志》,故于地理皆為名家,而識隘語俚,亦略相似。
予嘗謂當時有三大書:顧氏棟高之《春秋大事表》閻氏之《尚書古文疏證》胡氏之《錐指》,皆獨出千古,有功經學,門徑亦略同,而皆無經師家法,有學究習氣。
江氏藩輯《國朝經師經義》,皆棄而不錄。
全氏祖望力诋《錐指》,謂其葛藤反過于程大昌,皆非平情之論。
同治戊辰(一八六八)十二月十八日 ◎禹貢集釋(清丁晏) 閥丁儉卿《禹貢集釋》共三卷,其書采取衆說,而附以己意者又低一格書之。
大惜主馬班桑郦許鄭,而正胡氏《錐指》之失,務明古學,簡鼓可傳。
光緒丁醜(一八七七)二月二十九日 夜閱丁儉卿氏《禹貢集釋》,凡三卷,節取自馬鄭《注僞孔傳》以至國朝諸儒之說,而後低一格為之疏通,或加辨正,務取簡明切要,便于循省,初學所宜首從事者也。
末附《禹貢蔡傳正誤》一篇,又胡氏《錐指正誤》一篇,大惜以胡氏之言三江九江皆為非是。
謂胡氏于三江引鄭《注》左合漢為北江,會彭蠡為南江,岷江居其中為中江,本于徐堅《初學記》;以《書疏》引鄭雲三江分于彭蠡為三孔東入海證之,則《初學記》所引實非鄭《注》(初學記本作鄭玄孔安國注,語不可解。
)三江自當以《漢志》所言為确。
胡氏于九江主宋人胡旦謂在洞庭之說,東陵亦取宋人說以為巴陵,據《史記》、《河渠書》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則九江在尋陽無疑。
《班志》廬江郡尋陽,《禹貢》九江在南,皆東合為大江。
應劭注雲,江自尋陽分為九派;《水經》、《淮水》注,秦立九江郡,治壽春縣,兼得廬江豫庫之地,故以九江名郡,則宋人謂在洞庭者,白為肥說。
慈銘案,三江之說,紛如聚訟,鄭注是非,不能辄決,九江之辨,自為高也。
光緒己卯(一八七九)十一月二十三日 雲土夢作,古本作雲夢土作父,沈括言宋太宗得古本始改之。
近儒王西莊以雲土夢為是,謂雲夢二澤名,雲在江北,地尤卑,故始見土;夢在江南,地稍高,己可耕治。
《僞孔傳》連言雲夢之澤,蓋始誤夢字于土上。
(今注疏本作雲土夢,又是後人所改。
)段茂堂則謂作雲夢土者古文,作雲土夢者今文,《史記》、《漢志》皆用今文,本皆作雲土夢,(據索隐本作雲土夢。
)今作雲夢土者,後人誤改之。
又謂雲土即雲杜,古土杜字通用。
漢有雲杜縣,雲土與夢為二澤名。
王段皆經學大師,而此事則同為意必之談。
王又誤以宋太宗為唐太宗,謂所得必馬鄭古本;段以《史漢》作雲夢土,皆後人妄改;尤為武斷。
丁氏分析言之,以雲夢為一澤,或連言雲夢,或單言雲,或單言夢,實一而已,且謂唐以前無作雲土夢者。
慈銘案,其說甚碥。
若如王說,謂雲始見土,夢已作,全襲蔡《傳》,正丁氏之所謂支離。
若如段說,謂伏生以雲土連言為澤名,亦甚不辭。
丁氏謂自沈括羅泌等瓶江南為夢江北為雲之說,于古無徵,是也。
十一月二十四日 閱《禹貢集釋》。
解經有不可一例求者,揚州之厥包橘柚錫貢,此當從《孔傳》謂錫命乃貢,以橘柚難緻,不可常也。
鄭君注以錫為金錫之錫,自不必從,豫州之錫貢磬錯,錫貢二宇,當連上厥篚纖績讀之,與厥包橘柚錫貢句一例。
以纖纩是細巧之物,故亦不為常貢,其下磬錯二字自為句,上文厥貢二字直貫此句言之。
顔師古《漢書注》及林之奇《尚書全解》,謂磬錯亦待錫命而貢者非也。
治玉石之錯,并非珍異,何緻慎重乎?至荊州之九江納錫大龜,馬注納入也,《史記》作入賜,錫賜義同音轉,古皆通用,命龜國之重寶,世不易得,故别異之。
言若天者然,不敢同之于貢,此屬辭之體也。
蘇子瞻《書傳》謂若以下錫上者,則不辭矣。
丁氏于三者概指為錫命而後貢,亦欠分明。
十一月二十五日 夜閱丁儉卿《禹貢集釋》及《錐指正誤》。
其《集釋》太略,然甚便于初學,駁《錐指》之詞太峻,學者不可因此輕視胡氏也。
光緒癸未(一八八三)三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