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允之任也。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允等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诹善道,察納雅言。

    深追先帝遺诏,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言。

     洵直謹按:《蜀志諸葛武侯傳》,載其五年所上後主疏雲:“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驽鈍,攘除奸兇,興複漢室,還于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允之任也。

    願陛下責臣以讨賊興複之效。

    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責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蓋武侯以興複自任,故以謂不效則治其罪,以告先帝之靈。

    若攸之、、允,則任斟酌損益,進盡忠言而已,興複非其任也。

    武侯不效而遽責之,某恐三子者宜有所不服,武侯必不然也。

    又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攙于武侯自叙之間,文意皆不相接續。

    某疑其句讀有所脫誤,而不敢以臆斷之。

    乃取《文選》所載《武侯表》較之,亦同。

    而李善、五臣皆無說。

    又觀《蘇内翰集》,見其稱武侯此《表》,與《伊訓》、《說命》相表裡,亦未嘗疑其脫誤。

    然某之疑終不能釋。

    因于《蜀志》反複求之,乃得之于《董允傳》,雲:“亮将北征,住漢中,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宮省之事。

    上疏曰:‘侍中郭攸之、費、侍郎董允等,先帝簡拔以遺陛下,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其任也。

    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補缺漏,有所廣益,若無興德之言,則戮允等,以彰其慢。

    ’”乃知脫誤之處。

    兼董允止稱侍郎,蓋其本傳所曆之官也。

    因以《武侯》、《董允傳》,及《文選》參而補之,遂為全文。

     右洵直,姓胡氏字次魚,鄉曲前輩,登科仕至别乘。

     ○内長文 漢武帝元朔三年,诏曰:“夫刑罰所以防奸也,内長文所以見愛也。

    ”張晏曰:“長文,德也。

    ”師古曰:“诏言有文德者,即親内而祟長之,所以見仁愛之道。

    ”魯氏《自備》載:章子厚家藏古本《漢書》,“内長文”,乃是“而肆赦”字。

    蓋“而”訛為“内”,“肆赦”皆缺偏旁而為“長文”。

    诏雲“其赦天下”,意甚明白。

     右魯氏字子明,自号笑塢老人,臨江鄉先生也,著書名《自備》雲。

     ○性善辨 《孟子題辭》又有外書四篇:《性善辨》、《文說》、《孝經》、《為正》。

    予鄉新喻謝氏,多藏古書,有《性善辨》一帙,則知與《文說》、《孝經》、《為正》,是謂四篇。

     ○漢磚 曩于周益公坐間,出示漢五磚,皆得于劍州梓潼縣,因記其文,公亦書于後,并錄之。

     《謝君磚》。

    其文雲:“元和三年五月甲戌朔,謝君久造此墓。

    ” 按:元和之号,惟漢章帝、唐憲宗有之。

    憲宗之三年,其五月則壬午朔也,而此甲戌其為漢隸不疑。

     《扈君甲磚》。

    其文雲:“持節使者、北宮衛令扈君千秋之宅,建武二十八年五月丙午,工李邑作。

    ” 《乙磚》。

    其文雲:“北宮衛令扈君萬秋宅。

    ”皆篆文。

     漢北宮衛士令,秩六百石。

    以《長曆》考之,是歲壬子,下到今淳熙壬寅,一千一百二十載矣。

     《範君甲磚》。

    其文雲:“嗟痛明時,仲治無年,結亻重孳孳,履踐聖門,智辯賜張,□噍孔言,寬博□約,性能淵泉,帶徒千人,行無遺愆。

    ” 《乙磚》。

    其文雲:“德積未報,曷尤乾巛,茂而不實,顔氏暴颠,非獨範子,古今皆然,相貌睹形,列畫諸先,設生有知,豈複恨焉。

     漢範君阙旁,耕者嘗獲巨磚二,皆為當路取去,惟拓本傳于好事之家。

    乙磚僅存,此範君墓中之銘。

    《晁錯傳》:“公卿言鄧先”,師古曰:“鄧先猶言鄧先生也。

    ”列畫諸先者,豈非墓中列畫古賢士,如武梁石室之類邪?先儒謂謝始為志銘,此可證其誤。

    《梓潼城磚》。

    其文雲:“梓潼城。

    ” 篆文皆反,一磚之重至□斤,歲月雖無所稽,然字畫勁奇,決非近古所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