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卷之二

關燈
五音主。

    ○百世有聖人,猶随踵千裡,有賢者是比肩。

     慎子十二卷名到學本黃老滕輔生 小人食於力,君子食於道。

    ○《詩》,往志也;《書》,往諧也;《春秋》,往事也。

    ○愛赤子不慢其保,絕險者不慢其禦。

    ○措鈞石使禹察之,不能識也。

    懸於權衡,則骛發識矣。

    ○兩貴不相事,兩賤不相使。

    ○家富則疏族聚,家貧則兄弟離,非不相愛,利不足相容也。

    ○不聰不明不能王,不瞽不聾不能公。

    海與山争水,海必得之。

    ○有權衡者不可欺以輕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長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詐僞。

    ○一兔走,百人追。

    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

    六親不和育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匠人成棺不憎人死,利之所在忘其醜。

    ○廊廟之材,非一木之枝;狐白之裘,非一狐之腋;藏甲之國,必有兵遁。

    有意者必先作具。

    ○市人可驅而戰,安國之兵不由忿起。

     燕丹子三卷 丹者,燕王喜之子,身質於秦始皇之世。

    ○丈夫恥於受辱,貞女羞於節虧。

    ○血勇怒而面赤?脈勇怒而面青,骨勇怒而面白。

    田光雲:光知刑轲者,神勇也,怒而不變,高行厲天,美聲盈耳,荊轲之燕。

    謂太子曰:光揚太子,高行厲天,芙聲盈耳。

    轲出衛都,望無路,曆險不以勤,望遠不以遐。

    今太子禮之以舊故之恩,接之以新人之敬,所以不複讓者,信知己故也。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轲曰:太子若以燕當秦,猶以羊捕狼。

    轲乃請樊於期曰:将軍得罪於秦,父母妻子皆見焚。

    轲為将軍痛之。

    今願得将軍之首與燕督亢地圖進之,秦王必喜,喜必見轲,轲因左手把其袖,右手堪丁鸩切其胸,數以負燕之罪,責以将軍之條。

    於期執刀自刎,頭墜背後,兩目不瞑。

    太子聞之,伏屍而哭,函盛於期首與燕督亢地圖以獻秦,武陽為副。

    轲不擇日而發。

    太子賓客皆素衣冠送之易水之上,轲起為壽歌,高漸離擊築,宋臆和之,為壯聲之,發怒沖冠,作哀歌,則士皆流涕,二人皆升車終已不顧也。

    刻轲至鹹陽,秦王大喜,陛戟見荊轲。

    轲捧樊於期首柙并地圖以次進,旱臣皆呼萬歲,秦武陽大恐,刻轲顧笑武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見天子,願陛下少假借之,使得畢事於前。

    秦王曰:轲起督亢圖進之。

    荊轲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袖,右手堪其胸,數之曰:從我計則生,不從則死。

    秦王曰:乞聽琴聲而死。

    召姬人鼓琴,琴聲曰:羅谷單衣可掣而絕,八尺屏風可超而越,較轅之劍可負而拔。

    轲不解音,秦王從琴聲負劍拔之,秦王斷轲兩手,轲因倚柱而笑,箕踞而罵曰:吾為豎子所欺,事不濟也。

     鬼谷子五卷樂氏注名台 總按其書雲:周時有豪士隐者,居鬼谷,自号鬼谷先生,無鄉裡族姓名。

    此蘇秦作書記之也。

    鬼之言遠,猶司馬相如假無是公雲爾。

    ○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是以聖人守司其門戶,審察其先後。

    口者心之門戶,智謀皆從之出。

    ○或遙聞而相思,或前進而不禦。

    ○世無常責、事無常師。

    ○抱薪赴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此類相應也。

    ○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也,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也。

    ○牆壞於有隙,木毀於有節。

    人動我靜,人言我聽,能固能去,在我而問。

    知性則寡累,知命則不憂。

    憂累去則心平,心平而仁義着矣。

    以德養民,猶草木之得時;以仁化人,猶天生草木以雨潤澤之。

     尹文子二卷劉飲注尹文子 序雲:文子出於周之尹,齊宣王時居稷下。

    餘黃初末始到京師,缪熙伯以此書見示,聊定之。

    ○名有三科,一曰命物之名,方圓白黑是也;二曰毀譽之名,善惡貴賤是也;三曰況謂之名,賢愚愛僧是也。

    ○法有四呈,一曰不變之法,君臣上下是也;二曰齊等之法,能鄙同異是也;三曰理衆之法,慶賞刑罰是也;四曰平準之法,律度權量是也。

    ○有理而無益於治者,君子不言;有能而無益於事者,君子不為。

    捶不貴獨工,貴與衆共巧。

    今世之人行欲獨賢,事欲獨能,辯欲出掌,勇欲絕衆。

    田骈曰:天下之士莫不處其門庭,臣其妻子,必遊宦諸侯之朝,名利引之也。

    ○彭蒙曰:雉兔在野,衆皆逐之,分未定也。

    鹦豕滿市,莫有志者,分定故也。

    ○兩智不能相使,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專用聰明則功不成,專用晦昧則事必悖。

    一明一晦,衆之所載。

    ○祿薄者不可與經亂,賞輕者不可與入難,處上者不可不慎。

    ○尹文子見宣王,宣王不言而歎。

    尹文子曰:何歎。

    王曰:吾歎國中寡賢。

    尹文子曰:國中悉賢,誰處王下,誰為王使。

    人有字長子曰盜,少子曰歐。

    盜出行,其父在後追而呼之曰盜,盜吏聞,因而縛之,其父呼歐喻吏,遽而聲不轉,但言歐歐,吏因而歐之,幾至於死。

     公孫文子一卷 心者,衆智之要,物皆求於心。

    修心而不知命,猶無室而歸。

    ○君子行善必有報,小人行不善必有報。

    ○樂者,先王所以飾喜也。

    軍旅者,先王所以飾怒也。

    ○舟從流於河而無維橄,求安不可得也。

    ○人有三百六十節當天之數,形體有骨肉如地之厚,有孔竅血脈如川谷也。

    多食甘者有益於肉而骨不利,多食苦者有益於骨而筋不利,多食辛者有益於筋而氣不利。

     陸賈新書二卷太中大夫陸賈也 陽出雷電,陰成雪霜。

    善言古者合之於今,能述遠者考之於近。

    道為智者設,馬為禦者良,賢為聖者用,辯為智者通。

    ○秦以刑罰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

    ○文公種米,曾子牧羊。

    智者所短,不如愚者所長。

    近河之地濕,近山之木長。

    山出雲而丘阜生氣,四渎束流而百川無西。

    ○衆口毀譽,浮石沈木,草邪相抑,以直為曲。

    ○犬不夜吠,鹦不夜嗚。

    家若無聲,官府若無事,亭落若無人,聞裡不訟,耆老不愁,君子之治也。

    玉鬥酌酒,金槐刻镂,所以誇小人非厚己也。

     晁錯新書三卷 高皇帝不用同姓為親,故能以誅暴亂。

    令之所加莫不從,兵之所誅莫不服。

    呂後專制,社稷不傾若發。

    《漢書》雲如帶,《公羊》雲如錢。

    善為政者,士實於朝野,牛馬實於陸,烏獸實於林。

    上及飛烏,下及蟲魚,載之如地,包之如海。

    陛下之地,束西盡冠蓋之民,南北極寒暑之和,匈奴不得當一縣。

    ○号令不時,命曰傷天;焚林斬木不時,命曰傷地;斷獄立刑不當,命曰傷人。

     賈誼新書八卷 寒者利桓褐,饑者甘糟糠。

    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

    是故勞民易為政也。

    ○主之與臣,若日與星;貴之與賤,若白與黑,如身使臂,臂之使指。

    天子如堂,草臣如諧,衆庶如地,若經制不定,猶渡江無維橄也,中流遇風波,船必覆矣。

    ○采銅者棄其田疇,家鑄者損其農事。

    ○建武函谷臨晉三關以備山束諸侯也,不如定地勢,使無可備,天下一通也。

    ○與正人居,不能無正人也,猶生長於楚,不能無楚語。

    ○志有四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