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
薪蒸之所蘊積。
○孫子雲:金城湯池而無粟者,太公、墨翟不能守之。
郡者,覃也。
《左傳》雲: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
至始皇方以郡監縣,縣平也。
○傳舍。
按使者傳言,乃得舍於傳也。
○南北曰阡,東西曰陌。
○按《易傳》上古有恙由,善與人作患。
故人平居曰無恙。
○城門失火,禍及池魚。
俗說池與魚,人姓字,居近城門也。
按城門失火,取池水,故魚皆死。
○獄自三王。
制肉刑,始有獄。
夏曰下台,周曰圖圄。
令人思警改惡。
獄字二犬守,言無情狀,犬亦得之囚。
罪人置諸圓土,故囚字從口中人。
罪字本從自辛苦憂之。
、秦皇謂臯字似皇,故改作罪。
○會稽多淫祀,家貧不得牛祀者,死作牛嗚。
太守第五倫嚴科絕之。
○桂陽太守李叔堅少時作州從事,家有狗作人立,叔堅曰:此狗喻人,人行何害。
叔堅作縣令,解冠榻上,狗戴之而走,叔堅曰:此狗誤觸冠纓,冠纓挂其耳矣。
犬複與人鳌前畜火,鄰裡告之,叔堅曰:狗能畜火,幸不須人。
犬遂暴死,叔堅至大位。
商君書四卷 夫有高人之行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明見怨於人。
螟蝼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數年乏食。
今一人耕,百人食,有甚於螟蝼矣。
○農者少而遊食衆#3;遊食者衆則農息,農息則治荒。
以強去弱者弱,以弱去強者強。
○上世之士衣不暖膚,食不滿腹,苦其心意,勞其四支。
○古者民叢生而草處,亂乃#4立君。
○蠹衆則木折,隙大則牆壞。
不勝而生,不敗而亡,自古及今,未嘗有也。
○使見戰如餓狼之見肉,則可用矣。
○聖人制民也,如高下制水,如燥濕制火。
阮子四卷 漁人張網於淵,以制吞舟之魚;明主張法於天下,以制強梁之人。
立法以堤民,百姓不能幹;立防以堤水,江河不能犯。
防而可犯,則江河成災;法而可幹,則百姓成害。
○不樹者死無棺,不蠶者身無帛,不績者兇無績。
君子暇豫則思義,小人暇豫則思邪。
○高烏相木而集,智士擇土而翔。
○一盜不誅,害在穿寄;修譽不誅,害在詞主。
正部十卷 凡人蒙蒙冥冥,學以啟志,行以處身,進於道則成君子,非於禮則曰小人。
君子之舉,履德而榮光;小人之動,陷惡而傷刑。
○皎皎練練,得藍則青,得丹則赤,得蘖則黃,得涅則黑。
○玉不琢,則南山之圓石。
○穿窗之徒不避腰領,奔北之士不憚斧鐵。
○漢家窮天涯,究地沂,左湯谷,右虞淵,前炎楚,後塞門。
祁連以北,黃山以南,碣石以東,合黎以西,莫不祖負來貢。
○仲尼叔書,上謂天談,下謂民語,兼該男女,究其表裹。
○《淮南》浮僞而多恢,《太玄》幽虛而少效,《法言》雜錯而無主,《新書》繁文而鮮用。
○玉符雲:赤如鹦冠,黃如蒸栗,白如脂肪,黑如淳漆。
此玉之符也。
言成雅訓,辭作典谟,此人之符也。
○山神曰璃,物精曰魅,土精曰績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畢方,火精曰遊光,金精曰清明。
天下有道,則衆精潛藏。
○天以仙人曰子,衆人曰刍狗。
愛其子,私其壽;賤刍狗,聽其夭。
若不學,譬如無目而視,無腔而走,無翅而飛,無口而語,不可得也。
○桀纣雖有天子之位而無一人之譽,猶朽株枯樹逢風則仆。
○明刑審法,憐民惠下,生者不怨,死者不恨。
諺曰:政如冰霜,奸充消亡。
威加雷霆,寇賊不生。
士緯十卷姚信 孔文舉金性太多,木性不足,背陰向陽,雄悼孤立。
絲俱生於蠶,銅等出於石。
作缯則賤,作錦則貴,鑄鈴則小,鑄鐘則大。
○經,漸車之水;曆,繞輪之沙。
趾迹高下,不可論。
凡水溫則成湯,寒則成冰,冰湯異氣而水性猶同。
蠶能投練,匪湯不綿。
人性推移,蓋此比也。
琴瑟張而鄭衛作,五色成而绮毅生。
○孟轲驅世事於仁義之域,行者步中正之塗。
若使南海無采珠之氏,崑山無破玉之工,則明珠不禦於椒室,美玉不佩於桂宮。
通語八卷輸者,車之迹;橄者,舟之羽。
身之須道,如此二物,毀彼者雷同而嗚噪,稱此者火燎而波駭。
或問:陳蕃忠乎。
答雲:單車作讨賊之斧,直階非亂世之資,知其忠,不如其智也。
才貴精,學貴講,質勝文石建,文勝質蔡邕,文質彬彬,徐幹庶幾也。
抱樸子四十卷 外篇二十卷,内篇二十卷。
葛洪,字稚川。
清嘐芳醴,亂性者也,紅華素質,伐命者也。
○班狄不能削石作芒針,歐冷不能鑄鉛錫作幹将。
漢中起居注雲:李少君欲去,武帝夢與同登嵩高山,半道有使者乘龍持節從雲中來,雲:太一請少君。
帝曰:少君将舍我去矣。
數日而少君死。
久之發看,唯衣冠在焉。
○以蟻鼻之缺,捐無價之淳,
薪蒸之所蘊積。
○孫子雲:金城湯池而無粟者,太公、墨翟不能守之。
郡者,覃也。
《左傳》雲: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
至始皇方以郡監縣,縣平也。
○傳舍。
按使者傳言,乃得舍於傳也。
○南北曰阡,東西曰陌。
○按《易傳》上古有恙由,善與人作患。
故人平居曰無恙。
○城門失火,禍及池魚。
俗說池與魚,人姓字,居近城門也。
按城門失火,取池水,故魚皆死。
○獄自三王。
制肉刑,始有獄。
夏曰下台,周曰圖圄。
令人思警改惡。
獄字二犬守,言無情狀,犬亦得之囚。
罪人置諸圓土,故囚字從口中人。
罪字本從自辛苦憂之。
、秦皇謂臯字似皇,故改作罪。
○會稽多淫祀,家貧不得牛祀者,死作牛嗚。
太守第五倫嚴科絕之。
○桂陽太守李叔堅少時作州從事,家有狗作人立,叔堅曰:此狗喻人,人行何害。
叔堅作縣令,解冠榻上,狗戴之而走,叔堅曰:此狗誤觸冠纓,冠纓挂其耳矣。
犬複與人鳌前畜火,鄰裡告之,叔堅曰:狗能畜火,幸不須人。
犬遂暴死,叔堅至大位。
商君書四卷 夫有高人之行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明見怨於人。
螟蝼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數年乏食。
今一人耕,百人食,有甚於螟蝼矣。
○農者少而遊食衆#3;遊食者衆則農息,農息則治荒。
以強去弱者弱,以弱去強者強。
○上世之士衣不暖膚,食不滿腹,苦其心意,勞其四支。
○古者民叢生而草處,亂乃#4立君。
○蠹衆則木折,隙大則牆壞。
不勝而生,不敗而亡,自古及今,未嘗有也。
○使見戰如餓狼之見肉,則可用矣。
○聖人制民也,如高下制水,如燥濕制火。
阮子四卷 漁人張網於淵,以制吞舟之魚;明主張法於天下,以制強梁之人。
立法以堤民,百姓不能幹;立防以堤水,江河不能犯。
防而可犯,則江河成災;法而可幹,則百姓成害。
○不樹者死無棺,不蠶者身無帛,不績者兇無績。
君子暇豫則思義,小人暇豫則思邪。
○高烏相木而集,智士擇土而翔。
○一盜不誅,害在穿寄;修譽不誅,害在詞主。
正部十卷 凡人蒙蒙冥冥,學以啟志,行以處身,進於道則成君子,非於禮則曰小人。
君子之舉,履德而榮光;小人之動,陷惡而傷刑。
○皎皎練練,得藍則青,得丹則赤,得蘖則黃,得涅則黑。
○玉不琢,則南山之圓石。
○穿窗之徒不避腰領,奔北之士不憚斧鐵。
○漢家窮天涯,究地沂,左湯谷,右虞淵,前炎楚,後塞門。
祁連以北,黃山以南,碣石以東,合黎以西,莫不祖負來貢。
○仲尼叔書,上謂天談,下謂民語,兼該男女,究其表裹。
○《淮南》浮僞而多恢,《太玄》幽虛而少效,《法言》雜錯而無主,《新書》繁文而鮮用。
○玉符雲:赤如鹦冠,黃如蒸栗,白如脂肪,黑如淳漆。
此玉之符也。
言成雅訓,辭作典谟,此人之符也。
○山神曰璃,物精曰魅,土精曰績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畢方,火精曰遊光,金精曰清明。
天下有道,則衆精潛藏。
○天以仙人曰子,衆人曰刍狗。
愛其子,私其壽;賤刍狗,聽其夭。
若不學,譬如無目而視,無腔而走,無翅而飛,無口而語,不可得也。
○桀纣雖有天子之位而無一人之譽,猶朽株枯樹逢風則仆。
○明刑審法,憐民惠下,生者不怨,死者不恨。
諺曰:政如冰霜,奸充消亡。
威加雷霆,寇賊不生。
士緯十卷姚信 孔文舉金性太多,木性不足,背陰向陽,雄悼孤立。
絲俱生於蠶,銅等出於石。
作缯則賤,作錦則貴,鑄鈴則小,鑄鐘則大。
○經,漸車之水;曆,繞輪之沙。
趾迹高下,不可論。
凡水溫則成湯,寒則成冰,冰湯異氣而水性猶同。
蠶能投練,匪湯不綿。
人性推移,蓋此比也。
琴瑟張而鄭衛作,五色成而绮毅生。
○孟轲驅世事於仁義之域,行者步中正之塗。
若使南海無采珠之氏,崑山無破玉之工,則明珠不禦於椒室,美玉不佩於桂宮。
通語八卷輸者,車之迹;橄者,舟之羽。
身之須道,如此二物,毀彼者雷同而嗚噪,稱此者火燎而波駭。
或問:陳蕃忠乎。
答雲:單車作讨賊之斧,直階非亂世之資,知其忠,不如其智也。
才貴精,學貴講,質勝文石建,文勝質蔡邕,文質彬彬,徐幹庶幾也。
抱樸子四十卷 外篇二十卷,内篇二十卷。
葛洪,字稚川。
清嘐芳醴,亂性者也,紅華素質,伐命者也。
○班狄不能削石作芒針,歐冷不能鑄鉛錫作幹将。
漢中起居注雲:李少君欲去,武帝夢與同登嵩高山,半道有使者乘龍持節從雲中來,雲:太一請少君。
帝曰:少君将舍我去矣。
數日而少君死。
久之發看,唯衣冠在焉。
○以蟻鼻之缺,捐無價之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