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曆長慶間的詩人
關燈
小
中
大
。
他大概生于開元中葉(約七二五),死于元和中(約八一五),年約九十歲,故《全唐詩》說他“以壽終”。
顧況與李泌、柳渾為“人外之交,吟詠自适”。
柳渾與李泌做到了封侯拜相的地位,而顧況隻做到著作郎。
他不免有怨望之意。
他是個滑稽詩人,常作打油詩狎玩同官,人多恨他。
李泌、柳渾死時(皆在七八九),憲司劾他不哭李泌之喪而有調笑之言,貶逐為饒州司戶。
他後來隐于茅山,自号華陽真隐。
《舊唐書》說他“能為歌詩,性诙諧,雖王公之貴與之交者,必戲侮之。
然以嘲笑能文,人多狎之。
”又說,他對于“班列同官,鹹有侮玩之目”。
又說,他“有文集二十卷。
其贈柳宜城(柳渾封宜成伯)辭句率多戲劇,文體皆此類也。
”這都是說,顧況是一個做诙諧諷刺詩的詩人。
他也有意做新樂府。
他起初用古詩三百篇的體裁來做新樂府,有《補亡訓傳》十三章,我試舉兩章作例: 築城 《築城》,刺臨戎也,寺人臨戎,一墓磚為城壁(“臨戎”是監軍)。
築城登登,于以作固(“于以”二字在《國風》裡多作“于何”解。
注家多不明此義。
顧況也誤用了)。
咨爾寺兮,發郊外冢墓。
死而無知,猶或不可。
若其有知,惟上帝是訴。
持斧 《持斧》,啟戎士也。
戎士伐松柏為蒸薪,孝子徘徊而作是詩。
持斧,持斧,無翦我松柏兮。
柏下之土,藏吾親之體魄兮。
但他在這十三章之中,忽夾入一章用土話作的: 囝 《囝》,哀閩也(原注,囝音蹇,閩俗呼子為囝,父為郎罷)。
囝生閩方。
閩吏得之,乃絕其陽。
為臧為獲,緻金滿屋。
為髡為鉗,如視草木。
天道無知,我罹其毒! 神道無知,彼受其福! 郎罷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勸不舉。
不從人言,果獲是苦。
” 囝别郎罷,心摧血下: “隔地絕天,及至黃泉, 不得在郎罷前!” 這一首可算是真正新樂府,充滿着嘗試的精神,寫實的意義。
他在詩的體裁上,很有大膽的嘗試,成績也不壞,如下舉的幾首: 琴歌 琴調秋些。
胡風繞雪, 峽泉聲咽, 佳人愁些。
長安道 長安道, 人無衣,馬無草, 何不歸來山中老? 可惜他的诙諧詩保存的不多。
我們隻可以舉幾首作例: 梁廣畫花歌 王母欲過劉徹(漢武帝名劉徹)家,飛瓊夜入雲車。
紫書分付與青鳥,卻向人間求好花。
——上元夫人最小女,頭面端正能言語,手把梁生畫花看,凝掩笑心相許。
心相許,為白阿娘從嫁與。
酬柳相公 天下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喚狂生?個身恰似籠中鶴,東望滄溟叫數聲。
這一首大概即是《舊唐書》所謂“贈柳宜城,辭句率多戲劇”的一首。
柳渾有愛妾名叫琴客,柳渾告老時,把她嫁了,請顧況作詩記此事。
他作了一篇《宜城放琴客歌》,末段雲: ……人情厭薄古共然。
相公心在持事堅。
上善若水任方圓,憶昨好之今棄捐。
服藥不如獨自眠,從他更嫁一少年。
末兩句便是很诙諧的打油詩了。
他又有《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更是純粹的白話諧詩: 昆侖兒,騎白象,時時鎖着師子項。
奚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宮。
江村小兒好誇騁,腳踏牛頭上牛領。
淺草平田擦過時,大蟲著鈍幾落井。
杜生知我戀滄洲,畫作一障張床頭。
八十老婆拍手笑,妒他織女嫁牽牛。
他又有《古仙壇》一首,有同樣的頑皮: 遠山誰放燒?疑是壇旁醮。
仙人錯下山,拍手壇邊笑。
孟郊,字東野,洛陽人,《新唐書》說是湖州武康人。
生于天寶十年(七五一),死于元和九年(八一四)。
他壯年隐于嵩山。
年幾五十,始到長安應進士試;貞元十二年(七六九),他登進士第。
過了四年,選溧陽尉。
韓愈《薦士》詩雲: 酸寒溧陽尉,五十幾何耄! 故相鄭餘慶為河南尹,奏他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
故白居易《與元九書》雲: 近日孟郊六十終試協律(試即後世的“試用”)。
元和九年,鄭餘慶為興元尹,奏他為參謀,試大理評事。
他帶了他的夫人去就職,在路上病死,年六十四(以上均據韓愈的《貞曜先生墓志》)。
他終身窮困,卻很受同時的詩人劉言史,盧殷,韓愈,張籍,一班人的敬愛。
韓愈比他少十七歲,同他為忘年的朋友,詩文中屢次推重他。
韓愈說: 其為詩,刿目 心,刃迎縷解,鈎章棘句,掐擢胃腎;神施鬼設,間見層出。
唯其大玩于詞,而與世抹人皆劫劫,我獨有餘。
(《墓志》) 韓愈的詩裡也屢次贊歎孟郊的詩,如雲: 東野動驚俗,天葩吐奇芬。
(《醉贈張秘書》) 又雲: 有窮者孟郊,受材實雄骜……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
(《薦士》) 孟郊是個用氣力做詩的,一字一句都不肯苟且,故字句往往“驚俗”;《墓志》所謂“大玩于詞,而與世抹”,所謂“刿目心,鈎章棘句”,都指這一點。
他把做詩看做一件大事,故能全神貫注。
他吊詩人盧殷詩雲: ……至親惟有詩,抱心死有歸…… 又他《送淡公》詩雲: 詩人苦為詩,不如脫空飛。
一生空 氣,非谏複非譏。
脫枯挂寒枝,棄如一唾微。
一步一步乞,半片半片衣。
倚詩為活計,從古無多肥。
詩饑老不怨,勞師淚霏霏。
這樣的認真的态度,便是杜甫以後的新風氣。
從此以後,做詩不是給貴人貴公主做玩物的了,也不僅是應試應制的工具了。
做詩成了詩人的第二生命,“至親惟有詩”,是值得用全副精神去做的。
孟郊有《老恨》一章雲: 老恨 無子抄文字,老吟多飄零。
有時吐向床,枕席不解聽。
鬥蟻甚微細,病聞亦清冷。
小大不自識,自然天性靈。
這種詩開一種新風氣:一面完全打破六朝以來的骈偶格律,一面用樸實平常的說話,煉作詩句。
韓愈說他“橫空盤硬語”,其實他隻是使用平常說話,加點氣力煉鑄成詩而已。
試聽他自己說: 偷詩 餓犬 枯骨,自吃讒饑涎。
今文與古文,各各稱可憐。
亦如嬰兒食,饧桃口旋旋。
唯有一點味,豈見逃景延?繩床獨坐翁,默覽有所傳。
終當罷文字,别著《逍遙》篇。
從來文字淨,君子不以賢。
他的“硬語”,隻是删除浮華,求個“文字淨”而已。
孟郊的詩是得力于杜甫的。
試看下面的幾首絕句,便知他和杜甫的關系: 濟源寒食七之二 女婵童子黃短短,耳中聞人惜春晚。
逃蜂匿蝶踏花來,抛卻齋糜一瓷碗。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沒腳走芳埃。
饑童餓馬掃花喂,向晚飲溪三兩杯。
長安落花飛上天,南風引至三殿前。
可憐春物亦朝谒,唯我孤吟渭水邊。
枋口花開掣手歸,嵩山為我留紅晖。
可憐踯躅(花名)千萬尺,柱地柱天疑欲飛。
蜜蜂為主各磨牙,咬盡村中萬木花。
君家甕甕今應滿,五色冬籠甚可誇。
這種詩的聲調與風味,都很像杜甫晚年的白話絕句(見上章)。
中唐、晚唐的詩人都不能欣賞杜甫這種“小詩”的風趣,隻有孟郊可算例外。
孟郊作的社會樂府也像是受了杜甫的影響。
如《織婦辭》雲: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當得嫁得君,為君秉機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機。
如何織纨素,自着藍縷衣!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樹。
後人的“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即是這首詩的意思。
又《寒地百姓吟》雲: 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騷。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捶鐘飲,到曉聞烹炮。
寒者願為蛾,燒死彼華膏。
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
到頭落地死,踏地為遊遨。
遊遨者是誰?君子為郁陶。
前一首即是“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會城阙”;後一首即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看上章,頁二〇一—二〇二)。
《寒地百姓吟》題下有自注:“為鄭相(故相鄭餘慶),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大蒙矜恤。
”大概孟郊作此詩寫河南百姓的苦況,感動了鄭相,百姓遂受他的恩恤。
此詩也可以表示孟郊用心思作詩,用氣力修辭煉句。
他說,門外寒凍欲死的人想變作飛蛾,情願死在高堂上的華燈油膏裡;誰知燈油有仙羅罩住,飛不進去,到頭落在地上,被人一腳踏死。
“為遊遨”大概隻是“好玩而已”。
張籍,字文昌,東郡人(《全唐詩》作蘇州人,《新唐書》作和州烏江人),貞元中登進土第,為太常寺大祝。
白居易《與元九書》雲: 近日……張籍五十未離一太祝。
又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詩雲: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賤貧,病眼街西住,無人行到門? 他五十歲時,還做太祝窮官;我們可用《與元九書》的時代(此書作于白居易在江州,元稹在通州時,但無正确年月,約在元和十年,西曆八一五)考張籍的年歲,可以推定他大概生于代宗初年(約七六五),《舊唐書》說他後來轉國子助教,秘書郎……累授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轉水部郎中,卒。
世謂之張水部雲。
(卷百六十) 《新唐書》說他 曆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仕終國子司業。
二書不合,不知那一書不錯。
他的死年也不能确定。
他集中有《祭退之》詩(韓愈死在八二四),又有《莊陵挽歌詞》(敬宗死在八二六),又有《酬浙東元尚書》詩(元稹加檢校禮部尚書在八二七),又有《寄白賓客分司東都》詩(白居易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在八二九),故我們可以推想他死時與元稹大約相同,約在八三〇年左右。
上文引白詩有“病眼”的話。
張籍的眼睛有病,屢見于他自己和他的朋友的詩裡。
他有《患眼》詩;孟郊有《寄張籍》詩,末段雲: 窮瞎張太祝,縱爾有眼誰爾珍?天子咫尺不得見,不如閉眼且養真。
張籍與孟郊、韓愈相交最久。
韓愈很敬重他,屢次推薦他,三十年敬禮不衰,他也很感
他大概生于開元中葉(約七二五),死于元和中(約八一五),年約九十歲,故《全唐詩》說他“以壽終”。
顧況與李泌、柳渾為“人外之交,吟詠自适”。
柳渾與李泌做到了封侯拜相的地位,而顧況隻做到著作郎。
他不免有怨望之意。
他是個滑稽詩人,常作打油詩狎玩同官,人多恨他。
李泌、柳渾死時(皆在七八九),憲司劾他不哭李泌之喪而有調笑之言,貶逐為饒州司戶。
他後來隐于茅山,自号華陽真隐。
《舊唐書》說他“能為歌詩,性诙諧,雖王公之貴與之交者,必戲侮之。
然以嘲笑能文,人多狎之。
”又說,他對于“班列同官,鹹有侮玩之目”。
又說,他“有文集二十卷。
其贈柳宜城(柳渾封宜成伯)辭句率多戲劇,文體皆此類也。
”這都是說,顧況是一個做诙諧諷刺詩的詩人。
他也有意做新樂府。
他起初用古詩三百篇的體裁來做新樂府,有《補亡訓傳》十三章,我試舉兩章作例: 築城 《築城》,刺臨戎也,寺人臨戎,一墓磚為城壁(“臨戎”是監軍)。
築城登登,于以作固(“于以”二字在《國風》裡多作“于何”解。
注家多不明此義。
顧況也誤用了)。
咨爾寺兮,發郊外冢墓。
死而無知,猶或不可。
若其有知,惟上帝是訴。
持斧 《持斧》,啟戎士也。
戎士伐松柏為蒸薪,孝子徘徊而作是詩。
持斧,持斧,無翦我松柏兮。
柏下之土,藏吾親之體魄兮。
但他在這十三章之中,忽夾入一章用土話作的: 囝 《囝》,哀閩也(原注,囝音蹇,閩俗呼子為囝,父為郎罷)。
囝生閩方。
閩吏得之,乃絕其陽。
為臧為獲,緻金滿屋。
為髡為鉗,如視草木。
天道無知,我罹其毒! 神道無知,彼受其福! 郎罷别囝:“吾悔生汝。
及汝既生,人勸不舉。
不從人言,果獲是苦。
” 囝别郎罷,心摧血下: “隔地絕天,及至黃泉, 不得在郎罷前!” 這一首可算是真正新樂府,充滿着嘗試的精神,寫實的意義。
他在詩的體裁上,很有大膽的嘗試,成績也不壞,如下舉的幾首: 琴歌 琴調秋些。
胡風繞雪, 峽泉聲咽, 佳人愁些。
長安道 長安道, 人無衣,馬無草, 何不歸來山中老? 可惜他的诙諧詩保存的不多。
我們隻可以舉幾首作例: 梁廣畫花歌 王母欲過劉徹(漢武帝名劉徹)家,飛瓊夜入雲車。
紫書分付與青鳥,卻向人間求好花。
——上元夫人最小女,頭面端正能言語,手把梁生畫花看,凝掩笑心相許。
心相許,為白阿娘從嫁與。
酬柳相公 天下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喚狂生?個身恰似籠中鶴,東望滄溟叫數聲。
這一首大概即是《舊唐書》所謂“贈柳宜城,辭句率多戲劇”的一首。
柳渾有愛妾名叫琴客,柳渾告老時,把她嫁了,請顧況作詩記此事。
他作了一篇《宜城放琴客歌》,末段雲: ……人情厭薄古共然。
相公心在持事堅。
上善若水任方圓,憶昨好之今棄捐。
服藥不如獨自眠,從他更嫁一少年。
末兩句便是很诙諧的打油詩了。
他又有《杜秀才畫立走水牛歌》,更是純粹的白話諧詩: 昆侖兒,騎白象,時時鎖着師子項。
奚奴跨馬不搭鞍,立走水牛驚漢宮。
江村小兒好誇騁,腳踏牛頭上牛領。
淺草平田擦過時,大蟲著鈍幾落井。
杜生知我戀滄洲,畫作一障張床頭。
八十老婆拍手笑,妒他織女嫁牽牛。
他又有《古仙壇》一首,有同樣的頑皮: 遠山誰放燒?疑是壇旁醮。
仙人錯下山,拍手壇邊笑。
孟郊,字東野,洛陽人,《新唐書》說是湖州武康人。
生于天寶十年(七五一),死于元和九年(八一四)。
他壯年隐于嵩山。
年幾五十,始到長安應進士試;貞元十二年(七六九),他登進士第。
過了四年,選溧陽尉。
韓愈《薦士》詩雲: 酸寒溧陽尉,五十幾何耄! 故相鄭餘慶為河南尹,奏他為水陸運從事,試協律郎。
故白居易《與元九書》雲: 近日孟郊六十終試協律(試即後世的“試用”)。
元和九年,鄭餘慶為興元尹,奏他為參謀,試大理評事。
他帶了他的夫人去就職,在路上病死,年六十四(以上均據韓愈的《貞曜先生墓志》)。
他終身窮困,卻很受同時的詩人劉言史,盧殷,韓愈,張籍,一班人的敬愛。
韓愈比他少十七歲,同他為忘年的朋友,詩文中屢次推重他。
韓愈說: 其為詩,刿目 心,刃迎縷解,鈎章棘句,掐擢胃腎;神施鬼設,間見層出。
唯其大玩于詞,而與世抹人皆劫劫,我獨有餘。
(《墓志》) 韓愈的詩裡也屢次贊歎孟郊的詩,如雲: 東野動驚俗,天葩吐奇芬。
(《醉贈張秘書》) 又雲: 有窮者孟郊,受材實雄骜……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奡。
(《薦士》) 孟郊是個用氣力做詩的,一字一句都不肯苟且,故字句往往“驚俗”;《墓志》所謂“大玩于詞,而與世抹”,所謂“刿目心,鈎章棘句”,都指這一點。
他把做詩看做一件大事,故能全神貫注。
他吊詩人盧殷詩雲: ……至親惟有詩,抱心死有歸…… 又他《送淡公》詩雲: 詩人苦為詩,不如脫空飛。
一生空 氣,非谏複非譏。
脫枯挂寒枝,棄如一唾微。
一步一步乞,半片半片衣。
倚詩為活計,從古無多肥。
詩饑老不怨,勞師淚霏霏。
這樣的認真的态度,便是杜甫以後的新風氣。
從此以後,做詩不是給貴人貴公主做玩物的了,也不僅是應試應制的工具了。
做詩成了詩人的第二生命,“至親惟有詩”,是值得用全副精神去做的。
孟郊有《老恨》一章雲: 老恨 無子抄文字,老吟多飄零。
有時吐向床,枕席不解聽。
鬥蟻甚微細,病聞亦清冷。
小大不自識,自然天性靈。
這種詩開一種新風氣:一面完全打破六朝以來的骈偶格律,一面用樸實平常的說話,煉作詩句。
韓愈說他“橫空盤硬語”,其實他隻是使用平常說話,加點氣力煉鑄成詩而已。
試聽他自己說: 偷詩 餓犬 枯骨,自吃讒饑涎。
今文與古文,各各稱可憐。
亦如嬰兒食,饧桃口旋旋。
唯有一點味,豈見逃景延?繩床獨坐翁,默覽有所傳。
終當罷文字,别著《逍遙》篇。
從來文字淨,君子不以賢。
他的“硬語”,隻是删除浮華,求個“文字淨”而已。
孟郊的詩是得力于杜甫的。
試看下面的幾首絕句,便知他和杜甫的關系: 濟源寒食七之二 女婵童子黃短短,耳中聞人惜春晚。
逃蜂匿蝶踏花來,抛卻齋糜一瓷碗。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沒腳走芳埃。
饑童餓馬掃花喂,向晚飲溪三兩杯。
長安落花飛上天,南風引至三殿前。
可憐春物亦朝谒,唯我孤吟渭水邊。
枋口花開掣手歸,嵩山為我留紅晖。
可憐踯躅(花名)千萬尺,柱地柱天疑欲飛。
蜜蜂為主各磨牙,咬盡村中萬木花。
君家甕甕今應滿,五色冬籠甚可誇。
這種詩的聲調與風味,都很像杜甫晚年的白話絕句(見上章)。
中唐、晚唐的詩人都不能欣賞杜甫這種“小詩”的風趣,隻有孟郊可算例外。
孟郊作的社會樂府也像是受了杜甫的影響。
如《織婦辭》雲: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當得嫁得君,為君秉機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機。
如何織纨素,自着藍縷衣!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樹。
後人的“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即是這首詩的意思。
又《寒地百姓吟》雲: 無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
冷箭何處來?棘針風騷騷。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
高堂捶鐘飲,到曉聞烹炮。
寒者願為蛾,燒死彼華膏。
華膏隔仙羅,虛繞千萬遭。
到頭落地死,踏地為遊遨。
遊遨者是誰?君子為郁陶。
前一首即是“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會城阙”;後一首即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看上章,頁二〇一—二〇二)。
《寒地百姓吟》題下有自注:“為鄭相(故相鄭餘慶),其年居河南,畿内百姓大蒙矜恤。
”大概孟郊作此詩寫河南百姓的苦況,感動了鄭相,百姓遂受他的恩恤。
此詩也可以表示孟郊用心思作詩,用氣力修辭煉句。
他說,門外寒凍欲死的人想變作飛蛾,情願死在高堂上的華燈油膏裡;誰知燈油有仙羅罩住,飛不進去,到頭落在地上,被人一腳踏死。
“為遊遨”大概隻是“好玩而已”。
張籍,字文昌,東郡人(《全唐詩》作蘇州人,《新唐書》作和州烏江人),貞元中登進土第,為太常寺大祝。
白居易《與元九書》雲: 近日……張籍五十未離一太祝。
又白居易《讀張籍古樂府》詩雲: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賤貧,病眼街西住,無人行到門? 他五十歲時,還做太祝窮官;我們可用《與元九書》的時代(此書作于白居易在江州,元稹在通州時,但無正确年月,約在元和十年,西曆八一五)考張籍的年歲,可以推定他大概生于代宗初年(約七六五),《舊唐書》說他後來轉國子助教,秘書郎……累授國子博士,水部員外郎,轉水部郎中,卒。
世謂之張水部雲。
(卷百六十) 《新唐書》說他 曆水部員外郎,主客郎中……仕終國子司業。
二書不合,不知那一書不錯。
他的死年也不能确定。
他集中有《祭退之》詩(韓愈死在八二四),又有《莊陵挽歌詞》(敬宗死在八二六),又有《酬浙東元尚書》詩(元稹加檢校禮部尚書在八二七),又有《寄白賓客分司東都》詩(白居易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在八二九),故我們可以推想他死時與元稹大約相同,約在八三〇年左右。
上文引白詩有“病眼”的話。
張籍的眼睛有病,屢見于他自己和他的朋友的詩裡。
他有《患眼》詩;孟郊有《寄張籍》詩,末段雲: 窮瞎張太祝,縱爾有眼誰爾珍?天子咫尺不得見,不如閉眼且養真。
張籍與孟郊、韓愈相交最久。
韓愈很敬重他,屢次推薦他,三十年敬禮不衰,他也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