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一錄卷十三

關燈
人心風俗也豈淺鮮哉至所立之主。

    則據該地方之子孫舉報或己旌者。

    或未旌者己旌則為立主未旌則為請旌。

    春秋則請官為緻祭。

    祭之日。

    其子孫肅衣冠以次而至。

    其鄉之耆碩紳士為莅其事。

    必恭敬止。

    亦桑梓之義也。

    是為引。

     ○勸善提綱 卷十三之三 為人在世不有益于養。

    即有益于教。

    不然即天地間一蠹物。

    此陳幾亭先生語也。

    勸化雖似迂可廣多少善緣。

    可彌多少缺陷。

    總在乎有心者之不憚煩瑣耳。

    拟勸善提綱。

     儒先集說 △儒先集說 程子曰。

    邵康節先生。

    與人言。

    必依于孝悌忠信。

    樂道人之善。

    而未嘗及其惡。

    所以厚風俗成人才。

    先生之功多矣○教人未見意趣。

    必不樂從。

    須令其鼓舞向進。

    ○人心有所蔽。

    有所通。

    通者明處也。

    須從其明處告之。

    求信則易也。

    如其蔽也。

    雖力抵之如其不省何必于所不蔽之事。

    推而及之。

    則能悟其心矣。

     朱子曰人在鄉曲。

    處置得事。

    是教一鄉之人。

    不至于争鬥。

    即所以仁之也。

    ○吾人幸聞聖賢遺教。

    安可不推所聞以拯斯人之溺。

    ○隻有講學修身。

    傳扶大教。

    使後生輩知有此道理大家用力。

    庶幾人才風俗他日有以為濟世安民之助。

    ○君子随時救世。

    無必待學至聖人。

    然後有為之理。

     陳幾亭先生曰。

    勸世之道無窮。

    遏惡亦無窮然而動以本心。

    使自勸。

    使自遏也。

    則誠無窮矣夫。

    ○盜牛之客感彥方而守劍梁上君子。

    感太邱而易行。

    向令不賜布。

    不呼子弟整衣冠但如世俗懲創之未必化也。

    化民者。

    不可不知。

    【幾亭此言聞出無數化民之道】 陸清獻公曰。

    禍福之于善惡。

    猶影之于形故君子教人未有不兼言禍福 薛文清公曰。

    心誠色溫。

    氣和詞婉。

    必能動人。

     回心錄曰。

    人之積德。

    大半在言語間。

    昔之聖賢。

    終日隻是講善。

    何嘗對人說一句閑話。

    今人隻日說穢瑣卑鄙之言。

    令聞者量隘而善消冥頑不悟可痛也 覺迷子有訓雲。

    天下事立身砥行之餘。

    極可暗中修德者。

    莫如勸化所以補天地之缺憾者以此。

    所以培一身之元氣。

    而使時時自勵于善。

    挽一方之風俗。

    而使人人同歸于善者亦以此誠不可不處處留心也。

    葢我輩既生而為人。

    幸稍有識知。

    天之待我者。

    巳在優等。

    苟不思有裨于世。

    徒做一個自□漢。

    悠悠忽忽空過一生與草木何異是故有勢位權力者。

    固可正身率下。

    大行其道下此則亦可憑三寸不爛之舌。

    七寸未秃之管。

    随人随事血誠點化開其覺路。

    總期于世有益。

    方不枉費精神。

    方不虛度時日。

    世上聰明才士。

    大抵具有夙根慧業。

    故得筆端花放舌底蓮生。

    非泛泛凡材可比。

    是人生所最難得而最可幸者。

    正好用以作種福之具。

    當格外自愛。

    庶不緻辜負聰明。

    若自诩風流。

    諱言因果。

    摛華獵豔。

    惑溺滋深在當時或可幸博聲華。

    竊取虛譽。

    而人生百年。

    如白駒過隙。

    善緣錯過後悔難追。

    俗語雲。

    晴幹不肯走。

    直待雨淋頭。

    此言最耐人尋味可為浮薄下士。

    下頂門一針。

    幸諸君珍重。

    切勿以名士二字。

    橫梗于胸。

    視勸善為迂拘。

    目鬼神為誕幻。

    徒沾沾于名世文章。

    而自甘堕落也。

    勉之戒之。

     湯西箴人鑒發明雲。

    天下做人的道路有兩條。

    一條是好路。

    向善上去的。

    一條是不好路。

    向惡上去的。

    無奈世人。

    都站在兩來路口。

    全仗人引導。

    幸虧我先認得這條善路。

    好領衆人一齊同去。

    肯走的。

    指點他。

    不肯走的。

    勸化他。

    會走的。

    褒獎他。

    不會走的。

    教導他。

    世路上多幾個善人。

    就少幾個惡人。

    成全世人做個善人免他堕入蛇坑火宅。

    就少幾個惡人。

    是向心田上修橋補路了。

    豈不是功德萬倍。

    即使有人闖入惡路去。

    譬如醉眼朦胧。

    一時落在糞坑裡。

    此□人一生的醜行。

    隻好替他遮瞞。

    我若敗露他。

    不特讦人陰私。

    傷我陰骘。

    且招災惹禍。

    贻累不小。

    每見好談人短的。

    非有奇禍。

    必有奇窮。

    最是上天所忌。

    近世人更多此種習氣。

    急宜猛省。

     湯公綸曰。

    勸人為善。

    先要具一片慈悲心。

    至誠心。

    布施心。

    勿退轉心。

    又要具一副說因緣。

    話果報的舌頭。

    不怕羞不避嫌的面皮。

    不辭勞苦。

    不憚奔波的腳跟。

    十人中也好化得一二人。

    百人中也化得二三十人。

    功德無量。

    葢人心可上可下。

    見人說好話。

    做好事。

    便漸漸學好。

    見人說惡話。

    做惡事。

    也就漸漸習壞。

    若有善人多方獎勸。

    雖不能保他事事向善也就提起他一點良心。

    終久不同 陳眉公曰。

    人生在世。

    空手來。

    空手去。

    一切都是虛假。

    隻有善惡兩字。

    是實落受用。

    帶得來。

    攜得去。

     湯昆河曰。

    隐惡有多少好處。

    一則培養天和。

    二則陶镕德性。

    三則蓄聚元氣。

    四則顧人廉恥。

    五則全人宗祖。

    六則福人子孫。

    且使作惡人。

    猶知顧忌。

    不敢胡行。

    若竟敗露。

    剝破面皮。

    越發無恥。

     袁了凡教人勸善歌雲。

    做好人。

    說好話。

    頻将孝弟唇邊挂。

    家無逆子惱爹娘。

    兄弟和愛勿相罵。

    這是人間第一功。

    莫辭辛苦勤宣化。

     談閨阃。

    說風流。

    造盡人間業未休。

    豈知多少貞淫者。

    果報彰彰遍九州島。

    憑将一一逢人化。

    也算陰功第一籌。

     作小說。

    造淫書堕入泥犁業未除。

    拚将如許精神費。

    纂集嘉言化魯愚。

    但看道岸同登日。

    物我皆春樂有餘。

     ○撫教局章程 卷十三之四 善後恤孤條約。

    有入局後暫養月餘。

    陸續散派新開各店鋪。

    行戶俾令習業之法。

    其意甚善惟所派領之店鋪行戶。

    則難童中循良習業者固多。

    其頑鈍不受管束遯去為丐者亦正不少。

    欲終始成全之非就局教督嚴加約束不可也。

    拟撫教局章程。

     江蘇蘇松太兵備道應饬辦撫教局示 滬城撫教局規條 勸推廣撫教局公啟 △江蘇蘇松太兵備道應饬辦撫教局示 為出示曉谕事。

    查得上海乞食難童。

    散處城廂内外。

    暨洋泾浜等處者甚多。

    大都異鄉客籍。

    流落難歸。

    父母俱無。

    茕茕孤露。

    頻年漂泊。

    寒暑交侵。

    往往轉填溝壑。

    若不及早督令習業無論乞食必難久活。

    即幸而得存。

    而積慣丐乞。

    習成頑劣。

    日益放縱。

    比匪同歸。

    本道職在旬宣。

    關懷教養。

    情形目擊。

    恻怛久深。

    爰特谕設撫教局。

    收養十六歲以下無依難童。

    給以衣