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卷之四

關燈
之器於姻燼之餘,平子别逸響之竹於未用之前。

    威儀如龍虎,盤族成規矩。

    酒後體輕耳熱,冠脫帶解,遲重者蓬轉而波偃,整肅者鹿勇而魚躍,口讷者皆搖掌以譜聲,不競者皆裨膽而高發,以九折同蟻封,以呂梁同牛迹,禁之彌極,不可向也。

    君若畏酒如畏疾,憎醉如憎大病,則無荒沈之咎矣。

    民有穴地而釀酒,囊懷酒者,法輕利重安能令絕乎。

    管轄頓仰三鬥而清辯绮柴,揚雄酒不離口而《太玄》乃就。

    慕惡者如宵蟲之赴明燭,學惡者如輕埃之應飕風。

    ○有斧無柯,無如之何。

    ○以傾倚屈申者妍媚,以風格端嚴者田舍,豈不惑也。

    ○窮巷諸生昤誦而向枯簡,匍匐而守黃卷,低眉屈膝,趨事豪貴,毛成翼長,蟬脫泉壤,自乃軒昂,此碑碎之徒也。

    ○昔西施以心痛卧於道側,蘭麝芬芳,人皆美之。

    鄰女慕焉,人皆憎之,猶世人效戴叔鸾、阮嗣宗也。

    逢世所貴,則賽驢蒙龍駿之價。

    ○狐白不可以當暑,龍艘不可以乘陸。

    ○夫良将剛則法天可望而不可幹,柔則象淵可觀而不可入,去如收電可見而不可追,住如丘山可觀而不可動。

    ○春以長矛在前,夏以大戟在前,秋以弓弩在前,冬以刀盾在前。

    此行軍四時應天法也。

    ○太公雲:從孤擊虛,萬人無餘,一女子當百丈夫。

    ○風嗚葉者賊在十裡,嗚條者百裡,搖枝者四百裡。

    金器自嗚,及焦器嗚者,軍疲也。

    氣如驚鹿,敗軍氣也。

    ○雨露沾衣裳者謂潤兵,不沾衣裳者謂泣軍。

    軍兵太一玉帳之中,不可攻也。

    ○兵地生蟹者宜速移。

    ○餘嘗聞嵇生曰:左太沖、張茂先可謂通人乎。

    君道答曰:通人者,聖人之次也,其間無所複容。

    餘問班.’班雲:呂氏望雲而知高祖所在,天豈獨開呂氏之目而掩衆人之目耶。

    闱官無情不得謂貞,倡獨不飲不可謂廉。

    ○文王食子羹,佯不知,非甘也。

    ○董仲舒學見深而天才鈍。

    以蚌蜂是神龍者,非但不識神龍,亦不識蚌蜂。

    ○王仲任撫斑固背曰:此兒必為天下知名。

    ○五嶺無冬隕之木,南海晉安有九熟之稻。

    ○《老君玉策》雲:松脂入地千年作狹苓,狹苓千年作琥珀,琥珀千年作石膽,石膽千年作威喜。

    ○炙鼓使嗚,絞弦令悲。

    實使鼓速穿弦早絕,磨刀殺馬立可驗也。

    ○蚌蜂窠作蠟水,沫作浮石。

    ○落星埚,謂昊時星落。

    ○《汲冢書》雲:黃帝仙去,其臣有夫徹者削木作黃帝之像,帥諸侯奉之。

    ○食鵲胎,令人能夜書。

    ○河伯,華陰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作河伯。

    ○鵝鬼。

    昊景帝有疾,召巫現。

    帝試之,乃殺鵝埋於苑中,架小屋施林帳,以婦人履着其前。

    巫雲:但見一白鵝,不見婦人也。

    帝乃重之。

    ○獗猴鬼。

    餘友人膠永叔嘗養一大獗猴,以鐵鎖鎖之於肺問,犬齧殺經,百日許鬼,見者雲:承塵上有彌猴,被瘡流血。

    ○餘從祖得道,能分形座,上有一葛公與一談話,又一葛公迎來送去。

    ○餘見二陸之文百卷許,似未盡也。

    方之他人,若江漢與演污也。

    嵇生雲:每讀二陸之文未嘗不廢卷而歎,恐其卷盡也。

    《陸子》十篇誠謂快書,其辭富者雖精思不可損也,其理約者雖鴻筆不可益也。

    觀此二人,豈徒儒雅之士,文章之人也。

    ○抱樸子曰:秦時不覺無鼻之醜,陽翟憎無瘿之人。

    陸君深識文章放蕩,不作虛誕之言,非不能也。

    陸君之文,猶玄圃玉,無非夜光。

    卻後數百年,若有幹迹如二陸,猶比肩也。

    不謂疏矣。

    ○孔鄭之門,耳聽口受者皆已滅絕,唯托竹素者可謂世寶。

    羁鞍仁義,纓鎖禮樂。

    ○餘友人玄伯先生以儒墨作城池,以機神作幹戈,上世之人。

    ○冰結而不寒,資糧絕而不饑。

    ○獺多則魚擾,鷹衆則烏亂。

    ○盈丈之尾,必非咫尺之軀。

    尋仞之牙,必非膚寸之口。

    彌衡常雲:孔融、荀強可與語,餘人酒甕飯囊。

    洪,字稚川,丹陽句容人,其先葛天氏。

    洪累遭火,典籍盡,乃負岌徒步,借書抄寫,賣薪買紙,然火披覽,所寫皆反覆有字,人少能讀之。

    性質容易,冠纓垢弊,或廣衣大帶,或促身修袖,或長倨曳地,或短不蔽膝,時人鹹稱抱樸之士,因以着書名焉。

    洪貧無仆童,籬落不修,常披榛出門,排草入室。

    洪性不幹犯官長,不煩擾親族。

    ○稽君道作廣州刺史,表洪參軍,乃非所樂利,得避身於南地也。

    ○洪不圍暮棂蒲,見人博弈,了不觀之。

    ○洪年十五大作詩賦,自謂可行於代,至弱冠尋覽,殊不稱意,一時毀之。

     意林卷四竟 #1『千』原為『十』,據文淵閣本改。

     #2『言』原為『而』,據文淵閣本改。

     #3『衆』原缺,據文淵閣本增補。

     #4『乃』原缺,據文淵閣本增補。

     #5『或』文淵閣本作『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