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屍子二十卷
鹿馳走無顧,六馬不能望其塵,所以及者顧也。
水積則生吞舟之魚,土積則生豫章之木,學積亦有生焉。
○農夫比粟,商賈比财,烈士比義。
卑牆來盜,榮辱由中出,敬侮由外生。
樹蔥韭者,擇之則蕃,仁義亦不可不擇也。
唯善無基,義乃繁滋敬,災與兇禍乃不重。
鹦司夜,狸執鼠,曰燭人,此皆不令自全。
○曰在井中,不能燭十步;目在足下,不可以視遠,雖明何益。
○堯瘦舜黑,皆為民也。
○陳繩,則木之枉者有罪;措準,則地之廢險者有罪;審名分,則草臣不審者有罪。
農夫之褥,去害苗者;賢者之治,去害義者。
○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黑;鴻鵲之毂,羽翼未合而有四海之心。
○見人有善,如己有善;見人有過,如已有過,此虞氏盛德也。
○買馬不論足力而以白黑為儀,必無走馬矣。
買玉不論美惡,必無良寶矣。
舉士不論賢良,則無士矣。
○孔子雲: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詩》誦《書》與古人謀。
玉者色不如雪,澤不如雨,潤不如膏,光不如燭。
取玉甚難,越三江五湖至崑侖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至。
中國覆十萬之師,解三千之圍。
○車輕道近,鞭策不用。
鞭策所用,道遠任重。
○見骥一毛,不知其狀;見畫一色,不知其美。
○屠者割肉,則知牛長少;弓人贅筋,則知牛長少;雕人裁骨,則知牛長少,各有辨焉。
○草木無大小,必待春而後生,人待義而後成。
韓子二十卷 劉向雲:秦始皇重韓非,書曰:寡人得與此人遊,死不恨矣。
李斯、姚賈害之,與藥令自殺,始皇悔,遣救之已不及。
○無與禍鄰,禍乃不存。
○臣所以難言者,滑澤洋洋,見者以謂華而不實;敦厚柢恭,見者以謂虛而無用;省而不飾,見者以謂讷而不辯;激忽近親,探知人意,見者以謂僭而不讓;宏大廣博,深而不測,見者以謂誇而無用。
臣所以為難言而患重也。
○二柄,刑罰也。
虎所以能伏犬者,爪牙也。
若虎釋其爪牙,則反伏於犬也。
○故田常請爵祿大蚪斛施百姓,北齊簡公失德而田常得之。
○韓昭侯醉甚而外,典冠見君寒,加衣其上。
昭侯覺,乃罪典衣,殺典冠。
以典衣失事,以典冠侵官。
侵官,甚於寒也。
故明王畜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陳言而無當。
越官則死,不當則罪。
○香美病形,皓齒損精。
去甚去泰,身乃無害。
使鹦司夜,令狸執鼠,物有所宜,才有所施,各處其宜。
故上下無為。
上失膚寸,下失尋常,君不可不慎。
托宴處之娛,乘醉飽之時求其所欲,則必聽也。
○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
○彌子遐有寵於衛君,竊駕君車。
君聞之曰:子遐母病而矯駕,孝子也。
與君遊果園,食桃不盡,以半啖君,君曰:愛我也。
及其色衰,得罪於君,君曰:是嬌駕吾車者,啖我餘桃者。
以前所賢而後獲罪,愛憎變也。
○愛人不得獨利,待譽而後利之;憎人不得獨害,待非而後害之。
輿人,欲人富貴;棺人,欲人死喪。
人不貴則輿不用,人不死則棺不價。
非有仁賊,利在其中。
相愛者則比周而相譽,相憎者則比黨而相诽。
诽譽交争,則生惑矣。
○家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業,雖危不亡。
若舍法從私意,則臣下飾其智能;飾其智能,則法禁不立矣。
○君以計畜臣,臣以計事君。
害身而利國,臣不為也;害國而利身,君不為也。
○譬之如水,溺者飲之則死,渴者飲之則生。
○桓公伐孤竹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
遂縱馬,從而得歸。
○桓公伐孤竹,行出山中無水,陽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
使掘之,果得水焉。
○以人言善我者,必以人言罪我也。
○置猿於檻,則與純同勢,不能呈能也。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小。
舉事亦然。
○古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身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
失鏡無以正須眉,失道無以知迷惑耳。
○西門豹性急佩韋以自緩,董安于性緩佩弦以自急。
○斷手續之以玉,故世有易身之患。
○舜為匹夫,不能正三家,有才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也。
故立木於高山之上,下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其位高也。
○不敝人之美,不言人之惡。
○韓昭侯掘瓜而佯亡,求之甚急,左右而取備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虛實。
○衛嗣君使人過關市,關吏乃呵之,因以金與關吏,關吏乃舍。
嗣君謂關吏曰:汝何得受客金。
以明察之。
○僖侯時,宰人上食,羹中有生肝,乃問之,宰人曰:當是人置之。
欲去宰自處也。
後僖侯将浴,湯中有礫,僖侯曰:有人欲代湯者。
文公宰上食肉而有發繞之,文公召宰人曰:汝使吾哽乎。
宰人頓首曰:臣有二、一罪:刀利如幹将,切肉而發不斷,臣罪一也;援錐貫蠻而不見發,臣罪二也;熾洪炮肉盡赤而發尚繞,臣罪三也。
有人欲代臣也。
○齊景公惡仲尼為魯政,梨沮曰:去仲尼如吹毛耳。
乃使遺魯哀公息於政,仲尼谏不納而之齊。
鄭人相與争年,一人雲:吾與堯同年。
一人雲:吾與黃帝兄弟同年。
争此不央,以後罷為勝。
客有為齊王畫者,王問:何者最難。
對曰:畫狗馬為最難,鬼魅最易。
狗馬,人共知;鬼魅,無形像也。
○冠雖穿決,必戴於上;履雖五彩,必踐之地。
○齊宣王問匡倩#3曰:儒者鼓琴乎。
對曰:不也。
琴者小弦大聲,大弦小聲。
大細易位,貴賤易序,故儒者不為。
○以骨去蟻,蟻愈多。
桓公問管仲曰:官少而索多,如何。
管仲曰:君勿聽人。
人有請,因能而授祿,錄功而與官。
宋人有酷酒者,鬥盤甚平,遇客甚謹,醞酒甚美,懸幟甚高,而酒不售,遂緻於酸。
問聞長倩,倩曰:汝狗惡也。
孺子懷錢挈壺往酣,辄有狗齧之,猶大臣齧有道之士也。
故桓公問管仲:治國何患。
患社鼠焚,則木焚也。
○稅勿輕勿重。
重則利入於上,輕則利歸於民也。
○晉文公與楚戰,問舅犯曰:楚衆我寡,奈何。
對曰:君其詐之。
又問雍季,曰:以詐禦民,一時之利也。
與楚戰大勝而歸,行賞先雍季而後舅犯,曰:舅犯之言,權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
○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
管仲曰:此有國之恥,公何不雪之以政。
因發倉賜貧窮三日,而民歌之,曰:公何不更遺其冠也。
○古諺曰:政若沐,雖有棄發之費而有長發之利也。
○饑歲之春,從弟不讓;禳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多少之心異也。
○墨子死後,有相裡氏之墨,相芬氏之墨,鄧陵氏之墨。
孔墨之後,儒分為八,離為三也。
○待自直之箭,則百世無矢矣;待自圓之木,則千歲無輪矣。
○法度賞罰,國之脂澤粉黛也。
○三寸之管,無當不可滿也。
意林卷之一竟 #1『恕』文淵閣本作『怒』。
#2『至』原作『雲』,據文淵閣本改。
#3『匡倩」原缺『匡』,『倩』作『情』,據文淵閣本增改。
水積則生吞舟之魚,土積則生豫章之木,學積亦有生焉。
○農夫比粟,商賈比财,烈士比義。
卑牆來盜,榮辱由中出,敬侮由外生。
樹蔥韭者,擇之則蕃,仁義亦不可不擇也。
唯善無基,義乃繁滋敬,災與兇禍乃不重。
鹦司夜,狸執鼠,曰燭人,此皆不令自全。
○曰在井中,不能燭十步;目在足下,不可以視遠,雖明何益。
○堯瘦舜黑,皆為民也。
○陳繩,則木之枉者有罪;措準,則地之廢險者有罪;審名分,則草臣不審者有罪。
農夫之褥,去害苗者;賢者之治,去害義者。
○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黑;鴻鵲之毂,羽翼未合而有四海之心。
○見人有善,如己有善;見人有過,如已有過,此虞氏盛德也。
○買馬不論足力而以白黑為儀,必無走馬矣。
買玉不論美惡,必無良寶矣。
舉士不論賢良,則無士矣。
○孔子雲: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詩》誦《書》與古人謀。
玉者色不如雪,澤不如雨,潤不如膏,光不如燭。
取玉甚難,越三江五湖至崑侖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至。
中國覆十萬之師,解三千之圍。
○車輕道近,鞭策不用。
鞭策所用,道遠任重。
○見骥一毛,不知其狀;見畫一色,不知其美。
○屠者割肉,則知牛長少;弓人贅筋,則知牛長少;雕人裁骨,則知牛長少,各有辨焉。
○草木無大小,必待春而後生,人待義而後成。
韓子二十卷 劉向雲:秦始皇重韓非,書曰:寡人得與此人遊,死不恨矣。
李斯、姚賈害之,與藥令自殺,始皇悔,遣救之已不及。
○無與禍鄰,禍乃不存。
○臣所以難言者,滑澤洋洋,見者以謂華而不實;敦厚柢恭,見者以謂虛而無用;省而不飾,見者以謂讷而不辯;激忽近親,探知人意,見者以謂僭而不讓;宏大廣博,深而不測,見者以謂誇而無用。
臣所以為難言而患重也。
○二柄,刑罰也。
虎所以能伏犬者,爪牙也。
若虎釋其爪牙,則反伏於犬也。
○故田常請爵祿大蚪斛施百姓,北齊簡公失德而田常得之。
○韓昭侯醉甚而外,典冠見君寒,加衣其上。
昭侯覺,乃罪典衣,殺典冠。
以典衣失事,以典冠侵官。
侵官,甚於寒也。
故明王畜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陳言而無當。
越官則死,不當則罪。
○香美病形,皓齒損精。
去甚去泰,身乃無害。
使鹦司夜,令狸執鼠,物有所宜,才有所施,各處其宜。
故上下無為。
上失膚寸,下失尋常,君不可不慎。
托宴處之娛,乘醉飽之時求其所欲,則必聽也。
○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
○彌子遐有寵於衛君,竊駕君車。
君聞之曰:子遐母病而矯駕,孝子也。
與君遊果園,食桃不盡,以半啖君,君曰:愛我也。
及其色衰,得罪於君,君曰:是嬌駕吾車者,啖我餘桃者。
以前所賢而後獲罪,愛憎變也。
○愛人不得獨利,待譽而後利之;憎人不得獨害,待非而後害之。
輿人,欲人富貴;棺人,欲人死喪。
人不貴則輿不用,人不死則棺不價。
非有仁賊,利在其中。
相愛者則比周而相譽,相憎者則比黨而相诽。
诽譽交争,則生惑矣。
○家有常業,雖饑不餓;國有常業,雖危不亡。
若舍法從私意,則臣下飾其智能;飾其智能,則法禁不立矣。
○君以計畜臣,臣以計事君。
害身而利國,臣不為也;害國而利身,君不為也。
○譬之如水,溺者飲之則死,渴者飲之則生。
○桓公伐孤竹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
遂縱馬,從而得歸。
○桓公伐孤竹,行出山中無水,陽朋曰:蟻冬居山之陽,夏居山之陰,蟻壤寸而有水。
使掘之,果得水焉。
○以人言善我者,必以人言罪我也。
○置猿於檻,則與純同勢,不能呈能也。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
鼻大可小,小不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小。
舉事亦然。
○古人目短於自見,故以鏡觀面;身短於自知,故以道正己。
失鏡無以正須眉,失道無以知迷惑耳。
○西門豹性急佩韋以自緩,董安于性緩佩弦以自急。
○斷手續之以玉,故世有易身之患。
○舜為匹夫,不能正三家,有才而無勢,雖賢不能制也。
故立木於高山之上,下臨千仞之溪,材非長也,其位高也。
○不敝人之美,不言人之惡。
○韓昭侯掘瓜而佯亡,求之甚急,左右而取備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虛實。
○衛嗣君使人過關市,關吏乃呵之,因以金與關吏,關吏乃舍。
嗣君謂關吏曰:汝何得受客金。
以明察之。
○僖侯時,宰人上食,羹中有生肝,乃問之,宰人曰:當是人置之。
欲去宰自處也。
後僖侯将浴,湯中有礫,僖侯曰:有人欲代湯者。
文公宰上食肉而有發繞之,文公召宰人曰:汝使吾哽乎。
宰人頓首曰:臣有二、一罪:刀利如幹将,切肉而發不斷,臣罪一也;援錐貫蠻而不見發,臣罪二也;熾洪炮肉盡赤而發尚繞,臣罪三也。
有人欲代臣也。
○齊景公惡仲尼為魯政,梨沮曰:去仲尼如吹毛耳。
乃使遺魯哀公息於政,仲尼谏不納而之齊。
鄭人相與争年,一人雲:吾與堯同年。
一人雲:吾與黃帝兄弟同年。
争此不央,以後罷為勝。
客有為齊王畫者,王問:何者最難。
對曰:畫狗馬為最難,鬼魅最易。
狗馬,人共知;鬼魅,無形像也。
○冠雖穿決,必戴於上;履雖五彩,必踐之地。
○齊宣王問匡倩#3曰:儒者鼓琴乎。
對曰:不也。
琴者小弦大聲,大弦小聲。
大細易位,貴賤易序,故儒者不為。
○以骨去蟻,蟻愈多。
桓公問管仲曰:官少而索多,如何。
管仲曰:君勿聽人。
人有請,因能而授祿,錄功而與官。
宋人有酷酒者,鬥盤甚平,遇客甚謹,醞酒甚美,懸幟甚高,而酒不售,遂緻於酸。
問聞長倩,倩曰:汝狗惡也。
孺子懷錢挈壺往酣,辄有狗齧之,猶大臣齧有道之士也。
故桓公問管仲:治國何患。
患社鼠焚,則木焚也。
○稅勿輕勿重。
重則利入於上,輕則利歸於民也。
○晉文公與楚戰,問舅犯曰:楚衆我寡,奈何。
對曰:君其詐之。
又問雍季,曰:以詐禦民,一時之利也。
與楚戰大勝而歸,行賞先雍季而後舅犯,曰:舅犯之言,權也;雍季之言,萬世之利也。
○齊桓公飲酒醉,遺其冠,恥之三日不朝。
管仲曰:此有國之恥,公何不雪之以政。
因發倉賜貧窮三日,而民歌之,曰:公何不更遺其冠也。
○古諺曰:政若沐,雖有棄發之費而有長發之利也。
○饑歲之春,從弟不讓;禳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多少之心異也。
○墨子死後,有相裡氏之墨,相芬氏之墨,鄧陵氏之墨。
孔墨之後,儒分為八,離為三也。
○待自直之箭,則百世無矢矣;待自圓之木,則千歲無輪矣。
○法度賞罰,國之脂澤粉黛也。
○三寸之管,無當不可滿也。
意林卷之一竟 #1『恕』文淵閣本作『怒』。
#2『至』原作『雲』,據文淵閣本改。
#3『匡倩」原缺『匡』,『倩』作『情』,據文淵閣本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