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山雜說
關燈
小
中
大
即得屋,得屋而即移居,一出門而舊居即傾覆,皆不差時刻,則又若有鬼神默相于其間,而陰為之布護者。
以此知死生禍福,皆所謂莫之為而為者,而人之巧為趨避,徒自苦耳。
○導駕 嘉靖乙未春,賜進士韓應龍等及第出身有差。
鴻胪官宣制,餘當導駕。
三鼓至華蓋殿,候駕出,鴻胪官及餘等導駕,給事中十員,又翰林官禦史叩頭。
禮畢,翰林官禦史先步東門疾馳,循殿台而下,步中左門沿廓而上趨入奉天殿,候駕稍遲,則駕從中出,不複得入矣。
惟給事中自禦前導上,直至奉天殿,候升禦座,分侍左右,最為密迩,天顔清瑩,聲咳铿然。
未幾,餘谪外,追昔遭縫,慨然有感。
故餘南遷詩雲:“玉殿春光龍禦遠,衡陽晚色雁歸忙。
”蓋憶此也。
○乙未夢兆 嘉靖乙未,餘在工科時,汪榮和為冢宰,科道交章彈劾,汪辯讦不已。
餘章第七上,是夕,夢逐一惡少過橋,橋為所斷,餘伫立良久,不得渡,有人從橋下操舟葺橋,則窗外雞鳴矣。
又同年潘十泉子正,時在刑科,上疏之夕,夢一大缸,缸内大黑魚一,小魚數十,大黑魚翻身一躍,缸水皆渾,小魚為其所吞,吞而複出,若死若生者數枚,有頃始蘇,不蘇者二枚,大黑魚亦死。
時汪複上疏辯讦,餘章留中不出者三日矣,衆慮聖意不測。
時屠漸山應埈為翰林侍讀,謂餘曰:“昨聖上置公本于幾上,連看數次,怒形于色,急召二老李邃庵時,費鵝湖宏,上大聲曰:“如何不與我處?我怒不能進午膳矣。
”二老進曰:“臣等待他白陳。
”上大怒,連呼曰:“他肯自陳?他肯自陳?”汪不白陳,禍且不測,君自是名重天下矣。
翌日旨下,汪罷去。
餘等科道交章者十人,受廷杖死者二人。
薛宗恺、曾獅而汝弼及翁溥等八人,俱谪外,餘得潛山縣丞,轉曆縣府将十年,至甲辰歸田,汪亦尋卒。
餘嘗有南遷詩雲:“夢斷荒橋夜未央。
”蓋謂此也。
○随地報恩 天之于物,生之,仁也;肅之,亦仁也。
君之于臣,予之,恩也;奪之,亦恩也。
餘自給舍谪丞潛山,聞報詩雲:“長沙自是酬恩地,何必區區吊楚闾?”蓋随地皆君恩,随地皆可報恩也。
東坡獄中寄子由詩雲:“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知君即天地,蓋罪己而不怨,可謂度越賈生矣。
○谪仙詩谶 餘居京師時,同年錢海石,數乘月過餘,引滿高吟,餘赓韻一絕雲:“明月在地人在天,塵寰玉宇遙相連。
高歌不問南來鶴,猶恐人知是谪仙。
”未幾果谪,人以為濤谶雲。
○沈秋江 星士沈秋江者,嘗遊嘉興,言屠漸山當入翰林,沈少泉、呂東彙俱至通顯,後三人俱中進士,屠人翰林,沈在刑科,呂在吏部。
嘉靖乙未,沈秋江至京,三人鹹為延譽,一時缙紳神其術,争相延緻。
時刑科都給事中崇德周學山,循資當遷,适有京堂缺,則曰公不出二月,當升京堂矣。
有薦于餘者,試之,譽美備至。
不數月,餘谪,周落職。
戊戌歲,餘轉常熟,沈秋江來見,餘謂之曰:“向者何不言我谪官?”沈曰:“公以直補外,雖降猶升,何以言谪?”餘曰:“此以理論,在儒家則可,爾術家畢竟升還是升,降還是降。
”沈不能對。
○達人知命 嘉靖戊戌,餘轉令蘇之常熟,三年,撫按保薦者,凡八上疏矣。
後巡按禦史晉江陳西、郭蕙至,時同官相忤者,其姻家一,其鄉人二,萋菲于陳,遂被論調餘幹,期年轉太倉。
時陳以巡按河南,舉劾不公,亦谪調餘幹,餘複至蘇,而陳乃代餘。
故人笑謂餘曰:“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又曰:“餘歸路,君來路,天理昭昭胡不悟?”此又不特雷州戶崖州戶而已。
甲辰入觐,相會于吏部席舍中,陳面發赤,若無所容,餘欣然談笑移時,絕口不言往事。
陳謂人曰:“祐山長者。
予曩時為人所誤耳。
”大抵榮枯得失,固自有命,所謂公伯寮,其如命何者?于彼何尤?或勸餘上疏自明,餘因賦詩雲:“塞上老翁誰得失?籬邊朝槿自枯榮。
達人知命渾無事,不向江潭訴獨醒。
” ○童子詩對 餘調官餘幹時,次兒敏勳,甫九歲,侍餘往鄱陽,見魚人拽網者,口:“伏羲不仁,子釣而不綱,何故作網罟以害物?”餘心奇之,因指舟中筆架出對雲:“筆架如山。
”餘即自思欲對“硯池似海”,殊不穩當。
勳兒曰:“棋盤似路。
”真的對矣。
時予校纂蘇文曰:“蘇家三父子,文章可法。
”即應聲曰:“程門二弟兄,道德為尊。
”餘益奇之。
年十三,讀書西樓,未嘗學詩。
一日,忽有作雲:“西樓高數仞,夜靜阒人聲。
燈光已将滅,危坐養心靈。
忽聞子規語,不覺已四更。
雲開月漸見,容光透厥明。
”此雖童稚之作,頗有古氣。
其嶽父錢海石,見之亦大稱賞,以為近選體。
天不假年,未究所就。
惜哉! ○陳午江論文 餘在太倉時,取王柘湖詩文遺稿,托同年陳午江編輯。
午江謂餘曰:“詩出一手,文則不類。
”餘問何篇不類?曰:“《總制三邊兵部尚書行六卿送别序》,其氣昌大,與諸作不同耳。
”餘笑曰:“兄何鑒别之精若此?此餘作也。
”館中出此題,柘湖偶以他事不暇作,托餘代筆。
時柘湖先錄稿本,然後謄真,故今在柘湖稿中,此獨餘與柘湖知之,雖其乃弟亦不知也。
兄鑒别若此,真知文哉!”午江笑曰:“非獨知文,且知人矣。
”蓋觀文可以知人,柘湖氣頗促,故中年而沒,然非午江精鑒,其
以此知死生禍福,皆所謂莫之為而為者,而人之巧為趨避,徒自苦耳。
○導駕 嘉靖乙未春,賜進士韓應龍等及第出身有差。
鴻胪官宣制,餘當導駕。
三鼓至華蓋殿,候駕出,鴻胪官及餘等導駕,給事中十員,又翰林官禦史叩頭。
禮畢,翰林官禦史先步東門疾馳,循殿台而下,步中左門沿廓而上趨入奉天殿,候駕稍遲,則駕從中出,不複得入矣。
惟給事中自禦前導上,直至奉天殿,候升禦座,分侍左右,最為密迩,天顔清瑩,聲咳铿然。
未幾,餘谪外,追昔遭縫,慨然有感。
故餘南遷詩雲:“玉殿春光龍禦遠,衡陽晚色雁歸忙。
”蓋憶此也。
○乙未夢兆 嘉靖乙未,餘在工科時,汪榮和為冢宰,科道交章彈劾,汪辯讦不已。
餘章第七上,是夕,夢逐一惡少過橋,橋為所斷,餘伫立良久,不得渡,有人從橋下操舟葺橋,則窗外雞鳴矣。
又同年潘十泉子正,時在刑科,上疏之夕,夢一大缸,缸内大黑魚一,小魚數十,大黑魚翻身一躍,缸水皆渾,小魚為其所吞,吞而複出,若死若生者數枚,有頃始蘇,不蘇者二枚,大黑魚亦死。
時汪複上疏辯讦,餘章留中不出者三日矣,衆慮聖意不測。
時屠漸山應埈為翰林侍讀,謂餘曰:“昨聖上置公本于幾上,連看數次,怒形于色,急召二老李邃庵時,費鵝湖宏,上大聲曰:“如何不與我處?我怒不能進午膳矣。
”二老進曰:“臣等待他白陳。
”上大怒,連呼曰:“他肯自陳?他肯自陳?”汪不白陳,禍且不測,君自是名重天下矣。
翌日旨下,汪罷去。
餘等科道交章者十人,受廷杖死者二人。
薛宗恺、曾獅而汝弼及翁溥等八人,俱谪外,餘得潛山縣丞,轉曆縣府将十年,至甲辰歸田,汪亦尋卒。
餘嘗有南遷詩雲:“夢斷荒橋夜未央。
”蓋謂此也。
○随地報恩 天之于物,生之,仁也;肅之,亦仁也。
君之于臣,予之,恩也;奪之,亦恩也。
餘自給舍谪丞潛山,聞報詩雲:“長沙自是酬恩地,何必區區吊楚闾?”蓋随地皆君恩,随地皆可報恩也。
東坡獄中寄子由詩雲:“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知君即天地,蓋罪己而不怨,可謂度越賈生矣。
○谪仙詩谶 餘居京師時,同年錢海石,數乘月過餘,引滿高吟,餘赓韻一絕雲:“明月在地人在天,塵寰玉宇遙相連。
高歌不問南來鶴,猶恐人知是谪仙。
”未幾果谪,人以為濤谶雲。
○沈秋江 星士沈秋江者,嘗遊嘉興,言屠漸山當入翰林,沈少泉、呂東彙俱至通顯,後三人俱中進士,屠人翰林,沈在刑科,呂在吏部。
嘉靖乙未,沈秋江至京,三人鹹為延譽,一時缙紳神其術,争相延緻。
時刑科都給事中崇德周學山,循資當遷,适有京堂缺,則曰公不出二月,當升京堂矣。
有薦于餘者,試之,譽美備至。
不數月,餘谪,周落職。
戊戌歲,餘轉常熟,沈秋江來見,餘謂之曰:“向者何不言我谪官?”沈曰:“公以直補外,雖降猶升,何以言谪?”餘曰:“此以理論,在儒家則可,爾術家畢竟升還是升,降還是降。
”沈不能對。
○達人知命 嘉靖戊戌,餘轉令蘇之常熟,三年,撫按保薦者,凡八上疏矣。
後巡按禦史晉江陳西、郭蕙至,時同官相忤者,其姻家一,其鄉人二,萋菲于陳,遂被論調餘幹,期年轉太倉。
時陳以巡按河南,舉劾不公,亦谪調餘幹,餘複至蘇,而陳乃代餘。
故人笑謂餘曰:“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又曰:“餘歸路,君來路,天理昭昭胡不悟?”此又不特雷州戶崖州戶而已。
甲辰入觐,相會于吏部席舍中,陳面發赤,若無所容,餘欣然談笑移時,絕口不言往事。
陳謂人曰:“祐山長者。
予曩時為人所誤耳。
”大抵榮枯得失,固自有命,所謂公伯寮,其如命何者?于彼何尤?或勸餘上疏自明,餘因賦詩雲:“塞上老翁誰得失?籬邊朝槿自枯榮。
達人知命渾無事,不向江潭訴獨醒。
” ○童子詩對 餘調官餘幹時,次兒敏勳,甫九歲,侍餘往鄱陽,見魚人拽網者,口:“伏羲不仁,子釣而不綱,何故作網罟以害物?”餘心奇之,因指舟中筆架出對雲:“筆架如山。
”餘即自思欲對“硯池似海”,殊不穩當。
勳兒曰:“棋盤似路。
”真的對矣。
時予校纂蘇文曰:“蘇家三父子,文章可法。
”即應聲曰:“程門二弟兄,道德為尊。
”餘益奇之。
年十三,讀書西樓,未嘗學詩。
一日,忽有作雲:“西樓高數仞,夜靜阒人聲。
燈光已将滅,危坐養心靈。
忽聞子規語,不覺已四更。
雲開月漸見,容光透厥明。
”此雖童稚之作,頗有古氣。
其嶽父錢海石,見之亦大稱賞,以為近選體。
天不假年,未究所就。
惜哉! ○陳午江論文 餘在太倉時,取王柘湖詩文遺稿,托同年陳午江編輯。
午江謂餘曰:“詩出一手,文則不類。
”餘問何篇不類?曰:“《總制三邊兵部尚書行六卿送别序》,其氣昌大,與諸作不同耳。
”餘笑曰:“兄何鑒别之精若此?此餘作也。
”館中出此題,柘湖偶以他事不暇作,托餘代筆。
時柘湖先錄稿本,然後謄真,故今在柘湖稿中,此獨餘與柘湖知之,雖其乃弟亦不知也。
兄鑒别若此,真知文哉!”午江笑曰:“非獨知文,且知人矣。
”蓋觀文可以知人,柘湖氣頗促,故中年而沒,然非午江精鑒,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