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卷之一

關燈
一心可得百人。

    ○君本也,臣枝葉也。

    本美則葉茂,本枯則葉凋。

    君子不以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不能者愧人。

    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也。

    ○繁於樂者重於憂,厚於義者薄於行。

    見長不能屈其色,見貴不能盡其辭,雖有風雨,吾不入其門也。

    君子以心導耳目,小人以耳目導心。

     孟子十四卷 蜀郡趙台卿作章句,章句曰指事.o○孟子謂惠王曰:虐政殺人,何異刃耶。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草,此謂率獸食人,且人惡之,況虐政乎。

    敬老愛幼,推心於民,天下運掌中也。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鐵基,不如待時。

    孟子雲:齊人譏管晏,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

    若久塗炭,則易政如渴不擇飲也。

    ○宋人有闵其苗不長,偃拔之,使其長,其子趨而視之,苗則槁矣。

    非但無益,乃有害也。

    ○見孺子入井,非孺子之父母亦有側隐之心。

    無恻隐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亦非人也,無辭讓之心亦非人也,無是非之心亦非人也。

    ○孟子雲:子路人告之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用夏變夷,不聞用夷變夏。

    ○枉己者未能直人,當以直嬌枉,若自曲何以正人。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士不仁,不保四體。

    今惡死亡而樂不仁,猶惡醉而強酒。

    民之歸仁,猶水就下。

    存乎人,莫良於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盹焉。

    ○淳于髡曰:男女不親授受,若嫂溺援之手乎。

    孟子曰:若不援,是豺狼也。

    天下溺則援之以道,嫂溺必援以手。

    ○子産以其乘輿濟人於俸洧,孟子聞之,曰:不知政也不如以時修橋梁。

    良人出餍酒肉,齊人有一妻一妾,其夫出行則餍飽,而反欺其妻雲:與富貴人共飲食耳。

    妻後伺之,見乞人祭餘食之。

    妻乃告妾,相與泣於中庭。

    其夫自外來未知,猶驕其妻妾,由君子枉道得富貴而驕人也良人即夫也。

    ○伊尹不以一芥與人,亦不取一芥於人。

    ○非其道,在野曰草莽之臣,在國曰市井之臣。

    性猶湍水,次束則束,央西則西。

    ○白羽白性輕,白雪白性消,白玉白性貞,雖俱白,其性不同也。

    ○冬曰飲湯,夏日飲水欲問寒暑者中心也。

    ○仁義忠信,樂善不倦,天爵也,公卿大夫,人爵也。

    古之人修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修天爵以要人爵,得人爵棄天爵,終亦亡矣。

    ○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

    今之為者,猶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水不勝火。

    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君子有三樂,父母具存,一樂;仰不愧天,俯不作人,二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三樂。

    ○雞嗚而起,孜孜為善者,舜之徒也。

    雞嗚而起,孜孜為利者,蹑之徒也。

    ○九仞無泉,猶棄井也。

    ○古人之關禦暴,今人之關為暴今之關出入征稅。

    ○惡似而非者,惡莠亂苗,惡佞亂義,惡利口亂信,惡鄭聲亂雅樂,惡紫亂朱,惡鄉原亂德。

    堯至湯,湯至文王,文王至孔子,孔子至孟子,各五百餘歲。

     管子十八卷 倉廪實,知禮節。

    國多财,遠者來。

    衣食足,知榮辱。

    野無積草,府不積貨,市不成肆,朝不合衆,治之至也。

    ○觀其交遊,則賢不肖可察。

    ○一年之計,莫若樹谷;十年之計,莫若樹木;終身之計,莫若樹人。

    ○爵祿滿則忠衰,室富足則行衰。

    釜鼓滿則人盤之,人滿則天盤之。

    故先王不滿也。

    ○凡赦者,小利而大害,故久而不勝其禍;無赦,小害而大利,久而不勝其福。

    惠者,民之仇偉;法令,民之父母。

    惠者多赦,先易後難;法者無赦,先難後易。

    ○堂上遠於百裡,有事十日而君不知;堂下遠於千裡,有事一月不知;門庭遠於萬裡,有事期年不聞。

    ○桓公謂管仲曰:寡人有大邪三不幸。

    好畋,晦夜從禽不反,一不幸;好酒,曰夜相繼,寡人污行,二不幸;好色,姑姊有未嫁者,三不幸。

    管仲曰:惡則惡矣,非其急也。

    人君唯不愛與不敏不可耳。

    不愛則亡衆,不敏則不及事。

    ○齊水躁而複,故民貪而勇;楚水溺而清,其民輕果好賦;越水濁而重,其民疾拓;秦水汨而滞,其民貪戾;晉水滞而雜,其民好詐;宋水勁而清,其民簡易。

    ○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詐僞,有權衡之稱者不可欺以輕重。

    先王治國,威不兩措,政不二門,有尋尺之數者不可差以短長也。

    ○桓公問廄吏何事最難,吏未答,管仲曰:臣嘗作圉人,唯賦馬棧最難。

    先搏曲木,則直無所施;先搏直木,則曲無所施。

    ○冬曰不盥,非愛水也;夏曰不炀,非愛火也,為不适於身。

    明王不治宮室,非愛小也,為本矣。

    楚王好小,美人省食;昊王好劍,國士輕死。

    故主好官室,則工匠巧;主好文彩,則工女靡。

    利之所在,雖千仞之山,無所不上,深泉之下,無所不入。

    商人通賈,倍道兼行,夜以繼日,千裡不遠,利在前也。

    漁人入海,海水百仞,沖波逆流,日夜不出,利在水也。

    ○蛟龍得水而神立,人主得民而威成。

    海不辭水,故能成大;山不辭土,故能成高;主不厭人,故能成衆;士不厭學,故能成聖?烏合之衆,初雖有懼,後必相吐,雖善不親也。

    ○殺生之柄,不制於主而在草下也。

    ○五谷,民之司命;黃金刀弊,民之通施。

    0農有常業,女有常事。

    一農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

    ○桓公謂管仲曰:吾欲伐楚。

    楚強不可下,如何。

    曰:王但鑄錢於莊山,往楚貴市生鹿。

    楚王聞之喜,必廢農而獵鹿。

    公藏粟五倍,楚足錢而無粟,公閉關,楚降者十分有四。

    ○地大而不耕非其地,卿貴而不仁非其卿,民衆而不親非其民。

    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慎也。

    公但謹聲耳。

     道德經二卷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元炁生萬物不有,道所施不求其報。

    挫其銳,解其紛。

    銳,進也。

    人欲銳,慎進取。

    功名當挫止之法,道不自見也。

    紛,結恨也。

    當念道無上解釋也。

    和其光,雖有獨見之明,當如暗昧不曜亂人也。

    同其塵。

    當與衆同垢塵,不自别殊。

    多言數窮,口開舌舉,必有禍患。

    不如守中。

    不如守德於中,育養精神,愛氣希言也。

    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先人後己,天下之先,以官長也。

    外其身而身存。

    薄己而厚人,人愛之如父母,神明佑之如赤子,故身而長存也。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嗜慾傷神,财多累身。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夫富當赈貧,貴當憐賤。

    反驕恣,必被禍患也。

    絕仁棄義,民複孝慈;德化,淳也。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上化公正,下無私邪。

    曲則全,曲則從衆,不自專,則全也。

    枉則直。

    枉屈己而伸人,久久自得直。

    少則得,天道佑謙,自受則得多。

    多則惑。

    财多者惑於守身,學多者惑於所聞。

    善行無轍迹,善行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