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阮我等也。

     恁爾等也。

     〈亻忍〉彼等也。

     咱大衆也。

    為親愛之辭。

    呼如懶(按「集韻」:咱音查,自也。

    此系借用)。

     者此也。

    或呼平聲。

    按古人言者番、者個,後人多用這番、這個。

    「集韻」:這音彥,迎也,音義俱失;而台語猶存其真。

    又按者,古音諸;凡從者之字:如諸、渚、楮、豬、都、屠、箸、暑等,皆從者得聲)。

    〔例〕置者、系者、企者、帶者。

     者此也。

    猶言若此。

    〔例〕者大、者小、者寒、者熱。

     也彼也。

    或呼平聲。

    按也、它兩字,金文相同。

    秦琅邪台石刻,始皇帝所為也;也字猶與它字似。

    漢人寫經始分它、也兩字。

    它,古文蛇;「說文」:它,蟲也。

    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後人借言無他。

    詩「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釋文」:它,古他字;此本義之轉也。

    段玉裁氏雲:語言轉移,則以無别,故當之猶言彼也;許言此以說假借之例。

    鄙意:許氏以它訓蟲,義甚明;以也訓****,則謬。

    而台語以者為此、以也為彼,義猶近古。

    又按:也讀平聲,與它同。

    凡從也之字如他、她、池、杝、虵、訑,古音皆讀它。

    〔例〕置也、系也、企也、帶也。

     也彼也。

    猶言若彼〔例〕也大、也小、也寒、也熱。

     也為發語辭。

    又為亦。

    〔例〕也會、也着、也當、也好、我坐爾也坐、爾行我也行。

     查此也。

    為者之轉音。

    〔例〕查甫、查某。

     厶某也。

    「榖梁」桓二年注:鄧厶地。

    「釋文」:厶,本作某。

    朱駿聲氏雲:凡口不能舉者稱某可也,手不能筆者書囗可也。

     或為不定辭。

    〔例〕或兮、或撘。

     即就也。

    假借為此。

    〔例〕即兮、即撘。

     佗何也。

    按佗、何二字,本義互訓。

    「說文」:佗,何也;何,儋也。

    後人借佗為他、借何為誰,二字亦可互訓。

    〔例〕佗(去則何往)、佗位(則何所)。

     阿為發語辭。

    亦呼如安。

    〔例〕阿舅、阿姑、阿公、阿媽。

     兮語助也。

    「詩經」常用之。

    亦作的。

    〔例〕阮兮(則我的)、恁兮(則爾的)。

     兮個也。

    疑介字之訛。

    〔例〕即兮(則此個)或兮(則彼個)。

     仔為語助。

    呼亞。

    〔例〕桃仔、李仔。

     那為轉語。

    「左傳」:棄甲則那。

    注:那猶何也。

    〔例〕那是、那着、那〈忄麥〉、那〈忄勿〉。

     藉為承上辭。

    猶言乃也。

    〔例〕藉會、藉當。

     安助辭也。

    亦作案。

    「荀子」尤多用之。

    「戰國策」:秦與韓為上交,秦禍安移于梁矣;秦與梁為上交,秦禍安攘于趙矣。

    「呂氏春秋」:今置質為臣,其主安主;釋玺辭官,其主安輕。

    蓋當時人以安語助,或方言耳。

    〔例〕安怎(猶言如何)、安仍(猶言如此)。

     偌與若通。

    猶言若此。

    按偌音惹;般若之若,亦音惹。

    是六朝譯經之音相同。

    〔例〕偌大、偌小、偌寒,偌熱。

     盍何不也。

    「論語」:盍亦反其本矣。

    〔例〕盍〈忄麥〉、盍〈忄勿〉。

     敢為疑問辭。

    「儀禮」:客敢拜,主人敢辭。

    注:敢為冒眛之辭。

    〔例〕敢采(猶言或者。

    亦作檢采。

    敢檢一聲之轉)、敢會(會能也)。

     且為未定辭。

    又暫也。

    如所謂得過且過也。

    〔例〕且坐、且行、且看、且聽。

     罔為未然辭。

    「後漢書」「馬防傳」:更共罔養,以崇虛名。

    注:罔養,猶依違也。

    〔例〕罔度(謂且過也)、罔做、罔飼(飼食也。

    己曰食、他曰飼)、罔育(育養也,呼平聲)。

     未為未定辭。

    〔例〕食未、困未。

     的為現在辭。

    〔例〕的食、的困。

     拉為已定辭。

    〔例〕食拉、困拉。

     不弗也。

    按台語謂不為〈忄勿〉。

    唯下列二語,用不字。

    〔例〕不時、不黨。

     〈忄勿〉不也。

    否也。

    〔例〕〈忄勿〉食、〈忄勿〉困、〈忄勿〉免(免也。

    按「詩」「大雅」,文王不顯。

    箋:不顯,顯也。

    「左傳」:無甯茲許公複奉其社稷,注:無甯,甯也。

    中國古代文法,多有此例),〈忄勿〉舉(猶還須也)。

     〈忄麥〉要也。

    欲也。

    〔例〕〈忄麥〉食、〈忄麥〉困。

     無呼毛。

    古音也。

    「漢書」「馮異傳」:饑者毛食,寒者毛衣。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按錢大昕「恒言錄」,謂古無輕唇音,讀無為模,轉為毛。

    〔例〕無采、無頭神、無路用。

     煞畢也。

    煞與殺同。

    殺之則終;引申為畢,又為罷。

    〔例〕食煞、講煞、作煞、搬煞、放煞、喝煞。

     煞極也。

    羅邺詩:江似秋岚不煞流。

    謂不甚流也。

    〔例〕煞撲、煞(?)。

     着猶當也。

    又是也。

    〔例〕着勤、着儉。

     較比也。

    呼如魯人獵較之較。

    〔例〕較大、較小、較緊、較〈走曼〉。

     多「爾雅」:多衆也(按台語謂多為濟,唯下列數語用多字)。

    〔例〕多事、多端、多煩、多謝。

     濟多也。

    呼下入聲。

    「詩」「文王」:濟濟多士,文王以甯。

    箋:濟濟,衆多貌。

    又「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濟濟。

    箋:濟濟,衆多貌。

     夠足也。

    「集韻」:夠,多也。

    〔例〕夠額、夠站。

     〈叕出〉不足也。

    亦曰減,亦曰少。

    「方言」:〈叕出〉,短也。

     〈叕出〉斜也。

    短則斜。

     旺盛也。

    與衰反。

    「集韻」:旺,光美也。

     細小也。

    與大反。

    「說文」:細,微也。

    「廣雅」:細,小也。

    〔例〕細漢、細姬。

     勇體壯也。

    「說文」:勇,氣也;古文作恿。

    段玉裁氏雲:氣,雲氣也;引申為人充體之氣之稱。

    力者筋也,勇者氣也;氣之所至,力亦至焉。

    心之所至,氣乃至。

    故古文勇從心。

     〈那,羽代阝〉體弱也。

    「集韻」:乃感切。

    鳥羽弱也。

     躼身長也。

    呼羅,入聲。

    「字書」無。

     矮身短也。

    「說文」:矮,短人也。

     啙幼也。

    「韻會」:啙音紫。

    「漢書」「地理志」:啙窳偷生而亡積聚。

    師古注:啙,短也。

    「集韻」:啙,弱也,亦短也。

     胖肥也。

    呼如泮。

    「禮」「大學」:心廣體胖。

    注:胖,猶大也。

     梗謂物堅而不可折也。

    呼睨,入聲。

    雷浚雲:「說文」無硬字,當作梗。

    「爾雅」:梗,直也。

    梗直之木必堅。

    此引申之義也。

    〔例〕梗直、梗撓。

     潤謂物柔而不易斷也。

    「禮」「聘義」:溫潤而澤。

     偄弱也。

    「說文」:偄,弱也。

    俗作軟軟。

     定堅實也。

    「儀禮」:鄉飲酒〈羔上火下〉定,速賓。

    注:定,猶孰也。

    按台灣粟定、豆定之義,則由孰引申;蓋物孰則實,不孰則不實。

     冇不實也。

    呼如怕。

    「閩雜記」有此字。

     貴謂物價高也。

    「說文」:貴,物不賤也。

     俗謂物價賤也。

    「說文」:俗,習也。

    習見則賤。

     夵上大而下小也。

    「集韻」音琰。

     尖本粗而末銳也。

    「說文」:楔也。

    本作櫼。

     普遍也。

    古作溥。

    「說文」:普,大也。

    〔例〕普度、普施。

     太甚也。

    「廣雅」:太,大也。

    〔例〕太寒、太熱。

     赢勝也。

    猶曰此愈于彼也。

    「廣雅」:赢,益也、過也。

    按賭語,勝敗曰赢輸。

     系置也。

    「論語」: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何晏注:不如匏瓜系滞一處也。

     在在也。

    呼下,入。

     撻塞也。

     鎮塞也。

    「楚辭」:覽民尤以自鎮。

    注:鎮,止也。

     稽積滞也。

    呼下,平。

    「說文」:稽,留也。

     開分離也。

     峇周合也。

    呼如覓。

     勼儉也。

    又吝也。

    「說文」:勼,斂聚也。

    〔例〕勼儉、勼凍。

     凍悭也;悭,悭也。

    謂如凍冰之堅、也。

    堅、悭音同。

    〔例〕凍酸。

     浏逃也。

    忽然而去也。

    呼柳,平聲。

    「楚辭」注:浏浏,風疾貌。

     〈走勿〉避也。

    隐而不出也。

    呼九,平聲。

    「類篇」:〈走勿〉,足不伸也。

    〔例〕〈走勿〉膠、〈走勿〉手。

     偆伸也、剩也。

    「說文」:偆,富也。

    〔例〕偆錢、偆物、偆勻、偆膠。

     微隐也。

    呼入聲。

    「左傳」:白公登山而缢,其徒微之。

    注:微,隐也。

    按「論語」微生高,「戰國策」作尾生。

    微、尾古音同。

    〔例〕微前、微後。

     墊藏也、匿也。

    「說文」:墊,下也。

    〔例〕墊微、墊空。

     辟隐也。

    與避通。

    「詩」「衛風」:宛然左辟。

     閃避也。

    「禮運」:龍以為畜,故魚鲔不淰。

    注:淰之言閃也。

     抵不期而遇也。

    呼誅,上聲。

    「說文」:抵,觸也。

    「方言」:抵,會也;梁、益之間謂之抵。

    按台語,有海水雖闊,船頭相抵;則抵觸、抵會之意)。

     佮相與也。

    「說文」:佮,合也。

    人相耦為佮、物相聚為敆;經傳皆以合為之。

     敆合也。

    說見前。

    〔例〕敆作、敆冊。

     偶同名也。

    呼平聲。

    「爾雅」:偶,合也。

    「韻會」:數雙曰偶、隻曰奇。

     八識也。

    能辨别也。

    「說文」:八,别也;像分别相背之形。

    按八為倉颉初文;逮今五千年,中國久已不用,而******存其語,音義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