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西塘集省舊續聞卷第二
陸辰州子逸,左丞農師之孫,太傅公之玄孫也。
晚以疾廢,蔔築于秀野,越之佳山水也。
公放遨其間,不複有榮念。
對客,則終日清談不倦,尤好語及前輩事,纚纚傾人聽。
餘嘗登門,出近作《贈别》長短句以示公,其末句雲;“莫待柳吹綿,吹綿時杜鵑。
”公賞誦久之。
是後,從遊頗密。
公嘗謂餘曰:“曾看東坡《賀新郎》詞否?”餘對以世所共歌者。
公雲:“東坡此詞,人皆知其為佳,但後撷用榴花事,人少知其意。
某嘗于晁以道家見東坡真迹,晁氏雲:東坡有妾名曰朝雲、榴花。
朝雲死于嶺外,東坡嘗作《西江月》一阙,寓意于梅,所謂‘高情已逐曉雲空’是也。
惟榴花獨存,故其詞多及之。
觀‘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可見其意矣。
又《南歌子》詞雲:‘紫陌尋春去,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惟見石榴新蕊一枝開。
冰簟堆雲髻,金罇灧玉醅。
綠陰青子莫相催。
留取紅巾千點照池台。
’意有所屬也。
”或雲贈王晉卿侍兒,未知其然否也? 餘謂後輩作詞,無非前人己道底句,特善能轉換爾。
《三山老人語錄》雲:“從來九日用落帽事,東坡獨雲‘破帽多情卻戀頭’,尤為奇特。
”不知東坡用杜子美詩“羞将短發還吹帽,笑倩傍人為整冠”。
近日陳子高作《谒金門》雲:“春滿院,飛去飛來雙燕。
紅雨入簾寒不卷,小屏山六扇。
”乃《花間集》和凝詞:“拂水雙飛來去燕,曲檻小屏山六扇。
”趙德莊詞雲:“波底夕陽紅濕。
”“紅濕”二字以為新奇,不知蓋用李後主“細雨濕流光”,與《花間集》“一簾疏雨濕春愁”之“濕”。
辛幼安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将愁去。
”人皆以為佳,不知趙德莊《鵲橋仙》詞雲:“春愁元是逐春來,卻不肯随春歸去。
”蓋德莊又本李漢老《楊花》詞“蓦地便和春、帶将歸去”。
大抵後之作者,往往難追前人。
蓋唐詞多豔句,後人好為谑語;唐人詞多令曲,後人增為大拍。
又況屋下架屋,陳腐冗長,所以全篇難得好語也。
公之詞傳于曲編者,獨《瑞鶴仙》“臉霞紅印枕”之句。
有和李漢老“叫雲吹斷橫玉”,詞語高妙,惜其不傳于世。
其詞雲:“黃橙紫蟹,映金壺潋灎,新醅浮綠。
共賞西樓今夜月,極目雲無一粟。
揮塵高談,倚欄長嘯,下視鱗鱗屋。
轟然何處,瑞龍聲噴蕲竹。
何況露白風清,銀河澈漢,仿佛如懸瀑。
此景古今如有價,豈惜明珠千斛。
灏氣盈襟,冷風入袖,隻欲騎鴻鹄。
廣寒宮殿,看人顔似冰玉。
”觀公之詞,可以知其風流醞藉矣。
魯直跋東坡道人黃州所作《蔔算子》詞雲:“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
”此真知東坡者也。
蓋“揀盡寒枝不肯栖”,取興鳥擇木之意,所以謂之高妙。
而《苕溪漁隐叢話》乃雲“鴻雁未嘗栖宿樹枝,惟在田野葦叢間,此亦語病”。
當為東坡稱屈可也。
又古詞:“水竹舊院落,櫻筍新蔬果。
”蓋唐制,四月十四日,堂廚及百司廚通謂之櫻筍廚。
此乃夏初,詞正用此事。
而《叢話》乃雲“莺引新雛過”,而以櫻筍為非。
豈知古詞首句多是屬對,而櫻筍事尤切時耶。
趙右史家有顧禧景蕃《補注東坡長短句》真迹,雲:“按唐人詞,舊本作‘試教彈作忽雷聲’,蓋《樂府雜錄》雲:‘康昆侖嘗見一女郎彈琵琶,發聲如雷。
而文宗内庫,有二琵琶,号大忽雷、小忽雷,鄭中丞嘗彈之。
’今本作‘輥雷聲’,而傅幹注亦以‘輥雷’為證,考之傳記無有。
” 又雲:“餘頃于鄭公實處,見東坡親迹書《蔔算子》斷句雲‘寂寞沙汀冷’,今本作‘楓落吳江冷’,詞意全不
晚以疾廢,蔔築于秀野,越之佳山水也。
公放遨其間,不複有榮念。
對客,則終日清談不倦,尤好語及前輩事,纚纚傾人聽。
餘嘗登門,出近作《贈别》長短句以示公,其末句雲;“莫待柳吹綿,吹綿時杜鵑。
”公賞誦久之。
是後,從遊頗密。
公嘗謂餘曰:“曾看東坡《賀新郎》詞否?”餘對以世所共歌者。
公雲:“東坡此詞,人皆知其為佳,但後撷用榴花事,人少知其意。
某嘗于晁以道家見東坡真迹,晁氏雲:東坡有妾名曰朝雲、榴花。
朝雲死于嶺外,東坡嘗作《西江月》一阙,寓意于梅,所謂‘高情已逐曉雲空’是也。
惟榴花獨存,故其詞多及之。
觀‘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可見其意矣。
又《南歌子》詞雲:‘紫陌尋春去,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惟見石榴新蕊一枝開。
冰簟堆雲髻,金罇灧玉醅。
綠陰青子莫相催。
留取紅巾千點照池台。
’意有所屬也。
”或雲贈王晉卿侍兒,未知其然否也? 餘謂後輩作詞,無非前人己道底句,特善能轉換爾。
《三山老人語錄》雲:“從來九日用落帽事,東坡獨雲‘破帽多情卻戀頭’,尤為奇特。
”不知東坡用杜子美詩“羞将短發還吹帽,笑倩傍人為整冠”。
近日陳子高作《谒金門》雲:“春滿院,飛去飛來雙燕。
紅雨入簾寒不卷,小屏山六扇。
”乃《花間集》和凝詞:“拂水雙飛來去燕,曲檻小屏山六扇。
”趙德莊詞雲:“波底夕陽紅濕。
”“紅濕”二字以為新奇,不知蓋用李後主“細雨濕流光”,與《花間集》“一簾疏雨濕春愁”之“濕”。
辛幼安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将愁去。
”人皆以為佳,不知趙德莊《鵲橋仙》詞雲:“春愁元是逐春來,卻不肯随春歸去。
”蓋德莊又本李漢老《楊花》詞“蓦地便和春、帶将歸去”。
大抵後之作者,往往難追前人。
蓋唐詞多豔句,後人好為谑語;唐人詞多令曲,後人增為大拍。
又況屋下架屋,陳腐冗長,所以全篇難得好語也。
公之詞傳于曲編者,獨《瑞鶴仙》“臉霞紅印枕”之句。
有和李漢老“叫雲吹斷橫玉”,詞語高妙,惜其不傳于世。
其詞雲:“黃橙紫蟹,映金壺潋灎,新醅浮綠。
共賞西樓今夜月,極目雲無一粟。
揮塵高談,倚欄長嘯,下視鱗鱗屋。
轟然何處,瑞龍聲噴蕲竹。
何況露白風清,銀河澈漢,仿佛如懸瀑。
此景古今如有價,豈惜明珠千斛。
灏氣盈襟,冷風入袖,隻欲騎鴻鹄。
廣寒宮殿,看人顔似冰玉。
”觀公之詞,可以知其風流醞藉矣。
魯直跋東坡道人黃州所作《蔔算子》詞雲:“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
”此真知東坡者也。
蓋“揀盡寒枝不肯栖”,取興鳥擇木之意,所以謂之高妙。
而《苕溪漁隐叢話》乃雲“鴻雁未嘗栖宿樹枝,惟在田野葦叢間,此亦語病”。
當為東坡稱屈可也。
又古詞:“水竹舊院落,櫻筍新蔬果。
”蓋唐制,四月十四日,堂廚及百司廚通謂之櫻筍廚。
此乃夏初,詞正用此事。
而《叢話》乃雲“莺引新雛過”,而以櫻筍為非。
豈知古詞首句多是屬對,而櫻筍事尤切時耶。
趙右史家有顧禧景蕃《補注東坡長短句》真迹,雲:“按唐人詞,舊本作‘試教彈作忽雷聲’,蓋《樂府雜錄》雲:‘康昆侖嘗見一女郎彈琵琶,發聲如雷。
而文宗内庫,有二琵琶,号大忽雷、小忽雷,鄭中丞嘗彈之。
’今本作‘輥雷聲’,而傅幹注亦以‘輥雷’為證,考之傳記無有。
” 又雲:“餘頃于鄭公實處,見東坡親迹書《蔔算子》斷句雲‘寂寞沙汀冷’,今本作‘楓落吳江冷’,詞意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