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姻,周道,然也。
則周以前或不拘矣。
康成以鳥獸行當之,是内亂之說,非娶同姓之說也。
傳注誤引經文 《書》“厘降二女于妫汭”,蔡傳引《爾雅》:“水北曰汭”。
《詩》“騋牝三千”,朱傳引記曰:“問國之富,數馬以對。
”禮術有序陳氏集說,引《周禮》:“郷大夫春秋以禮會民而射于州序”,今本皆無此文。
魯頌春秋不同 《魯頌》閟宮泮宮之作,與淮夷獻琛之事,皆在僖公時。
然《春秋》皆無其事。
或謂閟宮、泮宮,常事不書,淮夷之事,則史氏之鋪張,不為實錄,頌者歌詠之作,不妨存臣子之詞。
《春秋》者立教之書,不可沒是非之實也。
是或然欤? 女娲補天 《列子》女娲補天事,張湛注以五色石為寓言五常,是亦巧為之詞。
戰國諸子多與小說相出入,不盡可诘,即以列子而論,龍伯釣鳌之事,化人擥裾之談,又譬何事乎? 毛詩 《漢志》毛詩三十卷。
《毛詩故訓傳》二十九卷,俱不着為毛亨、毛苌。
據鄭康成詩譜,魯人大毛公為故訓傳于其家,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則《詩傳》為毛亨作矣。
《隋書經籍志》則稱趙人毛苌善詩,自雲子夏所傳作訓,故傳則以詩傳為毛苌作。
然宋以來并雲毛苌,不雲毛亨,疑不能明。
五言詩 五言詩世稱始蘓李《玉台新詠》,則題古詩為枚乘作,均漢武帝時人,無庸較其先後。
惟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楚漢春秋虞姬詩已全作五言,此不可曉。
即曰陸賈赝托,賈亦虞姬同時人也,豈守節所見之本,後來又有所竄入欤? 文言 梁武帝以《文言》為文王作,此于古無考,直以穆姜引《文言》四語在孔子前,而文字适合文王谥法,以意斷之耳。
劉勰《文心雕龍》曰:“乾坤二卦,獨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
此又附會于文章之義,亦非本旨。
金章 《禮》“圭璧金璋,不鬻于市”,皇侃注:用金為印章,則印章古有之矣。
今本作“璋”,蓋字之誤。
既曰圭璧,足以統璋,不煩縷贅,且璋不以金作,則金自不連璋為文;市不鬻金,亦非可行之事【《列子》有攫金于市事】。
百國春秋 《墨子》稱見“百國春秋”,所引有周《春秋》杜伯一事,燕《春秋》荘子儀一事,宋《春秋》■〈礻後〉觀辜一事,齊《春秋》王裡國中裡徼一事,其文皆似傳體。
蓋古史官簡書、策書之分,策書詳其細目,如墨子之所稱,左氏據以作傳者是也;簡書舉其大綱,如《汲冡》、《竹書》之體,孔子所據以作經者也。
晉之乗 《傳》稱羊舌肸習于春秋,此晉之《春秋》,非魯之《春秋》也。
孟子又曰:“晉之《乘》”,蓋《春秋》為記事之通名,《乘》則一國之專名,猶後世舉其總名則曰“史”,舉其専名則曰“漢書”、“唐書”【古以史為官名,後世以官名其書,猶子亦人之美稱,後世以人名其書,《周禮》稱三皇五帝之書,均不謂之史,《論語》吾猶及史之阙文,亦稱史官,不稱史書】。
總集、自注、注賦、注詩 合衆人之作為一集,始于王逸,錄總集者不及,以楚詞自為一類也。
自錄已作,亦始于逸,而徐陵《玉台新詠》、芮挺《章園秀集》用其例。
自注已作亦始于逸,而戴凱之《竹譜》、謝靈運《山居賦》用其例【《漢書藝文志》亦自注,然寥寥無幾,又非發明文義,故不以托始】。
注賦始薛綜注張衡《両京賦》。
注詩始顔延年、沈約注阮籍《詠懐詩》。
詩中偶用自注,始王融。
六朝人誤用古事 六朝以绮麗相髙,務求新艶,往往不考本事。
梁武帝有“代蘓屬國婦詩”,極述纒綿思逺之意,然武固生妻去惟也。
吳均《行路難》稱倡家小女名桃根,桃根乃桃葉之妹,亦王獻之妾,非倡家也【李商隠詩“桃葉桃根雙姊妹”】。
大學 《大學》稱曽子作,究不知其所據。
《曽子》二卷,南宋尚存,晁公武《讀書志》稱十篇皆見《大戴禮》,髙似《孫子畧》亦雲見《大戴禮》,他又雜見《小戴禮》,既曰雜見,則中無全篇,《大學》可知矣。
孔叢子 漢人無引《孔叢子》者,引“孟子字子居”一條以駁趙岐,始于王肅,其文與《家語》如一手,殆亦肅所僞撰欤?
則周以前或不拘矣。
康成以鳥獸行當之,是内亂之說,非娶同姓之說也。
傳注誤引經文 《書》“厘降二女于妫汭”,蔡傳引《爾雅》:“水北曰汭”。
《詩》“騋牝三千”,朱傳引記曰:“問國之富,數馬以對。
”禮術有序陳氏集說,引《周禮》:“郷大夫春秋以禮會民而射于州序”,今本皆無此文。
魯頌春秋不同 《魯頌》閟宮泮宮之作,與淮夷獻琛之事,皆在僖公時。
然《春秋》皆無其事。
或謂閟宮、泮宮,常事不書,淮夷之事,則史氏之鋪張,不為實錄,頌者歌詠之作,不妨存臣子之詞。
《春秋》者立教之書,不可沒是非之實也。
是或然欤? 女娲補天 《列子》女娲補天事,張湛注以五色石為寓言五常,是亦巧為之詞。
戰國諸子多與小說相出入,不盡可诘,即以列子而論,龍伯釣鳌之事,化人擥裾之談,又譬何事乎? 毛詩 《漢志》毛詩三十卷。
《毛詩故訓傳》二十九卷,俱不着為毛亨、毛苌。
據鄭康成詩譜,魯人大毛公為故訓傳于其家,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則《詩傳》為毛亨作矣。
《隋書經籍志》則稱趙人毛苌善詩,自雲子夏所傳作訓,故傳則以詩傳為毛苌作。
然宋以來并雲毛苌,不雲毛亨,疑不能明。
五言詩 五言詩世稱始蘓李《玉台新詠》,則題古詩為枚乘作,均漢武帝時人,無庸較其先後。
惟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楚漢春秋虞姬詩已全作五言,此不可曉。
即曰陸賈赝托,賈亦虞姬同時人也,豈守節所見之本,後來又有所竄入欤? 文言 梁武帝以《文言》為文王作,此于古無考,直以穆姜引《文言》四語在孔子前,而文字适合文王谥法,以意斷之耳。
劉勰《文心雕龍》曰:“乾坤二卦,獨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
此又附會于文章之義,亦非本旨。
金章 《禮》“圭璧金璋,不鬻于市”,皇侃注:用金為印章,則印章古有之矣。
今本作“璋”,蓋字之誤。
既曰圭璧,足以統璋,不煩縷贅,且璋不以金作,則金自不連璋為文;市不鬻金,亦非可行之事【《列子》有攫金于市事】。
百國春秋 《墨子》稱見“百國春秋”,所引有周《春秋》杜伯一事,燕《春秋》荘子儀一事,宋《春秋》■〈礻後〉觀辜一事,齊《春秋》王裡國中裡徼一事,其文皆似傳體。
蓋古史官簡書、策書之分,策書詳其細目,如墨子之所稱,左氏據以作傳者是也;簡書舉其大綱,如《汲冡》、《竹書》之體,孔子所據以作經者也。
晉之乗 《傳》稱羊舌肸習于春秋,此晉之《春秋》,非魯之《春秋》也。
孟子又曰:“晉之《乘》”,蓋《春秋》為記事之通名,《乘》則一國之專名,猶後世舉其總名則曰“史”,舉其専名則曰“漢書”、“唐書”【古以史為官名,後世以官名其書,猶子亦人之美稱,後世以人名其書,《周禮》稱三皇五帝之書,均不謂之史,《論語》吾猶及史之阙文,亦稱史官,不稱史書】。
總集、自注、注賦、注詩 合衆人之作為一集,始于王逸,錄總集者不及,以楚詞自為一類也。
自錄已作,亦始于逸,而徐陵《玉台新詠》、芮挺《章園秀集》用其例。
自注已作亦始于逸,而戴凱之《竹譜》、謝靈運《山居賦》用其例【《漢書藝文志》亦自注,然寥寥無幾,又非發明文義,故不以托始】。
注賦始薛綜注張衡《両京賦》。
注詩始顔延年、沈約注阮籍《詠懐詩》。
詩中偶用自注,始王融。
六朝人誤用古事 六朝以绮麗相髙,務求新艶,往往不考本事。
梁武帝有“代蘓屬國婦詩”,極述纒綿思逺之意,然武固生妻去惟也。
吳均《行路難》稱倡家小女名桃根,桃根乃桃葉之妹,亦王獻之妾,非倡家也【李商隠詩“桃葉桃根雙姊妹”】。
大學 《大學》稱曽子作,究不知其所據。
《曽子》二卷,南宋尚存,晁公武《讀書志》稱十篇皆見《大戴禮》,髙似《孫子畧》亦雲見《大戴禮》,他又雜見《小戴禮》,既曰雜見,則中無全篇,《大學》可知矣。
孔叢子 漢人無引《孔叢子》者,引“孟子字子居”一條以駁趙岐,始于王肅,其文與《家語》如一手,殆亦肅所僞撰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