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聞雜錄

關燈
接踵至。

    太史俱不顧,手挈其子至書室,閉戶取卷細閱,曰:"我過矣!此處元氣渾淪,該中!我未看出。

    "以戒尺自擊一下;"此處落落大方,該中!我未看出。

    "以戒尺自擊一下;"此處以寬為緊,得抑揚之法,該中!我未看出",以戒尺自擊一下。

    為其子摩頂撫背,勞慰許久,然後出外會客受賀。

    家人舉以告人,聞者鹹絕倒。

    夫望子成名,凡為父母者莫不皆然,不圖此公期望之心如此其切也。

    為人子者,尚其以父母之心為心,毋緻自暴自棄,是即孝子欤。

     19、大司馬某 大司馬某,總督天下援師。

    有幼年從學蒙師,聞公能臨陣殺賊,欲從壁上一觀,以開眼界。

    不辭跋涉,孑身往,至則公即帏幄中設榻款之。

    見公夜不卸甲,不常睡,睡亦無定所。

    一夜公方睡,忽翻身而起,自敲雲版,即有部将十數員入幕聽命。

    不三四語,公以一令旗付之。

    未幾,殺聲遠震,金鼓齊鳴。

    師聞之,股栗手顫,驚起問公。

    公曰:"無他,弟子枕上聞雁聲自西北來。

    西北系敵人出入之所。

    西北無人,雁不驚起,今向東南飛,料敵必潛兵來襲我。

    我故遣将迎之,頃想接戰耳。

    "日出,繳令報捷。

    師懼,即日辭行。

    公遣人護送歸。

     聞此即大司馬盧公象升事。

     20、祈夢 祈夢每多奇應,果數皆前定,神先告之欤?吳葵蓭國華公,某科榜眼也,少年祈夢于忠肅公廟,夢中見一聯句雲"紫海波回六六灣",旁有"多讀書"三小字。

    醒而不解所謂,謹志之。

    公後以春坊奉命封藩,國王曰:"天使為詞臣重望,今有一聯句煩天使屬對,曰:'黃河岸轉三三曲。

    '"公應聲曰:"紫海波回六六灣。

    "國王驚曰:"藩封輿地,天使亦知之乎?"公曰:"多讀書。

    "國王肅然起敬,待公有加禮焉。

     21、茅公子 茅公子,鹿門先生第幾子也,逸其名。

    少穎慧絕倫。

    既長,才思風發,頃刻千言不起草;性複好學,于書無所不讀。

    一日文會,高材畢至,各言所讀書目筆于紙,以相印政。

    茅公子獨無一言,問之,曰(46):"諸公所讀之書,餘固已盡讀之矣。

    有一秘書,未識諸公曾讀否?"問:"何名?"曰:"《禹會塗山紀》。

    "問:"抄本乎?"曰:"刻本。

    "問:"有是書乎?"曰:"有!"相訂借觀,公子約三日後。

    一時誇口,其實子虛烏有。

    夜歸,召集工書者、刻字者、校訂者,凡數十人。

    公子先定書目卷數,工書者堂上左右列,刻字者廊間(47)上下坐,校(48)訂者參互錯綜,彌縫其缺。

    公子一人口授指畫,點竄典谟訓诰一十七史,塗抹山經水注,參以内府秘箓、海外奇書。

    每一卷成,即付剞劂。

    竟三日夜,成數萬言。

    客至,序尚未成,托言昨宵酒醉,睡尚未醒。

    及公子出,書已裝訂上套。

    合座傳觀,鹹謂得未曾有。

     22、鼋 鼋,俗謂之"水老虎",以其能噬人也。

    廣東清遠縣有所謂清遠峽者,水極深,相傳中有大鼋。

    曾有人夜深在船邊大便,鼋突起齧之,連人拖去,故相戒客舟夜行不可近水大小便,謂鼋見人陰囊如光明如水晶球,即探首齧之也。

    近唐姓某赴職,有經此,舟泊岸。

    唐見岸旁有大石,凸出水尺許,因踞其上,四顧良久,複登岸,足甫離石,石忽浮水去,視之一大鼋也。

     書此,俾經過其地者,知所儆戒焉。

     23、海中産珠 海中産珠,蚌類甚多。

    廣東新安(49)縣官富司之九龍洋,亦産珠。

    詢之,皆産于螺者,有珍珠螺、馬甲螺、青口螺諸名,其實皆蚌類也。

    嘉慶八年,餘分篆是地,嘗招采珠者,問以采之之法。

    雲:珠産于外洋水之至深處,水内有鐵樹,高七八尺、一二尺不等,葉細尖如瓜子,枝幹稠密(50),出水數日,葉即脫去。

    其樹傍石而生,螺多附于樹上。

    采珠者人水,或拔樹,或就樹(51)上拔(52)螺,出水後,方剖螺取珠。

    至螺内或有珠或無珠,珠或佳或否,尚不能預定也。

    第産珠處,往往有大魚潛伏其下,若不設法除盡,入水者必為所吞。

    餘問其法,日:用頂大冬瓜,以大缸煮極熟,将瓜頂上削去一片,取出内瓤,乘熱納石灰數大塊于瓜内,仍将原一片蓋好,用竹釘釘緊,度其生珠處,将瓜棄(53)入水。

    魚見瓜必吞,旋即浮起。

    緣瓜皮雖(54)經水浸冷,而瓜内甚(55)熱,且有石灰見水即發,熱不可遏,故死魚甚速。

    俟瓜下水後,無魚浮起,知魚已除盡,方可入水采珠。

    又必先以冷水遍身浸冷,俾無熱氣,恐他處大魚聞人氣迹至也。

    餘曰:險哉! 餘嘗見鐵樹,枝細而密,色黑而堅,故有"鐵"名。

    其枝條,連絡如織,天然奇巧,置案頭甚佳。

    餘戲曰:鐵樹之名似覺不雅,不如易名"珠樹"較為雅切也。

     24、術士某 術士某寓京師,門懸金字牌,上書"千金一數",見者争笑其妄。

    時有某二公子,志切功名,因過訪曰:"先生數雖神,但千金非易,寒士當奈何?"術士曰:"吾雖以數取利,然實非僅汲汲于利者。

    苟非其人,數不妄起,雖與萬金亦所不顧,區區千金何足雲?如二公子,則願不取分文,各送一課。

    "二公子感甚。

    術士布卦成,賀曰:"二公子皆貴人也。

    某公子今秋鄉試中第幾名,明春會試中第幾名,廷試第幾甲幾名,官自詞林至大司馬。

    某公子鄉、會試中式,名次在第幾,廷試名次第幾甲幾名,官至大學士。

    "各書一紙,授之曰:"留為後驗。

    "二公子别去。

    後鄉、會、廷試,兩人皆符所占,遂與術士交好。

    是時,二公子俱客某達官門下,達官以事下獄,慮禍不測。

    二公子詣術士起數,術士曰:"今日之數,非三千金不可,且須先惠後談。

    "二公子正附達官,為達官(56)慮,且為自己株連慮(57),豈惟達官,故口中雖為一人占,意中實三面俱到也。

    平日本神術士之數,今聞"三千"之說,隐射心曲,情益急,遂如數付之。

    術士袖出一紙,上書某日當出獄,某日當複原爵雲雲。

    後果一一不爽。

    二公子以數之神也,特谒申謝。

    至則阒(58)其無人,問諸鄰人,則曰:"月前已出都門矣。

    "二公子乃猛省曰:我等凡三敷,前兩數不取分文,後一數忽索三千,總計之,仍是"千金一數"。

    術誠神矣哉。

     25、北方之泉 北方之泉,山東獨多。

    說者謂山東地勢高擁下流,而河南土(59)疏,水勢所控,遂成伏流,至山東乃出。

    按其形勢,想當然耳。

     26、守歲 守歲,乃除夕阖家團坐達旦也。

    此事由來已久,雖近(60)于兒戲,然父子團圓,竟夕不眠,乃家庭樂事。

    杜子美《守歲》詩雲:"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蘇東坡詩雲:"欲喚阿鹹來守歲,林烏枥馬鬥喧嘩",以至"寒暄一夜隔,客鬓兩年催",昔人多見于篇詠,可知前古大人無不守歲者。

     27、爆竹 爆竹即燎竹,以竹就火上燎之,則裂而作聲,所謂"歲旦燎竹於庭"是也。

    後世易以紙炮,乃爆竹之遺意,名為爆竹,實非爆竹。

    然爆竹古惟除夕、歲旦用之,王荊公詩雲:"爆竹聲中一歲除",而今人于歲前數日皆用。

    《異聞錄》載:仲叟家山魈為祟,李畋命于除夕設 爆竹數十竿雲雲。

    而今于平時冠婚(61)喪祭皆用。

    西域正月一日燃燈,中國正月十五日燃燈,高麗二月十五日燃燈。

    但西域燃燈,本為供佛;高麗燃燈,為祀天神;中國之燃燈,不過宴飲而已。

    豈流傳失實,以訛承訛耶?抑習俗所尚,各從其便耶? 28、何某 何某年二十,最勤學,急欲成名,屢試不售,父亦期望甚切。

    一夜,何某夢一朱衣人曰:"學憲考試題目,汝知之乎?"對曰:"不知。

    "朱衣人曰:"我細細說,汝慢慢想。

    "再叩之,朱衣人忽不見,不解所謂。

    夢中向父述夢雲雲,父曰:"'我細細說'乃巽語之言,'汝慢慢 想',此句我不知。

    我當去叩朱衣人。

    "言畢而醒。

    翌日,對父述夢中語,父曰:"奇哉!吾果夢汝述夢,吾并向朱衣人述吾夢汝述夢,朱衣人曰:'次題乃以意逆志也。

    '"因命子拟作。

    及臨試,二題俱不謬。

    是年,遂人泮。

     父子同一夢奇矣,子于夢中述夢則更奇;父夢子述夢奇矣,父于夢中述己夢子述夢則更奇。

    豈果"精誠所結,鬼神通之"乎?殊不可解。

     29、一西域僧 一西域僧善祈雨,持一物如雞子,色白,似石飛(非)石,似骨非骨。

    用淨水一盆浸物于中,以手轉弄,口念密咒,移時雨至。

    誠仙術也。

    考陶九成《辍耕錄》載:蒙古人禱雨,惟以淨水一盆浸石子數枚,淘漉玩弄,密持咒語良久,辄雨;石子名"鲊答",大者如雞卵,小者不等,乃走獸腹中所産,獨牛、馬者最妙雲雲。

    聞得此石者,雖不知咒,但以水浸弄,亦可緻雨。

    夫陰陽和而後雨,此石乃走獸腹中所産,胡能令雲行雨施耶?嘗考雄鼠卵上(62)有符文,治鳥腋下有鏡印,野婆腰間有印篆,牛有黃在膽,馬有墨在腎,狗之寶,駝之黃,鹿角之玉,兕角之通天,皆造化靈異所鐘(63),不可以常理測者。

     30、洗冤錄 《洗冤錄》載:鉛山縣民食鲫,腹痛而死,鄰保謂妻毒夫,送官。

    官閱牍,疑中(魚單)毒,召漁者捕(魚單),得數百斤,悉置水甕中,有昂頭出水二三寸者,數之得七。

    官異之,知為他物所變,細為鞫究,婦冤始白雲。

     今考(魚單)原有二類,一類蛇變者,名"蛇(魚單),"有毒害人。

    (魚單)本蛇類,形正似蛇,以蛇變(魚+單)原不為異。

    其辨蛇(魚單)之法:每捕得(魚單),悉置水甕中,夜以燈照之,項下有白點,通身浮水上者,即蛇(魚單)也,食之殺人。

    又,(魚單)魚黑者有毒,大者有毒殺人,皆不可食。

    (魚單)本常食之物,其有害如此。

    日用細微之間,可或忽乎哉! 偶閱《洗冤錄》此條,僅以昂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