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菊集譜卷三

關燈
羸弱,汲此水後,疾遂瘳,年近百歲,非唯天壽,亦菊延之。

    此菊甘美,廣後收菊播之,京師處處傳植。

     東漢胡廣傳注引盛弘之《荊州記》曰︰菊水出穰縣,芳菊披涯,水極甘香,谷中皆飲此水,上壽百二十,如七八十者猶以為夭。

    太尉胡廣所患風疾,休沐南歸,恒飲此水,後疾遂瘳,年八十二薨。

    〈愚齋雲︰按,《九域志》鄧州南陽郡有穰縣,不該酈縣。

    按《廣韻》酈縣在南陽。

    〉 《西京雜記》戚夫人侍兒賈佩蘭,說在宮內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

    菊花舒時,并採莖葉,雜黍米釀之,密封置室中,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

     《寶櫝記》雲︰宣帝,異國貢紫菊,一莖蔓延數畝,味甘,食者至死不饑渴。

     《風土記》日精、治蘠皆菊之花莖別名也。

    生依水邊,其花煌煌,霜降之節,唯此草盛茂,九月律中無射,俗尚九日,而用候時之草也。

     《僊書》茱萸為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故假此二物以消陽九之厄爾。

     唐馮?《雲僊散錄》引《蠻甌志》雲︰白樂天方入關,劉禹錫正病酒,禹錫乃餽菊苗虀蘆菔鮓,換取樂天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牧?閒談》雲︰蜀人多種菊,以苗可入菜,花可入藥,園圃悉植之。

    郊野人多採野菊供藥肆,頗有大誤,真菊延齡,野菊瀉人。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重九都下賞菊,菊有數種。

    有黃白色,蘂若蓮房曰萬鈴菊。

    粉紅色曰桃紅菊。

    白而檀心曰木香菊。

    黃色而圓曰金鈴菊。

    純白而大曰喜容菊。

    無處無之,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

     陳欽甫《提要錄》東坡雲︰嶺南氣候不常,菊花開時即重陽,涼天佳月即中秋,不須以日月為斷也。

    十月初吉菊始開,乃與客作重九,因次韻陶淵明九月九日詩雲︰今日我重九,誰謂秋冬交,黃花與我期,草中實後凋,香餘白露乾,色映青松高。

    苕溪漁隱曰︰江浙間,每歲重陽,往往菊亦未開,不獨嶺南為然,蓋菊性耿介,須待草木黃落,方於霜中獨秀。

     東坡《仇池筆記》雲︰菊,黃中之色,香味和正,花葉根實皆長生藥也。

    北方隨秋早晚,大略至菊有黃花乃開。

    嶺南冬至乃盛,地暖百卉造〈造一作疊。

    〉作無時,而菊獨後開,考其理,菊性介烈,不與百卉並盛衰,須霜降乃發,而嶺南常以冬至微霜也。

    僊姿高潔如此,宜其通僊靈也。

     東坡記菊帖雲︰嶺南地暖,而菊獨後開,考其理,菊性介烈,須霜降乃發,而嶺海常以冬至微霜,故也。

    吾以十一月望與客泛菊作重九,書此為記。

     東坡贈朱遜之詩序雲︰元祐六年九月,與朱遜之會議于潁,或言洛人善接花,歲出新枝,而菊品尤多。

    遜之曰︰菊當以黃為正,餘可鄙也。

     沈譜雲︰如周濂溪則以菊為花之隱逸者稱之。

     沈譜雲︰舊日東平府有溪堂,為郡人遊賞之地。

    溪流石崖間,至秋,州人泛舟溪中,採石崖之菊以飲,每歲必得一二種新異之花。

     《九域志》鄧州〈南陽郡〉土貢,白菊三十斤。

     《本草圖經》有衡州菊花、鄧州菊花。

     《越州圖經》菊山在蕭山縣西三裡,山多甘菊。

     吳緻堯《九疑考古》雲︰舂陵舊無菊,自元次山始植。

    沈譜雲︰次山作菊圃記,雲在藥品是為良藥,為蔬菜是佳蔬也。

     洪景盧《夷堅辛志》成都府學,學有神曰菊花僊,相傳為漢宮女,諸生求名者往祈影響,神必明告。

    〈愚齋雲︰漢宮女,謂在漢宮飲菊花酒者。

    或雲成都府漢文翁石室壁間畫一婦人,手持菊花,前對一猴,號菊花娘子,大比之歲,士人多乞夢,頗有靈異。

    〉 王龜齡雲︰鄂渚少黃花,有白菊。

     釋典雲︰拘蘇摩華,其華白色,大小如錢,似此白菊也。

     按諸字書,菊之字有五,其體雖異,而用則同。

    ??、??,〈見說文。

    〉蘜,〈見爾雅,亦見說文。

    〉鞠,〈見三禮。

    〉菊,〈見篇韻。

    〉今人多從簡用之。

     愚齋雲︰諸菊得名,或以色,或以香,或以形狀,其義非一,皆明而可知。

    惟九華,一古名,初莫知其義,今按晉宋以前淵明而上,漢有九華殿,魏有九華臺,二者於菊皆不聞有事迹相關。

    惟真誥載吳有趙廣信至魏末賣藥,鍊九華丹,丹成,遂乘雲駕龍登天。

    又,漢天師家傳雲︰真人入鹿堂山,煉九鼎神丹,遷平蓋山,煉九華大藥。

    注曰︰服此成僊。

    愚意其菊之為名,必比擬於此。

    何則,蓋白菊久服則輕身延壽,亦至成僊故也。

    〈士友雲︰恐此菊出於九華山,故有是名。

    愚竊謂不然,且池州九華之名始於李白,於晉時絕無幹涉。

    〉 方術 《神農本草》雲︰菊花味苦,主頭風頭眩,目淚出,惡風濕痺。

    久服,利血氣,輕身延年。

     《名醫別錄》雲︰菊花味甘,無毒。

    療腰痛去來陶陶,除胸中煩熱。

     陶隱居雲︰菊有兩種。

    一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

    一種青莖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

    其花相似,唯以甘、苦別之爾。

    又有白菊,亦主風眩,能令頭不白,僊經以為妙用。

     陳藏器雲︰白菊味苦,主風眩,變白,不老,益顏色。

    楊損之雲︰甘者入藥,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