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輕诋
關燈
小
中
大
王子衡巡按陝西,以事裁抑中官廖銮,銮大恨。
尋督學北京,會權閹納賄,公焚其書。
廖乃合諸奄,朋謀讒構,遂轗轲終身。
王瓊素忌彭澤,澤又因酒使氣。
時上嬖人錢甯,挾威公卿,俯首折節,澤每切齒。
瓊揣知,因甯所遣親近來,故邀澤飲。
且醉,微挑之,澤即謾罵:"朱甯奴才壞天下!"瓊又謬謂:"公勿妄言。
"澤益憤不可止。
甯果大怒,以土魯番事中之。
世廟好道冠,沉香束發冠,嚴、夏各賜其一,同冠以入朝。
嵩故籠輕紗,上顧問之,對曰:"何敢竟同至尊?"加上柱國,言受,而嵩固辭目:"人臣無上。
"中涓入閣問事,嵩知言倨,必謬為款昵,厚遺滿懷,袖計以傾言。
分宜敗,拟世蕃極刑。
分宜托華亭客楊豫孫、範惟丕居間,以重賂求解。
華亭欲弗受,二客曰:"徒生彼心,不如受之,以釋其疑。
"賂入,華亭心動,欲為道地,二客曰:"徒滋衆論,不如殺之,以絕衆口。
"世蕃遂棄市。
新鄭修隙華亭,蔡國熙故華亭門士,攘臂請行,至則風郡邑摭刺三子論戍。
三子牽衣号泣,華亭曰:"吾方逃死,安能相活?"即跳西湖之上。
陸光祖向蔡動以門牆故誼,蔡曰:"凡吾所以為相公地也。
" 新鄭議抑中官,大忤馮珰,旨未俞允。
新鄭以上沖年,安能調旨,事由内使,行且并逐耳。
珰謀新鄭益急,江陵比之行視陵地,往返三日,抵邸稱病,新鄭遂逐。
已而有王大臣之獄,新鄭幾族。
尤悔 太祖時,有上書而衍者,上怒。
或阿旨,謂不敬當誅。
适宋文憲緻仕陛辭,從容為解。
已,上閱其書有善者,乃召阿者而讓之曰:"方怒而又激之,是以膏沃火也!向非宋先生,不幾誤朕耶?" 文皇命解大紳等翻閱建文時章奏,有指斥者诏悉焚去。
既而謂缙等曰:"卿等宜皆有之。
"衆默未對,修撰李貫進曰:"臣實無之。
"上曰:"爾獨以無為賢耶?"貫慚懼。
趙介,番禹人,以淵明自拟。
南海文士李韡以薦起,介止之不可。
臨别謂曰:"堯天雖長,劉日實短。
子獨何心?"韡竟去。
後倅南康,郁郁不樂,乃悔曰:"趙伯貞真高士!" 屈直一日與一禦史言:"平生未嘗苟取,如浙一縣令饋金求進,當時叱出,今猶耿耿,覺其太甚。
"禦史色沮愈恭,直怪之。
既退問之,即前饋金者。
陸參政容至遷安,劉禦史招飲。
陸戲曰:"有驢腸羹即赴。
"以劉衛輝人,舊有"西風一陣闆腸香"之诮,故狎之。
乃暮歸縣,官卒吏人捧馔以進。
問之,曰:"聞公嗜驢腸,故以獻。
"既自悔,不敢戲言。
曹元無他才,以媚瑾入閣。
将死,自志墓曰:"我死,誰肯銘我!" 劉菃、戴銑等,以言事下诏獄。
牟益之[斌]為鎮撫,任禦史自訴:諸僚上奏時署其名,己實他出。
益之曰:"古人恥不與黨人,爾得與名,乃悔耶?" 陸貞山之劾張、桂,霍渭南[韬]黨張、桂,因以抨之,得重譴。
後霍頗悔恨前事,嘗薦十馀賢,而貞山與焉。
使人鄭重通殷勤,貞山謝曰:"天下事佹為若敗,而何污我也?"霍亦不望。
陸莊簡[光祖]在吏部,黜陟自任,都不關白台省。
孫太宰丕揚方在省中,劾其專擅。
既落職陛辭,因望覓孫,揖謂之曰:"承公教,殊荷相成。
但今者吏部之門,幹谒錯至,苟非自行其意,亦複何由秉公?曩疏得毋甚誤!"孫沉思良久,怃然謝過。
即日草奏,自劾失言,而力薦陸,陸亦複起。
鐘伯敬[惺]嘗遊虎丘,遇兩貴人子侮之,故相蹴蹋。
伯敬以惡少,謹避之。
明日,有兩生通刺求見,肅衣冠執弟子禮,俯身以俟。
及出見,則向兩生也,兩生慚無地。
王弇州才華絕代,學尚該雅,于文最不滿歸熙甫。
晚而意氣銷歇,浮華解駁,亦自尤咎。
自謂:"《卮言》之作,年未四十,與于鱗輩是古非今,此長彼短。
顧以災木已久,不複能秘,惟随事改政,勿誤後人。
"其贊熙甫畫像曰:"風行水上,自成文章。
千載有公,繼韓歐陽。
餘豈異趨,久而自傷。
"其虛心克己,不自掩護。
又嘗語所親曰:"吾心知績溪之功,為華亭所壓,而不能白其枉;心薄新安之文,為江陵所脅,而不能正其訛:此生平兩違心事。
"蓋胡宗憲破倭之績,以附嚴見出于華亭[徐階],汪伯玉以壽谀張相父,得名故也。
管東溟[志道]為主事,請複午朝,總攬萬幾。
江陵諷禦史龔某劾而降調,尋複以外計罷去。
海忠介折簡讓龔:"奈何不能為國容一正人?"龔自愧悔,每握筆歎恨:"生平名節,壞此秃管中!" 高公之去,疏劾盈庭,葛端肅獨不肯,徐養正、劉自強強之,不可。
二人為《白頭疏》上之,葛罷而二人向用。
高公複相,起葛公,從容語劉曰:"《白頭疏》向亦何忍?"劉曰:"若無此疏,安得在此?"高公曰:"葛公何以在此?"劉為赧然。
倪文煥既削籍歸,同鄉喬中書可聘往谒。
文煥神色阻喪,悔不自存。
喬問:"楊、左以忤珰罹禍,君子也,公糾之何故?"曰:"一時有一時之君子,一時有一時之小人。
當我居言路,舉朝罵楊、左小人,我自糾小人耳。
由今日看渠,卻原是君子。
" 成樞曹德語人曰:"我嘗望東林如山嶽,及渡江後,始悉錢謙益、熊明遇所為。
夙昔之意,索然盡矣!" 纰陋 文廟渡江,周公是修與胡廣約同死難。
既而周使人觇胡動靜,見胡方問家人飼豕。
周聞而笑曰:"一豕尚莫舍,亦安肯舍生?" 戴元禮,國初名醫。
初召至京,見一醫肆,迎求溢戶。
元禮意必良
尋督學北京,會權閹納賄,公焚其書。
廖乃合諸奄,朋謀讒構,遂轗轲終身。
王瓊素忌彭澤,澤又因酒使氣。
時上嬖人錢甯,挾威公卿,俯首折節,澤每切齒。
瓊揣知,因甯所遣親近來,故邀澤飲。
且醉,微挑之,澤即謾罵:"朱甯奴才壞天下!"瓊又謬謂:"公勿妄言。
"澤益憤不可止。
甯果大怒,以土魯番事中之。
世廟好道冠,沉香束發冠,嚴、夏各賜其一,同冠以入朝。
嵩故籠輕紗,上顧問之,對曰:"何敢竟同至尊?"加上柱國,言受,而嵩固辭目:"人臣無上。
"中涓入閣問事,嵩知言倨,必謬為款昵,厚遺滿懷,袖計以傾言。
分宜敗,拟世蕃極刑。
分宜托華亭客楊豫孫、範惟丕居間,以重賂求解。
華亭欲弗受,二客曰:"徒生彼心,不如受之,以釋其疑。
"賂入,華亭心動,欲為道地,二客曰:"徒滋衆論,不如殺之,以絕衆口。
"世蕃遂棄市。
新鄭修隙華亭,蔡國熙故華亭門士,攘臂請行,至則風郡邑摭刺三子論戍。
三子牽衣号泣,華亭曰:"吾方逃死,安能相活?"即跳西湖之上。
陸光祖向蔡動以門牆故誼,蔡曰:"凡吾所以為相公地也。
" 新鄭議抑中官,大忤馮珰,旨未俞允。
新鄭以上沖年,安能調旨,事由内使,行且并逐耳。
珰謀新鄭益急,江陵比之行視陵地,往返三日,抵邸稱病,新鄭遂逐。
已而有王大臣之獄,新鄭幾族。
尤悔 太祖時,有上書而衍者,上怒。
或阿旨,謂不敬當誅。
适宋文憲緻仕陛辭,從容為解。
已,上閱其書有善者,乃召阿者而讓之曰:"方怒而又激之,是以膏沃火也!向非宋先生,不幾誤朕耶?" 文皇命解大紳等翻閱建文時章奏,有指斥者诏悉焚去。
既而謂缙等曰:"卿等宜皆有之。
"衆默未對,修撰李貫進曰:"臣實無之。
"上曰:"爾獨以無為賢耶?"貫慚懼。
趙介,番禹人,以淵明自拟。
南海文士李韡以薦起,介止之不可。
臨别謂曰:"堯天雖長,劉日實短。
子獨何心?"韡竟去。
後倅南康,郁郁不樂,乃悔曰:"趙伯貞真高士!" 屈直一日與一禦史言:"平生未嘗苟取,如浙一縣令饋金求進,當時叱出,今猶耿耿,覺其太甚。
"禦史色沮愈恭,直怪之。
既退問之,即前饋金者。
陸參政容至遷安,劉禦史招飲。
陸戲曰:"有驢腸羹即赴。
"以劉衛輝人,舊有"西風一陣闆腸香"之诮,故狎之。
乃暮歸縣,官卒吏人捧馔以進。
問之,曰:"聞公嗜驢腸,故以獻。
"既自悔,不敢戲言。
曹元無他才,以媚瑾入閣。
将死,自志墓曰:"我死,誰肯銘我!" 劉菃、戴銑等,以言事下诏獄。
牟益之[斌]為鎮撫,任禦史自訴:諸僚上奏時署其名,己實他出。
益之曰:"古人恥不與黨人,爾得與名,乃悔耶?" 陸貞山之劾張、桂,霍渭南[韬]黨張、桂,因以抨之,得重譴。
後霍頗悔恨前事,嘗薦十馀賢,而貞山與焉。
使人鄭重通殷勤,貞山謝曰:"天下事佹為若敗,而何污我也?"霍亦不望。
陸莊簡[光祖]在吏部,黜陟自任,都不關白台省。
孫太宰丕揚方在省中,劾其專擅。
既落職陛辭,因望覓孫,揖謂之曰:"承公教,殊荷相成。
但今者吏部之門,幹谒錯至,苟非自行其意,亦複何由秉公?曩疏得毋甚誤!"孫沉思良久,怃然謝過。
即日草奏,自劾失言,而力薦陸,陸亦複起。
鐘伯敬[惺]嘗遊虎丘,遇兩貴人子侮之,故相蹴蹋。
伯敬以惡少,謹避之。
明日,有兩生通刺求見,肅衣冠執弟子禮,俯身以俟。
及出見,則向兩生也,兩生慚無地。
王弇州才華絕代,學尚該雅,于文最不滿歸熙甫。
晚而意氣銷歇,浮華解駁,亦自尤咎。
自謂:"《卮言》之作,年未四十,與于鱗輩是古非今,此長彼短。
顧以災木已久,不複能秘,惟随事改政,勿誤後人。
"其贊熙甫畫像曰:"風行水上,自成文章。
千載有公,繼韓歐陽。
餘豈異趨,久而自傷。
"其虛心克己,不自掩護。
又嘗語所親曰:"吾心知績溪之功,為華亭所壓,而不能白其枉;心薄新安之文,為江陵所脅,而不能正其訛:此生平兩違心事。
"蓋胡宗憲破倭之績,以附嚴見出于華亭[徐階],汪伯玉以壽谀張相父,得名故也。
管東溟[志道]為主事,請複午朝,總攬萬幾。
江陵諷禦史龔某劾而降調,尋複以外計罷去。
海忠介折簡讓龔:"奈何不能為國容一正人?"龔自愧悔,每握筆歎恨:"生平名節,壞此秃管中!" 高公之去,疏劾盈庭,葛端肅獨不肯,徐養正、劉自強強之,不可。
二人為《白頭疏》上之,葛罷而二人向用。
高公複相,起葛公,從容語劉曰:"《白頭疏》向亦何忍?"劉曰:"若無此疏,安得在此?"高公曰:"葛公何以在此?"劉為赧然。
倪文煥既削籍歸,同鄉喬中書可聘往谒。
文煥神色阻喪,悔不自存。
喬問:"楊、左以忤珰罹禍,君子也,公糾之何故?"曰:"一時有一時之君子,一時有一時之小人。
當我居言路,舉朝罵楊、左小人,我自糾小人耳。
由今日看渠,卻原是君子。
" 成樞曹德語人曰:"我嘗望東林如山嶽,及渡江後,始悉錢謙益、熊明遇所為。
夙昔之意,索然盡矣!" 纰陋 文廟渡江,周公是修與胡廣約同死難。
既而周使人觇胡動靜,見胡方問家人飼豕。
周聞而笑曰:"一豕尚莫舍,亦安肯舍生?" 戴元禮,國初名醫。
初召至京,見一醫肆,迎求溢戶。
元禮意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