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匹夫匹婦,禮之經也,何三女之有?
放勲重華
“放勲”見《孟子》,“重華”見《離騷》,其為堯舜之号不疑。
然必非在位之時以美詞自号,殆舜、禹所追稱乎,此谥法之始萌也。
姚察傳 姚思亷修《陳書》,以其父察與江總合傳,此真不可解,事若李商隠贈杜牧詩稱“前身應是梁江總”,以詞采言之,則猶之可也。
譚公 《碩人》詩稱“齊侯之子”、“衛侯之妻”、“邢侯之姨”,皆舉其爵,惟“譚公維私”稱公。
按:《春秋》齊侯滅譚,譚子奔莒,則譚子爵也,其變文之故,思之不得。
鈞金束矢 鈞金束矢之制,儒者所疑,此以後世律三代也。
後世以一官治一邑,其事必訟乃理,故訟恒繁。
古者州裡族黨之間,各有官以長之,即婚姻财貨之事,亦有官以司之,其不合理者即治以法,不至于訟。
凡其訟者,必瑣屑無闗之務,暧昧不決之疑,吏所不必盡治者。
故限以輸官之物,俾直者知訟之不易,可稍忍而即于和曲者,知所失不償所得,亦權其輕重而知所避,是化民息争之道也。
儒者乃恐豪強者易辦,貧懦者莫伸。
夫聖王之世,法制修明,豪強縱暴,有舉其官者矣,安用訟哉? 屠者以骨革納官 《周禮》:屠者以骨革納官。
此為屠肆言之。
使利薄而民不趍,所以抑逐末之業,而省無故之殺。
若自為賓祭用牲者,雖漢唐末造,斂不至是,況周之盛乎? 原蠶 《禮》“禁原蠶”,傳有三說:一曰蠶馬同氣,恐其傷馬,此理太迂。
一曰先王仁及昆蟲,不欲使一歲之中再罹湯火,此為近之。
一曰原蠶絲惡,恐妨民用,此亦一理。
地動儀 張衡地動儀,餘終不信有是事。
夫設機轉運,則其機有定,不能測無定;設機待發,則機不動,不發氣不至,不動氣,動于數千裡外而機應于此,萬無此法。
蓋葭管之氣,必至之氣也,徧乎天下,至其時則皆應;地動之氣,偶逆之氣也,各于其地,非其地則不知。
孔鼎 李商隠詩“湯盤孔鼎有述作”,今無其器存。
其詞如曰“孔悝之鼎銘”,此何足道?如曰“正考甫之鼎銘”,則自孔父嘉以後始以王父字為氏,正考甫非孔氏,不得雲“孔鼎”。
此或唐以前書别有孔子鼎銘,今不可見矣。
唐人歌詩 唐人歌詩,宋人歌詞,其法皆不傳。
白香山稱“河滿子一曲四聲歌八疊”,今不知八疊謂何?又古樂府多長萹,而唐人惟歌絶句,即律詩亦僅取半首,古詩長萹,如李峤《汾陰行》、髙适《哭單父》、梁少府詩,亦僅取四句。
或當時之曲,以四聲八疊為定律欤?然陽闗曲又雲三疊,搃不可考。
達摩支曲 溫飛卿集有“達摩支曲”,莫曉其義。
考段安節《樂府雜錄》,載舞曲有“達摩支”,飛卿所作,蓋當時舞曲也。
唐歌皆四句,而此曲至十二句,殆舞者須閱時稍久,乃盡低昻旋轉之态,不可驟進驟退,故其詞長耶? 孔父 《春秋》書宋華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
或以孔父為名,或以孔父為字。
考古者孫以王父字為氏,不聞以名,則孔父為字更無疑義。
或謂《春秋》國史,夫子不應避家諱不知筆削,雖因魯史實私修之書,藏之于家,異乎君前臣名。
司馬子長作《史記》,諱“談”為“同”,範蔚宗作《後漢書》,諱“太”為“泰”,亦以私修也。
若史官載筆,則有國諱、無家諱矣。
誠節傳 隋髙祖父名忠,故當時諱“忠”為“誠”。
至修《隋書》時不諱矣,而《忠節傳》曰《誠節傳》,蓋諸人大抵隋舊臣,習慣而不能改也。
微特此也,“虎林”曰“武林”、“民部”曰“戸部”之類,且傳至今而不改矣。
文選、文苑英華 《文選》錄“潘朂魏公九錫文”、“阮籍勸進晉王箋”,是奨篡也;《文苑英華》錄“孔熙先為彭城王檄征鎮文”、“祖君彥為李密檄隋文”,是奨叛也。
若文章正宗,則必無此矣。
賀知章栁枝詞 栁枝詞起于中唐,故白香山詩稱“聴取新翻楊栁枝”也。
《才調集》乃有賀知章栁枝詞。
考何光逺《鑒戒錄》稱是篇為賀秘監知章詠栁,是,《才調集》悞。
娶妻不娶同姓 《禮》娶妻不娶同姓。
鄭注謂為其近禽獸。
此語太甚。
《家語》言同姓百世不通婚
然必非在位之時以美詞自号,殆舜、禹所追稱乎,此谥法之始萌也。
姚察傳 姚思亷修《陳書》,以其父察與江總合傳,此真不可解,事若李商隠贈杜牧詩稱“前身應是梁江總”,以詞采言之,則猶之可也。
譚公 《碩人》詩稱“齊侯之子”、“衛侯之妻”、“邢侯之姨”,皆舉其爵,惟“譚公維私”稱公。
按:《春秋》齊侯滅譚,譚子奔莒,則譚子爵也,其變文之故,思之不得。
鈞金束矢 鈞金束矢之制,儒者所疑,此以後世律三代也。
後世以一官治一邑,其事必訟乃理,故訟恒繁。
古者州裡族黨之間,各有官以長之,即婚姻财貨之事,亦有官以司之,其不合理者即治以法,不至于訟。
凡其訟者,必瑣屑無闗之務,暧昧不決之疑,吏所不必盡治者。
故限以輸官之物,俾直者知訟之不易,可稍忍而即于和曲者,知所失不償所得,亦權其輕重而知所避,是化民息争之道也。
儒者乃恐豪強者易辦,貧懦者莫伸。
夫聖王之世,法制修明,豪強縱暴,有舉其官者矣,安用訟哉? 屠者以骨革納官 《周禮》:屠者以骨革納官。
此為屠肆言之。
使利薄而民不趍,所以抑逐末之業,而省無故之殺。
若自為賓祭用牲者,雖漢唐末造,斂不至是,況周之盛乎? 原蠶 《禮》“禁原蠶”,傳有三說:一曰蠶馬同氣,恐其傷馬,此理太迂。
一曰先王仁及昆蟲,不欲使一歲之中再罹湯火,此為近之。
一曰原蠶絲惡,恐妨民用,此亦一理。
地動儀 張衡地動儀,餘終不信有是事。
夫設機轉運,則其機有定,不能測無定;設機待發,則機不動,不發氣不至,不動氣,動于數千裡外而機應于此,萬無此法。
蓋葭管之氣,必至之氣也,徧乎天下,至其時則皆應;地動之氣,偶逆之氣也,各于其地,非其地則不知。
孔鼎 李商隠詩“湯盤孔鼎有述作”,今無其器存。
其詞如曰“孔悝之鼎銘”,此何足道?如曰“正考甫之鼎銘”,則自孔父嘉以後始以王父字為氏,正考甫非孔氏,不得雲“孔鼎”。
此或唐以前書别有孔子鼎銘,今不可見矣。
唐人歌詩 唐人歌詩,宋人歌詞,其法皆不傳。
白香山稱“河滿子一曲四聲歌八疊”,今不知八疊謂何?又古樂府多長萹,而唐人惟歌絶句,即律詩亦僅取半首,古詩長萹,如李峤《汾陰行》、髙适《哭單父》、梁少府詩,亦僅取四句。
或當時之曲,以四聲八疊為定律欤?然陽闗曲又雲三疊,搃不可考。
達摩支曲 溫飛卿集有“達摩支曲”,莫曉其義。
考段安節《樂府雜錄》,載舞曲有“達摩支”,飛卿所作,蓋當時舞曲也。
唐歌皆四句,而此曲至十二句,殆舞者須閱時稍久,乃盡低昻旋轉之态,不可驟進驟退,故其詞長耶? 孔父 《春秋》書宋華督弑其君與夷及其大夫孔父。
或以孔父為名,或以孔父為字。
考古者孫以王父字為氏,不聞以名,則孔父為字更無疑義。
或謂《春秋》國史,夫子不應避家諱不知筆削,雖因魯史實私修之書,藏之于家,異乎君前臣名。
司馬子長作《史記》,諱“談”為“同”,範蔚宗作《後漢書》,諱“太”為“泰”,亦以私修也。
若史官載筆,則有國諱、無家諱矣。
誠節傳 隋髙祖父名忠,故當時諱“忠”為“誠”。
至修《隋書》時不諱矣,而《忠節傳》曰《誠節傳》,蓋諸人大抵隋舊臣,習慣而不能改也。
微特此也,“虎林”曰“武林”、“民部”曰“戸部”之類,且傳至今而不改矣。
文選、文苑英華 《文選》錄“潘朂魏公九錫文”、“阮籍勸進晉王箋”,是奨篡也;《文苑英華》錄“孔熙先為彭城王檄征鎮文”、“祖君彥為李密檄隋文”,是奨叛也。
若文章正宗,則必無此矣。
賀知章栁枝詞 栁枝詞起于中唐,故白香山詩稱“聴取新翻楊栁枝”也。
《才調集》乃有賀知章栁枝詞。
考何光逺《鑒戒錄》稱是篇為賀秘監知章詠栁,是,《才調集》悞。
娶妻不娶同姓 《禮》娶妻不娶同姓。
鄭注謂為其近禽獸。
此語太甚。
《家語》言同姓百世不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