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雪叢說
關燈
小
中
大
自然筆力雄撲,格緻老成,每每出人一頭地。
○徐積悟作文之法 節孝先生徐積因讀《史記貨殖傳》,見“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遂悟作文之法。
○辨滕王閣序落霞之說 王勃作《滕王閣序》,中間有“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句,世率以為警聯。
然而落霞者,乃飛蛾也,即非雲霞之霞,土人呼為霞蛾。
至若骛者,乃野鴨也。
野鴨飛,逐蛾蟲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齊—廷;若雲霞,則不能飛也。
見《吳解事始》。
○評論詞賦破題 嘗見俞馮老叔叔舉似外公,暨《中大陶天之曆數在舜躬賦》,破題雲:“神聖相授,天人會同,何讴歌不之堯子,蓋曆數在于舜躬。
”又見陳季陸先生淡及陳元裕嘗主文衡,出《大椿八千歲為春秋賦》,滿場破題皆閣筆焉,遂自作雲:“物數有極,椿齡獨長,以歲曆八千之久,成《春秋》二序之常。
”又見蔡曼卿稱賞上舍熊元用節十四歲作《君人成天地之化賦》,破雲:“物産于地,形鐘白天,賴君人之有作,成化功之未全。
”三賦四柱皆出人意表,真所謂作賦手也。
嘗聞張從道鳳先生論文,有及向之省試,賦題出《天子聽朔于南門之外》,滿場皆曰:“詣南門而聽焉。
”惟魁者以詣為出,便見得在外意也。
當時父子同試,尚留隐情,及至揭榜,方知父魁子亞,而問之何不見誨,父雲不解有兩魁也。
東坡以詩賦一序見工拙,即此可知。
○賦以一字見工拙 曩者吳叔經郛在湖南漕試,以本經詩義取解魁,次名陳尹,賦《文帝前席賈生》,破題雲:“文帝好問,賈生力陳,忘其勢之前席,重所言之過人。
”叔經先生改勢字作分,陳大欽服。
内有打花格雲:“金蓮燭煥,煌煌漢天子之儀;玉漏聲沉,纏纏洛陽人之語。
”試官已喜此——聯。
又陳季陸在福州考較,出《皇極統三德五事賦》,魁者破題雲:“極有所會,聖無或遺,統三德與五事,貫一中于百為。
”季陸先生極喜開初兩句,隻嫌第四句不是“貫百為于一中”,似乎倒置。
改貫字作寓,較有意思。
尤喜陳舜申三策,第三道策題問屯田,乃先生撰也,最是答得工夫。
此皆二公之警誨也。
○假用夏字 往年上庠湯黃中試《秋燕已如客詩》破題:“近人方賀廈,如客已警秋。
”以廈對秋,權借用字也。
陳傅良作《仲秋教治兵賦》破題:“雖諸夏之偃武,必仲秋而治兵。
”張永《防秋詩》雲:“逆胡方猾夏,中國重防秋。
”以夏對秋,正借用字也;原其所作皆有自來,豈非得□喬月中桂之遺意耶?所謂“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是也。
六吟入韻,能于偕對上得一二警聯,便自高人一着,作者不可不知。
○詩貴熟讀 梁揆叔子解試,《雕鹗離風塵詩》,當時無不擊節,天人徑說。
“雕鹗沖天品,凡禽未易倫,三秋乘志氣,一舉離風塵。
”或者喜其自喻見志,果超詣上上第。
幼嘗诎此一篇,已自迅口轉過,初不覺其所以妙處。
及至暮年,始悟“高騰霄鳳渚,下睨塞鴻賓”,借渚字對賓,無如此之巧,始歎伏不能自己。
大凡玩古人糟粕,須是字字究競,句句勘破,方是讀書。
又要熟讀,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父自見。
”又雲:“舊書不厭百遍讀,熟讀應須子自知。
” ○廷對二說 嘗見閩中一士人方領鄉舉,叨□過省廷對,有“蒙被教育”之說。
又見浙中一先生,四舉子當廷對,有“僻在一隅”之說。
皆不欲言其名也,都是套籠說話,怕落第五甲也,欲媒試官把做《大學》,川中人看得數較優,果是使得驗其狡猾如此。
後進之士當自奮勵,取高第而竄巍科,夾在萬人頭上立,不可效此曹為碌碌計也,千萬勉旃。
○祝賀生辰 伊川生日緻齋恭肅,不事飲燕歌樂,蓋念劬勞之力。
今人誕辰極意歡娛祝壽之湧,多用律呂體狀其月,又用莢形容其日,固已親切,然而莢一事,據某所見,半好半不好也。
若在月半以前,一日生長一葉,乃是增數,誠為美事,盡好使也。
若在月半以後,一日凋零一葉,乃是減數,實為語忌,烏可使也?用事當嚴所擇,為文又要脫俗,方是作家目。
如八月十六生人,或者為之歌曰:“昨夜萬家齊笑語,祝君千歲共團圓。
”又如詩僧上秦師垣壽曰:“不祝公方椿與松,椿松老大空無用。
不祝公方雀與龜,雀龜汨沒徒泥中。
祝公願作天上月,歲歲年年常皎潔。
錦城初動五更鐘,引領衆星朝北阙。
”秦公大悅。
○嚴子陵本姓莊 嚴子陵本姓莊,避顯宗諱,遂稱嚴氏。
若釣台,若七裡灘,亦皆以嚴命名,無非循習之訛,而莫知其非也。
本朝宣和問,方臘寇江浙,改睦州為嚴州,蓋本于此。
至如範晔操東漢之史筆,初不究其姓氏之由,遽曰嚴光而傳之,無乃以田千秋為車千秋乎。
餘是以寄意絕句于釣台之上,有曰:“千古英風想子陵,約台緣此幾人登。
誰知避諱更嚴氏,灘與州名總誤稱。
” ○淅川 丹水出上洛,湍水出伊陽,南流至浙川,又南流入漢。
天下之水,罔不殊源而合流者,有一源而鹿為二者,漓桂是也。
唯淅湍同川而異流,本末不相犯,故謂之淅焉。
○用夏變夷 據胡床、畜番犬、舞拓拔(拓拔氏胡人設呼為拓拔)、動蠻樂,皆士大夫之所不當為而為之,無乃循習日久,而恬不知怪乎?有能奮拔于流俗之中,而毅然以中國禮義為己任,亦風化之所由倡也。
殆見用夏變夷,不聞用夷變夏。
○自悟前身 餘因以類彰,羊祜自省前身為李氏之子,邊鎬為謝靈運後身。
韋臯既生一身,有一胡僧造其家曰:兒若有喜色。
韋氏問之,僧曰:此子乃諸葛武侯後身。
因以武侯字之。
見《宣室志》。
及觀王十朋絕句:“石橋未到神先到,日裡還同夢裡時。
僧教我名劉道者,前身曾為石橋碑。
”石橋乃天台五百尊羅漢洞口也。
今世所以
○徐積悟作文之法 節孝先生徐積因讀《史記貨殖傳》,見“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遂悟作文之法。
○辨滕王閣序落霞之說 王勃作《滕王閣序》,中間有“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句,世率以為警聯。
然而落霞者,乃飛蛾也,即非雲霞之霞,土人呼為霞蛾。
至若骛者,乃野鴨也。
野鴨飛,逐蛾蟲而欲食之故也,所以齊—廷;若雲霞,則不能飛也。
見《吳解事始》。
○評論詞賦破題 嘗見俞馮老叔叔舉似外公,暨《中大陶天之曆數在舜躬賦》,破題雲:“神聖相授,天人會同,何讴歌不之堯子,蓋曆數在于舜躬。
”又見陳季陸先生淡及陳元裕嘗主文衡,出《大椿八千歲為春秋賦》,滿場破題皆閣筆焉,遂自作雲:“物數有極,椿齡獨長,以歲曆八千之久,成《春秋》二序之常。
”又見蔡曼卿稱賞上舍熊元用節十四歲作《君人成天地之化賦》,破雲:“物産于地,形鐘白天,賴君人之有作,成化功之未全。
”三賦四柱皆出人意表,真所謂作賦手也。
嘗聞張從道鳳先生論文,有及向之省試,賦題出《天子聽朔于南門之外》,滿場皆曰:“詣南門而聽焉。
”惟魁者以詣為出,便見得在外意也。
當時父子同試,尚留隐情,及至揭榜,方知父魁子亞,而問之何不見誨,父雲不解有兩魁也。
東坡以詩賦一序見工拙,即此可知。
○賦以一字見工拙 曩者吳叔經郛在湖南漕試,以本經詩義取解魁,次名陳尹,賦《文帝前席賈生》,破題雲:“文帝好問,賈生力陳,忘其勢之前席,重所言之過人。
”叔經先生改勢字作分,陳大欽服。
内有打花格雲:“金蓮燭煥,煌煌漢天子之儀;玉漏聲沉,纏纏洛陽人之語。
”試官已喜此——聯。
又陳季陸在福州考較,出《皇極統三德五事賦》,魁者破題雲:“極有所會,聖無或遺,統三德與五事,貫一中于百為。
”季陸先生極喜開初兩句,隻嫌第四句不是“貫百為于一中”,似乎倒置。
改貫字作寓,較有意思。
尤喜陳舜申三策,第三道策題問屯田,乃先生撰也,最是答得工夫。
此皆二公之警誨也。
○假用夏字 往年上庠湯黃中試《秋燕已如客詩》破題:“近人方賀廈,如客已警秋。
”以廈對秋,權借用字也。
陳傅良作《仲秋教治兵賦》破題:“雖諸夏之偃武,必仲秋而治兵。
”張永《防秋詩》雲:“逆胡方猾夏,中國重防秋。
”以夏對秋,正借用字也;原其所作皆有自來,豈非得□喬月中桂之遺意耶?所謂“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是也。
六吟入韻,能于偕對上得一二警聯,便自高人一着,作者不可不知。
○詩貴熟讀 梁揆叔子解試,《雕鹗離風塵詩》,當時無不擊節,天人徑說。
“雕鹗沖天品,凡禽未易倫,三秋乘志氣,一舉離風塵。
”或者喜其自喻見志,果超詣上上第。
幼嘗诎此一篇,已自迅口轉過,初不覺其所以妙處。
及至暮年,始悟“高騰霄鳳渚,下睨塞鴻賓”,借渚字對賓,無如此之巧,始歎伏不能自己。
大凡玩古人糟粕,須是字字究競,句句勘破,方是讀書。
又要熟讀,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父自見。
”又雲:“舊書不厭百遍讀,熟讀應須子自知。
” ○廷對二說 嘗見閩中一士人方領鄉舉,叨□過省廷對,有“蒙被教育”之說。
又見浙中一先生,四舉子當廷對,有“僻在一隅”之說。
皆不欲言其名也,都是套籠說話,怕落第五甲也,欲媒試官把做《大學》,川中人看得數較優,果是使得驗其狡猾如此。
後進之士當自奮勵,取高第而竄巍科,夾在萬人頭上立,不可效此曹為碌碌計也,千萬勉旃。
○祝賀生辰 伊川生日緻齋恭肅,不事飲燕歌樂,蓋念劬勞之力。
今人誕辰極意歡娛祝壽之湧,多用律呂體狀其月,又用莢形容其日,固已親切,然而莢一事,據某所見,半好半不好也。
若在月半以前,一日生長一葉,乃是增數,誠為美事,盡好使也。
若在月半以後,一日凋零一葉,乃是減數,實為語忌,烏可使也?用事當嚴所擇,為文又要脫俗,方是作家目。
如八月十六生人,或者為之歌曰:“昨夜萬家齊笑語,祝君千歲共團圓。
”又如詩僧上秦師垣壽曰:“不祝公方椿與松,椿松老大空無用。
不祝公方雀與龜,雀龜汨沒徒泥中。
祝公願作天上月,歲歲年年常皎潔。
錦城初動五更鐘,引領衆星朝北阙。
”秦公大悅。
○嚴子陵本姓莊 嚴子陵本姓莊,避顯宗諱,遂稱嚴氏。
若釣台,若七裡灘,亦皆以嚴命名,無非循習之訛,而莫知其非也。
本朝宣和問,方臘寇江浙,改睦州為嚴州,蓋本于此。
至如範晔操東漢之史筆,初不究其姓氏之由,遽曰嚴光而傳之,無乃以田千秋為車千秋乎。
餘是以寄意絕句于釣台之上,有曰:“千古英風想子陵,約台緣此幾人登。
誰知避諱更嚴氏,灘與州名總誤稱。
” ○淅川 丹水出上洛,湍水出伊陽,南流至浙川,又南流入漢。
天下之水,罔不殊源而合流者,有一源而鹿為二者,漓桂是也。
唯淅湍同川而異流,本末不相犯,故謂之淅焉。
○用夏變夷 據胡床、畜番犬、舞拓拔(拓拔氏胡人設呼為拓拔)、動蠻樂,皆士大夫之所不當為而為之,無乃循習日久,而恬不知怪乎?有能奮拔于流俗之中,而毅然以中國禮義為己任,亦風化之所由倡也。
殆見用夏變夷,不聞用夷變夏。
○自悟前身 餘因以類彰,羊祜自省前身為李氏之子,邊鎬為謝靈運後身。
韋臯既生一身,有一胡僧造其家曰:兒若有喜色。
韋氏問之,僧曰:此子乃諸葛武侯後身。
因以武侯字之。
見《宣室志》。
及觀王十朋絕句:“石橋未到神先到,日裡還同夢裡時。
僧教我名劉道者,前身曾為石橋碑。
”石橋乃天台五百尊羅漢洞口也。
今世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