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而掄擢,必将副上之知任。
所謂豪俊,驟揚庭選,伫見風節,聳聞天下。
某成樂樊圃,繄心京毂,伏冀上為宗稷,精治興寝。
” 梅聖俞嘗雲:“古人造語,有純用平聲琢句,天然渾成者,如‘枯桑知天風’是也。
有純用側聲作詩,雲:‘月出斷岸口,影照别炯背。
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 内翰洪公帥會稽日,餘嘗乘間問曰:“禹穴有二處,其一在禹廟告成觀,穴上有窆石是也。
其一去禹廟十餘裡,名曰‘陽明洞天’,即稽山之麓,有石徑丈餘,中裂為一鎼,闊不盈尺,相傳指此為禹穴。
圖經雲:‘禹治水投玉簡于此穴中。
’未知孰是?”公雲:“‘禹穴’二字,出司馬遷書,雖其事不經,必是秦、漢以來相傳如此。
張晏注《漢書》雲:‘禹巡狩,至會稽而崩,因葬焉。
上有孔穴,民間雲禹入此穴。
’又不經之尤者。
要之,子長謂‘上會稽,探禹穴’,言極其高深也,‘探’者取極深之義。
今陽明穴中,投物于中,不知其底止,當以此為禹穴可也,非謂禹葬之地。
”又問:“若耶溪,去鏡湖二十餘裡,乃一小澗水,溪旁人煙極蕭條,但有雲門寺猶存焉。
唐人詩中多言‘若耶溪畔采蓮女’,何也?”公曰:“所謂采蓮女者,亦指西子而言也。
時之盛衰不同,唐之初年,必是勝地。
何以知之?今去耶溪三裡許,地頗平曠,世傳以為虞世南宅之舊址;杜子美詩雲‘若耶溪,雲門寺,青鞋布襪從此始。
’則為唐之勝地可知矣。
”予因言:“《史記》載秦始皇三十七年,出遊過丹陽,至錢塘。
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裡,從狹中渡。
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
所謂狹中者,即今富陽縣,絕江而東,取紫霄宮路是也。
江流至此極狹,去岸才一二百步,水波委蛇,始皇正從此渡,取暨陽界至會稽山。
今暨陽縣外有始皇祠宇,乃經從之處。
徐廣注《史記》直指以為在餘杭,不知餘杭非江流之所經也。
”公深以為然。
鄭戩,字天休,知開封府。
府吏馮元者,奸巧通結權貴,号為“立地京兆尹”。
戩窮其罪,流于海島。
後移守長安,有表曰:“聽嚴宸之鐘鼓,未蔔何辰;植勁柏于雪霜,更觀晚節。
”上稱誦者數四。
代範仲淹為西路招讨,置府于泾州。
元昊擁衆臨黑山,戩勒兵巡邊,趨蓮花堡,時天寒風勁,置酒高會,旗幟绛野,铙鼓聒天,虜衆十萬不敢動。
元昊曰:“已遣使稱臣,何為複用此公護諸将!”觀此,則守帥謝表亦可以見其志節也。
範文正公守饒州,謝表雲:“此而為郡,陳憂憂布政之方;必也立朝,增蹇蹇匪躬之節。
”天下歎公至誠許國,終始不渝,不以進退易其守也。
王元之守滁日,謝表雲:“諸縣豐登,苦無公事;一家飽暖,全藉君恩。
”歐陽公取其語,發為歌詠雲:“諸縣豐登少公事,一家飽暖荷君恩。
”亦見身在外服,不忘其君之義也。
自祖宗以來,凡外郡謝表未有不報行者。
慶元初,權奸用事,輪對官希旨,乞勿報行,遂以為例矣。
許下士夫雲,章子厚當軸,喜罵士人,常對衆雲:“今時士人如人家婢子,才出外求食,個個要作行首。
”張天覺在旁雲:“如商英者,莫做得一個角妓否?”章笑,久之遂遷職。
子厚之孫章大方雲:“不然。
天覺好诙諧,先祖丞相曰:‘豈有禁從作 是徘語,好撻!’天覺應聲雲:‘某權某職且二年,切告相公撻下“權”字。
’丞相笑,未幾,乃落‘權’字。
” 子厚為商州推官,時子瞻為鳳翔幕佥,因差試官開院,同途小飲山寺。
聞報有虎者,二人酒狂,因勒馬同往觀之。
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子瞻雲:“馬猶如此,著甚來由。
”乃轉去。
子厚獨鞭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
”既近,取銅沙鑼于石上撷響,虎即驚竄。
歸謂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異時奸計,已見于此矣。
所謂豪俊,驟揚庭選,伫見風節,聳聞天下。
某成樂樊圃,繄心京毂,伏冀上為宗稷,精治興寝。
” 梅聖俞嘗雲:“古人造語,有純用平聲琢句,天然渾成者,如‘枯桑知天風’是也。
有純用側聲作詩,雲:‘月出斷岸口,影照别炯背。
且獨與婦飲,頗勝俗客對。
” 内翰洪公帥會稽日,餘嘗乘間問曰:“禹穴有二處,其一在禹廟告成觀,穴上有窆石是也。
其一去禹廟十餘裡,名曰‘陽明洞天’,即稽山之麓,有石徑丈餘,中裂為一鎼,闊不盈尺,相傳指此為禹穴。
圖經雲:‘禹治水投玉簡于此穴中。
’未知孰是?”公雲:“‘禹穴’二字,出司馬遷書,雖其事不經,必是秦、漢以來相傳如此。
張晏注《漢書》雲:‘禹巡狩,至會稽而崩,因葬焉。
上有孔穴,民間雲禹入此穴。
’又不經之尤者。
要之,子長謂‘上會稽,探禹穴’,言極其高深也,‘探’者取極深之義。
今陽明穴中,投物于中,不知其底止,當以此為禹穴可也,非謂禹葬之地。
”又問:“若耶溪,去鏡湖二十餘裡,乃一小澗水,溪旁人煙極蕭條,但有雲門寺猶存焉。
唐人詩中多言‘若耶溪畔采蓮女’,何也?”公曰:“所謂采蓮女者,亦指西子而言也。
時之盛衰不同,唐之初年,必是勝地。
何以知之?今去耶溪三裡許,地頗平曠,世傳以為虞世南宅之舊址;杜子美詩雲‘若耶溪,雲門寺,青鞋布襪從此始。
’則為唐之勝地可知矣。
”予因言:“《史記》載秦始皇三十七年,出遊過丹陽,至錢塘。
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裡,從狹中渡。
上會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
所謂狹中者,即今富陽縣,絕江而東,取紫霄宮路是也。
江流至此極狹,去岸才一二百步,水波委蛇,始皇正從此渡,取暨陽界至會稽山。
今暨陽縣外有始皇祠宇,乃經從之處。
徐廣注《史記》直指以為在餘杭,不知餘杭非江流之所經也。
”公深以為然。
鄭戩,字天休,知開封府。
府吏馮元者,奸巧通結權貴,号為“立地京兆尹”。
戩窮其罪,流于海島。
後移守長安,有表曰:“聽嚴宸之鐘鼓,未蔔何辰;植勁柏于雪霜,更觀晚節。
”上稱誦者數四。
代範仲淹為西路招讨,置府于泾州。
元昊擁衆臨黑山,戩勒兵巡邊,趨蓮花堡,時天寒風勁,置酒高會,旗幟绛野,铙鼓聒天,虜衆十萬不敢動。
元昊曰:“已遣使稱臣,何為複用此公護諸将!”觀此,則守帥謝表亦可以見其志節也。
範文正公守饒州,謝表雲:“此而為郡,陳憂憂布政之方;必也立朝,增蹇蹇匪躬之節。
”天下歎公至誠許國,終始不渝,不以進退易其守也。
王元之守滁日,謝表雲:“諸縣豐登,苦無公事;一家飽暖,全藉君恩。
”歐陽公取其語,發為歌詠雲:“諸縣豐登少公事,一家飽暖荷君恩。
”亦見身在外服,不忘其君之義也。
自祖宗以來,凡外郡謝表未有不報行者。
慶元初,權奸用事,輪對官希旨,乞勿報行,遂以為例矣。
許下士夫雲,章子厚當軸,喜罵士人,常對衆雲:“今時士人如人家婢子,才出外求食,個個要作行首。
”張天覺在旁雲:“如商英者,莫做得一個角妓否?”章笑,久之遂遷職。
子厚之孫章大方雲:“不然。
天覺好诙諧,先祖丞相曰:‘豈有禁從作 是徘語,好撻!’天覺應聲雲:‘某權某職且二年,切告相公撻下“權”字。
’丞相笑,未幾,乃落‘權’字。
” 子厚為商州推官,時子瞻為鳳翔幕佥,因差試官開院,同途小飲山寺。
聞報有虎者,二人酒狂,因勒馬同往觀之。
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子瞻雲:“馬猶如此,著甚來由。
”乃轉去。
子厚獨鞭馬向前去,曰:“我自有道理。
”既近,取銅沙鑼于石上撷響,虎即驚竄。
歸謂子瞻曰:“子定不如我。
”異時奸計,已見于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