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輕诋
關燈
小
中
大
區,顔以佳名,充以美妓,綿亘包絡,參差虧蔽。
琪花瑤樹,異獸文禽,靡不畢緻。
王頗善新聲,常自制雜劇傳奇,命美人譜之,日與諸名士觞飲嘯歌。
大理王延喆[文恪公子]嘗元夕宴客。
客席必懸一珍珠燈,飲皆古玉杯。
恒日歸,肩輿至門;門啟,則健婦舁之後堂。
坐定,群妾笄而盛服者二十餘,列坐其側,各挾二侍女,約發以珠琲,群飲至醉。
有所屬意,則憑其肩,聲樂前導,入室酣飲乃寝。
王谕德維祯過何中丞楝,值其生辰,因留預宴。
其綠窗朱戶,坐而理絲調竹者,皆家姬也;外舍黛綠者廿馀人,皆征伎也。
王托故而出,然未常不心羨之。
吳尚寶骥開宴窮水陸,以溧陽子鵝懸室中凡七,白飯飯之。
日啖其一,七日而周。
籠必以方,滿則方而脂肥,骨亦為脆。
嚴嵩當國,邬懋卿總淫鹽法,巡行旁邑。
其妻從行,裝五采輿,以十二女舁之。
令長膝行蒲伏,以文錦飾廁,白金飾溺器。
嚴世蕃當籍,有金累絲帳,輕細洞徹;金鑲象牙,金觸器。
執政恐駭上聽,悉熔之,以金數報。
大同佥事以人雙陸饋世蕃:飾女童三十人,分紅白繡衫二色,織紫絨罽為局。
每當對直,當食子,則應移女子,麾當食者出局,世蕃為啟齒。
胡宗憲開府浙中,值迎春節,張筵江館,集飲名貫。
選伎女二百人侍,每十人以佳者一人領之。
傍無幾席,屏去仆役,酒炙樂器,俱伎手承。
又窮極精好,蘭輝绮錯,燈火數裡,竟夜乃散。
有中貴賞金,胡少之,曰:"天下法錦在公手,遂乏纏頭耶?" 有饋徐文長洮絨十許疋,遂大制衣被,下及所嬖私亵之服,靡不備者,一日都盡。
江陵南還,真定守錢普制一步輿,前軒後寝,旁翼兩庑,左右各一童侍,為揮箑炷香。
凡用卒三十二人舁之。
所過州邑郵,牙盤上食,水陸過百品,猶下箸不慊。
普為吳馔,江陵甘之,曰:"僅得一飽。
"于是,吳善庖者,召募殆盡。
江陵園池,故分宜所建,池以瀉鹵,種蓮花不甚茂。
錦衣大帥台醵,置蓮花千馀盎,賂守池者,值江陵入朝而布之池。
追請觀之,江陵颔之,為一舉觞,而心知所謂不問。
自是,複醵牡丹如之。
江陵奉母夫人一再玩賞,歲以為恒。
周輔延儒、賀輔逢聖,俱起自田間,賀輔清謹,周警敏而尚通。
其赴阙時,傔從如雲,舳舻銜尾,拜塵者畫鹢栉比。
逢聖以次輔不敢先,一輕舟隔數程踵後,人無知者。
識者目擊之,深虞盛滿,謂吐哺相道而酬接猥冗,異日臨事,徇人失己,咎責有歸。
忿狷 陳中丞智剛躁,一日莅事,偶岸冠取簪,失墜于地。
起自拾簪,觸磚數四,若怒之者。
蠅拂其面,怒叱"擒之",從者倉皇取索具,徐問為誰,複叱曰:"蠅也!"有勸以寬者,乃镌"戒暴怒"于木而樹其前。
及有忤,又辄舉木撻之。
徐武功自金齒歸,覽玄象以将星在吳,每晨起運鐵簡,冀複起用。
及聞韓襄毅鎮兩廣,乃投簡太息曰:"孺子能将乎?"居嘗咄咄,繞屋馳走,曰:"人不知我!" 丘仲深博極窮古,然剛褊少度。
嘗與劉文靖争論,至帽脫于地,左右皆笑。
獻吉與仲默交最厚,獻吉為瑾逆所構,仲默為上書長沙,力為營救。
後以論文相搏,遂緻小間。
仲默晚出,名遽成,獻吉不能平。
獻吉督學江西,與禦史江萬以事相讦,不能忍,即率諸生,手锒铛欲系執之。
禦史杜門不敢應。
嚴嵩初鄉試,禦史李遂司省試,得嵩。
當宴鹿鳴,諸生前為壽,時嵩貌羸衣鹑,遂不複盼接。
後嵩奉使廣西,道谒,遂投刺,講鈞劄。
遂出叵測,漫應之。
次日,始修門生禮,布币再拜,曰:"某非敢薄公,以公向厭嵩,恐終見棄耳。
"其急睚眦如此。
豐南隅坊嘗與沈明臣為忘年交,人或惡之,曰:"是嘗笑公文。
"即大怒,設醮詛之。
袁文榮遇門生極無禮,嘗召申瑤泉、餘同麓、王荊石代撰文,不稱辄罵詈,甚則扃鑰書門而出。
荊石自言:"一日幾餓死。
" 楊君謙狷狹,好持人短長,以學問窮讦人,至赪面不顧。
高新鄭不能容忍,物有所忤,觸之立碎。
每張目怒視,惡聲繼之。
張相奪情,怒言者風起。
王荊石慮叵測,同馬文莊[自強]造喪次求解。
江陵跽,以手撚須曰:"饒我,饒我。
"已,呼刃欲自刎者,曰:"殺我,殺我。
" 缪當時規切人過失,不少鲠避,人護前諱短,面頸赤發,更剌剌不休。
魏閹方熾,士大夫或中立祈免者,辄衆中面數之,其人赧而亡去,猶顧問曰:"彼得無未谕吾語?"又嘗為人撰制詞,或訴之曰:"彼賣公去矣!"一日來谒,使人尾其後,追還其名刺,以所撰稿即通衢焚之。
明語林卷十三 讒險 王汝玉作《神竈賦》,上親定為第一。
及安南平複,诏汝玉撰表,上益喜。
會黃淮侍側,上顧謂:"汝玉俊才。
"淮曰:"彼嘗以是自矜,退有後言。
"上颔之,遂以罪死。
黃文簡好诋訾同列,一日,宣廟問淮何在,東楊對以淮方病瘵,瘵能染人。
自是,遂诏免奏對。
嶽文肅相,曹、石惡之,使人谮上前曰:"正有令名于外。
"帝問故,曰:"初罪己之诏,正出語人曰:‘此非上意,我諷上為之。
'自賈其直,故人多稱之。
"上以為然。
徐有貞南内之役,與曹、石等比謀陷于公,蜚語布聞,皆謂矯诏赍符,迎立襄儲。
蕭維桢為正其獄,上之,英廟亦念謙有大功,持不可。
有貞曰:"不殺于謙,今日之事無名。
"上遂決。
楊善以巧取功名,而險忮多岸谷。
為序班時,坐事下獄,庶常章樸亦同在系,頗與相狎,言家有《方孝孺集》。
時有厲禁,善佯從借觀,而密奏之。
文皇誅樸,而複善官。
張元凱武将能詩,初為王百谷所拔,後稍見重有司,即讒娟百谷,時以為"中山狼"。
琪花瑤樹,異獸文禽,靡不畢緻。
王頗善新聲,常自制雜劇傳奇,命美人譜之,日與諸名士觞飲嘯歌。
大理王延喆[文恪公子]嘗元夕宴客。
客席必懸一珍珠燈,飲皆古玉杯。
恒日歸,肩輿至門;門啟,則健婦舁之後堂。
坐定,群妾笄而盛服者二十餘,列坐其側,各挾二侍女,約發以珠琲,群飲至醉。
有所屬意,則憑其肩,聲樂前導,入室酣飲乃寝。
王谕德維祯過何中丞楝,值其生辰,因留預宴。
其綠窗朱戶,坐而理絲調竹者,皆家姬也;外舍黛綠者廿馀人,皆征伎也。
王托故而出,然未常不心羨之。
吳尚寶骥開宴窮水陸,以溧陽子鵝懸室中凡七,白飯飯之。
日啖其一,七日而周。
籠必以方,滿則方而脂肥,骨亦為脆。
嚴嵩當國,邬懋卿總淫鹽法,巡行旁邑。
其妻從行,裝五采輿,以十二女舁之。
令長膝行蒲伏,以文錦飾廁,白金飾溺器。
嚴世蕃當籍,有金累絲帳,輕細洞徹;金鑲象牙,金觸器。
執政恐駭上聽,悉熔之,以金數報。
大同佥事以人雙陸饋世蕃:飾女童三十人,分紅白繡衫二色,織紫絨罽為局。
每當對直,當食子,則應移女子,麾當食者出局,世蕃為啟齒。
胡宗憲開府浙中,值迎春節,張筵江館,集飲名貫。
選伎女二百人侍,每十人以佳者一人領之。
傍無幾席,屏去仆役,酒炙樂器,俱伎手承。
又窮極精好,蘭輝绮錯,燈火數裡,竟夜乃散。
有中貴賞金,胡少之,曰:"天下法錦在公手,遂乏纏頭耶?" 有饋徐文長洮絨十許疋,遂大制衣被,下及所嬖私亵之服,靡不備者,一日都盡。
江陵南還,真定守錢普制一步輿,前軒後寝,旁翼兩庑,左右各一童侍,為揮箑炷香。
凡用卒三十二人舁之。
所過州邑郵,牙盤上食,水陸過百品,猶下箸不慊。
普為吳馔,江陵甘之,曰:"僅得一飽。
"于是,吳善庖者,召募殆盡。
江陵園池,故分宜所建,池以瀉鹵,種蓮花不甚茂。
錦衣大帥台醵,置蓮花千馀盎,賂守池者,值江陵入朝而布之池。
追請觀之,江陵颔之,為一舉觞,而心知所謂不問。
自是,複醵牡丹如之。
江陵奉母夫人一再玩賞,歲以為恒。
周輔延儒、賀輔逢聖,俱起自田間,賀輔清謹,周警敏而尚通。
其赴阙時,傔從如雲,舳舻銜尾,拜塵者畫鹢栉比。
逢聖以次輔不敢先,一輕舟隔數程踵後,人無知者。
識者目擊之,深虞盛滿,謂吐哺相道而酬接猥冗,異日臨事,徇人失己,咎責有歸。
忿狷 陳中丞智剛躁,一日莅事,偶岸冠取簪,失墜于地。
起自拾簪,觸磚數四,若怒之者。
蠅拂其面,怒叱"擒之",從者倉皇取索具,徐問為誰,複叱曰:"蠅也!"有勸以寬者,乃镌"戒暴怒"于木而樹其前。
及有忤,又辄舉木撻之。
徐武功自金齒歸,覽玄象以将星在吳,每晨起運鐵簡,冀複起用。
及聞韓襄毅鎮兩廣,乃投簡太息曰:"孺子能将乎?"居嘗咄咄,繞屋馳走,曰:"人不知我!" 丘仲深博極窮古,然剛褊少度。
嘗與劉文靖争論,至帽脫于地,左右皆笑。
獻吉與仲默交最厚,獻吉為瑾逆所構,仲默為上書長沙,力為營救。
後以論文相搏,遂緻小間。
仲默晚出,名遽成,獻吉不能平。
獻吉督學江西,與禦史江萬以事相讦,不能忍,即率諸生,手锒铛欲系執之。
禦史杜門不敢應。
嚴嵩初鄉試,禦史李遂司省試,得嵩。
當宴鹿鳴,諸生前為壽,時嵩貌羸衣鹑,遂不複盼接。
後嵩奉使廣西,道谒,遂投刺,講鈞劄。
遂出叵測,漫應之。
次日,始修門生禮,布币再拜,曰:"某非敢薄公,以公向厭嵩,恐終見棄耳。
"其急睚眦如此。
豐南隅坊嘗與沈明臣為忘年交,人或惡之,曰:"是嘗笑公文。
"即大怒,設醮詛之。
袁文榮遇門生極無禮,嘗召申瑤泉、餘同麓、王荊石代撰文,不稱辄罵詈,甚則扃鑰書門而出。
荊石自言:"一日幾餓死。
" 楊君謙狷狹,好持人短長,以學問窮讦人,至赪面不顧。
高新鄭不能容忍,物有所忤,觸之立碎。
每張目怒視,惡聲繼之。
張相奪情,怒言者風起。
王荊石慮叵測,同馬文莊[自強]造喪次求解。
江陵跽,以手撚須曰:"饒我,饒我。
"已,呼刃欲自刎者,曰:"殺我,殺我。
" 缪當時規切人過失,不少鲠避,人護前諱短,面頸赤發,更剌剌不休。
魏閹方熾,士大夫或中立祈免者,辄衆中面數之,其人赧而亡去,猶顧問曰:"彼得無未谕吾語?"又嘗為人撰制詞,或訴之曰:"彼賣公去矣!"一日來谒,使人尾其後,追還其名刺,以所撰稿即通衢焚之。
明語林卷十三 讒險 王汝玉作《神竈賦》,上親定為第一。
及安南平複,诏汝玉撰表,上益喜。
會黃淮侍側,上顧謂:"汝玉俊才。
"淮曰:"彼嘗以是自矜,退有後言。
"上颔之,遂以罪死。
黃文簡好诋訾同列,一日,宣廟問淮何在,東楊對以淮方病瘵,瘵能染人。
自是,遂诏免奏對。
嶽文肅相,曹、石惡之,使人谮上前曰:"正有令名于外。
"帝問故,曰:"初罪己之诏,正出語人曰:‘此非上意,我諷上為之。
'自賈其直,故人多稱之。
"上以為然。
徐有貞南内之役,與曹、石等比謀陷于公,蜚語布聞,皆謂矯诏赍符,迎立襄儲。
蕭維桢為正其獄,上之,英廟亦念謙有大功,持不可。
有貞曰:"不殺于謙,今日之事無名。
"上遂決。
楊善以巧取功名,而險忮多岸谷。
為序班時,坐事下獄,庶常章樸亦同在系,頗與相狎,言家有《方孝孺集》。
時有厲禁,善佯從借觀,而密奏之。
文皇誅樸,而複善官。
張元凱武将能詩,初為王百谷所拔,後稍見重有司,即讒娟百谷,時以為"中山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