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卷之五

關燈
祿者婵貨以奉貴,要名者傾身以事勢,位成乎私門,名定乎橫巷。

    由是戶異議,人殊論,論無常檢,事無定價,長愛惡,興朋黨。

    ○夷吾侈而鮑叔廉,此其志不同也。

    張煉潔而陳遵污,此其行不齊也。

    ○主與民有三求:求其謂己勞,求其謂己死,求其謂己生。

    ○法者主之柄,吏者民之命。

    法欲簡而明,吏欲公而平。

    ○《詩》刺豔妻,《書》誠晨婦。

    司隸馮方女有國色,避亂揚州。

    袁衛登城見而悅之,遂取焉,甚寵之。

    諸婦教之曰:将軍貴人重其志節,宜數涕泣示憂愁也。

    若如此加重。

    馮氏後每見術垂泣,術果以謂有心益寵之。

    諸婦乃共絞殺,懸之於廁,言其哀怨自殺,術以其不得志而死,厚加殡殓。

    袁紹妻劉氏甚拓忌,紹死未殡,劉氏殺其妾五人,恐死者有知,複能寵之,乃髡頭黑面以毀其容。

    ○上洛都尉王玫以功受封,其妻泣於内,恐玫富貴更取妻妾。

    ○荊州牧劉表跨有南土,子弟驕貴,以酒器名三爵,上者曰伯雅受七勝,中雅受六勝,季雅受五勝。

    又設大緘於杖端,有醉者辄以劃刺之,驗其醒醉。

    然人形性同於庶類,勞則早斃,逸則晚死。

    ○餘喜彈暮,略盡其巧,少嘗作賦。

    昔京師有束方世安張公子,嘗恨不得與彼數子對之。

    ○《太子篇》序雲:餘蒙隆寵,忝當上嗣,憂惶跟踏,上疏自陳,欲繁辭博稱,則父子之問不文也;欲略言直說,則喜懼之心不達也。

    裡語曰:汝無自譽,觀汝作家書。

    言其難也。

     魏子十卷 源靜則流清,本正則末茂,内修則外理,形端則影直。

    天生君子所以治小人,天生小人所以奉君子。

    無君子則無畜小人,無小人則無以養君子。

    錄人一善則無棄人,采材一用則無棄材。

    人皆易華嶽以謂卑小,故登之而摧傷;難天以謂高大,故不昇而無殃。

    ○鼎以希出而世重之,釜铛常用而世輕之。

    ○古有弟子病,師數往看之,師至弟子辄起,因勞而緻死。

    師非不仁,.弟子非無禮,傷於數也。

    薄冰當白曰,聚毛遇猛火,雖欲遠害,其勢不可。

    夢蟲在寥則生,在芥則死,非夢仁而芥賊,失於本不可也。

    ○諺曰:己是而彼非,不當與非争。

    彼是而己非,不當與是争。

    ○君子表不隐裹,明暗同度。

    ○苦躬,富貴之梯階。

    ○仲尼無契券於天下而德着。

    古今善惡明也,鏡照醜好而人不怨,法明善惡而人不恨。

     人物志三卷劉邵 草之精秀者英,獸之将草者雄。

    張良是英,韓信是雄。

     任子十卷名弈 學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

    ○喜能歌舞,怒能戰鬥。

    ○一人之智不如衆人之愚,一目之察不如衆目之明。

    ○生於治,長於治,知世之所以治者,君子也。

    生於亂,長於亂,知世之所以亂者,君子也。

    若不知治亂之所因者,凡民也。

    ○道德之懷民,猶春陽之柔天之圓也不中規,地之方也不中矩。

    ○山必有阜,河必有曲。

    江漢束流,必有回複。

    ○直木無陰,直士無徒,是以賢人直士常不容於世。

    ○登泰山見天下之大,不察細者視遠故也。

    處高位知人主之貴,不恤卑賤者意滿故也。

    ○治己審則可以治人,治人審則可以治天下。

    累世一聖是繼踵,千裡一賢是比肩。

    ○水可乾而不可奪濕,火可滅而不可奪熱,‘金可柔而不可奪重,石可破而不可奪堅。

    ○諺雲:富不學奢而奢,貧不學儉而儉。

    人情皆能,唯聖人能節之。

    木氣人勇,金氣人剛,火氣人強而燥,土氣人智而寬,水氣人急而賊。

    ○神龍不處網罟之水,鳳凰不翔廚羅之鄉。

    賢人不入危國,智者不輔亂君。

    ○蕭何守文法,曹參務無苛,相繼作相,天下獲安。

    武帝輕人命,重武功,飾宮室,厚賦斂,土地益廣,德惠彌狹。

    ○桓譚雲:王者易輔,伯者難佐。

     笃論四卷杜恕 水性勝火,分之以釜飯,則火強而水弱。

    人性勝志,分之以利欲,則志強而性弱。

    ○考實性行莫過於鄉聞,校才選能莫善於對策。

    杜氏始出帝堯,一在周為唐杜氏,漢世有杜周、杜欽、杜笃。

    ○畿,字伯侯,《魏書》有傳。

    畿長子理,字務仲,少而機察,故名曰理。

    少子恕,字務伯。

    ○陛下謂:以今世無良才,朝廷乏賢佐,豈可追望前世之稷契,坐待後來之俊又,可能治乎。

    '恕在河束坐卧,恒避父住處。

    恕子預,字元凱,《晉書》有傳。

     體論四卷杜恕 不動如山,難知如陰。

    人有厚德,無問小節;人有大舉,無訾小故。

    隋侯之珠,不能無類。

    ○夫人臣猶如土也,萬物載焉而不辭其重,水讀污焉而不辭其下,草木植焉而不有其功。

    夫行者榮辱之皂白。

    ○君子居必選鄉,遊必擇士。

    至人之治也,處國於不傾之地,積政於萬全之鄉,載德於不止之輿,行令於無竭之倉,使民於不争之塗,開法於必得之方。

    庶民水也,君子舟也,水所以載舟,亦所以覆舟。

    ○恕性疏惰,但飽食而已,家有書傳頗嘗涉曆,父憂行喪在禮多愆'孝聲不聞。

    後除中郎,又作黃門郎。

    同朝友人問餘志,餘答曰:見大臣論議,或黨甲苦乙所親,或黨乙謗甲所親。

    餘處甲乙之問,幸無毀譽耳。

     傅子一百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