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卷之一

關燈
,此古人之德也。

    ○河不滿溢,海不湧波。

    景雲見而黃龍下,祥風至醴泉出,此聖人順天道也。

    晝冥夜光,山崩川個,冬雷夏霜,此國之将亡也。

    ○水濁則魚睑,政苛則民亂。

    上多欲,下多詐。

    ○冬日之陰,萬物歸之而莫使。

    ○臯陶暗而大理,天下無虐刑,何貴言乎。

    ○君子猶射差,此毫末於彼尋丈。

    ○神者,智之淵,神清則智明。

    智則心之府,智公則心平。

    精神難清而易濁,猶盆水也。

    清之終日,乃能見眉睫。

    不過一撓,即不能見方圓也。

    量腹而食,度形而衣,節乎己者,貪心不生。

    ○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還自蝕,人生事還自賊。

    使信士分财,不如探籌;使廉士守财,不如閉戶。

    全封有心於平,不如無心之不平。

    ○善遊者必溺,善騎者必墜。

    ○上學以神聽之,學在骨髓矣。

    中學以心聽之,學在肌肉矣。

    下學以耳聽之,學在皮膚矣。

    ○铎以聲自毀,膏以明自煎,一淵無兩蛟,有必争。

    得烏者羅之,目,一目之羅不可得烏。

    ○欲緻魚者先通於谷,欲來烏者先樹於木。

    水積魚聚,木茂烏集。

    ○目見百步之外,不能自見其訾。

    ○水之勢勝火,一杓不能救一車之薪。

    金之勢勝木,一刃不能殘一林。

    土之勢勝水,一塊不能塞一河。

    ○饑馬在廄,寂然無聲,投刍其傍,争心乃生。

    ○農夫勞而君子食之,愚者言而智士擇之。

    日月欲明,浮雲翳之;河水欲清,沙土穢之;叢蘭欲茂,秋風敗之;人性欲平,嗜慾害之。

    ○濟溺者以金石,不如尺索。

    ○花太早者不須霜而自落。

    ○入水憎濡,懷臭求芳,不可得也。

    ○乳犬噬虎,伏雞搏狸。

    ○冷不能銷木,匠不能斷冰。

    ○金石有聲,不扣不嗚。

    箫管有音,不吹不聲。

    ○事者難成而易敗,名者難立而易廢。

    ○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

    ○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非其貪祿慕位,欲為天下除害耳。

    ○獸窮則觸,烏窮則啄,人窮則詐。

    ○人主之有民,猶城之有基,木之有根。

    根深則本固,基厚則上安。

    ○屈寸而伸尺,小枉而大直,聖人為之。

    今人貴,不許其大功而求其小善,失賢也。

    ○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欲,貧則觀其所愛。

    霸王之道,扶義而動,尊其秀士,顯其賢良,百姓開戶而待之,漬米而儲之,不義之兵至於伏屍流血而不伏也。

    ○冬日之扇,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生塵垢。

     鄧析子一卷二篇 劉向雲:非子産殺鄧析,推春秋驗之。

    ○修名責實,君之事也。

    奉法宣令,臣之職也。

    ○君有三累,親所信,以名取士,近故疏親。

    臣有四責,受重賞而無功臣,居大位而不治,為理官而不平,在軍陣而奔北。

    ○勢者,君之輿;威者,君之策;臣者,君之馬;民者,君之輪。

    勢固則輿安,威定則策勁,臣順則馬馴,民和則輪利。

    治國者失此,必有覆輿奔馬,折策敗輪。

    輸敗策折,馬奔輿覆,則載者亦傾矣。

    ○慮不先定,不可以應卒;兵不預整,不可以當敵。

    廟等千裡,帷喔之奇,百戰百勝,黃帝之師。

    兇饑之歲,父死於室,子死於戶而不相怨者,無所顧也。

    同船涉海,中流遇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

    張羅之畋,唱和不差者,其利同也。

    故體病者口不能不唾,心悅者顔不能不笑。

    ○自見則明,借人見則暗;自聞則聰,借人聞則聾。

    一言而非,驷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馬不能及。

    ○明君之治民若禦,奔而無辔,負而履冰。

    ○喜而便賞,不必當功;怒而便誅,不必值罪。

    ○忠息於宦成,孝衰於妻子。

     範子十二卷并是陰陽曆數也 計然者,蔡丘仆上人,姓辛名文子,其先晉國公子也。

    為人有内無外,形狀似不及人,少而明,學陰陽,見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肯自顯諸侯,陰所利者,七國天下莫知。

    故稱日:計然。

    時遨遊海澤,号曰:漁父。

    範蠡請見越王,計然曰:越王為人烏啄,不可同利也。

    ○掩目别白黑,雖時時一中,猶不知天道。

    論陰陽,有時誤中耳。

    範子問:何用九宮。

    計然曰:陰陽之道,非獨於一物也。

    ○聖人之變,如水随形,形平則平,形險則險。

     胡非子一卷 負長劍,赴榛薄,析兕豹,搏能熊,此徒獵之勇也。

    負長劍,赴深泉,斬蛟龍,搏電龍,此漁人之勇也。

    登高陸危,鴿立四望,顔色不變,此陶缶之勇也。

    剽必刺,視必殺,此五刑之勇也。

    ○齊桓公以魯為南境,魯公憂之,三日不食,曹沫請擊頸以血潑桓公,公懼不知所措。

    管仲乃勸與之盟。

    曹沫,匹夫之士,布衣柔履之人,一怒卻萬乘之師,存千乘之國,此君子之勇也。

     墨子十六卷 君子自難而易,衆人自易而難。

    ○靈龜先灼,神蛇先暴。

    ○君子雖有學,行為本焉。

    戰雖有陣,勇為本焉。

    喪雖有禮,一及為本焉。

    ○墨子見染絲而歎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非獨染絲然,人固亦有染,舜染許由,桀染子辛,纣染崇侯也。

    ○聖人為舟車完固,輕則可以任重緻遠。

    ○子自愛,不愛父,欲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欲虧兄而自利,非兼愛也。

    盜愛其室,不愛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亦能兼愛。

    ○節葬之法,三領之衣,足以朽肉;三寸之棺,足以朽骸。

    深則通於泉。

    ○諸侯不得恣己為政,有三公政之;三公不得恣己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不得恣己為政,有天下政之。

    ○斷指以存經,以兔於身者利。

    ○君子如鐘,扣則嗚,不扣則不嗚。

    美女處不出,則争求之,行而自街,人莫之娶。

    ○墨子勸弟子學曰:汝速學,君當仕汝。

    弟子學期年,就墨子。

    墨子曰:汝聞魯人乎。

    有昆弟五人,父死,其長子嗜酒不肯預葬。

    其四弟曰:兄若送葬,我當為兄沽酒。

    葬訖,就四弟求酒。

    四弟曰:子葬父,豈獨吾父也。

    吾恐人笑,欺以酒耳。

    令不學,人自笑子,故勸子也。

    遂不複求仕。

    ○墨子謂門人曰:汝何不學。

    對曰:吾族無學者。

    墨子曰:不然。

    豈謂欲好美而曰吾族無,此辭不欲邪。

    欲富貴而曰吾族無,此辭不用邪,強自力矣。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古之學者得一善言附於其身,今之學者一善言務以說人,言過而行不及。

    ○君子服美則益敬,小人服美則益驕。

     纏子一卷 纏子修墨氏之業,以教於世。

    儒有董無心者,其言修而謬,其行笃而庸。

    言謬則難通,行庸則無主。

    欲事纏子,纏子曰:文言華世,不中利民,傾危繳繞之辭者,并不為墨子所修。

    勸善兼愛,則墨子重之。

    ○董子曰:子信鬼神,何異以踵解結,終無益也。

    纏子不能應。

     随巢子一卷 執無鬼者曰:越蘭問随巢曰:鬼神之智何如聖人。

    曰:聖也。

    越蘭曰:治亂由人,何謂鬼神耶。

    随巢子曰:聖人生於天下未有所資,鬼神為四時八節以紀育,人乘雲雨潤澤以繁長之,皆鬼神所能也,豈不謂賢於聖人。

    ○有疏而無絕,有後而無遺,大聖之行兼愛萬民。

    疏而不絕,賢者欣之,不肖者則憐之。

    賢而不欣是賤德也,不肖不憐是忍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