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帖釋文考異卷一

關燈
明 顧從義 撰 漢章帝書【黃伯思刋誤雲:“凡草書分波磔者名章草,似此耆但謂之草,猶古隸之生今正書,故章草當在草書先。

    然本無章名,因漢建初中杜操伯度善此書,章帝稱之,故後世目焉。

    今此卷首帖偶章草,便以為章帝書,誤矣。

    然此書亦前代作,但録書者集成千文中語耳。

    ”米芾徑以此辯之,未中其病。

    黃庭堅雲:“疑隻是蕭子雲書之最得意者”】 辰宿列張,盈昃海鹹,河淡鱗羽,翔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遐迩壹體,陟降彼短,無恃己長,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孝當竭力,忠則盡命,臨深履薄,夙興溫凊,似蘭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淵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辭安定,笃初誠美,慎終宜令,榮業所基,籍甚無竟,學優登仕,攝職從政,都邑二京,背邙【《幹祿字書》:“邙,上俗,下正”】面洛,浮渭據泾,宮殿盤郁,樓觀飛驚,圖寫禽獸,畫彩仙靈,丙舍傍啟,甲帳對楹,肆筵設席,鼓瑟吹笙,升階納陛,弁轉疑星,右通廣内,左達承明,既集墳典,亦【米雲:“僞帖”】 晉武帝書【伯思雲:“米雲晉武當是孝武,非也。

    仆按省啟帖與後谯王帖雖在疑録,似非一家書。

    續帖中炎報帖頗與此筆法同,炎,晉武名,非孝武也。

    然皆後人依放。

    此帖末雲‘故遣信還’,古者謂使為信,故逸少帖雲‘信遂不取答’,《真诰》雲‘公至山下,又遣一信見告’,謝宣城傳雲‘荊州信去,倚待’,陶隐居帖雲‘明旦信還,仍過取反’,凡言信者,皆謂使人也。

    近世猶有此語,故虞永興帖雲‘事已信,人口具’,而今之流俗遂以遣書饋物為信,故謂之書信,而謂前人之語亦然,不複知魏晉以還所謂信者乃使之别名耳”】 省啟知既下,須防具具【施作“之”】,揚州寒到,有者比尚拟之,動靜更啟也,數遣信還【米雲:“僞帖”】 西晉宣帝書【伯思雲:“阿史病轉差帖雲晉宣帝,亦未然。

     按《大觀帖》叙在一卷第二,不當在武帝下,此類太多”】 之白,阿史病轉差【差即瘥,疾愈也,後放此】,未皆外曹尚書雲【當作“之”】得書法。

     東晉元帝書【伯思雲:“安軍破堽數朝三草書,筆勢糺繞若一,其僞不疑。

    仆幼時嘗觀世傳七賢書,末有白字,皆連名作款,七人所作了無小異,雖當時筆法傳授或同,然人書不同亦如面焉,不應乃爾無别,因疑其僞。

    是時宿輩長者或謂不然,後觀窦臮《書賦》,始知七賢帖果李懷琳僞作,此三帝草書亦是類也”】 安軍未報,平和之如何,深可為事也。

     八月九日,睿頓首【施宿《大觀總釋文》作“頓首頓首”】,忽中秋【阙】懷,便微冷,恒何如比,殊不能佳,惟勿得慰抱【阙】 不多,司馬睿頓首【施作“頓首頓首”,米雲:“僞帖”】 東晉明帝書 伏想【作一行】墓次安隐【隐,穩古通用,後放此】,守視文武平安。

     東晉康帝書 陸女郎問谇【息醉切,言也】,如此可籌量之【有飛白】。

     東晉哀帝書 丕死罪死罪,承中書郎君疢患,比委瘵情,以灼恒,伏念垂心憂勞,想得治力漸佳,丕死罪死罪。

     東晉簡文帝書 昱白,所示慶賜事具具【施作“乙乙”】,此莫大之禮【施作“祀”】,天下大慶,得率由舊章,慰荅民望,甚為盡善,但奢則不适于時,儉則陋而不典,正當斟酌其宜,令得所中耳【文嘉本第二、三行阙上二字,第四行阙上三字,第五行、第六行俱阙上四字】。

     東晉文孝王書【帖説既雲“道子白”,當是會稽王也】 異暑複何如,向見雲卿小苦瘧,不乃以為患,治之不【文本已上二行各阙五字,通前八半行皆白紙,似阙損,此方闆也】遣不悉,司馬道子白。

     東晉武帝書【語見晉武,按米、黃二公見則谯王為襲封者矣,晉武帝諱炎,東晉孝武諱曜,《大觀帖》為晉武帝次省啓帖下】 比【劉次莊釋文作“昨”,非】得谯王【名遜,宣帝弟,仕魏關内侯,晉受禅,封谯王】書,有欲仙語,吾荅之如别,卿前雲宜卿,谯王叅之于衆,雲公書,卿私書,君辄從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