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雪叢說

關燈
聰明,所以福德,所以不昧,本來面目皆前世有以胎之。

    不是大修行僧道,便是大有德官員,功成行滿道洽政治,故有如是滅,亦複有如是生。

    彼有靈物托化星辰降誕,神道出世為我等相者,應見自性如來,豈他人之所能知哉。

     ○天堂地獄 人言天堂高而在上,地獄幽而在下,疑其勢之相遼絕也。

    據某所見,大有不同。

    蓋與人說好事,一切依本分,眼前便是天堂,不必更求之于天上。

    欺美人物色,教唆人公事,眼前便是地獄,不必更求之于地下。

    為善即天堂,為惡即地獄。

    天堂、地獄不在乎他,而在乎一念之間,不可有毫發差。

     ○修外功德内功德 人于利濟通達者力為之,患難困苦著力救之,皆如己身之事,修此為外功德也。

    修之勿責人報,勿希天佑,人若有知,天若有靈,此理當如何哉?人能清心釋累,懲忿窒欲,修此為内功德也。

    修之勿期道勝,勿希瑞應,經若不誣,教若不虛,此理當如何哉? ○善惡有報 “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此古語也。

    “善惡到頭終有報,隻争來速與來遲”,此古詩也。

    或者執其“為善未必福,為惡未必禍”之說,遂以謂善惡莫執無應,妄啟輕福遠禍之心,果能無應也耶?夫善有善報,善人為善,而天或不以善報,非無報也,蓋未報也。

    惡有惡報,惡人為惡,而天或不以惡報,非無報也,蓋未報也。

    所謂未報者,乃其未熟故耳,逮夫熟時,則其報之也其效如捷。

    胡不觀《大藏經》雲:“善若無報,其善未熟;其善熟時,必受其福。

    惡若無報,其惡未熟;其惡熟時,必受其苦。

    ” ○偷割牛舌果報 吳少穎在長沙萍鄉作館,親見胡屠愛小便宜,多見衆人未知之際,攙開牛口,偷割其舌。

    一日,主家出大牯牛,複又行盜,削一竹戋刂穿其舌炙。

    其牛奔,主亟呼胡屠襲逐,胡恐抛下為他人所竊,急将竹戋刂咬定,拔出其肉以酒咽下,不覺自斷半舌,更強以粥飲,一月作牛吼而死,其果報如此。

     ○心目相亂 “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人”,是心為眼所亂也。

    “忽然舉首見新月,錯認蛾眉憶故人”,是眼為心所亂。

    □□眼中有心,心中有眼,二者無意于相亂,而不能□相亂也。

     ○責己說 責己不責人,君子也;責人不責己,小人也。

    小人惟知責人而不知責己,所以多招外謗,蓋嘗自恕也。

    人之子弟或好賭博、聲色、籠養、遊獵,一切玩弄皆自有以誘之,故外得以投之,費用末千百,而生事已二三。

    為父兄者,當痛責其子弟之不肖而楚之,又懲戒之可也。

    不此之為而妄訴他人于官府,冀其悛惡改過,不可也。

    大凡鄰舍孩提或有争兢,不問其是非如何,隻是撻其子也,遂免他議。

    人有書“世情”二字,并“蘇秦隻是舊蘇秦,昔日何疏今日親”之句于座右,責其不情于我,而不知未有可情之勢,此所以疏之者何望焉?秦穆公善悔過,責己不責人。

    荀子曰:“君子責己重以周。

    ”此之謂也。

     ○斷飲說 房以片言取宰相,楊炎以單語悟天子,一言之感人如此。

    頃年陳公大鄉平生好飲酒。

    一日,席上有一同寮,舉以知命者不立于岩牆之下,而問之陳曰:“酒亦岩牆也?”陳因是有聞,遂終不飲。

    何其一言之感人如此。

    今人或有所溺,而乃諄諄之誨,縷縷之詞,勉之不從,何也?蓋勸其以所欲,而禁其所不欲,豈遽然惟我是聽而忘其所愛?斷然不能投合,不若以節之之說告之,漸令改過可也。

    大凡谏诤之道,無出于此。

     ○茹蔬說 能為人之所能為,而不能為人之所不能為,庸人也。

    斷葷戒酒,食菜茹蔬,是人之所能為也。

    割愛妻子,絕念色欲,是人之不能為也。

    吃菜事魔,正生此患。

    至于貪财戀色,男女混置,修二會子,說金剛禅,皆幻術也。

    若夫大可誅者,不飨祀家,先言送諸天堂上也。

    且人之有身則有父,有父則有祖。

    四時飨獻,示不忘其本也,豈有俗崇而能上天堂也耶?原其趨向,非不慕善,要之邪道缪用其心,所以有禁止之令也。

     ○聲律對偶假借用字 “天子居丹,廷臣獻六箴”,此省題詩也。

    “白發不愁身外事,六麼且聽醉中詞”,此律詩也。

    二公之所以對者見之于詩,無非借數而已。

    《周以宗強賦》:“故蒼之興起,始諸姬而阜康。

    ”《東門種瓜》詩:“青門無外事,尺地足生涯。

    ”二公之所以對者見于賦詩,無非借數與器而已。

    詩吏以“皇眷”對“紫宸”,曲詞以“清風”對“紅雨”,或以“青州從事”對“烏有先生”,或以“披綿黃雀”對“通印子魚”。

    “因朱邪之闆蕩,緻赤子之流離”,“談笑有鴻儒,來往無白丁”,是皆老于文學而見于骈四俪六之間者,自然假借使得好,不知脍炙幾千萬口也。

    嘗記陳季陸應行先生舉似作賦之法,用“高皇”對“小白”。

     ○詩題用全名 省題詩,考官以古二韻上不拆破。

    “度日清夷詩”,許琮以“聖圖天廣大”為對,并是□杜全句,最為難得,曠古以來無此作。

    又如上庠孫應時作“奏賦入明□”,出杜甫《莊遊》,對韓文公《龊龊詩》“排支叫阊阖”,亦自難得,惜乎非一家詩也。

    若無渾然天成之句。

    不免拆破四柱中使,隻要穩貼下得好,不拘倒置先後,更于點化上着工夫,亦自可以冠場。

    餘嘗欲以杜詩“扈登黃閣”(奉贈嚴入閣老)對“享□照紫泥”(奉贈太常卿),以“泥融飛燕子”對“地僻舞雞”(并絕□),蓋效許公詩體也。

    又欲以“獻納纡皇眷”(奉贈鮮于京北二□韻),聯“衣冠拜紫宸”之句(太歲日詩),蓋效前輩對詩格也,當有流水高山之遇。

     ○戒食菰蕈 夏秋月雜菰蕈皆是惡□蛇氣結成,前後壞人甚多,斷不可吃。

    爾農民何不勤力種菜,四時無缺,何用将性命試此毒物。

    特此勸谕,莫招後悔。

    (見王狀元夔府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