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漢末魏晉的文學

關燈
述以功德代漢。

    改《朱鹭》為《楚之平》,言魏也,改《艾如張》為《獲呂布》,言曹公東圍臨淮,擒呂布也…… 這都是“依前曲,作新聲”的事業。

    這種事業并不限于當時的音樂專家;王粲、缪襲、曹植都隻是文人。

    曹操自己也做了許多樂府歌辭。

    我們看曹操、曹丕、曹植、阮瑀、王粲諸人做的許多樂府歌辭,不能不承認這是文學史上的一個新時代。

    以前的文人把做辭賦看作主要事業,從此以後的詩人把做詩看作主要事業了。

    以前的文人從仿做古賦頌裡得着文學的訓練,從此以後的詩人要從仿做樂府歌辭裡得着文學的訓練了。

     曹操做的樂府歌辭,最著名的自然是那篇《短歌行》。

    我們摘鈔幾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傳說杜康作酒)……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是探問)。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他的《步出東西門行》,我們也選第四章的兩段: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這種四言詩,用來作樂府歌辭,頗含有複古的意味。

    後來晉初荀勖造晉歌全用四言(見《晉書·樂志》),大概也是這個意思。

    但《三百篇》以後,四言詩的時期已過去了。

    漢朝的四言詩沒有一篇可讀的。

    建安時期内,曹操的大才也不能使四言詩複活。

    與曹操同時的有個哲學家仲長統(死于二二〇),有兩篇《述志詩》,可算是漢朝一代的四言傑作: 飛鳥遺迹,蟬蛻亡殼,騰蛇棄鱗,神龍喪角。

    至人能變,達士拔俗。

    乘雲無辔,騁風無足。

    垂露成帏,張霄成幄(霄是日傍之氣)。

    沆瀣(音亢械,露氣也)當餐,九陽代燭。

    恒星豔珠,朝霞潤玉。

    六合之内,恣心所欲。

    人事可遺,何為局促? 大道雖夷,見幾者寡。

    任意無非,适物無可。

    古來缭繞,委曲如瑣。

    百慮何為?至要在我。

    寄愁天上,埋憂地下。

    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百家雜碎,請用從火。

    抗志山栖,遊心海左。

    元氣為舟,微風為柁,翺翔太清,縱意容冶。

     但四言詩終久是過去的了。

    以後便都是五言詩與七言詩的時代。

     曹丕(死于二二六)的樂府歌辭比曹操的更接近民歌的精神了,如《上留田行》: 居世一何不同?——上留田, 富人食稻與粱——上留田。

     貧子食糟與糠——上留田。

     貧賤亦何傷?——上留田。

     祿命懸在蒼天——上留田。

     今爾歎息,将欲誰怨?——上留田。

     這竟是純粹的民歌。

    又如《臨高台》: 臨台行高高以軒,下有水清且寒,中有黃鹄往且翻……鹄欲南遊,雌不能随。

    我欲躬銜汝,口噤不能開。

    欲負之,毛衣摧頹。

    五裡一顧,六裡徘徊。

     這也是絕好的民歌。

    他又有《燕歌行》兩篇,我們選一篇: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遊多思腸,慊慊思歸戀故鄉。

    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茕茕守空房,憂來思君不可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雖是依舊曲作的新辭,這裡面已顯出文人階級的氣味了。

    文人仿作民歌,一定免不了兩種結果:一方面是文學的民衆化,一方面是民歌的文人化。

    試看曹丕自己作的《雜詩》: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惜哉時不遇,适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非家鄉,安得久留滞?棄置勿複陳,客子常畏人。

     前面的一首可以表示民歌的文人化,這一首可以表示文人作品的民衆化。

     曹丕的兄弟曹植(字子建,死于二三二),是當日最偉大的詩人。

    現今所存他的詩集裡,他作的樂府歌辭要占全集的一半以上。

    大概他同曹丕俱負盛名,曹丕做了皇帝,他頗受猜忌,經過不少的憂患,故他的詩歌往往依托樂府舊曲,借題發洩他的憂思。

    從此以後,樂府遂更成了高等文人的文學體裁,地位更擡高了。

     曹植的詩,我們也舉幾首作例。

    先引他的《野田黃雀行》: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鹞自投羅?羅家見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這種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