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八世紀的樂府新詞
關燈
小
中
大
們的考證隻是要說明李白的人格。
他是個隐逸的詩人,做他自己的詩歌,不靠做詩進身。
他到近五十歲時方才與吳筠以隐居道士的資格被召見;雖然待诏翰林,他始終保持他的高傲狂放的意氣。
晚年遇見天下大亂,北方全陷,兩京殘破,他擁護永王(明皇第五子)并不算犯罪。
他這種藐視天子而奴使高力士的氣魄,在那一群抱着樂府新詩奔走公主中貴之門的詩人之中,真是黃庭堅所謂“太白豪放,人中鳳凰麒麟”了! 李白的樂府有種種不同的風格、有些是很頹放的,很悲觀的醉歌,如将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馔玉不足貴, 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鬥酒十千恣歡谑。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将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襄陽歌 落日欲沒岘山西,倒着著,花下迷。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争唱《白銅》 ……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晉時山簡鎮襄陽,多在池邊置酒,常醉倒。
故民歌曰:“山公在何許?往至高陽池。
時時能騎馬,倒着白接。
”接,是一種白帽子)!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邱台。
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車傍倒挂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
鹹陽市中歎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李斯臨被斬時,回頭對他兒子說:“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羊祜鎮襄陽,有遺愛,民過羊公碑多堕淚,故稱為堕淚碑。
李白别有《襄陽曲》,有雲:“上有堕類碑,青苔久磨滅。
”)淚亦不能為之堕,心亦不能為之哀。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與爾同死生!襄王雲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
有些很美的豔歌,如 長相思 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空餘床。
床中繡被卷不寝,至今三載猶聞香。
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
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
有些是很飄逸奇特的遊仙詩,如 懷仙歌 一鶴東飛過滄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
堯舜之事不足驚,自餘嚣嚣直可輕,巨鳘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萊頂上行。
有些是很沉痛的議論詩,如 戰城南 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裡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号鳴向天悲。
烏鸢啄人腸,銜飛上挂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将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用《老子》的話)。
有些是客觀地試作民歌: 長幹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夾,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顔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迹,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可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胡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顔老。
早晚下三巴,預将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互至長風沙。
橫江詞 人道橫江好,侬道橫江惡。
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
有些卻又是個人的離愁别恨,如 客中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金陵酒肆留别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觞。
請君試問東流水,别意與之誰短長? 樂府到了李白,可算是集大成了。
他的特别長處有三點。
第一,樂府本來起于民間,而文人受了六朝浮華文體的餘毒,往往不敢充分用民間的語言與風趣。
李白認清了文學的趨勢,自從建安來,绮麗不足珍。
聖代複元古,垂衣貴清真。
他是有意用“清真”來救“绮麗”之弊的,所以他大膽地運用民間的語言,容納民歌的風格,很少雕飾,最近自然。
第二,别人作樂府歌辭,往往先存了求功名科第的念頭;李白卻始終是一匹不受羁勒的駿馬,奔放自由。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有這種精神,故能充分發揮詩體解放的趨勢,為後人開不少生路。
第三,開元天寶的詩人作樂府,往往勉強作壯語,說大話;仔細分析起來,其實很單調,很少個性的表現。
李白的樂府有時是酒後放歌,有時是離筳别曲,有時是發議論,有時是頌贊山水,有時上天下地作神仙語,有時描摹小兒女情态,體貼入微,這種多方面的嘗試便使樂府歌辭的勢力侵入詩的種種方面。
兩漢以來無數民歌的解放的作用與影響,到此才算大成功。
然而李白究竟是一個山林隐士。
他是個出世之士,賀知章所謂“天上谪仙人”。
這是我們讀李白詩的人不可忘記的。
他的高傲,他的狂放,他的飄逸的想像,他的遊山玩水,他的隐居修道,他的迷信符箓,處處都表示他的出世的态度。
在他的應酬贈答的詩裡,有時候他也會說,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代”即“世”,唐人避李世民的諱,故用“代”字。
) 有時他竟說: 餘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但他始終是個世外的道士: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别黃鶴樓。
五嶽尋山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這才是真正的李白。
這種态度與人間生活相距太遠了。
所以我們讀他的詩,總覺得他好像在天空中遨遊自得,與我們不發生交涉。
他盡管說他有“濟世”“拯物”的心腸;我們總覺得酒肆高歌,五嶽尋山是他的本分生涯;“濟世”“拯物”未免污染了他的芙蓉綠玉杖。
樂府歌辭本來從民間來,本來是歌唱民間生活的;到了李白手裡,竟飛上天去了。
雖然咳唾落九天,随風生珠玉。
然而我們凡夫俗子終不免自慚形穢,終覺得他歌唱的不是我們的歌唱。
他在雲霧裡嘲笑那瘦詩人杜甫,然而我們終覺得杜甫能了解我們,我們也能了解杜甫。
杜甫是我們的詩人,而李白則終于是“天上谪仙人”而已。
他是個隐逸的詩人,做他自己的詩歌,不靠做詩進身。
他到近五十歲時方才與吳筠以隐居道士的資格被召見;雖然待诏翰林,他始終保持他的高傲狂放的意氣。
晚年遇見天下大亂,北方全陷,兩京殘破,他擁護永王(明皇第五子)并不算犯罪。
他這種藐視天子而奴使高力士的氣魄,在那一群抱着樂府新詩奔走公主中貴之門的詩人之中,真是黃庭堅所謂“太白豪放,人中鳳凰麒麟”了! 李白的樂府有種種不同的風格、有些是很頹放的,很悲觀的醉歌,如将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馔玉不足貴, 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 鬥酒十千恣歡谑。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将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襄陽歌 落日欲沒岘山西,倒着著,花下迷。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争唱《白銅》 ……傍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晉時山簡鎮襄陽,多在池邊置酒,常醉倒。
故民歌曰:“山公在何許?往至高陽池。
時時能騎馬,倒着白接。
”接,是一種白帽子)!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邱台。
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
車傍倒挂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
鹹陽市中歎黃犬,何如月下傾金罍?(李斯臨被斬時,回頭對他兒子說:“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羊祜鎮襄陽,有遺愛,民過羊公碑多堕淚,故稱為堕淚碑。
李白别有《襄陽曲》,有雲:“上有堕類碑,青苔久磨滅。
”)淚亦不能為之堕,心亦不能為之哀。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與爾同死生!襄王雲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
有些很美的豔歌,如 長相思 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空餘床。
床中繡被卷不寝,至今三載猶聞香。
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
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
有些是很飄逸奇特的遊仙詩,如 懷仙歌 一鶴東飛過滄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來,應攀玉樹長相待。
堯舜之事不足驚,自餘嚣嚣直可輕,巨鳘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萊頂上行。
有些是很沉痛的議論詩,如 戰城南 去年戰桑乾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裡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然。
烽火然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敗馬号鳴向天悲。
烏鸢啄人腸,銜飛上挂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将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用《老子》的話)。
有些是客觀地試作民歌: 長幹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郎騎竹馬夾,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顔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十六君遠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迹,一一生綠苔。
苔深不可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胡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顔老。
早晚下三巴,預将書報家。
相迎不道遠,互至長風沙。
橫江詞 人道橫江好,侬道橫江惡。
一風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閣。
有些卻又是個人的離愁别恨,如 客中行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靜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金陵酒肆留别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觞。
請君試問東流水,别意與之誰短長? 樂府到了李白,可算是集大成了。
他的特别長處有三點。
第一,樂府本來起于民間,而文人受了六朝浮華文體的餘毒,往往不敢充分用民間的語言與風趣。
李白認清了文學的趨勢,自從建安來,绮麗不足珍。
聖代複元古,垂衣貴清真。
他是有意用“清真”來救“绮麗”之弊的,所以他大膽地運用民間的語言,容納民歌的風格,很少雕飾,最近自然。
第二,别人作樂府歌辭,往往先存了求功名科第的念頭;李白卻始終是一匹不受羁勒的駿馬,奔放自由。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弄扁舟。
有這種精神,故能充分發揮詩體解放的趨勢,為後人開不少生路。
第三,開元天寶的詩人作樂府,往往勉強作壯語,說大話;仔細分析起來,其實很單調,很少個性的表現。
李白的樂府有時是酒後放歌,有時是離筳别曲,有時是發議論,有時是頌贊山水,有時上天下地作神仙語,有時描摹小兒女情态,體貼入微,這種多方面的嘗試便使樂府歌辭的勢力侵入詩的種種方面。
兩漢以來無數民歌的解放的作用與影響,到此才算大成功。
然而李白究竟是一個山林隐士。
他是個出世之士,賀知章所謂“天上谪仙人”。
這是我們讀李白詩的人不可忘記的。
他的高傲,他的狂放,他的飄逸的想像,他的遊山玩水,他的隐居修道,他的迷信符箓,處處都表示他的出世的态度。
在他的應酬贈答的詩裡,有時候他也會說,苟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代”即“世”,唐人避李世民的諱,故用“代”字。
) 有時他竟說: 餘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但他始終是個世外的道士: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别黃鶴樓。
五嶽尋山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這才是真正的李白。
這種态度與人間生活相距太遠了。
所以我們讀他的詩,總覺得他好像在天空中遨遊自得,與我們不發生交涉。
他盡管說他有“濟世”“拯物”的心腸;我們總覺得酒肆高歌,五嶽尋山是他的本分生涯;“濟世”“拯物”未免污染了他的芙蓉綠玉杖。
樂府歌辭本來從民間來,本來是歌唱民間生活的;到了李白手裡,竟飛上天去了。
雖然咳唾落九天,随風生珠玉。
然而我們凡夫俗子終不免自慚形穢,終覺得他歌唱的不是我們的歌唱。
他在雲霧裡嘲笑那瘦詩人杜甫,然而我們終覺得杜甫能了解我們,我們也能了解杜甫。
杜甫是我們的詩人,而李白則終于是“天上谪仙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