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北新民族的文學

關燈
的特色。

     當四世紀初年(東晉太甯元年,三二三),劉曜同西州氐羌的首領陳安作戰,陳安敗走。

    劉曜差将軍平先、丘中伯帶了勁騎去追他。

    陳安隻帶了十幾騎在路上格戰。

    他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敵人離近則他的刀矛齊發,往往殺傷五六人。

    敵遠了,他就用弓箭左右馳射而走。

    追來的平先也是一員健将,勇捷如飛,與陳安搏戰三合,奪了他的丈八蛇矛。

    那時天黑了,又遇大雨,陳安丢了馬匹,爬山嶺,躲在溪澗裡。

    次日天晴,追兵跟着他們的腳迹,追着陳安,把他殺了。

    陳安平日很得人心,他死後,隴上民間為作《隴上歌》。

    其辭雲: 隴上健兒曰陳安,軀幹雖小腹中寬,愛養将士同心肝。

     骢駿馬鐵鍛鞍,七尺大刀配齊镮,丈八蛇矛左右盤。

    十蕩十決無當前。

     百騎俱出如雲浮,追者千萬騎悠悠。

    戰始三交失蛇矛,十騎俱蕩九騎留。

    棄我骢攀岩幽。

    天非降雨迨者休。

     阿呵嗚呼奈子何!嗚呼阿呵奈子何(紀事用《晉書》一百三,歌辭用《趙書》)! 這也是北方民族的英雄文學。

    這種故事詩體也可以同上章所說互相印證。

    傅玄的年代與劉曜、陳安相去很近。

    傅玄的《秦女休行》有“義聲馳雍涼”的話,大概秦女休的故事詩也起于西北方,也許是北方民族的故事。

     故事詩也有南北的區别。

    《日出東南隅》似是南方的故事詩,《秦女休》便是北方殺人報仇的女英雄歌了。

    《孔雀東南飛》是南方的故事詩,《木蘭辭》便是北方代父從軍的女英雄歌了。

     北方的平民文學的最大傑作是《木蘭辭》,我們先抄此詩全文,分段寫如下: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耶名。

    阿耶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耶征。

    ”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耶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耶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聲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耶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裡足,送兒還故鄉。

    ” 耶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将。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間床。

    脫我戰時袍,着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鬓,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始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 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我要請讀者注意此詩起首“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六句與上文引的《折楊柳枝歌》中間“敕敕何力力”六句差不多完全相同。

    這不但可見此詩是民間的作品,并且還可以推知此詩創作的年代大概和《折楊柳枝歌》相去不遠。

    這種故事詩流傳在民間,經過多少演變,後來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不免有改削潤色的地方。

    如中間“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便不像民間的作風,大概是文人改作的。

    也許原文的中間有描寫木蘭的戰功的一長段或幾長段,文人嫌他拖沓,删去這一段,僅僅把“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兩句總寫木蘭的跋涉;把“将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兩句總寫他的戰功;而文人手癢,忍不住又夾入這一聯的詞藻。

     北方文學之中,隻有一篇貴族文學可以算是白話文學。

    這一篇是北魏胡太後為他的情人楊華做的《楊白花》。

    胡太後愛上了楊華,逼迫他做了他的情人,楊華怕禍,逃歸南朝。

    太後想念他,作了這歌,使宮人連臂蹋足同唱。

    歌辭是: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闼,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 這已是北方民族被中國文明軟化後的文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