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則飲酒。
〔例〕食酒、食茶。
育養也。
呼平聲。
飼食人也。
呼為市。
「素問」「至真要大論」注:己曰食,他曰飼。
配以馔佐食也。
「玉篇」:配,合也。
「增韻」:侑也。
唅以飯食兒也。
「說文」:啖,食也,以食食人也;字變為唅。
「埤蒼」:唵,唅也;謂以掌進食也。
斟飲也。
呼忍,平聲。
「說文」:斟,勺也。
搵染也。
「集韻」:烏困切。
「六書考」:指按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注:焠亦搵染之義。
枵饑也。
「說文」:枵,虛也。
「正字通」:人饑曰枵腹。
饷饋物也。
呼如幸。
「三國志」「魏文帝紀」注:以所著典論及詩賦饷孫權。
食受也。
「易」:食舊德,厲貞終吉。
注:食,受也。
〔例〕食虧(則受虧)、食倯(則受愚)、食氣(則受氣)。
食賭語也。
「戰國策」:孫臣謂魏王曰:『王獨不見博者之用枭乎?欲食則食,欲握則握』。
母呼武;古音也。
「詩」:蝃蝀朝濟于西,終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與雨為韻。
「易」「系傳」: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懼,又明于憂患與故。
元有師保,如臨父母。
與度、懼、故為韻。
囝子也。
「集韻」:音蹇。
謂閩人呼兒為囝。
「青箱雜記」:唐取閩子為宦官。
顧況有「哀囝詩」。
嬰乳兒也。
「釋名」:人始生曰嬰兒。
一曰男曰嬰、女曰孩。
簡婢也。
簡,小子也;謂可簡别使用也。
俗作娴。
按「集韻」:娴音閑。
「說文」:雅也,非婢之義)。
官為家人敬稱之辭。
如大家之稱媳婦、嫂氏之稱小叔,均曰某官。
「天祿識餘」:洪武間,分民戶為五等:一曰官。
謂為仕宦之家也。
舍為搢紳子弟之稱,猶言舍人也。
「台灣外紀」:鄭延平未仕時,稱森舍;鄭經為世子時,稱錦舍。
按舍人之官自周始,置掌宮中之政。
曆代因之,為親近之官。
宋、元時,世俗稱貴顯子弟曰舍人,或曰小舍。
明太祖義子稱某舍,亦其例也。
老為長者之稱。
而長者亦以稱晚輩。
鄉黨俊秀,父執多呼其字,或稱曰某老。
「周禮」「地官」鄉老注:老,尊稱也。
哥有二義:一呼平聲,為親敬之辭,如曰兄哥;一呼入聲,為鄙賤之辭,如曰馬哥。
雄呼形;古音也。
「詩」「無羊」:爾牧來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爾羊來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畢來既升。
又「正月」:謂山益卑,為岡為陵。
民之訛言,甯莫之懲。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具曰餘聖,誰知鳥之雌雄。
「左傳」襄十年:傳孫文子占繇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喪其雄。
「楚辭」「國殇」,見「弓」字條。
弓呼肱。
古音也。
「詩」:太叔于田抑釋掤忌。
抑鬯弓忌。
小戎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閉绲縢。
采綠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釣,言綸之繩。
閟宮公交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
公徒三萬,貝冑朱綅。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
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
「左傳」莊二十一年詩曰: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楚辭」「國殇」:帶長劍兮挾秦弓,首雖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韓非子」「揚權篇」:毋弛而弓,一栖兩雄。
又「公羊傳」:邾黑弓以濫來奔。
「左」、「榖」二傳:作黑肱。
弓、肱古音同,故通用。
晡晚也。
「淮南子」:日至于悲谷,是為晡時。
冥夜也。
「詩」:斯千哕哕其冥。
箋:冥,夜也。
暴風信也。
亦曰報。
「詩」「邸風」:終風且暴。
箋:暴,疾也。
湧浪也。
謂其洶湧也。
冊書也。
與策通。
「禮」「中庸」:布在方策。
蔡邕獨斷策簡也,長二尺,短者半之,兩編下附;單執一劄謂之簡,連編諸簡謂之策。
批信也。
「廣雅」:批,示也。
沃灑水也。
「說文」:沃,灌溉也。
〔例〕沃花、沃田。
煦附熱也。
說文:煦,溫潤也。
「韓詩章句」:煦,暖也。
暴曬日也。
「說文」:暴,晞也。
「孟子」: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注:暴,曬也。
錌淬鐵也。
「集韻」:音岸;柔鐵也。
焯火然也。
「廣雅」:焯,爇也、明也。
「詩」「大雅」:焯彼雲漢。
今作倬。
度火傳薪也。
「廣雅」:度,過也。
化火熄也。
呼平聲為花。
「離騷」: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餘既不難夫離别兮,傷靈修之數化。
又「天問」、「九章」、「九辯」,亦讀平聲。
先秦諸子之書,無不作平聲者,與多、歌、蛇、波、施、移、為、宜為韻。
梁沈約「冠子祝文」:蠲茲令日,元服肇加。
成德既舉,童心自化。
行之則至,無謂道賒。
敦以秋實,食以春華。
無恥下問,乃緻高車。
子孫千億,廣樹厥家。
滕水湧也。
呼稱去聲。
「說文」:滕,水超湧也。
經傳多以「騰」為之。
浮湯湧也。
呼入聲。
「說文」:浮,泛也、溢也。
「詩」:生民蒸之浮浮。
箋:浮浮,氣蒸貌。
燒火熱也。
「說文」:燒,爇也。
〈氵靓〉水冷也。
「說文」:〈氵靓〉,寒冷也。
澇水濁也。
按台語:謂濁曰澇;唯濁水溪用「濁」字,俗呼澇水。
〈氵寺〉水滿也。
「說文」:〈氵寺〉,水暫益且止未滅也。
「集韻」:音雉。
洘水退也。
「唐韻」:音考;水幹也。
必裂也。
「說文」:必,分極也。
勝顫動也。
「山海經」:西王母豹尾戴勝。
注:勝,婦人首飾。
勝能顫動,故引申。
按台俗謂勝(?)為勝,股以銅線,作四旋形,長寸餘,上安生花;或用金銀為飾,插于鬓邊,行則顫動。
苴墊也。
以皮墊鞋也。
「漢書」「賈誼傳」:冠雖敝,不以苴履。
稠牢也。
以膠粘物而牢也。
「說文」:稠,密也;密則能牢。
按台語:豕牢曰豬稠。
稠、牢二字互訓。
幹水涸也。
音幹;俗呼搭,平聲。
多用礁字;如幹溪作礁溪。
幹燥也。
呼搭平聲。
幹修脯也。
如魚幹、肉幹之類。
俗作幹。
腐臭爛也。
呼為囿;古音也。
按錢大昕氏「恒言錄」:謂古無輕唇音,讀甫為圃。
故台語亦呼腐為圃。
汫味淡也。
與鹹反。
「玉篇」:疾正切;淨也。
樛曲也。
「詩」「召南」:南有樛木。
箋:樛木,曲木也。
亦作虬。
絿縮也。
呼入聲為救。
「詩」「商頌」:不競不絿。
箋:絿,急也;急則不申。
〔例〕絿線、絿筋。
黗色黑濁也。
與澤反。
「說文」:黗,黃濁黑也。
窳器劣也。
「集韻」:音愈,呼如魯。
「說文」:窳,惡也。
「史記」「五帝本紀」:器不苦窳。
注:苦,粗也;窳,病也:謂不整緻也。
袽衣敗也。
呼上聲。
「玉篇」:袾袽,敝衣也。
孝祭祀也。
「周書」:谥法,協時肇享為孝。
孝有尊敬之義,而祭祀亦有尊敬之心。
牙飲福也。
商工之家以月之初二、十六祭神而享其侶,謂之作牙。
又二月初二曰頭牙、臘月十六曰尾牙,以祀社公。
鄉村尤盛。
煞兇神也。
「齊東野語」有八煞,為道家言。
〔例〕犯煞、壓煞。
熏煙草也。
而阿片曰烏熏。
「明史」「暹羅傳」:作烏香。
謂其色黑而味香也(按「說文」:熏,香草也。
從草熏,謂氣能熏人也,又有醺醉之意。
〔例〕生熏、厚熏、水熏、條絲熏。
肄〈木卉〉也。
「詩」:汝墳伐其條肄。
傳:肄,餘也;斬而複生曰肄。
「方言」:肄,〈木卉〉餘也。
秦、晉之間曰肄。
〔例〕花肄、新肄。
蔫花萎也。
「集韻」:今關西言煙、山東言蔫,江南亦言〈歹委〉。
謝花落也。
焦衣绉也。
呼如寮;雙聲也。
「戰國策」: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
而「閩雜記」謂荔支蝕核曰焦核。
呼為咒。
湛濕也。
「詩」「湛露」:湛湛露斯。
值價值也。
呼下入為達。
當質錢也。
呼去聲。
「後漢書」「劉虞傳」:虞所赉賞典當胡夷,瓒複抄奪之。
按台灣當鋪,有小當、大當之分。
按贳錢也。
按,據也;謂暫時為據也。
按則按圖索骥之意。
出論價也。
謂有所出入也。
〈亻對〉交易也。
以金易銀也。
「說文」:〈亻對〉,市也。
按中國今通言兌。
兌,說也,非交易之義。
鬥互換也。
以物交物曰鬥。
通工易事亦曰鬥,鬥為量器,有輕重出入之義。
判購物也。
謂整購而零賣也。
卸大賣也。
「說文」:卸,舍車也。
「釋文」:舍,棄也。
判分沽也。
「說文」:判,分也。
倩傭也;以财使人也。
陳琳文:怪乃輕其家丘,謂為倩人。
央托也;不以财使人也。
「楊椒山家書」:央及爾兩個,好歹為我長些志氣。
贌呼如剝。
「字書」無。
貸田而耕也。
〈禾菐〉呼茅,入聲。
「字書」無。
豫價而沽也。
「閩小紀」:閩中種龍眼者多不自采,賈
〔例〕食酒、食茶。
育養也。
呼平聲。
飼食人也。
呼為市。
「素問」「至真要大論」注:己曰食,他曰飼。
配以馔佐食也。
「玉篇」:配,合也。
「增韻」:侑也。
唅以飯食兒也。
「說文」:啖,食也,以食食人也;字變為唅。
「埤蒼」:唵,唅也;謂以掌進食也。
斟飲也。
呼忍,平聲。
「說文」:斟,勺也。
搵染也。
「集韻」:烏困切。
「六書考」:指按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注:焠亦搵染之義。
枵饑也。
「說文」:枵,虛也。
「正字通」:人饑曰枵腹。
饷饋物也。
呼如幸。
「三國志」「魏文帝紀」注:以所著典論及詩賦饷孫權。
食受也。
「易」:食舊德,厲貞終吉。
注:食,受也。
〔例〕食虧(則受虧)、食倯(則受愚)、食氣(則受氣)。
食賭語也。
「戰國策」:孫臣謂魏王曰:『王獨不見博者之用枭乎?欲食則食,欲握則握』。
母呼武;古音也。
「詩」:蝃蝀朝濟于西,終朝其雨;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與雨為韻。
「易」「系傳」: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懼,又明于憂患與故。
元有師保,如臨父母。
與度、懼、故為韻。
囝子也。
「集韻」:音蹇。
謂閩人呼兒為囝。
「青箱雜記」:唐取閩子為宦官。
顧況有「哀囝詩」。
嬰乳兒也。
「釋名」:人始生曰嬰兒。
一曰男曰嬰、女曰孩。
簡婢也。
簡,小子也;謂可簡别使用也。
俗作娴。
按「集韻」:娴音閑。
「說文」:雅也,非婢之義)。
官為家人敬稱之辭。
如大家之稱媳婦、嫂氏之稱小叔,均曰某官。
「天祿識餘」:洪武間,分民戶為五等:一曰官。
謂為仕宦之家也。
舍為搢紳子弟之稱,猶言舍人也。
「台灣外紀」:鄭延平未仕時,稱森舍;鄭經為世子時,稱錦舍。
按舍人之官自周始,置掌宮中之政。
曆代因之,為親近之官。
宋、元時,世俗稱貴顯子弟曰舍人,或曰小舍。
明太祖義子稱某舍,亦其例也。
老為長者之稱。
而長者亦以稱晚輩。
鄉黨俊秀,父執多呼其字,或稱曰某老。
「周禮」「地官」鄉老注:老,尊稱也。
哥有二義:一呼平聲,為親敬之辭,如曰兄哥;一呼入聲,為鄙賤之辭,如曰馬哥。
雄呼形;古音也。
「詩」「無羊」:爾牧來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爾羊來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畢來既升。
又「正月」:謂山益卑,為岡為陵。
民之訛言,甯莫之懲。
召彼故老,訊之占夢;具曰餘聖,誰知鳥之雌雄。
「左傳」襄十年:傳孫文子占繇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喪其雄。
「楚辭」「國殇」,見「弓」字條。
弓呼肱。
古音也。
「詩」:太叔于田抑釋掤忌。
抑鬯弓忌。
小戎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閉绲縢。
采綠之子于狩,言韔其弓;之子于釣,言綸之繩。
閟宮公交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
公徒三萬,貝冑朱綅。
烝徒增增,戎狄是膺。
荊舒是懲,則莫我敢承。
「左傳」莊二十一年詩曰:翹翹車乘,招我以弓;豈不欲往,畏我友朋。
「楚辭」「國殇」:帶長劍兮挾秦弓,首雖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韓非子」「揚權篇」:毋弛而弓,一栖兩雄。
又「公羊傳」:邾黑弓以濫來奔。
「左」、「榖」二傳:作黑肱。
弓、肱古音同,故通用。
晡晚也。
「淮南子」:日至于悲谷,是為晡時。
冥夜也。
「詩」:斯千哕哕其冥。
箋:冥,夜也。
暴風信也。
亦曰報。
「詩」「邸風」:終風且暴。
箋:暴,疾也。
湧浪也。
謂其洶湧也。
冊書也。
與策通。
「禮」「中庸」:布在方策。
蔡邕獨斷策簡也,長二尺,短者半之,兩編下附;單執一劄謂之簡,連編諸簡謂之策。
批信也。
「廣雅」:批,示也。
沃灑水也。
「說文」:沃,灌溉也。
〔例〕沃花、沃田。
煦附熱也。
說文:煦,溫潤也。
「韓詩章句」:煦,暖也。
暴曬日也。
「說文」:暴,晞也。
「孟子」: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注:暴,曬也。
錌淬鐵也。
「集韻」:音岸;柔鐵也。
焯火然也。
「廣雅」:焯,爇也、明也。
「詩」「大雅」:焯彼雲漢。
今作倬。
度火傳薪也。
「廣雅」:度,過也。
化火熄也。
呼平聲為花。
「離騷」:初既與餘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餘既不難夫離别兮,傷靈修之數化。
又「天問」、「九章」、「九辯」,亦讀平聲。
先秦諸子之書,無不作平聲者,與多、歌、蛇、波、施、移、為、宜為韻。
梁沈約「冠子祝文」:蠲茲令日,元服肇加。
成德既舉,童心自化。
行之則至,無謂道賒。
敦以秋實,食以春華。
無恥下問,乃緻高車。
子孫千億,廣樹厥家。
滕水湧也。
呼稱去聲。
「說文」:滕,水超湧也。
經傳多以「騰」為之。
浮湯湧也。
呼入聲。
「說文」:浮,泛也、溢也。
「詩」:生民蒸之浮浮。
箋:浮浮,氣蒸貌。
燒火熱也。
「說文」:燒,爇也。
〈氵靓〉水冷也。
「說文」:〈氵靓〉,寒冷也。
澇水濁也。
按台語:謂濁曰澇;唯濁水溪用「濁」字,俗呼澇水。
〈氵寺〉水滿也。
「說文」:〈氵寺〉,水暫益且止未滅也。
「集韻」:音雉。
洘水退也。
「唐韻」:音考;水幹也。
必裂也。
「說文」:必,分極也。
勝顫動也。
「山海經」:西王母豹尾戴勝。
注:勝,婦人首飾。
勝能顫動,故引申。
按台俗謂勝(?)為勝,股以銅線,作四旋形,長寸餘,上安生花;或用金銀為飾,插于鬓邊,行則顫動。
苴墊也。
以皮墊鞋也。
「漢書」「賈誼傳」:冠雖敝,不以苴履。
稠牢也。
以膠粘物而牢也。
「說文」:稠,密也;密則能牢。
按台語:豕牢曰豬稠。
稠、牢二字互訓。
幹水涸也。
音幹;俗呼搭,平聲。
多用礁字;如幹溪作礁溪。
幹燥也。
呼搭平聲。
幹修脯也。
如魚幹、肉幹之類。
俗作幹。
腐臭爛也。
呼為囿;古音也。
按錢大昕氏「恒言錄」:謂古無輕唇音,讀甫為圃。
故台語亦呼腐為圃。
汫味淡也。
與鹹反。
「玉篇」:疾正切;淨也。
樛曲也。
「詩」「召南」:南有樛木。
箋:樛木,曲木也。
亦作虬。
絿縮也。
呼入聲為救。
「詩」「商頌」:不競不絿。
箋:絿,急也;急則不申。
〔例〕絿線、絿筋。
黗色黑濁也。
與澤反。
「說文」:黗,黃濁黑也。
窳器劣也。
「集韻」:音愈,呼如魯。
「說文」:窳,惡也。
「史記」「五帝本紀」:器不苦窳。
注:苦,粗也;窳,病也:謂不整緻也。
袽衣敗也。
呼上聲。
「玉篇」:袾袽,敝衣也。
孝祭祀也。
「周書」:谥法,協時肇享為孝。
孝有尊敬之義,而祭祀亦有尊敬之心。
牙飲福也。
商工之家以月之初二、十六祭神而享其侶,謂之作牙。
又二月初二曰頭牙、臘月十六曰尾牙,以祀社公。
鄉村尤盛。
煞兇神也。
「齊東野語」有八煞,為道家言。
〔例〕犯煞、壓煞。
熏煙草也。
而阿片曰烏熏。
「明史」「暹羅傳」:作烏香。
謂其色黑而味香也(按「說文」:熏,香草也。
從草熏,謂氣能熏人也,又有醺醉之意。
〔例〕生熏、厚熏、水熏、條絲熏。
肄〈木卉〉也。
「詩」:汝墳伐其條肄。
傳:肄,餘也;斬而複生曰肄。
「方言」:肄,〈木卉〉餘也。
秦、晉之間曰肄。
〔例〕花肄、新肄。
蔫花萎也。
「集韻」:今關西言煙、山東言蔫,江南亦言〈歹委〉。
謝花落也。
焦衣绉也。
呼如寮;雙聲也。
「戰國策」: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
而「閩雜記」謂荔支蝕核曰焦核。
呼為咒。
湛濕也。
「詩」「湛露」:湛湛露斯。
值價值也。
呼下入為達。
當質錢也。
呼去聲。
「後漢書」「劉虞傳」:虞所赉賞典當胡夷,瓒複抄奪之。
按台灣當鋪,有小當、大當之分。
按贳錢也。
按,據也;謂暫時為據也。
按則按圖索骥之意。
出論價也。
謂有所出入也。
〈亻對〉交易也。
以金易銀也。
「說文」:〈亻對〉,市也。
按中國今通言兌。
兌,說也,非交易之義。
鬥互換也。
以物交物曰鬥。
通工易事亦曰鬥,鬥為量器,有輕重出入之義。
判購物也。
謂整購而零賣也。
卸大賣也。
「說文」:卸,舍車也。
「釋文」:舍,棄也。
判分沽也。
「說文」:判,分也。
倩傭也;以财使人也。
陳琳文:怪乃輕其家丘,謂為倩人。
央托也;不以财使人也。
「楊椒山家書」:央及爾兩個,好歹為我長些志氣。
贌呼如剝。
「字書」無。
貸田而耕也。
〈禾菐〉呼茅,入聲。
「字書」無。
豫價而沽也。
「閩小紀」:閩中種龍眼者多不自采,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