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箴規

關燈
自然。

    苟徒泥于靜,反為靜所纏。

    我與二氏異,正在些子間。

    寄語了心人,素琴姑上弦。

    "又謂其門人容彥昭、陳秉常曰:"生安以下,罔不由學。

    學中光明,如燭如鏡。

    苟一事未解,如燭被物籠,鏡受垢蝕。

    學所以撤籠剝垢,正以資之,非以害之也。

    微學,而籠無由撤,蝕終不磨矣。

    又狂生略窺影響,便爾叫拍,謂得人未有之真樂,鄙禮法為土苴,咄簡冊為糟粕,颠瞀老死,可憎可愍。

    " 黎文僖[淳]門生尹華亭,嘗寄以雲布。

    文僖不受,責之曰:"古之為令,拔葵秇麻;今之為令,織布添花。

    吾不須着此妖服!" 瞿副使俊治廣,見僚屬有貪墨者,則多遺之帚,曰:"此不足君所耶?何君庭之多穢也!" 李西涯緻政後,楊邃庵[一清]載酒肴,過其懷麓堂為壽。

    觞有金卮,西涯目矚之,曰:"公近亦有此耶?"邃庵有慚色,自是不敢複用以觞。

     秦王請陝西良田,賄緣中官,武宗許之。

    趨閣臣草制,楊公廷和、蔣公冕引疾不出。

    梁公儲獨承命,上草制曰:"太祖之令,禁益藩封。

    誠慮土地既廣,将啟異圖。

    朕念親親,畀地于王,慎毋收聚奸人,多蓄士馬;毋聽奸人,謀為不軌,以危社稷。

    "上覽制驚曰:"甯遽爾耶?"遂勿與。

     蘇郡守以民多隐田,為丈量之法,民頗患之,劉文恭[铉]《林居投守》詩曰:"量盡山田與水田,隻留滄海與青天。

    如今那有閑洲渚,寄語沙鷗莫浪眠。

    "守為罷役。

     王龍溪[畿]學主良知,當下自足。

    羅念庵[洪先]曰:"注念反觀,孰無少覺;因言發慮,理亦宜然。

    顧以私欲之盤固,血氣之飛浮,而欲從心所發,任意而行,以存心為拘逼,視改過為粘綴,薄取善為拟迹,指盡倫為情緣。

    将使天下蕩然無歸,悍然自恣,斯為病道不淺!"已而邂逅龍溪,龍溪問:"何以贈我?"曰:"以陽明先生之學,惜也速亡,未至究竟。

    公等受鍛煉已久,證印最明,今不能求先生所未至,非先生負公等,公等實負先生。

    " 陳長公[察]歸裡,監司歲造公。

    或其人非長者而侈,則徐出所飯麥,強飯之,曰:"餘田父,甘也。

    "又多吳語,剌剌是非,鹹逡巡避去。

     李淑佥事浙江,城慈溪甫半而郭居者,賄趙文華,俾拓之。

    乃置酒城外山上,使人射矢着,睥睨曰:"城易及矢,乃爾奈何?"淑則令人挾矢,從它山射而至酒所,曰:"益城至此,不能使矢無及也。

    "文華色變,罷。

     有年少上書王司寇,稱"元美先生"。

    司寇拂然曰:"豎子胡以‘元美'我?"徐叔明[原缺,學谟]曰:"誰使君開輕薄之端,為山人纨袴領袖,而今更惡其稱?" 王元美意嘗不肯下子瞻。

    一日,陳仲醇[繼儒]曰:"公不及子瞻者一事:子瞻生平不喜作墓志,公所撰不下五百篇,較似輸。

    "元美怃然。

     魏莊渠[校]與呂泾野[柟]雲:"近來學者,多病好名之心,聽過高之論,鮮不害道者。

    歐陽崇一讷行敏言,公當以此意告之。

    " 王冏伯[士勳],元美子,嘗語錢受之:"先人構弇山園,壘石架蜂,以堆積為工。

    吾為泌園,土石竹樹,與池水映帶,取空曠自然而已。

    "受之笑曰:"兄殆以為園喻家學乎?"冏伯笑而不答。

     王都、沈迅之入垣省,皆上特簡。

    王語沈曰:"勿言受皇上特恩者,不止我二人;當思負上特恩者,恐又增此二臣。

    "迅為悚然。

    迅後以保障鄉裡,阖門死難。

     李給谏清賜環北上,其族兄喬,為吳相國[甡]甥,謂之曰:"弟行,何以益吾舅?"清曰:"隻不為累。

    "曰:"何累?"答曰:"不肖者黩利,則倚同邑相公為招搖;賢者好名,則假同邑相公以标榜,皆累也!" 栖逸 宋景濂、劉伯溫、葉琛、章三益,同赴召,出雙溪。

    舟溯桐江而西,忽有美丈夫,戴黃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