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堂雜著摘抄

關燈
,即謂沈曰:“有婦人迎春死犯事,君初政當一審鞫之。

    ”沈愕然道前夢,諸僚皆以為異,遂為此婦白其冤。

    複審知此婦入獄未久,計得夢時,其婦尚未獲罪也。

    吉兇事前定類如此。

     本朝不設丞相,惟翰林官遷至大學士,入内閣,典機務,禮絕百僚,人稱為宰輔。

    自設科以來,由狀元至内閣者,尚書胡文穆公廣、太傅曹文忠公鼐、少保陳公循、太傅商文毅公辂、學士馬公愉、太師彭文憲公時、太傅謝文正公遷、太保費文憲公宏、太保顧文康公鼎臣,僅九人。

    狀元年最少者,即費文憲公,登第時,年二十。

    最長者曾彥,登第時,年五十四。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

    自周以來,不設專官,為大臣兼秩,俱文階之極也。

    本朝自高皇帝革丞相,升六部為正二品,故職官以尚書為極。

    三公秩正一品,三孤秩從一品,俱為大臣加官。

    然三公惟公侯伯才望顯著,統兵掌府者乃得遞次加之。

    文臣内閣大學士及六部尚書,其加秩則周流三孤,止于少師而已,殁則方以三公為贈官。

    天下政權,皆出文臣,右文而左武,自然之勢也。

    故朝廷法不得不借加秩以低昂之,此祖宗之深意也。

    三公以太師為極。

    自開國迄于今,文臣贈太師者,尚書三人:蹇忠定公義、儀忠襄公銘、王端毅公恕;内閣大學士十二人:楊文貞公士奇、楊文敏公榮、楊文定公溥、李文達公賢、萬文康公安、劉文穆公吉、彭文憲公時、徐文靖公溥、李文正公東陽、劉文靖公健、梁文康公儲、張文忠公孚敬,共十二人。

    餘贈太傅、太保者不能紀。

     尚書吳文定公寬,字原博,号匏庵,蘇之長洲人。

    少有異質,屢試于鄉不第,年三十餘,得充邑庠貢。

    務博學,攻詩文,不專治舉子業,決意不就場屋。

    偶于一士大夫家,作《聽烏軒記》一篇,懸之堂上,忽一達官見之,稱羨不已。

    問其人,主人以實對,達官乃苦勸之就試。

    公從之,遂舉于鄉,壬辰試禮部第一,廷試狀元及第,仕至禮部尚書。

    文章器識,為館閣名臣,所著有《匏庵集》行于世。

    士之通塞,信有時也。

    又公少有介行,聞于鄉,偶百裡外一富家主,方幼,有母在,延公為館師。

    其家有女及笄,窺見公姿容,心悅焉。

    朝夕辄以肉羹,遣親婢竊通意于公,公恐見污,乃求見其主母,懇以他故解館去。

    人扣之,公終不言。

    及後其女故,公晚年始道此以訓示子孫。

    其厚德如此。

     沈周号石田,吳中名士也。

    博學工詩畫,放浪山水間,隐居不求仕進。

    晚年嘗有詩戒其子雲:“銀燈剔盡謾咨嗟,富貴榮華有幾家。

    白日難消頭上雪,黃金都是眼前花。

    時來一似風行草,運退真如浪卷沙。

    說與吾兒須努力,大家尋個好生涯。

    ”雖語涉俚,然亦有意趣可誦。

    及易箦時,口占一律雲:“了卻平生事已休,又承仙诏赴瀛洲。

    清風明月人三個,野草間花土一丘。

    夢短夢長終是夢,愁多愁少終成愁。

    于今大寐茫茫去,不管人間春複秋。

    ”詞意凄婉,聞者為之堕淚。

    又晚年一感興詩雲:“今日殘花昨日開,思量年少總成埃。

    數莖白發催将去,萬兩黃金買不回。

    有藥駐顔終是夢,無繩系日重堪哀。

    此情莫與兒曹說,直待兒曹自老來。

    ”俱直寫性情,不假修飾。

     本朝靖難死事之臣,以天台方孝孺為首。

    孝孺博學宏材,少時嘗過嚴陵釣台,有古詩一章。

    “敬賢當遠色,治國須齊家。

    如何廢郭後,寵此陰麗華。

    ”“糟糠之妻尚如此,貧賤之交安足倚?羊裘老子早見幾,欲向桐江釣煙水。

    ”此不獨工于詩,亦天下第一等議論也。

     本朝兩畿十三省鄉貢士,俱有定額。

    雲南、貴州二省,以夷方地僻,解額獨少。

    二省鄉試士,俱合試于雲南,共五十五名,雲南三十四,貴州二十一。

    其後貴州士若幹,就試于雲南。

    嘉靖丁酉,巡按禦史王杏題請乞分科,诏行之。

    是年雲南解額增至四十名,貴州解額增至二十五名,共增十名矣。

    湖廣解額八十五名。

    庚子,撫按合請于朝,以湖廣乃今上龍潛之地,皇考獻皇德化所及,乞增額,诏增至九十名。

    本朝慎于舉士類如此。

     太師劉文靖公健,河南洛陽人,天順庚辰進士,在翰林二十餘年。

    成化末,入閣典機務。

    又二十年,官至少師、大學士,老成忠直,海内翕服。

    弘治末,受孝皇顧命。

    正德初元,以逆瑾将用事,公懇疏乞休。

    歸田時,年七十四,家居蕭然如布衣,坐一帷中,不問門外事者十餘年,享年九十四而卒。

    子東,弘治丙辰進士,本朝卿輔,德望福壽之隆,無與為比。

    嘉靖初,太師、大學士楊一清,号邃庵,家君嘗受業者,才略蓋世,所在辄有政績。

    故事,不由翰林,不得入閣。

    本朝雖有數人,然皆出自特恩簡用,不得為例。

    公其一也。

    已而歸田,年七十餘。

    今上特起公于家,改兵部尚書,兼憲職,總制三邊。

    道經洛陽,谒文靖,文靖出見公,辭色甚倨。

    佯問曰:“我記汝亦曾為閣老耶?”公随問而對,文靖曰:“既為閣老而複出作總制,内閣體統為汝一人壞盡矣。

    ”公亦細雲:“朝廷簡命,不得不赴。

    ”文靖仍曰:“進止由汝,何得乃爾?我老不能對客矣。

    ”遂命二孫陪茶,楊公大慚而出。

    文靖雖辭嚴誼正,然覺太峻,雖下此恐不能當,況勢位颉颃者乎?第楊公服義,能受先達正言,皆盛時事也。

    近世一登樞要,雖先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