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扶風馬總元會編
風俗通三十一卷應助
序雲:風者,天氣有寒煖,地形有險易,水泉有美惡,草木有剛柔。
俗者,含血之類,象之而生。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
周秦常以八月遣輔軒使者,采異代芳言,藏之秘府。
及嬴氏之亡,遺棄殆盡。
蜀人嚴君平,有千#1餘言,林聞翁孺才者,有梗築與揚雄注雲:續二十七年,凡九千字。
○張煉雲:懸諸日月,不刊之書。
餘雖不才,敢比隆於斯人。
神農者,神信也。
農,濃也。
其德濃厚若神。
五帝,黃帝、颛顼、帝譽、堯、舜也。
黃,光也。
颛,專也。
顼,信也。
譽,考也。
堯,高也。
舜,推也,修也,言推德行,修堯之緒。
三王禮号,缢雲夏禹、殷湯、周武王。
禹;輔也。
湯,昌也。
王,往也,言天下所歸往。
五伯,《春秋》雲:齊桓、晉文、秦缪、宋襄、楚莊。
伯者,白也,長也,言其鹹建五長,功實明白。
霸者,把也,言.其把持天下之政。
○按秦昭王太後始臨朝也,牧守長不宜數易。
按《尚書》有考績。
孔子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鄭子産從政三年,民乃歌之。
賢聖尚須漸進,況中才乎,數易豈不紛錯道路也。
○古制本無奴婢。
奴婢皆是犯事者。
奴者劣,婢者卑陋。
○裡語雲:取官漫漫,怨死者半。
昔在清平之世,使明恕君子哀矜折獄,尚有怨言,況在今時耶。
應助,三國時人。
此當時語。
○光武車駕徙都洛陽,載素簡紙,經凡二千兩。
董卓蕩覆王室,天子西移,中外倉卒,所載書七十車於道,遇雨分半投棄,卓又燒炳觀閣,經籍盡作灰燼,所有餘者或作囊帳。
先王之道幾姻滅矣。
○俗說:有功得賜金者,皆黃金也。
按《孫子兵書》:日費千金。
千金,百萬錢也。
陳平谏楚,千金贈二疏。
金五十斤,并黃金也。
或雲一金,亦是一萬錢也。
○不養并生三子。
俗說似六畜,妨父母。
按《春秋·國語》:越王時,民生二子與之餘,生三子與之乳母,遂滅強昊,何害之有。
○不舉父同月子。
俗雲妨父。
按《左傳》:魯桓公子與父同月,因名子同生。
○漢明帝亦與光武同月生。
不宜歸生。
俗雲令人衰。
按人婦好以女易他男,故不許歸。
○封泰山,俗說岱宗上有金筐玉策,能知人年壽修短。
武帝探得十八,因倒讀之曰八十。
按岱宗封者立石高一丈二尺,刻之曰: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父以孝,成名以仁。
四方之内,莫不師服。
刻石紀号,着功績也。
其時武帝已年三十七,因何更得十八。
若言倒讀,神無福矣。
餘承乏東嶽,忝素六載,數經祈杞,咨問長老,更上泰山者,雲無金筐玉牒探壽之事。
○東方朔是太白精,黃帝時作風後,堯時作務成子,後又生於越,在越作範蠡,在齊作鹧夷子,言其變化無常也。
按:朔,滑稽之雄,俗人因以怪語附之,安得神耶。
○彭城相表元服,父伯楚作光祿卿,於服中生子,自謂年長不孝,莫大於無後,故收舉之。
君子不隐其過,因以服作字。
按元服名賀,母汝南人,祖名京,作侍中,安帝時生元服,百官來賀垂老而孫兒生,喜其嘉會,因名作賀,字元服。
父伯楚曆典三郡,早喪妻不肯娶,臨終動子:便留葬,無取汝母喪柩。
若亡者有知,往來不難,若無知,隻為煩耳。
清高若此,豈有服中生子而名作賀。
汝南王叔漢父子方出遊,二十餘年不還。
叔漢作尚書郎,有人告子方死於汝南,即遣兄伯三往迎喪,叔漢即發衰诏書,赙錢二十萬。
既而子方從蒼梧還,叔漢詣阙乞納赙錢,受虛妄罪。
靈帝韶将相大夫會議之,博士任敏議雲:凡人中壽七十,視父同侪,亡可制服也。
子方在遠,人指其處,不可驗也。
罪不可加焉。
诏書還錢,複本官。
○汝南張妙會杜士,士家娶婦,酒後相戲,張妙縛杜士捶二十,又懸足指,士遂緻死。
鮑昱決事雲:酒後相戲,原其本心無賊害之意,宜臧死也。
○汝南周翁仲婦産一女,會屠者妻産一男。
翁仲妻密以錢易屠者之男。
後翁仲作北海相,使見鬼主簿周光,與兒同祭先茔,主簿回謂翁仲曰:祭所但見屠兒弊衣監縷,持刃割肉。
别有人帶青绶,仿惶東廂不進,何也。
翁仲乃持劍問妻,妻具陳其事,翕仲曰:凡有子者欲承先祖,先祖不享,何用。
遂以車馬送還屠家,乃迎其女。
女已嫁賣餅人,取歸适安平李文思。
文思官至南陽太守。
神不飲非類明矣,豈得養他人子乎。
○陳留有富翁,年九十無男,娶田舍女一宿身死。
後産一男。
至,長女曰:我父娶一宿身亡,此子非父之子。
遂争财,數年不次。
丞相郵吉次雲:老訪兒無影不耐寒。
其時八月中,取同歲小兒俱解衣試之,老翁兒獨呼寒,日中行果然無影。
遂以财與之。
穎川
俗者,含血之類,象之而生。
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
周秦常以八月遣輔軒使者,采異代芳言,藏之秘府。
及嬴氏之亡,遺棄殆盡。
蜀人嚴君平,有千#1餘言,林聞翁孺才者,有梗築與揚雄注雲:續二十七年,凡九千字。
○張煉雲:懸諸日月,不刊之書。
餘雖不才,敢比隆於斯人。
神農者,神信也。
農,濃也。
其德濃厚若神。
五帝,黃帝、颛顼、帝譽、堯、舜也。
黃,光也。
颛,專也。
顼,信也。
譽,考也。
堯,高也。
舜,推也,修也,言推德行,修堯之緒。
三王禮号,缢雲夏禹、殷湯、周武王。
禹;輔也。
湯,昌也。
王,往也,言天下所歸往。
五伯,《春秋》雲:齊桓、晉文、秦缪、宋襄、楚莊。
伯者,白也,長也,言其鹹建五長,功實明白。
霸者,把也,言.其把持天下之政。
○按秦昭王太後始臨朝也,牧守長不宜數易。
按《尚書》有考績。
孔子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
鄭子産從政三年,民乃歌之。
賢聖尚須漸進,況中才乎,數易豈不紛錯道路也。
○古制本無奴婢。
奴婢皆是犯事者。
奴者劣,婢者卑陋。
○裡語雲:取官漫漫,怨死者半。
昔在清平之世,使明恕君子哀矜折獄,尚有怨言,況在今時耶。
應助,三國時人。
此當時語。
○光武車駕徙都洛陽,載素簡紙,經凡二千兩。
董卓蕩覆王室,天子西移,中外倉卒,所載書七十車於道,遇雨分半投棄,卓又燒炳觀閣,經籍盡作灰燼,所有餘者或作囊帳。
先王之道幾姻滅矣。
○俗說:有功得賜金者,皆黃金也。
按《孫子兵書》:日費千金。
千金,百萬錢也。
陳平谏楚,千金贈二疏。
金五十斤,并黃金也。
或雲一金,亦是一萬錢也。
○不養并生三子。
俗說似六畜,妨父母。
按《春秋·國語》:越王時,民生二子與之餘,生三子與之乳母,遂滅強昊,何害之有。
○不舉父同月子。
俗雲妨父。
按《左傳》:魯桓公子與父同月,因名子同生。
○漢明帝亦與光武同月生。
不宜歸生。
俗雲令人衰。
按人婦好以女易他男,故不許歸。
○封泰山,俗說岱宗上有金筐玉策,能知人年壽修短。
武帝探得十八,因倒讀之曰八十。
按岱宗封者立石高一丈二尺,刻之曰:事天以禮,立身以義,事父以孝,成名以仁。
四方之内,莫不師服。
刻石紀号,着功績也。
其時武帝已年三十七,因何更得十八。
若言倒讀,神無福矣。
餘承乏東嶽,忝素六載,數經祈杞,咨問長老,更上泰山者,雲無金筐玉牒探壽之事。
○東方朔是太白精,黃帝時作風後,堯時作務成子,後又生於越,在越作範蠡,在齊作鹧夷子,言其變化無常也。
按:朔,滑稽之雄,俗人因以怪語附之,安得神耶。
○彭城相表元服,父伯楚作光祿卿,於服中生子,自謂年長不孝,莫大於無後,故收舉之。
君子不隐其過,因以服作字。
按元服名賀,母汝南人,祖名京,作侍中,安帝時生元服,百官來賀垂老而孫兒生,喜其嘉會,因名作賀,字元服。
父伯楚曆典三郡,早喪妻不肯娶,臨終動子:便留葬,無取汝母喪柩。
若亡者有知,往來不難,若無知,隻為煩耳。
清高若此,豈有服中生子而名作賀。
汝南王叔漢父子方出遊,二十餘年不還。
叔漢作尚書郎,有人告子方死於汝南,即遣兄伯三往迎喪,叔漢即發衰诏書,赙錢二十萬。
既而子方從蒼梧還,叔漢詣阙乞納赙錢,受虛妄罪。
靈帝韶将相大夫會議之,博士任敏議雲:凡人中壽七十,視父同侪,亡可制服也。
子方在遠,人指其處,不可驗也。
罪不可加焉。
诏書還錢,複本官。
○汝南張妙會杜士,士家娶婦,酒後相戲,張妙縛杜士捶二十,又懸足指,士遂緻死。
鮑昱決事雲:酒後相戲,原其本心無賊害之意,宜臧死也。
○汝南周翁仲婦産一女,會屠者妻産一男。
翁仲妻密以錢易屠者之男。
後翁仲作北海相,使見鬼主簿周光,與兒同祭先茔,主簿回謂翁仲曰:祭所但見屠兒弊衣監縷,持刃割肉。
别有人帶青绶,仿惶東廂不進,何也。
翁仲乃持劍問妻,妻具陳其事,翕仲曰:凡有子者欲承先祖,先祖不享,何用。
遂以車馬送還屠家,乃迎其女。
女已嫁賣餅人,取歸适安平李文思。
文思官至南陽太守。
神不飲非類明矣,豈得養他人子乎。
○陳留有富翁,年九十無男,娶田舍女一宿身死。
後産一男。
至,長女曰:我父娶一宿身亡,此子非父之子。
遂争财,數年不次。
丞相郵吉次雲:老訪兒無影不耐寒。
其時八月中,取同歲小兒俱解衣試之,老翁兒獨呼寒,日中行果然無影。
遂以财與之。
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