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烏集,相生之勢。
○文王智而好問,故聖;武王勇而好問,勝。
○力勝其任,則舉之者不重;能其事,則為之者不難。
○天下之物莫兇於溪毒,良醫藏之,有所用也。
草莽猶不可棄,況複人乎。
溪毒,附子也。
0十圍之木能持千鈞之屋,五寸之撻能制門阖,非材有巨細,所居要耳。
使孔墨為天下,天下盡儒墨,得其要也。
○聖人之道若中衢置壇,過者斟酌,雖多少不同而各得其宜也。
衢,六通,蹲,酒縛。
○三月嬰兒未知利害,而慈母愛焉,情也。
○慈父愛子,聖王養民,若火自熱,若冰自寒,性使然也。
及其用力,賴其功,如失火舟中矣。
同心救火也。
○車無三寸轄則不可馳,戶無五寸撻則不可閉。
故君子所須要也。
○治國者若張琴瑟,大弦組,小弦絕。
○治國者若設網,引其綱,萬目張。
○多欲虧義、多憂害智,多懼妨勇。
○虎豹以文彩射,谖狄以捷來刺。
故子路以勇死,長幼以智困。
吹灰而欲無咪,涉水而欲無濡,不可得也。
○廣廈宏屋,連阖通房,人所安也,烏入之而憂。
深林藥,人入而畏,烏入之則安。
深溪峭,峻木尋枝,緩狄所樂,人則栗也。
○翻基丸於地,圓者走澤,方者處高。
○戴哀者聞歌而泣,戴樂者見哭而笑,強哭者雖戚不哀,強歡者雖笑不樂。
○刍狗土龍始成,則衣以绮繡,及其用畢,則棄之土壤。
刍狗事以謝過,土龍事以請雨,察道通物,名異得道一也。
猶屠牛而烹其肉,或甘劑萬方,本一牛也。
○伐豫章,或為棺椁,或為梁柱,亦一木也。
○蕭條者形之君,寂寞者音之主。
○客有見子賤,賤曰:客獨有三過:望我而笑,是慢也;交淺而言深,是患也;語不稱名,是反也。
客一體耳,或為君子,或為小人,此視之異也。
待腰裹飛兔而駕之,則世莫有乘者;待毛牆西施而配之,則終身無家矣;待古英俊而用之,則無人矣。
骥千裡一日而通,駕驽馬十駕旬日亦至,猶人才不足專恃。
烏窮則啄,獸窮則觸,人窮則詐。
峻刑嚴法,不可以禁奸。
○道德之論,譬如日月,江南河北不能易其指,馳骛千裡不能改其處。
○趣舍禮裕,猶宅之居也,東家謂之西,西家謂之束,扣門求火無不與者,饒足也。
故林中不貨薪,湖上不齋魚者,有餘也。
○不乘人之利,不迫人之險。
○叔向雲墨者曰:鸠欲見秦惠王,三年不得見。
一至楚,楚王悅之。
物固有近而之遠,遠之而近。
故一之以袅。
大丈夫行不可掩。
○未得獸者唯恐創少,已得唯恐創多。
○古人婚禮不稱主人,必稱父母兄弟。
舜不告瞽叟而娶,非禮。
文王立伯邑可,非制。
禮三十而家,文王十六而生,非法。
○治國有常,利民為政,本教有經,令行為上。
苟利其心,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常。
法度制令,各因其宜,變古未可非,循俗不足多。
百川異源皆歸於海,百家異業皆務於治。
○盲者行於道,人謂左則左,謂右則右,遇君子則得其平易,遇小人則陷於溝壑。
○束面而望不見西牆,南向而視不睹北方,唯無向者無所不通。
○父溺則攬父發而拯之,非敢驕侮,以救死也。
至賞不費,至刑不濫。
○乘船遇風,波至而恐死,自投於水中,非不貴生畏死,惑於畏死而反忘生也。
○人之嗜慾者亦複如此。
○溜水足以溢壺梳,江河不能滿漏卮。
○醉者赴淮,以為尋常之溝;倪入城門,以為七尺之閨,酒濁其神也。
馬兔人於難者,死,葬之以蓋,蒙牛有德於人,葬之以大車。
○用兵之道,示之以柔,乘之以剛;示之以弱,乘之以強。
若欲西者示之以束,使知吾所出而不知吾所入,若鬼無迹,若水無創,若電之激,不可備也。
高城深池,矢石如雨,廣澤平原,白刃交接,士卒争先者,為其賞信罰明也。
暑不張蓋,寒不披裘,古之善将也。
軍通井而後飲,軍食而後食,所以同饑渴也。
矢石所及之處,所以同安危也。
天下莫相憎於膠漆,膠漆相賊;膠漆相抱,不得還其本也。
天下莫相愛於冰炭,冰炭相思。
冰得炭則解,故得歸其本也。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河,不為莫乘而不浮。
人有嫁其女而教之曰:慎無為善。
女問其故,曰:善尚不為,況不善乎。
○拘團圄者患日長,當死市者患日短。
○嫁女於消渴者,夫死則言女妨。
○狐白之裘,天子披之。
在狐計者,不如走澤。
○先緘而後縷,可以成帷;先縷而後緘,不可以成衣。
因媒而嫁,不因媒而成;顧人而交,不因人而親。
披羊裘而賃顧,其事過也;衣貉裘而負籠,甚可怪也。
○君子不容非類,日月不應非氣。
○非禮而禮,譬躲而追狂人,盜而與乞者竊問寫法律,蹲踞誦論詩書。
○馬似鹿者千金,天下無千金之鹿。
○畫孟贲之目大而不可不畏,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不悅。
○同污無異泥。
○衆曲不容直,衆枉不容正。
故人衆則食狼,狼衆則食人。
○郢人買屋楝,與人車毂,大雖可而長不足。
○孕婦見兔,則子缺唇。
○文公棄衽席,咎犯辭歸。
晉文公棄席之黑者,捐故舊也。
故咎犯辭去,知天将赦而多殺人。
或知天赦多活人,人望欲同,刑罰異也。
○侏儒問天高於長人,長人曰:吾不知也。
曰:爾去天近於我也。
問事當問近者。
○自賣其母而請買者曰:此母老矣。
望善饴之。
此大不義而欲為小義。
狂人傷人莫之怨,嬰疾無心也。
○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而皆悅於目;梨橘棗栗不同味,皆訓於口。
○一棋不足以見智,一弦不足以見悲。
遺腹不思父,無愛心也。
○湯沐具而蟻蝨相吊,大廈成而彎雀相賀。
○釣者靜之,網者動之,罩者抑之,腎者舉之,為道異,得魚一。
○田中之水流入海,附耳之語聞千裡。
○中夏用霎至冬不去,舉衣過水至陸不下,此不知變也。
○靥脯在頰則好,在顔則醜。
繡為被則宜,為冠則穢。
山雲蒸柱礎潤,狹苓抽兔絲死。
○兔絲無根而生,蛇無足而行,魚無耳而聽,蟬無口而嗚。
鶴千歲亦極其樂,朝生暮死亦盡其樂。
○明珠,蚌之病也,我之利也。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開,不如一戶之明。
○披蓑救火,鑿續止水,乃益多也。
○鴻鹄在卯也,一指蔑之則破;及其羽翅成也,背負青天,膺磨赤霄,哺且子不能得也。
○戟以攻城,鏡以照形。
官人得戟則以刈葵,盲人得鏡則以蓋卮。
○堯八眉。
眉理八字也。
人有烹狙召鄰,鄰者以為狗羹,食甚美,後聞其狙,據地吐之,未始知味也。
○那鄧有吹者,托名李奇,人争學之,後知其非,皆棄其曲,未始知音者。
李奇,趙之善音者。
○原蠶一歲,再熟非不利也。
王法禁之,為其殘葉。
離稻熟,農夫耨之,不以小利傷大獲也。
稻米落地而生,曰離稻。
O屠者食蕾羹,為車者多步行,陶人用缺盆,匠人居狹廬。
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馭。
○林木茂而斧斤入,質的張而弓矢集。
意林卷之二竟 #1本句文淵閣本作『孔子勁能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
#2『天』文淵閣本作『狗』。
#3『毋』文淵閣本作『母』。
下同。
#4『此』原作『比』,據文淵閣本改。
#5『母』原作『毋』,據文淵閣本改。
○文王智而好問,故聖;武王勇而好問,勝。
○力勝其任,則舉之者不重;能其事,則為之者不難。
○天下之物莫兇於溪毒,良醫藏之,有所用也。
草莽猶不可棄,況複人乎。
溪毒,附子也。
0十圍之木能持千鈞之屋,五寸之撻能制門阖,非材有巨細,所居要耳。
使孔墨為天下,天下盡儒墨,得其要也。
○聖人之道若中衢置壇,過者斟酌,雖多少不同而各得其宜也。
衢,六通,蹲,酒縛。
○三月嬰兒未知利害,而慈母愛焉,情也。
○慈父愛子,聖王養民,若火自熱,若冰自寒,性使然也。
及其用力,賴其功,如失火舟中矣。
同心救火也。
○車無三寸轄則不可馳,戶無五寸撻則不可閉。
故君子所須要也。
○治國者若張琴瑟,大弦組,小弦絕。
○治國者若設網,引其綱,萬目張。
○多欲虧義、多憂害智,多懼妨勇。
○虎豹以文彩射,谖狄以捷來刺。
故子路以勇死,長幼以智困。
吹灰而欲無咪,涉水而欲無濡,不可得也。
○廣廈宏屋,連阖通房,人所安也,烏入之而憂。
深林藥,人入而畏,烏入之則安。
深溪峭,峻木尋枝,緩狄所樂,人則栗也。
○翻基丸於地,圓者走澤,方者處高。
○戴哀者聞歌而泣,戴樂者見哭而笑,強哭者雖戚不哀,強歡者雖笑不樂。
○刍狗土龍始成,則衣以绮繡,及其用畢,則棄之土壤。
刍狗事以謝過,土龍事以請雨,察道通物,名異得道一也。
猶屠牛而烹其肉,或甘劑萬方,本一牛也。
○伐豫章,或為棺椁,或為梁柱,亦一木也。
○蕭條者形之君,寂寞者音之主。
○客有見子賤,賤曰:客獨有三過:望我而笑,是慢也;交淺而言深,是患也;語不稱名,是反也。
客一體耳,或為君子,或為小人,此視之異也。
待腰裹飛兔而駕之,則世莫有乘者;待毛牆西施而配之,則終身無家矣;待古英俊而用之,則無人矣。
骥千裡一日而通,駕驽馬十駕旬日亦至,猶人才不足專恃。
烏窮則啄,獸窮則觸,人窮則詐。
峻刑嚴法,不可以禁奸。
○道德之論,譬如日月,江南河北不能易其指,馳骛千裡不能改其處。
○趣舍禮裕,猶宅之居也,東家謂之西,西家謂之束,扣門求火無不與者,饒足也。
故林中不貨薪,湖上不齋魚者,有餘也。
○不乘人之利,不迫人之險。
○叔向雲墨者曰:鸠欲見秦惠王,三年不得見。
一至楚,楚王悅之。
物固有近而之遠,遠之而近。
故一之以袅。
大丈夫行不可掩。
○未得獸者唯恐創少,已得唯恐創多。
○古人婚禮不稱主人,必稱父母兄弟。
舜不告瞽叟而娶,非禮。
文王立伯邑可,非制。
禮三十而家,文王十六而生,非法。
○治國有常,利民為政,本教有經,令行為上。
苟利其心,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常。
法度制令,各因其宜,變古未可非,循俗不足多。
百川異源皆歸於海,百家異業皆務於治。
○盲者行於道,人謂左則左,謂右則右,遇君子則得其平易,遇小人則陷於溝壑。
○束面而望不見西牆,南向而視不睹北方,唯無向者無所不通。
○父溺則攬父發而拯之,非敢驕侮,以救死也。
至賞不費,至刑不濫。
○乘船遇風,波至而恐死,自投於水中,非不貴生畏死,惑於畏死而反忘生也。
○人之嗜慾者亦複如此。
○溜水足以溢壺梳,江河不能滿漏卮。
○醉者赴淮,以為尋常之溝;倪入城門,以為七尺之閨,酒濁其神也。
馬兔人於難者,死,葬之以蓋,蒙牛有德於人,葬之以大車。
○用兵之道,示之以柔,乘之以剛;示之以弱,乘之以強。
若欲西者示之以束,使知吾所出而不知吾所入,若鬼無迹,若水無創,若電之激,不可備也。
高城深池,矢石如雨,廣澤平原,白刃交接,士卒争先者,為其賞信罰明也。
暑不張蓋,寒不披裘,古之善将也。
軍通井而後飲,軍食而後食,所以同饑渴也。
矢石所及之處,所以同安危也。
天下莫相憎於膠漆,膠漆相賊;膠漆相抱,不得還其本也。
天下莫相愛於冰炭,冰炭相思。
冰得炭則解,故得歸其本也。
○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河,不為莫乘而不浮。
人有嫁其女而教之曰:慎無為善。
女問其故,曰:善尚不為,況不善乎。
○拘團圄者患日長,當死市者患日短。
○嫁女於消渴者,夫死則言女妨。
○狐白之裘,天子披之。
在狐計者,不如走澤。
○先緘而後縷,可以成帷;先縷而後緘,不可以成衣。
因媒而嫁,不因媒而成;顧人而交,不因人而親。
披羊裘而賃顧,其事過也;衣貉裘而負籠,甚可怪也。
○君子不容非類,日月不應非氣。
○非禮而禮,譬躲而追狂人,盜而與乞者竊問寫法律,蹲踞誦論詩書。
○馬似鹿者千金,天下無千金之鹿。
○畫孟贲之目大而不可不畏,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不悅。
○同污無異泥。
○衆曲不容直,衆枉不容正。
故人衆則食狼,狼衆則食人。
○郢人買屋楝,與人車毂,大雖可而長不足。
○孕婦見兔,則子缺唇。
○文公棄衽席,咎犯辭歸。
晉文公棄席之黑者,捐故舊也。
故咎犯辭去,知天将赦而多殺人。
或知天赦多活人,人望欲同,刑罰異也。
○侏儒問天高於長人,長人曰:吾不知也。
曰:爾去天近於我也。
問事當問近者。
○自賣其母而請買者曰:此母老矣。
望善饴之。
此大不義而欲為小義。
狂人傷人莫之怨,嬰疾無心也。
○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而皆悅於目;梨橘棗栗不同味,皆訓於口。
○一棋不足以見智,一弦不足以見悲。
遺腹不思父,無愛心也。
○湯沐具而蟻蝨相吊,大廈成而彎雀相賀。
○釣者靜之,網者動之,罩者抑之,腎者舉之,為道異,得魚一。
○田中之水流入海,附耳之語聞千裡。
○中夏用霎至冬不去,舉衣過水至陸不下,此不知變也。
○靥脯在頰則好,在顔則醜。
繡為被則宜,為冠則穢。
山雲蒸柱礎潤,狹苓抽兔絲死。
○兔絲無根而生,蛇無足而行,魚無耳而聽,蟬無口而嗚。
鶴千歲亦極其樂,朝生暮死亦盡其樂。
○明珠,蚌之病也,我之利也。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開,不如一戶之明。
○披蓑救火,鑿續止水,乃益多也。
○鴻鹄在卯也,一指蔑之則破;及其羽翅成也,背負青天,膺磨赤霄,哺且子不能得也。
○戟以攻城,鏡以照形。
官人得戟則以刈葵,盲人得鏡則以蓋卮。
○堯八眉。
眉理八字也。
人有烹狙召鄰,鄰者以為狗羹,食甚美,後聞其狙,據地吐之,未始知味也。
○那鄧有吹者,托名李奇,人争學之,後知其非,皆棄其曲,未始知音者。
李奇,趙之善音者。
○原蠶一歲,再熟非不利也。
王法禁之,為其殘葉。
離稻熟,農夫耨之,不以小利傷大獲也。
稻米落地而生,曰離稻。
O屠者食蕾羹,為車者多步行,陶人用缺盆,匠人居狹廬。
舟覆乃見善遊,馬奔乃見良馭。
○林木茂而斧斤入,質的張而弓矢集。
意林卷之二竟 #1本句文淵閣本作『孔子勁能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
#2『天』文淵閣本作『狗』。
#3『毋』文淵閣本作『母』。
下同。
#4『此』原作『比』,據文淵閣本改。
#5『母』原作『毋』,據文淵閣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